2018(含答案)七年级(上)月考历史试卷(12月份)
最新-2018学年七年级人教版历史上册第一次月考测试试卷及答案【保定市】 精品
2018—2018学年保定市上学期七年级第一次月考历史(人教版)试题考生注意: 1、本卷共6页,总分100分,时间60分钟。
2、答题前将密封线左侧的项目填写清楚。
3、答案须用蓝色、黑色钢笔或圆珠笔书写。
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一个欧洲旅游团队要参观我国到目前为止发现的最早的原始人类遗址,应该去 ( )A 北京西南周口店B 浙江余姚河姆渡镇C 陕西西安半坡村D 云南元谋县 2、某台湾旅行团要来大陆祭拜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他们应该去 ( ) A 黄帝陵 B 大禹陵 C 秦始皇陵 D 中山陵3、假如你是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长江流域的原始居民,你不可能看到下列哪一现象 ( )A 农田里水稻长势喜人 B 荒地上人们用耒耜耕地 C 干栏式房屋错落有致 D 青铜器工艺精美4、河姆渡文化和半坡文化的相似之处有 ( ) ① 人们过着定居生活 ② 进入原始农耕时代 ③ 创造了著名的彩陶文化 ④ 人们会织麻布,制麻衣A ①②B ②③C ①②③D ①②③④ 5、在课堂剧《北京人的一天》中,不应该出现的情节是 ( ) A 打制石器 B 钻木取火 C 群体劳作 D 保存火种6、你认为最有可能住在右图所示房屋的人是 ( ) A 元谋人B 北京人C 半坡人D 河姆渡人7、原始的农业和先民的家园都是出现在一些自然条件适宜的地区,这些条件主要包括( ) ①气候温暖湿润②土地肥沃平坦③水源充足④山地便于磨制石器⑤野生动植物多便于捕获、采集A ④⑤B ③④⑤C ①②③D ①④⑤8、半坡居民房屋与阿姆渡居民房屋在建造上最大的不同是因为 ( ) A 使用的材料不同 B 气候环境不同 C 居住的人类不同 D 建造的时间不同9、我国神话传说中,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先后出了三个有名的人物叫尧、舜、禹,他们都是通过推举的方式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
历史上把这种产生首领的办法称为 ( ) A 选举制 B 投票制 C 世袭制 D 禅让制10、俗话说:“洪水无情”,在我国远古时代,曾经发生了很大的水患,造成了巨大灾难。
18—19学年七年级12月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
修远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初一历史试题(试卷满分:50分,考试时间:30分钟,日期:2018年12月14日)一、单项选择题(16×2=32分)1、秦统一后规定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使用的货币是()A.刀形币 B.蚁鼻钱C.铲形币D.圆形方孔钱2、2018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第125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是最高监察机关。
监察制度,我国古已有之,秦朝负责监察百官的是()A.刺史B.丞相C.太尉D.御史大夫3、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记载:“周以后的秦朝尽管存在时间短暂,却用一个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取代了周朝的制度……所有这些使中国得到了世界上最稳定、最持久的统治。
”秦朝在地方上取代了周制的“帝国结构”是指()A.分封制B.郡县制C.郡国并行制D.行省制4、秦始皇巡游各地时,往往要刻石记功。
当时,刻石用的文字应该是()A.甲骨文B.小篆C.楷书D.行书5、历史上对秦始皇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说他是“千古一帝”,也有人称其为暴君,下列举措能反映其“暴君”一面的是()A.灭六国,统一天下B.“焚书坑儒”C.统一货币D.统一文字6、汉初“文景之治”局面出现主要得益于()A.实行大一统B.兴办太学C.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D.打败匈奴7、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繁荣盛世局面是()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开元盛世D.康乾盛世8、西汉初年,自汉高祖开始至文帝、景帝的六七十年间,统治者都采取宽刑薄赋的政策。
下列选项属于其原因的是()A.利用儒家思想治理国家B.汉初统治者都是仁慈之君C.吸取了秦朝灭亡的教训D.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9、西汉初年,政论家贾谊指出,当下形势就像是一个病人,小腿肿得像腰,脚趾肿得像大腿,不能屈伸自如。
不及时治疗,就不可医治了。
上述言论针对的问题是()A. 农民起义B. 匈奴的威胁C. 王国问题D. 统治者的腐败10、“武帝施主父之策,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
新人教版2018—2019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及参考答案
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考试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考试形式:闭卷)一、单项选择题(请把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入答案表,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题号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1.“我来自元谋,你来自周口,牵起你毛茸茸的手,爱让我们直立行走。
”这是网络上颇为流传的诗句。
如果要考察“来自元谋”能“直立行走”的远古人类,应该去A.陕西省B.北京市C.云南省D.浙江省2.“距今约70万—20万年,上肢与现代人相似,能够直立行走,会使用火并能长时间保存火种,结成群体生活在一起。
”这描述的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半坡人D.河姆渡人3.要研究古人类进化的历史,最直接、最有力的证据来自A.文献记载B.口头传说C.考古发掘D.主观猜测4.观察右图可以推断,北京人制作石器时所采用的方法是A.磨制方法B.打制方法C.炼制方法D.直接使用5.小明想要考察我国水稻的最早种植历史,他应该去A.北京人遗址B.山顶洞人遗址C.河姆渡遗址D.半坡遗址6.我们的祖先以超人的智慧建造了实用美观的住房(如右图)。
这种房子的主人应是A.元谋人B.山顶洞人C.半坡原始居民D.河姆渡原始居民7.中国是农业大国。
根据考古发现,中国的原始农业兴起于①黄河流域②长江流域③闽江流域④淮河流域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 ①②④8.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是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C.半坡遗址D.河姆渡遗址9.被华夏儿女尊称为“人文始祖”的是A.蚩尤B.尧C.舜D.炎帝和黄帝10.“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
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
”孙中山这段话歌颂的人物是A.黄帝B.炎帝C.蚩尤D.大禹11.炎帝教民开垦耕种、种植五谷和蔬菜的传说,反映的历史是我国史前时期A.农业的起源与发展B.手工业的起源与发展C.商业的起源与发展D.畜牧业的起源与发展12.《礼记》所描述的“天下为公,先贤与能”的社会现象,应出现在A.北京人时期B.半坡人时期C.西周初期D.尧舜禹时期13.“三过家门而不入”赞颂了我国远古时期一位首领公而忘私的献身精神。
七年级历史上册月考2试题-含答案(5篇)
七年级历史上册月考2试题-含答案(5篇)第一篇:七年级历史上册月考2试题-含答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月考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战国时期,在各国掀起变法运动的是()A.开明的奴隶主B.新兴的地主阶级 C.新兴的奴隶主D.广大的农民2.战国末期,使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挡秦国强大攻势的战役是()A.城濮之战B.桂陵之战C.马陵之战D.长平之战 3.孔子的活动中不包括下列哪一项()A.创办私学B.要求统治者实行“仁政” C.因材施教D.提出“仁”的学说4.下列人物中,哪一位的学说被秦始皇吸收并加以实践()A.孔子B.董仲舒 C.老子D.韩非子 5.新来的历史老师在自我介绍时说:“我的姓和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制国家的名称一样。
”请问新来的历史老师姓什么?A.秦D.周 B.夏C.商6.秦朝确立的我国历代王朝所沿用的行政体制称为()A.禅让制B.分封制C.王位世袭制D.中央集权制 7.秦统一后,某商人要到广东沿海收购农产品,他应该带哪种货币才行?A B C D A.圆形方孔钱 B.蚁鼻钱 C.铲形币 D.刀形币8.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巡游各地前向各地颁发圣旨,让各地作迎驾准备。
请问圣旨上文字的书写应是:A.金文 B.甲骨文 C.楷书 D.小篆 9.秦始皇建立封建中央集权制的指导思想接近于: A.道家思想B.法家思想C.儒家思想D.墨家思想10.我国封建社会长期沿用的郡县制度,最早在全国推行开始于A.春秋B.战国C.秦朝D.西汉11.秦始皇的下列措施,就其历史作用而言应该基本否定的是A.推行郡县制 B.统一货币、度量衡 C.焚书坑儒 D.统一文字12.看右图,此人被称作“千古一帝”,你认为该杰出历史人物应该是谁?秦王A.秦始皇赢政 B.汉高祖刘邦、扫C.汉武帝刘彻 D.西楚霸王项羽六合13.秦朝时期,王家四兄弟的情况下列说法有误的是,虎A.老大被征去修长城 B.老二被征去与匈奴作战视C.老三在家练小篆 D.老四整日忙于发明编钟14.汉武帝时,地方上的诸侯国被越分越小,这种现象与下列哪项措施有关A.推行推恩令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征战匈奴D.开拓西域15.今新疆地区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最早始于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隋朝16.秦始皇、汉武帝都是杰出的帝王,为中华民族发展做出过巨大的贡献。
2018-2019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12月月考检测试卷
江苏省东台市2018-2019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考试时间:50分钟总分:50分考试形式:闭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题,总计20分)1、1987年,北京西南周口店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在1929年,中国学者裴文中在该遗址中发现了第一个A.元谋人头盖骨B.北京猿人头盖骨C.大猩猩头骨D.现代人头骨2、下列图片中,反映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①遗存稻谷②人面鱼纹彩陶盆③干栏式房屋④半地穴式圆形房屋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③3、孙中山曾写下“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的诗句。
毛泽东也写了“聪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
两位伟人共同纪念的杰出历史人物是A.黄帝B.炎帝C.秦始皇D.大禹4、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商朝灭亡,西周建立,与之相关的史实是A.炎黄战蚩尤B.商汤灭夏C.牧野之战D.春秋争霸5、文物是鲜活的历史,右图展示了A.原始居民的生活B.商周的青铜文明C.春秋战国的纷争D.秦汉时期大一统6、了解历史离不开文字记载。
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A.甲骨文B.金文C.小篆D.隶书7、据古书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
其中,最重要封国有:卫,武王第康叔的封国,在今河南:齐,太公姜尚的封国……,材料中的内容和西周哪一制度有关A.禅让制B.分封制C.郡县制D.世袭制8、现在很多学校已普遍开设经典诵读课,经典诵读已成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弘扬传统美德的重要方式。
“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引自《三字经》,其中的“七雄”是指A.齐、楚、秦、燕、赵、魏、韩B.楚、秦、赵、宋、魏、齐、韩C.晋、楚、齐、韩、赵、燕、魏D.吴、魏、燕、赵、楚、秦、韩9、下列事件中,不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是A.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家天下”B.商汤灭夏和周武王灭商C.西周实行分封制D.孔子主张恢复西周的制度10、秦朝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等官职,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初一历史试题精选】2018年秋学期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带答案)
2018年秋学期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带答案)
25选择DDDCA BDCDA ACDBA DBBBD D BBCC
材料题
26河姆渡,半坡干栏式,半地穴式长江流域,黄河流域浙江余姚西安半坡
图一稻粟
27分封制目的,巩固统治,内容略
28(1)元前770年,春秋时期的开始。
(2)反映了当时周天子的地位一落千丈,诸侯不再听从周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要依附于强大的诸侯,各诸侯国不断进行战争,强大的诸侯,迫使各国承认他的首领地位,成为“霸主”。
(3)齐桓、晋、楚庄王相继称霸。
(4)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给社会带种种灾难。
但在争霸过程中,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加快了统一的步伐,促进了民族融合。
以上答案仅供参考,学生言之有理即可。
【初一历史试题精选】2018年秋学期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次月考试题
2018年秋学期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次月考试题
--汉武帝》介绍了这位成就显赫、勇气非凡的古代皇帝。
作为有着深厚史学功底的专家,在介绍汉武帝推行的经济政策时,下列哪一项不会出现()
A、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
B、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统一铸造五铢钱
D、促进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全面繁荣
25、对于昭君出塞,古人张仲素有《王昭君》诗云“仙娥今下嫁,骄子自同和。
剑戟归田尽,牛羊绕塞多。
”今人翦伯赞则曰“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
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
”以上两人
A 都赞扬汉代的和亲政策
B 都为王昭君下嫁鸣不平
C 都批评汉武帝的战争行径
D 都称颂昭君出塞的积极作用
二、材料分析题(共25分,其中26题10分,27题15分)
26、材料一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以德治国”的政治主张。
孔子的思想以“仁”和“礼”为核心。
材料二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下令除朝廷外民间只许收藏秦史、医药、占卜、种树的书,其他的书籍一律销毁。
秦始皇还把指责他的儒生和方士活埋。
——岳麓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重视教育,在中央兴办太学,在地方兴办国学。
——川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四……现代国家固然需要强调依法治国,但也要强调以德治国。
法治与德治必须结合。
法可厚德,德可固法……只有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明建设,坚持德治和法治统一,自律和他律并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学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七十一团中学七年级(上)月考历史试卷(12月份)一、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填在下页的答案栏上,每小题2分,共60分).1.从修建骊山墓、长城和驰道可以看出,秦的暴政最突出的表现在()A.繁重的徭役B.很重的赋税C.残酷的刑法D.可怕的殉葬2.为实现“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愿望,陈胜在哪里建立张楚政权()A.咸阳B.蕲县C.陈D.大泽乡3.秦朝灭亡和项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A.严酷的刑法B.骄傲自大C.赋税徭役沉重D.失去民心4.文景之治是指()A.西汉初年的清明政治统治局面B.西汉文帝景帝时期的清明统治C.文帝景帝时期的社会安定局面D.文帝景帝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5.汉武帝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是接受了谁的建议()A.董仲舒B.刘濞C.晁错D.主父偃6.汉高祖提出:“过去可以在马上打天下,现在怎能还在马上治天下呢?”这句话告诫当时的统治者()A.秦朝的统治被推翻B.必须解除统军大将的兵权C.尽快停止战争,注重恢复和发展生产.D.大力分封同姓人做诸侯王7.今天我们国家提出“以德治国”的治国方略,而西汉时期提出“以德化民”在()A.高祖时期B.文景时期C.武帝时期D.光武帝时期8.今天的北大和清华是我国的最高学府,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是()A.大学B.儒学C.郡国学D.太学9.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根本目的是()A.加强中央集权B.推行儒学教育C.破格录用人才D.窒息学术空气10.我国历史上唯一跨公元前后的朝代是()A.秦朝B.西汉C.东汉D.唐朝11.汉武帝和汉明帝的相同历史功绩是()A.反击匈奴B.治理黄河C.提倡节俭D.弘扬佛法12.下面几项重大发明,属于东汉时的是()A.温室栽培蔬菜B.发明耧车C.发明水排D.在耕犁上安装犁壁13.西汉发明的新型播种工具是()A.简车B.翻车C.耧车D.水排14.新型生产工具的发明,促进了两汉经济的发展。
水排的发明主要用于()A.农业B.冶铁业C.冶钢业D.丝织业15.我国是世界上最先发明钢材的国家,其时间大概是()A.春秋战国B.秦朝C.汉朝D.三国时期16.汉武帝时期,人们使用得最多的钱币是()A.圆形方孔钱B.刀形币C.五诛钱D.银元17.下列关于冒顿单干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秦汉之际,匈奴族的杰出首领B.首次统一蒙古草原C.建立了强大的奴隶制国家D.与西汉订立和好盟约18.贾谊(公元前一公元前)在《过秦论》中说:“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引文指的是()A.蒙恬率军反击匈奴B.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C.窦固率军反击匈奴D.窦宪大败北匈奴19.卫青、霍去病沉重打击匈奴的地点是()A.漠北地区B.蒙古草原C.河西走廊D.河套地区20.下列对西汉与匈奴战争的表述,正确的是()A.西汉政府反对匈奴南下掠夺是反侵略战争B.西汉政府反击匈奴保持边境安全是正义之举C.是西汉政府和匈奴争夺对西域控制权的斗争D.是少数民族政权与中原政权争夺统治权的斗争.“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
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
”这首诗是现代史学家翦伯赞所作,他在诗中赞扬了()A.汉武帝B.冒顿单于C.王昭君D.呼韩邪单于22.张骞出使西域后从西域传入中原的几种植物是()①水稻②葡萄③小麦④核桃。
A.①②③B.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23.中国历史上的丝绸之路是中国通往哪里的著名商路?()A.西亚和欧洲B.日本C.朝鲜D.东南亚24.张骞出使西域的直接后果是()A.丰富了汉族的经济生活B.促进了西域经济的发展C.开辟了东西交通的重要通道D.设置了管理西域的行政机构25.丝绸之路的开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主要是由于它()A.使中国和西欧直接交流B.使天山地区第一次与内地连成一片C.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D.加强了对西域的管理26.迄今发现的最早的纸的实物制造于()A.西汉早期B.西汉晚期C.东汉早期D.东汉晚期27.下列哪些史实可以从《史记》中查阅到()①山顶洞人的氏族生活②武王伐纣③陈胜、吴广起义④商鞅变法⑤焚书坑儒⑥班超出使西域⑦文景之治⑧城濮之战。
A.①②⑤⑦B.②③④⑤⑧C.②③④⑤⑦⑧D.①③⑤⑥⑦28.赤壁之战和官渡之战的相同点是()①都发生在三国时期②都有孙权参加③都采用了火攻④都是以少胜多⑤都是军阀之间的斗争。
A.①③⑤B.②③④C.①②④D.③④⑤29.下列人物属于三国时期的是()①孙权②曹操③刘备④曹丕⑤诸葛亮⑥袁绍。
A.①②③⑥B.②④⑤⑥C.①③④⑤D.②③④⑥30.下列事件在历史上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东汉结束②刘备称帝③赤壁之战④孙权割据江东。
A.①②③④B.③②④①C.④③①②D.②④③①二、材料分析题(共40分)31.阅读材料回答:(汉景帝说):“农,天下之本也。
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令郡国务劝农桑。
”这段话反映了汉景帝的什么思想?汉景帝的哪些措施体现了这种思想?历史上把汉文帝和汉景帝统治时期称之为什么?32.毛泽东曾经在诗词《泌园春•雪》这首诗词中这样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你能说了这句诗词中指的是哪两位皇帝吗?请你结合史实说一说这两位哪位的功劳更大?(要求理由充实,符合史实)33.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材料一:匈奴人失去河西,损失重大,唱道:“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再息(意为生长繁盛),失我焉支(胭脂)山,使我嫁妇无颜色(不能打扮得漂亮了)!”材料二:史书记载,昭君和亲后,边关的城门很晚才关闭,处处都是放牧和贸易的牛马,好几代人再听不到报警的狗叫声,老百姓再也没有战争之苦。
上述材料反映了汉与匈奴的哪两种关系?材料中的两种历史现象是如何出现的?你如何评价材料中的两种历史现象?34.阅读材料,请回答:材料一:“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笔谈中。
”———三国演义》材料二:……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古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材料二中“三国”指哪三国?并写出建立时间、建立者和都城。
这首词与我国古代历史上哪一著名的战役有关?请说出这次战役的时间,交战双方及战役的结果。
材料二中的“周郎”指的是谁?与他一同指挥这场战役的还有哪一位?试评述“樯橹灰飞烟灭”的原因。
(写出两点即可)三国时期,英雄倍出,你最喜欢的是哪一位,请用一句话说明你喜欢的原因。
答案1. 【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秦的暴政最突出的表现.【解答】秦始皇穷兵黩武、好大喜功,滥用民力,大兴土木.焚书坑儒,禁锢人们的思想;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徭役和兵役;大量的农民被征发修筑长城、宫殿、驰道、建陵墓;其刑法极其严酷.秦的暴政导致了秦末农民战争,秦朝灭亡.从修建骊山墓、长城和驰道可以看出,秦的暴政最突出的表现在繁重的徭役.故选.2.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陈胜吴广起义的相关知识.【解答】公元前年,陈胜、吴广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时,遇雨误期,按秦律误期当斩,陈胜吴广斩木为兵、揭竿而起,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在大泽乡起义,起义军攻下陈,建立了张楚政权.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故选.3. 【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秦朝灭亡和项羽失败的根本原因.【解答】根据所学可知,秦朝后期,秦二世任用奸臣赵高,政治腐败,徭役繁重,最终失去民心,各地人们揭竿而起.项羽进入咸阳后,火烧皇宫,并把秦朝的财宝运回彭城,纵容士兵烧杀抢掠,而刘邦则是对咸阳百姓约法三章,因此项羽的失败也是由于失去民心.因而秦朝灭亡和项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失去民心.故选.4.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文景之治的相关知识.【解答】西汉初年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农业生产发展.文帝和景帝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重视“以德化民”.文景时期,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社会比较安定,国家的粮仓丰满,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故选.5. 【答案】D【解析】本题以主父偃为切入点,主要考查汉武帝实行的推恩令.【解答】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下令允许诸侯将自己的土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削弱了诸侯国的势力,推恩令的实施,使汉武帝不费一兵,不损寸土,就巧妙地削弱了诸侯王封国势力.解除了诸侯国对中央的威胁,加强了中央集权,使西汉实现政治上的大一统.故选.6.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休养生息政策.【解答】汉高祖提出“过去可以在马上打天下,现在怎能还在马上治天下呢?”这句话告诫当时的统治者尽快停止战争,注重恢复和发展生产.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国家贫困,百姓失去土地,吃不饱,出现了人吃人的现象,死亡人数超过一半.汉高祖时期,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开始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农业生产发展.故选.7. 【答案】B【解析】本题以“以德化民”为切入点,考查了文景之治的相关史实.【解答】西汉初年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农业生产发展.文帝和景帝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重视“以德化民”.文景时期,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社会比较安定,国家的粮仓丰满,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故西汉时期提出“以德化民”在文景时期.故选.8.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汉武帝推行儒家教育.【解答】依据所学,为推行儒家教育,汉武帝在长安设立太学,这国我国古代最高的学府.故选.9.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汉武帝大一统措施的知识点.【解答】西汉初年,诸子百家的各派人物还很活跃.诸王门下聚集许多宾客,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指责中央,对中央集权很不利.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实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故选.10. 【答案】B【解析】本题以“跨公元前后的朝代”为切入点,考查西汉的建立和灭亡时间.【解答】秦的起止时间为公元前年-公元前年,东汉的起止时间为年年,西汉的起止时间为公元前年—-公元年,唐朝起止时间为公元年-公元年.故选.11. 【答案】B【解析】本题以汉武帝和汉明帝的相同历史功绩为切入点,主要考查治理黄河.【解答】汉武帝时期,黄河下游决口,十几个郡县遭受洪灾.武帝下令治理黄河,亲临治河工地,命随从的文官武将都去背柴草,堵塞决口.经过这次治理,有八十多年,黄河下游没有发生过大水灾.西汉末年黄河水患又严重起来,东汉明帝令水利专家王景主持修河.经过这次彻底治理,在以后八百多年里,黄河没有改道.故汉武帝和汉明帝的相同历史功绩是治理黄河.故选.12. 【答案】C【解析】本题以几项重大发明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属于东汉时的重大发明.【解答】汉代冶铁技术处于世界前列,东汉的南阳太守杜诗发明了水排,利用水力鼓风冶铁,节约了人力,提高冶炼质量.水排的利用比欧洲早一千多年.故属于东汉时的重大发明是水排.故选.13.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耧车,知道汉代出现的耧车是一种新型的播种工具.【解答】汉代出现的耧车是一种新型的播种工具,耧车的发明提高了播种的速度和质量.故选.14. 【答案】B【解析】本题以生产工具的发明为切入点,考查的是水排的作用.【解答】结合所学可知,东汉南阳太守杜诗发明的水排,其重要作用是用来鼓风冶铁.利用水力鼓风冶铁,节省了人力,提高了冶炼质量,所以水排的发明主要用于冶铁业.故选.15. 【答案】C【解析】本题以我国是世界上最先发明钢材的国家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其时间.汉代冶铁技术处于世界前列,东汉的南阳太守杜诗发明了水排,利用水力鼓风冶铁.【解答】汉代冶铁技术处于世界前列,东汉的南阳太守杜诗发明了水排,利用水力鼓风冶铁,节约了人力,提高冶炼质量.水排的利用比欧洲早一千多年.我国是世界上最先发明钢材的国家,其时间大概是汉朝.故选.16.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汉武帝,知道汉武帝把盐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解答】汉武帝把盐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故汉武帝时期,人们使用得最多的钱币是五铢钱.故选.17.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冒顿单于统一蒙古草原的知识点.解题关键是掌握冒顿单于统一蒙古草原的知识.【解答】秦汉之际,生活于我国北方的匈奴逐渐强大起来,匈奴族杰出的首领冒顿单于第一次统一了蒙古草原,建立了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冒顿没有与西汉订立和好盟约,选项表述不正确,故符合题意.故选.18. 【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漠北战役的有关内容,注意分析题干,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为了抵御匈奴的进攻,安定北边,维护国家统一,秦始皇派蒙恬出击匈奴并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城防,蜿蜒万余里的“万里长城”.【解答】为了解除匈奴对西汉的威胁,公元前年,汉武帝派大将卫青和霍去病出击匈奴,获得大胜,经过漠北战役的打击,匈奴再也无力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引文指的是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故选.19.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漠北战役的认识.【解答】公元前年,汉武帝又派大将卫青和霍去病分别率精骑袭击匈奴,在漠北大战中大败匈奴,使匈奴无力再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故选.20.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西汉和匈奴的战争.【解答】秦汉之际,匈奴不断袭扰边民,烧杀抢掠,为了安定北边,维护国家统一,西汉政府反击匈奴,因而西汉政府反击匈奴,保持边境安全是正义之举.故选.21. 【答案】C【解析】本题以“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为切入点,考查的知识点是昭君出塞.【解答】汉元帝时期,昭君嫁给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是汉匈边境安定了较长的一段时间,促进了汉匈之间的友好交往和文化交流.题目翦伯赞的诗句“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即描述了昭君出塞的意义.故“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这首诗是现代史学家翦伯赞所作,他在诗中赞扬了王昭君.故选.22. 【答案】B【解析】本题以张骞出使西域后,从西域传入中原的物品为切入点,主要考查葡和核桃.【解答】张骞出使西域后,西域的葡萄、石榴、核桃等植物开始传入中原,汉朝的铸铁等技术也传到了西域.张骞出使西域的贡献就是沟通了西域各国与汉朝的联系,最重要的是开辟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原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张骞出使西域后,从西域传入中原的是葡萄和核桃.故选.23. 【答案】A【解析】本题以丝绸之路通往哪里为切入点,考查丝绸之路路线.【解答】依据所学,丝绸之路是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中亚、西亚、直到欧洲的一条陆路交通线.故选.24.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把握张骞出使西域的直接后果.【解答】依据所学可知,张骞通西域后,丝绸之路开通,加强了同西域各国经济文化交流.故符合题意.故选.25.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丝绸之路,考查对丝绸之路的开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的理解.【解答】丝绸之路的开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主要是由于它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丝绸之路是西汉政府为了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使汉朝和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增多,汉朝的丝、丝织品大量运到西域后再转运到西亚和欧洲的情况下出现的.丝绸之路是西汉与西域交往和交流的历史见证.丝绸之路也是西汉时期及以后,中国与西亚、欧洲各国的联系之路.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也密切了汉族与沿途的其他少数民族的关系,促进了我国西北地区的开发.故选.26. 【答案】A【解析】本题以迄今发现的最早的纸的实物为切入点,考查古代科技成就.【解答】西汉早期,我国劳动人民由“漂絮成片”现象,发明了纸.因此迄今发现的最早的纸的实物制造于西汉早期.故选.27. 【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史记》的有关内容,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解答】《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多年的历史.因而①山顶洞人的氏族生活⑥班超出使西域不可能记载,②③④⑤⑦⑧符合题意.故选.28.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争之一.公元年,曹操率领水陆大军,号称百万,发起荆州战役,然后讨伐孙权.孙权和刘备组成联军,由周瑜指挥,在长江赤壁一带大破曹军,从此奠定了三国鼎立格局.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火烧袁军在乌巢的粮仓继而击败袁军主力.官渡之战,经过一年多的对峙,至此以曹操的全面胜利而告结束.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故选.29.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年,曹丕称帝,国号魏,定都洛阳;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定都建业,三国鼎立局面形成.曹操、袁绍是东汉末年的军阀,他们没有生活在三国时期.故选.30. 【答案】C【解析】本题以三国时期是事件为切入点,主要考查我国历史上重大事件发生的时间.【解答】东汉末年,孙权割据江东.公元年,汉献帝禅位,曹丕称帝,东汉结束.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曹操统一北方后,与年南下,首先击败刘表和依附刘表的刘备,占领荆州,进逼孙吴.孙权和刘备共同抗曹,派周瑜在赤壁与曹操决战.所以考查事件在历史上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④③①②.故选.31. 【答案】农本思想.; 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每年春耕时,他们亲自下地耕作,给百姓做榜样.; 文景之治.【解析】本题以汉景帝的言论材料为切入点,考查文景之治的相关知识.; ;【解答】据材料“(汉景帝说):‘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令郡国务劝农桑’”可知,材料反映了汉景帝的重视农业的思想,; 汉景帝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每年春耕时,他们亲自下地耕作,给百姓做榜样;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 历史上把汉文帝和汉景帝统治时期出现的繁荣景象称之为文景之治.32. 【答案】秦始皇和汉武帝.; 我认为汉武帝的功劳最大,因为汉武帝时期实行了以下措施促进了大一统局面的形成.政治上:削弱诸侯国的势力,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再分封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这样封国越发越小.思想文化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太学.经济上:将地方的盐铁经营权和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由于这些措施的实施,使西汉进入鼎盛时期.【解析】本题考查汉武帝与秦始皇.识记汉武帝与秦始皇的相关历史.; 本题考查汉武帝的功绩.理解汉武帝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采取的统一措施.【解答】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这句诗词中指的是秦始皇和汉武帝.; 开放性试题,分析合情合理即可,如支持汉武帝,可依据汉武帝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采取的统一措施作答.33. 【答案】战,和.; 公元前年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王昭君出塞.; 都有积极的作用,汉武帝反击匈奴的胜利使北部边部得到了安定;昭君出塞,汉、匈和亲,为两大民族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解析】本题以“匈奴人失去河西,损失重大”“史书记载,昭君和亲后,边关的城门很晚才关闭,处处都是放牧和贸易的牛马”为切入点,考查汉与匈奴的两种关系.; 本题以“匈奴人失去河西,损失重大”“史书记载,昭君和亲后,边关的城门很晚才关闭,处处都是放牧和贸易的牛马”为切入点,考查卫青、霍去病打败匈奴和昭君出塞.; 本题考查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解答】材料一“匈奴人失去河西,损失重大”反映的是“战”的关系;材料二“史书记载,昭君和亲后,边关的城门很晚才关闭,处处都是放牧和贸易的牛马”反映的是“和”的关系.;材料一是指公元前年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匈奴被赶到大漠以北,故唱此曲.材料二是指王昭君出塞嫁给呼韩邪单于,边境的匈奴人民过上了多年安定生活.; 汉武帝反击匈奴和昭君出塞都有积极的作用,汉武帝反击匈奴的胜利使北部边部得到了安定;昭君出塞,汉、匈和亲,为两大民族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34. 【答案】年,曹丕建立魏,定都洛阳;年,刘备建立蜀,定都成都;年,孙权建立吴,定都建业.赤壁之战.公元年,曹操和孙刘联军.结果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周瑜,诸葛亮.因为曹操自恃兵力雄厚,骄傲轻敌,麻痹大意.加上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又不服南方水土,很多人得了传染病.这就埋下了失败的祸根.而孙刘联军采用了正确的战术,火攻曹军.结果大败曹操.如喜欢曹操,因为他有远大的志向,善于谋略.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大败袁绍,统一了北方,促进了北方生产的发展.(也可以写其它人.言之有理即可)【解析】本题以《三国演义》的诗词和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为切入点,考查三国鼎立的相关知识.【解答】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年,曹操病死,其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立为帝,国号魏,都洛阳.第二年,刘备也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年,孙权称王,国号吴,都建业.三国鼎立的局面完全形成.据材料“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可知是年,孙刘联军和曹操进行了赤壁之战,最后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操.公元前年,在赤壁之战中,周瑜与诸葛亮指挥孙刘联军用火攻大败曹操,使曹操不敢轻易南下,孙权巩固在他在长江中下游的统治,刘备占有四川,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故“周郎”指周瑜,与他一同指挥这场战役的还有诸葛亮.材料是苏轼的词–《念奴娇•赤壁怀古》,所追忆的是历史上赤壁之战.赤壁之战中,曹军虽然实力强大,但曹操骄傲轻敌,曹军又多是北方人,不习水战,水土不服.而孙刘联军虽然实力较弱,但将帅同心,指挥正确,战术灵活,采用火攻,黄盖诈降成功,火烧战船和曹军.所以赤壁之战最终曹军战败,孙刘联军获得了胜利.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我喜欢曹操,因为他有远大的志向,善于谋略.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大败袁绍,统一了北方,促进了北方生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