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六年级古诗文校本课程精编版
五六年级古诗词诵读校本教材
![五六年级古诗词诵读校本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661e28ce360cba1aa811da8e.png)
每页左边要有这句话:新纪元小学“古诗词诵读”校本教材封二:前言中华民族是诗的国度,中华诗词博大精深,渊远流长,美不胜收。
是民族瑰宝,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也是真、善、美的艺术结晶。
千百年来,万口传诵,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成为祖国文化的命脉。
小学阶段正是记忆和接受文化熏陶的黄金时间,古诗词诵读在小学教育中举足轻重。
在“回归国学,崇尚经典”的教育潮流中,各种形式的中华经典诵读开始登上小学教育的舞台。
为顺应时代与教育的需要,新纪元小学结合本校实际,确定以中华古诗词诵读为突破口,创建“中华古诗词经典诵读”的特色学校,铸学校特色品牌。
经典诗词诵读,旨在通过“直面经典,诵读背记”的方式,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形象思维,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丰富文化底蕴,锻造优雅人格,提升人生境界,启迪人的智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启蒙作用。
“与经典为伴,与圣贤为友”——受益于千古文化的文化的滋润和熏陶,他们的人生境界定会十分豁达,生命的土壤定会十分肥沃。
“我读书,我快乐”。
愿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吟诵乐趣,陶冶情操,怡养美德,形成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他们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我校的“古诗词经典诵读”校本教材分为低中高三个阶段:一二年级为低段,要求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吟诵唱诵古诗,吟诵姿势规范,吟诵兴趣浓厚,大概理解内容,注重品行教育;三四年级为中段,用口语准确表达古诗内容,并赏析宋词元曲及中外现代诗。
鼓励学生以自己的方式自读自悟,注重品德提升教育;五六年级为高段,要求学生诵读更多的赏析篇目,自悟自创,赏析宋词元曲及中外现代诗,结合写作背景,体会真情实感,抓住优秀诗句,挖掘思想内涵,学会创作,注重内涵修养教育。
本套《古诗词诵读》教材,依据小学生的阅读心理和特点,挑选了诗词中的精华部分进行编辑。
图文并茂,内容丰富,是孩子们学好古诗词的好伙伴。
希望家长陪同孩子一起“诵诗词,品书香”,共同感悟古诗词的美妙与神奇。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校本课程(古诗文)教案
![校本课程(古诗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b5ea946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7b.png)
一、教案名称:校本课程《古诗文》教案第一章——唐诗概说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唐诗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让学生掌握唐诗的主要艺术特色。
3. 培养学生对唐诗的兴趣和热爱。
三、教学内容:1. 唐诗的定义与分期2. 唐诗的艺术特色3. 唐诗的代表诗人与作品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唐诗的图片,引导学生对唐诗产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唐诗的定义、分期及其艺术特色。
3. 举例:介绍几位代表性的唐诗诗人及其作品。
4. 讨论:分组讨论唐诗的艺术特色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五、作业布置:1. 背诵一首唐诗。
2. 写一篇关于唐诗的短文。
六、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了解他们对唐诗的理解程度。
2. 检查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唐诗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资源:1. 唐诗图片素材。
2. 唐诗相关文献资料。
八、教学建议:1. 在讲解唐诗时,尽量生动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
3. 注重对学生作业的指导和评价,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九、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和改进。
十、拓展活动:组织一次唐诗朗诵比赛,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唐诗的魅力。
六、教案名称:校本课程《古诗文》教案第二章——宋词概说七、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宋词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让学生掌握宋词的主要艺术特色。
3. 培养学生对宋词的兴趣和热爱。
八、教学内容:1. 宋词的定义与分期2. 宋词的艺术特色3. 宋词的代表诗人与作品九、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宋词的图片,引导学生对宋词产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宋词的定义、分期及其艺术特色。
3. 举例:介绍几位代表性的宋词诗人及其作品。
4. 讨论:分组讨论宋词的艺术特色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十、作业布置:1. 背诵一首宋词。
2. 写一篇关于宋词的短文。
十一、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了解他们对宋词的理解程度。
统编版教材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送元二使安西》精品课优质课件
![统编版教材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送元二使安西》精品课优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a8ef2c8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f6.png)
前两句明写春景,暗写离别,“轻尘”“客 舍”巧妙地点明了送别的地点和环境。
如果将前两句诗描绘的情景画成一幅画, 那么你会怎么画?你会为这幅画取一个什么名字?
雨后美景图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劝君更尽一杯酒” 中的“更”换成 “饮”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因为“更”字说明酒已经劝了多次, 饮了多杯,把依依惜别之情表现得更浓。而 “饮”字表现的只是饮酒的动作,不能说明饮 酒的次数。
统编版教材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词诵读
《送元二使安西》
资料推送
作者简介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 唐朝诗人、画家。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 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 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 王孟”,有“诗佛”之称。
王维
送元二使安西 指唐代安西
秦时咸阳城,汉代改称 渭城,在陕西咸阳东北,
都护府。
[唐]王维
位于渭水 河北岸。
渭(wèi)城朝雨浥(yì)轻尘,
古关名,
客舍青青柳色新。
湿润,沾湿。
故址在今 劝君更尽一杯酒,
甘肃敦煌 西南。
西出阳关无故人。
精读课文
渭(wèi)城朝雨浥(yì)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六年级古诗词校本教材
![六年级古诗词校本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436dc6f24afe04a1b071de45.png)
1 诗经·采薇(节选)诗经·采薇(节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注释注释①昔:从前。
②矣:语气助词。
①薇:一种野菜。
③依依:形容树枝柔弱,随风摇摆的样子。
②亦:语气助词,④思:语气助词。
③莫:同“暮’晚。
⑤霏霏:雪花飞舞的样子。
诗经·采薇(节选)诗经·采薇(节选)靡室靡家,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不遑启居,狁之故。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注释注释①狁:北方少数民族戎狄。
①柔:软嫩。
这里指初生的菠菜。
②遑:空闲。
②亦:语气助词,没有实义。
2 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注释①乃:就。
②发生:催发植物生长。
③潜:暗暗地,悄悄地。
④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
望岳(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注释1.岳:此指东岳泰山。
2.青:山色。
3.未了:不尽。
4.造化:天地,大自然。
5.钟:聚集。
6.神秀:指山色的奇丽。
7.阴阳:这里指山北山南。
8.割:划分。
8.曾:通“层”9.会当:终当。
10.凌:登上。
11.小:渺小。
12.钟:聚集八阵图(唐)杜甫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注释1、八阵图:由八种阵势组成的图形,用来操练军队或作战。
2、三分国:指三国时魏、蜀、吴三国。
3、石不转:指涨水时,八阵图的石块仍然不动。
4、失吞吴:是吞吴失策的意思。
赠花卿(唐)杜甫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注释1.花卿:成都尹崔光远的部将花敬定。
2.锦城:即锦官城,此指成都3.丝管:弦乐器和管乐器,这里泛指音乐。
4.纷纷:形容乐曲的轻柔悠扬。
5.天上:双关语,虚指天宫,实指皇宫。
6.几回闻:本意是听到几回。
3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六年级诵读校本课程(新版)
![六年级诵读校本课程(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b43643d8915f804d2a16c1e1.png)
爱国经典诗词诵读1-9课是第一学期的授课内容10-18课是第一学期的授课内容目录1、十五参军征【汉】无名氏……………………………………………………2、赠秀才入军十九首选二【魏】嵇康………………………………………………3、龟虽寿【魏晋】曹操………………………………………………………………4、参军行【唐】王昌龄………………………………………………………………5、望蓟门【唐】祖咏……………………………………………………………………6、月夜【唐】杜甫…………………………………………………………………7、登金陵凤凰台【唐】李白…………………………………………………………8、满江红【宋】岳飞…………………………………………………………………9、北陂杏花【宋】王安石……………………………………………………………10、关山月【宋】陆游………………………………………………………………1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宋】辛弃疾…………………………………………12、州桥【宋】范成大…………………………………………………………………13、渔家傲秋思【宋】范仲淹…………………………………………………………14、念奴娇?赤壁怀古【宋】苏轼……………………………………………………15、过零丁洋【宋】文天祥………………………………………………………………16、别云间【明】夏完淳………………………………………………………………17、己亥杂诗第二百二十首【清】龚自珍…………………………………………18、《春愁》【清】丘逢甲…………………………………………………………1、十五参军征【汉】无名氏十五参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要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作者简介】乐府本是汉武帝时开始设立的一个掌管音乐的官署,它除了将文人歌功颂德的诗配乐演唱外,还担负采集民歌的任务。
小学六年级古诗校本教材
![小学六年级古诗校本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8ecbd768b84ae45c3b358ce6.png)
悠悠古韵1、大风歌(汉代)刘邦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助读园地注释:①威:威力;威武。
加:凌驾。
② “海内”,四海之内,就是“天下”的意思。
我国古人认为天下是一片大陆,四周大海环绕,海外则荒不可知。
③“兮”表示语气的词,类似现在的“啊”。
④安得:怎样得到。
译文:大风刮起来了,云随着风翻腾奔涌啊!我威武平天下,荣归故乡。
怎样得到勇士去守卫国家的边疆啊!创作背景汉高祖十二年末平定了英布后,路过家乡沛县,置酒召父老宴,酒酣,刘邦击筑《大风歌》(即《三侯之章》)使当地儿童歌唱。
他在快乐当中,想起过去自己怎样战胜了项羽,又想到以后要治理好国家,哪儿去找勇士帮他守卫呢?想到这里,十分感慨,情不自禁地唱起歌来:“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阅读贴士:刘邦得以战胜项羽,是依靠许多支军队的协同作战。
这些军队,有的是他的盟军,本无统属关系;有的虽然原是他的部属,但由于在战争中实力迅速增强,已成尾大不掉之势。
项羽失败后,如果这些军队联合起来反对他,他是无法应付的。
因此,在登上帝位的同时,他不得不把几支主要军队的首领封为王,让他们各自统治一片相当大的地区;然后再以各个击破的策略,把他们陆续消灭。
在此过程中,不免遇到顽强的抵抗。
公元前一九六年,淮南王英布起兵反汉;由于其英勇善战,军势甚盛,刘邦不得不亲自出征。
他很快击败了英布,最后并由其部将把英布杀死。
在得胜还军途中,刘邦顺路回了一次自己的故乡——沛县(今属江苏省),把昔日的朋友、尊长、晚辈都召来,共同欢饮十数日。
一天酒酣,刘邦一面击筑,一面唱着这一首自己即兴创作的《大风歌》;而且还慷慨起舞,伤怀泣下(见《汉书·高帝纪》)。
作者简介汉高祖刘邦(前256—前195),字季(一说原名季)沛县丰邑中阳里(今江苏丰县)人,起兵于沛(今江苏沛县),汉族。
秦朝时曾担任泗水亭长,在秦末农民战争中起义,登高一呼,天下英雄云集于麾下,称“沛公”;公元前206年被义军盟主项羽封为汉王,封地为汉中、巴蜀(因此在战胜项羽后建国时,国号定为“汉”);他对汉民族的统一、中国的统一强大,汉文化的保护发扬有决定性的贡献。
六年级古诗词赏析课程纲要
![六年级古诗词赏析课程纲要](https://img.taocdn.com/s3/m/b59ca48bb9d528ea81c779e3.png)
《古诗词赏析》校本课程纲要
【一般项目】
课程名称:古诗词赏析
课程类型:学科特长类课程
教学材料:选编
授课教师:闫绍茹徐晓毅
适用学生:六年级学生
时间: 1课时/周
【具体内容】
课程目标:
1、通过学习研究,培养学生运用恰当的方法赏析古诗词的能力,感受作者的写作意图,灵武市中所表达的情感。
2、通过赏析,学生不仅能够赏析诗词的内容,同时能够区分最基本的诗词样式,掌握简单的格式、韵律等方面的知识。
3、能够积累更多的古诗词,并且能够写简单的诗词。
感受作诗写词的乐趣。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尝试的精神。
课程内容:
1、选择较有思想的历代诗人、词人的品,赏析诗词的内容,灵武诗词要表达的情感。
2、有关诗词格式、韵律、对仗等方面的简单知识。
课程实施:
1、教师讲授,师生讨论。
2、学生尝试独立理解感受,并尝试利用些诗词的技巧,写简单的诗。
3、提出质疑,归纳总结,
课程评价:
1.学生互评。
以小组为单位,针对学生的上课表现情况对每位同学进行评价。
2.教师评价:根据每次学习的考勤、完成作业及学生课上表现的积极程度、独立创作能力等进行评价。
并与学生评价结合,最后确定学生本课程学习成绩。
成绩分A、B、C、D。
2009年9月。
校本课程(古诗文)教案
![校本课程(古诗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5ecf018b52acfc789ebc941.png)
总第 1 教时教学内容早发白帝城第 1 教时教学目标1、学会五个生字,正确读写“白帝城、江陵、猿声”等词语。
2、朗读、背诵并默写古诗。
3、学习利用注释,展开想象,读懂古诗。
4、理解诗句意思,想像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心境,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教学重点通过理解诗句,感受诗的意境美。
理解诗中重点词句,读懂古诗。
教学难点直观法、合作学习、情境感受。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
2、让学生课前查阅与这首古诗相关的资料。
教学程序课前修改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背诵《绝句》,说说诗意。
2、回忆上节课学习《绝句》的方法,课件展示学习步骤:(1)熟读古诗(2)理解诗意(3)想象意境(4)练习背诵3、师:今天,我们继续用上一节课的学习方法学习一首唐代诗仙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二、学生利用课前查阅的资料简要介绍作者李白,教师加以补充三、解题师:这首诗的题目《早发白帝城》,谁知道它的意思?早:早上。
发:出发。
白帝城:地名,在今重庆奉节城东白帝山上,位于长江三峡一带。
城居高山,地势险要。
(课件展示地图)四、指导自学课件展示自学要求:1、自学生字词,自由朗读本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2、利用注释读懂本诗,体会诗中流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3、画出不理解的地方,通过查阅工具书,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五、小组合作学习1、汇报各自自学情况;2、将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提出,通过结合各自课前查阅的资料一同解决问题;3、体会诗人当时的心情。
六、汇报自学情况1、指名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汇报朗读。
2、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内容?3、从一、二两行诗中,你读懂了什么?(诗人从哪里出发、要到哪里去、距离多远、需要多少时间?)复习“夸张”手法的运用。
4、这两行诗是什么意思?(早晨离开了仿佛在彩云中间的白帝城,千里迢迢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到了。
)5、指导朗读一、二行诗。
6、你对后两行诗是怎么理解的?7、这两行诗表现了行船之快,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轻松、愉快)8、指导朗读,学生试读。
五六年级古诗词诵读校本教材
![五六年级古诗词诵读校本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4fe981265acfa1c7ab00cc04.png)
———————————————————————————————— 作者:
———————————————————————————————— 日期:
ﻩ
每页左边要有这句话: 新纪元小学“古诗词诵读”校本教材
封二:前言
中华民族是诗的国度,中华诗词博大精深,渊远流长,美不胜收。是民族瑰宝,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也是真、善、美的艺术结晶。千百年来,万口传诵,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成为祖国文化的命脉。
21.明日歌……………………………………………………24
22.诗词赏析…………………………………………25----28
古诗诵读的要求
谈到古文诵读,南宋朱熹的看法是,“要读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清代古文家曾国藩谈到自己的诵读体会时说:“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展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可见,诵读不仅要声音洪亮,疾徐有致,还要眼到口到耳到心到,全
小学阶段正是记忆和接受文化熏陶的黄金时间,古诗词诵读在小学教育中举足轻重。在“回归国学,崇尚经典”的教育潮流中,各种形式的中华经典诵读开始登上小学教育的舞台。为顺应时代与教育的需要,新纪元小学结合本校实际,确定以中华古诗词诵读为突破口,创建“中华古诗词经典诵读”的特色学校,铸学校特色品牌。
经典诗词诵读,旨在通过“直面经典,诵读背记”的方式,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形象思维,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丰富文化底蕴,锻造优雅人格,提升人生境界,启迪人的智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启蒙作用。
15.宿建德江…………………………………………………18
16.春望………………………………………………………19
校本课程 (古诗文) 教案
![校本课程 (古诗文)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ef8109d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b8.png)
一、教案名称:校本课程《古诗文》教案第一章:走进古诗文的世界1. 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掌握古诗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3)感受古诗文的艺术魅力,培养对古诗文的热爱。
2. 教学内容:(1)古诗文的定义与特点;(2)古诗文的价值与意义;(3)古诗文的阅读方法与技巧。
3. 教学过程:(1)导入:介绍古诗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新课讲解:讲解古诗文的价值与意义;(3)实践练习:指导学生阅读古诗文,掌握阅读方法与技巧;(4)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教案名称:校本课程《古诗文》教案第二章:古诗文的韵律与节奏1. 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文的韵律与节奏特点;(2)掌握古诗文韵律与节奏的阅读方法;(3)感受古诗文韵律与节奏的美感。
2. 教学内容:(1)古诗文韵律与节奏的基本概念;(2)古诗文韵律与节奏的分类及特点;(3)古诗文韵律与节奏的阅读方法。
3. 教学过程:(1)导入:介绍古诗文韵律与节奏的基本概念;(2)新课讲解:讲解古诗文韵律与节奏的分类及特点;(3)实践练习:指导学生阅读古诗文,掌握韵律与节奏的阅读方法;(4)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三、教案名称:校本课程《古诗文》教案第三章:古诗文的意象与意境1. 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文意象与意境的基本概念;(2)掌握古诗文意象与意境的欣赏方法;(3)感受古诗文意象与意境的美感。
2. 教学内容:(1)古诗文意象与意境的定义及特点;(2)古诗文意象与意境的欣赏方法;(3)经典古诗文意象与意境案例分析。
3. 教学过程:(1)导入:介绍古诗文意象与意境的基本概念;(2)新课讲解:讲解古诗文意象与意境的欣赏方法;(3)实践练习:分析经典古诗文意象与意境案例;(4)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四、教案名称:校本课程《古诗文》教案第四章:古诗文的主题与情感1. 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文主题与情感的基本概念;(2)掌握古诗文主题与情感的把握方法;(3)感受古诗文主题与情感的表达。
2023年小学古诗词校本课程实施方案(通用5篇)
![2023年小学古诗词校本课程实施方案(通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82b2fd4a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af.png)
2023年小学古诗词校本课程实施方案(通用5篇)小学古诗词校本课程实施方案1一、指导思想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诵读古诗词,可以让小学生体会到古诗文的韵味,对古诗文产生深厚的爱好,使古诗文成为小学生的良师益友。
在诵读中积累名句,不断积累语言,不仅能拓展学生的学问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还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加民族骄傲感和民族凝合力。
二、活动主题弘扬民族文化,品尝诗词精华。
三、活动目标发觉校内中的背诗小能手,在全体学生中树立榜样,激励更多的学生乐背古诗词文,善背古诗词文,形成浓浓的校内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民族文化精髓的热忱,最终使此次活动渐渐成为学校具有深远意义的传统活动,并形成校本特色。
四、组织领导组长:副组长:成员:全体语文老师考级评审委员会成员:全体语文老师,部分考过七、八、九、十级、特级的学生,部分家长志愿者。
五、参与对象全体学生六、古诗词文考级内容中国历代优秀诗词文章古诗词文考核内容选择:《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历代散文选〉〈论语〉〈高校〉〈中庸〉〈孟子〉〈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笠翁对韵〉等七、考级形式1、考级共分为10级,附加特级,逐级申报考核。
考级依次根据“学生个人申报—小组长及成员——家长—语文老师(或古诗小考官)——学校考核组测评确认——颁发考级证书(证书由学校统一印制)。
一至六年级的学生自由到语文老师处报名,并填写古诗词文考级申请表,经班级统计,交到教育处。
2、优秀学生经语文老师举荐后可跳级考核,考核时,申请级别考核内容占50%,前面级别考核内容共占50%,3、学校考核定级。
由学校古诗词考级评审委员会统一支配时间进行考级定级,对考核合格者发给相应等级证书。
4、考核时由申报人持相应背诵书目测考。
背诵内容不低于规定内容的60%,考核过关后,依据相应的级别填写班级考核统计表,发放个人考级证书。
八、考级要求及标准1、总体要求:正确流利、抑扬顿挫、表情达意;背错自己可以重背,思索时间不超过一分钟;评委不得提示。
校本课程(古诗文)教案
![校本课程(古诗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afab655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40ecc6a.png)
校本课程(古诗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古诗文的基本知识,包括诗文的体裁、特点、发展历程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理解和欣赏古诗文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节:古诗文的定义与分类教学重点:了解古诗文的基本概念,掌握诗文的不同体裁。
教学难点:区分各种诗文的特征,理解诗文体裁的发展历程。
2. 第二节:古诗文的语言特点教学重点:掌握古诗文的语言风格,理解诗文中的意象、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欣赏古诗文中的意境,感受诗文的美感。
3. 第三节:古诗文的韵律与节奏教学重点:了解古诗文的韵律特点,掌握诗文的节奏和韵脚。
教学难点:分析古诗文的韵律美,创作简单的诗文。
4. 第四节:古诗文的思想内容教学重点:理解古诗文的思想内涵,感受诗人的人格魅力。
教学难点:深入剖析古诗文的思想价值,联系现实生活进行思考。
5. 第五节:古诗文的鉴赏方法教学重点:掌握古诗文的鉴赏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难点:运用鉴赏方法分析古诗文,写出自己的感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与古诗文相关的故事、典故、背景等,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教师详细讲解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3. 示范:教师展示经典古诗文作品,分析其特点、价值等,让学生感受古诗文的魅力。
4. 实践:学生通过阅读、分析、讨论等方法,锻炼自己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表现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成果展示:组织学生进行古诗文朗诵、创作等活动,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古诗文选本、鉴赏教程等。
2. 参考资料:相关学术著作、论文、评论等。
校本课程(古诗文)教案
![校本课程(古诗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3c10f77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43a566d.png)
一、《校本课程:古诗文教案》二、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欣赏中国古典诗词的美。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 通过古诗文的阅读与解析,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4. 培养学生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感悟能力。
三、教学内容:1. 课程将选取一些适合初中生阅读的古诗文,如《春晓》、《登鹳雀楼》等。
2. 教学过程中将重点解析诗文的韵律、意境、情感等。
3. 引导学生通过诗文理解古人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感悟。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诗文的背景、作者、韵律等。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解析诗文的意境、情感等。
3. 采用讨论法,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文的感悟和理解。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包括发言、讨论等。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包括诗文的背诵、赏析等。
3. 学生期末的诗文创作或解析报告。
六、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古诗文资料,包括原文、注释、译文等。
2. 准备教学PPT,包括诗文的文本、图片、动画等。
3. 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和活动。
七、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本节课的诗文及其作者,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诗文讲解:讲解诗文的背景、韵律、意境等,引导学生理解诗文内容。
3. 案例分析:分析诗文中的关键词、句子,解读诗文中的情感和哲理。
4.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文的感悟,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5. 总结:对本节课的诗文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八、作业布置:1. 背诵本节课的诗文。
2. 完成课后练习,包括诗文解析和感悟分享。
3. 准备下一节课的相关资料。
九、教学反思:1. 教师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
2.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3. 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丰富教学内容。
十、课程资源:1. 推荐学生阅读的古诗文书籍和网站。
2. 推荐相关的古诗文教学视频和文章。
3. 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自主学习古诗文。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课程目标:在制定课程目标时,需要关注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确保目标的设定既具有挑战性,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统编版语文六下古诗词诵读课程
![统编版语文六下古诗词诵读课程](https://img.taocdn.com/s3/m/b56b9852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fd.png)
统编版语文六下古诗词诵读课程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课程是中国小学语文课程的一部分,通过学习古诗词,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审美情趣,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这部分课程通常包括了一些经典的古诗词,比如《登鹳雀楼》、《静夜思》、《春晓》等。
学生在诵读这些古诗词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提高语言的韵律感和表达能力,还可以领略古代诗人的情感和思想,增进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在课程中,老师通常会引导学生朗读古诗词,帮助他们理解诗词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同时也会进行诗词的赏析和解读,让学生了解诗词背后的文化内涵。
通过这样的课程安排,学生可以在诵读中感受到古诗词的美,同时也能够培养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古诗词诵读课程的设置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古诗词,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语感和表达能力,培养自己对美的感知能力,同时也能够增进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这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是非常有益的。
总的来说,古诗词诵读课程是中国小学语文课程中的重要组成
部分,通过学习古诗词,学生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审美情趣,增进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希望学生们在学习这部分
课程的过程中能够有所收获,对中华传统文化有更深的感悟和理解。
校本课程 (古诗文) 教案
![校本课程 (古诗文)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255ef48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3a.png)
校本课程(古诗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古诗文的基本知识,如诗歌的分类、韵律、意境等。
2. 通过学习古诗文,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热爱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春晓》:学习古诗的韵律和意境,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对春天的热爱。
2. 第二课《静夜思》:分析诗文的修辞手法,感受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3. 第三课《登鹳雀楼》:学习古诗文的背景知识,理解诗文的意境,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4. 第四课《悯农》: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爱他人的情怀,理解农民的辛勤劳动。
5. 第五课《江南春》:通过学习古诗文,让学生了解江南的美丽风光,培养对祖国的热爱。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古诗文的基本知识、背景、意境等。
2. 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古诗文的理解和感悟。
3. 鉴赏法:欣赏古诗文的韵律美、意境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4. 实践法:让学生尝试创作古诗文,培养表达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目标。
2. 讲解古诗文的基本知识,如诗歌的分类、韵律、意境等。
3. 分组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古诗文的韵律美。
4. 分析诗文内容,讲解重点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诗文。
5. 讨论诗文的意境和主题,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
6. 欣赏名篇佳作,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7.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尝试创作古诗文。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和创作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如合作精神、分享意识等。
4.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教学方法。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古诗文选篇2. 参考资料:古诗文鉴赏书籍、网络资源3. 教学工具:投影仪、音响设备、白板4. 辅助材料:古诗文海报、卡片七、教学环境1. 教室布置:清新雅致,充满文化氛围2. 座位安排:分组合作,便于讨论交流八、教学进度安排1. 每周一节古诗文课程,共计10周2. 每节课时:40分钟九、教学反思2.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困惑,提高教学针对性。
小学六年古诗文校本课程
![小学六年古诗文校本课程](https://img.taocdn.com/s3/m/71f4ce43dd88d0d233d46af2.png)
1、枫桥夜泊张继教学目标:1、背诵。
2、通过看图和朗读,使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
感受古诗所描绘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一、出示古诗yuèluòwūtíshuāng mǎn tiān月落乌啼霜满天,jiāng fēng yúhuǒduìchóu mián江枫渔火对愁眠。
gūsūchéng wài hán shān sì姑苏城外寒山寺,yèbàn zhōng shēng dào kèchuán夜半钟声到客船。
二、读中感悟作者背景张继(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字懿孙,襄州(今湖北襄樊)人。
他的诗多登临记行,不假雕琢。
《枫桥夜泊》是广为流传的名作。
注词释义枫桥:在今江苏苏州西部的一座桥。
愁眠:怀着旅愁,似睡非睡。
姑苏: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
寒山寺:在今苏州西枫桥附近的一座古寺,因唐初著名诗僧寒山曾住这里而得名。
夜半钟声:唐代寺院的半夜打钟声音。
古诗今译月已落下乌鸦啼叫秋霜满天,江边枫树渔火点点对愁而眠。
姑苏城外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钟声悠扬传到了客船。
名句赏析——“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秋天的夜晚,一艘远道而来的客船停泊在苏州城外的枫桥边。
明月已经落下,几声乌鸦的啼叫,满天的寒霜,江边的枫树,点点的渔火,这清冷的水乡秋夜,陪伴着舟中的游子,让他感到是多么凄凉。
此诗只用两句话,就写出了诗人所见、所闻、所感,并绘出了一幅凄清的秋夜羁旅图。
但此诗更具神韵的却是后两句,那寒山寺的夜半钟声,不但衬托出夜的宁静,更在重重地撞击着诗人那颗孤寂的心灵,让人感到时空的永恒和寂寞,产生出有关人生和历史的无际遐想。
这种动静结合的意境创造,最为典型地传达了中国诗歌艺术的韵味。
三、背诵2、渔歌子张志和教学目标:1、背诵。
2、通过看图和朗读,使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
(整理)小学六年级经典诵读校本课程教材精品
![(整理)小学六年级经典诵读校本课程教材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6a632c94360cba1aa811da51.png)
第1课《论语·子路第十三》(节选)《论语•子路第十三》共有30章,其中著名的文句有:“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欲速则不达”;“言必信,行必果”。
本篇包含的内容比较广泛,其中有关于如何治理国家的政治主张,孔子的教育思想,个人的道德修养与品格完善,以及“和而不同”的思想。
品味经典“士”与现在的意义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上矣。
”曰:“敢问其次。
”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
”-------------曰:“敢问其次。
”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①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②,何足算也?”在我阅读古文时,会碰到很多生僻字,我要这样做:1.字典不【注释】①硁硁(kēng):浅薄固执的样子。
②斗筲(shāo)之人:指器量狭小的人。
斗,古代量名;筲,竹筐,容量不大;斗、筲喻度量的狭小。
【文意详解】子贡问道:“怎样才可以称得上是士?”孔子说:“做事-------------------------- 有羞耻之心,出使外国能很好地完成国君的使命。
这样的人可以称得上是士了。
”子贡说:“敢问次一等的。
”孔子说:“宗族称赞他孝顺父母, 乡亲们称赞他尊敬兄长。
”子贡说:“敢问再次一等的。
”孔子说:“说话一定守信,做事一定有结果,这是浅薄固执的小人啊!或许也可以算是再次一等的士吧。
”子贡又说:“现在执政的那些人怎么样?”孔子说:“唉!这些器量狭小的人怎么能算得上呢?” 一个人的名声很重要。
从很大程度上讲,言必信,行必果,是评价一个人说与做的有力标准,只说不做的人,很难取得别人的信任。
“言必信,行必果。
”你做到了吗?请你举例说明。
读思行囊读了“言必信,行必果”后,我想到了《小珊迪》阅读广角孔子所说的“士”指什么呢?我们来看“士”是中国古代社会中的一个特殊阶层,与近代文化中的知识分子相近。
在商周时代,士属于贵族中的下层,到春秋时代,则成了介于贵族与平民之间的一个特殊阶层。
小学《古诗词欣赏》校本课程教材
![小学《古诗词欣赏》校本课程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959923a502d276a200292ecb.png)
念奴娇·赤壁怀古宋·苏轼大江(1)东去,浪淘(2)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3)西边,人道是,赤壁。
乱石穿空(崩云),惊涛拍(裂)岸,卷起千堆雪(5)。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6)初嫁了(liǎo),雄姿英(yīng)发(fā)(8)。
羽扇纶(guān)巾(9),谈笑间,樯橹(10)灰飞烟灭。
故国(11)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12)。
人生(13)如梦,一樽还(huán)酹(lèi)(14)江月。
注释(1)(2)淘:冲洗,冲刷。
(3)故垒:黄州古老的城堡,推测可能是古战场的陈迹。
过去遗留下来的营垒。
(4)175-210)字公瑾,人。
因其相貌英俊而有之称。
周瑜精通军事,又精于音律,江东向来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
公元208年,孙、刘联军在周瑜的指挥下,此战也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
公元210年,周瑜因病去世,年仅36岁。
(安徽庐江有其周瑜墓。
)(6)遥想:形容想得很远; 回忆。
(8)英发:英俊勃发。
樯,挂帆的桅杆。
橹,一种摇船的桨。
(所谓樯橹,物也;所谓强虏,人也。
(11)故国:这里指旧地,当年的赤壁战场。
指古战场。
指假战场黄州。
(12)华发:花白的头发。
(13)人生:现有版本作人间。
(14)樽:酒杯。
(15)酹:(古人祭奠)以酒浇在地上祭奠。
这里指洒酒酬月,寄托自己的感情。
定风波苏轼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赏析】此词是苏轼被贬黄州时期所作。
这首词写作者途中遇大雨乃吟啸徐行的经历和感受。
“穿林打叶”形容风雨急骤,“吟啸”、“徐行”表态度从容,“竹杖芒鞋”指条件简陋,“莫听”、“何妨”、“谁怕”体现倔强豁达的风度,宛然在目。
下片转入雨后,经风雨洗礼,人醒、雨霁、天晴、日出。
回首往事,一切阴晴、雨霁,无不消逝一空。
自然有急雨扑面,人生旅途中也有风雷盖顶,只要沉着履险,从容应变,岂有闯不过的风浪?“一蓑烟雨任平生”,何等乐观自信、飘逸旷达的人生态度!深邃的人生哲理,寓于平常生活小景描写之中,弦外之音,令人回味无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小学六年级古诗文校本课程精编版1、枫桥夜泊张继教学目标:1、背诵。
2、通过看图和朗读,使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
感受古诗所描绘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一、出示古诗yuè luò wū tí shuāng mǎn tiān月落乌啼霜满天,jiāng fēng yú huǒ duì chóu mián江枫渔火对愁眠。
gū sū chéng wài hán shān sì姑苏城外寒山寺,yè bàn zhōng shēng dào kè chuán夜半钟声到客船。
二、读中感悟作者背景张继(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字懿孙,襄州(今湖北襄樊)人。
他的诗多登临记行,不假雕琢。
《枫桥夜泊》是广为流传的名作。
注词释义枫桥:在今江苏苏州西部的一座桥。
愁眠:怀着旅愁,似睡非睡。
姑苏: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
寒山寺:在今苏州西枫桥附近的一座古寺,因唐初著名诗僧寒山曾住这里而得名。
夜半钟声:唐代寺院的半夜打钟声音。
古诗今译月已落下乌鸦啼叫秋霜满天,江边枫树渔火点点对愁而眠。
姑苏城外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钟声悠扬传到了客船。
名句赏析——“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秋天的夜晚,一艘远道而来的客船停泊在苏州城外的枫桥边。
明月已经落下,几声乌鸦的啼叫,满天的寒霜,江边的枫树,点点的渔火,这清冷的水乡秋夜,陪伴着舟中的游子,让他感到是多么凄凉。
此诗只用两句话,就写出了诗人所见、所闻、所感,并绘出了一幅凄清的秋夜羁旅图。
但此诗更具神韵的却是后两句,那寒山寺的夜半钟声,不但衬托出夜的宁静,更在重重地撞击着诗人那颗孤寂的心灵,让人感到时空的永恒和寂寞,产生出有关人生和历史的无际遐想。
这种动静结合的意境创造,最为典型地传达了中国诗歌艺术的韵味。
三、背诵2、渔歌子张志和教学目标:1、背诵。
2、通过看图和朗读,使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
感受古诗所描绘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一、出示古诗xī sài shān qián bái lù fēi西塞山前白鹭飞,táo huā liú shuǐ guì yú féi桃花流水鳜鱼肥。
qīng ruò lì lǜ suō yī青箬笠,绿蓑衣,xié fēng xì yǔ bù xū guī斜风细雨不须归。
二、读中感悟作者背景张志和(约730-约810),唐代诗人。
字子同,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人。
少年有才学,擅长音乐和书画,很受唐肃宗重视,后隐居江湖,自称“烟波钓徒”,作品多写闲散生活,诗歌风格清新自然。
注词释义渔歌子:原是曲调名,后来人们根据它填词,又成为词牌名。
西塞山:在今浙江吴兴县西南。
鳜鱼:即民间所说桂鱼,细鳞,淡黄带褐色斑纹,味道鲜美。
箬:斗笠。
用竹片和竹叶编制的帽子,用来挡雨。
蓑衣:用茅草和棕麻编制的防雨衣服。
古诗今译西塞山前群群白鹭高飞,桃花盛开水中鳜鱼肥美。
青色的斗笠,绿色的蓑衣,在斜细雨中流连不归。
名句赏析——“桃花流水鳜鱼肥。
”这是一首传唱悠远的词,所描写的是西塞山边的景色:空中有白鹭高飞,而山下的小溪边,盛开着丛丛鲜艳的桃花,溪水中是一条条鲜活肥美的鳜鱼,还有那温和的斜风细雨,这是一幅多么生动自然的春天的景象,生机勃勃,而且充满了喜气。
而春色中的人,头戴斗笠,身穿蓑衣,洒浴在斜风细雨之中,享受着美好的自然景象,他自己也成为这景色的一部分。
这风、这雨也是美好的,古人说“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难怪他要流连忘返了。
“不须归”除了指不回家外,还指弃官隐居,一去不返。
那个穿蓑戴笠的人就是品行高洁、不愿做官的隐居者,也是诗人自己。
他热爱淳朴美丽的大自然,认定这美丽的自然中包含了自己的人生志趣,他要让自己悄然溶入这自然之中,所以才能对自然有如此深深的感触和依恋。
三、背诵3、寒食韩翃教学目标:1、背诵。
2、通过看图和朗读,使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
感受古诗所描绘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一、出示古诗chūn chéng wú chù bù fēi huā春城无处不飞花,hán shí dōng fēng yù liǔ xié寒食东风御柳斜。
rì mò hàn gōng chuán là zhú日暮汉宫传蜡烛,qīng yān sàn rù wǔ hóu jiā轻烟散入五侯家。
二、读中感悟作者背景韩翃(生卒年不详),字君平,唐代诗人。
南阳(今河南南阳)人。
一直在军队里做文书工作,擅长写送别题材的诗歌,与钱起等诗人齐名,时称“大历十才子”。
后来皇帝选拔他担任起草诏令的中书舍人,当时有两个韩翃,大臣问选谁,皇帝说要写“春城无处不飞花”的那个韩翃,可见这首诗在当时是多么有名。
注词释义春城:暮春时的长安城。
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两天的节日,焚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御柳:皇城中的柳树。
斜:为了押韵,此处可以按古音读作xi。
汉宫:这里指唐朝皇官。
传:赐给。
五侯:汉成帝时封王皇后的五个兄弟王谭、王商、王立、王极、王逢时五人为侯,受到特别的恩宠。
这里泛指天子近幸之臣。
古诗今译暮春的长安城里漫天舞着杨花,寒食节东风吹斜了官中的柳树。
黄昏开始宫里颂赐新蜡烛,轻烟先升起在皇帝贵戚家。
名句赏析——“春城无处不飞花。
”这是一首寓意非常委婉的讽刺诗。
在唐代以前,汉朝最为强大,所以唐人做诗都喜欢借汉来比唐,这里也是借汉代的故事来讽刺本朝。
寒食三天焚火,本应第四天才可用火。
但皇宫里在第三天的黄昏就将传火种的蜡烛赐给了皇帝贵戚。
这件小事说明皇帝对贵戚近臣的特别恩宠,但诗人写得很委婉,而且用春城飞花的奇丽景致开头,用东风拂柳的描写自然引出皇官,好像是在称颂皇上的恩典,所以连皇帝都很喜欢。
像这样不用一字指斥,就达到讽刺效果的写法,就叫含蓄。
我们仔细一琢磨,就能品味到里面暗含的讽刺意味。
三、背诵4、滁州西涧韦应物教学目标:1、背诵。
2、通过看图和朗读,使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
感受古诗所描绘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一、出示古诗dú lián yōu cǎo jiàn biān shēng独怜幽草涧边生,shàng yǎu huáng lí shēn shù míng上有黄鹂深树鸣。
chūn cháo dài yǔ wǎn lái jí春潮带雨晚来急,yě dù wú rén zhōu zì héng野渡无人舟自横。
二、读中感悟作者背景韦应物(737-792),唐代诗人。
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贵族出身,曾为唐玄宗侍卫,后来发奋读书,成为有名的诗人。
其诗多写田园风物,以古风和五律最受人推崇,风格古淡隽永,后人将他与柳宗元并称为“韦柳”。
注词释义滁州:今安徽滁县,诗人曾任州刺史。
西涧:滁州城西郊的一条小溪,有人称上马河。
独怜:最爱,只爱。
春潮:春雨。
野渡:荒郊野外无人管理的渡口。
横:指随意飘浮。
古诗今译涧边丛生的幽草特别让人喜爱,密林中还有黄鹂鸟在婉转啼鸣。
带雨的春潮在傍晚来势更湍急,荒郊野渡寂无人影只有船空横。
名句赏析——“野渡无人舟自横。
”诗人在滁州做官时,最喜爱西涧清幽的景色,经常一个人到涧边散步。
岸边的绿草、树丛中的黄鹂,所闻所见都赏心悦目,让人流连忘返。
一场突如其来的急雨,使春天原来就高涨的涧水更加湍急,渡口的艄公已去避雨,小船被水流冲得横在岸边。
一船来说,船渡往对岸的方向是纵,水流的方向是横。
船是被拴住的,水流一冲就横在水中了。
诗人所用的字句都很平常,但因捕捉到一个特殊的情景,描绘出小船横在水流中的画面。
所以格外生动。
从前两句的描写来看,诗人的心情很悠闲,但后两句的风景又有点寂寥的感觉。
三、背诵5、塞下曲卢纶教学目标:1、背诵。
2、通过看图和朗读,使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
感受古诗所描绘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一、出示古诗jín àn cǎo jīng fēng林暗草惊风,jiāng jūn yè yǐn gōng将军夜引弓。
píng míng xún bái yǔ平明寻白羽,mò zài shí léng zhōng没在石棱中。
二、读中感悟作者背景卢纶(748-800),唐代诗人。
字允言,河中蒲州(今山西永济)人。
“大历十才子”之一,他的送别诗、写景诗很有特色。
注词释义引弓:拉弓,开弓。
平明:清早。
白羽:本指箭秆上的羽毛,这里借指箭。
没:陷入。
指箭射入很深。
古诗今译黑暗的林中风吹草动,将军深夜拉动了强弓。
黎明时寻找射出的箭,发现它深陷在巨石中。
名句赏析——“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这是卢纶反映军士生活最有名一首诗。
塑造了一位将军的勇猛形象,篇幅极为简短,却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前两句写黑暗的夜晚,林深草密,惊风阵阵。
诗中通过这样的环境描写,为将军拉弓射箭的壮举作了铺垫。
传说汉代名将李广出猎时,远远看到草丛中的一块大石,以为是一只猛虎,急忙拉弓射去,箭头居然稳稳地扎入石头之中。
这里借用李广的故事,来形容将军的勇猛和神力,的确是非常恰当的。
全诗语言精练准确,描写生动传神。
三、背诵6、游子吟孟郊教学目标:1、背诵。
2、通过看图和朗读,使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
感受古诗所描绘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一、出示古诗cí mǔ shǒu zhōng xiàn慈母手中线,yóu zǐ shēn shàng yī游子身上衣。
lín xíng mì mì féng临行密密缝,yì kǒng chí chí quī意恐迟迟归。
shuí yán cùn cǎo xīn谁言寸草心,bào dé sān chūn huī报得三春晖?二、读中感悟作者背景孟郊(751-814),唐代诗人。
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
少年时居蒿山,与韩愈是好朋友。
一生穷困,近50岁时才中进士。
孟郊写诗以寒苦之音著称,追求奇特的构思和瘦硬的语言风格,多表现下层民众和自己的贫寒生活及遭遇,与贾岛齐名,有“郊寒岛瘦”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