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选修3-1说课稿(全)讲解

合集下载

新课标高中物理选修3-1备课讲稿

新课标高中物理选修3-1备课讲稿

L=4r +++
+Q
+Q
F
K
Q2 r2
+++ L=4r ---
+Q
-Q
2020/5/18
F/
K
Q2 r2
6、光滑水平面有A、B两个带电小球,A
的质量是B的质量的2倍,将两球由静
止释放,初始A的加速度为a,经过一段
时间后,B的加速度也为a,速度大小
为v,此时,A的加速度为
.
2020/5/18
典型例题
例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点电荷就是体积很小的电荷. B .点电荷就是体积和带电量都很小
的于带0时电C,体.F根.趋据近于F无穷k大q。r1 q2 2 可知,当r趋近 D .静电力常量的数值是由实验得到的.
2020/5/18
答案:D
5、有两个半径为r的带电金属球中心相距为 L(L=4r), 对于它们之间的静电作用力(设 每次各球带电量绝对值相同)( )
2020/5/18
典型例题
例1、关于点电荷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真正的点电荷是不存在的. B .点电荷是一种理想模型. C .足够小(如体积小于1)的电荷就是点电荷. D .一个带电体能否看成点电荷,不是看它的尺 寸大小,而是看它的形状和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 的影响是否可以忽略不计.
2020/5/18
2.库仑定律
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与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的距离的 二次方成反
F
k
q1q2 r2
电荷间相互作用力叫做静电力或库仑力.
其中K叫静电力常量:k=9.0×109 N·m2/C2
是由实验测定出来的

高中物理选修3-1课

高中物理选修3-1课

高中物理选修3-1课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设计的任务是针对高中物理选修3-1课程进行教学。

该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电磁学基本概念,理解电磁现象的产生、变化和作用规律,培养他们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教学内容包括:电场、磁场、电磁感应、交流电等。

2、教学对象本课程的教学对象为高中二年级学生,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物理知识和实验技能,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

此外,学生对电磁学有一定的基础,但在深入理解和运用方面仍有待提高。

因此,本教学设计将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适当的教学策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电磁学知识。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电场、磁场、电磁感应等基本概念,掌握电磁学的基本原理;(2)掌握电磁学相关公式及其应用,能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3)了解电磁波的传播、发射和接收过程,认识电磁波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4)学会使用电磁学实验仪器,掌握基本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5)培养运用物理知识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课堂讲解、实验演示、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2)引导学生运用类比、归纳、演绎等思维方法,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3)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实践操作能力;(4)鼓励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5)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科学研究,培养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电磁学领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2)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科学技术的进步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3)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学习态度,使他们认识到知识的力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4)通过电磁学的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科学家们为探索自然规律所付出的努力,培养他们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5)教育学生关爱环境,关注电磁辐射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高中物理3-1讲课

高中物理3-1讲课

高中物理3-1讲课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以《高中物理3-1》教材为基础,针对选修物理的学生进行“电场”章节的讲解。

此部分内容是高中物理中的重点和难点,涉及到电场的基本概念、电场强度、电势、静电能等核心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电场的基本性质和规律,培养他们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教学对象教学对象为高中二年级选修物理的学生,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力学和电磁学知识,具有一定的物理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学生对物理现象具有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但在面对复杂问题时,可能存在理解不深、思路不清晰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适当的教学策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电场的定义,掌握电场强度的计算公式,能够运用电场强度描述电荷在电场中的受力情况。

(2)掌握电势的概念,了解电势与电场的关系,学会计算电势差,并能运用电势差解释电路中的现象。

(3)掌握静电能的计算方法,理解静电能的变化与电场力做功之间的关系。

(4)能够运用电场线和等势面分析电场分布,解决实际问题。

(5)通过实验和观察,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他们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思维能力。

(2)运用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动画、视频等,形象直观地展示电场分布和电场力作用,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物理图像。

(4)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物理知识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热爱,激发他们探索自然现象的好奇心,树立科学研究的信心。

(2)通过学习电场知识,使学生认识到物理规律在自然现象中的普遍性和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磁感应强度说课稿

磁感应强度说课稿

磁感应强度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磁感应强度”。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磁感应强度”是高中物理选修 3-1 第三章《磁场》中的重要概念,它是描述磁场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为后续学习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电磁感应等知识奠定了基础。

在教材的编排上,先通过实验引入磁感应强度的概念,然后通过类比电场强度的定义方法,给出磁感应强度的定义式,最后通过实例让学生体会磁感应强度的实际应用。

这种编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识。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了电场的相关知识,对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磁场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难以直观感受,因此在学习磁感应强度的概念时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不过,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只要通过恰当的引导和实验探究,学生还是能够理解和掌握磁感应强度的概念。

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磁感应强度的定义,知道其物理意义、定义式和单位。

(2)会用磁感应强度的定义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了解磁感应强度的方向是如何规定的。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和类比分析,经历磁感应强度概念的建立过程,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2)通过对磁感应强度定义式的推导,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了解科学家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2)通过对磁感应强度的学习,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磁感应强度的概念及其物理意义。

(2)磁感应强度的定义式。

(1)通过实验探究和类比分析,建立磁感应强度的概念。

(2)磁感应强度的方向的理解。

五、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磁场的强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人教社高中物理选修3-1第三章说课稿

人教社高中物理选修3-1第三章说课稿

我的说课内容是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第三章磁场第一节磁现象和磁场一、教材分析磁现象和磁场是新教材中磁场章节的第一节课,从整个章节的知识安排来看,本节是此章的知识预备阶段,是本章后期学习的基础,是让学生建立学习磁知识兴趣的第一课,也是让学生建立电磁相互联系这一观点很重要的一节课,为以后学习电磁感应等知识提供铺垫。

二、学情分析磁场的基本知识在初中学习中已经有所接触,学生在生活中对磁现象的了解也有一定的基矗但磁之间的相互作用毕竟是抽象的,并且大部分学生可能知道电与磁的联系,但没有用一种普遍联系的观点去看电与磁的关系,也没有一种自主的能力去用物理的思想推理实验现象和理论的联系。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电流的磁效应;2、知道磁场的基本特性。

了解地球的磁场;3、了解我国古代在磁现象方面的研究成果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关注磁现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了解电流磁效应的发现过程,体会奥斯特发现的重要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奥斯特实验,体会实验的意义在于揭示电和磁的联系,打开了科学中一个黑暗领域的大门。

也让学生懂得看似简单的物理现象在它发现的最初过程中是如何的艰难。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电流的磁效应和磁场概念的形成。

难点:对地磁与磁性材料的认识与了解。

五、教法与学法教法:问题导学法、演示实验法、观察法、类比分析法。

学法:观察、探究、阅读、练习等方式方法。

六、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共分为以下四个环节完成“磁现象、电流的磁效应、磁场、地磁场”等教学任务。

环节1、情景导入,了解磁性(板书:磁现象)实验导入:完成演示实验1、再认条形磁铁和蹄形磁铁,并演示磁铁的相斥和相吸的作用力。

演示实验2,、展示小磁针,并演示磁铁对小磁针的作用效果。

从而引入对磁现象的复习。

第一步:介绍我国古代磁发展。

磁石的记载,发现磁石可以吸引铁器的现象(春秋战国)→司南(人们公认的最早的磁性定向工具,东汉王充《论衡》)→指南针(四大发明之一,12世纪初应用于航海)。

高中物理(人教)选修3-1《说课稿》电场强度

高中物理(人教)选修3-1《说课稿》电场强度
必修二 第五章
机械能
《电场强度》说课稿
高考总复习· 物理(JK)
《电场强度》
一、教材分析: 二、教法分析: 三、学法指导:
四、教学程序:
一、教材分析
(一) 地位、特点:
(二) 教学目标:
(三) 重点、难点、关键点分析:
一、教材分析
(一) 地位、特点: 本节的主要内容是理解电场、电场强度和电场线。这 是静电场乃至整个电磁场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知识。 统观教学大纲和教材,不难发现本课的教学有如下的 特点: 1. 知识点多:电场,电场强度,电场线,检验电荷,点电 荷的电场,场源电荷,矢量运算等 2. 教学内容抽象:电场看不见模不着,电场线是一个理想 的模型. 3. 学生的知识体系不完备:关于场没有完整的知识网络, 在教学中必须重新构建.
表三:( P3位置) F2 静电力
(学生思考并交流讨论) q 2q 试探电荷 静电力 F3 2F3
3q 3F3
4q 4F3
nq nF3
高考总复习· 物理(JK)
(二)传授新课 学生不难回答: (1)不同的电荷,即使在电场中的同一点,所 受静电力也不同,因而不能直接用试探电荷所受 的静电力来表示电场的强弱; (2)电场中同一点,比值F/q是恒定的,与试探 电荷的电荷量无关;(同一张表格) (3)在电场中不同位置比值F/q不同。(三张表 格比较) 师生共同小结:比值由电荷 q 在电场中的 位置决定,与电荷q的电荷量大小无关,它才是反 映电场性质的物理量。
(二)传授新课
1. 电场概念的建立: 从以上两个方面让学生理解电场的物质性,两个 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是通过电场实现的。
必修二 第五章
机械能
(二)传授新课
2.电场强度概念的建立:

高中物理选修3-1

高中物理选修3-1

高中物理选修3-11. 介绍高中物理选修3-1是高中阶段物理课程中的一门选修课程。

本课程主要包括力学、热学、光学等内容,是对高中物理知识的进一步拓展和深化。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进一步了解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与力学、热学、光学相关的问题。

本篇文档将对高中物理选修3-1的内容进行详细介绍,包括各个模块的知识点和重点理解,以及相关的实验和应用。

2. 模块一:力学2.1 基本概念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和力的关系的学科。

在力学中,我们需要了解以下几个基本概念:•力:力是物体相互作用产生的结果,可以改变物体的状态(包括速度、形状和方向等)。

力的SI单位是牛顿(N)。

•牛顿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是力学中的基本定律。

•质点:质点是指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可以忽略不计的物体,在力学中通常将物体看作质点来进行分析。

•平衡和力的分解: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被称为平衡。

力的分解是将一个力分解成几个力的合成过程,可以更好地了解力的作用效果。

2.2 研究方法在力学中,我们使用数学方法来分析和描述物体的运动。

常用的方法包括:•力的合成与分解:根据力的性质,将复杂的力分解成简单的力,或将多个力合成为一个力,从而更好地分析力的作用效果。

•力的平衡与合成力的确定:对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可以根据力的平衡条件确定合成力的大小和方向。

•动力学方程: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以建立物体运动的动力学方程,通过求解方程可以得到物体的加速度、速度和位移等信息。

2.3 实验应用在力学的学习中,实验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验证理论,帮助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

一些经典实验包括:•牛顿第二定律实验:通过测量不同质量物体在不同外力作用下的加速度,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斜面实验:通过测量不同倾斜角度的斜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探究斜面上的力和运动的关系。

•范德瓦尔斯力实验:通过测量液滴之间的作用力,探究分子之间的范德瓦尔斯力。

(完整)高中物理选修3-1说课稿(全)

(完整)高中物理选修3-1说课稿(全)
三、说程序
1、新课引入(复习初中知识)
磁性:能够吸引铁质物体的性质
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叫磁体。
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
小磁针静止时指南的磁极叫做南极,又叫S极;指北的磁极叫做北极,又叫N极。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同名磁极相斥,异名磁极相吸。变无磁性物体为有磁性物体叫磁化,变有磁性物体为无磁性物体叫退磁.
2、新课教学
(1)让学生阅读课文,列举身边的磁现象
(2)地磁场
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磁体.
地磁的北(N)极在地理的南极附近,地磁的南(S)极在地理的北极附近.
地磁场:地球由于本身具有磁性而在其周围形成的磁场叫地磁场.
注意:地磁极与地理极并不完全重合,它们之间的夹角称为磁偏角。
⑶制做指南针原理:
把一块小磁铁放在它可以自由旋转的环境中,例如放到水滑水平面上或用转轴支起来,这就做成了一个指南针.
重点、难点分析:
知道磁现象,了解地磁场和磁性材料是重点
二、说教法、学法
本节作为全章的起始节,避免涉及枯燥抽象的概念,力求从生活生产中的磁现象入手,引起学生研究的兴趣与激情。因此,教学中应尽可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解决参与举例、讨论、探究等学习活动,逐步建立关于磁现象的感性认识,为进一步研究磁现象做好准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磁场的物质性的了解,使学生认识物质世界的多样性,养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回顾磁场性质的研究过程,体会科学家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情感。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知道磁场的存在和基本特征,了解常见磁场的磁感线分布情况。
2.安培定则涉及的空间思维是本节的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本节涉及磁场的概念,考虑到该概念的抽象性,教材从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不是“超距”的这一角度切入。然后,沿着磁场的来源这一线索,介绍了奥斯特实验,让学生明确磁场的来源除磁体外还有电流。下一步很自然地讨论了磁场会对哪些物质施加力的作用。接下来,探究磁场的方向性以及图示方法,希望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了解常见的典型磁场的磁感线分布情况,分析归纳其规律。最后通过一个推理,过渡到对分子电流假说的介绍。

人教版高二物理选修3-1说课稿:电场强度说课稿

人教版高二物理选修3-1说课稿:电场强度说课稿

人教版高二物理选修3-1 说课稿:电场强度说课稿
为大家整理了电场强度说课稿的相关内容,希望能陪大家度过一个美好的新学期,小编提醒,贪玩不能耽误学习哦!
一、教学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电场电场强度是电场一章的基本概念,是学习本章内容的基础.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前节知识电荷库仑定律的基础上,提出电场的概念,同时突出电场强度这一新的物理量.由于电场摸不着,看不到,这部分知识对学生抽象思维的要求比较高.因此,学好本节知识不仅在物理思想、物理方法上有教育意义,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也有重要的意义.
2、新、旧教材的比较
在教学要求和内容上,新、旧教材没有变化.但是,在教学内容的具体编排和教材结构上,有一些细微的变化.这一变化体现了新教材、新大纲注重基础知识教学的落实的特点,即强调要在学生知识的形成上做文章.
(1)名称变化.放入电场中的电荷称试探电荷,并且说明试探电荷必须电量小,体积小.。

高中物理选修31说课稿

高中物理选修31说课稿

高中物理选修31说课稿高中物理选修3-1说课稿《高中物理》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___是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物理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

那么高中物理选修3-1说课稿怎么做?大家不妨来看看推送的高中物理选修3-1说课稿,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电场强度”,下面我对这节课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明,具体内容如下:一、教材分析《电场强度》是选自普通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1第一章第3节的内容。

电场强度描述了电场的力的性质,是电学中最基本的概念。

学好电场强度和电场力,才可拓展延伸至电场力做功、电势差、电势能、电流的形成、带电粒子的运动等一系列的新概念。

因此电场强度概念不仅是本章的重点、难点,也是整个电磁学的重点之一。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电场是电荷周围存在的一种特殊物质,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发生的。

2、了解试探电荷的作用,理解对试探电荷的电荷量和试探电荷的尺寸的要求。

3、理解电场强度的物理意义,掌握电场强度定义式和方向的规定及其公式的应用。

4、知道点电荷周围的电场分布和电场的叠加,会用点电荷的场强公式和电场叠加进行有关计算。

5、知道电场线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及类比的方法、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2、在理论和实验论证、猜想环节中培养学生科学论证能力和推理能力。

3、通过电场强度定义式的得出,让学生体会到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的方法和重要性。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了解法拉第在电磁学中的贡献,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2、通过电荷的电场分布,是学生认识到对称和科学的美感三:重点、难点重点:以深刻理解电场强度的物理意义为重点内容。

难点:一、电场强度的定义方法及其矢量性;二、几种典型电场线的分布特点。

四说方法教法:根据本节课内容较抽象、理性思维较强的特点,教学中采用实验、类比、设问、合作探究并辅助以现代化教学手段等多种形式的综合启发式教学。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课件评优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课件评优说课稿

二、教学设想
3、教学程序设计
⑷布置作业: 以巩固知识,丰富学生知识面为目的,同时减 轻学生负担,作业为课后题,并要求学生查阅有 关带电粒子加速和偏转应用的科普文章。
4、板书设计
1、在匀强电场中运动
解法一: 由动能定理得:
解得: 解法二: 根据牛顿定律:
二、带电粒子的偏转
1.加速度: 2.飞行时间: 3.侧移距离:
加速


主 线
从分析粒子受力情况入 手,类比重力场中的平 抛运动,研究了带电粒
子在匀强电场中的偏转
问题
一、教材的分析与处理
2、教材的安排与编者的意图
教材先从能量角度入手研究了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 然后,又从分析粒子受力情况入手,类比重力场中的平 抛运动,研究了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偏转问题。
编者安排这一节,一方面是加深对前面所学知识的理解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受力——力的性质、电场力做功— —能的性质),另一方面是借助分析带电粒子的加速和 偏转,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运动和力的关系,培养学生应 用物理知识(牛顿运动定律方法、动能定理方法)解决 电学问题的能力,以期学生能够自然地把电学和力学知 识密切联系起来。
1、地位和作用
电场是电学的基本知识,是 学好电磁学的关键。
本节是本章知识的 重要应用之一,是 力学知识和电学知 识的综合。
本节(十 三.九)
在教学大纲和考试 说明中都把本节知 识列为理解并掌握 的内容。
牛顿定律
运动的合 成与分解
动能定理 说课稿结构
2、教材的安排与编者的意图
能量角度入手研究了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
二是综合运用 三是注重渗透物理研究方 多种教学方法,法——类比法,让学生在 使整个教学过 探究学习知识的过程中,

物理选修3-1全书全套教案

物理选修3-1全书全套教案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学习电路的串联和并联,理解串、并联电路的电压关系、电流关系和电阻关系,并能运用其解决有关关问题。

2.进而利用电路的串、并联规律分析电表改装的原理。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归纳、小结把知识系统化。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学会在学习中灵活变通和运用。

三、重点与难点:重点:教学重点是串、并联电路的规律。

难点:难点是电表的改装。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上课时内容要点:欧姆定律、电阻概念、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

(二)新课讲解-----第四节、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1.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先让学生回忆初中有关这方面(串、并联电路的规律)的问题,然后让学生自学,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将串联和并联加以对比,学生容易理解和记忆。

老师点拨:一是要从理论上认识串、并联电路的规律,二是过程分析的不同,引入电势来分析。

从而让学生体会到高中和初中的区别,也能让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

学生自己先推导有关结论,老师最后归纳小结得出结论:(并适当拓展)(1)串联电路①电路中各处的电流强度相等。

I=I1=I2=I3=…②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U=U1+U2+U3+…③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个电阻之和。

R=R1+R2+R3+…④电压分配:U1/R1=U2/R2 U1/R1=U/R⑤n个相同电池(E、r)串联:E n = nE r n = nr(2)并联电路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U=U1=U2=U3=…②电路中的总电流强度等于各支路电流强度之和。

I=I1+I2+I3+…③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个电阻的倒数之和。

1/R=1/R1+1/R2+1/R3+ 对两个电阻并联有:R=R1R2/(R1+R2)④电流分配:I1/I2=R1/R2 I1/I=R1/R⑤n个相同电池(E、r)并联:E n = E r n =r/n再由学生讨论下列问题:①几个相同的电阻并联,总电阻为一个电阻的几分之一;②若不同的电阻并联,总电阻小于其中最小的电阻;③若某一支路的电阻增大,则总电阻也随之增大;④若并联的支路增多时,总电阻将减小;⑤当一个大电阻与一个小电阻并联时,总电阻接近小电阻。

高二物理选修3-1讲义

高二物理选修3-1讲义

第一节、电荷及其守恒定律(1课时)第1节、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自然界中的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称为正电荷,用正数表示.把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称为负电荷,用负数表示. 电荷及其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1、 电荷(1)原子的核式结构及摩擦起电的微观解释构成物质的原子本身就是由带电微粒组成。

原子:包括原子核(质子和中子)和核外电子。

(2)摩擦起电的原因: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不同.实质:电子的转移.结果:两个相互摩擦的物体带上了等量异种电荷.(3)金属导体模型也是一个物理模型P 3用静电感应的方法也可以使物体带电.(4)、静电感应:把电荷移近不带电的异体,可以使导体带电的现象。

利用静电感应使物体带电,叫做感应起电.2、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另一种表述: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总是保持不变。

3.元电荷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符号:Q 或q 单位:库仑符号:C 元电荷:电子所带的电荷量,用e 表示.注意: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或者等于e ,或者等于e 的整数倍。

就是说,电荷量是不能连续变化的物理量。

电荷量e 的值:e =1.60×10-19C比荷:电子的电荷量e 和电子的质量m e 的比值,为111076.1⨯=em eC/㎏ 【小结】1、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电荷量的概念、摩擦起电的知识,这些在初中都已经讲过,本节重点是讲述静电感应现象.要做好演示实验,使学生清楚地知道什么是静电感应现象.在此基础上,使学生知道,感应起电也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开,使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本节只说明静电感应现象。

2.在复习摩擦起电现象和讲述静电感应现象的基础上,说明起电的过程是使物体中正负电荷分开的过程,进而说明电荷守恒定律.3.要求学生知道元电荷的概念,而密立根实验作为专题,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选学.第二节、库仑定律(1课时)1、影响两电荷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因素:1.距离.2.电量.2、库仑定律内容表述:力的大小跟两个点电荷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两个点电荷的连线上公式:221rq q kF = 静电力常量k =9.0×109N ·m 2/C 2适用条件:真空中,点电荷——理想化模型扩展:任何一个带电体都可以看成是由许多点电荷组成的.任意两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都遵守库仑定律.用矢量求和法求合力.利用微积分计算得:带电小球可等效看成电量都集中在球心上的点电荷. 静电力同样具有力的共性,遵循牛顿第三定律,遵循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3、库仑扭秤实验(1785年,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实验技巧:(1).小量放大.(2).电量的确定.【例题1】:试比较电子和质子间的静电引力和万有引力.已知电子的质量m 1=9.10×10-31kg ,质子的质量m 2=1.67×10-27kg .电子和质子的电荷量都是1.60×10-19C .分析:这个问题不用分别计算电子和质子间的静电引力和万有引力,而是列公式,化简之后,再求解.解:电子和质子间的静电引力和万有引力分别是万有引力公式计算出的力只能是相互吸引的力,绝没有相排斥的力.其次,由计算结果看出,电子和质子间的万有引力比它们之间的静电引力小的很多,因此在研究微观带电粒子间的相互作用时,主要考虑静电力,万有引力虽然存在,但相比之下非常小,所以可忽略不计. 【小结】1.真空中有两个相同的带电金属小球A 和B ,相距为r ,带电量分别为q 和2q ,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为F .有一个不带电的金属球C ,大小跟A 、B 相同,当C 跟A 、B 小球各接触一次后拿开,再将A 、B 间距离变为2r ,那么A 、B 间的作用力的大小可为:[ ]A .3F/64B .0C .3F/82D .3F/162.如图14-1所示,A 、B 、C 三点在一条直线上,各点都有一个点电荷,它们所带电量相等.A 、B 两处为正电荷,C 处为负电荷,且BC=2AB .那么A 、B 、C 三个点电荷所受库仑力的大小之比为________.3.真空中有两个点电荷,分别带电q 1=5×10-3C ,q 2=-2×10-2C ,它们相距15cm ,现引入第三个点电荷,它应带电量为________,放在________位置才能使三个点电荷都处于静止状态.4.把一电荷Q 分为电量为q 和(Q -q)的两部分,使它们相距一定距离,若想使它们有最大的斥力,则q 和Q 的关系是________.F Q r F m r F F Q Gm m F F 12222212212121919113127160160910167=kQ =G m =kQ =9.01010106.67101010=2.310111939,,·×××××××××××....-----说明:1.点电荷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这一点应该使学生有明确的认识.2.通过本书的例题,应该使学生明确地知道,在研究微观带电粒子的相互作用时为什么可以忽略万有引力不计.3.在用库仑定律进行计算时,要用电荷量的绝对值代入公式进行计算,然后根据是同种电荷,还是异种电荷来判断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引力还是斥力.4.库仑扭秤的实验原理是选学内容,但考虑到库仑定律是基本物理定律,库仑扭秤的实验对检验库仑定律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希望教师介绍给学生,可利用模型或挂图来介绍.第三节、电场电场强度第3节电场电场强度1、电场:(1)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特殊形式的物质——电场发生的,电荷的周围都存在电场.特殊性:不同于生活中常见的物质,看不见,摸不着,无法称量,可以叠加.物质性:是客观存在的,具有物质的基本属性——质量和能量.(2)基本性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引入电场中的任何带电体都将受到电场力的作用,且同一点电荷在电场中不同点处受到的电场力的大小或方向都可能不一样.②电场能使引入其中的导体产生静电感应现象.③当带电体在电场中移动时,电场力将对带电体做功,这表示电场具有能量.可见,电场具有力和能的特征2、电场强度(E):(1)关于试探电荷和场源电荷检验电荷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它是电量很小的点电荷,将其放入电场后对原电场强度无影响在电场中的同一点,电场力F与电荷电量q成正比,比值F/q由电荷q在电场中的位置所决定,跟电荷电量无关,是反映电场性质的物理量,所以我们用这个比值F/q来表示电场的强弱.(2)电场强度①定义:电场中某一点的电荷受到的电场力F跟它的电荷量q的比值,叫做该点的电场强度,简称场强.用E表示。

高中物理选修3-1 1.3《电场强度说课稿》

高中物理选修3-1 1.3《电场强度说课稿》

电场强度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好!我是______选手,我说课的内容是物理选修3-1第一章第3节电场强度的第1课时。

本节课教学地位突出、概念抽象,难懂易错,因此结合学生特点及我校教研特色,秉着以人为本、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宗旨、尝试融入ST(科学、技术、设计、艺术、数学相融合)教育理念、充分发挥CAI (计算机辅助)作用,以此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即电场强度定义式的推导和电场概念的引入,从而多角度、多层次激发学生兴趣和潜能,具体教学过程如下:一、首先通过课前游戏引发二个思考,从而引入新课,在此利用课堂随机点名系统,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提升课堂品质。

二、其次通过播放视频,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提升教学氛围,教师总结阐述给出电场概念突破教学难点即电场概念的引入,达到初步了解电场的目的。

三、之后通过实验完成“两检一探”,进一步探究电场的特征和性质,第一步检验得到电场基本特征,第二检验说明电场有强有弱,即电场强度,一探是指,学生合作探究、分组讨论、教师引导、归纳猜想,进而突破教学难点,此过程重在培养学生科学实验,科学分析、合作探究和逻辑分析能力,达到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四、利用电场强度定义式,推导点电荷电场强度表达式并完成典例分析,达到电场强度定义式基本应用的目的。

五、通过课堂练习完成知识的巩固和迁移,在此利用网络互动课堂,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六、最后对本节课进行小结和梳理并布置作业。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恳请评委老师批评指正.所谓说课是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评委、同行、系统地口头表述自己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然后由听者评说,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的一种教学研究形式。

说课的基本步骤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从地位上、结构上、内容上、教育意义上等方面论述本节教材在本课\本书中的地位和作用。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年龄特点、生活经验、认识问题的层次、程度、学生发展的需要等方面制定出三维学习目标。

人教版高二物理选修3-1说课稿:电势能和电势说课稿

人教版高二物理选修3-1说课稿:电势能和电势说课稿

人教版高二物理选修3-1 说课稿:电势能和电势说课
稿
学习可以这样来看,它是一个潜移默化、厚积薄发的过程。

编辑了电势能和电势说课稿,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为物理选修3-1 中第一章静电场中第四节的教学内容,它处在电场强度之后,位于电势差之前,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前一节学习了电场力的特性,这一节由力做工开始学习电场能的特性,它是课程教学中利用物理思维方法较多的一堂课,尤其是用类比的方法达到对新知识的探究,用比值定义法定义电势,同时让学生就具体的物理知识迁移埋下思维铺垫。

对学生能力的提高和对知识的迁移、灵活运用给予了思维上的指导作用。

为此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掌握电场力做功的特点,电势能、电势的概念及意义
难点是掌握静电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并能用此解决相关问题。

二、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高中物理教学选修3-1

高中物理教学选修3-1

高中物理教学选修3-1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设计针对的是高中物理选修3-1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电磁学基础知识、电路分析以及电磁波初步等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将重点讲解电磁现象的基本规律,使学生掌握电磁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同时,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2、教学对象本教学设计的对象为高中二年级学生,他们在经过一年多的物理学习后,已具备一定的物理基础和实验操作能力。

然而,由于物理学科本身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部分学生可能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将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兴趣和实际需求,采用多种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本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在掌握物理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电磁学的基本概念,如电荷、电场、磁场、电磁感应等,理解相关物理量的定义、性质和单位。

(2)学会运用电磁学基本定律,如库仑定律、欧姆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等,解决实际问题。

(3)掌握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如串联、并联、混联电路的特点和计算方法,能分析简单电路的工作原理。

(4)了解电磁波的基本特性,如传播速度、波长、频率等,认识电磁波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中的应用。

(5)提高实验操作能力,能正确使用电磁学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2)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方法,使学生能够从具体实例中提炼出物理规律,形成知识体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我们周围的磁现象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节从我国古代磁学研究的成就引入,指出指南针的发明对世界文明有重大影响。

然后依次展现了三个三级主题:“无处不在的磁”、“地磁场”、“磁性材料”。

这样地结构贴切地体现了本节的主题---“我们周围的磁现象”。

根据如上分析,可确定出本节教学的目标:知识与技能:1、列举磁现象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2、了解地磁场的知识,知道磁性材料的概念及主要用途。

3、了解我国古代在磁现象方面的研究成果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关注与磁相关的现代技术发展。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物、收集资料,初步了解我们周围的磁现象,培养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收集磁性材料应用实例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交流、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回顾我国磁学研究的光辉篇章,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情怀,树立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2、通过了解磁现象在生活与生产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更加明确科学与技术、科学与社会的密切联系。

3、通过对地磁场成因的探讨及对“信鸽认家”现象的实验研究,培养学生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与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重点、难点分析:知道磁现象,了解地磁场和磁性材料是重点二、说教法、学法本节作为全章的起始节,避免涉及枯燥抽象的概念,力求从生活生产中的磁现象入手,引起学生研究的兴趣与激情。

因此,教学中应尽可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解决参与举例、讨论、探究等学习活动,逐步建立关于磁现象的感性认识,为进一步研究磁现象做好准备。

三、说程序1、新课引入(复习初中知识)磁性:能够吸引铁质物体的性质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叫磁体。

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

小磁针静止时指南的磁极叫做南极,又叫S极;指北的磁极叫做北极,又叫N极。

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同名磁极相斥,异名磁极相吸。

变无磁性物体为有磁性物体叫磁化,变有磁性物体为无磁性物体叫退磁.2、新课教学(1)让学生阅读课文,列举身边的磁现象(2)地磁场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地磁的北(N)极在地理的南极附近,地磁的南(S)极在地理的北极附近.地磁场:地球由于本身具有磁性而在其周围形成的磁场叫地磁场.注意:地磁极与地理极并不完全重合,它们之间的夹角称为磁偏角。

⑶制做指南针原理:把一块小磁铁放在它可以自由旋转的环境中,例如放到水滑水平面上或用转轴支起来,这就做成了一个指南针.指南针静止时取向:无论小磁铁怎样转动,等它静止下来,它的两端总是一端指南,一端指北,并且指南的一端总指南,指北的一端总指北.通常把指南的一端作标志,并做成针状,因为这端总是指南,所以称为指南针.说明:①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由原来的”司南”发展而来. ②指南针的发明对促进人类航海事业的发展和改变整个世界面貌有巨大影响.⑷磁性材料:通常指磁化后磁性很强的物质(铁磁性物质)分类:按磁化后去磁的难易分为两类:①软磁性材料:磁化后容易去磁的物质.如软铁、硅钢、镍铁合金和锰锌铁氧体、镍锌铁氧体等.②硬磁性材料:磁化后不易去磁的物质.如碳钢、钨钢、铝镍钴合金和钡铁氧体、锶铁氧体等.按化学成分来分,常见的有两大类:①金属磁性材料;②铁氧体:是以氧化铁为主要成分的磁性氧化物.应用:⑴软磁性材料:剩磁弱,易去磁.适用于需要反复磁化的场合,可用来制造半导体收音机的天线磁棒、录音机和录像机的磁头、电子计算机中的记忆元件,以及变压器、电动机、交流发电机、电磁铁和各种高频元件的铁芯等.⑵硬磁性材料:剩磁强,不易去磁.适合制成永久磁铁(应用在磁电式仪表、扬声器、话筒、永磁电机等)、磁记录材料(可用于录音磁带、银行卡、计算机磁盘等).四、课堂小结第二节认识磁场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节进一步研究磁现象。

用以下四个三级主题展开:“磁场初探”、“磁场有方向吗”、“图示磁场”、“安培分子电流假说”。

主要介绍磁场的客观存在与基本特性、磁场的方向性与图示方法、磁体磁性的起源。

根据如上分析,可确定出本节教学的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磁体与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知道磁场的基本特征是对其中的磁体或电流施加力的作用。

2、知道磁场是有方向的,会用磁感线描述磁场。

3、知道常见的典型磁场的磁感线分布情况,会用安培定则判断通电线圈周围磁场的方向。

4、了解安培分子电流假说并能用以解释一些现象。

过程与方法:1、观察电流的磁效应和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等演示实验,认识物理实验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2、观察常见的典型磁场的磁感线分布情况,分析归纳其规律,并且体会引入磁感线这一形象化工具的作用,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磁场的物质性的了解,使学生认识物质世界的多样性,养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回顾磁场性质的研究过程,体会科学家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情感。

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知道磁场的存在和基本特征,了解常见磁场的磁感线分布情况。

2.安培定则涉及的空间思维是本节的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本节涉及磁场的概念,考虑到该概念的抽象性,教材从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不是“超距”的这一角度切入。

然后,沿着磁场的来源这一线索,介绍了奥斯特实验,让学生明确磁场的来源除磁体外还有电流。

下一步很自然地讨论了磁场会对哪些物质施加力的作用。

接下来,探究磁场的方向性以及图示方法,希望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了解常见的典型磁场的磁感线分布情况,分析归纳其规律。

最后通过一个推理,过渡到对分子电流假说的介绍。

三、说程序⑴新课引入奥斯特的电流磁效应实验说明电流对磁体也有力的作用。

这些作用力都不需要直接接触,就能产生。

那么,这些作用力是怎样产生的呢?是不是不需要任何媒介物就能产生?⑵新课教学⒈磁场的定义:奥斯特的电流磁效应实验说明电和磁是相互联系的。

电荷的周围存在电场,电荷间通过电场产生相互作用,那么,磁体和电流的周围必然会存在磁场,磁体间、电流和磁体间则通过磁场产生相互作用。

既然电流的周围存在磁场,对磁体会产生力的作用,那么磁体对电流会产生力的作用吗?电流与电流之间有没有力的作用?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演示实验:通电导线与磁体通过磁场发生相互作用。

演示实验:电流与电流之间的相互作用实验现象:同向电流相吸,异向电流相斥结论:磁体与磁体间、电流与磁体间、电流与电流间的相互作用都是通过磁场来传递的,所以电流具有磁效应。

所有的与磁现象有关的相互作用,都是通过磁场发生的,可与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类比。

定义:磁体或电流周围存在一种特殊物质,能够传递在磁体与磁体之间,磁体与电流之间,电流与电流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种特殊的物质叫磁场。

磁场的基本性质:对放入其中的磁极或电流产生力的作用。

⒉磁场的方向①小磁针在磁场中静止时北极(N极)所指的方向为该点的磁场的方向。

②小磁针在磁场中北极(N极)受力的方向为该点磁场的方向。

⒊图示磁场磁感线:磁感线是在磁场中画一些有方向的曲线,曲线上每一点的切线方向表示该点的磁场方向。

磁感线的特点磁感线的密疏表示磁场的强弱,磁感线较密的地方磁场较强,磁感线较疏的地方较弱。

磁感线不能相交,不能相切,也不能中断。

磁场中的任何一条磁感线都是闭合曲线,在磁场外部由N极到S极,磁体内部由S极到N极。

磁感线是为了现象地研究磁场而人为假想的曲线,并不是客观存在于磁场中的真实曲线直线电流的方向和电的磁感线方向之间的关系可用安培定则(也叫右手螺旋定则)来判定:用右手握住导线,让伸直的大拇指所指的方向跟电流的方向一致,弯曲的四指所指的方向就是磁感线的环绕方向。

⒋安培分子电流假说在原子、分子等物质微粒内部,存在着一种环形电流——分子电流,分子电流使每个物质微粒都成为微小的磁体,它的两侧相当于两个磁极,这就是分子电流假说。

铁棒未被磁化时,内部各分子电流的取向是杂乱无章的,它们的磁场互相抵消,对外界不显磁性在有外界磁场的作用时,某些物质内部各分子电流的取向会变得大致相同,这个过程就是磁化,这些物质被磁化后,各分子电流的磁场互相叠加,对外界显示出较强的磁作用,在两端形成磁极。

安培分子电流假说对磁现象的解释①永磁体为什么具有磁性?答:永磁体之所以具有磁性,是因为它内部的环形分子电流本来就排列整齐.②永磁体如何失去磁性?答:永磁体受到高温或猛烈的敲击会失去磁性,这是因为在激烈的热运动或机械振动的影响下,分子电流的取向又变得杂乱无章了。

③为什么无论把磁棒折成多小的一段,它总有两个磁极?答:每个环形分子电流的两个侧面必定同时出现,一面相当于N 极,另一面相当于S 极④分子电流是如何形成的?答:分子电流是由原子内部电子的运动形成的。

结论:磁铁的磁场和电流的磁场一样,都是由电荷的运动产生的。

安培分子电流假说揭示了磁现象的电本质四、课堂小结第三节探究安培力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节教材通过探究安培力的方向和大小的规律,给出了左手定则和磁感应强度的定义。

磁场对电流的安培力宏观表现了磁场力的性质,而磁感应强度则描述了磁场力的性质,是磁学的基本概念。

学好安培力和磁感应强度,既是前面认识磁场的深化,也为下来学习洛伦兹力和直流电动机打下了基础。

至于磁通量,主要为下一章做好知识准备。

根据如上分析,可确定出本节教学的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认识安培力。

知道什么是安培力。

会计算匀强磁场中安培力的大小。

2、会判断安培力的方向,知道并能应用左手定则。

3、理解磁感应强度的定义,知道感应强度的单位。

会用磁感应强度的定义式进行有关计算。

4、知道用磁感线的疏密程度可以现象地表示磁感应强度的大小。

知道什么叫匀强磁场,知道匀强磁场的磁感线是分布均匀的平行直线。

5、知道磁通量的定义,能计算简单情况下的磁通量。

过程与方法:1、经历安培力方向的探究过程,认识科学探究活动在物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2、观察探究安培力大小的演示实验,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

3、了解磁感应强度定义的思路,重温比值定义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安培力规律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分析:重点是理解磁感应强度的概念,理解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大小的决定因素,掌握电流与磁场垂直时安培力的大小计算公式。

左手定则既是重点也是难点.磁场方向、电流方向和安培力方向三者之间的空间关系也是一个难点.二、说教法、学法通过学生自行实验探究得出安培力方向与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有关,对左手定则的理解可借助墙角(或桌角)帮助学生建立三维坐标空间,再结合练习法使学生掌握左手定则的使用。

教师可通过演示实验法直观教学决定安培力大小的因素,通过启发讲解,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关系式.在上一节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回忆电场强度的定义,对比说明引入磁感应强度的定义的思路是通过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的研究得出的。

三、说程序1、新课引入:介绍安培在研究磁场对电流作用方面的贡献,激起学生学习安培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的兴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