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集体备课教案:探究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集体备课教案:探究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也应该与时俱进。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渐无法适应现在学生的需求,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已经成为了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关注点。
在这样的背景下,集体备课教案的方法应运而生。
集体备课教案是指由一组教育工作者共同制定的教师教学计划,它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及其对课程的理解程度和思维能力。
这种教学方法的目标是建立起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团结合作的教学模式,将教育的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的主题探究上。
同时,集体备课教案也是一种数据资源共享方法,它允许教育工作者分享有关学生学科学习的数据、经验和智慧。
集体备课教案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将教学的目标放在学生身上。
因此,教育工作者需要设计和实施活动以帮助学生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这需要教育工作者从教材和课程内容的角度出发,设计旨在彻底理解课程的活动,以及提高学生对相关问题和概念的理解、分析和评价能力。
该教学方法可以被认为是一种终身学习的方法,它允许学生和教育工作者之间的交互作用,促进学生在学习和评价自己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自信和成就感。
集体备课教案的实施需要教育工作者的努力和承诺。
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只有教育工作者不断努力,才能取得更广泛和长期的效果。
此外,教育工作者还需要积极探索和寻找不同课程的适当教学方法,同时需要努力与其他工作者共享这些方法和想法。
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工作者需要在学生之间建立强大的合作和沟通,以促进他们的知识交流和相互支持。
集体备课教案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还可以增加课堂效率并提高学生的参与感。
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学生可以以自己的方式、自己的节奏深入探究学科学习的主题。
这将大大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使他们变得更加积极主动。
同时,鼓励学生在教育工作者的引导下表达自己的理解和观点,也是学生社交能力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能力与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密切相关,因此我们必须为学生提供这样的机会。
浅谈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浅谈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李爱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
教学活动必须紧紧围绕学生展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下面谈谈本人在课堂教学中就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所作的尝试。
一、营造和谐课堂,送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天地。
1、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基础。
课堂教学是教师思维与学生思维的双向交流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摈弃所谓“师道尊严”的陈腐观念,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与学生一起平等、互动地参与课堂教学。
呈现在课堂上的是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学习场面,而不应是教师强制学生被动学习。
在平等、民主的气氛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主观能动地进行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
2、用爱心召唤、感染学生,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催化剂。
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给学生奉献一片爱心,生活中关心,学习上鼓励,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让学生时时刻刻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与爱护。
这样学生就会亲近老师,信任老师,乐于接受老师的指导,激发自己主体作用的发挥。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探索者”。
只有学生对所学知识具有强烈的兴趣,学生才会全身心地关注它、探究它,学生主体作用才能得到发挥。
因此,教师必须重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激发学习兴趣的途径有多种,比如,运用媒体技术,化学实验,化学中与日常生活有关的事实、现象等。
教师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就等于完成了教学任务的一半。
比如在“盐类的水解”这一节课的教学中,开始先提出问题:“碳酸钠溶液显酸性、碱性、还是中性?”大多数学生凭感觉回答显中性;抓住学生的这一错误认识,演示碳酸钠溶液使酚酞变红色的实验,使学生感到惊奇,充满了疑问。
这样就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钻研教法,提高课堂教学技艺,促使主体作用的发挥。
双主体教学对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作用
何 卫
(泊头市交河中学, 河北 泊头 062100) 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 , 传统的“ 师教生学 , 满堂灌的填 鸭式” 教学方法越来越落后于时代潮流 , 甚至逐步被淘汰。 现代主义者认为, 课堂活动不仅仅是一种认知过程 , 更是师 生, 生生之间的交往过程, 即师生互动, 双主体过程。所谓双 主体 , 就是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过程中共为主体 , 教师的主 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 同时发挥。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说 过: “ 应该引导儿童 自己进行探讨 , 自己去推论 , 对教师而言 , 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解惑者, 更应是知识的促进者, 引导者, 即引导式的教;对学生而言, 不只是知识的复制者, 接受者, 更应是知识的发现者, 创造者; 即探求式的学。“ 引导一 探求” 是双主体教学在课堂上的主要表现方式。 笔者基于对历史教 学育人功能新认识 的尝试 , 进行新的教学模式 的探索 , 开展 了“ 双主体” 式的教学, 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 取得了
该怎么办?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将劳动的欢乐 , 学 习上取得成功的欢乐给予儿童, 是教育的第一信条。 在课堂教 学中, 要让学生受到这种欢乐 , 让他们只是作为教师的观众和 听众显然是不行的, 必须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合理 、 适度的 表现机会 , 笔者在执教《 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这一节时是这
样设计 的:
师:1926年, 在革命根据地的广东, 到处传唱着这样一首
歌, (放录音) : “ 打倒列强! 打倒列强 ! 除军阀, 除军阀! 努力国 民革命 , 努力国民革命 , 齐奋斗, 齐奋斗! 这是一首什么歌? ”
生问: 向北进军, 进行北伐。 师:北伐的呼声, 一浪高过一浪。国民革命是否可以向北 推进呢? 北伐战争是否可以进行了呢? 好, 请大家发表意见: 生1: 当然可以进行, 因为在中共的推动下, 形成了必须北 伐的形势, 时机已经完全成熟了。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一、学生为主体-课堂得灵魂素质教育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得教育,也就是新课程得基本理念。
课堂教学中力求使学生得“主体”地位得以充分地体现,打破了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就是“主角”,少数学习好得学生就是“配角”,更多得学生充其量就是陪衬得“演员”,甚至就是观众或听众得弊端,使更多得学生成为学习得主体,能给全体学生上台“表演”得机会,集中精力,均有收获。
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真正实现这一教学理念呢?现结合课改实验谈点浅见。
laVVs。
(一) 新理念教师要具有有效教学得理念,要把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作为衡量课堂教学得唯一指标。
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没有收获,教学就成为了无效得或低效教学。
yKne6。
(二) 重新认识学生许多成功得教学片段反映出现在信息时代,学生得学习渠道越来越宽了,在某些方面学生对信息得掌握可能比较就是更快、更多。
她们得学习准备状态有时远远超出教师得想象,许多课本上尚未涉及得知识,学生已经了解得清清楚楚了。
因此她们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已经有了相当丰富得生活经验与实践积累。
这其中就包含大量得数学活动经验,特别就是运用数学得解决问题得策略。
IC6Vm。
(三) 深入了解学生,找准教学得起点。
上课要找准教学得起点,了解学生得得准备状态,这就是体现学生为主体得起码要求,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往往被老师们有意或无意地忽视,为了充分了解学生,在上课前不妨认真回答以下问题:学生就是否已经具备了进行新得学习所必须掌握得知识与技能?学生就是否掌握了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学会得知识与技能?没有掌握得就是那些?有多少人掌握了?掌握得程度怎样?哪些内容学生自己能够学会?哪些内容需要教师得点拨与引导?上述问题可以利用上课得导入来了解。
如一位教师在设计分数得意义时,考虑到学生已初步认识了分数,但不清楚学生对分数得意义有没有更深入地了解,上课一开始接在黑板上写了四分之一,让学生说说关于这个已经知道了什么。
激活情趣弘扬主体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初中思品课如何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
戏导人……如在上七年级第 l l 课《 希望从这里开始 》 时, 我用 了 喜欢打乒乓球 , 也喜欢看乒乓球 比赛 , 但是 , 对乒乓球 团队中队 设疑导入 . 首先问学生 : “ 谁 的希望从哪里开始 ?” 由于新课还 没 员的训练 、 付 出不怎么感兴趣 , 学生 的课堂热情不 高。但是对后 开始上 , 因此很多同学回答不 出来 , 有些创新思维较 强的同学 在 面的这一材料 , 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高涨 , 发 言也很踊跃 ( 也有 同
点, 有 的时候 还要 学会换 个眼 光看 待 自己的缺 点 ” 这 个观 点 ,
什么警示 ?这个 问题较抽象 , 学生不好 回答 , 当学生 遇到这些
我运 用 了截拳 道创立 者李小龙 的经历 。李小龙 从小就是近 视 问题 思考 不 出所 以然的时候 , 大 部分 同学 会放弃 思考 , 从而 不
个题 目, 不 知如何 回答 , 如果 教师 问 : 男 女生 的哪 些交往 方式
( 1 ) 典型, 有说服 力。课堂选 择的材料 有时候不 一定要很 容易 引起 他人 的误会 ?然后 引导到前 面这 一问题上来 。这样 , 新, 但一定 要吸引学生 眼球 , 并能说 明问题 , 有很 强的说 服力 。 学生思考 起来就容 易多了 。 对于书本上一 些较 难 、 较 抽象 的问
如 七年级 下册 “ 消除烦恼 , 悦纳 自己 ” 这 一 内容 , 为 了说 明“ 我 题 , 教师 可 以对 它进 行分解 。如七年 级下册第 l 4课 第二个标
们要 消除 由于 自身 的缺陷带来 的烦恼 ,应 善于发 现 自身 的优 题 “ 人最宝 贵的是生命 ” , 其 中有个题 目, 花 季少女 自杀给我们
以学生为主体
以学生为主体在现代教育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备受关注。
相比传统的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更注重学生的参与、互动和探究。
这种教学方式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角色是引导者和指导者。
本文将探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的优势和实施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的优势之一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传统的教师为中心的教学中,学生往往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听众”,因而容易产生学习的厌倦和无效习惯。
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更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究,鼓励学生发表观点、讨论问题、参与实践等,使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投入学习。
这种参与和探究的过程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另外,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还能够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综合能力的提升。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兴趣、特长和学习方式,因而对同一个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也会有所不同。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和表达。
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也能够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责任感和合作精神。
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和教育理念。
首先,教师应该具备广泛的知识储备和深厚的学科专业能力,以便能够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引导和支持。
其次,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引导能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并且能够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反馈。
此外,教师还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得适合自己的学习体验和成长。
对于学生来说,他们也需要主动参与和配合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学生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发表自己的观点和问题,并且能够团结合作,与他人进行合作学习和互助学习。
学生应该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主动思考和探索问题,并且能够接受和应对教师的指导和评价。
通过这样的参与和合作,学生能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八个相统一的教学原则
八个相统一的教学原则
八个相统一的教学原则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的一种教学原则,包
括以下八个方面:
1.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引导学生学习,而学生则是学习的主体,需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
2. 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统一: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
学生的能力,如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
3. 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教学应该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让学
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4. 教学与科研相统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不断进行科研,提
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同时将科研成果应用于教学中。
5. 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统一:教学应该有统一的要求,但同时
也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和差异进行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6. 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教学内容应该具有科学性和思想性,
既要传授科学知识,又要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7. 系统性与灵活性相统一:教学应该有系统性,但同时也要根据
教学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
8. 继承与创新相统一:教学应该继承传统的优秀教学经验和方法,但同时也要不断创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这些教学原则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在教学实践中应该综合
运用,以提高教学质量。
如何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
如何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摘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作用在于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使学习既有利于学生打好基础,又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全人格,更有利于学生去探索、创新。
【关键词】学生;主体;教学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成为教育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它是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全方位的创新改革的一种教学模式,突出以人的发展为本,它对原有的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一个大胆的冲击,对进一步发掘“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的潜在功能,把学生培养成为善于学习、乐于探索、思维敏捷、潜质巨大的创造型人才起着重要的作用。
那如何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呢?下面浅谈我的几点看法:一、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氛围在课堂的教育教学中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空间自主发展,如果没有和谐的、民主的、愉悦的课堂教学气氛,学生厌学、怕学,课堂上不敢发言,又如何自主发展呢?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还要多给学生提供合作的交流与学习的机会,使学生在教师充分信任、理解、尊重与支持的心理背景下愉快地释放自己,产生强烈的自探需求。
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做到:(1)教师要尊重、热爱、信赖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到自己是被重视的、被关注的。
(2)要发扬学生间的平等互助精神,不要让优等生产生优越感,也不要让后进生产生自卑感。
(3)要互相尊重学友之间的各种活动。
这样使每一位学生都感到自己是被尊重的从而产生成功感和愉悦感,产生对待学习的积极心态。
二、提倡“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教学结构课堂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就要尽可能地给学生多一些思考的时间,多一些活动的余地,多一些表现自我的机会,多一份尝试成功的愉悦,让学生自始至终参与到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中。
要努力将“一言堂”变成“群言堂”,让学生自己去尝试、讨论、合作,自己去领受,理解知识,将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教学全过程中。
1、用网络教育技术指导学生开展课堂自主学习。
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育
核心素养導向的課堂教育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育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育是一种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
它强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学科知识、思维能力、实践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综合素质。
1. 核心素养的概念核心素养是指在不同学科领域中,学生应当具备的共同基本素养。
它不仅包括学科知识,还包括学科思维、学科方法和学科价值观等方面的素养。
核心素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科知识,提升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育的特点2.1. 学生主体性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研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研究过程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学生通过参与各种研究活动,积极主动地构建知识结构,提升核心素养。
2.2. 跨学科融合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育倡导跨学科融合,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
通过跨学科的研究和探究,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提升综合素质。
2.3. 培养综合能力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等综合素质。
学生在学科研究中不仅要获取知识,还要培养批判思维、创新思维、合作能力等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
3. 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育的实施方法3.1. 项目研究通过项目研究,学生可以在具体问题的解决中获得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应用。
教师可以设计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研究和探究,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
3.2. 合作研究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育鼓励学生进行合作研究。
学生通过小组活动、团队合作等形式,共同完成研究任务,培养人际交往能力和合作能力。
3.3. 反思与评价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育注重学生的自主研究和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
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进行研究反思和自我评价,让学生发展自主研究的惯和能力。
4. 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育的意义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批判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它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需求。
以培养学生学科思维能力为目标,对探究式课堂模式的教学实践研究
以培养学生学科思维能力为目标,对探究式课堂模式的教学实践研究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价值我国当前处于一个快速变革的时代,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知识水平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
社会的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对人才的创造性思维也更加重视了。
高素质的人才离不开良好的教育,离不开正确的教育方法。
数学作为教育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已经深入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数学思维是以数学物像为思维对象,在人脑和数学对象的相互作用过程中,以数学语言符号为载体,对客观事物进行抽象和概括,深刻揭示数学内部规律,并以一定形式反映出来。
数学思维其实是一种形式化思维,将客观事物通过符号化的语言,将其数量关系提炼出来,制定出数学思维的基本规则。
数学思维能力离不开学校合理的数学教育,数学教育应联系教学实际,正确认识学生的思维特点和发展阶段,教会学生认识事物规律,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学会总结事物的能力,促进个人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目前我国初中数学教育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已经直接影响了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并制约了我国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
在我国传统数学教育思想和教育方式的影响下,长期以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享有绝对权威,数学教学以教师为主,注重知识传授,认为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就是解题能力。
部分数学教师的教学技能低下,教学活动缺乏创新,缺乏与学生交流。
为了应考,教学时通常采用题海战术,而不注重数学思维方法的研究。
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虽然做了很多练习,遇到常规的问题很容易解决,但是思维能力并没有明显提升。
学生将大量时间用在解题练习上,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受限,创新能力受到遏制,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并没有好处。
在现代数学教育改革中,数学思维的培养和训练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
数学思维的品质、能力和方法,决定着一个人的数学思维水平,影响着他的数学知识水平、实际能力和工作效率,进而影响着数学教育的社会效果。
基于核心素养下中学物理评课的思考
基于核心素养下中学物理评课的思考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教学发展的不断深入,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也逐渐成为了教育教学的重要方向。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如何根据核心素养来评价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是中学物理教师们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核心素养的理念出发,结合中学物理的实际情况,探讨基于核心素养下中学物理评课的思考。
一、核心素养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意义核心素养是指对学生进行综合素养培养的一种教学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学生具备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核心素养包括科学素养、创新素养、学习素养、思维素养和实践素养等方面的培养。
1. 科学素养: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认识和理解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3. 学习素养: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使学生能够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
4. 思维素养: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
5. 实践素养:通过实验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1. 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在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学物理评课中,应该注重学生的实际能力培养,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能力。
评课时应该关注学生的实际表现,注重学生的科学认知、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不是只注重知识的掌握和死记硬背。
2. 注重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评课时应该关注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重视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而不是只注重教师的授课方式和内容的呈现。
3. 关注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4. 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基于核心素养的评课中,要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培养。
评课时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而不是只注重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三、结语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学物理评课思考,要注重学生的实际综合素养培养,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实际能力的发展。
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培养和训练思维能力
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和训练思维能力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的教学理念,这就明确地确立了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的关系与角色的定位。
“数学是训练思维的体操。
”这句话充分而有形象地阐述了数学与思维的关系,教学中摆正师生位置,分明师生角色,发展学生的思维已经构成了当今数学课堂发展的主要趋势和首要任务了。
因此,我们在教育教学中,首先的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和更新教学方法,利用数学课特有特点的优越条件,灵活使用教材,尽心设计好教学过程,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的同时,做到尊重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启发诱导,才能更好地培养和训练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一、创设情境,激发思维欲望与热情写作需要灵感,思维欲望的产生也需要良好的思维情境。
教学中创设好教学情境和设置恰如其分的数学问题,给学生提供培育和训练思维所需要的温床,学生的思维的种子在适合的生长环境中方可生根发芽成长。
例如:在教学“不规则物体体积”时,在学生学会了正方体和长方体体积之后,出事一些不规则物体:芒果、凹凸不平的石块、橡皮泥塑、缺损魔方……等等,说:“像这些无法用语言准确说出它们具体形状的不规则物体,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到处都有,有谁有办法把这些缺损的魔方的体积求出来呢?”然后把形状不一缺损魔方交给各小组的组长,问题深度突然增加了许多,在他们短时间内百思不得其解的情况下,老师予以提示:“能否把它变或分割成我们学过的有规则物体体积后计算呢?”此话,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顿时茅塞顿开,学习情绪高涨了,思维一下也活跃起来了,积极投入到问题的解决中来,开始进行讨论研究,探索手上魔方体积的方法,尝试求出魔方体积。
学生经过谈论、研究、思考之后,得出答案各有千秋:有把缺损魔方摘下再拼成有规则的物体后再求体积;有摘下一小块小正方体计算它的体积再数数共有几个这样的小正方体,最后求出;还有的把它看成几个有规则物体组成,把各个部分体积求出后,再求和即可。
老师在肯定“转形”求法是好办法,予以充分的表扬和鼓励的同时,提出了更深的问题:“如果要求的是这个芒果或石块的体积呢?时否也用‘转形’法来求呢?”这时,还陶醉在成功的喜悦中、思想处于放松状态的学生,在得到老师的充分肯定和认可之后,这一问,思维再次被激活了,立马投入对新问题进行积极思索,迎接新的挑战。
教案中如何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案中如何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案中如何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教案是教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学习的重要依据,它不仅需要明确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能力培养。
在教案中,如何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一个重要的话题。
本文将从激发学生思维的目标、培养学生思维的方法以及组织思维提升教学成效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激发学生思维的目标在编写教案时,我们需要明确激发学生思维的目标。
思维能力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基础,它包括分析、综合、归纳、判断等多种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1.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敏感度。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画图、观察实验等方式,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能力。
2. 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拓展和联想。
在教案中,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式问题、案例分析等方式,帮助学生发散思维和进行跨学科的思考。
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供多样化的问题解决策略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思维的方法在教案中,教师可以采用一些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方法:1. 启发式问题。
教师可以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
这种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讨论和合作学习。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合作学习,在交流和合作中激发思维的火花。
这种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思维能力。
3. 探究型学习。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探究性活动,让学生参与实验、观察和探索。
这种方法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精神。
三、组织思维提升教学成效除了在教案中明确提出激发学生思维的目标和采用相应的方法外,教师还应注意组织思维来提升教学的成效。
以下是一些建议:1. 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在教案中,教师可以合理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本质和解决方法。
通过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学生可以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教育观念的更新,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育中的重要性。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他们应该扮演主动的角色,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展开,说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现代教育中的重要性和具体步骤。
首先,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需要发挥自主探究的能力和积极性。
过去的教育模式往往是教师主导的,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然而,现代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这就需要学生能够自主地探索和发现知识。
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和解决。
而不是简单地给出答案。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得到充分的发展。
其次,学生的主体作用还需要在学校管理和组织中得到充分体现。
学校不仅是学习的场所,也是学生的社交、参与和实践的地方。
学生在学校的管理和组织中,应该能够参与到决策、规划和组织中,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学校可以设立学生会或者其他形式的组织,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其中。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的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将得到锻炼和发展。
此外,教师的角色也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关键。
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和指导者,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教师可以采用一些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欲望。
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自主选择的任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选择和安排。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动力将得到有效提升。
此外,学生主体作用还需要在评价和考核中得到体现。
传统的评价和考核方式往往偏重于对知识掌握程度的测试,而忽略了学生的其他能力和潜力。
然而,在现代教育中,评价和考核应该是全面的,要考虑到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项目制学习、实践活动等方式进行评价和考核。
例如,在社会实践中,学生可以担任一定的社会职务,展示自己的能力和贡献。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扬。
唤醒主体意识 培养思维能力——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浅谈
思维 的敏捷 性 ,体现在 智力活动的 速度上 ,集 中反 映了语文学 习中思维的 概括程度。其在 阅读 中体现为有 一定速 度, 能迅速抓住材料要点。 1加强快速 阅读训练 , . 切实提高阅读 速度和效率。快速 阅读 能大大加快 阅读 速度 , 它是利 用视 觉运动 的规律 , 通过 一 定方法的训练 , 到变声读为视读 , 达 以记 忆快、 理解快 、 阅读快 为标 准进行 阅读 的 科学阅读活动。操作可分为三步走 : ( 提出要求 , 1) 明确 目标。 () 2规定时 间, 快速阅读。
过分析、 比较 不同事物 的相似点发 散 , 也
为学生提供发表不 同意见的时间和空 间。
让学 生通 过语文学 习不但提高语言 表达
就 是教 师 运 用语 言 描述 或 其他 形 象 化
手段 , 把某种 情形 、 某种 状态 、 某种 景象 表 现出来 , 使学 生宛 如身 临其 境。 学生
所读 内容 , 行智 力与能力的迁移 , 进 学会 举一反三 。 1重迁移 的培养。 . 目前的语 文教材编 排上仍然采用单元结构 , 教学操作 上单元 目标体现较为明显 , 这为知识的迁移提供 了较强的操作可行性 。一般来说 , 讲读课 文 时举例 子 , 自读 课文去迁移 , 读课文 讲 是“ 举一 ” 自读课文是 “ , 反三 ” 。迁移还体 现在 “ 内开 花 , 课 课外 结果 ”在课 内 自读 , 的基础上 , 要求学生用 自读 的方 法在课外 阅读 同类 文章 , 然后总结规律性 的东西 。 这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 的特征。
唤醒主体意识
— —
培养思维能力
福 建省 南安市 南 阳 中学 陈铭 强 洪幼琼
程度。在阅读中表现为能 比较、联想 、 发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性相统一的教学原则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性相统一的教学
原则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性相统一的教学原则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原则,它不仅能够促进教学效果,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
首先,教师应该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给学生提供明确的指导。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不断提高自身能力。
教师还要把握好教学节奏,使学生在有条理的学习环境中,有规律的进行学习,把握教学的组织性。
其次,学生也应当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主体性,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来,把学习作为一种责任来担当,并不断总结学习中的经验,将所学知识活学活用到实际情景中,使自己的学习更有深度和广度。
最后,老师应该给学生提供有利的学习环境,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成长。
老师还应该积极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坚持不懈,从而获得有效的学习效果。
总之,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性相统一的教学原则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原则,它既能够促进教学效果,又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进而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这样教学效果才会更好。
基于5c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语文课堂审辩式思维能力的培养
基于5c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语文课堂审辩式思维能力的培养发布时间:2022-11-28T02:45:20.422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2年15期作者:黄梅梅[导读] 随着中国教育事业的迅速蓬勃发展,审辩式逻辑思维已成为小学生学习中必备的一种主要基本能力,其黄梅梅莆田市城厢区逸夫实验小学摘要:随着中国教育事业的迅速蓬勃发展,审辩式逻辑思维已成为小学生学习中必备的一种主要基本能力,其综合能力训练也日趋受到社会重视。
小学阶段是我国整体教育建设的关键奠基阶段,所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高的审辩式能力,并推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非常关键的意义。
因此语文课堂教学必须要立足于小学生的实际学情,始终以学生发展为本,并紧密联系5C核心素质提高的需要,努力建设高效语文课堂教学环境,努力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的接班人。
关键词:小学语文;审辩式思维;5C核心理念引言:作为新时期基础教育课程新理念下的5C素质人才培养,包含文化了解与掌握、审辩意识、合作、革新、交流等方面。
其中,以人文知识和传统知识为基础展开语文学些,对学生的人生方向指引具有意义;审辩思考和创新则更多地体现了其社会认知功能,审辩注重理性、有条理、有逻辑,创新则注重跨越界限、打破常规;集体沟通和团体协作则着重表现个人的社交能力,沟通注重相互信任;体谅、共情,协作则注重在达成共同目标的情况下做出适当的坚持或让步。
一、基于5C营造沟通交互课堂氛围在一次听讲中,一位同学对教师提出的问题疑惑,随后,该位学生又延伸出了一些精彩的提问,获得了现场听讲教师的赞许,此后这位学生不断的疑问,这些提问使得整节课进入高潮。
课后,教师们开始对这一教学模式啧啧称赞,并指出对于小学生语文审辩型思维能力的训练,这种教育方式真实体现了以学定教,顺学为导,彰显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是新课改的教育方向与课程宗旨。
要营造课堂氛围,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提出问题,探究不同的情境,批判性地思考,评价不同的选择,最终做出理性的决定。
小学教育的主要概念
小学教育的主要概念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第一阶段,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小学教育的主要概念是指在小学阶段,教育者所秉持的核心理念和教育目标。
这些概念不仅影响着教育者的教学方法和态度,也直接关系到学生在这一阶段的成长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小学教育的主要概念,包括素质教育、因材施教、学生主体性、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等相关内容。
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小学教育的核心理念之一,其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道德素养、认知素质、审美情趣等。
在素质教育的理念下,教育者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多方面发展。
通过素质教育,学生可以得到全面的成长,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小学教育的重要指导原则之一。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具有不同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和潜能。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个性化发展和全面提高。
学生主体性小学教育的另一个重要概念是学生主体性。
在教学中,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而是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主体。
教育者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特点,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独立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批判思维能力,使其成为自主学习者和未来的领导者。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小学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在德育方面,教育者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在智育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在体育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意识;在美育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在劳动教育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
通过全面发展,学生可以在多方面展现自己的特长和优势,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小学教育的主要概念包括素质教育、因材施教、学生主体性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等。
这些概念贯穿于整个小学教育的教学实践中,指导着教育者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过程,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的目标。
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多种思维能力
( ) 本 思 维 方 法 的训 练 一 基
学习了某一族元素 的代表元素后经常可推理 出同族其它元 素的 主要化学性质 。 就是演绎推理 。 在化学教学 中经常要要求 学生对 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 演绎推理 , 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 。
( ) 二 学生立体思维训 练 立体思维是在基本思维方式的基础上 , 以智 慧为轴心 , 为学
维普资讯
2 0 年 3月 08 ( 总第 7 8期 )
磁
S U Z H } JI o A
论 坛
(
C m l ie N . ) u ua vt O7 t y 8
N . 20 O3 08 ,
确立学生主体地位 培 养多种思维能 力
缪伯平
江苏省海安县李堡初级中学, 江苏 海安 260 260
题, 创设新异 的教学情境 , 给学生创造思维 的良好环境 , 让学生 经过思考、 分析、 比较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 例如: 在讲 硝酸的氧
化性时 , 可提 出: 酸能跟多种金属 反应 放出氢气 , 但是为什么在
寻找解决所需要 的信息 。对一个 问题 的解决有时需要几分钟或
稍长时间 , 有时需要相当长的时 间, 几十年甚至几个世纪 。从教 学的实际出发 , 学生的认识过程大部分属 于前者 , 堂教育更是 课 如此。 在很短 的时间内要 完成对若干对象 的认识过程 , 因此教师 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 , 真探讨点拨 的最佳时机 , 择最 认 选
的 目的。
索, 进行 比较 , 意抓住某 些模 糊或有错误 的认识 , 注 将原 因加 以 分析 , 使学 生掌 握概念 的精髓 , 将错误扼杀在 萌芽 之始 , 这样才 能使学到 的知识正确可靠 , 而且思路正确 , 并提高他们 的分析 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每位小学语文教师都在思考、探索、研究的问题。
我认为自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要想使学生真正成为认识和实践的主体,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必须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始终。
由于学生年龄小,注意力、控制力差,兴趣的激发显得更为重要。
教师应充分运用启发式的提问、直观的教具演示,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以及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或就文发挥个小故事,做个小游戏,来个小表演,这些都不亚于播洒兴奋剂,会使疲乏的学生又振奋起来,进入主动求知状态。
二是要引导启发学生带着问题去读文,去学知。
由于学生知识少而有限。
能够真正理解一篇课文是比较困难的。
特别是理解课文的内涵尤为困难。
如此这样,就需要教者巧妙设计问题,逐步由浅入深对课文进行探究。
三是要讲究课堂上的评价技巧。
不论哪个学生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后,总是希望得到老师的赞扬与肯定。
因此,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老师还要注意课堂上的评价,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善于发展学生自身的闪光点,以鼓励为主进行评价。
如当学生的回答远离标准完全不对,或根本无价值时,就可以从他发言的声音、说话的口齿、站立的姿势等其他的方面去鼓励。
如有一次在讨论一个比较深奥的问题时,平时一个从不敢发言的同学举起了手,他们回答引起了哄堂大笑,但这个同学还是坚持把话说完,就从这一点上表扬了他,使他树立了信心,逐渐由取举于发言道有问必答,而且回答问题的效果越来越好。
对于基础差的同学,他们在学习中常常处于不参与或被动参与学习的状态,他们能问解答,那本身就是一种进步,评价时就要鼓励其积极参与。
对学生的评价要因人而异。
如有些同学性子急、爱冲动,他们往往没经过深思熟虑就说就问。
这时评价就重在帮助其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习惯。
另外,根据心理学家的分析,儿童长期处于满足状态,会失去进取和探索欲。
引有几基础好同学把课文中散步的男人因为受儿童救鱼的影响也跟着救鱼为内容来读写,这时我又问:“男人可以受到教育,那么别的游人会不会受到他们俩人的影响呢?”这几个学生恍然大悟,进而又读写下去,更多的游人不断参与救鱼的活动,最后所有的鱼都得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