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上册 声音的产生教案 青岛版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教案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f4020901711cc7930b7163a.png)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精品教案教学目标:(一)、探究目标:1、大胆质疑,通过观察和实验、乐于提出关于声音的问题。
2、能够利用各种感官和辅助工具观察物体发声的现象。
(二)、情感目标乐于与人合作,与人交流,能体验自主探究的快乐。
(三)、认知目标通过自主探究,知道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教具准备:课件展示自然界中的各种声音、水槽、水、气球、不锈钢杯子、音叉、筷子、空瓶子、锯条、鼓、鼓棍、锣、小黄豆、纸盒、皮筋等。
教课重难点: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借电话的响声引入。
师:生活中,你还听到过哪些声音?生说。
师:大自然中有各种各样的声音,正是因为有了声音,我们的生活才丰富多彩起来.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自然界中的几种声音,请同学们来听一听。
播放声音的影像资料。
师:看了这段录像,你们想探究一下关于声音的什么问题?学生回答后课件展示课题,师板书课题,从而导入新课。
二、自主探究。
1.动手制作声音,体验声音产生的过程。
让学生利用身边的材料制造声音。
师:你用的是什么材料?用了什么方法?发出了什么样的声音?看到了什么现象?生回答。
2.猜想声音产生的原因。
生回答,师副板:摩擦碰撞振动3.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
小组为单位设计实验。
生汇报方案。
4.学生实验探究,记录实验过程。
学生活动,据设计情况选取材料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5.师生交流并小结。
三、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师: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如果物体停止振动又会怎样?下面大家设法使振动着的鼓、锣立即停止,看能不能再听到声音,说说为什么?其实这个实验一名同学已经首先体验了,帮老师解除了疑问。
(师提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实验方法,针对情况加以表扬。
)学生演示实验。
(自行设计实验),教师巡视观看。
汇报实验结果。
师生总结:物体产生振动,就能发出声音。
如果物体振动停止了,声音也就停止了。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声音的产生》教案教学设计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声音的产生》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624ef03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1a.png)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声音的产生》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声音的产生。
2.认识声音的特点。
3.掌握声音的传播。
4.掌握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声音的产生。
难点:声音的传播。
三、教学内容:1.生活中的声源。
2.声音的传播。
3.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师生互动,激发学生兴趣,启发思考。
教师问学生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声源?如:闹钟、河流的流水、风图的呼啸声等等。
2、讲解“声音的产生”。
教师从声音的定义,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三个方面来讲解声音的产生,示意图入手,将声音波的图片投影到屏幕上,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声音的产生。
小结:声音通过物体振动传递,振动引起周围空气的压缩膨胀,从而形成声波。
声音需要有声源才能产生。
3、讲解“声音的传播”。
教师让学生们看一看两张图片:一张是在密闭的空间里听到的声音;另一张是在开阔的空间里听到的声音。
解释声音在密闭的空间里传播时需要空气的压力传导;而在开阔的空间里,声音是通过空气的振动传导。
通过这个例子,让同学们了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介质可以是空气、水、固体等等。
4、讲解“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
从生活中常用的声音取材,如:电话、扩音器、警笛等等,讲解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板书设计\t声音声音的特点:\t声源\t传播\t应用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让学生们了解声音的产生,掌握了声音的传播,通过一些实例让同学们更好地认识了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获取知识,激发了他们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教案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4d1d23aed630b1c59eeb557.png)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找声音,谈感受:
师:同学们,从你走进教室到现在,你都听到了哪些声音?
生口答。
师:正如同学们刚才所说的,我们每天都生活在充满声音的世界里,在不同的环境中,我们还能听到不同的声音。今天啊!老师特意为大家带来了一些声音,请同学们放松心情,仔细欣赏,并猜一猜这些声音都是什么物体发出的?
(应该先解决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才能解决其它问题。)
3、引入新课:
这一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奇妙的声音王国,去探索有关声音产生的奥秘。
(师板书课题:声音的产生)
二、利用材料,制造声音:
1、利用身体不借助任何外物发出声音。
学生在小组内利用身体发出声音,然后全班交流。
2、利用实验台上的物品制造声音。
这节课,老师给同学们提供了好多材料,下面,请同学们先想办法让这些物体发出声音,但在实施探究之前老师四点建议:
(电脑播放各种优美的声音:蚊子声音、掌声、鸟叫声、知了叫声、电话声等)
学生闭目倾听,迅速说出声音的名称。
2、提出关于声音的问题:
师:的确,正因为有了这些声音,我们每天的生活才会充满阳光,也正因为有了声音,我们人与人之间才可以互相表达思想,交流感情,看来,声音对我们来说的确是太重要了。那么,关于声音,你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
小提示:
(1)制造声音时不易用力过猛损坏器材,控制好声音的大小;
(2)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注意观察:在让这些物体发出声音的时候,物体本身有什么变化?
(3)小组分好工,填好实验记录。
(4)实验结束的时候,老师也会发出一个声音(击掌三次),当听到这个声音的时候就停止你们的实验好吗?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68a3e1d79563c1ec5da714c.png)
10.《声音的产生》一、课前准备教师准备:音叉、小鼓、豆子、铜锣、钢尺、水槽、水杯、水学生准备:皮筋、气球二、教与学的目标1、能观察、比较、描述物体发声和不发声时的不同现象;能从多个物体发声的观察事实中,对原因进行假设性猜想。
2、在探究过程中,积极大胆地阐述自己的发现;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和态度。
3、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三、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课件演示:各种各样的声音。
老师:同学们听到了什么声音?同学:小鸟叫声,同学们的歌声,公共汽车的喇叭声,瀑布的流水声,大鹅的叫声。
老师:很好!同学们听到了各种各样的声音,那么同学们想知道什么吗?同学:想知道声音是怎么产生的。
(允许有各种回答,教师要引导到声音的产生上来)老师:同学们想知道的东西有很多,说明同学们善于思考、对学习新知识有极大的热情。
这节课我们来研究:声音的产生(出示课件)(二)科学探究声音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呢?1.分组活动:出示音叉、鼓、钢尺、水,你能想办法使这些物体发出声音吗?下面请同学们想办法制造声音,制造声音的时候需要注意:(课件出示注意事项)2.交流我们的想法:为什么我们对物体用力(按压、弯曲、拉伸)后,物体没有发出声音,但是我们对物体进行击打、拨动却使物体发生了声音呢?3.观察发声物体并做好记录分组实验:(1)在水槽里盛约2/3的清水,用轻而短促的力打音叉或用较大的力击打音叉,观察音叉的振动。
用一个手指轻轻地接近振动着的音叉,感觉一下音叉的振动。
观察:手指有什么感觉呢?水面有什么变化?水面的变化是怎么产生的?交流反馈:手指有麻麻的振动感,水面产生了水花花纹,水花花纹就是由音叉的振动而产生的。
(2)将豆子放到鼓面上,观察敲打鼓面时鼓面上的豆子发生了什么情况,鼓面怎样?观察:发声的小鼓和不发声的小鼓的鼓面的不同?交流反馈:小鼓发出声音时,豆子跳起来,说明鼓面在振动。
4.小组交流:拨动钢尺时,我们看到了什么?这种现象与声音的产生有关吗?将水杯中的水从高处倒入水槽时,我们看到了什么?这种现象与声音的产生有关吗?5.将交流记录的情况全班交流汇报。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ff27855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b7.png)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教学方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青岛版教材一一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声音的秘密》中的第1课。
编写者认识到学生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在学生的生活中,时时、天天都有声音和他们相伴。
部分学生会主动对充满好奇的声音世界或想或问,声音是从哪儿传来的?怎样发出声音?这声音为什么这么难听?为什么有这么多不同的声音?……大部分学生需要教师作为引路者,带着他们探究关于声音的疑惑。
因此,编写者根据学生的求知能力和心理发展的水平把本单元作为五年级学生的学习内容,本单元中安排的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找到有关声音问题的答案。
编写者又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安排了《声音的产生》作为本单元的第一课。
二、教学内容分析本课中学生学习的内容有三个部分:1、学生聆听生活中的多种声源,知道声音的主要功能一一传递信息,体会声音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
2、学生制造声音。
发声物体之保鲜袋,它是生活中的常见品,学生用它发声时,具有易操作,可视性强等特点;发声物体之二一一学生利用自己的身体发出声音,此项活动,人人容易参与, 丰富学生对于制造声音的感性认识。
3、探究声音产生原因,这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学生首先通过直接和间接观察物体发声的状态, 再参与探究活动,从中感受物体发声和振动的联系,最后探究出声音产生的原因,从而得出结论。
担心教学时间会被占多影响后续教学的开展。
这时我打消一些学生的积极性,自作主张的小结了这一活动。
这案例课后让我反思到,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任重道远,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的耐心和等待。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对这一教学环节做了重新设计。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操作指导实验一:假期里,爸爸带着小军外出旅游,他们来到了黑龙江省五大连池世界地质公园,在那里小军看到神奇独特的火山群,小明禁不住向爸爸提了一个问题:火山是怎么形成的?请试着帮爸爸给小军解答一下,写出你的猜想和研究方案。
我的猜想:火山的形成可能和地下的压力有关我的方案:用番茄酱做岩浆,用土豆泥做地壳,将番茄酱放入土豆泥中,然后在下面用酒精灯加热,过一会,番茄酱从土豆泥中喷出来。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12c19decc22bcd127ff0c12.png)
《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1、欣赏各种优美的声音: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特意为大家带来了更好听的声音,请同学们仔细欣赏,并想一想这些声音都是什么物体发出的?听到这些声音,你有什么感受?(好听、心情很舒畅、想天天生活在这样的声音里……)(师播放各种优美的声音)【设计意图:优美的音乐能让学生放松心情,投入学习状态。
听声音,辨物体”的活动,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通过让学生说说听到的声音,“唤醒”学生对声音的感性认识】2、提出关于声音的问题:师:同学们,在我们周围,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声音伴随着我们,轰隆隆的雷声提醒我们下雨了,叮铃铃的铃声告诉我们上课了,吵闹声使人烦躁,音乐声让人舒畅,声音向我们传递了各种信息,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那么,关于声音,你最想知道什么?(我想知道:为什么会有声音?人为什么会听到声音?声音为什么有好多种?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师:这些问题中,你们觉得应该最先解决哪一个问题呢?(应该先解决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才能解决其它问题。
)3、引入新课:这一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奇妙的声音王国,去探索有关声音产生的奥秘。
(师板书课题:声音的产生)老师边板书,边提问:同学们。
请你们想一想,你觉得声音产生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学生交流……..)。
【引导学生自行提出问题是科学课的重要教学目标,在所提出的问题中引导学生进行筛选,选出最先要解决的为题,同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二、利用材料,探究问题:1、指导实验:师小结:那么,怎样判断刚才同学们的回答对不对呢?最好的办法就是:实验。
其实无论什么问题,只要通过实验去听,去看,去摸,去思考,答案自然就出来了。
在实验之前,我们来看一下实验要求:⑴点击出示实验记录表(引导学生理解表格)实 验 记 录 表项目要目目 材料 发声方法 我的发现(听、看、摸……) 实验结论尺子声音是 产生的。
橡皮筋音叉队鼓(1)引导学生了解实验物品,示范音叉的使用方法。
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小学科学_声音的产生
![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小学科学_声音的产生](https://img.taocdn.com/s3/m/3db763f933687e21ae45a9b2.png)
(一)新课引入,出示课题播放背景音乐。
师:同学们喜欢音乐吗?(生答)师:你们都会弹奏哪些乐器呢?(让学生多说)及时给出评价:同学们会的可真不少!接下来我们有请几位同学来给大家表演一下好不好?在欣赏的同时,老师还有任务给大家,请同学们充分运用自己的感官,认真看、仔细听,一会儿我们请同学谈谈自己的感受。
1.二胡演奏生1:听到了声音,猜测可能是由于琴弦的振动产生了声音。
师:刚刚同学谈了自己听到的、看到的,那么摸到的同学又是什么感受呢?让演奏者谈谈自己演奏时身体的感觉。
(让学生多说)2.敲鼓师:你看到了什么?生:小人倒了?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生:在敲打鼓面的时候,因为鼓的振动把小人振倒了。
师:你说的真好!昨天老师布置同学们回家搜集声音、体验声音,那你们在摸的过程中是不是也有相同的感受呢?咱们谈了这么长时间的声音,那么,对于声音,你能不能提出自己的问题呢?(生提问,声音的大小等问题)师:看来大家都非常爱动脑思考,这在我们的科学学习中是非常好的习惯。
大家提的问题不少,咱们一个个来研究,这节课我们先来探讨《声音的产生》。
(板书课题:声音的产生)(二)探究活动师:声音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呢?(同学猜想)生:摩擦、碰撞、敲打师:大家都有自己的想法,那这些想法到底对不对呢?我们来通过实验利用手边的材料来验证一下吧?先来看看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哪些材料吧?气球、橡皮筋、直尺请大家思考:1.你能想办法让橡皮筋发出声音吗?是怎样做到的?2.气球能不能发出声音呢?你又是怎样做到的?3.能否利用你身边的物品发出声音?生1:用手拉动橡皮筋然后放开,会产生声音。
生2:师:刚刚同学们想了这么多方法,到底能不能行得通呢?在实验中有没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呢?接下来咱们就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并填写实验报告单。
小组汇报。
揭晓原因:各种物体在敲打、碰撞、摩擦等外力作用下发出声音时都有一个共同现象,即物体发声时都有振动现象,由此可以推想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教案及修改反思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教案及修改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def6af2de518964bcf847c70.png)
7 声音的产生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找声音,谈感受:课前播放一段音乐。
谈话:刚才一曲优美的音乐,把大家带进了课堂。
大自然中有各种各样的声音,正是有了声音我们的生活才多姿多彩,请同学们放松心情,仔细听一听这是些什么声音。
(电脑播放各种各样的声音)师:谁来告诉大家刚才你都听到了什么声音?是什么物体发出了这些声音?(学生回答)(以上环节,通过播放各种各样的声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新课)师:那么,在生活中你还听到过什么声音?(学生回答生活中熟悉的声音。
)2、提出关于声音的问题:师:正因为有了这些声音,我们每天的生活才变得丰富多彩,也正因为有了声音,我们人与人之间才可以互相表达思想,交流感情。
那么,关于声音,你有什么疑问?(我想知道:为什么会有声音?人为什么会听到声音?声音为什么有好多种?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师:你们真是些爱动脑筋的孩子,对于这些疑问,只要大家积极地去探究,一定会有很多收获。
这一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奇妙的声音王国,去探索有关声音产生的奥秘。
(板书课题)二、探究活动活动过程一:猜想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师:同学们已经听过了很多种不同的声音,你认为声音是怎么产生的?请你大胆猜想一下。
(学生猜想)师:你们都是敢于大胆猜想的好孩子,我们应该怎样去验证自己的猜想?学生回答利用实验活动过程二:实验验证师: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你们都准备了什么材料?(学生汇报自己准备的材料)老师为大家准备了音叉,看老师怎样让它发出声音。
用小锤敲击音叉顶端的侧面。
(教师演示,学生演示)师:你们觉得实验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学生回答)师:实验的时候要和小组内的同学进行探讨、交流设计出实验方案,注意听一听每种物体发出的声音,并观察这种物体发出声音时有什么现象?思考一下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同学们已经迫不及待的(实验探究,教师进行指导。
)活动过程三:汇报总结师:你们想不想和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实验成果?(学生答:想)请你告诉同学们你利用了什么材料?你是怎么做的?你听到了什么声音?物体在发出声音时,你有什么发现?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演示各种物体振动发声实验。
五年级科学上册 声音的产生教案 青岛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 声音的产生教案 青岛版](https://img.taocdn.com/s3/m/64a765c0cc7931b764ce15aa.png)
教学目标:探究目标:1.大胆质疑,通过观察和实验,乐于提出关于声音的问题。
2.能够利用各种感官和辅助工具观察物体发声的现象。
情感目标:乐于与人合作,与人交流,能体验自主探究的快乐。
认知目标:通过自主探究,知道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教具准备:各种声音的录音带、瓶子、钢尺、鼓、鼓棍、锣、小黄豆、系着线的泡沫小球。
教学重难点: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教学课时:一课时设计说明:本节课设计重在为学生创设一个开放的探究空间,让学生经历一个较为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探究的过程中初步体验科学探究的本质。
教学过程:(教室里摆放九个小组的桌子,桌子上放有号码牌,学生进教室后分小组坐在座位上。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请大家闭上眼睛感受大自然的美妙乐章。
(教师播放录音)2.引导学生谈谈听后感受(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你听到了什么)3.学生模仿大自然中听到的各种声音。
4.引导学生提出有关声音的疑问。
5.揭示课题:声音的产生(板书)二、自主探究(一)学生展示带来的发声材料,设计实验。
1.师:大家说说看,鼓、锣、瓶子等物体,你不动它,它能自己发出声音吗?怎样做就能使它们发出声音呢?2.分组实验。
(学生对物体分别进行敲、打、吹……)3.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4.教师小结:任何物体在静止的状态下,都不能自行发出声音。
当给它们一定作用的力时就能发出声音。
(二)学生根据课前制定的实验计划开展探究,根据探究的问题,选择实验材料,研究实验方法,将讨论的结果记在“小组实验方案表中”。
实验1:在鼓面上撒些小黄豆,敲击鼓面时观察发生的现象。
实验2:把用系着线的小泡沫球靠近敲打后的锣面,观察小泡沫球发生的变化。
实验3:在桌子边上压住钢尺的一端,拨动钢尺的另一端,你有什么发现?小组实验方案表(教师倾听、观看,参与其中,引导学生在观察物体发出声音时,发生什么现象?重点引导学生在进行实验过程中把不明显的现象表现出来)汇报探究成果,交流信息。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01bcb50a6c30c2259019e52.png)
《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声物体和不发声物体的状态,并对这一现象进行积极思考,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创设情景质疑-—猜想假设-—观察实验-—合作交流等方式,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过程之中的各个环节,培养学生掌握观察现象-—提出问题-—推测结果-—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等思维方法。
2、在动手实验过程中,通过用看、模、画、说等方法进行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与他人交流与倾听,体会探究声音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通过观察、实验、比较、讨论、交流等活动,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三、媒体的使用1、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提供创设问题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思维。
2、利用课件出示本节课实验记录表及探究结论,突出重点。
3、利用展示平台展示各小组的实验记录表,便于学生相互交流,形成正确的认识,得出科学的结论。
四、教学准备小鼓、黄豆、橡皮筋、尺子、音叉、橡胶小槌、水槽、乒乓球、口琴、实验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谈话:自然界中有许多美妙的声音,你听……(播放多媒体课件)小鸟欢快鸣叫、闹钟振铃、浪涛拍岸、心跳声像这样的声音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
那么,你知道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学生同时思考,猜猜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2、猜测声音产生的原因,作出假设(1)提问:谁来大胆的猜一猜究竟声音是怎么产生的,你为什么会这么认为?(板书:摩擦、撞击、弹拨、敲打、乐器发声、语言说话……)(2)谈话:以上都是同学们的看法,是一种猜测。
就要通过我们今天的观察与实验才能知道。
(二)探究活动1、介绍实验材料(1)谈话:请同学们看看你的实验桌,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实验物品。
仔细看看都有些什么?你能想办法让它们发出声音吗?(2)由学生介绍实验材料队鼓、尺子、橡皮筋、并演示让它们发出声音。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10课声音的产生青岛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10课声音的产生青岛版](https://img.taocdn.com/s3/m/5c26862c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57.png)
课时备课
课题10声音的产生课型新授主备人刘桂先使用人使用时间
学[来源:学.科.网
Z.X.X.K][来源:学+科+网Z+X+X+K]习[来源:学.科.网
Z.X.X.K][来源:ZXXK]
目[来源:ZXXK]
标知识目标
提出自己的猜想,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猜想;能用简单的
实验材料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
能力目标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有乐于观察、善于发现的欲望,体验合作与交流的快乐
教学重点探究声音产生的秘密
教学难点声音产生的原因
教学过程个性化修改
揭示课题
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声音的产生(师板书课题,生齐读。
)
自学指导
学生自读课文46—49页,边读边想以下问题,也可以作批注(5分钟后交流)
1、动手制造声音,体验声音产生的过程
2、猜想声音产生的原因
3、设计实验,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
4、
5、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先学后教
先学
1、生自学,师巡视。
2、生反馈。
后教
1、学生利用周围的材料制造声音,
说一说,用了什么材料?用了什么方法?发出了怎样的声音?看到了什么现象?
讨论交流
2、猜测声音产生的原因
发声的物体有什么不同?这些物体在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现象?
3、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
学生分组讨论,制定实验方案
我们的猜想——声音产生实验记录——我们的方法
小结:无论是固体、液体还是气体,它们的发声都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6、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7、敲击锣鼓发出的声音很长,怎样去做才能
使锣声、鼓声立即停止呢?。
五年级科学教案 青岛出版社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 声音的产生 精品
![五年级科学教案 青岛出版社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 声音的产生 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96ad0b1b4afe04a1b171dedc.png)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平度市李园街道李园小学王茜茜教学设计:课前活动,激发兴趣。
上课之前,老师想和大家一起活动一下,愿意吗?听过幸福拍手歌吗?我们边唱边做动作好吗?(唱歌做动作)拍的真整齐,高兴吗?这节课就让我们带着这份快乐的心情一起走进这节课好吗?上课。
一、激情导课1、导入课题请看大屏幕:发出声音就算犯规哦~试试看师示意坐好,你听到什么声音?生活中的声音无处不在,各种各样的声音构成了美妙的声音世界。
关于声音,你有什么想知道?(我想知道:为什么会有声音?人为什么会听到声音?声音为什么有好多种?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同学们想知道的问题太多了,这一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奇妙的声音王国,去探索有关声音产生的奥秘。
(板书课题:7、声音的产生)二、民主导学1. 回忆刚才我们小游戏中为什么刚才这么多同学都犯规了呢?(生答因为他们都动了)也就是说,只要你动了,就能产生声音是吗?仔细观察这把尺子(老师演示弯尺子),动没动?听到声音了?(生答没有)也就是说,关键不是看它动不动,而是看它怎么动。
拿出你的尺子,让它发出声音,然后观察它是怎么动的?刚才尺子是怎样动的呢?(课件出示振动的概念。
板书:振动生齐读)由此我们可以推测,声音是有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声音产生可能“振动”有关。
用什么方法来验证我们的猜想对不对呢?最好的办法就是:实验。
其实无论什么问题,只要通过实验去听,去看,去摸,去思考,答案自然就出来了。
2、自主学习1)全班分组做实验,老师巡视指导。
提出要求:请同学们观察你组都有哪些实验材料?动手之前先动脑,小组内讨论出你们的实验方案好吗?方案设计好了吧?哪个小组来交流?2).你们的方法可真多,接下来就用你们的小手去验证我们的猜想吧!3)展示交流课件填实验记录表(小组订正表)4)归纳结论:刚才我们验证敲鼓,倒水,吹气球都能产生声音,从物体形态上来看:鼓是固体,水是液体,吹气球发声是气体,那就是说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振动都能产生声音。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声音的产生(3)_青岛版(六年制)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声音的产生(3)_青岛版(六年制)](https://img.taocdn.com/s3/m/cae359ed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15.png)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声音的产生(3)_青岛版(六年制)【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在制造声音的过程中,在对发声物体进行观看的过程中,明白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2、引导学生通过观看、比较发声物体和不发声物体,能够就观看到的现象进行积极摸索,探究声音产生的缘故。
3、让学生养成实验的全过程中既动手又动脑的好适应,学会交流与倾听,体会探究声音现象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通过观看、比较、讨论、交流等活动明白得“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教学预备】:【教师预备】:水槽、小棒、鼓、音叉。
【学生预备】:橡皮筋、纸盒、小玻璃球、气球。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爱好。
师:大屏幕上是一个偶像组合,上过春晚,我相信也有许多同学们认识他吗,现在我们听他们唱一首歌(播放歌曲)师:他们唱的歌十分的动听,这么好听的歌声是如何产生的,这一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声音产生的隐秘(板书:声音的产生)二、实验探究,构建新知活动一、生活中的声音师:在开始,我们先做一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做《猜猜我是谁》,老师播放声音,同学们猜猜他是谁。
(播放各种物体发出的声音,学生猜发出声音的)生:打雷生:门铃生:牛叫生:狗叫生:鸟叫师:这些声音差不多上我们经常听到的,它们是如何样发出来的呢?这确实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问题:声音的产生。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各种各样的声音,谁来举例说说?生:老虎叫的声音、猪叫的声音……【设计意图:听声音、猜物体,举生活中的声音的例子,制造声音,引起学生对声音的关注,通过让学生说说听到的声音,进一步“唤醒”学生对声音的直截了当认识。
】活动二、制造声音1、师:刚才我们找到了专门多不同的声音,事实上有的声音是专门好听的,请听。
师:物品能发出悦耳的声音,不同的物品发声的部位是不同。
那它们的发声部位在哪里呢?2、师:现在,我们先探究三种比较熟悉的物品,它们分别是:鼓、音叉、气球和带橡皮筋的盒子。
(ppt投影活动要求,学生分组活动)师:现在请同学们猜一猜它们的发声部位在哪里?小组交流、讨论,并边讨论边填写表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科学上册声音的产生教案青岛版
1、大胆质疑,通过观察和实验,乐于提出关于声音的问题。
2、能够利用各种感官和辅助工具观察物体发声的现象。
情感目标:乐于与人合作,与人交流,能体验自主探究的快乐。
认知目标:通过自主探究,知道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教具准备:各种声音的录音带、瓶子、钢尺、鼓、鼓棍、锣、小黄豆、系着线的泡沫小球。
教学重难点: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教学课时:一课时设计说明:本节课设计重在为学生创设一个开放的探究空间,让学生经历一个较为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探究的过程中初步体验科学探究的本质。
教学过程:(教室里摆放九个小组的桌子,桌子上放有号码牌,学生进教室后分小组坐在座位上。
)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请大家闭上眼睛感受大自然的美妙乐章。
(教师播放录音)
2、引导学生谈谈听后感受(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你听到了什么)
3、学生模仿大自然中听到的各种声音。
4、引导学生提出有关声音的疑问。
5、揭示课题:声音的产生(板书)
二、自主探究
(一)学生展示带来的发声材料,设计实验。
1、师:大家说说看,鼓、锣、瓶子等物体,你不动它,它能自己发出声音吗?怎样做就能使它们发出声音呢?
2、分组实验。
(学生对物体分别进行敲、打、吹……)
3、学生汇报
实验结果。
4、教师小结:任何物体在静止的状态下,都不能自行发出声音。
当给它们一定作用的力时就能发出声音。
(二)学生根据课前制定的实验计划开展探究,根据探究的问题,选择实验材料,研究实验方法,将讨论的结果记在“小组实验方案表中”。
实验1:在鼓面上撒些小黄豆,敲击鼓面时观察发生的现象。
实验2:把用系着线的小泡沫球靠近敲打后的锣面,观察小泡沫球发生的变化。
实验3:在桌子边上压住钢尺的一端,拨动钢尺的另一端,你有什么发现?小组实验方案表小组共同探究的问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小组内共同选择的实验材料(在选择的材料序号前打“√”)(1)队鼓(上面撒有小黄豆)、鼓棍。
(2)锣、系着线的小泡沫球。
(3)钢尺小组内口头研究的实验方法或实验步骤小组内对研究的问题进行归纳分析得出的研究结论(教师倾听、观看,参与其中,引导学生在观察物体发出声音时,发生什么现象?重点引导学生在进行实验过程中把不明显的现象表现出来)汇报
探究成果,交流信息。
(1)指名小组汇报。
(两人演示,一人讲解)(2)小组互相讨论实验得出的结论。
(3)展示仪出示其中一个小组的方案表,教师以一个实验例子反馈学生的实验方案。
(4)师生总结。
(适时引导学生用“振动”这个词描述物体发声的特征。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声音的产生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
(三)研究物体停止振动的现象,是否能听到声音。
1、谈话: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如果物体停止振动又会怎样?下面大家设法使振动着的鼓、锣立即停止,看能不能再听到声音,说说为什么?
2、指导小组实验。
(自行设计实验),教师巡视观看。
3、汇报
实验结果。
4、师生总结:只要物体产生振动,就能发出声音。
振动停止了,声音也就停止了。
又一次的实验证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三、拓展活动
1、引导学生拨动钢尺时观察钢尺的运动轨迹(教师加以解释什么是运动轨迹),并把它画出来。
小组交流展示自己的轨迹图。
教师分析尺子的运动轨迹图,加深学生对物体振动的理解。
四、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研究了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而且通过做实验的方法,明白了声音产生的一些规律和原理。
课后,同学们可以继续观察。
课后感受:本节课,学生乐于
与人合作、交流,充分发挥了自主探究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都能了解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板书设计:声音的产生自主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由物体振动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