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背影》教案设计

一、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准确认读课文下注词语,掌握他们的意思,理解关键词语在表达感情方面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默读,分角色班级朗读,小组讨论等方式来理解《背影》背后的内涵。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父爱是深沉的,通过学习《背影》一方面让学生学会从细节、动作、心理描写的角度进行人物叙事写作,另一方面让学生学会反思,不要等到树欲静而风不止时才鞭长莫及。

二、学习重点、难点

1,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背影”在特定环境下进行描写的特点。

2.深刻感受作者运用白描手法通过一系列动词,心里对照等手法,对父亲人物的塑造,体会本文朴实真挚、饱含深情的语言风格。

三、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情感教育法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学对象:初中二年级学生

六、教与学互动设计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谈一下对“背影”的认识,背影可以是离别时车站的回眸,背影可以是散步时高大的身躯,背影也许是讲台上的奋笔疾书,这分别是爱人的背影,父亲的背影和老师的背影。(二)知人论世、写作背景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江苏省扬州市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创作成就最大的是散文,细腻清丽、意境隽永、于朴素中见丰腴、洋溢着一股清新气息。代表作有诗文集《踪迹》、《欧旅杂记》,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朱自清清贫而有气节,宁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是毛泽东同志称颂的“表现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的爱国知识分子”。

我们熟知的作品有《匆匆》、《春》、《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背影》是朱自清早期散文的代表作,这篇课文追忆了作者在八年前,1917年,父亲朱鸿均(任徐州烟酒公司局长)被解职,朱家“祸不单行”,祖母又去世,作者当时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念书,得知祖母去世,从北京赶到徐州与父亲一道回扬州奔丧,借钱办完事后,又变卖典质还债。丧事完毕,父亲到南京找工作,作者回北京念书,父子在浦口惜别。当时中国社会的状况是:军阀割据,帝国主义势力明争暗斗,知识分子朝不保夕,奔波劳碌,谋事艰难,在他们心头笼罩着一层不散的愁云。采用记实的手法,通过一个特定的角度“背影”去写父子之间在那特殊的社会背景之下的真挚、深沉,感人至深的相爱相怜的感情,不仅是符合我们民族伦理道德的一种传统的纯真而高尚的感情,而且父子互相体贴,特别是父亲在

融汇了辛酸与悲凉情绪的父子之爱中,含有在厄运面前的挣扎和对人情淡薄的旧世道的抗争。虽然这只是怨而不怒式的反抗,但也会引起人们的同情、叹惋乃至强烈的共鸣。(三)字词积累,朝花夕拾

1.给下列加点的词注音并解释。

交卸.():卸,解除、除去,旧时指官吏卸职,向后任交代

奔丧.():从外地赶回来办理尊亲丧事

踌躇

..():犹豫,(动词)停留,徘徊不前

迂.腐():迂,言行守旧不合时宜

蹒跚

..():因为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颓.唐():衰退败落

琐.屑():细小而繁多(的事)

晶莹.():光亮而透明

狼籍(

..).:乱七八糟的样子

触目伤怀:看到(家庭败落的情况)心里感到悲伤。怀,心

自已:已,停止,这里是控制的意思。

簌簌:():纷纷落下的样子

典质:把(财产、衣物)典当、抵押出去。典,当;质,抵押

(四)走进课文、自读感知

1.文章主要讲了那几件事,重点写哪件?

提示:为祖母奔丧、车站送别、别后思念,重点写的是车站送别的场景

2.本文的题目为什么叫做“背影”,其实通过朗读课文,大家知道全文写的是浓浓的父爱,为什么不能叫“回忆我的父亲”“点点滴滴品父爱”而叫做“背影”

提示:内容上“背影”角度是侧面描写父爱,将父亲对儿子的疼爱和细心呵护通过这个背影表现出来,同时这是两个男人的较量,男人之间无需多言,感情却在字里行间。最重要的是父爱太直白,而背影既含蓄又能起到反思自己的年少轻狂,中年后对父亲的理解。

结构上,背影是行文的线索,文中多次出现“背影”一词,题目新颖能够吸引读者阅读,还能给读者留下更深的思考空间。

当堂检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交卸.()奔丧

..()橘.子( )晶莹.()迂.腐()

琐屑

..( )栅.栏()差.使()照看.行李( )

2.根据下列的词语。

狼藉:

妥帖:

蹒跚:

情郁于中:

触目伤怀:

(五)课后作业:

回忆一个人的背影,记录下一个爱的片段,试着运用白描手法和各种描写技巧,写出真情实感,字数在三百字左右。

第二课时:

(一)整体感知,把握中心

重读文章,文中一共写了四次背影,请找到具体段落,有感情的朗读,指出“背影”的作用。并将详细写的一次,进行以下分析。

提示:

1.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开篇点题,为引起下文做铺垫,也交代了“背影”的浓厚情意】

2.……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的流下来了。

【通过车站买橘的场景,我才有机会细细观察父亲的背影,蹒跚的脚步是岁月沧桑的痕迹,这背影中包含着我对父亲的理解,终于体会到父亲浓厚的爱。】

3.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也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这个背影意味着离别,也许是短暂的空间离别,也许是对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懊恼悔恨,是一份儿子对父亲的忏悔】

4.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照应开头,突出主旨。这个背影就是父亲形象的象征,饱含儿子对父亲深切的思念,而即将发生的生死离别的担忧。】

其中重点写了车站离别父亲过铁道买橘子的场景,这是全文的精华,一起走进其中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的?为什么这样描写?

提示: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将桔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

一系列的着装都是为了显示父亲的境遇糟糕,正映衬了前面那句“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

一系列的动作写出了父亲年岁大了,身体虚弱,应该是颐享天年之际,却要为家庭琐事奔波,还要为二十岁的孩子历尽艰险买橘子,这一切都塑造了一个敢于担当,细心呵护的父亲形象。

最后有个词“心里很轻松似的”……其实不仅不轻松,还很吃力。只是因为爱儿子,吃苦也心甘情愿,所以心里感到“很轻松”。“……似的”表示“看似……,其实不是”。也许是故意装出轻松的样子,以免儿子心里难受。这也表现了父亲深挚的爱。

(二)品味语言,感受亲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