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作物的分类起源和分布
第二章农学概论作物起源、分类及分布
81
主要农作物在各大洲的分布2007
140000 120000 100000
80000 60000 40000 20000
0
小麦
(种植面积) Unit: khm2
亚洲 非洲 北美洲 南美洲 欧洲 大洋州
水稻 玉米 大豆 薯类
82
二、我国种植业的分区
我国位于欧亚大陆的东部,东临太平洋、面积约960万平方 公里,南北跨越纬度50度,长达5500公里;东西横贯经度 62度,宽达5200公里。自南向北随着太阳辐射与气温的变 化,依次出现赤道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和 寒温带等六个温度带。 我国地势、地貌千差万别。有海拔8844m的珠穆朗玛峰, 也有海拔为-155m的吐鲁番盆地,山地占33%、高原占26 %、丘陵10%、平原12%、盆地19%。因此,形成了我国 丰富多彩的农业自然条件和资源。
4.甘薯传入我国的两条线路
20
起源地与生产中心
陆地棉 甘薯
马铃薯 花生
小麦
大豆
21
农业生物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交流
传入中国的农业生物
农业生物
原产地
传入西方的农业生物
农业生物
原产地
小麦、大麦
苜蓿 石榴 芝麻 菠菜 辣椒 菜豆 玉米 马铃薯
西亚
伊朗 西亚 西亚 尼泊尔 中美洲 中美洲 中美洲 南美洲
水稻
橡胶、可可 5
作物和家畜驯化中心和非中心学说( 哈伦1971)
6
1975年茹可夫斯基 世界12大作物起源中心
7
三、作物的进化
(一)栽培作物与野生植物的区别 1.栽培作物的器官特别是被人类利用的部位显著增大。 如野生大豆百粒重2-3克,栽培大豆20-30克,野生 玉米果穗长仅2-3厘米,栽培玉米20厘米左右; 2.栽培作物的器官的成分有明显改进。如野生甘蔗含 糖量5%左右,栽培甘蔗为11-17%,甜菜块根最初含 糖量6%,而现在含糖量已达18-20%;
中国农业大学作物育种与栽培(作物栽培部分)专业课考试大纲
中国农业大学大学201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考试大纲作物栽培学部分(考试大纲)第一章作物生产与作物栽培第一节作物生产概况一、种植业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二、世界和我国的作物生产概况知识点:了解种植业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了解世界和我国作物生产的概况及其发展变化趋势。
第二节作物栽培学的性质、任务和研究法一、我国作物栽培学的演进和发展二、作物栽培学的性质和任务三、作物栽培学研究法知识点:了解我国作物栽培学的发展历程、现状;掌握作物栽培学的性质、任务、研究对象,以及作物栽培学研究方法。
第二章作物的起源、分类和分布第一节作物的起源与传播一、栽培作物的起源和起源中心二、作物的传播知识点:了解作物的起源和起源中心,以及主要作物的传播过程;掌握主要粮食、经济作物的起源中心。
第二节作物的分类一、作物分类的依据和方法二、作物分类别简述知识点:掌握作物分类的依据和方法及其类别划分;熟悉各类作物的主要特征。
第三节作物的适应性、分布和我国种植业分区一、作物的适应性二、作物的分布三、我国种植业分区知识点:掌握作物适应性、品种生态型的概念;掌握影响作物分布的因素,熟悉主要作物的分布以及我国作物的种植业分区。
第三章作物的生长发育与器官建成第一节作物的生长发育一、生长发育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二、作物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三、作物的阶段发育知识点:掌握生长、发育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掌握作物生长发育的阶段性、节奏性、相关性、局限性和无限性等基本规律;掌握作物的感温性、感光性、基本营养生长性等概念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第二节作物的生育期和生育时期一、生育期二、生育时期及其划分知识点:掌握作物的生育期、生育时期的概念,作物生育期与产量的关系以及主要作物的生育时期划分。
第三节作物种子萌发与器官发育一、作物种子萌发二、根的生长三、茎的生长四、叶的生长五、生殖器官的分化发育知识点:熟悉作物种子萌发的过程,掌握影响种子萌发的影响因素。
掌握种子休眠的概念、原因及其克服方法;掌握作物根、茎、叶的主要功能,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根、茎、叶的特征以及影响其生长的因素;掌握禾谷类作物穗的分化和发育特征,双子叶作物花芽的分化和发育特征。
第二章 作物的起源
由作物的定义可知,作物包括农作物、园 艺作物和林木作物,其中林木作物划入林业
生产,在此不予讨论,仅讨论农作物和园艺作物 (粮、棉、油、麻、烟、糖、茶、桑、果、菜、 药、杂(草坪、花卉、瓜类、饲料作物等)等。
一、根据作物的生物学特性分类
(一)按作物感温特性分类 喜温作物 min10℃ max30℃-
第二章 作物的起源、 分类与分布
§2.1作物的起源和传播 §2.2作物的分类 §2.3作物的分布与生产
§2.1作物的起源与传播
一、作物的概念 二、作物的起源 二、作物的传播
一、作物的概念
作物:是指由野生植物经过人类不断的选 择、驯化、利用、演化而来的具有经济价值的 栽培植物。
广义:粮、棉、油、麻、糖、烟、茶、桑、 果、菜、药、杂等12大类。
⒉ 12中心简介
(1)中国---日本起源中心:中国主要的,初生的;日本次生 的;中国的中部和西部山区及其毗邻低地是世界上第一个最大 的农业发源地和栽培植物的起源中心;栽培植物数量极大,含 热、亚热、温作物代表;种属数量上超过其它;确认中国是栽 培稻起源中心之一,纠正瓦维洛夫仅起源于印度的说法。 (2)印度中心:爪哇稻、芋的初生基因中心,热带植物区系丰 富; (3)澳大利亚中心:除美洲外,烟草初生中心之一,有稻属野 生种; (4)印度次大陆中心:稻、甘蔗、绿豆、豌豆等、许多热带果 树;
⒉ 12中心简介
(5)中亚中心:小麦、豌豆等; (6)近东中心:栽培黑麦、小麦; (7)地中海中心:(次生起源中心)燕麦、 甜菜、亚麻、三叶草、羽扇豆属等(马川地 区); (8)非洲中心:高粱、棉、稻等属,对作 物影响很大;
⒉ 12中心简介
(9)欧洲—西伯利亚中心:糖用块根、饲用 甜菜、苜蓿、三叶草等; (10)南美洲:马铃薯、花生、木薯、烟草、 棉、花菜等; (11)中美洲—墨西哥中心:甘薯、玉米、陆 地棉等; (12)北美洲中心:向日葵、羽扇豆。
河北农业大学821作物概论2020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作物概论》考试大纲
一、作物学概述
1 作物学的概念及地位与作用
2 作物学的性质和特点
3 作物学不同发展时期的特点
4 粮食危机与粮食安全的技术途径
二、作物的分类起源和分布
1 作物的概念与分类
2 作物起源和传播
3 世界作物的分布与生产
4 中国作物生产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作物品种选育与良种繁殖
1 品种、种质资源的概念、品种的改良任务及改良目标
2 作物育种的遗传学原理
3 作物的繁殖方式与育种特点
4 常见的作物育种方法
5 品种审定过程及种子检验技术
四、作物生长发育与产量形成
1 作物发育特性与生育期的概念
2 作物器官的建成过程及作用
3 作物的群体的基本概念及群体结构指标体系
4 作物产量的概念、形成过程及影响条件
5 作物品质的品质概念及影响因素
五、作物与生态环境
1 作物的生态因概念与生长调节
2 光照、温度、水分、CO2、肥料、土壤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3 作物的需肥规律
4 我国主要低产田土壤类型及改良方法
六、作物生产技术
1 土壤耕作的作用和意义。
作物的分类、起源和分布-12种营养元素-烟台众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0
豆
类
2015-4-29
11
薯
类
2015-4-29
12
纤维作物
2015-4-29
13
油料作物
2015-4-29
14
糖类作物
2015-4-29
15
嗜好类作物
2015-4-29
16
其 他
金 桂
薰 衣 草
2015-4-29
17
绿肥及饲料
2015-4-29
18
药用作物
2015-4Leabharlann 2919国,但在北美洲面积最大,单产最高;而花生原
产于南美,现在种植面积最大的是印度和中国。
2015-4-29
32
二、世界作物的分布与生产
(一)作物的分布与环境 光照、温度和降雨是决定作物分布的首要 环境因子,纬度、海拔、地势、地貌则是影 响光照、温度和降雨的重要因素。例如:纬 度每增加10,夏至日长增加4.5min,年平均 气温则则降低约 0.5℃。海拔每升高100m , 气温下降0.5-0.6 ℃。
2. 纤维作物 棉花:三个主产棉区。世界第二大 产棉国。
2015-4-29
39
三、中国作物的分布与生产
(二)中国作物生产亟须解决的问题 1. 水资源缺乏,农业基础条件较差 中国人均水量为世界的1/4,且分布 不均。中地产田面积大。
2015-4-29
40
三、中国作物的分布与生产
2.人口持续增长,增加了人口对作物生产 的压力 3. 粮食生产重心转移问题
地区之间粮食供求不平衡矛盾已由 改革开放之前的南北方向变为东西方向, 全国粮食生产中心、北移、西移。
2015-4-29
41
(完整版)农学概论教学大纲
要求学生掌握作物必需的营养元素的概念,了解矿质元素的生理作用,熟悉作物的需肥土壤肥力的概念,熟悉土壤的主要性质,了解我国主要低产田土壤的改良。
第六章作物生产技术
要求学生掌握土壤耕作技术和播种技术,熟悉育苗移栽技术、地膜覆盖技术、施肥技术和水分管理技术,了解病虫草害防治技术、化控技术、作物收获与贮藏及作物智能栽培技术。
第二节作物与光照
要求学生掌握光照度及日照长度对作物的影响,了解太阳光谱成分对作物的影响。
第三节作物与温度
要求学生掌握温度对作物的影响,熟悉积温及无霜期的概念,了解温度逆境对作物的危害。
第四节作物与水分
要求学生熟悉作物对水分的需求特点,了解水分逆境对作物的影响。
第五节作物与空气
要求学生熟悉作物与二氧化碳及氧气的关系,了解其他气体及风速对作物的影响。
第六节水分管理技术
1合理灌溉
2节水农业技术
3旱地农业
4涝渍害的防治
第七节病虫草害防治技术
1病害防治
2虫害防治
3草害防治
第八节化学调控技术
1植物激素与植物生长调节剂
2植物激素的种类与作用
3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生产上的应用
第九节收获与储藏
1收获
2收获物的初加工
3贮藏
第十节作物智能栽培技术
1作物智能栽培学的形成和定义
第五节良种繁育
1品种审定与推广
2种子繁育体系
3种子检验
第四章作物生长发育与产量形成
第一节作物的发育特性与生育期
1作物的发育特性
2作物的发育阶段
3作物的生育期
第二节作物器官的形成
1种子形态与萌发
2营养器官的建成
3生殖器官的建成
4器官生长的相关性
作物栽培学_作物栽培学教案
课程名称
作物栽培学
课程代码
03085-03086
总学时120
讲课:90学时
实验:30学时
实习:1周
学分
5
课程性质
必修课选修课(√)
理论课(√)实验课()
任课教师
职称
授课对象
农学专业
教材和
主要参考资料
教材
1.胡立勇主编.作物栽培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杨文钰主编.作物栽培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广义的作物是指由野生植物经过人类不断的选择、驯化、利用、演化而来的具有经济价值的被人们所栽培的一切植物。狭义的作物则指田间大面积栽培的农艺作物,即粮、棉、油、麻、丝、茶、糖、烟和饲料等作物,又称大田作物(field crops),农作物等,俗称庄稼。
1.1.2作物生产的特点
1.作物种植的地域性
2.作物种植的季节性
2.中国作物网:http://
3.中国农业网:/
4.中国作物科技信息网:http:///caw/zuowu_c.htm
5.中国种植业信息网:http://
(9)西北绿洲麦、棉、甜菜、葡萄区本区包括新疆全省,甘肃河西走廊,青海柴达木盆地,宁夏西北部及内蒙古西部,共137个县、市。
(10)青藏高原青稞、小麦、油菜区本区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南部和东北部,川西、甘南、云南西北德钦、中甸2县,共129个县、市。
第二节作物的起源与分类
2.1作物的起源
随着人类从以采集为生向着为自己生产食物这一转变,一些野生植物也被驯化培育成了栽培植物。考古发掘表明,自公元前7000年始,在穆雷贝特(Murey-bet,今叙利亚北部)、我国黄河流域、非洲、美洲等均有栽培作物的早期历史。
作物学概述
第一章作物学概述一、作物学研究粮、棉、油等各类大田作物生产管理和遗传改良的科学理论和技术体系。
二、作物生产的特点1.严格的地域性2.明显的季节性3.生长的规律性4.技术的实用性5.生产的连续性6.系统的复杂性三、粮食安全的技术途径农业生产的发展依赖于完善农业政策、加大农业投入和发展农业科技三条主线。
我国解决粮食危机的主要途径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保护和合理利用农业资源2、提高单位面积产量3、改善作物品质4、强化产后加工与利用5、调整粮食发展战略开发新的食物源7、立足自给,适当进口第二章作物的分类、起源与分布一、作物的概念作物指由野生植物经人类不断选择、驯化、利用、演化而来的具有经济价值的栽培植物。
也可经人工合成(应用生物技术合成新物种)二、分类(一)根据作物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分类1、粮食作物(food crops)(1)禾谷类作物(cereal crops)(2)豆类作物(legume crops)或称菽谷类作物(3)薯类作物(tuberous crops)或称为根茎类作物2、经济作物(economic crops)或称工业原料作物(1)纤维作物(fibre crops)(2)油料作物(oil crops)(3)糖料作物(sugar crops)(4)嗜好类作物(stimulant crops)3、饲料及绿肥作物(forage and green manure crops)4、药用作物(medicinal crops)第三章作物品种选育与良种繁殖第一节作物品种及种质资源一、品种的概念指经过人工选育或者发现并经过改良、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一致、遗传性状相对稳定的植物群体。
二、种质资源选育新品种的基础材料。
包括各种植物的栽培种、野生种的繁殖材料以及利用上述繁殖材料人工创造的各种植物的遗传材料。
品种、类型、近缘种和野生种的植株、种子、无性繁殖器官、花粉甚至单个细胞。
只要具有种质并能繁殖的生物体,都能归入种质资源之内。
作物学概述
第一章作物学概述一、作物学研究粮、棉、油等各类大田作物生产管理和遗传改良的科学理论和技术体系。
二、作物生产的特点1. 严格的地域性2. 明显的季节性3. 生长的规律性4. 技术的实用性5. 生产的连续性6. 系统的复杂性三、粮食安全的技术途径农业生产的发展依赖于完善农业政策、加大农业投入和发展农业科技三条主线。
我国解决粮食危机的主要途径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保护和合理利用农业资源2、提高单位面积产量3、改善作物品质4、强化产后加工与利用5、调整粮食发展战略开发新的食物源7、立足自给,适当进口第二章作物的分类、起源与分布一、作物的概念作物指由野生植物经人类不断选择、驯化、利用、演化而来的具有经济价值的栽培植物。
也可经人工合成(应用生物技术合成新物种)二、分类(一)根据作物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分类1、粮食作物( food crops )( 1 ) 禾谷类作物( cereal crops)(2)豆类作物(legume crops )或称菽谷类作物(3)薯类作物(tuberous crops)或称为根茎类作物2、经济作物(economic crops)或称工业原料作物( 1)纤维作物( fibre crops )( 2)油料作物( oil crops )( 3)糖料作物( sugar crops)( 4)嗜好类作物( stimulant crops )3、饲料及绿肥作物( forage and green manure crops)4、药用作物( medicinal crops )第三章作物品种选育与良种繁殖第一节作物品种及种质资源一、品种的概念指经过人工选育或者发现并经过改良、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一致、遗传性状相对稳定的植物群体。
、种质资源选育新品种的基础材料。
包括各种植物的栽培种、野生种的繁殖材料以及利用上述繁殖材料人工创造的各种植物的遗传材料。
品种、类型、近缘种和野生种的植株、种子、无性繁殖器官、花粉甚至单个细胞。
作物的起源分类与分布
作物的分布
除了上述提到的作物,还有许多其他作物也具有独特的分布和生长特点。例如,竹子主要 分布在亚洲地区,甘蔗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大豆主要分布在中国、美国和巴西 等国家。这些作物的生长和繁殖受到气候、土壤、地形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其分布情 况也各不相同 此外,随着全球化和农业技术的发展,一些作物的分布也在逐渐发生变化。例如,某些热 带作物原本只能在气候炎热的地区生长,但是现在也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在温带甚至寒带地 区进行种植。这种变化为人类的农业生产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和选择 同时,作物的分布还受到市场和贸易的影响。某些作物可能因为市场需求大或者贸易便利 而扩大种植区域,而另一些作物可能因为市场小或者贸易受阻而缩小种植区域。这种变化 不仅影响了作物的生产和发展,也对人类的粮食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影响
作物的分布
除了上述常见的作物外,还有其他许多作物也具有特定的分布区域。例如,咖啡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地区,可可主要分布在赤道 附近的热带地区,羊毛主要分布在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等国家
另外,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作物的分布也在发生变化。例如,一些作物原本生长在热带地区的现在也开始向温 带地区迁移,而一些原本生长在温带地区的作物也开始向寒带地区迁移。这种变化不仅影响了作物的生长和繁殖,也对人类的农 业生产和粮食安全产生了影响
作物的分类
6
作物的分类
作物
可以根据多种方式进行分类,例如根据用途、生长环境、生长习性等。以下是几种常见的 分类方式
根据用途分类:作物可以 根据其用途进行分类,如 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药 用植物等。粮食作物主要 包括水稻、小麦、玉米等 ,经济作物主要包括棉花 、花生、大豆等,药用植 物主要包括人参、当归等
作物的分布
8
请收藏!世界主要农作物的分类及分布
请收藏!世界主要农作物的分类及分布农作物指农业上栽培的各种植物。
包括粮食作物﹑油料作物﹑蔬菜﹑果树和做工业原料用的棉花﹑烟草等。
一、常见农作物的分类及原产地农作物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按用途兼顾植物学的分类法为农业上所习用。
大田作物按用途常可区别为食用、工业原料用和饲用三大类,但由于同一种作物常有多种用途,一般只按其主要用途来划分。
常见农作物分类及原产地表:ID 农作物分类常见作物名称原产地引入中国时间1 谷类作物(粮食作物)小麦西亚和中亚水稻中国和印度11世纪(早稻)玉米墨西哥16世纪高粱非洲中部中国12—13世纪谷子(稷)中国2豆类作物油料作物大豆中国向日葵、芝麻美洲16世纪末花生、油菜中国芝麻非洲汉代棉花、油茶、油棕、油橄榄、蓖麻等非洲(油棕)3 薯类作物马铃薯南美洲清初甘薯中美洲明代山药亚洲、非洲、美洲4 糖料作物甜菜地中海沿岸、中亚5世纪甘蔗印度春秋战国时期5 饮料作物茶中国咖啡非洲可可南美洲蛇麻花(啤酒花)捷克、中国新疆6 植物性纤维作物麻类作物麻类作物棉花中国和印度汉代或宋代剑麻剑麻(中美洲)1901年蕉麻(马尼拉麻)蕉麻(菲律宾)1957年广东亚麻地中海沿岸纤维性1906年黄麻东南亚唐以前苎麻、大麻(火麻)中国7 蔬菜、瓜类桑、果树番茄南美洲明代黄瓜、南瓜印度(黄瓜)南瓜(非洲)西汉(黄瓜)莲印度、中国等辣椒中南美洲16世纪哈密瓜、西瓜非洲(西瓜)五代柑橘中国菠萝南美洲1605年香蕉中国、非洲苹果、李、杏、桃中国椰枣、葡萄中亚、西亚(葡萄)前2世纪8其他包括:染料、香料、药用作物、绿肥作物、饲料作物、花卉、烟草、橡胶等玫瑰中国和朝鲜月季中国茉莉花伊朗晋朝郁金香中国青藏高原唐朝传入中原樱花中国常春藤亚洲和北非等橡胶树金鸡纳霜南美洲烟草美洲16世纪注:空格表示原产地为中国,或未引入中国种植,不详或有争议。
二、主要农作物在世界和我国的分布1. 谷类作物世界主要的商品谷物生产国主要分在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年产量大于一亿吨的有:中国、美国、印度和俄罗斯。
作物栽培学部分考试大纲
作物栽培学部分(考试大纲)第一章作物生产与作物栽培第一节作物生产概况一、种植业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二、世界和我国的作物生产概况知识点:了解种植业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了解世界和我国作物生产的概况及其发展变化趋势。
第二节作物栽培学的性质、任务和研究法一、我国作物栽培学的演进和发展二、作物栽培学的性质和任务三、作物栽培学研究法知识点:了解我国作物栽培学的发展历程、现状;掌握作物栽培学的性质、任务、研究对象,以及作物栽培学研究方法。
第二章作物的起源、分类和分布第一节作物的起源与传播一、栽培作物的起源和起源中心二、作物的传播知识点:了解作物的起源和起源中心,以及主要作物的传播过程;掌握主要粮食、经济作物的起源中心。
第二节作物的分类一、作物分类的依据和方法二、作物分类别简述知识点:掌握作物分类的依据和方法及其类别划分;熟悉各类作物的主要特征。
第三节作物的适应性、分布和我国种植业分区一、作物的适应性二、作物的分布三、我国种植业分区知识点:掌握作物适应性、品种生态型的概念;掌握影响作物分布的因素,熟悉主要作物的分布以及我国作物的种植业分区。
第三章作物的生长发育与器官建成第一节作物的生长发育一、生长发育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二、作物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三、作物的阶段发育知识点:掌握生长、发育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掌握作物生长发育的阶段性、节奏性、相关性、局限性和无限性等基本规律;掌握作物的感温性、感光性、基本营养生长性等概念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第二节作物的生育期和生育时期一、生育期二、生育时期及其划分知识点:掌握作物的生育期、生育时期的概念,作物生育期与产量的关系以及主要作物的生育时期划分。
第三节作物种子萌发与器官发育一、作物种子萌发二、根的生长三、茎的生长四、叶的生长五、生殖器官的分化发育知识点:熟悉作物种子萌发的过程,掌握影响种子萌发的影响因素。
掌握种子休眠的概念、原因及其克服方法;掌握作物根、茎、叶的主要功能,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根、茎、叶的特征以及影响其生长的因素;掌握禾谷类作物穗的分化和发育特征,双子叶作物花芽的分化和发育特征。
作物栽培学(作物的起源)
第二节作物的起源一、作物的概念作物是指野生植物经过人类不断的选择、驯化、利用、演化而来的具有经济价值的栽培植物。
狭义的作物概念主要指农田大面积栽培的农作物,一般称大田作物,俗称庄稼。
二、作物的起源(一)栽培作物的起源(二)作物的起源中心1. 中国-日本起源中心(瓦维洛夫东亚起源中心)。
中国基因中心是主要的、初生的、由它发展了次生的日本基因中心。
中国的中部和西部山区及其毗邻低地是世界第一个最大农业发源地和栽培植物的起源中心。
在栽培植物种和属的数量上,中国超过了其他起源地,如黍、稷、粟、大麦、荞麦、大豆、裸燕麦等作物,中国是初生基因中心;普通小麦和高粱等是次生中心。
该学说确认中国是栽培稻(Oryza sativa V.)的起源中心之一。
2. 印度支那——印度尼西亚起源中心(瓦维洛夫称东南亚热带起源中心)。
是爪哇稻(Oryza sativa L.ssp.Javanica)和芋(Colocasia esculenla L.Schott)的初生基因中心。
这里还具有丰富的热带野生植物区系。
3. 澳大利亚中心。
除美洲外这里是烟草的初生基因中心之一,并有稻属(Oryza)的野生种。
4. 印度斯坦中心。
农作物有稻、甘蔗、绿豆、豇豆等,还有许多热带果树。
5. 中亚细亚中心。
中心农作物有小麦、豌豆、山黧豆等。
6. 近东起源中心。
农作物有栽培小麦、黑麦等。
7. 地中海中心。
从许多作物品种和组成来看,这里是次生起源地,很多作物在此区被驯化,如燕麦、甜菜、亚麻、三叶草、羽扇豆等属的种。
8. 非洲中心。
农作物有高粱、棉、稻等属的种。
此中心对世界作物影响很大,许多作物起源于非洲。
9. 欧洲——西伯利亚中心。
农作物有二年生块根糖用和饲用甜菜、苜蓿、三叶草等。
10.南美洲中心。
农作物有马铃薯、花生、木薯、烟草、棉、苋菜等。
11.中美洲——墨西哥中心。
农作物有甘薯、玉米、陆地棉等。
12.北美洲中心。
该中心驯化的主要作物有向日葵、羽扇豆等。
第二章作物的起源、分类与分布概要
第二章作物的起源、分类与分布第一节作物的起源与传播一、作物的起源(一)栽培作物的起源和意义为了生存,古人类主要是通过采集野生植物和渔猎来获取食物。
当未食完的植物器官被遗弃或被埋藏在其临时住地后,发现其能不断繁衍,于是人类开始注意并将其果实、种子、块根、块茎等收集起来集中种植,且就近获取食物。
随着人口的增加,对食物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人们开始有意识地选取那些果形大、生产多、成熟后脱落损失少、易保存的植物进行集中小规模栽培。
随着人类长期地种植野生植物,对野生植物的生长习性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则不断改进栽培技术,创造适合植物生长发育的条件,同时进行选择和培育。
伴随着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使野生植物逐步驯化、演化成为有经济价值的栽培作物。
而栽培作物与野生植物祖先相比,其人类利用的器官变得巨大和迅速生长;产品有用成分大大改进和提高;成熟期一致,生长整齐;传播手段退化以及休眠性减弱或缩短,栽培作物的自我保护机能减弱等。
野生种变为栽培种的动力首先是有机体的变异能力,其次才是人工选择有利的变异类型。
通过研究作物的起源,人类可以了解众多的植物遗传资源并建立“基因库”,利用有用的基因改造现有的作物并选育新品种为人类所利用;同时通过了解作物起源地的生态地理条件,达到人为控制作物生长的目的。
不仅如此,还可以进一步研究人类的农耕文化。
如不少文字中将“文化”和“栽培”视为同义词,英文中的文化为“culture”,也是栽培含义。
业已研究表明,人类通过作物的栽培,形成了四大类农耕文化,它们分别是中东地区兴起的地中海农耕文化,非洲兴起的农耕文化,东南亚、马来半岛为中心的农耕文化以及中美洲、南美洲兴起的新大陆农耕文化。
至今发现,地球上大致有50万种以上的植物,其中被人类利用的约在5000种以上,被人类栽培种植的约1500种,属大面积种植的约200种。
中国种植的作物约有600种,其中粮食作物30多种,经济作物70种,蔬菜110多种,牧草约50种,花卉130余种,药用作物50余种。
农学概论2011.07
第二节
作物生产概况
一、世界作物生产概况
表1. 世界作物生产概况(FAO,2009)
项目 水稻 小麦 玉米
面积(万公顷)
单产(千克/公顷) 总产(万吨)
15830
4328.7 68524.0
22562.2
3038.7 68561.4
15862.9
5161.8 81882.3
续表1. 世界作物生产概况(FAO,2009)
第三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主要围
绕作物规范化、指标化进行综合栽培技术研究,
如水稻叶龄指标栽培法、小麦叶龄指标促控法、
大豆三垄栽培技术、小麦玉米平播吨粮技术等。
第四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主要研究作
物持续增产和优质高效的综合栽培技术以及作物 生产管理的计算机决策系统,如小麦节水高产栽 培技术、多元高效立体种植模式、作物栽培专家 系统等。
1.中国—日本起源中心
优质的农产品。
四、作物生产的地位与作用
(一)人民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
吃,人民生活中所消费的粮食、水果、 蔬菜几乎全部由作物生产提供。 穿,我国服装原料的80%来自作物生产, 合成纤维仅占20%左右。
(二)工业原料的重要来源
目前,我国约40%工业原料、70%的轻工 业原料来源于作物生产。总体而言,以农产品 为原料的工业产值在工业产值中的比重会有所 下降,但有些轻工业,如制糖、卷烟、造纸、
防治已成为世界大多数国家植保工作的指导方
针,但其中化学防治仍是最主要的防治手段。 另外,生物防治也日益受到重视。
选用抗病虫品种被普遍认为是经济有效的途径。
6.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有普遍推广意义的 除基因工程技术外,主要有遥感技术、计算机信
作物栽培学教学大纲
作物栽培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作物栽培学,Crop Cultivation二、课程编号三、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作物栽培学是一门综合性应用科学。
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相互关系,探讨实现作物持续高产、优质、高效的栽培理论和制定栽培技术措施,以促进作物生产的持续发展。
四、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理论教学使学生获得作物栽培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作物栽培的基本原则及技术体系。
重点:是作物的分类方法及起源。
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观察、调查及有关品质测试的基本方法和实际操作技能。
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作物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五、作物栽培学与其它相关课程联系与分工作物栽培学与植物生理学、土壤学、作物营养学、农业气象学、耕作学、农业生态学、作物育种学、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学等课程有密切的联系,但又不是这些课程的综合运用或“组装”,它是按照自己的理论基础和科学体系,论述作物产量形成的理论和栽培技术,以实现作物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
六、教学进度安排汇总表章序讲授时数实验时数讨论共计时数概论第一章11第二章222第三章24第四章44第五章22第六章11各论第一章10212第二章8210第三章66第四章66第五章88第六章8210第七章44第八章628第九章66第十章66总学时数801090七、教学内容要点作物栽培学教学内容包括概论、各论和实验3部分。
§1 概论主要内容:1.作物生产与作物栽培学2.作物的起源、分布与分类3. 作物的生长发4.作物的产量与群体结构5.作物与环境6.作物栽培的基本原则和技术体系重点:作物的生长发育,作物的产量与群体结构,作物与环境,作物栽培的基本原则与技术体系。
第一章作物生产与作物栽培学一、作物与作物生产的概念二、作物生产的重要性三、作物生产概况第二节作物栽培学的性质、任务和研究方法一、作物栽培学的性质、任务二、作物栽培学的理论基础三、作物栽培学的研究方法第三节作物栽培学发展一、我国古代作物栽培的主要成就二、新中国成立后作物栽培学科的发展三、作物栽培学的发展前景四、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第二章作物的起源、分布和分类第一节作物的起源与传播一、作物的起源二、作物的传播第二节作物的分布与种植业区划一、作物的生态适应性二、作物分布的原理三、我国及内蒙古的种植业分区第三节作物的分类一、作物的分类方法二、各类作物简述第三章作物的生长发育重点:作物的生长与作物的发育。
第二章作物的分类、起源与分布
作物学通论
二、分类
根据作物的生物学特性分类 3、按作物对CO2同化途径,可分为C3作物和C4作物
C3作物光合作用最先形成的中间产物是带三个碳原子的磷酸甘油 酸,其光合作用的CO2补偿点高,有较强的光呼吸,如水稻、麦类、 大豆、棉花等。
作物学通论
第二章 作物的分类、起源与分布
第一节 概念与分类 第二节 起源与传播 第三节 分布与生产
第一节 概念与分类
作物学通论
一、概念
crop ——“作物”一词源自日本语,我国古代称做稼、禾、谷、粟、 稷等等;
人类栽培种植的作物有1500多种;而且不断有新的植物资源被开发 利用成为栽培作物;中国栽种的作物种类繁多,仅常见的农作物就 有50多种 。
作物分布还受到畜牧业、农产品加工业和现代工业、国防发展的需 求以及生态平衡、环境保护和轮作换茬、培肥地力的需要等方面的 影响。
二、世界作物分布与生产
(一)作物分布比例
全世界用于栽培各种作物的可耕地面积大约14~15亿公顷,分 布比例:
油料作物占17.6% 纤维作物占7.4% 糖料作物占2.2% 其他作物<1%
亚洲 47% 中国占21.7%
印度占10.7~14.3%
76
小麦(wheat),喜冷喜凉湿润。 是世界栽培面积最大的谷物,总面积约2亿公顷 主要小麦出口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 主要小麦进口国:中国、俄罗斯、日本、巴西 单产最高国:英国、法国(6000kg/hm2)、德国
植物学上的科属不一,主要生产淀粉类食物。如甘薯、马 铃薯、木薯、山药(薯蓣)、芋、豆薯、菊芋、蕉藕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4-24
42
三、中国作物的分布与生产
6.作物高产优质高效发展问题
观念创新、技术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 新 米袋子政策、优质棉基地县、南水北调、
2015-4-24
43
The end !
44
2015-4-24
5、中亚细亚中心:小麦、豌豆、山黧豆等。
2015-4-24
27
(二)作物的起源
6、近东起源中心:栽培小麦、黑麦等。
7、地中海起源中心:次生起源地,燕麦、甜菜、
亚麻、三叶草、羽扇豆等。
8、非洲中心:高粱、棉、稻等。
此中心对世界作物影响很大,许多作物起源于非洲。
2015-4-24
28
(二)作物的起源
20世纪的20-30年代,苏联植物学家瓦维洛夫等, 借助于植物形态分类、杂交验证、细胞学和免疫 学等手段,对在六大洲60多个国家采集到的30多 万份品种材料进行分析比较,1926年出版《栽培 植物的起源中心》。 后来对植物地理的划分加以修正,提出8大起 源中心,并于1935年出版《育种的植物地理基 础》。
第二章 作物的分类、起源和分布
2015-4-24
1
第二章 作物的分类、起源和分布
基本要求:了解农作物的概念、分类、起源
和分布;世界作物和中国作物的分布与生产情 况。
重点:掌握农作物的概念及分类,中国作物的
生产现状以及生产中存在的急需解决的问题。
难点:作物的起源、传播,以及世界作物的分
布与生产。
9、 欧洲—西伯利亚中心:甜菜、苜蓿、三叶草等。
10、南美洲中心:马铃薯、花生、木薯、 烟草、棉、 苋菜等。
11、中美洲—墨西哥中心:甘薯、玉米、陆地棉等。 12、北美洲中心:该中心驯化的作物有向日葵、羽 扇都等。
2015-4-24
29
(二)作物的起源
小麦---中亚细亚(西南亚)
玉米、陆地棉——墨西哥(中美州)
2. 纤维作物 棉花:三个主产棉区。世界第二大 产棉国。
2015-4-24
39
三、中国作物的分布与生产
(二)中国作物生产亟须解决的问题 1. 水资源缺乏,农业基础条件较差 中国人均水量为世界的1/4,且分布 不均。中地产田面积大。
2015-4-24
40
三、中国作物的分布与生产
2.人口持续增长,增加了人口对作物生产 的压力 3. 粮食生产重心转移问题
初生基因中心:黍、稷、粟、大麦、荞麦、 大豆、裸燕麦等; 次生基因中心:普通小麦、高粱; 中国、印度都是水稻的起源中心。
2015-4-24
26
(二)作物的起源
2、印度支那-印度尼西亚起源中心:是爪哇 稻和芋的出生基因中心。 3、澳大利亚中心:烟草的出生基因中心之一。
4、印度斯坦中心:稻、甘蔗、绿豆、豇豆等。
2015-4-24
33
二、世界作物的分布与生产
(一)作物的分布与环境 科学技术可以改善作物品种特性,提高 其抗逆性、适应性,使作物的分布不断扩 大。 国际贸易市场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激励 世界各国大力选择发展自己的优势作物, 从而影响作物的分布。
2015-4-24
34
二、世界作物的分布与生产
(二)世界作物的分布与生产(自学) 禾谷类作物:分布遍布全球,集中 在亚洲和欧洲。中、美、印、法、印 度尼西亚、加拿大、俄罗斯为主。 1998年,中国总产第一,美国第二。
地区之间粮食供求不平衡矛盾已由 改革开放之前的南北方向变为东西方向, 全国粮食生产中心、北移、西移。
2015-4-24
41
三、中国作物的分布与生产
4. 粮食品种结构问题稻谷“丰时平,欠时 紧” 5. 作物生产科技发展问题
规模效益小、机械化、信息化、商品 化程度低,利润少、比较效益差。国外 科技贡献率80%,我国30-40%。
2、根据作物生物学特征分类
(1)按感温特性分类 耐寒作物(>1~3℃)
喜温作物(>10℃)
长日照作物 短日照作物
(2)按光周期特性分类
中性日照作物(豌豆、荞麦) 定日照作物(甘蔗)
C3作物(大豆、小麦、棉花) (3)按对CO2同化途径分类 C4作物(玉米、高粱、甘蔗) CAM 作物(龙舌兰)
2015-4-24
2015-4-24
24
(二)作物的起源
1968年,茹可夫斯基提出大基因中心概 念,将瓦维洛夫确立的8个起源中心扩 大到12个。
1975年和瑞典的泽文共同编写了《栽培 植物及其变异中心检索》,扩大了地理 基因中心起源的概念。
2015-4-24
25
(二)作物的起源
1、中国-日本起源中心: 中国基因中心是初生的、主要的,由它 发展了次生的日本基因中心。
(2). 经济作物 (cash crops)
(3). 绿肥与饲料作物 (forage and green manure crops) (4). 药用作物
苜蓿、紫云英、草木犀
(medical crops)
2015-4-24
枸杞、黄连、红花、人参等
8
禾 谷 类
2015-4-24
9
禾 谷 类
2015-4-24
国,但在北美洲面积最大,单产最高;而花生原
产于南美,现在种植面积最大的是印度和中国。
2015-4-24
32
二、世界作物的分布与生产
(一)作物的分布与环境 光照、温度和降雨是决定作物分布的首要 环境因子,纬度、海拔、地势、地貌则是影 响光照、温度和降雨的重要因素。例如:纬 度每增加10,夏至日长增加4.5min,年平均 气温则则降低约 0.5℃。海拔每升高100m , 气温下降0.5-0.6 ℃。
水稻---印度、中国
2015-4-24
30
墨西哥玉米美食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5-4-24
31
(三)作物的传播
自然传播---人为引种(民族迁移、贸易、战争、
传教、探险、外交活动)
途径:历史性活动(丝绸之路、哥伦布发现新大
陆、阿拉伯人的商业活动、张骞出使西域)
作物并比是在起源地长势最好。如大豆原产于中
2015-4-24
35
三、中国作物的分布与生产
中国是世界农业的发源地和栽培植 物的最大起源中心(136种栽培植物起 源于中国),世界栽培的主要农作物
在中国都有分布。
2015-4-24
36
三、中国作物的分布与生产
(一)生产与分布 1 、稻谷:占世界总产的 34.5% ,面积 21.4% ( 1998 ), 90% 分布在淮河、秦 岭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以湖南、江 西、广东、广西面积最大。
2015-4-24
22
(二)作物的起源
解决栽培植物的起源问题,目的在于寻找 植物资源和建立基因库,以培育更多有价值 的农作物。 作物的起源中心:
研究较早的是瑞士植物学家德.康多尔,他 对477种栽培植物的起源进行了研究,1883年, 出版《栽培植物的起源》。
2015-4-24
23
(二)作物的起源
2015-4-24
37
三、中国作物的分布与生产
小麦:中国面积、总产居世界第一。河南、 山东、河北、江苏、安徽、四川、陕西、甘肃、 内蒙古为主产省 。
玉米:中国第三大粮食作物。面积、总产 仅次于美国。东北-华北-西南。山东、黑龙江、 吉林、河北为我国玉米主产区。
2015-4-24
38
三、中国作物的分布与生产
布
一、作物的分类、起源和传播 二、世界作物的分布与生产
三、中国作物的分布与生产
2015-4-24
3
一、作物的分类、起源和传播
(一)作物的概念与分类
广义:作物是指由野生植物经过人类不断
的选择、驯化、利用、演化而来的具有经 济价值的栽培植物。
2015-4-24
2015-4-24
7
(一)作物的概念与分类 1、按用途和植物学特征分类
(1). 粮食作物
(food crops)
禾谷类 cereal crops 豆 类 legume crops 薯 类 tuberous crops 纤维类 fiber crops 油料类 oil crops 糖类 sugar crops 嗜好类 stimulant crops 其他 (橡胶、香料等)
10
豆
类
2015-4-24
11
薯
类
2015-4-24
12
纤维作物
2015-4-24
13
油料作物
2015-4-24
14
糖类作物
2015-4-24
15
嗜好类作物
2015-4-24
16
其 他
金 桂
薰 衣 草
2015-4-24
17
绿肥及饲料
2015-4-24
18
药用作物
2015-4-24
19
4
狭 义 ( field crops): 指 田 间 大
面积栽培的农艺作物,俗称庄稼。
主要是指粮、棉、油、麻、糖、烟。
2015-4-24
5
野生植物39万种
被人类利用2500种
栽培植物1500种
常见作物 50多种
2015-4-24
6
目前世界上被人们所栽培的植物约 1500 种,大致可以分为农作物、园艺作物、林 木三类。包括粮、棉、油、麻、糖、烟、 茶、桑、果、菜、药、杂。 世界上最主要的农作物有 90 多种,我 国常见的有50多种。
20
3、按植物科、属、种分类
一般用双命名法对植物进行命名,称
为学名,为国际上所通用。 例如玉米属禾本科,其学名为Zea mays L., 学名结构为属——种——命 名者姓氏缩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