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小蝌蚪长大了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青蛙的成长》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青蛙的成长》一、教学目标1.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并能简单描述。
2.探究青蛙的生长环境及其特点。
3.观察体验青蛙的生长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4.培养学生的珍惜生命和保护动物的意识。
二、教学准备1.实验用青蛙蝌蚪若干。
2.透明玻璃容器若干。
3.盐水及自来水。
4.青蛙美术图片若干。
5.讲解PPT。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青蛙的蝌蚪阶段1.展示青蛙蝌蚪,并让学生观察。
2.通过讲解PPT,介绍青蛙的蝌蚪阶段并让学生描述。
第二课时:青蛙的蝌蚪到成蛙1.将蝌蚪放入容器中,观察蝌蚪的生长过程。
2.让学生动手,给蝌蚪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3.观察蝌蚪变成成蛙的过程,并让学生描述生长变化。
第三课时:青蛙的生活习性1.展示青蛙的图片,让学生认识青蛙的外观特征。
2.介绍青蛙的生活习性,包括食性、栖息地等。
3.讨论保护青蛙的意义,培养珍惜生命的观念。
四、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际的青蛙蝌蚪和成蛙进行学习。
2.实验法:让学生体验青蛙的生长过程,培养动手能力。
3.讲解结合讨论法:通过讲解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
五、教学反思学生在学习《青蛙的成长》这一教学内容后,基本掌握了青蛙的生长过程,对保护动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但在实践中发现,部分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需要加强引导和讲解力度。
下一次教学中,将注重互动与实践,更好地巩固学生的知识。
结语通过本教案的设计和实施,相信学生们对青蛙的成长过程有了更直观、深入的了解,也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希望在教学中能启发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保护意识,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热爱生命的小卫士。
《小蝌蚪》大班教案
《小蝌蚪》大班教案《小蝌蚪》大班教案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蝌蚪》大班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蝌蚪》大班教案1活动目标:1. 欣赏并理解故事《小蝌蚪找妈妈》。
2. 初步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
3. 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 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 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1. 课件《小蝌蚪找妈妈》。
2. 小蝌蚪、小鸭、小鱼、乌龟、小鹅、青蛙头饰假设干。
活动过程:一 . 讨论教师播放课件图片欣赏和视频欣赏,丰富幼儿对小蝌蚪认识。
教师:你们见过小蝌蚪么?它们长得什么样子?二 . 故事《小蝌蚪找妈妈》1. 教师播放课件故事欣赏,幼儿边看课件边欣赏故事。
2. 教师播放课件故事教学,教师请幼儿观察画面回忆故事或者指向 " 小蝌蚪第一次遇到了谁 " 等文字按钮。
教师:小蝌蚪找妈妈的时候都遇到谁了?它们怎么说的?小蝌蚪最后找到妈妈了吗?它们的妈妈是谁?长什么样子?三 . 小蝌蚪的生长过程幼儿根据故事讨论小蝌蚪是怎么长大变成青蛙的,教师可结合课件成长视频来开展这一活动。
活动延伸:幼儿分角色进行情景剧表演。
活动反思:我觉得这节课的设计整体来说是自然、流畅、轻松活泼的,教学内容符合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方式,生动形象的直观教具是孩子们兴致盎然。
首先从老师问孩子们,回家没看见自己的妈妈时,是什么样的心情导入,让幼儿知道孩子和妈妈的关系,之后出示《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这不仅集中了幼儿的注意力,也让幼儿有了一个丰富的想象空间。
从活动中可以看出孩子们对老师的操作活动有着很浓厚的兴趣,通过自己的表达,孩子们对小蝌蚪的各种动态有了一定的理解,老师先让孩子了解小蝌蚪的特征,再让幼儿讨论小蝌蚪游动的反向,是怎样改变小蝌蚪游动的方向的,突出了本节活动课的重点。
《小蝌蚪》大班教案_1
《小蝌蚪》大班教案《小蝌蚪》大班教案1活动目标1. 尝试创作水墨画《小蝌蚪》,运用毛笔侧锋和笔尖组合创作。
2. 喜欢水墨画活动,体验创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1.经验准备:有联系水墨画的经验2.材料准备:毛笔、宣纸、国画颜料、墨汁、调色盘、毛毡。
3.操作材料1《水墨画欣赏》活动过程1. 观察水墨画引起兴趣。
提问:画上有什么?它们是怎么样的?猜一猜,这些作品是用什么工具和材料绘画的?2. 探讨蝌蚪的画法。
(1)蝌蚪的头圆圆的,用毛笔应该怎么画?(用毛笔侧着画)(2)蝌蚪的尾巴和水草都是细细的,应该怎么画?(用笔尖画)小结:蝌蚪的头圆圆的,我们可以将毛笔略侧一点,轻轻绕一圈,画出一个圆;蝌蚪的尾巴和水草细细的,可以将毛笔立起来小心的画出细线。
3. 幼儿创作(1)适时提醒孩子运用侧锋画蝌蚪的身体,笔尖画蝌蚪的尾巴和水草(2)鼓励孩子大胆尝试用国画颜料画水草(3)指导孩子用墨要适量4. 作品分享(1)将幼儿作品展示,让幼儿自行交流(2)观察同伴的作品,说说作品好在哪里。
5、教师评价及总结《小蝌蚪》大班教案2设计思路:在经历一支笔画画的成功经验以后,幼儿对色彩有了别样的体验——原来很少的颜色也能画出很美的图画。
为《小蝌蚪找妈妈》画插图又是一次新的尝试。
在这个活动中,我让孩子们尝试在一张以绿色为主的画面上,用幼儿不常用的白色作局部涂色,使画面上绿色的植物、黑色的小蝌蚪和局部涂成白色的动物妈妈相映成趣,形成一种十分淡雅的色调。
我们按照故事的线索,以讨论小蝌蚪和其他故事角色的位置为重点开展,引导幼儿关注画面的均衡与变化,幼儿在小组中共同协商分工,每人选择一段故事情节,进行合作编画。
活动目标:1、尝试变化小蝌蚪与其他的故事角色之间大小和位置,关注画面的合理安排。
2、在共同为故事《小蝌蚪找妈妈》画插图的基础上,体会小组合作完成的快乐。
活动准备:1、齐白石作品《小蝌蚪》2、故事人物:小蝌蚪、金鱼、乌龟、白鹅、青蛙,水生植物水草、荷叶等。
大班科学小蝌蚪的生长变化教案反思
大班科学小蝌蚪的生长变化教案反思1、大班科学小蝌蚪的生长变化教案反思设计意图:根据《幼儿教育新纲要》明确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
由于孩子们对周围的事物特别感兴趣,我便和孩子一起开展了此活动——《小蝌蚪的生长变化》。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周围一切事物在发生着变化,小草、树木都变绿了,各种各样的小动物也趁热出来了。
瞧,池塘里的小蝌蚪拖着长长的尾巴在水里游来游去,它好像在寻找自己的妈妈。
它和妈妈长得一样吗?在这次活动中,通过让幼儿观察,讨论和操作等活动,初步了解小蝌蚪的生长变化过程,激发幼儿关心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教学目标:1.引导孩子了解蝌蚪的成长过程。
2、知道青蛙是人类的好朋友,初步萌发爱护青蛙的意识。
3.提高孩子动手动脑的能力。
4.培养孩子对事物的好奇心,愿意大胆探索和实验。
5.激发孩子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引导幼儿了解小蝌蚪生长的过程难点:小蝌蚪生长的操作步骤教学准备:1、资源的选择:在自然区角的鱼缸里,养数条小蝌蚪。
2、媒体的应用:自制的多媒体课件小蝌蚪生长变化图片音乐教学过程:一、观察蝌蚪的特征1、猜谜语导入:圆脑袋,长尾巴,变成蝌蚪小娃娃,游来游去找妈妈。
它的妈妈是谁?它和妈妈长得一样吗?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水里的蝌蚪,并提问:蝌蚪长得什么样子?(头大大的、圆圆的,有一条长尾巴,像个音符)再看一看每只蝌蚪是否长的一样?3、蝌蚪是怎样运动的?是用身体的哪个部分让它前进呢?(游动、尾巴)二、观看动画课件,了解小蝌蚪的生长过程1、播放蝌蚪的生长变化课件并提问:(1)从小蝌蚪变青蛙会经历哪几个阶段?(2)蝌蚪变青蛙是先长出前脚还是后脚?(3)身体的哪个部分会消失?(4)变成青蛙后都停在哪里?2.老师让孩子说说蝌蚪的成长过程。
(青蛙妈妈生下卵→蝌蚪→长出后退→长出前腿→尾巴变短→青蛙)三、比较青蛙和蝌蚪1、请幼儿观察比较蝌蚪和青蛙,然后提问:(1)青蛙长得是什么样子的?(有四只脚,嘴很大、眼睛凹凸的)(2)青蛙是怎样运动的?(3)青蛙和蝌蚪外形有什么不同?运动方式有什么不同?四、幼儿操作练习按蝌蚪的生长变化将这些图片进行排序(引导幼儿说出“青蛙妈妈先在池塘里产下卵,接着变成了小蝌蚪,小蝌蚪先长出了后腿,又长出了前腿,尾巴慢慢变短,最后变成了一只小青蛙。
大班科学教案小蝌蚪长大了教案及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教案:小蝌蚪长大了教学目标1.了解蝌蚪的生长过程;2.观察并记录蝌蚪的生长变化;3.探究蝌蚪和青蛙的关系。
教学内容1.引入:询问学生对蝌蚪的认识,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2.讲解蝌蚪的生长过程和生活习性,并观察蝌蚪图像、模型等教学工具;3.让学生每天观察蝌蚪并记录生长变化,如体长、颜色、行动等方面;4.学生自主探究蝌蚪是如何变成青蛙的,让他们尝试通过实验、观察等方式得出结论;5.总结与复习:在学生记录的生长变化中找出规律,综合联系蝌蚪和青蛙的生长关系。
教学过程1. 引入询问学生对蝌蚪的认识,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
2. 讲解蝌蚪的生长过程和生活习性通过图片、图像、模型等教学工具,向学生讲解蝌蚪的生长过程和生活习性。
首先,让学生观察不同生长阶段的蝌蚪图片或模型,并询问学生发现了哪些不同之处。
继而,向学生介绍蝌蚪的生长过程,包括孵化、游泳、摇身一变成为青蛙等过程。
其次,让学生感受蝌蚪的生活习性,包括吃的内容和生活环境。
3. 观察并记录蝌蚪的生长变化教师在班级里放置蝌蚪,并让学生每天观察蝌蚪的生长变化,并记录在笔记本或者记录表格上。
学生可以记录蝌蚪的行动、体长、颜色等方面,从而更好地了解蝌蚪的生长过程。
4. 探究蝌蚪是如何变成青蛙的让学生自主探究蝌蚪是如何变成青蛙的,并通过实验、观察等方式得出结论。
分组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并尝试通过实践活动验证自己的观点。
5. 总结与复习在学生记录的生长变化中找出规律,综合联系蝌蚪和青蛙的生长关系。
让学生自主分组,设计展板或者海报来展示自己学习的所得,并通过互相观看、学习,来总结自己的学习成果。
教学反思在本次教学中,发现了以下问题:1.由于时间紧迫,有些学生在观察记录上有些懈怠,需要加强学生的注意力;2.因为教学工具使用不足,导致了本次教学的效果不尽如人意;3.由于学生自主探究时间过长,导致了学生在时间安排上的紊乱,需要加强学生管理。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应该:1.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注意力的培养,同时建议家长在家中也可以借助科普书籍等工具加强孩子对科学知识的认识;2.增加教学工具的使用,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科学知识;3.更好地管理时间,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小蝌蚪的成长》及教学反思[合集5篇]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小蝌蚪的成长》及教学反思[合集5篇]第一篇: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小蝌蚪的成长》及教学反思《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小蝌蚪的成长》含反思》这是优秀的小班科学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小蝌蚪的成长》含反思!设计意图: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在孩子们眼里,春天还是一个充满好奇和秘密的季节,他们对大自然中的各种生物充满了好奇,尤其是小动物更是孩子们喜欢的伙伴。
在幼儿印象中动物的成长都是由小变大的生长过程,外形特征并无较大变化,而青蛙的生长过程比较特殊,它是由小蝌蚪慢慢长出后腿——又长出前腿——尾巴退化成青蛙的。
孩子们强烈渴望了解其中的秘密。
为此我选择了《小蝌蚪的成长》这一以科学领域为主的教育内容,并运用游戏的形式渗透了语言、健康等方面的内容,使幼儿对小蝌蚪的成长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并在活动中体验小蝌蚪变青蛙的乐趣,从而达到科学素质的提高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活动目标:1.激发幼儿的观察兴趣。
2.帮助幼儿初步了解小蝌蚪的成长变化。
3.引导幼儿尝试用喜欢的方式表达对小动物的感情。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重点难点:活动重点:通过观察使幼儿初步了解小蝌蚪的成长变化过程。
活动难点:引导幼儿尝试用多种形式表达对小动物的感情。
活动准备:1.活动前请家长带幼儿观察小河、花草、树木等在春天发生了哪些变化。
2.小河的背景图一幅,小花鱼及小蝌蚪各个成长阶段图片。
3.音乐磁带一盘。
活动过程:一、创设意境,引出活动,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愿望。
温暖的春天来了,睡了一个冬天的青蛙妈妈从泥洞里钻出来,跳进小河里,在绿绿的水草旁边产下许多黑黑的、圆圆的小蛙卵。
过了几天,这些小蛙卵慢慢活动起来,变成了大脑袋、长尾巴的小蝌蚪。
(通过谈话的形式,创设一种轻松愉快、和谐的活动氛围,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二、通过多种形式感知小蝌蚪的成长变化.1.利用图片演示,引导幼儿观察、了解小蝌蚪的成长变化过程。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小蝌蚪长大了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小蝌蚪长大
了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目标1、观察小蝌蚪的生长变化,培养幼儿持久观察的兴趣。
2、学习饲养、照顾小蝌蚪的方法。
环境与材料1、小蝌蚪若干。
2、观察记录本、笔若干。
3、教学挂图《小蝌蚪长大了》。
4、《科学》下P.2~3。
一次备课一、了解幼儿对小蝌蚪的认知情况1、你知道小蝌蚪从哪儿来?
2、它长大了会怎样?
二、观看青蛙产卵的情况1、出示教学挂图《小蝌蚪长大了》,让幼儿在观看中了解小蝌蚪的生长变化。
2、幼儿讨论: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三、认领小蝌蚪1、看一看,自然角里的小蝌蚪是什么样的?2、学一学,小蝌蚪是怎样游泳的?
3、猜一猜,小蝌蚪喜欢吃什么?
4、请幼儿按组认领,分别放在自然角的鱼缸里饲养,记录下领养的日期,鼓励幼儿耐心、细致地观察它们的生长变化。
四、看画册《小蝌蚪长大了》
1、让哟额看图说说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2、给幼儿介绍图中不同种类的青蛙,它们有什么特点。
3、教师引导幼儿讲一些自己认识的青蛙的生活习性。
大班科学小蝌蚪的生长变化教案反思
汇报人:
目录
CONTENTS
01 添加目录标题 02 教学目标达成情况 03 教学内容分析 04 教学方法与手段 05 教学过程反思
06 学生表现分析
单击添加章节标题
第一章
教学目标达成情况
第二章
知识目标
幼儿能够理解小 蝌蚪的生长变化 过程
幼儿能够掌握科 学探究的方法和 技能
教学内容分析
第三章
重点内容
教学目标:明确大班科学小蝌 蚪的生长变化的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详细介绍大班科学 小蝌蚪的生长变化的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阐述适合大班学生 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效果:评估大班科学小蝌 蚪的生长变化的教学效果
难点内容
蝌蚪生长变化的过程和特 点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
学生对蝌蚪生长变化的兴 趣和积极性
教学效果和评价
关键内容
教学目标:明确大班科学小蝌蚪的生长变化的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详细介绍大班科学小蝌蚪的生长变化的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阐述采用的教学方法,如观察、实验、讲解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明确教学重点与难点,以便更好地把握教学方向
教学方法与手段
第四章
教学方法选择
观察法:通过观 察小蝌蚪的生长 变化,让学生了 解其生长过程
学生表现提升策略
增加互动环节:通过游戏、实验等方式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给予更多鼓励:及时表扬学生的表现,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个性化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拓展学习资源: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和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了 解小蝌蚪的生长环境及条件
小蝌蚪长大了中班科学教案
小蝌蚪长大了中班科学教案小蝌蚪长大了中班科学教案科学教学是中班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科学教学,幼儿可以从实际操作中学习并探索世界,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篇教案将以"小蝌蚪长大了"为主题,带领幼儿揭开蝌蚪成长的奥秘,启发他们对生命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本教案适用于中班学生,本节课时为45分钟。
一、准备工作1. 准备素材:有关蝌蚪和青蛙生长变化的图片、实际的蝌蚪标本(可选)。
2. 准备器材:放大镜、一个透明的玻璃罐。
二、教学目标1. 认识蝌蚪: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让幼儿认识和了解蝌蚪的外形、特征和生长变化。
2. 探究生命的变化:帮助幼儿触发思考,探索蝌蚪是如何长成青蛙的,以及它们的生命周期。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环节(5分钟)1.引入话题:向幼儿提问“你们见过小蝌蚪吗?它们是怎样的?”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话描述蝌蚪的外形和特征。
2.展示图片:展示有关蝌蚪和青蛙生长变化的图片,引发幼儿的好奇心,并逐一解释图片上的内容,帮助幼儿建立起蝌蚪和青蛙之间的联系。
步骤二:实践操作(15分钟)1.观察实物:将蝌蚪标本(或者实际的蝌蚪)放在透明的玻璃罐里,让幼儿能够清晰地观察它们。
鼓励幼儿用放大镜观察,同时提醒他们注意观察蝌蚪的身体轮廓、眼睛、鳃和尾巴等特征。
2.互动探索:在观察的同时,老师给予指导和启示,鼓励幼儿思考和提问,“蝌蚪会长成什么呢?蝌蚪的尾巴去哪里了?为什么蝌蚪的眼睛会变大?”引导幼儿思考并积极回答问题。
步骤三:讨论总结(10分钟)1.集体讨论:引导幼儿共同讨论有关蝌蚪成长的问题,例如“蝌蚪如何变成青蛙?”、“蝌蚪的生命周期是什么样的?”等等。
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引导他们结合观察到的实物和图片进行讨论。
2.总结归纳:老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蝌蚪是如何通过生长变化成为青蛙的,以及这个变化过程是持续、有规律的。
步骤四:延伸活动(10分钟)1.绘制蝌蚪变化图:提供纸张和绘画工具,鼓励幼儿通过绘画的方式,将蝌蚪的生长变化表达出来。
小蝌蚪长大了小班科学教案
小蝌蚪长大了小班科学教案小班科学教案:小蝌蚪长大了引言科学教育在幼儿园的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科学教育,幼儿可以培养对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实验技能。
在小班科学教案中,小蝌蚪的成长是一个真实而又有趣的教学主题,能够帮助幼儿了解和探索动物生长发育的奥秘。
一、教案背景小班科学教育的目标是以幼儿的兴趣为基础,通过有趣的实践活动和观察,引发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兴趣与探索欲望,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和观察技能。
在小班科学教育中,小动物的生长变化是一个常见的教学主题。
通过观察小动物的生长过程,幼儿能够直观地了解动物的生命周期,探索生命的奥秘。
二、目标1. 让幼儿理解小蝌蚪的生命过程;2. 培养幼儿的观察和记录能力;3. 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思维逻辑。
三、教学内容1. 引导幼儿观察小蝌蚪的外形和特征。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图片或者真实的小蝌蚪,让幼儿仔细观察它们的形态特征,如身体呈蠕虫状,有尾巴等。
2. 向幼儿讲解小蝌蚪的生命过程。
教师可以使用图示、幻灯片或者绘本,生动而简洁地向幼儿介绍小蝌蚪的生命周期,包括蝌蚪孵化,蝌蚪游泳和成长,蝌蚪变成青蛙等过程。
3. 进行小蝌蚪成长的观察实验。
教师可以为幼儿准备一些小蝌蚪和透明容器,引导幼儿观察小蝌蚪在水中的生长过程。
幼儿可以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观察到的变化,并尝试记录下来。
4. 探究孵化条件对小蝌蚪的影响。
教师可以与幼儿一起讨论不同孵化条件对小蝌蚪的影响,如温度、水质等。
通过设定不同的孵化条件,让幼儿观察和比较小蝌蚪的生长情况,激发幼儿的思考和对科学的探索欲望。
四、教学活动1. 观察小蝌蚪的外形和特征。
教师可以给幼儿提供一些图片或者真实的小蝌蚪供幼儿观察,引导幼儿描述小蝌蚪的外形和特征,并与幼儿一起讨论。
2. 聆听教师讲解小蝌蚪的生命周期。
通过使用图示、幻灯片或者绘本,教师生动地向幼儿介绍小蝌蚪的生命过程,并回答幼儿提出的问题。
3. 进行小蝌蚪成长的观察实验。
大班科学教案小蝌蚪长大了
大班科学教案:小蝌蚪长大了教学目标1.了解蝌蚪的生命周期和成长过程。
2.掌握观察和描述蝌蚪的外貌特征。
3.理解环境对小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
4.培养对动物生命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小蝌蚪的生命周期–孵化:从卵变成小蝌蚪。
–生长:小蝌蚪通过摄食水中的浮游生物进行生长。
–变态:小蝌蚪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后,会发生变态,变成青蛙。
2.蝌蚪的外貌特征–身体形状:细长而扁平的身体,有头部、身体和尾巴。
–鳃:用于呼吸水中溶解氧。
–尾巴:帮助小蝌蚪游泳。
3.环境对小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水质:清澈、干净的水对小蝌蚪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温度:适宜的水温有利于小蝌蚪的生长发育。
–光照:充足的阳光可以促进小蝌蚪的生长。
4.动物生命的尊重和保护–引导学生了解动物与人类共同生活在地球上,需要我们尊重和保护动物。
–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方法1.观察实验法:–准备一些装有水和小蝌蚪的容器,让学生观察小蝌蚪的外貌特征。
–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小蝌蚪的身体形状、鳃和尾巴等特征。
2.互动探究法:–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小蝌蚪不同阶段的形态变化,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变化过程。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环境对小蝌蚪成长发育的影响,并进行讨论。
3.实地考察法:–带领学生到附近水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并记录不同环境中的小蝌蚪生长情况。
–引导学生思考环境因素对小蝌蚪的影响,并与实地观察结果进行对比。
4.组织游戏法:–设计小游戏,让学生通过模拟蝌蚪的生长过程,体验并加深对蝌蚪成长的理解。
教学评价1.观察记录:教师观察学生在实验、探究和考察过程中的表现,记录其对小蝌蚪特征和成长过程的观察和描述。
2.问题回答: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并给出合理回答。
3.游戏表现:在组织的游戏活动中,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合作与探索,并通过游戏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
4.作品展示:学生可以制作一份关于小蝌蚪成长过程的图文作品或口头报告,展示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幼儿园大班社会活动《变变变长大了》教案
幼儿园大班社会活动《变变变长大了》教案【活动目标】1.了解小蝌蚪到青蛙的生长过程。
2.养成观察事物细微变化的习惯能把自已对小蝌蚪变青蛙过程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
3.乐意探究青蛙的秘密,萌发保护青娃的愿望。
【活动准备】《小蝌蚪找妈妈》视频、PPT课件,小蝌蚪图片,歌曲〈〈小蝌蚪游啊游〉〉。
【活动过程】1.猜谜语、看视频,导入活动主题。
(1)谜语:黑脑袋,圆溜溜,长尾巴。
东游游来西游游,好像许多黑豆豆。
(出示小蝌蚪)师:这么可爱的小蝌蚪,那你知道它们的妈妈是谁吗?(2)播放《小蝌蚪变青娃》视频。
(3)教师提问:小朋友们小蝌蚪的妈妈是谁?(4)请小朋友们看图对比分析蝌蚪和青蛙的主要特征,提问: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2.“我来画一画”,画出小蝌蚪变青娃的过程。
(1)认识记录卡,并在记录卡片上完成猜想过程。
(2)幼儿交流、比较记录结果,教师对集中的问题设疑。
3.进行游戏"闯关",了解蝌蚪变青蛙的完整过程。
(1)幼儿将画好的记录卡贴在自己的胸前,系上小蝌蚪的尾巴,站在第一条线上,进行闯关游戏。
(2)分段欣赏《小蝌蚪变青娃》,教师提问:青娃妈妈在水里产下什么?卵慢慢发生什么变化?蝌蚪变青蛙是先长出前脚还是后脚?身体的哪个部分会消失?最后就变成谁呀?小蝌蚪先长出什么?后来又长出什么?最后变成什么?(3)依照以上五个问题在场地上设置五个关卡,幼儿对照自已的记录卡,每画对一步可前进一条线,并用肢体动作表现小蝌蚪的生长变化。
画错的幼儿原地不动。
(4)再次游戏,帮助记录卡片填写错误的幼儿掌握蝌蚪变青娃的正确过程。
4.播放课件,激发幼儿保护青娃的愿望。
(1)播放PPT课件《小蝌蚪变青娃》、《保护青娃》,教师提问:青娃有什么本领?它怎样捕捉害虫?(2)鼓励幼儿自由讨论,大胆发言。
(3)总结归纳:保护青娃的方法。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小蝌蚪游游游》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小蝌蚪游游游》一、教学目标1.了解小蝌蚪的生长变化过程,培养幼儿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2.培养幼儿观察、探究、合作的能力,激发幼儿想象力。
3.教育幼儿关爱动物,保护环境。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小蝌蚪的生长变化过程。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探究、合作,发现小蝌蚪的生长变化。
三、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小蝌蚪图片、小蝌蚪生长过程视频、小蝌蚪生长过程图卡、小池塘场景布置。
2.环境准备:将教室布置成小池塘场景,让幼儿仿佛置身于小蝌蚪的生长环境。
四、教学过程1.导入师:小朋友们,你们见过小蝌蚪吗?它们长什么样?它们生活在哪里?2.教学活动(1)观察小蝌蚪教师出示小蝌蚪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小蝌蚪的外形特征。
师:请你们仔细观察,小蝌蚪有什么特点?(2)了解小蝌蚪的生长变化教师播放小蝌蚪生长过程视频,让幼儿了解小蝌蚪的生长变化。
师:请你们认真观看,看看小蝌蚪是怎么变成青蛙的?(3)探究小蝌蚪的生长过程教师出示小蝌蚪生长过程图卡,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小蝌蚪的生长过程。
师:请你们仔细观察,小蝌蚪的生长过程是怎样的?(4)讨论保护小蝌蚪师: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小蝌蚪呢?3.游戏活动(1)情景剧表演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情景剧表演,让幼儿扮演小蝌蚪、小青蛙,体验它们的生活。
(2)小蝌蚪找妈妈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蝌蚪找妈妈”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锻炼观察、合作能力。
师:今天我们一起了解了小蝌蚪的生长变化,知道了保护小蝌蚪的方法。
希望你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关爱动物,保护环境。
五、课后作业1.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观察小蝌蚪,记录小蝌蚪的生长过程。
2.家长协助幼儿完成观察记录,并引导幼儿讲述观察到的内容。
六、教学反思本次教学活动,幼儿对小蝌蚪的生长变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观察、探究、合作能力得到了锻炼。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幼儿的兴趣,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开展科学活动,培养幼儿的综合素养。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互动,让幼儿了解小蝌蚪从卵到蝌蚪再到青蛙的完整生长过程,并能够描述这一过程。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小蝌蚪长大了》教学挂图课件活动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小蝌蚪长大了》教学挂图课件活动反思一、教学背景该教学活动是在幼儿园大班进行的科学教学活动。
本次课程的主题是“小蝌蚪长大了”,通过教学挂图课件,带领幼儿们探究小蝌蚪的成长历程,并引导幼儿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小朋友的学习兴趣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蝌蚪的生长发育历程,理解蝌蚪长成青蛙的过程。
2.掌握蝌蚪、青蛙、蝌蚪腿等基本概念。
能力目标1.能通过图像辨认与区分蝌蚪与青蛙及其所需生存环境的不同。
2.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模拟蝌蚪变化的过程,掌握观察与实验的基本技能。
情感目标1.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好奇心,激发幼儿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内容小蝌蚪的成长历程:呼吸、觅食、打霸、挖土、变异等。
四、教学方法1.面向幼儿的教学2.实验观察法3.问答法五、课前准备1.教学挂图课件2.青蛙模型、蝌蚪模型3.识别游戏道具六、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与幼儿们轻松愉快地打招呼,提问幼儿们知不知道青蛙和蝌蚪,然后听取幼儿们的回答,并简单解释两者之间的区别以及它们的外形特征。
2. 教学环节1.展示蝌蚪和青蛙模型,让幼儿们观察两者之间的不同。
2.通过教学挂图课件,讲解蝌蚪在不断生长过程中经历的变化,引导幼儿们理解蝌蚪在成长过程中的需求和环境。
3.进行模拟实验,以蝌蚪和青蛙模型为材料,让幼儿们亲手模拟小蝌蚪的生长过程,体验蝌蚪变成青蛙的神奇过程。
同时,问答环节中带入知识点,引导幼儿们掌握蝌蚪腿的生长变化规律。
3. 拓展环节采用游戏形式,让幼儿们通过识别题目中的蝌蚪或青蛙图标,来巩固课上所学的知识点,把整个学习过程更好地深入幼儿心中。
4. 小结环节回顾本次课程的主题,简要展示课表及要点,让幼儿们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
七、教学反思此次科学教学挂图课件活动,我采用互动式教学方式,结合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幼儿心理特点,高度重视眼观耳听的环节。
整个教学过程达到了预期教学效果,幼儿们积极参与,讲解适当,融入问答环节。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小蝌蚪长大了》教学挂图课件活动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小蝌蚪长大了》教学挂图课件活动反思本次教学以《小蝌蚪长大了》为主题,通过挂图和课件的形式,让幼儿了解蝌蚪生长的过程,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和观察能力。
本节课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内容紧密联动,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
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1. 让幼儿了解蝌蚪的生长过程,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2. 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3.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幼儿的社交能力。
二、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引入主题。
教师讲述蝌蚪的故事,介绍蝌蚪的生长过程。
(2)通过挂图介绍蝌蚪的生长过程,让幼儿感受蝌蚪从卵到变成青蛙的全过程。
2. 正文环节(1)通过观察小蝌蚪的图像,让幼儿自由发表一个小蝌蚪的特点。
(2)通过课件介绍蝌蚪的生长过程,让幼儿了解蝌蚪会在哪里生长,会吃什么等等。
(3)通过完成绘画活动,让幼儿加深对蝌蚪生长过程的认识,同时培养幼儿的创意和手眼协调能力。
(4)通过观察卡通蝌蚪,让幼儿在游戏的同时,提升幼儿的协调能力和观察能力。
3. 结束环节(1)点评活动,让幼儿将所绘制的小动物作品贴到黑板上,展示作品。
(2)对于表现优异的小朋友进行表扬,激发幼儿的自信心。
三、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的设计。
通过挂图和课件的形式,将蝌蚪的生长过程形象地展示给幼儿,让幼儿能够直观地了解蝌蚪的成长过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后续的学习活动。
2. 教学方式的选择。
在课堂上,我采用了多种活动方式,如讨论、绘画、观察等,丰富了课堂的形式,让幼儿能够在学习中保持兴趣,提高幼儿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3. 学习效果的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对于蝌蚪的生长过程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也在对话、协调和思考等方面得到了锻炼。
但我也发现,一些幼儿对于课堂中的活动还不够专注,对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察能力还欠缺一定的提高。
综上所述,本次教学中的挂图和课件等措施都取得了一定的学习效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小蝌蚪的成长》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小蝌蚪的成长》含反思《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小蝌蚪的成长》含反思》这是优秀的小班科学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小蝌蚪的成长》含反思!设计意图: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在孩子们眼里,春天还是一个充满好奇和秘密的季节,他们对大自然中的各种生物充满了好奇,尤其是小动物更是孩子们喜欢的伙伴。
在幼儿印象中动物的成长都是由小变大的生长过程,外形特征并无较大变化,而青蛙的生长过程比较特殊,它是由小蝌蚪慢慢长出后腿——又长出前腿——尾巴退化成青蛙的。
孩子们强烈渴望了解其中的秘密。
为此我选择了《小蝌蚪的成长》这一以科学领域为主的教育内容,并运用游戏的形式渗透了语言、健康等方面的内容,使幼儿对小蝌蚪的成长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并在活动中体验小蝌蚪变青蛙的乐趣,从而达到科学素质的提高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活动目标:1.激发幼儿的观察兴趣。
2.帮助幼儿初步了解小蝌蚪的成长变化。
3.引导幼儿尝试用喜欢的方式表达对小动物的感情。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重点难点:活动重点:通过观察使幼儿初步了解小蝌蚪的成长变化过程。
活动难点:引导幼儿尝试用多种形式表达对小动物的感情。
活动准备:1. 活动前请家长带幼儿观察小河、花草、树木等在春天发生了哪些变化。
2. 小河的背景图一幅,小花鱼及小蝌蚪各个成长阶段图片。
3. 音乐磁带一盘。
活动过程:一、创设意境,引出活动,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愿望。
温暖的春天来了,睡了一个冬天的青蛙妈妈从泥洞里钻出来,跳进小河里,在绿绿的水草旁边产下许多黑黑的、圆圆的小蛙卵。
过了几天,这些小蛙卵慢慢活动起来,变成了大脑袋、长尾巴的小蝌蚪。
(通过谈话的形式,创设一种轻松愉快、和谐的活动氛围,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二、通过多种形式感知小蝌蚪的成长变化.1.利用图片演示,引导幼儿观察、了解小蝌蚪的成长变化过程。
大班科学活动小蝌蚪长大了教案【含教学反思】 (2)
大班科学活动小蝌蚪长大了教案教学背景本次科学活动适用于年龄在4-5岁的大班幼儿。
幼儿园是孩子们了解和发现自然世界的重要场所。
而科学活动是幼儿了解和发现自然世界的重要方式之一。
本次科学活动主题是“小蝌蚪长大了”,旨在让幼儿了解蝌蚪的生命周期和身体特征,培养幼儿的观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习惯。
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蝌蚪的生命周期和身体特征,能够从实物、图片、视频等多种媒介中获取信息;2.培养幼儿观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幼儿探索、创新、好奇等科学素养;3.提高幼儿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课程结束时能背诵学过的关键词汇。
教学准备1.实物:蝌蚪和青蛙标本、蝌蚪和青蛙图片;2.工具:放大镜、筷子、塑料池、灯、本教案;3.视频:《小蝌蚪找妈妈》、《青蛙的生命》;4.关键词汇:蝌蚪、青蛙、生命周期、观察、探究、创新、好奇等。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知首先,向孩子们展示蝌蚪和青蛙的标本,让他们通过观察蝌蚪和青蛙的区别,孩子们进行猜测和讨论。
接下来,播放视频《小蝌蚪找妈妈》。
教师通过提问进行引导,比如说:“蝌蚪和青蛙长得一样吗?为什么?”“小蝌蚪想找谁,直到找到谁?”等。
第二步:实践探究在本环节中,教师需要告诉孩子们蝌蚪的生命周期,并逐一演示每个阶段,包括在塑料池中观察蝌蚪、用放大镜观察蝌蚪的身体特征、用灯光照射蝌蚪,了解它们的喜光性和旋转现象等。
在实践探究中,教师可以给孩子提供调查问题,并让他们在小组内分工合作进行探究,例如:•蝌蚪有什么特点?•蝌蚪喜欢什么环境?•蝌蚪生命循环的几个阶段有什么变化?第三步:总结归纳在工具环节中,教师可以让孩子们用筷子夹蝌蚪观察,让他们自己整理笔记,完善自己的思维导图,回答自己提出的调查问题,深化对蝌蚪生命周期和身体特征的理解。
同时,教师参与孩子的讨论和小组分享,改正他们发现的错误,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知识观和学习习惯。
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回顾巩固掌握的关键词汇和句子,要求孩子们掌握本次教学的关键知识点,同时鼓励他们对自己观察到的内容进行分享,并带领他们学会分享和关爱小生命。
大班科学小蝌蚪长大了教案
大班科学小蝌蚪长大了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蝌蚪生长的全过程,并能表述清楚这一过程中的每个阶段。
2.技能目标:通过实验和观察,学生能够理解蝌蚪到蛤蟆的生长过程的科学原理。
3.过程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4.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热爱生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学会蝌蚪到蛤蟆的生长过程及其科学原理。
三、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首先向学生介绍大自然中有许多生命,而这些生命都有自己的成长历程。
重点讲解蝌蚪到蛤蟆的生长过程,并提出带领学生去探究蝌蚪到蛤蟆的生长过程。
2.实验操作:向学生发放蝌蚪,带领学生实验观察蝌蚪长大成为蛤蟆的过程。
可先将蝌蚪放入透明的玻璃盒中,以便学生观察到它们的活动、吃东西的情况以及变化的过程。
3. 学生实验观察:学生观察蝌蚪周围的环境、水的质量等因素都会对蝌蚪的生长产生影响,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讨论,并让学生试着回答以下问题:(1)蝌蚪的身体会发生什么变化?蝌蚪的身体会逐渐长大,身体、嘴巴、尾巴、肢体等部位的比例也会发生变化。
(2)什么因素会影响蝌蚪的生长?蝌蚪的生长会受到环境、水质的影响,环境和水质对蝌蚪的生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3)为什么蝌蚪会变成蛤蟆?蝌蚪变成蛤蟆是因为生命的种种变化,不同阶段会带来不同的形态和功能,蝌蚪变蛤蟆也是因为生命从一种形态向另一种形态过渡。
4. 分析总结:向学生讲述蝌蚪到蛤蟆这一生长过程的科学原理,并引导他们思考这一过程中的重要性和意义,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5.难点解析:生命的成长是一个全过程的,蝌蚪长大成为蛤蟆也是如此。
了解蝌蚪到蛤蟆的这一过程,能够帮助人们认识到生命的不同阶段的变化。
6.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去写一篇关于蝌蚪到蛤蟆的文章,并在其中阐述这一过程的科学原理。
还可以买些蛤蟆或者蝌蚪观察之类的可爱毛绒玩具,供学生进一步了解蝌蚪到蛤蟆的生长过程。
《小蝌蚪》大班教案
《小蝌蚪》大班教案《小蝌蚪》大班教案1活动目标:1. 欣赏并理解故事《小蝌蚪找妈妈》。
2. 初步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
3. 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 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 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1. 课件《小蝌蚪找妈妈》。
2. 小蝌蚪、小鸭、小鱼、乌龟、小鹅、青蛙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一 . 讨论教师播放课件图片欣赏和视频欣赏,丰富幼儿对小蝌蚪认识。
教师:你们见过小蝌蚪么?它们长得什么样子?二 . 故事《小蝌蚪找妈妈》1. 教师播放课件故事欣赏,幼儿边看课件边欣赏故事。
2. 教师播放课件故事教学,教师请幼儿观察画面回忆故事或者指向 " 小蝌蚪第一次遇到了谁 " 等文字按钮。
教师:小蝌蚪找妈妈的时候都遇到谁了?它们怎么说的?小蝌蚪最后找到妈妈了吗?它们的妈妈是谁?长什么样子?三 . 小蝌蚪的生长过程幼儿根据故事讨论小蝌蚪是怎么长大变成青蛙的,教师可结合课件成长视频来开展这一活动。
活动延伸:幼儿分角色进行情景剧表演。
活动反思:我觉得这节课的设计整体来说是自然、流畅、轻松活泼的,教学内容符合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方式,生动形象的直观教具是孩子们兴致盎然。
首先从老师问孩子们,回家没看见自己的妈妈时,是什么样的心情导入,让幼儿知道孩子和妈妈的关系,之后出示《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这不仅集中了幼儿的注意力,也让幼儿有了一个丰富的想象空间。
从活动中可以看出孩子们对老师的操作活动有着很浓厚的兴趣,通过自己的表达,孩子们对小蝌蚪的各种动态有了一定的理解,老师先让孩子了解小蝌蚪的特征,再让幼儿讨论小蝌蚪游动的反向,是怎样改变小蝌蚪游动的方向的,突出了本节活动课的重点。
将语言发展,数的感知,探索巧妙的融合在一起。
《小蝌蚪》大班教案2活动目标:1、知道声音有高有低,通过上台阶和下台阶来感受音阶的上行和下行。
2、在愉快游戏的过程中熟悉歌曲的旋律和歌词,感受三拍子,能够用轻快的声音完整的演唱歌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小蝌蚪长大了
1、观察小蝌蚪的生长变化,培养幼儿持久观察的兴趣。
2、学习饲养、照顾小蝌蚪的方法。
环境与材料
1、小蝌蚪若干。
2、观察记录本、笔若干。
3、教学挂图《小蝌蚪长大了》。
4、《科学》下P、2~3。
一次备课
一、了解幼儿对小蝌蚪的认知情况
1、你知道小蝌蚪从哪儿来?
2、它长大了会怎样?
二、观看青蛙产卵的情况
1、出示教学挂图《小蝌蚪长大了》,让幼儿在观看中了解小蝌蚪的生长变化。
2、幼儿讨论: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三、认领小蝌蚪
1、看一看,自然角里的小蝌蚪是什么样的?
2、学一学,小蝌蚪是怎样游泳的?
3、猜一猜,小蝌蚪喜欢吃什么?
4、请幼儿按组认领,分别放在自然角的鱼缸里饲养,记录下领养的日期,鼓励幼儿耐心、细致地观察它们的生长变化。
四、看画册《小蝌蚪长大了》
1、让哟额看图说说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2、给幼儿介绍图中不同种类的青蛙,它们有什么特点。
3、教师引导幼儿讲一些自己认识的青蛙的生活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