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炮制学中关于炒制,毒性药材的炮制实体

合集下载

中药炮制学——炮制方法各论及其主要药物

中药炮制学——炮制方法各论及其主要药物

中药炮制学——炮制方法各论及其主要药物中药炮制学是指对中药进行加工处理过程的学科,炮制方法是指将原材料经过一系列的制度化加工工艺进行处理,以便提高药效、改善品质、降低毒性或改变药性的方法。

下面,我将就中药的炮制方法及其主要药物进行详细的论述。

中药的炮制方法主要包括炒、烧、煮、浸、炙、炸、研、煅等多种不同的操作方式。

炒是指在炒锅中炒制,常用于一些干燥性草药的炮制,如茯苓、白术等;烧是指在火上直接烘烤,常用于一些带壳的药材,如茉莉花、麦冬等;煮是指将药材放入锅中加水煮沸,继续煮制一段时间,常用于一些草本植物的炮制,如黄芪、当归等;浸是指将药材浸泡在水中,以提取有效成分,常用于一些硬质药材,如海石、石决明等;炙是指将药材放在火上烤制,常用于一些具有寒性的药材,如阿胶、牛黄等;炸是指将药材放入炸锅中进行炸炒,常用于一些植物硬性物质的炮制,如皂角刺、木香等;研是指将药材研磨成细粉,常用于一些需要外用的药材,如冰片、水银等;煅是指将药材放在高温中进行熊制,常用于一些含金属元素的药材,如雄黄、朱砂等。

不同的炮制方法可以改变中药的药性和药效。

比如炒制可以去除一些杂质,减轻或改善中药的味道;煮制可以破坏药材细胞结构,使有效成分更容易溶解;浸泡可以提取药材中的水溶性成分;炙烤可以加强中药的温热性质;炸制可以去除中药中的不良物质;研磨可以增加中药的细腻度和可溶性;煅制可以提高中药的烧灼性。

通过合理的炮制方法,可以充分发挥中药的疗效,同时减少其毒性和不良反应。

下面,我将就中药炮制方法的一些主要药物进行详细介绍:首先,茯苓是一种常用的草本药材,它的主要炮制方法是炒制。

炒茯苓可以去除其表面的杂质,使其品质更加纯净,同时减轻其寒凉性质,增加其温热性。

其次,黄芪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它的主要炮制方法是煮制。

煮黄芪可以破坏其细胞结构,促进有效成分的溶解和释放,增加中药的药效。

再次,当归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它的主要炮制方法是炙制。

炙当归可以加强其温热性质,增加中药的活血行气作用,并改善其味道。

中药炮制学资料大全(解析版)

中药炮制学资料大全(解析版)

中药炮制学资料大全一、名词解释1.从制:使药物的性味增强,增强疗效。

2.反制:纠正药物的过偏之性,以缓和药性。

3.抢水洗:对药材进行快速洗涤,缩短药材与水接触的时间避免有效成分的流失。

4.下色:某些药材在浸泡时,所含成分渐向水中扩散,致使浸泡液呈现一定色泽的现象。

5.毒性:是指一定毒性和副作用的药物,用之不当,可导致中毒。

6.上水:是指药物蒸制时间过长,质变柔软,不易干燥,似含大量水分的现象。

7.炮制辅料:是指炮制过程中对药物具有辅助作用的附加物料。

8.火候:是指药物炮制的时间和程度。

9.扣锅煅法:是指药物在高温缺氧条件下煅烧成炭的方法。

10.圆气:是指药物在蒸制过程中,由于火力较大,使水分大量蒸发,而在蒸器周围出现大量蒸汽的现象。

二、填空题1.中药材必须进行炮制才能入药。

2.干燥后的饮片含水量应控制在7%~13%为宜。

3.山楂经炒制后破坏了部分有机酸,减弱酸味,又增加苦味_,对胃的刺激性降低,增加其消食导滞的功能。

4.马钱子常用的炮制方法是砂烫,其主要目的是降低毒性。

5.麻黄生用发汗解表作用较强,蜜炙后发汗作用缓和,宣肺平喘作用增强。

6.酒是一种常用辅料,一般炙药多用药酒,浸泡药多用白酒。

7.含鞣质类的药物在炮制时不能用铁器工具进行处理。

8.人工干燥的温度,一般药物以不超过80℃为宜,含芳香挥发性成分的药材以不超过60℃为宜。

9.常用的水处理方法包括有淋法、淘洗法、泡法、漂法、润法等10.剁刀式切药机适宜于全草、根茎类药材的切制,不适宜于团块、颗粒状药材的切制。

11.饮片切制一般药材的质地不同而采取“质坚宜薄,质松宜厚”的切制原则。

12.药材软化的要“软硬湿度、药透水尽、避免伤水”。

13.全草类药材宜切成段。

14.中药炮制的基本工序是净制、切制、炮炙。

15.在炒炭过程中,药物炒至一定程度时,因温度很高,易出现火星,特别是全草类的药物,须喷淋适量清水以免引起燃烧。

三、简答题1.中药炮制的目的目的:①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②增强药物疗效;③改变或缓和药物的性能;④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趋向;⑤改变药物作用的部位或增强对某部位的作用;⑥便于调剂和制剂;⑦提高药物净度,确保用药质量;⑧矫嗅矫味,利于服用。

炮制草药时会改变其化学成分

炮制草药时会改变其化学成分

炮制草药时会改变其化学成分草药炮制是一种古老的中医疗法,通过加工、烘炙或煮制草药,可以改变其化学成分,进而产生不同的药效。

这种传统疗法被广泛应用于中医实践中,以提高草药的疗效和安全性。

本文将探讨炮制草药的机制,以及其中发生的化学变化。

炮制草药有多种方法,其中最常用的包括炒制、煮制、烘干和蒸制。

这些方法通过改变草药的温度、湿度和时间等因素,改变了草药的化学成分,并增强了其药效。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炮制方法及其影响:1. 炒制:炒制草药常用于处理黄连、附子等寒凉草药。

这个过程通常在低温下进行,可以通过炒制来降低草药的寒性,减少对胃肠的刺激,并增强其温阳作用。

炒制的草药通常具有更强的温热性质,适用于寒凉病症的治疗。

2. 煮制:煮制是最常见的炮制方法之一,通过煮沸草药的水溶液,可以提取草药中的有效成分,并使其更易被人体吸收。

煮制还可以通过破坏一些草药中的有毒成分,提高药物的安全性。

例如,煮制乌药可以去除其中的毒性物质,使其更安全有效地用于治疗呼吸道疾病。

3. 烘干:烘干是一种常见的炮制方法,常用于处理湿性草药。

烘干过程中,草药中的水分被蒸发,有助于防止草药霉变,延长其保质期。

此外,烘干还可以改变草药的气味、质地和保存性质。

例如,烘干菊花使其更易于储存和使用,并改善其花香气味。

4. 蒸制:蒸制是一种特殊的炮制方法,适用于一些特殊的草药,如人参、枸杞等。

蒸制过程中,草药暴露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可以改变其化学成分,增强药效。

例如,蒸制的人参可以提高其皂苷含量,增加其提供体力和抗疲劳的功效。

除了以上提到的方法,炮制草药通常还会发生其他化学变化。

例如,草药中的挥发性成分可能会在加热过程中蒸发,从而改变其气味和药效。

一些不易水解的药物成分可以在炮制过程中发生水解反应,从而提高其溶解度和生物利用率。

此外,炮制还可能破坏一些草药中的酶活性,避免其可能的副作用。

然而,虽然炮制草药在提高药效和安全性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也会带来一些潜在的问题。

中药的炮制知识点总结

中药的炮制知识点总结

中药的炮制知识点总结一、炮制方法1. 炙炙法是指以中等火力烤热或烘干药材,使之产生轻微变色或有淡淡焦烤气味的一种处理方法。

炙后的药材一般能够增加药用价值,同时降低毒性和副作用。

常见的炙法有干炙和湿炙两种。

2. 焙焙法是指以文火或微火将药材烤干,使其表面微微焦黄或焦黄。

这种方法可以驱走药材中的湿气,提高其质量,常用于药材的初步处理。

常见的焙制药材有焙枣、焙蔓越莓等。

3. 焯焯法是指将药材放入沸水中浸泡一定时间后捞出,用清水漂洗干净的一种炮制方法。

这种方法能够去除药材表面的杂质和污物,使其更加纯净。

常见的焯制药材有焯大蒜、焯豆腐等。

4. 炒炒法是指将药材放入无油锅中翻炒直至药材表面发黄或出香,然后晾凉的一种炮制方法。

炒制后的药材味道香气扑鼻,有助于提高药材的药效。

常见的炒制药材有炒白术、炒枣仁等。

5. 曝曝法是指将药材晒干,使其表面微微发黄的一种炮制方法。

这种方法有助于驱寒散湿、解毒祛邪,常常用于炮制补益类药材。

常见的曝制药材有曝地黄、曝菟丝子等。

6. 晒晒法是指将药材放在阳光下晒干的一种方法。

晒制后的药材,气味纯正,营养保存完好,适用于一些对气候和环境要求较高的药材。

常见的晒制药材有晒当归、晒芡实等。

7. 蒸蒸法是指将药材放入蒸笼中蒸熟,然后捞出放凉的一种炮制方法。

蒸制后的药材质地松软,容易吸收水分,加工后易于入药。

常见的蒸制药材有蒸泽泻、蒸麻黄等。

8. 曲曲法是指将药材放入酒曲中发酵,使其产生一定的化学变化,达到提高药效的一种炮制方法。

常见的曲制药材有曲蟾炮、曲斑蝥等。

9. 酿酿法是指将药材与酒、米醋等原料混合发酵,使药材适应不同的用药要求的一种炮制方法。

常见的酿制药材有酿生姜、酿白术等。

10. 炷炷法是指将药材用火炙或炙熟后再用生漆、松香等物质涂抹,使其制成炮制品的一种方法。

常见的炷制药材有炷干姜、炷山药等。

以上是中药常见的炮制方法,不同的药材和药性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以达到最佳的药效。

二、炮制工艺1. 炮制前的加工炮制前的加工是指对药材进行初步处理,包括洗净、晾干、去皮、切片或切碎等工序。

中药炮制与中药毒性的关系

中药炮制与中药毒性的关系

中药炮制与中药毒性的关系通过对中药炮制与中药毒性关系进行分析,了解中药去毒的科学方法。

为中药炮制和科学处理中药毒性提供参考依据,科学炮制和正确认识中药毒性对提高中药质量、安全有效用药具有重要作用,对中药炮制、制剂和临床应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标签:中药;炮制;毒性中药之中有些药材含有一定毒性,有些是剧毒,若对这些中药不进行科学合理的炮制,就不可避免地要造成严重后果,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但是,对毒性中药的炮制与中药毒性之间的关系必须进行科学的分析,通过炮制对中药的毒性进行科学的处理[1]。

1 对中药炮制与毒性之间关系的分析1.1 合理去毒某些中药所含的成分是有毒或剧毒的,且又不是有效成分,就要设法除掉它,以除去或减低毒性,以适应临床需要。

如朱砂,它的主要药用成分是硫化汞,但它同时又含有重金属汞离子,汞是一种剧毒物质。

用水飞法可以去除它,既保留朱砂的有效药用成分,又起到炮制去毒的目的。

但是炮制方法不正确,若用火煅方法,反而使硫化汞析出汞离子,更增加了毒性[2]。

1.2 保护药物有效成分某些中药,它所含的有毒成分,实际上又是有效成分,应防止过多地破坏它。

如用于止咳平喘的苦杏仁,它的有效成分是苦杏仁苷,经酶的作用水解后生成“氢氰酸”,氢氰酸对呼吸系统具有镇咳和祛痰的作用。

因苦杏仁苷易被水解破坏掉,因此,炒、焯等炮制苦杏仁都是为了保“苷”。

这样看来炒法炮制苦杏仁去毒的说法不妥,去皮尖法去毒的说法也是不当的。

据研究,在炮制苦杏仁的过程中,焯法水温不够,水中时间过长,炒法火候不当,都达不到炮制的目的,还可能产生相反作用。

据实验证明,对苦杏仁用短蒸法炮制,既可以保苷,又能有效地减低毒性。

某些中药,虽然含有毒成分,同时也是药用成分,但是毒性太大,需要破坏其部分毒性。

如马钱子,它的有效成分是番木鳖碱(士的宁)和马钱子碱,经过麻油炸和砂烫法炮制后,破坏部分生物碱,从而降低了马钱子的毒性,以适应临床用药[3]。

1.3 合理选择处理方法使其变性有些中药,它所含有的剧毒成分,不是直接的有效成分,而需改变其性质后再用于临床。

中药的毒性及炮制原理

中药的毒性及炮制原理

中药的毒性及炮制原理标签:中药;毒性;炮制药物的毒性或毒药,在古代所指甚广。

正确理解中药的“毒性”,有助于临床适当选用药物和确定用量,避免中毒及不良反应,使中药在防治疾病中达到预期的疗效。

“毒药”在古代文献中常常是药物的总称;如《周礼·天官冢》上记载“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供医事。

”可见,周代“毒”与“药”是不分的,“毒”的概念是广义的。

药物各有偏性,这种偏性就是“毒”。

明代医家张景岳对药物偏性之”毒”的含义,作了明确解释和阐述:“药以治病,因毒为能,所谓毒药,是以气味之有偏也……凡可避邪的安正者,均可称之为毒药,故曰毒药攻邪也。

”魏晋以后,毒药的含义逐渐演变成专指那些药性强烈,服后易出现毒副作用甚至致死的药物。

隋·巢元方在《诸病源侯论》中提到:“凡药物云有毒及大毒者,皆能变化,于人为害,亦能杀人。

”这种认识与现代对毒药的认识比较接近。

“毒”不再指药物的偏性了。

本草书籍在药物性味下标有“小毒”、“大毒”、“剧毒“等,就是指这些药物有大小不等的毒性或副作用。

这时,药物的毒仅指药物的有毒成分。

如乌头,其毒性成分为剧毒的双酯类生物碱,人口服4mg即可导致死亡。

但不少中药的毒性成分至今尚不清楚。

尽管毒药具有不良反应或毒副作用,但临床上又常常必须利用某些毒药的特殊作用,来治疗或控制一些疾病,这些药物的毒性成分往往又是治病的有效成分。

前人通过对药物的加工炮制以达到减轻或消除药物有害作用的目的。

归纳毒药的加工炮制方法主要有五种。

1 分离去除毒性成分,减少毒性如巴豆性烈有大毒,外敷可起泡,一般巴豆仁含巴豆油约53%~57%,巴豆油服后至肠中与碱性肠液发生作用,析出巴豆酸后,引起剧烈的峻下作用,有时能导致肠炎并使肠蠕动旺盛。

巴豆经炮制压榨去油制成粉后,使含油量为18%~20%,降低了毒性,缓和了峻下作用。

2 加热挥发,升华有毒成分,以减少毒副作用如斑蝥:有毒成分为斑蝥素,对皮肤黏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内服能引起严重的吐泻等症状。

毒性中药的炮制

毒性中药的炮制

毒性中药的炮制
[导语]毒性中药,需减毒或去毒才能药用,故有毒药物的炮制是中药炮制的重要内容之一。

下面专家来介绍毒性中药的炮制方法,一起来看看吧!
近50年来,广大医药工作者在继承中药传统炮制技术和理论的基础上,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对其进行研究、整理,取得了许多关键性的突破。

减毒去毒方法大致可分为加热去毒、加辅料去毒、压榨去毒、浸漂去毒及去掉含毒部位,这里着重介绍前几种方法。

一、加热去毒即利用蒸煮、油炸、砂炒等方法去毒。

1.马钱子,传统炮制方法有牛油炸、水浸油榨后土粉反复制、水煮黄土炒、甘草水煮后麻油炸、尿泡等,加工均较繁琐。

实验证明,可用高温破坏或分解有毒成分。

马钱子砂炒、油炸270℃以上时,其毒性成分士的宁(番木鳖碱)含量由1.56%降至1.15%,290℃以上则降至0.49%。

在1985版《中国药典》中统一规定为“照烫法用砂烫至鼓起并显棕褐色或深褐色”,“士的宁含量应为0.78%~0.83%之间(可用淀粉调节)”。

这种方法节省辅料,操作方便。

2.斑蝥,含斑蝥素1%~1.2%,有剧毒,作用于局部能刺激皮肤黏膜引起红肿疼痛、起疱等,传统炮制方法是用米炒。

据报道,斑蝥素加热超过其熔点(218℃)能升华并逸出。

米炒斑蝥约在110℃时斑蝥素可部分升华除去,从而起到降低毒性的作用。

3.乌头、附子,历代本草均认为有毒。

其去毒方法有水漂、米泔水浸、童便浸、火制、蒸煮及掺加辅料等。

现代研究表明,其毒性成分。

中药炮制学——炮制方法各论及其主要药物

中药炮制学——炮制方法各论及其主要药物

中药炮制学——炮制方法各论及其主要药物第一节炒法一、目的(一)炒黄法的目的1.利于药物有效成分的溶出,增强疗效“逢子必炒”,如牵牛子等。

2.缓和或改变药性如槐花炒黄缓和苦寒之性。

3.破酶保苷,保存药效如槐花、芥子等。

4.降低毒性如苍耳子、牵牛子生用有小毒,炒黄后毒性降低。

5.除去药材中部分水分,防止其发霉、变质。

(二)炒焦法的目的1.增加药物消食健脾作用如山楂、神曲等。

2.减少药物刺激性山楂炒焦有机酸含量降低,刺激性减小。

3.缓和药性栀子炒焦缓和苦寒之性。

(三)炒炭法的目的增强或产生止血等作用。

(四)麸炒法的目的1.增强疗效:如白术经麸炒后,可增强补脾作用。

2.缓和药性:如枳实经麸炒后药性缓和。

3.矫臭矫味,清洁药物。

(五)米炒法的目的1.增强药物的健脾止泻作用:如党参。

2.降低药物的毒性:如红娘子、斑蝥。

3.矫正不良气味:如斑蝥、红娘子。

(六)土炒法的目的增强药物补脾止泻的功能。

如山药。

(七)砂炒法的目的1.增强疗效,便于调剂和制剂。

如狗脊、穿山甲等。

2.降低毒性。

如马钱子等。

3.便于去毛。

如马钱子、骨碎补等。

4.矫臭矫味。

如鸡内金、脐带等。

(八)蛤粉炒法的目的1.药物质地酥脆,便于制剂和调剂:如阿胶等。

2.降低滋腻之性,矫正不良气味:如阿胶等。

3.增强某些药物清热化痰的功效:如阿胶。

(九)滑石粉炒法的目的1.使药物质地酥脆,便于粉碎和煎煮:如象皮。

2.降低毒性及矫正不良气味:如刺猬皮、水蛭等。

二、操作方法(一)炒黄的操作方法药物置热锅内,文火(或中火)炒至药物较原色加深,鼓起,有爆裂声,并有香气逸出时,取出放凉。

判断火候的方法:1)对比看浅者至黄色,深者至较生品色加深;2)闻香气炒至透出药物的固有气味;3)听爆声加热种皮膨胀爆裂的声响;4)形态变化膨胀鼓起,甚至爆裂开花;5)看断面掰开种子断面呈淡黄色。

(二)炒焦的操作方法药物,置热锅内,中火加热,炒至药物表面焦黄色或焦褐色,有焦香气逸出时,出锅,摊开晾凉。

毒性中药的炮制方法

毒性中药的炮制方法

毒性中药的炮制方法1.毒性中药的范围《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所列毒性中药共28种:砒石(红砒、白砒)、砒霜、水银、生马钱子、生川乌、生草乌、生白附子、生附子、生半夏、生南星、生巴豆、斑蝥、青娘虫、红娘虫、生甘遂、生狼毒、生藤黄、生千金子、生天仙子、闹羊花、雪上一枝蒿、红升丹、白降丹、蟾酥、洋金花、红粉、轻粉、雄黄。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第一部共收载毒性中药材68种,分为3类,其中“大毒”8种、“小毒”24种、“有毒”36种。

“大毒”类有:川乌、马钱子、天仙子、巴豆(含巴豆霜)、红粉、闹羊花、草乌、斑蝥、。

“小毒”类有:丁公藤、九里香、土鳖虫、川楝子、小叶莲、水蛭、艾叶、北豆根、地枫皮、红大戟、两面针、吴茱萸、苦木、苦杏仁、草乌叶、南鹤虱、鸦胆子、重楼、急性子、蛇床子、猪牙皂、绵马贯众(含绵马贯众炭)、蒺藜、鹤虱。

“有毒”类有:干漆、土荆皮、山豆根、千金子(含千金子霜)、制川乌、天南星、木鳖子、甘遂、仙茅、白附子、白果、半夏、朱砂、华山参、全蝎、芫花、苍耳子、两头尖、附子、苦楝皮、金钱白花蛇、京大戟、制草乌、牵牛子、轻粉、香加皮、洋金花、常山、商陆、硫黄、雄黄、蓖麻子、蜈蚣、罂粟壳、蕲蛇、蟾酥。

2.毒性中药的生产(1)凡加工炮制毒性中药,必须按照《中国药典》、部(局)颁标准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的《炮制规范》的要求进行,并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供应、配方,或用于制剂生产。

(2)制剂生产单位必须对含毒性中药的制剂提出切实可行的质量标准,按品种审批规定报批后,方可生产。

(3)制剂生产中,应严格执行生产工艺操作规程。

毒性中药必须在质检人员监督下准确投料,并应建立完整的生产记录以备查。

产品需经检验合格后方能出厂。

除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保密的品种外,产品包装、说明书上应注明处方、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并应有黑色“毒”字明显标记,严防与一般药品混淆。

(4)生产毒性中药的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必须妥善处理,不得污染环境。

有毒中药的炮制

有毒中药的炮制

研究生课程论文(作业)常用毒性中药炮制的研究进展在我国中医药学几千年的发展历史沉淀中,毒性中药在疾病疗上始终占有重要的一席。

毒性中药对于疾病防治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但是毒性中药作用具有双重性,其或起沉病、愈顽疾,或使人中毒、致残、致死,故毒药之利与害,在于是否巧用、善用。

而中药炮制,是降低或消除药物毒性的重要手段,尤其是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药物化学成分及毒理作用的逐渐明确,更可通过炮制方法来进行控制,确保用药安全。

因而了解毒性中药炮制原理,掌握有毒中药的正确炮制方法,能使中药材更符合治疗需要,充分地发挥疗效,同时也是保证用药安全的重要措施。

对于毒性中药的炮制, 人们积累了大量行之有效的方法。

1毒性药物炮制的目的毒性药物炮制的目的,主要是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

简单的说,就是要减低或转变毒性成分。

许多中药材的毒性成分,同时又是有效成分,炮制的目的是使这些既有毒又有效的成分,控制到一个相当的量,用于临床安全有效,例如:炮制马钱子,主要目的是降低士的宁的含量,并使之酥脆,便于入丸散。

《中国药典》的规定也是主要以士的宁的含量来控制生药的含量,使毒性成分含量降低。

例如:川乌的浸漂,主要成分乌头碱生成次乌头碱和乌头原碱,同样具有祛风湿镇痛的作用,但毒性降低。

2毒性中药的炮制方法我国第一部药物专著《神农本草经》就有“药有……,有毒,无毒”,“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杀者。

”的记载。

归纳毒药的加工炮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通过加热去毒2.1 加热去毒所含毒性成分与治疗成分相同中药的炮制,此类药物需通过炮制将其含量控制在一定范围, 即通过炒、煨、砂烫、蒸煮等方法, 加热破坏、减少或转化毒性物质,从而达到去毒的目的。

马钱子通过砂烫至表面呈棕褐色或深褐色, 内部鼓起成小泡后, 使生品所含的番木鳖碱和马钱子碱受热分解破坏, 据报告,含马钱子炮制品的中成药,一次服用剂量含士的宁控制在6mg左右,既可达到治疗目的,又不致引起中毒反应。

《中药炮制学》第八章 炒制

《中药炮制学》第八章  炒制

第八章炒制一、含义:炒法——将净制或切制过的药物,筛去灰屑,大小分档,置炒制容器内,加辅料或不加辅料,用不同火力加热,并不断翻动或转动使之达到一定程度的炮制方法。

二、基本概念1. 火力:火的大小或温度的高低。

文火——小火,武火——大火或强火。

文武火——先文火,后武火,或文火、武火交替使用中火——介于文火和武火之间。

2. 火候:反映药物的受热程度和加热时间、火力大小的综合概念。

3. 火色:药物炒制受热后色泽的改变。

三、分类1. 根据炒法的操作及加辅料与否,可分为清炒法(单炒法)和加辅料炒法(合炒法)。

2. 清炒又叫不加辅料炒,或干炒。

根据加热程度不同而分为炒黄、炒焦和炒炭。

例如:炒黄(牛蒡子);炒焦(山楂);炒炭(干姜)。

3. 加辅料炒法则根据所加辅料的不同而分为麦麸炒、米炒、土炒、砂炒、蛤粉炒和滑石粉炒等法。

加辅料炒――麸炒(枳壳);――米炒(党参);――土炒(山药);――砂炒(鸡内金);――蛤粉炒(阿胶);――滑石粉炒(刺猬皮)。

四、目的1.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提高药效;2.降低毒性,减少刺激性,缓和药性;3.改变药性,扩大用药范围;4.矫味矫臭;5.便于制剂和贮存。

第一节单炒一、含义单炒——不加任何辅料的炒法称为单炒,又称清炒。

二、分类根据火候及程度的不同分为炒黄、炒焦和炒炭。

三、目的1.增强疗效。

如王不留行、牛蒡子;焦麦芽、焦山楂;2.降低毒性或副作用。

如牵牛子(峻泄);莱菔子、栝楼仁(恶心呕吐);3.缓和药性。

如葶苈子、牵牛子;4.增强或产生止血作用。

如地榆、茜草、荆芥、丹皮;5.保证疗效,利于贮存。

如槐米;海螵蛸(杀虫卵)。

四、注意事项1.炒黄时防焦化,炒焦时防炭化,炒炭时防完全灰化,失去药效。

(1)炒黄要求:“炒黄取其黄,黄而不焦”。

(2)炒焦要求:“炒焦则取其芳香之性,要焦而不炭”。

(3)炒炭要求:“炒炭存性”。

防止完全炭化,要在药物内部保持药物的固有性质。

2.药物必须大小分档,选择适当火力。

(精)《中药炮制学》基础知识之炒法

(精)《中药炮制学》基础知识之炒法

(精)《中药炮制学》基础知识之炒法【目的要求】①掌握操作方法、注意事项、成品质量及炮制作用;②熟悉现代研究概况;③了解炒法的含义第一节概述炒法:将净制或切制过的药物,筛去灰屑,大小分档,置炒制容器内,加辅料或不加辅料,用不同火力加热,并不断翻动或转动使之达到一定程度的炮制方法。

分类清炒法(单炒法):炒黄、炒焦、炒炭加辅料炒法(合炒法):麦麸炒、米炒、土炒、砂炒、蛤粉炒、滑石粉炒热源:最初用火:柴火,有柳木火、桑木火、炭火等。

→→现代多用:煤气、油、电。

基本概念火力:指热源的强度①文火即小火;②武火即大火或强火;③介于文火和武火之间的即为中火。

④文武火是先文火,后武火,或文火、武火交替使用。

火候:药物炮炙程度。

即药物的受热程度和加热时间、火力大小等综合概念。

火色:药物炒制受热后色泽的改变。

操作手工炒:一般先将锅预热,投入大小分档的药物,迅速拌炒,亮锅底加热至所需程度,取出。

①用具:有铁锅、铁铲、刷子、簸箕等;②方法:倾斜放锅(倾斜30~450),利于搅拌和翻动。

机器炒:主要用有平锅式炒药机和滚筒式炒药机。

平锅式炒药机:适用于种子类药材。

滚筒式炒药机:适用于大多数药物。

以煤/油/气/电加热,滚筒内壁有螺齿,打正转时炒药,打反转时出药。

大大减少了劳动强度,又保证了药物炒制质量。

电脑程控炒药机:(自动或手动)能保证炒制品程度均一,质量稳定。

特别是采用烘烤与锅底“双给热”方式,良好的温场更保证饮片受热均匀并缩短炒制时间。

第二节清炒法不加任何辅料的炒法称为清炒法。

步骤:(锅)预热→投药→翻炒→出锅目的①增强疗a.易于有效成分的煎出而增效【王不留行、紫苏子、牛蒡子等】;b.炒后增强焦香味而增强消食健脾作用【焦麦芽、焦山楂等】②降低毒性或副作用【牵牛子、莱菔子、栝楼仁等】③缓和药性【葶苈子、牵牛子等】④增强或产生止血作用. a.炒炭后止血作用增强【地榆、槐花、茜草等】;b.炒炭后产生止血作用【荆芥、牡丹皮等】⑤保证疗效,利于贮存 a.杀酶保苷【槐米、苦杏、酸枣仁等】;b.可以除去水分、杀死微生物,或杀死虫卵,从而利于贮存。

浅析毒性中药的毒理作用及炮制原理

浅析毒性中药的毒理作用及炮制原理
T CM me d i c i n e c o n t a i n s ma n y c h e mi c a l c o n s t i t u e n t s , i n c l u d e a c t i v e i n re g d i e n t s a n d t o x i n s . T o x i c o l o g y nd a p r o c e s s i n g p r i n c i p l e i n t o x i c T CM me d i c i n e h a s re g a t s i g n i i f c a n c e i n d i a n o g s i s f o r d o c t o r s .
降低 毒性。
1 含有生物碱 的毒性 中药
含有生物碱 的中药 ,其毒性成分 为生 物碱 ,毒性强弱和炮 制原理均不 同。藜芦全株有毒 ,毒性最强 的就是藜芦碱 ,藜芦 的 中毒通常是 急性 中毒。藜芦碱对 消化道粘膜有强烈 的刺激作 用,引起 恶心、呕吐以及食道和 胃肠炎症 。藜芦碱作用于 中枢 神经系统 ,使大脑先兴奋后抑制 ,出现痉挛 、抽搐 以及 昏睡 昏 迷等意识障碍症状 。藜芦碱 刺激延脑迷走神经核 ,使迷走神经 兴奋性增高 ,导致血压下降 ,心率变慢 ,心率不齐,大量 出汗, 肠 蠕动增强 , 呼吸抑制 。 藜芦醋制 以后藜芦碱转化成藜芦新碱 , 毒性 减弱 。乌头 中含有双 酯型的生物碱【 钔 ,其毒性最 强,乌头 碱可 以兴奋迷走神经 ,对其 他神 经末梢有兴奋后麻痹作用 ,过
成分 , 了 解这 些毒 性成分的毒性作用和炮制原理对运 用 中药诊 病有重大的意义。 【 关键词 】 毒性 中药;毒理作用;炮制原理
[ Ab s t r a c t ] T h e t r e a t me n t p i r n c i p l e o f T C M me d i c i n e wa s wo r k i n g t o g e t h e r o f t h e v a i r o u s i n g r e d i e n t s o f T C M me d i c i n e . E v e r y

[整理]执业药师《中药炮制学》炒法炙法总结

[整理]执业药师《中药炮制学》炒法炙法总结
酒大黄(100:10) 熟大黄(100:30) 大黄炭;
醋大黄
清宁片。
1 先拌后炒 1、文火
甘遂
1 引药入肝, (拌焖炒)
2、20-30(<50) 延胡索
醋 炙
增 强 活 血 止 2 先炒后喷。 kg 痛的作用 (树脂类和 /100kg 2 降低毒性, 动物粪便) 3、量少可加适
乳香 香附
缓和药性
量水稀释。
1.增强润肺 1 先拌后炒
止咳的作用, (拌焖炒)
蜜 2.增强补脾 2 先炒后拌
炙 益气的作用
3.缓和药性
4.矫味和消
厚朴 竹茹
1.开水稀释,控 制水量,炼蜜量 1/3-1/2。 2. 蜜炙时,火小 免焦。时稍长去 水免霉。
黄芪 甘草 枇杷叶 麻黄 马兜铃
当归炭 甘遂 醋甘遂(100:30)
香附;醋香附; 四制香附; 酒香附;香附炭
杜仲; 盐杜仲(100:2)
泽泻; 盐泽泻(100:2); 麸炒泽泻(100:10) 厚朴 姜厚朴 (100:10)生姜 (100:3)干姜
黄芪 蜜黄芪(100:25)
枇杷叶 蜜枇杷叶(100:20)
延胡索 醋延胡索(100:20)
乳香; 醋乳香(100:10); 炒乳香
黄柏 盐黄柏(100:2) 酒黄柏(100:10); 黄柏炭 车前子 炒车前子 盐车前子(100:2) 竹茹 姜竹茹(100:10)
蒲黄、荆芥、 大蓟 山药、白术 苍术、枳壳 僵蚕
斑蝥 党参
白术、山药
马钱子、鳖 甲、穿山甲、 鸡内金、龟 甲、骨碎补
阿胶
水蛭
-------------
-------------
炙 目的

方法

中药炮制炒法的名词解释

中药炮制炒法的名词解释

中药炮制炒法的名词解释中药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中药的炮制是中医药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其中炒法是常用的一种炮制方法。

本文将来解释中药炮制炒法的相关名词,探讨其原理和应用。

一、炮制炮制是指对中药进行加工和处理,以达到去除毒性、增强药效、改善口感等目的的过程。

炮制的方法有多种,如炙、炒、煅、蒸等。

其中炒法是常用的一种炮制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中药的炮制过程中。

二、炒法炒法是指将药材放入锅中,用明火进行炒烤的过程。

其目的是通过温热作用,改变药材的性味和活性,以增强药效和提高可溶性。

炒法主要包括干炒和水炒两种方法。

1. 干炒干炒是指将药材放入干热锅中进行炒炙的方法。

在干炒过程中,药材需要经过干烤,使其内部的水分蒸发并发生一系列物质变化。

这样能调整药材的性质,去除寒凉之气,增强药材的温热作用。

常见的干炒方法有炒黑、炒白等。

2. 水炒水炒是指在炒制过程中,加入适量的水进行炒烤的方法。

水炒主要适用于一些药材质地较软的中药,如地黄、人参等。

在水炒过程中,通过水蒸发使药材发生改变,较好地保留了药材中的有效成分。

三、炒法的原理炒法主要依靠热量传递和温度升高来改变药材的性质和活性。

具体而言,炒法能改变药材中的有效成分的溶解度,使其溶于水或溶于有机溶剂,提高药效。

同时,炒法也能使药性更加平和,降低药材的毒性。

四、炒法的应用炒法作为中药炮制中的一种常用方法,广泛应用于中药的加工和制备过程中。

通过炒法的处理,一些具有寒凉性质的药材能够被转化为温热性质,增强药效;一些药材中的毒性成分能够得到降解和去除,提高药材的安全性。

在实际应用中,炒法还可以根据不同药材的特点和需要进行不同的炒制时间和温度控制,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同时,炒法还可以与其他炮制方法相结合,如炒炙与煅制相结合,以更好地发挥药物的作用。

总之,中药炮制炒法是中医药学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通过炒制的过程,中药能够得到改良和提高,以增强其疗效和使用价值。

中药炮制学名词解释小抄

中药炮制学名词解释小抄

“炒炭存性”是指炒炭药物只能部分炭化,更不能灰化,未炭化部分仍应保存药物的固有气味;花、叶、草等炒炭后仍可清晰辨别药物原形,如槐花、菊花、侧柏叶、荆芥之类。

败片:在中药饮片切制过程中所有不符合规格,片型标准的饮片.包括连刀片,掉片与炸心片,皱纹片.变色:药物的固有颜色发生了变化,或变为其它颜色,或失去原来颜色。

燀法:将药物置沸水中浸煮短暂时间,取出,分离种皮的方法称为燀法。

燀法:将药物置沸水中浸煮短暂时问,取出,分离种皮的方法。

炒法:将净制或切制过的药物,筛去灰屑,大小分档,置炒制容器内,加辅料或不加辅料,用不同火力加热,并不断翻动或转动使之达到一定程度的炮制方法。

煅淬法:将药物高温有氧条件下煅烧至红透后,立即投入规定的液体辅料中骤然冷却的方法称煅淬。

煅法:将药物直接放于无烟炉火中或适当的耐火容器内煅烧的一种方法。

对抗: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同贮或采用一些有特殊气味的药物同贮而起到抑制虫蛀,霉变的方法。

发酵法:经净制或处理后的药物,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由于霉菌和酶的催化分解作用,使药物发泡、生衣的方法。

发芽法:将净选后的新鲜成熟的果实或种子,在一定的温度或湿度条件下,促使萌发幼芽的方法称为发芽法。

辅料:是指具有辅助作用的附加物料,它对主药可起协调作用,或增强疗效,或降低毒性,或减轻副作用,或影响主药的理化性质.复制法:将净选后的药物加入一种或数种辅料,按规定操作程序,反复炮制的方法,称为复制法烘焙法: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用文火直接或间接加热,使之充分干燥的方法,称为烘焙法。

火候:指药物加热炒制时火力大小的运用,加热时间的长短及药物在受热过程中内外出现的变化特征的综合概括。

火力:指火的大小或温度的高低。

有文火,中火,武火等加辅料炒法: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与固体辅料同炒的方法。

净选加工:中药材在切制、炮炙或调配、制剂前,均应选取规定的药用部分,除去非药用部位、杂质及霉变品、虫蛀品、灰屑等,使其达到药用纯度标准的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卷(炮制及毒性炮制)
姓名:部门:
时间:成绩:
(试卷共计三大题,总分100分,答题时间60分钟)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58分)
1.炮炙方法有:炒(、、、、、);
炙(、、、、、);煅(、、)制炭(煅炭,炒炭);蒸;煮。

2.蜜炙:将净药材放入润药盆中,加入规定量的炼蜜水溶液,搅拌均匀,然后
加盖密闭,进行闷润分钟,使炼蜜水溶液全部被药材吸附。

最后按照炒(炒黄)的操作方法,用文火把闷润后的药材炒至、后即可。

炼蜜用量一般为药材量的。

例如:黄芪、甘草。

3.浸泡半夏后的饮用水应在废水处理池中进行,达到标
准时再进行排放。

4.根据取适量的原药材倒入炒药锅中,炒至规定的要求。

要求
装料为/锅/次或不超过炒药锅容积的。

5.半夏经炮制后能降低毒性,其中清半夏是用为辅料炮制;姜半夏是
用、为辅料炮制;法半夏是用、为辅料炮制。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醋炙法中,米醋的常用量为()
A 10%~15% B10%~20% C 40%~50% D 20%~30%
2.酒炙时,一般每100公斤药物用黄酒:()
A 10~20公斤
B 25公斤
C 25~30公斤
D 5~10公斤
3.以100公斤药材计算,炙法中生姜的常用量是()
A、5 ㎏
B、10㎏
C、10-15㎏
D、15-20㎏
E、10-20㎏
4.炮制种子类药材多采用()
A 炙法
B 炒法
C 煅法
D 煮法
5.一般炮制品的含水量,宜控制在()
A 3%~6%
B 15%
C 7%~13%
D 25%以下
三、简答题(共27分)
1.28种毒性中药材目录。

(14分)
2.法半夏的炮制方法。

(13分)
答案
一、
1.(炒黄、炒焦、麸炒、砂炒、滑石粉炒、蛤粉炒);
(酒炙、醋炙、盐炙、姜炙、蜜炙、油炙);煅(明煅、暗煅、煅淬)
2.30-60 表面干燥不粘手25%
3.酸碱中和废水排放
4.药材的特性20㎏-80㎏1/3。

5.白矾生姜、白矾甘草、生石灰
二、
D A B B C
三、
1.砒石(红砒、白砒)、砒霜、水银、生马钱子、生川乌、生草乌、生白附子、生附子、生半夏、生南星、生巴豆、斑蟊、红娘虫、青娘虫、生甘遂、生狼毒、生藤黄、生千金子、闹阳花、生天仙子、雪上一支蒿、红升丹、白降丹、蟾酥、洋金花、红粉、轻粉、雄黄。

2.
a)将挑拣后的半夏净药材倒入浸泡池,用饮用水冲洗2-3遍后,将浸泡池中冲洗后的饮用水排放干净。

b)再向浸泡池中加入饮用水,使液面完全淹没清洗后半夏净药材,浸泡3-5天,每天换水2-3次,至半夏药材无干心时,将浸泡池中的水排放干净。

c)将甘草石灰水倒入浸泡池中,液面完全淹没浸泡后的半夏净药材,浸泡,每日搅拌1~2次,并保持浸液pH值12以上,至剖面黄色均匀,口尝微有麻舌感时,将浸泡池中的甘草石灰水排放干净,然后用饮用水冲洗2-3次,将浸泡后法半夏表面残留的石灰冲洗干净,取出,准备干燥。

d)干燥
①阴干:将清洗干净的法半夏均匀地平铺在晾药盘上,厚度不超过2cm,然后将晾药盘放置在晾药架上,转移至晾药室,阴干,阴干过程中,每天将晾药盘中的法半夏翻动一次,防止发霉。

干燥。

阴干过程中,要定时开放晾药室内的通风设施或设备,保持晾药室内空气通畅。

②烘干:按净药材干燥岗位标准操作程序、热风循环烘箱标准操作程序操作的要求执行,将清洗后的法半夏干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