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基支座灌浆料配合比
水泥基灌浆材料试验规定
水泥基灌浆材料试验规定水泥基灌浆材料是由水泥、集料(或不含集料)、外加剂和矿物掺合料等原材料,经工业化生产的具有合理级配的干混料。
加水拌合均匀后具有可灌注的流动性、微膨胀、高的早期和后期强度、不泌水等性能。
用时只需加水搅拌便可成为均匀、稠度适宜、能满足施工要求的具有自流平性的高强无收缩灌浆料。
水泥基灌浆材料分为Ⅰ类、Ⅱ类、Ⅲ类和Ⅳ类。
Ⅰ类、Ⅱ类和Ⅲ类的最大集料粒径为≤4.75mm,包括水泥净浆;Ⅳ类的最大集料粒径为>4.75mm且≤16mm。
适用范围:地脚螺栓锚固、设备基础或钢结构柱脚底板的灌浆、混凝土结构加固改造及后张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孔道灌浆。
一、建筑工程的后张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孔道灌浆用水泥净浆(不含骨料)的检测规定优先执行强制性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中6.5节的规定。
(一)材料检测1、3h自由泌水率宜为0%,且不应大于1%,泌水应在24h内全部被水泥浆吸收;2、水泥浆中氯离子含量不应超过水泥重量的0.06%;3、当采用普通灌浆工艺时,24h自由膨胀率不应大于6%;当采用真空灌浆工艺时,24h自由膨胀率不应大于3%。
检测频次:同一配合比检查一次。
(二)施工过程检测试件抗压强度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1、组批原则:每工作班留置一组试件;2、试件尺寸及每组试件数量:70.7mm的立方体试件,6个;3、试件养护方式和龄期:标准养护28d;4、强度计算:试件抗压强度应取6个试件的平均值;当一组试件中抗压强度最大值或最小值与平均值相差超过20%时,应取中间4个试件强度的平均值。
5、结果评定:现场留置的灌浆用水泥浆试件的抗压强度不应低于30MPa。
二、含或不含粗骨料的水泥基灌浆材料的检测规定可以执行推荐标准《水泥基灌浆材料应用技术规范》(GB/T 50488-2008)。
1、原材料的进场检测每200t为一个取样单位,不足200t也按一批论。
(1)常温季节和常规的施工环境,检测参数为:流动度、竖向膨胀率、抗压强度、钢筋锈蚀和泌水率;(2)冬季施工期间,在(1)基础上,增加规定负温(-5℃、-10℃)下的抗压强度比(R7、R-7+28和R-7+56);(3)用于高温环境的,在(1)基础上,增加抗压强度比和热震性。
水泥基灌浆料的性能实验研究
水泥基灌浆料的性能实验研究摘要:水泥基灌浆料是目前注浆工程中应用最广泛的浆材,泥基灌浆料与传统细石混凝土相比 , 具有流动性更好、强度更高和施工易于控制的特点 ; 与传统环氧砂浆相比 ,具有膨胀性好、施工简便快捷等特点。
本文主要通过实验来研究水泥基灌浆料的流动性,竖向膨胀率,有效承载面,抗压强度性能。
关键字:水泥基灌浆料流动性竖向膨胀率有效承载面抗压强度Experimental study on performance ofcement-based groutAbstract:Cement-based grout grouting project is currently the most widely used pulp wood, clay-based grouting material compared to traditional fine aggregate concrete has better mobility, higher strength and construction features easy to control; with traditional epoxy mortar compared with the expansion is good, quick and easy construction and so on. In this paper, cement-based grout to study the mobility, vertical expansion through experiments, the effective bearing surface, compressive strength and properties.Key word:Cement-based grout Liquidity vertical expansion effective bearing surface compressive strength目录1.水泥基灌浆料 (3)1.1水泥基灌浆料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3)1.2 国内外灌浆材料研究概况 (3)1.2.1 国外灌浆材料研究概况 (3)1.2.2 国内灌浆材料研究概况 (4)2水泥基灌浆料特性的物理化学性质 (5)3.高性能水泥基灌浆料性能试验 (6)3.1实验材料 (6)3.2试验主要测试技术指标 (6)3.3试验方法 (7)3.3.1流动性 (7)3.3.2竖向膨胀率 (7)3.3.3有效承载面 (8)3.3.4抗压强度 (9)4配合比设计及主要试验结果 (10)5试验结果分析及展望 (11)参考文献 (13)致谢 (16)1.水泥基灌浆料1.1水泥基灌浆料研究的背景和意义水泥基灌浆料是一种由水泥、骨料(或不含骨料)、外加剂和矿物掺和料等原材料, 经工厂化配制生产而成的具有合理级配的干混料。
水泥基灌浆材料试验规定
水泥基灌浆材料试验规定水泥基灌浆材料是由水泥、集料(或不含集料)、外加剂和矿物掺合料等原材料,经工业化生产的具有合理级配的干混料。
加水拌合均匀后具有可灌注的流动性、微膨胀、高的早期和后期强度、不泌水等性能。
用时只需加水搅拌便可成为均匀、稠度适宜、能满足施工要求的具有自流平性的高强无收缩灌浆料。
水泥基灌浆材料分为Ⅰ类、Ⅱ类、Ⅲ类和Ⅳ类。
Ⅰ类、Ⅱ类和Ⅲ类的最大集料粒径为≤4.75mm,包括水泥净浆;Ⅳ类的最大集料粒径为>4.75mm且≤16mm。
适用范围:地脚螺栓锚固、设备基础或钢结构柱脚底板的灌浆、混凝土结构加固改造及后张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孔道灌浆。
一、建筑工程的后张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孔道灌浆用水泥净浆(不含骨料)的检测规定优先执行强制性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中6.5节的规定。
(一)材料检测1、3h自由泌水率宜为0%,且不应大于1%,泌水应在24h内全部被水泥浆吸收;2、水泥浆中氯离子含量不应超过水泥重量的0.06%;3、当采用普通灌浆工艺时,24h自由膨胀率不应大于6%;当采用真空灌浆工艺时,24h自由膨胀率不应大于3%。
检测频次:同一配合比检查一次。
(二)施工过程检测试件抗压强度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1、组批原则:每工作班留置一组试件;2、试件尺寸及每组试件数量:70.7mm的立方体试件,6个;3、试件养护方式和龄期:标准养护28d;4、强度计算:试件抗压强度应取6个试件的平均值;当一组试件中抗压强度最大值或最小值与平均值相差超过20%时,应取中间4个试件强度的平均值。
5、结果评定:现场留置的灌浆用水泥浆试件的抗压强度不应低于30MPa。
二、含或不含粗骨料的水泥基灌浆材料的检测规定可以执行推荐标准《水泥基灌浆材料应用技术规范》(GB/T 50488-2008)。
1、原材料的进场检测每200t为一个取样单位,不足200t也按一批论。
(1)常温季节和常规的施工环境,检测参数为:流动度、竖向膨胀率、抗压强度、钢筋锈蚀和泌水率;(2)冬季施工期间,在(1)基础上,增加规定负温(-5℃、-10℃)下的抗压强度比(R7、R-7+28和R-7+56);(3)用于高温环境的,在(1)基础上,增加抗压强度比和热震性。
水泥基灌浆材料试验规定
水泥基灌浆材料试验规定水泥基灌浆材料是由水泥、集料(或不含集料)、外加剂和矿物掺合料等原材料,经工业化生产的具有合理级配的干混料。
加水拌合均匀后具有可灌注的流动性、微膨胀、高的早期和后期强度、不泌水等性能。
用时只需加水搅拌便可成为均匀、稠度适宜、能满足施工要求的具有自流平性的高强无收缩灌浆料。
水泥基灌浆材料分为Ⅰ类、Ⅱ类、Ⅲ类和Ⅳ类。
Ⅰ类、Ⅱ类和Ⅲ类的最大集料粒径为≤,包括水泥净浆;Ⅳ类的最大集料粒径为>且≤16mm。
适用范围:地脚螺栓锚固、设备基础或钢结构柱脚底板的灌浆、混凝土结构加固改造及后张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孔道灌浆。
一、建筑工程的后张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孔道灌浆用水泥净浆(不含骨料)的检测规定优先执行强制性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中节的规定。
(一)材料检测1、3h自由泌水率宜为0%,且不应大于1%,泌水应在24h内全部被水泥浆吸收;2、水泥浆中氯离子含量不应超过水泥重量的%;3、当采用普通灌浆工艺时,24h自由膨胀率不应大于6%;当采用真空灌浆工艺时,24h自由膨胀率不应大于3%。
检测频次:同一配合比检查一次。
(二)施工过程检测试件抗压强度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1、组批原则:每工作班留置一组试件;2、试件尺寸及每组试件数量:的立方体试件,6个;3、试件养护方式和龄期:标准养护28d;4、强度计算:试件抗压强度应取6个试件的平均值;当一组试件中抗压强度最大值或最小值与平均值相差超过20%时,应取中间4个试件强度的平均值。
5、结果评定:现场留置的灌浆用水泥浆试件的抗压强度不应低于30MPa。
二、含或不含粗骨料的水泥基灌浆材料的检测规定可以执行推荐标准《水泥基灌浆材料应用技术规范》(GB/T 50488-2008)。
1、原材料的进场检测每200t为一个取样单位,不足200t也按一批论。
(1)常温季节和常规的施工环境,检测参数为:流动度、竖向膨胀率、抗压强度、钢筋锈蚀和泌水率;(2)冬季施工期间,在(1)基础上,增加规定负温(-5℃、-10℃)下的抗压强度比(R7、R-7+28和R-7+56);(3)用于高温环境的,在(1)基础上,增加抗压强度比和热震性。
灌浆材料和浆液配合比
灌浆材料和浆液配合比一、灌浆材料(1)水泥。
高喷灌浆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拌制,水泥标号不低于32.5级。
需要提高墙体强度时,采用42.5级水泥或在32.5级硅酸盐水泥中外掺高效扩散剂。
每批水泥按要求进行检测,符合设计要求后使用。
(2)水。
高压喷射浆液拌和用的水质按混凝土拌和用水的规定执行。
(3)掺和料。
为减缓水泥浆液沉淀速度,拟在硅酸盐水泥中添加3%水泥重量的膨润土和3%膨润土重量的碳酸钠。
膨润土的细度为200目。
(4)外加剂。
各种外加剂的质量符合DL/T5100-1999的有关规定,其掺量通过室内试验和现场试验确定。
二、浆液配合比(1)高喷灌浆用浆。
高喷灌浆的浆液采用纯水泥浆液,根据施工实际情况和监理工程师选用其他浆液或掺加掺合料等,并经试验确定,三管法喷射灌浆的水灰比为1:1。
(2)护壁泥浆。
泥浆采用本地粘土或膨润土造浆,并加入适量Na2CO3分散剂和CMC增粘剂。
拌制泥浆的粘土、膨润土和外加剂须满足设计文件质量要求。
制备的新鲜泥浆性能须满足以下要求:比重1.01~1.05g/cm3,粘度35s,含砂量为0,泥饼厚度小于3mm。
(3)浆液存放时间:当环境气温100C以下时,不超过5h;当环境气温100C以上时,不超过3h;当浆液存放时间超过有效时间时,应按监理人指示,降低标号使用或按废浆处理。
(4)为确定最适合本地层的防渗工程浆液,在工程正式开工前进行配合比试验,其试验内容应包括浆液拌制时间、浆液密度、浆液流动性、浆液的沉淀速度和沉淀稳定性、浆液的凝结时间(初凝和终凝)以及浆液固结体密度、强度、弹性模量和透水性等。
低温早强水泥基灌浆料配方
低温早强水泥基灌浆料配方一、水泥基灌浆料配方水泥基灌浆料主要由水泥、骨料和添加剂组成。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些组成部分的选择和配合比设计。
1.1 原材料选择1.1.1 水泥:选择早强型水泥,其具有较高的早期强度和耐久性。
常用的早强型水泥有普通硅酸盐水泥、早强硅酸盐水泥等。
1.1.2 骨料:骨料应选择质地坚硬、级配良好的碎石或砂石。
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应超过20mm,以保证灌浆料的流动性。
1.1.3 添加剂:为了提高灌浆料的性能,需要添加一些添加剂,如早强剂、减水剂、缓凝剂等。
这些添加剂应根据具体需要选择合适的种类和用量。
1.2 配合比设计1.2.1 水泥与骨料比例:水泥与骨料的比例应根据灌浆料的强度等级和性能要求确定。
通常情况下,水泥与骨料的比例为1:1~1:2。
1.2.2 添加剂种类与用量:添加剂的种类和用量应根据灌浆料的性能要求和施工环境确定。
添加剂的用量不宜过多,以免影响灌浆料的性能。
二、低温早强水泥基灌浆料特点低温早强水泥基灌浆料具有以下特点:2.1 低温早强:在低温环境下仍能保持较高的强度,适合冬季施工。
2.2 高流动度:具有较好的流动性,方便施工。
2.3 优异的抗压、抗折、抗拉性能:具有较高的抗压、抗折、抗拉强度,能够满足结构加固和修补的要求。
2.4 良好的耐久性:能够适应恶劣环境条件,具有良好的耐久性。
三、低温早强水泥基灌浆料应用范围低温早强水泥基灌浆料适用于以下场合:3.1 土木工程中加固灌浆:可用于桥梁、建筑物等结构的加固灌浆,提高结构承载能力。
3.2 钢结构与混凝土构件连接灌浆:可用于钢结构与混凝土构件之间的连接灌浆,增强连接效果。
3.3 设备基础及跑道抢修工程灌浆:可用于设备基础及跑道等工程的抢修灌浆,快速恢复结构功能。
3.4 高性能混凝土制备:可用于高性能混凝土的制备,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四、低温早强水泥基灌浆料优势低温早强水泥基灌浆料具有以下优势:4.1 低温早强:在低温环境下仍能保持较高的强度,适合冬季施工。
水泥浆的配比
水泥浆的配比水泥浆的配比取决于具体的应用和工程要求,不同的用途和条件可能需要不同的水泥浆比例。
以下是一般用途下水泥浆的一般配比和注意事项:通用的水泥浆配比:1. 水泥:通常使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其配比可能在5:1至3:1的水泥与水的比例范围内,即5部水泥混合1部水到3部水。
2. 水:添加的水量要足够使混合物形成均匀的浆状物质。
水的品质也很重要,应该是清洁的、无污染的水。
钻井泥浆的配比:在钻井工程中,水泥浆还可能包含其他添加剂,以适应地层的特殊需求。
例如,防止漏失的要求可能需要增加特殊的添加剂。
1. 悬浮剂:添加剂可以使水泥浆保持悬浮状态,以防止沉淀和分层。
2. 抗塌剂:针对不同类型的地层,可能需要添加抗塌剂,以防止井壁塌陷。
3. 降凝剂:对于需要加速水泥浆凝固的情况,可能添加降凝剂。
砂浆和混凝土的配比:1. 砂:混凝土或砂浆中的砂与水泥的比例通常在2:1至3:1之间。
2. 骨料:对于混凝土,骨料(如碎石、碎砖)的添加也是必要的,其比例通常在3:1至5:1。
3. 添加剂:可以根据具体需求添加空气掺合剂、减水剂等。
注意事项:1. 粉末和水的混合:混合水泥和水时,应确保充分搅拌,以防止团块的形成。
2. 试验配比:在进行实际施工之前,建议进行小规模的试验,以确定最佳的水泥浆配比。
3. 环境因素:考虑施工环境的温度、湿度等因素,它们可能会影响水泥的凝固和强度发展。
4. 遵循标准:在具体工程中,应根据当地或国家的相关标准和规范,以确保水泥浆的性能和质量符合要求。
需要强调的是,不同的工程可能需要不同的水泥浆配比,因此在具体工程中最好咨询结构工程师或相关专业人员的建议。
注浆配合比设计及注浆施工组织设计
注浆施工技术汇总1、注浆配合比设计注浆配合比,必须考虑合理的岩溶地基处理相关参数和施工工艺,使用材料、施工机具等加以决定。
根据设计要求中的规定,岩溶注浆的技术条件应符合下列规定:1、水泥浆液水灰比为0.8:1-1:1。
2、注浆水泥采用PO32.5水泥。
3、双液注浆采用水玻璃38-43Be,,模数2.4-3.0。
4、拌合水:水质应符合《铁路砼及砌石工程施工规范》中的各项规定。
1.1配合比设计1m3水泥浆(绝对体积)需要的材料按下式计算:1000=WPW-CPC+PiPP式中W——水的重量(kg),C——水泥重量(kg),Pi——缓凝剂重量(kg),P——各种材料比重则:1000=WPW-CPC设PW=1.0,PC=3.12则:1000=W+0.32C由W/C=1.0得1000=1.0C+0.32CC=757.6(kg)W=757.6(kg)Pi=757.6×0.0095=7.20(kg)水泥浆:水玻璃=1:0.5(体积比),水玻璃密度为1.38(g/cm3)。
根据此配合设计双液浆体稠度为8.4s,水泥浆比重为1.52(g/cm3),满足施工要求。
2施工工艺2.1岩溶注浆要遵循“探灌结合”原则,封闭土石界面,形成隔水帷幕。
要求:岩溶注浆孔要求注浆厚度不小于8m,入基岩5m, 注浆孔按设计要求采用梅花形或正方形布置,孔间距7.0×7.0m或5.0×5.0m;路堤地段加固范围至路堤坡脚外约5m,路堑地段加固范围至侧沟平台外边缘。
另外,施工中如遇溶洞,孔深至溶洞底板下1m。
2.1.1施工准备①调查地下管线分布情况,防止钻孔伤及地下管线和当地水井,防止污染水源;②将试验场地平整,设置必要的排水坡,防止地表水下渗;③完成工艺试验段全部孔位放样,并测量、记录孔口地面高程;④接通施工用水、电,钻机试运行,确保设备能正常开钻;⑤准备灌浆用的水泥、砂、水玻璃等,并对进场原材料进行检验;⑥检测所有注浆设备状态,确保设备能正常运转;⑦对现场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岗前培训。
水泥基灌浆料标准
水泥基灌浆料标准水泥基灌浆料是一种常用于建筑和土木工程中的材料,广泛应用于地基处理、地下室防水、排水沟修复等工程中。
本文旨在制定水泥基灌浆料的标准,以确保其质量和性能符合相关要求,提高工程施工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二、基本要求1. 原材料:水泥基灌浆料应使用优质水泥和细骨料作为主要原材料。
水泥应符合国家标准,并具有良好的胶凝性和强度。
细骨料应符合相应规范要求,并具有适当的颗粒分布和力学性能。
2. 配合比:水泥基灌浆料的配合比应根据工程实际需求确定,确保其流动性、强度和耐久性的平衡。
配合比的确定应考虑材料特性、施工条件和使用环境等因素,确保施工效果和工程质量。
3. 施工工艺:水泥基灌浆料的施工工艺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包括搅拌、注浆、养护等环节。
施工前应对基础进行必要的处理,如清理、修补、渗透等,确保灌浆层与基础之间的粘结强度和稳定性。
三、性能指标1. 流动性:水泥基灌浆料的流动性是其使用性能的重要指标,应根据实际工程需求确定。
流动性的测定可采用坍落度试验或流度试验等方法,确保灌浆料在施工过程中能够自由流动,并填充到目标位置。
2. 强度:水泥基灌浆料的强度应满足相关规范要求。
强度的检测应按照标准试验方法进行,包括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抗折强度等指标的测定。
强度足够高,可以确保灌浆层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3. 耐久性:水泥基灌浆料应具有良好的耐久性,能够抵抗水蚀、冻融、化学腐蚀等环境因素的侵害。
耐久性的评定应考虑材料本身及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以保证灌浆层在长期使用中不发生损坏和劣化。
四、质量控制1. 原材料检测:应对水泥和细骨料等原材料进行检测,确保其符合国家标准和技术要求。
检测项目包括外观、组分、细度、水泥胶凝时间、骨料颗粒形状等,以保证原材料的质量和稳定性。
2. 施工过程控制:应对水泥基灌浆料的施工过程进行控制,包括搅拌时间、注浆速度、养护时间等。
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灌浆料的均匀性、稳定性和充填性,以确保施工质量和工程效果。
装配式建筑水泥基灌浆料性能试验研究
装配式建筑水泥基灌浆料性能试验研究朱燕;刘加坤;陈佳佳【摘要】以普通硅酸盐水泥、砂、矿物掺合料(粉煤灰、硅灰)以及外加剂(减水剂、缓凝剂、膨胀剂)为主要原料配制成装配式建筑水泥基灌浆料.通过检测合理配合比下、不同水灰比的水泥基灌浆料的流动性、强度、膨胀性、泌水率、总氯离子含量、电通量和氯离子扩散系数等指标来考察其性能.结果表明,当砂最大粒径为2.36 mm、水灰比为0.24~0.30、砂灰比为1∶1、粉煤灰掺量为8%、硅灰掺量为5%、减水剂掺量为0.6%、缓凝剂掺量为0.1%、膨胀剂掺量为8%时,水泥基灌浆料的各项性能均满足装配式建筑灌浆料的要求.最后结合现场工程实测资料,对氯离子环境下水泥基灌浆料的最小保护层厚度进行了推算.【期刊名称】《南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8(017)001【总页数】6页(P44-49)【关键词】装配式建筑;水泥基灌浆材料;耐久性;最小保护层【作者】朱燕;刘加坤;陈佳佳【作者单位】南通职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江苏南通226007;河海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98;南通职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江苏南通226007;江苏南通六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江苏南通226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528灌浆料是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连接的关键点,其强度、刚度、耐久性等要求最为严格,需要更好更优的工作性能.长期以来,学者们[1-7]对不同种类的灌浆材料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调查研究,但对于装配式建筑水泥基灌浆料的研究鲜有报道.在沿海地区,由于长期受到氯离子的侵蚀,该地区的建筑物或构筑物在使用过程中过早被破坏,使用年限缩短[8].因此,对于氯盐侵蚀环境下装配式建筑水泥基灌浆料的耐久性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设计合理的配合比,选取南通地区用量较大的建筑材料及常用外加剂,通过测定流动度、强度、膨胀性、泌水率、氯离子含量及电通量等指标对装配式建筑水泥基灌浆料的耐久性进行系统的试验研究,并结合当地实测数据推算出合理配合比下水泥基灌浆料的最小保护层厚度.1 试验材料与方法1.1 原材料水泥:42.5R级普通硅酸盐水泥,购于南通华新水泥有限公司,密度为3.21g/cm3,比表面积为355 m2/kg,细度为0.85%,标准稠度用水量为31%,体积安定性合格,3 d抗折强度为5.7 MPa,3 d抗压强度为21.12 MPa,化学成分见表1.粉煤灰:I级商品粉煤灰,购于南通华瑞粉煤灰开发有限公司,密度为2.78g/cm3,需水量比为93.5%,45 μm筛余量为4.47%,化学成分见表1.硅灰:微硅粉,购于苏州尊越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化学成分见表1.砂:南通地区河砂,水洗20次以上并晾晒干,最大粒径2.36 mm,细度模数Mx=2.78.减水剂:PCA(I)聚羧酸类高效减水剂,购于江苏苏博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减水率为25%.缓凝剂:酒石酸,购于苏州欧扬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含量≥99.7%.膨胀剂:PMC高性能混凝土膨胀剂,购于南京克里斯工程材料有限公司,产品性能符合GB23439—2009《混凝土膨胀剂》质量要求.表1 原材料的化学成分%材料ω(Al2O3)ω(Fe2O3)ω(SiO2)ω(CaO)ω(SO3)ω(MgO)烧失量碱含量水泥 7.42 5.01 18.90 60.29 3.96 4.424.11 0.67粉煤灰 27.095.23 63.01 3.89 0.78 - 2.70 -硅灰 0.86 1.98 94.05 0.970.80 1.34 - -1.2 试验方法及性能指标装配式建筑水泥基灌浆料的流动度、抗压强度、膨胀率、泌水率及抗氯离子渗透性的测试方法及具体技术指标见表2.表2 水泥基灌浆材料的技术性能性能参数测试方法龄期技术指标流动度/mmGB/T 2419—2005[9] 初始≥300 30 min ≥260 1 d ≥35 3 d ≥60 28 d ≥85膨胀率/% JC/T 986—2005[11] 3 h ≥0.02 24 h与 3 h差值 0.02~0.5泌水率/% GB/T 50080—2016[12] 24 h ≤0总氯离子含量/% ASTM C1202—2012[13] 28 d ≤0.03电通量/C ASTM C1202—2012 28 d ≤2 500抗压强度/MPa GB/T 17671—1999[10]2 试验配合比设计基于前期相关室内试验的结果,本次试验选取砂灰比为1∶1,粉煤灰掺量为水泥质量的8%(外掺),硅灰掺量为水泥质量的5%(外掺),减水剂掺量为水泥质量的0.6%,缓凝剂掺量为水泥质量的0.1%,膨胀剂掺量为水泥质量的8%.以流动度为基础进行水灰比初选,满足指标要求时再进行其他性能的测试,进而确定水灰比.具体配合比见表3.表3 水泥基灌浆材料配合比编号膨胀剂PMC 1 0.24 900 72 45 900 216 5.4 0.9 72 2 0.26 900 72 45 900 234 5.4 0.9 72 3 0.28 900 72 45 900 252 5.4 0.9 72 4 0.30 900 72 45 900 270 5.4 0.9 72水灰比各组成材料用量/g水泥粉煤灰硅灰河砂水减水剂PCA(I)缓凝剂酒石酸3 结果与分析3.1 水泥基灌浆料的工作性将拌合料加水拌合后,用水泥胶砂搅拌机搅拌均匀,制成灌浆材料,对水泥基灌浆料进行流动度、强度试验,结果见图1、图2.图1 水泥基灌浆料的流动性试验结果图2 水泥基灌浆料的强度试验结果如图1所示,当水灰比为0.24时,初始流动度为300 mm,30 min后流动度下降至280 mm,均满足标准对初始流动度的要求.初始流动度随着水灰比的增大而增大,但增速缓慢,且30 min后流动度的经时损失随着水灰比的增大而增大.由此可知,当采用相同配合比时,在满足初始流动度的前提下,水泥基灌浆料的水灰比可降低到0.24.水灰比、水泥熟料、水泥细度以及水泥的粉磨工艺、外加剂等是影响水泥流动性的主要因素.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水泥基灌浆料的流动性随着水灰比的增大而提高,这是因为随着水灰比增大,灌浆料中的含水量增多,使得颗粒间的距离增大,颗粒之间的范德华力、摩擦阻力等随之减小,最终导致水泥基灌浆料的流动度变大[14].试验所选用的早强型普通硅酸盐水泥为刚出厂水泥,颗粒的正电性较强,因此对减水剂的吸附作用比较大.而水泥的细度也在较大程度上影响着水泥基灌浆料的流动度,且两者成反比,即水泥的比表面积越大,水泥基灌浆料的流动性越差[15].如图2所示,当水灰比为0.24时,1 d抗压强度达到43.8 MPa,3 d抗压强度达到71.3 MPa,28 d抗压强度达到88.6 MPa.随着水灰比的增大,1 d、3 d、28d抗压强度有所降低,符合水灰比与强度成反比的规律.水灰比、胶凝材料种类、骨料级配以及减水剂是水泥基灌浆料抗压强度的主要影响因素,且相关研究[16]表明,这些影响因素的关联程度为:第一影响因素是减水剂,其次是水灰比,第三是胶砂比.高效减水剂的使用,可有效改善灌浆料的孔隙结构,细化孔径,提高灌浆料的密实程度.本次试验水灰比较低,使得没有参与水化反应的多余水含量减少,避免了灌浆体硬化后自由水蒸发形成过多有害的毛细孔而降低灌浆料的强度.同时本次试验加入了合理掺量的硅灰和粉煤灰,其二次反应产物填充了孔隙,使得水泥中大孔隙的数量减少,胶凝孔和过渡孔增加,孔径改变,结构变得密实均匀,从而提高了灌浆料的密实度和强度.3.2 水泥基灌浆料的泌水率在测定水泥基灌浆料流动度的同时,还对灌浆料的泌水率进行了确认.试验结果表明,搅拌后水泥基灌浆料的表面有许多气泡冒出、逸散,但并没有发生泌水现象,水灰比在0.24~0.30时水泥基灌浆料的泌水率均为0.水泥浆体的泌水现象本质上是胶结材料沉降速度过快的表现.根据Stokes沉降理论,浆体中固体物质的密度和液体的黏度与浆体的沉降速度成反比.当水灰比在0.24~0.30时,聚羧酸类高效减水剂可以显著地降低水灰比、提高浆体的密度,以此来降低颗粒的沉降速度,达到水泥基灌浆料抗泌水的目的.3.3 水泥基灌浆料的膨胀性将水泥基灌浆料灌入试模后,分别测试3,9,15,24 h灌浆料的膨胀率,结果见图3.图3 水泥基灌浆料的膨胀性试验结果由图3可知,水泥基灌浆料的膨胀性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大,当水灰比为0.24时,3 h时膨胀率为0.02%,24 h时增大到0.048%,3 h与24 h膨胀率差值为0.024%,符合规范要求,且其余三种水灰比下灌浆料的膨胀率也符合规范要求.除水灰比为0.30时膨胀率略有波动外,其他水灰比下灌浆料的膨胀率在各个龄期均随着水灰比的增大而逐渐增大.PMC高性能混凝土膨胀剂是由铝酸钙CA、CA2和硫铝酸钙C4A3S组成的,可分别与硫酸钙水化生成钙矾石,使得水泥基灌浆料在水化初期出现体积膨胀的现象.水泥基灌浆料的膨胀性一方面提高了套筒内灌浆体的密实度和饱满度,另一方面也在灌浆套筒内形成一定的预压应力,消除水泥灌浆体硬化后产生的部分收缩应力,保证了整体结构的安全性,提高了水泥基灌浆料的抗裂性能.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当水灰比在0.24~0.30时,PMC膨胀剂掺入量为8%的水泥基灌浆料,其膨胀率符合国家规范要求.3.4 水泥基灌浆料的总氯离子含量采用NCL-AL型氯离子含量快速测定仪对水泥基灌浆料总氯离子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见表4.表4 水泥基灌浆料的总氯离子含量水灰比 0.24 0.26 0.28 0.30 ω(Cl-)/%0.002 6 0.003 1 0.003 5 0.003 6由表4可知,水灰比从0.24至0.30,水泥基灌浆料中总氯离子含量均在0.01%以下,远远小于国家规范所规定的0.03%,由此可见,各组水泥基灌浆料对钢筋不会产生锈蚀作用.3.5 水泥基灌浆料的抗氯离子渗透性对水泥基灌浆料进行电通量试验,结果见表5.相关文献[17]表明,使用ASTMC1202方法检测到的6 h混凝土电通量与混凝土中氯离子扩散系数之间存在下列线性关系:式中,D表示混凝土中氯离子扩散系数,Q表示混凝土6 h总电通量,相关系数r=0.990 7.鉴于水泥基灌浆料与混凝土的相似性,本文借鉴上述研究成果,计算各水灰比下的氯离子扩散系数,结果见表5.表5 水泥基灌浆料的电通量及氯离子扩散系数编号水灰比电通量/C 扩散系数/(10-9cm2·s-1)1 0.24 573 5.397 2 0.26 682 5.933 3 0.28 702 6.031 4 0.30820 6.612由表5可知,当水灰比在0.24~0.30时,水泥基灌浆料的电通量均小于1 000 C,属于氯离子渗透性非常低的等级,符合沿海地区混凝土建筑物高耐久性的要求.此外,水灰比对电通量有一定的影响,随着水灰比的增加,水泥基灌浆料的电通量增加,氯离子扩散系数增大,抗氯离子渗透能力降低.这可能是由水灰比增大引起水泥基灌浆料内部气孔率增大、密实度下降所致.在高效减水剂的作用下,水泥基灌浆料中产生了均匀细小的气泡,这些气泡细化了孔径,减少了大孔隙的数量,从而提高了灌浆料的密实程度,降低了氯离子在其内部的通行速度,最终提高了水泥基灌浆料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同时,硅灰和粉煤灰成分通过与水泥水化产物进行二次水化,切断、填充了连续的大的孔隙,增加了水泥基灌浆料的密实度和饱和度,提高了水泥基灌浆料的抗氯离子渗透能力.4 水泥基灌浆料保护层厚度设计在近海环境中,由于灌浆料内外的浓度差,氯离子不断地由灌浆料外表面扩散进入灌浆料内部,这种由浓度差引起的氯离子扩散过程符合Fick第二扩散定律.由该定律可知,环境氯离子浓度、钢筋开始锈蚀时的氯离子浓度、侵蚀时间、保护层厚度之间的关系为式中:C为钢筋开始锈蚀时氯离子的浓度(临界浓度),文献[18]表明氯离子临界浓度服从0.6~1.2 kg/m3的均匀分布,本文临界浓度取为0.9 kg/m3;C0为环境初始氯离子质量浓度(见表6);x为保护层厚度;t=15.768×108s(假设侵蚀时间为50a);D为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见表5).其中,环境氯离子浓度由南通洋口港现场取样结果确定[19],选取取样地点2地下埋置深度分别为1,5,10,15,30 m的盐渍土试样进行检验,结果见表6.根据公式(2),可以得到潜伏期为50 a(t=15.768×108s)时,不同土层深度中的不同水灰比下水泥基灌浆料的保护层厚度,结果见表7.表6 洋口港盐渍土试样中的氯离子含量送样号深度/m ρ(Cl-)/(kg·m-3)YK02-2 01 4.112 5 YK02-10 05 4.289 8 YK02-15 10 10.671 4 YK02-17 158.171 9 YK02-22 30 2.304 4表7 潜伏期为50 a的水泥基灌浆料保护层厚度结构埋置深度/m编号水灰比1 5 10 15 30灌浆料保护层厚度/cm 1 0.24 5.302 5.424 7.435 6.887 3.657 2 0.265.538 5.666 7.766 7.193 3.819 3 0.28 5.787 5.920 8.115 7.516 3.991 4 0.306.022 6.160 8.4447.821 4.153从表6、表7中可以看出,不同的结构埋置深度所需要的保护层厚度不同,这主要与土层中Cl-含量有关,Cl-含量越高所需的结构保护层厚度越大.以南通洋口港取样地点2为例,地下埋置深度为10 m的盐渍土中Cl-含量为该孔位沿深度范围内所测最大数值,为10.671 4 kg/m3,如果结构水灰比为0.26,则该结构所需保护层厚度应是该结构沿深度范围内最大取值,为7.766 cm.5 结论1)当砂最大粒径为2.36 mm、水灰比为0.24~0.30、砂灰比为1∶1、粉煤灰掺量为8%、硅灰掺量为5%、PCA(I)聚羧酸类减水剂掺量为0.6%、酒石酸缓凝剂掺量为0.1%、PMC高性能混凝土膨胀剂掺量为8%(以上掺量均指相对于水泥质量)时,该水泥基灌浆料满足早期强度高、后期强度高、工作性好、微膨胀、不泌水、氯离子含量低、抗氯离子渗透性良好等装配式建筑灌浆料的要求.2)试验结果表明:当采用相同配合比时,在满足初始流动度的前提下,水泥基灌浆料的水灰比可降低到0.24;随着水灰比的增大,1 d、3 d、28 d抗压强度有所降低,水灰比与强度成反比;水泥基灌浆料的膨胀性随着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增大. 3)以氯离子质量浓度 =0.9 kg/m3为钢筋锈蚀的临界浓度,由Fick第二扩散定律可推算出使用寿命为50 a的不同水灰比、不同埋置深度下灌浆料的保护层厚度,土层中Cl-含量越高所需的结构保护层厚度越大.参考文献:[1]徐长伟,何放,马洪波.矿渣代砂对灌浆料性能的影响[J].混凝土,2017(6):122-125.[2]刘建成,陈礼仪,叶长文,等.环氧灌浆料在石英砂界面的吸附特性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6,33(5):125-128.[3]张晓平,陈谦,孙长征.超早强灌浆料黏结性能与抗裂性能试验研究[J].施工技术,2016,45(12):57-60.[4]李祖辉,田石柱,丁双双.水泥基灌浆料加固梁试验研究与开裂模型分析[J].建筑结构,2017(15):80-84.[5]朱清华,刘兴亚,钱冠龙,等.低负温钢筋连接用套筒灌浆料的应用研究[J].施工技术,2016,45(10):49-51.[6]卢佳林,陈景,甘戈金,等.新型高性能水泥基无收缩灌浆料的研制[J].材料导报,2016,30(2):123-129.[7]张杰.全机制砂制备高性能灌浆料试验研究[J].公路工程,2017,42(3):278-281.[8]崔东霞,秦鸿根,张云升,等.不同品种外加剂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J].商品混凝土,2010(3):51-55.[9]全国水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方法:GB/T 2419—2005[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5.[10]全国水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 法):GB/T 17671—1999[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9.[11]全国水泥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水泥基灌浆材料:JC/T 986—2005[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5.[12]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0—2016[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13]American Materials and Tests Association.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electrical indication of concrete′s ability to resist chloride io n penetration:ASTM C1202—2012[S].United States:ASTM International,2012. [14]刘子恒.水泥对高效减水剂适应性问题的分析及解决措施[J].水泥,2002(6):16-18.[15]李宗阳.装配式建筑灌浆材料的研究[D].沈阳:沈阳建筑大学,2012.[16]刘轶翔,邓德华,元强,等.水胶比、矿渣掺量对水泥砂浆强度及流动度影响的研究[J].中国水泥,2005,1:61-63.[17]牛全林.预防盐碱环境中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病害的研究及应用[D].北京:清华大学,2004.[18]朱绩超.氯离子环境下钢筋混凝土桥梁耐久性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08.[19]李张苗,朱燕,陈剑峰,等.矿物掺合料及外加剂对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的试验研究[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4(4):67-73.。
灌浆料基础配方
灌浆料是建筑工程中一种重要的材料,用于填充和封闭混凝土结构中的裂缝和孔洞,增加结构强度和稳定性,以下是常见的灌浆料基础配方:
1. 水泥基础灌浆料:水泥基础灌浆料的主要原材料是水泥、石英砂、粉煤灰等,其基础配方为:水泥300kg、砂子600kg、水120kg、膨胀剂等适量。
2. 聚合物基础灌浆料:聚合物基础灌浆料采用聚合物树脂作为基料,具有优异的粘接性和耐久性,其基础配方为:环氧树脂100kg、聚酯树脂100kg、石英砂600kg、固化剂等适量。
3. 膨胀基础灌浆料:膨胀基础灌浆料主要由水泥、砂子、膨胀剂等组成,其基础配方为:水泥300kg、砂子600kg、水120kg、膨胀剂等适量。
4. 无氯基础灌浆料:无氯基础灌浆料采用环保型材料,不含氯离子,不会对钢筋产生腐蚀作用,其基础配方为:水泥300kg、砂子600kg、水120kg、硅粉、微珠等适量。
以上是常见的灌浆料基础配方,不同的工程需要使用不同的灌浆料,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良。
同时,在使
用灌浆料时也需要严格按照配方要求进行配比和施工,以确保灌浆效果和施工质量。
水泥基灌浆料概述
水泥基灌浆料与灌浆剂概述一、水泥基灌浆料与灌浆剂概念水泥基灌浆材料是由水泥、集料(或不含集料)、外加剂和矿物掺合料等原材料,经混合生产而成的具有合理级配的干混料。
水泥基灌浆材料加水拌和均匀后具有可灌注的流动性、不离析、不泌水、早强、高强、无收缩、微膨胀等性能。
因其具有自流性好、无毒、无害、不老化、对水质及是指《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DL/T5148-2012)》《水泥基灌浆材料施工技术规程(YB/T9261-98)》《预应力孔道灌浆剂(GB/T25182-2010)》《铁路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梁管道压浆技术条件》TB/T3192-2008《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1修订版)三、水泥基灌浆料的应用领域1.地脚螺栓锚固灌浆材料多用于设备基础、钢结构柱脚地板的地脚螺栓锚固。
为了保证灌浆材料凝结硬化之后与地脚螺栓之间紧密锚固,在灌浆之前应适当处理地脚螺栓表面的铁锈和油污,然后调整位置的同时将己经拌和好的灌浆材料注入到螺栓孔中。
灌浆过程中严禁振捣,但可适当插捣。
具体施工工艺见图1。
图1.地脚螺栓锚固工艺图2.二次灌浆二次灌浆是灌浆材料的一种传统应用方法。
与地脚螺栓锚固类似,灌浆之前应将设备的地板、3,利用4的流动性,,应力钢筋与混凝土良好结合,保证预应力的有效传递。
四、原材料组成水泥基灌浆料主要由水泥、细集料、膨胀剂、矿物掺合料、高效减水剂、调凝剂、保水剂、消泡剂等组成。
1水泥水泥作为压浆材料中主要的组分之一,水泥的品种、活性、强度等级和用量等对压浆材料的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常用的水泥品种有:普通硅酸盐水泥、铝酸盐水泥、硫铝酸盐水泥等,或它们之间的复合使用。
为保证灌浆料硬化后的强度,水泥等级一般不能低于42.5级的低碱硅酸盐水泥或低碱普通硅酸盐水泥。
为保证压浆料的早期强度,一般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与早强水泥(硫铝酸盐水泥、铝酸盐水泥)互掺使用。
水泥基灌浆料规范
水泥基灌浆料规范水泥基灌浆料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中的各种混凝土填充和修补工作中,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安全和性能。
为了规范水泥基灌浆料的质量和施工要求,下面对水泥基灌浆料的规范进行详细说明。
一、材料要求1.水泥应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其标号应大于或等于P.O 42.5。
2.砂浆中的砂应选用细砂,粒径应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
3.水泥基灌浆料应采用优质的矿物填料,填料的粒径应与水泥相匹配。
4.掺合剂应按照国家标准的要求使用。
二、配合比设计1.水泥基灌浆料的配合比应根据工程的需要进行设计,其中水泥、砂、填料和水的比例应合理。
2.配合比设计应考虑到灌浆料的流动性、强度和耐久性等性能要求。
三、施工要求1.施工前应将施工现场进行清理,保证基层的平整和干燥。
2.灌浆料的制备应按照规范进行,掺合剂应事先与水充分搅拌均匀,然后与水泥、砂和填料进行混合。
3.灌浆料的搅拌应持续时间适中,搅拌后应立即使用,避免料浆发生早期凝结。
4.灌浆应从低处向高处灌注,保持灌浆层的一致性。
5.灌浆料的浇注速度应适度,不得过快或过慢,避免产生空洞和缺陷。
6.施工完毕后,应及时对灌浆层进行养护,保持水泥基灌浆料的强度发展和稳定性。
四、性能要求1.水泥基灌浆料的流动性应符合设计要求,能够在混凝土中灌注和填充,并能够有效地充实空隙。
2.水泥基灌浆料的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能够承受所需的荷载和力学性能要求。
3.水泥基灌浆料的耐久性应符合设计要求,能够长期保持其性能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总之,水泥基灌浆料的质量和施工要求是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关键,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检验和控制,能够提高水泥基灌浆料的性能和使用寿命,保证工程的安全和可靠性。
基坑支护灌浆配合比
基坑支护灌浆配合比
基坑支护灌浆配合比是指在进行基坑支护工程时,使用的灌浆材料的比例。
灌浆材料通常包含水泥、砂子和水等成分,其配合比的选择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如工程的土质特性、基坑的深度和周围环境等。
一般来说,基坑支护灌浆配合比应该使得灌浆材料具有足够的坚硬度和稳定性,以确保支护结构能够有效地抵抗土体的压力和侵蚀。
同时,灌浆材料还应具有良好的流动性,以便能够充分填充基坑中的空隙和裂缝,有效地封固土壤,防止土体的沉陷和滑动。
具体的配合比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确定。
通常来说,常见的基坑支护灌浆配合比为水泥:砂子:水=1:2:0.55。
在特殊情况下,还可以根据土质特性进行调整,例如在土壤较松散或水位较高的情况下,可以增加水泥或砂子的比例,以增加灌浆的密实性和坚固性。
需要注意的是,在确定基坑支护灌浆配合比时,还需要考虑混凝土的强度等技术指标的要求,以满足工程设计的要求。
此外,还需要遵循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规范,确保基坑支护灌浆工程的安全可靠。
灌浆配合比
请注意水泥净浆强度是不能用M50来表示的,正确的表示方式为50Mpa,因为M是砂浆的英文名mortar 开头字母,同理,砼的C是英文名concrete的开头字母,M50孔道压浆配合比供参考水泥〔P.O42.5R〕:水:膨胀剂〔U型〕:减水剂〔CSP-2〕=1:0.381:0.018:0.023孔道压浆配合比设计概述该文结合现行规范规程和本人实践经验,对后张孔道压浆配合比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P93〕11.3.2"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可参照现行《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T55-2000〕通过试配确定;砌体砂浆配合比也就相应的采用了现行《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JGJ98-2000,那么后张孔道压浆配合比怎么确定?用于质量评定的资料怎样出?我在各省各项目中发现很不统一,很多建设单位、管理单位、承建单位试验室均采用了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28天抗压强度试件采用每组6块,一个工作班两组整理资料,这样做对吗?可以肯定的告诉大家,这样是不正确的,没有任何依据的,应当予以纠正。
下面我就现行规范、规程中有关孔道压浆的相关资料整理出来,供大家学习参考。
A、《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P135〕12.11.2条款"孔道压浆宜采用水泥浆,所用材料应符合下列要求:1、水泥:宜采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水泥。
采用矿渣水泥时,应加强检验,防止材性不稳定。
水泥的强度等级不宜低于42.5。
水泥不得含有任何团块。
2、水:应不含有对预应力筋或水泥有害的成分,每升水不得含500mg以上的氯化物离子或任何一种其他有机物。
可采用清洁的饮用水。
3、外加剂:宜采用具有低含水量,流动性好,最小渗出及膨胀性等特性的外加剂,他们应不得含有对预应力筋或水泥有害的化学物质。
外加剂的用量通过试验确定。
12.11.3条款水泥浆的强度应符合设计规定,设计无具体规定时,应不低于30Mpa,水泥浆的技术条件应符合下列规定:①水灰比宜为0.40-0.45,掺入适量减水剂时,水灰比可减小到0.35;②水泥浆的泌水率最大不得超过3%,拌合后3h泌水率宜控制在2%泌水应在24h内重新全部被浆吸回③通过试验后,水泥浆中可掺入适量膨胀剂,但其自由膨胀率应小于10%④水泥浆稠度宜控制在14-18s之间。
水泥灌浆材料配比
水泥灌浆材料配比
水泥灌浆是指以水泥为主要成分,加入适量的骨料和掺合料,通过控制水泥用量和水灰比等参数来制备的一种胶结材料。
水
泥灌浆的配比是指在制备过程中,按照一定比例将水泥、骨料、掺合料和水混合在一起,以达到所需的工程要求。
水泥灌浆的配比需要根据具体的工程要求和材料特性来确定,下面介绍一般的配比方法和注意事项:
1.水泥用量:水泥是灌浆的主要胶结材料,其用量应根据工
程要求的强度、水固比和使用环境等因素来确定。
一般来说,
水泥的用量为灌浆总重量的10%~20%。
2.水灰比:水灰比是指水与水泥的质量比,它对灌浆的工作
性能和强度有着重要的影响。
水灰比过大容易导致灌浆流动性差、强度低,而水灰比过小则会使灌浆体积变小。
一般来说,
水灰比为0.4~0.6之间,具体数值需要根据工程设计和实验数
据确定。
3.骨料用量:骨料主要起填充和增强作用,在灌浆中起到调
节流动性和提高强度的作用。
骨料的种类可以有石英砂、微珠等,其用量一般为水泥用量的2倍左右。
4.掺合料用量:掺合料是指在水泥灌浆中加入的矿物掺合料,如粉煤灰、矿渣粉等。
掺合料可以降低水泥用量、改善工作性
能和提高强度,其用量一般为水泥用量的10%~30%。
5.流动性调节剂:在一些特殊的工程要求中,如需要调节灌浆的流动性、延迟凝结时间等,可以加入一定量的流动性调节剂,如减水剂、增稠剂等。
总之,水泥灌浆的配比应根据具体工程要求和材料特性来确定,通过合理控制水泥用量、水灰比、骨料和掺合料的配比,可以制备出适用于不同工程需求的水泥灌浆材料。
水泥基支座灌浆料配合比
支座安装砂浆配合比设计
一、设计过程:
1、原材料组成:
(1)水泥基支座灌浆料:西卡(中国)建筑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SikaGrout Construction水泥基灌浆料,经试验各项指标均符
合规范要求。
(2)水:饮用水。
2、配合比确定
25kg/袋加入4.0-4.5L水以达到所需要的稠度,用低速的电动搅拌器(速度不超过500转/分钟),直至搅拌均匀。
最后确定水泥基灌浆料:水=1:0.144作为试验配合比
二、检验强度、测定试验室配合比
(W/C)=0.16、拌制砂浆拌和物,则配合比材料用量列表如下:
三、施工注意事项
1、混凝土表面需干燥,密实,无油污,无水泥浮浆和任何不利于粘接的颗粒。
金属(钢和铁板)
表面需无鳞锈,铁锈和油污。
吸水性基层需用水浸润饱和。
建议有经验或经过培训的施工人员来完成此项工作,并需要有合理的现场安排。
2、将已搅拌好的灌浆料灌入基础,灌浆料只能从一边浇筑,以使气体能自由逸出。
在施工底板时,需要有足够的压力以使灌浆料能充分流动。
3、在搅拌完材料30分钟内必须完成灌浆,并确保施工必须连续作业。
在较难灌筑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引导条,但不宜使用振动设备。
二类水泥基灌浆材料配合比
二类水泥基灌浆材料配合比二类水泥基灌浆材料是一种常用于工程中的材料,它的配合比是确保其性能和使用效果的关键。
本文将从配合比的含义、配合比的设计原则和常见的二类水泥基灌浆材料配合比进行探讨。
一、配合比的含义配合比是指在一定的设计要求下,通过控制各种原材料的比例,使得混凝土拥有所需的强度、耐久性和施工性能。
在二类水泥基灌浆材料中,配合比的设计直接影响其性能表现和使用寿命。
二、配合比的设计原则1. 确定设计要求:根据工程需求,确定二类水泥基灌浆材料的强度等级、耐久性要求和施工性能要求。
2. 选择合适的水泥:根据设计要求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水泥品种和牌号。
3. 控制水灰比:水灰比是指水与水泥的质量比,它影响着灌浆材料的流动性、强度和耐久性。
通常情况下,水灰比应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以保证灌浆材料的工作性能。
4. 控制砂浆配合比:砂浆配合比是指水泥、砂、水的质量比例。
在二类水泥基灌浆材料中,砂浆配合比的设计应考虑到灌浆材料的流动性、压缩强度和抗渗性等因素。
5. 控制添加剂掺量:添加剂是指用于改善二类水泥基灌浆材料性能的辅助材料,如减水剂、增稠剂等。
控制添加剂的掺量可以有效提高灌浆材料的工作性能和使用寿命。
1. 普通二类水泥基灌浆材料配合比:水泥:砂 = 1:2.5水泥:水 = 1:0.4水泥:添加剂 = 1:0.022. 高性能二类水泥基灌浆材料配合比:水泥:砂 = 1:2水泥:水 = 1:0.3水泥:添加剂 = 1:0.033. 防渗透二类水泥基灌浆材料配合比:水泥:砂 = 1:3水泥:水 = 1:0.35水泥:添加剂 = 1:0.04以上配合比仅供参考,在实际工程中需要根据具体要求进行调整和优化。
四、总结二类水泥基灌浆材料的配合比是影响其性能和使用效果的关键因素。
在配合比的设计中,应根据工程要求选择合适的水泥品种和牌号,控制水灰比、砂浆配合比和添加剂掺量,以确保灌浆材料的工作性能和使用寿命。
不同类型的二类水泥基灌浆材料配合比存在差异,需要根据具体要求进行调整和优化。
混凝土灌浆料配合比的合理平衡原则
混凝土灌浆料配合比的合理平衡原则设计混凝土灌浆料配合比,就是要根据原材料的技术性能及施工条件,合理选择原材料,并确定出能满足工程所要求的技术经济指标的各项组成材料的用量。
在混凝土灌浆料工作性、强度、耐久性和经济性等方面之间考虑得到一个合理的平衡。
一、工作性在土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为获得密实而均匀的混凝土灌浆料结构以方便施工操作(拌和、运输、浇筑、振捣等过程),要求新拌混凝土灌浆料必须具有良好的施工性能,如保持新拌混凝土灌浆料不发生分层、离析、泌水等现象,并获得质量均匀、成型密实的混凝土灌浆料。
这种新拌混凝土灌浆料施工性能称之为新拌混凝土灌浆料的工作性。
混凝土灌浆料拌和物的工作性是一项综合技术性能,包括流动性、黏聚性和保水性三方面的含义。
1、流动性。
流动性是指新拌混凝土灌浆料在自重或机械振捣作用下,能够流动并均匀密实地填充模版的能力。
流动性的大小直接影响浇捣施工的难易和硬化混凝土灌浆料的质量,若新拌混凝土灌浆料太干稠,则难以成型与振捣,且密实造成内部或表面孔洞等缺陷;若新拌混凝土灌浆料过稀,经振捣后易出现水泥浆和水上浮而石子等大颗粒骨料下沉的分层离析现象,影响混凝土灌浆料质量的均匀性、成型的密实性。
在用水量不变的情况下,混凝土灌浆料拌和物的流动性会因以下因素的变化而增大;①级配良好的骨料其最大粒径增大时;②骨料中针片状颗粒的含量有所减少时;③混凝土灌浆料拌和物中含气量增加时;④优质矿物掺合料替代部分水泥。
2、黏聚性。
黏聚性是指新拌混凝土灌浆料的组成材料之间具有一定的黏聚力,确保不致发生分层、离析现象,使混凝土灌浆料能保持整体均匀稳定的性能。
黏聚性差的新拌混凝土灌浆料,容易导致石子与砂浆分离,振捣后容易出现蜂窝、空洞等现象。
黏聚性过强,又容易导致混凝土灌浆料流动性变差,泵送与振捣成型困难。
3、保水性。
新拌混凝土灌浆料保持其内部水分的能力称为保水性。
保水性好的混凝土灌浆料在施工过程中不会产生严重的泌水现象。
灌浆料的试验规定GB50204
水泥基灌浆材料试验规定水泥基灌浆材料是由水泥、集料(或不含集料)、外加剂和矿物掺合料等原材料,经工业化生产的具有合理级配的干混料。
加水拌合均匀后具有可灌注的流动性、微膨胀、高的早期和后期强度、不泌水等性能。
用时只需加水搅拌便可成为均匀、稠度适宜、能满足施工要求的具有自流平性的高强无收缩灌浆料。
水泥基灌浆材料分为I类、H类、皿类和W类。
I类、H类和皿类的最大集料粒径为w 4.75mm包括水泥净浆;W类的最大集料粒径为>4.75mm且w 16mm适用范围:地脚螺栓锚固、设备基础或钢结构柱脚底板的灌浆、混凝土结构加固改造及后张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孔道灌浆。
一、建筑工程的后张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孔道灌浆用水泥净浆(不含骨料)的检测规定优先执行强制性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中6.5节的规定。
(一)材料检测1、3h自由泌水率宜为0%且不应大于1%泌水应在24h内全部被水泥浆吸收;2、水泥浆中氯离子含量不应超过水泥重量的0.06%;3、当采用普通灌浆工艺时,24h自由膨胀率不应大于6%当采用真空灌浆工艺时,24h自由膨胀率不应大于3%检测频次:同一配合比检查一次(二)施工过程检测试件抗压强度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1、组批原则:每工作班留置一组试件;2、试件尺寸及每组试件数量:70.7mm的立方体试件,6个;3、试件养护方式和龄期:标准养护28d;4、强度计算:试件抗压强度应取6个试件的平均值;当一组试件中抗压强度最大值或最小值与平均值相差超过20%寸,应取中间4 个试件强度的平均值。
5、结果评定:现场留置的灌浆用水泥浆试件的抗压强度不应低于30MPa二、含或不含粗骨料的水泥基灌浆材料的检测规定可以执行推荐标准《水泥基灌浆材料应用技术规范》( GB/T50488-2008 )。
1、原材料的进场检测每200t为一个取样单位,不足200t也按一批论。
(1)常温季节和常规的施工环境,检测参数为:流动度、竖向膨胀率、抗压强度、钢筋锈蚀和泌水率;(2)冬季施工期间,在(1)基础上,增加规定负温(-5 C、-10 C) 下的抗压强度比(R、R7+28 和R7+56);(3)用于高温环境的,在(1)基础上,增加抗压强度比和热震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支座安装砂浆配合比设计
一、设计过程:
1、原材料组成:
(1)水泥基支座灌浆料:西卡(中国)建筑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SikaGrout Construction水泥基灌浆料,经试验各项指标均符
合规范要求。
(2)水:饮用水。
2、配合比确定
25kg/袋加入4.0-4.5L水以达到所需要的稠度,用低速的电动搅拌器(速度不超过500转/分钟),直至搅拌均匀。
最后确定水泥基灌浆料:水=1:0.144作为试验配合比
二、检验强度、测定试验室配合比
(W/C)=0.16、拌制砂浆拌和物,则配合比材料用量列表如下:
三、施工注意事项
1、混凝土表面需干燥,密实,无油污,无水泥浮浆和任何不利于粘接的颗粒。
金属(钢和铁板)
表面需无鳞锈,铁锈和油污。
吸水性基层需用水浸润饱和。
建议有经验或经过培训的施工人员来完成此项工作,并需要有合理的现场安排。
2、将已搅拌好的灌浆料灌入基础,灌浆料只能从一边浇筑,以使气体能自由逸出。
在施工底板时,需要有足够的压力以使灌浆料能充分流动。
3、在搅拌完材料30分钟内必须完成灌浆,并确保施工必须连续作业。
在较难灌筑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引导条,但不宜使用振动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