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力环流中气压值的判断

合集下载

第一部分 第三章 第1讲 课时14 热力环流

第一部分 第三章 第1讲 课时14 热力环流

课时14热力环流1.根本原因:地面冷热不均。

2.基本规律(1)一个过程:用箭头在上图中标出大气运动的方向,并填写形成过程。

答案(2)两个方向垂直方向与冷热差异有关,受热上升,遇冷下沉水平方向与气压差异有关,从高压流向低压(3)三个关系①温差关系:近地面两地有气温差。

②风压关系:水平方向上,风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

③等压面的凹凸关系a.气温高的地方:近地面下凹、高空上凸。

b.气温低的地方:近地面上凸、高空下凹。

特别提醒气压高低的相对性气压的高低是相对于同一水平面而言的,因而高压的数值并不一定大于低压的数值。

同一水平面上,高压区的气压值大于低压区的气压值;同一垂直方向上,近地面低压的数值要高于对应高空高压的数值。

3.常见形式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等。

1.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1)海陆风①成因分析——海陆热力差异是前提和关键。

②影响与应用:海陆风使海滨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夏季气温低,空气较湿润,是避暑的好地方。

(2)山谷风①成因分析——山坡的热力变化是关键。

②影响与应用: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冷的山风吹向谷底和盆地,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大气稳定,易加剧大气污染。

所以,山谷和盆地地区不宜布局有大气污染的工业。

(3)市区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①成因分析——“城市热岛”的形成是突破口。

②影响与应用:一般将绿化带布置在气流下沉处以及下沉距离以内,而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置在气流下沉距离以外。

2.等压面图的判读(1)判断气压大小①在垂直方向上随着高度增加气压降低。

如图,P A>P C,P B>P D。

②地面冷热不均,导致同一水平面上出现气压差异,等压面发生弯曲;同一水平面上,等压面上凸处气压高,下凹处气压低。

如图,P C>P D,P B>P A。

③同一垂直方向上,近地面和高空的气压高低类型相反。

若近地面为高压,则高空为低压。

(2)判断下垫面的性质①判断陆地与海洋(湖泊):夏季,近地面等压面下凹处为陆地,上凸处为海洋(湖泊);冬季,近地面等压面下凹处为海洋(湖泊),上凸处为陆地。

热力环流

热力环流
2.3 大气的运动
一、热力环流定义
因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称为热力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 形式。
B A
大气上界



定义:单位面积上空 气柱所产生的重量, 称为大气压强,简称 气压。 单位:hpa 公式:P=F/S=pgh



1.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1000(hpa)
A
1004(hpa)
(二)地表受热不均 B′
低压
′ A M
高压
N
M
C′
低压
′ A>B′ = C′
高压
B 冷却
低压
A 受热
高压
C 冷却
①近地面气温高的地方气压低,气温低的地 方气压高,高空与地面相反。 ②同一高度,等压面凸起的地方是高压区, 凹下的地方是低压区 ③在同一水平高度,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
活动探究1: 海陆热力环流
活动探究2: 城市热岛环流
A
B C
C
地;
1、对空气有污染的工厂应建设在A、B、C中的 2、要改善城市空气质量,最好在
B
地进行植树造林。
习题1
读下图(a、b表示等压面),完成下列要求:
D
A
a
C
B
b
(1)用箭头标示出大气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运动; (2)图中所示的热力环流形成的过程是:先有 垂直 运动,
C D
(二)地表受热不均 ′ A B′ 低压 高压
c′ 低压
高压
冷却
BLeabharlann 低压A高压冷却
C
受热
注:通常所说的高气压、低气压是指同一水 平高度上气压高低状况。
A.大气的 垂直运动

-热力环流

-热力环流
海陆风共同作用的结果 是使滨海地区的气温日 较差较小。
问题研究
A
B C
C
地;
1、对空气有污染的工厂应建设在A、B、C中的
2、要改善城市空气质量,最好在
B
地进行植树造林。
1
3000m
.
等压面
. 2
3
. .
4
.
5
. .
等高面
练一练
A
B



⑴ 1、2、3、4、5四点中气压值相等的是: 1、2、4 海拔高度相等的是: 2、3、4、5 。 ⑵ 3、5两点, 5 点气压高, 3 点气压低 ⑶ A、B两点, B 点气流上升, A 点气流下沉 ⑷ 用“ → ”画出图中A、B、3、5四点热力环流。 ⑸ A、B两点, B 点受热, A 点冷却
热力环流的原理:
假如地表性质均一,且温度一致
等压面
B
A
C
B'
高空 ?

A' 高
? ?
C' 低
热力环流
高 低
热力环流
高 A
近地面
B 冷却


C

受热 冷却 ▲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近地面的冷热不均
▲空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差异
低气压
高气压
低气压
高气压 B
低气压 A
高气压 C
注意:
1.高空的气压高低与地面相反 2.等压面凸起的地方是高压区,等压面下凹的地 方是低压区(图 /练习)
1、观察烟雾在玻璃缸内是如何飘动的 ? 2、空气运动原因?
烟 冰
热水
现象观察
1、观察烟雾在玻璃缸内是如何飘动的 ? 2、空气运动原因? 冷热不均引起空气环流

热力环流中气压、气温与海拔高度的关系

热力环流中气压、气温与海拔高度的关系

热力环流中气压、气温与海拔高度的关系作者:吴艳来源:《青苹果·高一版》2016年第05期大气不仅可以支持燃烧、供给呼吸,还能通过过滤紫外线、阻挡流星体等方式保护地球生命的安全。

大气是地球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地理环境的发展演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也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产生重要影响。

《地球上的大气》一直是学业水平考试乃至高考的重中之重。

而热力环流作为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是学习大气部分必须掌握的基础地理原理。

热力环流中最具代表性的例子有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等,它们不仅影响地理环境的发展,也关乎人类活动,如热岛环流带来的城市风,下沉气流的位置是城市规划中布局功能区的参考因素之一。

所以,同学们在学习时务必理解、掌握这些环流形成的机制和过程。

在热力环流中,热量分布的差异如何形成高、低气压进而导致空气的环流运动,是不少学生学习中的障碍。

他们不能正确完成热力环流的过程示意图,分析不清楚热力环流中气温、气压的对应关系,甚至简单地记成:气温低则气压高,气温高则气压低。

事实果真如此吗?影响气温、气压高低差异的因素有很多,在热力环流中,除了要考虑冷热状况差异,还要分析高空与近地面的差异,即海拔高度对气温、气压的影响。

现在我们通过一道常见例题来分析探究一下突破热力环流惯性思维的简单方法:【例】读图1“某区域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第①~第⑤点,气压最高的是,气压最低的是。

(2)在图1中用“→”画出热力环流。

同学们的错误普遍集中在把第④点判断成气压最低,而第⑤点气压最高。

只要这个判断出错,答案就不会正确。

究其原因,是有些同学没有真正理解近地面受热不均后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空气的运动如何影响等高面上气压的变化,影响了判断。

此问题的突破点在于明确两个对应关系,即海拔与气温的关系、海拔与气压的关系。

任一地点的气压值均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气压是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大气压力,在数值上等于单位面积上的垂直空气柱所受到的重力(海拔越高,空气柱越短)(如图2)。

热力环流

热力环流

热力环流1.掌握热力环流要抓住一个过程、二个方向、三个关系(1)一个过程近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空气的垂直运动(上升或下沉)――→造成同一水平面上存在气压差异――→导致空气的水平运动――→形成热力环流。

(2)二个气流运动方向①垂直运动——热上升,冷下沉。

②水平运动——从高压流向低压。

(3)三个关系①近地面和高空气压相反关系②温压关系:(如上图中甲、乙、丙三地所示)热低压、冷高压③风压关系:水平方向上,风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

(如上图中①②③④处风向所示)【特别提醒】 垂直方向的气流运动是由近地面冷热不均导致的。

其形成过程是:近地面冷热不均――→导致空气的上升或下沉。

2.三种常见热力环流形式(1)海陆风①成因分析——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前提和关键。

②影响与应用:海陆风使滨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夏季气温较低,空气较湿润,是避暑的好地方。

(2)山谷风①成因分析——山坡的热力变化是关键。

②影响与应用:在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冷的山风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阻碍了空气的垂直运动,使污染物不易扩散。

所以山谷地区不宜布局有污染的工业。

(3)城市热岛环流①形成分析——“城市热岛”的形成是突破口。

城市热岛的形成:由于城市居民生活、工业和交通释放大量的人为热,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热岛环流的形成:空气在城市上升,在郊区下沉,近地面风由郊区吹向城市②影响与应用:一般将绿化带布置在气流下沉处以及下沉距离以内,而将卫星城镇或大气污染较重的工厂布置于城市热岛环流之外。

3.山谷风的形成(2014·安徽示范高中高三第一次联考)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利用假期对当地的一个山谷进行野外考察,下图中实线为剖面线,虚线为等压面,点线为等温面,箭头为大气流动方向。

据此回答(1)~(2)题。

(1)上图信息中,只有一处正确,它是()A.甲B.乙C.丙D.丁(2)地理兴趣小组观测时间可能是()A.8∶00~9∶00 B.12∶00~13∶00C.15∶00~16∶00 D.23∶00~24∶004.热力环流与城市污染的关系(2014·云南模拟)下图为某地(30°N,120°E)及附近地区大气的水平运动俯视示意图,据此回答(1)~(3)题。

高中地理知识点:解读热力环流原理及应用

高中地理知识点:解读热力环流原理及应用

高中地理:解读热力环流原理及应用热力环流【背诵要点】1.热力环流的概念、形成原因、形成过程、示意图、原理应用2.海陆风(湖陆风)、山谷风、城市风的形成原因、示意图、影响3.等压面(等温面)的判读:判断气压(气温)值大小、冷热、气流运动方向(风向)、天气状况、下垫面状况4.气压的概念、影响因素;高压和低压的概念、形成原因【基础知识】一、热力环流原理(一)概念: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

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二)形成原因:地面冷热不均。

(三)形成过程(四)示意图【思考探究】是不是气温越高热力环流越旺盛?答案:不是。

热力环流的旺盛程度取决于地区间冷热差异。

地区间温差越大,空气垂直运动越旺盛,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热力环流越旺盛。

【特别提醒】1、一个关键“一个关键”是确定近地面两地点的冷热。

热容量大的地球表面,白天气温较低,夜晚气温较高;热容量小的地球表面,白天气温较高,夜晚气温较低。

两地温差越大,热力环流越旺盛。

2、两个气流运动方向:((先有垂直运动,后有水平运动))①垂直运动:与冷热差异有关,受热上升,冷却下沉。

②水平运动:与气压差异有关,从高压流向低压。

3、三个关系:(1) 等压面的凹凸关系:(近地面和高空的气压类型相反)受热:低空下凹、高空上凸。

变冷:低空上凸、高空下凹。

通常所说的高压、低压是相对同一水平面气压状况而言的。

在同一地点,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2)温压关系:热低压、冷高压(如上图中甲、乙、丙三地所示)。

注意:关于热力环流,具有“气温越高,气压越低”的规律,切记该规律只适用于热力条件下的下垫面,受动力因素影响的大气环流或者高空不适用于该规律。

(3)风压关系:水平方向上,风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

(五)常见热力环流形式1、海陆风①成因分析——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前提和关键。

(海洋的比热容大于陆地)②影响与应用:海陆风使海滨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空气较湿润。

2、山谷风①成因分析——山坡的热力变化是关键。

热力环流和等压面判读03讲解

热力环流和等压面判读03讲解

B
D
由于空气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 最简单形式。
热力环流的形成和等压面的判读
考点一:热力环流的形成和等压面的判读
A1
B1
A

根本原因
B

上升 下沉
1、图解法掌握热力环流的形成 冷热不均 大气的垂直运动
直接原因
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
大气的水平运动
形成热力环 流
2、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及其影响: 热力环流是一种最简单的大气运动形式。海陆热力性质不 同,山谷、山坡冷热不均,人类活动都有可能导致热力环 流的形成。
4.(2013· 浙江文综,7)拉萨河流域拥有丰富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 文化资源,拉萨位于宽阔的拉萨河谷地北侧。下图为拉萨7月降水 量日平均变化图。完成下题。 有关拉萨7月降水日变化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夜晚地面降温迅速,近地面水汽易凝结成雨 B.夜晚近地面形成逆温层,水汽易凝结成雨 C.白天盛行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 D.白天升温迅速,盛行上升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
图5为“某城区及附近地区大气的水平运动俯视示意图”,读 图完成3—4题。
d
图5
3.图示区域大气运动系统属于 A.三圈环流 B.季风环流 C.热力环流 D.反气旋 4.形成该大气运动系统的主要原因是 A.温室效应 B.海陆热力差异 C.地势起伏 D.城市热岛效应
暑期,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研究城市热岛效应。据图回答2题。 2.下面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城市热岛效应的是(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3.甲地的夜雨较多,其主要原因是该地: A.夜晚的气温高于白天的气温,气流作上升运 B.夜晚的气温低于白天的气温,气流作下沉运动 C.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的气温低,气流作下沉运动 D.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的气温高,气流作上升运动

等压面中的“高高低低”规律

等压面中的“高高低低”规律

等压面中的“高高低低”规律山东东营市第一中学杨爱红高中地理必修1在讲热力环流的形成时,由于地表受热不均,引起了空气在垂直方向上的上升和下降运动,从而导致了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故等压面不再是和等高线相平行的平面了,而是发生了弯曲,即同一水平面上,气压高的位置等压面向高空凸出,气压低的位置等压面向近地面凹。

这就是大家都知道的“高高低低”规律。

这部分内容是本节课的重难点,学生很不容易理解和掌握。

对于这一结论的推导过程,我听过很多教师的课,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讲解方式,先把我个人的理解和大家共享,还望多多批评指正!如图所示:这是一种理想状况(假设地表受热是均匀的)下的一组等压面,此种状况下,等压面是和等高线平行的。

实际中,地表受热是不均匀的,如图中B地接受太阳辐射的热量较多,A、C两地较少。

由于B地受热较多,气流在垂直方向上有上升运动,而B、C两地垂直方向上是下降运动,这样由于气流在垂直方向上的运动导致了近地面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值不再相等,图中B1由于气流上升使得气压值比原来降低了(假设原来是1000百帕,现在降到了950百帕),而A1、C1两地由于气流的下沉运动使得气压值比原来升高了(假设原来是1000百帕,现在升高到了1050百帕)。

注意:此时,近地面在同一等高线上的A1、B1、C1三点的气压值已经不再相等了,分别是1050百帕、950百帕、1050百帕。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再次找出这一海拔高度的等压面呢?方法如下:在近地面这一海拔高度处,要想在B1附近找和两侧的点A1、C1的气压值1050百帕相等的点的话,要在B1的上方找还是下方找呢?当然是在下方找了,因为在垂直方向上气压值的减小是绝对的。

发生弯曲后的等压面如图所示。

高空中A2、B2、C2这三个在同一等高线上的点,气压值由于气流的上升和下沉运动也发生了变化,A2、C2气压值比原来降低了(假设由原来的500百帕降到了450百帕),B2气压值比原来升高了(假如由原来的500百帕升高到了550百帕)。

高中地理复习:解读热力环流原理及应用

高中地理复习:解读热力环流原理及应用

高中地理复习:解读热力环流原理及应用热力环流【背诵要点】1.热力环流的概念、形成原因、形成过程、示意图、原理应用2.海陆风(湖陆风)、山谷风、城市风的形成原因、示意图、影响3.等压面(等温面)的判读:判断气压(气温)值大小、冷热、气流运动方向(风向)、天气状况、下垫面状况4.气压的概念、影响因素;高压和低压的概念、形成原因【基础知识】一、热力环流原理(一)概念: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

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二)形成原因:地面冷热不均。

(三)形成过程(四)示意图【思考探究】是不是气温越高热力环流越旺盛?答案:不是。

热力环流的旺盛程度取决于地区间冷热差异。

地区间温差越大,空气垂直运动越旺盛,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热力环流越旺盛。

【特别提醒】1、一个关键“一个关键”是确定近地面两地点的冷热。

热容量大的地球表面,白天气温较低,夜晚气温较高;热容量小的地球表面,白天气温较高,夜晚气温较低。

两地温差越大,热力环流越旺盛。

2、两个气流运动方向:((先有垂直运动,后有水平运动))①垂直运动:与冷热差异有关,受热上升,冷却下沉。

②水平运动:与气压差异有关,从高压流向低压。

3、三个关系:(1) 等压面的凹凸关系:(近地面和高空的气压类型相反)受热:低空下凹、高空上凸。

变冷:低空上凸、高空下凹。

通常所说的高压、低压是相对同一水平面气压状况而言的。

在同一地点,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2)温压关系:热低压、冷高压(如上图中甲、乙、丙三地所示)。

注意:关于热力环流,具有“气温越高,气压越低”的规律,切记该规律只适用于热力条件下的下垫面,受动力因素影响的大气环流或者高空不适用于该规律。

(3)风压关系:水平方向上,风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

(五)常见热力环流形式1、海陆风①成因分析——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前提和关键。

(海洋的比热容大于陆地)②影响与应用:海陆风使海滨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空气较湿润。

2、山谷风①成因分析——山坡的热力变化是关键。

热力环流和风的形成

热力环流和风的形成

例2:等压线是某一水平面上气压相同各点的连线。读 “北半球四地等压线图”(单位:百帕),完成: (2)B图中P地的风向为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热力环流的形成
热力环流
•气压高低的判断
•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
大气的水平运动
•风的形成
•风向及风力的判断
B
风向
(hPa)
1010 1020
A
1030
方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1、概况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①直接原因:
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
②原动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
③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作用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
(hPa)
1002
1004 1006 1008 1010
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风向
近 地 面 大 气 中 的 风
受 个 力 作 用
风 向 与 等 压 线 斜 交
2
3

受力作用
受两力作用(水 平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受三力作用(水 平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摩 擦力) 受三力作用(水 平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摩 擦力)
受力作用分析
492hpa 496hpa 498hpa 500hpa
2.3大气环境
二、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1
等压面:空间气压值相等各点组成的面.
假设:地面受热均匀,则形成的等压面如下:
等压面为一个个水平面
860百帕 910百帕 960百帕 1010百帕
等压面越往高空气压值越低
等压面:空间气压值相等各点组成的面. 等压线:某一水平面上气压相同各点的连线

热力环流原理及等压面的判读

热力环流原理及等压面的判读

(三)常见的热力环流
1.海陆风
2.山谷风
3.城市风
1.海陆风
低气压 高气压

高气压

海风
低气压
白天风从海上吹向陆地,即海风
海陆风使滨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降水增多
1.海陆风
高气压 低气压

低气压

陆风
高气压
晚上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即陆风
2.山谷风
影响: ①夜间,山谷和盆地,盛行上升气流, 水汽易凝结致雨; ②夜间,山谷和盆地,易形成逆温层
3.若甲位于亚欧大陆,乙位于太平洋,则( C A.甲为亚洲低压,乙为夏威夷高压
B.洛阳此时盛行东南风 C.此时北极地区的驯鹿南迁 D.印度此时盛行西南风
)
课堂练习
热岛强度是指中心城区比郊区气温高出的数值大小, 下图是某大城市热岛强度日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
4.有关该城市热岛强度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晴天热岛强度一直高于阴天 B.阴天不存在热岛效应 C.晴天正午时,热岛强度最大 D.晴天时,热岛强度会出现两个峰值
大气的最简单运动——热力环流
(一)气压
1.概念: 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大气 的压力就称为气压 2.特点:
气压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 而递减
气 压 越 低
海 拔 越 高
空间气压值相同的各 点组合而成的面叫做 等压面。
500(百帕) 750
1000
地面
在无其它因素的影响下,理论上同纬度海拔 相同的地方,气压值也相同。
1.引起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输送热量的根本原因是( D ) 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C.气压带季节性移动 B.海陆分布和地球运动 D.太阳辐射和地球运动
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源源不断地从低纬度向高纬度输送热量。下 图表示“北半球向北的热量输送随纬度的变化”。完成1~2题。

3.3大气热力环流

3.3大气热力环流
6.陆地比热容大,海洋比热容小。( ) 答案:× 7.白天山坡受热所造成的温差,比夜间辐射冷却造成的温差大,谷 风的风速大于山风。( ) 答案:√
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
【情 境 探 究】
材料一 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火熄上方谷” 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公元234年春,诸葛 亮在上方谷设伏兵,安排大将魏延诱敌深入。 当司马懿等人追进上方谷时,山上士兵即投 下石块堵塞谷口,同时引燃谷内干柴。刹那 间, 上方谷硝烟弥漫,火海一片。正当司马 懿父子以为必死无疑时,天空竟然乌云密布, 接着就下起大雨,司马懿感谢苍天保佑,趁 机逃脱。诸葛亮叹道:“谋事在人,成事在 天。”
(2)用箭头在图上标出环流模式。 (3)甲、乙两地中气温较高的是 甲 。
高压
低压
低压
高压
(4)一般情况下,甲、乙两地对应的天气状况分别是: 甲地 阴雨天 ,乙地_晴__天__,两地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 ____乙__地____。
(5)画出近地面等压面图
常见的热力环流
地区间受热不均
海海陆陆热热力力性性质质差异异 人人类类活活动动 地地表表形形态态
探究:
热气球是指用热空气作为浮升气体的 气球。相传热气球的原型由三国时期诸葛 亮(字孔明)所发明。诸葛亮被司马懿围 困于阳平,无法派兵出城求救;诸葛亮算 准风向,制成能在空中飘浮的纸灯笼,附 上求救信息,后来终于脱险,于是后世就 称这种灯笼为孔明灯。现代载人热气球由 球囊、吊篮和加热装置三部分构成。球囊 下端开口,下悬一只载人吊篮,用火焰加 热器将热空气灌入球囊,使球囊膨胀并平 稳升空。
1020
1030
B
A
C
同一地点,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 气压越低;海拔越低,气压越高。
在地表冷热不均的情况下。原先的等压面发生了弯曲

热力环流中气压值的判断

热力环流中气压值的判断

热力环流中气压值的判断有关大气压强的规律:1、气压高低取决于单位体积空气柱的重量,一般而言,空气密度越大,单位空气柱重量越重,因此产生的大气压强越大。

2、一般来说,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因此气压越低。

3、热力环流示意图中的高低气压是以同一水平面(或说同一海拔高度)来比较的,例如近地面受热的地方形成低压,遇冷的形成高压,这一低一高都是指近地面的气压高低,从近地面往高空,空气越来越稀薄,因此,气压越来越低,到了高空分别形成高压和低压,这里一高一低,都是指同海拔的高空气压值。

一、理解与应用例1.图一中箭头表示空气的运动方向,试比较a、b、c、d四处气压值的高低。

步骤:(1)根据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不断减小可判断:a、d>b、c(2)根据气流运动方向,标出同一水平面上气压值的变化情况,如图二所示。

可知d >a,b>c,由步骤(1)、(2)可得。

例2. 如图三,试比较①、②、③三处气压值的大小。

步骤:(1)分别过①、③做近似于图中虚线的等压面,如图中虚线所示。

(2)根据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可知在垂直方向上,等压面的气压值也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从而可知①>②>③。

二、延伸与拓展例3. 如图四所示,根据垂直剖面气压的变化,判定热力环流方向。

A. a→b→c→dB. a→d→c→bC. b→c→d→aD. c→d→a→b要做此题必须理解热力环流中等压线的弯曲(倾斜)方向与气流运动方向之间的关系。

图五是对称的暖低压和冷高压,即温度场的暖中心和气压场的低压中心重合,冷中心和高压中心重合。

在暖低压的配置中,地面的低压中心由于其温度高,所以气压随高度的降低较四周慢,到一定高度后,低压中心附近的气压反而较四周高,成为一个高压系统;而冷高压则相反(等压线变化如图六)因此,在热力环流中近地面等压线的弯曲(倾斜)方向与气流的运动方向相反,高空则相同;近地面热源气流上升,冷源气流下沉。

因此,根据上述原则答案选B项。

三、同类变式例4. 下图是等压面分布示意图,正确的是答案:BC例5. 下图为某地由热力原因而形成的高空等压面分布图,读图回答第(1)—(3)题。

热力环流

热力环流
A B
h H
地面
等压线 在同一平面上, 等压线:在同一平面上,由气压值相同
的点连成的线 的点连成的线。
等压面: 等压面:在空间内由气压值相同的线
连成的面。 连成的面。
二、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 全球气压带、 )、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 (一)、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
(最简单的大气运动方式) 最简单的大气运动方式)
气压梯度
气压梯度力

风在前进过程中都受到了哪些力的作用
(hPa)
1002 1004 1006 1008 1010
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风向
地转偏向力:垂直于风向。只改变风向, 地转偏向力:垂直于风向。只改变风向,不改变风速
(hPa) 1000 1005 1010
摩擦力
1015
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风向
高压、低压是针对同一水平面而言的。 高压、低压是针对同一水平面而言的。 同一水平面而言的 但不同高度上的高压数值不一定比低压数值 大。
同一垂直面上: 气压总是由高到低(从地面到高空 从地面到高空) 同一垂直面上: 气压总是由高到低 从地面到高空
气压变化规律
同一水平面上: 温度高,气压低 温度低 气压高 气压低;温度低 同一水平面上: 温度高 气压低 温度低,气压高 近地面低气压,高空必定是高气压 近地面低气压 高空必定是高气压 近地面高气压,高空必定是低气压 近地面高气压 高空必定是低气压 垂直方向: 热上升; 垂直方向: 热上升;冷下沉
摩擦力方向: 摩擦力方向:与风向相反 减小风速 影响风向
影响风向的因素
高空:水平气压梯度力、 高空: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
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近地面: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 近地面: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 摩擦力

大气热力环流

大气热力环流
A=B>C=D
等压面为什么会弯曲,受什么影响?
大气热力环流
地面冷 热不均
空气的垂 直运动
同一水平面上 存在气压差异
空气的水 平运动
热力 环流
B′
高空
低气压
A′ 高气压
C′ 低气压
D′ 高气压 等高面
地面
高气压
B

低气压 A

高气压 C

低气压 D

大气热力环流
垂直方向:同一地点,随海拔升高,气压降低 分布规律: 弯曲方向:高压上凸,低压下凹
2
海陆风
(3)大湖泊周围、大江大河沿岸也会出现与海陆风相似的风的周期 变化,分别称为“湖陆风”或“江(河)陆风”。赴上述地区进行考 察,观察白天和夜间风向是怎么变化的,验证所学过的知识。 河湖与周围陆地之间存在早晚差异,白天吹湖(河)风,晚上吹陆风。
2
山谷风






(1)在图中分别画出山峰和山谷之间的大气运动方向,使之构成
一个环流圈,并说明理由。 白天山坡受热,空气增温快,空气密度小;山谷上方同高度的空
气增温较慢,密度仍较大;空气自山谷沿山坡上升,形成谷风。
3
山谷风
(2)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巴山为什么多夜雨? 夜晚谷地中盛行上升气流,气流上升过程中降温,水汽凝结形成 降水。
3
山谷风
(3)山谷地区如果有工业生产产生大量大气污染物的情况下,污 染现象往往持续时间更长,更严重,这是为什么? 谷地地形封闭,污染物不易扩散;夜晚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堆积 在谷地,形成逆温,大气较稳定,不利于污染物扩散。
3
小结
高空 低
600hp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力环流中气压值的判断
有关大气压强的规律:
1、气压高低取决于单位体积空气柱的重量,一般而言,空气密度越大,单位空气柱重量越重,因此产生的大气压强越大。

2、一般来说,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因此气压越低。

3、热力环流示意图中的高低气压是以同一水平面(或说同一海拔高度)来比较的,例如近地面受热的地方形成低压,遇冷的形成高压,这一低一高都是指近地面的气压高低,从近地面往高空,空气越来越稀薄,因此,气压越来越低,到了高空分别形成高压和低压,这里一高一低,都是指同海拔的高空气压值。

一、理解与应用
例1.
图一中箭头表示空气的运动方向,试比较a、b、c、d四处气压值的高低。

步骤:
(1)根据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不断减小可判断:a、d>b、c
(2)根据气流运动方向,标出同一水平面上气压值的变化情况,如图二所示。

可知d >a,b>c,由步骤(1)、(2)可得。

例2. 如图三,试比较①、②、③三处气压值的大小。

步骤:
(1)分别过①、③做近似于图中虚线的等压面,如图中虚线所示。

(2)根据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可知在垂直方向上,等压面的气压值也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从而可知①>②>③。

二、延伸与拓展
例3. 如图四所示,根据垂直剖面气压的变化,判定热力环流方向。

A. a→b→c→d
B. a→d→c→b
C. b→c→d→a
D. c→d→a→b
要做此题必须理解热力环流中等压线的弯曲(倾斜)方向与气流运动方向之间的关系。

图五是对称的暖低压和冷高压,即温度场的暖中心和气压场的低压中心重合,冷中心和高压中心重合。

在暖低压的配置中,地面的低压中心由于其温度高,所以气压随高度的降低较四周慢,到一定高度后,低压中心附近的气压反而较四周高,成为一个高压系统;而冷高压则相反(等压线变化如图六)
因此,在热力环流中近地面等压线的弯曲(倾斜)方向与气流的运动方向相反,高空则相同;近地面热源气流上升,冷源气流下沉。

因此,根据上述原则答案选B项。

三、同类变式
例4. 下图是等压面分布示意图,正确的是
答案:BC
例5. 下图为某地由热力原因而形成的高空等压面分布图,读图回答第(1)—(3)题。

(1)比较甲、乙两地的天气状况:甲地___________;乙地___________.
(2)甲、乙、A、C四地气压由高到低的排列是___________.
(3)在图中用箭头将这一热力环流补充完整。

答案:
(1)阴雨晴朗
(2)乙>甲>A>C
(3)流向为甲→A→C→乙→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