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合集下载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一、引言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之一,它对于我们深刻理解和把握事物发展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就是深入探讨事物运动的本质和规律,从而更好地指导实践活动。

二、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是“矛盾”。

矛盾是事物运动的内在动力和源泉,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2.1 矛盾的概念矛盾的概念是指事物内部存在着相互矛盾的两个方面,它们对立统一、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2.2 矛盾的形式矛盾的形式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主要矛盾是决定事物发展方向的矛盾,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主导地位的矛盾;次要矛盾是相对次要的矛盾,一般服从主要矛盾的发展。

2.3 矛盾的特点矛盾的特点有对立统一、斗争性和发展性。

对立统一是指事物内部存在着对立的两个方面,它们相互依存、相互转化;斗争性是指矛盾的对立面之间通过斗争来推动事物的发展;发展性是指矛盾的对立面通过内部的矛盾冲突推动事物的发展。

三、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矛盾是宇宙的普遍存在,一切事物都是由于内部矛盾的存在而发展变化;同时,矛盾也具有特殊性,不同事物内部的矛盾在形态上、性质上有所差异。

3.1 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普遍性表现在一切事物内部都存在着对立的两个方面,它们之间存在着联系和互动,推动事物的发展和变化。

无论是自然界的物质运动,还是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都离不开矛盾的作用。

3.2 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特殊性指的是不同事物内部存在的矛盾在形态上、性质上有所差别。

在不同的事物中,矛盾的对立面有着不同的性质和作用,因此需要具体分析具体问题,并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四、唯物辩证法的运用唯物辩证法作为一种认识方法,不仅仅是一种理论工具,更是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思维方式。

在实践活动中,我们应该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原理和方法,把握矛盾的规律,推动事物的发展。

4.1 科学决策唯物辩证法的运用可以帮助我们科学地进行决策。

高中政治必修4知识点总结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高中政治必修4知识点总结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高中政治必修4知识点总结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1、矛盾的含义和基本属性(1)含义: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注意】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矛盾,矛盾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2)基本属性: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

①含义:A.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B.斗争性是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②关系:A.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B.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

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3)方法论:坚持一分为二的分析方法。

(两点论、两分法)。

2、矛盾的普遍性(1)原理: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时时有矛盾。

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2)方法论:①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②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分法、两点论。

反对一点论,反对片面看问题。

3、矛盾的特殊性(1)原理: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它主要有三种情形: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③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分)、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之分)也各有其特殊性。

(2)方法论要求: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一、【教育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识记A.矛盾的含义B.矛盾同一性及其两个方面含义C.矛盾斗争性及其属性D.矛盾普遍性的含义E.矛盾特殊性及其三层含义F.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基本含义(2)理解A.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辨证关系及其重要意义B.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及其重要意义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辨证关系及其重要意义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运用A.列举实例,分析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理解世界是矛盾的世界,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B.以孔子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为例,分析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辨证关系2.能力目标A.使学生初步形成用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统一的观点认识和把握事物的能力,理解矛盾是一切现存事物自己运动的原因,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

B.使学生初步具有运用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辨证关系的原理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A.坚持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反对形而上学对矛盾的抹煞和否定。

B.坚定“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信仰。

C.坚信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二、【教学重点、难点】1.矛盾的概念;2.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3.主次矛盾与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三、【教法与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四、【教学手段】:多媒体五、【教学时间】:五课时六、【教学过程】: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也是永恒发展的,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矛盾,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是否承认矛盾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世界观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所在。

根据课程标准,第九课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其内容设计为两框。

第一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第二框,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提供了理解一切现存事物“自己运动”的钥匙。

认识世界就是认识矛盾,改造世界就是解决矛盾。

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的含义;矛盾的基本属性、含义及其之间的区别联系方法论,矛盾的普遍性原理;矛盾的特殊性原理;普遍性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矛盾含义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既对立又统一的哲学范畴,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属性:矛盾的对立属性就是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就是同一性,他们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

矛盾的基本属性同一性斗争性含义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他有两方面含义:①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之中;②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关系①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②斗争性寓于统一性之中,并为统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普遍性特殊性原理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之中,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简言之,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①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②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二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三是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有其特殊性方法论①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观)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观)
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把一般方法和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坚持 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着重把握主要矛盾,抓重点,又不忽视次 要矛盾的解决,统筹兼顾。
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重视主流, 但又不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即支流。 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矛 盾 分 析 的 方 法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 要方面辩证关系
【2013年上海卷26】.由“环境炸弹”变成“城市矿 山”的哲学依据是( )
4、两者的联系
【方法论】: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看问题) 反对片面的观点和一点论。
A
判断:下列句子共同体现了矛盾的基本属性的什么道理?
①史伯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②“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强调矛盾双方是对立统一的。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 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和:说明不同的事物结合生成万物,强调没有斗争就 没有同一性,相反相成的事物才能成统一体。
6、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
A.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决定事物的性质。 B.矛盾的主次方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 要求我们看问题时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 支流,弄清事物的性质。
7、主次矛盾与矛盾主次方面要求 我们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
(2)运用“重点论”和“两点论”关系的原理分析说明上述材 料(须简述原理,然后结合材料分析说明)。(7分)
重点论指分析和解决问题时,首先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 面,从而抓住重点和主流;两点论指同时要注意和恰当处理次要矛 盾和矛盾的次要方面。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 在错综复杂的外交工作中强调“贯穿一条主线”是抓住了重点和主 流,同时强调“与各国携手应对全球性金融危机”和“妥善解决热 点问题和全球性问题”,是对外交工作统筹兼顾,这既分清了主次, 更体现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第9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第9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思考:以下三首诗分别描述了哪个 季节荷花的特点?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初夏之荷
【南宋】杨万里
接天莲叶无穷碧, 盛夏之荷 映日荷花别样红。 【南宋】杨万里
秋阴不散霜飞晚, 留得残荷听雨声。 【晚唐】李商隐
秋季之荷
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 有特殊性
经济
我国的发展 政治
常言道:“水火不相容”。 着了火用水浇就行了。你认为如何?
灭火的方法
读成语,思哲理
• • • • • • • 对症下药 量体裁衣 因材施教 因地制宜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生搬硬套 一刀切,一风吹 • 张冠李戴 • 良莠不分
我国宋朝时期,京城有 位很有名气的裁缝,他裁的 衣服特别的合体,那么他有 什么“秘诀”呢? 传说有一次,御使大夫 请他去裁一件进宫穿的衣服 ,裁缝手脚利索地量好了他 的身腰尺寸,问:”请教御 使老爷,您当官多少年了? “御使很奇怪,反问他:” 你量体裁衣就够了,还要问 这些干什么?
在中学阶段我们需面对众 多问题,一是学习,二是身 体,三是处理人际关系(交 友)四是娱乐休闲等。
(1)以上问题中哪个问题是 我们应集中主要精力解决的? 为什么?
在中学阶段我们需面对众 多问题,一是学习,二是身 体,三是处理人际关系(交 友)四是娱乐休闲等。
(2)我们能否只注重学习,忽视 其他问题?为什么?
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 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天 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 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居安思危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失败是成功之母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注意:
1、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关系,既指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第一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第一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第一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学习目标定位】框题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识记理解分析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1.矛盾的含义2.斗争性的基本含义3.同一性的基本含义4.矛盾特殊性5.矛盾的普遍性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1.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2.矛盾普遍性的方法论意义3.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是的方法论意义1.理解和把握矛盾的含义,培养他们的辩证思维的能力2.通过运用基本原理去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重大问题,培养理论联系实际、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学生更深刻地理解邓小平理论,进一步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为此而奋斗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课前预习填空】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1)矛盾就是反映,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2)矛盾的对立属性是;矛盾的统一属性是,它们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

(3)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的属性和趋势。

矛盾同一性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二是。

(4)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的属性。

矛盾的斗争性体现着的倾向和趋势。

(5)同一是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就没有,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就没有,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

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6)矛盾存在于,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即 ;矛盾贯穿于,每一个事物从产生到灭亡都存在着自始自终的矛盾运动,即。

(7) 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都要,,,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8)矛盾特殊性含义。

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二是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形成了;三是同一事物中的、同一矛盾的也各有其特殊性。

(9)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一方面,,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不包含特殊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2014年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二批 部署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要充分运用第 一批活动经验,紧紧扭住反对“四风",从群众 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入手,着力解决关系群众 切身利益的问题,解决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问题, 把改进作风成效落实到基层,真正让群众受益, 努力取得人民群众满意的实效。这一活动对夯实 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十分重 大而深远的意义。 根据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 相关知识,说明党的群众路线第二批教育实践活 动部署的哲学依据。(9分)
(2)结合材料一,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说明韩剧受 到中国观众追捧的原因?(12分)
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韩剧 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可以在中国观众中产生共鸣。 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要求人们在 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不 断实现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具体的历史 的统一。韩剧在制作过程中在把国际影视成功的经验 与自身传统相统一,创造出亚洲式新文化。 ③主要矛盾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办事 情的时候要着重抓主要矛盾。韩剧在拍摄过程中始终 把观众需求放在首位,体现了电视剧制作的关键和重 点。 ④矛盾具有特殊性,这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 殊本质。韩剧独特的风格满足了中国观众求异的心理
各地对已有1套自有住房的当地户籍居民家庭、符合条 件的没有自有住房的非当地户籍居民家庭,限购1套房; 限 对已拥有2套及以上自有住房的当地户籍居民家庭、拥 购 有1套及以上自有住房的非当地户籍居民家庭,以及不 符合条件的非当地户籍居民家庭,暂停售房。
(1) 根据材料一,分析我国政府调控房价的做法运用了唯物辩证法 的哪些思想方法?
二、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 什么是矛盾分析法?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第一框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第一框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第一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引言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和理论总结。

其核心概念之一就是矛盾。

本文将从矛盾的实质和核心角度,探讨矛盾作为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一、矛盾的实质矛盾是事物内部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表现。

它是事物发展中存在的普遍规律。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内部,是事物发展的内因和驱动力。

1. 内在的对立统一是矛盾的特点事物内部存在的矛盾是一对对立面的统一体。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转化。

矛盾的存在不是简单的对立和斗争,而是通过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发展和变化。

2.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是事物发展中普遍存在的规律,不存在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但不同事物之间的矛盾呈现出多样性和特殊性。

3. 实践是矛盾存在和发展的前提矛盾的产生和存在是通过人类社会实践来实现的。

实践是矛盾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只有通过实践,人们才能认识矛盾、解决矛盾,推动事物的发展。

二、矛盾的核心矛盾的核心是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主要矛盾。

它是事物内部矛盾中相对主要的矛盾。

1. 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主要矛盾是事物发展过程中决定性的矛盾,具有主导地位和决定作用。

次要矛盾相对次要,随着主要矛盾的改变而改变。

2. 主要矛盾的变化与事物的发展随着事物的发展,主要矛盾的性质和内容会发生变化。

主要矛盾的转化推动着事物发展的前进。

3. 矛盾的主要方面主要矛盾包含着相互依存的两个主要方面。

两个主要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矛盾的实质。

三、矛盾作为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它推动着事物的前进和变革。

1. 矛盾的斗争推动事物前进矛盾的存在引发矛盾的斗争,斗争推动了事物的前进和发展。

矛盾的解决和转化是事物发展的重要标志。

2. 矛盾的转化推动事物变革随着主要矛盾的改变,事物内部的矛盾会转化为新的矛盾。

这种矛盾的转化是事物进一步发展和变革的动力。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观点的地位---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一、主要从世界观角度分析矛盾的观点是什么----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一)是什么矛盾的含义: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正确理解和把握矛盾含义应注意的问题:①不能把哲学上讲的辩证矛盾与逻辑矛盾混为一谈逻辑矛盾——人们在叙述问题、回答问题时出现首尾不一、相互打架的现象;哲学矛盾——指客观事物本身存在的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关系及其运动过程。

从外延说,哲学矛盾无处不在,(如:正与负,教和学,生产和消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人与自然,经济与资源、环境,教育与经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民主和专政等等。

)逻辑矛盾可以避免。

②准确理解把握矛盾的含义:“事物内部”第一、“事物内部”表明矛盾具有客观性;第二、事物内部,既指事物内部存在这种关系,也指事物之间存在这种关系。

当一事物和另一个事物构成矛盾,对于这个事物来说是外部矛盾,对于更大范围的新的统一体来说则是它的内部矛盾。

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是始终不可分割的。

(二)为什么1、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

2.矛盾的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1)、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第一、表现①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②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第二、矛盾的同一性是现实的、有条件的。

思考:矛盾双方的转化是现实的、有条件的,这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有什么启示?我们要积极创造条件,促使矛盾向有利于事物发展的方向转化。

3、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它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1)、哲学上所讲的斗争是绝对的、无条件的(2)、哲学上的说的“斗争性”=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斗争”(包括一切差异和对立)(仅仅是矛盾斗争性的一种具体形式)4、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1)、区别:含义、特点(2)、联系:①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你能举出违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成语或者 俗语吗?
• 张冠李戴 生吞活剥,生搬硬套,火上浇油 不分青红皂白,各打五十大板 •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鸡蛋得鸡蛋 • 千篇一律,一刀切 东施效颦 邯郸学步、
违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科学方法的危害
(1).表现: 不分时间、地点、条件, 千篇一律, 一刀切 。 (2).危害:不仅不能使经验很好地 推广,反而会给各地的工 作带来很大的损失.

考:
学习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辩证关系原理后,你认为我国应如
何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
地区经济)?
C A.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
B.矛盾双方的依存是有条件的 C.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 特点 D. 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8、“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辉, 冬岭秀寒松”所包含的这里有:
B
①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②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原理
③事物是运动的观点 A.①③④ C.①②④ ④事物是发展的观点 B.①②③ D.②③④
你根据什么把他们分辨出来?
探究
常言道:“水火不相容”。着了火 用水浇就行了。你认为如何?




3、重要性
(2)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不同质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质的方法 才正确解决.
探究
案例:一歹徒大白天在储蓄所里抢劫了 反对一刀切、 一位中年妇女刚取出的一大捆人民币就跑, 并对意欲拦截的人吼道:“谁管就捅死谁。” 千篇一律 坚持一切以时间、 刚好去银行办事的刘某骑上停在门前的摩 地点、条件而转移 托车追击,并将歹徒撞倒,但因用力过猛, 歹徒受重伤后死亡。刘某及时报了案。
4、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 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下列说法中,符合材 料内容的是(

高二政治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高二政治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一、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一)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1矛盾双方既有同一性又有斗争性2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3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4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方法论: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矛盾的对立又要看到矛盾的同一(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1、普遍性:事事有矛盾(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时时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2、①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②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3、特殊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都有其特点。

1特殊性,并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4、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①关系: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②相互联结。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质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存在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

方法论:我们要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具体的历史的共性的统一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一)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1、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1)含义:①②③主要矛盾和次要矛村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方法论:我们做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好次要矛盾,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2、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

①矛盾主要方面:在事物内部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

②矛盾次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

③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性质,矛盾的次要方面也对事物的性质影响和作用。

④矛盾的主要方面次要方面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排斥,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一、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一)辩证否定观的原理1、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教学目标知识点、要求层次及知识属性分析每个知识点的落实的学习水平具体设计为落实知识点的典型练习题1、下列体现了矛盾观点的有①金无足赤,人无完人②失败是成功之母③塞翁失马,焉知非福④刻舟求剑⑤夜郎自大,目中无人⑥相反相成,相辅相成A ①②③⑥B ①②④⑥C ②③④⑥D ③④⑤⑥涉及的知识点:(1、矛盾的含义 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2、足球比赛中的进攻与防守,学习中的苦与乐,商品中的价值与使用价值,从哲学上讲都是()A 互相对立的关系B 互相排斥的关系C 对立统一的关系D 互相统一的关系涉及的知识点:(1、矛盾的含义)3、“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话蕴涵的哲学道理是()A 物质是运动的B 矛盾双方的转化是现实的、无条件的C 矛盾的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D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涉及的知识点:(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4、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树叶、砂子、手掌、指纹。

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A、万物莫不相异,天地间没有完全相同的两样东西B、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客观的、多样的C、事物具有差别性D、事物内部特殊矛盾构成了事物相区别的特殊本质涉及的知识点:(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5、.“量体裁衣”、“对症下药”、“因地制宜”、“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符合唯物辨证法的下述原理( )A 矛盾普遍性原理B 物质决定意识原理C 矛盾特殊性原理D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理涉及的知识点:(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6、医生叫病人吃水果,但该病人拒绝吃沙梨、苹果。

因为他认为这些不是水果。

从哲学上看,该病人的错误在于A.否定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联系与区别B.肯定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联系与区别C.否定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联系D.肯定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联系涉及的知识点:(5、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重要意义)7、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①一般与个别的关系②全局与局部的关系③共性与个性的关系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③涉及的知识点:(5、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重要意义)8 、“对症下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的哲学道理是()①矛盾具有普遍性②矛盾具有特殊性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④抓主要矛盾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③④.涉及的知识点:(11、运用所学原理,说明具体分析矛盾特殊性是正确认识事物、区分事物的基础,是正确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和途径)9、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一、考向预测1.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评析经济特区的对外开放政策对其他经济特区的借鉴意义。

3.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原理的区别和解读办事情的依据4.理解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及其哲学依据,把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要求。

二、考点梳理1、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联系的是矛盾,发展的也是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食指和核心。

2.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1)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它有两个方面: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斗争性是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3)同一性与斗争性是统一的:①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②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

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例1 宋朝张先《木兰花》中云:“人意共怜花月满,花好月圆人又散”。

下列诗句与题诗所含哲理相近的是A.月满中秋夜,人人惜最明 B.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D.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例2 上海交通大学于2011年1月23日宣布,物理系李贻杰教授领导的科研团队历时3年,采用独特的技术路线,成功研发一整套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百米级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

如果采用第二代高温超导电缆来传输,可以达到几乎零损耗,极大提高了节能效果。

但是人类最终不可能发明出绝对的导体。

下列观点与上述材料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A、物极必反,否极泰来B、尺有所短,寸有所长C、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D、一叶知秋,一燕知春3.理解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1)辩证关系: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它总是和同类事物中的其他事物有共同之处,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不同场合可以相互转化。

(2)方法论: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例3 当今,各地城市建设了除了追求“人文、生态、宜居”的目标,还注重展现个性魅力、地方特色和时代气息。

这种城建思路体现的哲理是A.思维与存在的关系B.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例4 今年两会期间,有政协委员就当前城市建筑问题发言指出:“超高层建筑防火问题未得到切实解决,就遍地林立.道路交通规划缺乏全面的前瞻性研究,就盲目发展这个中心,那个核心区,以致交通堵塞成为城市难以解决的社会问题.在城市改造过程中,热衷于大拆大建,扼杀了城市的个性和灵性.该保护的不保护,不该建的建一批。

”扼杀城市的个性和灵性的错误在于否认()A.矛盾特殊性构成一事物的特殊本质,事物失去个性即失去自身存在理由B.矛盾特殊性构成矛盾普遍性,没有了个性也就失去了共性C.矛盾特殊性是认识事物的基础,没有了个性也就失去了认识事物的条件D.矛盾特殊性是解决矛盾的关键,没有了个性也就失去解决矛盾的可能4.理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①含义:在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是次要矛盾。

②联系: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③方法论: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必须抓重点、抓关键,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好次要矛盾。

(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①含义:每一矛盾的两个方面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是矛盾的次要方面。

②联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③该原理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时,既要全面,又必须分清主流和支流。

(3)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①哲学依据: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方法,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

②坚持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③坚持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④两点论与重点论是密切联系的辩证法的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论,而不是均衡论;重点论是看到两点中的重点,而不是一点论。

我们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例5 下表是八年来历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文件的关键词:这些不同的关键词的确立,告诉我们A.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着事物的性质B.不同事物之间存在着不同的矛盾C.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相互转化 D.同一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矛盾例6 从2004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7年姓“农”,但2010年“一号文件”与往年的“一号文件”是“姓”同而“意”不同。

这包含的哲学道理有()①矛盾具有特殊性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事物发展的源泉③认识是具体的、发展的④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例7 有关专家指出,月饼高糖、高热量,不仅不利于身体健康,甚至演变成了“健康杀手”。

月饼要想成为一种健康食品,关键要从工艺和配方两方面进行改良,例如,将白面换做营养价值较高的豆面、米面。

相反,如果不能从工艺和配料方面进行改良,口味再好,也不能符合现代人对营养方面的需求。

从哲学上启示我们①创新推动人类思维的发展②要坚持重点论,着重把握主要矛盾③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④应发挥主观能动性,趋利避害A.②③ B.①④ C.③④ D.②④5、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含义: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2)重要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3)反对对具体事物不作具体分析,千篇一律地用一种方法解决不同事物的矛盾,反对把理论当成不变的教条,生搬硬套。

例8 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南非因稳定而高速的经济增长被称为金砖国家,五国发展模式有所不同:中国号称“世界工厂”,巴西是重要的“原料基地”,俄罗斯是“能源大国”,印度是“世界办公室”,新加入的南非则是“非洲的资源库”。

这一现象A.证明了矛盾双方各有其特点B.说明了个性寓于共性之中C.强调了主次矛盾各有其特点 D.体现了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实时训练1、国语·郑语》记述了史伯关于“和”的论述:“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

”先贤所谓的“和”,是“异”中之“和”,无“异”就无“和”。

可见,“和”中蕴含的哲理是①以承认事物的差异性为前提②矛盾多样性的统一③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④矛盾主次方面的关系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②③2、据史家考证,“武”字的本来意思是士兵手执兵器,兵器的底端插在脚趾边。

“止”是脚趾的意思。

而国际影星李连杰表示,自己修习武术已近40年,认为中国汉字“武”在字体上就能体现出“止戈为武”,表现武术是为制止格斗而发明的。

上述材料表明①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实现文化创新②对立着的双方是相互贯通的③任何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人的主观能动性④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认识总是不同的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D、②③3、电信、计算机和有线电视三大网络“三网融合”,在2010年至2012年为试点阶段,2013年至2015年为推广阶段。

总结推广试点经验,文化和信息两个产业的融合必将产生“1+1>2”的效果。

材料体现的哲理是( )A.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B.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C. 部分对整体的功能和状态起决定作用D. 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4、在“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沿袭多年的GDP硬性目标“隐居”了。

有关人士指出,这不是说我们不再关心GDP增长的“快”,而是在当前特别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特别强调经济发展的“好”,避免一些地方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快”。

这说明( )①联系是普遍的,联系是有条件的②变化就是发展③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④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A. ①②B. ②④C. ①③D. ③④5、有这样一道数学题:90%×90%×90%×90%×90%=59%。

它告诉我们,一项工作做到90%已经很不错了,但经过环环相扣的一系列过程结束后,“很不错”的90分最终带来的结果可能是59分——一个不及格的分数,这就是过程控制效应。

它启示我们( )①质变是量变的结果,要重视量的积累②要抓住时机,实现事物的质变③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④要立足整体,发挥整体统率作用A. ①②B. ①③C. ②③ D.①④6、一个时期以来,人民币面临着不断升值的压力。

人民币升值对中国有利也有弊,综合分析国内诸多因素,主要是弊大于利。

因而,我国当前需要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维护国家经济的安全。

这种做法体现的辩证思想是(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②一分为二的观点③既要抓住重点,又要统筹兼顾④要正确对待问题,分清主流和支流A. ①③B. ②④C. ③④D. ①④7、美国人把搁浅的鲸鱼推入大海,这值得赞扬;鲸鱼被非洲难民捕食,这也应赞扬,因为它救活了一群人。

主要体现了( )A. 事物是一分为二的,要全面地把握客观实际B. 共性和个性是相互联结的,要从个性中概括出共性C. 矛盾都有特殊性,要用不同方法解决不同矛盾D. 事物不断发展变化,不能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8、无论是医疗保障体制改革,还是行政体制改革,都要先进行试点,再根据试点情况调整后向全国推广。

这一做法蕴含的辩证法道理是( )A.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B. 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并最终消灭矛盾C. 实现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D. 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9 、区分下列名人的哲学理论依据是( )A. 矛盾具有普遍性B.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关系原理C. 矛盾具有特殊性D.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原理10、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2011年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不少有利条件,但也面临困难和矛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