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主观性1
谈谈对美的本质理解
![谈谈对美的本质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05d81985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28.png)
谈谈对美的本质理解美的本质是一个复杂而深远的概念,涉及哲学、心理学、艺术和文学等多个领域。
对于美的本质的理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1.美的主观性美的本质并非客观存在,而是主观的感受和认知。
人们对于美的理解受到个人经验、文化背景、教育程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同样的物体或情境,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可能产生完全不同的美感体验。
因此,美的本质在一定程度上是个体化的,具有强烈的个人色彩。
2.美的多元性美的本质是多元的,它并不仅仅局限于某种特定的形式或表现。
从大自然到人类文明,从具体的艺术品到抽象的理念,美以各种形式存在于我们的世界中。
不同的文化、艺术流派和历史时期都拥有各自独特的审美标准和艺术表达方式。
这种多元性反映了美的丰富内涵和无限可能性。
3.美的普遍性尽管美的本质具有主观性和多元性,但美也具有普遍性的特征。
人们对美的向往和追求是跨越时空和文化的普世情感。
无论在哪个时代、哪个国家、哪个民族,人们都欣赏美、追求美,渴望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对美的热爱和敬意。
这种普遍性表明,尽管美的形态各异,但其本质是共通的。
4.美的情感性美与情感紧密相连,它是情感的表现和载体。
当我们感受到美时,通常会伴随着强烈的情绪反应,如愉悦、满足、震撼、感动等。
这种情感性表明,美不仅是感官的享受,更是心灵的触动。
它能够引发我们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和共鸣,让我们在欣赏美的过程中获得精神的满足和心灵的滋养。
5.美的社会性美的本质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
它不仅是个人情感的表现,也是社会价值观和文化的反映。
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人们对美的理解和追求可能存在差异。
例如,在某些文化中,强调集体主义和社会责任的美学观念可能更受推崇;而在另一些文化中,强调个人主义和自由的美学观念可能更受重视。
这种社会性表明,美的本质是动态的、变化的,它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演变和发展。
6.美的超越性美的本质具有超越性,它超越了物质世界的限制,成为人类精神追求的一部分。
通过艺术、文学、音乐等表现形式,人们能够创造出超越现实世界的美的作品,使人们能够在精神上得到升华和超越。
美的主客观性
![美的主客观性](https://img.taocdn.com/s3/m/290910d428ea81c758f5788a.png)
美的主客观性姓名:王明洋学号:2008409543美究竟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从古至今都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而这个问题一直是人们争论的焦点,因为只有弄清楚这个问题,才有资格去谈论美的定义,否则,对美的任何论断都是枉然。
我认为美是客观存在的也是主观感受到的。
美是一个事物或行为的特质,它有着三个特性:一是形象性,二是感染性,三是功利性。
形象性指的是,一个事物要发挥它的美,它就必须拥有一个具体的形象或形式;第二它也必须拥有感染性,让人们能够引起本身的欢愉或喜爱的感觉;第三,拥有功利性,能够给予人精神及物质上的好处。
由于美的存在必须由这三个特性进行衡量,因此也就产生了一个客观的规律。
例如,我们说花是美的,我们是把花的颜色,外形具体成客观存在的事物来描述,我们描述的主体仍是客观的事物。
除此以外,美的三个特性,也独立于人的主观意念之外。
人的主观感受不能改变这三个特性的规律,在欣赏的过程中,主体与客体所产生的关系只能是感受与被感受的过程,是客观存在的美引起的人的美感,而不是人的美感创造客观事物的美。
美不以欣赏者的个人主观意念而改变。
在中国,作为正统文化的儒家文化,对美的看法,即属于客观说。
正统文艺一向是站在贵族和统治者的立场上去阐发文化、美学等的。
因传统观念的影响,中国主流文艺、美学天生被赋予历史的使命,命定得做政治的附庸,社会的投影。
从来的是“文以载道”、“主题先行”、“伦理纲常”……“《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在反复演绎与抒写中,不停给文艺加上各种枷锁,而不能使文学真正面对真实的世界、本真的人性,去对人生作“无价值、无功利”的判断。
儒家思想要的是建立一个稳定的秩序。
《论语》中有“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武》,放郑声,远佞人。
郑声淫,佞人殆。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
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等语,均是所谓周礼贵族中关于美的好的标准。
简述审美感知的基本特征
![简述审美感知的基本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0428cc60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418ce7f.png)
简述审美感知的基本特征
审美感知是人类对于美的感知和认知,是一种主观的体验和感受。
它是指人们对于美的事物的感觉和认识,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多个方面。
审美感知的基本特征如下:
1. 主观性
审美感知是一种主观的体验,它取决于每个人的个人经验、文化背景、情感和价值观等因素。
不同的人对于同一件事物的评价可能会有所不同,因此审美感知是一种相对而言的概念。
2. 多样性
人们对于美的感知和认识是多样化的,不同的人对于美的定义和标准也会有所不同。
例如,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对于美的标准和认识也会有所不同。
3. 综合性
审美感知不仅仅是单一的感官体验,而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
它涉及到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多个方面,同时还包括情感、思维和文化等方面的因素。
4. 可塑性
人们对于美的感知和认识是可以改变和塑造的。
通过学习、经验积累和文化交流等方式,人们可以改变自己对于美的认识和标准。
5. 动态性
审美感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随着时间和经历而不断变化。
人们对于美的认识和标准会随着年龄、文化背景、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总之,审美感知是人类对于美的感知和认知,它具有主观性、多样性、综合性、可塑性和动态性等基本特征。
了解这些特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美的事物。
关于美的三个分论点
![关于美的三个分论点](https://img.taocdn.com/s3/m/3612d5c8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62.png)
关于美的三个分论点美是什么?因不同的理解,定义得不确定,究竟怎么界定美,美是主观还是客观的,千百年来争论不休,众说纷纭。
主观说认为美是个人的主观感受,它和审美主体有关,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审美标准,即“我认为这幅画是美的”;客观说认为美是一种客观呈现,它由审美对象本身决定,可以表述为“这幅画是美的”,这里美是一个表语,美是事物的一种属性。
当然还有坚持折中说,既承认个人的主体性与价值的多元性,又相信人的审美价值判断又有着共通性。
即美关于理论上的主观性(相对主义)和体验上的客观性(客观价值的美丑标准),这是一种比较现实的折中说法,这里我们就不多说了。
下面主要谈谈关于美的主、客观性性与话语权的问题。
从某种角度说,关于美的主、客观之争,实际上是有关话语权的问题。
认为美是主观的,即承认美的多元性与承认审美判断的非唯一性。
坚持美是客观的,大都是站在某一立场,从自己角度出发,否定其它价值判断,这是种话语霸权。
其认为美有标准,那么这个标准是由谁定呢?很显然,谁制定这个标准谁就等于掌握了美的评判权力。
而很明显,通常这个关于审美判断的话语权是由所谓精英阶层来掌控和垄断的。
就实际历史来看,也确是如此。
古今中外历来关于美的争论与艺术的功用说问题大抵都是这方面的印证。
美的主客观与话语权的关系这个问题,具体地反映在美的标准上来说,可以看出,通常所称的艺术美只是精英们的一厢情愿的判断,但是因为精英阶层的社会地位与各种资源优势,其标准往往会成为社会的标准和正统美学的范本。
而承认自然美与承认审美判断多元的人基本上可以说站在大众的角度的。
而且,在我看来,“美学”一词本身就是一个精英式的判断概念。
“艺术”亦是精英阶层的特有资源。
在历来的美学争论中,对主客观不同观点是可以分作精英立场与大众立场的不同的。
坚持客观说者即把文艺与美学等看作一个工具,承担着社会教化和道德规范等多重教育意义。
统治阶层规定一个他们制定出来的标准,让大众接受并遵守,为的是便于管理。
美是主观感受的还是客观存在的
![美是主观感受的还是客观存在的](https://img.taocdn.com/s3/m/51685dc7d5bbfd0a795673b6.png)
美是主观感受的还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我们从物质的真是存在中,提炼出来形状、体态、大小等客观数据,在脑海里加以整理,然后得出一个标准——美或者不美,这是由实践得出的理论,然后再以这些已经搜集并且整理出来的标准再去衡量别的物质,这叫理论指导实践。
所以美是一种主观意识,但是却是由客观物质决定的。
学习哲学,我辩证的看待问题,不要把矛盾的两个方面简化了。
美是主观感受,不是客观存在。
你认为美的物体它是客观存在的,不同人对它有不同的感受,即主观感受。
其实分析这个问题,只要理解了主观和客观的含义就行。
主观体现的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包含有人的意志,情感等。
而客观是现实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包含有真理,自然界等。
比如是风动而不是心动,这里的风动就是客观存在而心动就是主观感受。
首先,帮你澄清一下"主观"与"客观"的概念。
所有客观的事物都是可以被“测量”的,但不可以被“评估”;所有主观的事物都不可以被测量,但可以被“评估”。
主观之美。
美源自于主体能力。
人的主体能力符合人类生存发展之需要,关涉人的目的性,关涉人的选择性。
美源于鉴赏判断力。
所以说主观之美强调比较,强调事物本身表现出来的实用性,效率性等等。
比方说美女,性感与清纯的美女最多。
性的暗示,与单纯天真弱小的暗示就非常的主观。
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
例如你面前有张桌子。
为什么你认为那是张桌子呢?因为它本来就是桌子。
它是客观存在的。
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还是这个例子,你面前有张桌子。
为什么会存在这张桌子呢?因为你认为它存在。
你闭上眼睛它就不存在了。
主观唯心主义:世界的本质是意识,是我的意识。
我是世界的本质。
世界在我心中。
代表人物有中国的王守仁,他提出“心外无物”,认为世界不过是他心中的一个假象。
客观唯心主义:世界的本质是意识,是神的意识。
世界在神的操纵之下,一切按照神的旨意发展。
美与审美的主观性与客观性
![美与审美的主观性与客观性](https://img.taocdn.com/s3/m/104e8b55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16.png)
美与审美的主观性与客观性美是一种抽象而又难以界定的概念,它随着每个人的不同背景、文化和经历而发生变化。
然而,尽管美是主观的,我们可以发现它也有一定程度的客观性存在。
首先,美的主观性在于它与个体的感知和情感有关。
每个人对于美的定义都有所不同,这取决于他们个人的喜好和价值观。
有些人可能认为自然景观的壮丽和宏伟是美的体现,而另一些人可能认为艺术作品中的细腻和纯粹才是真正的美。
因此,美是因人而异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审美观。
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美也具有一定程度的客观性。
尽管人们对于美的看法不同,但有些审美标准是普遍适用的。
比如,在自然界中,我们往往会觉得对称和平衡是美的体现,而对于艺术作品,人们普遍喜欢具有创造力和独特性的作品。
这些共同点表明了美在一定程度上是客观的。
此外,美也与文化和历史有关。
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时期会对个体的审美观产生影响。
例如,在东方文化中,人们常常强调自然的朴素和谦逊,而在西方文化中,人们更加注重个体的独立和创造力。
这种不同的审美观可以追溯到各自文化的传统和历史发展。
然而,尽管美在很大程度上是主观的,我们也不能仅仅停留在个人的主观经验中。
美学理论的发展使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美的本质。
通过研究不同的审美哲学和历史背景,我们可以找到一些普适的审美原则,这些原则可以作为我们评判美的标准。
总之,美是一个主观的概念,它与个体的感知和情感有关。
然而,美也具有一定程度的客观性,这可以从普遍适用的审美标准和文化背景中得出证明。
了解美的主观性和客观性的关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美的存在。
美的主观性
![美的主观性](https://img.taocdn.com/s3/m/56a0a7f59e314332396893d0.png)
谈谈美的归属性自从美学的形成之后就形成了关于美的归属性的问题.一部分人认为美的客观性很强,它的形成过程是客观因素有决定性作用首先是存在一种客观的实物这会引起人对它的审美观.这些过程的结果就是所谓的美.而另一部分人说美是主观的,虽然确实存在客观的因素的影响不过这一系列过程都是一种意识性的主观活动.当然所形成的结果也得属于主观的到底是客观存在的美决定了人对美的感受呢?还是人的主观感受创造了美?美是主观说,认为美不是事物的一种客观属性,而只是主观意识的一种美学观点.美是客观说,认为美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属性,是客观性有决定性的作用的另一种美学观点.为了回答这些问题先清楚美的客观性和主观性的概念.什么是美的客观性?美的客观性是美的基本属性和特征,指审美对象具有的不以主体意志为转移的美的属性,包括美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对美的客观性的理解,有唯物主义客观美论和唯心主义客观美论两种.唯心主义客观美论认为,美的客观性或者根源于理式和理念,或者是由上帝和神赋予给事物的,这是因为理式、理念、上帝或神是完全超越于人和事物之外的,是现实的终极本原。
唯物主义客观美论认为,美的客观性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它不依赖于主体的意识活动却可以被意识活动所反映,美的客观性通过美的事物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来展示自身。
自然属性是美的物质载体和形式因素,主要是指美的事物的物理属性及其外部特征,如线、形、体、色、光、声、质地等及其构成关系。
关于美的自然属性,古代美学家就已经注意到并加以分析,并逐渐发现一些形式美法则。
社会属性是美的内容所在,主要是指美的事物在特定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中的地位及其作用,它体现了美的事物与人们生活实践的内在联系即美的社会功利性(参见“美的社会功利性”)。
关于美的社会属性,一直到近代才引起一些美学家的注意和研究。
以往的美学家割裂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联系,孤立地考察它们,只有马克思主义美学才真正把握了美的客观性。
马克思主义美学认为,无论艺术美还是现实美都具有客观性,美的客观性是美的事物所固有的客观属性,它体现为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有机统一于美的事物之中。
反方:美是主观感受 辩论整理
![反方:美是主观感受 辩论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910408d34afe04a1b071de8d.png)
1、客观存在:主观感受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客观物质性)2、为什么是主观感受:美并不在于事物本身,因为人们对事物投入了感情和想象3、想象和情感只能是人所独有的,所以美和人是密切相关的,人的因素都可以与主观感受相结合:(1)人与人评价的差异:为什么针对同样的事物是否美的认识,人们会得出不同的结论?(2)人的想象:人想象出来的东西又该如何解释呢?被想象出来的东西美不美?又是否客观存在呢?(3)人的感受:什么美能够脱离人的主观感受呢?人无法感受的事物,又如何证明它是美的呢?4、防线:“善”与“美”1、对“客观存在”定性为:物质基础。
这样就将对手的题目定性为:美需要一种客观物质基础,从而将“美”与“美的事物和行为”直接等同起来,用“客观物质性”替代了对手立论中的“客观规律性”。
2、强调概念:美是情感的想像活动所引起的精神愉悦,因此实际上也是做出了进一步的推论:美并不在于事物本身,因为人们对事物投入了感情和想象,所以美是主观感受。
3、主攻线路:为什么针对同样的事物是否美的认识,人们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感受到的美,美是人感受出来的,只有感受到的才叫美美存在于人们的主观感受之中,这正反应了人们追求自由的价值信念,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的眼光去评判美丑,从自己的角度去理解生活,用自己的心去感受世界,这才是美存在的最大意义。
因为我们对它倾注了很多的情感与想像,加上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才构成了我们这个斑斓的,美的世界。
所以我们才能够见到国旗、国花,觉得它们是最美的;所以我们过三峡时,看到的不是山,而是等待(时间警示)夫婿归来的女子;所以我们见到黄河就能够感受到母亲般的情怀。
如果美和美的感受不是统一起来的话,那么这个感受反映这个客观存在的时候,就必然有真假对错之分。
可是我们谈了这么多美的角度、美的欣赏,您能告诉我哪一个是对的,哪一个是错的吗?对“美”的解释:(名言)从古到今,从西方到东方,对“美”的解释是复杂的。
如古希腊的柏拉图说:美是理念;中世纪的圣奥古斯丁说:美是上帝无尚的荣耀与光辉;俄国的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美是生活;中国古代的道家认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你认为美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
![你认为美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https://img.taocdn.com/s3/m/80ec1c76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c7.png)
你认为美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
美是一个主观的概念,因为它是由个体的感知、情感和价值观所决定的。
美是
一种主观的体验,因为不同的人对于美的定义和感受可以有很大的差异。
首先,美是基于个体的感知。
每个人对于外部事物的感知都是独特的,因为我
们的感官和神经系统会对感知信息进行个体化的处理。
比如,不同的人对于颜色、声音、味道等感官刺激的感受可能会有所不同,这也会影响他们对于美的
感知。
其次,美是基于个体的情感。
个体的情感和情绪状态会影响对于美的感受和评价。
例如,当一个人心情愉悦时,他可能会对周围的事物更加欣赏和感受到美;相反,当一个人情绪低落时,他可能对同样的事物感到无趣或者不美。
此外,美是基于个体的价值观。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和审美标准,这些标
准会影响他们对于美的评价。
例如,一个人可能认为自然风景的原生态美是最
美的,而另一个人可能认为现代建筑的创新美是最美的。
这种个体的价值观和
审美标准的差异导致了人们对于美的看法的多样性。
综上所述,美是一个主观的概念,因为它是由个体的感知、情感和价值观所决
定的。
不同的人对于美的定义和感受可能会有很大的差异,这是由于个体的感知、情感和价值观的差异所导致的。
关于“美是主观感受还是客观存在”的评析
![关于“美是主观感受还是客观存在”的评析](https://img.taocdn.com/s3/m/6990e4d026fff705cc170ab6.png)
关于“美是主观感受还是客观存在”的评析一辩立论阶段【正方】立论概述如下:一.定义:客观存在即美的存在不以个人主观意念而决定。
因为美的存在有它一定的规律二.美是事物和行为,三个特性:第一,形象性:拥有具体的形象或形式第二,感染性:让人们引起本身的欢愉或喜爱的感觉第三,功利性:给予人精神及物质上的好处以此为衡量标准,从而产生了客观规律三.这三个特性的规律使人差生了美的感受,且独立于主观意念而存在不同的美感是在于个人不同的背景、不同的审美观念,不同的修养而决定的。
——这条防线可以说比较重要,以攻击美感因人而异这一方面。
同时区分了美与美的感受。
四.这种客观标准,有利于人们去追求美●正方的立论给人层层递进的感觉,先论证美有客观规律,后论证这客观规律不以主观意念改变,再证美感因人而异但不等于美。
可以说这几个论点有着比较清晰地逻辑关系,缺一不可。
●不过,那三个特性中除了形象性外,其他的正方在之后的辩论中都没有怎样提及,反而在自由人时就被对方揪出反驳。
最后的说到如果没是主观的那人的追求就没有意义了,我觉得这样的说法没有说服力。
【反方】立论概述如下:一.反驳:主观感受同样具有普遍性——但我觉得没有论述清楚承认美需要一种客观物质基础——反驳了美与美的感受不同这一点。
实质是混淆了概念,反方一直把美说成是美的感受,这里则把物质基础也涵盖进美的感受范围内。
二.美是情感的想像活动所引起的精神愉悦,所以因人而异——这里运用了大量例子和连续反问,我觉得这样的现场效果很好●反方的一辩稿与传统的一辩稿有所不同,主要以反问和例子的方式论述,这样的反驳力度较好。
●但是论述则略显不足,只是对关键的概念进行了澄清。
整个立论只有一个论点支撑:“美会因人而异”,这样的论点支撑比较单薄,似乎对方只要攻下这一点就能够否定反方立论,尽管攻透此点应该比较困难,但是反方立论还是过于单薄。
自由人发言阶段【反方】●以鬼魂为例反驳,可以说起到两重作用,既立又破,而且简洁精练,我觉得很好。
视觉美学第一原理
![视觉美学第一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e3732868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8d.png)
视觉美学第一原理
视觉美学的第一原理是主观性。
视觉美学强调观者的主观感受和主观审美观点在美学体验中的重要性。
每个人对美的理解和感受都是独特的,受到个人经验、文化背景、情感状态等因素的影响。
基于主观性原理,视觉美学探索了以下几个方面:
1.主观情感体验:视觉美学关注观者在欣赏视觉艺术作品或环境中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不同的颜色、形状、构图、光影等元素可以引起观者的不同情感反应。
2.主观意义赋予:观者通过自身的经验和观点,对视觉元素和作品赋予个人的主观意义和解读。
同一个作品可能会被不同的人理解为不同的故事或表达。
3.个体审美观点:每个人对美的标准和审美观点都是独特的。
视觉美学认识到不同观者可能有不同的审美偏好和价值观,鼓励多样性的审美观点的存在和交流。
4.艺术创造的个体性:视觉美学承认艺术创作者的个体性和独特性,他们通过视觉元素的组合和表达方式来传达自己的情感、思想和观点。
综上所述,视觉美学的第一原理——主观性,强调了观者的主观感受和主观审美观点在美学体验中的重要性。
它体现了个体的独特性和多样性,使得每个人都能通过视觉艺术与环境的互动,获得独特而丰富的美学体验。
1/ 1。
美学的特征
![美学的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b582d80c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3b.png)
美学的特征
美学是一门研究美的学科,它具有以下特征:
1. 主观性:美学是一门主观性很强的学科,因为美是一种主观的感受和体验。
不同的人对美的感受和评价可能会有所不同,因此美学研究需要考虑到个体的差异和主观性。
2. 客观性:虽然美学具有主观性,但它也具有一定的客观性。
美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它可以通过艺术作品、自然景观等具体的事物来体现。
美学研究需要考虑到这些客观存在的美的事物,并尝试从中探索美的本质和规律。
3. 综合性:美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涉及到哲学、艺术、心理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美学研究需要综合运用这些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来探究美的本质、美感的形成、美的价值等问题。
4. 文化性:美学也是一门具有文化性的学科,因为美是一种文化现象,它受到文化背景、历史传统、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美的感受和评价可能会有所不同,因此美学研究需要考虑到文化的差异和多样性。
5. 实践性:美学不仅是一门理论学科,也是一门实践学科。
美学研究需要结合艺术创作、审美欣赏等实践活动,来深入探究美的本质和规律。
同时,美学研究也可以为艺术创作和审美欣赏提供指导和启示。
总之,美学是一门复杂而又多样化的学科,它具有主观性、客观性、综合性、文化性和实践性等特征。
通过对美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美、感受美、创造美,提高我们的审美素养和生活质量。
反方:美是主观感受 辩论整理
![反方:美是主观感受 辩论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7a977954915f804d2b16c1d7.png)
1、客观存在:主观感受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客观物质性)2、为什么是主观感受:美并不在于事物本身,因为人们对事物投入了感情和想象3、想象和情感只能是人所独有的,所以美和人是密切相关的,人的因素都可以与主观感受相结合:(1)人与人评价的差异:为什么针对同样的事物是否美的认识,人们会得出不同的结论?(2)人的想象:人想象出来的东西又该如何解释呢?被想象出来的东西美不美?又是否客观存在呢?(3)人的感受:什么美能够脱离人的主观感受呢?人无法感受的事物,又如何证明它是美的呢?4、防线:“善”与“美”1、对“客观存在”定性为:物质基础。
这样就将对手的题目定性为:美需要一种客观物质基础,从而将“美”与“美的事物和行为”直接等同起来,用“客观物质性”替代了对手立论中的“客观规律性”。
2、强调概念:美是情感的想像活动所引起的精神愉悦,因此实际上也是做出了进一步的推论:美并不在于事物本身,因为人们对事物投入了感情和想象,所以美是主观感受。
3、主攻线路:为什么针对同样的事物是否美的认识,人们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感受到的美,美是人感受出来的,只有感受到的才叫美美存在于人们的主观感受之中,这正反应了人们追求自由的价值信念,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的眼光去评判美丑,从自己的角度去理解生活,用自己的心去感受世界,这才是美存在的最大意义。
因为我们对它倾注了很多的情感与想像,加上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才构成了我们这个斑斓的,美的世界。
所以我们才能够见到国旗、国花,觉得它们是最美的;所以我们过三峡时,看到的不是山,而是等待(时间警示)夫婿归来的女子;所以我们见到黄河就能够感受到母亲般的情怀。
如果美和美的感受不是统一起来的话,那么这个感受反映这个客观存在的时候,就必然有真假对错之分。
可是我们谈了这么多美的角度、美的欣赏,您能告诉我哪一个是对的,哪一个是错的吗?对“美”的解释:(名言)从古到今,从西方到东方,对“美”的解释是复杂的。
如古希腊的柏拉图说:美是理念;中世纪的圣奥古斯丁说:美是上帝无尚的荣耀与光辉;俄国的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美是生活;中国古代的道家认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美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
![美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https://img.taocdn.com/s3/m/ebcba577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a5.png)
美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
美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在于我看来,美是主观的,美是主客观的一种遇合。
是事物外在形式与人类审美心理机能契合后的一种功能。
纯客观很难说美,它是一种自然物;美是专就人类审美活动而言的功能性结果,所以是主体对客体的一种心理-审美拥抱。
所以它有很强的主观性。
对于每个人来说,美都是不同的,在同一件事物上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观点,不同点在哪,就在于每个人对同一件事物的主观判断不同。
美是同人的存在不可分的,需要从人的存在方式去探寻美的本质,马克思说,动物只是按照它所是的那个物种的尺度和需要塑造,人能够随时随地按照任何物质的尺度衡量对象,所以人也按美的规律来塑造。
美是人的尺度(善)与物的尺度(真),和目的(善)和合规律(真)的统一。
美就是人的生活,美就是人的世界。
因为没有人也就无所谓美。
美就是人的发现。
比如说一朵花放在面前,如果你不去看不去感受又怎么会给出评价呢,那么何来美丑之分呢,而这美丑之分不还是根据每个人的主观判断做出的断定么?
综上所述,我认为美更具有主观性,毕竟所有的美丑判定都是人主观判断得到的。
美的本质的名词解释
![美的本质的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a7e5d90e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1a.png)
美的本质的名词解释美是一个广泛而复杂的概念,它在世界各个领域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无论是自然界的壮丽景色,人类创造的艺术作品,还是一个人的内心感受,美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而美的本质则是探索和理解美的起源、特征和意义的过程。
在本文中,我们将尝试对美的本质进行名词解释。
美的本质是主观的,因为每个人对美的感受和理解都可能不同。
每个人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念、个人经历等都会影响他们对美的感知。
美是一种主观情感,是对外部事物或内心体验的赞美和喜爱。
然而,美的本质也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在不同文化和时间背景下,人们对美的共识可能存在差异,但一些普遍的美学原则和标准仍然存在。
例如,对称、和谐、平衡等都被认为是美的基本特征。
这些特征超越了个人的偏好,成为了一种跨文化的美的价值。
美的本质涉及到对感觉、知觉和情感的综合体验。
在艺术领域,美可以通过色彩、形状、线条、节奏等视觉和听觉元素来表达。
同时,美也与情感体验密切相关,人们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和沉浸,感受到内心的快乐、悲伤、惊喜等情感。
美是一种触动心灵的力量,它可以唤起人们对生命、自然、人类存在等更深刻问题的思考。
美的本质也可以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考虑。
进化心理学认为,人类对某些事物的美的感知在一定程度上是基于我们的生存需求和适应性。
例如,我们对自然景色的美的感受可能与我们对食物、水源和避险场所的偏好有关。
我们对健康、对称的特征的好感可能与遗传进化中对健康繁衍的需求相关。
美的本质还可以在哲学上进行探讨。
美学是研究美的哲学分支,试图寻找美的本质和意义。
从形而上学的角度来看,美被认为是一种超越感官经验和日常生活的存在。
它涉及到对真理、伦理、价值和精神境界等更高级的概念的探索。
在日常生活中,美的本质也可以在各个领域中体现出来。
在自然界中,美可以是奇妙的日出和日落,壮丽的山河风景,曼妙的花朵等。
在艺术领域,美可以是一幅精美的画作、一首动人的音乐、一出优雅的舞蹈。
在人际关系中,美可以是亲情、友情和爱情的真挚表达。
美在主观说举例
![美在主观说举例](https://img.taocdn.com/s3/m/a69631ef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171b067.png)
美在主观说举例
美是一种主观观念,因此不同的人可能对美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
以下是一些举例来说明人们可能如何主观地看待美:
1. 绘画:一位艺术爱好者可能认为一幅具有鲜明对比和精雕细琢的画作是美的代表,而另一位可能更喜欢抽象的艺术作品,觉得那才是真正的美。
2. 音乐:对于一个音乐爱好者来说,美的音乐可能是那种能够引发情感共鸣的作品,或者是具有复杂和和谐的旋律和和弦的作曲家。
而对于另一个人来说,美的音乐可能是那种能够让他们跳起舞或者唱出的歌曲。
3. 自然景观:对于一位登山爱好者来说,美的景观可能是那种高山上的壮丽景色,如峰峦叠嶂、云雾缭绕等。
而对于另一个人来说,美的景观可能是那种宁静和平和的海滩或森林的景色。
4. 建筑:对于一位建筑师来说,美的建筑可能是那种具有独特设计和精心策划的建筑物,如现代艺术风格的建筑或古老而历史悠久的建筑。
而对于另一个人来说,美的建筑可能是那种能够提供舒适和实用性的住宅或社区。
这些只是对美的主观理解的一些例子,每个人对美的看法都可能不同。
美是因人而异的,取决于每个人的个人品味、背景和经验等因素。
美的主观性与客观性辩证作文
![美的主观性与客观性辩证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e482ccb9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06.png)
美的主观性与客观性辩证作文
嘿,想想那个画面吧!草地上,一个小孩跟只彩色蝴蝶玩得不亦乐乎,笑声跟鸟叫似的,好听极了。
那景色,真是美得跟画儿似的,美得那么自然,那么简单。
小孩的笑和蝴蝶的飞,就这么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看着都让人心里舒服。
再来聊聊海边吧!夕阳西下,一对恋人就在那海边,手牵手,肩并肩,好像整个世界都只剩下他们两个人。
金色的阳光洒在他们身上,看起来特别温柔。
海浪轻轻拍打着岸边,他们俩就静静地坐着,眼神里都是对对方的深深爱意。
这画面,美得太浪漫了,简直就像电影里的场景一样,让人看了都忍不住想谈恋爱。
美学观的名词解释
![美学观的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a9f64fe9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0d.png)
美学观的名词解释美学是研究艺术和美的学科,它通过探索什么是美和美的体验,来揭示艺术和审美的本质。
美学观即是对美学的观点和理论的总称。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美学观的一些常见名词进行解释,以加深对美学的理解。
第一部分:美学观的分类美学观可以分为客观美学观和主观美学观。
客观美学观认为美是客观存在的,与个体的主观感受无关;而主观美学观则认为美是个体主观感受的产物,因此不同人对美的理解可能存在差异。
第二部分:客观美学观的名词解释1. 客观美:客观美学观认为,美是存在于事物本身的属性。
它独立于个体的主观意识,可以通过客观规律和客观标准来判断。
客观美在多个领域都有探索,如自然美、道德美等。
2. 客观标准:客观美学观认为,存在一组客观标准来评判事物的美丑。
这些标准可能是普遍适用的,或者是特定领域里的专业标准。
例如,在绘画中,画作的色彩搭配、构图规律等都可以作为客观标准。
3. 客观规律:客观美学观认为,存在一些客观规律来解释美的产生和表现。
这些规律可能是自然界的物理、光学原理,也可能是人类社会的文化、历史因素等。
通过研究这些规律,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美的本质。
第三部分:主观美学观的名词解释1. 主观感受:主观美学观认为,美是个体主观感受的产物。
不同个体对美的感受可能存在差异,因为每个人的背景、经历和情感都不尽相同。
主观感受是个体对艺术作品或自然景观等的主观情感和审美体验。
2. 审美主观性:主观美学观认为,审美是个体的主观行为和判断。
由于每个人的背景和经验不同,对事物的审美评价也会有差异。
审美主观性强调个体的审美自由和多样性。
3. 相对主义:主观美学观中的相对主义认为,美是相对于个体的,没有普适的标准。
它强调个体对美的主观评价和权力,拒绝统一的美的概念。
相对主义注重审美多样性和个性化。
第四部分:美学观的综合性虽然客观美学观和主观美学观在美学研究中有不同的立场,但实际上它们往往不是完全对立的。
许多美学理论都认为美既有客观存在的一面,也有个体主观感受的一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是主观的材料一:
我方认为,美是多元化的,从视觉的角度说,“美”是能让人看了赏心悦目的事物;从听觉上说,“美”是让我们听了之后感到无比舒心和愉快,能牵动心弦的旋律;从味觉上说,“美食”更是没人可以抵抗得了的诱惑;而在每个人的心里更是有着不同的对“美”的向往:“上善若水”是美;“与人为善”是美;“见义勇为”是美;“执着坚定”也是美。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美是人情感活动所引起的精神愉悦,它需要感受于存在,而会于心灵。
所谓客观,是指不依赖人的意识的物质世界或人的认识对象。
所谓主观,是指,人的意识。
所以,我方观点认为,客观事物让人产生美的感觉,所以我们才会觉得美。
因此,我方认为,美是主观的,是一种人的主观感受。
第一,从美的来源来看,客观存在的事物只有融入了人的主观想象和情感才会显得美。
美字怎么写的呢,上羊,下大,意为肥壮的羊吃起来味很美。
如果说,从没有人吃过肥壮的羊,那美的感受从何而来?美又从何而来?从美字的写法解释上,我们就能看出,美是因人的认识而存在的。
什么叫客观,不为尧存,不为桀亡,那才叫客观。
所以说,因人的感情而出现的美是主观的。
第二,从对美的欣赏过程来说,美会因为人的客观生活经历和文化背景不同。
如果说,美如宇宙的存在那般客观,不随着各种宇宙观的出现而有所改变,那我们会承认,美的确是客观的。
但是事实并不是如此。
一个被对方辩友定义为客观美的事物摆在那里,不同人看了可能有不同的感受,譬如一件衣服,有人视为珍宝,有人却置之不理;譬如对美女的定义,唐朝崇尚丰满,当今社会却追求骨感。
对方辩友如何解释这么多对美的不同理解与追求呢?这是用客观定性的美解释不了的,所以说,美是主观的。
第三,从对美的价值体现来说,强调美是主观感受,更好地反应了人们追求自由的价值信念。
这个世界已经有太多的限制,如果连表述自己心中的美都要受束缚的话,那我们不是太悲哀了么?在追求美的过程中,人们充分的利用主观能动性,在对美的探索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古代的百家争鸣,到现在独具一格的非主流文化,没有客观标准的束缚,没有明确的条件限制,自由的追求美,才能带给人们心灵的愉悦和满足。
美存在的价值在于丰富我们的生活,当它带给我们的是额外的负担的话,那还不如不追求美的好。
所以我方认为,美是主观的更具说服力。
综上所述,从美的起源,美的欣赏在到美的价值体现过程,客观事物只是美产生的客观前提,美是因主观而产生,因主观而变化,因主观赋予而有价值的,因此我方坚持认为,美是一种主观感受。
美是主观的材料二:
首先我们要了解,事物具有的物理、化学性质是客观存在的,但是这种性质的本身是不具备美丑的。
比如说火药,在用做烟花礼炮时,我们感叹那炫目多彩的光芒是多么的美好。
而当其被运用于战争中时,那令人窒息的火光热浪又是多么的丑恶。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同样是一种物质的一种客观属性,只有在人们主观意识的介入下,才能称之为“美”。
如果就说人们产生美感是因为感受到了事物“美的特性”的话,那我倒要问了,为什么那些又可以是美又可以是丑的性质就一定成了“美的特性”?美真的可以脱离人的主观意识而存在吗。
然而有人会问了,为什么我们中国人对于毕加索的画不太理解却还说他美呢?这是因为,一部分人主观上认为它美,而我们知道了,只是因为人主观上流传下
来了一种口碑影响了我们的主观而已。
试想一下,如果从来就没有一个人看过那幅画,它还有所谓的美丑吗?这个时候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有的东西我们不太感觉到它的美,但还是认为它隐隐约约的似乎还是有“美的特性”存在,这也是主观的想象活动造成的呀。
其实事物的各种物、化属性客观存在我们绝对赞同。
但是光是这些属性是不能导出更不能等同于美的。
古董这东西美吗?美。
它的工艺高明吗?不一定。
我们现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作出更精致更完善的物件来。
但是为什么那些古董就是无可替代的呢?其实,那些古物的工艺、质地、颜色啦等等都是其次的,只是当我们想到它透露出的是数百、千年前人类文化的积淀、智慧的结晶并为之惊叹的时候,这些形状、质地、颜色才有了无可替代的特殊的美的意义。
其实美需要借助客观实在的形象来表达我们从不否认,与我们也不矛盾。
形象只是一种媒介,人从形式中抽取出内容并与自身的思想意识相结合、相共鸣才能产生美。
这样我们也能解释为什么美是多元的,为什么我们看到同一样东西却感到不同的美呢,这正是因为我们的主观上存在差异。
所以有的人过三峡时,看到的不是山,而是等待夫婿归来的女子;所以我们见到国旗时,才觉得它是最美的;所以我们见到壮丽黄河时,感受到的是母亲般的情怀……
综上所述,我方坚信,美是主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