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GB50797-2012
周建朋 GB50797-2012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解读-第一讲
31
气象站实测数据
数据来源: 小型气象站 徐卫
夏季
冬季
32
6 光伏发电系统
33
6.1 一般规定
一般规定 系统方案: 多级汇流、分散逆变器、就地升压、集中并网 方阵一致性: 电压、朝向、安装倾角 直流电压 设备材料耐压>设计电压>昼间极低温下开路电压 容量配置 方阵实际最大直流功率≤逆变器允许最大直流功率 MPPT电压
日总辐射<附录A规定 不合理数据修正补充 形成完整的长序列观测数据
30
5.4 太阳辐射观测数据验证与分析
数据的分析 年:年总辐射量和各月总辐射量年际变化 月:10年以上年总辐射量平局值和月总辐射量平均值 日:最近3年连续12个月各月辐射量日变化 时:最近3年连续12个月各月典型日辐射量小时变化 最大:总辐射最大辐照度 根据系统种类决定辐射量观测预测值
20
4 站址选择
电站防洪
防洪标准:30年一遇、50年一遇、100年一遇
特殊区域:江、河、湖、海旁、内涝区、山区 不设防洪堤设备基础顶和建筑物室外地坪标高满足防洪要求
0.5米安全超高
21
4 站址选择
22
4 站址选择
关键点: 地 势 朝 向 地质灾害 矿藏矿区 采空区 土地性质
地震烈度
综合系数不是系统效率! 52
6.7 跟踪系统
分类 根据跟踪轴的数量:单轴跟踪系统、双轴跟踪系统 根据控制方式:主动控制、被动控制、负荷控制 基本要求 防护措施 通讯端口 离地最小300mm
无国标和行标时制定 已有国标和行标时, 鼓励企业制定严于国 家标准的企业标准
代号举例 GB 50797-2012 GB/T 36115-2018
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GB 50797-2012
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GB 50797-2012)1总则1.0.1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优化国家能源结构,建立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推广光伏发电技术的应用,规范光伏发电站设计行为,促进光伏发电站建设健康、有序发展,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或改建的并网光伏发电站和l00kWp及以上的独立光伏发电站。
1.0.3并网光伏发电站建设应进行接入电网技术方案的可行性研究。
1.0.4光伏发电站设计除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和符号2.1术语2.1.1光伏组件 PV module具有封装及内部联结的、能单独提供直流电输出的、最小不可分割的太阳电池组合装置。
又称太阳电池组件(solar cell module)2.1.2光伏组件串 photovoltaic modules string在光伏发电系统中,将若干个光伏组件串联后,形成具有一定直流电输出的电路单元。
2.1.3光伏发电单元 photovoltaic(PV)power unit光伏发电站中,以一定数量的光伏组件串,通过直流汇流箱汇集,经逆变器逆变与隔离升压变压器升压成符合电网频率和电压要求的电源。
又称单元发电模块。
2.1.4光伏方阵 PV array将若干个光伏组件在机械和电气上按一定方式组装在一起并且有固定的支撑结构而构成的直流发电单元。
又称光伏阵列。
2.1.5 光伏发电系统 photovoltaic(PV)power generation system利用太阳电池的光生伏特效应,将太阳辐射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发电系统。
2.1.6 光伏发电站 photovoltaic(PV)power station以光伏发电系统为主,包含各类建(构)筑物及检修、维护、生活等辅助设施在内的发电站。
2.1.7辐射式连接 radial connection各个光伏发电单元分别用断路器与发电站母线连接。
GB 50797-2012解读
• 2.1.9 跟踪系统 • 2.1.10 单轴跟踪系统 • 2.1.11 双轴跟踪系统
第三章 基本规定
• 3.0.7 在既有建筑物上增设光伏发电系统,必须进行建筑 物结构和电气的安全复核,并应满足建筑结构及电气的安 全性要求 • 3.0.9 光伏发电站中的所有设备与部件,应符合国家现行 相关标准的规定,主要设备应通过国家批准的认证机构的 产品认证
第四章 站址选择
• 4.0.1 国家规划,自然条件,太阳能资源,交通运输,接入 电网,地区经济发展规划等 • 4.0.12 条件合适时,可在风电场内建设光伏发电站
第七章 站区布置
• 7.1.3 光伏方阵,升压站,站内集电线路,就地逆变升压 站,站内道路,防洪,防雷,防火等 • 7.1.4 交通运输方便,利用地形,方便施工,减少场地的 土石方工程量,降低工程造价,减少运费 • 7.2.2 固定式方阵,安装宜正朝南,保证每天9-15点之间 阵列互不遮挡,组件离地不低于30CM • 7.3.1 安全防护设施宜包括:入侵报警系统,视频安防系 统,出入口控制系统等
GB50797-2012 «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解读
1,2,3,4,7章
汇报时间:2015.11.13 Nhomakorabea第一章 总则
• 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或改建的并网光伏发电站 和100kWp及以上的独立光伏发电站 • 1.0.4 光伏发电站设计除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 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第二章 术语和符号
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GB50797_2012
光伏发电站设计规(GB 50797-2012)1总则1.0.1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优化国家能源结构,建立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推广光伏发电技术的应用,规光伏发电站设计行为,促进光伏发电站建设健康、有序发展,制定本规。
1.0.2本规适用于新建、扩建或改建的并网光伏发电站和l00kWp及以上的独立光伏发电站。
1.0.3并网光伏发电站建设应进行接入电网技术方案的可行性研究。
1.0.4光伏发电站设计除符合本规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和符号2.1术语2.1.1光伏组件 PV module具有封装及部联结的、能单独提供直流电输出的、最小不可分割的太阳电池组合装置。
又称太阳电池组件(solar cell module)2.1.2光伏组件串 photovoltaic modules string在光伏发电系统中,将若干个光伏组件串联后,形成具有一定直流电输出的电路单元。
2.1.3光伏发电单元 photovoltaic(PV)power unit光伏发电站中,以一定数量的光伏组件串,通过直流汇流箱汇集,经逆变器逆变与隔离升压变压器升压成符合电网频率和电压要求的电源。
又称单元发电模块。
2.1.4光伏方阵 PV array将若干个光伏组件在机械和电气上按一定方式组装在一起并且有固定的支撑结构而构成的直流发电单元。
又称光伏阵列。
2.1.5 光伏发电系统 photovoltaic(PV)power generation system利用太阳电池的光生伏特效应,将太阳辐射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发电系统。
2.1.6 光伏发电站 photovoltaic(PV)power station以光伏发电系统为主,包含各类建(构)筑物及检修、维护、生活等辅助设施在的发电站。
2.1.7辐射式连接 radial connection各个光伏发电单元分别用断路器与发电站母线连接。
2.1.8 “T”接式连接 tapped connection若干个光伏发电单元并联后通过一台断路器与光伏发电站母线连接。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1428号――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的公告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1428号――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的公告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公布日期】2012.06.28
•【文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1428号
•【施行日期】2012.11.01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标准定额
正文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
(第1428号)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的公告
现批准《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0797-2012,自2012年11月1日起实施。
其中,第3.0.6、3.0.7、14.1.6、14.2.4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2年6月28日。
光伏发电站施工规范(GB 50794-2012)
1总则1.0.1为保证光伏发电站工程的施工质量,促进工程施工技术水平的提高,确保光伏发电站建设的安全可靠,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地面及屋顶并网型光伏发电站,不适用于建筑一体化光伏发电工程。
1.0.3光伏发电站施工前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文件,并制订专项应急预案。
1.0.4光伏发电站工程的施工,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2.0.1光伏组件PV module指具有封装及内部联接的、能单独提供直流电的输出、最小不可分割的太阳电池组合装置。
又称为太阳电池组件。
2.0.2光伏组件串PV string在光伏发电系统中,将若干个光伏组件串联后,形成具有一定直流输出电压的电路单元。
简称组件串或组串。
2.0.3光伏支架PV supporting bracket光伏发电系统中为了摆放、安装、固定光伏组件而设计的专用支架。
简称支架。
2.0.4方阵(光伏方阵)array(PV array)由若干个太阳电池组件或太阳电池板在机械和电气上按一定方式组装在一起并且有固定的支撑结构而构成的直流发电单元。
又称为光伏方阵。
2.0.5汇流箱combiner-box在光伏发电系统中将若干个光伏组件串并联汇流后接人的装置。
2.0.6跟踪系统tracking system通过机械、电气、电子电路及程序的联合作用,调整光伏组件平面的空间角度,实现对人射太阳光跟踪,以提高光伏组件发电量的装置。
2.0.7逆变器inverter光伏发电站内将直流电变换成交流电的设备。
2.0.8光伏发电站PV power station利用太阳电池的光生伏打效应,将太阳辐射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发电系统。
2.0.9并网光伏发电站grid-connected PV power station直接或间接接人公用电网运行的光伏发电站。
3基本规定3.0.1开工前应具备下列条件:1在工程开始施工之前,建设单位应取得相关的施工许可文件。
光伏发电站施工规范(GB 50794-2012)
1总则1.0.1为保证光伏发电站工程的施工质量,促进工程施工技术水平的提高,确保光伏发电站建设的安全可靠,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地面及屋顶并网型光伏发电站,不适用于建筑一体化光伏发电工程。
,并制订专项应急预案。
,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module指具有封装及内部联接的、能单独提供直流电的输出、最小不可分割的太阳电池组合装置。
又称为太阳电池组件。
string在光伏发电系统中,将若干个光伏组件串联后,形成具有一定直流输出电压的电路单元。
简称组件串或组串。
supporting bracket光伏发电系统中为了摆放、安装、固定光伏组件而设计的专用支架。
简称支架。
array)由若干个太阳电池组件或太阳电池板在机械和电气上按一定方式组装在一起并且有固定的支撑结构而构成的直流发电单元。
又称为光伏方阵。
在光伏发电系统中将若干个光伏组件串并联汇流后接人的装置。
system通过机械、电气、电子电路及程序的联合作用,调整光伏组件平面的空间角度,实现对人射太阳光跟踪,以提高光伏组件发电量的装置。
光伏发电站内将直流电变换成交流电的设备。
power station利用太阳电池的光生伏打效应,将太阳辐射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发电系统。
PV power station直接或间接接人公用电网运行的光伏发电站。
3基本规定1在工程开始施工之前,建设单位应取得相关的施工许可文件。
2施工现场应具备水通、电通、路通、电信通及场地平整的条件。
3施工单位的资质、特殊作业人员资格、施工机械、施工材料、计量器具等应报监理单位或建设单位审查完毕。
4开工所必需的施工图应通过会审;设计交底应完成;施工组织设计及重大施工方案应已审批;项目划分及质量评定标准应确定。
5施工单位根据施工总平面布置图要求布置施工临建设施应完毕。
6工程定位测量基准应确立。
,不得在工程中使用不合格的设备材料。
,应符合本规范要求;当产品有特殊要求时,应满足产品要求的专门规定。
光伏发电站施工规范(GB 50794-2012)
1总则1.0.1为保证光伏发电站工程的施工质量,促进工程施工技术水平的提高,确保光伏发电站建设的安全可靠,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地面及屋顶并网型光伏发电站,不适用于建筑一体化光伏发电工程。
,并制订专项应急预案。
,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module指具有封装及内部联接的、能单独提供直流电的输出、最小不可分割的太阳电池组合装置。
又称为太阳电池组件。
string在光伏发电系统中,将若干个光伏组件串联后,形成具有一定直流输出电压的电路单元。
简称组件串或组串。
supporting bracket光伏发电系统中为了摆放、安装、固定光伏组件而设计的专用支架。
简称支架。
array)由若干个太阳电池组件或太阳电池板在机械和电气上按一定方式组装在一起并且有固定的支撑结构而构成的直流发电单元。
又称为光伏方阵。
在光伏发电系统中将若干个光伏组件串并联汇流后接人的装置。
system通过机械、电气、电子电路及程序的联合作用,调整光伏组件平面的空间角度,实现对人射太阳光跟踪,以提高光伏组件发电量的装置。
光伏发电站内将直流电变换成交流电的设备。
power station利用太阳电池的光生伏打效应,将太阳辐射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发电系统。
PV power station直接或间接接人公用电网运行的光伏发电站。
3基本规定1在工程开始施工之前,建设单位应取得相关的施工许可文件。
2施工现场应具备水通、电通、路通、电信通及场地平整的条件。
3施工单位的资质、特殊作业人员资格、施工机械、施工材料、计量器具等应报监理单位或建设单位审查完毕。
4开工所必需的施工图应通过会审;设计交底应完成;施工组织设计及重大施工方案应已审批;项目划分及质量评定标准应确定。
5施工单位根据施工总平面布置图要求布置施工临建设施应完毕。
6工程定位测量基准应确立。
,不得在工程中使用不合格的设备材料。
,应符合本规范要求;当产品有特殊要求时,应满足产品要求的专门规定。
光伏电站规范
1、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 GB 50797—2012
2、光伏发电站施工规范 GB 500794-2012
3、光伏发电工程验收规范 GB/T 50796 – 2012
4、光伏发电系统接入配电网技术规定GB/T29319-2012
5、光伏(PV)发电系统过电保护-导则SJ/T 11127
6、光伏系统电网接口特性GB 20046—2006
设计: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
施工:
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
建筑基坑支护规程JGJ120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50107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 50164-2011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_50666-2011
11G101-1、2、3 图集。
光伏发电工程验收规范(GBT50796-2012)
光伏发电工程验收规范(GBT 50796-2012)1总则1.0.1为确保光伏发电工程质量,指导和规范光伏发电工程的验收,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通过380V及以上电压等级接人电网的地面和屋顶光伏发电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的验收,不适用于建筑与光伏一体化和户用光伏发电工程。
1.0.3光伏发电工程应通过单位工程、工程启动、工程试运和移交生产、工程竣工四个阶段的全面检查验收。
1.0.4各阶段验收应按要求组建相应的验收组织,并确定验收主持单位。
1.0.5光伏发电工程的验收,除按本规范执行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2.0.1光伏发电工程photovoltaic power project指利用光伏组件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并与公共电网有电气连接的工程实体,由光伏组件、逆变器、线路等电气设备、监控系统和建(构)筑物组成。
2.0.2光伏电站photovoltaic power station指利用光伏组件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并按电网调度部门指令向公共电网送电的电站,由光伏组件、逆变器、线路、开关、变压器、无功补偿设备等一次设备和继电保护、站内监控、调度自动化、通信等二次设备组成。
2.0.3光伏发电单元photovoltaic power unit光伏电站中,以一定数量的光伏组件串,通过直流汇流箱多串汇集,经逆变器逆变与隔离升压变压器升压成符合电网频率和电压要求的电源。
这种一定数量光伏组件串的集合称为光伏发电单元。
2.0.4观感质量quality of appearance通过观察和必要的量测所反映的工程外在质量。
2.0.5绿化工程plant engineering由树木、花卉、草坪、地被植物等构成的植物种植工程。
2.0.6安全防范工程security and protection engineering以保证光伏电站安全和防范重大事故为目的,综合运用安全防范技术和其他科学技术,为建立具有防入侵、防盗窃、防抢劫、防破坏、防爆安全检查等功能(或其组合)的系统而实施的工程。
屋顶分布式光伏电站运维安全性设计要求
屋顶分布式光伏电站防护栏设计
参照《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GB50797-2012的第13.0.6条规定:平台、走道、吊装孔等有坠落危险处,应设栏杆或盖板。
需要登高检查及更换光伏组件处,应设操作平台或扶梯。
防坠落伤害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5083等标准规定。
《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5083第5.7.4防滑或防高处坠落规定,设计操作位置,必须充分考虑人员脚踏和站立的安全性。
a)若操作人员经常变换工作位置,则必须在生产设备上配置安全走板。
安全走板的宽度应不小于500mm。
b)若操作人员进行操作、维护、调节的工作位置在坠落基准面2m以上时,必须在生产设备上配置站立的平台和防坠落的护栏、护板或安全圈等。
设计梯子、钢平台和防护栏杆,按GB4053.1、GB4053.2、GB4053.3、GB4053.4执行。
根据GB4053.3《工业防护栏及钢平台》设计规范要求,在距基准面高达大于2m并小于20m的平台、通道及作业场所的防护栏高度应不低于1050m。
光伏发电工程验收规范(GBT50796-2012)
光伏发电工程验收规范(GBT 50796-2012)1总则1.0.1为确保光伏发电工程质量,指导和规范光伏发电工程的验收,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通过380V及以上电压等级接人电网的地面和屋顶光伏发电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的验收,不适用于建筑与光伏一体化和户用光伏发电工程。
1.0.3光伏发电工程应通过单位工程、工程启动、工程试运和移交生产、工程竣工四个阶段的全面检查验收。
1.0.4各阶段验收应按要求组建相应的验收组织,并确定验收主持单位。
1.0.5光伏发电工程的验收,除按本规范执行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2.0.1光伏发电工程photovoltaic power project指利用光伏组件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并与公共电网有电气连接的工程实体,由光伏组件、逆变器、线路等电气设备、监控系统和建(构)筑物组成。
2.0.2光伏电站photovoltaic power station指利用光伏组件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并按电网调度部门指令向公共电网送电的电站,由光伏组件、逆变器、线路、开关、变压器、无功补偿设备等一次设备和继电保护、站内监控、调度自动化、通信等二次设备组成。
2.0.3光伏发电单元photovoltaic power unit光伏电站中,以一定数量的光伏组件串,通过直流汇流箱多串汇集,经逆变器逆变与隔离升压变压器升压成符合电网频率和电压要求的电源。
这种一定数量光伏组件串的集合称为光伏发电单元。
2.0.4观感质量quality of appearance通过观察和必要的量测所反映的工程外在质量。
2.0.5绿化工程plant engineering由树木、花卉、草坪、地被植物等构成的植物种植工程。
2.0.6安全防范工程security and protection engineering以保证光伏电站安全和防范重大事故为目的,综合运用安全防范技术和其他科学技术,为建立具有防入侵、防盗窃、防抢劫、防破坏、防爆安全检查等功能(或其组合)的系统而实施的工程。
周建朋-GB50797《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解读-第二讲
GB50797《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解读第二讲周建朋目次● 1.总则● 2.术语和符号● 3.基本规定● 4.站址选择● 5.太阳能资源分析● 6.光伏发电系统●7.站区布置●8.电气●9.接入系统●10.建筑与结构●11.给排水、暖通与空调●12.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13.劳动安全与职业卫生●14.消防●附录A:可能的总辐射日曝辐射量●附录B:光伏阵列最佳倾角参考值●附录C:钢制地锚共有4条强制性条款7 站区布置7.1站区总平布置规划和原则●根据需要:生产、施工和生活●结合:附近地区自然条件和建设规划●研究:站区供排水、交通运输、出线走廊●立足近期、远近结合、统筹规划●节约用地、控制面积●根据建设施工需要,分期、分批征用和租用总平面设计应包括的内容总平设计的内容光伏方阵——就地逆变器升压站——升压站(或开关站)——集电线路——站内道路——其它防护设施(防洪、防雷、防火)基本要求:●交通运输方便●三组关系:站内与站外、生产与生活、生产与施工●方便施工、有利扩建●合理利用地形、地质条件●减少土石方工程量●降低工程造价,减少运行费用,提高经济效益光伏发电站总平面布置要求●建筑物布置:日照方位、联合布置●绿化:满足当地规划部门绿化要求●升压站及建筑物选址:方阵布置、介入方案、地形地质、交通、生产、生活、安全等因素●集电线路布置:输送距离、输送容量、安全距离●道路:设备运输、安装和运行维护,大修与吊装作业面大中型地面光伏电站出入及干道●出入口:可设置2个,位置方便与外边联系●出入口道路:主干道宽度6米,次干道环形宽度4米●进站道路:与现有公路连接●站内道路:行车通道、消防车道、人行道泥结碎石路、混凝土路、沥青路竖向布置●决定因素:生产要求、工程地质、水文气象条件、场地标高●基本要求:升压站(开关站)室外地坪:设计高水位+0.5m建筑物、构筑物及道路标高土石方:减少、平衡、取土和弃土点坡度坡向:较快排水、按照降雨量和土质条件确定山坡光伏电站:合理利用地形、节省土方、边坡稳定排水系统●决定因素地形、工程地质、地下水位等●基本要求分期进行:与项目周期同步过水措施:沟道高于地坪防山洪措施:站区边界处排水系统设计不合理排水系统设计不合理其它要求●生产建筑物底层地面标高:高出室外150~300mm,考虑沉降影响。
周建朋 GB50797《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解读 第三讲
GB50797 《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解读第三讲周建朋目次● 1.总则● 2.术语和符号● 3.基本规定● 4.站址选择● 5.太阳能资源分析● 6.光伏发电系统●7.站区布置●8.电气●9.接入系统●10.建筑与结构●11.给排水、暖通与空调●12.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13.劳动安全与职业卫生●14.消防●附录A:可能的总辐射日曝辐射量●附录B:光伏阵列最佳倾角参考值●附录C:钢制地锚共有4条强制性条款回顾一下说明●鉴于已有专门的光伏电站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本章讲解将结合已有的《GB/T 19964-2012 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来讲解。
●通过对比的方法找出《GB50797-2012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和《GB/T 19964-2012 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中对光伏电站接入系统规定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9 接入系统接入系统中的系统指的是电力系统。
第9章目录9.1 一般规定9.2 并网要求9.3 继电保护9.4 自动化9.5 通信9.6 电能计量9.1 一般规定●电压等级电站容量、电网情况、技术经济比较●电能质量符合公用电网电能质量要求●继电保护应具备●调度通信大中型,电站与电力调度部门间、安全9.2 并网要求并网要求——有功功率控制●适用范围大中型光伏电站●具备能力接受并自动执行调度指令有功功率控制+有功功率变化率控制调节有功功率输出控制光伏电站停机●限制输出功率变化率功率变化率限制不应超过电力调度部门限制,辐照度快速减少引起电站输出功率下降率不受此限制。
电站同时切除的功率应在电网允许的最大功率变化率《GB/T 19664-2012 光伏电站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中的要求《GB/T 19664-2012 光伏电站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中的要求9.2 并网要求并网要求——无功电压控制●调节方式逆变器无功+无功补偿设备投入量+变压器变比●无功电压控制系统(AVC)大中型光伏电站应配置、根据指令自动调节调节方式、参考电压由电力调度部门远程设定《GB/T 19664-2012 光伏电站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中的要求●基本要求10~35KV并网:应具备参与电网电压调节的能力110(66)kV及以上并网:应配置无功电压控制系统●控制目标通过110(66)kV电压等级并网,公共电网电压正常时,控制并网点电压在标称电压97%~107%范围内通过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并网,公共电网电压正常时,控制并网点电压在标称电压100%~110%范围内●主变压器的选择通过35 kV及以上电压并网,主变采用有载调压变压器逆变器的无功输出能力曲线逆变器型号40KTL逆变器无功输出曲线不会超过PQ曲线功率因数超前0.8~滞后0.8可调最大无功输出范围-24Kvar~+24KvarS=(P2+Q2)^0.5SQP液晶显示器键盘服务器服务器键盘PDUAGC/AVC 柜配置光功率预测《GB/T 19664-2012 光伏电站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中的要求●基本要求适用范围:10MW及以上电站应配置光功率预测系统预测功能:0~72h短期光伏发电功率预测15min~4h超短期光伏发电功率预测●预测曲线上报每15min滚动上报未来15min~4h发电功率预测曲线,预测值时间分别率15min.每天按规定时间上报次日0时~24h发电功率预测曲线,预测值时间分别率15min.●预测准确度短期预测月平均绝对误差<0.15,月合格率>80%超短期预测第4小时月平均绝对误差<0.1,月合格率>85%并网要求——无功补偿类型一小型发电站接入电压等级10kV~35kV容性无功感性无功接入电压等级110kV(66kV)及以上满发时(汇集线路+主变压器)全部感性无功+0.5x送出线路感性无功全部充电无功功率+0.5x送出线路充电无功功率汇集接入电压等级330kV及以上满发时(汇集线路+主变压器)全部感性无功+送出线路感性无功全部充电无功功率+送出线路充电无功功率类型三T 接于公网接入用户内部的大中型电站类型二功率因数无功容量结合电网实际情况选择装置类型和容量要求超前0.98和滞后0.98范围内连续可调输出功率>50%额定功率,功率因数≥0.98(超前或滞后);20%额定功率≤输出功率≤额定功率50%,功率因数≥0.95(超前或滞后)并网要求——电能质量●电能质量监测监测设备:电能质量在线监测装置安装位置:接入公网的—并网点;接入用户侧的—关口计量点。
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
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GB50797-2012)
3.基本规定
光伏发电站设计应综合考虑日照条件、土地和建筑条件、安装和运输条件等因素,并应满足安全可靠、经济适用、环保、美观、便于安装和维护的要求。
8电气
电缆选择与敷设
光伏组件之间及组件与汇流箱之间的电缆应有固定措施和防晒措施。
在既有建筑物上增设光伏发电系统,必须进行建筑物结构和电气的安全复核,并应满足建筑结构及电气的安全性要求。
光伏组件之间的接线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光伏组件连接数量和路径应符合设计要求。
2 光伏组件间接插件应连接牢固。
3 外接电缆同插接件连接处应搪锡。
4 光伏组件进行组串连接后应对光伏组件串的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进行测试。
5 光伏组件间连接线可利用支架进行固定,并应整齐。
6 同一光伏组件或光伏组件串的正负极不应短接。
2 基础型钢安装后,其顶部宜高出抹平地面10mm。
基础型钢应有明显的可靠接地。
3 逆变器的安装方向应符合设计规定。
《光伏发电站施工总结规范》
.光伏发电站施工规(GB50794-2012)总则为保证光伏发电站工程的施工质量,促使工程施工技术水平的提升,保证光伏发电站建设的安全靠谱,拟订本规。
本规合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地面及屋顶并网型光伏发电站,不合用于建筑一体化光伏发电工程。
光伏发电站施工前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文件,并制定专项应急方案。
光伏发电站工程的施工,除应切合本规外,尚应切合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术语光伏组件P Vmodule指拥有封装及部联接的、能独自供给直流电的输出、最小不行切割的太阳电池组合装置。
又称为太阳电池组件。
光伏组件串PVstring在光伏发电系统中,将若干个光伏组件串连后,形成拥有必定直流输出电压的电路单元。
简称组件串或组串。
光伏支架P Vsupportingbracket光伏发电系统中为了摆放、安装、固定光伏组件而设计的专用支架。
简称支架。
方阵(光伏方阵)array(PVarray)由若干个太阳电池组件或太阳电池板在机械和电气上按必定方式组装在一同而且有固定的支撑构造而组成的直流发电单元。
又称为光伏方阵。
汇流箱combiner-box在光伏发电系统中将若干个光伏组件串并联汇流后接人的装置。
追踪系统t rackingsystemWord资料.经过机械、电气、电子电路及程序的联合作用,调整光伏组件平面的空间角度,实现对人射太追踪,以提升光伏组件发电量的装置。
逆变器inverter光伏发电站将直流电变换成沟通电的设备。
光伏发电站PVpowerstation利用太阳电池的光生伏打效应,将太阳辐射能直接变换成电能的发电系统。
并网光伏发电站grid-connectedPVpowerstation直接或间接接人公用电网运转的光伏发电站。
基本规定动工前应具备以下条件:在工程开始施工以前,建设单位应获得有关的施工同意文件。
施工现场应具备水通、电通、路通、电信通及场所平坦的条件。
施工单位的资质、特别作业人员资格、施工机械、施工资料、计量用具等应报监理单位或建设单位审察完成。
光伏发电站施工规范
光伏发电站施工规范(GB 50794-2012)一、总则1.0.1 为保证光伏发电站工程的施工质量,促进工程施工技术水平的提高,确保光伏发电站建设的安全可靠,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地面及屋顶并网型光伏发电站,不适用于建筑一体化光伏发电工程。
1.0.3 光伏发电站施工前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文件,并制订专项应急预案。
1.0.4 光伏发电站工程的施工,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二、术语2.0.1 光伏组件PV module指具有封装及内部联接的、能单独提供直流电的输出、最小不可分割的太阳电池组合装置。
又称为太阳电池组件。
2.0.2 光伏组件串PV string 在光伏发电系统中,将若干个光伏组件串联后,形成具有一定直流输出电压的电路单元。
简称组件串或组串。
2.0.3 光伏支架PV supporting bracket光伏发电系统中为了摆放、安装、固定光伏组件而设计的专用支架。
简称支架。
2.0.4 方阵(光伏方阵)array(PV array)由若干个太阳电池组件或太阳电池板在机械和电气上按一定方式组装在一起并且有固定的支撑结构而构成的直流发电单元。
又称为光伏方阵。
2.0.5 汇流箱combiner-box在光伏发电系统中将若干个光伏组件串并联汇流后接入的装置。
2.0.6 跟踪系统tracking system 通过机械、电气、电子电路及程序的联合作用,调整光伏组件平面的空间角度,实现对人射太阳光跟踪,以提高光伏组件发电量的装置。
2.0.7 逆变器inverter 光伏发电站内将直流电变换成交流电的设备。
2.0.8 光伏发电站PV power station 利用太阳电池的光生伏打效应,将太阳辐射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发电系统。
2.0.9 并网光伏发电站grid-connected PV power station直接或间接接人公用电网运行的光伏发电站。
光伏发电站施工规范
光伏发电站施工规范(GB 50794-2012)一、总则1.0.1 为保证光伏发电站工程的施工质量,促进工程施工技术水平的提高,确保光伏发电站建设的安全可靠,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地面及屋顶并网型光伏发电站,不适用于建筑一体化光伏发电工程。
1.0.3 光伏发电站施工前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文件,并制订专项应急预案。
1.0.4 光伏发电站工程的施工,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二、术语2.0.1 光伏组件PV module指具有封装及内部联接的、能单独提供直流电的输出、最小不可分割的太阳电池组合装置。
又称为太阳电池组件。
2.0.2 光伏组件串PV string在光伏发电系统中,将若干个光伏组件串联后,形成具有一定直流输出电压的电路单元。
简称组件串或组串。
2.0.3 光伏支架PV supporting bracket光伏发电系统中为了摆放、安装、固定光伏组件而设计的专用支架。
简称支架。
2.0.4 方阵(光伏方阵)array(PV array)由若干个太阳电池组件或太阳电池板在机械和电气上按一定方式组装在一起并且有固定的支撑结构而构成的直流发电单元。
又称为光伏方阵。
2.0.5 汇流箱combiner-box在光伏发电系统中将若干个光伏组件串并联汇流后接入的装置。
2.0.6 跟踪系统tracking system通过机械、电气、电子电路及程序的联合作用,调整光伏组件平面的空间角度,实现对人射太阳光跟踪,以提高光伏组件发电量的装置。
2.0.7 逆变器inverter光伏发电站内将直流电变换成交流电的设备。
2.0.8 光伏发电站PV power station利用太阳电池的光生伏打效应,将太阳辐射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发电系统。
2.0.9 并网光伏发电站grid-connected PV power station直接或间接接人公用电网运行的光伏发电站。
三、基本规定3.0.1 开工前应具备下列条件:1、在工程开始施工之前,建设单位应取得相关的施工许可文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GB 50797-2012)1总则1.0.1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优化国家能源结构,建立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推广光伏发电技术的应用,规范光伏发电站设计行为,促进光伏发电站建设健康、有序发展,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或改建的并网光伏发电站和l00kWp及以上的独立光伏发电站。
1.0.3并网光伏发电站建设应进行接入电网技术方案的可行性研究。
1.0.4光伏发电站设计除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和符号2.1术语2.1.1光伏组件 PV module具有封装及内部联结的、能单独提供直流电输出的、最小不可分割的太阳电池组合装置。
又称太阳电池组件(solar cell module)2.1.2光伏组件串 photovoltaic modules string在光伏发电系统中,将若干个光伏组件串联后,形成具有一定直流电输出的电路单元。
2.1.3光伏发电单元 photovoltaic(PV)power unit光伏发电站中,以一定数量的光伏组件串,通过直流汇流箱汇集,经逆变器逆变与隔离升压变压器升压成符合电网频率和电压要求的电源。
又称单元发电模块。
2.1.4光伏方阵 PV array将若干个光伏组件在机械和电气上按一定方式组装在一起并且有固定的支撑结构而构成的直流发电单元。
又称光伏阵列。
2.1.5 光伏发电系统 photovoltaic(PV)power generation system利用太阳电池的光生伏特效应,将太阳辐射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发电系统。
2.1.6 光伏发电站 photovoltaic(PV)power station以光伏发电系统为主,包含各类建(构)筑物及检修、维护、生活等辅助设施在内的发电站。
2.1.7辐射式连接 radial connection各个光伏发电单元分别用断路器与发电站母线连接。
2.1.8 “T”接式连接 tapped connection若干个光伏发电单元并联后通过一台断路器与光伏发电站母线连接。
2.1.9跟踪系统 tracking system通过支架系统的旋转对太阳入射方向进行实时跟踪,从而使光伏方阵受光面接收尽量多的太阳辐照量,以增加发电量的系统。
2.1.10单轴跟踪系统 single-axis tracking system绕一维轴旋转,使得光伏组件受光面在一维方向尽可能垂直于太阳光的入射角的跟踪系统。
2.1.11双轴跟踪系统 double-axis tracking system绕二维轴旋转,使得光伏组件受光面始终垂直于太阳光的入射角的跟踪系统。
2.1.12集电线路 collector line在分散逆变、集中并网的光伏发电系统中,将各个光伏组件串输出的电能,经汇流箱汇流至逆变器,并通过逆变器输出端汇集到发电母线的直流和交流输电线路。
2.1.13公共连接点 point of common coupling(PCC)电网中一个以上用户的连接处。
2.1.14 并网点 point of coupling(POC)对于有升压站的光伏发电站,指升压站高压侧母线或节点。
对于无升压站的光伏发电站,指光伏发电站的输出汇总点。
2.1.15孤岛现象 islanding在电网失压时,光伏发电站仍保持对失压电网中的某一部分线路继续供电的状态。
2.1.16计划性孤岛现象 intentional islanding按预先设置的控制策略,有计划地出现的孤岛现象。
2.1.17非计划性孤岛现象 unintentional islanding非计划、不受控出现的孤岛现象。
2.1.18防孤岛 Anti-islanding防止非计划性孤岛现象的发生。
2.1.19峰值日照时数 peak sunshine hours一段时间内的辐照度积分总量相当于辐照度为1kW/m2的光源所持续照射的时间,其单位为小时(h)。
2.1.20低电压穿越 low voltage ride through当电力系统故障或扰动引起光伏发电站并网点电压跌落时,在一定的电压跌落范围和时间间隔内,光伏发电站能够保证不脱网连续运行。
2.1.21光伏发电站年峰值日照时数 annual peak sunshine hours of PVstation将光伏方阵面上接收到的年太阳总辐照量,折算成辐照度1kW/m2下的小时数。
2.1.22法向直接辐射辐照度 direct normal irradiance(DNI)到达地表与太阳光线垂直的表面上的太阳辐射强度。
2.1.23安装容量 capacity of installation光伏发电站中安装的光伏组件的标称功率之和,计量单位是峰瓦(Wp)。
2.1.24峰瓦 watts peak光伏组件或光伏方阵在标准测试条件下,最大功率点的输出功率的单位。
2.1.25真太阳时 solar time以太阳时角作标准的计时系统,真太阳时以日面中心在该地的上中天的时刻为零时。
2.2符号3基本规定3.0.1光伏发电站设计应综合考虑日照条件、土地和建筑条件、安装和运输条件等因素,并应满足安全可靠、经济适用、环保、美观、便于安装和维护的要求。
3.0.2光伏发电站设计在满足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同时,应优先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
3.0.3大、中型光伏发电站内宜装设太阳能辐射现场观测装置。
3.0.4光伏发电站的系统配置应保证输出电力的电能质量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
3.0.5接人公用电网的光伏发电站应安装经当地质量技术监管机构认可的电能计量装置,并经校验合格后投入使用。
3.0.6建筑物上安装的光伏发电系统,不得降低相邻建筑物的日照标准。
3.0.7在既有建筑物上增设光伏发电系统,必须进行建筑物结构和电气的安全复核,并应满足建筑结构及电气的安全性要求。
3.0.8光伏发电站设计时应对站址及其周围区域的工程地质情况进行勘探和调查,查明站址的地形地貌特征、结构和主要地层的分布及物理力学性质、地下水条件等。
3.0.9光伏发电站中的所有设备和部件,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主要设备应通过国家批准的认证机构的产品认证。
4站址选择4.0.1光伏发电站的站址选择应根据国家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地区自然条件、太阳能资源、交通运输、接人电网、地区经济发展规划、其他设施等因素全面考虑;在选址工作中,应从全局出发,正确处理与相邻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工矿企业、城市规划、国防设施和人民生活等各方面的关系。
4.0.2光伏发电站选址时,应结合电网结构、电力负荷、交通、运输、环境保护要求,出线走廊、地质、地震、地形、水文、气象、占地拆迁、施工以及周围工矿企业对电站的影响等条件,拟订初步方案,通过全面的技术经济比较和经济效益分析,提出论证和评价。
当有多个候选站址时,应提出推荐站址的排序。
4.0.3光伏发电站防洪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按不同规划容量,光伏发电站的防洪等级和防洪标准应符合表4.0.3的规定。
对于站内地面低于上述高水位的区域,应有防洪措施。
防排洪措施宜在首期工程中按规划容量统一规划,分期实施。
2位于海滨的光伏发电站设置防洪堤(或防浪堤)时,其堤顶标高应依据本规范表4.0.3中防洪标准(重现期)的要求,应按照重现期为50年波列累计频率1%的浪爬高加上0.5m的安全超高确定。
3位于江、河、湖旁的光伏发电站设置防洪堤时,其堤顶标高应按本规范表4.0.3中防洪标准(重现期)的要求,加0.5m的安全超高确定;当受风、浪、潮影响较大时,尚应再加重现期为50年的浪爬高。
4在以内涝为主的地区建站并设置防洪堤时,其堤顶标高应按50年一遇的设计内涝水位加0.5m的安全超高确定;难以确定时,可采用历史最高内涝水位加0.5m的安全超高确定。
如有排涝设施时,则应按设计内涝水位加0.5m的安全超高确定。
5对位于山区的光伏发电站,应设防山洪和排山洪的措施,防排设施应按频率为2%的山洪设计。
6当站区不设防洪堤时,站区设备基础顶标高和建筑物室外地坪标高不应低于本规范表4.0.3中防洪标准(重现期)或50年一遇最高内涝水位的要求。
4.0.4地面光伏发电站站址宜选择在地势平坦的地区或北高南低的坡度地区。
坡屋面光伏发电站的建筑主要朝向宜为南或接近南向,宜避开周边障碍物对光伏组件的遮挡。
4.0.5选择站址时,应避开空气经常受悬浮物严重污染的地区。
4.0.6选择站址时,应避开危岩、泥石流、岩溶发育、滑坡的地段-和发震断裂地带等地质灾害易发区。
4.0.7当站址选择在采空区及其影响范围内时,应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综合评价地质灾害危险性的程度,提出建设站址适宜性的评价意见,并应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4.0.8光伏发电站宜建在地震烈度为9度及以下地区。
在地震烈度为9度以上地区建站时,应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
4.0.9光伏发电站站址应避让重点保护的文化遗址,不应设在有开采价值的露天矿藏或地下浅层矿区上。
站址地下深层压有文物、矿藏时,除应取得文物、矿藏有关部门同意的文件外,还应对站址在文物和矿藏开挖后的安全性进行评估。
4.0.10光伏发电站站址选择应利用非可耕地和劣地,不应破坏原有水系,做好植被保护,减少土石方开挖量,并应节约用地,减少房屋拆迁和人口迁移。
4.0.11光伏发电站站址选择应考虑电站达到规划容量时接入电力系统的出线走廊。
4.0.12条件合适时,可在风电场内建设光伏发电站。
5太阳能资源分析5.1一般规定5.1.1光伏发电站设计应对站址所在地的区域太阳能资源基本状况进行分析,并对相关的地理条件和气候特征进行适应性分析。
5.1.2当对光伏发电站进行太阳能总辐射量及其变化趋势等太阳能资源分析时,应选择站址所在地附近有太阳辐射长期观测记录的气象站作为参考气象站。
5.1.3当利用现场观测数据进行太阳能资源分析时,现场观测数据应连续,且不应少于一年。
5.1.4大型光伏发电站建设前期宜先在站址所在地设立太阳辐射现场观测站,现场观测记录的周期不应少于一个完整年。
5.2参考气象站基本条件和数据采集5.2.1参考气象站应具有连续10年以上的太阳辐射长期观测记录。
5.2.2参考气象站所在地与光伏发电站站址所在地的气候特征、地理特征应基本一致。
5.2.3参考气象站的辐射观测资料与光伏发电站站址现场太阳辐射观测装置的同期辐射观测资料应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5.2.4参考的气象站采集的信息应包括下列内容:1气象站长期观测记录所采用的标准、辐射仪器型号、安装位置、高程、周边环境状况,以及建站以来的站址迁移、辐射设备维护记录、周边环境变动等基本情况和时间。
2最近连续10年以上的逐年各月的总辐射量、直接辐射量、散射辐射量、日照时数的观测记录,且与站址现场观测站同期至少一个完整年的逐小时的观测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