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平面的夹角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z
所围成的四面体体积为一个单位的平面方程。 g c
解 : 设平面为 x y z 1, Q V 1,
abc
1 1 abc 1, 由所求平面与已知 32
o
x ga
gy
b
1 平面平行得 a
1 b
1 c.
即
1
1
1
,令
1
1
1
6 1 6 6a b 6c 6a b 6c
t a 1 , b 1, c 1 , 代入体式得a 1, b 6,
X 2v, Y2 v,
z z0 Z1 u Z2 v,
(u, v是参数) 叫平面的坐标式参数方程。
3、点位式方程
r ur r r
r r r ur r r
方程 r r0 ua vb 两边点乘(ab)得 (r r0, a, b) 0,
x x0 y y0 z z0 即 X1 Y1 Z1 0,叫平面的点位式方程。
一个平面。称它是平面的一般方程。
1. D 0 平面过原点;
2. A,
B, C 之一为 0, 如 C 0 :
① D 0时平行于 z 轴; ② D 0时,经过 z 轴.
3.
A,
B,C
中两个为0,如B
C
0:①②
D0 时平行于 yoz面; D=0 时,经过 yoz面.
10
例1
例1. 求平行于平面6x y 6z 5 0,而与三个坐标面
号,即取D的相反号。一般方程化为法式方程的过程叫
法式化,选定符号后的 叫法式化因子。
17
小结
例1、把平面的方程 3x 2y 6z 14 0 化为法式方程, 求自原点指向平面的单位法向量及其方向余弦,并求原点 到平面的距离。
例2. 求过点 (1, 1, 1) 且垂直于平面 x y z 0 , 3x 2y 2z 5 0 , 的平面方程.
15
二、平面的法式方程
1、向量式法式方程
uuur
若M
0
是自O ur
向
所作垂线的垂足 P,
uuur
uuur
的法向量取与OP同 ur
向的单位向量n0, 并设 | OP | p,则OP pn0,故平面 的方程
uur r ur
ur r
是:n0 (r pn0 ) 0, 即 n0 r p 0, 叫平面 的向量式法式方程。
n0上的射影叫点
M
0与
的离差。记
作:
射影uur n0
QM
。
0
z
R
z
P
P
uur pur
n0 r0r
O
q
x
M0
Q
y
ur
uur pr
Q
n0
O
qur r0
M0
y
x
21
2. 离差和距离的计算
uuuur uur
可见:1.当QM0 与n0同向时 0;否则 0;M0在上 0.
离差可判断两点在平面的一侧或两侧;2. uur r
X 2 Y2
Z2
6
由一点和方位向量确定的平面方程
4、三点式方程
建立过不共线的三点Mi (xi , yi , zi ) ,( i 1, 2, 3)的
平面方程。
ur uuur
r ur ur
r
设 ur
urri
=OM
i
{xi ,
yi ,
zi }(
i
1, 2,3),取a r uuur
r2
r1,
b r3r r1r为平r面的r 方位r向量r ,令r=OM ={x, y, z},
x0 ,
y
y0 , z
z0},
A(x x0 ) B( y y0 ) C(z z0 ) 0,叫平面的点法式方程.
记 D ( Ax0 By0 Cz0 ),则有:Ax By Cz D 0。
可见: 的一般方程 Ax By Cz D 0中的变量系数
A, B, C 恰好是平面 的一个法向量的分量。
r
r
a {X1, Y1, Z1}、b {X 2 , Y2 , Z2},叫平面的一组方位
向量。已知平面上的一点及其方位向量,可以确
定它的方程。
4
由一点和方位向量确定的平面方程
1.向量式参数方程
r uur
设M (x0 , y0 , z0 )是上的动点,则 r =OM {x, y, z} ,
ur uuuur r0 =OM0
在直角坐标系下,若 的方程为 Ax By Cz 0,则
r
n {A, B, C}是 的法向量,而法式方程中的一次项系数 是 的一特殊单位法向量分量。故将一般方程化为法式 方程只需在一般方程两边同乘因子 1/ A2 B2 C2, 即: Ax By Cz D 0, 再根据D 0选取的符
解:将三点坐标代入平面的三点式方程整理得:
平面的截距式方程
z
x y z 1
gc
abc
x 轴上截距 y 轴上截距 z 轴上截距
o
x ga
gy
b
8
二、平面的一般式方程
任何平面的方程都可以用它上面的一点和它的一个方
x x0 y y0 z z0
位向量来确定: X1 Y1 Z1 0, 即Ax By Cz D 0,
第三章 平面与空间直线
§3.1 平面的方程 §3.2-3 平面与点 两平面的相关位置 §3.4 空间直线的方程 §3.5-6 直线与平面 直线与点的相关位置 §3.7 空间两直线的相关位置 §3.8 平面束
返回 1
第三章 平面与空间直线 教学安排说明
教学时数:12课时 本章教学目标及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空间坐标 系下平面、直线方程的各种形式,熟练掌握平面与空间直线间各种 位置关系的解析条件,会求平面与空间直线间各种距离和夹角。 本章教学重点:1.空间坐标系下平面 、直线方程的几种重要形 式;2. 平面与空间直线间各种位置关系的解析条件;3.平面与空间 直线各种度量关系的量化公式。 本章教学难点:1. 空间直线一般方程向标准方程的转化;2. 综 合运用位置关系解析条件求平面、空间直线方程。
M0
到
的距离 uur r
d
|
|。
定理:点M
与平面
0
n0
r
p
0 的离差为
n0 r
p.
ur r
(对方程左边用 r0 代替 r 即得)
uuuur uur
uuuur uur uuur uur uuuur uur
证:
射影
uur n0
QM0 = | n0
| 射影
uur n0
QM 0
n0 QM
n0 (OM0
A 0,可写成 A2(x D) ABy ACz 0, 凑成: B A 0 0
A
C 0 A
9
平面一般方程的讨论
表示由点M
0
(
D
A
,
0,
0)
和不共线向量 B, A, 0 和
C,0, A所确定的平面。于是有:
平面基本定理:在空间坐标系下,任意平面的方程都
可表为三元一次方程,反过来任一个三元一次方程都表示
定义:与平面垂直的非零 向量,叫该平面的法向量.
已知平面上的点M0 (x0, y0, z0 )和 它的法向量nr {A, B, C}, 求平面方程.
Z
M0
r n
M
O
解: 设M (x, y, z)为平面上任一点, X
Y
uuuur r uuuur r
uuuur
则M M 0
n
MM 0
n
0.Q
MM 0
{x
{x0,
y0 ,
z0},则Muuu0uMur
rr 与a 、b 共面
r r
ur r0
r ua
r vb
r ur r r r r0 ua vb (u、v是参数)
叫平面 的向量式参数方程。
5
由一点和方位向量确定的平面方程
2、坐标式参数方程
rr 将a、b
的坐标代入上式得
:
x y
x0 y0
X1u Y1 u
返回 13
复习
一、由一点和方位向量确定的平面方程
r ur r r 1.向量式参数方程 r r0 ua vb;
2.坐标式参数方程
xx0 X1u X2v y y0 Y1u Y2v
z z0 Z1u Z2v;
xx0 y y0 zz0
xx1 y y1 zz1
3.点位式方程 X1 Y1 Z1 0; 4. 三点式方程 x2 x1 y2 y1 z2 z1 0;
X 2 Y2 Z2
x3 x1 y3 y1 z3 z1
5.截距式方程 x y z 1。 abc
二、平面的一般式方程
1. Ax By Cz D 0. 2.平面基本定理:在空间任意平面的方程都可表为三元一次
方程,反之任一个三元一次方程都表示一个平面。
3.平面一般方程的讨论:
转18 14
一、平面的点法式方程
3 作业: P104 1①②、2、5① ②
返回 12
§3.1 平面的方程(2)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重点:平面的点法式方程的应用; 教学难点:1.平面点法式方程的推导;
2.面的法式方程的应用。 教学目标:
1.了解平面的点方式方程; 2.掌握平面的法式方程的求法; 3.掌握平面的一般方程化为法式方程。
作业: P104 5(3) (6)、8、9
返回 18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2 平面与点的相关位置 §3.3 两平面的相关位置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重点:点到平面的距离、两平面的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1.离差的概念和应用;
2.两平面的位置关系。 教学目标:
1.理解离差的概念; 2.掌握点到平面的距离公式; 3.熟悉两平面的位置关系的充要条件; 4.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6t
t
6t
c 1. 得平面方程6x y 6z 6.
11
例2
例2.设平面过原点及点 (6,-3,2) 且与平面 4x y 2z 8 垂直,求此平面方程.
解: 设平面为 Ax By Cz D 0, 由平面过原 点知 D 0, 由平面过点(6,-3,2) 知 6A 3B 2C 0. Q nr {4, 1, 2}, 4A B 2C 0 A B 2 C, 所求平面方程为 2x 2 y 3z 0.
4.一般方程化为法式方程:
在一般方程两边同法式化因子 1 / A2 B2 C 2。
结束 20
一、点到平面的距离
平面与点的相关位置有两种情况:即点在平面上和
点不在平面上,重点讨论点不在平面上的情况。
1. 离差的定义:从点M
uuuuur
uur
0
向平面
引垂线,垂足为Q,
向
量QM
0
在的单位法向量 uuuuur
返回 19
复习
1.平面的点法式方程 A(xx0 )B( y y0 )C(zz0 ) 0. ur r
2.向量式法式方程 n0 r p 0. 3. 坐标式法式方程 x cos y cos z cos p 0
特点: ①一次项系数为单位向量的分量,即平方和等于1;
② p是原点O到平面 的距离,常数项 p 0.
OQ)
uur ur r uur r uur r uur ur uur r
uur ur r
uur ur
n0 (r0 q) n0 r n0 q n0 r0 | n0 || q | cos n0 r0 | q | cos n0 r0 p.
推论1: 点M0 (x0, y0, z0 )与平面x cos y cos z cos p 0
解: nr1 {1, 1,1}, nr2 {3, 2, 12}, 取法向量 nr nr1 nr2 {10, 15, 5}, 所求平面方程为:10(x 1) 15( y 1) 5(z 1) 0, 即:2x 3y z 6 0.
小结: 1.点法式; 2.法式;3.一般方程化法式方程。
则:r r1 u(r2 r1) v(r3 r1)。
x x1 y y1 z z1
即 x2 x1 y2 y1 z2 z1 0.
x3 x1 y3 y1 z3 z1
7
5、截距式方程
设平面与 x, y, z 三轴分别交于 P(a,0,0), Q(0,b,0),
R(0,0,c) (其中 a 0,b 0,c 0 ),求此平面方程。
2
§3.1 平面的方程(1)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重点:平面方程的应用; 教学难点:1.平面的一般方程;2.平面基本定理。 教学目标:
1.理解平面的概念; 2.掌握平面方程的求法; 3.熟悉平面的基本定理; 4.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返回 3
一、由一点和方位向量确定的 平面方程
方位向量:不共线且与平面 平行的两向量
X 2 Y2
Z2
其中: A Y1
Z1 , B Z1 X1 , C
X1
Y1
.
Q
rr a, b 不共线,
Y2 Z2
Z2 X2
X 2 Y2
A, B, C 不全为0, 即任一平面可用x, y, z 的三元一次方程表
示,反之对于给定的三元一次方程 Ax By Cz D 0,不妨设
xD/A y z
2、坐标式法式方程
r
uur
设r {x, y, z}、n0 {cos,cos , cos },则有x cos y cos
z cos p 0,叫平面 的坐标式法式方程,简称法式方程。
特点: ①一次项系数为单位向量的分量,即平方和等于1;
② p是原点O到平面 的距离,常数项 p 0.
16
3、一般方程化为法式方程
所围成的四面体体积为一个单位的平面方程。 g c
解 : 设平面为 x y z 1, Q V 1,
abc
1 1 abc 1, 由所求平面与已知 32
o
x ga
gy
b
1 平面平行得 a
1 b
1 c.
即
1
1
1
,令
1
1
1
6 1 6 6a b 6c 6a b 6c
t a 1 , b 1, c 1 , 代入体式得a 1, b 6,
X 2v, Y2 v,
z z0 Z1 u Z2 v,
(u, v是参数) 叫平面的坐标式参数方程。
3、点位式方程
r ur r r
r r r ur r r
方程 r r0 ua vb 两边点乘(ab)得 (r r0, a, b) 0,
x x0 y y0 z z0 即 X1 Y1 Z1 0,叫平面的点位式方程。
一个平面。称它是平面的一般方程。
1. D 0 平面过原点;
2. A,
B, C 之一为 0, 如 C 0 :
① D 0时平行于 z 轴; ② D 0时,经过 z 轴.
3.
A,
B,C
中两个为0,如B
C
0:①②
D0 时平行于 yoz面; D=0 时,经过 yoz面.
10
例1
例1. 求平行于平面6x y 6z 5 0,而与三个坐标面
号,即取D的相反号。一般方程化为法式方程的过程叫
法式化,选定符号后的 叫法式化因子。
17
小结
例1、把平面的方程 3x 2y 6z 14 0 化为法式方程, 求自原点指向平面的单位法向量及其方向余弦,并求原点 到平面的距离。
例2. 求过点 (1, 1, 1) 且垂直于平面 x y z 0 , 3x 2y 2z 5 0 , 的平面方程.
15
二、平面的法式方程
1、向量式法式方程
uuur
若M
0
是自O ur
向
所作垂线的垂足 P,
uuur
uuur
的法向量取与OP同 ur
向的单位向量n0, 并设 | OP | p,则OP pn0,故平面 的方程
uur r ur
ur r
是:n0 (r pn0 ) 0, 即 n0 r p 0, 叫平面 的向量式法式方程。
n0上的射影叫点
M
0与
的离差。记
作:
射影uur n0
QM
。
0
z
R
z
P
P
uur pur
n0 r0r
O
q
x
M0
Q
y
ur
uur pr
Q
n0
O
qur r0
M0
y
x
21
2. 离差和距离的计算
uuuur uur
可见:1.当QM0 与n0同向时 0;否则 0;M0在上 0.
离差可判断两点在平面的一侧或两侧;2. uur r
X 2 Y2
Z2
6
由一点和方位向量确定的平面方程
4、三点式方程
建立过不共线的三点Mi (xi , yi , zi ) ,( i 1, 2, 3)的
平面方程。
ur uuur
r ur ur
r
设 ur
urri
=OM
i
{xi ,
yi ,
zi }(
i
1, 2,3),取a r uuur
r2
r1,
b r3r r1r为平r面的r 方位r向量r ,令r=OM ={x, y, z},
x0 ,
y
y0 , z
z0},
A(x x0 ) B( y y0 ) C(z z0 ) 0,叫平面的点法式方程.
记 D ( Ax0 By0 Cz0 ),则有:Ax By Cz D 0。
可见: 的一般方程 Ax By Cz D 0中的变量系数
A, B, C 恰好是平面 的一个法向量的分量。
r
r
a {X1, Y1, Z1}、b {X 2 , Y2 , Z2},叫平面的一组方位
向量。已知平面上的一点及其方位向量,可以确
定它的方程。
4
由一点和方位向量确定的平面方程
1.向量式参数方程
r uur
设M (x0 , y0 , z0 )是上的动点,则 r =OM {x, y, z} ,
ur uuuur r0 =OM0
在直角坐标系下,若 的方程为 Ax By Cz 0,则
r
n {A, B, C}是 的法向量,而法式方程中的一次项系数 是 的一特殊单位法向量分量。故将一般方程化为法式 方程只需在一般方程两边同乘因子 1/ A2 B2 C2, 即: Ax By Cz D 0, 再根据D 0选取的符
解:将三点坐标代入平面的三点式方程整理得:
平面的截距式方程
z
x y z 1
gc
abc
x 轴上截距 y 轴上截距 z 轴上截距
o
x ga
gy
b
8
二、平面的一般式方程
任何平面的方程都可以用它上面的一点和它的一个方
x x0 y y0 z z0
位向量来确定: X1 Y1 Z1 0, 即Ax By Cz D 0,
第三章 平面与空间直线
§3.1 平面的方程 §3.2-3 平面与点 两平面的相关位置 §3.4 空间直线的方程 §3.5-6 直线与平面 直线与点的相关位置 §3.7 空间两直线的相关位置 §3.8 平面束
返回 1
第三章 平面与空间直线 教学安排说明
教学时数:12课时 本章教学目标及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空间坐标 系下平面、直线方程的各种形式,熟练掌握平面与空间直线间各种 位置关系的解析条件,会求平面与空间直线间各种距离和夹角。 本章教学重点:1.空间坐标系下平面 、直线方程的几种重要形 式;2. 平面与空间直线间各种位置关系的解析条件;3.平面与空间 直线各种度量关系的量化公式。 本章教学难点:1. 空间直线一般方程向标准方程的转化;2. 综 合运用位置关系解析条件求平面、空间直线方程。
M0
到
的距离 uur r
d
|
|。
定理:点M
与平面
0
n0
r
p
0 的离差为
n0 r
p.
ur r
(对方程左边用 r0 代替 r 即得)
uuuur uur
uuuur uur uuur uur uuuur uur
证:
射影
uur n0
QM0 = | n0
| 射影
uur n0
QM 0
n0 QM
n0 (OM0
A 0,可写成 A2(x D) ABy ACz 0, 凑成: B A 0 0
A
C 0 A
9
平面一般方程的讨论
表示由点M
0
(
D
A
,
0,
0)
和不共线向量 B, A, 0 和
C,0, A所确定的平面。于是有:
平面基本定理:在空间坐标系下,任意平面的方程都
可表为三元一次方程,反过来任一个三元一次方程都表示
定义:与平面垂直的非零 向量,叫该平面的法向量.
已知平面上的点M0 (x0, y0, z0 )和 它的法向量nr {A, B, C}, 求平面方程.
Z
M0
r n
M
O
解: 设M (x, y, z)为平面上任一点, X
Y
uuuur r uuuur r
uuuur
则M M 0
n
MM 0
n
0.Q
MM 0
{x
{x0,
y0 ,
z0},则Muuu0uMur
rr 与a 、b 共面
r r
ur r0
r ua
r vb
r ur r r r r0 ua vb (u、v是参数)
叫平面 的向量式参数方程。
5
由一点和方位向量确定的平面方程
2、坐标式参数方程
rr 将a、b
的坐标代入上式得
:
x y
x0 y0
X1u Y1 u
返回 13
复习
一、由一点和方位向量确定的平面方程
r ur r r 1.向量式参数方程 r r0 ua vb;
2.坐标式参数方程
xx0 X1u X2v y y0 Y1u Y2v
z z0 Z1u Z2v;
xx0 y y0 zz0
xx1 y y1 zz1
3.点位式方程 X1 Y1 Z1 0; 4. 三点式方程 x2 x1 y2 y1 z2 z1 0;
X 2 Y2 Z2
x3 x1 y3 y1 z3 z1
5.截距式方程 x y z 1。 abc
二、平面的一般式方程
1. Ax By Cz D 0. 2.平面基本定理:在空间任意平面的方程都可表为三元一次
方程,反之任一个三元一次方程都表示一个平面。
3.平面一般方程的讨论:
转18 14
一、平面的点法式方程
3 作业: P104 1①②、2、5① ②
返回 12
§3.1 平面的方程(2)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重点:平面的点法式方程的应用; 教学难点:1.平面点法式方程的推导;
2.面的法式方程的应用。 教学目标:
1.了解平面的点方式方程; 2.掌握平面的法式方程的求法; 3.掌握平面的一般方程化为法式方程。
作业: P104 5(3) (6)、8、9
返回 18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2 平面与点的相关位置 §3.3 两平面的相关位置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重点:点到平面的距离、两平面的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1.离差的概念和应用;
2.两平面的位置关系。 教学目标:
1.理解离差的概念; 2.掌握点到平面的距离公式; 3.熟悉两平面的位置关系的充要条件; 4.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6t
t
6t
c 1. 得平面方程6x y 6z 6.
11
例2
例2.设平面过原点及点 (6,-3,2) 且与平面 4x y 2z 8 垂直,求此平面方程.
解: 设平面为 Ax By Cz D 0, 由平面过原 点知 D 0, 由平面过点(6,-3,2) 知 6A 3B 2C 0. Q nr {4, 1, 2}, 4A B 2C 0 A B 2 C, 所求平面方程为 2x 2 y 3z 0.
4.一般方程化为法式方程:
在一般方程两边同法式化因子 1 / A2 B2 C 2。
结束 20
一、点到平面的距离
平面与点的相关位置有两种情况:即点在平面上和
点不在平面上,重点讨论点不在平面上的情况。
1. 离差的定义:从点M
uuuuur
uur
0
向平面
引垂线,垂足为Q,
向
量QM
0
在的单位法向量 uuuuur
返回 19
复习
1.平面的点法式方程 A(xx0 )B( y y0 )C(zz0 ) 0. ur r
2.向量式法式方程 n0 r p 0. 3. 坐标式法式方程 x cos y cos z cos p 0
特点: ①一次项系数为单位向量的分量,即平方和等于1;
② p是原点O到平面 的距离,常数项 p 0.
OQ)
uur ur r uur r uur r uur ur uur r
uur ur r
uur ur
n0 (r0 q) n0 r n0 q n0 r0 | n0 || q | cos n0 r0 | q | cos n0 r0 p.
推论1: 点M0 (x0, y0, z0 )与平面x cos y cos z cos p 0
解: nr1 {1, 1,1}, nr2 {3, 2, 12}, 取法向量 nr nr1 nr2 {10, 15, 5}, 所求平面方程为:10(x 1) 15( y 1) 5(z 1) 0, 即:2x 3y z 6 0.
小结: 1.点法式; 2.法式;3.一般方程化法式方程。
则:r r1 u(r2 r1) v(r3 r1)。
x x1 y y1 z z1
即 x2 x1 y2 y1 z2 z1 0.
x3 x1 y3 y1 z3 z1
7
5、截距式方程
设平面与 x, y, z 三轴分别交于 P(a,0,0), Q(0,b,0),
R(0,0,c) (其中 a 0,b 0,c 0 ),求此平面方程。
2
§3.1 平面的方程(1)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重点:平面方程的应用; 教学难点:1.平面的一般方程;2.平面基本定理。 教学目标:
1.理解平面的概念; 2.掌握平面方程的求法; 3.熟悉平面的基本定理; 4.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返回 3
一、由一点和方位向量确定的 平面方程
方位向量:不共线且与平面 平行的两向量
X 2 Y2
Z2
其中: A Y1
Z1 , B Z1 X1 , C
X1
Y1
.
Q
rr a, b 不共线,
Y2 Z2
Z2 X2
X 2 Y2
A, B, C 不全为0, 即任一平面可用x, y, z 的三元一次方程表
示,反之对于给定的三元一次方程 Ax By Cz D 0,不妨设
xD/A y z
2、坐标式法式方程
r
uur
设r {x, y, z}、n0 {cos,cos , cos },则有x cos y cos
z cos p 0,叫平面 的坐标式法式方程,简称法式方程。
特点: ①一次项系数为单位向量的分量,即平方和等于1;
② p是原点O到平面 的距离,常数项 p 0.
16
3、一般方程化为法式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