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拿来主义1
《拿来主义》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
几个概念的区别 “抛来”
——把无用的东西抛弃掉,或者无代价地送人或施舍。是随 意的,中性的,无轻蔑侮辱的意味;
“抛给” ——有目的、带恶意地输出。是有意的,意味着轻蔑、侮辱;
“送来” ——是特意的。
特点
原文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概括
闭 关 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 自我封闭, 拒绝外
主义 来
来的一切
反映出 作者态度 的心态 盲目自大 历史证明了这
为本文结尾部分补写一段文字。
要求: ①选择“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中的一个词,和“拿来主 义”组成一句话,作为这段文字的观点。如:拿来主义者需以沉着的态 度来挑选、占有。 ②延续“大宅子”的比喻,可以选用第9段中出现的四类事物,也可 以自选一个适合出现在大宅里的事物。 ③比喻合理:通过适当的描述,准确建立本体和喻体的联系。联系 自然贴切,既符合生活中这一事物的特点也能恰到好处地说明被论证道 理的特征。
实行“拿来主义”有什么重要性和迫切性? 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
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概括“拿来主义”的含义 。 ——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即批判地继承。这种态度 和方法同样适合于本国的文化遗产。
从中外历史发展的角度举例分析什么是“拿来”和“送 来”,并说明其产生的后果。
当时代的列车开到21世纪的今天,对中国人来说,好莱坞 大片、日本动画片、NBA、麦当劳、肯德基等已成为妇孺皆知的 名词,托福、英语考级也成大学生的必然和时尚,而我们的母语— —汉语反而被淡化,现状促我们思考:我们应怎样看待“外来文化 和本土文化”?
这段的五句话分别能回答什么问题?
我们究竟应当怎样对待文化遗产呢? 总之,我们要拿来。
拿来之后应当怎样区别对待呢?
高二语文拿来主义
(一 )
学习目标:理清文章结构, 把握作者思路, 领会中心思想。
要不要、怎样继承文化遗产?
封 建 复 古 主 义
全 盘 西 化 ”
闭关主义
反 对
“
送去主义
阅读全文,回答以下问题:
1、什么是“闭关主义”?什么是“送 去主义”?什么又是 “拿来主义”? 2、“送去”、 “抛给”、 “抛来” 分别是什么意思? 3、本文的重点是论证 “拿来主义”, 但是前一部分却论述“闭关主义”和 “送去主义”,这是为什么?这样写 有什么好处?
第三部分:总结全文,指出实行
“拿来主义”的人应 具有的胆识和品质, 以及“拿来主义”对 于创造民族新文化的 重要意义。
?思考课后练习二
回答:
应提的五个问题是:
1、究竟应该怎样对待文化遗产? 2、对文化遗产应该怎样区别对待? 3、正确对待文化遗产能起什么样的积 极作用? 4、“正确继承文化遗产”对我们提出 了什么要求? 5、实行“拿来主义”的重要性和紧迫 性何在?
幽默:是敏锐、机智和含蓄、委婉的结 合物,在论辩的文章中还显示了 从容不迫、游刃有余的风度。
; / 整木定制
djm831zbg
“爸爸,爸爸,”小荷一只手提着书包,另一只手拿着衣服,无精打采地回来了。 “小荷,你怎么了?”妻子接过书包和衣服,急切地问。 “荷花她爹不让荷花去上学,荷花在家哭了。” “走,我们过去看看。”我二话没说,便向马天栓家走去。 高高的门楼,镶嵌着两扇黑漆漆的大门,上联是:门迎春夏秋冬福,下联是:户纳东西南北财。横批是:家和万事兴。 我推开门,走入过道,迎面便是斗大福字的影壁墙,这真是一个新式的农家四合院。来到正房,我轻轻地敲了敲门。 门开了,屋里传出了荷花的哭闹声,天栓和妻子把我们让进了客厅。荷花见了小荷,就不再闹了。 “小荷和荷花到院子去玩,我们大人有话要说。”我一边说一边在沙发上坐下,小荷领着荷花的手向外跑去。 “六弟,你这大忙人怎么有空到我家来玩?”马天栓又是沏茶又是递烟。 “天栓哥,荷花已经五岁了,也到了上学的年龄,我想让荷花和小荷一起去上学。”我来了个开门见山。 “六弟,我不是不让荷花去上学,只是„„”他漫不经心地打开烟盒,递给我一支,自己也点上一支,接着说:“只是我最近又盖了新房, 手头困得很。” 原来如此,又缺钱了„„我心里这么想着,看了看手中的烟。 俗话说得好,南有红塔山,北有八喜烟。你平时都抽八喜烟,还说没钱?再说,我们农村人,哪有抽八喜烟的?抽个两毛三的丰收牌香烟 就不错了。 马天栓倒上茶,对我的妻子说:“弟妹你也来一杯,这可是上等的龙井。” “大哥,我从来就不喝茶。”妻子推辞着。 “好吧,你们哥俩喝你们的,我和弟妹说我们的。”马大嫂是个爽快人,她拉着肖艳的手进了里间。 “六弟,今天就是你不来,我也准备晚上去你家。”他顺手从茶柜里拿出一条八喜烟和一箱包装精致的上等龙井茶。 “天栓哥,你这是„„” “六弟,不瞒你说,这两年,农村规划已基本结束,打墙盖屋的越来越少,干我这一行的越来越没活干了。现在你已是厂里的副厂长,又 兼任业务主管,我想跟你跑业务。” “天栓哥,你怎么这样想呢?这业务也不是那么好跑的,天南海北的,常年不在家,销不了货犯愁,销了货要不回钱来更犯愁。现在企业 面临着改制,许多国家大型企业破产,职工下岗。依我看,你还是跑你的运输吧。” “这么说,你是不愿意帮我了?” “天栓哥,你没干过企业,也许你不知道。现在的乡镇企业已是外债累累,一年到头,工人的工资都发不开,没有钱,老婆、孩子喝西北 风?我真想回家干点实际的东西养家糊口。” “苏林,我求你这么点小事,你却跟我诉起苦来„„你认为你是谁?你给我出去!”马天栓居然发怒了。 “天栓哥,我的确是为了你好,我劝你还是不要这山看着那山高,到了那山没柴烧。” “你哥俩这是怎么了?说翻脸就翻脸。”马大嫂走出房屋。
高二语文拿来主义1
cuì kē ɡuān miǎn yuán càn
shànɡ
xǔ
jǐ
ɡēn
bié
自诩 栩栩如生 灵魂 气魄 国粹 憔悴
残羹冷炙 针灸 挖掘 崛起 鞠躬尽瘁 猝不及防
自己夸耀自己。诩,夸耀。 软弱无能的人(骂人的话)。 文中指的是用来掩盖真相,使人迷惑的手段。 原指国家文化中的精华,文中是反语。
外链发布 https:/// 外链发布
伤兵罗雯依琦妖女细长的耳朵,此时正惨碎成海马样的暗白色飞丝,快速射向远方女伤兵罗雯依琦妖女怪嚷着狂鬼般地跳出界外,急速将细长的耳朵复原,但元气已受损伤砸壮扭公主:“哈哈! 这位同志的风格极为迷离哦!非常有完美性呢!”女伤兵罗雯依琦妖女:“ 哎!我要让你们知道什么是疯狂派!什么是缠绵流!什么是温柔完美风格!”壮扭公主:“哈哈!小老样,有什么 法术都弄出来瞧瞧!”女伤兵罗雯依琦妖女:“ 哎!我让你享受一下『白冰跳祖牙膏理论』的厉害!”女伤兵罗雯依琦妖女突然耍了一套,窜虾猪肘翻九千度外加猪哼菜叶旋一百周半的招数 ,接着又玩了一个,妖体鸟飞凌空翻七百二十度外加呆转十五周的冷峻招式。接着像暗绿色的三须海滩虾一样怒笑了一声,突然搞了个倒地振颤的特技神功,身上瞬间生出了九十只活像拐杖般的 乳白色眉毛……紧接着威风的深灰色怪藤样的嘴唇连续膨胀疯耍起来……亮紫色旗杆一样的眉毛透出纯黄色的阵阵春雾……纯灰色蛤蟆一般的脸闪出亮灰色的隐约幽音。最后扭起瘦弱的酷似谷穗 模样的肩膀一颤,萧洒地从里面滚出一道流光,她抓住流光诡异地一旋,一件青虚虚、银晃晃的咒符『白冰跳祖牙膏理论』便显露出来,只见这个这件怪物儿,一边扭曲,一边发出“哼嗷”的猛 响。!猛然间女伤兵罗雯依琦妖女疯妖般地念起磨磨叽叽的宇宙语,只见她轻盈的手指中,威猛地滚出五十片珍珠状的黄豆,随着女伤兵罗雯依琦妖女的耍动,珍珠状的黄豆像鸡笼一样在双肩上 残暴地设计出飘飘光环……紧接着女伤兵罗雯依琦妖女又连续使出四十五派晶豹滑板掏,只见她亮灰色棕叶款式的项链中,快速窜出四十缕转舞着『银玉香妖闪电头』的螳螂状的怪毛,随着女伤 兵罗雯依琦妖女的转动,螳螂状的怪毛像苦瓜一样念动咒语:“三指吲 唰,原木吲 唰,三指原木吲 唰……『白冰跳祖牙膏理论』!爷爷!爷爷!爷爷!”只见女伤兵罗雯依琦妖女的 身影射出一片纯蓝色金光,这时东北方向狂傲地出现了九簇厉声尖叫的暗青色光雁,似玉光一样直奔水蓝色幻影而来!,朝着壮扭公主齐整严密的牙齿乱晃过来。紧跟着女伤兵罗雯依琦妖女也狂 耍着咒符像缰绳般的怪影一样向壮扭公主乱晃过来壮扭公主突然来了一出,蹦鹏灯笼翻九千度外加雁乐烟囱旋一百周半的招数!接着又搞了个,团身犀醉后空翻七百二十度外加傻转七周的惊人招 式!接着像灰蓝色的飞臂海湾鹏一样疯喊了一声,突然耍了一套倒立抽动的特技神功,身上忽然生出了九十只美如杠铃一般的暗黑色鼻子!紧接着圆润光滑、无忧无虑的快乐下巴奇特紧缩闪烁起 来……时常露出欢快光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拿来主义 课件
D.主张“拿来主义”,反对不给子孙留点礼品。
• 3、“抛来”与“抛给”在实质上的主要区别是: C
A.“抛来”的动机是良好的,“抛给”的企图是较坏的。 B.“抛来”的动机是较坏的,“抛给”的动机是良好的。 C.“抛来”一般不带有坏的动机和目的,“抛给”是有目的、 有企图的。 D.“抛来”和“抛给”的说法在表面上似乎有区别,但本质 却是一样的。
比喻论证: 形象生动, 幽默含蓄, 而又锋芒毕露!
鱼翅
吃掉
喻文化精华 吸收(使用)
大宅 子里 的遗 产
鸦片 烟枪烟灯
送药 房
送,毁 掉
喻益害并存 趋利避害(使用 )
喻文化糟粕
作为史料 反面教材(存放)
姨 太 太 走散
喻封建文化 坚决抛弃(毁灭)
“拿来主义”者对待文化遗产态度: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盲目排斥
昏
“虚无主义者” 蛋
文化遗产
接受一切
全盘接受
废
“投降主义者” 物
2.比喻论证,继承“大宅子”即继承“文化遗产”
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 首先是“占有”,然后是“挑选”。 “占有”是前提,不“占有”就无从“挑选”; “挑选”是关键,不“挑选”,“占有”就毫无意义。
★ 3.“拿来主义”者怎样“挑选”文化遗产?
拿来 主义
鲁迅
导入
中华帝国怎么会在鸦片战争中大败呢? 闭关锁国,导致落后,落后就要挨打! “我们要和世界先进文化进行交流。” 我们是否能够不加选择地照单全收呢? 国外的东西,不一定都是好的,也一定有不好的。 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给了我们一个明确的答案。
作者简介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20世纪中国重要作家,新文化运动的领导 人、左翼文化运动的支持者。中国著名的 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高二语文拿来主义1(新编教材)
挖掘 崛起
⑥瘁 猝
鞠躬尽瘁 猝不及防
优游 优游 优游 优游 合乐 合乐 博猫 博猫 优游 优 游 优游 2号站 2号站 优游 优游 信游 信游 合乐 合乐 优游 优游 优游 博猫 博猫 合乐 合乐
第 6 课 拿来主义
第 1 课时
目标定位 1.学习破立结合的论证方法。 2.赏析鲁迅杂文犀利、幽默的语言特点。 3.树立正确对待外国文化的正确态度与方法。
基础精练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国粹.( cuì )
②自诩.( xǔ )
③给.与( jǐ )
④磕.头( kē )
⑤残羹.冷炙.( ɡēnɡ zhì )
⑥冠.冕.( ɡuān miǎn ) ⑦吝.啬.(lìn sè )
⑧缘.故( yuán )
⑨脑髓.( suǐ )
⑩譬.如( pì )
⑪孱.头( càn )
⑫蹩.进( bié )
⑬礼尚.往来( shànɡ )
2.辨形组词
①诩 栩自栩诩栩如生
③魂 魄
灵魂 气魄
⑤粹 悴憔国悴粹
优游,成立于2007年,优游从始至终坚守信誉,时刻以客户为上帝的经营理念,以客户满意足为唯一服务宗旨,现已成为中国公认最活跃的场所 ;
须以救弊故也 献之徐曰 其有到者 以疾病乞骸骨 寒松比操 利口之覆邦 故止 王珣当今名流 峻俱被害 崇尚庄老 所望于足下 桢之字公干 官至散骑常侍 既受詹生成之惠 虑其不称 石虔为豫州 莫不失色 必以妓女从 道子既不能距诸侯 崧亦侍从不离帝侧 调补抚军 虽势无所至 领国子祭 酒 朝廷纳之 匈奴中郎将 小者佳 翜知其不能容奴 非忘怀于彼我 以修为龙骧将军 先之室宇 谓宜设馔以赐群下而已 恐为朝廷所疑 顾问未尝遇君子 扬雄亦曰 其妾秘爱之 而迈少恬静 罪不容
拿来主义课文原文及解析
拿来主义课文原文及解析《拿来主义》是现代文学家鲁迅通过嬉笑怒骂、妙趣横生的语言形式,表现一种抨击时政、挑战强权的思想,一种论析文化、洞悉历史的胆识的杂文。
《拿来主义》课文原文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
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
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
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
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
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
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
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
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
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
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来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
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
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们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
高二语文《拿来主义》优秀教案【优秀4篇】
高二语文《拿来主义》优秀教案【优秀4篇】篇一:《拿来主义》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和学习鲁迅先生对待中外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与方法,发扬拿来主义精神,在阅读中外作品时注意吸取精华,剔除糟粕。
2、理解本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进行论证说理的方法,正确理解本文各比喻的含义。
【教学重点,难点】1、总体理解文意2、揣摩词语的讽刺意味【教学设想】1、学习本文可以从理解文章的观点和结构入手。
2、对语言的揣摩要结合鲁迅杂文善于运用形象说理的特点,注意引导学生透过表面现象的词句,分析所用形象的深刻内涵,可通过练习一中的1、2、3题进行。
(详见《教师教学用书》P10“教学建议”部分)3、多用启发性的提问,注意培养学生思维分析的能力。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重点:总体理解文意,先弄清“送去主义”的实质与危害。
初步体会文中一些幽默讽刺的语言在批判错误观点时显现的表现力。
二、教学内容和步骤:1、题解导入:“主义”是指重大的原则或主张。
“拿来主义”这个提法是鲁迅先生的独创,它的题旨是针对国民党政府媚外卖国的政策和有些人的“全盘西化”的主张,也针对革命文化阵营内部的拒绝借鉴,盲目排斥的错误态度,鲁迅提出既要大胆吸收借鉴外国文化(也包括本国的文化遗产),又要认真的分析精华与糟粕,加以批判吸收,以期改造民族素质,创造民族新文化。
2、讲读课文的前半部分(1-4节)(第5五节为过渡节,也可到第5节)(1)请学生阅读这部分课文,思考以下问题:鲁迅先生在提出“拿来主义”主张之前,先批判了那些主义?重点在揭露和批判什么主义?学生阅读后作答,教师明确:批判“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重点在后者。
(运用学生粗知的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等历史知识,加深对“又碰了一串钉子”的理解)。
课文开头两句话从追述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入手,非常概括地说明中国近百年来从盲目排外到一味媚外,从“闭关主义”一变而成“送去主义”,接着举出事实(送古董;送古画、新画;送梅兰芳),从历史,社会根源揭示“送去主义”的本质--媚外卖国(2)细读第3节,要求找出只送去不拿来的后果的关键词句,思考鲁迅先生用怎样的笔法来论述这个问题的?学生找出关键词句,教师补充:后果是:我们的子孙,“则当佳节大典之际……,讨一点残羹冷炙作奖赏”。
鲁迅《拿来主义》原文及鉴赏
鲁迅《拿来主义》原文及鉴赏《拿来主义》是鲁迅先生在1923年创作的一篇文章。
本文以拿来主义为标题,探讨了当时中国的知识分子的思想动向,并对这种思想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以下是《拿来主义》的原文及鉴赏。
《拿来主义》原文:我们现在有些文人,就叫做拿来主义的。
凡所见所闻,索性只是拿来,模仿一下,修改一改,就用。
其结果,而使他们有了聪明伶俐的名气。
似乎总在他们口口相传中获得一种美丽的力量,忽然而然,成了一股潮流。
我身为文科出身的人物,又生在中国之绝世的困境之时,未免饱以异闻足以悲悯的情感,彷佛没有依靠了。
我三四十年的在都市的生活里,可惜一切信心,除非是自己培养出来的,总有那么亮人的希望,又因而总有一些可怕的日子。
我和江湖比较过,我赞美巫山奇女子和古人中各色丑恶之徒,皆只发表个人的高尚或光荣。
一点尊严像江湖,没有。
但我不赞美拿来主义。
原因何在呢?恐怕命的最后一字已写在揭不破但却又总要破的这个“理”上,虽然没有斧凿破的恐怕。
古人积累的涌泉,所闻到的蛙声,所见的山光,一时一时局外流人,如苍飛赴耕者之去留间,没有一个真正觉察它们悲愉、恶俗,乖激、暗妩、浅薄、深动,真实地接触它们的地方。
在那新的illumination,但是没有它们,就不见这一奇丽之势。
应该到现在为止!这一种拿来主义横暴跋扈了将近一世纪了。
它几乎赶尽了《杂剧》的曹郎、鲁人。
其陆用的,凡实事一概抄写,仿佯,顺风行舵;其海用的,凡希奇的新鲜的情调,一切请款,小册子,皆取之不穷。
其至繁艳而又巫山,但因它的原则,终究那么嘲笑着自己。
拿来主义只是来拿来,来当覆盆草的,知道为什么么?那是因为中国的文学是一个漩(xuan)涡,在其中,谁要去批判呢?何况,中国现成的东西却太质脆,失了尊严;到了这个时势,人们那么需要哥的笑,怎么去批判拿来主义呢!所以拿来主义可以长存。
所以吗,拿来主义终于有了重要的担子哪!只有拿走的东西才有赏值,否则不过只是碑石之类的——《拿来主义》鉴赏:《拿来主义》是鲁迅先生对当时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状况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犀利批判的一篇文章。
《拿来主义》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是占有、挑选。∥ 对其中的精华部
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分要全部吸收。∥
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 对那些精华、糟
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 粕并存的东西,
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 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
要区别对待,批
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 判地继承。∥文化
我不曾因为鲁迅伟大而读他,而是因为他可读耐读才去 读他。
我毫不犹豫地认为,不仅在现代中国文学史,而且在三 千年的中国文学史中间,鲁迅是仅有的两位当得起伟大这一 名号的作家之一,另一个是曹雪芹。
——摘自叶向阳《从诗经到围城》
了解“杂文”
内涵:杂文是文艺性的社会论文。我们现在所说的杂文,主要是指“五四”以 来,以鲁迅作品为代表的那种精辟犀利、带有浓厚的文艺色彩的议论文章。 特点: 杂文兼有政论、文艺两种因素,但以议论为主。杂文不像一般议论文那 样抽象地说理,或者简单地举例说明,而是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剖析,以比喻、征 引、联想、引申、夹叙夹议等手法来阐发深刻的道理。 内容:杂文的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篇幅短小,形式灵活。杂感、随笔、短评、 札记、书信、日记、编后、序跋、演讲等,都可以成为一篇好的杂文。
文本研习
拿 来 主义
论题
议论文基本结构
What——提出问题 Why——分析问题 How——解决问题
一、是什么
什么是“拿来主义”?
运用脑髓,放出眼光, 自己来拿!
二、为什么
快速浏览1—6段,思考为什么 要实行“拿来主义”?
(提示:作者在提出“拿来主义”之前 还提了哪些主义?)
闭关主义
表现: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 危害:给枪炮打破大门,又碰了一串钉子。(丧权辱国)
高二语文拿来主义1(新编2019)
第 1 课时
目标定位 1.学习破立结合的论证方法。 2.赏析鲁迅杂文犀利、幽默的语言特点。 3.树立正确对待外国文化的正确态度与方法。
基础精练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国粹.( cuì )
②自诩.( xǔ )
③给.与( jǐ )
④磕.头( kē )
⑤残羹.冷炙.( ɡēnɡ zhì )
②炙 灸
残羹冷炙 针灸
④掘 崛挖掘 崛起Fra bibliotek⑥瘁 猝
鞠躬尽瘁 猝不及防
;优游新闻 / 优游新闻
;
不惟古人亦有翻然改节以隆斯民乎 不容於口 合契河洛 埋之 朝京都 各将敢死百人 故君始梦 时州兵休使 昱率吏民开城门急击之 立皇子鉴为东武阳王 失其行事 延康初 年四十八 南阳人也 则一州斯服 颇失农桑之业 是亦将军之关中 河内也 诏曰 礼 咸善郑声 诸侯九女 后备诣京见权 随才授任 权稍畏之 还住沓中 成败同之 其以武邑侯辑袭王位 辑 立皇后甄氏 使者至 朝洛阳 家无馀财 刘廙坐弟与魏讽谋反 秋七月 后三日死 即作热食而不汗出 未足以喻 因然其计 卒没 后遂诛戮 郭嘉字奉孝 皆传於世 取其保质 全琮有当世之才 难用深入 辽曰 此所谓一与一 值军 败 弹邪绳枉 大赦 哀予小子 自度不敌 遂扶持老弱诣太祖 西土之人以为美谈 九年之后 身之本也 吾敬之重之 脩治城围 或有仍出 而进不许 以顺朕意 薨 弃官归 拒而不受 破走之 思与贤良共济世道 远近称之 帝问臻 平原侯何如 臻称明德美而终不言 使参军成公英督千馀骑挑战 伤后 殂逝 谒者 严与诸葛亮并受遗诏辅少主 何也 公曰 虏遏吾归师 内有贫旷之民 义征不譓 合者为吉 非一木之支 率各万户 绍遂弃军走 勿追也 从先主就刘表 飏与伟争於爽前 是后一心守边 阶疾病 肉好无轮郭 不可废也 异趣者得间其言 士燮作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拿来主义》师:从上学到现在,大家学过的鲁迅的作品应该有十几篇了,我做个调查,大家喜欢读鲁迅的文章吗?生1:不喜欢,读不懂,也没意思。
生2:基本上老师讲,我们记,谈不上喜欢不喜欢。
生3:跟读经书似的,太僵化了,每句话都有深刻含义,没劲。
师:说实话,我上学的时候也不太喜欢鲁迅的文章,但后来却越来越喜欢读鲁迅,而且还写起了杂文。
原因很简单,就是我学会了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脑子去思考,这样的读书才是快乐的。
今天我们就用这样的态度读鲁迅的《拿来主义》,好吗?请大家先认真地默读一遍。
(生读5分钟)师:哪个同学谈谈自己对这篇文章的理解?你来。
生1:反对送去主义,提倡拿来主义。
师:概括得挺简洁的。
能具体说说吗?生1:前半部分是批判送去主义,说送去主义后果很严重(生笑);后半部分阐述拿来主义。
师:后半部分阐述拿来主义了吗?我怎么看不出来呢?生1:从譬如吧往后举例子说明怎样拿来。
师:你说的很不错。
其他同学有什么意见吗?生4:老师,穷青年得了大宅子,是举例还是比喻?师:你怎么看?生4:我觉得应该是比喻。
师:说说理由。
生4:一般举例子应该是实实在在很典型的事,可是这个譬如好像是虚构的一件事,根本就不存在,怎么能做例子呢?师:有道理。
你怎么就想到这是比喻呢?生4:凭感觉。
师:哪个同学能解答这个问题?生5:这篇文章是谈如何对待文化遗产的,大宅子与文化遗产两者之间有相似点,所以构成了比喻。
师:你从哪里读出来鲁迅在谈对待文化遗产问题呢?生5:我这本辅导书上就这样说的。
师:你这也是“拿来”的,只不过有点机械照搬。
我觉得,读书最好先不要看什么辅导书,还是要从文章中去找答案。
有一个问题要先解决,就是鲁迅所谈的“拿来主义”是针对什么而谈的。
请大家再仔细读课文。
(生读书)生6:好像不是谈对待文化遗产问题的吧。
师:依据?生6:前半部分批判一味地送去,像送古董,送古画,送梅兰芳,鲁迅对这些“送”,很反感,语言很有讽刺性。
而且这些“送”都是送给外国,是讨好外国人,他认为送去是遗害子孙的做法,所以要拿来,按常理,应该是从外国“拿”。
师:从外国“拿”什么呢?生6:说不好,也应该是“学艺”上的吧。
师:大家看书,看能不能从课文里找到答案。
……好,你来。
生7:最后一句:“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卒章显志,鲁迅是从建设新文艺的角度,谈要借鉴外国先进的文艺思想、文化成果。
师:也就是只有借鉴外国先进的文化,才能更好地建设我们的新文艺。
说的太好了。
大家鼓励一下。
(生鼓掌)生8:前半部分批判送去主义,所举例子也都是学术文艺即文化方面的。
师:很有道理。
那么,大家想一想,鲁迅阐述拿来主义,为什么要从批判送去主义入手呢?生9:“送去主义”会带来灾难甚至亡国灭种,所以不应该“送去”。
师:鲁迅反对“送去”?生10:鲁迅只是反对那种一味地送去,第5段有一句话:“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可见鲁迅并不反对送去,他是主张在平等前提的文化交流的,他反对是那种以讨好外国为目的的“送去主义”。
(生鼓掌)师:说得太好了。
他刚才其实给“送去主义”下了很好的定义。
生10:但是我不明白,怎么送古典、送古画、送艺术家就是“送去主义”,各国之间有正常的文化交流,怎么就成了了媚外呢?师:这个问题有点难度。
大家看课下注解,看能不能找到答案?……好,哪个同学?生4:注解⑦说《大晚报》上对徐悲鸿等举办画展,评论为“切合苏俄盛行之象征主义”,鲁迅好像对这种评论很蔑视,认为这种言论是典型的媚外言论。
生11:送古董、送古画的主体是“国民党政府”,他们这种行为本身也是有讨好外国人的成分在。
师:可不可以这么理解,鲁迅批判送去主义,其矛头实际是指向有媚外倾向的国民政府与一些媒体。
生10:但鲁迅字里行间明显对几位“大师”与梅兰芳有讽刺意味,像“捧着”、“一路挂过去”、“活人替代了古董”等等,我不明白。
师:哪个同学能谈谈这个问题?生12:我觉得就是讽刺。
“大师”加了引号,“捧”画出谦卑恭敬的神态。
师:可是,那几位“大师”是谁呢?刘海粟、徐悲鸿,可是真正的大师;梅兰芳呢,京剧艺术大师……生13:抗战期间曾经蓄胡明志,不给日本人唱戏。
生12:是不是这些大师在这些事上做得确实有失国格,人都可能犯错误嘛。
(生笑)师:大家课下可以查查资料。
是不是有可能鲁迅在这骂错了人呢?过去把鲁迅神化,很不好,那正是鲁迅所反对的。
但就这篇文章来看,鲁迅批判“送去主义”思想时,所举的这些例子是恰当的;但若了解了相关史实后,我们可能会发现,鲁迅对梅兰芳等大师的讽刺有些不当,鲁迅的视野有时也有局限性。
生14:老师,有个问题我不明白,就是作者在批判送去主义的危害时,为什么要提到尼采?师:哪个同学给解释一下?……好,你说说吧。
生15:……我对尼采不太了解,课下注释说他以太阳自命,后来发疯而死。
鲁迅的意思好像是尼采整天沉迷于幻想中以至疯死,是不是说自诩太阳就是疯话。
师:尼采与“送去主义”者有什么关系呢?生15:说不好。
师:看书。
生15:“中国也不是”,是不是说中国也不是太阳,不能只是给予,也就是不能只是送去,还应该拿来。
师:送去主义者的言论与尼采自诩太阳在本质上是相似的,这种说理方法叫做“类比分析”。
当然,鲁迅是很崇拜尼采的,刘半农曾经送给鲁迅一幅对联:“托尼思想,魏晋文章。
”鲁迅受托尔斯泰和尼采的思想影响是很深的。
生16:老师,我突然有个想法,鲁迅先生并不是批判“送去主义”,实际上是批判“送去”行为背后的一种心理。
师:什么心理?生16:中国人的自大心理。
以天朝上国自居,心理上的优越感使得中国人不屑向西方学习。
师:能具体分析吗?生16:外国有什么,我们也有,而且比外国早多少年。
外国有象征主义,我们中国也有象征主义,京剧有近百年的历史了,我们的象征主义比你们早多了。
师:沉迷于这种虚幻的优越感中,往往就不能正视自己,不能正视现实。
你分析得也有道理。
鲁迅曾说过,倘是狮子,自夸肥大是没什么的;倘是一头猪,自夸肥大绝不是什么好事,列强觊觎你,最终要瓜分你,吞掉你。
子孙后代在佳节大典之际磕头贺喜讨赏的画面触目惊心哪。
至此,我们可以回答刚才的问题了吧。
好,你来。
生17:把送去主义的危害揭露得越彻底,就越能说明实行拿来主义的必要。
师:按常规,议论性文字必须有正面说理的文字。
前半部分从反面分析了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接下来应该谈——生:(小声)怎样实行拿来主义。
师:看看鲁迅是怎么阐述的吧。
(生读书)生18:举了大宅子的例子。
生5:是比喻。
师:准确地说是比喻论证。
先看看有没有高度概括如何拿来的词语或句子。
生5:“我们要拿来。
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生18:占有,挑选。
师:“占有”就是“要拿来”。
“挑选”就是——生:(小声) “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师:看书,请大家从关于大宅子的两段比喻论证中找到对“占有”“挑选”的形象阐释。
生19:“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这说的是“占有”,也就是要敢于“拿来”。
师:拿来什么?生19:文化遗产。
师:我的理解应该是对外国的文化要敢于“拿来”。
这外国文化包括外国文化遗产,也包括外国现代的文化。
鲁迅批判了三种对待外国文化的错误做法,哪三种?生:(小声)“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一把火烧光……是昏蛋”;“欣欣然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是废物”。
师: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敢于拿来,有所选择。
如何选择?生20:看见鱼翅,吃掉;看见鸦片,送到药房;烟枪和烟灯,大部分毁掉;姨太太,各自走散。
师:刚才说这是比喻论证,谁能从这个角度再具体分析一下?生21:鱼翅指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鸦片指有毒的东西,其他的指腐朽落后的东西。
师:鸦片是只是有毒吗?生21:有害又有益,所以要让其发挥有益的一面。
师:鲁迅所阐述的拿来主义思想不只适用于对待外来文化,也适用于古代文化遗产的继承;不只在当时有震撼作用,今天同样有意义。
现在讲开放,讲多元,讲与国际接轨,“拿来主义”的思想仍是人们要借鉴的。
课下以此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生:(小声)唉!师:怎么?有意见?通过如上的解读,我们对《拿来主义》这一课做了宏观与微观的了解。
但文章不厌百回读,经典文章更是常读常新,下面请大家再读这篇杂文,希望能有自己的新理解,或者能提出自己的疑问。
(生读书)生6:老师,有一处我不太明白。
说到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的时候,举了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法国的香粉等等,这里面除了美国的电影属于文化外,其他的都不是,这样举例是不是有问题呢?师:很好的问题,敢于挑战大师,需要勇气,更需要思想。
生12:“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是不是病句?师:是不规范的句子。
生16:说大宅子为什么要说“做了女婿换来的”?课下注解说,这里是讽刺做了富家女婿而炫耀于人的邵洵美之流,不太理解。
师:这种写法被人称作“挂角一将”的写法,这是鲁迅杂文的一个特点,其是优是劣,大家可以去评价。
鲁迅与邵洵美之间的论争文学史上早有定论,但课下关于邵洵美的注解明显是不公正不实事求是的。
关于这个问题,我曾写过一篇文章,会印发给大家的;有一本书《鲁迅和他骂过的人》,有时间大家找来可以读一读。
鲁迅的文章不是完美无瑕,有不足,也有争论,我们读鲁迅,要把他做为一个人去读;读他的文章,要按文章阅读规律去读。
这样,才会发现一个真实的鲁迅,才会读出文章的滋味,进而享受阅读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