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的数学规律题的总结.pdf

合集下载

数学规律题目

数学规律题目

精心总结的规律题解法一、基本方法之一——看增幅 一 如增幅相等 实为等差数列 对每个数和它的前一个数进行比较 如增幅相等 则第n个数可以表示为 a1+(n-1)b 其中a为数列的第一位数 b 为增幅 (n-1)b为第一位数到第n位的总增幅。

然后再简化代数式a+(n-1)b。

例 4、10、16、22、28…… 求第n位数。

分析 第二位数起 每位数都比前一位数增加6 增幅都是6 所以 第n位数是 4+(n-1) 6 6n 2 若上述方法还是不太理解的话你可以这样想看增幅数是多少 是多少就是多少n 然后再看需要加一个数还是再减一个数 具体怎么操作 可以带入第一个图/ 数。

就明白是加多少或是减多少了。

此方法对图形题与数的题均适用例1 4、10、16、22、28…… 求第n位数。

分析 第二位数起 每位数都比前一位数增加6 增幅都是6 所以 第n位数是 4+(n-1) 6 6n 2 例2 如下图是用棋子摆成的“上”字 第一个“上”字第二个“上”字第三个“上”字如果按照以上规律继续摆下去 那么通过观察 可以发现 1 第四、第五个“上”字分别需用和枚棋子 2 第n个“上”字需用枚棋子。

方法一 数数的方法先统计每个图所用的棋子数 然后再对这些数进行比较 方法二 找出变化的地方通过比较前后两个图 发现事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找出变化的地方有几处 通常有几处在增加 就是几n 然后根据第一个图看还需要加多少 或者减多少。

如上图相连两个图之间有四个地方在增加 那就是4n 再看第一个图是6颗棋 则需要加2 所以为4n+2 此方法可类推到很多题练 如下右图是某同学在沙滩上用石子摆成的小房子 观察图形的变化规律 写出第n个小房子用了块石子。

练如图所示 用同样规格的黑、白两色正方形瓷砖铺设矩形地面 请观察下图 则第n个图形中需用黑色瓷砖____ 块 (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 练下面的图形是由边长为l的正方形按照某种规律排列而组成的 推测第n个图形中 正方形的个数为________ 周长为______________(都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基本方法 2 如增幅不相等 但是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 即增幅的增幅相等 也即增幅为等差数列 。

【精品】第03讲定义新运算与找规律(学生版)A4

【精品】第03讲定义新运算与找规律(学生版)A4

f (a3) ,…
则 a3 ______, a1 a2 a3
a2014 ______________
题模二:图形类
例 2.2.1 如图,图①是一块边长为 1,周长记为 P1 的正三角形纸板,沿图①的底边剪去一块边长为
1 的正三角形纸板后得到图②,然后沿同一底边依次剪去一块更小的正三角形纸板(即其边长为前 2
a、 b,都有 a
A. 25
B. m2 1
C. 5
b
2
b
1 ,例如 7
D. 26
2
2
2
1
5,
随练 1.3 定义一种新运算:观察下列式:
1⊙ 3=1× 4+3=7 3 ⊙(﹣ 1) =3× 4﹣1=11 5 ⊙ 4=5× 4+4=24 4 ⊙(﹣ 3) =4× 4﹣
3=13
( 1)请你想一想: a⊙ b=
n 果为 2k (其中
k 是使得
n 2k 为奇数的正整数),并且运算重复进行.例如,取
n 6 ,则:
6
F② 第 1次
3
F① 第 2次
10
F② 第 3次
5,若 n 1 ,则第 2 次“ F 运算”的结果是 _______ ;若 n 13 ,则

( 2)若 a≠ b,那么 a⊙ b
b⊙ a(填入“ =”或“≠”)
( 3)若 a⊙(﹣ 2b) =4,请计算 ( a﹣ b)⊙( 2a+b)的值.
随练 1.4 符号 f 表示一种新运算,它对一些数的运算结果如下: (1) f 1 0, f 2 1 , f 3 2 , f 4 3 ,
(2) f 1 2 , f 1 3 , f 1 4 , f 1 5,

初中数学规律题解题技巧大全

初中数学规律题解题技巧大全

初中数学规律题解题技巧大全:
规律题的特点:规律题是一种基于数据的题目,需要通过观察数据的特点来确定规律,并根据规律进行推算或预测。

观察数据:观察数据是解决规律题的关键步骤,需要仔细观察数据的变化规律,寻找其中的规律。

注意顺序:有些规律题的数据顺序是有意安排的,需要注意顺序的变化,寻找规律。

反复验证:找到规律后,需要通过反复验证来确定规律的准确性,以免出现错误。

归纳总结:解决规律题的关键是归纳总结,把数据的规律概括出来,以便更好地解决问题。

利用数学知识:在解决规律题时,可以运用一些数学知识,如数列、函数等,来更好地理解和推算数据的规律。

多做练习:规律题需要通过反复练习来掌握解题方法和技巧,多做练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规律题的特点和解题技巧。

借鉴他人经验:解决规律题时,可以借鉴他人的经验和方法,学习别人的解题思路和技巧,以便更好地解决问题。

总之,解决规律题需要仔细观察数据的变化规律,归纳总结规律,并通过反复验证来确定规律的准确性。

同时,也需要运用数学知识和多做练习来掌握解题方法和技巧。

初中数学找规律题型总结

初中数学找规律题型总结

初中数学找规律题型总结类型一:数字型规律题需要熟记的规律:正整数…n-1,n,n+1…奇数…2n-3,2n-1,2n+1,2n+3…偶数…2n-2,2n,2n+2…熟记常见的规律:① 1、4、9、16......n2② 1、3、6、10……(1)2n n+③ 1、3、7、15……2n -1 ④ 1+2+3+4+…n=(1)2n n+⑤ 1+3+5+…+(2n-1)= n2 ⑥ 2+4+6+…+2n=n(n+1)⑦ 12+22+32….+n2=16n(n+1)(2n+1) ⑧ 13+23+33….+n3=14n2(n+1)解题方法1——看增幅:(一)如增幅相等(此实为等差数列):对每个数和它的前一个数进行比较,如增幅相等,则第n个数可以表示为:a+(n-1)b,其中a为数列的第一位数,b为增幅,(n-1)b为第一位数到第n位的总增幅。

然后再简化代数式a+(n-1)b。

(二)如增幅不相等,但是,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即增幅的增幅相等,也即增幅为等差数列)。

如增幅分别为3、5、7、9,说明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

此种数列第n位的数也有一种通用求法。

基本思路是:1、求出数列的第n-1位到第n位的增幅;2、求出第1位到第第n位的总增幅;3、数列的第1位数加上总增幅即是第n位数。

(三)增幅不相等,但是,增幅同比增加,即增幅为等比数列,例1:4、10、16、22、28……,求第n位数。

分析:第二位数起,每位数都比前一位数增加6,增幅相都是6,所以,第n位数是:4+(n-1)×6=6n-2例2:2、5、10、17……,求第n位数。

分析:数列的增幅分别为:3、5、7,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

那么,数列的第n-1位到第n位的增幅是:3+2×(n-2)=2n-1,总增幅为:〔3+(2n-1)〕×(n-1)÷2=(n+1)×(n-1)=n2-1 所以,第n位数是:2+ n2-1= n2+1例3:2、3、5、9,17增幅为1、2、4、8. 解题方法2——标号找规律:通常按照一定的顺序给出一系列量,要求我们根据这些已知的量找出一般规律。

初中数学题型归纳整理

初中数学题型归纳整理

初中数学题型归纳整理 考试前,尤其是⾯临重要考试时,做好数学知识点的总结归纳很有必要。

那么初中数学题型归纳整理有哪些?请看看下⽂。

初中数学题型归纳 ⼀、计算题: 科学计数法、倒数相反数绝对值、简单概率运算、三视图求原图⾯积、三⾓形(相似、全等、内⾓外交关系)、统计(众数、中位数、平均数)、⼆次函数(顶点、对称轴、表达式)、函数图像关系 ⼆、填空题: 因式分解、⼆次函数解析式求解、三⾓形(相似、周长⾯积计算)、坐标(坐标点运动规律)、直线和反⽐例函数图像问题 三、解答题: 次⽅、开⽅、三⾓函数、次幂(0次、-1次)计算; 求解不等式组; 分式、多项式化简(整体代⼊⽅法求值); ⽅程组求解; ⼏何图形中证明三⾓形边相等; ⼀次函数与⼆次函数; 四、解答题 四边形边长、周长、⾯积求解; 圆相关问题(切割线、圆周⾓、圆⼼⾓); 统计图; 在数轴中求三⾓形⾯积; 五、解答题 ⼆次函数(解析式、直线⽅程); 圆与直线关系; 三⾓形⾓度相关计算; 总体来说中考题,题⽬多,需要熟练掌握相关的知识点,快速做题。

近些年北京中考数学题型都⽐较固定、难度适宜,需要在正确率⽅⾯留⼼,对于三⾓形、四边形⾯积计算知识板块要⾼度重视。

初中数学解题技巧 1.对数学考试成功的标志要有明确的认识 初中⽣⾝经⽆数次的数学考试,有成功也有失败,有考顺之时,也有别扭之⽇。

那么什么是数学考试成功的标志呢?有⼈说是分数,有⼈说是名次,还有⼈讲只有超过某⼈才算……其实数学考试分数也有绝对值和相对值,绝对值是拿你⾃⼰的数学考试分数与及格线、满分线等⽐较的结果。

相对值是将你⾃⼰的数学考试分数放在个⼈、班级、年级、全市等参照系中衡量其相对位置的结果。

正是由于选择的参照系不同,有的同学越⽐信⼼越⾜,越⽐⼲劲越⼤,越⽐越乐观;⽽有的同学则越⽐越没信⼼,越⽐对⾃⼰越怀疑,越⽐热情越低。

我的观点是,数学考试成功的标志有两条:⼀是,只要将⾃⼰的⽔平正常发挥出来了,就是⼀次成功的数学考试。

初中数学最值问题解题技巧,初中几何最值问题方法归纳总结

初中数学最值问题解题技巧,初中几何最值问题方法归纳总结

几何最值问题大一统追本溯源化繁为简目有千万而纲为一,枝叶繁多而本为一。

纲举则目张,执本而末从。

如果只在细枝末节上下功夫,费了力气却讨不了好。

学习就是不断地归一,最终以一心一理贯通万事万物,则达自由无碍之化境矣(呵呵,这境界有点高,慢慢来)。

关于几何最值问题研究的老师很多,本人以前也有文章论述,本文在此基础上再次进行归纳总结,把各种知识、方法、思想、策略进行融合提炼、追本溯源、认祖归宗,以使解决此类问题时更加简单明晰。

一、基本图形所有问题的老祖宗只有两个:①[定点到定点]:两点之间,线段最短;②[定点到定线]:点线之间,垂线段最短。

由此派生:③[定点到定点]: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④[定线到定线]:平行线之间,垂线段最短;⑤[定点到定圆]:点圆之间,点心线截距最短(长);⑥[定线到定圆]:线圆之间,心垂线截距最短;⑦[定圆到定圆]:圆圆之间,连心线截距最短(长)。

余不赘述,下面仅举一例证明:[定点到定圆]:点圆之间,点心线截距最短(长)。

已知⊙O半径为r,AO=d,P是⊙O上一点,求AP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证明: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得AP≤AO+PO,AO≤AP+PO,得d-r≤AP≤d+r,AP最小时点P在B处,最大时点P在C处。

即过圆心和定点的直线截得的线段AB、AC分别最小、最大值。

(可用“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其实质也是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推得)。

上面几种是解决相关问题的基本图形,所有的几何最值问题都是转化成上述基本图形解决的。

二、考试中出现的问题都是在基本图形的基础上进行变式,如圆与线这些图形不是直接给出,而是以符合一定条件的动点的形式确定的;再如过定点的直线与动点所在路径不相交而需要进行变换的。

类型分三种情况:(1)直接包含基本图形;(2)动点路径待确定;(3)动线(定点)位置需变换。

(一)直接包含基本图形。

AD一定,所以D是定点,C是直线的最短路径,求得当CD⊥AC时最短为是定点,B'是动点,但题中未明确告知B'点的运动路径,所以需先确定B'点运动路径是什么图形,一般有直线与圆两类。

北京四中 初一数学找规律和科学计数法

 北京四中 初一数学找规律和科学计数法

找规律和科学计数法撰稿:王正审稿:梁威责编:邵剑英一、找规律专题在做题之前,应明白这类题的用意:这类题往往是给出一串有某种隐藏规律的数字,要求找出其规律,并进一步用字母抽象出一个一般的表达式,即用一个含n的代数式表示出第n个数字,要求我们不但能敏锐地发现规律,更能够找到数字与其对应序号之间的代数关系。

此类题目考察了对数字的敏感程度,以及抽象表达能力,是近年来中考的必考题型,现将基本知识点和典型例题总结如下。

1、交错数列:特征捕捉:正负交替出现。

1.写出第n项的表达式:(1)-1,1,-1,1,-1,1,-1……(2)1,-1,1,-1,1,-1,1……分析:= ,,,……,所以与(1)题一致;那么自然(2)题的第n项与(1)错着一个,应为,为避免0次幂的出现,不提倡使用。

熟记于心:先考虑其绝对值的规律,再用或来调节符号。

按“正负正负”顺序交错的数列,绝对值部分乘以;反之,按“负正负正”顺序交错的数列,绝对值部分乘以。

练习:写出第n项的表达式:(1)1,-2,3,-4,5,-6……(2)-2,3,-4,5,-6,7……分析:(1)中数字绝对值与对应序号相同,即为n,符号为“正负”顺序,所以第n 项为n;(2)中数字绝对值比对应序号大1,即为n+1,符号为“负正”顺序,所以第n 项为(n+1)。

2、等比数列:特征捕捉:相邻两项中,后一项比前一项的商为常数。

数值(绝对值)跳跃幅度较大,有倍数关系。

熟记于心:初中阶段,这类题所给数字往往与2或3的幂有关,需要对2或3的幂敏感,在此帮大家列出几个常见2的幂:2,4,8,16,32,64,128,256,512,1024;3的幂见下面例题。

2.写出第n项的表达式:(1)-3,9,-27,81,-243,729……(2)-5,7,-29,79,-245,727……(3)-1,3,-9,27,-81,243……分析(1):先观察绝对值部分3,9,27,81……,显然后一项是前一项的3倍,进一步观察发现每个数都是3的幂,不难得出绝对值部分为,最后用调节符号,结果为;对负数的幂熟悉的同学一定还能发现这列数字其实就是,无需拆成符号和绝对值两部分考虑,这两种看法结果自然是相同的。

2023年初中数学中考考点归纳双向细目表

2023年初中数学中考考点归纳双向细目表

2023年初中数学中考考点一、代数1. 一元一次方程与一元一次不等式 1.1 解一元一次方程1.2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2. 整式2.1 整式的加减2.2 整式的乘除3. 因式分解3.1 提公因式法3.2 积因式分解4. 分式4.1 分式的加减4.2 分式的乘除二、几何1. 相似三角形1.1 判定相似三角形 1.2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2. 平行线与三角形2.1 平行线的性质2.2 三角形内角和3. 圆3.1 圆的性质3.2 圆内接四边形4. 三角形4.1 三角形的外角性质 4.2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三、函数与图像1. 一次函数1.1 一次函数的性质 1.2 一次函数图像2. 二次函数2.1 二次函数的性质2.2 二次函数图像3. 绝对值函数3.1 绝对值函数的性质 3.2 绝对值函数图像四、统计与概率1. 统计1.1 统计量的计算1.2 统计图的绘制2. 概率2.1 基本概率事件2.2 条件概率的计算五、解析几何1. 直线与圆1.1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1.2 直线与圆的性质2. 空间图形2.1 空间图形的投影2.2 空间图形的体积计算六、实际问题1. 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1.1 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1.2 利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2. 实际问题的综合运用2.1 结合多种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2 实际问题综合运用的技巧七、综合练习1. 综合练习题1.1 完形填空题1.2 阅读理解题2. 综合练习题解析2.1 完形填空题解析2.2 阅读理解题解析以上便是2023年初中数学中考的考点归纳双向细目表,同学们在备考中可根据此表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和练习,以取得更好的考试成绩。

2023年初中数学中考考点归纳双向细目表随着2023年初中数学中考的逐渐临近,同学们将面临着对数学知识的系统复习和全面梳理。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战数学中考,以下将就上文所述的考点进行更加详细的探讨和扩充。

一、代数代数是数学中的重要分支,它涵盖了一元一次方程与一元一次不等式、整式、因式分解和分式等内容。

初中数学几何题解题思路与总结,要做到先思后解

初中数学几何题解题思路与总结,要做到先思后解

初中数学几何题解题思路与总结,要做到先思后解很多几何证明题的思路往往是填加辅助线,分析已知、求证与图形,探索证明。

证明题要掌握三种思考方式● 正向思维对于一般简单的题目,我们正向思考,轻而易举可以做出,这里就不详细讲述了。

● 逆向思维顾名思义,就是从相反的方向思考问题。

在初中数学中,逆向思维是非常重要的思维方式,在证明题中体现的更加明显。

同学们认真读完一道题的题干后,不知道从何入手,建议你从结论出发。

例如:可以有这样的思考过程:要证明某两条边相等,那么结合图形可以看出,只要证出某两个三角形相等即可;要证三角形全等,结合所给的条件,看还缺少什么条件需要证明,证明这个条件又需要怎样做辅助线,这样思考下去。

这样我们就找到了解题的思路,然后把过程正着写出来就可以了。

● 正逆结合对于从结论很难分析出思路的题目,可以结合结论和已知条件认真的分析。

初中数学中,一般所给的已知条件都是解题过程中要用到的,所以可以从已知条件中寻找思路,比如给我们三角形某边中点,我们就要想到是否要连出中位线,或者是否要用到中点倍长法。

给我们梯形,我们就要想到是否要做高,或平移腰,或平移对角线,或补形等等。

正逆结合,战无不胜。

要掌握初中数学几何证明题技巧,熟练运用和记忆如下原理是关键。

下面归类一下,多做练习,熟能生巧,遇到几何证明题能想到采用哪一类型原理来解决问题。

证明题要用到哪些原理● 证明两线段相等1.两全等三角形中对应边相等。

2.同一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

3.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或底边的高平分底边。

4.平行四边形的对边或对角线被交点分成的两段相等。

5.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点到三顶点距离相等。

6.线段垂直平分线上任意一点到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

7.角平分线上任一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

8.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且平行于第三边的直线分第二边所成的线段相等。

9.同圆(或等圆)中等弧所对的弦或与圆心等距的两弦或等圆心角、圆周角所对的弦相等。

10.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的切线长相等或圆内垂直于直径的弦被直径分成的两段相等。

(2021年整理)中考找规律专题复习讲解

(2021年整理)中考找规律专题复习讲解

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中考找规律专题复习讲解的全部内容。

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浅谈初中数学中的找规律题最近两年,全国多数地市的中招考试都有找规律的题目,人们开始逐渐重视这一更有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但究竟怎样才能把这种题目做好,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这类问题没有明确的知识方法可套,在现在的教科书上也很少触及这类问题。

这类题目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就解决这类问题作一个初步的探究。

一、代数中的规律“有比较才有鉴别”。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事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更容易找到事物的变化规律。

找规律的题目,通常按照一定的顺序给出一系列量,要求我们根据这些已知的量找出一般规律。

揭示的规律,常常包含着事物的序列号。

所以,把项数和项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就比较容易发现其中的奥秘.例1观察下列各式数:0,3,8,15,24,……。

试按此规律写出第100个数是___。

分析:解答这一题,可以先找一般规律,然后使用这个规律,计算出第100个数。

我们把有关的量放在一起加以比较:项数:1 2 3 4 5 ……项:0,3,8,15,24,……。

容易发现,已知数的每一项,都等于它的项数的平方减1。

因此,第n 项是2n—1,第100项是21-1。

00如果题目比较复杂,或者包含的变量比较多。

解题的时候,不但考虑已知数的项数,还要考虑其他因素.例2 (1)观察下列运算并填空1×2×3×4+1=24+1=25=252×3×4×5+1=120+1=121=112请你将猜想得到的式子用含正整数n的式子表示出来__________.代数中的规律小结:1、找到题目中的不变量2、找到题目中的改变量,并认真观察改变量的变化规律3、观察与猜想结合找到变量与不变量之间的关系二、平面图形中的规律图形变化也是经常出现的,它的变化规律以代数规律为基础。

(完整版)初中数学知识点全总结(打印版)

(完整版)初中数学知识点全总结(打印版)

七年级数学(上)知识点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主要包含了有理数、整式的加减、一元一次方程、图形的认识初步四个章节的内容.第一章 有理数一、知识框架二.知识概念1.有理数:(1)凡能写成)0p q ,p (pq ≠为整数且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 不一定是负数,+a 也不一定是正数;π不是有理数;(2)有理数的分类: ① ⎪⎪⎩⎪⎪⎨⎧⎩⎨⎧⎩⎨⎧负分数负整数负有理数零正分数正整数正有理数有理数 ② ⎪⎪⎩⎪⎪⎨⎧⎩⎨⎧⎪⎩⎪⎨⎧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有理数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3.相反数:(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2)相反数的和为0 ⇔ a+b=0 ⇔ a 、b 互为相反数.4.绝对值:(1)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2) 绝对值可表示为:⎪⎩⎪⎨⎧<-=>=)0a (a )0a (0)0a (a a 或⎩⎨⎧<-≥=)0a (a )0a (a a ;绝对值的问题经常分类讨论; 5.有理数比大小:(1)正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大;(2)正数永远比0大,负数永远比0小;(3)正数大于一切负数;(4)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5)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6)大数-小数 > 0,小数-大数 < 0.6.互为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注意:0没有倒数;若 a ≠0,那么a 的倒数是a1;若ab=1⇔ a 、b 互为倒数;若ab=-1⇔ a 、b 互为负倒数.7. 有理数加法法则:(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3)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8.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1)加法的交换律:a+b=b+a ;(2)加法的结合律:(a+b )+c=a+(b+c ).9.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 ).10 有理数乘法法则:(1)两数相乘,同号为正,异号为负,并把绝对值相乘;(2)任何数同零相乘都得零;(3)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式为零,积为零;各个因式都不为零,积的符号由负因式的个数决定. 11 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1)乘法的交换律:ab=ba ;(2)乘法的结合律:(ab )c=a (bc );(3)乘法的分配律:a (b+c )=ab+ac .12.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注意:零不能做除数,无意义即0a .13.有理数乘方的法则:(1)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2)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注意:当n 为正奇数时: (-a)n =-a n 或(a -b)n =-(b-a)n , 当n 为正偶数时: (-a)n =a n 或 (a-b)n =(b-a)n .14.乘方的定义:(1)求相同因式积的运算,叫做乘方;(2)乘方中,相同的因式叫做底数,相同因式的个数叫做指数,乘方的结果叫做幂;15.科学记数法:把一个大于10的数记成a ×10n 的形式,其中a 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这种记数法叫科学记数法.16.近似数的精确位: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那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的精确到那一位.17.有效数字:从左边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起,到精确的位数止,所有数字,都叫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18.混合运算法则:先乘方,后乘除,最后加减.本章内容要求学生正确认识有理数的概念,在实际生活和学习数轴的基础上,理解正负数、相反数、绝对值的意义所在。

初中数学几何题解题技巧

初中数学几何题解题技巧

初中数学几何题解题技巧一.添辅助线有二种情况1按定义添辅助线:如证明二直线垂直可延长使它们,相交后证交角为90°;证线段倍半关系可倍线段取中点或半线段加倍;证角的倍半关系也可类似添辅助线。

2按基本图形添辅助线:每个几何定理都有与它相对应的几何图形,我们把它叫做基本图形,添辅助线往往是具有基本图形的性质而基本图形不完整时补完整基本图形,因此“添线”应该叫做“补图”!这样可防止乱添线,添辅助线也有规律可循。

举例如下:(1)平行线是个基本图形:当几何中出现平行线时添辅助线的关键是添与二条平行线都相交的等第三条直线(2)等腰三角形是个简单的基本图形:当几何问题中出现一点发出的二条相等线段时往往要补完整等腰三角形。

出现角平分线与平行线组合时可延长平行线与角的二边相交得等腰三角形。

(3)等腰三角形中的重要线段是个重要的基本图形:出现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点添底边上的中线;出现角平分线与垂线组合时可延长垂线与角的二边相交得等腰三角形中的重要线段的基本图形。

(4)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基本图形出现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点往往添斜边上的中线。

出现线段倍半关系且倍线段是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则要添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得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基本图形。

(5)三角形中位线基本图形几何问题中出现多个中点时往往添加三角形中位线基本图形进行证明当有中点没有中位线时则添中位线,当有中位线三角形不完整时则需补完整三角形;当出现线段倍半关系且与倍线段有公共端点的线段带一个中点则可过这中点添倍线段的平行线得三角形中位线基本图形;当出现线段倍半关系且与半线段的端点是某线段的中点,则可过带中点线段的端点添半线段的平行线得三角形中位线基本图形。

(6)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有轴对称形,中心对称形,旋转形与平移形等;如果出现两条相等线段或两个档相等角关于某一直线成轴对称就可以添加轴对称形全等三角形:或添对称轴,或将三角形沿对称轴翻转。

当几何问题中出现一组或两组相等线段位于一组对顶角两边且成一直线时可添加中心对称形全等三角形加以证明,添加方法是将四个端点两两连结或过二端点添平行线(7)相似三角形:相似三角形有平行线型(带平行线的相似三角形),相交线型,旋转型;当出现相比线段重叠在一直线上时(中点可看成比为1)可添加平行线得平行线型相似三角形。

初中规律题题型及解答方法

初中规律题题型及解答方法

初中规律题题型及解答方法规律题是初中数学中的一大难点,很多学生在做规律题时容易感到困惑,不知道该如何下手。

本文将介绍初中规律题的常见题型及解答方法,希望能帮助广大学生更好地掌握规律题。

一、常见规律题的题型1. 数字规律题数字规律题是指给出一组数字,要求根据一定的规律求出下一个数字或者找出其中的规律。

例如:1 3 5 7 9 __2 4 6 8 10 __3 5 7 9 11 __4 8 12 16 20 __5 10 15 20 25 __2. 图形规律题图形规律题是指给出一组图形,要求根据一定的规律求出下一个图形或者找出其中的规律。

例如:3. 字母规律题字母规律题是指给出一组字母,要求根据一定的规律求出下一个字母或者找出其中的规律。

例如:A D G J __B D F H __C F I L __D G J M __E H K N __二、解答方法1. 数字规律题的解答方法数字规律题的解答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找规律法这种方法是最常见的解题方法,要求学生根据已知的数字找出规律。

例如,对于第一组数字规律题,我们可以发现每个数字都比前一个数字大2,因此下一个数字应该是11。

对于第二组数字规律题,我们可以发现每个数字都比前一个数字大2,因此下一个数字应该是12。

对于第三组数字规律题,我们可以发现每个数字都比前一个数字大2,因此下一个数字应该是13。

对于第四组数字规律题,我们可以发现每个数字都比前一个数字大4,因此下一个数字应该是24。

对于第五组数字规律题,我们可以发现每个数字都比前一个数字大5,因此下一个数字应该是30。

(2)递推法递推法是指根据已知的数列前几项,通过递推公式求出数列的通项公式,从而得出下一个数字。

例如,对于第一组数字规律题,我们可以发现这是一个等差数列,其通项公式为an=a1+(n-1)d,其中a1=1,d=2,n=6,因此下一个数字应该是11。

(3)代数法代数法是指将数字规律题转化为代数式,从而得到下一个数字。

中考数学命题规律复习建议和答题技巧

中考数学命题规律复习建议和答题技巧

中考数学命题规律复习建议和答题技巧中考数学的命题规律1.重视数学基础知识的认识和基本技能、基本思想的考查。

2.重视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考查。

3.重视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考查。

中考数学的复习建议1.注重课本知识,查漏补缺。

全面复习基础知识,加强基本技能训练的第一阶段的复习工作我们已经结束了,在第二阶段的复习中,反思和总结上一轮复习中的遗漏和缺憾,会发现有些知识还没掌握好,解题时还没有思路,因此要做到边复习边将知识进一步归类,加深记忆;还要进一步理解概念的和外延,牢固掌握法则、公式、定理的推导或证明,进一步加强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同时还要查找一些类似的题型进行强化训练,要及时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补缺补漏,直到自己真正理解会做为止,决不要轻易地放弃。

这个阶段尤其要以课本为主进行复习,因为课本的例题和习题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学知识的主要载体。

吃透课本上的例题、习题,才能有利于全面、系统地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熟练数学基本方法,以不变应万变。

所以在复习时,我们要学会多方位、多角度审视这些例题习题,从中进一步清晰地掌握基础知识,重温思维过程,巩固各类解法,感悟数学思想方法。

复习形式是多样的,尤其要提高复习效率。

另外,现在中考命题仍然以基础题为主,有些基础题是课本上的原题或改造了的题,有的大题虽是“高于教材”,但原型一般还是教材中的例题或习题,是课本中题目的引申、变形或组合,课本中的例题、练习和作业题不仅要理解,而且一定还要会做。

同时,对课本上的《阅读材料》《课题研究》《做一做》《想一想》等内容,我们也一定要引起重视。

2.注重课堂学习,提高效率。

在任课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课堂教学,要求同学们掌握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知识结构,形成整体的认识,通过对基础知识的系统归纳,解题方法的归类,在形成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加深记忆,至少应达到使自己准确掌握每个概念的含义,把平时学习中的模糊概念搞清楚,使知识掌握的更扎实的目的,要达到使自己明确每一个知识点在整个初中数学中的地位、联系和应用的目的。

初中数学重难点全解 七年级 用最简单的方法解最难的题

初中数学重难点全解 七年级  用最简单的方法解最难的题

㊃1㊃本章的主要知识点可以概括为有理数的有关概念和有理数的运算两部分.有理数的有关概念包括有理数分类的原则和方法㊁相反数㊁数轴㊁绝对值的概念和特点.可以利用数轴来认识和理解有理数的有关概念.有理数的运算和运算律是本章的重点.运算包括有理数的加㊁减㊁乘㊁除㊁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运算律包括加法交换律㊁加法结合律㊁乘法交换律㊁乘法结合律㊁乘法分配律等.科学计数法与乘方有关,近似数和有效数字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意义.1.有理数是初中数学的基础内容,也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和其他知识联合考查.中考试题中分值约为3~6分,多以选择题㊁填空题㊁计算题的形式出现,属于简单题.近几年主要考查以下几个方面:(1)相反数,绝对值,倒数等相关概念;(2)负数的乘方,加减及混合运算.本章的重点是有理数概念的理解及有理数的运算和运算律.基本概念的考查频率很高,几乎每个地区的中考卷都会涉及.有理数运算和运算律一般融入其他运算一并考查,近似数和有效数字考试中涉及略少.例1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0不是整数B .有理数包括正整数㊁负整数㊁正分数㊁负分数C .一个整数不是正整数,就是负整数D.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ʌ解析ɔ 此题必须明确有理数的意义和分类.整数包括正整数㊁0㊁负整数,因此选项A ㊁选项C 不正确.0是有理数,因此选项B 不正确.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故选项D 正确.ʌ说明ɔ 有理数的分类方式有两种,可分为整数㊁分数;也可分为正数㊁0和负数.因此,有理数分类要按统一标准分类,做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另外,整数可以看作分母是1的分数.因此,有理数都可以化成分数,而能够化成分数的数就是有理数.π=3.1415926 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它不能化成分数,所以π不是有理数.练习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①最小的自然数是1;②最小的正数是1;③最小的非负数是0;④0既不是奇数,也不是偶㊃2 ㊃数;⑤0表示没有海拔高度.A.1个B .2个C .3个 D.4个例2 在中央电视台 开心辞典 栏目中,主持人问嘉宾这样一道题目: 若数轴上的点A 和点B 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并且它们到原点的距离之和是9.6,那么点A 和点B 表示两个什么样的数(A >B ) 你能帮嘉宾解决问题吗?ʌ解析ɔ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它们的绝对值相等,所以它们到原点的距离相等.两个数到原点的距离和是9.6,那么它们到原点的距离均为4.8,因此大数A 是4.8,小数B 是-4.8.ʌ说明ɔ 绝对值㊁相反数㊁数轴的概念难度不大,但极易混淆.有时也和定义新运算这类题目联系起来考查.数轴上任意两点间的距离是有关高中知识 空间距离 学习的基础.例如,表示数a的点A 与表示数b 的点B 之间的距离A B =a -b 或A B =|b -a |,与表示数m 的点的距离为a (a >0)的点有两个,分别是m +a 和m -a .练习2 数轴上表示整数的点称为整点.某数轴的单位长度是1厘米,若在这个数轴上任意画一条长为2015厘米的线段,则该线段盖住的整点的个数是( ).A.2012或2013 B .2013或2014 C .2014或2015 D.2015或2016例3 计算-17+17ː(-1)11-53ˑ(-0.2)3.ʌ解析ɔ 原式=-17+17ː(-1)-125ˑ(-0.008)=-17+(-17)-(-1)=-17-17+1=-33.ʌ说明ɔ 有理数运算是初中数学运算的基础,熟练地进行有理数运算是初一数学的重点.有理数混合运算区别于小学混合运算的根本点是符号的处理.在运算中要强调符号优先的原则,任何一种运算都要遵循先定符号后算数的原则,同时还要注意不同种运算之间的相互转化.减法先变为加法,除法先变为乘法后再运算.加法法则可先确定和的符号,再做绝对值的运算.异号两数相加较易出错,应加以注意.有理数乘法的重点仍然是确定符号,先确定好符号,然后把绝对值相乘;带分数相乘时,要先把带分数化为假分数;分数与小数相乘时,要统一化成小数或分数.练习3 计算-1-(-3)3-3+0.4ˑ-112æèçöø÷éëêêùûúúː(-2){}.2.本章的难点是负数概念的建立㊁有理数有关概念的深入理解以及有理数运算法则的理解和运用.正数和负数是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正和负具有相对性.有理数的运算是一切运算的基础,也㊃3 ㊃是必考内容.考试中的难题往往把有理数有关概念与计算相结合.突破方法:(1)牢固掌握有理数有关的概念,如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等,真正掌握数形结合的思想.(2)熟练掌握有理数的各种运算法则,特别是有负数的运算.在混合运算中须特别注意符号和运算顺序.例1 从前有座庙,庙里有个小和尚,每天早晨都清扫庙门前的台阶.庙的门前一共有9级台阶,当他一步只能上1级台阶或2级台阶时,走完1级台阶只有1种方法;走完2级台阶共有2种方法;走完3,4,5,6,7级台阶,共分别有3,5,8,13,21种方法.那么,当他走完这9级台阶,一共有多少种方法呢ʌ解析ɔ 这是一道找规律题,当台阶分别是1,2,3,4,5,6,7时ˌˌˌˌˌˌˌ所对应的方法有1,2,3,5,8,13,21种经观察发现,每一种方法数目都是前面两种方法数目的和,所以,走完8级台阶有13+21=34(种)方法,走完9级台阶有21+34=55(种)方法.ʌ说明ɔ 规律题也是本章的一大难点.近年来,经常出现一类由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规律探究中考题,它涉及有理数的运算特点.例如增加相同的加数或相同的倍数,后面的数是前面几个数的和或正负数交替出现,相应的数是序号数的平方等.这类问题思路别致,具有启发思维㊁引导创新的意义.练习4 观察下列数据的变化规律,写出第n (n ȡ1)个数-2,4,-6,8,-10 则第n 个数为.例2 如图11,数轴上的三点A ,B ,C 分别表示有理数a ,b ,c ,化简|a +b |+|a -c |-|c -b |.OBAC图11ʌ解析ɔ 由题意得a <b <0<c ,|b |<|c |<|a |,所以a +b <0,a -c <0,c -b >0.所以原式=-(a +b )+[-(a -c )]-(c -b )=-a -b -a +c -c +b=-2a .ʌ说明ɔ 首先要全面理解绝对值的定义.绝对值有两层含义.①代数定义:正数的绝对值是它的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②几何定义:数a 的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是实数a 在数轴上所对应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其次,绝对值的化简要注意三个问题:①符号 || 是 非负数 的标志;②数a 的绝对值只有一个;③处理任何类型的题目,只要其中有 || 出现,其关键一步是去掉 || 符号.练习5 如图12,蚂蚁妈妈在数轴上的点A 处,已知数轴上点A 表示的数为6,B 是数轴上另一点,且A B =9.蚂蚁妈妈从点A 出发,以每秒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t >0)秒.㊃4 ㊃O BA 06图12(1)写出数轴上点B 表示的数,蚂蚁妈妈在运动过程中的某一点表示的数是(用含t 的代数式表示);(2)一只小蚂蚁从点B 出发,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若两只蚂蚁同时出发,问蚂蚁妈妈运动到多少秒时追上小蚂蚁?例3 下列等式成立的是( ).A .100ː13ˑ(-3)=100ˑ3ˑ(-3) B .100ː13ˑ(-3)=100ˑ3ˑ3B .100ː13ˑ(-3)=-100ː13ˑ3æèçöø÷D .100ː13ˑ(-3)=100ˑ13ˑ3ʌ解析ɔ 选项B 丢了负号;选项C 搞乱了运算顺序,乘除法是同级运算,应该从左往右按顺序运算,不应该先算后面的.选项D 弄错除法法则和漏掉负号,除以一个分数等于乘以这个分数的倒数.故选A .ʌ说明ɔ 此题考查运算顺序,做有理数混合运算,必须注意运算顺序: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同级运算从左向右进行;如果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㊁中括号㊁大括号的顺序依次进行.在进行混合运算时,若能用运算律则用运算律,使运算简捷.练习6 计算-100ˑ18-0.125ˑ32.5+17.5ˑ(-12.5%).3.本章的易错点比较细小,也比较多.例如,符号问题㊁混合运算的顺序㊁乘方运算的意义㊁科学计数法理解不透㊁有效数字和近似数弄错等.最大的易错点就是符号,学生往往忽视了符号在运算中所起的作用.任何一种运算都要先考虑符号,尤其是乘方运算,更要在注意符号的前提下,避免底数的运算错误.例1 计算-12-34ˑ-32ˑ-23æèçöø÷2-2éëêêùûúúː(-1)2013.ʌ解析ɔ 原式=-1-34ˑ-9ˑ49-2æèçöø÷ː(-1)=-1-34ˑ(-4-2)ː(-1)=-1-34ˑ(-6)ː(-1)㊃5 ㊃=-1-92=-112.ʌ说明ɔ 有理数的乘方运算是利用有理数乘法运算进行的,根据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得出:①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②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③0的任何次幂都是0.乘方运算经常在符号上出错,例如,-24=-16,(-2)4=16,前者 - 不发生4次方运算,因此结果仍然是负数,后者 - 发生了4次方运算,因此结果是正数,注意两者的区别.再者,解题一定要注意运算顺序的正确性,不可任意颠倒.练习7 计算-72+2ˑ(-2)2+(-6)ː-13æèçöø÷2.例2 一位知名企业家去看望幸福养老院的老人,带去了价值约1.35万元的日用品和价值约3.02ˑ105元的营养品.(1)请判断这两个近似数各精确到了哪一位?(2)它们各有几位有效数字?ʌ解析ɔ (1)题不要只看1.35,而忽略了单位 万 ,把1.35万还原为13500,再看数字5在哪个数位,因此答案是精确到百位.有3位有效数字.(2)题不要只看3.02,而忽略了 ˑ105 .把3.02ˑ105还原为302000,再看数字2在哪个数位,因此答案是精确到千位,有3位有效数字.ʌ说明ɔ 一般地,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近似数最末尾的数字在什么数位上,就表明精确到什么数位.有效数字的位数是从左边第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到最后一个数字为止.但是一个用科学计数法表示的数,即a ˑ10n,有效数字只算a 中的位数;精确度是a 中最末一位数字,数位必须是这个数字在还原后的数中的数位.练习8 嫦娥三号 已成功发射,在行进中的某一时刻,测得距离它最近的三个星球的距离分别是下面的数值.请你用四舍五入法对下列各数按要求取近似值,并用科学计数法表示结果.(1)523600千米(精确到千位);(2)668954000千米(精确到千万位);(3)95288000千米(精确到万位).例3 计算(1)213-312+11336æèçöø÷ː-116æèçöø÷;(2)-130æèçöø÷ː12+43-16æèçöø÷.ʌ解析ɔ (1)先把除法转化为乘法,再利用乘法分配律计算.原式=73-72+4936æèçöø÷ˑ-67æèçöø÷=73ˑ-67æèçöø÷-72ˑ-67æèçöø÷+4936ˑ-67æèçöø÷=-2+3-76=-16;(2)先计算括号里面的,然后再把除法转化为乘法计算.㊃6 ㊃原式=-130æèçöø÷ː106=-130æèçöø÷ˑ610=-150.ʌ说明ɔ 灵活适当地运用运算律可以简化运算,从而提高解题速度.但减法和除法没有运算律,要先把减法转化为加法,除法转化为乘法之后,才可以使用运算律.例如上面第(2)题的除法就不能使用分配律.因此,计算不能急于求成,不能在违反运算顺序的情况下强行 简便 运算.计算题算出结果后,还要认真检查,防止出错.练习9 阅读计算过程:313-22ː12æèçöø÷2-(-3+0.75)éëêêùûúúˑ5.解:原式=313-22ː14-3+34æèçöø÷ˑ5 ①=313+4ː(-2)ˑ5②=313+25③=31115.回答下列问题:(1)步骤①错在;(2)步骤①到步骤②错在;(3)步骤②到步骤③错在;(4)此题的正确结果是.4.在充分理解有理数有关概念,正确掌握有理数运算法则和运算顺序㊁运算律后,就具备了解决一些综合性题目的能力.我们可以根据某些题目的特点,将算式灵活变形,对不同的算式可以采取运算顺序重新组合㊁因数分解㊁拆项裂项等不同的方法,达到优化解题㊁简化计算的目的.例1 若一台机器人站在数轴的原点处,按照指令分别向左右两个方向移动,右边是正方向,左边是负方向.先向右移动1米,再向左移动2米;然后再向右移动3米,向左移动4米.依次移动下去,每次方向相反,距离增加1米.当移动完2014次时,它位于原点的哪一侧?距离原点多远?ʌ解析ɔ 向右记为正数,向左记为负数.那么有1+(-2)+3+(-4)+ +2011+(-2012)+2013+(-2014),将此式中的数两两相加,原式=(-1)+(-1)+ +(-1)=-1007.即移动完2014次时,它位于原点左侧,距离原点1007米远.ʌ说明ɔ 运用加法的交换律㊁结合律,把某些具有相同属性的数分别结合在一起相加,例如,正数和负数分别相加;同分母分数相加;带分数把整数和分数部分拆开分别相加;相反数相加等.㊃7 ㊃这样可以很大程度地简化运算.练习10 计算1+2+3+4+5+6+ +998+999+1000.例2 现定义两种运算 * ә ,对于任意两个整数a ,b ,有a *b =a b -2,a әb =a +b +1,求式子5ә[(2*3)*(3ә4)]的值.ʌ解析ɔ 原式=5ә[(2ˑ3-2)*(3+4+1)]=5ә(4*8)=5ә(4ˑ8-2)=5ә30=5+30+1=36.ʌ说明ɔ 定义新运算中的符号 代表的是一种特定的运算,它是一种融合了几种基本运算在内的综合运算程序.在不同的题目中分别有不同的代表性,具体到每一道题,它首先会标明 符号 所代表的运算程序,我们只要在正确运算的基础上按照其程序运算即可.练习11 已知a ,b 为有理数,如果规定一种新的运算 ,即a b =a b +a -b +1.例如,2 3=2ˑ3+2-3+1=6.请你根据的定义计算下列各题:(1)(-2) 5; (2)(4 2) (-1).例3 已知a 1,a 2,a 3, ,a 2014都是正整数,且P =(a 1+a 2+a 3+ +a 2013)ˑ(a 2+a 3+ +a 2013+a 2014),Q =(a 1+a 2+ +a 2013+a 2014)ˑ(a 2+a 3+ +a 2013).那么P ㊁Q 的大小关系是( ).A .P >QB .P <QC .P =QD .无法确定ʌ解析ɔ P =(a 1+a 2+a 3+ +a 2013)ˑ(a 2+a 3+ +a 2013+a 2014)=(a 1+a 2+a 3+ +a 2013)ˑ(a 2+a 3+ +a 2013)+(a 1+a 2+a 3+ +a 2013)ˑa 2014,Q =(a 1+a 2+ +a 2013+a 2014)ˑ(a 2+a 3+ +a 2013)=(a 1+a 2+a 3+ +a 2013)ˑ(a 2+a 3+ +a 2013)+a 2014ˑ(a 2+a 3+ +a 2013),因为(a 1+a 2+a 3+ +a 2013)ˑa 2014>a 2014ˑ(a 2+a 3+ +a 2013),所以P >Q ,故选A .ʌ说明ɔ 这种题目就要把着眼点放在问题的整体结构上,通过对题目的整体分析,把其中的(a 1+a 2+a 3+ +a 2013)ˑ(a 2+a 3+ +a 2013)当作一个整体,只把a 2014分离出来,这样就在两个不同的式子之间找到了共同点,也就找到了突破点,然后只比较不同的部分即可.练习12 已知a ,b ,c 为整数,且a +b =26,c -a =15.若a <b ,则a +b +c 的最大值是多少?㊃8 ㊃5.在本章的学习中,基本的学习要求是熟练地掌握相反数㊁绝对值㊁数轴等定义,更重要的是了解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本章中最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有方程思想㊁整体思想㊁数形结合思想㊁化归思想㊁分类讨论思想等.学习数学要不断去探索㊁猜想㊁不断总结规律方法,才会有所发现㊁有所创新.这就是人们常说的 举一反三 .例1 在数轴上表示p ,0,1,q 四个数的点如图13所示,已知O 为P Q 的中点.求p +q +pq+p +1的值.OPp 10Qq 图13ʌ解析ɔ 此题充分利用数轴的直观形象,理解一对相反数到原点的距离相等,因此一对相反数的和是0,而一对相反数的商是-1,此问题便迎刃而解.因为O 为P Q 的中点,则p +q =0,p =-q ,所以p +q =0,pq=1,由数轴可知p <-1,则p +1=-p -1,所以原式=0+1-p -1=-p .ʌ说明ɔ 本题所体现的是数形结合的思想.数轴是数形结合的重要工具.本章中,我们一直用数轴来定义或描述有理数的概念㊁运算等,数轴成为理解有理数及其运算的重要工具.在解决没有给出具体数值的有理数问题时,常常把 数 的问题通过数轴转化为 形 来表示,从而直观简捷地解决问题.练习13 如果a ,b ,c ,d 为互不相等的有理数,且|a -c |=|b -c |=|d -b |=1,则|a -d |=.例2 为了增加陌生人之间的友爱和关怀,社会上很多年轻人成立了 抱抱团 .如果 抱抱团 的一名成员分别去热情拥抱两名陌生人,而每名被拥抱的人再去拥抱另外两名陌生人,照这样依次拥抱下去,那么,当拥抱完2013次之后,这条线上所有参加过拥抱的一共有多少人?ʌ解析ɔ 发起人1名,一次拥抱结束后增加2人,两次拥抱结束后增加22人,以此类推,2013次拥抱结束后增加22013人.所以总人数为1+2+22+23+ +22011+22012+22013(人).此题运算的数多,且幂指数大,无法直接计算,必须先将其变形,应用错位相减法,消掉一些项再进行计算.设S =1+2+22+23+ +22011+22012+22013,故 2S =2ˑ(1+2+22+23+ +22011+22012+22013)=2+22+23+ +22011+22012+22013+22014.所以S =2S -S=(2+22+23+ +22011+22012+22013+22014)-(1+2+22+23+ +22011+22012+22013)=22014-1.㊃9 ㊃即当拥抱完2013次之后,这条线上所有参加过拥抱的一共有22014-1人.ʌ说明ɔ 本题体现的是化归思想方法,就是将所要解决的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来解决.具体地说,就是把 旧知识 转化为 新知识 ,把 未知 转化为 已知 ,把 复杂 问题转化为 简单 问题.对于算式规律性问题,我们要注意观察各部分算式的变化规律以及各算式之间的关系.根据其规律将算式变形,转化为简单的关系来解决.练习14 已知a b -2+a -2=0,求1a b +1(a +1)(b +1)+1(a +2)(b +2)+ +1(a +2012)(b +2012)的值.例3 比较|p |+|q |与|p +q|的大小.ʌ解析ɔ 我们根据绝对值的法则,要化简绝对值符号,必须先判断绝对值符号里面的式子的正负性.即根据 先定正负后去号 的原则.式子中字母的取值,要分三种情况讨论.①当p ,q 符号相同时,无论同正还是同负,都有|p |+|q |=|p +q |;②当p ,q 符号相反时,无论p ,q 哪一个为负,都有|p |+|q |>|p +q |;③当p ,q 至少一个为0时,则有|p |+|q |=|p +q |.ʌ说明ɔ 本题所用的是分类讨论思想.当研究的问题包含多种可能时,不能一概而论,必须按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来分别讨论,得出相应的结论.本章在研究相反数㊁绝对值㊁有理数乘方运算的符号法则时,都是把有理数分为正数㊁负数㊁零三类分别进行研究的.例如绝对值化简的0段分类法㊁倒数中的分段讨论大小都是分类讨论思想.分类讨论必须遵循两条原则:①每一次分类的标准相同;②不重复,不遗漏.练习15 设y =|k -1|+|k +1|则下面四个结论中正确的是( ).A .y 没有最小值B .只有一个k 使y 取最小值C .有限个k (不止一个)使y 取最小值D .有无穷多个k 使y取最小值一㊁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8分)1.在-1.5,197,0,π3,0.131313 ,-25中,有理数的个数是.2.王老师家的冰箱冷冻室的温度是-4ħ,调高2ħ后的温度是ħ.3.多多同学写错了一个算式-5+12=17,请你在不改变数字的情况下,直接在算式中添加 括号 绝对值符号 或 负号 (不限定个数)使等式成立:.4.实验表明,一个成年人血液的质量占人体质量的6%~7.5%,某人体重65千克,那么他的血液质量范围在千克.(结果保留两个有效数字)㊃10 ㊃5.若|a |=2,则a +3=;若a 的相反数是最小的质数,b 是最大的负整数,则a +|-b |=.6.有理数a 等于它的倒数,有理数b 等于它的相反数,则a 2013+b 2013=.7.一个数与-3的乘积是-156的倒数,则这个数是.8.已知x ㊁y ㊁z 是不为0的有理数,化简x x +y y+zz 的值可能是.9.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路线全长约为13700公里,用科学计数法表示为;精确到千位是.10.已知|a |=5,|b |=3,且ab<0,则a +b =,a b =.11.某种活性细胞在培养过程中,每半小时就分裂一次,由一个分裂成两个,经过3小时,这种细胞可由一个分裂成个.12.下列有四个结论①若a =b ,则a 2=b 2,②如果a >b ,那么a 2>b 2,③若a 2=b 2,则a =b ,④如果a 2>b 2,那么a >b .其中正确的有个.13.绝对值不大于10000的所有整数的和是,积是.14.计算(-1)4-16ˑ[2-(-3)2]=.二㊁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同号两数相乘,符号不变B .两个数相加,和大于任何一个加数C .任何数与0相乘仍得这个数D .一个数与-1相乘,积为该数的相反数16.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 ).A .近似数2千万和2ˑ103万精确度相同B .近似数2千万和2ˑ103万的有效数字相同C .近似数2.013和2.010有效数字位数相同D .近似数2.013和2.010精确度不同1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若a =-b ,则|a |=-|b |B .若|a |=|b |,则a =bC .如果|a |>|b |,那么a 2>b 2D .如果a >b ,那么|a |>|b |18.小花猫捡到了一块蛋糕,被狐狸看到了,狡猾的狐狸就一口吃掉了蛋糕的一半,再一口吃掉了剩下的一半,就这样连续吃了五口,那么,小花猫还剩下蛋糕的( ).A .18B .116C .110D .13219.若a =-2ˑ32,b =(-2ˑ3)2,c =-(2ˑ3)2,则下列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 .a >b >cB .b >c >aC .b >a >cD .c >a >b20.已知A =-2011ˑ20122013ˑ2014,B =-2011ˑ20132012ˑ2014,C =-2011ˑ20142012ˑ2013,那么,A ,B ,C 的大小关系是( ).A .A >B >CB .A <B <CC .B >A >CD .B >C >A三㊁解答题(共54分)21.(6分)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㊂(1)-15+12-112æèçöø÷ˑ(-60); (2)(-4)ˑ25ˑ(-0.25)ˑ54.22.(6分)很久以前,有位英俊的王子中了老巫婆的魔咒,变成了一只青蛙,被扔到一口水井里.水面比井口低3米,青蛙从水面沿着井壁向上往井口爬,第一次往上爬了0.5米后,往下滑了0.1米;第二次往上爬了0.42米,却又下滑了0.15米;第三次往上爬了0.7米,却下滑了0.15米;第四次往上爬了0.75米,却下滑了0.1米;第五次往上爬了0.55米,没有下滑;第六次青蛙又往上爬了0.59米,问青蛙能够爬出井口吗?23.(6分)有下列三行数,第一行:1,-4,9,-16,25,-36 ;第二行:-1,2,-3,4,-5,6 ;第三行:0,3,8,15,24,35 .这三行数的规律各是什么?请取每行的第100个数,并计算它们的和.24.(6分)已知三个有理数a ,b ,c 的和是正数,它们的积是负数,当m =a a +b b +c c时,求代数式m 3+m 2+m +1的值.25.(6分)计算112-256+3112-41920+5130-64142+7156-87172+9190.26.(8分)若a,b,c为整数,且|a-b|100+|c-a|100=1,试求代数式|c-a|+|a-b|+|b-c|的值.27.(8分)小华有三个有理数1,a+b,a,小毛也有三个有理数0,b,b a,丽丽说: 你们俩的数是一样的,我有一个和你们不一样的数x,它的绝对值是2㊂请你计算(a+b)2013+(a b)2014+(a+b-a b)2015+x2.28.(8分)已知|a1-1|+|a2-2|+ +|a2013-2013|+|a2014-2014|=0,求2a1-2a2-2a3- -2a2013+2a2014的值.本章的主要知识点可以概括为列式表示数量关系㊁整式的有关概念及整式的加减运算.列式表示数量关系是建立在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之上的.整式的概念主要介绍单项式㊁多项式㊁整式及其相关概念.单项式概念是多项式概念的基础,而整式又是单项式和多项式的总称.整式的加减运算是在学习了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的基础上,研究整式加减的运算法则.本章进一步学习如何用字母表示数及数量关系,深刻体会用字母表示数㊁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的意义.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是进行整式加减的基础,是本章的重点.1.本章的重点是整式加减的运算,主要是利用合并同类项法则㊁去括号法则对整式进行化简.熟练地合并同类项首先必须掌握同类项概念,其次要会准确辨别同类项,即要掌握两条判断同类项的标准:字母和字母指数.中考命题中,本章主要考查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同类项的概念等.多以填空题㊁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分值一般为3~6分.而合并同类项㊁去(添)括号也是考试重点,但考查时往往与其他知识相结合.另外,用式子表示规律题是近几年中考的热点.例1已知m=3,n=2,则下列式子是同类项的是().A.m x3y2与n a3b2B.3x m y3与n x2y3C.n x2m-1y4与m x5y n+2D.5a2m b5n与3b2m a5nʌ解析ɔ当m=3,n=2时,选项A中两项为3x3y2与2a3b2,字母不同,不是同类项.选项B 中两项为3x3y3与2x2y3,字母x的指数不同,不是同类项.选项C中两项为2x5y4与3x5y4,符合同类项定义,是同类项.选项D中两项为5a6b10与3b6a10,相同字母的指数不同,不是同类项,故选C.ʌ说明ɔ判断两个单项式是否为同类项,要抓住三个方面:①同类项与项中所含字母及其指数有关,与系数无关;②同类项与项中字母排列的先后顺序无关;③所有常数项都是同类项.另外,同类项中的相同字母可以是一个多项式的整体,例如,2(x+y)3与3(x+y)3也是同类项.练习1下列各组中的两项是同类项的有()个.①3x y与3x y z; ②62与a2; ③2x与3x; ④13与3; ⑤2πa与-3a;⑥3(x-y)2与2(x-y)2.A.1B.2C.3D.4例2一个多项式减去-8x y2-2x2y-2y4得5x2y+11x y2+3y4,求这个多项式.ʌ解析ɔ设这个多项式为A,首先是利用 被减式=差+减式 正确列出计算式,即A=(5x2y+11x y2+3y4)+(-8x y2-2x2y-2y4)=5x2y+11x y2+3y4-8x y2-2x2y-2y4=(5x2y-2x2y)+(11x y2-8x y2)+(3y4-2y4)=3x2y+3x y2+y4.ʌ说明ɔ此题先要把每一个多项式看作一个整体,计算前把每个多项式用括号括起来,再按照去括号法则去掉括号,寻找同类项进行合并.合并同类项时,首先,可在同类项下用 等符号标记不同种类的项,注意要包括该项的符号;其次,只将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字母以及字母的指数不变.练习2若两个单项式的和是2x2+x y+3y2,一个加式是x2-x y,求另一个加式.例3已知A=a2+b2-c2,B=-4a2+2b2+3c2,且A+B+C=0.求:(1)多项式C;(2)若a=1,b=-1,c=3,求A+B的值.ʌ解析ɔ(1)因为A+B+C=0,所以C=0-A-B=0-(a2+b2-c2)-(-4a2+2b2+3c2)=0-a2-b2+c2+4a2-2b2-3c2=(-a2+4a2)+(-b2-2b2)+(c2-3c2)=3a2-3b2-2c2;(2)A+B=(a2+b2-c2)+(-4a2+2b2+3c2)=a2+b2-c2-4a2+2b2+3c2=-3a2+3b2+2c2.把a=1,b=-1,c=3代入上式得原式=-3ˑ1+3ˑ(-1)2+2ˑ32=18.ʌ说明ɔ去括号与合并同类项都是整式加减的基础,均为本章的重点,对后面的解方程㊁因式分解㊁分式运算等内容起着重要作用.去括号注意两种情况:①括号前是 + ,把括号和它前面的 + 去掉,括号里各项都不变号.②括号前是 - ,把括号和它前面的 - 去掉,括号里各项都变号.练习3先化简,再求值:3x2-[x2-2㊃(3x-x2)],其中x=-7.2.本章的难点有两方面,一是用字母表示数及数量关系;二是去括号时符号的处理.用字母简明地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比用具体数字表示的算式更有一般性;整式中用字母表示数,会使得整式的运算与数的运算具有一致性;用字母表示规律性的式子更有难度,不仅要分析出规律,还要用字母准确表达.去括号最大的难点是符号的处理,确切地说就是 - 问题,牢记当把括号和它前面的 - 去掉后,括号里各项都要变号.例1 小美家的固定电话月租金为15元,每次市内通话费平均为0.3元,每次长途通话费平均为1.6元,若她家半年内打市内电话m 次,打长途电话n 次,则她家应付电话费( )元.A .0.3m +1.6n B .15m n C .15+0.3m +1.6n D .15ˑ6+0.3m +1.6n ʌ解析ɔ 因为半年内打市内电话m 次,每次平均为0.3元,所以半年的市内电话费为0.3m元.因为半年内打长途电话n 次,每次平均为1.6元,所以半年的长途电话费为1.6n 元.而固定电话月租金为15元,半年内的租金为15ˑ6(元),故选D .ʌ说明ɔ 字母可以表示任意的数㊁特定意义的公式㊁符合条件的某一个数,甚至可以表示具有某些规律的数,总之字母可以简明地将数量关系表示出来.用字母表示数有助于揭示概念的本质特征,使数量之间的关系更加简明,更具有普遍意义.用字母表示数时,字母与字母相乘,乘号可以省略或用 ㊃ (点)表示;字母和数字相乘,省略乘号,并把数字放到字母前.例如,3ˑb =3㊃b =3b .练习4 上海市某文具厂今年9月产值为m 万元,10月比9月减少了110,11月比10月增加了15%,则11月产值是( ).A .m -110æèçöø÷(m +15%)万元B .1-110æèçöø÷㊃(1+15%)m 万元C .m -110+15%æèçöø÷万元D .1-110+15%æèçöø÷m 万元例2 如图21所示,①,②,③,④ ,是用围棋棋子按照某种规律摆成的一行 广 字,按照这种规律,第5个 广 字中的棋子枚数是,第n 个 广 字中的棋子枚数是.图21ʌ解析ɔ 通过分析图21的前4幅图发现:①的棋子有7枚,②的棋子有9枚,③的棋子有11枚,④的棋子有13枚,规律是依次增加2枚.那么第5个 广 字的棋子即为15枚.①的棋子枚数是在5枚的基础上增加2枚,②的棋子枚数是在5枚的基础上增加4枚,即在5枚的基础上增加2ˑ2(枚),③的棋子枚数是在5枚的基础上增加3ˑ2(枚),以此类推,那么第n 个 广 字中的。

初中找规律题型总结

初中找规律题型总结

规律探究(1次课)1、二级数列这里所谓的二级数列是指数列中前后两个数的和、差、积或商构成一个我们熟悉的某种数列形式。

例1:2 6 12 20 30 ( 42 )(2002年考题)解析:后一个数与前个数的差分别为:4,6,8,10这显然是一个等差数列,因而要选的答案与30的差应该是12,所以答案应该是B。

例2:20 22 25 30 37 ( ) (2002年考题)解析:后一个数与前一个数的差分别为:2,3,5,7这是一个质数数列,因而要选的答案与37的差应该是11,所以答案应该是C。

例3:2 5 11 20 32 ( 47 ) (2002年考题)解析:后一个数与前一个数的差分别为:3,6,9,12这显然是一个等差数列,因而要选的答案与32的差应该是15,所以答案应该是C。

例4:4 5 7 1l 19 ( 35 ) (2002年考题)解析:后一个数与前一个数的差分别为:1,2,4,8这是一个等比数列,因而要选的答案与19的差应该是16,所以答案应该是C。

例5:3 4 7 16 ( 43 ) (2002年考题)解析:后一个数与前一个数的差分别为:1,3,9这显然也是一个等比数列,因而要选的答案与16的差应该是27,所以答案应该是D。

例6:32 27 23 20 18 ( 17 ) (2002年考题)解析:后一个数与前一个数的差分别为:-5,-4,-3,-2这显然是一个等差数列,因而要选的答案与18的差应该是-1,所以答案应该是D。

例7:1, 4, 8, 13, 16, 20, ( 25 ) (2003年考题)解析:后一个数与前一个数的差分别为:3,4,5,3,4这是一个循环数列,因而要选的答案与20的差应该是5,所以答案应该是B。

例8:1, 3, 7, 15, 31, ( 63 ) (2003年考题)解析:后一个数与前一个数的差分别为:2,4,8,16这显然是一个等比数列,因而要选的答案与31的差应该是32,所以答案应该是C。

做初中找规律的题的技巧

做初中找规律的题的技巧

做初中找规律的题的技巧在初中数学学习中,经常会出现一种题目类型,即找规律的题。

这类题目通常要求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总结,找出数列、图形或模式中的某种规律,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

下面将分享一些做初中找规律的题的技巧。

一、观察数字的变化观察数字的变化是解决找规律题的关键。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数字间的关系来推测规律。

例如,给定一个数列:2,4,6,8,10,...我们可以发现,每个数字都比前一个数字增加了2。

因此,可以得出结论,这个数列是一个等差数列,公差为2。

二、寻找特殊性质有些数列或图形中可能存在特殊的性质,通过寻找这些性质可以更快地找到规律。

例如,给定一个数列:1,2,4,8,...我们可以发现,每个数字都是前一个数字的2倍。

因此,可以得出结论,这个数列是一个等比数列,公比为2。

三、研究图形的形状在解决找规律题时,也经常会涉及到图形。

研究图形的形状和特点可以帮助我们找到规律。

例如,给定一个图形序列:△,△△,△△△,△△△△,...我们可以发现,每个图形都是前一个图形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

因此,可以得出结论,这个图形序列是按照△的数量递增的。

四、利用代数方法对于一些复杂的找规律题,我们可以使用代数方法来推导规律。

例如,给定一个数列:1,4,9,16,...我们可以设第n个数字为an,通过代数运算,我们可以推导出an = n²。

因此,可以得出结论,这个数列是由每个数字的平方组成的。

五、总结归纳在解决多个找规律题后,我们可以总结归纳出一些常见的规律类型,从而更快地解决类似的题目。

例如,常见的规律类型包括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平方数列、斐波那契数列等。

通过熟悉这些规律类型,我们在解题时可以更快地找到规律。

六、练习技巧掌握找规律题的技巧需要不断的练习和实践。

可以通过做题和解题训练来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每天花一些时间做一些找规律的题目,不仅可以熟悉各种规律类型,还可以锻炼自己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做初中找规律的题目需要通过观察数字的变化、寻找特殊性质、研究图形的形状、利用代数方法以及总结归纳等技巧来解决。

初一数字规律题题型及解答方法

初一数字规律题题型及解答方法

初一数字规律题题型及解答方法1.引言数字规律题是初中数学中的一类常见题型,考察学生对数字规律的发现和推理能力。

本文将介绍初一年级常见的数字规律题题型,并提供相应的解答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类题型。

2.线性规律题线性规律题是数字规律题中最简单也最常见的一种题型。

其特点是数字之间的差或倍数之间具有固定的关系。

2.1.递增规律在递增规律中,每个数字都比前一个数字大一个固定的量。

如:2,4,6,8,...解答方法:观察给出的数字序列,可以发现每个数字都是前一个数字加2。

因此,下一个数字应为10。

2.2.递减规律在递减规律中,每个数字都比前一个数字小一个固定的量。

如:10,9,8,7,...解答方法:观察给出的数字序列,可以发现每个数字都是前一个数字减1。

因此,下一个数字应为6。

2.3.等差数列规律等差数列规律是指数字序列中相邻数字之间存在相同的差值。

如:3,7,11,15,...解答方法:观察给出的数字序列,可以发现每个数字都比前一个数字增加了4。

因此,下一个数字应为19。

3.平方和立方规律题平方和立方规律题是指数字序列中的每个数字都是某个数的平方或立方。

这类题目考察学生对平方和立方的理解与计算能力。

3.1.平方数规律在平方数规律中,每个数字都是某个数的平方。

如:1,4,9,16,...解答方法:观察给出的数字序列,可以发现每个数字都是前一个数字的平方。

因此,下一个数字应为25。

3.2.立方数规律在立方数规律中,每个数字都是某个数的立方。

如:1,8,27,64,...解答方法:观察给出的数字序列,可以发现每个数字都是前一个数字的立方。

因此,下一个数字应为125。

4.乘法规律题乘法规律题是数字规律题中稍微复杂一些的题型,涉及数字之间的乘法关系。

4.1.乘法递增规律在乘法递增规律中,每个数字都比前一个数字乘以一个固定的量。

如:2,6,18,54,...解答方法:观察给出的数字序列,可以发现每个数字都是前一个数字乘以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寻找数量关系;ຫໍສະໝຸດ ②用代数式表示规律

验证规律。
精彩文档
2
实用标准文案
★练习:四棱柱有几个顶点、几条棱、几个面?五棱柱呢?十棱柱呢?n 棱柱呢? 活动二:探索具体情景下事物的规律 问题 1.若有两张长方形的桌子,把它们拼成一张大的长方形桌子,有几种拼法?
问题 2.若按图 2 方式摆放桌子和椅子
⑴一张桌子可坐 6 人,2 张桌子可坐 ⑵按照上图方式继续排列桌子,完成下表:
用你所发现的规律写出 32004的末位数字是__________。
观察下列式子:
1 4 + 2 = 6 = 2 3 ; 2 5 + 2 = 12 = 3 4 ; 3 6 + 2 = 20 = 4 5 ; 4 7 + 2 = 30 = 5 6 ……
请你将猜想得到的式子用含正整数 n 的式子表示来__________。
人。
问题 3.如果按图 3 的方式将桌子拼在一起
⑴2 张桌子拼在一起可坐多少人?3 张呢?n 张呢?
⑵教室有 40 张这样的桌子,按上图方式每 5 张拼成 1 张大桌子,则 40 张桌子可拼成 8 张大桌子,共可

解答这一题,可以先找一般规律,然后使用这个规律,计算出第 100 个数。我们把有关的量放在一起加
以比较:
给出的数:0,3,8,15,24,……。
序列号: 1,2,3, 4, 5,……。
容易发现,已知数的每一项,都等于它的序列号的平方减 1。因此,第 n 项是 n2-1,第 100 项是 1002-1。
基本思路是:1、求出数列的第 n-1 位到第 n 位的增幅;
2、求出第 1 位到第第 n 位的总增幅;
3、数列的第 1 位数加上总增幅即是第 n 位数。
举例说明:2、5、10、17……,求第 n 位数。
分析:数列的增幅分别为:3、5、7,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那么,数列的第 n-1 位到第 n 位的增幅是:
n3+1
B:2、4、8、16.......增幅是 2、4、8.. .....答案与 2 的乘方有关 即:2n
(四)有的可对每位数同时减去第一位数,成为第二位开始的新数列,然后用(一)、(二)、(三)技巧
找出每位数与位置的关系。再在找出的规律上加上第一位数,恢复到原来。
例:2、5、10、17、26……,同时减去 2 后得到新数列:
(二)公因式法:每位数分成最小公因式相乘,然后再找规律,看是不是与 n2、n3,或 2n、3n,或 2n、
3n 有关。
例如:1,9,25,49,(),(),的第 n 为(2n-1)2
(三)看例题:
A: 2、9、28、65.....增幅是 7、19、37....,增幅的增幅是 12、18 答案与 3 有关且............即:
3+2×(n-2)=2n-1,总增幅为:
[3+(2n-1)]×(n-1)÷2=(n+1)×(n-1)=n2-1
所以,第 n 位数是:2+ n2-1= n2+1
此解法虽然较烦,但是此类题的通用解法,当然此题也可用其它技巧,或用分析观察凑的方法求出,方
法就简单的多了。
(三)增幅不相等,且增幅也不以同等幅度增加(即增幅的增幅也不相等)。此类题大概没有通用解法,
只用分析观察的方法,但是,此类题包括第二类的题,如用分析观察法,也有一些技巧。
二、基本技巧
(一)标出序列号:找规律的题目,通常按照一定的顺序给出一系列量,要求我们根据这些已知的量找
出一般规律。找出的规律,通常包序列号。所以,把变量和序列号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就比较容易发现
其中的奥秘。
例如,观察下列各式数:0,3,8,15,24,……。试按此规律写出的第 100 个数是
实用标准文案
初中数学规律题解题基本方法
(一)数列的找规律
初中数学考试中,经常出现数列的找规律题,本文就此类题的解题方法进行探索:
一、基本方法——看增幅
(一)如增幅相等(此实为等差数列):对每个数和它的前一个数进行比较,如增幅相等,则第 n 个数
可以表示为:a+(n-1)b,其中 a 为数列的第一位数,b 为增幅,(n-1)b 为第一位数到第 n 位的总增幅。
然后再简化代数式 a+(n-1)b。
例:4、10、16、22、28……,求第 n 位数。
分析:第二位数起,每位数都比前一位数增加 6,增幅相都是 6,所以,第 n 位数是:4+(n-1)×6=6n
-2
(二)如增幅不相等,但是,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即增幅的增幅相等,也即增幅为等差数列)。如增
幅分别为 3、5、7、9,说明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此种数列第 n 位的数也有一种通用求法。
0、3、8、15、24……,
序列号:1、2、3、4、5
精彩文档
1
实用标准文案
分析观察可得,新数列的第 n 项为:n2-1,所以题中数列的第 n 项为:(n2-1)+2=n2+1 (五)有的可对每位数同时加上,或乘以,或除以第一位数,成为新数列,然后,在再找出规律,并恢 复到原来。 例 : 4,16,36,64,?,144,196,… ?(第一百个数) 同除以 4 后可得新数列:1、4、9、16…,很显然是位置数的平方。 (六)同技巧(四)、(五)一样,有的可对每位数同加、或减、或乘、或除同一数(一般为 1、2、3)。 当然,同时加、或减的可能性大一些,同时乘、或除的不太常见。 (七)观察一下,能否把一个数列的奇数位置与偶数位置分开成为两个数列,再分别找规律。 三、基本步骤 先看增幅是否相等,如相等,用基本方法(一)解题。 如不相等,综合运用技巧(一)、(二)、(三)找规律 如不行,就运用技巧(四)、(五)、(六),变换成新数列,然后运用技巧(一)、(二)、(三)找出新数 列的规律 最后,如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则用用基本方法(二)解题 四、【典型例题】 例 1 观察下列算式: 31 = 3,32 = 9,33 = 27,34 = 81, 35 = 243,36 = 729,37 = 2187 ,38 = 6561, ……
五、图形找规律 小时侯我们都玩过搭积木的游戏,今天我们不妨重拾童年趣事,利用手中的火柴棒搭建一些常见的图形, 探索规律。 合作交流,探索规律: 活动一:探索常见图形的规律,用火柴棒按下图的方式搭三角形
⑴填写下表:
⑵照这样的规律搭建下去,搭 n 个这样的三角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棒?
★注意引导学生概括“探索规律”的一般步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