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与营养支持
慢性心力衰竭的护理措施
慢性心力衰竭的护理措施慢性心力衰竭简介慢性心力衰竭是指心脏无法有效地将足够的血液泵送至全身造成器官供血不足的一种疾病。
它是心血管疾病的常见并发症,对患者的生命质量和预后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慢性心力衰竭通常由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病等引起,常见症状包括呼吸困难、乏力、水肿等。
因此,针对慢性心力衰竭的护理措施尤为重要。
护理措施1.营养管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常伴有食欲不振、消化道充血等问题,因此营养管理对于这类患者来说尤为重要。
护士在日常护理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 提供高蛋白质、高热量、低钠饮食,以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
- 鼓励患者多食用富含维生素的水果和蔬菜,以增强免疫力。
- 定期观察患者的体重及尿量,及时调整饮食计划。
2.液体管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常伴有水肿和液体潴留的问题,因此护理人员需要重点关注液体管理。
以下是一些护理措施: - 监测患者的体重变化,及时发现水肿情况。
-观察患者的尿量,及时调整液体摄入量。
- 教育患者遵守限制液体摄入的饮食计划,避免摄入过多的液体。
3.药物管理药物治疗是慢性心力衰竭管理的重要方面。
护理人员需要负责管理患者的药物治疗,包括以下几点: - 定期监测患者服药情况,及时提醒患者按时服用药物。
-教育患者对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及正确的用药方法。
- 定期观察患者的药物效果,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4.心理支持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常常伴有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因此心理支持对于患者的康复起着重要作用。
以下是一些心理支持的护理措施: - 倾听患者的心理需求,给予患者足够的支持和理解。
- 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提高他们对康复的信心。
- 教育患者采用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等,以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
5.定期随访定期随访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它可以及时发现患者病情的变化,调整治疗计划。
以下是一些定期随访的护理措施: - 定期回访患者,了解他们的病情变化及生活质量。
- 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等。
心力衰竭患者临床分析报告
心力衰竭患者临床分析报告心力衰竭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常常面临生活质量下降和生命受到威胁的风险。
本次报告将通过对一位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分析,探讨其病情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案,以及护理措施,旨在帮助医生和护理人员更好地了解和处理这一疾病。
患者基本情况:该患者是一名55岁的男性,身高170cm,体重75kg,有高血压、冠心病病史。
患者主要症状为呼吸困难、乏力,反复出现心绞痛。
体格检查显示患者有心音减弱、肺部湿啰音、下肢水肿等表现。
临床诊断: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格检查结果,结合心电图、心脏超声等辅助检查,患者被诊断为心力衰竭。
治疗方案:1. 药物治疗:患者被给予洋地黄类药物、利尿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药物进行治疗。
洋地黄类药物可以增加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脏泵血功能;利尿剂可以减少体内液体潴留,缓解水肿症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以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减轻心脏负担。
2. 心功能支持治疗:对于严重心力衰竭患者,可能需要利用机械性循环辅助装置等来支持心功能。
此外,针对患者可能存在的心律失常问题,还可以考虑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3. 心脏康复:在药物治疗和心功能支持治疗的基础上,患者还需要进行心脏康复,包括合理的体育锻炼、心理疏导等,以帮助患者恢复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护理措施:1. 管理体液平衡:护理人员需密切监测患者体液平衡情况,定期测量体重、血压和尿量,合理控制液体摄入和输出,防止水肿加重或脱水。
2. 呼吸护理:患者常常有呼吸困难的症状,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采取正确的呼吸方式,保持通气道通畅,必要时给予辅助通气。
3. 营养支持:心力衰竭患者往往伴有食欲不振,护理人员应关注患者的营养状况,配合营养师制定合理的膳食方案,保证患者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
4. 精神护理:心力衰竭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护理人员应与患者进行沟通,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积极面对疾病,提高治疗依从性。
结语:心力衰竭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需要综合性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营养支持治疗对老年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转归的影响
16 统 计 学 方 法 .
计 量 资 料 以 j± S 示 , t 验 ; 数 资 = 表 用 检 计
1 1 一般 资 料 1 4例 慢 性 心 力 衰 竭 患 者 N . 2 YHA 心 功 能 分
料以例数和P MS . E 31 统 计 软 件 包 处 理 , P< 0 0 以 C . 5为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础 上加 用 全 胃肠 外 营 养 混合 液 ( P 治疗 , T N) 比较 两 组 患 者 的 疗 效 、 心 功 能 状 态、 蛋 白和 前 清 蛋 白水 平 、 均 住 院 时 间 、 住 院 左 清 平 再 间 隔 时 间 和 死 亡 率 。结 果 治 疗 后 , 疗 组 患者 清 蛋 白和 前 清蛋 白水 平 较 对 照 组 明 显 升 高 ,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C 0 0 ) 治 疗 治 差 P< . 5 ;
一
1 5 临 床 疗 效 评 定 临 床 近 期 治 愈 : 功 能 纠 正 至 I级 , . 心 症
状 、 征 基 本 消 失 , 项 检 查 基 本 恢 复 正 常 ; 效 : 功 能 进 步 体 各 显 心 Ⅱ级 以上 , 未 达 到 I级 , 状 、 征 及 各 项 检 查 明 显 改 善 ; 而 症 体 有 效 : 功 能 进 步 I级 , 未 达 到 I级 , 状 、 征 及 各 项 检 查 有 心 而 症 体
2 1 两 组 疗 效 比较 .
治 疗 组 临 床 治 愈 1 例 , 效 2 例 , 效 8 显 1 有
两 组 间 疗
1 0例 , 效 1 无 3例 , 效 率 为 7 . 3 ; 照 组 临 床 治 愈 8例 , 有 9o 对 显
480 ) 1 3 0
心力衰竭健康宣教内容
心力衰竭健康宣教内容
心力衰竭是指心脏功能不足,不能满足身体需要。
由于心脏泵血能力减弱,身体各个部位的氧气和营养不足,导致疲乏、呼吸困难、水肿等症状。
以下是一些心力衰竭的健康宣教内容:
1. 药物治疗:针对心力衰竭常常采取利尿剂、ACEI、ARB、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等药物治疗,尽可能控制病情发展,缓解症状。
2. 饮食搭配:要控制总热量的摄入,控制饮食的脂肪、氟化物含量,多吃高含纤维素、低脂肪的蔬菜、水果、全谷类食品和高蛋白质、低脂肪的牛奶、鸡肉、鱼类等食品。
3. 运动锻炼:进行适当的有氧运动,如快步走、游泳、骑自行车等,不仅可以帮助增强心肺功能,还能减轻体重、控制血压,改善心脏病人的症状。
4. 心理调适:心力衰竭患者应保持心理稳定,避免情绪波动大,应与家人朋友尽量沟通交流,建立良好与亲密关系,减轻心理压力。
5. 日常照护:心力衰竭患者应避免过度劳累,安排好自己的作息时间,以免影响健康。
同时,要保持居室空气流通,防止受到温度过高过低影响,避免接触某些刺激物,如尘埃、烟雾、污染气体等,以保证一个健康的环境。
以上是一些心力衰竭的健康宣教内容,患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参考,从而更好地控制和治疗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基于MNA评估的4I营养支持护理在老年心衰患者中的应用
基于MNA评估的4I营养支持护理在老年心衰患者中的应用发布时间:2022-11-21T03:32:12.946Z 来源:《护理前沿》2022年20期作者:李晓菲杨卓黄璜杨小凤曹胜兰通讯作者[导读] 探讨基于MNA评估的4I营养支持护理在老年心衰患者中的应用。
李晓菲杨卓黄璜杨小凤曹胜兰通讯作者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成都 610072摘要:目的探讨基于MNA评估的4I营养支持护理在老年心衰患者中的应用。
方法选取100例老年心衰患者为对象。
随机分为观察组(基于MNA评估的4I营养支持护理)与对照组(常规营养干预),比较两组干预效果。
结果观察组营养不良率低于对照组,MIS评分、MQSGA评分低于对照组,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8.00%,高于对照组(86.00%,P<0.05)。
结论基于MNA的4I营养支持护理可改善老年心衰患者的营养状态,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关键词:微型营养评定表;4I营养支持护理;老年心衰慢性心衰患者由于腹腔脏器长期淤血状态,可引起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严重者可因肠源性蛋白丢失形成负氮平衡[1]。
慢性心衰患者由于受到自身消化吸收功能退化的影响,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及营养不良导致的不良结局较高,因此临床应重视心衰患者的营养支持。
4I 营养支持护理强调尊重营养支持的个性化,是个性化心理在营养护理实践中的具体表现及实践[2]。
本文以微型营养评定表(MNA)为工具,对老年心衰患者实施营养风险筛查,根据结果给予4I营养护理,观察其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21年2月-2022年2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老年心衰患者为对象。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
观察组年龄61~80(69.57±3.69)岁,男性29例,女性21例。
对照组年龄61~79(68.44±3.74)岁,男性32例,女性18例。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
心力衰竭患者如何进行生活质量改善和提升
心力衰竭患者如何进行生活质量改善和提升心力衰竭,这四个字对于患者和他们的家庭来说,往往意味着沉重的负担和无尽的担忧。
然而,通过正确的方法和积极的努力,心力衰竭患者依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和提升生活质量,重新拥抱生活的美好。
首先,合理的饮食是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基石。
减少盐分的摄入至关重要。
盐分容易导致体内水分潴留,增加心脏的负担。
像咸菜、腌肉、方便面等高盐食品应尽量避免。
同时,要控制水分的摄取量,特别是在病情不稳定的时候。
每日的饮水量需要根据病情和医生的建议进行调整。
增加富含营养的食物摄入也不能忽视。
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有助于维持身体的正常代谢。
优质蛋白质,如鱼肉、鸡肉、豆类等,能为身体提供必要的能量,帮助修复和维持肌肉组织。
但要注意,对于心力衰竭患者来说,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如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等,可能会加重心血管的负担,应该少吃或不吃。
规律且适度的运动对于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但这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开始时,可以选择一些较为轻松的活动,比如散步。
每天坚持散步一段时间,能够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
随着身体状况的改善,可以逐渐增加运动的强度和时间,例如尝试慢跑、骑自行车等。
运动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身体的反应。
如果出现呼吸困难、心跳过快、头晕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及时就医。
保持良好的心态对于心力衰竭患者来说同样关键。
面对疾病,很多患者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这些情绪不仅会影响生活质量,还可能对病情产生不利影响。
患者要学会接受疾病,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可以通过参加一些社交活动,与朋友、家人交流,分享自己的感受,减轻心理压力。
培养兴趣爱好也是调节心态的好方法。
比如阅读、绘画、听音乐等,让自己的注意力从疾病转移到有趣的事物上。
按时服药是心力衰竭患者治疗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药物能够帮助控制病情,减轻症状。
患者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服用药物,不要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
2021中国心力衰竭指南
2021中国心力衰竭指南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作为一种临床综合征,在中国以及全球范围内都具有较高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针对这一重要临床问题,中国心力衰竭学会联合专家团队制定了《2021中国心力衰竭指南》,旨在提供全面、科学的指导,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断、治疗和管理。
一、背景与目的《2021中国心力衰竭指南》致力于根据目前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系统性地总结心力衰竭的诊断、治疗及管理等关键问题,以供医务工作者参考,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二、定义和分类心力衰竭是指心脏无法以足够的功率将血液泵送到满足身体代谢需要的组织和器官。
根据发生的时间、病理生理机制和临床表现,心力衰竭分为急性心力衰竭和慢性心力衰竭两种类型。
急性心力衰竭在病情突然恶化、短时间内出现严重的症状和体征,需要立即治疗。
慢性心力衰竭则是指病程较长、症状渐进或稳定,并且需要长期治疗和管理。
三、心力衰竭的诊断《2021中国心力衰竭指南》提供了详细的心力衰竭诊断流程。
诊断心力衰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体征和心脏超声检查等,其中心脏超声检查是一种非侵入性的重要手段,可对心肌功能、心腔大小和心瓣膜功能等进行评估,对诊断和分型具有重要意义。
四、心力衰竭的治疗心力衰竭的治疗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包括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两个方面。
1. 非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主要包括生活方式干预、营养支持、心理支持和康复等。
生活方式干预包括戒烟、限制盐的摄入、减少饮酒、适度运动等,可以有效控制心力衰竭的症状和减少住院率。
营养支持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确保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
心理支持和康复是帮助患者应对心力衰竭带来的身心困扰,改善其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
2.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心力衰竭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常用的药物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拮抗剂等,它们通过不同的机制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
心力衰竭营养支持指南2022
心力衰竭营养支持指南2022一、心力衰竭与营养支持的关系1. 心力衰竭患者常伴有营养不良:心力衰竭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患者常伴有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吸收不良等问题,导致营养不良和体重减轻。
而营养不良反过来又会加重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和预后,形成恶性循环。
2. 营养支持有助于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合理的营养支持可以帮助心力衰竭患者维持体力、预防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
一些研究表明,对心力衰竭患者进行营养支持可以减轻症状、降低住院率和死亡率。
二、心力衰竭患者营养支持的原则1. 营养支持应个体化:心力衰竭患者的营养需求与一般人群有所不同,应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进行个体化的营养支持计划。
2. 营养支持应多角度综合考虑:心力衰竭患者的营养问题通常是多方面的,不仅包括热量的摄入和营养素的摄取,还需要考虑水分摄入、生活方式、运动等因素。
3. 营养支持应综合评估:在确定营养支持方案之前,应对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全面的营养评估,包括病史、体格检查、营养状况评估、实验室检查等。
三、心力衰竭患者营养支持的方法1. 控制饮食热量:心力衰竭患者应遵循低盐、低脂饮食,限制高热量、高脂肪食物的摄入,避免过度摄入糖分和咸食。
2. 注重蛋白质摄入:心力衰竭患者往往伴有肌肉消耗和代谢紊乱,应适量增加蛋白质的摄入,以维持肌肉质量和功能。
3. 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心力衰竭患者常有维生素和矿物质的缺乏,特别是维生素B、叶酸、维生素D和镁等,应适当补充。
4. 控制水分摄入:心力衰竭患者容易发生水肿和心力衰竭恶化,应控制水分摄入,包括饮水和食物中的水分摄入。
5. 营养支持剂:有些心力衰竭患者饮食不能满足营养需求,可考虑补充营养支持剂,如高能高蛋白配方奶、补充维生素矿物质的营养片等。
四、心力衰竭患者营养支持的注意事项1. 与医生保持沟通:心力衰竭患者在进行营养支持时,应与医生密切配合,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饮食调整和营养补充。
老年心衰患者营养状况及影响因素
老年心衰患者营养状况及影响因素心力衰竭属于各种心血管病发展的终末期。
近些年来,随着对心力衰竭的研究逐渐深入,越来越多研究发现:心力衰竭属于心脏衰竭的缓慢发展进程,和多种危险因素有关。
有研究指出:心力衰竭患者的营养不良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以及再次入院率具有一定联系。
老年患者常因为年龄、体重、合并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引发营养不良,若老年患者营养状态不佳,则会增加心脏代谢障碍,使患者疾病程度加重,引发不良预后。
所以,临床中需要保证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营养状态,改善其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营养状况以及筛查工具:(1)营养状况: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营养状况可以分成营养正常、营养风险以及营养不良。
营养风险指的是可能会影响对疾病或者手术预后产生影响地风险因素,并不是营养不良风险;营养不良指的是营养摄入量少、吸收不良、营养素过度损耗引发的营养不良,但也可能是因为暴饮暴食或者营养素摄入量过多引发的营养过剩。
大部分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均会出现营养不足。
(2)筛查工具:①传统营养筛查:传统营养筛查包括膳食评价、实验室检查、人体测量等。
以上指标既可以对患者营养状况进行直观反映,又能够预测临床结局。
经过膳食评价后,需要患者提供自己的饮食,但患者因为不同原因提供饮食情况不同,故该方法局限性较大。
实验室检查,可以了解患者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CRP、总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等,可以对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结局进行预测。
血清白蛋白可以对患者营养状况进行评价,但白蛋白计数高低和自身疾病具有一定联系,最新有研究发现:白蛋白水平和老年住院患者的死亡率具有一定联系。
前白蛋白的半衰期较短,不容易受到其他蛋白的影响,能够对患者营养状况进行直观、快速反应,属于营养风险以及营养不良的主要预测指标,但其检测结果一般和患者自身疾病有关,故其临床意义需要综合所有因素进行考虑。
CRP属于机体炎症状态的主要指标,人体饮食会改变CRP水平,和营养不良具有一定联系。
心力衰竭患者营养评估及营养支持治疗的研究进展
㊃综述㊃心力衰竭患者营养评估及营养支持治疗的研究进展董宇娇㊀王扬懿㊀马改改710004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董宇娇㊁马改改);310013杭州,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浙江医院老年科(王扬懿)通信作者:马改改,电子信箱:magaigai@DOI:10.3969/j.issn.1007-5410.2023.05.019㊀㊀ʌ摘要ɔ㊀心力衰竭(心衰)是各种心脏病发展的严重和终末阶段㊂营养评估及营养支持治疗是心衰患者管理中的重要部分,然而目前尚缺乏对饮食干预和营养治疗的研究,指南对于心衰患者的营养管理也缺乏具体推荐㊂本文就心衰患者的营养评估㊁营养支持的研究现状与进展作一综述㊂ʌ关键词ɔ㊀心力衰竭;㊀营养不良;㊀营养评估;㊀营养干预Research progress of nutritional assessment and nutritional support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Dong Yujiao,Wang Yangyi,Ma GaigaiDepartment of Cardiology,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 an Jiaotong University,Xi an710004,China(Dong YJ,Ma GG);Department of Geriatrics,Affiliated Zhejiang Hospital,Zhejia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Hangzhou310013,China(Wang YY)Corresponding author:Ma Gaigai,Email:magaigai@ʌAbstractɔ㊀Heart failure(HF)is a severe and terminal stage in the development of various heart diseases.Nutritional assessment and nutritional support therapy are important parts of the management ofpatients with HF.However,there is currently a lack of research on dietary intervention and nutritional therapy,and most guidelines also lack specific recommendations for nutritional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HF.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current research status and progress of nutritional assessment and nutritionalsupport for patients with HF.ʌKey wordsɔ㊀Heart failure;㊀Malnutrition;㊀Nutritional assessment;㊀Nutritional Intervention㊀㊀心力衰竭(简称 心衰 ),是各种心脏病发展的严重和终末阶段㊂我国有超900万心衰患者,且仍呈上升的趋势,其高死亡率㊁高住院率以及高额医疗费对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1-3]㊂随着指南的更迭,心衰管理越来越细化,近年来报道的心衰患者营养紊乱的高发生率及与死亡相关性,为多学科合作改善心衰预后开辟了新思路㊂本文就心衰患者的营养评估及营养支持治疗的研究现状与进展作一综述㊂1㊀心衰患者的营养评估1.1㊀心衰患者的营养状况及代谢特点慢性稳定性心衰患者中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为16%~ 62%,而在重度和急性失代偿心衰患者中其发生率高达75%~90%,其中恶病质约占5%~15%[4]㊂营养状况与心衰的预后密切相关,营养不良会增加心衰患者再入院率㊁死亡风险和感染等并发症,而且会导致心功能恶化,形成 营养不良-炎症反应-恶病质 的恶性循环[5-6]㊂心衰患者营养不良发生机制有以下几个方面:心衰时,胃肠道细胞缺血缺氧及继发性胃肠道淤血,导致机体营养物质摄入不足和吸收障碍;同时,心衰时机体产生大量的炎症介质,合成代谢介质减少以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和交感神经系统等神经内分泌激活,导致合成-代谢分解失衡和氧化应激等,加重营养不良[7];此外,心衰患者应用洋地黄㊁利尿剂及过分限制水钠等,导致电解质紊乱㊂1.2㊀心衰患者的营养风险筛查和营养评估临床上有多种可用于心衰患者的营养风险和营养评估评定工具,包括营养风险筛查2002(nutritional risk screening 2002,NRS2002)㊁微型营养评价简表(mini-nutritional assessment-short form,MNA-SF)㊁控制营养状态评分(controlling nutritional status score,CO-NUT)㊁营养风险指数(nutritional risk index,NRI)及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PNI)等[4,8],然而目前尚无研究证实哪种评估工具对心衰患者更为准确㊂NRS2002作为一种简单㊁有效的营养评估方法,被中华医学会和欧洲肠内肠外营养学分会多个指南及共识推荐,其全面评估了患者的年龄㊁疾病严重程度及营养状况指标,有助于对存在营养不良风险的心衰患者进行早期筛查[5]㊂然而,NRS2002评分只能判断是否存在营养风险,并不能判断是否存在营养不良及严重程度,且该工具的使用者需要经过一定的培训㊂MNA-SF是2001年Rubenstein等在原有的微型营养评价法基础上进一步简化而来,此表从病史㊁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㊁进食状况㊁合并应激或急性疾病㊁活动能力和精神疾病6个方面进行评分,主要是确定患者是否存在营养不良或风险㊂此外,CO-NUT评分作为一种客观营养状态评估工具,包括血清白蛋白㊁总胆固醇㊁血液淋巴细胞计数,涉及体内蛋白储备㊁卡路里消耗及免疫防御3个方面,可以为住院患者的营养状态评估提供依据,也可用于治疗过程中连续的营养状态监测㊂2019年,美国心力衰竭学会(Heart Failure Society of America,HFSA)推荐采用的简化营养评估问卷(simplified nutritional assessment questionnaire,SNAQ),仅包括3个问题:是否有非故意的体重减轻㊁过去1个月内是否有食欲下降㊁过去1个月内是否使用营养补充制剂,SNAQ筛查可在数分钟内完成,且无须测量任何指标,其敏感度为77%~92%,特异度为84%~93%,营养师和护士重复测量一致性为91%㊂但该评估问卷依赖与患者的交流,故不适用于交流障碍的患者[9]㊂仅通过评价某一指标来判断心衰患者的营养状况时会出现严重偏差,因此建议进行多种指标的综合评估[4]㊂2019年,HFSA发布的心衰患者营养㊁肥胖和恶病质共识建议,从病史㊁体格检查㊁人体测量数据㊁实验室检查㊁膳食评估和功能评估等多个方面对心衰患者的营养不良进行筛查和评估[9]㊂了解有无提示营养不良和炎症可能的相关病史及慢性病,如胃肠手术史㊁胃肠道症状㊁误吸史㊁糖尿病㊁整体热量摄入情况㊁体重变化和饮食偏好等;体格检查包括皮下脂肪和(或)骨骼肌的消耗,特定微量营养素缺乏的体征;人体测量数据包括BMI㊁肌肉质量和身体成分等;实验室检查包括炎症标志物(如C反应蛋白㊁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㊁预后标志物(如白蛋白和前白蛋白)和缺铁的标志(如血红蛋白㊁铁饱和度和铁蛋白);膳食评估,可采用营养风险评估工具,如NRS2002评分㊁SNAQ筛查㊁MNA-SF评分等;功能评估包括呼吸功能㊁吞咽功能和肌力等㊂对于3~5d不能经口进食或无法达到推荐目标量60%以上,6个月内体重丢失超过10%或3个月内体重下降ȡ5%,BMI<20kg/m2,已确定存在营养不良指征或表现,建议采用营养干预㊂选择有效的方法筛查和评估营养不良对指导心衰临床早期干预具有重要意义,心衰患者应使用统一的营养不良筛查量表(或组合工具),然而目前尚无公认的适用于心衰患者的营养风险筛查与营养评估工具㊂识别为营养不良(或其高危人群)㊁恶病质或肥胖者,应接受专业营养师的评估和咨询㊂1.3㊀心衰患者的肥胖和恶病质随着BMI增加,心衰风险增加,但心衰发生后,BMI较高患者的预后较好,即心衰领域的 肥胖悖论 ,其可能机制包括混杂因素㊁偏倚㊁定义肥胖的指标不合理㊁营养状态和交感神经活性等[10]㊂有关心衰患者的体重管理,国内外指南尚无明确推荐意见㊂美国心脏病学学会/美国心脏协会指南强调,目前尚无大规模试验能够证实减重对肥胖心衰患者的价值;欧洲心脏病学会指南则不推荐中等程度肥胖(BMI< 35kg/m2)的心衰患者减重,仅推荐更严重肥胖的心衰患者适度减重以改善症状及运动耐力㊂尽管存在 肥胖悖论 现象,但心衰伴中-重度肥胖者减重,可减少合并症及相关症状,降低胰岛素抵抗和全身炎症[11]㊂2019年HFSA共识建议,对BMIȡ35kg/m2者,建议减轻5%~10%的体重;BMIȡ35kg/m2且NYHA心功能分级Ⅱ~Ⅲ级伴或不伴左心室辅助装置的心衰患者,可考虑减重手术[9]㊂总体来说,肥胖心衰患者的体重管理仍需开展更多前瞻性研究,且这些研究应对射血分数降低和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进行区分㊂恶病质是一种复杂的代谢性消耗综合征,特点为非故意㊁非水肿性体重减轻㊁厌食㊁炎症和异常生化,是心衰最严重的并发症,远期死亡率高[12-13]㊂2019年HFSA共识建议,由于恶病质与不良临床结果密切相关,因此心衰患者应至少每年筛查1次有无体重减轻,以期尽早发现恶病质㊂在心衰特定治疗标准制定前,对于有肌肉减少症㊁消瘦或生化异常证据的患者,用前6~12个月内渐进性消瘦>7.5%或BMI< 20kg/m2来定义恶病质是合理的㊂2 心衰患者的营养干预国外已有心衰营养实践指南形成,2018年美国营养与饮食学会更新了心衰患者营养实践指南[14],2019年HFSA 发布了心衰患者营养㊁肥胖和恶病质共识[9],2020年欧洲心脏病学会的心力衰竭协会(Heart Failure Association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HFA/ESC)又发布了心衰患者自我管理实践建议[15],为心衰患者的营养管理提供了依据㊂我国对于心衰患者的临床营养循证研究起步较晚,‘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强调多学科管理,但对于营养和饮食方面的具体推荐意见较少[1]㊂2.1㊀钠盐及液体摄入心衰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增加,以及血管加压素升高可导致钠和液体潴留,使心衰恶化㊂因此,钠盐限制,伴或不伴液体限制,可能是心衰患者使用最广泛的临床营养疗法㊂然而,限钠/限制液体摄入对心衰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影响尚缺乏高质量证据,还有一些研究结果质疑了限制钠盐摄入的有效性[16-19],指南/共识推荐等级和强度也在变化㊂‘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建议心衰急性发作伴有容量负荷过重时,限制钠摄入<2g/d,同时限钠期间应定期检测血钠水平评估低钠血症风险,轻度或稳定期心衰不主张严格限制钠摄入[1]㊂2019年HFA/ESC心衰共识[20]和2020年HFA/ESC心衰患者自我管理实践建议[15],均指出尚无有力的证据表明限制心衰患者食盐摄入量可以获益,推荐限钠饮食,但对每日钠摄入量并无具体建议㊂SODIUM-HF是一项国际性㊁开放标签㊁随机对照试验,纳入806例心衰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Ⅱ~Ⅲ级),随机分配为低钠饮食组(<1.5g/d)和常规护理对照组,随访12个月,结果显示,低钠组和对照组的全因死亡率㊁心血管住院和急诊就诊均无差异,但会适度改善心衰患者生活质量和NYHA心功能分级[21]㊂SODIUM-HF是迄今为止同类试验中规模最大㊁随访时间最长的研究,与既往GOURMET-HF试验[22]相似,SODIUM-HF研究也未发现低钠饮食的不良反应,同时也进一步验证了低钠饮食在心衰患者生活质量的中度获益和总体安全性㊂关于心衰患者低钠饮食对临床结局的影响,目前仍缺乏高质量的证据㊂既往研究结果也并不一致,这可能与不同研究的持续时间㊁样本量㊁纳入人群的临床和人口学特征㊁钠限制的水平㊁评估的结果以及总体研究设计的严格性有关㊂综上所述,低钠饮食对心衰患者临床结局的长期效果目前尚不能得到明确结论,仍需进行大规模㊁长时间且高质量的研究,以优化心衰治疗策略㊂但低钠饮食对心衰患者整体健康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因此目前多数指南仍推荐低钠饮食㊂有限的证据显示,限制液体摄入量可能会降低心衰患者住院风险㊂欧美以及中国的心衰相关指南均建议重度心衰患者应将液体摄入量限制在1.5~2.0L/d,而对于轻中度心衰患者常规限制液体入量并无益处[1,3,14-15]㊂临床上应及时评估患者情况,将其与药物㊁饮食管理相结合,提供个体化的液体摄入指导建议㊂2.2㊀蛋白质摄入和能量需求2018年美国营养与饮食协会更新发布的心衰患者营养实践指南推荐,对NYHA心功能分级Ⅰ~Ⅳ级或美国心脏协会分期B~D期的心衰患者,由专业营养师计算出静息代谢率,利用静息代谢率和机体活动强度估算总能量需求,并制定个体化蛋白质摄入方案,保证每日至少摄入蛋白质1.1g/kg㊂2019年HFSA共识建议蛋白质摄入量应个体化,为预防恶病质,心衰患者的蛋白质摄入量应至少0.8g㊃kg-1㊃d-1;伴有营养不良或恶病质的患者,至少摄入1.1g㊃kg-1㊃d-1的蛋白质是合理的[14]㊂2.3㊀微量营养素补充多项研究表明,线粒体功能障碍可能导致心衰的发生和发展[23-24]㊂线粒体电子传递链需要微量营养素(包括铁㊁硒㊁锌㊁铜和辅酶Q10等)的辅助才能产生足够的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心衰患者若缺乏微量营养素,可能导致线粒体功能缺陷和ATP合成能力降低㊂一些研究发现,心衰患者补充辅酶Q10,可改善心功能㊁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25-26],但入选人群㊁临床设计㊁给药剂量㊁随访时间和研究结果的异质性使辅酶Q10在心衰中的作用还难以确定㊂2019年HFSA共识建议,除外缺铁或其他特定微量元素缺乏者,日常补充微量元素在心衰患者中的作用尚不明确[9]㊂近期,Journal of Internal Medicine发表的一篇综述指出,心衰患者补充微量营养素,尤其是联合补充辅酶Q10㊁锌㊁铜㊁硒㊁铁,能够改善线粒体功能,有可能成为改善心衰患者心肌功能的潜在策略[24]㊂总体来说,关于补充微量营养素对心衰的影响,循证依据的质量和水平都不理想,需要更多周密设计的临床试验来填补围绕营养和心衰领域的循证证据空白[27]㊂3㊀营养干预方式3.1㊀营养途径的选择营养途径的选择包括肠内营养(口服/鼻饲)和肠外(静脉)营养㊂肠外营养容易出现代谢并发症,而且长期肠外营养可使肠道屏障功能受损㊁肠道细菌异位,甚至导致肠源性败血症㊂此外,心衰时机体处于高分解代谢状态,机体器官功能和免疫力下降,一般不能为外源性营养治疗所纠正㊂因此,肠内营养较肠外营养更有优势,是营养支持治疗的首选㊂对于食物摄入量不足目标量的80%的患者,首选口服营养补充;对于昏迷㊁吞咽困难或有误吸风险,且经口摄入不足目标量的50%~60%的患者,可以采用鼻饲营养㊂当肠内营养不能满足患者总热量的60%或有肠内营养禁忌和不耐受时,应选用肠外营养㊂多数情况下肠内联合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做到优势互补[28-29]㊂3.2㊀多学科团队协作的个体化营养干预模式近年来Jaarsma等[30]学者倡导推行临床医师㊁营养师㊁药师㊁护士等多学科团队协作的心衰患者个体化营养干预模式,国内外有实践表明该模式在改善心衰患者营养状况,提升心功能水平㊁疾病自我管理能力及满意度,降低再住院率方面有明显效果,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㊂近期公布的EFFORT研究[31]是一项前瞻性㊁多中心㊁随机对照试验,该研究在资深营养师指导下,个体化制定了每个患者的能量㊁蛋白质和微量营养素目标,并使用了多种营养支持策略以达到营养目标,提供了个性化的营养支持㊂研究纳入NRS总分ȡ3分的645例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配为营养干预组和对照组,研究主要终点是30d内的全因死亡率,结果显示营养支持显著降低了心衰患者死亡率,而且与中度营养风险患者相比,高营养风险患者(NRS>4分)获益更大㊂同样,在180d的长期随访中,营养支持降低心衰患者死亡率的长期益处依然显著㊂4㊀小结与展望营养评估与营养支持治疗是心衰患者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缺乏对心衰患者饮食干预和营养治疗的研究,现有指南对于心衰患者的营养管理方面也缺乏具体推荐,仍有许多空白领域有待探索㊂近年来,多学科团队协作的心衰患者营养筛查-评估-个体化营养干预模式值得推广,然而如何将流程具体化㊁系统化应是未来需要关注的重点㊂心衰患者未来营养策略的试验应随机㊁强效,区分射血分数降低和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类型㊁随访时间足够长,且有临床相关的心衰终点事件㊂利益冲突:无参㊀考㊀文㊀献[1]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心力衰竭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8,46(10):760-789.DOI:10.3760/cma.j.issn.0253-3758.2018.10.004.㊀Heart Failure Group of Chinese Society of Cardiology of ChineseMedical Association,Chinese Heart Failure Association ofChinese Medical Doctor Association,Editorial Board of ChineseJournal of Cardiology.Chinese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treatment of heart failure2018[J].Chin J Cardiol,2018,46(10):760-789.DOI:10.3760/cma.j.issn.0253-3758.2018.10.004.[2]‘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2“编写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2“要点解读[J].中国心血管杂志,2023,28(4):297-312.DOI:10.3969/j.issn.1007-5410.2023.04.001.㊀The Writing Committee of the Report on Cardiovascular Healthand Diseases in China.Interpretation of Report on CardiovascularHealth and Diseases in China2022[J].Chin J Cardiovasc Med,2023,28(4):297-312.DOI:10.3969/j.issn.1007-5410.2023.04.001.[3]Heidenreich PA,Bozkurt B,Aguilar D,et al.2022AHA/ACC/HFSA Guideline for the Management of Heart Failure:AReport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American HeartAssociation Joint Committee o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J].Circulation,2022,145(18):e895-e1032.DOI:10.1161/CIR.0000000000001063.[4]Driggin E,Cohen LP,Gallagher D,et al.Nutrition Assessmentand Dietary Interventions in Heart Failure:JACC Review Topic ofthe Week[J].J Am Coll Cardiol,2022,79(16):1623-1635.DOI:10.1016/j.jacc.2022.02.025.[5]Tevik K,Thürmer H,Husby MI,et al.Nutritional risk isassociated with long term mortality in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chronic heart failure[J].Clin Nutr ESPEN,2016,12:e20-e29.DOI:10.1016/j.clnesp.2016.02.095.[6]Wawrzeńczyk A,Anaszewicz M,Wawrzeńczyk A,et al.Clinicalsignificance of nutritional statu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failure-a systematic review[J].Heart Fail Rev,2019,24(5):671-700.DOI:10.1007/s10741-019-09793-2.[7]Yasuhara S,Maekawa M,Bamba S,et al.Energy Metabolismand Nutritional Status in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Failure[J].Ann Nutr Metab,2020,76(2):129-139.DOI:10.1159/000507355.[8]Lin H,Zhang H,Lin Z,et al.Review of nutritional screeningand assessment tools and clinical outcomes in heart failure[J].Heart Fail Rev,2016,21(5):549-565.DOI:10.1007/s10741-016-9540-0.[9]Vest AR,Chan M,Deswal A,et al.Nutrition,Obesity,andCachexia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A Consensus Statementfrom the Heart Failure Society of America Scientific StatementsCommittee[J].J Card Fail,2019,25(5):380-400.DOI:10.1016/j.cardfail.2019.03.007.[10]郑刚.心力衰竭患者肥胖悖论的困惑和思索[J].中国心血管杂志,2017,22(4):238-242.DOI:10.3969/j.issn.1007-5410.2017.04.002.㊀Zheng G.Perplexity and exploration of the obesity paradox in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J].Chin J Cardiovasc Med,2017,22(4):238-242.DOI:10.3969/j.issn.1007-5410.2017.04.002.[11]Horwich TB,Fonarow GC,Clark AL.Obesity and the ObesityParadox in Heart Failure[J].Prog Cardiovasc Dis,2018,61(2):151-156.DOI:10.1016/j.pcad.2018.05.005. [12]Soto ME,Pérez-Torres I,Rubio-Ruiz ME,et al.Interconnectionbetween Cardiac Cachexia and Heart Failure-Protective Role ofCardiac Obesity[J].Cells,2022,11(6):1039.DOI:10.3390/cells11061039.[13]Morishita T,Uzui H,Sato Y,et al.Associations betweencachexia and metalloproteinases,haemodynamics and mortality inheart failure[J].Eur J Clin Invest,2021,51(4):e13426.DOI:10.1111/eci.13426.[14]Kuehneman T,Gregory M,de Waal D,et al.Academy ofNutrition and Dietetics Evidence-Based Practice Guideline for theManagement of Heart Failure in Adults[J].J Acad Nutr Diet,2018,118(12):2331-2345.DOI:10.1016/j.jand.2018.03.004.[15]Jaarsma T,Hill L,Bayes-Genis A,et al.Self-care of heartfailure patients:practical management recommendations from theHeart Failure Association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J].Eur J Heart Fail,2021,23(1):157-174.DOI:10.1002/ejhf.2008.[16]Doukky R,Avery E,Mangla A,et al.Impact of Dietary SodiumRestriction on Heart Failure Outcomes[J].JACC Heart Fail,2016,4(1):24-35.DOI:10.1016/j.jchf.2015.08.007. [17]Abshire M,Xu J,Baptiste D,et al.Nutritional Interventions inHeart Failure: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J CardFail,2015,21(12):989-999.DOI:10.1016/j.cardfail.2015.10.004.[18]Khan MS,Jones DW,Butler J.Salt,No Salt,or Less Salt for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J].Am J Med,2020,133(1):32-38.DOI:10.1016/j.amjmed.2019.07.034. [19]Chrysohoou C,Mantzouranis E,Dimitroglou Y,et al.Fluid andSalt Balance and the Role of Nutrition in Heart Failure[J].Nutrients,2022,14(7):1386.DOI:10.3390/nu14071386.[20]Seferovic PM,Ponikowski P,Anker SD,et al.Clinical practiceupdate on heart failure2019:pharmacotherapy,procedures,devices and patient management.An expert consensus meetingreport of the Heart Failure Association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Cardiology[J].Eur J Heart Fail,2019,21(10):1169-1186.DOI:10.1002/ejhf.1531.[21]Ezekowitz JA,Colin-Ramirez E,Ross H,et al.Reduction ofdietary sodium to less than100mmol in heart failure(SODIUM-HF):an international,open-label,randomised,controlled trial[J].Lancet,2022,399(10333):1391-1400.DOI:10.1016/S0140-6736(22)00369-5.[22]Wessler JD,Maurer MS,Hummel SL.Evaluating the safety andefficacy of sodium-restricted/Dietary Approaches to StopHypertension diet after acute decompensated heart failurehospitalization:design and rationale for the Geriatric OUt ofhospital Randomized MEal Trial in Heart Failure(GOURMET-HF)[J].Am Heart J,2015,169(3):342-348.DOI:10.1016/j.ahj.2014.11.021.[23]Mollace V,Rosano GMC,Anker SD,et al.PathophysiologicalBasis for Nutraceutical Supplementation in Heart Failure:AComprehensive Review[J].Nutrients,2021,13(1):257.DOI:10.3390/nu13010257.[24]Bomer N,Pavez-Giani MG,Grote Beverborg N,et al.Micronutrient deficiencies in heart failure:Mitochondrialdysfunction as a common pathophysiological mechanism?[J].JIntern Med,2022,291(6):713-731.DOI:10.1111/joim.13456.[25]Raizner AE,Quiñones MA.Coenzyme Q10for Patients WithCardiovascular Disease:JACC Focus Seminar[J].J Am CollCardiol,2021,77(5):609-619.DOI:10.1016/j.jacc.2020.12.009.[26]Khan MS,Khan F,Fonarow GC,et al.Dietary interventions andnutritional supplements for heart failure:a systematic appraisaland evidence map[J].Eur J Heart Fail,2021,23(9):1468-1476.DOI:10.1002/ejhf.2278.[27]方理刚.心力衰竭治疗中的补充和替代治疗[J].中国心血管杂志,2023,28(3):197-200.DOI:10.3969/j.issn.1007-5410.2023.03.002.㊀Fang 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s in themanagement of heart failure[J].Chin J Cardiovasc Med,2023,28(3):197-200.DOI:10.3969/j.issn.1007-5410.2023.03.002.[28]Anker SD,Laviano A,Filippatos G,et al.ESPEN Guidelineson Parenteral Nutrition:on cardiology and pneumology[J].ClinNutr,2009,28(4):455-460.DOI:10.1016/j.clnu.2009.04.023.[29]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老年营养支持学组.中国老年患者肠外肠内营养应用指南(2020)[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20,39(2):119-132.DOI:10.3760/cma.j.issn.0254-9026.2020.02.002.㊀Geriatric Nutrition Support Group,Society of Parenteral andEnteral Nutrition,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Guidelines forthe application of parenteral and enteral nutrition in elderlyChinese patients[J].Chin J Geriatr,2020,39(2):119-132.DOI:10.3760/cma.j.issn.0254-9026.2020.02.002. [30]Jaarsma T.Health care professionals in a heart failure team[J].Eur J Heart Fail,2005,7(3):343-349.DOI:10.1016/j.ejheart.2005.01.009.[31]Hersberger L,Dietz A,Bürgler H,et al.IndividualizedNutritional Support for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Failure[J].J Am Coll Cardiol,2021,77(18):2307-2319.DOI:10.1016/j.jacc.2021.03.232.(收稿日期:2022-11-26)(本文编辑:谭潇)。
心力衰竭的护理措施
心力衰竭的护理措施
1. 监测生命体征和症状
定期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体温以及症状如气短、乏力、水肿等。
准确的监测可以帮助医护人员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并
及时采取措施。
2. 药物治疗
根据医生的建议,按时服用心脏病相关的药物,如利尿剂、血
管扩张剂、ACE抑制剂等。
药物能够帮助控制症状、减轻心脏负担,提高心脏功能。
3. 饮食管理
合理的饮食对心力衰竭患者非常重要。
减少盐的摄入可以减轻
水肿,限制液体摄入有助于减少心脏负担。
建议患者遵循医生或营
养师的指导,合理安排饮食。
4. 控制液体摄入
心力衰竭患者容易出现水肿,饮食和液体摄入的控制可以帮助减轻水肿症状。
医生可能会建议患者限制每天的液体摄入量,并按时测量尿量。
5. 适当的体育锻炼
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帮助心脏强壮,改善心脏功能。
但是对于心力衰竭患者来说,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适合的锻炼方式和强度。
6. 心理支持
心力衰竭可能带来很大的身体和心理负担,患者需要得到专业的心理支持。
家人和朋友的关怀也是非常重要的。
7. 定期随访
心力衰竭是一种长期的疾病,需要定期随访。
医护人员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建议。
请注意,以上护理措施仅为一般性建议,具体的治疗方案应根据医生的指导和患者的病情进行调整。
及时就医和遵循医生的建议对于心力衰竭患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心力衰竭患者如何进行家庭护理和照顾
心力衰竭患者如何进行家庭护理和照顾心力衰竭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脏功能受损,无法有效地将血液泵送到身体各个部位。
对于心力衰竭患者来说,除了在医院接受专业的治疗外,家庭护理和照顾也至关重要。
科学合理的家庭护理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减少住院次数,甚至延长生命。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心力衰竭患者如何进行家庭护理和照顾。
一、了解心力衰竭首先,照顾者和患者本人都需要对心力衰竭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心力衰竭是由于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使心脏的收缩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从而引起一系列症状,如呼吸困难、乏力、水肿等。
心力衰竭的病情可能会逐渐加重,但通过积极的治疗和护理,可以控制病情的进展。
二、饮食护理1、控制盐的摄入心力衰竭患者应限制盐的摄入量,每天不超过 2 克。
避免食用高盐食品,如咸菜、腌肉、火腿等。
可以使用低钠盐或无盐调味料来增加食物的味道。
2、控制水分摄入根据患者的病情,合理控制每日的饮水量。
一般来说,每天的饮水量不应超过 1500 2000 毫升。
要注意食物中的水分含量,如水果、汤类等。
3、均衡饮食保证摄入足够的营养,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
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如菠菜、芹菜、苹果、香蕉等。
选择优质蛋白质,如瘦肉、鱼类、豆类等。
三、休息与活动1、保证充足的睡眠为患者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保证每天有足够的睡眠时间。
睡前避免过度兴奋和劳累,可以通过泡热水澡、听轻音乐等方式放松身心。
2、适当的活动病情稳定的患者应进行适量的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
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活动时要注意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劳累。
如果在活动过程中出现呼吸困难、心慌等症状,应立即停止活动并休息。
1、关注患者的情绪心力衰竭患者由于病情的影响,往往会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照顾者要多与患者沟通,了解他们的内心感受,给予关心和支持。
2、鼓励患者积极面对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鼓励他们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心力衰竭营养支持指南2022
心力衰竭营养支持指南2022 温馨提示:该文档是小主精心编写而成的,如果您对该文档有需求,可以对它进行下载,希望它能够帮助您解决您的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以对它进行修改,根据您的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即可。
另外,本小店还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比如工作总结、文案摘抄、教育随笔、日记赏析、经典美文、话题作文等等。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不同的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后续更新。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written by the small master,if you have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document, you can download it, I hope it can help you solve your practical problems. After downloading the document, it can be modified and adjustedaccording to your actual needs.In addition, the store also provides you with a variety of types of practical information, such as work summary, copy excerpts, education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and so on. If you want to know more about the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to the following updates.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率逐年增加,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造成了较大影响。
心力衰竭患者的营养支持与康复管理
心力衰竭患者的营养支持与康复管理导言: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临床上常见于老年人。
心力衰竭患者常伴有多种系统功能紊乱,包括代谢紊乱和营养不良。
因此,针对心力衰竭患者的营养支持与康复管理变得尤为重要。
通过合理的饮食摄入和运动锻炼,可以改善患者的体力和生活质量,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一、营养调节1.1 适度限制钠盐摄入心力衰竭患者常伴有水钠潴留,因此适度限制钠盐摄入非常重要。
建议每日限制摄入量在1500-2000mg以下,同时应避免高盐饮食,如加工食品、咸菜等。
1.2 控制液体摄入量由于心力衰竭患者容易出现水肿,因此需要控制液体摄入量。
对于轻度水肿或无明显水肿的患者,每日液体摄入量应在1000-1500ml以内。
对于重度水肿的患者,摄入量应进一步限制,需由医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1.3高质量蛋白饮食心力衰竭患者的机体处于高度应激状态,常伴有消瘦和肌肉萎缩。
因此,保证足够的蛋白质供给非常重要。
建议每日摄入50-60g高质量蛋白,如鱼类、禽类及乳制品等。
二、维生素与微量元素补充2.1 补充维生素B群心力衰竭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可能会失去一些维生素B群,因此需要适当补充。
维生素B群可以促进心肌代谢和改善神经传导功能。
2.2 补充叶酸叶酸是合成血液新陈代谢所必需的维生素之一。
心力衰竭患者在长期使用利尿剂或存在贫血时,需要注意叶酸的补充。
2.3 补充铁元素心力衰竭患者由于长期低氧状态,可能导致贫血。
因此,适当补充铁元素可以预防和纠正贫血。
三、营养支持与心力康复计划3.1 个性化营养方案针对不同心力衰竭患者的特点和病情严重程度,应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方案。
一般来说,饮食应保证摄入足够的卡路里、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并限制钠盐和液体摄入。
3.2 规律进食心力衰竭患者常伴有消化功能紊乱,容易引起恶心、呕吐等症状。
因此,需要给予规律进食的建议,分多次少量进食,并避开触发恶心的食物。
3.3 合理控制体重体重是评估心力衰竭患者病情变化的一个重要指标。
心脏病患者的营养支持策略研究
心脏病患者的营养支持策略研究心脏病作为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其治疗和康复不仅依赖于医疗手段,合理的营养支持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于心脏病患者来说,科学的营养摄入可以帮助改善心脏功能、减轻症状、降低并发症的风险,并提高生活质量。
一、心脏病患者的营养需求特点1、控制总能量摄入心脏病患者往往需要控制体重,以减轻心脏的负担。
因此,应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身体活动水平和病情等因素,计算出合适的每日总能量摄入量。
一般来说,肥胖或超重的患者需要减少能量摄入,以实现体重的逐渐下降;而消瘦的患者则可能需要适当增加能量,以促进身体的恢复。
2、优化碳水化合物摄入碳水化合物是身体能量的主要来源,但对于心脏病患者,应选择复杂碳水化合物,如全麦面包、糙米、燕麦等,避免过多摄入简单碳水化合物,如白糖、糖果和甜饮料。
复杂碳水化合物富含膳食纤维,消化吸收速度较慢,有助于稳定血糖水平,减少血糖波动对心脏的不利影响。
3、控制脂肪摄入减少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的摄入对于心脏病患者至关重要。
饱和脂肪酸主要存在于动物脂肪(如黄油、猪油)和部分热带植物油(如椰子油、棕榈油)中,而反式脂肪酸则常见于加工食品(如油炸食品、烘焙食品)中。
应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如橄榄油、鱼油、坚果中的ω-3 脂肪酸等,这些脂肪酸有助于降低血脂,改善心血管健康。
4、充足的蛋白质摄入蛋白质对于维持肌肉质量、修复组织损伤和维持身体正常代谢功能非常重要。
心脏病患者应选择优质蛋白质来源,如瘦肉、鱼类、豆类、蛋类和低脂奶制品。
但对于伴有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蛋白质的摄入量需要根据肾功能情况进行调整。
5、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维生素 C、维生素 E、B 族维生素以及钾、镁、钙等矿物质对于心脏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新鲜的蔬菜和水果是这些营养素的良好来源。
例如,橙子、草莓、菠菜、香蕉等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抗氧化、维持心肌正常功能和调节血压。
二、营养支持策略1、个体化的饮食计划每位心脏病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和饮食习惯都有所不同,因此制定个体化的饮食计划是关键。
个性化营养支持对高龄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近期结局的影响
0 . 3 4 ) L ;E N+P N组 , ( 2 . 5 8± 0 . 4 7 )g / L比 ( 1 . 9 2±0 . 3 3 )g / L ]均 显 著 升 高 ( P均 =0 . 0 0 8 ) ; E N+P N 组的前 白蛋 白 ( P=0 . 0 0 7 、0 . 0 0 8 ) 、白蛋 白 ( P=0 . 0 4 1 、0 . 40 0 ) 、转 铁 蛋 白 ( P=0 . 0 0 7 、 0 . 0 0 8 )均显 著 高 于 E N组 和 P N组 。P N组 营养 支 持 后 血 糖 显 著 升 高 [ ( 8 . 0 6±2 . 3 5 )mm o l / L比 ( 5 . 8 1 ±2 . 2 1 )m m o l / L,P= 0 . 0 0 9 ] ,其余两组 营养支持前后差异无 统计学 意义 。与 营养 支持前 比较 , 3组 营 养 支 持 7 d后 每 搏 输 出 量 ( s V) [ E N组 ,( 6 O . 9 1 ±7 . 2 6 )m l比 ( 4 5 . 0 9 ±6 . 4 2 )m l ;
2 0 1 3年 4月 第 2 1 卷 第 2期
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C l i n i c a l N u t r i t i o n ,A p r i l 2 0 1 3 :
. :
. 龄 顽 固性 心力 衰竭 患 者 近期 结 局 的影 响
P N组 ,( 6 1 . 0 1 ±7 . 2 9 ) ml 比 ( 4 5 . 1 9±6 . 3 9 ) ml ;E N +P N组 , ( 6 5 . 4 2±7 . 4 3 )m l 比 ( 4 6 . 1 1±
6 . 4 1 )m l ;P 均 :0 . 0 0 8] 、左 心 室 射 血 分 数 ( L V E F) [ E N组 ,( 4 5 . 7 8 ±0 . 0 9) % 比 ( 3 4 . 6 1±
心衰竭的饮食护理及疾病管理
心衰竭的饮食护理及疾病管理引言:心衰竭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患者的心脏无法有效地将氧和营养物质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导致疲劳、呼吸困难和体力活动能力下降。
饮食在心衰竭的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心衰竭患者的饮食护理原则,提供一些建议来帮助患者管理心衰竭并改善其生活质量。
1. 控制钠摄入量钠是使体内水分增加并加重心脏负担的主要因素之一。
因此,限制钠的摄入对于控制水分潴留非常重要。
建议每天摄入不超过2000毫克(mg)的钠。
a. 避免高盐食品:如罐装食品、咸味零食、即食面等;b. 自己做饭:自家烹饪可以更好地控制调味品的使用;c. 调整口味:尝试使用低盐或无盐调味料替代传统的盐和调味品。
2. 控制液体摄入量心衰竭患者常常存在液体潴留问题,因此需要限制液体摄入。
这有助于减轻心脏负担,并减少水肿症状。
a. 定时喝水:在每顿饭前和饭后半小时内喝大部分的水,而不是整天持续饮水;b. 避免含咖啡因的饮料:如咖啡、茶和碳酸饮料等;c. 选择低钠含量的食物:许多新鲜蔬菜和水果都含有丰富的水分,同时它们对心血管健康也有好处。
3. 持续有规律地进食在心衰竭管理中,保持规律进食非常重要。
不吃或者过度饱腹都可能导致一系列不良反应。
a. 分次进食:将每天的摄入量分成4-6次小而频繁的进食,避免因一次性大量进食而增加胃肠道负担;b. 注意消化问题:如果出现消化问题,请尝试将食物加工成更易消化的形式,如煮烂、打碎或搅拌成浓汤。
4. 重视营养均衡适当的营养摄入对于心衰竭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提高营养均衡的建议:a. 碳水化合物:摄入足够量的碳水化合物以提供能量,并选择优质碳水化合物源,如全谷物、水果和蔬菜;b. 蛋白质:确保摄入足够的蛋白质来维持肌肉功能,并减少心力衰竭引起的消瘦问题。
优选来源包括禽肉、鱼、豆类和乳制品;c. 脂肪:选择健康的脂肪来源,如橄榄油、鱼油和坚果。
5. 避免引起症状加重的食物某些食物可能会加重心衰竭患者的症状或诱发急性事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他
少食多餐 饮食软烂 忌过量饮酒,尤其是啤酒(钠高) 戒烟 避免刺激性调味品
脂肪
低脂饮食,有利于控制总能量摄入及减少脂 肪对心血管的不利影响。 脂肪摄入量应、小于50g/d;如合并高脂血症 ,可严格控制脂肪摄入量40g/d。 占总 能量20-25%,其中要控制饱和脂肪酸 (畜肉类食物及部分坚果)的摄入,适当增 加单不饱和脂肪酸(禽肉、鱼肉及蛋类)的 摄入。
蛋白质(生命的物质基础)
注意富含钙的食物补充:钙与心肌的收缩性密切相 关,高钙使心肌收缩增加,低钙使心肌收缩减弱, 保持钙的平衡在治疗中有积极意义。 给予充足的维生素,尤其是C和B族维生素:维生 素B和维生素C是两种水溶性的维生素,共同特点 是不易在体内储存而易于流失。缺乏维生素B1可诱 发心衰加重,缺乏叶酸引起心脏增大并伴充血性心 衰。可通过富含维生素B1的糙粮等谷类食物,富含 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水果(如番茄、豆芽、山楂、 鲜枣、猕猴桃)来获得,必要时还可补充维生素B 、C制剂。
心力衰竭的营养治疗
治疗方法:肠内、肠外及饮食。
治疗目的:控制体内钠、水潴留,减轻心脏负荷,良 好的营养状态,促使或者早日康复。
膳食易平衡清淡,容易消化且富有营养。
减轻钠、水潴留
根据临床及营养学研究:轻度心衰:摄钠2g。 中度心衰:1g。重度心衰:0.5g。 临床实践表明,低钠饮食对右心衰竭病人的水 肿、腹水、肝脏肿大均有良好的影响。对左 心衰竭引起的阵发性呼吸困难、肺水肿也有, 明显的预防效果。
脂肪供能占总能量的20%~25%; 糖类占55%~65%;
蛋白质占10%~14%
心力衰竭明显时:可给予低能量,600Kcal/d 症状缓解后:可逐步增加至10001500Kcal/d 稳定后:能量以维持体重或稍低于理想体重 为宜。
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易于消化,在胃中停留短、排空 快,可减少心脏受胃膨胀的压力。 以复杂糖(淀粉、纤维)为主,控制简单糖( 如糖类)摄入。 每日最少100-150g,否则饥饿性酮症。但不 宜过高。 占总能量的55-65%。
目录
心力衰竭对机体的影响 心力衰竭对营养方面的影响 心力衰竭的营养治疗
心力衰竭对机体的影响
心肌收缩力下降,心排出量不能满足机体代 谢的需要 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缺血缺氧(肾、 胃肠道等) 肺循环、体循环淤血,尤其是肝淤血、胃肠 道 低蛋白、水肿 消化、吸收功能 肝肾功能不全 电解质、无机盐代谢紊乱 能量消耗增加
水的摄入:心衰中水的潴留主要继发于钠的潴 留,如身体内潴留7g氯化钠的同时,必须潴 留1L水,方能维持体内渗透压的平衡。故在 低钠饮食时可不必过于严格限制进水量。事 实上摄入液体反可促进排尿而使皮下水肿减 轻。
心衰患者应限制水的摄入量,液体补充一般 为每天1000-1500毫升,夏季为2000-3000毫 升。严重心衰尤其是伴有肾功能减退的患者, 因排水能力降低,在采用低钠饮食的同时将 液体摄入量控制在500-1000毫升。
热能的计算
拇指法则:热卡需要量=(25~30kcal/kg)×体重
维持量 轻度感染 外科大手术 ,败血症 烧伤
kcal/kg.d 25 30
35
40
1.在营养不良情况下,能量消耗应按实际体重计算。 2.在肥胖情况下,能量消耗应按理想体重计算。
营养能量分配比例
根椐我国经济现状、饮食习惯以及膳食与健康 调查的资料,建议:
心力衰竭与营养
文献检索
指南简单明了
概论
慢性心衰是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即使综 合优化治疗,患者的预后仍很差,5年存活率 与恶性肿瘤相当。近年来研究发现营养不良 是心衰患者不良临床结局的独立预测因子, 并且是恶病质发生发展的关键环节,一旦进 入恶病质阶段,疾病进程不可逆转,干预效 果差,因此早期确定心衰患者的营养状况, 进行营养干预,或成为改善预后的重要研究 方向。
能量
已知肥胖对呼吸机循环都是不利的,当心衰发生时, 引起膈的抬高,造成肺容积的减少及心脏位置的变 化。此外还可加重心脏本身的负担,因此采用低热 能饮食,使或者的净体重维持在正常或低于正常的 水平,而且低能饮食将减少身体的氧气消耗,从而 减轻心脏负荷。
热能的单位:千卡(kcal)
1kcal是1kg水由15℃升高到16℃所需的热能。 三大营养素在体内产生的热能应为: 碳水化合物:4kcal/g 脂肪:9kcal/g 蛋白质:4kcal/g
蛋白适中。蛋白质食物的特殊动力学作用可 能增加心脏的额外负担,心衰患者应当避免 高蛋白膳食。 症状明显时,可每日25-30g/d,然后逐步增 加至40-50g/d。稳定后,推荐蛋白摄入量 0.8g/kg.d。 占总能量的10-14%,以优质蛋白为主。
无机盐及维生素
增加富含钾的食物:缺钾可引起肠麻痹、严重心律失常、呼 吸麻痹等,并易诱发洋地黄中毒,造成严重后果。故对长期 使用利尿剂治疗的病人应鼓励其多摄食含钾量较高的食物, 如香蕉、橘子、枣、番木瓜等。必要时应进行补钾治疗,也 可将排钾与保钾利尿剂配合应用,或与含钾量较高的利尿中 草药,如金钱草、苜蓿草、木通、夏枯草、牛膝、玉米须、 鱼腥草、茯苓等合用。 增加镁的摄入:镁能帮助心肌细胞解除毒性物质,维持正常 心律,镁浓度降低会进一步加重心衰。我们鼓励患者多吃“ 镁食”,如绿叶蔬菜菠菜、油菜等,以及坚果、甘薯、荞麦 、大麦、燕麦、黑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