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大学生群体心理与人际交往调适.ppt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相互了解、相互信任、有共同语言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群体
以各种个性心理特征和兴趣爱好相近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群体,如 足球爱好者群体 有共同的宗教信仰或为实现某种抱负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群体
利益型 由于某种利益或观点上的一致而形成的群体,如汽车共乘群体
(二)个体与群体的关系
• 个体(individual)指具有人的普遍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并 以独特方式行动的单个的人。
• 群体压力与权威命令不同,它不具有强制的性质,而是通过 多数群体成员的一致意见,形成压力去影响个体行为。但对 于个体而言,群体压力却是一种难以违抗的力量。
• 有时这种压力非常大,会迫使群体成员违背自己的意愿而做 出与自我意愿完全相反的行为。社会心理学中把这种行为叫 做“顺从”或“从众”(conformity)。
对孤独感的恐惧


提供了行为参照系统


归属感和自我同一性
Leabharlann Baidu
从众心理
三、群体对个体活动效率的影响
• 社会助长与社会干扰 • 社会惰化 • 社会标准化倾向 • 社会从众行为 • 模仿与感染 • 认同作用
群体对个体活动效率的影响
社社社 社 模 认 会会会 会 仿 同 助干惰 从 感 作 长扰化 众 染 用
(三)社会标准化倾向
• 社会标准化倾向(social standardization)是指群体在 进行共同学习或工作时,多数成员往往在完成工作(学 习)的速度和质量上有渐趋一致的倾向。
• 而社会心理学的一项研究发现,如果没有其他人参加的 活动,个人倾向于遵从自己创造的规范方式。
• 迈耶(A.Mayer)在一项词汇默写、心算和笔算等难度测验 中将被试分为两组,一组在教室中一起做,另一组在教室外 单独做。
二、群体动力
(一)群体凝聚力
群体凝聚力(group corhere)是指群体对其成员的 一种吸引力,也就是群体成员愿意留在群体中的倾向。 群体凝聚力对于群体的存在和活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高凝聚力的群体中,群体成员团结一致,齐心协力, 精神面貌积极向上;在低凝聚力的群体中,群体组织涣 散,精神不振。
第十一章 大学生群体心理 与人际交往调适
本章寄语
对于大学生来说,走进高等学府,意味着要去 适应一个新的环境,融入到一个新的群体,建立新 的人际关系,同学之间通过交往形成各种各样的群 体。大学生参加各种群体活动对他们的智力、个性 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因而,研究大学生群体心 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章内容
响。决当策群时表体现中出一更种大观的点冒得险到性了。最这好种现的象解被释称时为,冒会险使转某移。 些群体成员被说服,从而改变自己的观点,转向有说 服力的观点;
另一种观点认为,群体讨论会造成规范化的影响, 使人们在社会比较过程中,支持与自己观点接近而又 较极端的人。
群体压力
• 群体压力(population pressure)是指由群体内大多数成员的 意向或愿望所产生的,使群体成员自觉保持与群体大多数成 员一致性的一种无形的力量。
(三)群体心理效应
• 群体归属感(sense of group ascription )是指个体自觉归属 于所参加群体的情感。有了群体归属感,个体会自觉地维护 群体的利益,并与群体内的其他成员产生情感共鸣,表现出 相同的情感、一致的行为以及所属群体的特点和准则。
• 群体认同感(sense of group identity)是指群体成员在 认知和评价上保持一致的情感。群体成员由于共同的兴 趣和目的走到一起,具有共同利益,同属于一个群体, 因此,对群体外部的重大事件和原则,都自觉保持一致 的意见和情感,即使是错误的、不符合客观事实的意见 和评价,他们也会保持一致。
• 达谢尔(J.F.Dashiell)研究发现,随着共同完成一件事情 的人数增加,个体所付出的努力程度也会相应下降。随后 多位国外学者研究证实,这种社会现象广泛存在。
• 研究也发现,在以下几种情境下较少出现社会惰化作用: (1)群体成员之间关系密切。 (2)工作本身具有挑战性、号召性或有效地激发人们 的参与热情。 (3)以群体整体成功为目标的奖励引导。 (4)群体有鼓励个体投入的“团队”精神。 (5)个体相信其他群体成员也会像自己一样努力。
• 结论:受群体成员影响而发生从众错误判断的,占总人数的35 %~37%,这说明群体影响对个体行为具有增强作用。
• 影响从众的因素,有群体本身的特点: (1)群体的一致性是构成群体压力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2)个体在群体中的地位,也影响从众行为。群体中地 位较高的人,不易出现从众行为,而地位较低者容易出 现从众行为。 (3)个性特征,如自我意识水平的高低、自信程度、自 尊感等因素都影响到个体是否会产生从众行为。艾克斯 (W.Jckes,1981)研究发现,被试的果断性越强,越倾 向于不从众。 此外,群体规模、个体的卷入水平、文化差异、性 别差异等都会成为影响从众行为的因素。
• 程序:在进行图形知觉实验时,7人围坐在桌子周围,并让唯一 的真被试靠后坐,主试同时请被试看两张成对而分隔开的图片 (图3)。由被试指出图B中与标准线段等长的线段。回答时先 让安排好的假被试故意做出错误的判断,即把a和c说成与标准 线段等长,然后再让真被试做回答。
• 结果:不理解真实情况的真被试往往追随多数人意见而做出了 错误的判断。而当被试单独做实验时,几乎没有人做出错误的 判断。并且,当群体中有1人与群体意见不一致时,被试的从众 比率会有显著的下降
• 群体促进作用(group promotioning)是指个体在群体 中得到了支持的力量,唤醒了个人内在的潜力,表现出 了独处时不敢表现的行为。当群体成员的行为与群体规 范一致、符合群体期待时,群体的赞扬和鼓励会促进这 种个体行为;反之,群体成员的行为与群体规范不一致、 不符合群体期待时,群体的否定和反对也会对个体行为 产生很大的干扰作用(interfering)。
非正式群者体由于志同道合而自发结合的群体,如学生社团、研究会、
兴趣由组心等灵。组合为本,而产生无形结构
领导者不一定为主管 主要目标为满足成员需求
类型 亲缘型
时空型
特性 以亲属关系建立起来的群体
以时间和空间的接近而自然形成的群体如同省、同地区、同学历等 工作中经常接触的人,如校友群体、同乡群体
情感型 爱好型 信仰型
• 个体与群体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群体由不同的个体组成, 个体的特征与状态会直接影响到群体的状况与特点;而个体 离开群体则无法生存。个体一旦组成群体,就具有了新的特 征。例如,群体影响、群体心理气氛、群体士气、群体极化 等现象,都是个体所没有的。群体的效能,也非其成员简单 相加的总和。研究群体怎样影响个体的心理与行为,有助于 我们理解生活中各种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
• 怎样防止群体思维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呢? • 詹尼斯认为:首先,群体领导人应该努力做到公正,并
培养一种公开咨询和讨论的气氛;其次,群体成员应该 像支持群体计划一样,鼓励人们提出问题或批评意见; 第三,应请“局外的专家们”对群体成员提出挑战,并 给群体带来新的思路;最后,在达成一个共同的意见之 后,群体领导人应该安排一个“第二次机会”的会议, 使得群体成员能够将萦绕在心头的困惑和保留意见表达 出来。
具有一定结构形式
正式群体的隶属系统的权利结构。大学中的班集体、教研机构等都
属于以正正式式群结体构。为本,而产生心理认同
领导者常具有主管身份 主要目标为达成工作任务
• 非正式群体(informal group)是指没有明确规定的目的,
自发形成的按群人员体自,然其交成往员而之形成间的关系有不明结具显构有的具一感有定情重结色叠构性形彩式。 非正式群体往往是由于成员之间的好感、兴趣和爱好,或
效率 效率 努力 提高 降低 下降
(一)社会助长与社会干扰
• 社会助长(social facilitation)是由特里普里特(M.Tri plett,1897)首次提出的,也称社会助长作用,指有他 人在场或与他人一起工作时,个体行为效率提高的现象。 反之,群体背景给个体带来了干扰,个体行为效率不如 个体独自完成的现象,被称为社会干扰作用(social int erfering)。
• 奥尔波特(F.H.Allport)研 究发现,社会助长广泛存在 且和社会干扰作用相互转变。
• 他人在场或与他人一起工作, 并不能总是带来社会助长作 用。随着工作难度的增加, 社会助长作用会逐渐下降, 最终转变为社会干扰。
(二)社会惰化
• 社会惰化(social lazing)也称社会惰化作用或社会逍遥, 指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事情时,个体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 成时偏少的现象。
• 第一节 群体与大学生群体 • 第二节 大学生班集体心理 • 第三节 大学生人际交往调适
第一节 群体心理概述
• 群体与大学生群体 • 群体动力 • 群体对个体活动效率的影响
一、群体与大学生群体
• 什么是群体? • 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 • 个体与群体的关系 • 群体心理效应
什么是群体?
• 群体(group)也称团体,是指人们为了一定的共同目的,以 一定的方式结合到一起,彼此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心理上存 在共同感并具有情感联系的两人以上的人群。
群群体体
两两人人以以上上的的人人群群 稳稳定定的的结结构构 共共同同的的目目标标
成成员员心心理理存存在在关关系系和和共共同同感感
(一)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
类型
组成因素
特性
• 正式群体(formal group)是指其成员有固定编制,群体
内各成员的角按正色式地程位序都而是组由成群体规范明确规结定构的单,一有性 明确
(四)社会从众行为
• 社会从众行为(social conformity)是指人们在实际或 臆想的群体压力的影响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产生的与 多数人一致行为的心理状态,即在知觉、判断、信仰以 及行为上表现出与群体中多数人一致的现象。
阿希的从众实验
ABC
X
图3 从众实验图
• 被试:大学生,每组由7~9人组成。其中只有一位真被试,其 他都是假被试,并接受了主试的特殊指示。
群体极化
• 群体极化(group polarization)是指在群体决策时,群 体成员中原已存在的倾向性得到加强,使一种观点或态 度从原来的群体平均水平,加强到具有支配性地位的现 象。
• “群冒体险转极移化”现(象h出aza现rd的ou原s t因ra主nsf要er有)是两群种体解极释化:在决策 方一面种的特观殊点表认现为。,人群们体倾极向化于的在首群体要共原同因决是策信时息比的个影体
(五)模仿与感染
• 实验结果表明,在一起做情况下,原来单独做而成绩差的学 生的测试成绩普遍提高;那些单独做而成绩好的学生没有明 显的提高,群体的平均差有所减少。这表明共同做时成绩差 异的减少是由于其他人的动作速度和努力的整体水平的暗示 所起的激励与促进作用,而成绩较好者则因缺乏更强刺激的 鼓励而放松追求的目标,因而保持原来成绩,甚至有所降低。
这个现模,型由概于括高地凝分聚析力了而群出体现思的维为从保原持因意到见后一果致的而各压个制不 环节同。意见或批评的做法是导致很多决策失误的原因之一。
总结了这种群体思维的八项特征,即无懈可击的 错觉、集体合理化、坚信群体固有的道德、对群体之 外的人有成见、对不同意见的直接压力、自我压力、 统一或一致的错觉以及自愿的思想警卫。
群体思维
• 群体思维(group thinking)是指群体决策时的倾向性 思维方式。它是指高凝聚力的群体在进行决策时,人们 的思维会高度倾向于寻求一致,以至于对不同意见和评 论采取压制方式的现象。
• 群体思维经常会导致决策失误。詹尼斯(L.Janis,1982) 曾该研图究是了詹美尼国斯各关界于高群层体决思策维失的误一的个典理型论案分例析。模结型果。发
萨赫特(Schacht)针对凝聚力与工作关系做了实验研究。他在 严格控制的条件下检验了群体凝聚力、对群体成员的诱导对工作效 率的影响(图1)。
图1 凝聚力与工作效率的关系
(二)群体决策
• 群体思维(group thinking) • 群体极化(group polarization) • 群体压力(population pressur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