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探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探讨

摘要:本文作者分析了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影响,提出了让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的措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探讨

一、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影响

(一)受竞技体育影响过重的教材体系

当前,我国体育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全面提高、发展学生的身体活动能力,我们的体育教材从小学到大学,竞技运动内容占有很大的比例。但同时又有很多奇怪的现象:作为运动项目的素材非常有限,小学教、中学有、大学还在学的重复的教材内容比比皆是。目前,高职院校的体育教材也多是这样,而且受我国传统体育教育思想、前苏联体育理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把运动技能和竞技技术的传授当作体育教学目的、任务的全部,把本应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身体活动能力媒介的体育变成了一切为了掌握、发展技术和“竞技比赛”。同时,对教学的评价、对学生的考核中,又过分地强调正式比赛式的标准化与规范性。这样的教材体系,导致了教师为技术而教,学生为技术而学,不约而同地把体育爱好者教学的目标定于“技术”二字上,严重地忽略了全体学生全面身体活动能力的提高与发展。

(二)重运动知识技能教学轻体育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

这种现象在传统体育教学中尤为突出。“三基”教育是非常必要

的,同时更为宽泛的体育文化知识的传授也是不可缺少的。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我们目前的体育教学中,对“什么是体育”“,体育如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体育与人的身心健康的关系”,“体育发展趋势”“,国外体育”等文化知识的传授显然是个十分薄弱的环卫。于是学生在上体育课时,学了,也练了,但不知学的练的是什么,学了练了有什么用,他们的主要目的就是考试及格。这也是我国广大高等院校学生在校期间就没有形成体育意识,而终身体育意识更为淡薄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让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的措施

(一)改造教材

我们应遵循继承与发展结合的原则,依据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状况及学生年龄特征,对纷繁众多的知识技能做结构化处理,对教材尽量删繁就简,保留其中最典型、最有价值的内容。所谓最典型、最有价值的内容,需具有如下特点:能较好地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运动原理容易掌握、理解;有较高的目前和长远的健身价值;有较丰富的文化内涵。总之,在教材的编选上,要充分考虑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具体地讲,也就要充分考虑学生身体的、技能的、心理的、文化的、娱乐的需要。注意吸纳娱乐、健身项目,进一步加大学生自选教材比例。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在教材中适当吸纳如跳绳、踢毽子、健身舞、旱冰、拔河、武术等娱乐性较强又简单易

学的项目。这些项目的选入加上原有教材中已占有一定的比例的自选教材,可以让学生在选项目中有更大的自由性,充分享受体育的乐趣。

(二)适应学生职业技能发展的教学模式

1.多层次多目标模式

多层次、多目标模式突出体育教学的全体性,把学生间显著的个体差异作为确定教学目标、组织教法的出发点,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多层次教学。当然,在层次的划分上,一个学生一个目标是不现实的。把学生分成几个身体条件接近、相似的群体、集团、小组等分目标教学。使每个学生都有相宜的目标,并使他们明确地知道:只要自己达到这个目标,就是成功者。各种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时有了自己的明确目标,而这种目标经过自己的努力一旦实现时,就会体会到成功的极大乐趣。目前,一些体育老师正在实践的“集团”、“分层次”等教学即属此模式范畴。

2.“目前与长远并重”模式

体育教学的宏观任务有两个:一是使学生在学校期间增强体质,提高思想品德,以保证健康地学习与生活,二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技能、能力、意识和习惯。“目前与长远并重”模式便是据此提出的。这种模式要求在教学中,按大纲的要求,在学好主教材的同时,占用一定的时间,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或游戏(一项或几项)。教师可进行具体指导,从该项目的文化内涵,到简单的技能、比赛规则。通过较长时间的“玩”练,使学生掌握一种或

几种感兴趣的可以长期从事的运动项目。既提高了身体活动能力,又具备了体育娱乐能力。当然,这种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要熟知多种运动项目和游戏,否则就不能胜任。

(三)改进教学方法

教学时,教师应提出多种练习方法供学生参考,使其择优而行,以适应学生因身高、体重、智力、运动动机、运动经历不同而造成的显著差异性,使每个学生都能进行充分的运动,在生理上获得快感,在心理上获得满足,都能学到新知识,并在技术上有所提高。重视学生个性的培养与发展,尊重学生的创造欲望。不必过分强调行动一致,提倡“形散神不散”。在科学合理的前提下,就允许学生创造性地理解、练习动作,允许学生发表不同意见,抒发不同感受。注重学生良好情感体验的获得,艺术地创造和谐愉快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运动中与老师、同伴相处得和睦、快乐,使学生既喜欢体育,又喜欢体育课,更喜欢体育老师。

三、结束语

未来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将使高职教育更充满生机和活力,未来的高职教育也必将给中国21 世纪的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 毛振明.探索成功的体育教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 邓星华,谭华.新编体育教学论[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