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输血检验技术共72页文档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2%受血者红细胞
------
1滴
供血者血清
------
1滴
受血者血清
1滴
------
摇匀,1000rpm离心1分钟,肉眼及显微镜观察结果
主次管均无凝集、溶血,表示配血相合。
盐水介质配血法注意事项
本办法只能发现完全抗体。 室温较低时,可能发生冷凝集现象,适宜 加热即可消除。 配血时若发现有溶血现象,排除试管因素 后,即表达配血不和。
输血
输血完毕,医护人员对有输血反映的应逐 项填写患者输血反映回报单,并返还输血 科(血库)保存。输血科(血库)每月统 计上报医务处(科)。
输血完毕后,医护人员将输血统计单(交 叉配血报告单)贴在病历中,并将血袋送 回输血科(血库)最少保存一天。
完
盐水介质配血法
主侧管
次侧管
2%供血者红细胞
1滴
------
凝聚胺配血法-本院
主侧管
次侧管
供血者2%红细胞悬液
1-2滴
------
受血者2%红细胞悬液
------
滴
混匀,1000rpm 1min后,肉眼及显微镜观察
1-2滴 2滴
------
低离子液
0.7ml
0.7ml
凝聚胺溶液
2滴
2滴
混匀,室温15秒后3000rpm离心20秒,确认红细胞出现凝集现象,弃去上清
交叉配血
凡输注全血、浓缩红细胞、红细胞悬液、洗涤红细胞、 冰冻红细胞、浓缩白细胞、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等患 者,应进行交叉配血实验。机器单采浓缩血小板应 ABO血型同型输注。
凡遇有下列状况必须按《全国临床检查操作规程》有 关规定作抗体筛选实验:交叉配血不合时;对有输血 史、妊娠史或短期内需要接受多次输血者。 两人值班时,交叉配血实验由两人互相核对;一人值 班时,操作完毕后自己复核,并填写配血实验成果。
临床输血学检验ppt

血液生化检测
总结词
血液生化检测是评估血液中各种化学成分的检测方法,包括肝肾功能、血糖、 血脂、电解质等指标的检测。
详细描述
血液生化检测对于了解全身各系统功能状态具有重要意义,例如肝肾功能异常 可能提示肝脏或肾脏疾病,血糖和血脂水平异常可能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 密切相关。
血液免疫检测
总结词
血液免疫检测是检测血液中免疫相关指标的方法,包括免疫球蛋白、补体、细胞 因子等指标的检测。
THANKS
临床输血学检验的未来展望
智能化与自动化
随着科技的发展,临床输血学检 验将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提高 检测效率和准确性。
个性化治疗
基于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多 组学研究,实现个性化输血治疗, 提高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精准医学
结合精准医学理念,开展精准输 血治疗,针对不同患者制定个性 化的治疗方案。
感谢您的观看
离心分离
将采集的样本进行离心分 离,将血清或血浆与细胞 成分分开。
保存与运输
将处理后的样本妥善保存, 并确保在运输过程中不发法
根据检验项目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如生化分析、免疫分 析等。
检测参数设置
根据所选方法设置检测参数,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提高医疗质量
临床输血学检验是医疗质量的重要组 成部分,通过准确的实验室检测,可 以为临床医生提供可靠的诊断和治疗 依据。
临床输血学检验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回顾
临床输血学检验的历史可以追溯 到20世纪初,随着科技的不断进 步,输血技术也不断完善和发展。
发展趋势
随着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等学科的 不断发展,临床输血学检验将朝着 更快速、更准确、更安全的方向发 展。
检测操作
《临床输血检验技术》课件——血型血清学检查

母亲血清Ig抗体效价测定
卡式法
400µl 处理血清 各200µl 生理盐水
37℃水浴30-60分钟
200µl 母体血 清
200µl DTT (或2-Me) 应用液
处理血清
标记并稀释
母亲血清Ig抗体效价测定
200µl200µl200µl200µl200µ2l 00µ2l 00µ2l 00µl200µl
母亲血清Ig抗体效价测定
以出现1+阳性反应的最高稀释度的倒数为IgG抗-A或 抗-B效价。
母亲血清Ig抗体效价测定
质量控制
稀释
• 稀释操作时要准 确,避免稀释不 匀,出现“跳管” 现象。
• 第一管已稀释一 倍,起始效价为 2
凝胶卡
红细胞标本
• 保存于室 温
• 检查是否 胶质均匀、 胶面整齐, 有无气泡
职业教育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血型的血清学检查
学习要求
熟悉并掌握新生儿溶血病实验室检查 中血型血清学检测原理、方法及质量 控制
血型鉴定
鉴定夫妻双方的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 以确定夫妻血型是否配合
血型鉴定
妻子血型 O A B AB RhD阳性 RhD阴性
丈夫配合血型
丈夫不配合血型
O
A、 B、 AB
• 避免细菌 污染
其他
• 溶血现象 注意分析
想一想
IgG抗A、抗B效价测定结果与Rh不规则血型不规 则抗体效价测定结果对于临床意义有何区别?来自母亲血清Ig抗体效价测定
原理
2-Me或DDT
血清以2-巯基乙醇或二硫苏糖醇处理后,IgM抗体分子裂解为6~7s 亚单位。此种亚单位虽然仍有与抗原结合能力,但已失去与其相应红 细胞凝集作用。IgG抗体分子则不被2-Me或DDT灭活,保持与相应红细 胞致敏的血清学特性,所以通过2-Me或DDT处理血清后,可达到检测血 清中IgG抗体的目的.
输血检验技术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输血检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血液凝固、溶血等检验技术的操作步骤。
3. 提高对输血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能力。
二、实验原理输血检验是确保输血安全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血液凝固、溶血、血型鉴定、抗体筛查等。
通过这些检验,可以判断血液质量、防止输血反应,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三、实验材料1. 试剂: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抗凝剂等。
2. 仪器:离心机、凝血分析仪、血型鉴定仪等。
3. 样品:新鲜血液、抗凝血、血清等。
四、实验方法1. 血液凝固检验(1)PT检验:取抗凝血,加入PT试剂,用凝血分析仪测定凝固时间。
(2)APTT检验:取抗凝血,加入APTT试剂,用凝血分析仪测定凝固时间。
(3)纤维蛋白原测定:取血清,加入纤维蛋白原试剂,用凝血分析仪测定浓度。
2. 溶血检验(1)直接溶血试验:取红细胞悬液,加入抗凝剂,观察红细胞是否溶解。
(2)间接溶血试验:取红细胞悬液,加入抗体,观察红细胞是否溶解。
3. 血型鉴定(1)ABO血型鉴定:取红细胞悬液,加入抗A、抗B试剂,观察红细胞是否凝集。
(2)Rh血型鉴定:取红细胞悬液,加入抗D试剂,观察红细胞是否凝集。
4. 抗体筛查(1)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取红细胞悬液,加入抗人球蛋白试剂,观察红细胞是否凝集。
(2)抗体鉴定试验:取红细胞悬液,加入特异性抗体,观察红细胞是否凝集。
五、实验结果1. 血液凝固检验(1)PT:15秒(2)APTT:30秒(3)纤维蛋白原:3.0g/L2. 溶血检验(1)直接溶血试验:阴性(2)间接溶血试验:阴性3. 血型鉴定(1)ABO血型:A型(2)Rh血型:Rh阳性4. 抗体筛查(1)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阴性(2)抗体鉴定试验:阴性六、实验分析1. 血液凝固检验结果显示,患者的PT、APTT、纤维蛋白原均在正常范围内,说明患者的凝血功能良好。
2. 溶血检验结果显示,患者无溶血现象。
临床输血与检验资料

正常人血液容量与体重密切相关,一般为体重的8-9%,其中血浆占55-60%;血细胞占40-45%。
血浆中绝大多数为水分,占91-92%,其中固体成分只占8-9%;固体成分中,主要是蛋白质,如白蛋白、球蛋白和各种凝血因子,其他为少量无机盐类和有机物质。
血细胞则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第一节全血输注全血是指血液的全部成分,包括血细胞及血浆中各种成分。
它具有运输,调节,免疫,防御及凝血止血功能,并能维持细胞内外平衡和起缓冲作用。
因而输血能改善血液动力学,提高携氧量,维持氧化过程;补充血浆蛋白,维持渗透压,保持血容量;改善凝血机制,达到止血目的;改善机体生化功能;提高免疫功能,增强抵抗疾病能力等。
但全血中红细胞约占全血体积的一半,白细胞与血小板数量有限,且其存活期甚短;血浆中主要是白蛋白和免疫球蛋白,还有少量的凝血因子,但其存活期均不长,因而全血的功能主要是红细胞与血浆的功能,也就是携氧和维持渗透压。
将血液采入含有抗凝剂或保存液的容器中,不作任何加工,即为全血。
我国现将200ml全血定为1个“单位”。
一、全血种类与保存全血有库存全血(保存全血)和新鲜全血两种。
(一)库存全血根据保存液(抗凝剂)不同种类,其保存期也有所不同,例如:ACD (枸橼酸- 枸橼酸钠-葡萄糖保存液)全血为21天;CPD(枸橼酸- 枸橼酸钠-磷酸二氢纳-葡萄糖保存液)全血为21-28天,ADCA(ACD-腺嘌呤)和CPDA(CPD- 腺嘌呤)全血为35天。
全血一般保存在4±2。
C。
通常血液成分变化随着保存期延长而增加。
如全血在4。
C,保存一天后丧失了粒细胞和血小板功能;第VIII因子在全血中保存24小时后,活性下降50%,此后在同一水平维持较长时间。
第V因子保存3-5天活性也损失50%,也有国内文献报告40%血浆标本在保存12小时后第VIII因子活性部分有明显增高现象,可能是由于血液在存放过程中其活性缓慢激活所致。
比较稳定的是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
临床输血文档

(急输2性血)失 科核血根•对性据《休取(白配克血血时单9血报先的告)给内病单予容》多晶发类的体放内发液血似容液20《性成~,取3分0血骨。m高单l/k》髓g粘或的胶内瘤滞体容液是及血1否0一~其2症致0 m。他较l/kg浆加严温细后重5分胞时钟内病可快速的进输注输行。 血血:浆原置则换上。与
律的进行输血治疗,维持Hb在60g/L~70g/L的安全水平。
• (3)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乏症:
临床输血适应症
• 贫血症状严重,Hb<40g/L,或住院后仍有显著血红蛋白尿者,或溶血 且病情危急者可一次输注2单位红细胞,症状未缓解,可考虑第二次输血。
• (4)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 • AIHA患者出现如下症状: • Hb< 40g/L或Hct<0.13,在安静状态下有明显贫血症状; • 虽Hb>40g/L,但因急性起病并进展较快,伴有心绞痛或心功能不全; • 出现嗜睡、反应迟钝及昏迷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者; • 因溶血导致低血容量性休克等症状, • 可选择输洗涤红细胞。输血时要少量多次输注或配合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 • (5)白血病:一般情况下, • Hb< 60g/L伴明显贫血症状者或Hb>70g/L需强烈化疗者,可根据需要
•
Hb<60g/L并伴有严重代偿不全症状或在安静时也有贫血症
状时可考虑输血;
•
血小板减少有内脏出血、颅内出血倾向或出血指征时,应考
虑预防性血小板输注或进行治疗性血小板输注。
• (2)地中海贫血:
•
轻、中间型地中海贫血无症状时不必输血;
•
中间型α或β地中海贫血患者在伴有感染、妊娠而贫血显著加
(完整word版)临床输血学检验技术重点

名词解释1. 输血医学:是由多学科交叉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是围绕将献血者血液输给患者进行救治这一中心,进行研究、开发、应用,从而保障临床输血安全和有效的一门学科。
2. 反应原性:是指抗原与免疫应答产物能够发生特异性结合。
3. 完全抗体:在盐水介质中能够直接凝集红细胞的抗体,又称为盐水抗体,其性质都是为IgM类抗体。
4。
不完全抗体:与抗原结合后,在盐水介质中未表现出可见的凝集反应称为不完全抗体。
5。
血小板特异性抗原(人类血小板抗原):通常将血小板表面由血小板特有的抗原决定簇组成,表现出血小板独特的遗传多态性,并且不存在于其他细胞和组织上的抗原称为血小板特异性抗原。
6。
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由于自身免疫系统失调,机体产生针对自身血小板相关抗原的抗体,从而引起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7. 血液辐照技术:针对TA~GVHD采用的技术,有效灭杀具有免疫活性的淋巴细胞.8. 滤器去除术:在保证血液的制剂质量前提下,,对血液制剂中供着白细胞进行有效的除清处理。
9. 成分输血:是把血液中各种细胞成分血浆和血浆蛋白成分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加以分离提纯,分别制成高浓度、高纯度、低容量的制剂,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输用,来达到治疗患者的目的。
10. 全血:是指将人体一定量的血液采集入含有抗凝保存液的血袋中,不作任何加工的一种血液制剂。
11。
红细胞输注:是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选择不同类型红细胞制剂进行输血治疗,其主要目的是补充红细胞,纠正贫血,改善组织供氧。
12。
血液保护:是指通过减少血液丢失、应用血液保护药物和人工血液等方法,降低同种异体输血需求及其风险,保护血液资源。
13. 胎儿新生儿溶血病:是指母胎血型不合所致的胎儿或新生儿免疫性溶血性疾病.14. 输血不良反应:只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发生了不良反应,发生率约10%。
15. 发热性非溶血性输血反应:是指在输血中或输血后体温≥1℃,并以发热、寒战等为主要临床表现,且能排除溶血、细菌感染、严重过敏等引起发热的一类输血反应。
临床输血技术SOP文件

目录修订表血库各级人员职位职责1.输血科(血库)主任(副主任)职责①在医院院长领导下,全面负责输血科(血库)的行政治理及业务技术工作。
②制定久远计划和年度打算,并认真组织实施,做到有检查,有总结,按期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输血工作情形。
③催促各级人员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实行全面质量治理,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保证临床输血的需求。
大力提倡成份输血,提高临床输血医治水平和指导临床输血的水平。
④负责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技术考核。
负责安排深造生和实习生的临床教学。
⑤制定科研打算,检查进度,总结体会,学习和引进新技术、新设备,加速实现输血技术和设备现代化的步伐。
⑥认真做好治理工作,斗胆探讨,勇于改革,不断提高工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⑦常常与各临床科室维持联系,征求意见,改良工作。
⑧完成上级主管部门交办的其它各项工作任务。
2.主管技师(主治医师)职责①在主任的领导下,参与医、教、研各项日常工作。
②协助主任催促各级人员严格遵守各类技术操作规程,避免过失事故。
③负责常常检查血液质量,做好血液贮备工作。
④指导和参与血型鉴定,交叉配血实验、血液出入库记录和发血工作,解决业务上的疑难问题。
⑤依照“输血质量治理制度”具体负责室内质控工作。
⑥主动深切临床科室了解输血反映情形和输血感染相关疾病,并做好记录。
⑦负责深造生、实习生的教学工作。
⑧及时了解国内外最新输血技术动态,制造条件开展新的技术项目,提高业务水平。
⑨负责做好各类资料的记录、统计和总结工作。
⑩参加本科值班。
3.查验技师(医师)职责①在科主任领导和主管技师指导下,参与本科医、教、研各项日常工作。
②参与血型鉴定,交叉配血实验、血液保留、血液出入库记录和发血工作。
③参与指导和培训深造生、实习生工作。
④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参加科研工作,开展新业务并总结体会,撰写论文。
⑤负责药品、器材的申领和治理。
⑥负责做好本科各项记录统计工作。
⑦参加本科值班。
4.查验科技士职责①在科主任领导和上级技师指导下担任科内各类日常工作。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XXX关于印发《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通知卫医发[2000]18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XXX及计划单列市卫生局:为在各级医疗机构中推广科学、合理用血技术,杜绝血液的浪费和滥用,保证临床用血的质量量和安全,我部根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组织专家制订了《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现印好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000年六月一日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指导医疗机构科学、合理用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血液资源必须加以保护、合理应用,避免浪费,杜绝不必要的输血。
第三条临床医师和输血医技人员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正确应用成熟的临床输血技术和血液保护技术,包括成分输血和自体输血等。
第四条二级以上病院应设置独立的输血科(血库),负责临床用血的技术指导和技术施行,确保贮血、配血和其他科学、合理用血步伐的执行。
第二章输血申请第五条申请输血应由经治医师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由主治医师核准签字,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送交输血科(血库)备血。
第六条决意输血医治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流传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医治同意书》上具名。
《输血医治同意书》入病历。
无家属具名的无自立认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应报病院本能机能部门或主管带领同意、备案,并记入病历。
第七条术前自身贮血由输血科(血库)负责采血和贮血,经治医师负责输血过程的医疗监护。
手术室内的自身输血包括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术野自身血回输及术中控制性低血压等医疗技术由麻醉科医师负责实施。
第八条亲朋互相献血由经治医师等对患者家属举行动员,在输血科(血库)填写登记表,到血站或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采血点(室)无偿献血,由血站举行血液的初、复检,并负责调配及格血液。
第九条患者医治性血液成分去除、血浆置换等,由经治医师申请,输血科(血库)或有关科室加入制定医治方案并负责施行,由输血科(血库)和经治医师负责患者医治过程和监护。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关于印发《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通知卫生部文件卫医发[2000] 184号卫生部关于印发《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及计划单列市卫生局:为在各级医疗机构中推广科学、合理用血技术,杜绝血液的浪费和滥用,保证临床用血的质量和安全,我部根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组织专家制订了《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二○○○年月日抄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卫生部卫生部办公厅二○○○年六月二日印发校对:高光明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指导医疗机构科学、合理用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血液资源必须加以保护、合理应用,避免浪费,杜绝不必要的输血。
第三条临床医师和输血医技人员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正确应用成熟的临床输血技术和血液保护技术,包括成分输血和自体输血等。
第四条二级以上医院应设置独立的输血科(血库),负责临床用血的技术指导和技术实施,确保贮血、配血和其他科学、合理用血措施的执行。
第二章输血申请第五条申请输血应由经治医师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由主治医师核准签字,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送交输血科(血库)备血。
第六条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
《输血治疗同意书》入病历。
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应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并记入病历。
第七条术前自身贮血由输血科(血库)负责采血和贮血,经治医师负责输血过程的医疗监护。
手术室内的自身输血包括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术野自身血回输及术中控制性低血压等医疗技术由麻醉科医师负责实施。
第八条亲友互助献血由经治医师等对患者家属进行动员,在输血科(血库)填写登记表,到血站或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采血点(室)无偿献血,由血站进行血液的初、复检,并负责调配合格血液。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欧阳学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指导医疗机构科学、合理用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血液资源必须加以保护、合理应用,避免浪费,杜绝不必要的输血。
第三条临床医师和输血医技人员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正确应用成熟的临床输血技术和血液保护技术,包括成分输血和自体输血等。
第四条二级以上医院应设置独立的输血科(血库),负责临床用血的技术指导和技术实施,确保贮血、配血和其他科学、合理用血措施的执行。
第二章输血申请第五条申请输血应由经治医师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由主治医师核准签字,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送交输血科(血库)备血。
第六条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
《输血治疗同意书》入病历。
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应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并记人病历。
第七条术前自身贮血由输血科(血库)负责采血和贮血,经治医师负责输血过程的医疗监护。
手术室内的自身输血包括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术野自身血回输及术中控制性低血压等医疗技术由麻醉科医师负责实施。
第八条亲友互助献血由经治医师等对患者家属进行动员,在输血科(血库)填写登记表,到血站或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采血点(室)无偿献血,由血站进行血液的初、复检,并负责调配合格血液。
第九条患者治疗性血液成分去除、血浆置换等,由经治医师申请,输血科(血库)或有关科室参加制定治疗方案并负责实施,由输血科(血库)和经治医师负责患者治疗过程的监护。
第十条对于Rh(D)阴性和其他稀有血型患者,应采用自身输血、同型输血或配合型输血。
第十一条新生儿溶血病如需要换血疗法的,由经治医师申请,经主治医师核准,并经患儿家属或监护人签字同意,由血站和医院输血科(血库)提供适合的血液,换血由经治医师和输血科(血库)人员共同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