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光表的使用

合集下载

综合验光仪的使用细则

综合验光仪的使用细则

综合验光仪的使用细则综合验光仪常规操作单眼屈光检查一、测量瞳距(一)。

瞳距尺法:测量单眼远用瞳距,使用有鼻梁槽的瞳距尺。

1.检查者面对被检者相同高度水平相坐,两人相距约40CM。

2.将瞳距尺放在被检者鼻梁上,使瞳距尺水平线与双眼内、外眦水平线平行.3.检查者将笔灯放在自己左眼正下方,正面照射被检者右眼,避免直照被检者瞳孔,同样避免被检者注视笔灯。

4.让被检者右眼注视检查者左眼,检查者将被检者右眼角膜反光点与瞳距尺上刻度对齐。

5。

读出读数,即为被检者右眼单眼远用瞳距。

6。

同样方法测出左眼单眼远用瞳距。

(二)自动瞳距仪:测量单眼远用和近用瞳距1。

检查者面对被检者相同高度水平相坐。

2。

保持自动瞳距仪与被检者双眼内、外眦水平线平行。

3。

将测量距离设置为所要测定的距离。

4.被检者右眼注视自动瞳距仪内置视标,检查者左眼观察。

5。

检查者推动瞳距刻度线到被检者角膜中心,刻度盘显示数据为右眼单眼瞳距.6。

同样方法测出左眼单眼瞳距。

二、客观检影1。

让被检者前额靠在综合验光仪检眼头的额顶上,按照被检者的实际瞳距调整瞳距钮和镜眼距。

2.调整集合挚,置于看远位置,球柱镜归零。

3。

调整水平仪旋钮,使其处于水平位置。

4。

双眼同时注视前方,(目的是双眼在检影时所用的调节最小),将功能片置于R镜片上。

5。

用视标定位仪调整视标,使视标与被检者视轴在同一水平线上。

6.让被检者注视0.1的C字视标。

7。

使用点状光检影镜或带状光检影镜对双眼分别进行67cm检影.8.用透镜和柱镜分别中和影动.9.右眼检影结束后,进行左眼检影。

10.双眼检影结束后打开右眼,遮盖左眼,进行主观验光.三、主观验光(一).检查客观验光的视力情况,并记录.1.如果V A≥1。

0做红、绿终点检查。

2.如果V A<1.0,调整球镜度数。

(二)。

第一次红、绿双色检查。

1.红绿测试原理:利用眼屈光系统的色象差及单色光在眼内的折射角度不同,当被检者辩色力正常,视力最佳时,黄色光落在视网膜上,红色光等距离地聚焦于黄色光的后方,绿色光等距离地聚焦于黄色光的前方。

深入理解散光表

深入理解散光表

深入理解散光表本文由《美式21项验光视觉检查法》书作者黄炳南先生撰写本人在长期验光培训工作中,经常会遇到验光员咨询散光表的问题,特撰写此文以帮助大家。

散光表主要用于粗验散光,可初步确定眼睛就是否存在散光。

一般要求,当远视力矫正高于0、5以上,视力在0、6~0、8之间时,用红绿视标对比,当红比绿清为基础下使用散光表,方法就就是30倍法则。

散光30倍法则(Rule of thirty):初验散光轴位=钟表最清楚线条对应的最小阿拉伯数字×30)(钟表型散光表)举例:在测试时,告诉顾客以钟表面为例,瞧散光表内黑线的深浅,细粗就是否一致,如不一致,则说明此眼有散光存在。

如瞧到2点与8点钟方向比较清晰、黑,说明此眼粗验散光轴位在2×30°=60°,如瞧到1~2点(7~8点)之间清晰,那么粗验散光轴位就就是1、5×30°=45°。

下面为目前世界通用的散光表与TABO散光轴位标记法:常被学生问到:1.为什么最清晰的方向不就是轴位?轴位不就是最低屈光力的方向不?为什么瞧到6-12点垂线清晰,负散光轴位却在水平180°?2.为什么2与8点清晰,轴位就就是60°?很多学生认为2点钟清晰时,轴位应该就是30°才对,为什么就是60°?3.加上散光后,最清晰的线也会移动,那应该怎样处理?一、为什么最清晰的线不就是轴位?轴位为什么在最模糊的方向?首先要知道,瞧散光表时,要求就是当红比绿清的状态下进行(眼处于轻度雾视状态),因此所用的散光度数用负柱镜来矫正。

(综合验光仪内也只有负散)。

当眼睛瞧到黑线深浅不一致时,那眼睛内的散光就是什么性质?就就是有正散存在,如图一:图一图一,眼睛内屈光度数为:+0、50DS/+1、00DC×90°,眼内屈光成像如下:两个焦点都成像在视网膜前,其中水平焦点靠前(成像为垂线),垂直焦点靠后(成像为水平线),两线中点就就是最小弥散圈。

标准验光流程(复性散光)

标准验光流程(复性散光)

(二)裸眼视力的标准:
1.辨别0.1~0.5视力表的视标,要全部辨认。 2.辨别0.6~0.9视力表的视标,允许有一个看 错。
3.辨别1.0~1.5视力表的视标,允许有二个看 错。
远近裸眼视力检查
远视力
>=1.0(或5.0) <1.0(或5.0) >= 1.0或5.0
近视力
1.0或5.0 1.0或5.0 < 1.0(或5.0)
十一、1.0视力
测试最佳矫正视力 (通常是1.0或以上)
十二、第三次红绿双色法
判断眼的矫正程度:被检眼戴矫正眼镜后观察红绿视 标
1、若红色背景中的字体较清晰,说明被检眼为近视眼 。如矫正的是近视眼,说明欠矫。如矫正的是远视 眼,说明过矫。
2.若绿色背景中的字体较清晰,说明被检眼为远视眼 。如矫正的是近视眼,说明过矫。如矫正的是远视 眼,说明欠矫。
③被检者回答两面视标
清晰度一样,说明原试
片柱镜轴位正确,可直
接进行柱镜量的确定。
④如被检者回答并非一 样清晰,将原柱镜的
轴位向交叉圆柱镜较清 晰
图像一面的相同符号方 向
移5°左右。
⑤将交叉圆柱镜轴柄与 新轴位重合。
⑥再重复翻转,直到两 面清晰度相同为止。
追红点进十退五
2、矫正散光度数:

①将交叉圆柱镜的轴与原 柱镜的轴向相重合,翻 转之
(二)操作 ①先检查右眼。 ②调整高低,前后。 ③调整至有像最清晰。
电脑验光







从这平视 前方


(三)注意事项 ①令被检查者头必须放正,少眨眼,眼调节 尽量松弛。 ②每眼测量次数一般不少于3次。 ③电脑验光仪给出的数据仅供参考,度数可 能会有误差,不宜直接用处方;不要马上告 诉顾客所测度数。

自测视力表(简E字表、C字表、散光表)

自测视力表(简E字表、C字表、散光表)

自测散光表核心提示:可用下图测试自己的眼睛是否具有散光。

检测方法:检查时,分别遮挡(不得按压眼球)一只眼睛,用另一只眼睛注视上图,看看各方向的线条,是否粗细均匀一致。

判定结果:1、若裸眼看到散光表各方向线条粗细均匀一致时,表明该眼无散光现象。

2、若配戴矫可用下图测试自己的眼睛是否具有散光。

检测方法:检查时,分别遮挡(不得按压眼球)一只眼睛,用另一只眼睛注视上图,看看各方向的线条,是否粗细均匀一致。

判定结果:1、若裸眼看到散光表各方向线条粗细均匀一致时,表明该眼无散光现象。

2、若配戴矫正眼镜的眼,看到散光表各方向线条粗细均匀一致时,表明被检眼散光已得到充分矫正。

3、当被检眼看到散光表中,某一线条粗且黑或格外清晰,说明该眼可能有散光。

特别说明:自测结果仅供参考,准确结果需经专业验光确定。

散光表法的负散光轴向的推演欧阳永斌关键词:散光表法;负散光轴向;推演;原理散光表检查中,以被检眼所见的最清晰线对应的小钟点读数×30来确定该眼的负散光轴向。

这一负散光轴位的计算方式非常简单,但是其推演过程却一直是初学验光者难以理解之处。

本文借助于图、表、数学关系式来阐述散光表检查中负散光轴的推演过程。

1.因为被检眼的方向定位参照物与检查眼的方向定位参照物的差别等因素的存在,使得被检眼对散光表上清晰线条的方向感知还需要再经过多次对应关系的转换才能够追踪到其负散光轴向。

转换过程包括以下四个环节:钟表用的钟点数转换单位为顺时针圆周度;顺时针圆周度对应转换为以散光表为参照物的TABO法标记;物像之间的镜面关系要求以散光表为参照物的TABO标记转换为以被检眼为参照物的TABO标记;后焦线形成的清晰像方向取其垂直位即为眼屈光的负散光轴方向。

2.图、数学关系式的推演过程2.1.散光表的钟点数标记A1(图1)转化为顺时针圆周度标记A2(图2),二者之间的数学关系式为:A2=A1×30。

图1 A1:散光表的钟点数标记2.2.散光表的顺时针圆周度标记A2对应转换为以散光表为参照物的TABO法标记A3(图3)。

散光表在屈光检查过程中的光学原理与应用

散光表在屈光检查过程中的光学原理与应用

摘要:散光眼是屈光检查中经常遇到的屈光不正状态,检查的正确性直接影响被检者戴镜的舒适性,也是屈光检查中最难掌握的部分。

本文主要从光学原理和数学角度推导检查者确定的散光轴位方向与被检者看到最清晰线条钟点数之间的关系,即30倍法则关系,加强理解的同时运用实例说明,散光表在检测散光时的步骤及其注意事项,从而有助于临床上的正确理解与应用。

关键词:散光表;散光眼;30倍法则散光眼是指人眼调节静止时,由于两子午线上屈光力不等,平行光线经过人眼的屈光系统,不能汇聚成一个焦点,而是在前后不同的空间位置形成两条焦线的一种屈光状态。

由散光眼的定义可知,最强屈光力的子午线方向光线先汇聚形成第一条焦线,称为前焦线;最弱屈光力的子午线方向光线后汇聚,形成第二条焦线,称为后焦线[1]。

当两条焦线为垂直,即正交时称为规则性散光。

两条焦线间的光束形成顶点相对的圆锥体形的散光光锥,称为史氏光锥(Sturm conoid)。

两条焦线之间的间隙称为Sturm间隙,即焦间距,它的长度代表散光程度。

其屈光成像可以用Sturm光锥的图解来说明(见图1)。

规则性散光是验光中最常见的屈光状态,因此本文是以规则性散光为例进行阐述。

图11 散光眼焦线的成因与矫正由散光眼定义可知,规则性散光眼两个子午线上屈光力不等,等效于两个屈光力不等且都不为零的圆柱透镜正交组合,或等效于一个球镜与一个柱镜的组合,即相当于球柱镜。

因此远处一点发出的平行光线经过规则性散光眼的屈光系统后将会形成史氏光锥,且在前后不同位置形成两条相互垂直的焦线。

散光眼进行矫正时,主要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方法是使用屈光力恰当的圆柱透镜(轴向与后焦线方向一致)和屈光力恰当的圆柱透镜(轴向与前焦线方向一致)组成的正交圆柱透镜,分别使得后焦线和前焦线全部移动到视网膜上,即矫正的正交圆柱透镜和屈光不正眼组成光学系统,形成正视眼,此时所用屈光力大小和方向与前后焦线与视网膜相对位置有关。

第二种矫正方法是在实际验光矫正时,离视网膜近的那条焦线清晰,而垂直焦线离视网膜较远,比较模糊,因此需要使用恰当屈光力的圆柱透镜(轴向与模糊焦线方向一致)将模糊焦线移动到清晰焦线位置,在清晰焦线位置形成一个圆形光斑,这样会矫正散光度数,然后使用适当屈光力的球镜将圆形光斑移动到视网膜位置,达到正视眼效果,此时矫正镜片等效于一个球镜与一个柱镜的组合,相当于球柱镜。

自测视力表(简E字表、C字表、散光表)

自测视力表(简E字表、C字表、散光表)

自测散光表核心提示:可用下图测试自己的眼睛是否具有散光。

检测方法:检查时,分别遮挡(不得按压眼球)一只眼睛,用另一只眼睛注视上图,看看各方向的线条,是否粗细均匀一致。

判定结果:1、若裸眼看到散光表各方向线条粗细均匀一致时,表明该眼无散光现象。

2、若配戴矫可用下图测试自己的眼睛是否具有散光。

检测方法:检查时,分别遮挡(不得按压眼球)一只眼睛,用另一只眼睛注视上图,看看各方向的线条,是否粗细均匀一致。

判定结果:1、若裸眼看到散光表各方向线条粗细均匀一致时,表明该眼无散光现象。

2、若配戴矫正眼镜的眼,看到散光表各方向线条粗细均匀一致时,表明被检眼散光已得到充分矫正。

3、当被检眼看到散光表中,某一线条粗且黑或格外清晰,说明该眼可能有散光。

特别说明:自测结果仅供参考,准确结果需经专业验光确定。

散光表法的负散光轴向的推演欧阳永斌关键词:散光表法;负散光轴向;推演;原理散光表检查中,以被检眼所见的最清晰线对应的小钟点读数×30来确定该眼的负散光轴向。

这一负散光轴位的计算方式非常简单,但是其推演过程却一直是初学验光者难以理解之处。

本文借助于图、表、数学关系式来阐述散光表检查中负散光轴的推演过程。

1.因为被检眼的方向定位参照物与检查眼的方向定位参照物的差别等因素的存在,使得被检眼对散光表上清晰线条的方向感知还需要再经过多次对应关系的转换才能够追踪到其负散光轴向。

转换过程包括以下四个环节:钟表用的钟点数转换单位为顺时针圆周度;顺时针圆周度对应转换为以散光表为参照物的TABO法标记;物像之间的镜面关系要求以散光表为参照物的TABO标记转换为以被检眼为参照物的TABO标记;后焦线形成的清晰像方向取其垂直位即为眼屈光的负散光轴方向。

2.图、数学关系式的推演过程2.1.散光表的钟点数标记A1(图1)转化为顺时针圆周度标记A2(图2),二者之间的数学关系式为:A2=A1×30。

图1 A1:散光表的钟点数标记2.2.散光表的顺时针圆周度标记A2对应转换为以散光表为参照物的TABO法标记A3(图3)。

散光表法则原理完整版

散光表法则原理完整版

散光表法则原理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散光表30倍法则的原理本文由《美式21项验光视觉检查法》书作者黄炳南先生撰写本人在长期验光培训工作中,经常会遇到验光员咨询散光表的问题,特撰写此文以帮助大家。

散光表主要用于粗验散光,可初步确定眼睛是否存在散光。

一般要求,当远视力矫正高于以上,视力在~之间时,用红绿视标对比,当红比绿清为基础下使用散光表,方法就是30倍法则。

散光30倍法则(Rule of thirty):初验散光轴位=钟表最清楚线条对应的最小阿拉伯数字×30)(钟表型散光表)举例:在测试时,告诉顾客以钟表面为例,看散光表内黑线的深浅,细粗是否一致,如不一致,则说明此眼有散光存在。

如看到2点与8点钟方向比较清晰、黑,说明此眼粗验散光轴位在2×30°=60°,如看到1~2点(7~8点)之间清晰,那么粗验散光轴位就是×30°=45°。

下面为目前世界通用的散光表与TABO散光轴位标记法:常被学生问到:1.为什么最清晰的方向不是轴位?轴位不是最低屈光力的方向吗?为什么看到6-12点垂线清晰,负散光轴位却在水平180°?2.为什么2与8点清晰,轴位就是60°?很多学生认为2点钟清晰时,轴位应该是30°才对,为什么是60°?3.加上散光后,最清晰的线也会移动,那应该怎样处理?一、为什么最清晰的线不是轴位?轴位为什么在最模糊的方向?首先要知道,看散光表时,要求是当红比绿清的状态下进行(眼处于轻度雾视状态),因此所用的散光度数用负柱镜来矫正。

(综合验光仪内也只有负散)。

当眼睛看到黑线深浅不一致时,那眼睛内的散光是什么性质?就是有正散存在,如图一:图一图一,眼睛内屈光度数为:++×90°,眼内屈光成像如下:两个焦点都成像在视网膜前,其中水平焦点靠前(成像为垂线),垂直焦点靠后(成像为水平线),两线中点就是最小弥散圈。

自测视力表简E字表、C字表、散光表

自测视力表简E字表、C字表、散光表

自测视力表(简E字表、C字表、散光表)自测散光表核心提示:可用下图测试自己的眼睛是否具有散光。

检测方法:检查时,分别遮挡(不得按压眼球)一只眼睛,用另一只眼睛注视上图,看看各方向的线条,是否粗细均匀一致。

判定结果:1、若裸眼看到散光表各方向线条粗细均匀一致时,表明该眼无散光现象。

2、若配戴矫可用下图测试自己的眼睛是否具有散光。

检测方法:检查时,分别遮挡(不得按压眼球)一只眼睛,用另一只眼睛注视上图,看看各方向的线条,是否粗细均匀一致。

判定结果:1、若裸眼看到散光表各方向线条粗细均匀一致时,表明该眼无散光现象。

2、若配戴矫正眼镜的眼,看到散光表各方向线条粗细均匀一致时,表明被检眼散光已得到充分矫正。

3、当被检眼看到散光表中,某一线条粗且黑或格外清晰,说明该眼可能有散光。

特别说明:自测结果仅供参考,准确结果需经专业验光确定。

散光表法的负散光轴向的推演欧阳永斌关键词:散光表法;负散光轴向;推演;原理散光表检查中,以被检眼所见的最清晰线对应的小钟点读数×30来确定该眼的负散光轴向。

这一负散光轴位的计算方式非常简单,但是其推演过程却一直是初学验光者难以理解之处。

本文借助于图、表、数学关系式来阐述散光表检查中负散光轴的推演过程。

1.因为被检眼的方向定位参照物与检查眼的方向定位参照物的差别等因素的存在,使得被检眼对散光表上清晰线条的方向感知还需要再经过多次对应关系的转换才能够追踪到其负散光轴向。

转换过程包括以下四个环节:钟表用的钟点数转换单位为顺时针圆周度;顺时针圆周度对应转换为以散光表为参照物的TABO法标记;物像之间的镜面关系要求以散光表为参照物的TABO标记转换为以被检眼为参照物的TABO标记;后焦线形成的清晰像方向取其垂直位即为眼屈光的负散光轴方向。

2.图、数学关系式的推演过程2.1.散光表的钟点数标记A1(图1)转化为顺时针圆周度标记A2(图2),二者之间的数学关系式为:A2=A1×30。

框架与隐形眼镜散光精准换算表(附使用说明)

框架与隐形眼镜散光精准换算表(附使用说明)

最全面的框架眼镜与角膜接触镜顶点屈光度换算表,是很好的学习和查阅工具。

表一:近视0至1200度,散光0至200度。

表二:近视0至1200度,散光225至375度。

表三:近视0至1200度,散光400至550度。

表 四:近视1200至2400度,散光0至200度。

表五:近视1200至2400度,散光225至375度。

表六:近视1200至2400度,散光400至550度。

表七:远视900至0度,散光0至200度。

表八:远视900至0度,散光225至375度。

表九:远视900至0度,散光400至550度。

表格使用说明Ⅰ
使用距离处方R:-4.50-2.00*180框架,换算成隐形眼镜。

查表得知,在散光0度一格与-4.50有交叉,选择数值-4.27作为球镜,散光200一格与-4 .50的交叉选择-1.76作为柱镜。

换算后的处方为:
-4.27-1.76*180
表格使用说明Ⅱ
此表格是按照镜眼距公式,镜眼距取0.012m严格计算得出,位数精确到0.01,我们的
眼镜片只精准到0.25,所以必须取舍换算,查出数据后需按下表换算成0.25一级的表示
方式。

上例取整后的处方为:R:-4.25-1.75*180。

散光表

散光表

• (2)远视眼在远雾视组合透镜的基础上,减
去全部负柱镜试片,逐步减少正球镜试片, 使被测眼勉强看清0.6视标。由于综合验光 仪不兼备正柱镜试片,故远视眼必须用负 的圆柱透镜进行散光盘检测。

• 例5-2 设:被测眼客观屈光检查处方为
+4.50+1.25×90。 • 雾视组合透镜为+7.00-1.25×180。 • 散光盘视标检测的操作步骤如下: • 1)将柱镜-1.25撤去。 • 2)球镜逐步减到+6.25,被测者诉恰能看 到0.6视标。
+0.25/+0.75×180。 • 被测眼看到的垂直标线象转为清晰(图5-7)。
4.检测者与被测者对子午轴向的理 解差异 (1)斜向散光清晰标线的分析
• 假设在看散光盘时,被测者说垂直(钟面6-12)
线最清晰,则将负柱镜试片的轴位置于水平方 向(钟面3-9),上述做法很容易理解。但当最 清晰的标线在斜位时,就需要分析了,这是因 为被测者是取从内向外看的角度确定视标上清 晰线条的轴向,而检查者却习惯于采用从外向 内看的角度确定清晰的标线象在被测眼视网膜 上的轴向。
三、散光盘视标检测的注意事项

1.避免预置柱镜试片 散光盘视标检测切 忌预置柱镜试片,因若预先置入的柱镜试 片轴向和焦度有误可能产生错误的清晰标 线的轴向,反而干扰了正常的检测。
• 2.适当的预置球镜试片 无论被测眼是远视
还是近视,均应适当的预置球镜试片,将 入眼光线形成的焦线调整到视网膜近前方, 使被测眼处于低度复性近视状态,一则使 检测免受眼调节功能的干扰,二则便于在 视网膜同侧比较两条焦线象的清晰程度。
• 3.确定柱镜试片的轴向 嘱被测眼辨别散光
盘中最黑细而清晰的标线所在的子午轴向, 当得知黑细而清晰的标线所在的方位后, 则与该清晰标线相垂直的方向一定有另一 根最模糊标线,将柱镜试片的轴向放置在 与清晰标线相垂直的方向,即模糊标线所 在的轴向,可移动另一根模糊标线象,逐 步增加柱镜试片的焦度,使两条标线象的 间距逐步缩小,模糊的标线象逐步转为清 晰,当两条标线象重合时,眼的散光就被 矫正了(图5-6)。

自测视力表(简E字表、C字表、散光表)

自测视力表(简E字表、C字表、散光表)

2.1.散光表的钟点数标记A1(图1)转化为顺时针圆周度标记A2(图2),二者之间的数学关系式为:A2=A1×30。

2.2.散光表的顺时针圆周度标记A2对应转换为以散光表为参照物的TABO法标记A3(图3)。

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以45度线条为中轴的对称,其数学关系式为:A2-45=45-A3;亦即:A2+A3=90。

2.3.以散光表为参照物的TABO标记A3转换为以被检眼为参照物的TABO标记A4(图4)。

物像之间的镜面关系是以90这一垂直线条为中轴的对称。

二者之间的数学关系式为:A3-90=90-A4;亦即:A3+A4=180。

2.4.散光表检查要求在雾视状态下测定近视性散光。

此时,后焦线靠近视网膜而显得清晰;前焦线远离视网膜而显得模糊。

负散光轴向与前焦线方向相同,与后焦线方向垂直。

因此,被测眼的负散光轴A5(图5)与该眼获得的最清晰线像A4相垂直。

二者之间的数学关系式为:A4-90=A5。

3.推演结果:根据以上相互关系的数学关系式:A2+A3 =90; A3+A4=180;A4-90=A5 ,可以推导出:A5= A2。

所以,散光表检查中,被检眼的负散光轴向与该眼所见散光表最清晰线钟点数之间的关系可简化为:负散光轴向=最清晰线的小钟点数×30.图3 A3:以散光表为参照物的TABO标记图4 A4:以被检眼为参照物的TABO标记散光眼简介散光眼散光眼系指眼球在不同经线上的屈光力不一致,或同一经线的屈光度不等,以致进入眼内的平行光线不能在视网膜上结成焦点,而形成焦线。

临床上分为规则散光和不规则散光两种。

屈光力差别最大的两条经线为主经线,两条主经线互相垂直,为规则散光。

这种散光多为先天性。

不规则散光是各子午线的弯曲度不一致,如角膜瘢痕、角膜小面、圆银角膜或某些内外眼手术后等所引起。

散光概述散光平行光线通过眼屈折后不能形成一个焦点者,称散光。

散光可分为不规则散光和规则散光两类。

如果眼球在不同的经线上的屈光状态或屈光度不一致,尤是角膜表面的曲率半径不是一个球面,则眼在无调节状态下,5米以外平等光线,经眼球的不同经线屈折后就不能在视网膜上结成一个焦点,而形成焦线,因而视网膜上的物像模糊不清。

散光验光流程详细步骤

散光验光流程详细步骤

散光验光流程详细步骤散光检查的几大步骤,显而易见就是我们对于散光的检查由主观到客观、深度检查,以便彻底了解病情,对症下药治疗散光症状。

为了普及散光检查的相关知识,我们接下来就来详细了解下散光检查的几大步骤吧。

1.主观检查(1)散光表观察:散光眼的主观检查可用散光表观察,初步了解被检眼的散光子午线视网膜上朦胧的物像形状。

散光表观察因散光程度、屈光性质、调节功能状态、注视目标的距离和形状不同,有种种不同的变化。

因此从视网膜朦胧的物像形状和性质,在检查中可了解散光眼的性质和程度。

(2)主观试镜验光:主观试镜验光一般都是在客观验光之后进行。

目的在两点:第一,对单眼矫正镜片准确性的主观确定。

Jackson交叉圆柱镜校正散光轴向和散光度有重要的作用,达到既有最佳视力又有最舒适的视觉效果;第二,双眼视觉平衡试验,包括对普通视标、红绿色视标、立体视标等的双眼视试验。

2.客观检查(1)角膜散光检查:①角膜散光盘(Placido盘):角膜检查的最初方法是Placido盘。

该盘是磁白色,一面上画有数个黑色同心圆环,最中央窥孔处有一约+8.0D的透镜用于观察,被检查者背向光源,检查者立于其眼前,手持盘柄,将圆环面对向被检眼角膜,距离约12厘米,用一眼靠近窥孔的透镜观察被检眼的角膜反射环像,来判断角膜散光,环像较密子午线表示曲率较高,密度较疏子午线表示曲率较低,即基弧子午线。

②角膜曲率计:角膜曲率计测定角膜曲率是根据角膜前表面反射像(Purkinje像)高度的测量,测算出。

(2)眼散光检查:眼散光的客观测量也即为眼屈光不正的测量,即所谓的客观验光,临床上最为普遍使用的客观验光为电脑验光仪验光和检影镜检影验光。

前表面的角膜曲率半径r。

裂隙片

裂隙片

一、学习目标能运用散光表和裂隙片检查被检眼的散光及其轴位。

二、操作步骤(一)使用工具散光表,试片箱。

(二)操作程序(以钟面式散光表为例)1.用散光表测试被检眼的规则性散光度及其轴位。

前提:一般在矫正视力达到小数视力0.7时,即可使用散光表的操作,进行,有无散光,散光度数及轴位的测定。

(1)令被检眼注视远处散光表(图3-2-21),同时,问:散光表中的一条条辐射线的深浅、浓淡是否均匀一致?如答:均匀,无深浅、浓淡之分。

则判断:被检眼无散光,如答:不均匀,有深有浅,则判断:有散光。

(2)对无散光的被检眼可继续进行球面镜的插片验光工作。

对有散光的被检眼,此时应该继续提问:请指出散光表中哪一条(或几条)放射线最深、最浓?若答:3、9点钟放射线最浓最深。

则可判断:被检眼的散光轴位在6、12点方向上。

(3)加置散光试镜片-0.50×90于被检眼前,再问:散光表上的放射线还有深浅浓淡吗?若答:没有深浅了。

则可判断:此时被检眼的散光屈光不正已被矫正,即:-0.50散光,轴位在90°方向上。

若答:仍有深浅,最深的仍是3、6点方向。

则可判断:此时被检眼还存在未被中和的散光,应继续加深散光度。

(4)改置柱镜试镜片-1.00×90于被检眼前,再问:散光表上的放射线还有深浅浓淡吗?若答:均匀了,则可判断:此时被检眼的散光已被完全矫正,其散光屈光不正为-1.00D,轴位在90°。

散光测试程序结束。

若答:还有深浅,则可判断:被检时仍有未被中和的散光存在,要加深散光度。

(5)改置更深的柱镜试镜片,直至被检者答放射线均匀无浓淡了为止。

2.怎样用裂隙片求得散光度和球镜度?(1)裂隙片验散光是用试戴镜架和试戴镜片进行的。

遮盖一眼,在原验光基础上,加+1.00D到+1.50D球镜雾视镜,将1mm宽的裂隙放于雾视镜前,将裂隙片旋转180°,如果在旋转时视力无变化,说明没有散光;如有变化则说明有散光存在。

散光表的原理及使用问答

散光表的原理及使用问答

散光表的原理及使用问答Q:有散光的患者在看散光表时,感觉那一根线条最清晰?散光表上的清晰线条为什么总是与眼的轴位相差90度?A:其实散光表的原理可以结合史氏光椎图来进行分析。

根据史氏光椎图可知,相互垂直的线条成像在散光眼视网膜上的位置是不一样的,一个靠前一个靠后,中间存在一个距离差,这个距离相差多少直接与散光度的高低成正比,这两条线究竟哪一条让人眼看起来更清晰取决于它们与视网膜的距离,离视网膜近的那条线人眼就会感觉更清晰。

举例说明:比如说是一只-1.00DC*180的散光眼,再看散光表时,因为水平方向没有屈光度,所以垂直方向的线条会直接成像在视网膜上,因而垂直方向的线条是清晰的。

反之垂直方向存在-1.00D,所以水平方向的线条成像在视网膜之前,因而水平方向的线条是模糊的。

在实际眼光操作中,患者会告诉眼光人员6点钟或者是12点钟方向线条最清晰。

以上是单纯性近视散光的案例,混合散光的情况其实也是一样的,只不过是互相垂直的两条线都不在视网膜上而已。

假设一位患者的眼睛屈光度是-1.00DS/-1.00DC*180,那么着只眼睛看散光表时,垂直和水平的两条线都在视网膜之前。

但是垂直方向的线条离视网膜近一些,理论是它与视网膜的距离是0.333MM而水平方向的线条距离视网膜要远一些.理论上来说为0.667MM。

因为垂直方向的线条离视网膜近一些,所以会感觉垂直方向的线条清晰一些。

因此在实际验光操作中患者也会告诉验光人员6点钟或12点钟的位置最清晰。

假设一位患者的屈光度是+1.0DS/+1.00DC*180的散光眼,这只眼睛看散光表时,垂直和水平的两条线条都在视网膜后,但水平方向的线条离视网膜更近一些,理论上它与视网膜的距离是0333MM,而垂直方向的线条离视网膜要远一些,理论上来说为0.667MM。

因为水平方向的线条比垂直方向的线条距离视网膜的距离要近一些,所以也会感觉水平方向的线条要更清晰一些。

因此,在实际操作当中患者会告诉验光人员3点钟或是9点钟的位置更清晰一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散光表的应用
近视、远视的屈光形成
共同特点:
均能会聚成焦点 球性的改变 正视眼 近视眼 远视眼
各方向整体屈光力是相同的
散光眼的屈光形成
若整体屈光力不相同?
屈光后能在同一位置聚成焦点? 不能! 形成模糊影像或焦线
散光眼的定义

平行光线经过散光眼不能形成焦点, 而形成前后两条焦线来自水平子午线形成垂直焦线
注意事项:
矫正视力≥0.6 散光度与近视度相近时,效果不明显 所能测定的散光仅指规则散光


例子

电脑验光:

OD:-4.00DS/-1.00DC*180

第一步:

在试镜架上置入数据(球、柱) 查视力: 0.8 雾视( +1.00DS )至0.3 -3.00DS/-1.00DC*180
0.3
∮逐步增加负球镜,使在用视力视力至0.6。
散光表法

方法:
∮此时两条焦线都在视网膜之前,处于复性近 视散光状态。 ∮投放散光表。
∮询问被检者各个方向的线条是否有的清楚、 有的模糊还是差不多。
散光表法

方法:
∮如果有的线条清晰,有的模糊,则询问被 检者几点钟的线条最清晰 ∮确定负柱镜轴向的方法是以清晰的线条对 应的点钟数乘以30 ∮假设被检者觉得2点钟和8点钟的线条最清 晰则负柱镜的轴位加在60°


第五步:

1.0 1.2 1.2
双色
F’h
散光眼的定义

垂直子午线形成水平焦线
F’v
散光眼的定义
散光表

散光表
粗细均一 颜色一致 二十四个方向 间隔均匀 15°
散光表

原理:
∮平行光线通过散光眼,将形成两条焦线
∮焦线的方向为散光眼的两条主子午线方向
散光表
∮当散光眼注视散光表,与靠近视网膜的焦线 方向相同的线条最清晰
例子

第二步:

去除柱镜: -3.00DS 去雾视至0.6: -4. 00DS 投放散光表 检查者:请问钟表线上各个方向的线条是否 有的清楚、有的模糊还是差不多?如果有请 告知我几点钟的线条最清晰?

第三步:

例子

被检查者:6点钟和12点钟的线条最清晰 180 检查者确定轴位: 6 *30 确定散光度:
散光表法

方法:
������ ∮从-0.25D开始加负柱镜,每加一块柱 镜,让被检者比较开始时最清晰和最模糊的 两个方向的线条
散光表法

方法:
������ ∮如,将-0.25D的柱镜加在60°轴向上,让被 检者比较2点钟和5点钟的线条哪条更清晰还是差不 多 ������ ∮如果还是2点钟的线条更清晰,则继续加负柱 镜,至2点钟和5点钟的线条一样清 ������ ∮如果没有一样清的情况,则加至最后一片2点 钟线条清晰的度数
∮与远离视网膜的焦线方向相同的线条最模糊
作用:可用散光表测试被检眼的规则性散光度 及其轴位
散光表法

原理:
∮为了消除调节的影响,应确保两条焦线都 在视网膜的前方 ∮因此在进行散光表检查之前,应加足够的 正镜达到雾视的状态
散光表法

方法:
∮试镜架插上客观验光数据(球、柱),并雾 视至0.3。 ∮去除试镜架上任何柱镜。
散光表法

方法:
������ ∮加负柱镜至一样清后,再调整球镜的度 数(去雾视)至最佳视力
散光表法

方法:
������ ∮注意,在加柱镜过程中,有可能被检者 觉得其他方向的线条最清晰 ∮让被检者不要理会其他方向的线条 ∮只是集中注意力比较加柱镜前最清晰和最 模糊的两个方向的线条即可
散光表法




第四步:

检查者:将-0.25DC轴位放置在 180 检查者:请比较6点钟和9点钟的线条哪条更清 晰还是差不多? 被检查者:还是6点钟的线条更清晰


例子


检查者:将 -0.50 DC轴位放置在180 检查者:请比较6点钟和9点钟的线条哪条更清晰 还是差不多? 被检查者:一样清
MPMVA: -4.00DS/-0.50DC*180 √ -4.25DS/-0.50DC*180 -4.50DS/-0.50DC*18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