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装备机械基础期末复习总结
机械基础重点知识全总结,一起复习一下吧
机械基础重点知识全总结,一起复习一下吧1、简单机器组成:原动机部分、执行部分、传动部分三部分组成。
2、运动副:使构件直接接触又能保持一定形式的相对运动的连接称为运动副。
高副:凡为点接触或线接触的运动副称为高副。
低副:凡为面接触的运动副称为低副。
3、局部自由度:对整个机构运动无关的自由度称为局部自由度。
自由度:构件的独立运动称为自由度。
平面机构运动简图:说明机构各构件间相对运动关系的简单图形称为机构运动简图。
4 普通螺纹牙型角为α=60°梯形螺纹牙型角为α=30°矩形螺纹的牙型是正方形。
传递效率最高的螺纹牙型是矩形螺纹(正方形)。
自锁性最好的是三角螺纹牙型。
5 常用的防松方法有哪几种?(1)摩擦防松(2)机械防松(3)不可拆防松。
6 平键如何传递转矩?平键是靠键与键槽侧面的挤压传递转矩。
7 单圆头键用于薄壁结构、空心轴及一些径向尺寸受限制的场合。
8 零件的轴向移动采用导向平键或滑键。
9 联轴器与离合器有何共同点、不同点?联轴器与离合器共同点:联轴器和离合器是机械传动中常用部件。
它们主要用来连接轴与轴,或轴与其他回转零件以传递运动和转矩。
不同点:在机器工作时,联轴器始终把两轴连接在一起,只有在机器停止运行时,通过拆卸的方法才能使两轴分离;而离合器在机器工作时随时可将两轴连接和分离。
10 有补偿作用的联轴器属于挠性联轴器类型。
11 挠性联轴器有哪些形式?解:挠性联轴器分为无弹性元件的挠性联轴器和有弹性元件的联轴器。
无弹性元件的挠性联轴器有以下几种(1)十字滑块联轴器(2)齿式联轴器(3)万向联轴器(4)链条联轴器有弹性元件的挠性联轴器又分为(5)弹性套柱销联轴器(6)弹性柱销联轴器(7)轮胎式联轴器12 离合器分牙嵌式离合器和摩擦式两大类。
13 钢卷尺里面的弹簧采用的是螺旋弹簧。
汽车减震采用的是板弹簧。
14 铰链四杆机构有哪些基本形式?各有何特点?解:铰链四杆机构有三种基本形式(1)曲柄摇杆机构(2)双摇杆机构(3)双曲柄机构。
机械基础期末理论总结
机械基础期末理论总结一、机械基础概述机械基础是机械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机械领域的基本理论和技能的掌握。
本课程主要包括机械基本知识、机械零件设计与制造、机械运动学和动力学等几个方面。
机械基础课程内容体系化和组织化,对学生的机械专业基础提供了较全面的知识基础,为学生深入学习专业课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机械基础的主要内容(一)机械基本知识机械基础课程的第一个模块是机械基本知识。
这个模块主要包括机械的定义、机械的分类、机械的结构、机械的功能和机械的工作原理。
学生可以通过这一模块学习到机械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为后续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机械零件设计与制造机械零件设计与制造模块主要包括机械零件的设计、机械零件的加工和机械零件的装配等内容。
在这一模块中,学生需要学习机械零件的工程图、机械零件的加工工艺和机械零件的装配技术等。
通过这一模块的学习,学生可以获得机械零件设计与制造的基本技能。
(三)机械运动学机械运动学是机械基础课程的重点内容之一。
这一模块主要包括机械的运动和机械的运动学分析。
在学习这一模块时,学生需要学习机械的运动分析和机械的运动学计算方法等内容。
通过学习这一模块,学生可以掌握机械运动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四)机械动力学机械动力学是机械基础课程的另一个重点内容。
这一模块主要包括机械的力学原理和机械的动力学分析。
在学习这一模块时,学生需要学习机械的力学原理和机械的动力学计算方法等内容。
通过学习这一模块,学生可以掌握机械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三、机械基础的学习方法(一)理论知识的学习在学习机械基础课程中,学生首先需要掌握机械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这需要学生认真听课、仔细阅读教材,并进行及时的复习和总结。
同时,学生还应该注重理论知识的联系和应用,通过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来巩固和扩展机械基础理论知识。
(二)实际操作的学习机械基础课程还包括一些实际操作,例如机械零件的加工和装配等。
在学习这一模块时,学生需要亲自动手进行实际操作,并及时总结和归纳自己的经验。
机械基础知识要点归纳总结
机械基础知识要点归纳总结机械基础知识是指在机械工程领域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要点,它们对于从事机械工程设计、制造、维修和管理等工作的人员来说是必备的。
本文将对机械基础知识进行要点归纳总结,包括力学、材料学、热学、流体力学等方面的内容。
一、力学1. 牛顿三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是惯性定律,指物体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直到受到外力作用。
牛顿第二定律是动力定律,给出了力与质量和加速度的关系。
牛顿第三定律是作用-反作用定律,指对于任何一个作用力,都存在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2. 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是指多个力合成为一个力的过程,力的分解是指一个力拆分成若干个力的过程。
力的合成与分解常用于力的分析和计算中。
3. 力矩:力矩是描述力对物体转动影响的物理量,它等于力与力臂的乘积。
力矩的方向由右手定则确定。
4. 质心与惯性矩:质心是指物体所有质点的矢量和除以总质量所得到的位置矢量。
惯性矩是描述物体对于转动的惯性特性,与质量和物体的形状有关。
二、材料学1. 材料分类:常见的材料分类包括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和复合材料。
金属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和导电性,非金属材料多用于绝缘和耐腐蚀等领域,复合材料融合了两种或多种材料的优点。
2. 弹性与塑性:材料的弹性是指材料在受力后可以恢复原来形状和大小的性质,塑性则是指材料在受力后可以永久变形的性质。
3. 热胀冷缩:物体在受热或冷却时会发生体积的变化,这种变化称为热胀冷缩。
热胀冷缩对机械设计和结构的稳定性有影响,需要予以考虑。
4. 硬度与强度:硬度是指材料抵抗刮擦和压入的能力,强度则是指材料抵抗破坏的能力。
硬度和强度是衡量材料性能的重要指标。
三、热学1. 温度与热量:温度是物体热平衡状态的度量,热量是物体之间传递的热能。
2. 热传导:热传导是指热量通过物质的传递过程。
热传导的特性由材料的导热系数决定。
3. 热膨胀:物体在受热时会发生尺寸的变化,称为热膨胀。
过程装备机械基础期末复习资料
强筋及接管处。
11、边缘应力产生的原因和特性:边缘化应力是由于两连接件弹性变形
不一致,相互制约而产生的。具有局限性和自限性两个基本特性。
12、设计参数
1) 设计压力:指设定的容器顶部的最高压力,其值一般不小于容器
的最大工作压力。对装有安全阀的,p=1.05~1.1pw且不低于安全
阀的开启压力。
2) 计算压力:指在相应设计温度下用以确定容器计算厚度的压力,
4、约束的类型(柔性约束T、理想光滑面约束N、光滑圆柱铰链约束 (固定铰链约束XA,YA,可动铰链约束NB)、固定端约束(X,Y, m)) 第四章 1、应力:单位面积上的内力。,受拉为正,受压为负。 2、应变:构件单位长度的拉伸量或缩短量,纵向应变,横向应变,在 弹性范围之内为常数, 为材料的横向应变系数或泊松比。 3、材料发生弹性变形时,应力与应变成正比,胡克定律:,E(MPa) 材料的弹性模量,即材料常数,表示材料抵抗变形的能力。即,所以, 式中EA为杆的抗拉(压)刚度,对于相同长度,受力相同的杆,EA越 大,杆的变形就越小。 4、低碳钢在拉伸时的力学性能:(39页图4.11)
2、熟练绘制分离体的受力图:应用二力平衡与三力汇交定理。 3、从力学的角度看,构件必须满足的要求(刚度,强度,稳定性) 4、构件有哪几种基本变形?(拉压、剪切、扭转、弯曲) 第三章 1、力矩:,正负号规定:当力使物体绕矩心作逆时针方向转动时为正 值,反之为负值。 2、力偶:等值、反向、作用线不重合的两个平行力的力系。,力偶使 物体逆时针方向转动时为正值,反之为负值。 3、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条件及方程:力系的主失和力系中各力对任一 点主矩都为零,即(主失为零,主矩为零)
碳钢:C≤2% 1、钢与铸铁的主要区别
铸铁:C=2~4.5% 2、钢的强度随碳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塑性随碳含量的增加而下降 3、碳钢的牌号:用钢中碳含量的万分之几表示,如:
机械基础必考知识点总结
机械基础必考知识点总结一、力学基础1. 机械基础的力学基础是牛顿力学,重点包括牛顿三定律、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矩等内容。
2. 牛顿三定律:包括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第二定律(运动定律)和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
3. 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包括平行力的力合成和共点力的合成,力的分解可分为平行力的分解和共点力的分解两种情况。
4. 力矩:力矩的概念,力矩的计算公式,平衡条件下的力矩。
5. 运动学基础:直线运动、曲线运动、角速度、角加速度等。
二、材料力学1. 材料力学是研究材料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与破坏规律的学科。
2. 主要内容包括:拉伸、压缩、剪切、弯曲等。
3. 长度变化:拉力导致的长度变化计算,弹性模量,杨氏模量。
4. 压缩变形:材料压缩应力应变关系,体积应变。
5. 剪切变形:剪切应力应变关系,剪切模量。
6. 弯曲变形:弯矩与曲率之间关系,梁的挠度计算。
三、机械制图1. 机械制图是机械工程中的基础课程,它包括正投影与倾斜投影、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尺度比例、视图的选择与构图等内容。
2. 阅读:机械制图的阅读,包括正投影图与倾斜投影图的阅读方法,平行投影图与中心投影图的阅读方法。
3. 绘图:机械零件的一二三视图绘制,轴测图的绘制。
4. 投影:机械制图的正投影与倾斜投影,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
四、机械设计基础1. 机械设计基础是机械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包括零件的设计、联接件的设计、轴的设计、机构的设计等内容。
2. 零件的设计:机械零件设计的基本要求,设计的步骤与方法,尺寸和公差。
3. 联接件设计:联接件的类型和分类,常用联接件的设计原则,键连接、销连接、螺纹连接的设计计算。
4. 轴的设计:轴的分类及选择原则,轴的强度计算,轴的刚度计算。
5. 机构的设计:机构的分类、机构的设计步骤,机构的运动分析。
五、机械传动1. 机械传动是研究机械零部件之间的动力传递关系的学科,包括平面机构、空间机构、齿轮传动、带传动、链传动等内容。
机械设计基础考试复习总结
机械设计基础期末复习指导第1章机械设计基础概述1、机械的组成机械是机器和机构的总称。
从运动的观点看,机器和机构之间是没有却别的。
机构组成中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的各部分称为构件。
机械零件是机器的基本组成要素。
2、机械零件的设计准则机械零件的主要失效形式;机械零件的工作能力计算准则(强度准则、刚度准则、耐磨性准则、振动性准则);机械零件的强度(载荷、应力、许用应力)3、机械设计中常用材料及选用原则强化练习:1、D是机械制造的最小单元。
A 机械B 部件C构件 D 零件2、金属抵抗变形的能力,称为D。
A硬度B塑性C强度D刚度3、机器或机构各部分之间应具有确定运动运动。
机器工作时,都能完成有用的机械功或实现转换能量。
4、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是:原动件数等于机构的自由度数。
5、.机器或机构构件之间,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
6、构件一定也是零件。
(×)7、机器是由机构组合而成的,机构的组合一定就是机器。
(×)8、机构都是可动的。
(√ )9、可以通过加大正压力的方法来实现增大两个相互接触物体之间的摩擦力。
(×)第2章机构的组成1.机构的组成和运动副机构由若干构件联接组合而成,根据运动传递路线和构件的运动状况,构件可分为三类:机架、原动件、从动件。
两个构件直接接触而形成的可动联接称为运动副。
在平面机构中,按构件的接触性质运动副可分为高副和低副两类,它们所约束的自由度数目和内容是不同的。
2.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机构运动简图是表示机构组成和各构件相对运动关系的简明图形。
为掌握机构运动简图,应熟记各类常用平面机构与运动副的符号表示法。
3.平面机构的自由度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是:原动件的数目=机构的自由度数F(F>0)。
机构的自由度数F则按下列公式计算:F=3n-2P L-P H运用平面机构自由度公式计算一个机构的自由度数F,是学习的重点内容之一,必须熟练掌握。
强化练习:1、运动副是指能使两构件之间既能保持直接接触,而又能产生一定的形式相对运动的联接。
机械基础各章知识点总结
机械基础各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机械基础概论机械基础是机械工程的基础学科之一,它研究机械运动的规律和机械运动部件的设计、计算、制造、安装、使用、维修和管理等问题。
机械基础知识包括:力的概念和分类、力的作用效果、力的合成和分解等。
力的概念和分类:力是一种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物理量,根据力的性质和作用方式不同,可以将力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两大类。
接触力包括拉力、推力、支持力等,非接触力包括引力、斥力等。
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效果包括力的平衡和不平衡两种情况。
当多个力合成为零力或合力时,称为力的平衡;当多个力合成不为零力或合力时,称为力的不平衡。
力的合成和分解:力的合成是指将多个力合成为一个力的过程,力的合成可以采用平行四边形法则、三角形法则等方法。
力的分解是指将一个力分解为几个力的过程,力的分解可以采用三角形法则、垂直分解法、平行分解法等方法。
第二章:力学力学是研究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而产生的运动状态和变形形态的学科,包括静力学、动力学、弹性力学、塑性力学等内容。
力学知识点包括:受力分析、受力平衡、弹簧力、弹簧的应用等。
受力分析:受力分析是指对物体受到的力进行分解、合成和求和的过程,通过受力分析可以确定物体所受外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等信息。
受力平衡:受力平衡是指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力的合成为零力或合力的过程,力的平衡可以分为平衡力的分析和平衡力的判定两个阶段。
弹簧力:弹簧力是指当弹簧受到拉伸或压缩时所产生的力,弹簧力的大小与弹簧的变形量成正比,与弹簧的劲度系数成反比。
弹簧的应用:弹簧广泛应用于机械系统中,包括减震弹簧、拉簧、压簧等,弹簧的应用可以有效地调节机械系统的振动和变形。
第三章:运动学运动学是研究物体运动规律的学科,包括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圆周运动等内容。
运动学知识点包括:速度、加速度、运动规律等。
速度: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可以分为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两种,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瞬间的速度,平均速度是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速度。
机械基础期末复习知识要点
单元一 ——绪论1、零件是机器及各种设备的基本组成单元。
2、构件是机构中的运动单元体。
3、零件和构件的区别与联系:零件是制造单元,无相互运动;构件是运动单元,相互之间有确定的相对运动。
4、机构是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的构件的组合,用来传递运动和力。
5、机器是人们根据需求设计制造的一种执行机械运动的装置。
6、机构与机器的异同点:(1)不同点:机器可以代替人的劳动完成有用的机械功或实现能量转换,机构只能传递运动和力。
(2)相同点:都是由构件组成的,构件之间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
7、机器的组成:动力部分、执行部分、传动部分、控制部分。
8、运动副:两构件直接接触而又能产生一定形式相对运动的可动连接。
9、低副:两构件之间作面接触的运动副。
10、高副:两构件之间作点或线接触的运动副。
11、低副的应用特点:单位面积压力较小,较耐用,传力性能好。
摩擦损失大,效率低。
不能传递较复杂的运动。
12、高副的应用特点:单位面积压力较大,两构件接触处容易磨损。
制造和维修困难。
能传递较复杂的运动。
单元二 ——带传动1、带传动的组成:主动轮、从动轮、绕行带。
2、带传动工作原理:以张紧在至少两轮上的带作为中间挠性件,靠带与带轮接触面间产生的摩擦力(啮合力)来传递运动或动力。
3、带传动传动比:1221d d d d n n i ==。
当10<<i 时,是增速运动;当1=i 时,是等速运动;当1>i 时,是减速运动。
4、例题:有一带传动,其传动比为1:3,主动轮转速min /100r ,从动轮基圆直径为20mm ,求(1)从动轮转速;(2)主动轮基圆直径。
5、V 带传动是由一条或数条V 带和V 带带轮组成的摩擦传动。
6、包角:带与带轮接触弧所对应的圆心角。
包角的大小反映了带与带轮轮缘表面间接触弧的长短。
7、带速的选择:带速太低,传动尺寸大而不经济。
带速太高,离心力又会使带与带轮间的压紧程度减少,传动能力降低。
8、普通V 带传动的应用特点优点:(1)结构简单,制造、安装精度要求不高,使用维护方便,适用于两轴中心距较大的场合。
过程装备基础总结复习资料
过程装备基础总结复习资料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工业生产的规模也日渐庞大。
而工业生产的核心就是过程装备。
所谓过程装备,就是指用于产生、加工、转运、储存和检验各种物质和能量的各种装备。
本文将会对过程装备的基础知识进行总结复习,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并掌握这一领域。
一、基础概念1.1 过程装备的基本概念:过程装备是指产生、加工、转运、储存、检验各种物质和能量的各种装置、设备。
1.2 过程装备分类:可以从过程功能上分类,分为发生、加工、转运、储存和检验等五大类。
也可以从物理特性上分类,分为气体、液体和固体三类。
在工业生产中,最常见的是流体处理装备。
二、流体的基础知识2.1 流体力学原理:流体力学是研究流体运动、力学特性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
其中,研究流体的内部运动称为内流动。
研究流体在静止状态下的接触力、离开力与摩擦力称为流体静力学;研究流体运动时,流体内部的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称为流体动力学。
2.2 流体力学的基本参数⑴流体的连续性:指质点受到保守力决定的运动过程中质点数是守恒的。
⑵流体的牛顿力学:流体与固体有本质的区别,主要在于小角度下,流体不会产生应力。
因此,牛顿的力学公式可以用来计算流体运动。
2.3 流体的常见参数⑴压力:任何物体都存在着某种形式的压力。
流体压力是指流体对其容器壁的压力。
流体压力可以用于测量流体的深度。
⑵流量: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管道或开裂的液体或气体的体积。
它通常用升/秒或立方英寸/分钟表示。
⑶涡度:涡度是流体动量的旋转强度。
它是衡量流体旋转的强度和方向的物理量。
三、过程装备的基本概念发生设备包括各种炉、炉窑、反应釜、发酵罐等,用于化学反应、发酵、物料加热、燃烧等过程中的产生或加热。
3.2 加工设备加工设备有各种机械、加工中心、数控机床等,主要用于物料的成型、切割、焊接等过程。
3.3 转运设备转运设备包括各种管道、阀门、输送带等,用于物料的输送、转移、控制等过程。
3.4 储存设备储存设备包括各种罐、仓、库等,用于物料的存储和保管。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期末考试知识点整理
工件材料、刀具前角、切削速度、切削厚度
15、切屑类型:带状、节状、粒状、崩碎
形成条件
16、切削类型的控制方法:采用断屑槽、改变刀具角度、调整切削用量(P.36)
17、切削力
受力类型与分解:切削力、背向力、进给力
三者受:背吃刀量、进给量、切削速度影响依次减小
18、影响切削力因素
15、常见误差分布规律:正态分布、平顶分布、双峰分布、偏态分布
16、正态分布的例题计算、“ 原则”
17、工序能力系数计算与工序能力等级(P.186图4-6)
18、加工表面质量包括加工表面的几何形貌、表面层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
加工表面的几何形貌包括:表面粗糙度、表面波纹度、表面纹理方向、表面缺陷
表面层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包括:表面层的冷作硬化、表面残余应力、表面层金相组织变化
传动误差
9、刀具几何误差:定尺寸刀具误差、成形刀具误差、一般刀具(影响误差对象)
10、装夹误差的计算
11、工艺系统刚度主要决定于薄弱环节的刚度
12、误差复映现象概念、与工艺系统刚度的反比关系
13、加工误差分为:系统性误差和随机误差
14、系统性误差分为常值性系统误差和变值性系统误差(概念及产生条件P.180)
进给量速度计算公式
背吃刀量计算公式
4、切削层参数
切削厚度、切削宽度、切削面积的含义及计算公式
5、刀具切削部分构造
前刀面、主后刀面、副后刀面、主切削刃、副切削刃、刀尖
主要功能及位置
6、刀具角度
基面、切削平面、正交平面
前角、后角、主偏角、副偏角、刃倾角
符号及角度形成的面
7、刀具材料的性能要求:5点
8、常用刀具材料
机械基础期末考试重点总结
机械基础期末考试重点总结一、机械概论1.机械工程的定义、特点和发展历程机械工程是一门工程技术科学,将物质能和信息传递与转换装置,包括燃烧内燃机、内燃机汽车、内燃机飞机和火箭等完整形式。
机械工程是研究和解决机械装置、机械系统中来自材料运动、能量传递、信息转换、柔性形体、刚性形体等方面的问题的一门工程学科。
机械工程是应用物理学、数学、材料科学、力学等学科的原理和方法,以提高人类的机械运动的程度,改善人类生活方式的学科,包括运输工具、生产设备和制造工具以及运输、安全设备等各种物质装置在内。
机械工程具有以下特点:(1)物理性,即物质存在和物质运动;(2)技术性,即技术服务于实际应用;(3)实验性,即依赖于实验;(4)发展性,即科学技术在不断发展。
机械工程的发展历程:从原始社会开始是机械工程的发源地,人工机械是最早的机械器具,如刀、剑、犁等;近代机械工程是近代机械工程的发展阶段,以蒸汽机的发明为标志;现代机械工程是机械工程的发展阶段,以汽车、航空器、火箭为代表。
2.机械基础学科体系机械基础学科体系包括机械图学、工程材料学、工程力学、机械原理、机械制造基础、机械设计基础等。
二、机械部件设计1.机械设计基本概念机械设计是根据功能要求,在给定的条件下,选取合适的构造形式和基本参数,综合考虑机械结构的强度、刚度、重量、性能、生产工艺等因素,进行有序设计和选型的过程。
机械设计基本概念包括:设计目标和任务、设计条件、设计准则、设计的综合过程。
2.机械零件设计要点(1)确定设计任务和目标,明确设计条件;(2)分析和确定机械零件的工作原理和工作环境;(3)进行设计计算,确定机械零件的主要尺寸和参数;(4)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制造工艺;(5)进行零件的具体结构设计;(6)进行零件的校核和验证。
三、机械制造1.机械加工过程和方法机械加工过程包括:切削加工、压力加工、热加工、电加工等。
机械加工方法包括:铣削、车削、钻削、磨削、锯削等。
机械基础复习知识点总结
机械基础复习知识点总结机械基础是机械工程专业中重要的一门基础课程,主要包括机械元件、传动与控制、力学和工程材料等方面的内容。
以下是机械基础的复习知识点总结:一、机械元件1.结构和功能:机械元件可以根据其结构和功能分为连接、传动、限位、定位、支承和密封等六大类型。
2.螺纹:了解螺纹的基本概念,包括螺距、螺纹角、螺纹牙顶高和螺纹牙腹高等参数的计算方法。
3.键连接:包括平键、半圆键、楔形键和棘轮键等常见的键连接形式,了解其优缺点和计算方法。
4.索轮连接:了解索轮连接的作用和用途,掌握其计算方法。
5.紧固件:熟悉螺栓和螺母的结构和分类,知道其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
二、传动与控制1.齿轮传动:了解齿轮传动的类型,包括直齿轮、斜齿轮、锥齿轮和蜗轮蜗杆传动等,掌握齿轮传动的计算方法。
2.带传动:包括链传动和带传动,了解其结构、优缺点和计算方法。
3.轴承:了解常见的滚动轴承和滑动轴承的结构、分类和计算方法,掌握轴承的选用和润滑方法。
4.联轴器:了解联轴器的作用、分类和选用原则,熟悉常见的联轴器的结构和计算方法。
三、力学1.力的平衡:了解力的概念和平衡条件,包括静力平衡、平衡点和平衡条件的判定。
2.力的分解和合成:了解力的分解和合成的概念和原理,掌握其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
3.摩擦:熟悉摩擦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包括静摩擦和动摩擦的计算和判断。
4.弹簧:了解弹簧的基本原理,包括线弹簧和扭弹簧的结构和计算方法,掌握常见弹簧的选用和应用。
四、工程材料1.金属材料:了解金属材料的结构和性能,包括晶体结构、塑性变形和热处理等方面的知识。
2.非金属材料:了解常见的非金属材料,包括塑料、橡胶、玻璃和陶瓷等,在选材和应用中的特点和注意事项。
3.材料强度:了解材料强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包括拉伸强度、屈服强度、硬度和冲击韧性等。
以上是机械基础的复习知识点总结,当然还有更详细的内容可以在教材和参考资料中找到。
通过对机械元件、传动与控制、力学和工程材料等知识点的掌握,可以为学习后续课程和进行机械工程实践提供坚实的基础。
机械基础考试知识点总结
机械基础考试知识点总结第一章机械基础概论1.1 机械基础概念机械是人们利用物理学、力学、材料科学等知识和技能制造的用以改变和传递力的设备,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
1.2 机械基础的重要性机械基础是机械工程的基础学科,它是机械工程学科的基础和基础。
它包括了机械的工作原理、结构、性能和应用等内容,是机械设计和制造的重要基础。
1.3 机械基础的内容机械基础涉及力学、材料学、机械工程制图、机械工程制造等多个学科,内容包括机械工程的基本知识,制图规范,机械零部件的设计、制造和检测等。
第二章力学基础2.1 力的基本概念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它是物体的一种性质,具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等特性。
2.2 力的性质力的性质包括大小、方向、作用点和作用面积等,力的性质决定了物体受力的情况。
2.3 力的作用力对物体的作用可以使物体产生形变、速度变化或者转动等,力是物体运动和静止的原因。
2.4 力的计算力的计算需要考虑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等,利用力的平衡条件和力的合成等方法可以求解力的大小和方向。
第三章静力学3.1 静力学的基本概念静力学是研究物体在静止状态下受力分布和平衡条件的学科,它是力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3.2 平衡力和平衡条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它受到的合力和合力矩均为零,这就是物体的平衡条件。
3.3 结构的平衡条件在结构分析中,可以利用平衡条件求解结构体系的受力情况,对于不平衡条件可以进一步进行力的分析,求解结构的稳定性。
3.4 杆件的受力分析杆件的受力分析是静力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杆件的受力分析主要涉及平衡条件、力的合成、静摩擦等内容。
第四章动力学4.1 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动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和受力状况的学科,它是力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与静力学相互补充。
4.2 牛顿定律牛顿定律是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它包括了三个定律:惯性定律、动量定律和作用-反作用定律,这些定律揭示了物体运动和受力的规律。
4.3 物体的运动规律物体的运动规律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等不同的运动方式,对于这些运动可以利用牛顿定律进行分析。
机械基础期末个人总结
机械基础期末个人总结时间过得飞快,一转眼机械基础课程即将结束。
在本学期的学习中,我通过对机械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操作的训练,对机械工程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在本次个人总结中,我将对机械基础课程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以及自我提升进行回顾和总结。
首先,我将回顾机械基础课程的学习内容。
在本学期的学习中,我系统地学习了机械工程的基础知识,包括机械元素的分类和工作原理、机械传动的基本原理和分类、机械设计和工程制图等内容。
通过课程的学习,我对机械及其应用的整体框架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对机械工程的基本概念和术语有了更加准确的理解。
例如,我学习了螺纹紧固的原理和计算方法,了解了常用的螺纹参数和标准,掌握了螺纹松动和螺纹拆卸的技术要点。
此外,我还学习了齿轮传动的基本知识,包括齿轮的命名方法、齿轮传动的功率和速比计算等。
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际操作的训练,我掌握了齿轮传动的设计和维护技术,能够解决齿轮传动中的常见问题。
其次,我将总结机械基础课程的学习方法。
在本学期的学习中,我采用了多种学习方法,以更好地掌握机械基础知识。
首先,我充分利用了课堂时间,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在课后,我复习笔记,查漏补缺,巩固课堂知识。
其次,我积极参与课程设计和实验操作,通过实践锻炼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课程设计中,我加强了团队合作能力,在分工合作中有效地将各自的优势发挥出来,解决了各种技术难题。
此外,我还主动参加了课程网上讨论和课程小组交流,与同学们分享学习心得和解决问题的经验。
通过这些学习方法的综合运用,我提高了对机械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最后,我将总结自我提升的经验和方法。
在机械基础课程的学习中,我发现自身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计算能力较弱,实践操作中对工具和设备的使用不够熟练等。
为了提升这些方面的能力,我采取了一系列的自我提升方法。
首先,我通过刷题练习和实践操作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增强了计算能力和实践技能。
例如,在学习齿轮传动时,我通过反复解题,提高了齿轮传动的计算准确性。
机械基础期末笔记总结
机械基础期末笔记总结一、机械基础概述机械基础是机械工程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机械基本原理和机械工程技术的掌握。
本课程从机械基础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出发,通过对机械领域相关知识的学习与理解,培养学生的机械思维能力和机械基本技能。
二、力学与动力学1. 力的基本概念力是一种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基本物理量,其大小由力的大小和方向决定。
常见的力有重力、弹力和摩擦力。
力的叠加原理指出,多个力共同作用在一个物体上时,可以合成一个总的力。
2. 动力学动力学研究物体运动的规律。
牛顿三定律是动力学的基本定律。
第一定律指出,在没有外力作用下,物体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
第二定律指出,物体受力大小和方向的改变等于力对物体的作用时间。
第三定律指出,物体之间的力总是成对出现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也是动力学的重要定律。
三、静力学1. 合力与分力合力是多个力之和,分力是合力在某个方向上的分量。
分力可以通过合力和夹角来计算。
2. 弹力与弹簧弹力是当物体发生形变时,由于弹性恢复作用所产生的力。
弹性力学研究弹簧形变规律,弹性常数是描述弹簧弹性的参数。
3. 摩擦力摩擦力是两个物体表面之间的相互抵抗运动或相对运动的力。
摩擦力可以分为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4. 杠杆原理杠杆原理描述了杠杆系统平衡的条件。
平衡条件是当杠杆两侧的力对称时,杠杆处于平衡状态。
四、流体力学1. 流体的基本性质流体具有易变形和易流动的特性。
流体力学研究流体的运动规律和流体对物体的作用。
2. 流体的流动流体的流动可以分为层流和湍流。
层流是流体按照河流般的规则流动,湍流则是流体按照无规则的方式流动。
3. 浮力浮力是物体或流体中下浸的物体所受的竖直向上的力。
按照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在流体中所受浮力等于被物体所取代的体积的流体的重量。
五、热力学1. 温度与热量温度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表征,热量是物体之间的能量传递,热量可以通过传导、对流和辐射等方式传递。
机械基础期末总结
机械基础期末总结一、课程回顾机械基础是一门以机械设备为研究对象的基础性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机械基本原理、结构和工作原理,培养学生解决机械故障、设计机械传动系统等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本学期的学习过程中,我通过参加课堂教学、实验以及课后复习,深入理解了机械基础的相关知识,并通过实践操作提高了具体应用能力。
在课程的第一阶段,主要学习了机械基础的基本原理和相关概念。
我通过学习了解到了机械基本原理的分类、定义和公式计算。
其中包括了机械基本概念、杠杆机构、曲柄机构、齿轮传动等内容。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入了解了机械运动学的基础知识,学会了利用力学分析和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行机械结构的评估和设计。
在课程的第二阶段,主要学习了机械设备的工作原理和结构。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了各种机械设备的结构类型,包括机床、离合器、破碎机等,还学习了机械设备的工作原理。
通过学习和实践,我深入理解了机械设备的基本工作原理,学会了利用不同机械设备进行工艺加工和生产。
在课程的第三阶段,主要学习了机械系统的设计和计算。
通过学习机械传动的基本原理和设计要求,我了解了机械传动的分类、计算和设计方法。
通过课后作业和实验,我提高了机械传动系统的设计和计算能力。
此外,我还学习了机械故障的诊断和维修技术,了解了常见机械故障的原因和诊断方法。
二、学习收获通过机械基础的学习,我获得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收获:1. 理论知识掌握:我深入理解了机械基础的相关理论知识,掌握了机械基本原理和结构的分类、计算和设计方法。
2. 实践技能提升:通过实验和实践操作,我掌握了机械设备的使用和维修技能,提高了机械传动系统的设计和计算能力。
3. 综合能力培养:机械基础课程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机械原理和工程知识,解决机械故障和设计机械传动系统的实际问题。
通过学习,我培养了综合能力,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不足与改进在机械基础的学习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改进:1. 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够紧密:虽然课程中有实验环节,但实践内容与理论知识的联系并不够紧密。
机械基础期末知识点总结
机械基础期末知识点总结一、机械设计1. 机械设计基础机械设计是机械工程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其主要内容包括机械设计的基本理论、原理和方法。
在机械设计的学习中,学生将学习到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机械设计的方法和步骤、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等内容。
2. 机械构造机械构造是机械设计的一个重要内容,其主要包括机械结构和零部件的设计和构造。
在机械构造的学习中,学生将学习到机械结构的构造原理、标准零件的选择和应用、机械零部件的设计和构造等内容。
3. 机械设计软件在机械设计的学习和实践中,机械设计软件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学生需要学习和掌握一些常用的机械设计软件,如AutoCAD、SolidWorks等,以便能够在实际的机械设计中进行模型的绘制、参数的设定和分析等工作。
4. 机械传动机械传动是机械设计的一个重要内容,其主要包括机械传动的原理、类型和应用。
在机械传动的学习中,学生将学习到机械传动的基本原理、机械传动的分类和应用、机械传动的设计和计算等内容。
二、机械动力学1. 机械系统动力学机械系统动力学是机械工程的一个重要分支,其主要包括机械系统的运动规律、力学原理和应用。
在机械系统动力学的学习中,学生将学习到机械系统的动力学原理、机械系统的运动规律和力学分析、机械系统的强度计算和应用等内容。
2. 机械振动机械振动是机械动力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其主要包括机械系统的振动原理和应用。
在机械振动的学习中,学生将学习到机械振动的基本原理、机械系统的振动特性和分析、机械系统的振动控制和应用等内容。
3. 机械动力学软件在机械动力学的学习和实践中,机械动力学软件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学生需要学习和掌握一些常用的机械动力学软件,如ADAMS、ANSYS等,以便能够进行机械系统的动力学分析、振动特性的计算和分析等工作。
三、机械制造工艺1.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机械制造工艺是机械工程的一个重要分支,其主要包括机械加工工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在机械制造工艺的学习中,学生将学习到机械加工工艺的基本原理、机械加工工艺的方法和工艺流程、机械加工工艺的选择和应用等内容。
机械制造装备基础期末总结
1:机械制造装备应具备的主要功能(一)一般的功能要求:机械制造装备应满足的一般功能包括:1)加工精度方面的要求:加工精度是指加工后零件对理想尺寸.形状和位置的符合程度,一般包括尺寸精度.表面形状精度.相互位置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等。
满足加工精度方面的要求应是机械制造装备最基本的要求。
2)强度.刚度和抗振性方面的要求3.加工稳定性方面的要求4.耐用度方面的要求4.技术经济方面的要求(二)柔性化:柔性化在这里有两重含义,即产品结构柔性化和功能柔性化。
产品结构柔性化是指产品设计时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法和机电一体化技术,只需对结构做少量的重组和修改,或修改软件。
就可以快速地推出满足市场需求的,具有不同功能的新产品。
功能柔性化是指只需进行少量的调整或修改软件,就可以方便地改变产品或系统的运行功能,以满足不同的加工需要。
数控机床.柔性制造单元或系统具有较高的功能柔性化程度。
(三)精密化(四)自动化:机械制造装备实现自动化后,除了可以提高加工效率和劳动生产率,还可以提高产品质量的稳定性,改善劳动条件等。
自动化有全自动化和半自动化之分:全自动是指能自动的完成工件的上料、加工和卸料的生产过程;半自动则需人工完成上下料。
实现自动化的方法从初级到高级依次是:凸轮控制、程序控制、数字控制和适应控制等(五)机电一体化:机电一体化是指机械技术与微电子、传感检测、信息处理、自动控制和电力电子等技术,按系统工程和整体优化的方法,有机地组成的最佳技术系统。
采用机电一体化技术设计的产品可以获得如下几方面的功能:1)对机器或机组系统的运行参数进行巡检和控制2)对机器或机组系统工作程序的控制3)用微电子技术代替传统产品中机械部件完成的功能,简化产品的机械结构(六)节材(七)符合工业工程要求:工业工程是对人、物料、设备、能源和信息所组成的集成系统进行设计、改善和实施的一门学科。
其目标是设计一个生产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在保证工人和最终用户健康和安全的条件下,以最低的成本生产出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φθ12pR R σσδ+=第六章1.以弯曲为主要变形的杆件统称为梁,分类:简支梁、外伸梁、悬臂梁。
2.梁弯曲变形的基本量为挠度和转角 第七章1.只有正应力σ没有剪应力τ的平面为主平面,主平面上的正应力σ为正应力。
2.最大拉应力理论(第一强度理论)认为材料的破坏是由最大拉应力引起的,即只要构件内危险点处的三个主应力中的最大拉应力达到单向拉伸时材料的极限应力σb ,就会引起破坏,第一理论的强度条件为σ≤[σ】3.最大剪应力理论(第三强度理论)认为材料的破坏是由最大剪应力引起的,即只要构件内危险点处的最大剪应力达到单向拉伸时材料的极限剪应力,就会引起破坏 第八章1.带传动由主动轮、从动轮和皮带组成。
原理是借助带与带轮之间的摩擦或相互啮合,将主动轮的运动传给从动轮,以传递运动和动力。
有平带、V 带、楔形带、圆带和同步带。
2.摩擦带传动的特点:(1)结构简单,制造、安装和维护方便;适用于两轴中心距较大的场合。
(2)胶带富有弹性,能缓冲吸振,传动平稳。
噪声小。
(3)过载时可产生打滑,能防止薄弱零件的损坏,起安全保护作用。
(4) 带与带轮之间有一定的弹性滑动,但不能保持准确的传动比;传动精度和传动效率低。
(5)传动带需张紧在带轮上,对轴和轴承的压力较大(6)外廓尺寸大,结构不够紧凑(7)带的寿命较短,需经常更换3.带的打滑是因为过载引起的,是可以避免的,而弹性滑动是由于带的弹性和拉力差引起的,是带传动正常工作时不可避免的现象。
第九章1.齿轮传动的主要优点是:传动比恒定,效率高,工作平衡,寿命长,结构紧凑,传动速度和传递功率范围广,可实现平行轴、相交轴和交错轴之间的传动2齿轮传动的主要缺点是:制造和安装要求精度高,精度低时噪声、振动和冲击较大,不适应于轴间距较大的场合,无过载保护功能。
3.齿轮的失效形式有疲劳点蚀、轮齿折断、齿面胶合、齿面磨损、齿面塑性变形 第十章1.轴的分类:按承载情况分为转轴、心轴和传动轴;按轴线的形式分为直轴、曲轴和挠性钢丝轴2.轴承的分类:按工作时的摩擦性质分为滑动轴承和滚动轴承;按所承受的载荷方向不同,分为向心轴承、推力轴承和向心推力轴承3.联轴器的类型:按是否具有补偿能力,分为刚性联轴器和挠性联轴器 (一) 机械性能1.强度:是指材料抵抗外载荷能力大小的指标。
常用指标有屈服极限σs 和强度极限σb2.塑性:是指材料在破坏前变形能力的大小。
常用指标是延伸率δ5和断面收缩率ψ。
3.从化工设备的加工制造和安全运行角度考虑,要求材料的塑性要好。
4.压力容器所用材料一般要求δ5=15%一20%以上 (二)金属材料碳钢:C ≤2%1.钢与铸铁的主要区别铸铁:C=2~4.5%钢的强度随碳含量的增大而增大,塑性随碳含量的增大而下降 碳钢的牌号:用钢中碳含量的万分之几表示低碳钢,C ≤0.25%,强度较低,但塑性最好,焊接性能好,钢号:08 10 15 20 25,压力容器专用钢:20R 容器用钢 20G 锅炉用钢中碳钢,C=0.3%~0.6%,钢号:30 35 40 45,强度较高,塑性、韧性较好,焊接性能较差,不适合制作容器,常作为轴。
齿轮、螺栓等机械零件用钢低合金钢:合金含量≤5%合金钢 中合金钢:合金含量5~10% 高合金钢:合金含量》10% 不锈钢属于高合金钢。
不锈钢的牌号用钢中含碳量的千分之几、合金元素百分之几表示 2.常见的局部腐蚀有:应力腐蚀、小孔腐蚀,缝隙腐蚀、晶间腐蚀等,其中应力腐蚀的小孔腐蚀所占比例较大3.普通碳素钢Q235-B,Q235-C 作为压力容器用材时要满足的要求: (三)压力容器1.压力容器的结构:筒体、封头为主体,接管、法兰、支座、辅助孔为主要零部件2.压力容器的分类压力容器综合分类中第三类压力容器要求最高,第一类压力容器要求最低。
3.压力容器的失效形式:内压容器:弹、塑性失效——强度不足;外压容器:整体失稳。
4.拉氏方程和区域平衡方程要求:a 搞清方程中各符号的含义:σφ 指经向应力;σθ 指周向应力;δ为壳本厚度;R 1 ,R 2分别为第一、二曲率半径;p 指介质压力b 受气体压力作用下典型回转壳体上的应力情况:密闭圆柱形:R1 =无穷大,R2 =R=D/2,σθ=pD/2δ,σφ=pD/4δ,另外:筒壁上各点的应力大小不随位置而改变且其周向应力是经向应力的2倍。
球形壳体:σθ=σφ=pD/4δ,可见当球体内部受均匀气体压力时,球体上任意点的应力均相等。
从最大应力分析,球壳的周向应力仅为圆柱壳周向应力的一半,所以球壳的承载能力比圆柱壳强。
5.薄膜理论的应用(内压容器的壁厚设计)要求:会用第一或第三强度理论,清楚根据已知压力条件计算筒体和封头的壁厚的步骤(课本221页)容器壁厚的设计步骤:a 确定并列出设计所需参数,尤其要注意设计压力、计算压力、设计温度、焊接接头系数必须交代清楚。
b 求计算厚度δ。
c 计算或查取厚度附加量(钢板负偏差,腐蚀裕量)d 确定设计厚度δd,:e确定名义厚度δn,选取标准钢板厚度,给出计算结论。
6.标准椭圆封头(a/b=2)及其应力分布规律特点:顶点处σθ=σφ=pa/δ,赤道处σθ=-pa/δ。
7.封头的结构型式有半球形封头、椭圆形封头、碟形封头、球冠形封头、锥壳及平盖等,加直边的作用是使椭球壳和短圆筒的连接边缘与封头和圆筒的焊接接头错开,避免边缘应力与热应力叠加,改善封头和圆筒连接处的受力状况。
8.碟形封头和椭圆形封头相比,在相同直径和高度的情况下,椭圆形封头的应力分布较均匀。
碟形封头的主要缺点是球形部分、过渡区的圆弧部分及直边部分的连接处曲率半径有突变,有较大的边缘应力产生,但制造容易。
9.各种封头的优缺点及其选择?球形椭圆形碟形锥形平板受力情况好差消耗材料少多制造难易难易椭圆形封头综合性能好,中低压容器大多采用之。
球形封头用于某些高压容器。
锥形封头常用于卸除含固体的物料或变径段。
平板封头用于人、手孔盖,小直径高压容器封头。
10.压力容器所谓的边缘通常指两部分壳体的联接处或壳体变形不连续处。
如:筒体和封头的焊接处,曲率突变处,厚度突变处,支承点,加强筋及接管处。
11.边缘应力产生的原因和特性:边缘化应力是由于两连接件弹性变形不一致,相互制约而产生的。
具有局限性的自限性两个基本特性。
12.设计参数●设计压力:指设定的容器顶部的最高压力,其值一般不小于容器的最大工作压力。
对装有安全阀的,p=1.05~1.1p w且不低于安全阀的开启压力。
●计算压力:指在相应设计温度下用以确定容器计算厚度的压力,包括液柱静压力。
容器装有液体,各部位或受压元件所承受的液柱静压力达到设计压力的5%时,液柱静压力应计入该部位或元件的计算压力。
13.压力试验:包括试验压力及应力校核。
例12.414.焊接接头系数ψ:焊缝是容器和受压元件的薄弱环节。
由于焊缝热影响区有热应力存在,形成的粗大晶粒会使其强度和塑性降低;且焊缝中可能存在着夹渣、气孔、裂纹及未焊透等缺陷,使焊缝及热影响区的强度受到削弱,因此要引入焊接接头系数对材料强度进行修正。
15.外压容器设计●失稳是外压容器失效的主要形式,因此保证壳体的稳定是维持外压容器正常工作的必要条件。
●失稳时往往壳壁的压应力还远小于筒体材料的屈服极限●由于筒体突然间被压瘪或出现褶皱,失去自身原来的几何形状而导致容器失效。
●临界压力是外压容器失稳时的压力●影响临界压力大小的因素有筒体的几何尺寸筒体材料性能及筒体椭圆度等。
●外压容器的失稳是外压容器固有的力学行为,并非由于壳体不圆或材料不均匀引起的。
●长圆筒的临界压力只与圆筒的材料(E、μ)以及圆筒的有效厚度与直径之比δe/D有关,而与圆筒的长径比L/D无关。
●短圆筒的临界压力除与圆筒的材料和圆筒的有效厚度与直系比有关外,还与圆筒的长径比有关。
●临界长度是长短圆筒的分界线●外圆筒的设计计算:计算外压小于或等于许用应力,即p c≤[p]=p cr/m●设置外压圆筒时常设置加强圈的原因:①当外压筒为贵重金属时,设碳钢的加强圈可有效降低成本。
②对已有设备,只能用设置加强圈的办法提高其抗失稳能力。
●设置加强圈后圆筒的计算长度应在短圆筒的范围内。
16.法兰密封工作原理●密封的原理是当法兰通过螺栓压紧垫片时,使垫片发生变形,并提供垫片与密封面的压紧力,以形成压力介质通过密封面的阻力,当介质通过密封面的阻力大于密封元件两侧的介质压力差时,介质即被封住。
●实现密封应满足的条件:预紧时,预紧力作用在垫片上的预紧比压不低于预紧密封比压;工作时,作用在垫片上的剩余比压不低于工作密封比压。
●法兰的类型及应用场合:法兰的类型有整体法兰和松式法兰,整体法兰分为平焊法兰和对焊法兰,平焊法兰用于温度、压力不太高的场合;对焊法兰用于压力、温度较高及有毒、易燃易爆的重要场合。
松式法兰用于压力较低的场合。
●法兰密封面的主要形式,特点及密封可靠性对比:①平面形密封面,结构简单,加工方便,便于防腐或衬里。
但垫片挤出不易压紧,用于低压、小尺寸、无毒、密封要求不高的场合。
②凹凸面型密封面,对中性好,密封性好,用于中压且温度较高的场合。
③榫槽型,对中性好,密封可靠,垫片宽度小,所需压紧力也小,适用于易燃易爆。
有毒及高压场合。
加工、检修比较困难。
17.支座的型式:立式容器支座、卧式容器支座、球形容器支座●鞍座的位置尺寸:为使梁跨中截面和支承截面处的弯矩大致相等,设计时通常取A<=0.2L。
●卧式容器支座一般采用双支座支承。
原因是当采用两个以上支座时,往往由于基础不均匀沉陷,导致各支承面水平高度不同志;另外,容器的不圆、不直和受力后的变形不同等很多因素都会使各支点的支反力无法均匀分配,有时反而会导致壳体局部应力增大。
●鞍式支座的固定:为了避免热胀冷缩在卧式容器内产生温差应力,通常在一台容器上,总是将F型(固定支座)和S型(活动支座)配对使用。
地脚螺栓采用双螺母紧固,第一个螺母拧紧后应倒退一圈,然后用第二个螺母锁紧,以便能使鞍座能在基础面上自由滑动。
18.在圆柱壳体上开椭圆孔有何好处?椭圆孔的短轴应放在圆柱壳轴线的什么方向上?好处是在方便维修、操作的前提下,能尽可能地减小对圆筒壳的强度削弱。
因为圆筒壳上σθ=2σφ,椭圆孔的短轴应与圆筒壳的轴线平行。
19容器上设置手孔、人孔、观察孔的目的?压力容器开设人孔和手孔是为了设备内件的维修和装拆。
观察孔用来观察设备的内部情况。
20开孔补强结构:补强圈补强、接管补强。
整锻件补强●为什么压力容器的开孔有时可允许不另行补强?允许不另行补强的开孔应具备的条件是什么?容器上的开孔并不是都需要补强,因为压力容器设计中常常存在各种强度裕量。
例好,接管和壳体的有效厚度往往比计算厚度大;接管根部填角焊缝的部分金属起到加强作用;焊接接头系数小于1,但开孔位置不在焊缝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