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指标的研究进展
新生儿败血症的实验室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败 血症 发 病 隐 匿 , 临床症状无 特异性 , 在 临 床 上 早 期 诊 断 败 血
症, 合 理 有 效 的应 用 抗 生 素 非 常 重 要 , 近 年来 国内外学者 做 了 大 量工 作 , 现 仅 就 近 年来 的 一 些 诊 断 新 生 儿 败 血 症 的实 验 室 诊 断技 术 报 道 如 下 。
1 血 培 养
2 . 3 C 一 反 应 蛋 白( C R P ) C R P是 机体 处 于 应激 状 态 时 由 肝脏
检 验 医学 与 临 床 2 0 1 3年 9月 第 1 0卷 第 1 8期
L a b Me d C l i n , S e p t e mb e r 2 0 1 3 , Vo 1 . 1 0 , No . 1 8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47 1 ・
综 述 ・
新 生儿 败 血 症 的 实验 室诊 断技 术 研 究 进 展
殖, 产 生 毒 素 而 引起 的全 身性 感 染 , 是新生儿期 常见的危重症 。 新 生儿 败 血 症 休 克 是 导 致 新 生 儿 死 亡 的 主要 原 因 之 一 , 及 时 的 诊 断和早期治疗是减少并发症 、 降 低 病 死 率 的 关 键 。但 新 生 儿
敏 感 和特 异 的诊 断 指标 。但 有 研 究 认 为 , 在新生儿 出生后 2 d
钟 一呜 综 述 , 刘文 恩 审校 ( 中南大 学湘雅 医院检 验科 , 长沙
早期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研究进展
poet aantsbe un o rtc gis u sq etr s 8 71 ) 7 6 0 (/ : ・0 24
早 期 诊 断 新 生 儿 败 血 症 的 研 究 进 展
刘翠青 , 小芬综述 邢
( 北 省 儿 童 医 院 新 生 儿 科 , 北 石 家 庄 Oo 3 ) 河 河 5o1
摘 要 : 生 儿败 血 症 临床 症状 无 特 异 性 , 期 诊 断 非 常 困难 , 新 生 ) N & 症 的 预 后 与 早 期 应 用 抗 生 新 早 但 Lc 素 密切 相 关 。 以 , 生 儿 学科 工作 者 近 年 来 从 临床 和 实验 室方 面做 了大 量 研 究 工 作 , 图找 出 早 期 所 新 试
e e a o t y:po r e r de e o nc ph l pa h o n u o v l pme a o c nt l utome e p t san r d s ie t da d
【]Mo r S 8 o ,Th n sS h ne to co l n rlt n t e t l e a o T e c cp fmirgi i eai O cnr o a o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a
n l ou s s e e' s v y t m d s a e n rg n r to .Pmg ie s a d e e e i n a Ne m b o1 1 9 , 8 u i . 9 64
n n tl jtn i ae . o e aa ne s, c r , e J Tmp P da r 9 94 () 2 . 3 e it,19 ,54 : 9 2 2 2
早产儿败血症外周血Breg细胞和肠道菌群变化特征及机制研究进展
·106·□综述/Reviews早产儿败血症外周血Breg细胞和肠道菌群变化特征及机制研究进展陈泽斌 (广州市天河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广东广州 510665)摘要:新生儿败血症为新生儿时期病情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其具有发病急骤、病情进展迅速、死亡率高的特点。
而早产儿因其病理生理变化及解剖结构的特殊性,更易引起早产儿败血症的发生,给早产儿带来永久性损伤,严重者甚至死亡。
因此,临床需早期识别早产儿败血症,并了解败血症早产儿血液指标及胃肠道菌群的改变。
基于此,本研究对近阶段关于早产儿败血症外周血调节性B 细胞(Breg 细胞)和肠道菌群动态变化特征及机制相关的文献进行收集并总结,以期为临床合理诊断及治疗早产儿败血症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早产儿;败血症;Breg 细胞;肠道菌群;变化特征;机制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Mechanism of Changes of Breg cells and Intestinal Flora in Peripheral Blood of Sepsis in Premature InfantsCHEN Zebin(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Family Planning Service Center,Tianhe District,Guangzhou,Guangdong 510665,China)Abstract:Neonatal septicemia is a serious infectious disease in neonatal period,which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cute onset,rapid disease progression and high mortality. Premature infants are more likely to cause septicemia due to the physiological changes and the special anatomical structure of their cases,which will cause permanent damage to premature infants and even death in severe cases. Therefore,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recognize sepsis in premature infants and to understand the changes of blood indicators and gastrointestinal flora in premature infants with sepsis. Based on it,this study collected and summarized the literatures related to the dynamic changes of Breg cells and intestinal flora in peripheral blood of premature sepsis in the recent stage,so as to provide certain reference value for rational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remature sepsis.Keywords:premature infants;sepsis;breg cells;intestinal flora;change characteristics;mechanism作者简介:陈泽斌,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儿科及新生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
新生儿败血症的实验诊断及其进展
指导抗生素的使用,极低体重儿PCT>2.4 ng/mL时建议早 期使用抗生素,而体重>l
500 g的新生儿PCT≤2.4 ng/mL
时院内感染败血症可能性小‘…:新生儿败血症时PCT较 CRP出现早,其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较cRP高,并对正确 的治疗敏感、下降更为迅速,因此PCT在早期诊断和疗效评
f9] [8] f 7] [6]
『5]
reliable marker forlhe diagnosis of neonatal sic Med
sepsis[J].Iran
J Ba—
Sci,2012,15(2):777—782.
R,et a1.c reactive protein
[4]
cHIEsA c,NATALE F,PAsc0NE
的方法,而16S rRNA、PBEF不仅从分子水平还从遗传方面
对败血症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从基因层面为新生儿败血症治 疗提供了理论基础,并有望成为治疗的靶向基因。目前虽然 方法众多,但至今尚无理想的标志物,仍需不断研究与探索。 相信随着败血症机制的进一步明确和现代实验技术的不断 发展,将来定能寻找到理想的标志物。 参考文献
3 3.1
感染二项
CRP
CRP是机体处于应激状态时由肝脏大量合成的
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正常状态下含量极少,当机体发生 炎症反应时,其浓度迅速升高,可能与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 修复有关。新生儿细菌感染时,在炎症后4—6 h增加,24~
48
h达高峰。CRP≥12 mg/L时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灵敏
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为45%、 95%、30%、30%。。二CRP诊断的灵敏度和NPV较低,且 CRP诊断早发型败血症(E0s)的最佳阈值受胎龄、日龄、体 重影响’“,胎膜早破、早产、孕母产前CRP高、产前使用抗生 素等与炎症有关的因素也可影响cRP的诊断区间,使其不 能成为早期诊断的理想指标。但cRP与外周血象相结合可 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降钙素原及超敏C反应蛋白对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的价值
·交流·2020年12月10日第29卷第Z1期Vol.29,No.Z1,December 10,2020China Pharmaceuticals·临床医学·doi :10.3969/j.issn.1006-4931.2020.Z1.192新生儿败血症是新生儿时期较常见的危重病症类型。
在细菌感染急性期,患儿的C 反应蛋白(CRP )会明显上升;在病毒感染时,患儿的CRP 水平为正常或轻微升高。
超敏C 反应蛋白(hs-CRP )检测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精确性,在临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降钙素原(PCT )是一种全身感染性疾病的标志物,也是鉴别病毒感染和细菌感染的敏感性指标,在新生儿败血症患儿早期诊断中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1]。
本研究中探讨了PCT 及hs-CRP 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新生儿败血症患儿78例作为观察组,男41例,女37例;年龄2~30d ,平均(15.7±3.8)d ;均符合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诊断标准,血培养均为阳性。
选择我院同期收治的78例非新生儿败血症患儿作为对照组,男40例,女38例;年龄3~32d ,平均年龄(16.1±3.5)d ;所患疾病有胎粪吸入综合征、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缺氧综合征及妊娠期高血压母亲等,血液培养均为阴性。
两组患儿的其他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按实验室检查相关要求,空腹状态下取患儿股静脉血或头部静脉血5mL ,置真空采血管,送检后采用离心机以5000r/min 的速率离心5min 。
使用全自动电化学免疫系统检测患儿血液中的血清PCT 水平,>0.5ng/mL 为阳性;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患儿血液中的hs-CRP 水平,>10mg/L 为阳性。
探究新生儿败血症临床诊断措施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2019 年第 6 卷第 61 期2019 Vol.6 No.61135探究新生儿败血症临床诊断措施谭小定(柳州市柳江区人民医院,广西 柳州 545100)【摘要】目的 分析和探讨新生儿败血症临床诊断措施。
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新生儿败血症患儿3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健康新生儿3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的外周血白细胞(WBC )计数及降钙素原(PCT )、C 反应蛋白(CRP )水平。
结果 观察组WBC 计数、PCT 、CRP 水平分别为(19.21±3.45)109、(2.94±0.35)mg/L 、(16.94±1.84)mg/L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三项指标联合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均分96.67%,均显著高于其中任何一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对于新生儿败血症,WBC 计数、PCT 、CRP 联合检测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新生儿;败血症;临床诊断;分子免疫学技术【中图分类号】R722.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9.61.135.01新生儿败血症是一种严重危害新生儿的生命健康的极危重感染性疾病,可造成极高的死亡率,因此临床上的早确诊早治疗非常关键[1]。
传统的血培养检测耗时长准确率低,随着分子免疫学技术的发展,WBC 计数、PCT 、CRP 检测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三项指标联合的检测的应用还较少[2]。
为了验证三项指标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本文特以30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和30例健康新生儿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新生儿败血症患儿30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16例,女14例,胎龄37~40周,平均(37.9±2.6),日龄3~19天,平均(8.3±4.3)d ;另选取同期健康新生儿3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52例,女48例,胎龄37~41周,平均(38.5±2.3),日龄4~18天,平均(8.0±4.6)d 。
新生儿败血症诊断中的生物标志物研究现状
新生儿败血症诊断中的生物标志物研究现状新生儿败血症是指出生28天内的婴儿患有血液中的致病菌感染所致的一种严重疾病。
由于新生儿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因此易受感染,且一旦患病往往进展迅速,病情危重。
对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至关重要,这也是当前医学界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目前,临床上对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主要依靠血培养和病原微生物的分离鉴定。
这种方法对于早期诊断来说效率较低,因为血培养需要较长的时间,而在婴儿病情迅速恶化的情况下,时间就是生命。
研究人员开始探索新生儿败血症诊断中的生物标志物,希望通过寻找特定的生物标志物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速度。
生物标志物是指在机体内的生物体液、组织或细胞中可测量的生物学特性,包括蛋白质、核酸、代谢物等。
通过研究生物标志物在不同疾病状态下的变化,可以为疾病的早期诊断、疾病进展的监测以及治疗效果的评估提供重要的信息。
在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中,寻找特异的生物标志物可以帮助医生快速、准确地判断病情,从而指导治疗和降低患儿的死亡率。
近年来,关于新生儿败血症诊断中生物标志物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
下面我们将就目前研究中发现的一些生物标志物进行介绍。
1. C反应蛋白(CRP)C反应蛋白是一种急性期蛋白,在炎症或组织损伤时会迅速增加。
研究发现,CRP在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许多研究表明,CRP的升高与新生儿败血症的发生密切相关,尤其在感染早期,CRP的升高可以成为疾病的预警指标。
需要注意的是,CRP升高并不一定表示患有败血症,因为CRP对于其他炎症和感染同样也会有反应。
单独使用CRP作为诊断标志物并不足够,需要结合其他指标进行综合判断。
2. 降钙素原(PCT)3. 临床表型临床表型是指疾病患者在临床上的一些特征表现,包括体温、心率、呼吸等。
一些研究发现,结合临床表型和生物标志物的检测可以提高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准确性。
研究人员发现,结合PCT和临床表型进行评估,可以更好地判断婴儿是否患有败血症。
新生儿败血症实验诊断方法现状及研究进展
综
述 ・
新 生儿 败 血症 实验诊 断 方 法现状 及 研 究进 展
张 玉 东 综 述 , 贻 骥 △审校 陈
( 重庆 医科 大 学附属 儿童 医院新 生儿诊 治 中心
关 键 词 : 血 症 ; 诊 断 方 法 ; 婴 儿 , 生 败 新 综述 文献标识码 : A
4 01 ) 0 0 4
果 。必 须 在 抗 菌 药 物 使 用 前 进 行 血培 养 , 血 时 应 严 格 消 毒 , 抽
怀 疑有 肠 源 性 感 染 者 须 同时 进 行 厌 氧 菌 培 养 , 时 间用 青 霉 素 长
类 和 头孢 类 药 物 者 应 同 时 进 行 L型 细 菌 培 养 , 述 方 法 均 可 上
・
52 6 ・
国际检 验 医学 杂志 21 02年 3月第 3 3卷第 5 期
It a dMac 1, o 3, o5 n JLBMe , rh2 2V 1 3N . 0 .
[ O o gZ , rwnAA, a nr . rmie t oeo —eet 2 ]D n M B o W g e P o n n l f slci i DD r P nn
生 儿 败血 症 的 实验 室依 据 , 灵 敏 度 为 6 ~ 9 l 。 其 o o 4 ]
1 1 2 白细 胞 形 态 改 变 在 W B 无 明 显 增 高 的 败 血 症 中 , . . C
浓 度 变 化 具 有 相 关 性 , 不 如 C P浓 度 升 高 敏 感 。同 外 周 血 但 R
( 1 1 7 1 9 1 ): 1 — 1 . 6 6
maodatr i J. t ri Rh u 2 0 ,6 6 :4 81 0 . ti rhis ] Arh is e m,0 2 4 ( ) 19 ~5 3 t[ t
新生儿败血症诊疗进展(一)
新生儿败血症诊疗进展(一)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生儿败血症的诊疗也得到了长足的进展,但是仍然是威胁新生儿生命的严重疾病。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新生儿败血症的诊疗进展。
一、诊断手段的发展在诊治新生儿败血症的过程中,正确的早期诊断是至关重要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学、影像学等技术不断发展,如细菌组分技术(MALDI-TOF)、基因测序、蛋白质组学等,为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更精准的手段和更多的方法。
二、治疗手段的改善目前,抗生素是新生儿败血症的主要治疗手段。
在治疗中,更广谱的抗生素、更强的抗生素组合、更少的用药时间等都被广泛的使用。
而对于仍无法控制感染的患儿,如利用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的人工治疗、糖皮质激素及免疫增强剂联合使用和血液滤过技术等的临床应用,也展现了相当大的治疗潜力。
三、临床研究的探索临床研究是人类疾病治疗的最重要方法之一,也在新生儿败血症的诊疗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临床研究的实施可以帮助发现新的治疗手段,验证治疗方法,改良诊断方法等,从而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临床研究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抗生素使用方案、采血方法、感染预防、新的抗菌制剂和驱动技术的开发等,将有力推动新生儿败血症临床治疗手段的改进。
以上三点,是新生儿败血症诊疗进展的主要方面。
值得铭记的是,对待新生儿败血症应始终关注“防”的重要性,并做好临床预防措施。
如果不能预防,则应运用新技术新方法尽量尽快发现,并在治疗上采取正确措施。
总之,新生儿败血症的诊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科学的态度、注重细节的严谨态度和实践经验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
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分类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分析
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分类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分析李梅;夏宏林【摘要】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分类检测在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的应用。
方法:选2011-12~2013-06间在我院治疗的已确诊的细菌感染组40例新生儿,另外选取同期住院治疗确诊的病毒感染的40例新生儿,同时选取健康的40例新生儿,比较三组新生儿的hs-CRP、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分类检测结果。
结果:细菌感染组hs-CRP、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分类的检测结果分别为(15.92±12.52) mg/L,(19.10±3.34)×109/L,(56.57±13.60)%;与病毒感染组及健康对照组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细菌感染组40例新生儿的hs-CRP、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分类的阳性率分别为77%(31/40)、38%(15/40)、67%(27/40),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x2=126.308)。
细菌感染组40例新生儿中35例发热,35例发热新生儿治疗后hs-CRP、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分类检测结果分别为(4.66±2.48) mg/L、(9.74±2.44)×109/L ,(34.14±6.06)%,分别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超敏C反应蛋白、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分类联合检测对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linical value of on 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 white blood cell count and neutro-phil category in the earl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neonatal sepsis.Methods:Selected 40 newborn patients had been diagnosed with neonatal sepsis infection from December 2011 to June 2013 in our hospital.Also the same periodhospitalization diagnosed 40 newborn patients infected by the virus as the virus infection group , and 40 neonatal health examination.Results:Bacterial infection group of pa-tients hs -CRP, peripheral blood leukocyte count measurement , neutrophil category results of the ratio (15.92 ±12.52) mg/L, (19.10 ±3.34) ×109/L, (56.57 ±13.60)%, and virus infection group and healthy controls groups were compared among the three groups,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 P﹤0.05).Bacterial infection group of 40 patients hs-CRP, peripheral blood leukocyte count measurement , neutrophil category positive rates were 77%( 31/40 ) 、38%( 15/40 )、67%( 27/40 ) , respectively , which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normal control group (P<0.05 x2 =126.308).Bacterial infection group of 40 patients in 35 cases of fever, 35 cases of fever in children after treatment hs -CRP, peripheral blood leukocyte count measurement , neutrophil category were (4.66 ±2.48)mg/L, (9.74 ±2.44) ×109/L, (34.14 ±6.06)%, 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treatment befo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 P<0.01).Conclusion:The combined detection of hs -CRP, peripheral blood leukocyte count measurement , neutrophil category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eal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neonatal sepsis .【期刊名称】《牡丹江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00)004【总页数】3页(P20-22)【关键词】新生儿败血症;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分类【作者】李梅;夏宏林【作者单位】宿州市立医院检验科安徽宿州 234000;宿州市立医院检验科安徽宿州 23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新生儿败血症是新生儿时期一种感染性疾病,当病原体侵入新生儿血液中并且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造成全身性炎症反应。
降钙素原_内毒素检测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的临床研究_李正浩
降钙素原、内毒素检测在新生儿 败血症早期诊断的临床研究
李正浩① 刘 杰① 郭 洁① 王庆法① 郑 杰① 马长永②
摘要:为了探讨降钙素原(PCT)及内毒素在新生儿败血症早 期 诊 断 中 的 临 床 价 值,本 研 究 选 择 在 我 院 新 生 儿 科 收 治 的 新 生儿败血症患儿60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同期住院的非感染性疾病患儿4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两组新生儿 血 清 PCT 和 内 毒素含量,比较两个指标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敏感性和特 异 性。结 果 显 示 研 究 组 败 血 症 新 生 儿 PCT 和 内 毒 素 的 含 量 均 比对照组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 的敏感性 及 特 异 性 分 别 为 90.78%、92.82%;内 毒 素 的 敏 感 性 及 特异性分别为86.73%、62.6%。提示 PCT 和内毒素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 断 中 的 敏 感 性 和 特 异 性 高,可 作 为 临 床 诊 断 和治疗效果评价的重要指标。
第3天
第7天
PCT(ng/ml) 20 13.89±9.14 8.25±4.94 0.32±0.14
内毒素(EU/ml) 20 0.863±0.421 0.574±0.282 0.027±0.012
2.3 PCT、内 毒 素 的 敏 感 度 、特 异 度 、阳 性 预 测 值 、阴 性 预测值及准确度的比较
① 潍 坊 市 益 都 中 心 医 院 新 生 儿 科 山 东 青 州 262500 ② 第 四 军 医 大 学 社 科 部 陕 西 西 安 71003,Mar 2014,Vol.35,No.3B,Total No.497
【疾病名】新生儿败血症【英文名】neonatalsepticemia【别名】erupted...
【疾病名】新生儿败血症【英文名】neonatal septicemia【别名】erupted fetal disease;fetal fever;infantile carbuncle;septicemia of newborn;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胎毒;胎热【ICD号】A41.8【病因和发病机制研究的进展】【诊断研究进展】1.辅助诊断检查进展(1)实验室检查进展:新生儿败血症缺乏特异性临床症状及早期可靠的实验室指标,且起病隐匿,早期诊断十分困难。
目前许多生物学参数已被应用于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常用的有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未成熟粒细胞与粒细胞总数比率和C-反应蛋白(CRP)。
但这些指标仍不能早期准确诊断败血症。
为寻找一个对感染反应迅速、并有理想敏感性和特异性的生物学指标,众多学者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近年来细胞因子、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中性粒细胞表面抗原、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抑制剂及纤维连接蛋白(FN)等生物学参数也被作为败血症的早期标志物来进行研究,现将新生儿败血症实验诊断中新的进展叙述如下:①白细胞计数和幼稚粒细胞与粒细胞总数比值:临床上感染高危儿外周血象检查已成为诊疗常规。
白细胞总数<5×10/L,或WBC增多(≤3 d者WBC>25×109/L;>3 d者WBC>20×109/L)。
提示存在感染。
本法有较高的敏感性,但特异性较低。
WBC计数出生12 h后采血结果较为可靠。
该项指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有限,病情严重时WBC减少更为多见,但也可出现在母亲高血压、先兆子、脑室周围出血、惊厥发作、接受手术及溶血症等。
WBC分类中杆状核细胞/中性粒细胞(immature/total neu-trophils,I/T)≥0.16,或中性粒细胞计数<1×10/L。
白细胞、C-反应蛋白、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对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
• 348 •吉林医学2021年2月第42卷第2期白细胞、C-反应蛋白、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对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龙俞宇(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四川自贡643000)[摘要]目的:探究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使用白细胞(W BC)、C-反应蛋白(C R P)、血清降钙素原(PC T)检测对其早期诊断治疗的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60例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作为研究组,另外选取同期的60例无感染征象的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
检测比较两组新生儿W BC、C R P以及P C T水平,并分析计算W BC、C R P、P C T以及三者联合检测在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结果:研究组患儿的W BC、匚尺?、?匚丁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尸<0.05);贾已1匚尺?^匚丁三者联合检测诊断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诊断符合率高于其他三组单独诊断。
结论:W BC、C R P、P C T可作为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早期快速的检测指标,三者联合检测能有效提高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诊断的准确率,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白细胞;C R P;PC T;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诊断在所有新生儿的病患中,新生儿败血症是一种常见的感 染性疾病。
其发病原因主要是病原菌侵人患儿血液循环系统 中并繁殖、产生毒素,而导致一系列的损害。
此类疾病可能会 使患儿出现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和休克,如果不能够得到及 时有效的治疗,将会引起新生儿严重的并发症,甚至会导致患 儿死亡。
新生儿败血症在发病初期并无明显特征性的典型症 状,故在临床实践中对新生儿败血症进行早期诊断并制定针 对性的治疗措施存在极大的困惑。
血液培养出病原菌是诊断 新生儿败血症的金标准,但等待血培养结果一般需要数天的 时间,患儿可能在血培养结果出来之前就已出现严重的并发 症,在此阶段常需要积极使用抗菌药物等治疗;并且,血培养 的结果一般阳性率较低[1]。
hs-crp和il-6的水平及二者联合检测对诊断新生儿败血症早期的临床价值
hs-crp和il-6的水平及二者联合检测对诊断新生儿败血症早期的临床价值摘要: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白介素-6(il-6)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方法:选择60例败血症急性期新生儿、56例败血症恢复期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同时选择40例健康新生儿为对照组。
检测三组hs-crp和il-6的水平及二者联合检测对诊断新生儿败血症早期的临床价值。
结果:败血症急性期新生儿血清hs-crp和il-6的水平显著高于败血症恢复期新生儿及对照组(p0.05),具有可比性。
1.2 检测方法。
所有新生儿于清晨空腹采静脉血5ml离心后置于-20℃冰箱待检,采用双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il-6水平,试剂盒购自深圳晶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严格按说明书步骤进行操作。
il-6正常值0.05),见表1。
2.2 hs-crp和il-6的联合检测。
hs-crp和il-6二者联合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显著优于单项检测(p<0.05)。
见表2。
3 讨论新生儿败血症起病隐袭,缺血特异性临床症状,血培养是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金标准,但是所需时间长,易受干扰[3]。
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纤维蛋白原是临床常用的诊断败血症的实验室指标,但是这些指标均在感染后较晚出现改变,因此并不适用于早期诊断。
本组结果显示:败血症急性期新生儿血清hs-crp和il-6的水平显著高于败血症恢复期新生儿及对照组,hs-crp和il-6二者联合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优于单项检测。
表明血清hs-crp和il-6可敏感地反应新生儿败血症急性期的炎症状态,二者联合检测可提高疾病的诊断率。
il-6是一种重要的内源性致热源,其血清水平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及疾病严重程度相关。
已有的研究表明:il-6参与小儿支原体肺炎的发生发展,il-6具有调节免疫应答和机体炎症反应的作用[4],通过作用于b淋巴细胞导致体液免疫亢进,参与支原体肺炎的感染与肺外并发症的免疫损伤。
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血清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的价值评估
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血清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的价值评估摘要】目的通过对血清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的临床分析,探讨其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中的重要性。
方法对新生儿败血症患者102例及对照组95例进行血PCT及CRP检测。
结果新生儿败血症患者与对照组相比,血PCT及CRP的阳性率明显升高,两者相比较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将血PCT及CRP水平作为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重要依据,协助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关键词】新生儿败血症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新生儿败血症是最常见之一,严重时可危及患儿生命,其发生率约占活产婴儿的0.1%~1.0%,病死率为13%~50%[1]。
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大大降低患儿的病死率,大量研究表明,血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与新生儿败血症的发生密切相关。
通过研究血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与新生儿败血症的相关性,为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提供临床基础。
本文对102例新生儿败血症患者及95例对照组进行血PCT及CRP的检测,并将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02例临床诊断为新生儿败血症的患儿来自2012年6-12月份在本院新生儿科住院患儿,其中男55例,女47例,日龄(9.58±5.05)d,胎龄(36.25±2.07)周,重量(3.07±0.58)kg;95例健康对照组婴儿来自同期于本院产科病房出生的健康新生儿,其中男50例,女45例,日龄(9.52±5.78)d,胎龄(36.58±1.92)周,重量(3.11±0.68)kg;两组性别、日龄、胎龄、重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标本采集及检测:受试对象于应用抗生素之前采集静脉血3ml,一份送检PCT,一份送检CRP。
血PCT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仪(MAGLUMI 2000 PLUS)进行测定,使用原装试剂;血CRP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立7600-020)进行测定,试剂盒购自宁波美康科技有限公司,测试方法为免疫比浊法。
血清淀粉样蛋白A及CD64在新生儿败血症诊断中的价值
血清淀粉样蛋白A及CD64在新生儿败血症诊断中的价值目的:研究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及中性粒细胞CD64早期临床诊断新生儿败血症及疗效评价的意义。
方法:选择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福州市第一医院2016年3月-2017年9月收治的新生儿败血症患儿56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非感染新生儿42例为对照组。
采用胶体金法和流式细胞分析术分别检测SAA和CD64,观察这两项指标对于新生儿败血症诊断的特异性、敏感性、阴性、阳性预测值及约登指数。
结果:观察组治疗前SAA、CD64值明显升高,与治疗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早期诊断新生儿败血症优于单个指标独立诊断。
结论:SAA和CD64联合测定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同时有助于判断疗效及预后。
[Abstract]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serum amyloid A (SAA)and neutrophil CD64 in early diagnosis of neonatal sepsis.Method:Fifty-six cases of neonatal sepsis admitted to the Fuzhou First Hospital Affiliated to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 from March 2016 to September 2017 were selected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and 42 non-infected neonates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The DIGFA method and flow cytometry(FACS)were used to detect levels of SAA and CD64,respectively.The specificity,sensitivity,negative,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and the Youden index in both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Before treatment,SAA and CD64 level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0.05).It is believed that the early diagnosis of neonatal sepsis with multiple indicators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single indicator.Conclusion:The combined determination of SAA and CD64 levels has higher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in the early diagnosis of neonatal sepsis,which is helpful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and prognosis.[Key words] Neonatal sepsis;Serum amyloid A;Neutrophil CD64新生儿败血症是发生于新生儿期的严重全身感染性疾病,是指病原体(主要是细菌,也可为病毒、真菌等)侵入新生儿血液循环,并且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1]。
新生儿败血症诊断中的生物标志物研究现状
新生儿败血症诊断中的生物标志物研究现状新生儿败血症是新生儿期最常见和危险的感染性疾病之一,也是新生儿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之一。
由于新生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因此他们对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抵抗能力较弱,容易受到感染。
若败血症未被及时发现和治疗,很容易危及新生儿的生命。
及时准确地诊断新生儿败血症对于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目前,临床上通过观察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来诊断新生儿败血症是一种常见的方法。
这种方法存在着诊断不够准确和敏感的缺点。
研究人员开始寻找新的方法来提高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准确性和敏感性,其中就包括生物标志物的研究。
生物标志物是指可以作为生物体内生理或病理状态的指示的化学物质、分子或细胞。
在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中,研究人员主要关注的生物标志物包括 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 血小板计数(PLT)等。
下面我们将分别对这些生物标志物在新生儿败血症诊断中的研究现状进行介绍。
首先是C-反应蛋白(CRP)。
CRP是一种急性期蛋白,在炎症、感染和组织损伤时能够迅速上升。
多个临床研究表明,CRP在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一份发表在《儿科学》上的研究指出,在新生儿败血症患儿中,CRP水平明显升高,并且与感染的程度呈正相关。
CRP被广泛应用于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诊断中,但其在早期发现感染性疾病的能力有限,因此仍需要结合其他指标来进行诊断。
其次是降钙素原(PCT)。
PCT是一种由甲状腺C 细胞分泌的前降钙素原物质,是感染时受刺激而产生的一种生物标志物。
研究表明,PCT在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中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其中一项发表在《中华儿科杂志》上的研究指出,血清PCT浓度可显著区分败血症新生儿和非感染新生儿的差异。
且PCT浓度与感染的程度呈正相关。
PCT 已经成为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的重要生物标志物之一。
新生儿败血症诊断中的生物标志物研究现状
新生儿败血症诊断中的生物标志物研究现状新生儿败血症是指新生儿机体内存在危及生命的细菌感染或毒素感染反应,常伴随高热、低温、低血压、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严重威胁新生儿健康和生命。
早期敏感的预警和及时的治疗是降低新生儿败血症死亡率的关键。
因此,研究新生儿败血症的生物标志物,提高诊断精度和效率,对于临床治疗和预防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新生儿败血症诊断中的生物标志物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目前,新生儿败血症的生物标志物研究主要集中在血液炎症标志物、脑脊液标志物和尿标志物等方面。
生物标志物研究主要分为单一标志物和复合标志物两类。
1. 血液炎症标志物血液炎症标志物包括C反应蛋白(CRP)、前白蛋白(PCT)、白介素-6(IL-6)等。
这些标志物可以快速、准确地反映机体的炎症反应程度,对于筛查新生儿败血症具有重要价值。
其中,CRP是目前最常用的炎症标志物,其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但缺点是不能够早期诊断败血症;PCT是一种更为敏感、特异性更好的标志物,可以早期预测新生儿败血症的发生。
脑脊液标志物包括脑脊液细胞、脑脊液蛋白和脑脊液细胞因子等。
这些标志物对于早期诊断新生儿败血症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脑脊液中白细胞计数和蛋白质含量的增加,可以提示脑膜炎的可能性。
脑脊液中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因子的升高,可以提示脑脊液感染的存在。
3. 尿标志物近年来,尿标志物的研究逐渐受到重视。
尿标志物包括尿中白细胞计数、蛋白质含量、氨基酸和代谢产物等。
尿标志物的优势在于其采集简便、无创伤性,对于需要多次采样的新生儿具有一定的优势。
目前,尿中IL-6、白蛋白和谷胱甘肽等标志物的升高,可以提示存在尿路感染。
此外,复合标志物的研究也引起了广泛关注。
复合标志物是指结合多个标志物进行分析的方法,可以大大提高诊断效率和精度。
目前,结合CRP、PCT和IL-6等多个标志物的复合诊断方法,已经被应用于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筛查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降钙素原检测对早期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价值分析
降钙素原检测对早期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价值分析摘要】目的:研究新生儿败血症运用降钙素原(PCT)检测进行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
方法:我院选择2013 年5 月~2015年5 月间诊治的110 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80 例住院治疗的非新生儿败血症患儿作为对照组,分别对降钙素原进行检测,比较两组患者的指标变化。
结果:通过对两组患儿进行比较,观察组患儿的降钙素原水平明显比对照组高,两组患儿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这就说明,因PCT 分子在血浆中出现的时间最早,分子半衰期时间相对较长,因而PCT 比CRP 及白细胞检测对诊断重症感染的临床意义显著,因而PCT 可作为新生儿败血症感染的一项早期诊断标准。
结论:新生儿败血症运用PCT 水平的检测能够做出早期诊断,提升治疗效果,临床意义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降钙素原;早期诊断;新生儿败血症;临床价值【中图分类号】R722.1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5)-09-085-02新生儿败血症是指新生儿时期细菌进入到血液循环中同时在血液中繁殖,出现毒素反应进而导致全身性感染,这也是新生儿时期最常见的一种危重症疾病。
新生儿败血症休克是引起新生儿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假如能够早期及时的采取正确诊断和治疗能够有效的降低并发症以及死亡率出现几率[1]。
但是新生儿败血症以及败血症休克发病相对隐蔽,早期症状没有明显的特异性,进行血培养所需的时间相对较长,常规的实验室检查无法提供特异、敏感的信息,无法做出早期诊断。
本文作者通过对新生儿败血症患儿降钙素原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及时诊断和治疗新生儿败血症,对病情的评估具有明显的临床意义。
我院选择2013 年5 月~2015 年5 月间诊治的110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80例住院治疗的非新生儿败血症患儿作为对照组,分别对降钙素原进行检测,比较两组患者的指标变化,现报告如下。
降钙素原在早期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价值
降钙素原在早期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价值周培培;王军【摘要】目的:探讨降钙素原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将患儿根据诊断随机分为败血症组(n=56)和非感染组(n=50),比较血清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网织红细胞计数、未成熟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血糖的差异.结果:败血症组与非感染组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降钙素原其敏感性、特异性均高于超敏C反应蛋白;败血症组恢复期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均较初期明显下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降钙素原有利于新生儿败血症诊断和疗效观察,可作为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指标.【期刊名称】《陕西医学杂志》【年(卷),期】2012(041)012【总页数】3页(P1650-1652)【关键词】败血症/诊断;降钙素;新生儿【作者】周培培;王军【作者单位】徐州医学院研究生院,徐州,221002;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15.3新生儿败血症(Neonatal sepsis或Septicemia)是指新生儿期细菌入侵血液循环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所造成的全身性感染[1]。
由于新生儿期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系统尚不成熟,皮肤黏膜屏障功能差,故感染不易局限以致发生败血症的机率较高。
每年大约有3000万新生儿感染,其中1000000~2000000死亡[2]。
且新生儿败血症早期症状不明显,病情易进展迅速,血培养结果回报相对滞后,难于满足临床要求,本文将探讨降钙素原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
资料和方法1 一般资料 106例患儿均来自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期间入住我院新生儿病房的患者,确诊为新生儿败血症的56例患儿为观察组(血培养检测均为阳性);同期住院非感染组50例,多为母乳性黄疸、咽下综合征、胃食管反流患儿,观察期间未使用抗生素,病情平稳。
入组患儿均无明显遗传代谢疾病、无家族性免疫性疾病、无严重心血管疾病、无近期手术病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指标的研究进展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俞惠民310003 杭州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由于免疫功能不成熟,败血症发生率较高,目前仍是导致新生儿死亡或远期不良预后的重要原因。
有资料表明,21%的VLBW至少有一次确诊败血症。
由于新生儿败血症早期症状不典型、易于与其他疾病混淆,但病情进展迅速,故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血培养是诊断的金标准,但阳性率低、需时较长,一些常用的血液学指标包括白细胞分类计数、I/T、血小板计数、微量ESR等敏感性和特异性均很差,不能满足临床诊断要求。
理想的早期诊断指标应有明确的界值,其敏感性和阴性预报值接近100%,同时特异性和阳性预报值应大于85%;能够鉴别病原菌的种类,如细菌或真菌、G阳性菌或阴性菌;能够检测疾病的进展或严重程度,以指导治疗并判断预后等。
近年来,针对败血症实验室早期诊断指标的探索主要包括非特异性和特异性指标两大类。
非特异性指标主要有急相反应蛋白、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细胞表面抗原,特异性指标主要有细菌DNA检测。
一、急相反应蛋白C反应蛋白(CRP)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它由肝脏产生,细菌感染时水平显著升高可达1000倍以上,病毒感染一般不升高,特异性较高,检测方便快速(POCT)、价廉,但反应相对延迟,暴露于微生物产物6-8小时开始升高,敏感性相对较低,在严重的局部感染时可能不升高,而在其他情况也可见升高,如手术、组织损伤和疫苗接种等。
连续测定不升高有助于排除败血症。
降钙素原(PCT)是降钙素的前体,主要在甲状腺滤泡旁细胞内合成,是由116个氨基酸组成的糖蛋白。
PCT在酶的作用下逐步裂解成氨基末端PCT,32个氨基酸的CT和21个氨基酸的降钙蛋白。
PCT是11号染色体上降钙素I基因(CALC-I)的表达产物。
无感染时,甲状腺外CALC-1表达被抑制,限于甲状腺和肺的神经内分泌细胞有一定程度的表达。
健康人血液中浓度非常低而稳定,< 0.05ng/ml。
细菌感染时诱导全身各种组织(肝脏,其它如单核细胞、脾、肺或小肠的神经内分泌细胞等)多种类型细胞CALC-I表达和PCT连续性释放入血液循环反应快速,感染开始后3小时即可测得,6-12小时后达到峰值。
临床评价PCT敏感性较CRP 为高,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可达81%和79%。
PCT水平变化与病情有较好的相关性,可用于指导抗生素疗程。
但新生儿出生后有一过性增高,<3天的新生儿正常界值应根据日龄进行矫正。
血清淀粉样物质A(SAA)家族包含不同的表达产物,急性期SAA(A-SAA)和结构性SAA(C-SAA)是两种主要的表达产物。
急性期SAA是一种急性时相蛋白,有104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在人体中由11号染色体上的SAA1和SAA2两个等位基因共同编码。
生理情况下,人体血浆中A-SAA的含量极低,但当机体遭受感染、创伤时,急性期SAA会在短时间内升高1000倍。
在体内,SAA通过细胞因子IL-1、IL-6、TNF-α介导的信号转导在肝脏生成。
临床研究表明,SAA 反应较CRP快,在早期诊断早产儿晚发型败血症中具有高的灵敏性(100%)、特异性(93%)以及阳性预测率(96%), 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二、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细胞因子是全身感染的“早期报警”指标,尤其是促炎细胞因子IL-6、IL-8等,早期即快速反应增高,然后刺激肝脏合成CRP等其他炎症介质,故其敏感性非常高,但由于半衰期非常短,不易掌握检测最佳时机,如与半衰期较长的IL-1ra同时检测,可在临床症状出现前诊断感染。
其他相关促炎细胞因子或趋化因子尚有TNF-a、MCP-1、RANTES等。
抗炎细胞因子与促炎细胞因子的平衡或失衡可反映机体炎症的过程及其程度,IL-10/TNF-a比值升高可能提示重症败血症,预后不良。
虽然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有诸多优势,但临床并没有得到普遍应用,主要原因是方法学上的障碍,如不能自动化检测、人工技术要求较高,不能随时按需检测,费用高等。
三、细胞表面表记物(抗原)炎症细胞未遭激活时,其表面标记物表达水平极低,在暴露于病毒或细菌产物如内毒素、脂多糖等后数分钟即可表达显著增高,用流式细胞仪可定量或半定量检测到。
表面标记物具有细胞特异性,反应快速,需用血量极少,4小时可出结果。
研究较多的有:T淋巴细胞的CD45RA、CD45RO、CD13、CD19、CD25、CD26、CD69、CD71、HLA-DR; 中性粒细胞的CD11b、CD11c、CD13、CD15、CD33、CD64、CD66b;NK细胞的CD69、HLA-DR其中以CD64 和CD11b最为重要。
CD64诊断新生儿早发型和晚发型败血症的敏感性较高远远早于CRP,它还是腹腔内感染,包括NEC、肠穿孔和腹膜炎的良好指标。
CD11b也是诊断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的敏感指标,甚至在临床症状出现3天以前就显著升高,但在其他非感染疾病也有增高,如RDS。
两者比较CD64要优于CD11b。
细胞表面抗原的不足之处是流式细胞仪检测属于半自动方法,对技术员要求较高,尚不能在NICU常规开展。
四、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定量PCR可快速检测无菌体液中是否存在细菌DNA,尤其是其他传统微生物检测方法阴性时是较敏感的检测手段。
分子技术如荧光原位杂交(FISH)可大大缩短阳性细菌鉴定时间,细菌只需18小时,真菌也只需42小时。
定量PCR 结合探针杂交技术尚可鉴别G阳性抑或G阴性菌,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报值,尤其是对G阴性菌,这对判断细菌毒力和感染严重程度、指导抗生素选择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细菌感染分子诊断的主要局限是:少见细菌的遗传序列没有包含在探针中会导致漏诊G阳性菌和真菌因有细胞壁不易降解和破坏,导致DNA的提取困难。
我院用PCR方法检测细菌基因保守片段16SrRNA结合DNA 基因芯片技术诊断新生儿败血症敏感度可达100%,特异度也达97.8%。
另外,采用微芯片技术检测耐细菌药基因数小时可出报告有利于早期选择敏感的抗生素,提高治愈率。
基因组技术检测组织特异性mRNA可能为发现疾病特异的标记物奠定基础。
质谱蛋白质组学技术提供了“自由假设”途径,可用于发现和识别宿主的反应蛋白作为各种病理情况的诊断标志,包括败血症,因此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但仍需高质量的临床研究验证。
总之,虽然近年来研究发现了一些早期实验室指标来诊断新生儿败血症,这些诊断方法对提高诊断敏感性、缩短诊断时间有很大帮助,但仍然不能取代传统的血培养。
目前尚无理想的单一标志物能用于早期诊断,但根据病程将各种方法联合应用,取长补短,可使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更加快速和敏感,有利于改善预后并减少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
主要参考文献:1. Ng PC. Diagnostic markers of infection in neonates. Arch Dis Child Fetal NeonatalEd 2004;89(3):229–35.2. Stoll BJ, Hansen N, Fanaroff AA, et al. Late-onset sepsis in very low birth weight neonates: the experience of the NICHD Neonatal Research Network. Pediatrics 2002;110(2):285–91.3. Lam HS, Ng PC. Biochemical markers of neonatal sepsis. Pathology 2008;40(2): 141–8.4. Chan KY, Lam HS, Cheung HM, et al. Rapid identification and differential of Gram-negative and Gram-positive bacterial bloodstream infections by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in preterm infants. Crit Care Med 2009;37(8): 2441–7.5. Ng PC, Li K, Leung TF, et al. Early prediction of sepsis-induced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with interleukin-10, interleukin-6, and RANTES in preterm infants. Clin Chem 2006;52(6):1181–9.6. Rodwell RL, Leslie AL, Tudehope DI. Early diagnosis of neonatal sepsis using a hematologic scoring system. J Pediatr 1988;112(5):761–7.7. Howard MR, Smith RA. Early diagnosis of septicaemia in preterm infants from examination of peripheral blood films. Clin Lab Haematol 1999;21(5):365–8.8. Da Silva O, Ohlsson A, Kenyon C. Accuracy of leukocyte indices and C-reactive protein for diagnosis of neonatal sepsis: a critical review. Pediatr Infect Dis J 1995;14(5):362–6.9. Yang J, Yang M, Xu F, et al. Effects of oxygen-induced lung damage on megakaryocytopoiesis and platelet homeostasis in a rat model. Pediatr Res 2003;54(3): 344–52.10. Ng PC, Cheng SH, Chui KM, et al. Diagnosis of late onset neonatal sepsis with cytokines, adhesion molecule, and C-reactive protein in preterm 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 Arch Dis Child Fetal Neonatal Ed 1997;77(3):221–7.11. Pourcyrous M, Korones SB, Yang W, et al. C-reactive protein in the diagnosis, management and prognosis of neonatal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 Pediatrics 2005;116(5):1064–9.12. Philip AG, Mills PC. Use of C-reactive protein in minimizing antibiotic exposure: experience with infants initially admitted to a well-baby nursery. Pediatrics2000;106(1):E4.13. Polin RA. The ‘ins and outs’ of neonatal sepsis. J Pediatr 2003;143(1):3–4.14. Ng PC, Lee CH, Fok TF, et al. Central nervous system candidiasis in preterm infants: limited value of biochemical markers for diagnosis. J Paediatr Child Health 2000;36(5):509–10.15. Arnon S, Litmanovitz I, Regev R, et al. Serum amyloid A protein is a useful inflammatory marker during late-onset sepsis in preterm infants. Biol Neonate 2005; 87(2):105–10.16. Arnon S, Litmanovitz I, Regev R, et al. The prognostic virtue of inflammatory markers during late-onset sepsis in preterm infants. J Perinat Med 2004;32(2): 176–80.17. Dandona P, Nix D, Wilson MF, et al. Procalcitonin increase after endotoxin injection in normal subjects.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1994;79(6):1605–8.18. Chiesa C, Panero A, Rossi N, et al. Reliability of procalcitonin concentrations for the diagnosis of sepsis in critically ill neonates. Clin Infect Dis 1998;26(3):664–72.19. Guibourdenche J, Bedu A, Petzold L, et al. Biochemical markers of neonatal sepsis: value of procalcitonin in the emergency setting. Ann Clin Biochem 2002;39(2):130–5.20. Baek YW, Brokat S, Padbury JF, et al. Inter-alpha inhibitor proteins in infants and decreased levels in neonatal sepsis. J Pediatr 2003;143(1):11–5.21. Lim YP, Bendelja K, Opal SM, et al. Correlation between mortality and the levels of inter-alpha inhibitors in the plasma of patients with severe sepsis. J Infect Dis 2003;188(6):919–26.22. Behrendt D, Dembinski J, Heep A, et al. Lipopolysaccharide binding protein in preterm infants. Arch Dis Child Fetal Neonatal Ed 2004;89(6):551–4.23. Pavcnik-Arnol M, Hojker S, Derganc M. Lipopolysaccharide-binding protein in critically ill neonates and children with suspected infection: comparison with procalcitonin, interleukin-6, and C-reactive protein. Intensive Care Med 2004;30(7):1454–60.24. Ward PA. The dark side of C5a in sepsis. Nat Rev Immunol 2004;4(2):133–42.25. Huber-Lang M, Sarma JV, Rittirsch D, et al. Changes in the novel orphan, C5a receptor (C5L2), during experimental sepsis and sepsis in humans. J Immunol 2005;174(2):1104–10.26. Franz AR, Bauer K, Schalk A, et al. Measurement of interleukin 8 in combination with C-reactive protein reduced unnecessary antibiotic therapy in newborn infants: a multicenter,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Pediatrics 2004;114(1):1–8.27. Ng PC, Li K, Chui KM, et al. IP-10 is an early diagnostic marker for identification of late-onset bacterial infection in preterm infants. Pediatr Res 2007;61(1):93–8.28. Ku¨ster H, Weiss M, Willeitner AE, et al. Interleukin-1 receptor antagonist and interleukin-6 for early diagnosis of neonatal sepsis 2 days before clinical manifestation. Lancet 1998;352(9136):1271–7.29. Orlikowsky TW, Neunhoeffer F, Goelz R, et al. Evaluation of IL-8 concentrations in plasma and lysed EDTA-blood in healthy neonates and those with suspected early onset bacterial infection. Pediatr Res 2004;56(5):804–9. Schultz C, Strunk T, Temming P, et al. Reduced IL-10 production and –receptor expression in neonatal T lymphocytes. Acta Paediatr 2007;96(8):1122–5.31. van Dissel JT, van Langevelde P, Westendorp RG, et al. Anti-inflammatory cytokine profile and mortality in febrile patients. Lancet 1998;351(9107):950–3.32. Ng PC, Li K, Wong RP, et al. Proinflammatory and anti-inflammatory cytokine responses in preterm infants with systemic infections. Arch Dis Child Fetal Neonatal Ed 2003;88(3):209–13.33. Weinschenk NP, Farina A, Bianchi DW. Premature infants respond to early-onset and late-onset sepsis with leukocyte activation. J Pediatr 2000;137(3):345–50.34. Ng PC, Li K, Wong RP, et al. Neutrophil CD64 expression: a sensitive diagnostic marker for late-onset nosocomial infection in 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 Pediatr Res 2002;51(3):296–303.35. Ng PC, Li G, Chui KM, et al. Neutrophil CD64 is a sensitive diagnostic marker for early-onset neonatal infection. Pediatr Res 2004;56(5):796–803.36. Bhandari V, Wang C, Rinder C, et al. Hematologic profile of sepsis in neonates: neutrophil CD64 as a diagnostic marker. Pediatrics 2008;121(1):129–34.37. Weirich E, Rabin RL, Maldonado Y, et al. Neutrophil CD11b expression as a diagnostic marker for early-onset neonatal infection. J Pediatr 1998;132(3):445–51.38. Nupponen I, Andersson S, Jarvenpaa AL, et al. Neutrophil CD11b expression andcirculating interleukin-8 as diagnostic markers for early-onset neonatal sepsis. Pediatrics 2001;108(1):E12.39. Turunen R, Andersson S, Nupponen I, et al. Increased CD11b-density on circulating phagocytes as an early sign of late-onset sepsis in extremely low-birthweight infants. Pediatr Res 2005;57(2):270–5.40. Nupponen I, Pesonen E, Andersson S, et al. Neutrophil activation in preterm infants who hav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Pediatrics 2002;110(1):36–41.41. Hodge G, Hodge S, Haslam R, et al. Rapid simultaneous measurement of multiple cytokines using 100 microl sample volumes—association with neonatal sepsis. Clin Exp Immunol 2004;137(2):402–7.42. Wu YD, Chen LH, Wu XJ, et al. Gram stain-specific-probe-base real-time PCR for diagnosis and discrimination of bacterial neonatal sepsis. J Clin Microbiol 2008; 46(8):2613–9.43. Peters RP, Savelkoul PH, Simoons-Smit AM, et al. Faster identification of pathogens in positive blood cultures by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in routine practice. J Clin Microbiol 2006;44(1):119–23.44. Jordan J. Molecular Diagnosis of Neonatal Sepsis. Clin Perinatol 2010;37(2): 411–9.45. Perreten V, Vorlet-Fawer L, Slickers P, et al. Microarray-based detection of 90 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 of grampositive bacteria. J Clin Microbiol 2005;43(5): 2291–302.46. Call DR, Bakko MK, Krug MJ, et al. Identifying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genes with DNA microarrays. Antimicrobial Agents Chemother 2003;47(10):3290–5.47. Petrakou E, Mouchtouri A, Levi E, et al. Interleukin-8 and 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1 mRNA expression in perinatally infected and asphyxiated preterm neonates. Neonatology 2007;91(2):107–13.48. Buhimschi I, Buhimschi C. The Role of Proteomics in the Diagnosis of Chorioamnionitis and Early-Onset Neonatal Sepsis. Clin Perinatol 2010;37(2):355–74. 49. Ng PC, Ang IL, Chiu RW, et al. Host-response biomarkers for diagnosis of lateonset septicemia and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 in preterm infants. J Clin Invest 2010;120(8):2989–3000.50. Vouloumanou EK, Plessa E, Karageorgopoulos DE, et al. Serum procalcitonin as a diagnostic marker for neonatal sepsi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Intensive Care Med (2011) 37:747–76251.Molecular Diagnosis of Neonatal Sepsis Jeanne A. Jordan, PhD a,b,* Clin Perinatol 37 (2010) 411–41952.Shang S, Chen G, Wu Y, et al. Rapid diagnosis of bacterial sepsis with PCR amplification and microarray hybridization in 16S rRNA gene. Pediatr Res 2005; 58:143–148.53.俞惠民,尚世强,洪文澜,等. 用PCR加反相杂交扩增细菌16S rRNA基因快速诊断新生儿败血症.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1998, 1(2):73-7654.俞惠民,尚世强,洪文澜,等. 16SrRNA基因加反相杂交检测细菌DNA方法的建立与初步应用.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0,15(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