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温下食盐在水中的溶解度》教学设计(广西桂林市中华小学 葛琳 )
《常温下食盐在水中的溶解度》教学设计(广西桂林市中华小学 葛琳 )
《常温下食盐在水中的溶解度》教学设计广西桂林市中华小学葛琳一、教学背景、教学课题、教材分析及教学方法:在教学创新设计中,我选取的教学内容是新版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溶解”的第六课《常温状态下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
为了适应六年级学生的教学,对原内容进行了改进和拓展,增加了学习的难度和学习要求。
原教材的主要内容是指导学生制定“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的研究计划并展开实验,同时获得“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食盐”的认识。
本单元围绕“溶解”这一研究主题,以食盐和水作为主要的观察研究材料按问题顺序编排起来。
本课是在学生加深了对溶解的认识和理解上,已经经历了“问题—假设---验证---证实”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的基础上来学习的。
在四年级的教学中,教材对学生的教学目标高度降低,只要求学生了解等量的常温状态下100毫升水溶解食盐的份数,对具体溶解克数的数字并没有作要求,考虑到五、六年级的学生在智力和能力上已经比四年级的学生提高了不少,所以必须对原教学要求作出必要的修改,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自己设计出适合自己操作的研究计划并探究出精确的数值。
本节课无论是实验设计还是实验操作,对学生而言都是很好的锻炼。
二、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通过经历实验研究活动,使学生获得“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食盐”的认识。
2、科学探究:初步感知和经历探究实验的方法和步骤,在实验研究的设计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的严谨,激发学生创新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乐于探究、注重科学事实、敢于挑战权威、乐于合作与交流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针对“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这一问题自主进行研究,初步感知和经历探究性实验的方法和步骤。
教学难点:①、如何对加入的盐准确计量。
②、食盐怎样才算不能溶解了四、教学准备1、学生材料:食盐、小勺、筷子、烧杯、量筒、牙签、实验记录表(每组一份)。
溶解度教学设计
用课件展示:
交给学生用数轴的方法记忆物质的溶解度和溶解性关系:
师问: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外因是什么?温度。
内因:与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有关。
讲解:通过实验,可以测出在不同温度下的物质的溶解度。
幻灯片展示氯化钠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这种表示方法叫列表法。
师问:1.通过观察,能得出什么规律?
2.能查出25℃时它们的溶解度吗?大概范围是多少?
讲解:还有一种溶解度表示方法,叫图像法。
并为学生展示如何绘制溶解度曲线。
师问:这两种表示方法哪种更好哪?他们分别有什么优缺点?
展示几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问:你可以看出什么来?能得出什么结果?
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出从溶解度曲线上获得的信息。
《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一课的教学
深入的理解,明确的目的,周密的计划,恰当的方法──《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一课的教学湖南省株洲市芦淞区高家坳小学龙洁湖南省株洲市芦淞区高家坳小学龙洁湖南省株洲市芦淞区教科中心刘柱石一、对教材的认识及基本教学思路1.教学的定位《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克的食盐》是四年级上册《溶解》单元的第三课。
本课的教学内容分为二部分:食盐在水里能无限溶解吗?一杯水里究竟能溶解多少食盐。
从内容上来看,本单元是学生在三年级学习了《水》单元后,又研究了三年级下册《沉和浮》单元后对水的继续研究。
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已有的前概念是:盐在水里能够溶解,但对一定容量的水里只能溶解一定量的盐却是他们所没思考过的问题。
这一课正是建立在食盐在水里溶解了和怎样加快溶解这两课的基础上,是对前两课的延续和深化。
从方法上来看,《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作为本单元的第三课时,意在指导学生根据问题讨论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并通过对“50毫升水中能溶解多少食盐”这一问题的自主探究活动,初步感知和经历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步骤。
同时获得“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食盐”的认识。
据以上思考,我对本课教学的定位是:本课的课题虽然是“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但它只是教学的载体,本课的主要意图是通过实验这一载体着力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周密的思维能力。
教学目的并不在于得出食盐的溶解度的问题,而更在乎活动过程中的科学情感态度价值观领域的目标达成。
由此,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思考、讨论“探究‘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的实验方案和计划”的制定活动上。
在此活动过程中,培养他们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引导他们科学地进行观察和实验,初步经历探究性实验活动过程。
2.教学思路问题的提出孩子们在前几课已经观察了食盐在水中溶解的现象,探究过食盐在水中怎样溶解得快等问题,因此,让学生提出“食盐在水里能无限溶解吗”“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等问题并不难,而且很自然,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可若要回答“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别说小学生,就是对成年人来说都是难题。
四年级科学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教学设计
四年级科学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教学设计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本课的主要内容是指导学生制定“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的研究计划并展开实验,同时获得“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食盐”的认识。
本单元围绕“溶解”这一研究主题,以食盐和水作为主要的观察研究材料按问题顺序编排起来。
本课是在学生加深了对溶解的认识和理解上,已经经历了“问题—假设---验证---证实”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的基础上来学习的。
并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为《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的学习将产生积极作用。
教学目的、科学知识:通过经历实验研究活动,使学生获得“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食盐”的认识2、科学探究:初步感知和经历探究实验的方法和步骤,在实验研究的设计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的严谨,激发学生创新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乐于探究、注重科学事实、敢于挑战权威、乐于合作与交流的意识。
教学准备:演示实验用:食盐、筷子、塑料小匙、玻璃杯。
小组观察实验用:食盐(每包2克的食盐10包)、玻璃棒、100毫升烧杯盛25毫升水、汤匙、水盆等。
过程设计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做出预测怎样更好的引出“食盐在水里能无限溶解吗?”这个问题,在对材料进行观察描述后,我设计了一组对比实验。
为每个小组准备相同量的盐,不同量的水,并进行食盐搅拌。
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感受到食盐不能在水里无限溶解,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食盐。
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通过对比实验引发出来的问题往往更能激发学生地探究欲。
接下来让学生知道要想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必须要保证每个小组具有相同的水量。
那么要想知道100毫升的水到底能溶解多少克食盐,我们应该怎样做?学生马上能想到通过自己实验进行验证。
于是教师揭示课题,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一下“100毫升的水里能溶解多少克食盐”,板书课题,教师顺其自然的引出本课重点,这堂课也在学生们的探究欲望中开始了。
溶解度优秀教案 (2)
溶解度教课设计课题课题2 溶解度课型新讲课教课目的1、认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涵义2、认识溶解度的涵义3、进一步娴熟加热试管、配制溶液的实验操作。
4、依据溶解度在平时生活中的应用,培育学生理论联系实质的要点难点学情剖析教课方法能力要点:固体溶解度的变化状况难点:运用溶解度解决平时现象溶解度与平时生活联系亲密,本节课可充足利用生活中相关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对学生此后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进而表现新课改的精神,培育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
学生议论沟通、实验研究课时安排 2教课过程:教课过程复习发问导入教师活动1.什么是溶液?2.列举常有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碘溶于巨鲸城城碘酒,此中是溶质,是溶剂,是溶液。
【活动与研究】在室温下,在必定量的水中是否是能无穷制地溶解氯化钠呢?学生活动回答分组研究小组实验设计企图复习稳固知识让学生在实验研究中总结规律,获取知识创建情境指引起现一、饱和溶液分组议论,共同研联合实验,使学生【解说】究在激烈的求知欲作在必定温度下,向必定溶用下,深切感觉到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实验的重要性。
培质不可以在溶解时,所获取养学生建立优秀的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
化学感情。
在必定温度下,向必定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还可以再持续溶解时,所获取的溶液叫做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分组议论,创建议论情境,激互相转变活学生的思想,使实验:向氯化钠饱和溶液学生在轻松快乐的中加少许水,振荡气氛中感知知识就给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加热在我们身旁。
二、溶解度分小组议论,沟通培育学生的小组合对活动与研究的认作意识,及剖析归识。
纳能力。
【解说】分组议论,理解溶拓宽学生的学习视溶解度:在必定温度下,解度的含义野,提升对溶解度某固态物质在 100 克溶剂的认识,建立学以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至用的意识。
解的质量。
以“冬季捞碱,夏季晒盐” 小组议论,沟通资引起学生对知识的为例,解说溶解度在平时料。
亲密感,感知学好生活中的应用化学的重要性。
溶解度(第1课时)集体备课教案
2.在一定下,向一定量的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可以变成不饱和溶液,一般方法是通过或。因此,只有指明和时,溶液的“饱和”和“不饱和”才有确定的意义。
3.用“饱和”或“不饱和”填空:20℃时,盛有10g水的烧杯中加入3g某物质,充分溶解后还有1g剩余,则所得溶液是该物质在20℃时的溶液;若温度保持不变,继续向烧杯里加入10g水,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该物质的溶液
全部溶解
再加入5 g氯化钠,搅拌
部分溶解
再加入15 mL水,搅拌
又全部溶解
在一定量的溶剂里,物质溶解的量是有限的
【实验探究2】
操作
现象
结论
在室温下,向盛有20 mL水的烧杯中加入5 g硝酸钾,搅拌
全部溶解
再加入5 g硝酸钾,搅拌
部分溶解
加热
全部溶解
再加入5 g硝酸钾,搅拌
全部溶解
冷却
有硝酸钾析出
在一定温度下,物质溶解的量是有限的
(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但同一温度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二次备课
教学反思
板
书
设
计
课题2溶解度
第1课时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一、定义
1.饱和溶液。
2.不饱和溶液。
二、饱和
设
计
1.下列方法中:①加水②加硝酸钾③蒸发水④冷却⑤加热但保持溶液质量不变⑥加饱和硝酸钾溶液。能使接近饱和硝酸钾溶液由不饱和变为饱和的是()
2.分析溶液的饱和、不饱和与溶液浓、稀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及相互转化的方法。
【K12学习】教科版科学四上《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上《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教学设计《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教学设计-----------段塘学校吴威教材分析:《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溶解”的第六课。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指导学生制定“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的研究计划并展开实验,同时获得“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食盐”的认识。
本单元围绕“溶解”这一研究主题,以食盐和水作为主要的观察研究材料按问题顺序编排起来。
本课是在学生加深了对溶解的认识和理解上,已经经历了“问题—假设---验证---证实”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的基础上来学习的。
并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为《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的学习将产生积极作用。
学生分析:四年级学生接触科学课已有一年,有一定的科学素养,同时对实验课兴趣非常浓厚。
但是在思维上,逻辑性、严谨性不强,考虑问题不深入、不够细致周密;同时实验操作能力有待提高。
本节课无论是实验设计还是实验操作,对学生而言都是很好的锻炼。
而且学生已经在本单元的第四课中对于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有了一定的了解。
课题 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科学概念: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食盐。
过程与方法:设计\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的实验,学习探究性实验的方法和步骤。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验研究溶解现象的乐趣,发展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
2、在溶解实验中能用观察到的事实与他人进行交流,并在制定计划和实验操作中感受科学探究的严谨。
学习目标学习重点为 30克一包食盐1每份、2克一包食盐组5份、搅拌棒、烧教师准课件、食盐、搅拌棒、天平、烧杯生升的水)、研究计准划表备教学过学生活动教师活动程设计\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的研究计划,并按计划开展自主研究学习 1. 如何对加入的盐准确计量难点 2. 食盐在水中怎样才算不再溶解了一、导1.回答入2.回答 1.老师这里有一杯100毫升的水和1小包食盐,如果我把这包食盐放入水中搅拌它会怎样? 2.如果我一包一包一直放下去,食盐还会在这杯水中一直溶解下去吗? 3.那100毫升水中到底能溶解多少克食盐呢?我们今天就要一起来研究一下。
教科版科学四上《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word教案
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南沙小学成荣【教材分析】:这一课其实是研究常温下食盐在水里的溶解度。
这一课中,学生将根据问题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并通过对“100毫升水能溶解几克食盐”这一问题的自主研究活动,初步感知和经历探究性实验的方法和步骤,同时获得“溶解度”和“饱和溶液”的前概念。
【教学目标】:1.设计“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的实验,经历简单的探究性实验过程。
2.严格按规范进行实验操作,实事求是地记录。
【教学难点】:经历设计简单的探究实验的活动过程。
【教学准备】:演示实验用:食盐、塑料小勺、筷子、烧杯、水。
分组实验材料:食盐1小瓶备用、(亦可每包2克的食盐10包)、筷子1、盛50ml水的烧杯1、水槽1、天平1。
【教学过程】:一、引入问题3’1.老师桌上有盐、烧杯、水、勺子、筷子,猜猜看,能用这些材料做什么实验?2.谁愿意和老师合作?(出示一杯清水,请一学生放一平勺盐,教师搅拌)大家看到盐怎么样了?再往杯中放一平勺盐又会怎样?3.提问:如果不停地往这杯200ml水里放盐,不停地搅拌,盐会不断地溶解吗?(板书课题: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4.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先50ml水来做实验。
(在课题一杯后加上50ml)二、制定一杯水50ml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的研究计划20’1.请你推测一下,这杯50ml的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2.学生猜测:2勺、3勺、5勺……3.组织学生讨论:想知道谁的猜测正确,该怎么做呢?4. 组织学生汇报,完善研究计划。
(建议用以下形式表达研究计划)5.关键性提问:(边交流边完成以上研究计划)1)一勺盐怎么算?(满满一勺,用尺平刮一下)2)第一勺加进去以后,什么时候加第二勺?加到什么时候不要加了呢?(等溶解后再加第二勺,直到不能溶解为止。
)3)要判断是否溶解是在搅拌时观察还是搅拌后等一下再观察呢?4)一共溶解几勺怎么算?(如果放到第7勺没有溶解算6勺)5)根据大家讨论,我们制定了这份计划,计划中哪些地方制定得还不够完善,可以提出来修改。
《溶解度》教案(精选8篇)
《溶解度》教案(精选8篇)《溶解度》篇1设计思想:溶解度是第七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传统教学模式把溶解度概念强加给学生,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并不深刻。
本节课从比较两种盐的溶解性大小入手,引发并活跃学生思维,设计出合理方案,使其主动地发现制约溶解度的三个条件,然后在教师引导下展开讨论,加深对"条件"的认识。
这样设计,使以往学生被动的接受转化为主动的探索,充分调动了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勇于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体现了尝试教学的基本观点: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尝试,并尝试成功。
教学目标:1、理解溶解度概念。
2、了解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
3、了解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教学器材:胶片、幻灯机。
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问:不同物质在水中溶解能力是否相同?举例说明。
答:不同。
例如食盐能溶于水,而沙子却极难溶于水。
问:那么,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能力是否相同?答:不同。
例如油易溶于汽油而难溶于水。
教师总结:物质溶解能力不仅与溶质有关,也与溶剂性质有关。
通常我们将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的溶解能力叫溶解性。
二、讲授新课1、理解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问:如何比较氯化钠、硝酸钾的溶解性大小?生:分组讨论5分钟左右,拿出实验方案。
(说明:放给学生充足的讨论时间,并鼓励他们畅所欲言,相互纠错与补充,教师再给予适时的提示与总结。
学生或许会凭感性拿出较完整的实验方案,意识到要比较氯化钠、硝酸钾溶解性大小,即比较在等量水中溶解的氯化钠、硝酸钾的多少。
但此时大多数学生对水温相同,溶液达到饱和状态这两个前提条件认识不深刻,教师可引导进入下一次尝试活动。
)问:(1)为什么要求水温相同?用一杯冷水和一杯热水分别溶解氯化钠和硝酸钾,行不行?(2)为什么要求水的体积相同?用一杯水和一盆水分别溶解,行不行?(3)为什么要达到饱和状态?100克水能溶解1克氯化钠也能溶解1克硝酸钾,能否说明氯化钠、硝酸钾的溶解性相同?生:对上述问题展开积极讨论并发言,更深入的理解三个前提条件。
课题2-溶解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2 溶解度(第一课时)《生成性教学资源的有效性构建及其应用研究》探讨课例韶关市第九中学朱丽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饱和溶液的涵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建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的方法,了解结晶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条件的改变,让学生感受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存在和转化是有条件的,逐步建立用辩证的、发展的思想观点来看待事物的变化,和逐步培养由具体到一般认识事物过程的能力,并培养学生互相协作、友好相处的健康心态。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通过对氯化钠溶解的实验探究形成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涵义的认识。
难点:通过实验条件的改变,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的方法,了解结晶现象。
三、学情分析本次教学的学生为韶关市第一实验中学的学生。
学生经过大半学期的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学习化学的能力与经验,学生已学了溶液的形成,对于一般物质溶解后形成溶液的现象比较熟悉,并且学生的自觉性、知识、技能水平较高,具备实验探究的能力。
所以进行分组实验探究,让学生建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但由于不是自己所任教的班级,学生的能力水平程度把握还是不是很准确,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有一定的弹性,表现在将浓溶液、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的关系放在课后能力提升习题中。
四、教材分析本课题分为饱和溶液和溶解度两部分,以学生亲身参与的两个“活动与探究”和两个“讨论”为线索组织教学过程。
第一个活动后通过讨论引入饱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再以一个活动巩固和应用让学生归纳出饱和不饱和之间的转化规律,最后通过讨论引出结晶概念。
学生虽然对于一般物质溶解后形成溶液的现象比较熟悉,但是从定量的角度去认识物质的溶解性以及溶液的种种状态却很少思考。
本课题将从定量的角度来研究物质在一定量的水中的溶解的状态问题。
五、教学方法分组实验探究讨论法六、实验准备将全班学生分成28小组,每小组2人。
四年级科学教案 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百校联赛”一等奖
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教材分析这一课其实是研究常温下食盐在水里的溶解度。
在第4课学生已经发现食盐在水里的溶解不是无限的,那么,一杯水里到底能溶解多少食盐呢?这一课中,学生将根据问题制订简单的研究计划,并通过对“100毫升水能溶解几克盐”这一问题的自主研究活动,初步感知和经历探究性实验的方法和步骤,同时获得“溶解度”“饱和溶液”的前概念。
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接触科学课已有一年,有一定的科学素养,同时对实验课兴趣非常浓厚。
但是思维的逻辑性、严谨性、发散性不强;同时实验操作能力有待提高。
本节课无论是实验设计还是实验操作,对学生而言都是很好的锻炼。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知道在一定的温度下,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食盐。
过程与方法:1、学生能设计出“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的实验,学会制定研究计划,并能根据计划动手操作、进行实验研究,,经历简单的探究性实验的过程。
2、在实验的设计、完善中发展思维的严密性和发散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验研究溶解现象的乐趣,发展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
2.严格按规范进行实验操作,实事求是地观察记录。
教学重难点重点:1、知道在一定的温度下,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食盐。
2、学会制定研究计划,并能根据计划动手操作、进行实验研究,经历简单的探究性实验过程。
难点:学生能设计出“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的实验,学会运用数据作出解释。
教学准备演示准备:盛100毫升水的烧杯、50克食盐、1搅拌棒、1个小勺为小组准备:一个量筒、1个烧杯、1搅拌棒、1个小勺、1张实验单、1架天平、盛半杯盐的烧杯。
教学过程一、演示、设悬导入新课。
1.师生合作演示水溶解食盐的实验。
师:谁想和老师一起做水溶解食盐的实验。
量筒中盛有多少毫升的水?把量筒中的水慢慢倒入烧杯中。
这水是常温的。
请同学们猜测一下它的温度。
用天平量出2克食盐倒入烧杯,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搅拌后发生了什么现象?2.如果不停地往里加食盐,进行搅拌,盐会一直溶解下去吗?(不会)3.大家都认为食盐不会一直溶解下去。
2019最新教科版科学四上《食盐在水里溶解了》教案
2019最新教科版科学四上《食盐在水里溶解了》教案【教学目标】科学知识: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逐步形成关于“溶解”的描述性概念。
科学技能:引导学生经历对物质溶解和不溶解现象的观察、描述、解释的过程和对液体混合物进行过滤操作的活动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活动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渗透科学的思想和方法,逐步发展科学探究的乐趣和能力。
【教学重点】对观察现象的描述和概括。
【教学难点】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和不溶解的观察比较。
【教学准备】小组实验用:食盐、沙、面粉、高锰酸钾各一包(编号为1、2、3、4)、搅拌棒1根、塑料杯1个、烧杯4只、水、抹布、方座支架、滤纸、塑料水槽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做实验吗?想不想做实验呀?在三年级我们已经学过了什么是混合物,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东西,我们再来做几个混合物,好不好?二、食盐、沙、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1.桌上三个纸包里是什么呢?打开看看?今天我们要做的是食盐、沙、面粉分别和水混合2.猜一猜:如果把食盐、沙放入水中,我们能看到什么现象?3.那好!现在请大家把食盐、沙分别放在个杯子中,请大家仔细观察!4.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学生记录。
5.交流:好!现在你发现沙子、食盐和水的混合液体有什么不一样?我们刚才放入水中的是一小包食盐,现在你还能看到食盐吗?食盐还在不在水中?(食盐变成了很细小的微粒分散在水中了)食盐跑到水的什么地方去了?(水的每个地方,叫“均匀分布”)从食盐和沙子与水的混合中,你能比较出溶解与不溶解有哪些区别?6.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发现食盐在水里没有沉淀,均匀分布,食盐溶解了;沙子呢底下有沉淀,不均匀分布,所以说在水里没有溶解。
猜一猜:面粉在水中又是怎么样的呢? 是吗?请大家赶快动手吧7.在面粉和水的混合液体中,我们发现有一部分面粉沉在了底部,还有一部分分散在水中,使水变成了白色。
那么面粉到底有没有溶解在水中呢?你觉得面粉在水中的变化是像食盐呢,还是像沙子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8.提出过滤“沙、面粉、盐”三种物质。
《食盐在水里溶解了》优秀教学设计
《食盐在水里溶解了》优秀教学设计《食盐在水里溶解了》优秀教学设计《食盐在水里溶解了》优秀教学设计教材简要分析小学生对溶解现象并不陌生,有较丰富的感性体验,口头言语中的“溶化”“化了”等词汇,也包含对溶解这一现象的描述(当然不是全部和不准确的),只是没有建立起着“溶解”这一科学概念。
本单元除了通过引领学生探究“溶解”这一物质变化现象,建立“溶解”这一科学概念外,更重要的是经历提出研究的问题,用不同方法和从不同角度(或侧面)观察和实验,获得解决问题的证据,进行必要的猜测和类比、推理、想象,通过整理、分析和思考,建立科学概念(或认识)。
《食盐在水里溶解了》作为本单元的第一课,具有承前启后、启发学生对“溶解”的有关问题展开探究的作用。
所谓“承前”,是指本课承接三年级下册“混合”单元,对“混合”的一种特殊现象——“溶解”进行深入探究。
所谓“启后”,是指在本课引领探究解决了“溶解的本质问题”之后,将逐步展开对于“溶解”有关的其他有关问题的探究。
所以,上好本课有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和活动要求科学探究目标通过引领学生展开对“食盐、沙、面粉、高锰酸钾等物质在水中是怎样变化的”的观察、实验、思考、讨论等活动,学习运用猜测、比较实验、反证、类比推想等方法来研究和解决问题,并学习对解决问题的过程、方法和获得认识进行描述,从而学习从不同的角度(或侧面)思考、解决问题、正确表达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初步运用“溶解”、“过滤”等观察和实验方法。
科学概念及其他知识目标帮助学生理解“溶解”这一物质变化现象的本质含义,建立“溶解”的概念;能够判断“溶解”和“不溶解”的不同;初步接受“溶液”这一概念。
学习“溶解”“沉淀”“过滤”等实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活动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和习惯,尊重证据和用事实说话的科学态度,善于动脑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善于合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使学生学习运用观察、实验、比较等方法展开探究活动,形成对一种事物和现象的认识,从而体会应善于从不同角度和运用不同方法来认识事物和现象;2.在观察、实验和思考的基础上,理解“溶解”的实质,建立“溶解”的科学概念。
教科版《溶解》优秀公开课教案19
《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一课其实是研究常温下食盐在水里的溶解度。
在第4课学生已经发现食盐在水里的溶解不是无限的,那么,一杯水里到底能溶解多少食盐呢?这一课中,学生将根据问题制订简单的研究计划,并通过对“100毫升水能溶解几克盐”这一问题的自主研究活动,初步感知和经历探究性实验的方法和步骤,同时获得“溶解度”“饱和溶液”的前概念。
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接触科学课已有一年,有一定的科学素养,同时对实验课兴趣非常浓厚。
但是在思维上,逻辑性、严谨性不强,考虑问题不深入、不够细致周密;同时实验操作能力有待提高。
本节课无论是实验设计还是实验操作,对学生而言都是很好的锻炼。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食盐。
过程与方法:设计“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食盐”的实验,经历简单的探究性实验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验研究溶解现象的乐趣,发展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
2.严格按规范进行实验操作,实事求是地观察记录。
教学重难点重点:制定研究计划,设计实验过程。
难点:经历设计简单的探究实验的活动过程。
评价任务1.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制定研究计划。
2.严格按规范进行实验操作,实事求是地观察记录。
3.能够认真听取其他小组的研究方法,分析实验结果。
教学准备为小组准备:1个装100毫升水的烧杯、1根筷子、1个药匙、1张记录纸、1架天平、1袋精盐。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有大有小。
那么,一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到底有多大呢?今天我们继续用食盐来做实验。
二、观察思考1.教师演示往盛水的烧杯里加1小勺盐,搅拌使盐溶解。
2.问:再加1小勺盐搅拌,它还会溶解吗?实验操作。
3.问:如果不停地往这杯水里加盐、搅拌会怎样?4.讨论分析:(1)食盐在一杯水中溶解是有限度的。
(2)怎样判断不能溶解了?(3)如果水量不一样,那溶解的食盐数量会不会发生变化?5.看来,要研究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必须固定水量。
溶解度教案
课题二 溶解度(一)教案执教者: 岔河中学 徐燕子一、 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建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了解二者相互转化的方法及结晶现象。
2.通过实验条件的改变,让学生逐步学会用辩证的、发展的观点来看待事物的变化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饱和溶液概念的建立难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概念的形成及相互转化的方法三、教具与学具:多媒体及实验器材:NaCl 2包(预先称好)、KNO 3 3包(预先称好)、烧杯2个(各装20 mL 水)、玻璃棒2根、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火柴、10ml 量筒、胶头滴管。
四、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问题导入(二)实验探究、建构概念1.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实验一:探究物质能不能无限制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⑴室温下在一定量(20ml)水中逐步加入一定量氯化钠固体,观察实验现象。
(1)由此你认为物质能不能无限制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呢?不改变条件,溶液①能不能继续溶解溶质?溶液②呢?(2)溶液可分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请你结合生活经验,将溶液①和溶液②按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进行分类,并说说你分类的依据。
实验二:探究影响物质能不能无限制溶解的因素反思与拓展:由此你认为判断物质能不能无限制地溶解需要指明什么条件?2建构概念、领悟涵义问题1: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溶解其他溶质吗?问题2:如何判断溶液是否饱和?友情提示:你认为一定温度下,底部有固体剩余的溶液是否一定为饱和溶液?为什么? 一定温度下,底部无固体剩余的溶液是否一定为不饱和溶液?为什么?由此归纳出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的基本方法。
问题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有哪些?友情提示:结合实验1你认为可以采用什么方法使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由实验2可以分析得出将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途径有哪些?将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的途径作一个反向思考,你又发现了哪些方法能将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问题4:根据一定量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相对多少,还可将溶液分为浓溶液和稀溶液,你认为饱和溶液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吗?3. 深化概念、了解结晶交流讨论:⑴观察烧杯中的溶液,你看到了什么?⑵你有办法将烧杯中的氯化钠从溶液中结晶出来吗?结合下列问题,阅读教材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流程图。
《溶解度》教学设计(第2课时)
《溶解度》教学设计(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溶解度的涵义。
2.初步学习绘制和查阅溶解度曲线。
(二)过程与方法利用列表法、作图法两种方法处理溶解度数据,了解溶解度变化规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绘制和分析溶解度曲线,体验数据处理的过程,体会数据处理和表达在解决化学问题中的意义。
二、教学重点探究溶解度曲线三、教学难点溶解度概念的认识四、教学准备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坐标纸。
五、教学过程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引入2分钟我们知道物质的溶解能力和溶质、溶剂的种类有关,请大家根据如下数据,比较氯化钠和硝酸钾溶解能力。
学生根据幻灯片上的数据,进行思考、分析、首先得出方案1和2温度不同,不能进行比较,方案4温度和溶剂量都相同,可以比较溶解能力,方案3温度相同,但是溶剂量不同,但是可以通过计算,得出在40℃时100g水中可以溶解64g硝酸钾,溶解能力比氯化钠强。
培养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
新课讲授25分钟提出问题:比较10℃和40℃时硝酸钾的溶解能力,应怎么比较?讲解溶解度的含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单位g)。
例如:20℃时氯化钠在水里的溶解度是36g,是指在20℃时,100g水里溶解36g氯化钠达到饱和。
引导学生分析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的其他表述方式。
在这个过程中,指导学生加深“一定温度”、“100g溶剂”、“达到饱和”、“单位是克”的印象。
学生思考,根据方案4和5中的数据,计算在等质量的水中最多溶解的硝酸钾的质量,可以进行比较。
学生讨论氯化钠溶解度其他表述方式: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36:100;20℃时36g氯化钠溶于100g水中,得到饱和溶液;20℃时的氯化钠饱和溶液,每蒸发100g水,会析出36g氯化钠晶体等。
使学生感受到科学研究基准问题。
通过讨论、辨析和运用溶解度概念表述的训练,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教科版科学四上《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表格式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上《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表
格式教案
成华实验小学董凌
教材内容: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溶解》第六课(33-34面)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食盐
过程与方法:设计“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的实验,经历的探究性实验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验研究溶解现象的乐趣,进展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爱好
2、严格按规范进行实验操作,实事求是地观看记录
教学重点:研究制定“100毫升水里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的实验打算。
教学难点:
1、研究打算的制定
2、对实验数据的分析
教学预备:为小组预备:一个装100毫升水的烧杯,1根搅拌棒,1个药匙、1张记录纸、1袋精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温下食盐在水中的溶解度》教学设计
广西桂林市中华小学葛琳一、教学背景、教学课题、教材分析及教学方法:
在教学创新设计中,我选取的教学内容是新版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溶解”的第六课《常温状态下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
为了适应六年级学生的教学,对原内容进行了改进和拓展,增加了学习的难度和学习要求。
原教材的主要内容是指导学生制定“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的研究计划并展开实验,同时获得“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食盐”的认识。
本单元围绕“溶解”这一研究主题,以食盐和水作为主要的观察研究材料按问题顺序编排起来。
本课是在学生加深了对溶解的认识和理解上,已经经历了“问题—假设---验证---证实”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的基础上来学习的。
在四年级的教学中,教材对学生的教学目标高度降低,只要求学生了解等量的常温状态下100毫升水溶解食盐的份数,对具体溶解克数的数字并没有作要求,考虑到五、六年级的学生在智力和能力上已经比四年级的学生提高了不少,所以必须对原教学要求作出必要的修改,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自己设计出适合自己操作的研究计划并探究出精确的数值。
本节课无论是实验设计还是实验操作,对学生而言都是很好的锻炼。
二、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通过经历实验研究活动,使学生获得“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食盐”的认识。
2、科学探究:
初步感知和经历探究实验的方法和步骤,在实验研究的设计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的严谨,激发学生创新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乐于探究、注重科学事实、敢于挑战权威、乐于合作与交流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
针对“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这一问题自主进行研究,初步感知和经历探究性实验的方法和步骤。
教学难点:
①、如何对加入的盐准确计量。
②、食盐怎样才算不能溶解了
四、教学准备
1、学生材料:食盐、小勺、筷子、烧杯、量筒、牙签、实验记录表(每组一份)。
2、教师准备:食盐、小勺、玻璃棒、量杯、牙签、电子秤(天平)、量筒、实验记录表(每组一份)
五、教学过程:
1、提出问题,引入课题。
<1>、对比实验:
教师准备相同量的盐(一平勺),不同量的水(一杯10毫升,另一杯20毫升),请一生和教师一起进行食盐搅拌。
<2>、观察实验结果:
全班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发现食盐不能在水里无限溶解。
<3>、提出问题:
水溶解盐的本领使有限的,这个本领和什么有关?
(水的温度、水的多少、放入水中的盐的多少)
<4>、控制变量,引入课题:
水的温度设定为常温(测量结果为水温14摄氏度),水的多少设定为100毫升,盐的多少由实验小组自己控制,探究“100毫升水里最多能溶解多少克盐?”
(板书课题)
2、讨论交流,制定方案。
<1>、要求:(1)使用桌上的实验材料
(2)思考:怎么做这个实验可以研究出“100毫升水里最多能溶解多少克盐?”
(3)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实验,得出精确数据。
(4)用简单的文字或简图记录在实验方案纸上
<2>、小组内讨论,制订实验方案,师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点拨指导。
(1)准备怎么做?怎么称?
(2)实验时要注意什么才能保证得出的数据是精确的?
(3)使用天平时要注意什么?
(4)怎样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实验?
<4>、各个实验小组修正自己的实验方案。
3、小组合作,实验探究。
<1>、各个实验小组根据自己修正好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2>、教师进行巡视和指导,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成实验。
4、分享结果,分析数据
<1>、学生分小组汇报实验结果。
<2>、根据学生汇报的实验数据,汇总制成统计表。
<3>、师生共同分析统计表,得出九个实验小组的数据平均值。
<4>、各个实验小组对比平均值,分析谁的误差大,找到数值最高和最低的小组。
<5>、展示数值最高和最低的小组的实验成果,分析误差偏大的原因。
(数值最高的小组杯底还留有大量的盐粒没有完全溶解,而数值最低的小组杯底的盐粒继续搅拌还可以溶解,还可以继续放盐。
)
<6>、因为有了这几个偏小的数值,所以我们现在得出的平均值有可能偏小,精确的数值应该
是100毫升水里能溶解大约36克盐。
5、回顾总结,延伸拓展。
<1>、由此可见,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食盐。
(渗透饱和度的概念)
<2>、课后继续研究100毫升水里能溶解多少克味精,多少克糖?……
<3>、思考:100毫升水里能溶解的各种不同物质是不是一样多?为什么?
六、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设计坚持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思维训练为主线,通过交流互动的方式,运用观察法,比较法,发现法,实验法进行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中自主地愉快地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相互交流与合作精神,形成注重事实,敢于提出问题的严谨科学态度,发展能力,激发兴趣。
特别是开课的对比实验使学生了解到一定量的水里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食盐,初步感知水的溶解能力是有限的;接着提出“那么常温状态下100毫升水最多能溶解多少克食盐呢?”这一问题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欲望,体现了教学设计的新颖独到。
本课的难点主要集中在实验设计与操作中。
以往的教学模式多是让学生依照一种设计好的方案进行实验,容易禁锢学生思维,结果往往是学生多按单一方式探究。
而本课却能在课堂上提供充分的实验器材,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不限制学生的思维,结果各个实验小组的学生设计出了适合自己操作的不同的实验方案:有的是称一份食盐放一份,最后算总的放入食盐量;有的先称出一平匙盐的重量,再计算放了多少平匙食盐最后用克数乘以勺数得出一共放了多少克食盐;还有的先称出放盐之前水和烧杯的重量,再称出放盐之后盐水和烧杯的重量,两者相减得到放入食盐的重量等等,将难点变成了亮点,充分体现了教师设计上的匠心独具。
教师对学生实验操作的指导是十分细致到位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成了真正的引导者、组织者。
首先是提出了恰当的问题,帮助学生完善实验方案,比如怎样放盐?什么时候停止放盐,盐加到后面为什么要少量的加?如果没有完全溶解怎样计算放入的食盐量。
其次是对实验操作的方法指导详细,比如使用天平称盐时,在托盘里垫一张纸,保护托盘不受腐蚀,同时提问学生:这样称出的重量是什么和什么的重量?一个小小提示可见教师的指导的细致。
再比如搅拌的方法,虽然原来学生学过,但葛老师在实验时不忘再次示范和提示学生,有利于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科学习惯。
正是教师这种细致的指导,保证了学生实验的成功,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这样的课可以说是一节真实有效的好课。
但在实际教学中也反映出一些问题,缺少了预测这一环节。
面对“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这一问题的预测,是为大概念“水能溶解一些物质,并且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物质”的理解做铺垫的,少了这个铺垫,后面教师的总结就会显得很突兀。
用英特尔未来教育的理念来评析,就是缺少了基本问题,只有单元问题和内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