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竹图题诗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墨竹图题诗教学设计 墨竹图题诗说课稿

墨竹图题诗教学设计 墨竹图题诗说课稿

墨竹图题诗教学设计墨竹图题诗说课稿《墨竹图题诗》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的课文,《墨竹图题诗》是清朝诗词书画家郑燮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以下是本人为你整理的墨竹图题诗教学设计,希望能帮到你。

《墨竹图题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理解本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百姓的关爱之情。

教法:“三位五环”教学模式学法:自主合作质疑探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定向导学:(5分钟)(一)导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松、竹、梅被称为“岁寒三友”,深受文人墨客的推崇,有古诗云“诗堪入画方称妙,画可融诗乃为奇”。

纵观历代文坛,诗书画三绝的名家,层出不穷。

而图题诗则是诗坛画苑中一朵绚丽的花朵。

今天,就让我们一道去感受——郑板桥在《墨竹图题诗》中要表达的诗情画意。

(二)出示学习目标1、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二、自主学习:(10分钟)(一)出示自学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和“诗画欣赏”的内容。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并自己试着说一说诗的大意。

衙斋疑是些小吾曹吏一枝一叶关情3.从诗中,你感受到诗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学法:查字典,借助诗画欣赏理解,做批注。

)学习时间:5分钟(二)全班交流自学结果1、指名读,自由评议2、弄懂下面词语的意思,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衙斋:衙门里官员休息居住的地方。

萧萧:竹枝竹叶摇动的声音。

些小:小小的。

吾曹:我辈,我们这些,我这样的。

吏:古代衙门里的小官。

一枝一叶:画面上的枝枝叶叶,也指竹枝竹叶,比喻民间的各种动静动向。

关情:牵动感情。

诗意:我在县衙书斋躺着休息,听见风吹竹叶发出萧萧之声,立即联想是百姓啼饥号寒的怨声。

我们虽然只是些小小的州县官吏,但是老百姓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我们的感情。

三、合作学习质疑探究:(15分钟)要求:1、诗人为什么会把萧萧竹叶声联想成饥民疾苦声,而不想成别的?说明他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2、如何理解“一枝一叶总关情”的含义。

六年级上册《墨竹图题诗》教案

六年级上册《墨竹图题诗》教案

六年级上册《墨竹图题诗》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墨竹图题诗》。

(2)理解《墨竹图题诗》的诗意,体会诗人对墨竹的赞美之情。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了解墨竹的特点。

(2)分析诗中的意象,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

(3)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3)培养学生勤奋学习、自主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墨竹图题诗》。

2. 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对墨竹的赞美之情。

3.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诗中的意象,体会诗歌的美感。

2.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含《墨竹图题诗》全文、生字词、图片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墨竹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墨竹的特点。

(2)简要介绍墨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2.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

(2)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理解词义。

3. 理解诗文内容(1)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诗文的意义。

(3)教师讲解诗文内容,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墨竹的赞美之情。

4. 欣赏诗歌(1)学生讨论诗中的意象,感受诗歌的美感。

(2)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体会诗中的意境。

5. 朗读与背诵(1)学生齐读课文,巩固记忆。

(2)教师挑选学生进行朗读展示。

(3)学生自主背诵课文,教师巡回指导。

(2)学生课后搜集其他描写墨竹的诗句,进行分享和交流。

六、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思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以及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兴趣,不断优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墨竹图题诗

墨竹图题诗

墨竹图题诗教学设计一、赏画导入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幅竹子图,请欣赏(出示竹子图片)这些竹子竹竿很细,竹叶着色不多,却青翠欲滴,它们都是出自一人之手,这个人就是郑變2、谁来为大家介绍一下郑變二、读诗韵1、请同学们自由读诗,读出自己的感受2、看到同学们读得如此投入,老师也感同身受,也想来读一读(师配乐范读)3、哪位同学读这两句诗,读了这两句诗,有哪个词你是不懂得(衙斎:旧时衙署书房)点拨:衙、斋、萧(箫、啸)三、会诗意、悟诗情1、在一个冷雨敲窗的夜晚,郑變听着窗外的萧萧竹声,他无法入眠,为什么他会夜不能寐呢?(疑是民间疾苦声)2、那年潍县遭遇灾荒(出示干旱图片),连续八个月滴雨未下,祸不单行接着就是两个月的洪涝灾害,灾民们各自在街头巷尾茫然凄惶(出示百姓潦倒图片),面对被困的灾民,当走在灾民之间,你看到了什么?3、是啊,当时的孩子把树皮都吃光了,他们还能吃什么呢?多么可怜的孩子啊!他们饿得昏倒在路边,这就百姓们的疾苦(板书:疾苦)3、看到了这一幕幕惊心动魄的画面,郑變心急如焚,于是他上书放赈,可是朝廷迟迟没有回应,灾民的凄吼声在他耳边不停地回响。

郑變身在处所,却始终关注着他的百姓,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关心百姓、心系百姓)4、看到了灾民无家可归,流离失所,这是郑變心中百姓的疾苦,请女生读这句诗(衙斎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看到灾民欲哭无泪,饥寒交迫,这是百姓心中的疾苦,请男生读这两句诗(衙斎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5、此时此刻,他画下了这幅画,他把对百姓的关爱之情融入到这画中,百姓的疾苦,就像窗外风雨中的疏竹,就像这风雨中的一枝一叶,牵动着他的心,这就是一枝一叶总关情(板书:关情)6、让我们再次一起齐声共读吧!四、赏画在一个冷雨敲窗的夜晚的郑變听着窗外的萧萧竹声,他无法入眠,他立即想到了他的灾民,想到了那凄惨的景象,于是他挥毫运笔,画上了这样的一幅画:一株身高叶茂的竹犹如郑變,其次是几株长若无依的幼竹犹如百姓们,在风雨来袭之际,更能显示出作者岿然不动的气概,这种写法叫借竹喻人。

六年级上册《墨竹图题诗》教案

六年级上册《墨竹图题诗》教案

六年级上册《墨竹图题诗》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墨竹图题诗》。

(2)理解《墨竹图题诗》的内容,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3)学会欣赏中国古代诗词,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墨竹图题诗》的意境。

(2)学会通过诗词来描绘画面,提高自己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勇敢、坚韧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墨竹图题诗》。

2. 理解《墨竹图题诗》的内容,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三、教学难点:1. 学会通过诗词来描绘画面,提高自己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勇敢、坚韧的品质。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墨竹图题诗》的课件和相关图片。

2. 学生准备《墨竹图题诗》的文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墨竹图》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2)引导学生观察《墨竹图》,说出自己看到了什么。

2. 学习《墨竹图题诗》(1)学生自读《墨竹图题诗》。

(2)教师讲解《墨竹图题诗》的字词和内容。

(3)学生齐读《墨竹图题诗》。

3. 理解意境(1)学生分组讨论,说出《墨竹图题诗》的意境。

(2)教师总结并展示各组讨论成果。

4. 想象描绘(1)学生发挥想象,用语言描绘《墨竹图》的画面。

(2)学生分享自己的描绘,互相交流。

5. 情感体验(1)学生讲述自己遇到困难时,如何勇敢面对、坚持不懈的经历。

(2)教师总结,强调诚实、守信、勇敢、坚韧的品质。

6.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墨竹图题诗》,体会了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希望大家能够学会欣赏中国古代诗词,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要培养诚实、守信、勇敢、坚韧的品质,做一个优秀的人。

7. 布置作业(1)正确朗读和背诵《墨竹图题诗》。

(2)写一篇关于自己遇到困难时,如何勇敢面对、坚持不懈的故事。

【公开课教案】《墨竹图题诗》教案

【公开课教案】《墨竹图题诗》教案

《墨竹图题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教学重难点:感悟作者对百姓的关爱之情,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1、揭题2 了解本课学习目标二、检查预习:1、生字词的掌握情况2、作者的简介三、自主学习、交流释疑:1、欣赏图画,知道一幅完整的图题诗由诗、书、画、印组成。

2、学习诗歌,按自学指导自学(1)结合旁边的图大声朗诵诗歌,至少朗诵3遍以上,诵出古诗的意味,读出你初步的感悟。

(2)结合旁边的图,再次大声朗读诗歌,同桌互相说说对以下词语的理解衙斋疑些小吾曹一枝一叶关情(3)小组集体朗诵诗歌,而后小组合作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诗句的意思(哪一句话最能表现作者的情感,与之对应的句子是哪一句,百姓的一举一动在诗歌中具体指什么)(4)仔细阅读诗画欣赏,小组合作完成以下练习①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劳顿思绪赈灾岿然不动②填空郑板桥当时在()上任,在一个冷雨敲窗的夜晚,他把()之声当作(),起身作画题诗,送给上级使其了解(),并上书请示(),在灾情严重,情况紧急时没有经过()的允许而开仓放粮,赈济灾民,结果被(),朋友说他糊涂,他却写了()四个字表明态度,表现了作者()的气概。

四、再次欣赏图画,理解图画所代表的含义1、介绍当时山东灾区人民受苦受难的背景,加深对诗歌的理解2、仔细观察图画,了解枝、叶的特点,比较不同竹子用墨浓淡的不同,理解竹子背后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借物喻人的写法五、拓展延伸出示关于中国画的小资料,快速浏览,提高欣赏水平。

六、作业设计、丰富积累:1、抄写词语并听写2、背诵和默写诗歌板书设计:墨竹图题诗疾苦特体立恤关情独民行情。

六年级上册《墨竹图题诗》教案

六年级上册《墨竹图题诗》教案

六年级上册《墨竹图题诗》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墨竹图题诗》,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对墨竹的喜爱之情。

2. 学习生字词,理解字词在句子中的意思。

3. 感悟作者通过描绘墨竹表达的高洁品质和坚定信念。

4. 学会欣赏中国古代诗歌,培养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1. 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对墨竹的喜爱之情。

2. 学习生字词,理解字词在句子中的意思。

教学难点:1. 感悟作者通过描绘墨竹表达的高洁品质和坚定信念。

2. 学会欣赏中国古代诗歌,培养文学素养。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含诗文内容、生字词、图片等。

2. 学生准备课本《墨竹图题诗》。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黑板上的墨竹图,引导学生说出墨竹的特点。

2. 学生分享对墨竹的认识和感受。

3. 教师简介《墨竹图题诗》的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读《墨竹图题诗》,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意思。

2. 学生尝试解释生字词在句子中的意思。

3. 教师辅导学生理解生字词的意思,引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文。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诗文内容,解释重点句子。

2. 学生跟随教师学习诗文,理解诗人对墨竹的喜爱之情。

3. 教师引导学生感悟作者通过描绘墨竹表达的高洁品质和坚定信念。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朗读诗文,体会诗人对墨竹的喜爱之情。

2. 教师布置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3. 教师批改练习题,给予学生反馈。

五、课堂小结(5分钟)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和感受。

3. 教师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培养文学素养。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墨竹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自主学习和课堂讲解环节,学生掌握了诗文内容和生字词的意思。

在课堂练习环节,学生通过朗读和实践,进一步体会诗人对墨竹的喜爱之情。

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引导学生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但在课堂小结环节,可以更加突出学生的学习收获,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

北师大版墨竹图题诗教案

北师大版墨竹图题诗教案

北师大版《墨竹图题诗》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墨竹图题诗》;(2)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对墨竹的赞美之情;(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文;(2)学会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体会诗歌的韵律美;(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认识;(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诗文内容的理解;2. 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3. 诗歌韵律美的体会。

三、教学难点:1. 诗文意境的感悟;2. 诗歌韵律美的把握;3. 将对诗文的理解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含诗文内容、生字词、图片等;2. 准备相关的辅助教学材料,如墨竹图、诗歌鉴赏书籍等;3. 安排课堂练习的时间和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墨竹图,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2. 朗读诗文,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3. 讲解生字词,让学生理解诗文内容;4. 分组讨论,让学生合作探究,深入理解诗文意境;5.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教案仅供参考,具体实施时请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评估: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诗文内容的理解和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3. 小组讨论评估: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态度、探究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纪律、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等,以便在下一节课中进行调整和改进。

八、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创作,让学生尝试自己创作一首以墨竹为主题的诗歌;2. 举办诗歌朗诵会,让学生通过朗诵的方式,展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3. 引导学生进行绘画创作,尝试绘制一幅墨竹图,体会诗歌与绘画的结合之美。

墨竹题图诗教学设计及反思

墨竹题图诗教学设计及反思

《墨竹题图诗》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反复诵读诗歌,了解古诗大意。

能力目标:理解领悟诗意,会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情感目标:想象古诗所表现的情景,体会作者体恤百姓的忧伤之情。

创新素质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了解大意,把握作者对百姓的关爱之情,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目标导学1、导入新课松、竹、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称为“岁寒三友”,也是文人墨客所推崇的对象,纵观历史文坛,诗书画三绝的名家层出不穷,而对图题诗更是其中的一朵奇葩。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的《墨竹图题诗》,并体会诗要表达的诗情画意。

2、课件出示《墨竹图》,让学生认真观察并交流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

(1)介绍作者。

(2)介绍背景:这是一首图题诗,写于郑板桥在山东任职时。

当时山东受灾,饥民无数,作为一名体恤百姓的县官,郑板桥整日为民奔波,白日劳顿,夜不思眠。

本文记载的是又一个不寐的夜晚,听着冷雨拍打窗棂,风吹疏竹,发出萧萧之声,板桥竟错觉为百姓发出了啼寒饥号的怨声,于是提笔展纸作画,遂成此文。

二、自主学习(一)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感知。

(2)范读。

(听录音)(3)练读。

a、学生自渎。

(注意字音,语气,节拍等)b、指名读(大家评议)c、再读(小组合作,比一比谁读得好)(多种形式的诵读。

促进学生积累。

形成个性的体验,进一步培养了语感。

)(3)提问: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二)自主学习(1)字:衙、斋、燮、号、寒放赈、救济、遂(2)学生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

劳顿:劳累。

思绪:思路。

救济:用金钱或物质帮助灾区或生活上有困难的人。

赈灾:赈济灾民。

岿然不动:高大独立的样子。

三、合作探索1、小组合作理解诗意(小组讨论交流,读懂的地方小组内交流,不明白的地方一起讨论。

)2、检查汇报(令人感受最深的是哪句诗?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3、介绍诗意。

小学六年级《墨竹图题诗》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墨竹图题诗》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墨竹图题诗》教课方案教课目的:1、认识古诗粗心,领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古诗。

教课要点:理解本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教课难点:领会作者对百姓的关爱之情。

教法:“三位五环”教课模式学法:自主合作怀疑研究教课过程:一、定导游学:( 5 分钟)(一)导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松、竹、梅被称为“岁寒三友”,深受文人墨客的尊崇,有古诗云“诗堪入画方称妙,画可融诗乃为奇”。

纵观历代文坛,诗书画三绝的名家,层见迭出。

而图题诗则是诗坛画苑中一朵绚烂的花朵。

今日,就让我们一道去感觉——郑板桥在《墨竹图题诗》中要表达的诗情画意。

(二)出示学习目标1、认识古诗粗心,领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古诗。

二、自主学习:( 10 分钟)(一)出示自学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和“诗画赏识”的内容。

2、解说以下词语的意思,并自己试着说一说诗的粗心。

衙斋疑是些小吾曹吏一枝一叶关情3.从诗中,你感觉到诗人是一个如何的人?(学法:,借助诗画赏识理解,做标注。

)学习时间 :5 分钟(二)全班沟通自学结果1、指名读,自由评论2、弄懂下边词语的意思,再谈谈诗句的意思。

衙斋:衙门里官员歇息居住的地方。

萧萧:竹枝竹叶摇动的声音。

些小:小小的。

吾曹:我辈,我们这些,我这样的。

吏:古代衙门里的小官。

一枝一叶:画面上的枝枝叶叶,也指竹枝竹叶,比喻民间的各样动静动向。

关情:牵动感情。

诗意:我在县衙书斋躺着歇息,听见风吹竹叶发出萧萧之声,立刻联想是百姓饥寒交迫的怨声。

我们固然不过些小小的州县官吏,可是老百姓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我们的感情。

三、合作学习怀疑研究:(15分钟)要求:1、诗人为何会把萧萧竹叶声联想成饥民疾苦声,而不想成别的?说明他是一个如何的人?( 4 分)2、如何理解“一枝一叶总关情”的含义。

( 5 分)(我们固然不过小小的州县官吏,但老百姓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我们的感情充足表现了郑板桥对百姓疾苦的关怀。

六年级上册《墨竹图题诗》教案

六年级上册《墨竹图题诗》教案

六年级上册《墨竹图题诗》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墨竹图题诗》。

(2)理解《墨竹图题诗》的内容,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墨竹图的画法和特点。

(2)引导学生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小组讨论、分享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欣赏和保护意识。

(3)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墨竹图题诗》。

(2)理解《墨竹图题诗》的内容,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理解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2)学会生字词的正确运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教案、课件和教学素材。

(2)墨竹图的图片或实物。

(3)生字词卡片。

2. 学生准备:(1)预习《墨竹图题诗》。

(2)准备好笔记本和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展示墨竹图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2)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墨竹有什么了解?2. 朗读与背诵:(1)让学生朗读《墨竹图题诗》。

(2)指导学生正确发音和停顿。

(3)引导学生背诵诗文。

3. 理解与感悟:(1)让学生解释诗中的生字词。

(2)解释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3)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文的感悟。

五、作业布置1. 抄写《墨竹图题诗》两遍。

2. 运用学到的生字词,写一篇关于墨竹的短文。

3. 家长签字确认作业完成情况。

六、教学延伸1. 欣赏其他墨竹画作:展示其他墨竹画作,让学生欣赏并描述其特点。

2. 创作自己的墨竹诗: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自己的墨竹诗。

3. 举办墨竹绘画比赛:让学生参加墨竹绘画比赛,展示自己的才华。

七、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复述《墨竹图题诗》的内容和意境。

墨竹图题诗.教案doc

墨竹图题诗.教案doc

《墨竹图题诗》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反复诵读诗歌,了解古诗大意。

能力目标:理解领悟诗意,会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情感目标:想象古诗所表现的情景,体会作者体恤百姓的忧伤之情。

创新素质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了解大意,把握作者对百姓的关爱之情,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松、竹经冬不衰,梅花凌寒开放,它们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称为“岁寒三友”,也是文人墨客所推崇的对象。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郑板桥的《墨竹图题诗》,体会诗中所表达的诗情画意。

板书:诗情画意二、解题同学齐读课题,在课题中你发现了那些信息?(a、岁寒三友中的谁?“墨竹”指什么?b、墨竹图题诗的意思是什么?什么是题画诗?c、郑板桥和郑燮是一个人吗?简介作者)再读课题,我想同学们一定会有新的疑问,谁把心中的疑问讲出来?(a、郑板桥为什么要画这幅墨竹图?b、为什么要题写这首诗?c、这首诗什么意思?)三、初读,了解大意。

带着疑问,让我们走进课文,首先将诗句读顺,读正确,并且读出一定节奏。

1、指名读,评价。

(预设:a、字音都读准了,很好。

b、诗句读的又通顺又正确c、初次读这首诗,读的字正腔圆,声音响亮,真了不起,把掌声送给他。

d、你看,二四句押韵,,这位同学把读音拉长,放慢,给人一种余音袅袅的感觉e、这位同学朗读得很轻,声音压低,给人一种很静的感觉,并且融入了自己的理解,很不简单。

)2、后两句,谁能更有节奏地读一读,词与词之间读得有停顿,就给人一种抑扬顿挫的感觉,谁再来读读?(教师评价:好,就像他一样,齐读这两句。

)3、很好,把这两句连起来读,要读的有节奏、有韵味。

齐读全诗。

4、读出感觉同学们把诗读通顺、读正确,读出节奏了,但读诗还讲究感觉,再读读这首诗,找找这首诗带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学生发言,(如:忧愁、焦虑、悲伤等)教师鼓励:同学们的感情非常丰富,读出了忧愁之感,焦虑之感,悲伤之感,把这些感觉融入字里行间,捧着书,把你的感觉读出来。

《墨竹图题诗》教学设计

《墨竹图题诗》教学设计

《墨竹图题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体会和感悟象征,借物抒情的手法及表达效果2.过程和方法目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方式,反复诵读,品味语言。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知人论世,情感诵读,厚植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理解,品味,诵读诗歌,体会和感悟竹的象征意义及郑燮的人品。

【教学难点】初步学习并尝试进行书画欣赏的方法,感受中国书画及诗歌语言的魅力。

【课前准备】预备铃响后,提醒学生一人一座在指定位置做好,将学习工具统一放在课桌的右上角,并伏在课桌上做好上课前准备。

上课铃响后,呼起立,值日生呼上课,师生互相问候后,学生坐下。

提醒学生带好口罩,要求检查口罩准确佩戴,并保证口罩的密封性。

(约10秒钟)。

准备完毕,开始上课。

上课过程中要求学生不要相互讨论。

学生有疑问可以单独举手示意。

教师可以在上课时解决,或者课后再给学生解决。

注:上课时长约4分钟。

【教学过程】▲情境导入师: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亲爱的同学们,我们相聚在春日的校园里,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无不令人动容。

在这宁静课堂,静好岁月的背后,是无数人在为我们负重前行。

今天,在这个美好的春日里,就让我们一道走进诗歌的世界。

有这样一个人,一生画竹50多年,光墨竹图有几十幅,这幅图被收藏在徐悲鸿纪念馆里。

让我们一道去感受——郑板桥在《墨竹图题诗》中表达的诗情画意。

▲朗读入情1.请同学们齐读这首诗,初读感知,亲近诗韵。

同学们读得很有不错,让我们深入到诗句的字里行间去理解。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细读想象,渐入画意。

可结合诗歌注解。

▲举象察情1.现在我想请一位小老师来给大家讲一讲他对这首古诗的理解。

请同学们看到第一、二句诗,说说你对诗意的理解。

2.听了小老师的讲解,我觉得非常精彩,我还有些疑问,想请教大家,在这夜深人静的深夜,郑板桥却还不能入睡,他在想什么?(预设学生回答)从哪句诗里可以体会到的?(PPT出示:疑是民间疾苦声)3.为什么郑燮听到这萧萧竹声就能联想到民间的疾苦呢?(指名说)你是从哪儿知道的?请你来读一读这部分内容(PPT出示背景资料)▲以境品情创作背景:《墨竹图题诗》,写于郑板桥在山东任职时。

《墨竹图题诗》教案设计范例

《墨竹图题诗》教案设计范例

《墨竹图题诗》教案设计范例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墨竹图题诗》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简介。

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墨竹图题诗》的艺术特色。

学生能够解读《墨竹图题诗》中的象征意义和意境。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提高对《墨竹图题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学生通过诗歌创作和绘画实践,培养创造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学习《墨竹图题诗》,培养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和对传统艺术的尊重。

学生能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并将其融入自己的生活和创作中。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介绍《墨竹图题诗》的作者,如郑燮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简要介绍《墨竹图题诗》的内容和主题。

2.2 课文分析分析《墨竹图题诗》的结构和韵律。

解读《墨竹图题诗》中的意象和象征意义。

2.3 艺术特色分析《墨竹图题诗》的绘画技巧和艺术风格。

探讨作者如何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展示《墨竹图题诗》的图像或播放相关的音乐,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图像或音乐中的特点和情感。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墨竹图题诗》,理解课文内容并做好笔记。

学生通过合作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意象和象征意义。

3.3 诗歌创作学生根据《墨竹图题诗》的启发,创作自己的诗歌。

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并互相欣赏和评价。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观察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评价学生在诗歌创作中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4.2 作品评价评价学生对《墨竹图题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评价学生在创作中的艺术表现和情感传达。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文本提供《墨竹图题诗》的原文和注释。

提供相关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简介的资料。

5.2 图像资源提供《墨竹图题诗》的图像或相关艺术作品的图片。

提供绘画工具和材料,供学生绘画实践使用。

第六章:教学活动6.1 课堂讲解讲解《墨竹图题诗》的历史背景和作者郑燮的生平。

《墨竹图题诗》教案设计范例

《墨竹图题诗》教案设计范例

《墨竹图题诗》教案设计范例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墨竹图题诗》的背景及作者郑板桥。

(2)掌握诗歌的字词含义和诗句的意思。

(3)学会欣赏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提高审美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解读《墨竹图题诗》。

(2)学会通过诗歌描绘画面,提高想象力。

(3)学会欣赏中国绘画艺术,提高艺术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2)培养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3)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墨竹图题诗》的内容及意义。

(2)欣赏中国绘画艺术,提高审美能力。

2. 教学难点:(1)诗句中字词的含义。

(2)如何通过诗歌描绘画面。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墨竹图题诗》的背景及作者郑板桥。

(2)准备PPT,展示《墨竹图题诗》的图片和诗句。

(3)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和活动。

2. 学生准备:(1)预习《墨竹图题诗》,了解诗句的大意。

(2)准备课堂讨论和发言。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墨竹图题诗》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2)简介作者郑板桥及《墨竹图题诗》的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墨竹图题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3. 课堂讨论(1)教师提出讨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4. 欣赏与评价(1)让学生欣赏其他墨竹画作,提高审美能力。

(2)学生评价墨竹画作,表达自己的观点。

(2)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学习空间。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墨竹图题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2. 欣赏墨竹画作,写一篇观后感。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创作一首以墨竹为主题的诗歌。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合作态度。

2. 作业评估: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其对《墨竹图题诗》的理解和墨竹画作的欣赏能力。

六年级上册《墨竹图题诗》教案

六年级上册《墨竹图题诗》教案

六年级上册《墨竹图题诗》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墨竹图题诗》。

(2)理解《墨竹图题诗》的内容,领会诗人对墨竹的赞美之情。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了解墨竹的特点。

(2)以分组讨论的方式,探讨诗人为什么要赞美墨竹。

(3)运用想象和联想,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的观念。

(2)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欣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参与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墨竹图题诗》。

2. 理解《墨竹图题诗》的内容,领会诗人对墨竹的赞美之情。

难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对诗人赞美墨竹的原因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1. 图片素材:墨竹图。

2. 生字词卡片。

3. 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墨竹图,引导学生观察墨竹的特点。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墨竹的了解和印象。

2. 学习《墨竹图题诗》(1)让学生自由朗读《墨竹图题诗》,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意义。

(2)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

(3)引导学生探讨诗人为什么要赞美墨竹。

3. 体会诗人的情感(1)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置身于墨竹林中,感受诗人的情感。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想象和感受。

4. 朗读与背诵(1)分组朗读《墨竹图题诗》,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

(2)全班一起背诵《墨竹图题诗》。

五、作业设计1. 抄写《墨竹图题诗》,注意生字词的写法和笔画。

2. 运用所学生字词,写一段描述自然景色的短文。

3. 家长协助孩子了解墨竹的相关知识,共同完成一份手抄报。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展示、分组讨论、朗读背诵等形式,引导学生学习《墨竹图题诗》,学生对墨竹的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正确朗读和背诵诗句。

但在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方面,部分学生还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墨竹图题诗》教案三篇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墨竹图题诗》教案三篇

【导语】《墨⽵图题诗》是⼀⾸提画诗,写于郑板桥在⼭东任职时。

当时⼭东受灾,饥民⽆数,作为⼀名体恤百姓的县官,郑板桥整⽇为民奔波,⽩天劳顿,夜不思眠。

⼀个不寐的夜晚,听到冷遇拍打窗棂,风吹疏⽵,发出萧萧之声,竟错觉为百姓发出啼饥号寒的怨声,于是提笔展纸作画,遂成此诗。

以“⽵”为依托之物,表达了画家淡泊名利,以解聊百姓之苦为⼰任的伟⼤胸襟,以及“些⼩吾曹州县吏,⼀枝⼀叶总关情”的为苍⽣疾苦⽽呼,事事关⼼的品格和“任风⾬来袭,我⾃岿然不动”的⽓概。

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篇⼀ 教材分析: 这⾸诗以“⽵”为依托之物运⽤象征⼿法,表达了诗画家淡薄名利,以解除百姓之苦为⼰任的胸襟,以及“任风⾬来袭,我⾃岿然不动”的⽓概。

教学⽬标: 通过反复诵读诗歌,欣赏图画理解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增强学⽣的朗读能⼒。

体会作者的胸怀和⽓概。

培养学⽣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理解本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对百姓的关爱之情。

教学构思: 教学本课时从诗⽂⼊⼿,引导学⽣熟读成诵,训练朗读技巧,注意语⽓、语调、重⾳、停顿等朗读技巧的处理。

师再引导作浅易的赏析,然后采⽤⼩组交流的形式,结合诗画欣赏理解诗的内容。

教学时间: 1课时 学⽣学习过程: ⼀、导⼊新课: 中国古代⽂⼈喜爱寄物抒情,借以⾃然物来表现⾃⼰的理想品格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

坚毅不拨的青松,“贯四时⽽不改柯易叶”;挺拨多姿的翠⽵,清⾼⽽有节;傲雪报春的冬梅,不惧风寒霜雪。

它们虽系不同属科,却都有不畏寒霜的⾼洁风格。

它们在岁寒中同⽣,历来被中国古今⽂⼈们所敬慕,⽽誉为“岁寒三友”,以此寓意忠贞的友谊,及做⼈要有品德、志节。

今天,就让我们⼀道去感受——郑板桥在《墨⽵图题诗》中要表达的诗情画意。

⼆、跟⽼师⼀起学 1、注意这些字的读⾳: 衙(yá)斋(zhāi)燮(xiè)号(háo)寒放赈(zhèn)救济(jì)遂(suì) 2、理解下⾯这些词语的含义: 劳顿:劳累。

北师大版墨竹图题诗教案

北师大版墨竹图题诗教案

北师大版《墨竹图题诗》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墨竹图题诗》的诗意和艺术特色;(2)学会欣赏中国水墨画,提高审美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式,学会欣赏和解读《墨竹图题诗》;(2)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2)培养学生尊重和传承民族优秀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理解《墨竹图题诗》的诗意和艺术特色;(2)学会欣赏中国水墨画,提高审美能力。

2.2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意;(2)如何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1)展示《墨竹图题诗》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2)引导学生思考:这幅画有什么特点?诗人为什么要这样描绘?3.2 讲解诗意(1)解读《墨竹图题诗》的诗意,解释生僻词汇;(2)分析诗中的意象,如“墨竹”、“清溪”等;(3)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如“潇洒”、“萧瑟”等。

3.3 欣赏水墨画(1)展示其他墨竹画作,引导学生比较和分析;(2)讲解中国水墨画的技法和特点,如“浓墨”、“淡墨”等;(3)引导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话描述水墨画的魅力。

四、课堂练习(1)让学生用自己的话重新诠释《墨竹图题诗》的诗意;(2)让学生尝试画一幅以墨竹为主题的水墨画。

五、总结与拓展5.1 总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梳理知识点;(2)强调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2 拓展:(1)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有关墨竹的诗句或画作;(2)鼓励学生参加相关的文化活动或比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六、教学评估6.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墨竹图题诗》的理解程度和水墨画知识的掌握情况。

6.2 课堂练习:评估学生对《墨竹图题诗》的重新诠释和个人水墨画作品的创意和技巧运用。

七、教学反思7.1 教师自我评估: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参与度,考虑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墨竹图题诗》教学设计

《墨竹图题诗》教学设计

《墨竹图题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教学重难点:感悟作者对百姓的关爱之情,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做好铺垫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松,竹,梅被称为"岁寒三友",深受文人墨客的推崇,有古诗云"诗堪入画方称妙,画可融诗乃为奇". 图题诗是诗坛画苑中一朵绚丽的花朵.今天,就让我们一道去感受——郑板桥在《墨竹图题诗》中表达的诗情画意.(板题)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学生回顾以前学习古诗方法。

学生汇报,教师总结。

2、多媒体出示“自学提示”学生分两个阶段自主、合作学习。

3、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三、突破难点、挖掘内涵1、师:同学们刚才自学的特别认真,谁来说说通过自学你们知道些什么?学生汇报。

(读诗、介绍作者、说说意思等等)2、作者当时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这首诗的?请自读写作背景,读后说说你对郑燮又怎样的认识?学生汇报,板书诗情:体恤百姓爱民如子3、古往今来在我国还出现有像郑燮这样的官员,你能说出一些吗?(焦裕禄、孔繁森、包青天)过渡:这首诗饱含着诗人对百姓浓浓的爱,那么画又是怎样的呢?4、欣赏两组竹子的图片,通过比较你发现了什么?多媒体出示“请你欣赏”学生汇报师:诗人画的竹子为什么是这样的呢?学生汇报。

师:请大家快速阅读“诗画欣赏”,相信大家一定能从中找到答案。

多媒体出示“诗画欣赏”(学生汇报板书画意:风雨来袭岿然不动)师总结:从郑燮的墨竹图中我们看到了他位“卑未敢忘忧国,官小但能勤爱民”的高尚,看到了他宁可罢官也要爱民的坚决,让我们带上体会出的感情再读读这首诗吧!5、学生齐读,熟读成诵。

四、课堂练习、巩固双基学生自主完成然后对照答案相互批改。

教师讲评。

五、课堂检测、拓展延伸多媒体出示“课堂检测”学生自主完成然后对照答案相互批改。

教师讲评。

师总结:本诗在写作方法上有什么特点呢?(作者借竹子来比喻自己的高尚情操,这种写法叫借物喻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墨竹图题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反复诵读诗歌,欣赏图画理解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2.能力目标:增强学生的朗读能力。

3.德育目标:体会作者的胸怀和气概。

4.创新素质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理解本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百姓的关爱之情。

教法:研究体验式创新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松、竹、梅被称为“岁寒三友”,深受文人墨客的推崇,有古诗云“诗堪入画方称妙,画可融诗乃为奇”。

纵观历代文坛,诗书画三绝的名家,层出不穷。

而图题诗则是诗坛画苑中一朵绚丽的花朵。

今天,就让我们一道去感受——郑板桥在《墨竹图题诗》中要表达的诗情画意。

二、自主学习:
1、字:
衙(yá)斋(zhāi)燮(xiè)号(háo)寒放赈(zhèn)救济(jì)遂(suì)
2.解词:
劳顿:劳累。

思绪:思想的头绪;思路。

救济:用金钱或物资帮助灾区或生活上有困难的人。

赈灾:赈济灾民。

岿然不动:高大独立的样子。

3、交流材料:
①介绍作者: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官山东范县、潍县知县,有政声“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遂乞病归。

”做官前后,以书画营生。

擅画兰、竹、石、松、菊等,而画竹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

体貌疏朗,风格劲峭。

②图题诗(找擅长绘画的学生介绍)
③墨竹:单用墨画的竹子。

3.朗读诗歌,熟读成诵。

三、合作学习:
1、引导学生阅读“诗画赏析”第二段。

(明确:郑板桥这首诗的背景、原因和被罢官的结局,说明他是一个关心百姓疾苦的好官。


2、感知诗意:这首诗以“竹”为依托之物运用象征手法,表达了诗画家淡薄名利,以解除百姓之苦为己任的胸襟,以及“任风雨来袭,我自岿然不动”的气概。


四、合作探究:
1.请学生说出自己最喜爱的诗句,并说明理由。

2.本诗作者是怎样展开想象的?(第1句是实写、第2句是虚写,第1句是第2句发挥联想的基础。

)3.如何理解“一枝一叶总关情”一句?(明确:似是写竹,实则写人。

写诗人对百姓的仁爱之心,体恤之情,令人叹为观止。

文中作者以竹喻人,比喻新颖奇物,把一个铮铮铁骨的文人写得极入情理,表现了他的高标挺立、特立独行、充满爱民之气节。


五、回顾反思:竹的象征了“有气节,象征诗人“任而东南西北风”的气概。

六、拓展训练:
1、组织学生交流搜集的有关竹的诗句,绘画作品。

2、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赞美竹。

教后记:
板书设计:
竹人
干:细中有强特立独行
叶:青翠欲滴爱民如子
傲然树立
阅读链接:
扬州八怪:“扬州八怪”包括郑燮、罗聘、李方膺、高翔、金农、李鲩、汪士慎八位画家。

从康熙末年崛起,到嘉庆四年“八怪”中最年轻的画家罗聘去世,前后近百年。

他们绘画作品为数之多,流传之广,无可计量。

“扬州八怪”生前即声名远播。

李鲩、李方膺等先后分别为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召先试画,后授职。

乾隆八年,弘历见到郑燮所作《樱笋图》,即印了“乾隆御览之宝”朱文椭圆玺。

乾隆十三年,弘历东巡时,封联燮为“书画史”。

“扬州八怪”大胆创新之风,不断为后世画家所传承。

徐悲鸿曾在郑燮的一幅《兰竹》画上题云:“板桥先生为中国近三百年最卓越的人物之一。

其思想奇,文奇,书画成奇。

观其诗文及书画,不但想见高致,而其寓悲奇妙,成为古今天才之难得者。

“扬州八怪”大胆创新之风,不断为后世画家所传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