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第三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二)

合集下载

教育学课件第三章教育与社会发展

教育学课件第三章教育与社会发展
人力资本理论最主要的观点之一便是,人力资 本的积累是社会经济增长的源泉。
主要观点之二:教育也是使个人收入的社会分 配趋于平等的因素。
根据人力资本理论的观点,教育绝不仅仅是一 种投资活动。
人力资本的核心是提高人口质量,而教育投资 是人力投资的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所以说人力 资本的再生产不应当仅仅被视为一种消费,而 应视为一种经济效益远大于物质投资的经济效 益投资。
三、教育与多元文化
多元文化表现在:
文化的平等性、文化的交往性、文化的差异性、 文化的内聚性等方面
多元文化对教育的影响: 教育思维方式的改变、教育民主化的进展 、
教育模式的多元化
四、教育与全球化
全球化(Globalization)这一概念,萌芽于 1964年加拿大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在他划时 代的力作《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中的断 言。随着人类信息传播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 尤其是电子信息瞬息万里的传播,时空差别将 越来越小,全球生活将趋于同步化,全球化的 特征愈加明显
1.教育观念受制于文化观念
2.教育内容受制于文化形式
教育内容的大部分选自特定的社会文化之中。 因为任何文化都具有其鲜明的自身特色、独特 价值和丰富内涵,生存其间的每个个体与其有 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故不同的民族文化也会影 响到教育内容。
第三节 教育在现代社会的新诉求
教育与社会发展是一种互相促进、互相联系、相辅相 成的关系,教育离不开社会发展,社会的发展也离不 开教育
五、劳动力市场划分理论
劳动力市场划分理论(Labour Market Segmentation Theory)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 初,主要代表人物有皮奥利(M.Piore)、多 林格(P.Doeringer)、戈登(R.Gordon)、爱德 华兹(Edwards)、卡诺伊(M.Carnoy)等

教育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教育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1.涂尔干说:“教育史成年一代对社会生活尚未成熟的年轻一代所实施的影响。

其目的在于,使儿童的身体、智力和道德状况都得到激励与发展,以适应整个政治社会在总体上对儿童的要求,并适应儿童将来所处的特定环境的要求。

”这种论断正确地指出了(A.教育具有社会性)。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中主张,建设学习化社会的关键在于(C.实施终身教育)。

3.人的发展总是受到社会的制约,这意味着(B.教育要充分考虑社会发展的需要)。

4.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关键,教育是形成人力资本的重要力量。

这一理论的主要缺陷是(C.忽视了劳动力市场中的其他筛选标准)。

二、辨析题教育能推进一个社会的民主化进程。

正确。

教育推进着政治民主化,政治民主化是现代社会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个国家的政治是否民主,与人民的文化素质、教育水平密切相关。

一个国家的教育普及程度越高,公民素质也就越高,就越能具有公民意识,认识民主的价值,推崇民主的措施,同时在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积极履行民主的权利,承担相应的义务。

因此,国民教育的发展和国民素质的不断提高,是推进政治民主化的重要前提和保证。

三、简答题简述教育的个体个性化功能。

1.教育促进人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的发展,培养个体的主体性;2.教育促进人的个体特征的发展,形成个体的独特性;3.教育促进人的个体价值的实现,开发个体的创造性。

四、分析论述题“每逢新学期开始,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凤凰镇寄宿制小学的学生……”试结合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一般原理,对此加以深入分析。

1.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能促进经济的发展。

教育经济学的研究表明:当代经济发展已由依靠物质、资金的物力增长模式转变为依靠人力和知识资本增长的模式;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关键,而教育是形成人力资本的重要因素。

教育通过提高国民的人力资本,促进国民收入和经济的增长。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

现代教育正是通过人的素质的提高和专门劳动力的培养,对经济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完整版)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全部(最全最详细)

(完整版)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全部(最全最详细)

(完整版)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全部(最全最详细)教育学第一章教育学概述1.简述教育学发展历程?试举出各阶段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代表著。

《学记》是我国古代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学作品。

西方第一部教育专著:古罗马帝国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又翻译为《雄辩术原理》),但比中国古代的《学记》要晚300多年。

一般认为,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于1632年成书、1657年出版的《大教学论》是西方近代最早的教育学专著。

它的出版标志着独立的教育学科问世。

标志近代独立形态的教育学的开端。

《大教学论》的主要教育理论贡献夸美纽斯高度评价了教育对改造社会和促进人的发展的作用,主张,“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类”,实施普及教育。

在这种教育思想指导下,他首次创立了系统的学校制度,建立了较完整的课程体系,按年龄实行班级授课制,编写百科全书式的教科书,试图建立分科教学,还提出自然性、直观性、确切性等教育教学原则等。

这些教育教学范式影响了近代整个欧洲,并很快传遍世界各国,奠定了近代教育的理论基础。

因此,夸美纽斯被称为“教育科学之父”。

英国哲学家洛克出版了《教育漫话》(1693) “白板说”提出了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

赫尔巴特:德国教育理论家,完整教育学体系的创立者,“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奠基人”,影响最大,最明确地构建教育学体系,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被看作是具有划时代意义,是近代教育理论系统化和科学化的奠基之作,这是世界上第一本具有完整教育学体系的著作。

赫尔巴特的最主要的教育观点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

教育学要根据伦理学建立教育目的论,根据心理学建立教育方法论。

教育要培养学生多方面兴趣,发展学生多方面潜能。

教学可以按照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步去进行,这就是所谓“四段教学”。

赫尔巴特——传统教育学的代表新教育和传统教育的对立杜威和赫尔巴特的相对立的“三中心”赫:教材教师课堂杜:经验儿童活动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H. A. Kahpoba, 1893-1978)主编的《教育学》于1939年出版。

教育学原理课件第3-4章

教育学原理课件第3-4章
(二)人口也是社会物质生活的必要条件之 一;
(三)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 展和生产的最后决定力量。
二、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教育的社会制约性是指教育发展与社会 密切相关,受其制约。其中,社会是上位范 畴,教育是下位范畴。
一定的教育必须立足于社会发展的现状 及趋势、立足于人的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将来 自己可能选择的发展道路。
西方古希腊的罗马时代,一些朴素的唯 物主义哲学家认为人的本原是由物质构成的。
苏格拉底与柏拉图从唯心主义立场出发, 推崇人的精神和理念,把理念和灵魂看做人 的本原。
中国的思想家在对人的本质的认识上, 主要反映在人性的善恶之争上。
2.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基本观点
所谓人的本质,简言之就是指人之所以 为人的质的规定性。
第三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
教育与社会发展
第一节 关于教育与社会关系的主 要理论
第二节 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第三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
第一节 关于教育与社会关系的 主要理论
一、教育独立论(代表人物是我国蔡元培)
“教育独立论”的主要观点是: (1)教育经费独立;(3)教育学术和内容独立; (2)教育行政独立;(4)教育脱离宗教而独立。
“筛选假设理论”的意义在于: (1)对于文凭筛选功能的重视; (2)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在未来就业时获得 比他人更有利的地位; (3)就职后的在职培训能提高雇员的专业 技术能力; (4)教育文凭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产生了 一些不完善之处; (5)有利于缩小各群体收入差距、实现收 入均等。
五、劳动力市场理论
第三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
第二节 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一、社会的构成要素
社会是由自然环境、
人口和物质生活资料
物质 生活

王道俊《教育学》(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3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圣才出品】

王道俊《教育学》(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3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圣才出品】

第3章教育与社会发展1.什么是教育的社会制约性和相对独立性?怎样协调二者的关系?答:(1)教育的社会制约性教育的社会制约性是指教育作为社会大系统中一个重要的子系统,其目的、制度、内容与方式,以及发展的规模与速度,无一不受到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政治制度与科学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2)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作为社会一个子系统的教育,它对社会的能动作用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它的发展也有其连续性和继承性。

这主要表现为:教育是培育人的活动,主要通过所培育的人作用于社会;教育具有自身的活动特点、规律与原理;教育具有自身发展的传统与连续性。

(3)二者关系的协调①关注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由于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在分析研究教育问题时,不能单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经济与科技发展水平、政治制度与文化要求来考察教育;还应当重视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注重发挥教育特有社会功能,注意遵循教育自身的规律性和发展的连续性。

②不能把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理解为绝对独立性教育归根到底是受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决定,受民族文化的发展状况与需求制约的,教育的社会制约性仍是其根本的特性。

如果把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当做绝对的独立性,就会使教育走向“超经济”、“超政治”、“超文化”的错误道路,丧失教育发展的社会基础和动力。

③在重视教育的社会制约性的基础上尊重教育的独立性教育是一定社会中的教育,社会制约性是其根本特性,而教育又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具有相对独立性,因此,应在重视教育社会制约性的基础上,尊重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使教育适应社会的需要,符合自身的规律,健康、合理的发展。

总之,教育要与这一时代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政治经济制度状况和民族文化发展状况相适应,同时又要尊重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做到两者的辩证统一。

2.有人说,过去要求教育嫁给政治是片面性的;现在要求教育嫁给经济也欠周全。

教育首先要嫁给人,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

有人则认为这种说法抹杀教育的阶级性,是主张教育为抽象的人服务。

王道俊《教育学》(第7版)章节题库(教育与社会发展)【圣才出品】

王道俊《教育学》(第7版)章节题库(教育与社会发展)【圣才出品】

第3章教育与社会发展一、单项选择题1.一个国家或地区教育经费投入的多少最终是由()决定的。

A.文化传统B.受教育者的需求C.生产力发展水平D.教育的规模【答案】C【解析】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

生产力发展水平是教育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因此该题选C。

2.“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思想的提出是在党的()。

A.十二大B.十三大C.十四大D.十五大【答案】B【解析】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依靠教育。

”1987年,党的十三大进一步提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因此该题选B。

3.从根本上来说,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最终是由()决定的。

A.政治制度B.经济发展水平C.文化传统D.人口数量【答案】B【解析】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

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文化和教育,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归根结底是被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决定的。

因此该题选B。

4.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主张实际上是把()相隔离了。

A.教育与生活B.教育与经济C.教育与政治D.教育与生产劳动【答案】D【解析】“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出自《孟子·滕文公章句上》。

该论断是讲的如何区分社会工作的伦理问题。

既可以把它看作是孟子对当时流行的农家学说的无力批驳,又可以把它看作是孟子对于社会分工问题的系统论述。

社会分工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也是文明的表现。

从理论上说,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导致社会分工,这是不可阻档的历史趋势;社会分工又将进一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这也是必然的结果。

因此该题选D。

5.一个地区的人们平均文化程度越高,人口出生率就越低,这体现了教育的()。

A.人口功能B.政治功能C.经济功能D.文化功能【答案】A【解析】教育的人口功能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教育能控制人口增长,其次能提高人口质量,最后可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化。

教育学3教育与社会发展

教育学3教育与社会发展

第三章:教育与社会发展第一节教育的社会制约性第二节教育的社会功能第三节教育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第一节教育的社会制约性教育的社会制约性: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也是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的子系统。

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教育内容与教育方式,以及教育发展的规模与速度,无一不受到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政治制度与科学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这就是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一、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一)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的培养规格和教育结构教育结构: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在内的各级各类学校的组合和比例构成。

教育结构制约因素: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在这个基础上形成起来的社会经济结构所制约。

原始社会:生产力状况决定了当时的教育只能与生产于一体。

古代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劳动者不需要经过学校的教育和训练。

近代社会:大机器工业生产出现,劳动者需经学校培养和训练。

教学手段的演变:注入式→启发式、体验式古代——口耳相传;中世纪——黑板粉笔,模型地图;19世纪——幻灯机、电影、录音机等;现当代——多媒体、远程卫星设备。

形式和方法的演变:个别教学→班级授课制二、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一)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性质制约教育的性质与领导权一定的教育具有什么样的性质是由那个社会的经济政治制度的性质决定的,而且教育的发展变革也受制于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发展变革。

(二)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性质制约教育的目的和内容教育目的是一个社会的经济政治制度对教育所提出的主观要求的集中体现,它直接反映着统治阶级的利益和需要(三)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性质制约受教育权三、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与影响(一)文化知识制约教育的内容与水平(二)文化模式制约教育的背景与模式(三)文化传统制约教育传统的特性2、现代教育是使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的一种重要途径要实现由知识形态的潜在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除了要通过艰巨而复杂的科学研究、发明创造或革新实践外,其技术成果的推广、经验的总结与提升都需要通过教育与教学的紧密配合3、现代教育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因素现代生产率的提高,主要依靠科技在生产中的应用、推广和不断革新,依靠提高劳动者受教育的程度与质量,依靠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扩大脑力劳动者的比重、发挥劳动者在生产和改革中的创造性(二)教育的政治功能为社会政治服务曾是传统教育的核心功能。

教育学基础(第三章)

教育学基础(第三章)
的分配问题。 我们强调教育的社会功能,但教育不是万能的。
第 第 二、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 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和流动功能的 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的不断强化,是一种历 三二 区别和联系 章 节 史进步的表现。当代,教育能否从发地发挥这一 区别 教育的社会 教育的社会 功能,成为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关键问题。 教 教 育 变迁功能 流动功能 育 的 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在当代的重要意义 对社会整体而言 对社会个体而言 与 社 1.教育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个人社会流动的基础; 会 人作为工具 人即目的 社 功 2.教育是现代社会流动的主要通道; 推动社会的存续、演 促进个人生存和发展境 会 能 3.教育的流动功能关乎人的发展权利的教育资源 变和发展 遇的改善 发 的分配问题。 展 联系
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为其社会流动功能的产生奠 我们强调教育的社会功能,但教育不是万能的。 定客观基础,为社会流动的实现开拓可能空间;教育 的社会流动功能的实现程度,既是衡量社会变迁的价 值尺度,又是推动社会变迁的动力。
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和流动功能的 三、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第第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作为社会一个子系 二三 区别和联系 节章 统的教育,它对社会的能动作用具有自身的特点 区别 和规律性,它的发展也有自己的连续性和继承性。 教育的社会 教育的社会 教 表现: 变迁功能 流动功能 育教 1.教育是培育人的活动,主要通过所培育的人作 的育 对社会整体而言 对社会个体而言 用于社会; 社与 (教育的社会功能的发挥都要基于它“培养人” 会 人作为工具 人即目的 的本体功能。) 功社 推动社会的存续、演 促进个人生存和发展境 2.教育具有自身的活动特点、规律和原理; 能 会 变和发展 遇的改善
第 三 章 教 育 与 社 会 发 展
第 第三、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作为社会一个子系 三 二 节 节统的教育,它对社会的能动作用具有自身的特点 和规律性,它的发展也有自己的连续性和继承性。 教 教 育 育表现: 与 的1.教育是培育人的活动,主要通过所培育的人作 我 社用于社会; 国 会(教育的社会功能的发挥都要基于它“培养人” 社 功的本体功能。) 能2.教育具有自身的活动特点、规律和原理; 会 3.教育具有自身发展的传统和连续性。 主 (教育发展与社会发展不一定完全同步。) 义 建 设 正确认识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教育学第三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

教育学第三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

3、关于“教育产业化” (1)涵义:将教育作为一种产业,以市场经济运作模 式来运行,产业经营以赢利为目的,追求利润和经济效 益。 (2)教育能不能产业化? 不同观点:教育应完全产业化;教育可以部分产业化; 教育不应该产业化。 经营目的——赢利?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一致? 功能发挥——经济功能、精神陶冶功能 投入渠道——个人投入、国家投入、集体投入 收益受益——物质的、精神的;个人、集体、国家、社 会 生产产品——性质(物质、精神)、价值(直接、间接)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还是创造经济价值?这是 回答教育是否应该产业化的关键
熟知中西方文化背景的专家学者们仔细比较中美 两国的教育后得出这样的认识与判断:中国教育更强 调把孩子培养成现实社会的价值趋向所需要的人才, 教育具有强大的社会功利性,而缺乏受教育者的主体 性;美国教育更强调按照孩子自我固有的兴趣、爱好, 甚至能力倾向,把被教育者培养和发展成对个人和社 会而言均具有最大和最好可能利益的人。我们在对孩 子进行教育、培养和施加影响的过程中,要牺牲 掉大 部分受教育者的个性、兴趣和自主性,这可能在短时 间里使学生取得举世瞩目的佳绩,但就长远来说,人 的发展毕竟是个终生不懈的过程,我们用十几年学校 教育所积累的经验和近乎工艺流程的精细模式去抗衡 受教育者终生的主观愿望和主动发展能力是多么愚不 可及!那些被磨灭了个性、兴趣和自主性的孩子,其 发 展潜力和终生发展的成就也就可想而知。
从教育自身发展特点看,教育具有未来性、 周期性长的特点,是为未来培养人才。教育 必须面向未来,善于从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出发规划现在的教育,为社会超前培养人才, 因此,教育必须先行,树立超前教育观,教 育投资也要超前增长,还要超前建立师资培 养体系,加强教育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3)“教育先行”的前提条件 教育先行始终要受到经济发展水平所制约, 教育经费的投资与增长不能无视经济发展的 客观实际。

教师资格《小学教育知识》考点:教育与社会发展

教师资格《小学教育知识》考点:教育与社会发展

教师资格《小学教育知识》考点:教育与社会发展(一)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关系生产力对教育的影响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蒸汽机的原理了解,只需要到小学水平。

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革命,需要到初中水平等等。

信息革命知识大爆炸时代,终身学习的出现)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

3.教育是发展科学的一个重要手段。

(在传递过程中出现创新)人力资本理论20世纪60年代,以美国的舒尔茨为代表的一些西方经济学家提出了人力资本理论。

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说明教育可以通过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经济发展。

(二)教育与政治经济的关系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具体表现如下:(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和性质。

教育的性质:资本主义教育:学习内容是民主,人权等社会主义教育:走社会主义道路,马列毛思想教育的目的:我国的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接班人教育对政治经济的影响(1)教育能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的人才(国家领导,公务员等)(2)教育可以促进政治民主(3)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和经济(五四运动)(三)教育与社会文化的关系社会文化对教育的制约1.社会文化规范影响着教育的价值取向,制约着人们的教育观念。

2.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3.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4.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教育对文化的促进作用1.教育具有传承文化的功能2.教育具有选择文化的功能3.教育具有融合文化的功能4.教育具有创造文化的功能学校文化1.学校文化的概念学校文化: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2.构成(1)学校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空间物态形式,是学校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

教育学原理第三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教育学原理第三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教育学原理第三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教育与社会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是教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教育与社会的互动关系既是教育发展的外部条件,也是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力。

本章将从历史的角度出发,介绍教育与社会的发展关系,并分析当前社会背景下教育的任务与教育的。

在现代社会,教育的任务不仅是培养人才,更重要的是培养公民。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教育的目标也在不断变化。

现代社会对教育的要求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批判思维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他们能够适应未来的变化和挑战。

当前,教育的正在进行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现代教育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

一方面,教育制度和教学方法需要与时俱进,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另一方面,教育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如就业压力和竞争压力等。

因此,教育的任务是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使教育更加公平、多样化和可持续发展。

教育的应该从多个方面进行。

首先,教育制度的是必要的。

教育制度应该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其次,教师的培养和发展也是重要的。

教师是教育的核心力量,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教育观念决定着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因此,教师培养和发展应该成为教育的重要内容。

此外,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也需要进行。

传统的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因此,教育的内容和教学方法需要进行创新和改进。

总之,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的关系。

教育的发展不仅取决于社会的需求和变革,也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当前,教育的已经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

教育的目标是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使教育更加公平、多样化和可持续发展。

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从教育制度、教师培养和发展、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等多个方面进行。

只有这样,才能够使教育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革和需求。

教育学第三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课后思考题

教育学第三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课后思考题

教育学第三章教育与社会发展课后思量题第三章教育与社会发展练习题一、填空题1.________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同时也对教育提出了与一定生产力相适应的要求。

2.教育结构通常指包括________、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在内的各种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校组合与比例构成。

3.________直接制约着教育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教育又对一定的政治经济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4.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取决于物质资料生产能为教育提供的物质基础,以及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再生产对劳动力的________程度。

5.________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和受教育的权利。

6.________决定着教育的规模和速度,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及教育内容和手段的更新。

7.________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主要途径。

二、单项选择题1、教育和经济的关系,总的来说是 ( )。

A、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反作用于经济B、教育织形式的发展与改革D、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11、不同民族的教育具有不同的传统和特点说明了教育( ) 。

A 、生产性B 、阶级性C 、民族性 D、历史传承性12、设立什么样的学校,开设什么样的专业,各级各类学校之间的比例如何,各种专业之间的比例如何,都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所制约。

这说明了( )。

A、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B、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引起教育结构的变化C、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人材培养的规格D、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着教学方法发展与改革13、教育能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 ( )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A 、生产力B 、人才C 、劳动力 D、科学知识14、“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反映了教育与( )的关系。

A 、政治B 、文化C 、经济 D、科技15、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具有能动作用,这是教育的( )。

A、绝对独立性B、相对独立性C、历史继承性D、生产性16、教育不能脱离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而平空产生,后来的教育要在以前教育的基础上向前发展。

《教育学》各章知识要点

《教育学》各章知识要点

《教育学》各章知识要点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狭义教育•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出现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完成。

•制度化教育出现的标志是近代学校系统的形成。

•在世界范围内,严格意义上的学校教育系统基本形成于19世纪下半期。

•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非制度化教育的过程。

•美国教育家伊里奇在《非学校化社会》中主张取消学校制度,走向学习化社会。

•非制度教育所推崇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

”•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以及颁布了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

•我国近代学制创建于清末。

•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的,对一定年龄儿童免费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学校教育,称为义务教育。

•春秋战国时期,促进百家争鸣盛况的形成,并成为我国教育史、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的是私学。

•西周以后,学校教育制度已经发展到比较完备的形式,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

•在古代教育中,“以僧为师,以吏为师”的是古代埃及(不是古印度、故中国、古希腊)。

•古埃及设置最多的是文士学校。

•欧洲奴隶社会中,斯巴达教育特别重视军事体操教育。

•孔子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论语》。

•主张“有教无类”的古代教育家是孔子。

•汉代武帝以后,采纳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实行了思想专制主义的文化教育政策和选士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向汉武帝提出这一建议的是董仲舒。

•战国后期从正反两方面总结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成为罕见的世界教育思想遗产的著作是《学记》。

•墨家认为,在获得知识的理解上,主要有亲知、闻知、说知三种途径。

•战国后期,《礼记》中的《学记》从正反两方面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以简赅的语言、生动的比喻,系统地阐发了教育的作用和任务,教育、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等,是罕见的世界教育思想遗产。

•苏格拉底问答法的问答分为三步:苏格拉底讽刺、定义、助产术。

教育学原理 3 教育与社会发展

教育学原理 3 教育与社会发展
3.人力资本理论(舒尔茨):人力资本是指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的知识、技能以及其所表现出来的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它是人的资本形态;该理论重视教育的作用,认为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的核心,是一种可以带带丰厚利润的生产性投资;
4.筛选假设理论(伯格、斯蒂格利茨):认为教育是一种表示个人能力的工具,揭示了内含于人的未来的生产特征,表明了人的固有生产力,为雇主识别、选拔不同能力求职者提供依据,起到筛选作用,它是从分析劳动力市场上雇主选聘求职者的过程去说明教育的经济价值;
3.知识经济与教育变革——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简称;它直接依赖于知识的创造、传播和应用,是以现代化的科学技术为核心的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加工、存储和使用的基础上的经济;以知识作为最直接的、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其劳动主体是与时代相适应的有知识的人;内在动力是提升知识和技术领域的创造力,价值取向是崇尚能力本位的;与教育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教育对知识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知识经济是发展也促进了教育的变革
多元文化教育旨在保证弱势儿童接受平等教育的机会,促进多元文化社会中人们对不同文化的理解,促进不同文化群体间的平等与尊重
2.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不仅能为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还能促进政治民主化进程,体现在①教育能够传播真理,启迪人的民主意识; ②教育民主化是政治民主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民主的教育是政治民主化的加速器;
3.教育的文化功能:①教育的文化传递、保存功能 ②教育的文化选择、批判功能 ③教育的文化交流、融合功能 ④教育的文化更新、创造功能;
2.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①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②决定受教育权; ③政治体制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
3.文化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①影响教育目的; ②对学校教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教育内容上; ③对教育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和师生关系等也有一定的影响;

《教育学原理》第三章 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教育学原理》第三章 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受教育人口
生产力水平
剩余劳动数量
教育经费投入
教育物质的 数量和质量
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影响着教育结构:
• 教育结构: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成
人教育在内的各级各类学校的组合和比例构成。
• 教育结构受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在这个基础上形成起来的 • 社会经济结构所制约。
• 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制约着教育的专业结构
政治决定教育的性质 社会政治经济对教育的决定和制约作用表现:
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政治 决定着谁受教育的权利 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和
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
1.通过政治机构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 第一,政治通过国家机关从组织上对教育机构进 行直接领导。 • 第二,社会政治通过法律形式,对教育具有控制 作用。 • 第三,社会政治通过教育财政,即经济手段,对 教育领导权具有控制作用。 • 第四,直接对受教育者进行政治思想教育,以影 • 响受教育者的世界观、人生观及政治立 • 场,形成受教育者公民意识和行为。
• 2.社会文化背景对教育的影响 • 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 促进学校教育与社会加强联系
第二节
教育功能
• ㈠教育功能的结构 1、教育的本体功能与教育的社会功能。 ★教育的本体功能:指教育自身直接具有的功能,或 可看成教育的职能。
• ★教育的社会功能:指教育通过自身职能的充分调 动和履行而对社会产生的一种功效。
• 国民经济的技术结构决定各级学校之间的比例关系 • 国民经济地区结构造成各地区教育发展的不平衡
• 国民经济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决定教育管理体制
3.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学内容、教学 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与发展。
古代社会
生产力水平低下

教育学第三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课件

教育学第三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课件

和能力,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实践。
03
加强职业教育和终身学习
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加速,职业教育和终身学习的重要性
日益凸显。教育应加强与产业的联系,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同时构建
终身教育体系,满足人们不断学习的需求。
03
教育与政治关系
政治制度对教育制约作用
政治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不同的政治制度下,教育的领导权掌握在不同的阶级或集团手中,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 等都会受到政治制度的影响和制约。
教育通过培养人才,为政治制度的运行和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持。教育可以培养具有政治素养、领导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 才,为政治制度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动力。
教育传播政治意识
教育通过传播政治意识、政治观念和政治态度,影响人们的政治认知和政治行为。教育可以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念, 增强人们的政治认同感和归属感。
80%
知识经济对教育的影响
知识经济的发展要求教育更加注重 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推动 教育的变革。
02
教育与经济关系
经济发展对教育推动作用
提高教育投入
随着经济发展,国家和家庭对 教育的投入能力增强,可以提 供更多教育资源,改善教育条 件。
促进教育普及
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提高 人们对教育的需求和期望,促 进教育的普及和发展。
教育与文化关系
文化传承与创新在教育中体现
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 径
通过课程设置、教材内容选择以及教学方式方 法,教育将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价值观念、社 会习俗等传递给下一代。
教育促进文化创新
在传承文化的同时,教育也通过培养人的创新思维和 实践能力,推动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教育与文化传承、创新的 互动关系

《教育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教育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绪论一、名词解释教育规律、教育学、普通教育学二、复习思考题1.答: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有多种选择,可以是教育规律、教育价值观念、教育艺术中的一项或几项的统一。

教育方针政策是人们根据一定的需要而制定出来的,它是人们主观意志的体现。

作为一种正确的教育方针政策,它是依据科学的教育理论和当时的现实状况和需要制订出来的,反映了教育的客观规律。

尽管如此,教育方针政策只是符合了教育规律,却不能代替教育规律。

人们只能认识教育规律而不能制造教育规律。

教育规律与教育方针政策绝不等同的。

因此,教育学虽然也要阐明一些教育方针政策的问题,但是,教育的方针政策并不是教育学研的主要对象和最终依据。

如果把阐发、论证教育的方针政策作为教育学的主要任务,就会忽略对教育规律的探讨,舍本逐末,最终导致按主观意志办教育的错误。

教育经验汇编多为教育实践经验的汇集,它们还只是表面的、局部的、个别的具体经验,尚未揭示出教育规律。

当然,教育学不能离开教育的实际经验,经验之中有规律,我们应当重视教育经验,将教育的实践经验提高到理论高度,从教育经验中总结出教育规律,以丰富和发展教育学。

2.略3.略4.答:(仅供参考)当代教育观念提倡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但是在教育实践中却往往被应试教育所替代。

因此很多教育理念难以贯彻实施。

比如新课标下化学教学分为必修和选修,如果先上必修最后再深入到选修会使学生不是很吃力的情况下学好,但是与传统教学中选修和必修一起上的模式相比,考试成绩一开始会差一些,所以很多老师依然选择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不利于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的统一。

5.答:(仅供参考)首先,必须找到自己的“特色”在哪里,找到自己与众不同的“出彩”之处,并确定它是否可以运用于教学实践中。

其次,就是在日常的教学中,有意识的把自身的“特色”融合到课堂教学中去,让“特色”接受实践的检验。

再次,应根据实际效果总结经验,找出其中的不足之处,并且在以后的实验中不断加以改进。

教育学第三章_教育与社会发展(附答案).

教育学第三章_教育与社会发展(附答案).

第三章教育与社会发展练习题一、填空题1.教育的根本任务是________。

2.通过________实现对政治经济的影响,是教育作用于政治经济的主要途径。

3.________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同时也对教育提出了与一定生产力相适应的要求。

4.从世界教育发展的历程看,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提出了普及________的要求;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提出了普及________的要求;第三次工业革命后,提出了普及________的要求;信息革命后,提出了________的要求。

5.教育结构通常指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内的各种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校组合与比例构成。

6.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提出________理论。

7.教育是一种________的文化现象。

8.教育与文化是________的关系。

9.________直接制约着教育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教育又对一定的政治经济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10.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取决于物质资料生产能为教育提供的物质基础,以及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再生产对劳动力的________程度。

11.学校文化是指________。

12.按照不同的层次和标准,学校文化可分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等。

13.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有三种主要的表达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________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和受教育的权利。

15.________决定着教育的规模和速度,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及教育内容和手段的更新。

16.________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

17.19世纪中叶,英国教育思想家斯宾塞提出了较为系统的课程理论以后,世界各国许多重大教育改革都是以________为核心。

18.舒尔茨根据人力资本理论,通过________的分析方法,推算教育对国民收入增长的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章思考题:
1、教育为什么可以适当超前于经济而发展? 2、如何看待与评价当前我国政府正积极推进的高等教 育大众化? 3、教育的政治功能怎样体现? 4、教育是一种纯粹的消费吗?为什么人类长期把教育 视作对经济发展没有直接关联的活动? 5、现代教育是生产力吗?为什么? 6、教育的功能就是传递文化,这一说法对吗?为什么?

康德认为,文化是在公民社会形成过程中产生和形 成的,文化标志着人类从自然状态向社会状态的转 变。黑格尔指出,文化始终与人类劳动相联系,在 人类劳动的基础上产生实践文化与理论文化。十九 世纪九十年代以后,文化概念正式进入到人类学家 的研究范畴。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B.泰勒在《原始 文化》一书中的定义无疑具有经典意义。他认为: ‚‘文化’是社会成员在社会所学得的复合整体, 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等等, 以及其它能力与习和影响
二、教育的文化功能

从词源角度来看,它来源于拉丁字Cultura,意为耕 作、培养、教育、发展、尊重,最初是指人对自然 界有目的的影响以及人自身的培养和训练。古希腊 人认为,‚有教养‛是他们与‚无文化‛的野蛮人 的主要区别。从罗马时代后期一直到中世纪,‚文 化‛一词开始与城市生活发展联系。由于享受城市 生活的人普遍有较高的‚教养‛水平,因而文化被 理解为较高的个人修养。到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 人们开始把文化与理性联系起来,文化一词增添了 人道主义理想的色彩。直到18世纪,文化概念才开 始被人们科学加以界定,并注意到文化现象与自然 现象有所不同。
犹太民族是个十分重视教育的民族。就是在战争环境中,以 色列的教育经费也达到国民收入的8%。1988年,全国在校学生 138万,平均每3个人中有一个人在学习。97%的儿童接受学前教 育。全国实行11年义务教育制。国民的受教育程度是全世界最高 的。犹太人有着浓厚的学习空气。以色列全国有1000个图书馆, 全国平均有100多万张借书证,这个民族被人称为"热爱学习和富 有智慧的民族"。良好的教育和热爱知识的氛围,无形地滋育着 科学人才的成长。 其次,犹太民族的杰出科学创造力也来自这个民族特有的 开放式社会文化生态。犹太民族的不幸历史使它有机会与别的民 族广泛地接触,有机会吸收其他民族的文化养料。这样,犹太人 就有了更加开阔的视野,有了更加丰富的知识养料。这种复合型 文化生态非常有利于科学人才的破土而出。 这种科学人才生态,有点像地质学上的板块碰撞和生物学 上的生态交错。两种板块相撞的地方,往往是地质最活跃、矿产 最丰富的地方。在江河入海、河水和海水交汇的地方,也是生物 资源最丰富的场所。犹太人在其长期的民族灾难中,背井离乡, 流散于世界各地。他们与各个民族的人民生活在一起。他们顽强 地保持着自己的文化,又熟练地掌握了一种所在国的语言,吸收 了所在国的文化精华。

在众多观点中,英国学者泰勒的这一定义表明文化至少 有两个特点:1.它是共享的,不是某个人独有的;2.对 个体来说,它是后天习得的,而不是先验的。据此,文 化可分为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广义文化是指与‚自然‛ 相对应的概念,是由人所创造的、非自然所提供的、社 会性的人适应环境的超生物手段与机制的总和,包括物 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狭义文化仅指精神的或 观念性文化,主要是指人类以社会成员的身份习得的整 体经验,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和 其他一切能力和习惯。
二、教育的人口功能
1、教育能够改善人口质量
2、教育减少人口数量
3、教育可以改善人口结构,实现人口迁移
第五节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 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具有能动作用。教育的 相对独立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是一种转化活动的过程
2、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3、教育具有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
(二)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1、教育是使科学技术得以继承和传递的重要条 件 2、教育能够发展科学
第二节 教育与政治
一、政治对教育的制约和影响 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政治
决定着谁受教育的权利 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和
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
二、教育的政治功能
1、教育通过培养合格的公民和政治人才。
2、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制造舆论来影响社 会政治生活 3、教育可以促进政治民主化
第四节 教育与人口
一、人口因素对教育的制约和影
响 二、教育的人口功能
一、人口因素对教育的制约和影响 1、人口数量对教育发展的制约和影响 一定的人口数量及增长率影响着教育事业 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人口增长还制约和影响着教育发展战略目
标的实现和战略重点的选择
2、人口质量对教育发展的制约和影响
3、人口结构对教育发展的制约和影响
这些问题就像李约瑟难题(中国古代有发达的科学技术,但是, 近代科学却不在中国产生)一样有意思,揭示它们与历史、文 化、教育的关系,从中可获得一些有益的启示。首先,这个民 族科学星空灿烂,得益于全民族对教育的重视。 教育是培育人的重要途径。犹太民族十分重视家庭教育。 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籍犹太人赫伯特 布朗在回答记者关于 犹太人为什么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比例这么高时说,这得益于犹 太人对孩子的良好的教育,提问别墅家庭教育。他说:“我的 祖父常问我,为什么今天与其他日子不同呢?„„他总是教育 孩子自己提出问题,自己找出理由,然后让自己知道为什么。 在我的整个童年时代,父母都鼓励我提出疑问,从不教育我依 靠信仰而接受任何一件事物,一切都求之于理。我以为,这一 点是犹太孩子的教育比其他人略胜一筹的地方? 爱因斯坦的成就,也与他在童年时代受到良好的教育有关。 他的杰出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与他的相对论成就有 密切关系。这得益于他母亲的音乐熏陶,得益于叔父的数学启 蒙,得益于他父亲即使他做出了蹩脚的小板凳后也加以鼓励的 情感教育。
第三章
本章主要内容: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第一节 教育与经济 第二节 教育与政治
第三节 教育与文化
第四节 教育与人口 第五节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本章教学目标: 1、理解教育与经济、政治、文化、人口之间 的关系。 2、能够运用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基本理论分析 我国教育领域中的现实问题。
第一节 教育与经济
一、经济对教育的制约和影响
一、文化对教育的制约和影响
1、文化制约着教育内容 2、一定的民族文化传统对教育观念的影响 3、一定的民族文化影响着教育管理体制 4、文化影响和制约着教育方法、手段的选择 和组织形式采用
二、教育的文化功能 1、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 2、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 3、教育的文化融合功能 4、教育的文化创新功能
(一)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
速度
<<论语.子路>>记载:“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 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 ‘富之’。曰 :‘既富矣,又何加焉?’曰 : ‘教之。’ ‛
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的制约作 用主要表现在:
1、对受教育人口的数量有重要影响。
2、对教育投资的数量与比例有重要影响。
这种复合文化环境,有力地促进了一代又一代犹太科学精英的成 长。美国的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现代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埃 里克森和弗洛姆,著名逻辑学家维特根斯坦,著名德国化学家埃 利希等,都是在复合环境下成长并作出贡献的犹太人。第三,犹 太民族科学精英的密集,也与犹太文化有利于理性思维方式的形 成有密切关系。有美丽的花朵,就一定有肥沃的土壤;有密集的 鸟群,就一定有茂密的森林。犹太人的卓越的科学研究能力,一 定有着十分有利于科学探索的社会文化土壤。 有的学者认为,"犹太教义中包含着一种与科学研究有间接 联系的思维方式的胚芽。"(《犹太--充满悖论的文化》,顾肖 鸣著,浙江人民出版社)韦伯认为,"希伯莱人表现了一种崇敬 上帝但又丝毫不带感情色彩的智慧,这种智慧的影响可以从他们 总的生活态度中感觉出来?(同上)当代精神分析的大师荣格认 为,犹太文化"已练就了一种与世界和自然的联系„„在反思的 恒光中静观这些事物。然而,对自然事物过多的关注仍然带着某 种古老的宗教虔诚,某种已被传送给科学真实的古老的宗教伦 理„„"(荣格:《心理学与文学》)
美国创造学家阿瑞提考察了从1900年依赖获得诺贝尔奖的 犹太人和犹太人后裔,发现他们获奖者的比例高得不同寻常。 据阿瑞提统计,从1901年到1970年的70年中,阿根廷的诺贝尔 奖得主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3倍,意大利是1.6倍,德国是4.4 倍,法国是6.3倍,而犹太人的诺贝尔奖获奖比例是世界平均 水平的28倍。 从微观上看,也足以说明犹太人在科学领域的卓越贡献和 非凡能力。在1939年及以后的岁月中,大约有1500名意大利犹 太人移居美国。他们之中,有两个人获得了诺贝尔奖金。一个 人埃米利奥 塞格雷,一个是萨尔瓦多 卢里亚,前者获得了 1959年的物理学奖,后者获得了1969年的化学奖。在1500名男 女老少移民中,出了两个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这真有点匪夷所 思。 犹太人才,特别是科学人才的密集,还表现在其他许多方 面。在美国东部的几所大学中,犹太人占了教授人数的25%, 美国宇航工业的专家,犹太人占了60%。 人们要问,为什么这个民族在科学领域会取得这么巨大的 成就?为什么这个民族拥有这么巨大的科学才能?为什么这个 民族成了诺贝尔奖得主的摇篮?
3、经济发展制约着普及义务教育的进程和水平。
(二)经济发展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
(三)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
(四)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教学
组织形式和教学手段
(五)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学手段及其教学组 织形式
二、教育的经济功能
(一)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条件
1、教育可以改变劳动能力的形态,使潜在的 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 2、教育通过提高国民素质来提高劳动生产率。
人力资本理论
1959年,美国的经济学家舒尔茨发表了《人力投 资—一个经济的观点》一文,阐述了‚人力资本理 论‛。他运用1929年至1957年的统计资料,计算出 美国各级教育投资的收益率是:‚初等教育35%,中 等教育10%,高等教育11%。教育投资的平均收益率 是17.3%,他又分析了这段时间美国经济增长的数字, 推算出教育投资(1929年_1957年间)在美国国民收入 增加部分中所作的贡献是3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