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区常见肿瘤的MRI诊断(一)

鞍区常见肿瘤的MRI诊断(一)
鞍区常见肿瘤的MRI诊断(一)

鞍区常见肿瘤的MRI诊断(一)

【摘要】目的:探讨鞍区肿瘤的MRI表现特征,提高对鞍区肿瘤的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确诊的26例鞍区肿瘤的MRI表现。结果:垂体瘤17例,颅咽管瘤6例,脑膜瘤3例,MRI具有特征性,术前诊断准确率较高。结论:MRI对鞍区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关键词】垂体肿瘤;颅咽管瘤;脑膜瘤;磁共振成像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MRIcharacteristicsoftumorsinsellaregiongaandimproveitsdiagnosticaccuracy.

elyanalyzed.Results:Rpituitaryadenoma(n=17),craniopharyngioma(n=6)andmeningioma(n=3)had characteristicsignsandmostofthemwereconfirmedbyMRI.Conclusion:MRIhasgreatvalueinthediffer entialdiagnosisforthesellarregionaltumor.

【KEYWORDS】PituitaryNeoplasms,Craniopharyngjoma,Meningioma,MagneticResonanceImaging 鞍区是颅内肿瘤好发部位之一,且肿瘤类型较多,多数病例根据其MRI表现可以定性,少数有一定困难。现对我院2003—2009年收治的26例病例作回顾性分析,对鞍区常见肿瘤MRI表现进行探讨。

1资料与方法

2009年6月许敏等:鞍区常见肿瘤的MRI诊断第3期2009年6月河北北方学院学报(医学版)第3期1.1一般资料本组26例患者,男15例,女11例;年龄7~80岁;垂体瘤17例,颅咽管瘤6例,脑膜瘤3例。临床主要表现:头痛、呕吐,视觉障碍,闭经泌乳和肢端肥大等症状。

1.2方法MRI检查采用宁波鑫高益磁共振扫描装置。使用头部线圈,常规进行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T1WI、T2WI扫描,扫描参数为T1WI:TR/TE:350/16ms,T2WI:TR/TE:4000/130ms。其中13例平扫后应用对比剂钆喷替酸葡甲胺()行增强扫描,剂量为0.1mmol/kg,经肘静脉注入后行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T1WI扫描,扫描参数同平扫。

2结果

2.1垂体瘤17例垂体腺瘤13例,垂体微腺瘤4例。垂体腺瘤MRI平扫,呈圆形或类圆形,见分叶,T1WI呈中等偏低信号,T2WI呈中等偏高信号;4例瘤内发生坏死囊变,囊变部分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3例瘤内出血(亚急性期),T1WI及T2WI呈均呈高信号。10例肿瘤较大,突破鞍隔向上生长压迫视交叉,且包绕两侧的颈内动脉和海绵窦,形成较典型的“腰身征”(图1)。9例增强扫描肿瘤实性成分明显均匀强化(图2)。

4例垂体微腺瘤,MRI平扫表现为垂体不对称增大,增大垂体上缘局限性上突,垂体柄向对侧移位,平扫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

2.2颅咽管瘤6例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形。均位于鞍上,突向鞍上池。囊实性4例,实性1例,囊性1例。囊性成分在T1WI呈低或稍高信号,T2WI呈高信号;实性部分T1WI呈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信号欠均匀(图3)。增强扫描3例,肿瘤囊壁及实性部分明显强化,囊性部分无强化(图4)。

2.3脑膜瘤3例呈类圆形,形态较规则,边缘清晰。平扫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等信号或稍高信号(图5,6)。1例增强扫描肿瘤明显较均匀强化,见相邻脑膜明显增厚强化,即“脑膜尾征”。

3讨论

鞍区解剖结构较复杂,鞍内为垂体,鞍上是视交叉,鞍前下为蝶窦,鞍后为斜坡,两侧为海绵窦。鞍区肿瘤种类较多。MRI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对比度,多序列、多方位成像,不但容易

定位,而且有利于对肿瘤的定性诊断。

3.1垂体瘤的MRI表现

垂体瘤是鞍区常见的肿瘤,起源于脑垂体的前叶,系脑外肿瘤,依大小分微腺瘤(直径10mm〉和大腺瘤(直径>10mm)。垂体腺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30~60岁为常见,性别无明显差别。垂体微腺瘤位于鞍内,MRI典型表现为垂体增大,其内信号不均,绝大多数呈T1WI 低信号,T2WI高信号。也可表现为垂体大小形态正常,仅见内部信号不均。鞍隔向上不对称膨隆,垂体柄偏移,鞍底明显倾斜,这些都是重要的间接征象。MR增强扫描应于注射对比剂后立即进行,正常腺体较肿瘤增强显著,肿瘤呈相对低信号,如扫描时间太晚,瘤体与正常腺体可呈等信号或瘤体比正常腺体增强显著1]。近年来开展的MRI垂体动态增强扫描,大大提高了微腺瘤的检出率2]。垂体大腺瘤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形,表现为垂体增大和蝶鞍扩大,T1WI呈较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呈等信号或较高信号。随着肿瘤增大,坏死或囊变部分,T1WI肿瘤内出现更低信号,T2WI呈更高信号,如有出血,则在急性期均呈高信号。肿瘤可向各个方向发展,常先占据鞍上池,继之压迫视交叉或三脑室前下部。向鞍上生长,可因鞍隔限制局部内陷呈葫芦状,形成典型的“腰身征”3]。本组资料统计显示该征象出现率为72.3%(10/13)。肿瘤向下生长可侵蚀鞍底,引起骨质破坏,侵袭性垂体瘤可长进额叶,也可长入颞叶、海绵窦、筛窦、蝶窦以及脑内潜在的腔隙。增强扫描注入造影剂后5min,肿瘤即呈明显增强,坏死囊变区无强化。

3.2颅咽管瘤的MRI表现

颅咽管瘤起源于Rathke囊的残余部分,是儿童鞍区最常见的肿瘤,以鞍上多见。肿瘤边缘光滑,可为囊性、实性或囊实性。MRI平扫,囊性部分T1WI呈稍高于脑脊液的信号,但若其内含胆固醇和(或)蛋白成分,则T1WI呈高信号,T2WI均呈高信号;实性部分在T1WI 呈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肿瘤的钙化率较高,在儿童可高达80%。钙化形态多样,可为边缘壳状,瘤内点状、斑片状钙化,在MRI上信号可很不均匀。约有一半颅咽管瘤可侵犯蝶鞍,但很少侵犯和破坏颅底骨质4]。本组6例病灶最大径均位于鞍上,均无颅底骨质破坏。MRI增强扫描,肿瘤囊壁和实性部分呈不均质中度或显著强化,囊液无强化。

3.3脑膜瘤的MRI表现

鞍区是脑膜瘤的好发部位之一,多发生于中年女性,儿童罕见。MRI上有比较典型的信号特点,在T1WI为均匀等信号,T2WI为等或略高信号,肿瘤内信号均匀,坏死和囊变较少见。增强扫描一般呈均匀明显强化,部分显示脑膜尾征,脑膜尾征的出现对脑膜瘤的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5]。约三分之二的鞍区脑膜瘤可引起周围骨质改变。

【参考文献】

1王霄英,杨德文,蒋学祥,等.MRI动态增强扫描对垂体微腺瘤的诊断意义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0,16(4):陆志安,富熙湖,范国光,等.MRI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在垂体微腺瘤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2,10(5):王鸿帼,陆健,邓传宗,等.垂体大腺瘤的MRI诊断J].现代医用影像学,2002,11(3):丁治民,宣家文,陈远军.MRI在鞍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皖南医学院学报,2007,26(2):曾自三,龙莉玲,黄仲奎,等.颅内脑膜瘤的MRI诊断(附63例分析)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2,18(10):

鞍区常见肿瘤的MRI诊断(一)

鞍区常见肿瘤的MRI诊断(一) 【摘要】目的:探讨鞍区肿瘤的MRI表现特征,提高对鞍区肿瘤的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确诊的26例鞍区肿瘤的MRI表现。结果:垂体瘤17例,颅咽管瘤6例,脑膜瘤3例,MRI具有特征性,术前诊断准确率较高。结论:MRI对鞍区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关键词】垂体肿瘤;颅咽管瘤;脑膜瘤;磁共振成像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MRIcharacteristicsoftumorsinsellaregiongaandimproveitsdiagnosticaccuracy. elyanalyzed.Results:Rpituitaryadenoma(n=17),craniopharyngioma(n=6)andmeningioma(n=3)had characteristicsignsandmostofthemwereconfirmedbyMRI.Conclusion:MRIhasgreatvalueinthediffer entialdiagnosisforthesellarregionaltumor. 【KEYWORDS】PituitaryNeoplasms,Craniopharyngjoma,Meningioma,MagneticResonanceImaging 鞍区是颅内肿瘤好发部位之一,且肿瘤类型较多,多数病例根据其MRI表现可以定性,少数有一定困难。现对我院2003—2009年收治的26例病例作回顾性分析,对鞍区常见肿瘤MRI表现进行探讨。 1资料与方法 2009年6月许敏等:鞍区常见肿瘤的MRI诊断第3期2009年6月河北北方学院学报(医学版)第3期1.1一般资料本组26例患者,男15例,女11例;年龄7~80岁;垂体瘤17例,颅咽管瘤6例,脑膜瘤3例。临床主要表现:头痛、呕吐,视觉障碍,闭经泌乳和肢端肥大等症状。 1.2方法MRI检查采用宁波鑫高益磁共振扫描装置。使用头部线圈,常规进行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T1WI、T2WI扫描,扫描参数为T1WI:TR/TE:350/16ms,T2WI:TR/TE:4000/130ms。其中13例平扫后应用对比剂钆喷替酸葡甲胺()行增强扫描,剂量为0.1mmol/kg,经肘静脉注入后行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T1WI扫描,扫描参数同平扫。 2结果 2.1垂体瘤17例垂体腺瘤13例,垂体微腺瘤4例。垂体腺瘤MRI平扫,呈圆形或类圆形,见分叶,T1WI呈中等偏低信号,T2WI呈中等偏高信号;4例瘤内发生坏死囊变,囊变部分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3例瘤内出血(亚急性期),T1WI及T2WI呈均呈高信号。10例肿瘤较大,突破鞍隔向上生长压迫视交叉,且包绕两侧的颈内动脉和海绵窦,形成较典型的“腰身征”(图1)。9例增强扫描肿瘤实性成分明显均匀强化(图2)。 4例垂体微腺瘤,MRI平扫表现为垂体不对称增大,增大垂体上缘局限性上突,垂体柄向对侧移位,平扫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 2.2颅咽管瘤6例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形。均位于鞍上,突向鞍上池。囊实性4例,实性1例,囊性1例。囊性成分在T1WI呈低或稍高信号,T2WI呈高信号;实性部分T1WI呈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信号欠均匀(图3)。增强扫描3例,肿瘤囊壁及实性部分明显强化,囊性部分无强化(图4)。 2.3脑膜瘤3例呈类圆形,形态较规则,边缘清晰。平扫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等信号或稍高信号(图5,6)。1例增强扫描肿瘤明显较均匀强化,见相邻脑膜明显增厚强化,即“脑膜尾征”。 3讨论 鞍区解剖结构较复杂,鞍内为垂体,鞍上是视交叉,鞍前下为蝶窦,鞍后为斜坡,两侧为海绵窦。鞍区肿瘤种类较多。MRI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对比度,多序列、多方位成像,不但容易

MRI诊断软组织肿瘤

MRI诊断软组织肿瘤 软组织的定义 主要来源于中胚层,部分来源于神经外胚层,除网状内皮系统、神经胶质以及各种实质器官以外的非骨骼及非上皮组织,包括随意肌、脂肪、纤维组织以及伴行其间的血管组织,还包括外周神经组织。 良性软组织肿瘤的发生率大约是恶性软组织肿瘤的100倍 软组织肿瘤的组织学特点: 良性肿瘤的体积较小,仅有5%的良性肿瘤直径达到5cm或更大,而53%的肉瘤直径可大于5cm。 大多数良性软组织肿物起源于表浅部位及浅表的筋膜[3],仅1%的良性肿瘤位置较深;但73%的软组织肉瘤位于浅筋膜的深方,仅有12%肉瘤位置较浅。 常见良性软组织肿瘤 脂肪瘤48% 纤维瘤和纤维组织细胞瘤18% 血管性肿瘤14% 神经纤维瘤和神经鞘瘤5% 平滑肌瘤和血管肌瘤4% 巨细胞瘤0.3% 粘液瘤2% 常见恶性软组织肿瘤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最常见,脂肪肉瘤,占肉瘤的2%-15%,滑膜肉瘤占8%-10%,恶性许旺氏细胞瘤、软骨肉瘤等较少见。 脂肪瘤 良性脂肪性肿瘤表现为各个序列中信号强度均与皮下脂肪相同 边缘锐利,整齐 瘤内可包含其它间充质成分,最常见的是纤维结缔组织 脂肪肉瘤 包含不同脂肪成分的恶性间充质肿瘤 约50%其它组织学亚型的脂肪肉瘤在影像上不显示脂肪成分 其他组织亚型的脂肪肉瘤中包含较少或不含脂肪成分 血管瘤 血管瘤是最常见的软组织血管性肿瘤 T2WI上血管瘤常显示特征性条带状的改变,表现为匍匐状的高信号区(代表了血管中停滞的血流),间隔以低信号的线形或圆形区(代表了纤维脂肪分隔和栓塞的血管),病灶内还可见不同形态的脂肪成分。钙化较常见,表现为各个序列均为小灶性的低信号灶。 (一)平滑肌瘤 是由成熟平滑肌细胞组成的良性肿瘤,常见于子宫及胃肠道等,但也可见于其他器官或皮肤的软组织。 肿瘤常为圆形或卵圆形结节,可单发或多发,边界清楚,无包膜。

脑肿瘤MRI的诊断要点

脑肿瘤MRI的诊断要点 近些年来,MRI在检查颅内肿瘤方面进展很快,颇受临床关注。由于MRI显示了一些CT未 能显示的肿瘤,因此普遍认为它比CT敏感。MRI较满意地显示了肿瘤的内部结构,它比CT 更有效地反映了肿瘤的本质,尤其是它具有的三维成像特点,为了手术方案的拟订、放射计 划的确定以及立体针吸活检的入路选择提供了更多的信息。 1 肿瘤的部位 区分脑内抑或脑外肿瘤是行MRI检查的第一步,脑外肿瘤常呈现以下表现①肿瘤有一宽基 底部,紧贴于颅骨内面;②肿瘤邻近蛛网膜下腔(脑池)增高,或在脑池、脑沟内有异常信号;③邻近脑白质受挤压且向脑室方向移位;④肿瘤的脑室缘附近有裂隙状脑脊液信号, 系脑池或脑沟向脑室方向移位所致。此外,脑外肿瘤可以呈现“假包膜”征象,但并非脑外肿 瘤所特有,部分脑内肿瘤亦有此征象。通常,邻近颅骨有变化以脑外肿瘤为多见。 2 肿瘤信号特点 绝大多数肿瘤由于肿瘤细胞内和(或)细胞外自由水增多,在T1加权图像上呈低信号,在 T2加权图像上呈高信号,构成了这部分肿瘤信号变化的共同特征。尽管个别肿瘤T1和T2时 间延长程度尚不足以作肿瘤定性诊断。有一些肿瘤由于含有一些较特殊的结构,其MRI信号 强度不同于绝大多数肿瘤。在T1加权图像上,它们可整体或部分地呈高信号,如颅咽管瘤、胶样囊肿、脂肪瘤、皮样囊肿、畸胎瘤、错构瘤、出血性肿瘤以及黑色素瘤转移等;在T2 加权图像上呈等信号或低信号,如脑膜瘤(70%)、结肠癌或前列腺癌脑转移、少突神经胶 质瘤(30%)、淋巴瘤(10%~15%)及成人髓母细胞瘤等。虽然单靠信号强度特征仍不能很 正确地对上术肿瘤作定性诊断,但它们毕竟与上述大多数肿瘤的信号强度不同,如辅以正确 的定位,可望大体上得到定性诊断。 3 肿瘤的边缘 信号强度均匀的肿瘤往往边缘光整,如脑膜瘤、垂体瘤;信号强度不均匀的肿瘤如边缘不清楚、不规则,常常提示肿瘤对周围组织有浸润,如恶性胶质瘤。有的肿瘤在异常对比增强时 边缘较清晰,但平扫时边缘模糊,若肿瘤内部信号不均匀,平扫肿瘤边缘所见较接近肿瘤病 理所见。值得注意的是,有些肿瘤具有假包膜。假包膜对于肿瘤定性诊断有一定的帮助,如 脑膜瘤的假包膜在多种脉冲序列中可以呈低信号,反映了瘤周血管受压、移位,或瘤周脑实 质受挤压,或为纤维化的粘连环状结构,在T2加权图像中呈低信号,在T1加权图像中信号 减低不明显,反映了瘤周有含铁血黄素沉着,约有30%的胶质瘤有此征象。 4 肿瘤的血供 肿瘤的血供及其与颅内大血管的关系在MRI上能清晰显示。由于绝大多数肿瘤在T2加权图 像上呈高信号,因此,T2加权图像有利于具有流空现象肿瘤血管的显示。它可表现为曲线状 或圆点状低信号,有的在肿瘤底部呈顶替根样低信号,进入肿瘤后如曲线状或圆点状低信号,有的在肿瘤底部呈树根样低信号,进入肿瘤后如曲线状或圆柱状散在性分布,这在大脑凸面 脑膜瘤并非少见,有上述征象者提示肿瘤血供丰富。此外,MRI较CT更好地显示了肿瘤包绕邻近血管如垂体瘤、肿瘤侵入静脉窦如窦旁脑膜瘤。对于血流的速度也可作一个大概的估计,如低信号往往提示静脉血流或流速较快的静脉血;高信号常常代表缓慢流动的静脉血。为了 有效地显示肿瘤血供及其与周围大血管的关系,扫描时采用血流敏感的脉冲序列不失为一种 简易有效的方法。 5 肿瘤的增强情况 颅内肿瘤灌注性能较差,血脑屏障损害时异常对比增强。所以,在常规MRI检查之后行Gd-DTPA增强MRI扫描,可提高平扫阴性颅内肿瘤的显示率,如直径2cm以下的等信号脑膜瘤;

MRI诊断脑肿瘤要点

MRI诊断脑肿瘤要点 近些年来,MRI在检查颅内肿瘤方面进展很快,颇受临床关注。由于MRI显示了一些CT未能显示的肿瘤,因此普遍认为它比CT敏感。MRI较满意地显示了肿瘤的内部结构,它比CT更有效地反映了肿瘤的本质,尤其是它所具有的三维成像特点,为手术方案的拟订、放疗计划的确定以及立体针吸收活检的入路选择提供了更多的信息。 MRI定位、定性颅内肿瘤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的: (一)肿瘤的部位区分脑骨抑或脑外肿瘤是行MRI检查的第一步。脑外肿瘤常呈现以下表现:①肿瘤有一宽底部,紧贴于颅骨内面;②肿瘤邻近蛛网膜下腔(脑池)增宽,或在脑池、脑沟内有异常信号;③邻近脑白质受挤压且向脑室方向移动;④肿瘤的脑室缘附近有裂隙状脑脊液信号,系脑池或脑沟向脑室方向移位所致。此外,脑外肿瘤可以呈现"假包膜"征象,但并非脑外肿瘤所特有,部分脑内肿瘤亦可有此征象。通常,邻近颅骨有变化以脑外肿瘤为多见。 为了显示脑外肿瘤的常见表现,T1加权图像是关键,因为它有利于病理解剖关系之显示。为了明确脑池、脑沟增宽与否或是否向脑室方向移位,T2加权图像必不可缺,以便于与脑室内脑脊液信号作比较,除外其他原因引起T1加权图像上肿瘤的脑室侧有低信号,如移位的血管、胶质增生等。冠状位扫描有助于观察头顶部、脑底部以及天幕附近占位性病普通,并作出脑外肿瘤之判断。 (二)肿瘤信号特点绝大多数肿瘤由于肿瘤细胞内和(或)细胞外自由水增多,在T1加权图像上呈低信号,在T2加权图像上呈高信号,构成了这部分肿瘤信号变化的共同特征。尽管个别肿瘤T1 和T2 延长时间上有差异,如胶质瘤、转移瘤、脑膜瘤在T1与T2延长程度上顺序递减,但总体上讲,肿瘤T1和T2延长程度尚不足以作肿瘤定性诊断。有一些肿瘤由于含有有一些较特殊的结构,其MRI信号强度不同于绝大多数肿瘤。在T1 加权图像上,它们可整体或部分地呈现高信号,如颅咽管瘤、胶样囊肿、脂肪瘤、皮样囊肿、畸胎瘤、错构瘤、出血性肿瘤以及黑色素瘤转移等;在T2加权图像上呈等信号或低信号,如脑膜瘤(70%)、结肠癌或前列腺癌脑转移,少突神经胶质瘤(30%)、淋巴瘤(10%-15%)及成人髓母细胞瘤等。虽然单靠信号强度特征仍不能很正确地对上述肿瘤作定性诊断,但它们毕竟与上述绝大多数肿瘤的信号强度不同,如辅以正确的定位,可望大体上得到定性诊断。 信号强度均匀的脑内肿瘤绝大多数是良性的,如I级星形胶质细胞瘤、囊肿等,但也有例外,如脑转移;信号强度不均匀的脑内肿瘤,多半是恶性的,如胶质母细胞瘤、脑转移。有一些良性肿瘤如颅咽瘤的信号强度可以很不均匀。肿瘤若发生囊变、坏死、出血或钙化,其原有的信号强度可发生变化。囊变或坏死在T1加权图像上呈较肿瘤更低的信号,在T2加权图像上呈较肿瘤更高的信号;出血若处于亚急性期均呈高信号;钙化明显时,都表现为低信号。它们都使原来比较均匀的肿瘤信号变得不均匀,使原来不均匀的肿瘤信号变得更不均匀。(三)肿瘤的边缘信号强度均匀的肿瘤往往边缘光整,如脑膜瘤、垂体瘤;信号强度不均匀的肿瘤如边缘不清楚、不规则,常常提示肿瘤对周围组织有浸润,如恶性胶质瘤。有的肿瘤在异常对比增强时边缘较清晰,但平扫时边缘模糊,若肿瘤内部信号不均匀,平扫肿瘤边缘所见较接近肿瘤病理所见。值得注意的是,有些肿瘤具有假包膜。假包膜对于肿瘤定性诊断有一定的帮助,如脑膜瘤的假包膜在多种脉冲序列中可以呈低信号,反映了瘤周血管受压、移位,或瘤周脱离实质受挤压,或为纤维化的粘连环状结构,或显示了硬脑膜。直径大于4CM的脑膜瘤中,70%有假包膜。又如胶质瘤的假包膜信号强度可变,在T2加权图像中呈低信号,在T1加权图像中信号减低不明显,反映了瘤周有含铁血黄素沉着,约有30%的胶质瘤有此征象。 (四)肿瘤的血供及其与颅内大血管的关系在MRI上能清晰显示。由于绝大多数肿瘤在T2

脑胶质瘤的MRI诊断与鉴别诊断

脑胶质瘤的MRI诊断与鉴别诊断 胶质瘤(glioma)是中枢神经系统最为常见的原发性肿瘤,脑肿瘤中胶质瘤发病率最高,约占半数,其中75%为星形细胞瘤。 1 材料与方法 收集新疆哈密红星医院放射科20xx年7月~20xx年12月及河南省人民医院放射科20xx年5月~20xx年11月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53例脑胶质瘤,包括弥弥漫型星形细胞瘤13例、胶质母细胞瘤10例、少突胶质细胞瘤7例、室管膜瘤6例、脉络丛乳头状瘤及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各5例、混合性胶质瘤4例、间变型星形细胞瘤2例、间变型室管膜瘤1例。年龄:3岁~73岁,平均45岁,性别:男30例,女23例。采用GE1.5T及3.0T超导型磁共振扫描仪,常规行SE序列T1WI和T2WI轴切位、矢状位及冠状位扫描,DWI及ADC图。扫描参数T1WI:TR 400ms,TE 14ms;T2WI:TR 5000ms,TE 128ms;视野(FOV)24cm,层厚6mm,间距2mm,矩阵256256,激励次数(NEX)2。所有病例均行MRI平扫和增强扫描。增强扫描使用Gd-DTPA,剂量为0.2ml/kg体重,注射流率为3ml/s。 2 结果 2.1 30例星形细胞瘤 2.1.1 13例弥漫型星形细胞瘤MRI表现为2例T1WI低信号,T2WI 高信号,瘤周水肿明显,2例为薄壁环状强化(其中1例为多环状,1例为单环状),11例为T1WI等低信号,T2WI等高信号,水肿不明显,

增强扫描6例无强化,3例不均匀斑点、片状轻中度强化,2例斑片状明显强化。 2.1.2 5例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MRI表现为2例为囊实性,2例为大囊壁伴壁结节,T1WI呈等低信号,T2WI等高信号,瘤周无水肿,增强扫描实性部分、壁结节明显强化,最大囊壁直径达5.5cm,1例为T1WI呈低信号,T2WI高信号,瘤周无水肿,增强扫无强化。 2.2 7例少突胶质细胞瘤MRI表现为均T1WI等低信号,T2WI高信号,均含囊变及钙化灶,瘤周轻中度水肿,增强扫描呈轻中度斑点状、线条状强化。 2.3 4例混合性胶质瘤中3例少突星形细胞瘤MRI表现均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增强病灶1例不强化,1例不规则环状强化,1例斑片状强化;1例间变型少突星形细胞瘤MRI表现为T1WI等低信号、T2WI等高信号,周围水肿明显增强,明显实性成分偏侧性团块状强化,病变囊性部分较多,囊壁光滑。 3 讨论 目前,WHO脑肿瘤分类神经胶质瘤特指由神经胶质细胞起源的肿瘤,包括星形细胞起源肿瘤,少突胶质细胞起源肿瘤、少突-星形细胞起源肿瘤、室管膜起源肿瘤、脉络丛起源肿瘤和其它神经胶质细胞起源肿瘤。按照肿瘤的组织学分化和间变程度,将脑胶质瘤分为Ⅰ―Ⅳ级,其中一般Ⅰ级为良性,Ⅱ级为良恶性过渡,Ⅲ、Ⅳ级为恶性。 3.1 星形细胞瘤包括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弥漫型星形细胞瘤、间变型星形细胞瘤和胶质母细胞瘤;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多为WHOⅠ级,

颅脑肿瘤的MRI表现

颅脑肿瘤的MRI表现 1.目的和要求 (1)熟练掌握颅脑肿瘤的MRI表现和诊断。 (2)熟悉颅内感染性疾病、脑白质病及脑变性疾病的典型MRI表现。 2.教具 MRI教学片、标本、模型、幻灯片、录像和多媒体等。 3.内容提要 (1)颅脑肿瘤的基本MRI表现 ①脑瘤信号特点,绝大多数肿瘤呈长Tl,长T2的信号改变,特别是实质性胶质瘤或转移瘤。区分肿瘤与周围水肿是十分必要的。 ②脑瘤出血,表现为Tl及T2像上的高信号等。 ③脑瘤周围水肿,表现为长T1、长T2,但邻界Tl像(TE28、TR500),水肿常不易被显示,界于白质灰质内的水肿沿着深和浅纤维束,产生一个周边分指样改变等。 ④脑瘤坏死与囊变,MRl在显示肿瘤囊性变时,视其内

容物不同,有不同的特点。一般而言,良性囊变边缘常光滑,信号强度均一,特别是边缘与中心没有差异;而恶性肿瘤的囊壁有结节,不光滑等。 ⑤肿瘤钙化,各种肿瘤钙化常是肿瘤定性标志之一,MRI 钙化表现为T1及T2像均无信号等。 ⑥增强扫描对诊断脑瘤的价值,顺磁性造影剂(Gd-DTPA)增强扫描有利于鉴别肿瘤与水肿,有利于显示肿瘤囊变结构等。 (2)常见脑肿瘤: ①神经胶质瘤:起源于神经胶质细胞,包括星形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室管膜瘤和髓母细胞瘤等。约占全部颅脑肿瘤的40%-50%。 a.星形细胞瘤:常位于一侧大脑半球、小脑半球和脑干,柯氏(Kemohan)分类法将其分为Ⅰ-Ⅳ级,Ⅰ、Ⅱ级为良性,Ⅲ、Ⅳ级为恶性;占胶质瘤的40%。 Ⅰ、Ⅱ级MRI表现为:1.瘤体多呈长Tl、长T2信号强度,边界清楚,成人常见于额叶、顶叶、颞叶,儿童多见于

后颅窝。2.实质形多见于幕上,呈明显长T2与不明显长T1;少数无信号异常,仅见灰白质界限消失。3.囊性型多见于后颅窝,囊液含蛋白质,在T1像呈低信号但高与脑脊液,T2像呈高信号但低与脑脊液。4.脑水肿轻微,占位效应不明显。 5. Ⅰ级星形细胞瘤一般不强化,Ⅱ级星形细胞瘤呈轻度强化。 6.钙化占8-30%; 7.瘤内出血少见。 Ⅲ、Ⅳ级MRI表现为:1.瘤体多呈长Tl、长T2信号强度,比低度星形细胞瘤的T1与T2值更长;2.瘤组织边界不规则,周围有明显脑水肿,占位效应明显。3.瘤内可见坏死囊变与出血;可见条索状钙化;4.瘤体位于额叶、顶叶与颞叶,可横跨胼胝体向对侧扩散,也可沿侧脑室、第三脑室、中脑导水管及第四脑室的室管膜扩散;6.由于在T2像上,水肿亦为长T2表现,故在T2像上很难将肿瘤及瘤旁水肿区分开,需增强扫描。 小脑星形细胞瘤:囊变率高,水肿较轻,边界相对清楚。肿瘤的实性和囊性部分,T1WI均为低信号,T2WI均为高信

磁共振波谱分析脑肿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上的应用

磁共振波谱分析脑肿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上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究对脑肿瘤患者应用磁共振波谱的诊断准确率和鉴别准确率。方法:选择我院中2016年8月至2017年10月间收治的脑内肿瘤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临床病理诊断均确诊为脑内肿瘤。所有患者均采用磁共振波谱,对其脑肿瘤进行诊断,并分析其类型,评价所有患者的磁共振波谱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之间的差异。结果:实验结果显示,本次研究中,采用磁共振波谱进行脑肿瘤诊断的准确率为89(89.00%)。而整出结果中与病理诊断结果吻合度较高。结论:在对临床脑肿瘤患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能够采用磁共振波谱方式,对患者的脑肿瘤以及类型进行鉴别和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是一种积极的诊断方案,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磁共振波谱;脑肿瘤;诊断方案;肿瘤鉴别 脑肿瘤是一种临床上十分常见且严重的肿瘤类型,主要会对患者造成极大的健康威胁,严重时甚至可能剥夺患者的生命。所以不仅在治疗时需要采用积极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而在对患者进行诊断时也需要,对患者的具体症状进行明确,才能保证治疗方案的有效性,为患者的治疗争取时间。磁共振波谱分析是目前临床上一种常用的诊断方案,对于分子结构具有较强的解析能力,所以在对患者进行脑内肿瘤的诊断时,能够获得较好的效果。本次研究中,选择我院中2016年8月至2017年10月间收治的脑内肿瘤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对脑肿瘤患者应用磁共振波谱的诊断准确率和鉴别准确率,取得了一定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中2016年8月至2017年10月间收治的脑内肿瘤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56例,女患者44例,患者年龄为36~68岁,平均年龄为(48.52±5.29)岁。所有患者均采用手术病例检查后确认为脑内肿瘤,并经行磁共振波谱检查诊断为脑内肿瘤患者,其中顶叶肿瘤患者36例、颞叶肿瘤患者28例、丘脑肿瘤患者13例、脑内其他部位肿瘤患者为23例。所有患者对本次研究均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所有患者经临床检查,均不患有其他全身器质性疾病或手术禁忌症。所有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西门子 HDXT 1.5T进行磁共振扫描治疗,采用8通道头颈联合线圈对患者进行磁共振波谱检查。在对患者进行诊断时,应当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判断患者脑肿瘤区域的大致部位,并选择其最大层面作为磁共振波谱扫描的感兴趣区,做好相应的陈列定位工作。除此之外,在对患者进行脑肿瘤诊断时,使用点分辨波谱的分析数列进行分析。在诊断完毕后,采用机械自带的后期处理软件,对诊断数据进行处理,根据患者的脑肿瘤实际代谢物质来对患者的病灶合并症状况进行判断,确定患者的脑肿瘤类型和部位。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患者的临床基础资料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或是SPSS19.0处理,其中总有效率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计数资料用率(%)的形式表达,数据采取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并采取t检验,若p<0.05,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