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区常见肿瘤的MRI诊断(一)
鞍区及鞍旁病变的CT、MRI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鞍区及鞍旁病变需要借助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以明确病变的 性质、位置和范围。
02
CT诊断
CT扫描技术
01
02
03
多层螺旋CT
多层螺旋CT能够快速获取 高分辨率的图像,提高病 变检出率。
增强扫描
通过注射造影剂,增强病 变与正常组织的对比度, 有助于发现微小病变。
病理学诊断
对于难以确诊的病变,可考虑 进行病理学诊断,通过组织活 检或手术切除进行病理检查。
鉴别诊断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
患者男,45岁,因视力下降就诊,CT和MRI检查显示鞍区占 位性病变,考虑垂体腺瘤可能性大。最终通过病理学诊断确 诊为垂体腺瘤。
案例二
患者女,12岁,因头痛、呕吐就诊,CT和MRI检查显示鞍旁 占位性病变,考虑颅咽管瘤可能性大。最终通过手术切除并 进行病理检查确诊为颅咽管瘤。
鞍区及鞍旁病变的CT、 MRI诊断与鉴别诊断
• 引言 • CT诊断 • MRI诊断 • 鉴别诊断 • 总结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01
研究鞍区及鞍旁病变的CT、MRI 表现,提高对该区域病变的诊断 准确率。
02
探讨不同病变的影像学特征,为 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鞍区及鞍旁病变概述
鞍区及鞍旁病变是指发生在蝶鞍及其周围结构的病变,包括鞍内、鞍上和 鞍旁肿瘤、囊肿、炎症等。
THANKS
感谢观看
MRI诊断
MRI扫描技术
常规MRI扫描
功能MRI技术
包括T1加权像、T2加权像、液体衰减 反转恢复序列(FLAIR)等,用于观 察鞍区及鞍旁的结构和信号变化。
鞍区胶质瘤的MRI诊断
M I 点及 临床发 病特 点 。 方 法 经 R特 手 术 病理证 实的鞍 区胶质 瘤 7 ,回 例 顾 性分 析其 M I 现。 结 幂 鞍 区胶 R表 质 瘤在 M I 的表现有 以 下特 点 :① R 上 肿 瘤体 积较 大,分 叶状 , 多无瘤 周 水 肿; ②囊 实性 或 实性 ,囊性 部 分常位 于 肿 瘤 前 下 部 , 实 性 部 分 内 多 见散 在 小 囊变 区 ;③ T WI上肿 瘤 呈稍 长 , 或长 T 信 号 ,TW 上 呈稍 长和 长 T , I 信 号 ,增 强 后 肿瘤 明显 强化 。 此外 , 患者 就 诊 时 多有 眼 部 症状 ,而无 下丘 脑及 垂体 内分泌 异常 症状 。 结论 鞍 区胶质 瘤 具 有 比较 典 型 的 M I特 点 , R 结 合 其 临床 发 病 特 点 ,有 助 于 提 高
维普资讯
中国 C 和 I T 杂志 20 年4 第6 第2 总第l期 08 月 卷 期 9
M RId a no i fs la lo a i g sso el r g i m
论 著
Q A Ynfn , U C a gl gWAN Wa-i,t . pr n f ailg, e t N i- g Y h n -a , e i n G n qn ea Deat t doo yt 1 me o R h
F r t fl t dHo p t l f h i e i a i e st, f i 3 0 2 Ch n i i i e si s Af a a o An u d c Un v r i He e 0 2 , i a M l y 2
[ b t c] O jc v o n et a h U f dn s dc ncletrs fel A s at r bet e T ivs gt eMI i ig i i et n n a l iafaue o slr i a
鞍区常见肿瘤PPT课件
19
.
鞍上囊实性性占位,囊液T1呈 低信号,形态不规则实性结节, 实性部分呈等信号,增强扫描实 性部分及囊壁明显强化 鞍内可以看到垂体
20
.
21
.
22
.
垂体柄与垂体腺胚胎起源相同,因此生长于垂体腺的肿瘤 在垂体柄都可以见到 需要注意:儿童——生殖细胞瘤、嗜酸性肉芽肿
成人——转移瘤
23
.
不规则低信号区,及低信号分隔 中等到显著“蜂房样”强化,持续缓慢强化 骨质破坏
40
.
41
.
转移瘤 METASTASIS
少见,多侵犯斜坡 血行转移,肺癌、乳腺癌 影像表现多样,结合病史 通常T1WI等、低信号,T2WI高信号 均匀、不均、环形强化
42
.
斜坡高信号消失
43
.
乳腺癌转移 T2 中心低信号 T1 高信号 环形强化 中心可能为出血
生殖细胞肿瘤 GERM CELL TUMOR
起源于原始生殖细胞 儿童和青少年多见,高峰年龄10~12y 男性是女性两倍(但仅限于松果体) 临床多有内分泌紊乱表现,以中枢性尿崩症多见 实验室检查可有AFP和(或)HCG升高
24
.
鞍区生殖细胞瘤起源于三脑室底部或垂体柄 CT:边界清楚稍高密度灶,强化显著 MRI:垂体柄增粗,垂体后叶短T1信号消失;肿瘤
鞍区常见肿瘤 影像学诊断
.
广东同江医院放射科
1
张水诚
.
鞍区解剖 诊断思路 常见肿瘤影像学表现
2
.
前界:前床突、交 叉前沟
后界:后床突、鞍 背
两侧界:颈动脉沟
主要结构:蝶鞍、 垂体、垂体柄、海 绵窦及其穿经结构、 鞍上池、鞍上血管、 视神经、视交叉、 视束及下丘脑
鞍区病变的CT及MRI诊断
CT正常垂体
14
常见垂体形态改变
空蝶鞍 垂体柄阻断综合征
空蝶鞍
空蝶鞍是指垂体窝内CT不能显示垂体组织,MRI垂体 明显受压变扁,呈薄纸样位于垂体窝周围;部分性 空蝶鞍垂体窝内垂体高度明显缩小,小于4mm。
空蝶鞍与年龄有关,可引起空蝶鞍综合症,主要是 垂体功能减退的表现。
可能的机理:鞍隔孔生理缺陷-过大,鞍上脑脊液 搏动使鞍上池脑脊液从扩大的鞍隔孔下疝,压迫垂 体至萎缩、变薄。
影像学表现
CT示鞍上池内类圆形肿物,压迫视交叉和第 三脑室前部,可出现脑积水。肿物呈不均匀低 密度为主的囊实性占位,囊壁的壳形钙化和实 性部分的不规则钙化呈高密度。
MRI上肿瘤信号依成分而不同,T1WI可为高、 等、低或混杂信号,T2WI多为高信号。
增强扫描,囊壁和实性部分呈环形均匀或不 均匀强化。
Rathke囊肿
Rathke囊肿
Rathke囊肿
颅咽管瘤
颅咽管瘤起源于胚胎时期的Rathke囊的残余鳞状上 皮。有两个发病高峰:8-12岁及40-60岁。
临床主要表现头痛伴视力障碍、中枢性尿崩症。 病理为鞍区的囊实性肿块,囊内有胆固醇结晶、角
蛋白脱屑及正铁血红蛋白。 肿瘤可分为囊性、囊实性和实性,囊性多见。
垂体微腺瘤
增强早期: 垂体内MRI低信号。
垂体微腺瘤
Rathke囊肿
正常人的垂体前后叶之间,约有13%~22%存 在着直径1~5mm的小囊肿,是发生于鞍区 Rathke囊袋残余组织的一种先天性非肿瘤性疾 病,囊壁由单层或假复层上皮构成。
临床表现:大多数囊肿很小,并不引起症状。 少数囊肿逐渐扩大,压迫鞍内或鞍上结构,引 起临床症状,此时成为症状性Rathke囊肿,主 要临床表现为头痛,垂体功能障碍及视功能障 碍。
鞍区常见肿瘤
鞍区主要结构:主要结构:蝶鞍、垂体、垂体柄、海绵窦及其穿经结构、鞍上池、鞍上血管、视神经、视交叉、视束及下丘脑。
垂体腺瘤:鞍区最常见的肿瘤,垂体微腺瘤(直径<1cm),垂体大腺瘤(直径>1cm)
多发生于成人,临床表现主要为压迫症状和内分泌功能异常。
MRI:T1WI/T2WI信号与脑灰质相似或略低“雪人征”
Rathke 囊肿
起源于Rathke囊,多位于鞍内,位于垂体前后叶之间。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30~40岁出现症状。
颅咽管瘤
鞍区常见的良性肿瘤,发病年龄呈双峰:5~14岁,50~70岁。
临床症状多为压迫症状。
生殖细胞肿瘤
起源于原始生殖细胞。
儿童和青少年多见,高峰年龄10~12岁。
男性是女性两倍(但仅限于松果体)临床多有内分泌紊乱表现,以中枢性尿崩症多见。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
鞍区胶质瘤多为起源于视交叉、视神经或下丘脑的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
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
错构瘤
下丘脑错构瘤为先天性发育异常,异位脑组织构成的肿块。
儿童早期发病。
临床表现:痴笑癫痫、性早熟。
脑膜瘤
多发于成人,女性多见。
鞍旁脑膜瘤多见,单纯起源于蝶鞍底部脑膜瘤少见。
脊索瘤
原发低度恶性骨肿瘤。
高峰年龄40~60岁。
好发于骶尾部、蝶枕联合区。
转移瘤
少见,多侵犯斜坡。
血行转移,肺癌、乳腺癌。
鞍区肿瘤的影像学表现
鞍区肿瘤的影像学表现鞍区肿瘤是指位于鞍区的肿瘤,鞍区位于颅底的中央部位,是脑下垂体和松果体所在的区域。
鞍区肿瘤的影像学表现可以通过多种影像学方法进行观察和分析,包括磁共振成像(MRI)、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放射性核医学方法等。
下面将对鞍区肿瘤的影像学表现进行详细描述。
1. MRI影像表现:(1) T1加权像:在T1加权像上,脑脊液(CSF)呈明亮信号,正常垂体呈低信号,而肿瘤则表现为明亮信号。
鞍区肿瘤的信号强度取决于其组织成分,如脑膜瘤和生殖细胞瘤通常表现为等或低信号,而垂体腺瘤多数呈高信号,并可呈包膜型、囊变型或实性型。
(2) T2加权像:在T2加权像上,脑脊液呈暗信号,正常垂体呈高信号,而肿瘤则表现为低到高不等的信号。
相对于T1加权像,T2加权像更有助于显示肿瘤的边界和包膜。
(3) 弥散加权成像(DWI):弥散加权成像利用水分子在组织内的自由扩散来产生图像,对于鞍区肿瘤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帮助。
几乎所有的鞍区肿瘤在DWI上呈高信号,而正常垂体则呈低信号。
(4) 造影增强:磁共振造影增强可以更好地显示肿瘤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包括肿瘤的包膜、囊变、坏死或出血等特征。
通常使用注射剂通过静脉注射,可以使肿瘤的强化增加,从而使肿瘤与周围正常组织的对比更加明显。
2. CT影像表现:(1) 平扫CT:平扫CT主要用于显示骨骼结构,如蝶鞍的形态、大小和形变等。
由于鞍区肿瘤通常不发生骨质破坏,因此平扫CT对于鞍区肿瘤的检出率有限。
(2) CT增强:蝶鞍增强CT能够更好地显示肿瘤的形态、包膜和囊变等特征。
通常通过静脉注射碘造影剂进行增强扫描,可呈现肿瘤的强化程度和分布特点。
3. 放射性核医学方法:(1) 甲氨蝶呤(99mTc-MIBI)显像:甲氨蝶呤显像能够显示垂体腺瘤和部分垂体腱膜瘤,但对于垂体室管膜的病变则无法显示。
(2) 白血病脑腰液显像:该检查方法主要用于检测鞍区来源的脑脊液恶性肿瘤的转移情况。
综合上述,鞍区肿瘤的影像学表现主要包括:在MRI上,脑脊液信号正常、垂体信号低、肿瘤信号高;在CT上,主要显示骨骼结构变化;在放射性核医学方法中,可观察到甲氨蝶呤显像和白血病脑腰液显像等特征。
鞍旁肿瘤的MRI诊断及鉴别诊断
• 肿瘤可压迫Ⅳ、V、Ⅵ对颅神经,压迫视神经管及视交 叉,临床症状多见为头痛、一侧面部感觉缺失、复视、 眼外展障碍和视力下降等,肿瘤突入鞍内压迫和刺激 垂体的增生肥大可起停经和泌乳等内分泌失调症状。
• 注入对比剂后,呈中等到显著不均质蜂房样或 颗粒样强化。
• 向鞍内生长的脊索瘤需与侵袭性垂体瘤鉴别, 前者信号较混杂且伴斜坡骨质破坏。
• 伴骨质破坏的脊索瘤需与转移瘤鉴别,后者肿 块边界不清,可侵及邻近脑组织及硬脑膜。
侵袭性垂体瘤
• 侵袭性垂体瘤是指浸润硬脑膜的垂体瘤,浸润可达硬 脑膜之外的骨骼、蝶窦和海绵窦。肿瘤侵袭海绵窦, 包裹海绵窦内颈内动脉,降低了手术的全切率和手术 效果,增加了肿瘤复发率,术后需要辅助性的放射治 疗和药物治疗. 因此手术前依靠MRI明确垂体腺瘤侵袭 海绵窦的诊断意义重大。
• 眼上、眼下静脉导入海绵窦,并同岩上窦岩下 窦相通。两侧海绵窦有海绵间窦相连。
• 在冠状位图像上,海绵窦呈三角形,外侧壁平直或稍 内陷,在T1加权图和T2加权图均呈低信号。
• 增强MR扫描时,海绵窦显著强化,由于海绵窦静脉丛 血流缓慢,不出现流空信号;其内的颅神经不强化, 呈相对低信号。
• 海绵窦内的颈内动脉平扫呈流空低信号。颈内动脉由 岩骨颈内动脉管内口入颅,经海绵窦后下角进入向内 前走行,在前床突内缘转向上并于其上缘水平出海绵 窦,几乎穿行整个海绵窦。
• MRI检查能很好地显示肿瘤侵犯蝶鞍周围结构的情况, 尤其是冠状位显示肿瘤侵犯海绵窦的情况.
鞍上肿瘤的MRI诊断(附23例报告)
【 A b s t r a c t 】
O b j e c t i v e T o e v a l u a t e t h e d i a g n o s t i c v a l u e o f MR I o n s u p r a s e l l a r t u mo r s .
胞 星形 细胞 瘤 和 表皮 样 囊 肿各 2例 。 结 果 颅 咽 管 瘤 边 界 光整 ,肿 瘤 以 囊 性 或 囊 性 成 分 为 主 ;
囊性部分呈短 T l 、 长T 2信 号 5例 , 长 Tl 、 长T 2信 号 2例 , 等 Tl 、 长 T 2信 号 l 例; 增 强 扫 描 肿 瘤 实 质 部分 显 著 强 化 。5例 脑 膜 瘤 4例 起 源 于 鞍 结 节 , l例 起 源 于 前 床 突 , 肿瘤 边界光整 ; 平 扫 呈 等 Tl 、
囊变区; 增 强 扫 描 肿瘤 显 著 强 化 。2例 表皮 样 囊 肿 形 态 不 规 则 , 肿 瘤 向后 蔓 延 生 长 至 环 池 和 桥 前 池 ;
呈 长 Tl 、 长 T 2信 号 , 内见 线 样 间 隔 ; 增强后无强化 。 结 论 不 同 类 型 鞍 上 肿 瘤 MR I 表现不同 , MR J 对 鞍 上 肿 瘤 诊 断 具 有 重要 价值 。
维普资讯
中华神经医学杂 志 2 0 0 7 年8 月第6 卷 笔墨 塑— C h — i n J N e u r o m e d , A u g u s t 2 0 0 7 , V o l 6 , N o . 8
・
・
8 25 ・
临床 研 究
【 关键词 】 鞍 区; 肿瘤 ; 核 磁 共振 成像 【 中图 分 类 号 】 R 7 3 9 . 4 1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 章 编号 】 1 6 7 1 — 8 9 2 5 ( 2 0 0 7 ) 0 8 — 8 2 5 — 0 4
鞍区肿瘤的MRI诊断探讨
【 K e y w o r d s 】 M R I ; d i a g n o s i s ; d i f f e r e n t i a s e l l a r e g i o n t u m o m
l y z e d . R e s u l t s P i t u i t a r y a d e n o ma( n 3 2 ) , c r a n i o p h a r y n g i o m a( n 1 0 ) , s e l l a r e g i o n m e n i n g i o m a( n 5 ) , a s t r o c y t o m a( a 1 ) , me t a s t a t i c t u m o r ( n 1 )a n d t e r a t o m a( n=1 )w e r e d i a g n o s e d b y MR I a n d p r o v e d b y p a t h o l o g y . C o n c l u s i o n MR I , w i t h t h e
・
7 4 4・
四川医学 2 0 1 3 年5 月第 3 4 卷( 第5 期) S i c h u a n M e d i c a l J o u r n a l , 2 0 1 3 , V o 1 . 3 4 , N o . 5
论 著
鞍 区肿 瘤 的 MR I 诊 断 探 讨
罗雪松 , 朱 江
Me ho t d s M R I o f a  ̄r e s f o 5 0 c a s e s w i t h s e l l a r e  ̄ o n t u mo r s p r o v e d b y o p e r a t i o n a n d p a t h o l o g y s i n c e 2 0 0 9 w e r e r e t r o s p e c t i v e a n a ・
鞍区肿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4.并发症
糖尿病 血脂异常
肺部疾病 气道狭窄
心血管疾病 心肌肥大 高血压
ACTH腺瘤
(1)脂肪代谢紊乱和分布异引起向心性肥胖,满月脸、水牛)糖代谢异常:产生胰岛素拮抗,导致糖耐量低减和糖尿病。 (3)性功能异常:女性患者有性欲减退、月经稀少不规则或闭
一、巨人症 始于幼年(青春期骨骺未融合前) 1.GH 升高 高大 面部粗糙 手脚增大 内脏增大 2.腺垂体功能减退 精神不振 乏力 3.血糖升高
二、肢端肥大症 见于成年
1.占位病变的扩张作用
2.GH升高 头面部唇厚 鼻宽 舌大
下颌前突 颧骨过长
手脚粗大 手指变粗 骨关节病
3.可伴有泌乳素分泌过多
治疗方法:
药物 放疗 手术
药物治疗
催乳素瘤——溴隐亭:可使血中催乳素水平降至 正常,肿瘤缩小,疗效优于手术,但停药后可以 再现高催乳素血症和肿瘤增大,故需长期服用。
肢端肥大症——善龙: 价格昂贵,不作为一线使用 ,可作为术前准备
无功能——无有效药物
泌乳素瘤 服药前
服药后
放射治疗
缩小肿瘤、减少激素分泌作用,但疗效不一 对迅速解除对邻近组织织的压迫并不满意 放疗后腺垂体功能减退,依次为GH、
垂体腺瘤分类
(二)根据功能分类
无功能型:25%
有功能型:75%
泌乳素腺(PRL)腺瘤
生长激素(GH)腺瘤——肢大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腺瘤——库欣
促甲状腺激素(TSH)腺瘤
促性腺激素(LH、FSH)腺瘤
垂体腺瘤临床表现
(一)压迫性症状
压迫鞍膈:严重头痛 压迫视神经交叉:视力减退、视野缺陷, 压迫下丘脑:睡眠异常、食欲亢进或减退、体温调节障碍、自主神经
鞍区常见肿瘤的MRI诊断
谢 艺 才 : 区常 见肿 瘤的 MRI 断 鞍 诊
csrp r J. e rsrey 1 9 , 29 89 0 aeeo t ] N uo ug r ,9 8 4 :3 —4 . [
第 2 卷 1
过度 牵拉 , 注意保护好 正常血管结构 , 尤其是一 些穿支和 回返 动脉, 不能盲 目电烧切 断 , 在大 动脉周 边操 作时 , 意 电凝 的 注 输 出功率 , 尽量减少手术中操作因素的损伤 。除 1例非手术因 素死亡 外 , 5例术 后脑积水 患者采取分 流和观 察等不 同处理 . 所 有病例都能 良好恢复 。 通 过对 l 例颅 内多发性动脉瘤 手术 治疗的 回顾性分析 , l 体 会对 颅 内多发性 动脉瘤 患者应采 取个体 化 治疗 方案 , 据 根 患者全 身情 况采取 一期或分 期处理 的方法 , 达到 手术 治疗 可 的 目的 , 手术治疗对于颅 内多发 性动脉瘤 的预后起重 要作用 。 同时 , 术者 熟练 的显微外科 操作技术 及 良好 的显微 神经 外 科
mut l a ers l] l pe nuy msJ .AcaNe re i( i ) 1 9 ,3 :-1 i - t uo hrW e ,9 6 1 8 11 . n []W E L 3 L MAN BJ L FT M. Bltrl( ro- g )a , O US C i ea mi ri e — a r ma
[ ] E S A E . i .f l d g rm u rpue e rs s n 5 H IK N N O R s o be i o nu trda uy m - k enf n i
cssw t lpea e rs [ ] e rs r , 9 1 5 : 2 — ae i mut l n uyms J .J N uou g i 8 , 5 54 h i
鞍区肿瘤MRI诊断及鉴别诊断的探讨
Jn 1, o1, o1 ue 02V 10 N . 2 . 6
鞍 区肿瘤M R诊断及鉴别诊断的探讨 I
贾绍 卿
( 山东省 日照市莒县人民医院放疗 中心 ,山东 日照 2 6 0 ) 7 5 0
【 要】 目的 探讨 鞍 区肿瘤 M I 摘 R 影像 学特征 ,评 价诊 断及 鉴别诊 断价 值 。方 法 回顾 性 分析 我 院 20 04年 2月至 20 08年 6月收治鞍 区肿 瘤 患 者 6 例 MR 影像 资料 ,总 结不 同类型 MR 影像 学特 点 。结果 全部 6 例 患者 中垂体 腺 瘤 1 ,颅咽 管 瘤 l 例 ,脑 膜 瘤 1 , 生 殖细 3 l [ 3 9例 1 0例 胞 瘤 7例 ,胶质 瘤 5例 ,表皮样 囊肿 4例 ,脊 索瘤 3 ,畸胎 瘤 2例 ,蛛 网膜 囊肿 2例 ;MR 诊断 准确率 为 9 . 例 I 68 %,l 患者 颅咽 管癌误 诊 例
1资料 与方 法
1 . 1临床资料
本组研究 选取我 院20 年2 04 月至20 年6 0 8 月经手术及病 理学检查确
诊 鞍区肿瘤患 者6例 ,其 中男性2 例 ,女性4例 ,年 龄l ~6岁 ,平 3 0 3 3 9 均4 .岁 ;其 中垂体 腺瘤 1例 ,颅咽管瘤 1例 ,脑膜瘤 1例 ,生殖细 4 7 9 1 O
扫描 ,再加至全量增强扫描 。
2结 果
晰,累及蝶鞍较常见。
2 . 生殖 细胞瘤MR影像学表现 .4 2 J
本组生殖细胞瘤患者TWI 为稍低信号 ,TwI 为稍高信号 ;有囊性
病变者增强扫描信 号强化不均匀 ,全实质病变者增 强扫描信号强化 明 显 ;肿瘤性状 不规则或椭圆形 ,多位于鞍 内。 2. -5胶质瘤MR影像学表现 2 I 本 组胶质瘤患 者TWI . 呈稍低 信号 ,TWI 呈高信号 ,信号多 不均
鞍区病变的CT、MRI表现
生殖细胞瘤
生殖细胞瘤
松果体囊肿畸胎瘤畸胎瘤来自脂肪瘤鞍底病变
• 脊索瘤 • 斜坡转移瘤
脊索瘤
脊索瘤
斜坡转移瘤
脊索瘤
鞍旁病变
• 脑膜瘤 • 海绵状血管瘤 • 胆脂瘤
瘤膜脑旁鞍
脑膜瘤
鞍旁脑膜瘤
鞍旁海绵状血管瘤
鞍旁海绵状血管瘤
脑膜瘤与 海绵状 血管瘤的鉴别
体垂后强增
垂体发育障碍
垂体柄消失、垂体后叶上移
垂体发育障碍
垂体柄消失、 垂体后叶上移
垂体腺瘤
蝶鞍扩大 鞍上池 被肿块占据
垂体瘤
垂体腺瘤
垂体腺瘤
(瘤内坏死)
垂体腺瘤
(侵犯蝶窦)
垂体腺瘤
(球形增大)
垂体微腺瘤
CT: 增强后低密度 局限性鞍底凹陷 垂体柄偏移
垂体微腺瘤
垂体微腺瘤
增强
enhancement axial
——颅内动脉瘤的CT血管造影
VR VR
前交通动脉瘤(断层)
前交通动脉瘤(融合)
前交通动脉瘤(三维)
动脉瘤
动脉瘤
动脉瘤
动脉瘤
(非增强)
动脉瘤
(增强后)
动脉瘤
(附壁血栓)
动脉瘤
(附壁血栓)
动脉瘤
(附壁血栓)
T1WI
T2WI
动脉瘤
(附壁血栓)
爱爱医医学影像版讨论版原创作品
鞍区病变的CT、MRI表现
CT and MR of sella and parasella diseases
首先感谢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 究所全体老师的指导和帮助
爱爱医医学影像版讨论版 suancaiyu
垂 体
MRI在鞍区肿瘤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T 2 WI 呈 高 信 号 ,囊 内 均呈 高 信 号 ,实性 部 分 呈 等 T 1 wI 等
信 号 ,T 2 WI 高信号 。 增 强扫描 显示 ,肿瘤 实性部 分及囊 壁呈 不均匀 的 中重度 强 化信 号 ,囊 液 无 强化 信 号 ,本 组 1 2例 颅 咽 管 中 ,4例 垂
0 引言
颅 内鞍区是 脑肿 瘤的好 发部 位之 一 ,范围小 ,但 与周 围 邻 近 组 织 的 关 系 复杂 ,鞍 内为 垂 体 ,鞍 前 下 为蝶 窦 ,鞍上 为视 交 叉 ,鞍 后 为 斜坡 ,两 侧 为海 绵 窦 及 颈 内动 脉 ,鞍 区 肿 瘤 可 占颅 内肿 瘤 的 1 0~2 0 % ,形 态 各 异 ,种 类 繁 多 ” 】 。 MR I 具 有 良好 的组 织 对 比度 ,无 骨伪 影 的 干 扰 、可 以 多 面 成 像等 优点 , 是 诊断 鞍 区肿瘤 的最理 想 的影像学 诊断 方法 ] 。 作 者 通过 回顾 性 分析 经手 术 证实 的鞍 区肿瘤 患者 3 0例 ,结 合 文 献 资料 评 价 MR I 对 鞍 区肿 瘤 的鉴 别诊 断价值 ,以提高 术 前定 性及定 位判 断力 ,现将 资料 总结 如下 。
信号。
2 . 4 颅咽管瘤 MR I 影像表现
颅 咽管 瘤 1 2例 , 发 病 年 龄 较 低 ,多 发 部 位 为 鞍 上 。 MR I 信 号 可 见 肿 瘤 为 实 性 、囊 性 或 囊 实 性 ,边 缘 光 滑 , MR I 平 扫 时 ,囊性 部 分显 示 T 1 WI 呈 高 于脑 脊液 的高信 号 ,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 0 1 3 年第 1 3 卷第 5 期
・
2 5 9
医学影像 ・
MR I 在鞍 区肿瘤诊 断与鉴别诊 断 中的应用价值
蝶鞍区常见疾病的MRI诊断
垂 体柄 根部 向对 侧移位 ; 垂体 上缘呈 不对 称隆起 ; ②
③ 垂 体 高 度 要 大 于 7 Il ( 、 期 妇 女 大 于 9 T n 经 孕 l mm) 3 2 颅 咽管瘤 . 肿 瘤不 同成分 呈不 层 如 诊断垂 体微 腺瘤 时要 用 2 3 ~ 层 mm 厚, 否则 会潲诊直 径 仅数 毫米 的小腺 瘤 。 在需 要鉴 别
T 加权 像 ( 冠状位 ) 体 内低 密度结节 静 注 G T 垂 dD P A后 立 目 扫 描 . 体前 叶 明 显增强 . 腺瘤 轻 度增 1 垂 微 强 , 者 比下较 明显 . 二 有利 于 确认 。 间接 征 象 为: ①
1 MRI 扫描 技 术 一
常 规 用 自旋 回 波 序 列 , 取 T 、 子 密 度 、 。 获 质 T 加权像 .一 般常 规要 用冠 状断 面 , 清晰 显示 鞍 区各 能 结 构 的解剖 关 系 . 以横 断和 矢状 断面 , 辅 如有 可能 应
塞, 狭窄及 畸形 血管 网。 注 GdDT A 可 区分动 脉 静 — P 瘤 内 的血栓 干 空腔 用 时 间 飞跃 法 或 相 位对 比法 Ⅱ 可 血 管 成像序 列 。 2 蝶鞍 区正常组 织 的 MR信 号 在 T 加 权 像巾 . 白质 呈 巾等信 号 , 脑 皮层 及 脑
直 接显 示垂体 . 现垂体 微 腺瘤 。 发 但蝶 鞍 区结构 的形
态和 位置变 异较 大 , 给断 层 影像 诊断增 加 了困难 。 因 此 . 究 和学 习蝶 鞍 区局 部解 剖 和 断 层解 剖 具 有重 研 要 意 义
低信 号薄 边。微腺 瘤 ( 直径 < 1mm) 0 的直接 征象 是
中图分类 号
R8 4 1. 7
文献 标识码
鞍区常见肿瘤的影像鉴别诊断
T1+C
病灶明显强化(瘤内血栓未强化), 边界清楚,与右侧颈内动脉海绵段分界不清。 垂体大小、形态未见异常。
治疗: •手术:动脉瘤颈夹闭或结扎、动脉瘤孤立术、 动脉瘤包裹术、血管内介入治疗
•破裂出血后的非外科治疗:防止再出血、降 低颅内压、脑脊液引流(脑室引流、腰椎穿 刺或腰大池引流)、防治脑血管痉挛
• 病理: 呈球形生长,有包膜,与脑组织边界清楚,
可见出血或钙化,血运丰富,以广基底与 硬脑膜相连。
• 临床:多见于成年人,女性发病率约为男 性2倍。主要为压迫症状。
• 好发部位依次为:矢状窦旁、大脑镰、脑 凸面、溴沟、鞍结节等。
• MRI首选,CT补充(是否钙化、有无出血、 颅骨有无累及等)。
鞍区常见肿瘤的影像鉴别要点
垂体大腺瘤 颅咽管瘤 脑膜瘤
动脉瘤
部位
鞍内为主
鞍上为主
鞍内或鞍旁
鞍内或鞍旁
形态
束腰征
椭圆形
规则
圆形,光滑
垂体
消失
存在
存在
存在
密度/信号
不均匀
钙化
少见
邻近骨质 强化
案底骨质吸收或 破坏
明显,多数实质 均匀强化
不均匀,多为 囊实性
多见,壳样或 斑点样
部分出现受压 吸收改变
明显,边缘或 实质强化
• 密度/信号均匀,有包膜,可有斑点状钙化; 增强均匀 、显著强化,脑膜尾征。
CT平扫
482933 女 61岁 反复头晕3年余 鞍上可见一类圆形均匀稍高密度灶,CT值约47HU, 边界清楚,其内见一小点片状钙化灶;继发鞍上池受压伴变性。
T1
T2
鞍区占位肿块,呈等T1等T2信号,信号均匀,边界清楚。
鞍上肿瘤的MRI诊断
见 密度稍高或高 、 边缘清楚 或不清楚之块影 , 增 强扫描无 明显
鞍上肿瘤的 MR I 诊断
柳 名 学
( 中信机 电制造公司总医院 , 山西 运城 0 4 3 8 0 1 )
【 摘要 】 目 的
法
探讨 MR I 应 用于鞍上肿瘤的诊 断价值 。 方
1 资料 与 方 法
回顾 性 分 析 2 0 0 9年 5月一 2 O 1 2 年 9月 间经 手 术 或 病理 证
1 . 1 一般 资料
随机选 取 2 0 o 9年 5月一 2 O l 2年 9月问
实为鞍上 肿瘤 患者 4 3例 的临床 资料 ,分析 MR . I 检 测 的准确
性。结果 垂体腺瘤 1 8 例, 颅咽管瘤 1 0例 , 脑膜瘤 9例 , 表 皮 M1 L I 能正确显 示鞍上肿瘤及其毗邻 解剖 结构 ,
【 关键词 】 MK I 鞍 上肿瘤
垂体瘤
造影剂使 用 G d -D T P A,剂量 0 . 1 m mo l / k g , MR I 检测仪器 使用 德 国西 门子公司 N O V U S 0 . 3 5 T永磁型磁共振扫描仪 。 T WI 常规
采用s E序列 , T 2 WI 采用 F S E序列 , 行矢 、 冠、 轴位扫描。
经手术 或病 理证实 为鞍上 肿瘤 患者 4 3例 ,其 中男 1 7例 , 女 2 6例 ; 年龄 1 O岁 一 5 5 岁, 平均年 龄( 3 3 . 2 ±3 . 4 ) 岁。患者主要症
样 囊肿 4例 , 生殖细胞 瘤 2例 。 各类肿瘤均有其特定的 MI L l 影
像特点。结论
帮助 。
颅内鞍区肿瘤CT、MRI的影像表现及诊断意义
CHINESE JOURNAL OF CT AND MRI, APR. 2022, Vol.20, No.04 Total No.150CT and MRI Imaging Manifestations and 【通讯作者】钱金甲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1920·中国CT和MRI杂志 2022年04月 第20卷 第04期 总第150期扫描前准备:清楚患者身上所有金属物质。
患者体位选择:患者平躺于扫描床,选取仰卧位。
扫描参数:管电压110kV,管电流200mA,扫描层厚、间距均为5mm。
扫描部位:扫描自C2椎体下缘到颅顶,首先进行平扫,在平扫完成后,利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入80mL碘海醇,进行增强扫描。
扫描完成后利用CT后处理工作站,对患者轴位扫描图像进行冠状位、矢状位图像重建,将图像数据传输到PACS系统,由专科医师针对扫描图像进行阅片和分析诊断。
1.2.2 MRI检查 检查仪器选用GE 1.5T磁共振,患者平躺于扫描床,取仰卧位,选用头颈线圈,进行常规自旋回波(TSE)序列T 1WI、T 2WI、DWI和矢状T 1WI和FLAIR序列轴位成像。
扫描范围:对腹部及病变部位先进行平扫,平扫完后注入Gd-DTPA试剂进行增强扫描。
扫描完成后进行图像后处理,最后由诊断医师进行阅片得出诊断结果。
1.3 观察指标鞍区肿瘤影响特征,以病理检查结果为基准,计算CT及MRI检查对颅内鞍区肿瘤检出正确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χ-±s )描述;计数资料通过率或构成比表示,并采用χ2检验;以P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2.1 CT及MRI检查对颅内鞍区肿瘤检出正确率 CT对颅内鞍区肿瘤检出正确率为87.27%(48/55),MRI检出正确率为96.36%(53/55),CT稍低于MR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鞍区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鞍区肿瘤的影像学诊断35例鞍区肿瘤中,垂体瘤18例,颅咽管瘤13例,脑膜瘤2例,星形细胞瘤。
蛛网膜囊肿个1例。
着重分析鞍区常见肿瘤的影像学表现。
还对鞍区肿瘤的定性诊断作了讨论。
标签:鞍区;肿瘤;影像学鞍区是颅内肿瘤的好发部位之一。
多数可根据影像学表现确定肿瘤发生部位,范围大小,密度,并能作出定性诊断。
1资料与方法本文收集了我院自2003~2008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鞍区肿瘤35例,其中垂体瘤18例,颅咽管瘤13例,脑膜瘤2例,星形细胞瘤及蛛网膜囊肿个1例。
所用影像机GE9000Ⅱ型,30例用冠状面扫描,2例用横断面扫描,3例用冠状面及横断面两种方法扫描,层厚为2~5mm。
31例做了强化扫描。
2影像表现分析垂体腺瘤18例。
根据肿瘤是否分泌激素分为有分泌功能的及无分泌功能的垂体腺瘤。
有分泌功能的分泌生长激素的嗜酸性腺瘤2例。
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嗜碱性腺瘤2例。
分泌催乳激素的催乳激素腺瘤1例。
无分泌功能的嫌色细胞瘤12例。
根据肿瘤的大小直径小于10mm垂体微腺瘤1例。
男6例,女12例,年龄27~74岁。
2.1垂体微腺瘤1例采用直接强化冠状扫描,鞍区见9mm×10mm×8mm类似圆形低密度区,边缘清晰,密度不均匀,肿瘤基底部紧贴鞍底,使鞍底骨质受侵犯,局部凹陷,骨质轻变吸收稀薄。
大于10mm的腺瘤17例,为类圆形10例,分叶状或不规则7例,17例均作了平描及强化扫描。
平描示:8例为略高密度(CT值为40~60Hu)。
5例为高密度(CT值为60~80Hu)。
4例为低密度(CT值为35Hu以下)。
强化示:8例为不均质强化,低密度区CT值为5~16Hu,高密度区CT值为40~90Hu。
6例为环状强化。
3例为均匀强化。
肿瘤侵犯鞍上池16例,鞍上池显示不同程度的填塞或闭塞。
4例累及三脑室。
2例引起双侧脑室扩大。
2例向下破入蝶窦。
14例鞍底骨质吸收变薄。
1例见有钙化。
CT值为130Hu。
2.2颅咽管瘤13例年龄6~45岁,男7例,女6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鞍区常见肿瘤的MRI诊断(一)
【摘要】目的:探讨鞍区肿瘤的MRI表现特征,提高对鞍区肿瘤的诊断准确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确诊的26例鞍区肿瘤的MRI表现。
结果:垂体瘤17例,颅咽管瘤6例,脑膜瘤3例,MRI具有特征性,术前诊断准确率较高。
结论:MRI对鞍区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关键词】垂体肿瘤;颅咽管瘤;脑膜瘤;磁共振成像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MRIcharacteristicsoftumorsinsellaregiongaandimproveitsdiagnosticaccuracy.
elyanalyzed.Results:Rpituitaryadenoma(n=17),craniopharyngioma(n=6)andmeningioma(n=3)had characteristicsignsandmostofthemwereconfirmedbyMRI.Conclusion:MRIhasgreatvalueinthediffer entialdiagnosisforthesellarregionaltumor.
【KEYWORDS】PituitaryNeoplasms,Craniopharyngjoma,Meningioma,MagneticResonanceImaging 鞍区是颅内肿瘤好发部位之一,且肿瘤类型较多,多数病例根据其MRI表现可以定性,少数有一定困难。
现对我院2003—2009年收治的26例病例作回顾性分析,对鞍区常见肿瘤MRI表现进行探讨。
1资料与方法
2009年6月许敏等:鞍区常见肿瘤的MRI诊断第3期2009年6月河北北方学院学报(医学版)第3期1.1一般资料本组26例患者,男15例,女11例;年龄7~80岁;垂体瘤17例,颅咽管瘤6例,脑膜瘤3例。
临床主要表现:头痛、呕吐,视觉障碍,闭经泌乳和肢端肥大等症状。
1.2方法MRI检查采用宁波鑫高益磁共振扫描装置。
使用头部线圈,常规进行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T1WI、T2WI扫描,扫描参数为T1WI:TR/TE:350/16ms,T2WI:TR/TE:4000/130ms。
其中13例平扫后应用对比剂钆喷替酸葡甲胺()行增强扫描,剂量为0.1mmol/kg,经肘静脉注入后行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T1WI扫描,扫描参数同平扫。
2结果
2.1垂体瘤17例垂体腺瘤13例,垂体微腺瘤4例。
垂体腺瘤MRI平扫,呈圆形或类圆形,见分叶,T1WI呈中等偏低信号,T2WI呈中等偏高信号;4例瘤内发生坏死囊变,囊变部分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3例瘤内出血(亚急性期),T1WI及T2WI呈均呈高信号。
10例肿瘤较大,突破鞍隔向上生长压迫视交叉,且包绕两侧的颈内动脉和海绵窦,形成较典型的“腰身征”(图1)。
9例增强扫描肿瘤实性成分明显均匀强化(图2)。
4例垂体微腺瘤,MRI平扫表现为垂体不对称增大,增大垂体上缘局限性上突,垂体柄向对侧移位,平扫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
2.2颅咽管瘤6例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形。
均位于鞍上,突向鞍上池。
囊实性4例,实性1例,囊性1例。
囊性成分在T1WI呈低或稍高信号,T2WI呈高信号;实性部分T1WI呈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信号欠均匀(图3)。
增强扫描3例,肿瘤囊壁及实性部分明显强化,囊性部分无强化(图4)。
2.3脑膜瘤3例呈类圆形,形态较规则,边缘清晰。
平扫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等信号或稍高信号(图5,6)。
1例增强扫描肿瘤明显较均匀强化,见相邻脑膜明显增厚强化,即“脑膜尾征”。
3讨论
鞍区解剖结构较复杂,鞍内为垂体,鞍上是视交叉,鞍前下为蝶窦,鞍后为斜坡,两侧为海绵窦。
鞍区肿瘤种类较多。
MRI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对比度,多序列、多方位成像,不但容易
定位,而且有利于对肿瘤的定性诊断。
3.1垂体瘤的MRI表现
垂体瘤是鞍区常见的肿瘤,起源于脑垂体的前叶,系脑外肿瘤,依大小分微腺瘤(直径10mm〉和大腺瘤(直径>10mm)。
垂体腺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30~60岁为常见,性别无明显差别。
垂体微腺瘤位于鞍内,MRI典型表现为垂体增大,其内信号不均,绝大多数呈T1WI 低信号,T2WI高信号。
也可表现为垂体大小形态正常,仅见内部信号不均。
鞍隔向上不对称膨隆,垂体柄偏移,鞍底明显倾斜,这些都是重要的间接征象。
MR增强扫描应于注射对比剂后立即进行,正常腺体较肿瘤增强显著,肿瘤呈相对低信号,如扫描时间太晚,瘤体与正常腺体可呈等信号或瘤体比正常腺体增强显著1]。
近年来开展的MRI垂体动态增强扫描,大大提高了微腺瘤的检出率2]。
垂体大腺瘤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形,表现为垂体增大和蝶鞍扩大,T1WI呈较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呈等信号或较高信号。
随着肿瘤增大,坏死或囊变部分,T1WI肿瘤内出现更低信号,T2WI呈更高信号,如有出血,则在急性期均呈高信号。
肿瘤可向各个方向发展,常先占据鞍上池,继之压迫视交叉或三脑室前下部。
向鞍上生长,可因鞍隔限制局部内陷呈葫芦状,形成典型的“腰身征”3]。
本组资料统计显示该征象出现率为72.3%(10/13)。
肿瘤向下生长可侵蚀鞍底,引起骨质破坏,侵袭性垂体瘤可长进额叶,也可长入颞叶、海绵窦、筛窦、蝶窦以及脑内潜在的腔隙。
增强扫描注入造影剂后5min,肿瘤即呈明显增强,坏死囊变区无强化。
3.2颅咽管瘤的MRI表现
颅咽管瘤起源于Rathke囊的残余部分,是儿童鞍区最常见的肿瘤,以鞍上多见。
肿瘤边缘光滑,可为囊性、实性或囊实性。
MRI平扫,囊性部分T1WI呈稍高于脑脊液的信号,但若其内含胆固醇和(或)蛋白成分,则T1WI呈高信号,T2WI均呈高信号;实性部分在T1WI 呈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
肿瘤的钙化率较高,在儿童可高达80%。
钙化形态多样,可为边缘壳状,瘤内点状、斑片状钙化,在MRI上信号可很不均匀。
约有一半颅咽管瘤可侵犯蝶鞍,但很少侵犯和破坏颅底骨质4]。
本组6例病灶最大径均位于鞍上,均无颅底骨质破坏。
MRI增强扫描,肿瘤囊壁和实性部分呈不均质中度或显著强化,囊液无强化。
3.3脑膜瘤的MRI表现
鞍区是脑膜瘤的好发部位之一,多发生于中年女性,儿童罕见。
MRI上有比较典型的信号特点,在T1WI为均匀等信号,T2WI为等或略高信号,肿瘤内信号均匀,坏死和囊变较少见。
增强扫描一般呈均匀明显强化,部分显示脑膜尾征,脑膜尾征的出现对脑膜瘤的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5]。
约三分之二的鞍区脑膜瘤可引起周围骨质改变。
【参考文献】
1王霄英,杨德文,蒋学祥,等.MRI动态增强扫描对垂体微腺瘤的诊断意义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0,16(4):陆志安,富熙湖,范国光,等.MRI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在垂体微腺瘤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2,10(5):王鸿帼,陆健,邓传宗,等.垂体大腺瘤的MRI诊断J].现代医用影像学,2002,11(3):丁治民,宣家文,陈远军.MRI在鞍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皖南医学院学报,2007,26(2):曾自三,龙莉玲,黄仲奎,等.颅内脑膜瘤的MRI诊断(附63例分析)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2,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