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颂》导学案

合集下载

第5课《黄河颂》导学案

第5课《黄河颂》导学案

黄河颂【学习目标】1. 把握诗文基调,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2. 品味语言,体味歌词意境,积累经典语言。

3 •掌握本文借物抒怀的写法4.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感知诗的内涵,合作探究诗歌所表现的伟大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感情。

【重点聚焦】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气魄?诗人从黄河的自然特点、黄河的地理特征、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等方面赞美了黄河的气魄。

【难点突破】作者把黄河比作是“摇篮”、“屏障”;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这些比喻有什么表达效果?把黄河比作摇篮,形象生动地歌颂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指出了黄河的历史贡献;把黄河比作屏障,指出黄河的地理优势,歌颂黄河保卫着中华民族;把黄河比作臂膀,是承接巨人的比喻,主流是巨人的躯干,支流是“铁的臂膀”。

如此的巨人,一泻万里,浩浩荡荡,形象地写出了黄河勇不可当的气度和力量,足以激发我们民族的精神和信念。

【作者简介】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

1939年3月,创作组诗《黄河大合唱》,经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谱曲后,4月在延安首次上演,此后在全国各地广泛传唱,受到抗日军民的热烈欢迎。

这组诗,雄健磅礴,深沉浑厚,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英雄诗篇,也是抗日战争时代现实的悲壮图画。

反映了人民空前的觉醒,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气节和不屈服的斗争精神。

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

【背景追溯】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

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是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的心愿。

那是在1938年9月,诗人光未然带领他的抗敌演出队来到了黄河,来到了壶口瀑布。

滔滔的黄河水,在诗人的心中掀起万丈狂澜,他挥笔写下了不朽的诗篇一一《黄河颂》。

【拓展链接】与黄河有关的诗句①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②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③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黄河颂》导学案完美版

《黄河颂》导学案完美版

6、《黄河颂》导学案设计:老骥伏枥【学习目标】1.了解《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和其他相关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2.反复朗诵并理解歌词内容,感受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3.感受黄河的悠久历史与波澜壮阔的形象,理解黄河所凝聚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学习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学习难点】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调动并强化学生的爱国热情。

~【自主预习案】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巓.()澎湃..()狂澜.()浊.流()滋.长()哺.育()摇篮.()2.用下列词语造句。

浩浩荡荡:澎湃:3.原文填空。

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向东南。

惊涛澎湃,()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成九曲连环;从()下奔向()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两面。

4.黄河自古以来都是诗人深情吟诵的对象。

请你至少写出两句有关黄河的古诗句。

!⑴⑵【课内探究案】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1、播放《黄河大合唱》音乐片断,以雄壮激越的音乐演唱和朗诵来感染、调动学生。

2、学生们把预习所查资料展出并汇报交流,共同了解《黄河大合唱》由八个乐章组成,《黄河颂》中其第二章。

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的《黄河大合唱》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表现出中华民族的苦难和不屈的斗争精神。

二·自主探究,整体感知诗歌。

1、朗读。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

①教师范读。

$②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③学生齐读。

2.梳理作者思路,明确划分“序曲——主体——尾声”三个部分,并能概括大意。

3.主体部分中“望”字所统领的内容4.“啊!黄河”在诗中反复出现,有什么作用5.诗歌从什么角度表达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的有何历史和现实意义三、内容探究1. 解题。

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2.颂歌的首尾如何呼应的3.为什么把黄河比作“摇篮”和“屏障”{4.“啊,黄河!你是伟大坚强”是不是病句为什么要词性活用5.探究课堂上生成的各种相关问题。

《黄河颂》教案(6篇)

《黄河颂》教案(6篇)

《黄河颂》教案(6篇)《黄河颂》教案篇一语文学科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必然导致语文教案的设计相对于其他学科更加个性化,那么初中语文黄河颂教案怎么编写呢?以下是第一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初中语文黄河颂教案,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初中语文黄河颂教案教学目标:认知目标1.了解作者和作品。

2.了解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方法。

3.利用字典,掌握生子词。

技能目标1.初步学会用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读歌词中的语言。

情感目标感受歌词所表现的伟大民族精神和强烈爱国感情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黄河雄壮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学法指导通过感受诵读品析运用的四步进行学习。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感受)3、同学合作朗诵1,鼓励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设计多种形式合作朗诵例如:人员数量的搭配二人组、三人组、四人组、男女混合组歌词篇幅的选择全文、一小节、甚至一两句。

诗句的具体分工学生对所选的语段进行分工朗诵,创造多样式的朗诵方法。

2,全班评出最有情感感染力的最佳组合,予以鼓励。

注环节的设置意在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领略歌词美感,将学生的情感逐渐引向高潮三、品析课文师:我们学诗要读出诗的气势,读出诗人要表达的感情,我们还要更深刻地领会诗的内涵,下面同学们默读课文,通过读诗歌①你读懂了什么?②你还有哪些疑问?(学生独立思考,老师板书教学目标三品析:让我们细细地品。

)1、品味课文中的语言;学生相互质疑,也可师生相互质疑,并提出建议性的意见。

2、教师总括全文(一)序曲师问:文章从结构上共分为几大块?明确:两块。

第一段是朗诵词也就是序曲部分,第二段是歌词即文章的主体部分。

在第一段中,朗诵词开宗明义的说出了黄河表现出我们民族什么样的精神?生答:伟大坚强读朗诵词板书:序曲黄河伟大坚强(二)主体:望黄河为什么黄河能代表民族的精神?首先我们来看诗人描写黄河的形象和气势的诗句。

诗人对黄河形象及气势的描绘从哪里到哪里?生答:从我站在高山之巅到劈成南北两面师问:这部分内容在文中可由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生答:望。

6黄河颂 导学案.doc

6黄河颂 导学案.doc

《黄河颂》导学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目标积累词语,了解诗人光未然及音乐家冼星海;感受黄河的悠久历史与波澜壮阔的形象,理解黄河所凝聚着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充分展开想象,体会歌词中体现出的英雄气魄,体味诗人的爱国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增强保卫黄河、保卫祖国的决心,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

教学重点、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揣摩意蕴丰富的语句,理解其深刻含义。

教学过程一、作者、作品与背景1、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

1 9 3 5年8月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以其深怀忧患与愤恨体现浓郁深沉的抒情气息,广为传唱。

1 9 3 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剧本》《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

2、本文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第二部《黄河颂》。

《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由著名诗人光未然作词,著名音乐家冼星海谱曲。

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这八个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河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

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反映中华民族英雄儿女抗战的真实场面。

3、1 9 3 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了我国的华北地区, 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也积极地投入到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中来,他们通过自己创造的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

光未然1 9 3 9年到延安,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二、积累运用气魄(p6)山巅(didn)澎湃(pdi)狂澜(ldn)屏障(zhdng)九曲连环(qti)劈开(pi)宛转(wdn)哺育(bu)「三、朗读诗歌。

《黄河颂》教案(15篇)

《黄河颂》教案(15篇)

《黄河颂》教案《黄河颂》教案(15篇)《黄河颂》教案1教学目标:1、理解歌词的具体含义2、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3、欣赏歌词的艺术特色4、诵读学唱教学重点:品味赏析歌词,体会感情教学难点:体会三首词的表达感情,能联系创作背景教学过程:一、导语:生活离不开阳光,生活也离不开歌声。

一首好歌,可以如春风,可以为你送来缕缕清新;一首好歌,可以如甘泉,给你心灵的润泽;一首好歌,更是一首诗,情感充沛,意味无穷。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用耳朵聆听,用心情去感受,用文学来欣赏那一首经久不衰的歌曲《我的中国心》二、听一听:(放录音)三、讲一讲:这首歌是在香港回归前,香港著名歌手张明敏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演唱的歌曲,至今我还记得他身穿白色的西装,脖子围条长围巾,戴着金丝眼镜,当他深情并茂地唱起这首歌时,场上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并且在以后广为流传,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共鸣呢?——强烈的爱国之情,海外游子对祖国的无比热爱四、读一读,赏一赏:朗诵歌词,把握感情基调(深情,挚爱)注意押韵ing1、词反复提到中心词是什么?——“中国心”:①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点题)②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根源)③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总结)2、划分层次:不变中国心|祖国在心中|不变中国心3、人有国籍之分,心怎么有国籍呢?(讨论)——明确:心中永远装着祖国,念着祖国,海外游子,身在异国,心系祖国4、唱歌人的身份从哪里体现出来?——祖国多年未亲近,河山只在我梦萦5、哪个词最清深意长的表达出我对祖国的思念?——“只”→深深的思念,深深的遗憾6、“虽然”与“依然”是什么关系?——对比,突出了身在异国心系故土7、“烙”上中国印如何理解?——祖国与我血脉相连8、长城、长江、黄山、黄河在这里指什么?——祖国的山河→(借代)祖国9、“重千斤”指的什么分量?——祖国在我心中的分量,即无法取代的强烈的爱国之情10、“澎湃”是指什么?——热血澎湃,从内心呼喊出:我的中国心五、唱一唱比一比1、拳拳赤子心,殷殷故土情,平实的语言,却因为真挚的感情震撼了多少人的心灵!让我们再次欣赏歌曲并学唱(合唱)2、各小组比赛唱歌(唱爱国歌,做爱国人)六、总结与过渡:我们热爱祖国,我们更赞美祖国,我们爱祖国的壮丽河山,更爱祖国的美好生活。

《黄河颂》教案七篇

《黄河颂》教案七篇

《黄河颂》教案七篇《黄河颂》教案篇1教学目标①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②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音乐《黄河大合唱》之第一、第二部。

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二、朗读。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

①教师范读。

②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③学生齐读。

三、内容研讨①解题。

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抓住“颂”字。

)②这首歌词的一、三两节很显然是首尾呼应,但这两段文字着眼点完全相同吗?(第一节重点落在“黄河”上,第三节重点落在“中华儿女”上。

)③第二节是主体部分,主要是“颂黄河”,但并不是立即开始歌颂,在“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如果在文中找出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即“望”字。

)④“颂黄河”这一环节也有明显的外部标志,这就是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这句话把内容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⑤小结__。

用如下板书总结__。

序曲主体尾声黄河伟大坚强望黄河颂黄河学习黄河精神五、再朗读在理解__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黄河颂》音乐,进行配乐诗朗诵。

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学生齐读、领读或个别诵读。

六、课外作业①阅读《黄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黄河之水天上来》。

②欣赏《黄河大合唱》音乐,学唱《黄河颂》部分,并进行表演唱教后记:随着诗人行进在黄河岸边,感受黄河的气魄,回想着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的战士抗击敌人的气概,使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

《黄河颂》给了学生一个了解先烈精神的机会。

《黄河颂》教案篇2[教学目的]1.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黄河雄壮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2.初步认识黄河在中华民族中的特殊地位。

3.品读歌词中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黄河雄壮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黄河颂》教案(6篇)

《黄河颂》教案(6篇)

《黄河颂》教案(6篇)《黄河颂》教案篇一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字词;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合作交流感悟文章的主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黄河悠久的历史与波澜壮阔的形象,理解黄河所凝聚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教学重点:扫清文章字词障碍,感悟文章主旨,理解黄河所凝聚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教学难点: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有感情朗读课文,提高学生朗读能力。

课前准备:相关主题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文本大家好!大家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歌曲,请大家认真倾听!(播放《黄河大合唱》)欣赏歌曲后你有什么感受?(生结合自己的感受回答)就是啊,古往今来,黄河以其雄壮的气势,奔腾在中国大地上,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

黄河颂就就是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著名诗人光未然的《黄河颂》!(板书课题)二、了解背景,初读文本(一)、创作背景:通过阅读书下解释或自行查阅资料,完成下列各题,了解及创作背景。

1、本文(光未然),现代(著名诗人)。

早年从事抗日救亡文艺活动,创作过歌词《五月的鲜花》,还著有组诗(《黄河大合唱》)。

2、创作背景: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华北大地,全国掀起抗日救亡的高潮。

诗人光未然奔赴延安,随八路军将士在黄河两岸抗击日寇。

雄奇壮丽的山川,英勇抗敌的战士,强烈的感染了诗人。

激动之余,光未然写下了组诗(《黄河大合唱》)。

《黄河大合唱》共分(八)个乐章,《黄河颂》为第二乐章。

(二)、欣赏诗歌:1、请大家小声初读这首诗,圈点勾画出对于你来说为生字的词语,同座合作交流、或借助工具书解决。

2、欣赏课文配乐朗诵,感受磅礴气势,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同时,给不认识的字注音。

三、感情读诗,感悟主旨(一)、朗读1、学生欣赏课文的配乐朗诵。

2、教师范读课文。

3、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

4、学生齐读。

(二)、比读课文每组同学选择你们喜欢的一段课文,自由选择朗读方式,有感情地朗读出来,并说出喜欢的理由。

(完整版)《黄河颂》导学案文档

(完整版)《黄河颂》导学案文档

《黄河颂》导学案甘卫东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学生朗读诗歌的能力.2、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3、感受诗中表现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学生朗读诗歌的能力。

2、感受诗中所表现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1、导入新课: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它孕育了五千年的古国文化,哺育了流域两岸的人民.黄河惊涛澎湃,具有恢弘的气势,而且它源远流长、九曲连环,仿佛象征了我们中华民族曾经有过的荣辱兴衰。

每一个看到它的人都会为之而感动。

在抗日战争期间,我国著名诗人光未然跟随抗日战士行军来到了黄河岸边,看到这一奇景,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歌颂黄河母亲的豪迈颂歌《黄河颂》,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这首诗歌,不但要领会它的内涵,还要学会朗诵,像诗人一样热情地歌颂我们伟大的母亲——黄河! 2、学生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完成学案基础训练⑴本诗作者________原名_______ 湖北_______人,现代_______ , ______代表作有_______ 、______ 等.本诗节选自《______ 》,由______部分组成,《黄河颂》选自其中第______章。

由光未作词, ______作曲创作于______时期,表现出中华民族的1、生字注音气魄.( )、山巅.()、澎湃..()()、狂澜.()、屏障.( )劈.开()、宛.转()、哺.育()2、多音字辨析1)曲折()、歌曲()2)中原()、中肯()3)强迫()、坚强( )、倔强()3、形似字辨析1)______流腐_____ (蚀浊) 2)_____ 倒_____ 峰(颠巅)3)表____ 碍____ 层峦叠____(彰障嶂)4)____尾波____( 阑澜)二、问题导学1朗读此诗。

六、《黄河颂》导学案.doc

六、《黄河颂》导学案.doc

六、黄河颂(两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 - 了解诗人光未然和首乐家冼星海的相关资料。

2.识记诗中生字、生词。

3.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感受黄河的悠久历史与波澜壮阔的形象。

【重点难点】通过反复诵读,理解黄河所凝聚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知识链接】1.走进作者: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

1927年在中学时代即参加革命工作,“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辍学,曾做过学徒、店员和小学教师。

1936年抵达上海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从事进步文艺活动。

1935年8月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以其深怀忧患与愤恨体现浓郁深沉的抒情气息广为传唱。

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

2.作品介绍:《黄河大合唱》是著名诗人光未然(张光年)为配合音乐家洗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

共有八个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

诗中雄奇的想象与现实图景交织在一起,组成一幅壮阔的历史画卷,反映中华民族英雄儿女抗战的真实场面。

3.背景知识: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的心愿就是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现实斗争,激发起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

诗人光未然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他站在高山之巅,代表祖国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颂歌,发出了要向它学习的誓言。

【导学过程】一、导学1.朗读课文,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气魄()哺育()山巅()澎湃()劈开()狂澜()屏障()2.结合语境解释下列词语:①澎湃②狂澜③屏障④哺育⑤九曲连环二、研学1.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2.这首诗的一、三节很明显是首尾呼应,但这两段文字的着眼点完全相同吗?第一节重点落在" ” ±o 第三节重点落在"“ ±o3.“颂黄河”这一环节也有明显的外部标志,这就是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

第5课《黄河颂》导学案-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第5课《黄河颂》导学案-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第二单元第5课黄河颂一、阅读目标反复诵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体会歌词部分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

重点整体把握诗歌的内容层次,感受诗歌中的黄河形象,领黄河所凝聚着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揣摩、品味诗歌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学习做批注。

难点二、教材预习问题提示问题1: 1939 年春,光未然创作了组诗《黄河大合唱》。

经冼星海谱曲后,这部音乐作品响彻中华大地,激发了中国军民的抗日热情。

如有条件,欣赏《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黄河颂》。

[示例]可欣赏《黄河颂》歌曲、诗朗诵音频或视频,感受黄河的气势磅礴和雄浑伟大。

问题2:在家国存亡的关头,在抗日的烽火燃遍祖国大地的时候,诗人站在高山之巅,向黄河母亲唱出了豪迈的颂歌。

想象这一情景,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要读出气势。

[示例]《黄河颂》作为抒情诗,感情浓烈。

结合黄河气势磅礴的特点,朗读时要读出这种感情及气势。

三、课文预习资料速查1、作者简介光未然(1913-2002),原名张光年,湖北光化(今老河口西北)人,诗人、文学评论家。

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

其他诗作有长诗《屈原》、组诗《三门峡大合唱》等。

2、背景资料1938 年,武汉沦陷后,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队第三队,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

途中他目睹了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高亢、悠扬的船工号子。

1939 年1月,光未然抵达延安后,创作了朗诵诗《黄河吟》,并在随后的除夕联欢会上朗诵此作,冼星海听后非常兴奋,表示要为演剧队创作《黄河大合唱》;1939 年 3 月,在延安一座简陋的土窑里,冼星海抱病连续写作六天完成了《黄河大合唱》的作曲,以中华民族的发源地黄河为背景,热情地讴歌了中华儿女不屈不挠,保卫祖国的必胜信念。

3、文体知识颂歌颂歌是抒情诗的一种,又称“赞歌”“赞美诗”“礼赞”等,是诗人对描写对象抒发崇敬、追慕、赞美之情的诗作。

颂歌赞美和颂扬的对象是多方面的,但总是与人密切相关。

6 黄河颂 导学案(教师)

6 黄河颂 导学案(教师)

总第课时6 黄河颂导学案1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字词,背诵;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注意节奏。

过程与方法: :朗读训练情感体验:自主、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的自豪感学习重难点重点:朗读、背诵难点:诗歌的思想内涵疑点:时代背景与诗歌主题课时安排:两课时学法指导:教师点拨,由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师生互动活动设计:教师指导学法,学生主动讨论研究。

学习过程学生范文展示一、自学检查作者简介:写作背景:二、整体感知1、读课文教师范读、学生朗读、体会情感齐读、理解词意默读2、分组讨论(1)从几个角度写黄河(2)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合作探究(1)在你朗读的过程中,你认为哪节最有气势?(2)你能有感情地与别人合作齐读一下课文吗?4、研究学习你认为全诗是写一种气势,还是写一种精神?拓展延伸怎样理解文中的民族精神?教师小节布置作业理解背诵一、文学常识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宇介甫,晚号半山。

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年轻时候,文章写得十分出色,得到欧阳修的赞赏。

王安石二十岁中进士,当官之后积极推行变法,后来新法被废,王安石忧愤成疾,第二年病逝。

唐宋八大家: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苏轼,苏洵,苏辙三人称为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曾拜欧阳修为师)。

(分为唐二家和宋六家)二、文言词汇1、读音隶(lì)扳(pān)谒(yè)邑(yì)矣(yǐ)泯(mǐ)称(chèn)卒(zú)焉(yān)耶(yé)2、词类活用:邑人奇之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对……感到惊奇稍稍宾客其父宾客: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宾客父利其然也利:名词的意动用法,认为……有利可图.伤仲永:哀伤,感伤,形容词作动词。

3、重点词语①世隶耕隶:属于②未尝识书具尝:曾经③并自为其名为:题上④指物作诗立就就:完成⑤稍稍宾客其父稍稍:渐渐⑥或以钱币求之或:有的⑦环谒于邑人环谒:四处拜访⑧不能称前时之闻称;相当⑨泯然众人矣泯然:完全⑩受之于天受:承受⑾贤于材人远矣贤:胜过、超过⑿得为众人而已耶得:能够4、对文中的“之”“于”进行归类,并指出该词在句中的含义与用法。

黄河颂导学案课件ppt课件

黄河颂导学案课件ppt课件

写作背景: 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日本 帝国主义侵略了我国的华北地区,全国掀起了抗 日救亡运动的高潮,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也积 极地投入到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中来,他们 通过自己创造的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 民的抗日热情。1939年病重光未然躺在担架上两 次渡黄河到延安,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 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诗人 光未然曾于1935年8月曾经创作出歌词?五月的鲜 花?,歌中唱到:“五月的鲜花开满了原野,鲜花 掩盖着志士的血。为了挽救这垂危的民族,他们 曾顽强地抗战不歇......〞歌词经谱曲后广为传唱。 黄河大合唱?共有八个乐章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朗读练习
一、听范读,品味诗的 意境及感情。 二、自由读,注意关键 词的音高、音长。
Back
提升主题:
1、你认为全诗是写一种气势, 还是写一种精神?你认为中华民族 的伟大精神指什么?
2、考虑你认为哪些诗句直接 描写了黄河的英雄气魄?而哪些诗 句又集中地赞颂了黄河所代表的民 族精神?
情感提升
面对水土流失严重,含沙量大。 近年由于工厂多,所以水污染严重,面 对黄河流域被破坏了的环境,说说你 的想法.
黄河颂导学案课件ppt课件
一、学习目的
1、激情朗读、感悟和理解诗歌。 2、深化感悟黄河的英雄气概;深化理
解中华民族的坚强品格。 3、实在掌握本文借物抒怀的写法。 4、增强环保意识,爱黄河,爱祖国。

《黄河颂》优质导学案

《黄河颂》优质导学案

6 《黄河颂》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巅、澎湃、狂澜、屏障、哺育、九曲连环”等词语。

2.理解诗歌的内容,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3.感受黄河的悠久历史与波澜壮阔的形象,理解黄河所凝聚着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学习过程】一、导入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世界第五长河,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

被誉为中国的“母亲河”。

黄河长达6300千米。

从高空俯瞰,它非常像一个巨大的“几”字。

上、中游分界点是内蒙古自治区的河口镇,中、下游分界点是河南省的旧孟津。

黄河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在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注入渤海。

干流贯穿九个省、自治区,分别为: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注入渤海。

年径流量574亿立方米,平均径流深度79米。

一、预习检查1.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2.学生搜集的关于作者及《黄河大合唱》材料。

二、朗读指导深情地读:(一)读出节奏与重音,把握好语速和语调。

(二)有感情的朗诵,读出气势,读出诗人要表达的感情。

1.选取朗诵比赛优胜小组进行朗诵展示。

2.师生点评。

三、整体感知1、题目《黄河颂》中,哪个是关键词?2、全诗分成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诵词可以看作是一个序曲,它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是什么?3、歌颂黄河的部分能分为几个层次?分别是从哪些方面对黄河进行赞颂的?4、诗的最后一段是尾声,主要写了什么?四、深入探究1.结合时代背景,你认为这首诗歌的主题思想是什么?2.今天学这首诗有什么现实意义?五、作业黄河今天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现状堪忧。

请针对这一严重的生态危机,设计一则公益广告或是广告词,呼吁人们保护母亲河。

《黄河颂》导学案及答案

《黄河颂》导学案及答案

11.《黄河颂》导学案学生姓名:_____班级:_____【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字词;有感情的朗读诗歌,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黄河雄壮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调动并强化学生的爱国热情学习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学习难点: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学习方法:合作、质疑、探究学习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学习流程】一、过关预习(1)走近作者光未然,原名张光年, 1927年参加革命, 1935随行军战士到了黄河边,那翻腾的黄河让他再也无法消释心中的情感,国难,屈辱,不屈种种感情齐涌心头,他的激情像黄河之水奔腾而出,于是一组长诗《黄河大合唱》问世了。

冼星海(1905-1945)中国近现代著名的音乐家他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创作了《救国军歌》、《游击军歌》、《茫茫的西伯利亚》、《在太行山上》等各种类型的声乐作品。

由于他对发展我国革命音乐所作的巨大贡献,赢得了“人民音乐家”的光荣称号。

(2)时代背景当时,日寇的铁蹄肆意践踏着中华大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诗人随八路军行进在黄河边,雄奇壮丽的山河,面对伟大而坚强的抗日军民,唱出了豪迈的颂歌。

(3)相关知识《黄河大合唱》是著名诗人光未然(张光年)为配合音乐家洗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

共有八个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

诗中雄奇的想象与现实图景交织在一起,组成一幅壮阔的历史画卷,反映中华民族英雄儿女抗战的真实场面。

二、导入新课记得高枫在《大中国》中这样唱道:“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兄弟姐妹都很多,景色也不错,家里盘着两条龙,是长江与黄河……”是的,黄河,我们的母亲河,孕育了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哺育了一代代的炎黄子孙。

《黄河颂》讲学稿 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

《黄河颂》讲学稿 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

《黄河颂》讲学稿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黄河颂》讲学稿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黄河颂》讲学稿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一、导言诗意中国的经典文化传承久远,影响深远,让我们的祖先和后代都能够感受到中华民族的精神魂魄。

本次讲学的重点课文是《黄河颂》。

黄河是中国最长的河流,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铸就了中华文明的璀璨辉煌。

本篇文章将从解析诗歌内容、探究诗歌语言、分析作者情感等方面为大家提供解读《黄河颂》的思路和方法。

二、课文分析《黄河颂》是一首描写黄河的诗歌,诗歌很长,但是写的很灵动,非常生动。

这首诗分为七个部分,分别通过不同的角度和情感对黄河进行了讴歌和赞美。

首先是“清泉之源”,随后是“奔泻流淌”的表现,第三部分是“孕育万物”的赞美,第四部分是“润物无声”的展示,第五部分是“慷慨赴义”的描述,第六部分是“悲壮沉沦”的描写,最后是“重光奋发”的赞美黄河带给人的力量和激励。

《黄河颂》的语言,采用了多种修辞手法。

如“滚滚长江东逝水”,通过重叠的表达手法,强化了黄河的气势和壮丽;“悲壮沉沦”的写法,则让我们感受到了黄河母亲对这个伟大的河流的情感和爱意。

而“由天而降,鸟兽翔集”的句子,则用生动的语言,展现了黑龙江上空的盛景。

三、解读作者情感《黄河颂》的作者是唐代文学家、书画家张彦远。

他用饱含深情的笔墨,歌颂了这条伟大的母亲河,并把河水与华夏文明紧密连接起来。

黄河给他留下的不仅仅是力量和美丽,更是一种深情之感。

四、课堂练习1. 建议学生在阅读了《黄河颂》的课文之后,可以选择一段进行朗诵或者表演,并请其他同学在听讲的同时,做出对于所选段落的感受和理解。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共同探讨探讨作者的情感和表达手法。

最后在班内进行展示。

3. 老师出示一张黄河的地图,让学生们找出并标注绿洲、陇山、周口和黄河三角洲等地域特征,并结合诗中内容加以解读。

五、总结通过对《黄河颂》的学习,让同学们深刻领悟到了诗为情所抒,为心所感,尤其是唐诗的写作方式,更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河颂》学案
学习目标
1、努力培养朗读、感悟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体味歌词意境,积累经典语言。

3、切实掌握本文借物抒怀的写法。

4、深刻感悟黄河的英雄气概;深入理解中华民族的坚强品格。

学习过程:
一、基础知识
1.给划线字注音:
狂澜()气魄()屏嶂()()
山巅()哺育()澎湃()()
2.积累词语并解释:
澎湃:
狂澜:
屏嶂:。

九曲连环:
一泻万丈:
二、理解探究
课题是《黄河颂》,其中哪个字是关键?说说自己的理解,然后整理出全诗的结构。

三、合作释疑
1、“……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劈成”改成“分成”行不行?
为什么?
2、黄河有着怎样的气势和精神?结合具体语言说说你的体会。

四、课内精读
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年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身边扮演,/啊!黄河!/你是伟大坚强,/像
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1、“望黄河滚滚”一句中,哪个字用得比较好,有什么作用?
2.“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3、诗歌写了黄河的精神,并且发出了自己的誓言。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值得我们学习的黄河精神更是多方面的,你能用一个相似的短语来替换“伟大坚强”这个词,发出自己的誓言吗?
4、诗人称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我们民族的屏障”,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如果把“摇篮”改作“灯塔”,可以吗?
五、拓展延移
保卫黄河
(朗诵)但是,中华民族的儿女啊!谁愿意像猪羊一般。

任人宰割?我们要抱定必胜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歌词)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啸,黄河在咆啸。

河西山岗万丈高,河东河北,高梁熟了,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表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

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了大刀长矛。

保卫祖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1.全诗所表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2.“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啸,黄河在咆啸”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3.写出两句有关黄河的谚语。

【知识卡片】与黄河有关的诗句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
2、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
3、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
4、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
答案:
第6课黄河颂
理解探究
标题中最关键的字是“颂”,在“望”黄河的惊涛澎湃的磅礴气势的基础上,对黄河进行赞颂。

作者借对黄河的描绘歌颂,表达对民族精神的赞颂之情。

黄河养育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中华民族、黄河激励中华民族。

联系时代背景,我们可以知道作者的写作目的,就是要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精神,抗日救国。

我觉得诗歌最后道出的是作者的写作目的。

合作释疑
1、不行。

“劈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一个“劈”字雄健有力,写出了黄河波涛滚滚,不屈东流,横贯中华的雄伟气势。

用“分成”就不能表达这种意境。

2、我觉得“望黄河滚滚”中的一个“望”字,写出了黄河雄伟、广阔的气势,也统领了全诗的内容。

从“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中我感受到了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气势。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写出了黄河在中国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背景,“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身边扮演”显示了黄河永远激励着中华儿女前进发展。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这里的“屏障”既是天然的、军事上的屏障,也是中华民族精神上的屏障。

课内精读
1、我觉得“望黄河滚滚”中的一个“望”字,写出了黄河雄伟、广阔的气势,也统领了全诗的内容。

2、把黄河比喻成巨人,把黄河势不可当的雄伟气势和力量展示出来了。

3、一往无前豪情万丈勇敢无畏博大宽广
4、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所以把黄河喻为“摇篮”。

把黄河喻为“民族的屏障”,侧重于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

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精神,更是可以成为民族精神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

不可以。

因为“灯塔”是指路的作用,不符合黄河的特点。

拓展迁移
1、内容:为了保卫黄河而战斗的画面。

情感:慷慨激昂,斗志昂扬,豪情满怀,气势高昂,并有一种骄傲自豪的情怀。

2、运用了排比反复的手法,增强了华北人民在日寇铁蹄下奋起反抗的高昂情绪。

3、不到黄河心不死跳进黄河也洗不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