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之立秋
二十四节气之立秋介绍
二十四节气之立秋介绍立秋,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它标志着炎热的夏季即将结束,秋风逐渐吹来。
本文将为您介绍立秋的由来、习俗和重要意义。
一、立秋的由来立秋一词源于《周礼》中的“秋”字,表示夏至后的“进入秋天”。
早在春秋时期,立秋已被确定为二十四节气之一。
二、立秋的时间按照农历,每年的8月7日或8日即为立秋。
由于二十四节气与阳历日期不完全对应,所以具体的日期可能会有所偏差。
三、立秋的气候特点立秋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开始逐渐下降,白天的炎热减退,晚上的凉爽明显增加。
此时的气温适宜,天空湛蓝,风也渐渐从南转北,带来了一丝丝初秋的凉意。
四、立秋的农事习俗1. 夏收秋种:立秋过后,正值农民们忙于夏收农作物的季节,稻谷、黄豆、玉米等丰收的景象随处可见。
同时,农民们也开始准备下一季的秋收农作物的种植。
2. 乞巧节:立秋这一天也是中国传统节日乞巧节的前一天,即农历七月初六。
在这一天,少女们会在晚上摆出水果、花卉、针线等物品,向织女(也就是传说中的七夕离别的织女)乞求智慧和技艺,同时也祈福自己的姻缘。
这一天,人们会燃放烟花爆竹,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
五、立秋的饮食习俗立秋时节,人们还会注重调整饮食,以适应气温的变化。
有些地区会选择吃凉性食物来降温,比如绿豆粥、绿豆汤、凉面等。
此外,人们还尝试吃一些滋补食物,比如燕窝、银耳、莲子等,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立秋之后,一些季节性水果如葡萄、苹果也会进入市场,成为人们饮食的佳品。
六、立秋的重要意义立秋标志着夏季的结束,秋季的开始。
之后,阳光的照射角度变小,太阳直射地面的时间逐渐减少,炎热的夏天即将离我们而去。
同时,秋分节气也意味着阴阳平衡,白天和晚上的时间长度相等。
在久热的夏季之后,秋季的到来给人们带来清凉和舒适感受,也是人们展望丰收和祈求来年农作物丰收的重要节点。
在立秋这一天,人们会庆祝,表达对丰收的憧憬和感激之情。
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庆祝方式,比如放风筝、登高、赏月等。
关于立秋的知识大全
关于立秋的知识大全立秋,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也是秋天的开始。
每年的8月7日或8日,太阳到达黄经135°时,即为立秋。
立秋标志着炎热的夏季逐渐过去,秋天的气息渐渐浓厚,人们也开始逐渐适应秋季的作息与生活状态。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关于立秋的知识,从立秋的由来、节气特征、农事习惯、饮食养生等方面,带您全面了解立秋。
一、立秋的由来立秋这个节气的名称源于中国古代的农耕文化。
在古代,立秋是农民们收割夏季庄稼、准备种植秋季作物的重要时间点。
由于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立秋的到来对农民们来说,意味着劳动的结束和喜悦的开始,因此,人们用"立秋"这个节气来形容秋天的到来。
二、立秋的节气特征立秋时,太阳直射地球的位置开始由北半球南移向赤道,北方地区的温度逐渐下降,白天热量逐渐减少,夜晚温度也比夏季凉爽,早晚温差逐渐增大。
此时,秋风渐起,夜晚星空也更加明亮清澈。
从自然景观上来看,立秋时的天空呈现出蓝而纯净的颜色,秋意渐浓。
三、立秋的农事习惯立秋是一个关键的农事时间节点,农民们要在立秋之后采收夏季作物并进行秋季的耕作准备。
立秋时,农民们开始收割玉米、大豆、番茄等夏季作物,并种植一些秋季作物如小麦、甜菜、白菜等。
同时,也是适合农民们对农田进行修整、迭作改良的时候。
立秋之后,农田里的作物生长速度逐渐减缓,土地开始休养生息,以迎接下一轮的种植。
四、立秋的饮食养生立秋作为一个重要的节气,对于饮食养生也有一定的影响。
立秋之后,气温开始下降,人体新陈代谢稍有减慢,因此应注意保持体温和免疫力。
养生专家建议,在立秋时要调整饮食结构,增加一些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纤维的食材,如鸡肉、豆类、海鲜、花生、梨、苹果等。
此外,由于秋天干燥,多喝水可以保持肌肤光滑,预防皮肤干燥和疾病的发生。
五、立秋的民俗和习惯立秋作为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有一些民俗和习惯与之相关。
比如,在一些地方,人们会在立秋时举办祭祀仪式,感谢上天的恩赐和祈求来年丰收富饶。
立秋
感谢观看
立秋与立春、立夏、立冬并称“四立”,也是古时“四时八节”之一。立秋时,民间有祭祀土地神,庆祝丰 收的习俗。 在古代,民间在立秋收成之后,会挑选一个黄道吉日,一方面祭拜感谢上苍与祖先的庇佑,另一方 面则尝试新收成的米谷,以庆祝辛勤换来的收获。 此外民间还有在“立秋”这天“贴秋膘”、“咬秋”、“啃 秋”等习俗。
立秋标志着孟秋时节正式开始,它是仅次于大暑、小暑的第三热节气,立秋之后天气还是很热,中医将立秋 至秋分前这时段称之为“长夏”。立秋后,在自然界中,阴阳之气开始转变,万物随阳气下沉从而开始从繁茂生 长趋向成熟。在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立秋具有重要的意义,民间在立秋祭祀土地,庆祝丰收。
季节划分
●节气法:传统的四季划分方法,以二十四节气中的“四立”作为四季的始点,因此秋季以立秋为始点。斗 指西南、太阳到达黄经135°时为立秋,秋季从立秋起至立冬前结束。立秋,意味着阳气渐收、阴气渐长,万物 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成熟,收获的季节到了。
秋后还有一伏,立秋前后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仍然较高,各种农作物生长旺盛,中稻开花结实,单晚圆秆, 大豆结荚,玉米抽雄吐丝,棉花结铃,甘薯薯块迅速膨大,对水分要求都很迫切,此期受旱会给农作物最终收成 造成难以补救的损失。所以有“立秋三场雨,秕稻变成米”、“立秋雨淋淋,遍地是黄金”之说。双晚生长在气 温由高到低的环境里,必须抓紧当前温度较高的有利时机,追肥耘田,加强管理。
二十四节气立秋的含义
二十四节气立秋的含义立秋的“立”是起先的意思,“秋”是指庄稼成熟的时期。
立秋表示暑去凉来,秋天起先之意。
是一个反映季节的节气。
下面是我整理的二十四节气立秋的含义,欢送阅读共享,盼望对大家有所协助。
二十四节气立秋的含义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每年8月7日至9日立秋。
“秋”就是指暑去凉来,意味着秋天的起先。
立秋后虽然一时暑气难消,有“秋老虎”的余威,但总的趋势是天气渐渐凉快。
立秋这天除了贴秋膘、啃秋、戴楸叶、喝红豆汤,中国各地还各有不同的习俗。
到了立秋,梧桐树起先落叶,因此有“落叶知秋”的成语。
从文字角度来看,“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
秋季是天气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
遵照二十四节气大暑过后便是立秋,依据中国古典文献指出,斗指西南维为立秋阴意出地始杀万物按秋训示谷熟也。
说明秋天是一个收敛的季节。
立秋的习俗有哪些迎秋在古代,立秋被称为立秋节,是很重要的节日。
早在周代,每逢立秋日,天子都要亲率三公六卿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并举办祭祀少嗥、蓐收的仪式。
后来渐渐演化成立秋日帝王亲率文武百官到城郊设坛迎秋。
咬秋咬秋,又称“啃秋”。
顾名思义,就知道这个习俗跟“吃”有关系。
没错,这里的“咬秋”,主要指的是吃西瓜。
在早些年头,不管是城里人还是乡下人,都有在立秋当日吃西瓜的习俗。
夏末秋初,上市的西瓜渐渐削减,因此变得特别珍稀,并且有“秋后的西瓜不保甜”的说法,也就是说,立了秋后的西瓜,就不像夏天时那样甘甜爽口了,所以人们要赶快多吃几口西瓜,以表达依依惜别之意。
据说,立秋日吃西瓜有预防腹泻、不得疟疾的成效。
贴秋膘贴秋膘可以说是最具有立秋特色的习俗之一。
由于夏季天气燥热的缘由,人们大都食欲不振,胃口极差,也因此简单变得消瘦。
所以,在清代,一进立秋,人们就悬秤称人,和立夏日所秤之数相比拟,以验证与夏天增减的体重数。
当然,一般状况下,人们的体重都是有所折轻的。
这时候,人们就起先秋补了,什么红烧肉、炖鸡炖鱼、肉馅饺子等轮番上桌,狠狠恶补一番,“以肉贴膘”。
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介绍之立秋
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介绍之立秋立秋,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的8月7日或8日,太阳到达黄经135°时,夏季进入了最后一个节气,也标志着秋天的开始。
立秋这个节气的到来,代表着酷暑即将过去,天气开始转凉。
此时,大地上的阳光还是那样的炙热,但太阳的高度和角度已经开始逐渐降低。
这时,人们可以感受到稍微一丝凉意,即使在中午的阳光下,也不会感到那么炎热。
立秋也意味着农业生产进入了关键的阶段。
这时正是收获的时节,许多农作物开始成熟,如水稻、玉米、小麦等。
农民们忙于丰收,享受着劳动的成果。
同时,也要开始为即将到来的秋天做准备,如播种秋谷、准备秋收农具等。
这个时候,农田开始变得繁忙起来,它们从绿色的世界渐渐转变为金黄的色彩,给人一种成熟和充实的感觉。
除了农业方面,立秋在中医学上也有特殊的意义。
按照中医的观点,在立秋这个节气中,人体的阳气开始逐渐衰弱,人体的阳气又被认为是对抗外界寒冷的力量。
所以,在立秋这个时候,人们要注意调养自己的身体,补充阳气,增强抵抗力,以应对即将到来的秋季和冬季。
立秋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的节日。
在立秋这天,人们会举行一些传统的仪式和活动,来庆祝丰收的季节的到来。
比如,在一些地方,人们会举办农民集市,以庆祝农作物的丰收。
在古代,也有一些风俗习惯,如在立秋这天,人们祭祀祖先,向他们致敬,以感谢祖先的保佑和恩泽。
除了庆祝丰收外,立秋还有一个别具特色的庆祝活动,那就是吃雄黄酒。
雄黄酒是一种由酒精与雄黄(一种中草药)混合制成的饮品。
人们相信,饮用雄黄酒可以驱邪避凶,保护身体健康。
所以,在立秋这一天,许多人会饮用雄黄酒,以祈求自己在接下来的季节中平安健康。
在日益现代化的社会中,我们对节气的关注可能不及以往。
然而,我们不应忘记传统节气的文化意义和价值。
立秋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重要节气,不仅代表着自然界的转变,也蕴藏着丰收和祝福的含义。
因此,每当立秋这一天到来时,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活动来纪念这个节气,例如品尝秋季的美食,参加一些传统的庆祝活动,或者只是去大自然中感受一下秋天的气息。
二十四节气立秋的风俗及养生指南
二十四节气立秋的风俗及养生指南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
“秋”就是指暑去凉来,意味着秋天的开始。
从这一天起,秋天的气息逐渐浓厚,天气也开始由炎热转向凉爽。
在这个特殊的节气里,有着丰富多样的风俗和养生之道。
一、立秋的风俗1、贴秋膘在过去,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来检验肥瘦,体重减轻叫“苦夏”。
那时人们对健康的评判,往往只以胖瘦做标准。
瘦了当然需要“补”,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吃味厚的美食佳肴,当然首选吃肉,“以肉贴膘”。
这一天,普通百姓家吃炖肉,讲究一点的人家吃白切肉、红焖肉,以及肉馅饺子、炖鸡、炖鸭、红烧鱼等。
2、啃秋城里人在立秋当日买个西瓜回家,全家围着啃,就是啃秋了。
而农人的啃秋则豪放得多。
他们在瓜棚里,在树荫下,三五成群,席地而坐,抱着红瓤西瓜啃,抱着绿瓤香瓜啃,抱着白生生的山芋啃,抱着金黄黄的玉米棒子啃。
啃秋抒发的,实际上是一种丰收的喜悦。
3、秋忙会秋忙会一般在农历七八月份举行,是为了迎接秋忙而做准备的经营贸易大会。
有与庙会活动结合起来举办的,也有单一为了秋忙而举办的贸易大会。
其目的是为了交流生产工具,变卖牲口,交换粮食以及生活用品等。
过会期间还有戏剧演出、跑马、耍猴等文艺节目助兴。
4、晒秋在湖南、江西、安徽等生活在山区的村民,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或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
这种村民晾晒农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场景,逐步成了画家、摄影家追逐创造的素材,并塑造出诗意般的“晒秋”称呼。
二、立秋的养生指南1、饮食调养立秋之后,天气逐渐干燥,饮食上应以滋阴润肺、防燥护阴为主。
可多食用芝麻、蜂蜜、银耳、百合、乳品等具有滋润作用的食物。
此外,秋季宜收不宜散,尽量少吃辛辣发散的食物,如辣椒、生姜、葱、蒜等。
水果方面,梨是秋季的时令水果,具有润肺止咳、清热降火的功效。
葡萄营养丰富,酸甜可口,能补肝肾、益气血、生津液、利小便。
二十四节气之立秋民俗谚语
饮食习俗
立秋时节,人们会调整饮食结构,多吃肉类、鸡蛋等营养丰 富的食物,以补充身体所需的能量和营养。同时,一些地方 还有“贴秋膘”的习俗,即在这一天称体重并与立夏时对比 ,以检验夏季的身体健康状况。
病虫害防治措施
01
02
03
病虫害防治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 治”的原则,采取农业防 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 相结合的方法。
常见病害防治
针对立秋时节易发生的病 害,如稻瘟病、纹枯病等 ,要及时采取药剂防治措 施,控制病害蔓延。
常见虫害防治
加强对稻飞虱、稻纵卷叶 螟等虫害的监测和预警, 一旦发现虫害,要及时采 取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
03
CATALOGUE
经典立秋民俗谚语解析
“立秋无雨是空秋”含义及寓意
含义
如果立秋时节没有下雨,那么这一年秋季的雨水就会偏少,形成所谓的"空秋"。
寓意
强调了立秋时节雨水对农作物生长的重要性,因为秋季是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雨水的充足与否直接 影响到作物的收成。
“立秋处暑有阵头”天气变化规律
含义
立秋和处暑时节,天气变化多端,时常 会出现阵雨或雷雨天气。
互动话题讨论
在社交平台上发起有关立秋文化的话题讨论,鼓励网友分 享自己对立秋文化的理解和感受,形成全民参与的文化传 承氛围。
THANKS
感谢观看
立秋民俗起源与发展
古代农耕文化背景
二十四节气与农耕文化
立秋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与古代农耕文化紧密相连,反映了古代人民对自然 规律的深刻认识和把握。
立秋与收获
详解二十四节气——立秋
详解二十四节气——立秋立秋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通常出现在每年的8月7日或8日。
这一节气标志着夏季的结束,秋季的开始,也是中国传统农历的七月。
立秋的意义不仅仅是一个时间节点,更代表着中国人对自然变化的敏感和对生活的热切期待。
下面是对立秋这个节气的详细解读。
一、立秋的来历在中国古代,人们通常把一年分为二十四个节气,以天文现象为基础。
而立秋的确定是根据太阳到达黄经135°时,也就是夏至后15天时开始计算。
这个时期,太阳的直射点向南移动,正式进入秋季。
二、立秋的气候特点立秋是中国季节变化的关键节点,夏天的酷热渐渐减弱,天气也开始变得温和宜人。
立秋之后,气温逐渐下降,并逐步转凉,特别是北方地区。
不过,由于地域的差异,立秋的气温和气候特点在中国各地有所不同。
三、立秋的节庆习俗立秋作为一个重要的节气,中国人有着丰富的节庆习俗。
一方面,人们会进行一些祭祀和祈福的活动。
比如,一些地方会举行祭太岁的仪式,以祈求平安和吉祥。
另一方面,人们还会在立秋这天吃一些特定的食物。
比如,在北方地区,吃炖排骨和蜜瓜有着很深的传统。
这些习俗和食物都与当地的气候特点和农作物收获有关。
四、立秋的农事活动立秋意味着进入了秋季,是中国农民农事活动的重要时间节点。
立秋是一年中收获最丰富的时候之一,许多种植作物开始成熟,农民们将忙于收割和储存食物。
同时,立秋也是一些农作物的种植季节。
比如,在东北地区,大豆的种植在立秋后进行,这是确保来年丰收的重要农事活动之一。
五、立秋和养生立秋也是一个重要的养生时间,根据中国传统医学理论,人们可以通过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来适应季节的变化,并保持身体健康。
立秋时,人们应该适当增加蛋白质摄入,同时减少辛辣和油腻食物的摄入。
此外,还要注意保暖,由于立秋之后气温逐渐下降,人们要记得添衣保暖,以免感冒。
六、立秋的诗词赏析中国古代文人常常以立秋为主题创作诗词,表达他们对季节变化的感悟和对生活的思考。
立秋的节气介绍
立秋的节气介绍
立秋的含义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立秋标志着夏季渐行渐远,秋天的气息渐浓。
立秋这一天,太阳黄经达到135°,太阳直射点由北
半球移动至赤道南面。
具有象征意义的立秋节气也同时预示着人们要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季节,即秋季。
立秋的气候特征
立秋的气候特征主要表现为一年中的转折点,此时气温开
始回落,白天稍显凉爽,夜晚明显凉爽,感觉到了秋天的味道。
此时,气温止涨回落,渐入凉爽,夏天的炎热走远,代之以清爽的秋风,人们也开始逐渐感受到秋天的气息。
立秋的自然现象
立秋节气是自然界众多昆虫、动植物的一个重要节点。
在
这个时刻,天上的燕子开始聚集,准备迁徙回南方,地上的草木也开始展示秋意:一些叶子上开始泛黄,果实渐渐变红,麦浪翻滚。
立秋也是收获的季节,农民们开始忙碌地收割稻谷、玉米等夏季作物,迎接着即将到来的秋收季节。
立秋的养生之道
立秋之后,天气逐渐凉爽,要注意及时添衣保暖,以预防
感冒。
此时也是一个适宜补气补血的时机,可多食用一些滋补的食物,调养身体。
同时,还应适量运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迎接即将到来的秋季。
结语
立秋是岁月的转折点,寄托着人们对新季节的期盼与希望。
让我们在这个节气里,珍惜时光,珍惜身边的一切,迎接秋天的到来,享受秋天的美好。
愿我们的生活如同清晨的秋风,清爽自然,充满希望与欢乐。
农历二十四节气之立秋
农历二十四节气之立秋立秋:暑去凉来立秋,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更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
每年8月7日或8日,太阳到达黄经135度,为立秋。
立秋意味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凉爽的秋天将来临。
古人认为,一到立秋,梧桐树就开始落叶,甚至这还成了立秋的象征。
据记载,宋朝时国家有“迎立秋”仪式:立秋这天,皇宫里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百官到场等候,立秋的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这时,梧桐会应声落下一片叶子。
因此还留下了“一叶落知天下秋”的成语。
从文字角度来看,“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
秋季是天气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
这时,农事也进入秋收的准备阶段,民谚有“立秋十天遍地黄”、“立秋三场雨,秕稻变成米”的说法。
立秋“三候”我国古代将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
”初候,凉风至【《礼记》作盲风至】。
西方凄清之风曰凉风。
温变而凉气始肃也。
《周语》曰火见而清风戒寒是也。
二候,白露降。
大雨之後,清凉风来,而天气下降茫茫而白者,尚未凝珠,故曰白露降,示秋金之白色也。
三候,寒蝉鸣。
寒蝉,《尔雅》曰寒螿蝉,小而青紫者;马氏曰物生于暑者,其声变之矣。
凉风至: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此时的风已不同于暑天中的热风。
白露降:大地上早晨会有雾气产生。
寒蝉鸣: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
立秋不代表入秋“立秋”到了,但并不是秋天的气候已经到来了。
划分气候季节要根据“候平均温度”,即当地连续5日的平均温度在22℃以下,才算真正秋天的时节。
中国地域辽阔,虽各地气候有差异,但此时大部分地区仍未进入秋天气候,况且每年大热三伏天的末伏还在立秋后第3日。
尤其是中国南方此节气内还是夏暑之时,同时由于台风雨季节渐去了,气温更酷热,因而中国医学对从立秋起至秋分前这段日子称之为“长夏”。
秋来最早的黑龙江和新疆北部地区也要到8月中旬入秋,一般年份里,首都北京9月初开始秋风送爽,秦淮一带秋天从9月中旬开始,10月初秋风吹至浙江丽水、江西南昌、湖南衡阳一线,11月上中旬秋的信息才到达雷州半岛,而当秋的脚步到达“天涯海角”的海南崖县时已快到新年元旦了。
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立秋节气介绍
01 立秋的由来
立秋由来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 第 13 个 节 气 , 每 年 8 月 7 、 8或9日立秋。 “秋”就是指暑去凉来, 意味着秋天的开始。
到了立秋,梧桐树必定开 始落叶,因此才有“落一 叶而知秋”的成语。 从文字角度来看,“秋” 字由禾与火字组成,是禾 谷成熟的意思。
01 立秋的由来
“候平均温度”
“候平均温度”
02 立秋的特点
气候特点
• 尤其是中国南方此节气内还是夏暑之时,同时 由于台风雨季节渐去了,气温更酷热。 • 因而中国医学对从立秋起至秋分前这段日子称 之为“长夏”。
02 立秋的特点
气候常识
根据气候平均温度划分季节的标准,必须是连续5天的平均温度 在22℃以下才算是秋天,按照这样的标准,江淮地区一般是在9 月中下旬才进入秋天。
啃膘
“啃秋”在有些地方也称为“咬秋”。天津讲究在立秋这天吃西瓜或香瓜,称“咬秋”,寓意炎炎夏日酷热难 熬,时逢立秋,将其咬住。城里人在立秋当日买个西瓜回家,全家围着啃,就是啃秋了。而农人的啃秋则豪放 得多。他们在瓜棚里,在树荫下,三五成群,席地而坐,抱着红瓤西瓜啃,抱着绿瓤香瓜啃,抱着白生生的山 芋啃,抱着金黄黄的玉米棒子啃。啃秋抒发的,实际上是一种丰收的喜悦。
立秋乃初秋之季,暑热未尽,虽有凉风时至,但天气变化无常, 即使在同一地区也会出现“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况。 因而着衣不宜太多,否则会影响机体对气候转冷的适应能力, 易受凉感冒。
03 立秋的养生
运动调养
进入秋季,是开展各种运动锻炼的大好时机,每人可根据自己情况选择锻炼项目。坚持适度 的体育锻炼,不仅可以调养肺气,提高肺脏器官的功能,而且有利于增强各组织器官的免疫 功能和身体对外界寒冷以应时序。
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立秋-一叶之秋
经失调、心慌心悸、失眠问题等。当出现此类现象时,可通过养阴、柔肝、疏解等方法调理。
立秋后题
《 秋词 》
杜甫【唐】
刘禹锡【唐】
日月不相饶,节序昨夜隔。玄蝉无停号,秋燕已如客。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平生独往愿,惆怅年半百。罢官亦由人,何事拘形役。
之为闰二月。
日影太极图(已减去夏至日影长)
采用圭表测影在黄河流域测出日短至(白昼最短)这
天作为冬至日,“二十四节气”始于冬至,终于大雪。
太阳黄经1645年起(现行)根据太阳在回归黄道上的位置(太阳黄经度数)来定
一年当中太阳在天球上的视路径
黄道一周
一回归年
360°
=
°
节气
视太阳从春分点,也就是黄经°出发,此刻太阳垂
鸣叫着,好像在告诉人们:“炎热
的夏天已经过去,我们的生命也将
走到尽头了。”
事实上,中国多数地方立秋至处暑这时段并无“凉风至”、“白露生”、“寒蝉鸣”等现象。
据二十四节气排序,立秋后还有处暑节气,“处暑”是出暑的意思,立秋期间尚未出暑。所
谓”热在三伏“,三伏天涉及小暑、大暑、立秋、处暑四个节气,这几个节气是一年中气温
古时,立夏、立秋称人,不似今天求精准,重在求吉。体重数
七பைடு நூலகம்县官勿犯难,三公九卿也好攀”
就高不就低,秤砣只能往外打。体重减轻叫“苦夏”。
等等。
秋风一起,胃口大开,想吃点好的,增加一点营养,补偿夏天的损失,
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
在立秋这天,普通人家吃炖肉,讲究一点的人家
会吃红焖肉、白切肉,以及炖鸡、炖鸭、红烧鱼、
立秋节气的含义是什么_立秋气候特点
立秋节气的含义是什么_立秋气候特点立秋节气的含义是什么立秋,二十四节气的第13个节气。
历书曰:“斗指西南维为立秋,阴意出地始杀万物,按秋训示,谷熟也。
”立秋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此时,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西南,太阳到达黄经135°,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季即将来临。
立秋至,气温由热逐渐下降,谚语“立秋之日凉风至”,即指立秋开始凉爽,“一场秋雨一场寒”,立秋后,每降一场雨,气温亦随之下降。
由于盛夏余热未消,秋阳肆虐,立秋之后,很多地区仍处于炎热之中,故有“秋老虎”之称。
炎热天气延续到9月中下旬逐渐消退,才会真正地凉爽。
立秋气候特点“立秋”到了,但并不是秋天的气候已经到来了。
划分气候季节要根据“候平均温度”,即当地连续5日的平均温度在22℃以下,才算真正秋天的时节。
中国地域辽阔,虽各地气候有差别,但此时大部分地区仍未进入秋天气候。
俗话说“秋前秋后一场雨,白露前后一场风”,这是人们对立秋时节降雨降温等长期观察得出的结论。
人们对秋雨无疑是欢迎的,“立秋下雨人欢乐,处暑下雨万人愁”,在通常情况下,“立秋处暑有阵头,三秋天气多雨水”,不但下雨,有时还要打雷,这标志着“立秋响雷,百日见霜”。
“立秋”后每降一次雨,气温也随之下降一定幅度,“一场秋雨一场寒”之说即在于此。
但“立秋”后无雨的情况也是有的,其标志就是“秋前北风马上雨,秋后北风无滴水”,最直接的后果也很明显:“立秋无雨秋干热,立秋有雨秋落落”。
立秋养生食物1、柚子性味酸、寒,可除胀、化痰止咳、健胃消食、消肿止痛,适用于胃病、消化不良、慢性咳嗽、痰多气喘等症。
柚子以含维生素C丰富而著称,有益于心血管病及肥胖病患者。
柚子所含的有机酸,大部分为枸橼酸,而枸橼酸具有消除人体疲劳的作用。
2、茄子立秋吃茄子最去火,茄子不仅是价廉物美的大众蔬菜,还是种食疗佳品。
中医认为,茄子性凉、味甘,有清热止血、消肿止痛、祛风通络、宽肠利气等功能,所以在这个季节吃些茄子能降火气,除秋燥。
古代二十四节气中之立秋三候是指什么意思?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古代二十四节气中之立秋三候是指什么意思?导语:立秋,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更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秋”就是指暑去凉来。
到了立秋,梧桐树开始落...立秋,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更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秋”就是指暑去凉来。
到了立秋,梧桐树开始落叶,因此有“落叶知秋”的成语。
从文字角度来看,“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
秋季是天气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
立秋三候是什么我国古代将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
”凉风至: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此时的风已不同于暑天中的热风。
白露降:大地上早晨会有雾气产生。
寒蝉鸣: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
诗《立秋》:“一叶梧桐一报秋,稻花田里话丰收。
虽非盛夏还伏虎,更有寒蝉唱不休。
”(左河水)立秋养生需要吃什么立秋以后气温由热转凉,人体的消耗也逐渐减少,食欲开始增加。
因此,可根据秋季的特点来科学地摄取营养和调整饮食,以补充夏季的消耗,并为越冬做准备。
秋季气候干燥,夜晚虽然凉爽,但白天气温仍较高,所以根据“燥则润之”的原则,应以养阴清热、润燥止渴、清新安神的食品为主,可选用芝麻、蜂蜜、银耳、乳品等具有滋润作用的食物。
秋季空气中湿度小,皮肤容易干燥。
因此,在整个秋季都应重视机体水分和维生素的摄入。
秋季为人体最适宜进补的季节,以在冬季到来时,减少病毒感染和防止旧病复发。
秋季进补应选用“防燥不腻”的平补之品。
具有这类作用的食物有茭白、南瓜、莲子、桂圆、黑芝麻、红枣、核桃等。
患有脾生活常识分享。
立秋节气介绍
03
在一些地区, 立秋这天有吃 西瓜的习俗, 寓意着消除暑 气,迎接秋天 的到来。
04
还有一些地方, 立秋这天会举 行放河灯的活 动,以祈求平 安和幸福。
立秋的传统习俗
贴秋膘:立秋时节, 人们会吃一些肉食, 以补充夏季消耗的 能量
啃秋:在立秋这天, 人们会吃西瓜,寓 意消暑解渴
祭秋:立秋时节, 人们会举行祭祀活 动,祈求丰收
立秋的意义
季节转换:标志着秋季的开始,气温逐渐下降,天气逐渐凉爽
农事活动:立秋后,农作物逐渐成熟,农民开始准备收割
养生保健:立秋时节,要注意饮食调理,预防秋燥,保持身体健康
文化习俗:立秋时节,各地有各种民俗活动,如祭祖、赏月、登高等
立秋的特点和气候 叁 变化
立秋的气候特点
气温逐渐下降: 立秋后,气温 逐渐下降,昼
添加文档副标题
立秋节气介绍
汇报人:ABC
• CONTENTS
立秋的定义和起源
目 录 立秋的特点和气候
变化
立秋的节庆活动
立秋的传统习俗
立秋的时间和意义 立秋的农事活动 立秋的饮食习俗 立秋与健康养生
壹 立秋的定义和起源
定义
01
立秋:二十四节气之一,秋季的第一个节 气
03
立秋特点:气温逐渐下降,昼夜温差增大
立秋的起源也反映了古代中国人 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尊重,体现 了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力。
贰 立秋的时间和意义
立秋的时间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 中的第十三个节气
立秋标志着秋季的 开始,气温逐渐下 降,昼夜温差增大
每年8月7日或8日, 太阳到达黄经135度
时为立秋
立秋后,农作物开 始成熟,农民开始
忙碌的秋收工作
立秋节气的由来简介
立秋节气的由来简介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更是干支历未月的结束以及申月的起始;时间在农历每年七月初一前后(公历8月7-9日之间)。
立秋的由来简介有哪些你知道吗?一起来看看立秋的由来简介,欢迎查阅!立秋的由来简介每年8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35°时为立秋。
立秋的“立”是开始的意思,“秋”是指庄稼成熟的时期。
立秋表示暑去凉来,秋天开始之意。
是一个反映季节的节气。
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
立秋不仅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
也表示草木开始结果孕子,收获季节到了。
此时我国中部地区早稻收割,晚稻移栽,大秋作物进入重要生长发育时期。
古人把立秋当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一直很重视这个节气。
据记载,宋时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
”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
古代立秋之日,皇帝会率领文武百官到西郊祭祀迎秋,并下令武将开始操练士兵,以保家卫国。
另外,不论朝廷还是民间,在立秋收成之后,会挑选一个黄道吉日,一方面祭拜感谢上苍与祖先的庇佑,另一方面则尝试新收成的米谷,以庆祝。
立秋应常吃4种食材1、银耳银耳以其色白如银,形如人耳故名,又名白木耳、白耳子、雪耳等。
银耳一般制成干品,以干燥、白色微黄、朵大体轻、有光泽、胶质厚者为佳品。
“银耳能滋阴清热,润肺止咳,养胃生津,益气和血,补肾强心,健脑提神,恢复疲劳等功效。
具有滋润而不腻滞的药用特点。
2、红小豆红豆具有很高的药用和良好的保健作用,红豆药用可以清热解毒、健脾益胃、利尿消肿、通气除烦,可治疗小便不利、脾虚水肿、脚气病等。
秋天吃红豆可以养生,这是因为,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立秋后很长一段时间,气温通常较高,空气湿度也较大。
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进补需先调理脾胃,调理脾胃须侧重于清热、利湿、健脾,而红小豆正好有上述功效,可使体内的湿热之邪及时排出,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同时红小豆还具有很好的补血作用,可以为秋冬进补奠定基础。
立秋中国传统节气的文化内涵
立秋中国传统节气的文化内涵立秋,是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代表着夏季的结束和秋季的开始。
在中国文化中,立秋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蕴含着人们对于自然和人生的感悟与思考。
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立秋中国传统节气的文化内涵。
一、立秋节气的由来与含义立秋的名称中的“立”表示开始,而“秋”则代表着进入了秋季。
立秋是阳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通常出现在公历的8月7日或8日。
立秋标志着夏季的结束和秋季的开始,人们在这一天里庆祝着辞夏迎秋的到来。
立秋作为传统节气,不仅体现了中国农耕文化的智慧,也承载着丰收、感恩、祈福等丰富的内涵。
在农耕社会,立秋是农民们的重要时刻,他们相信在这个节气里耕作的农作物会有一个好的结果,并为之付出辛勤的努力。
二、立秋的民俗活动立秋作为一个重要的节气,受到中国人民的热爱和尊重。
在立秋这一天,人们会举行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和民俗习惯。
1. 端午节立秋这一天也是传统的端午节。
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以此来纪念古代的伟大诗人屈原。
2. 纳凉立秋是进入秋季的开始,而秋季的天气会开始凉爽起来。
人们会趁着立秋这天的凉爽气温,选择户外活动,纳凉避暑,感受秋天的清爽。
3. 采摘水果立秋时节,各种水果开始成熟,人们会选择去果园或者农田中采摘水果,感受大自然的丰收和自然之美。
三、立秋的文化意义立秋作为中国传统节气的一部分,代表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智慧。
它不仅是人们对自然变化的观察和表达,更是对农耕文化的传承和尊重。
1. 敬畏自然中国人民一直带着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去对待自然界的变化,立秋作为其中的一个节气,将人们和自然界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
我们通过立秋来感受并理解自然的脉动,联结着自然的力量和人类的智慧。
2. 珍惜时光立秋的到来也提醒人们,时光如梭,岁月不待人。
人们需要珍惜时间,努力追逐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立秋不仅仅是农作物的成熟,也是我们生活的一种象征,要时刻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把握好自己的时间和机会。
3. 祈求丰收立秋是一个重要的农事时刻,代表着农民们对于丰收的期盼和祈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诗肆 词章 农 谚
肆 诗词农谚
立秋下雨
“立秋”带来的首先是天气的变化。从这一天开始,天高 气爽,月明风清,气温逐渐下降,正如谚语所说:“立秋 之日凉风至”,“早上立了秋,晚上凉飕飕”。
但“立秋”的早晚又有很大区别,所谓“早立秋冷飕飕,晚立秋热死牛”,即是提醒人们不可对 “立秋”盲目乐观,有时候“立秋过后,还有‘(秋)老虎'在一头”。其实,“立秋”降温最大的 法宝是下雨,“秋前秋后一场雨,白露前后一场风”,这是人们长期观察总结得出的结论。
《立秋》
左河水
一叶梧桐一报秋, 稻花田里话丰收。 虽非盛夏还伏虎, 更有寒蝉唱不休。
壹 节气简介
秋色立秋
秋色立秋”到了,但并不是 秋天的气候已经到来了。划 分气候季节要根据“候平均 温度”,即当地连续5日的平 均温度在22℃以下,才算真
正秋天的时节。
长夏
中国地域辽阔,虽各地气候有差别, 但此时大部分地区仍未进入秋天气 候,况且每年大热三伏天的末伏还 在立秋后第3日。尤其是中国南方 此节气内还是夏暑之时,同时由于 台风雨季节渐去了,气温更酷热, 因而中国医学对从立秋起至秋分前
叁 民俗介绍
晒秋
每年立秋,随着果蔬的成熟,篁岭进入了晒秋最旺季节。 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在湖南、江西、安徽等生 活在山区的村民,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只好 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或挂晒农作物,久 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这种村民晾晒农作 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场景,逐步成了画家、摄影家追逐 创造的素材,并塑造出诗意般的“晒秋”称呼。
立秋时,北斗指向西南。从这一天起秋天开始,秋高气爽, 月明风清。此后,气温由最热逐渐下降。
壹 节气简介
“立秋”带来的首先是天气的变化
正如谚语所说:“立秋之日 凉风至”,“早上立了秋,
晚上凉飕飕”
从这一天开始,天高气爽,月明风清, 气温逐渐下降
立秋是古时“四时八节”之一, 民间有祭祀土地神,庆祝丰收 的习俗。
饮食调养
可见酸味收敛肺气,辛味发散泻肺,秋 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尽量少吃葱、姜
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果蔬。
运动调养
进入秋季,是开展各种运动锻炼的大好 时机,每人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
不同的锻炼项目
肆 诗词农谚
《立秋》
[宋]刘翰
乳鸦啼散玉屏空, 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声无觅处, 满阶梧桐月明中。
颗粒归仓。
叁 民俗介绍
啃秋
“啃秋”在有些地方也称为“咬秋”。天津讲究在立秋这天吃 西瓜或香瓜,称“咬秋”,寓意炎炎夏日酷热难熬,时逢立秋, 将其咬住。江苏等地也在立秋这天吃西瓜以“咬秋”,据说可以 不生秋痱子。在浙江等地,立秋日取西瓜和烧酒同食,民间认为 可以防疟疾。城里人在立秋当日买个西瓜回家,全家围着啃,就 是啃秋了。而农人的啃秋则豪放得多。他们在瓜棚里,在树荫下, 三五成群,席地而坐,抱着红瓤西瓜啃,抱着绿瓤香瓜啃,抱着 白生生的山芋啃,抱着金黄黄的玉米棒子啃。啃秋抒发的,实际 上是一种丰收的喜悦。
第 民叁 俗章 介 绍
叁 民俗介绍
立秋啃西瓜
立秋不仅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也表示草木 开始结果孕子,收获季节到了。因此,在立秋民间有祭祀土地神, 庆祝丰收的习俗。 在南方有“立秋啃秋瓜”的习俗,在入秋的这一天多吃西瓜,以防 秋燥,久之形成习俗。民国时期出版的《首都志》记载:“立秋前 一日,食西瓜,谓之啃秋。”也有迎接秋天到来之意。
这段日子称之为“长夏”。
落叶知秋
到了立秋,梧桐树开始落叶, 因此有“落叶知秋”的成语。 从文字角度来看,“秋”字由 禾与火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 意思。秋季是天气由热转凉,
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
壹 节气简介
立秋
立秋时,北斗指向西南。太阳黄经为135°。于公历8月07- 09日交节。在立秋节气期间,太阳从巨蟹座运行到狮子座 (黄经135°)。夜晚观天时能看到北斗星的斗柄指向天干 “申”(西南)的方向。交立秋的那一天,正是农历的七月, 七月也正是“申月”。立秋之时太阳处在赤纬+16°19',比 起夏至那天的+23°26'已经向南偏了不少
叁 民俗介绍
秋天互助
秋忙开始,农村普遍有“秋收互 助”的习俗,你帮我我帮你,三 五成群去田间,抢收已经成熟的 玉米。一料玉米要搬四次:头茬、 二茬、三茬、捞空茬。妇女、老 人、十来岁的小孩,他们手提竹 笼,一排接一排,一株接一株,
挨着个儿去搬。
互助切忌
切忌“猴子搬玉米,搬一个撂一个。” 而是搬一个放在笼子里,然后放在地 头玉米穗堆子里,最后用大车拉回家。 头茬先搬已经成熟了的玉米穗,未成 熟的玉米穗,留下来二茬再去搬。二 茬、三茬是用同样的办法去搬。最后 捞空茬,把剩余的玉米穗,不管老嫩、 一齐搬回家中。看谁家的玉米成熟的 早,先给谁家搬,既不违农时,又能
肆 诗词农谚
精神调养
要做到内心宁静,神志安宁,心情舒畅,切 忌悲忧伤感,即使遇到伤感的事,也应主动 予以排解,以避肃杀之气,同时还应收敛神 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
起居调养
立秋之季已是天高气爽之时,应开始“早卧早 起,与鸡具兴”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 为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防收敛之太过。
立秋 养生
第 气贰 候章 特 点
贰 气候特点
天气
黑龙江和新疆北部地区要到8月中旬入秋,北京地区的白昼 也因此缩短到了14小时04分(夏至日是15小时)。
天气依然很热,立秋之后仍有一“伏”,“秋老虎”依然 存在。因此仍旧要注意防暑。
贰 气候特点
天气
大自然还是有了变化。出现了中午热、早晚凉的“尜尜天”, 而且“一场秋雨一场凉,十场秋雨就结霜。”一般年份里,首 都北京9月初开始秋风送爽,秦淮一带秋天从9月中旬开始,10 月初秋风吹至浙江丽水、江西南昌、湖南衡阳一线,11月上中 旬秋的信息才到达雷州半岛,而当秋的脚步到达“天涯海角” 的海南崖县时已快到新年元旦了。
农历七月初八
时第第立
节 一 13秋 的个个,
正节节是 式气气二
开,,十 始标更四
志是节 着秋气
孟天中 秋的的
目
肆
诗
叁贰
民气
壹
节
录
词
第 节壹 气章 简 介
壹 节气简介
立秋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更是秋天的第一个节 气,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秋”就是指暑去凉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