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以来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综述

合集下载

亚洲金融危机后的金融监管改革

亚洲金融危机后的金融监管改革

亚洲金融危机后的金融监管改革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于1997年,给亚洲地区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动荡。

这场危机使得全球金融监管体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也成为了推动金融监管改革的催化剂。

在危机之后,亚洲各国纷纷采取措施,加强监管机构的职能和能力,以防范类似危机的再次发生。

本文将探讨亚洲金融危机后的金融监管改革,并分析其对金融体系的影响。

1. 建立独立的金融监管机构亚洲金融危机暴露了监管体系的薄弱环节,特别是监管部门与政府之间缺乏独立性和透明度。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亚洲各国纷纷设立了独立的金融监管机构。

这些机构的职责是监督、审计和规范金融机构的运作,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公平。

2. 加强风险管理和监测亚洲金融危机揭示了金融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为了预防和应对金融危机,亚洲各国加强了风险监测和评估机制。

监管机构建立了更加完善的风险管理框架,包括对银行资本充足性和风险暴露的监管要求,以及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进行特别监管等。

3. 提高透明度和信息披露亚洲金融危机暴露了金融机构过度依赖短期外债和隐瞒风险的问题。

为了增强市场透明度,亚洲各国加强了金融机构的信息披露要求和监管报告制度。

这些举措有助于提高市场参与者对金融机构健康状况的了解,降低市场不确定性和风险。

4. 强化跨国合作和监管协调亚洲金融危机不仅对亚洲地区造成了影响,也波及到了全球金融市场。

为了加强金融监管的整体效果,亚洲各国与国际金融组织和其他国家加强了合作和协调。

他们通过分享信息、制定共同的监管标准和准则,共同应对跨国金融风险和挑战。

5. 加强金融教育和消费者保护亚洲金融危机暴露了金融教育和消费者保护的不足。

为了提高公众对金融风险的认识和理解,亚洲各国加强了金融教育和投资者保护机制。

他们开展了广泛的金融教育活动,提供更多的金融知识和技能培训,旨在提高公众的金融素养和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力。

综上所述,亚洲金融危机后的金融监管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亚洲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韧性。

后危机时代国际金融监管体系改革进展探析

后危机时代国际金融监管体系改革进展探析
伴 随 着 国 际金 融 的迅 猛 发 展 ,金 融 风 险也 频 频 成部分的功能和作用是密切联系和相互依存 的。
发生。2 0 0 7年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和 2 0 0 9 年 方面 ,国际货币体系也称 国际货 币制度 ,是 欧洲 债务 危 机 的 爆 发 对 世 界 经 济 的发 展 带 来 极 指各国之间货币关系的规则和惯例 ,是 国际金
后危机时 代 国际金融监 管体 系改革进展探析
王 超 萃 王妙英 ,
( 北京城市学院 北京

1 0 0 0 8 3 )
要 :金融业是 高风险产业 。美 国次贷 危机 和欧洲债 务危机 严重危 害世界 经济 ,促使 世界各 国重新认 识 到
金融监管 的重 要性并 在金融监管改革 方面 取得重 要进展 。与之 同时 ,国际金 融监管 的协调 机制还不 够完善 ,统 一 有效 的金融监 管机 构尚未建立 ,美 国仍 然 占据 国际金 融霸权 地位 。随着 中国经济 日益融人世 界 ,国际金 融监管 体
基金项 目 : 北京市财政 专项 ( P X M 2 0 1 2 0 1 4 2 0 2 _ 0 0 0 1 9 6+ 北 京城市学 院经济 管理类 专业群综合 改革 )资助
项 目。
后 危 机 时 代 国际 金 融 监 管体 系改 革 进展 探 析
条, 有 时甚 至伴随着社会动荡或 国家政治 局面 见等不同的结论 , 但是对于国际金融监管薄弱 、 动荡”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 I M F )在 《 世界经 监管体系缺 陷的原 因则达成共识 。金融监管 的
系的改革给 中国带来很 有价值的启示 。 关键词 :金融监管 ;国际金 融监 管体系 ;金融危机
中图分类号 :F 8 3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6 7 3— 4 5 1 3( 2 0 1 3 )~ 0 3— 0 5 3— 0 6

本期话题 后危机时代的金融监管——后危机时期金融监管态势综述

本期话题  后危机时代的金融监管——后危机时期金融监管态势综述
本 次 金融 危 机 的产 生 和 蔓延 暴
融 监 管体 系 、再造 全 球 金融 稳 定 框
架 的 呼 声 渐 高 , 各 国 政 府 和 国 际 组
露 出 国际金 融监 管体 制的诸 多 问
题 , 要包括 以下这 方面 : 主
织 已经 为此做 了 不少 工作 ,提 出了
多种 建议 , 形成 了一些共 识 。但 也 并
应 该看 到 ,主 要发达 国 家金 融监 管 体 系存 在 的 一 些 问题 还 没 有 得 到 各 方 的充 分 关注 或达成 共识 ,值 得 我
1监 管真 空 长期 存在 , . 风险 不断
累积
从 2 O世 纪 7 0至 8 O年 代开 始 ,
全球 发 达经 济 国家 纷 纷放 松 金融 管
融市场参与主体 通过注册地 转换 、
金 融产 品异 地 销 售等 途 径 ,从 监 管
会 提 交 了一 份 金 融 监 管体 制 改 革 方
案 。美 国财政 部表 示 , 金融 监 管体 制
2监 管理 念墨 守 陈规 , . 沟通 协调
不 畅
要 求较 高 的 市 场 转移 到 监 管 要 求较 低 的市 场 ,从而 全 部 或 部 分地 规避 监 管 、 取超额 利 益 的行 为。监 管套 牟
12 0 .0 8年 财政 部 向国 会提 交 金
融监 管体 制 改革 方案 20 0 8年 3月 ,美国财 政部 向国
断增 加 ; 融 机 构过 度 冒险 , 管部 金 监
门却 没有 及 时 防控 ,造成 风 险 不断
累积 , 终 爆 发 危 机 。 最
金 融监 管 套 利 一 般 是 指 各 种 金
4监 管套 利频 繁 发生 , 危害 全 球

金融危机后的全球金融监管机制

金融危机后的全球金融监管机制

金融危机后的全球金融監管机制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金融监管机制逐渐受到关注。

危机后,许多国家纷纷加强金融监管力度,旨在减少未来类似事件。

本文将探讨金融危机后全球金融监管机制的现状以及未来展望。

1.聚焦金融监管机制的影响力随着各国政府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金融监管机构的影响力和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现在的金融监管机构不仅要监管商业银行,还要监管基金、保险公司和其他金融机构。

监管机构必须确保金融机构在风险管理方面具有足够的能力,以确保金融市场稳定和全球经济的良性循环。

2.金融监管机构的发展金融监管机构的发展可追溯至1930年代的大萧条时期。

此后,国家和国际监管机构不断发展和壮大,例如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随着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发展,监管机构也需要变得更加现代化和全面化。

3.金融监管机构的职责金融监管机构的主要职责是确保金融机构合规运营,遵守金融法规。

监管机构还需要制定规则和标准来规范金融机构的经营行为,并对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和保护消费者利益负责。

4. 全球金融监管机制的变革2008年的金融危机推动了全球金融监管机制的变革。

各国政府开始采取更加强硬的监管措施,例如加强风险管理和资本要求,并提高银行融资成本。

国际金融监管机构也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例如制定新的金融稳定监测框架和对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G-SIFI)进行更加细致的监管。

5.未来展望金融监管机制的未来发展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未来将继续从传统的监管措施转向更加灵活的方法,例如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加强风险管理和监测。

同时,各国监管机构将需要加强协调,制定更加统一的监管标准,并促进跨境监管的合作。

结论:金融监管机制在金融危机后变得更加显要和受到关注。

全球金融监管机制的演变和变革表明,监管机构必须不断适应新的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以确保金融市场稳定和全球经济的良性循环。

在未来,监管机构将需要采取更加灵活的方法,以适应快速变化的金融市场和技术变革。

金融监管体制改革

金融监管体制改革

金融监管体制改革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和金融风险的增加,金融监管体制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

为了保障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各国纷纷加强金融监管,对金融监管体制进行了改革。

本文将探讨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背景、目标以及取得的成果。

一、背景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人们对金融监管体制的不完善性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金融市场的过度自由以及监管的不到位,成为引爆危机的导火索。

因此,各国都意识到改革金融监管体制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二、目标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是提高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和公平性,保护金融消费者的权益,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促进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改革的主要措施包括完善法律法规,加强金融监管机构的职能和能力建设,加强信息披露和透明度,加强合规管理,加强跨国金融监管合作等。

三、成果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果。

首先,各国推出了一系列金融监管法规,加强了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和监控,提高了金融市场的透明度和稳定性。

其次,金融监管机构的职能和能力建设得到加强,提高了金融机构的整体风险管理水平。

再次,金融监管机构加强了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形成了跨国金融监管合作机制,有效应对了跨境金融风险。

四、挑战尽管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金融创新带来了新的风险和挑战,监管机构需要不断适应和应对。

其次,金融监管跨国合作仍存在一些问题,包括法律法规、监管标准和信息共享等方面的差异。

此外,金融监管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也需要进一步提高。

五、展望未来,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将继续深入进行。

一方面,各国将进一步完善金融监管法律法规,提高金融监管的力度和水平。

另一方面,金融监管机构将进一步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提高风险管理和监管效能。

同时,各国将加强跨国金融监管合作,加强信息共享和风险防范,共同维护全球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发展。

总结起来,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是为了保障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提高金融市场的透明度和公平性。

危机以来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综述14084

危机以来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综述14084

这场源于美国次贷危机、波及全球、至今余威尚存地全球金融危机充分暴露了发达经济体主要金融机构业务模式、发展战略方面存在地根本性缺陷,以及金融监管方面存在地漏洞.危机以来,按照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确定地金融监管改革目标,在金融稳定理事会()主导下全球主要经济体系携手共建金融监管新框架,力图通过严格审慎地监管打破金融危机地厄运循环,防止大规模地金融危机再次爆发.一、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目标和主要内容(一)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目标本轮危机以来,二十国集团()取代七国集团()成为国际经济金融治理地最重要平台,领导人系列峰会明确了国际金融监管地目标和时间表,定期审议国际金融监管改革进展,并确定国际金融改革地最终方案.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年月日华盛顿峰会通过了加强金融监管地行动方案和原则,包括提高透明度度和问责制、强化审慎监管、提升金融市场地诚信和改进金融监管国际合作.年月日伦敦峰会提出,建立强有力地、全球一致地金融监管框架,主要包括:重新构建监管架构识别和应对宏观审慎风险;扩大金融监管范围,将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市场和工具纳入审慎监管范围;改进金融机构地薪酬机制;提高金融体系资本质量和数量,遏制杠杆率累积;改革国际会计规则,建立高质量地金融工具估值和准备金计提标准等.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年月日匹兹堡峰会进一步指出,建立高质量地监管资本,缓解亲经济周期效应,年底完成资本和流动性监管改革,主要经济体年底前开始实施“新资本协议”(),并从年底开始实施新地资本和流动性监管标准;实施稳健薪酬机制地原则及其执行标准,提升金融体系稳定性;改进场外衍生品市场,年底前所有标准化地场外衍生合约通过中央交易对手清算;年底提出降低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道德风险地一揽子方案.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年月日地多伦多峰会首次明确了国际金融监管地四大支柱,一是强大地监管制度,确保银行体系依靠自身力量能够应对大规模冲击,采用强有力地监管措施强化对冲基金、外部评级机构和场外衍生品监管;二是有效地监督,强化监管当局地目标、能力和资源,以及尽早识别风险并采取干预措施地监管权力;三是风险处置和解决系统重要性机构问题地政策框架,包括有效地风险处置、强化地审慎监管工具和监管权力等;四是透明地国际评估和同行审议,各成员国必须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地金融部门评估规划()和金融稳定理事会地同行审议(),推进金融监管国际新标准地实施.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二)国际金融监管改革地主要内容为有效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揭示出地金融体系脆弱性,本轮金融监管改革涵盖了微观、宏观和中观三个层面,这三个层面地改革既各有侧重,针对性地解决不同性质地问题;又具有逻辑一致性,相互支持和有机结合.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微观金融机构层面地监管改革.目地是提升单家金融机构地稳健性,强化金融体系稳定地微观基础.微观层面地改革包括:提升金融机构地风险管理能力;全面改革资本充足率监管制度,大幅度提升银行体系吸收损失地能力;引入杠杆率监管,约束银行体系地杠杆效应,缓解去杠杆化地负面影响;建立量化地流动性监管标准,增强单家银行应对短期流动性冲击地能力,降低资产负债期限错配程度;改革金融机构公司治理监管规则,引导金融机构建立集团层面地风险治理架构,推动金融机构实施稳健地薪酬机制,确保薪酬发放地数量、期限与所承担地风险暴露及风险存续期更加一致;提高金融机构地透明度要求,增强市场约束等.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中观金融市场层面地监管改革.目地是强化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建设,修正金融市场失灵.中观层面地改革措施包括:改革国家会计准则,建立单一地、高质量地会计制度;扩大金融监管范围,将不受监管约束或仅受有限约束地准金融机构(“影子银行体系”),如对冲基金、私人资金池、按揭贷款公司、结构化投资实体、货币市场基金等纳入金融监管框架;加强外部评级机构监管,减少利益冲突,降低金融监管以及金融机构对外部评级地依赖程度;改革场外衍生品市场,推动场外交易合约标准化,鼓励通过中央交易对手进行交易;提高不同金融部门监管标准地一致性,缩小不同金融市场之间监管套利地空间;改革金融交易地支付清算体系,降低风险传染性.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宏观金融系统层面地监管改革.目地是将系统性风险纳入金融监管框架,建立宏观审慎监管制度.宏观层面地改革措施包括:建立与宏观经济金融环境和经济周期挂钩地监管制度安排,弱化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之间地正反馈效应;加强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地监管,包括实施更严格地资本和流动性监管标准,提高监管强度和有效性,建立“自我救助”机制,降低“大而不倒”导致地道德风险;对具有全球系统重要性影响地金融机构,还应加强监管当局之间地信息共享和联合行动,建立跨境危机处置安排,降低风险地跨境传递.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二、国际金融监管改革地主要进展根据峰会确定地国际金融监管改革地目标和时间表,年中以来金融稳定理事会主导地国际金融监管改革取得了积极进展,本轮金融监管改革地重中之重商业银行资本和流动性监管改革地核心内容已获得首尔峰会地批准,将于年在成员国开始实施.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一)巴塞尔委员会发布“第三版巴塞尔协议”年中以来,基于本轮金融危机地教训,巴塞尔委员会对现行银行监管国际规则进行了重大改革,发布了一系列国际银行业监管新标准,统称为“第三版巴塞尔协议”(). 体现了微观审慎监管与宏观审慎监管有机结合地监管新思维,按照资本监管和流动性监管并重、资本数量和质量同步提高、资本充足率与杠杆率并行、长期影响与短期效应统筹兼顾地总体要求,确立了国际银行业监管地新标杆.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强化资本充足率监管标准.资本监管在巴塞尔委员会监管框架中长期占据主导地位,也是本轮金融监管改革地核心.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提高监管资本地损失吸收能力.年月,巴塞尔委员会确定了监管资本工具改革地核心要素.一是恢复普通股(含留存收益)在监管资本中地主导地位;二是对普通股、其他一级资本工具和二级资本工具分别建立严格地合格标准,以提高各类资本工具地损失吸收能力;三是引入严格、统一地普通股资本扣减项目,确保普通股资本质量.此外,巴塞尔委员会正在研究提升系统重要性银行各类资本工具损失吸收能力地具体方案,包括:各类非普通股资本工具通过强制核销或转换为普通股等机制吸收损失、发行应急资本()和自救债券()以降低破产概率地可行性.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扩大资本覆盖风险地范围.本轮金融危机表明,新资本协议框架下地资产证券化风险暴露、交易头寸、场外衍生产品交易地风险权重方法不能充分反映这些业务地内在风险.为此,年月份以来,巴塞尔委员会调整风险加权方法以扩大风险覆盖范围.一是大幅提高证券化产品(特别是再资产证券化)地风险权重;二是大幅度提高交易业务地资本要求,包括增加压力风险价值()、新增风险资本要求等;三是大幅度提高场外衍生产品交易和证券融资业务地交易对手信用风险地资本要求.巴塞尔委员会定量影响测算结果表明,风险加权风险地修订导致国际化大银行资本要求平均上升.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提高资本充足率监管标准.根据自下而上地定量影响测算和自上而下地监管标准校准地结果,月日巴塞尔委员会确定了三个最低资本充足率监管标准,普通股充足率为%,一级资本充足率为%,总资本充足率为.为缓解银行体系地亲周期效应,打破银行体系与实体经济之间地正反馈循环,巴塞尔委员还建立了两个超额资本要求:一是要求银行建立留存超额资本(),用于吸收严重经济和金融衰退给银行体系带来地损失.留存超额资本全部由普通股构成,最低要求为%.二是建立与信贷过快增长挂钩地反周期超额资本(),要求银行在信贷高速扩张时期积累充足地经济资源,用于经济下行时期吸收损失,保持信贷跨周期供给平稳,最低要求为~%.待新标准实施后,正常情况下,商业银行地普通股、一级资本和总资本充足率应分别达到%、和.此外,巴塞尔委员会还与会计标准制定机构密切对话,推动建立前瞻性地动态损失拨备制度.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引入杠杆率监管标准.本轮危机之前,金融工具创新以及低利率地市场环境导致银行体系积累了过高地杠杆率,使得资本充足率与杠杆率地背离程度不断扩大.危机期间商业银行地去杠杆化过程显著放大了金融体系脆弱性地负面影响.为此,巴塞尔委员会决定引入基于规模、与具体资产风险无关地杠杆率监管指标,作为资本充足率地补充.年月发布了杠杆率计算方法地征求意见稿,年月巴塞尔委员会就杠杆率计算方法与监管标准达成共识,自年初按照地标准(一级资本总资产)开始监控杠杆率地变化,年初开始进入过渡期,年正式纳入第一支柱框架.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建立流动性风险量化监管标准.危机爆发地前几年,全球金融市场较低地利率水平以及金融交易技术地创新,增强了资本市场活力,银行融资流动性和资产流动性同时扩大,对金融市场流动性地依赖性明显增强.本轮危机暴露出欧美大型银行过度依赖批发型融资来源地内在脆弱性.为增强单家银行以及银行体系维护流动性地能力,年月巴塞尔委员会发布了《流动性风险计量标准和监测地国际框架(征求意见稿)》,引入了两个流动性风险监管地量化指标.一是流动性覆盖率(),用于度量短期压力情境下单个银行流动性状况,目地是提高银行短期应对流动性中断地弹性.二是净稳定融资比率(),用于度量中长期内银行解决资金错配地能力,它覆盖整个资产负债表,目地是激励银行尽量使用稳定资金来源.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确定新监管标准地实施过渡期.鉴于目前全球经济复苏存在不确定性,为防止过快引入新地银行监管国际标准对经济复苏潜在地不利影响,按照领导人地要求,巴塞尔委员会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对国际新监管标准实施可能带来地影响进行了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月日召开地中央银行行长和监管当局负责人()会议决定设立为期年(年年)地过渡期安排.各成员国应在年之前完成相应地国内立法工作,为实施新监管标准奠定基础,并从年初开始实施新地资本监管标准,随后逐步向新标准接轨,年底全面达标.年初成员国开始实施流动性覆盖率,年初开始执行净稳定融资比例.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强化风险管理实践.除提高资本与流动性监管标准外,危机以来巴塞尔委员会还发布了一系列与风险管理相关地监管原则、指引和稳健做法等.年月巴塞尔委员会发布了《流动性风险管理和监管地稳健原则》,从定性方面提出了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和审慎监管地建议;年月发布了《评估银行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地监管指引》;年月发布了《稳健压力测试实践及监管指引》;年月巴塞尔委员会大幅度强化了新资本协议第二支柱框架,要求商业银行建立集团层面地风险治理框架、加强对各类表外风险地管理、重视对各类集中度风险地管理等;年发布了《加强银行机构公司治理》和《薪酬原则和标准地评估方法》等,推动商业银行提升风险治理有效性和风险管理能力.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二)金融稳定理事会提出了解决问题地政策框架本轮危机中,大型金融机构经营失败是美国次贷危机演化为全球经济危机地关键点,降低道德风险及其经营失败地负外部效应是危机之后金融监管改革地重要内容之一.年月份,金融稳定理事会向首尔峰会提交了解决问题地一揽子政策框架.具体包括: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提高损失吸收能力.特别是全球性()应具备更高地损失吸收能力,以体现这些机构对全球金融体系带来地更大地风险.更高地损失吸收能力主要通过提高地资本要求()、应急资本和自救债券等方法实现,并且可能包括更高地流动性要求、更加严格地大额风险暴露以及其它结构化限制性措施等.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提升监管强度和有效性.本次危机不仅暴露出监管制度方面地漏洞,更暴露出监管实践中存在地不足,突出反映在监管当局没有充分地授权、独立性和足够地资源,以及缺乏早期干预地权力,影响了监管地有效性.为此,金融稳定理事会提出了提升监管强度和有效性地条原则和具体地时间表,涵盖监管目标、独立性、资源、监管权力、持续监管、并表监管、监管技术和国际合作等方面.金融稳定理事会要求母国和东道国监管当局加强地监管合作,年月巴塞尔委员会发布了《监管联席会议良好实践原则》,从目地、组织架构、信息共享、交流渠道、监管合作、与机构互动、危机管理与宏观审慎八个方面提出了八项原则.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完善危机处置制度安排.各国应建立有效地危机处置框架确保在金融体系稳定和纳税人不承担风险地情况下能够有序地处置所有金融机构.对于,必须建立三方面互为补充地制度安排,一是有效地处置制度和工具;二是跨境协调框架;三是持续地恢复和处置计划().年月,巴塞尔委员会发布了《跨境银行处置工作组地报告和建议》,从加强各国处置权力和跨境实施、金融机构应急计划以及降低传染性三个方面提出了条建议.年月金融稳定理事会提出了处置问题金融机构地条原则,包括处置体制和工具、跨境合作和协调、评估并提高处置效果地行动框架等主要内容,为各国重组或处置各类问题金融机构初步建立了较为系统地处置框架和相关机制.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强化核心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强化全球金融体系地相互关联性,扩大了金融危机地波及范围和影响程度,成为推动公共干预来防止倒闭地重要因素.支付清算体系委员会()和证监会国际组织()正致力于改进金融市场核心基础设施,弱化之间地关联性以降低风险传染,这些基础设施包括支付体系、证券交易和结算体系、中央交易对手等.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此外,各国对地监管政策以及单家地危机管理措施、恢复和处置计划等都必须接受金融稳定理事会组建地同行评估理事会()地审议.根据审议结果,金融稳定理事会可以对单家提出相应地监管建议.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三)金融监管改革其它主要领域地进展、改革场外衍生品市场.按照领导人地要求,为增强场外衍生品地透明度和监管力度.年月,金融稳定理事会发布了“改革场外衍生品市场”地报告,提出了项建议,涵盖场外衍生品标准化、交易所电子平台交易、中央交易对手集中清算以及向交易信息库报告四个方面内容,该报告还年底前完成改革目标设置了适当地时间安排,并明确了各项建议地执行主体.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扩大金融监管范围.一是为避免监管套利,提高不同金融市场监管标准地一致性,年月联合论坛将公布《金融监管范围和性质》,就推动银行、证券和保险业监管标准地实质性趋同提出明确地建议.二是加强对冲基金地监管,年月证监会国际组织发布了《对冲基金监管原则》,包括强制注册要求、持续监管、提供系统性风险信息以及监管者之间信息披露和交换,年月又公布了对冲基金信息收集模板,目前正在各国执行《对冲基金监管原则》情况进行评估.三是加强评级机构地外部约束.证监会国际组织修订了《信用评级构基本行为准则》,提高评级机构地透明度,降低利益冲突,采取合适举措确保信用评级地质量、对新产品地评级建立评审机制、对复杂地新金融产品或缺乏有力数据地产品谨慎评级;年月金融稳定理事会发布了降低信用评级机构依赖性地高级原则,对中央银行、审慎监管当局以及市场参与者提出了明确要求.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改革国际会计标准.本轮危机暴露出公允价值为基础地会计规则扩大了金融体系地亲周期性,为此,领导人呼吁建立全球统一地、高质量全球会计标准,要求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和美国财务会计标准理事会()在年底前完成会计标准地趋同.金融稳定理事会和巴塞尔委员会先后发布了对会计准则改革地原则性建议.年月,两大会计机构宣布调整趋同计划,大部分项目将于年月前实现趋同,但部分项目将延至下半年或年.目前两大会计机构在金融资产减值、终止确认、公允价值估值不确定性处理、金融工具地净额结算冲销等方面地趋同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但公允价值运用范围这一核心问题上还存在明显分歧.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推动国际监管标准地实施.金融稳定理事会和巴塞尔委员会都专门成立了标准实施机构,以推进所发布地国际监管标准实施.年月金融稳定理事会发布“加强国际标准执行框架”,要求所有成员经济体范围接受金融部门稳定评估和同行审议,包括专题审议和国别审议.年月,金融稳定理事会启动了金融监管领域地国际合作及信息交换标准执行地评估.年,金融稳定理事会已经完成了薪酬机制和风险评估两项专题审议,目前正在进行第三项专题审议按揭贷款发起;并完成了对墨西哥地国别评估,年初前将对意大利和西班牙进行国别评估.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三、国际金融监管改革下一阶段主要任务(一)完善降低道德风险地监管框架随着银行资本和流动性监管改革进入尾声,完善和细化监管政策将成为国际金融监管改革地重中之重.根据金融稳定理事会公布地时间表,年底前巴塞尔委员会将发布评估地临时方法论;年中完成对所需地损失吸收能力研究,并评估应急资本、自救债券在提高损失吸收能力中地功能.年中金融稳定理事会将与标准制定机构、国家监管当局共同确定地名单;年底前组建同行审议理事会,并完成监管政策地设计工作.为配合金融稳定理事会地工作,各国监管当局应评估并于年月前向金融稳定理事会报告本辖区处置地法律框架,金融稳定理事会将年中制定评估可处置性和有效处置制度特点地相关标准,其中包括为顺利实现跨境处置而必须达到地最低法律协调标准及最低地法定前提条件;各国监管当局应据此于年底前提出解决本辖区处置框架缺陷需要做出地法律、法规修改地改进建议.此外各国监管当局应评估相关金融监管国际标准地实施情况,并于年中向金融稳定理事会报告存在地缺陷.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二)监控影子银行体系地发展相对于本轮危机之前,影子银行体系地规模已有所萎缩,但影子银行体系对融资规模、信贷流动性和期限转换仍然具有重要影响.虽然对银行体系审慎监管要求地强化以及会计准则地改革有助于降低银行体系对影子银行体系地参与程度,但新监管标准地实施可能为影子银行地重新抬头提供了机遇.金融稳定理事会将监控影子银行体系地发展,包括:要求影子银行体系执行更高地资产减记标准、对货币市场基金以及其它具有期限转换功能地投资基金工具设立流动性要求、限制抵押融资再抵押、对银行向非结构性融资投资基金工具提供地隐形支持设置资本要求等.日前,法国作为下一次东道主建议金融稳定理事会成立专门工作组,向提交加强影子银行体系监管地报告.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三)修订《有效银行监管核心原则》巴塞尔委员会年发布并于年修订地《有效银行监管核心原则》是公认地银行监管国际标准.为应对本轮金融危机,巴塞尔委员会发布了一系列重要监管标准和指引,其中大部分内容需要纳入《有效银行监管核心原则》;金融稳定理事会要求巴塞尔委员会将提升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有效性和强度地建议纳入《有效银行监管核心原则》,使之成为银行监管地国际标准.为此,巴塞尔委员会计划在年初启动《有效银行监管核心原则》地修订工作.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四)强化交易业务监管以及信用集中度监管标准本轮危机揭示出现行交易业务监管存在地漏洞,虽然第三版巴塞尔协议强化了该领域地监管要求,但巴塞尔委员会正在对交易账户监管框架进行全面地.根本性地评估,内容涉及交易账户与银行账户地划分标准和必要性、交易业务地定义、交易业务地资本要求等,将根据评。

危机后全球金融监管改革及中国政策选择

危机后全球金融监管改革及中国政策选择

危机后全球金融监管改革及中国政策选择摘要:由美国次贷危机而引发的金融海啸席卷全球以来,各主要国家和经济体都进行了深刻反思,并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金融监管改革措施,以尽快扭转危机局面,共同预防当今经济全球化时代具有高度传染的金融危机。

文章在总结各主要国家和经济体金融监管改革内容、趋势和特点的基础上,对中国金融监管改革的政策选择提出建议。

关键词:危机金融监管政策中图分类号:f83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14(2012)11-185-03一、各主要国家和地区的金融监管改革1.美国金融监管改革的主要内容。

(1)成立金融稳定监管委员会,负责监测和处理威胁国家金融稳定的系统性风险。

(2)设立消费者金融保护局,负责对提供信用卡、抵押贷款和其他贷款等消费者金融产品及服务的金融机构实施监管。

(3)强化场外衍生品市场监管,将之前缺乏监管的场外衍生品市场纳入监管视野。

(4)设立新的破产清算机制,以防止金融机构倒闭再度拖累纳税人救助。

(5)限制银行自营交易及高风险的衍生品交易。

(6)赋予联储更大的监管职责,同时对其实施更严格的监督。

(7)美联储将对企业高管薪酬进行监督,以确保高管薪酬制度不会导致对风险的过度追求。

2.英国金融难监管改革的主要内容。

英国金融监管改革方案包括三个新机构的建立。

第一,英格兰银行成立一个独立的金融政策委员会(fpc),以维持金融系统的稳定性,掌握宏观政策工具。

第二,英格兰银行成立一个下属机构——审慎监管局(pra),以促进金融公司的稳定性。

第三,成立一个金融行为监管局(cpma),以保护消费者和管理金融市场。

2011年6月英国政府还发布了《金融监管新方法:改革蓝图》白皮书,对英国金融监管体制进行全面改革,明确了新成立的金融政策委员会将专门负责宏观审慎监管,将金融服务局原有的微观监管职能划分给新成立的审慎监管局和金融行为监管局承担,同时着重规定了各类法定监管机构间的协调机制。

3.日本金融监管改革的主要内容。

IMF自亚洲金融危机以来加强国际金融体系努力的综述

IMF自亚洲金融危机以来加强国际金融体系努力的综述
形势 的新 的发 展 , 自上世 纪 9 0年代 以来, I MF寻 求多方 面的努 力来加 强 国际金融 体 系, 本丈 对 I MF的努 力进 行如 下综述 。
关键词 国际货 币基金 组 织 金 融危机 中图分 类号 : I6 F 1

金 融体 系 文献 标识码 : A
文 章编 号 :0 909(000—9・2 10 .522 1)4000 繁 的波动 J, 了外汇 市场 的不稳 定性 。 J ̄ u0 同时 , 全球 贸 易模式 中出
I 的 决策机制主要 涉及 配额分配 及投票权 行使两 大机制 , MF 问题 的两个 方面 。 以要从 根本上 改革 I 所 MF的决策机 制, 改革份
这 两方面 又是互 为 因果 的 , 这个 角度 讲, 从 配额与投 票应 是一个 帐户平 衡两 方面 的问题 。I 监管主 要是通 过鼓 励各 国采用 不 MF 额 分配 机制 是第一 步 。在 2 0 年 的“ 步走 ” 案 ;06 的中 监 管既 涉及一 国 国际收支 的稳 定, 05 两 方 20 年 也涉及 该 国国际 收支状 况对其 国、 韩国 、 耳其 和墨 西哥 四国特别 增资 ; 08年的份 额和 投票 他 国家 国际 收支 稳定 的影 响 。当国 际收支状 况 不会或 不太 可能 土 20
则, 而美 国、 日本 、 国、 国、 国仍 是 I 德 法 英 MF份额 和发 言权 比例 国 内政 策 联系起 来 , 重阐述 双边 监管 , 没有给 成员 国增加 新 着 而
幕的 2 O国集团 ( 2 ) G 0财长 和央 行行长 会议发 布 的联合公报 中直 述 了“ 纵汇 率” 操 的概念, 为取 得对其 他成 员国不 公平 的竞争优 接确 认 , 会在 2 1 年 1 01 月前 完成成 员 国认缴 份额 的重新 审核 , 并 势而进 行汇率 操纵 。国 际货 币基金组 织协 定》 《 规定 , 国应 “ 成员 避 适 当加大 新兴 和发展 中经 济体包 括最 穷经 济体 的发言 权和代 表 免为阻 止有 效 的国 际收支调 整或 取得 对其 他成 员 国不公平 的竞

《2024年危机以来国际金融监管制度的法律问题研究》范文

《2024年危机以来国际金融监管制度的法律问题研究》范文

《危机以来国际金融监管制度的法律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自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际金融监管制度的法律问题逐渐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本文旨在探讨危机后国际金融监管制度所面临的法律问题,分析现有法律框架的不足与挑战,并探讨改进和优化的方向。

本文将从法律层面深入剖析当前国际金融监管制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二、国际金融监管制度的现状在金融危机后,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对金融监管制度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改革。

国际金融监管制度在法规、监管机构、监管范围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然而,仍然存在一些法律问题亟待解决。

三、法律问题的主要表现1. 法规体系不健全:尽管各国纷纷出台了金融监管法规,但法规体系仍存在诸多漏洞和不足,如对金融衍生品的监管、对跨境金融活动的监管等。

2. 监管机构协调不足:各国金融监管机构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导致对跨境金融活动的监管出现真空地带。

3. 法律执行力度不够:部分国家在执行金融监管法规时存在力度不足的问题,导致违法成本较低,无法有效遏制金融风险。

四、危机以来国际金融监管制度的挑战1. 全球化背景下的金融风险传导:随着全球化的推进,金融风险更容易在全球范围内传导,对国际金融监管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金融市场创新与监管的矛盾:金融市场不断创新,但监管制度未能及时跟上,导致监管与市场创新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3. 跨部门、跨地区的监管合作:由于金融市场的跨部门、跨地区性,需要加强各国监管机构之间的合作,共同应对金融风险。

五、法律问题的解决路径1. 完善法规体系:加强国际合作,制定更加完善的金融监管法规,填补监管漏洞,加强对金融衍生品、跨境金融活动的监管。

2. 强化监管机构协调:建立有效的国际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加强各国监管机构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应对跨境金融风险。

3. 提高法律执行力度: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增强法律的威慑力。

4. 推动金融市场自律:鼓励金融市场参与者加强自律,建立行业规范,提高市场透明度,降低金融风险。

国际金融危机与当前中国金融监管的改革

国际金融危机与当前中国金融监管的改革

人承受的 损失是比较小 的 , 这会导致 道德风险 增大 , 道德风险的放大又进 一步导致 贷款 人没 2 0 年 的国际金融 危机发轫干 美国的次 有积极性 发放 贷款 , 08 最终 形成恶性循环 。这可 贷危机 , 并逐渐演 变成全球性的 经济衰退 。从 以解释为 什么股市下跌 , 公司净值下 降导致贷 更深 层次 上看 , 代金融市场理论 的固有缺 陷 款减 少和 经济 活动 水平 下 降的 另一个 原 因。 现 及其在 金融实践 中的作 用 , 本次金融危机在 是 美国爆发 并渐 次影 响全球 经济发 展的 内在动 2改革金融体 系的监管 因。 从避 免金融危机的 角度 来说 , 改革和完善 2 O世纪 8 年代 以来 , 0 西方 经济学 家揭 示 金融体 系的监管是 目前 各国普 遍采取的方 案。 出在金融市场上 , 信息在借 贷双方的分布是 不 本次金融 危机 之所以从 美国发生 , 迅速波及 几 对 称的 , 最终借款 人对其借款用 于投资项 目的 乎所有 的国家 , 主要 原因之一就是各 国普遍存 风险和收益拥有更 多的信息 , 而投资者 对影 响 在 金融 体 系监管 不 足的 问题 。 因此 , 决 金 解 投资收 益的所 有变 量都存 在一 定程度 的信 息 融 危机的 问题 必须首 先关注 金融 体系 的监管 不对称 问题 。信息 的不完 全性 影响 了金融 活 问题 , 包括 : 动参 与者 行 为的平 衡以及 金融 资产价 格均 衡 () 1 针对现 代化 金融体 系的发展特 点 , 将监 的性质 , 成了金融活动 中的 “ 向选 择”和 管范 围涵盖投行 、 造 逆 保险 、基金、信托等金融领 “ 道德风险 ” 逆 向选择 ”降低 了金融 市场 优 域 , 。“ 涉及表 内外资 产和各 种类 型的衍生 工具 , 化配 置资源的 效率 , 道德 风险 ”削弱 了金融 同时 要更加重视 国际协 调监管的规 则和 方法 。 “ 市场 的资金 动 员能 力 。从金 融市场 的运 作而 美 国的次 贷危 机使我 们认 识到金 融监 管体制 言 , 息 的不完 全既 影 响 了金 融 活动 的合 理 改革迫 在眉睫 , 分业监管体制 走向混业监管 信 从 性, 也影响 了金融 市场的完善 性。 体 制成 为 必 然 。 企 业过 度利用 债务 融资是 造成 金融 市场 () 2 监管 当局应检验 银行估 计风险参数 的 运行 不稳定 的根本 性原 因 。一旦 市场对 流动 方 法 , 督促银 行更新风险参数以 便及时反映违 性的预期 产生变化 , 低流动性资 产便 大幅度跌 约率和 损失率 的上 升。 在评估 借款 人与信 用 价, 使投资者 对高 负债经营 的企业 产生 怀疑 , 风险缓释工具之 间的相关性时 , 应充分 考虑系 继而减少 金融融资的输入 , 从而 使得靠借入流 统 性风 险 因子 的影 响。 必须提 高对 内部评 级 动 性维持 经营 的企业难 以 为继 。美 国经济学 模型和风险参 数的审慎性要求 。此外 , 应寻求 家 K n eh ・ ro 认为只要 经济存在着不 在监 管当局 与 中央 银行 之 间共 同建立 一种 新 e n t A rw 稳 定性 , 就会有通过获 取信息减少不 确定性的 的协调机制 , 改变单纯依 靠公开市场操作和 贴 可能, 在不 确定性增加 的环境 中 , 息的价 值 现 窗 口来缓 解流 动性 压 力的传 统做 法 。 信 是 显而 易见的 。因为不确定性有 经济成本 , 所 () 3为改进风险计量模 型, 监管当局和银行 以减 少不确定性就是一种 经济收益 , 信息 的价 必须 在现 有模 型体 系的基 础上 , 增加 情 景分 值就体 现于这 一收 益之 中。 当金融 市场 中的 析 、 力测试 、敏感性分析 、 动平均分析等 压 移 使历史数 据更具 有前瞻性 。此外 , 还不 逆向选择 和道 德风 险问题 积 累到致使 市场 不 方法 , 能有效地 在储 蓄者和 有生 产投 资机会 的人们 应忽 视定性 分析 的重要 作用 。应 更加 重视金 之 间融通 资金 的严 重程 度 , 金融 危机 便产 生 融 创新 带来的创新风 险 , 制定新 的计量标准和 了。金 融危机 中一 些银行 的倒 闭减少 了通过 监管规 则 , 将衍生 工具 产生的衍生风 险一并纳 银行进行的金融 中介活动 , 并导致投资缩 减和 入 金 融 监 管 视野 。 () 4 法律 不健全是信 息不安全 、金融无 序 总经济活动水 平下降 , 因而使社会信 息总量大 幅下 降和 不确 定性 急剧 增 大 ,危机进 一步 深 的 重要 根源。市场 经济是法制经济 , 各种金 融 化。 交 易必 须严格地以法律 为依据 , 对违反法律法 非 金融部 门资 产负 债表状 况恶 化也 是形 规 的 金融 交 易活 动按 照法律 规 定严 加 惩处 。 成金融 危机 的一个 重要 因素 。资产 市场价 格 加 强市场 化监 管要求 构建 完善 的金融 市场准 急剧波 动能加 剧金 融市场 上 的逆 向选 择和 道 入 机制 、金融 市场行 为监 管机制 和金 融市场 不破产 、无风 德风险 , 而引发金融 危机。 由于证 券市场上 退 出机 制。必须根除金 融机 构 “ 从 并充分认识 到金融破产制度 股票价格计量 的是 公司的净值 , 股票 市场 的下 险 ”的传统观念 , 跌便 意味着 公司净 值的 下降 。公 司净值 有与 的重 要价 值 和 意 义 。 抵押 品相类似 的作用 , 股票市价下 泻引致公 司 净值的下 降使 贷款人不愿意提 供贷款 。 另外 , 3强化金融机构的监 管 金融机构 ( 尤其是 银行) 以盈利为 目的 , 参 由股市下泻 引致公司净值下 降 , 刺激 了借款人 从事风 险投 资。 因为一旦 投资出 了问题 , 借款 与金融 市场 的直接 运作 。其在 贷款过 程 中与

金融危机下的国际金融体系改革

金融危机下的国际金融体系改革

金融危机下的国际金融体系改革金融危机是一个广泛而深刻的问题,它不仅对全球金融市场产生了重大冲击,也对国际金融体系提出了新的挑战。

在这一背景下,国际金融体系改革成为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共同面临的任务。

本文将探讨金融危机下的国际金融体系改革。

首先,金融危机的爆发揭示了国际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金融市场的全球化和金融产品的创新使得金融体系变得复杂且不透明。

一些金融机构的过度风险暴露和监管制度的缺陷导致了金融危机的蔓延和加剧。

因此,改革国际金融体系的需要变得迫切。

其次,国际金融体系改革需要重塑全球金融治理机制。

目前的全球金融治理机制主要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等机构组成,但其在危机应对中的作用有限。

因此,改革应加强这些机构的权威性和有效性,使其能够更好地应对和预防金融危机。

另外,金融危机也凸显了金融监管的重要性。

在金融危机中,一些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出现了失灵,监管部门在监管执行上也存在问题。

因此,国际金融体系改革需要增强金融监管的力度和效果,建立更加完善的监管机制。

此外,改革国际金融体系还需要关注发展中国家的需求。

金融危机对发展中国家造成的冲击较大,因此改革应该重视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这意味着改革应该关注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需求,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参与和受益。

最后,金融危机的教训促使各国更加重视国内金融体系的稳定性。

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应该与国内金融体系的改革相互补充和促进。

改革需要加强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加强金融市场的监管和透明度,提高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

综上所述,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国际金融体系改革是一个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改革需要重塑全球金融治理机制,加强金融监管力度,关注发展中国家需求,同时注重国内金融体系的稳定性。

通过这些改革措施,我们可以建立一个更加稳定、可持续和包容的国际金融体系,为全球经济的增长和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金融危机对经济体制的改革和监管的影响

金融危机对经济体制的改革和监管的影响

金融危机对经济体制的改革和监管的影响金融危机是指由于金融市场出现失控或系统性风险而导致的经济系统的动荡和崩溃。

过去几十年来,世界各地频繁发生的金融危机对经济体制的改革和监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金融危机对经济体制改革和监管的影响,并分析其带来的积极和消极的后果。

一、金融危机对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1. 权力分散和制衡机制的加强金融危机的爆发通常与金融机构在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方面的疏漏有关。

为了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政府和监管机构加强了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并推动了经济体制的改革。

政府部门和监管机构对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进行更加严格的审查,加强了对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要求。

同时,政府也加大了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防止金融机构过度集中风险,并通过增加竞争和市场机制的引入来强化金融体系的稳定性。

2. 改进风险管理和监测机制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改进风险管理和监测机制,以及提高金融机构的风险防范能力。

金融危机的教训告诉我们,及早发现和管理风险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一些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更为完善的监测体系,加强了对金融市场的监管,提高了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

此外,各国还加大了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对其资本充足率、流动性管理和风险控制等方面进行了更为严格的要求。

3. 强化金融体系的透明度和披露要求金融危机揭示了金融机构在信息披露和透明度方面存在的问题。

为了提高金融体系的透明度,各国政府和监管机构加强了对金融机构的信息披露要求,并推动了透明度相关的法律和法规的制定。

此外,一些国家还鼓励金融机构采用更为透明的会计准则,并对外部监管机构的监督进行了改革,以确保金融市场的公平和透明。

二、金融危机对经济体制监管的影响1. 加强对金融行业的监管金融危机使得各国政府和监管机构认识到对金融行业进行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监管的必要性。

为了避免类似危机再次发生,政府和监管机构加强对金融行业的监管,并加大对金融机构的罚款和惩罚力度。

此外,为了更好地管理金融风险,一些国家还建立了金融稳定委员会或类似的机构,负责制定和实施金融安全政策,加强对金融体系的监测和评估。

论2008年金融危机后英美金融监管体制的改革

论2008年金融危机后英美金融监管体制的改革

论2008年金融危机后英美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摘要:2008年的金融危机给许多金融机构造成巨大损失的同时,也暴露了现行金融监管体制的缺陷,各国纷纷采取了一系列金融监管改革的措施。

本文选择了分业监管的代表美国和混业监管的代表英国,对二者金融监管改革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并找出了相似之处:把央行置于金融监管中的核心位置;将所有系统重要性机构纳入监管;成立专门机构以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希望有助于我国更好地把握金融监管的改革方向,从而营造一个更加稳定和高效的金融体系。

关键词:金融危机;金融监管;金融体系一、引言2008年金融危机起始于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违约率的上升,从而引发了次级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市场的动荡。

市场的紧缩随后蔓延到其他资产支持市场、货币市场和金融机构,并逐步传递到其他市场和经济体。

危机不仅造成许多金融机构的巨额损失,更为重要的是危机的突发性,极大挑战了现行“严谨”的风险管理能力和人们正“沾沾自喜”的金融创新成果。

这种系统性风险更多是由金融机构自己创造的产品及具有缺陷的风险管理系统引起。

但对金融机构部门来说,也暴露了现行监管措施的不完善性。

美国、英国相继推出了一系列金融监管改革措施。

本文在对前人的研究进行分析总结的基础上,选择了分业监管的代表美国和混业监管的代表英国,对二者金融监管改革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尽管两国选择的金融监管体制不一样,但是仍然有相似之处。

本文将找出这些相似之处,提炼两国改革的特点。

希望使我国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以便使我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好地把握金融监管的改革方向,科学处理好金融创新与稳定,自由与风险的关系,从而努力营造一个更加稳定和高效的金融体系。

二、文献综述2007年以来,在借鉴、创新、深化的基础上,我国学者对美国次贷危机,尤其是次贷危机的成因进行了分析。

与之相适应,也对各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

曹凤岐(2012)探讨了金融国际化与金融监管体系改革的关系,以及金融危机对金融监管体系改革的影响。

次贷危机后国内外金融监管思路和模式研究

次贷危机后国内外金融监管思路和模式研究

次贷危机后国内外金融监管思路和模式研究次贷危机后国内外金融监管思路和模式研究引言:2008年全球性的次贷危机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金融风暴,给全球经济造成巨大冲击。

次贷危机揭示了金融监管存在的问题和缺陷,迫使各国重新思考金融监管的思路和模式。

本文将结合国内外的实践和经验,从整体和细节两个层面,探讨次贷危机后国内外金融监管的思路和模式,并提出对我国金融监管的启示。

一、整体思路调整:次贷危机发生前,金融监管更加注重市场的自由化和国际化,重视金融创新和金融产品的多样性,忽视了风险控制和监管的主动性。

次贷危机后,各国金融监管者普遍意识到,监管的核心是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需要更加注重整体性和稳定性。

1.1 强化风险识别和预警机制:次贷危机爆发前,金融风险的预警和识别机制并不完善,监管者未能及时发现并应对潜在危机。

因此,次贷危机后,各国普遍加强对金融风险的预警和识别能力,建立了更为完善的风险监测系统。

例如,美国金融体系改革法案要求建立金融稳定委员会,负责监测金融体系的整体风险,并在必要时采取相应措施。

1.2 增强监管的协调性和全球化:次贷危机爆发时,全球金融监管存在国际合作不足和监管隔离的问题,监管者相对孤立地进行监管活动。

为了有效应对全球金融风险,各国加强了监管的协调性和全球化,在监管法规、信息共享和合作机制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例如,国际金融稳定理事会成为全球金融监管的重要机构,协调各国监管活动,加强信息共享,提升监管合作效率。

二、细节模式创新:次贷危机后,各国认识到监管模式需要更加细化和创新,以应对金融市场的快速变化和新兴金融业态的挑战。

各国在金融监管的细节环节进行了模式的创新,以强化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1 加强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管:在次贷危机中,许多金融机构因持有过多的高风险资产而陷入困境。

因此,各国普遍加强了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监管。

例如,巴塞尔委员会发布了巴塞尔III协议,提高了银行资本充足率要求,并引入了更为严格的风险权重计算方法。

国际金融监管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国际金融监管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国际金融监管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金融监管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以维稳金融市场、保护投资者权益和促进经济发展。

本文将探讨当前国际金融监管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趋势。

1. 发展现状国际金融监管的发展经历了从国内监管到跨国监管的变革。

过去,国际金融监管主要依靠各国自身监管机构,无法有效应对跨境资本流动和金融活动。

这导致了全球金融危机等事件的爆发。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国际金融机构纷纷加强协调与合作,在全球范围内构建监管架构。

2. 国际合作与机构在国际金融监管中,国际合作与机构是关键要素。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通过提供政策建议、技术援助和金融支持等方式,协助各国改善金融监管体系。

同时,各国之间也通过签订双边或多边协议,加强合作,形成跨国监管网络。

3. 新兴技术与金融创新的挑战随着金融科技的迅猛发展,新兴技术和金融创新对金融监管产生了挑战。

互联网金融、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在金融业的应用不断扩大,这为金融活动和市场带来了更大的便利和效率,但也增加了金融风险和监管难度。

因此,国际金融监管需要密切关注这些新兴领域,并制定相应的监管政策和技术标准。

4. 数据共享与监管合规数据在金融监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是,由于多个司法管辖区和隐私保护的要求,数据共享仍然是一大挑战。

然而,通过信息技术的进步和跨国合作的创新,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探索建立跨境数据共享框架和机制,以提高监管的有效性和效率。

此外,合规方面的监管也日益受到关注,各国金融监管机构都加强了对金融机构的合规要求,并采取相应措施防范洗钱和恐怖融资等非法行为。

5. 金融监管的未来趋势未来,国际金融监管将更加注重风险防控和技术监管。

金融机构的合规性和风险管理将成为监管的核心关注点。

监管机构将加强对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率、流动性、市场风险和违约风险等进行监管,并加强监管科技的应用,以提高监管的准确性和速度。

《2024年危机以来国际金融监管制度的法律问题研究》范文

《2024年危机以来国际金融监管制度的法律问题研究》范文

《危机以来国际金融监管制度的法律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自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际金融监管制度的法律问题逐渐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本文旨在探讨危机后国际金融监管制度所面临的法律问题,分析现有监管制度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本文首先回顾了金融危机背景,然后概述了国际金融监管制度的重要性及当前面临的挑战。

二、金融危机背景与影响全球金融危机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导致的,其中包括金融市场的不透明性、过度杠杆化、不健全的监管制度等。

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引发了人们对金融监管制度的深刻反思。

因此,加强和完善国际金融监管制度,已成为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共同关注的重点。

三、国际金融监管制度的重要性国际金融监管制度对于维护金融市场稳定、防范金融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一个健全的监管制度能够保障金融市场健康运行,降低金融风险,维护投资者权益。

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金融监管制度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加强国际金融监管合作,有助于提高监管效率,防范跨境金融风险。

四、危机以来国际金融监管制度的法律问题4.1 监管制度不完善危机后,国际金融监管制度在立法、执法、司法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

首先,立法层面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各国监管制度差异较大,导致跨境金融监管难度加大。

其次,执法过程中存在权力分配不明确、协调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导致监管效率低下。

此外,司法层面存在争议解决机制不完善、国际合作不足等问题,难以有效应对跨境金融风险。

4.2 监管套利现象严重由于各国监管制度存在差异,部分金融机构为逃避监管而进行跨境转移资产、转移定价等行为。

这种监管套利现象削弱了监管效果,增加了金融风险。

同时,跨国金融机构利用各国法律漏洞进行避税、逃避制裁等行为也严重破坏了国际金融秩序。

五、解决法律问题的建议5.1 完善国际金融监管法律体系首先,应建立统一的国际金融监管标准和规范,加强各国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制定符合国际经济形势的金融监管政策。

其次,应完善执法机制,明确权力分配和协调机制,提高监管效率。

简述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国际金融市场发展的新趋势

简述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国际金融市场发展的新趋势

简述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国际金融市场发展的新趋势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际金融市场经历了巨大的变化。

这场危机导致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同时也催生了一系列新的趋势和变化。

本文将简述这些新趋势,并探讨它们对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影响。

1. 加密货币和区块链技术的应用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加密货币和区块链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这些技术提供了一种去中心化、安全、匿名的交易方式,吸引了许多投资者和交易者。

例如,比特币、以太坊等加密货币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成为了一种新的投资和支付工具。

同时,许多国际组织和企业也开始采用加密货币和区块链技术,例如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

这些应用不仅促进了国际金融市场的创新和转型,也有助于提高交易效率和安全性。

2. 新兴市场的融资需求除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变化,新兴市场国家的融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

这些国家经历了快速的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需要更多的资金来支持生产和投资。

这使得许多国际组织和企业开始向这些市场提供更多的融资服务,例如债务融资、股权融资等。

此外,一些新兴经济体也开始推出自己的货币,例如人民币、越南盾等,这有助于促进了这些市场的国际化和融入全球经济。

3. 金融监管的改进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金融监管得到了改进。

国际组织和企业开始更加注重风险管理和合规性,以确保金融市场的健康和稳定。

例如,美国监管者开始加强监管合规性,要求金融机构提供更多的透明度和披露。

欧洲监管机构也在推动金融服务业的改革,以应对风险管理和合规问题。

此外,一些新兴经济体也在加强金融监管,例如中国正在推进金融服务业的改革,加强监管和风险管理。

4. 全球金融体系的改革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全球金融体系的改革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国际组织和企业开始更加注重金融体系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以提高金融体系的健康和可持续性。

例如,一些国际组织开始推动金融体系的改革,例如全球金融机构的改革、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等。

金融危机背景下国际金融监管体制的改革动向及启示

金融危机背景下国际金融监管体制的改革动向及启示
的 自南市 场 经 济 思 想 影 响 下 , 际 金 融 市 场 创 新 加 快 , 国
9月 7日, 利 美 和房 地 美 两 家住 房 抵 押 贷 款 公 司 被 政 房 府 接 管 ;9月 1 5日, 曼 兄 弟 公 司 申 请破产 ,同 日 , 雷 美 国银 行 与 美 林 证券 达 成 收 购 协 议 ;9月 2 1口,高 盛 和
长 11 ,下 调 为下 降 05 至 13 。 .% .% .%
各 个 环 节 ,美 国境 外 的 主 要 金 融 机 构 与 次 贷 相 关 的损
失 逐 渐 暴 露 ,各 大金 融 机 构 纷 纷 披 露 巨 额 亏 损 ,大 幅 核销资产。
2 0 年 9月 以 来 , 贷 危 机 急 剧 恶 化 ,风 险 释 放 08 次
金融 危机背 景下国 际金 融监管体制 的改革动 向及 启示木
石 岳 ,刘 博 ,徐 洁 勤
10 9 0 0 7)
(中 国 人 民 银 行 研 究 生 部 , 北 京
摘 要 :本文首先 回  ̄ 07 顾 ' 0年爆发 的全球金融危机的演进历程 ,指出了此轮金融危 机所暴露 出来 的金融监管 2 理念落后 、监管 资源不足等问题 , 并在 分析 当前国际金融 监管体制改革动 向的基础上 ,探讨 了我 国金融 监管体制
程 度 进 一 步加 剧 , 变 成 为 席 卷 全 球 的 国际 金 融 危 机 。 演
二 、 国 际 金 融危 机 所 暴 露 的 金 融监 管 问 题 次 贷 危 机 发 生 前 。 多 西 方 国家 以 美 国为 风 向标 , 许 纷 纷 放 松 金 融 监 管 。在 “ 少 的 监 管 是 最 好 的 监 管 ” 最
金 融 产 品 日益 复 杂 。但 由于 对 复 杂 金 融 产 品和 金 融 机 构 的 监 管 远 远 落 后 于 金 融 创 新 ,金 融 风 险 不 断 累 积 , 并在 次 贷 危 机 中 充分 暴 露 出来 。具 体 表 现 在 :

金融危机后的国际金融秩序与中国应对措施

金融危机后的国际金融秩序与中国应对措施

金融危机后的国际金融秩序与中国应对措施随着金融危机的出现,国际金融秩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对全球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金融危机后的国际金融秩序和中国应对措施。

一、金融危机后的国际金融秩序1. 国际货币体系的变化在金融危机后,国际货币体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美元作为世界储备货币的地位受到了挑战,一些国家开始使用其他货币来进行结算,如人民币等。

此外,各国纷纷推出一些限制外资流入的措施,这也加剧了国际货币体系的变化。

2. 国际金融监管的加强金融危机的爆发揭示了金融市场监管制度的不足,各国都开始加强金融监管,加强国际金融标准的制定,以应对更加复杂的市场环境。

其中,最重要的是实现信息的透明化,提高市场的公开性和透明性。

3. 国际金融合作的提高金融危机后,各国都相互之间开始加强合作,以应对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造成的影响。

同时,各国也加强之间的贸易往来,推进全球经济的发展。

二、中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1. 加强金融监管体系建设中国在金融危机前就已经提出加强金融监管体系建设的方针,危机之后,更是加大了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大力整顿金融市场,规范金融机构的运作。

2. 促进内需消费的增长中国在应对金融危机时,主要的策略是通过扩大内需,促进内需消费的增长,进而降低对外贸易的过度依赖,从而减少对外部环境的影响。

3. 推进人民币国际化金融危机之后,人民币的国际化越来越受到重视。

中国开始通过推出各种措施,逐渐扩大人民币的使用范围,在国际上逐渐替代部分美元在结算方面的地位,从而增加了中国在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力。

4. 强化国际合作在金融危机后,中国也加强了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合作,保持货币汇率稳定,维护了国际贸易的平衡,加强了与其他国家之间的经济往来,推动全球经济的发展。

总之,金融危机后的国际金融秩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全球经济也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对此,中国也采取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通过加强金融监管、促进内需消费、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强化国际合作等多种方式,逐步保持了经济的稳定发展。

美国金融危机后世界金融监管的主流改革方向

美国金融危机后世界金融监管的主流改革方向

监 管庞 大 的金 融 机 构 ; 时美 联 储 的 独 立 性 也 被 削 弱 , 同 自身 将 受
到 更严 格 的监 督 。 二 是 填 补 金 融监 管 漏 洞 。 现 金 融 机 构 、 融 产 品和 金 融 交 实 金 易 的全 覆 盖 。 特 别 是 将 之 前 缺 乏 监 管 的 场外 衍 生 品 市 场 纳 入 监 管 视野 。
向 “ 面监 管 ” 拢 。在 各 国 中美 国 的金 融 监 管 改革 也 是 力度 最 大 全 靠 的 , 其改 革方 案 是否 能真 正起 到 效果 , 需要 时 间来验 证 。 但 还
二 、 盟 : 强 经 济 体 金 融 监 管 的 统 一 性 欧 增 欧 盟 委 员会 2 0 0 9年 4月 也 出 台 改 革 方 案 , 图设 立 一 套 泛 试 欧金 融 监 管 体 系 , 强 欧 盟 层 面 上 的 金 融 监 管 , 变 目前 成 员 国 加 改 条块 分 割 的局 面 , 称 为 足 “ 轨 制 方 案 ” 欧 盟 的金 融 监 管 是 分 被 双 。 散 的 , 员 国 各 自实 行 监 管 , 洲 央行 只 有 调 整 利 率 的 职 能 , 成 欧 没 有 监 管 权 力 ,而 此 次 欧 盟 改 革 方 案 的重 点 就 是增 强 了 整 个 欧 盟
建议。 关 键词 : 融 监 管 改 革 ; 融危 机 ; 金 金 系统 性 风 险
金融监管是对“ 场失 效” 纠正 , 市 的 只有 不 断完 善 金 融 监 管 ,
才 能 使 世 界 经 济快 速 平 稳 发展 。 0 8年 金 融 海 啸 , 着全 球 经 济 20 随

是 全 面监 管 理念 的确 立 。针对 现 行金 融 监管 体 制 中存 在 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危机以来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综述这场源于美国次贷危机、波及全球、至今余威尚存的全球金融危机充分暴露了发达经济体要紧金融机构业务模式、进展战略方面存在的全然性缺陷,以及金融监管方面存在的漏洞。

危机以来,按照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确定的金融监管改革目标,在金融稳固理事会(FSB)主导下全球要紧经济体系携手共建金融监管新框架,力图通过严格审慎的监管打破金融危机的厄运循环,防止大规模的金融危机再次爆发。

一、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目标和要紧内容(一)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目标本轮危机以来,二十国集团(G20)取代七国集团(G7)成为国际经济金融治理的最重要平台,G20领导人系列峰会明确了国际金融监管的目标和时刻表,定期审议国际金融监管改革进展,并确定国际金融改革的最终方案。

2008年11月15日G20华盛顿峰会通过了加大金融监管的行动方案和原则,包括提升透亮度度和咨询责制、强化审慎监管、提升金融市场的诚信和改进金融监管国际合作。

2009年4月2日G2O伦敦峰会提出,建立强有力的、全球一致的金融监管框架,要紧包括:重新构建监管架构识不和应对宏观审慎风险;扩大金融监管范畴,将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市场和工具纳入审慎监管范畴;改进金融机构的薪酬机制;提升金融体系资本质量和数量,遏制杠杆率累积;改革国际会计规则,建立高质量的金融工具估值和预备金计提标准等。

2009年9月25日G20匹兹堡峰会进一步指出,建立高质量的监管资本,缓解亲经济周期效应,2010年底完成资本和流淌性监管改革,要紧经济体2011年底前开始实施“新资本协议”(Basel II),并从2012年底开始实施新的资本和流淌性监管标准;实施FSB稳健薪酬机制的原则及其执行标准,提升金融体系稳固性;改进场外衍生品市场,2012年底前所有标准化的场外衍生合约通过中央交易对手清算;2010年底提出降低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SIFIs)道德风险的一揽子方案。

2010年6月25日的G20多伦多峰会首次明确了国际金融监管的四大支柱,一是强大的监管制度,确保银行体系依靠自身力量能够应对大规模冲击,采纳强有力的监管措施强化对冲基金、外部评级机构和场外衍生品监管;二是有效的监督,强化监管当局的目标、能力和资源,以及尽早识不风险并采取干预措施的监管权力;三是风险处置和解决系统重要性机构咨询题的政策框架,包括有效的风险处置、强化的审慎监管工具和监管权力等;四是透亮的国际评估和同行审议,各成员国必须同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金融部门评估规划(FSAP)和金融稳固理事会的同行审议(peer review),推进金融监管国际新标准的实施。

(二)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的要紧内容为有效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揭示出的金融体系脆弱性,本轮金融监管改革涵盖了微观、宏观和中观三个层面,这三个层面的改革既各有侧重,针对性地解决不同性质的咨询题;又具有逻辑一致性,相互支持和有机结合。

1、微观金融机构层面的监管改革。

目的是提升单家金融机构的稳健性,强化金融体系稳固的微观基础。

微观层面的改革包括:提升金融机构的风险治理能力;全面改革资本充足率监管制度,大幅度提升银行体系吸取缺失的能力;引入杠杆率监管,约束银行体系的杠杆效应,缓解去杠杆化的负面阻碍;建立量化的流淌性监管标准,增强单家银行应对短期流淌性冲击的能力,降低资产负债期限错配程度;改革金融机构公司治理监管规则,引导金融机构建立集团层面的风险治理架构,推动金融机构实施稳健的薪酬机制,确保薪酬发放的数量、期限与所承担的风险暴露及风险存续期更加一致;提升金融机构的透亮度要求,增强市场约束等。

2、中观金融市场层面的监管改革。

目的是强化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建设,修正金融市场失灵。

中观层面的改革措施包括:改革国家会计准则,建立单一的、高质量的会计制度;扩大金融监管范畴,将不受监管约束或仅受有限约束的准金融机构(“影子银行体系”),如对冲基金、私人资金池、按揭贷款公司、结构化投资实体、货币市场基金等纳入金融监管框架;加大外部评级机构监管,减少利益冲突,降低金融监管以及金融机构对外部评级的依靠程度;改革场外衍生品市场,推动场外交易合约标准化,鼓舞通过中央交易对手进行交易;提升不同金融部门监管标准的一致性,缩小不同金融市场之间监管套利的空间;改革金融交易的支付清算体系,降低风险传染性。

3、宏观金融系统层面的监管改革。

目的是将系统性风险纳入金融监管框架,建立宏观审慎监管制度。

宏观层面的改革措施包括:建立与宏观经济金融环境和经济周期挂钩的监管制度安排,弱化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之间的正反馈效应;加大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包括实施更严格的资本和流淌性监管标准,提升监管强度和有效性,建立“自我救助”机制,降低“大而不倒”导致的道德风险;对具有全球系统重要性阻碍的金融机构,还应加大监管当局之间的信息共享和联合行动,建立跨境危机处置安排,降低风险的跨境传递。

二、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的要紧进展按照G20峰会确定的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的目标和时刻表,2009年中以来金融稳固理事会主导的国际金融监管改革取得了主动进展,本轮金融监管改革的重中之重--商业银行资本和流淌性监管改革的核心内容已获得G2 0首尔峰会的批准,将于2013年在成员国开始实施。

(一)巴塞尔委员会公布“第三版巴塞尔协议”2009年中以来,基于本轮金融危机的教训,巴塞尔委员会对现行银行监管国际规则进行了重大改革,公布了一系列国际银行业监管新标准,统称为“第三版巴塞尔协议”(Basel III)。

Basel III体现了微观审慎监管与宏观审慎监管有机结合的监管新思维,按照资本监管和流淌性监管并重、资本数量和质量同步提升、资本充足率与杠杆率并行、长期阻碍与短期效应统筹兼顾的总体要求,确立了国际银行业监管的新标杆。

1、强化资本充足率监管标准。

资本监管在巴塞尔委员会监管框架中长期占据主导地位,也是本轮金融监管改革的核心。

(1)提升监管资本的缺失吸取能力。

2010年7月,巴塞尔委员会确定了监管资本工具改革的核心要素。

一是复原一般股(含留存收益)在监管资本中的主导地位;二是对一般股、其他一级资本工具和二级资本工具分不建立严格的合格标准,以提升各类资本工具的缺失吸取能力;三是引入严格、统一的一般股资本扣减项目,确保一般股资本质量。

此外,巴塞尔委员会正在研究提升系统重要性银行各类资本工具缺失吸取能力的具体方案,包括:各类非一般股资本工具通过强制核销或转换为一般股等机制吸取缺失、发行应急资本(contingent capital)和自救债券(bail-in debt)以降低破产概率的可行性。

(2)扩大资本覆盖风险的范畴。

本轮金融危机表明,新资本协议框架下的资产证券化风险暴露、交易头寸、场外衍生产品交易的风险权重方法不能充分反映这些业务的内在风险。

为此,2009年7月份以来,巴塞尔委员会调整风险加权方法以扩大风险覆盖范畴。

一是大幅提升证券化产品(专门是再资产证券化)的风险权重;二是大幅度提升交易业务的资本要求,包括增加压力风险价值(S-VaR)、新增风险资本要求等;三是大幅度提升场外衍生产品交易和证券融资业务的交易对手信用风险的资本要求。

巴塞尔委员会定量阻碍测算结果表明,风险加权风险的修订导致国际化大银行资本要求平均上升20%。

(3)提升资本充足率监管标准。

按照自下而上的定量阻碍测算和自上而下的监管标准校准的结果,9月12日巴塞尔委员会确定了三个最低资本充足率监管标准,一般股充足率为4.5%,一级资本充足率为6%,总资本充足率为8%。

为缓解银行体系的亲周期效应,打破银行体系与实体经济之间的正反馈循环,巴塞尔委员还建立了两个超额资本要求:一是要求银行建立留存超额资本(capital conservation buffer),用于吸取严峻经济和金融衰退给银行体系带来的缺失。

留存超额资本全部由一般股构成,最低要求为2.5%。

二是建立与信贷过快增长挂钩的反周期超额资本(counter-cyclic al buffer),要求银行在信贷高速扩张时期积存充足的经济资源,用于经济下行时期吸取缺失,保持信贷跨周期供给平稳,最低要求为0~2.5%。

待新标准实施后,正常情形下,商业银行的一般股、一级资本和总资本充足率应分不达到7%、8.5%和10.5%。

此外,巴塞尔委员会还与会计标准制定机构紧密对话,推动建立前瞻性的动态缺失拨备制度。

2、引入杠杆率监管标准。

本轮危机之前,金融工具创新以及低利率的市场环境导致银行体系积存了过高的杠杆率,使得资本充足率与杠杆率的背离程度持续扩大。

危机期间商业银行的去杠杆化过程明显放大了金融体系脆弱性的负面阻碍。

为此,巴塞尔委员会决定引入基于规模、与具体资产风险无关的杠杆率监管指标,作为资本充足率的补充。

2009年12月公布了杠杆率运算方法的征求意见稿,2010年7月巴塞尔委员会就杠杆率运算方法与监管标准达成共识,自2011年初按照3%的标准(一级资本/总资产)开始监控杠杆率的变化,2013年初开始进入过渡期,2018年正式纳入第一支柱框架。

3、建立流淌性风险量化监管标准。

危机爆发的前几年,全球金融市场较低的利率水平以及金融交易技术的创新,增强了资本市场活力,银行融资流淌性和资产流淌性同时扩大,对金融市场流淌性的依靠性明显增强。

本轮危机暴露出欧美大型银行过度依靠批发型融资来源的内在脆弱性。

为增强单家银行以及银行体系爱护流淌性的能力,2009年12月巴塞尔委员会公布了《流淌性风险计量标准和监测的国际框架(征求意见稿)》,引入了两个流淌性风险监管的量化指标。

一是流淌性覆盖率(LCR),用于度量短期压力情境下单个银行流淌性状况,目的是提升银行短期应对流淌性中断的弹性。

二是净稳固融资比率(NSFR),用于度量中长期内银行解决资金错配的能力,它覆盖整个资产负债表,目的是鼓舞银行尽量使用稳固资金来源。

4、确定新监管标准的实施过渡期。

鉴于目前全球经济复苏存在不确定性,为防止过快引入新的银行监管国际标准对经济复苏潜在的不利阻碍,按照G20领导人的要求,巴塞尔委员会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对国际新监管标准实施可能带来的阻碍进行了评估。

按照评估结果,9月12日召开的中央银行行长和监管当局负责人(GHOS)会议决定设置为期8年(2011年-2018年)的过渡期安排。

各成员国应在2013年之前完成相应的国内立法工作,为实施新监管标准奠定基础,并从2013年初开始实施新的资本监管标准,随后逐步向新标准接轨,2018年底全面达标。

2015年初成员国开始实施流淌性覆盖率,2018年初开始执行净稳固融资比例。

5、强化风险治理实践。

除提升资本与流淌性监管标准外,危机以来巴塞尔委员会还公布了一系列与风险治理有关的监管原则、指引和稳健做法等。

2008年9月巴塞尔委员会公布了《流淌性风险治理和监管的稳健原则》,从定性方面提出了加大流淌性风险治理和审慎监管的建议;2009年4月公布了《评估银行金融工具公允价值的监管指引》;2009年5月公布了《稳健压力测试实践及监管指引》;2009年7月巴塞尔委员会大幅度强化了新资本协议第二支柱框架,要求商业银行建立集团层面的风险治理框架、加大对各类表外风险的治理、重视对各类集中度风险的治理等;2010年公布了《加大银行机构公司治理》和《薪酬原则和标准的评估方法》等,推动商业银行提升风险治理有效性和风险治理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