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材料分析题
马哲试题
练习八一、单项选择题A1.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A.生产方式B.地理条件C.社会意识D.人口因素C2.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它A.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B.具有历史的继承性C.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D.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A3.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生产资料所有制B.产品的分配和交换C.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D.管理者和生产者的不同地位D4.“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揭示了A.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C.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性D.物质生产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D5.上层建筑是指A.社会的经济制度B.科学技术C.社会生产关系D.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及相应的制度和设施二、多项选择题ABC1.社会存在包括A.社会生活的各种物质条件B.社会生活的物质生产活动C.经济关系D.全部社会关系ABC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为A.它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不完全同步B.它与社会经济水平之间发展上的不平衡性C.它的发展往往具有历史继承性D.它的发展往往受到社会生活的各种物质条件的影响ABCD3.马克思说:“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胞胎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这段话说明A.生产力的发展是促使社会形态更替的最终原因B.一种新的生产关系的产生需要客观的物质条件的成熟C.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当它还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时,是不会灭亡的D.社会形态总是具体的、历史的AD4.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中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B.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也决定生产力D.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AB5.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变化与发展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否具有反作用D.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否包括自然科学三、简答题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原理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是什么?2.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的内容和现实意义是什么?四、辨析题1.社会意识都属于思想上层建筑。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材料分析题(大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材料分析题(大全)材料1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
所以,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
材料2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具有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
摘自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⑴根据材料 1 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以往一切唯物主义有哪些区别?⑵根据材料 1 、 2 说明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首要的、第一的观点。
1 .⑴材料 1 中马克思第一次明确地阐述了新唯物主义与旧唯物主义的两个根本区别。
首先,旧唯物主义不懂得实践的观点是我们认识和理解一切事物的基础和出发点。
旧唯物主义虽然坚持了物质的第一性和本原性,但他们仅仅停留在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层面去理解世界,因此,看不到人的活动的能动性。
其次,旧唯物主义不懂得认识的辩证法。
由于他们只是在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上来理解物质的第一性和决定作用,看不到人对世界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作用,亦即不懂得主观与客观、物质与意识相互作用的辩证法。
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这两个根本缺陷。
一、强调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二、正确阐述了认识的辩证法,强调了人的活动的能动性。
⑵材料 1 、 2 表明马克思把实践的观点作为自己哲学的首要的、根本的观点。
在认识和实践的关系上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对认识起决定作用。
即: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第三,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马哲)材料分析题1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材料分析题 11.下面是在世界的统一性问题上历史上哲学家们的不同回答的有关材料。
材料1:贝克莱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人的各种感觉构成了事物。
”黑格尔认为,整个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和产物。
(摘自《人类知识原理》和《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德国哲学》)材料2:笛卡儿认为,物质和精神是两种绝对不同的实体,精神的本性是思维,物质的本性是广延,广延不能思维,思维不具有广延。
物质和精神互不相通,彼此独立,两者都是世界的本原。
(摘自《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材料3:斯宾诺莎认为,物质自然界是唯一的实体,其余的一切都是它的属性和具体样式。
思维和广延不是两个独立的实体,而是唯一的物质实体的两种不同属性。
一切物质都具有思维的属性,一切个体事物都有心灵,只是程度不同。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回答:(1)材料1属于什么观点,两位哲学家有什么区别,错在何处?(2)材料2属于什么观点,错误何在?(3)材料3属于什么观点,有何错误?[参考答案要点:](1)材料1属于唯心主义一元论。
贝克莱是主观唯心主义一元论,黑格尔是客观唯心主义一元,两者都颠倒了物质和精神的本原和派生的关系、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
(2)材料2属典型的二元论。
错误在于否认世界的统一性,把物质和精神绝对对立起来,最终仍然导致唯心论。
物质和精神只是在何者为第一性这个范围内才是绝对对立的,超出这个范围,精神是物质的产物,是物质的反映。
世界是统一的,它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3)材料3是唯物主义一元论,它力图克服笛卡儿的二元论,但具有“物活论”的倾向,而只承认自然界的物质性,并没有说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统一性。
2.下面是关于世界本原的一组材料。
(1)德谟克利特说:“一切事物的始基是原子和虚空。
”(2)拉美特利说:“在整个宇宙里,只有一个实体,只是它的形式有各种变化。
”(3)朱熹说:“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
有此理便有此天地。
马哲50道材料分析题
因为他们离开思维便不能前进,而且要思维就得有思维规定,而这些范畴是他们从所谓有教养者的那种受 制于早已过时的哲学残渣的一般意识中盲目地取来的,或者是从大学必修的哲学课中听到的一点儿东西中 取来的,或者从各种各样的哲学著作中缺乏批判的和杂乱无章的读物中取来的, ——正因为这样,他们同 样做了哲学的奴隶” 。
4.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中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 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 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 ,结果,“能动的方面却被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 结合材料,从旧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缺陷方面阐述实践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 参考答案: 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不了解人类实践活动及其意义,因而导致它们对世界的理解和观察世界的视 角等一系列问题上存在着重大缺陷。马克思主义哲学扬弃了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提出了能动性与受动 性相统一的实践概念,并以此为基础去解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现实世界,把对象、 现实、感性当作实践去理解,从而在世界观、自然观、历史观和认识论上都获得了全新的解释,构筑了统 一的、彻底的、科学的哲学体系。实践范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中心范畴,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 学的基础,贯穿于全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各个环节。离开了实践观点,就不可能真正把握马 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不可能真正理解马克思许以哲学整个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一切哲 学的根本之处,在于它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独特方式,即以实践为基础解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5. 材料 1 叔本华强调:“一切的一切,凡已属于和能属于这世界的一切,都无可避免地带有以主体为条件的性 质,并且也仅仅是为主体而存在。主体就是世界的支柱,是一切现象,一切客体的一贯的、经常性的前提 条件,凡是存在着的东西,都是对于主体的存在” 材料 2 黑格尔认为,绝对精神作为宇宙万物的内在核心和灵魂由于自身的矛盾而运动发展,它首先作为纯粹 理念而进行着辩证的逻辑演进,继而把自己“外在化”为自然界,最终在人类精神中扬弃自然而回到自身。 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分析上述材料中观点的异同及各自特征。 参考答案: 材料中的两种观点都属于唯心主义,不同的是材料 1 中的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材料 2 中的观点属 于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的主要特征是把主观精神(人的感觉、经验、观念、意志、心)作为惟一 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是这种主观精神的产物。主观唯心主义必然导致 认为只有自我才是惟一存在的 “唯我论 ”。客观唯心主义的主要特征是把某种脱离物质、脱离任何个人的精 神(理、理念、宇宙精神、绝对精神、绝对观念等)视为独立自成的客观存在,并把它作为世界的本原和 万物的创造者。
马克思主义原理材料分析题
没有什么比有野心,却没有能力实现它更可惜了。马克思说:"如果我们错 误的估计了自己的能力,以为能够胜任经过较为仔细的考虑而选定的职业, 那么,这种错误将使我们受到惩罚。"SOHO副总胡文俊在第一次推销房子 时,他不知道该如何与顾客对话。他脸憋的通红,手心直冒汗,但是除了 简单的介绍楼盘的情况外,他不知道该讲些什么只能傻傻的看着对方。结 果也很明显,房子没有卖出去。之后他开始苦练沟通技巧,主动与街上行 人说话,介绍楼盘。两个月后,他的说话能力提高了很多,并且卖出了第 一栋房子。在大学学习并不仅仅是要掌握要求的专业知识,还要学习进入 社会的社会办事能力、交际能力和合作能力。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 我们才有更多的空间去选择自己想要的职业,而不至于因为能力比过他人 而得不到自己喜欢的职业。正确看待自己的能力,不要高看自己,也不要 低看自己,选择适合自己能力的职业。
二、《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介绍及思考 (二)感受(现实价值)
4、体质问题 另外,在选择职业时还要考虑我们个人的体质问题。只有拥有一个健康的 体魄,才会有源源不断的精力与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如果我们选择了力 不能胜任的工作,那么我们的热情很快会被榨光,并且自愧无能,产生的 后果必然妄自菲薄。正如马克思所说“妄自菲薄是一条毒蛇,它永远侵犯 着我们的心灵,吮吸着其中滋润生命的血液,注入厌世和绝望的毒液”。 有时我们的体质出来捣乱,常常威胁我们,让我们无法愉快的工作,如这 样我们就轻易认输了吗?正如马克思所言:"一个不能克服自身相互斗争因 素的人,又怎能抗拒生活的猛烈冲击呢!"为了恪尽职守,而牺牲自己幸福 的思想激励着我们不顾体弱而努力工作。马克思晚年时,反动势力的疯狂 迫害,极端贫困的生活条件以及极度紧张的忘我劳动,严重损害了他的健 康。但他依然继续收集和研究各种资料,不断发展政治、经济学理论,努 力完成《资本论》的写作。但与体质问题斗争并不是说过分的强迫自己做 力不所及工作,毕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马克思材料分析题材料分析答案马克思材料分析题分析材料
材料分析题绪论1.请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答;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的转变为社会主义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学说。
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2.请回答: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条件是什么?答:第一,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的发展及其矛盾运动,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第二,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出了现实需求;第三,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事业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斗争所具有的这种紧密联系,是他们创立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条件。
3.请回答: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答: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实践性和阶级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由它的实践性所决定的,也是它的阶级性所要求的,在实践性和阶级性的基础上,实现了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成为解放全人类,推动社会进步的思想武器。
4.请回答:简述物质和精神的辩证关系原理。
答: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反映物质。
意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错误的意识会阻碍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5.请回答:事物普遍联系原理是什么?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答:所谓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
(首先,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其次,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再次,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当代中国正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马哲考纲
一、基本概念绪论:马克思主义P2、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P3、与时俱进P14。
第一章:哲学基本问题P24、物质P26、世界的物质统一性P28、实践P30、发展P36、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P38、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P39、扬弃P41、规律P47、意识的能动作用P49。
第二章:认识的主体和客体P56、认识的非理性因素P62、真理P64、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P69、价值P70、价值观P73、人文精神P76、一切从实际出发P76。
第三章: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P86、生产力P89、生产关系P90、经济基础P93、上层建筑P93、国家P94、社会形态P97、阶级和阶级斗争P103、改革P107、科学技术P109、人的本质P114、人民群众P115、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P117。
第四章:资本的原始积累P125、商品P128、社会必要劳动时间P130、价值规律P130、货币P132、劳动力商品P137、资本和剩余价值P140、资本积累P144、分权制衡P154、两党制和多党制P155。
第五章:垄断P163、垄断价格P16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P166、资本输出P169、经济全球化P172、国家资本所有制P176、法人资本所有制P176、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P183。
第六章:空想社会主义学说P190、无产阶级专政P199、社会主义基本特征P204、马克思主义政党P214。
第七章: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P227、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P231、“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P237。
二、原著理解1、“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胡锦涛P192、“实际上,蔑视辩证法是不能不受惩罚的。
……”P483、“……无数相对的真理之总和,就是绝对的真理。
”P664、“……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
……”P855、“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马哲材料分析题
材料分析题1、【材料1】英国著名历史学家,英国学术院院士霍布斯鲍姆指出,给确定某一具体思想方式或者观点是能否被看作马克思主义的标准作依据的,“是在19世纪末大致定型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美国著名学者海尔布隆纳在标准问题上有着与霍布斯鲍姆相近的看法。
他认为,马克思主义思想有一个可以得到“公认的共同点”,这个共同点来源于“同一套前提”,它是规定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前提。
“凡是包含有这类前提的分析,都可以正当地将其分类为‘马克思主义’的分析,即使作者本人并不如此认定”。
这“同一套前提”是:对待认识本身的辩证态度,唯物主义历史观,依据马克思的社会分析而得出的关于资本主义的总看法,以某种形式规定的对社会主义的信奉。
【材料2】1934年,当德国共产党的理论家卡尔•科尔施还没有彻底脱离马克思主义的时候,他写了一篇题为《我为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者》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科尔施力图通过他对马克思主义的所谓的特殊看法来表明他是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这些看法的要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全部原理,包括那些表面上具有普遍性的原理,都带有特殊性,马克思主义不是实证的,而是批判的;马克思主义的主题不是现在处于肯定状态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是显得日益分崩离析的正在衰亡的资本主义社会;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目的不是观赏现存的世界,而是对它进行积极的改造。
【材料3】匈牙利思想家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认为:“我们姑且假定新的研究完全驳倒了马克思的每一个个别的论点。
即使这点得到证明,每个严肃的‘正统’马克思主义者仍然可以毫无保留地接受这种新结论,放弃马克思的所有全部论点,而无须片刻放弃他的马克思主义正统。
所以,正统马克思主义并不意味着无批判地接受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结果。
它不是对这个或者那个论点的‘信仰’,也不是对某本‘圣’书的注解。
恰恰相反,马克思主义问题中的正统仅仅是指方法。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答案要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从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作出不同的回答。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常考材料分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之材料分析题1、对世界的本质问题存在着不同的哲学观点,现将有关材料摘录如下,并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1]泰勒斯认为万物由水产生,又复归于水;万物有生有灭,而水则是永恒的。
赫拉克利特认为这个世界,对于一切存在物都是一样的,它不是任何神所创造的,也不是任何人所创造的;它过去、现在、未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
[材料2]毕达哥拉斯认为:从数目产生出点,从点产生出线,从线产生出平面;从平面产生出立体;从立体产生出感觉所及的一切物体,产生出四种元素:水、火、土、空气。
这四种元素以各种不同的方式互相转化,于是创造出有生命的、精神的、球形的世界。
[材料3]东汉哲学家王充认为:天履于上,地偎于下,下气蒸上,上气降下,万物自生其中间。
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材料4]恩格斯指出: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
请回答:(1)材料1、2、3的观点相同吗?并加以评述。
(2)材料4说明了什么原理,坚持这一原理有何意义?[答案要点](1)材料1、2、3的观点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点。
相同之处在于他们都坚持世界是统一的。
不同之点则在于:材料1、3都表现为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把世界统一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泰勒斯归结为火,王充归结为气,但都是用物质的东西作为世界的本原。
材料2表现的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他们把世界归结为数,归结为某种客观的精神、理性因素。
(2)材料4说明的是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本质上是物质的。
坚持这一原理的意义在于:第一,这一原理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
它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理论体系的起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一切原理的根本立脚点和出发点。
它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彻底的科学的唯物主义一元论。
第二,这一原理是反对二元论、宗教神学、唯心主义的锐利武器。
它证明了:否认世界统一性的二元论不能成立,宗教神学所谓“上帝创造世界”的虚幻和荒谬。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重点分析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重点分析题以下重点分析题为北京启航考试学校考研政治强化班内部资料精选,对应之“答案要点”请在北京启航学校网站的“自由下载”版块免费下载。
1.孔子东游,看见两个孩子正在激烈争辩,觉得有趣,便问:‚你们两个争个啥呀?‛一小儿说:‚我以为太阳早晚离地近,中午离地最远,可是他不同意。
‛另一小儿不服气:‚明明是早晚离地远,中午离地近。
‛孔子觉得这个问题比较深奥,似乎不是孩子能发表意见的,于是颇感兴趣地说:‚你们都说说自己的理由,我来给你们作个裁判。
‛一小儿说:‛早上太阳升起的时候,大得像车顶盖一样,中午只有碗口大,黄昏时又大了起来,同样一个太阳,当然是离我们越远看着越小,离我们越近看着越大,所以太阳应该是早晚离地近,中午离地最远了。
‛孔子恍然:这小孩真聪明,能用这么简单的方法解释如此复杂的问题。
另一小儿不服气:‚不对不对,太阳才出来的时候并不太热,到中午就热得厉害,到黄昏又恢复了清凉,所以,太阳就象是一个火炉,离地越近就越热,离地越远就越凉,当然是早晚离地远,中午离地近啰。
‛孔子觉得也有道理,但两个人不可能都是正确的。
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分析两小儿的观点。
2.在十七世纪,牛顿曾坚信光是由很小的微粒组成的,这一学说得到了几何光学实验的证明。
后来到了惠更斯菲涅耳时代,光的波动学说被光的干涉和衍射实验以及后来的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所证实,从而否定了牛顿的微粒说。
二十世纪初,量子力学以其优美的数学形式和极其精确的实验再一次否定了光的波动说,认为光是由微粒组成的,但这种微粒是具有波动性的,称之为光量子。
显然量子力学所说的光量子是具有波动性的微粒,1它与牛顿所假设的微粒有本质的区别。
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辨析这段文字。
3.以下是一则漫画:请运用唯物史观的相关原理分析这则漫画。
4.阅读下列反映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几则故事:材料1有一户人家,养了一头母牛。
这家主人因事要请客,准备挤些牛奶下来,供招待客人之用。
2023马原期末考试题库马原材料分析题
2023马原期末考试题库:马原材料分析题
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和立场特点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什么?请结合具体理论进行解释。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特点有哪些?请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说明。
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地位和指导作用
(1)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社会中的历史地位是什么?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时代性和现代性?
(2)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社会主义建设有什么样的指导作用?请解释马克思主义在实际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应用。
3.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其他哲学流派的区别与联系
(1)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的区别在哪里?请结合具体的哲学观点进行解释。
(2)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辩证法唯物主义的联系是什么?请从思想方法和认识论层面进行论述。
4.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应用和发展
(1)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解决当代社会问题中的应用案例有哪些?请列举并分析其背后的哲学思想。
(2)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构建中发挥作用?请结合具体的理论举例进行说明。
5.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和实践价值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有哪些特点?请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进行解释。
(2)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指导实践有什么样的价值?请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说明。
以上是2023马原期末考试题库的马原材料分析题,希望同学们能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回答,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祝同学们取得好成绩!。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材料题
材料题一、材料:马克思主义的有关观点中的一些对一般客观实际的阐述还任然符合实际,不过一些理论已经过时了。
问题:综合上诉材料,探讨对马克思主义应有的科学态度,怎样才能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答: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首先,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它的彻底的科学性,坚定的革命性和自觉的实践性,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正是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的必然要求。
其次,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表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基本要求。
从这个意义上看,与时俱进就是要把握规律性,马克思要根据时代发展而变化,用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这一理论。
最后,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创新就是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实践没有止境,认识和创新也没有止境。
我们要突破亲人,后人也必然会突破我们,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也是一个不断总结实践的新经验,借鉴人类有益成果,做出新概括的过程。
二、材料:在17世纪牛顿曾坚信光是由微粒组成的。
这一学说得到了几何光学学家的质疑,后来到了费更斯时代,光的波动学说被认可,认为光是由微粒组成的,但是它具有光波动的方向和能量。
显然,量子学说所说的光量子是具有波动性的微粒。
它和牛顿所假设的微粒学说有着本质的区别。
问题:结合马克思基本原理,辨析这段文字。
答:1)辨证的否定观认为:否定是事物的内在矛盾所引起的自我否定。
否定是发展的环节与联系的环节,是包含肯定的否定,这种辨证的否定是经历两次否定,三个阶段的有规律的过程,即肯定至否定,否定至否定的过程。
事物这种否定至否定的过程,从内容上看是自己发展自己,自己完善自己的过程。
从形式上看,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方向是前进上升的,道路是曲折迂回的,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材料分析题题及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材料分析题题及参考答案1、材料一:鲁迅说过:“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神思,所谓‘天马行空’地挥写了。
然而他们写出来的却是三只限、长颈于,也就是在正常的人体身上增加了眼睛一只,拉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
”材料二:《传习录》记载:先生(指哲学家王阳明)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运用哲学基本问题原理分别评述鲁迅和王阳明的观点。
2、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觉得禾苗好像总没有长高。
他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些呢?有一天,他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
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费了不少的力气,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可是他心里却很高兴。
回到家里还夸口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好几寸!”他儿子听了,赶忙跑到田里去看,发现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经枯死了。
运用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分析说明拔苗助长故事对我们有什么样的启示?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辩证关系的原理:规律是客观的,不可抗拒的,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人在规律面前也不是完全被动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在承认规律客观性、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认识规律,把握规律,从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事物的具体联系,创造条件促进事物的发展,从而改造客观世界,让客观世界更好地为人类服务的目的。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辩证关系原理的启示:它要求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要尊重规律,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创造条件,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3、一个身患成骨不全症的女孩,从出生起全身骨头脆如玻璃,稍受力就会频繁断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材料分析题(大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材料分析题(大全)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在于只从客体或直观形式去理解事物、现实和感性,而不将其视为人的感性活动和实践的产物。
这导致唯物主义无法理解人的能动性,而唯心主义则只是抽象地发展了这一点,因为它不了解真实的感性活动本身。
材料2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是一个实践问题,而非理论问题。
人必须通过实践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现实性和力量,即思维的此岸性。
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具有现实性的争论是纯粹的经院哲学问题。
答案:1.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唯物主义的区别在于前者强调实践观点是认识和理解一切事物的基础和出发点,同时正确阐述了认识的辩证法,强调人的活动的能动性。
而旧唯物主义则只是从客体或直观形式层面去理解世界,无法理解人的能动性,也不懂得认识的辩证法。
2.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发展的动力、检验真理性的标准和认识的目的。
因此,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XXX和XXX都认为科学发展是一个不断纠正错误、发展真理的过程。
XXX认为科学史是真理与谬误的斗争,不断证实真理、克服谬误、发展真理的历程;而波普则把科学的可证伪性、可反驳性、要检验性作为科学最本质的特征,把科学史简单地归结为一种理论推翻另一种理论的历史。
实用主义哲学思想认为真理是经验中的确定的、有作用价值的类名。
XXX认为,如果真观念对人生没有好处,或者真观念的认识是肯定无益的,而假观念却是唯一有用的,那么我们应该回避真理。
XXX则认为真理是人造的工具,是为了人类的利益而创造的。
XXX则认为真理的首要标准是与一个人的其他信念的一致。
这些观点都强调真理的实用性和相对性,即真理的价值和意义是与人的需要和信念相关的。
实用主义真理观认为真理的标准在于由信念所引起的结果是否令人满意,以真理的有用性和价值性作为真理的本质规定。
在真理和价值的关系上,他们消解了真理所要求遵循的客观性的“物的尺度”,代之以主观的“人的尺度”,把真理变成纯粹主观的东西。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材料分析题(大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材料分析题(大全)材料1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
所以,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
材料2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具有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
摘自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⑴根据材料 1 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以往一切唯物主义有哪些区别?⑵根据材料 1 、 2 说明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首要的、第一的观点。
1 .⑴材料 1 中马克思第一次明确地阐述了新唯物主义与旧唯物主义的两个根本区别。
首先,旧唯物主义不懂得实践的观点是我们认识和理解一切事物的基础和出发点。
旧唯物主义虽然坚持了物质的第一性和本原性,但他们仅仅停留在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层面去理解世界,因此,看不到人的活动的能动性。
其次,旧唯物主义不懂得认识的辩证法。
由于他们只是在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上来理解物质的第一性和决定作用,看不到人对世界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作用,亦即不懂得主观与客观、物质与意识相互作用的辩证法。
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这两个根本缺陷。
一、强调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二、正确阐述了认识的辩证法,强调了人的活动的能动性。
⑵材料 1 、 2 表明马克思把实践的观点作为自己哲学的首要的、根本的观点。
在认识和实践的关系上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对认识起决定作用。
即: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第三,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马哲分析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1三、分析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3题,共40分)1.“要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拓宽消费领域,优化消费结构,满足人们多样化的物质文化需求。
”选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试运用生产与消费关系的原理,分析扩大内需对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意义。
(15分)【答案要点】(1) 材料的内容科学地阐明了生产和消费的关系,特别是消费的重要性。
(2) 生产与消费是任何社会生产总过程中的两大环节,二者的关系是:①生产决定消费。
主要表现为: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生产的发展状况决定着消费的水平、结构和方式。
②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主要表现为:消费是生产的实现又是生产连续进行的条件;消费为生产提供动力,促进生产的发展。
(3)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市场供.求基本平衡。
但是,一方面我们各类商品的生产能力不断增长。
另一方面,由于受亚洲金融危机等因素的影响,出口难度加大,增速减缓。
居民收入虽然不断增长,但由于支出分流等因素,影响了消费需求的扩大。
因此,采取各种措施,引导和刺激消费的增长,充分发挥消费对生产的推动作用,对促进我国经济继续快速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解题分析】考查对生产和消费关系的理解,特别是在当前经济建设中的运用,重点把握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也就是在经济建设中扩大消费需求对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意义。
2.下面材料是有关真理标准的论述:(15分)材料1马克思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的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恩维的现实性和力量。
毛泽东说: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
材料2实用主义者詹姆斯说:凡是有利于我们工作,并使我们得到效果的东西就是真理。
这也是真理的唯一标准。
请回答:(1)材料l和材料2的观点一致吗?为什么?(2)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观点分析材料2。
马克思主义哲学材料分析题
1.谈谈对列宁指出对立统一规律的理解:材料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发展观。
它揭示了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实质内容。
矛盾的同一性使矛盾双方联系起来,使事物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提供矛盾双方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条件,从而也就孕育着扬弃旧的矛盾的条件。
矛盾斗争在实物量变过程中的作用,就在于它推动着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质变过程中的作用在于它能突破特定事物存在的限度。
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相反的基本属性,它们在矛盾中的地位是不同的,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2.说明企业是怎样运用辩证法分析、解决矛盾,来增强产品市场渗透力的:1.辩证法认为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是互相连结的,矛盾普遍性存在于矛盾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矛盾特殊性表现出来,它要求在承认矛盾普遍性的前提下着重研究矛盾的特殊性;2.该企业具体地分析了统一大市场中的区域差异,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实行一区一策,从而大大加强了产品的市场渗透力。
3.当代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出现的新变化:当代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新的变化,就是国家资本所有制形成并发挥重要作用。
国家资本所有制指生产资料由国家占有并服务于垄断资本的所有制形式,其主要特点是:国家作为出资人,拥有国有企业的所有权和控制权。
4.当代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调整的实质:1.国有制的性质随国家的性质而定。
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私人资本,特别是私人垄断资本构成社会经济的基础,它决定国家这个上层建筑只能是资产阶级国家,理想的总资本家;2.由于这种性质的国家实行国有化,占有生产力,毫无疑问仍旧是资本主义所有制。
体现着总资本家剥削雇佣劳动者的关系。
国有制企业的工人,虽不再受雇于和隶属于某一个集团的资本家,但受雇于资产阶级的国家和国有企业。
5.如何评价苏联模式:1.首先,从根本制度层面上看,斯大林时期的苏联,在一国范围内首次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而且,苏联模式在某些方面适应了当时国际环境的变化和苏联社会发展的需要,取得了客观的历史成就:一是巩固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对世界的本质问题存在着不同的哲学观点,现将有关材料摘录如下,并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1]泰勒斯认为万物由水产生,又复归于水;万物有生有灭,而水则是永恒的。
赫拉克利特认为这个世界,对于一切存在物都是一样的,它不是任何神所创造的,也不是任何人所创造的;它过去、现在、未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
[材料2]毕达哥拉斯认为:从数目产生出点,从点产生出线,从线产生出乎面;从平面产生出立体;从立体产生出感觉所及的一切物体,产生出四种元素:水、火、土、空气。
这四种元素以各种不同的方式互相转化,于是创造出有生命的、精神的、球形的世界。
[材料3]东汉哲学家王充认为:天履于上,地偎于下,下气蒸上,上气降下,万物自生其中间。
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材料4]恩格斯指出: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
请回答:(1)材料1、2、3的观点相同吗?并加以评述。
(2)材料4说明了什么原理,坚持这一原理有何意义?答:(1)材料1、2、3的观点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点。
相同之处在于他们都坚持世界是统一的,不同之点则在于:材料1、3都表现为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把世界统一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泰勒斯归结为火,王充归结为气,但都是用物质的东西作为世界的本原。
材料2表现的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他们把世界归结为数,归结为某种客观的精神、理性因素。
(2)材料4说明的是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本质上是物质的。
坚持这一原理的意义在于:第一,这一原理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
它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理论体系的起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一切原理的根本立脚点和出发点。
它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彻底的科学的唯物主义一元论。
第二,这一原理是反对二元论、宗教神学、唯心主义的锐利武器。
它证明了:否认世界统一性的二元论不能成立,宗教神学所谓“上帝创造世界”的虚幻和荒谬,唯心主义一元论关于世界统一于精神的根本错误,并给予其根本性的摧毁和打击。
第三,这一原理具有极为重要的实践意义。
它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根本理论基础。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
2.阅读下列材料,用唯物辩证法理论回答有关问题。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某鞋厂实行了一些新的生产和营销策略,积极适应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其材料如下:[材料1)在有效供给上做文章:他们认为,现在的市场不能仅仅用“供大于求’’四个字来概括,不适应市场需求的无效供给过多,而适销对路的有效供给不足,才是对当前市场供给状况的准确把握。
在供过于求的大市场里也有供不应求的产品,明智的企业家就在于创造出这种产品。
于是他们着手在有效供给上做文章,实行产品分流策略,一是男女鞋分流,二是风格分流,三是档次分流,四是市场零售与团体消费分流,五是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分流。
五大分流,大大提高了该厂产品的市场应变能力,常年保持淡季不淡、旺季更旺。
[材料2]在市场开拓上下功夫:他们认为,生产出好产品是开拓市场的基础,没有好产品就没有好市场,但是光有好产品,还不一定有好市场,有了好产品以后,还要加强企业产品的市场建设。
他们从柜台形象的树立、户外广告设置和强化服务功能等三个方面大力进行市场建设,使生产(产品)与销售(市场)比翼齐飞,鹏程万里。
[材料3]实行一区一策:他们认为,统一的大市场也有区域的差异,市场的共同规律是以各地区不同的特点表现出来的。
他们把销售总公司分为南方总公司和北方总公司,同时把分公司化小,由原来的5家分公司裂变为28家分公司,一个公司只管一个省份的销售,每个公司都提出了自己的销售策略。
这种小公司大市场和一区一策战略大大增强了产品的市场渗透力:请回答:(1)在上述三个材料中,某鞋厂分别处理的主要矛盾关系是什么?(2)用矛盾同一性原理分析材料l中所讲到的无效供给和有效供给的关系。
(3)通过材料3,说明该企业是怎样运用辩证法分析、解决矛盾,来增强产品的市场渗透力的?答:(1)上述三个材料中,分别处理了供大于求与供不应求的矛盾(或无效供给与有效供给的矛盾)、生产与销售的矛盾、统一大市场与区域差异的矛盾。
(2)矛盾同一性是指矛盾的对立面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包含和相互转化的关系。
在当前我国的商品市场中,同时存在着不适应市场需求的无效供给过多和适销对路的有效供给不足两个方面,在无效供给过多中包含着有效供给不足,人们通过创造一定的条件,可以促使无效供给向有效供给转化。
(3)辩证法认为,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是互相联结的,矛盾普遍性存在于矛盾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矛盾特殊性表现出来,它要求在承认矛盾普遍性的前提下着重研究矛盾的特殊性。
该企业具体地分析了统一大市场中的区域差异,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实行一区一策,从而大大加强了产品的市场渗透力。
3.阅读下列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回答历史唯物主义有关原理:[材料1)劳动资料的使用和创造,虽然就其萌芽状态来说已为某几种动物所固有,但是这毕竟是人类劳动过程独有的特征,所以富兰克林给人下的定义是a tool making animal,即制造工具的动物。
动物遗骸的结构对于认识已经绝迹的动物的机体有重要的意义,劳动资料的遗骸对于判断已经消亡的社会经济形态也有同样重要的意义。
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
劳动资料不仅是人类劳动力发展的测量器,而且是劳动借以进行的社会关系的指示器。
(摘自马克思:《资本论》) [材料2]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
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
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是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
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
随着经济基础的变革,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
在考察这些变革时,必须时刻把下面两者区别开来:一种是生产的经济条件方面所发生的物质的、可以用自然科学的精确性指明的变革,一种是人们借以意识到这个冲突并力求把它克服的那些法律的、政治的、宗教的、艺术的或哲学的,简言之,意识形态的形式。
我们判断一个人不能以他对自己的看法为根据,同样,我们判断这样一个变革时代也不能以它的意识为根据;相反,这个意识必须从物质生活的矛盾中,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现存冲突中去解释。
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所以人类始终只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因为只要仔细考察就可以发现,任务本身,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至少是在生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产生。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材料3]新的社会思想和理论,只有当社会物质生活发展已在社会面前提出新的任务时,才会产生出来。
可是,它们既已产生出来,便会成为最严重的力量,能促进解决社会物质生活发展过程所提出的新任务,能促进社会前进。
在这里也就表现出新的思想、新的理论、新的政治观点和新政治制度所具有的那种伟大的组织的、动员的和改造的意义。
新的社会思想和理论所以产生出来,正是因为它们为社会所必需,因为若没有它们那种组织的、动员的和改造的工作,便无法解决社会物质生活发展过程中已经成熟的任务。
新的社会思想和理论既已在社会物质生活发展过程所提出的那些新任务基础上产生出来,便能扫除障碍,深人民众意识,动员民众,组织民众去反对社会上衰颓着的势力,因而推动着推翻社会上正在衰颓而阻碍社会物质生活发展的势力。
于是,社会思想、理论和政治制度既已在社会物质生活发展过程、社会存在发展过程中已经成熟的那些任务基础上产生出来,便能反转来影响到社会存在,影响到社会物质生活,造成必要条件来彻底解决社会物质生活中业已成熟的任务,并使这社会物质生活可能向前发展。
(摘自斯大林:《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材料4]生产以及随生产而来的产品交换是一切社会制度的基础,在每个历史地出现的社会中,产品分配以及和它相伴随的社会之划分为阶级或等级,是由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以及怎样交换产品来决定的。
所以,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到人们的头脑中,到人们对永恒的真理和正义的日益增进的认识中去寻找,而应当到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不应当到有关时代的哲学中去寻找,而应当到有关时代的经济中去寻找。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1)根据材料1—4,说明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矛盾(2)根据材料2,说明“社会革命时代到来的条件”是什么?(3)根据材料3,说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
答: (1) 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指的是:当一种新的生产关系取代旧的生产关系后,在一段时期内,由于它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的要求,因而对生产力的发展起促进的作用,它能把被旧生产关系束缚的生产力解放出来。
但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生产关系就会由原来的适合而变为不适合,甚至逐步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
这时社会矛盾就会激化,最终导致社会革命。
打破旧的生产关系,重新建立新的生产关系,开始新一轮矛盾运动。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指的是:上层建筑是适应一定经济基础而建立起来的,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在新的社会形态取代旧的社会形态之后,新建立的上层建筑,基本上是适应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发展要求的。
如果一种社会经济形态已经变成落后腐朽的时候,生产关系严重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上层建筑与生产力发展要求变革经济基础之间,就形成尖锐对抗。
通过社会革命,去对原上层建筑加以根本变革,然后在新的基础上,重新建立新的上层建筑。
(2)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便能检验出现存的生产关系已不再适合生产力发展,变成了束缚生产力的桎梏,这时社会矛盾就会激化,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
(3) 社会意识虽然为社会存在所决定,但又有其自身特有的发展规律,具有相对独立性。
最突出的表现即在于它对社会存在产生重大的反作用。
先进的、革命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和促进作用;落后的、反动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延缓和阻碍的作用。
但是,其反作用不是决定性的,而且其作用的大小,归根到底取决于它是否反映了经济发展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