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摩擦学发展回顾——在第八届全国摩擦学大会上的致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8卷第1期2008年1月

摩擦学学报

TRIBOLOGY

Vol28,No1

Jan,2008我国摩擦学发展回顾

——在第八届全国摩擦学大会上的致辞

宋天虎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北京100823)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及同仁:大家好!

今天,能够相聚在繁荣兴旺的南国花城,领略兼容并蓄的岭南文化,共赴学科交叉的工程领域,回顾国内摩擦学发展历程,展望摩擦学发展前景,心里十分高兴.

值此,在以“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中国摩擦学”为主题的第八届全国摩擦学大会召开之际,请允许我代表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向会议的主办单位摩擦学分会,承办单位广州机械科学研究院和华南理工大学表示衷心的祝贺,向给予本届大会提供支持与协助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等诸多单位表示诚挚的感谢,向与会各位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

摩擦学分会成立于1979年3月,我国摩擦学的研究自建国以来已有几十年历史.客观地回顾过去,科学地展望未来,动员广大科技工作者投身到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和谐社会的洪流中来是我们科技社团义不容辞的职责.大家知道,摩擦学是一门涉及多学科交叉的边缘学科,在诸多研究领域中占据重要地位.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大有作为.经过半个世纪,摩擦学的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5个阶段.(1)起步阶段

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初为起步阶段.在经历了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从50年代后期开始,摩擦学的研究与发展不断受到各界重视.,其主要标志是1962年10月15~20日,在兰州由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和我会联合举办的“第一次全国摩擦、磨损和润滑研究工作报告会议”,有160多名专家莅临.会议提议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筹备设立摩擦、磨损与润滑分会.

(2)停滞阶段

从20世纪60至70年代为停滞阶段.在这一较长的时期内,我国摩擦学研究和发展受到很大影响和冲击.

而在这一时期,随着现代工业和大型成套机械装备的迅猛发展,国际上节约资源已成为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在此背景下,1966年Jost博士提出了著名的《英国教育科研部关于摩擦学教育和研究的报告》(((Jost报告》),给摩擦、磨损及润滑的研究工作定义为“Tribotogy”,提出摩擦学作为一门边缘学科发展的重要性,并为世界各国摩擦学同行广泛接受.

2004年11月29日,在伦敦的雅典娜俱乐部我再次拜访了Jost博士,同时送去了何光远部长赠给他的“科技大使”的题词,并在雅典娜俱乐部的图书馆看到了(Jost报告》的文稿.

(3)发展阶段

20世纪80年代为发展阶段.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以后,国内摩擦学研究得到了迅速恢复和发展.1979年3月18~25日,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在广州主持召开“第二次全国摩擦、磨损及润滑学术会议”.会议期间成立了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摩擦磨损润滑分会,选举出第一届理事会.在1980年的苏州会议上正式定名为“摩擦学分会”.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对我国的摩擦学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其中对国际学术交流活动的推动作用最为明显.1979年5月813,以国际摩擦学理事会主席Jost博士为团长的英国摩擦学代表团一行6人访华,在我国做了30场学术报告,提供了一批书刊和技术资料.随后,我会又派代表团对英国进行回访,收集了大量技术资料,并撰写了2万多字的总结性技术资料,详细介绍了英国及国际摩擦学的发展、研究及教育情况.1980年5月和7月,联邦德国

收稿日期:2007—12—12;修回日期:2008-01-09/联系人宋天虎.

作者简介:宋天虎,男,1940年生,教授,目前主要从事焊接、材料和装备研究及科研管理工作

第1期宋天虎:我国摩擦学发展回顾——在第八届全国摩擦学大会上的致辞95

摩擦学代表团和El本摩擦学代表团相继访问中国,1980年9月Jost博士再次访华.这些学术交流活动为中国摩擦学与国际交往铺平了道路,奠定了基础.1981年6月15~19日,摩擦学分会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工矿企业润滑工作会议.会议重点讨论了润滑与节能问题,首都钢铁公司、大连重型机器厂、洛阳拖拉机厂及天津机械厂等单位介绍了试验经验,表明摩擦学工业调查的时机基本成熟.

摩擦学工业调查的主要工作由大批一线生产人员进行.这支队伍与摩擦学分会的教育培训工作密切相关,到1980年6月,全国已经培训了3000多名学员.同时,在总会和摩擦学分会的支持下,很多省先后成立了摩擦学学会.他们对随后的摩擦学工业调查给予了很大支持.

摩擦学工业调查的目的是,对摩擦学工业应用在全国范围内可能获得的经济效益及蕴藏潜力做出一个较为客观的估计,以期引起国内各工业部门和企业对摩擦学技术的重视.

1982年3月,首次在北京召开了“摩擦学工业调查座谈会”,会上先行调查的大庆油田、鞍钢等单位交流了调查工作经验.会后,几个大型厂矿企业,如武钢、淮南煤矿等也率先行动,对调查工作起到了示范和推动作用.

1982年8月,在兰州召开了第三次全国摩擦学学术会议,与会代表达231人.虽然这不是一次专门的调查会,但会议的一大特点就是“重视工、农业中存在的摩擦学问题的调查研究”,并提出了《开展摩擦学工业调查的意见书》,因此这次会议成为了事实上的“全国摩擦学工业调查”动员大会.会议期间选举出摩擦学分会第二届理事会,并特别设立了一个“调研工作委员会”.这对于加强摩擦学分会对工业调查的领导具有重要意义.

1983年7月,摩擦学分会和中国石油学会在安徽召开“摩擦学润滑技术与节能学术讨论会”,报告了全国性摩擦学工业调查的早期结果,获得了摩擦磨损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的统计数据.

1983年9月,在大庆召开了摩擦学工业调查现场座谈会,会议讨论通过了《全国摩擦学工业调查提纲》,对于后续调查活动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1984年10月,摩擦学分会与中国石油学会联合在浙江镇海召开了“摩擦润滑与节能专题座谈会”.座谈会实际上是摩擦学工业调查的初步小结会,当时,我们可以自豪地宣布“中国也有自己的数据了”.1985年12月,摩擦学分会在厦门召开了“全国摩擦学工业应用技术交流会”,出席会议有467人,将摩擦学工业调查推向了高潮.摩擦学分会秘书处提交了《中国摩擦学工业应用调查综合报告(初稿)》.截至1984年底,已有石油、冶金、煤炭、农机、铁道、机械、纺织、交通8大行业和各地区比较全面的调查报告24篇,2000多人参加了调查.初步提出了“通过摩擦学技术的应用,到本世纪末每年可为国家节约的资金约占当时国民生产总产值的1.2%”的调查结论.

到1985年底,调查工作已汇集各种调查报告30篇,参加调查的人员超过5000人.为了进一步补充修改《全国摩擦学工业应用调查报告》,1986年4月在北京召开了座谈会.来自冶金、石油、煤炭、铁道运输、农机、汽车交通、机械等行业和高等学校的代表21人,并对报告进行了补充核实、讨论修改并定稿.当时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许绍高秘书长非常重视这项工作,多次在常务理事会和全国秘书长工作会议上汇报和介绍摩擦学工业调查与应用的情况和经验.摩擦学分会郑林庆理事长,王汝霖、张祖荫副理事长及有关理事都亲自参加研究并予以指导,摩擦学分会秘书处L直将其作为重点任务,集中力量推进工作.

综上所述,从1982~1986年,“摩擦学工业应用”调查历时4年,参加人数达5000多人,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一是取得了摩擦学调查和应用的经验;二是通过摩擦学工业调查,使许多企业获得了实际的经济效益;三是对应用摩擦学技术可能获得的潜在经济效益得出了一个较为客观的估计.

据推算,1984年我国应用摩擦学技术所节约的能源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37%.

通过这次调查,不仅动员了众多的企业和技术人员参加;同时也得到了中国开展摩擦学研究、教育和应用活动的经济效益估计;更重要的意义是,它使众多企业和广大技术人员认识到摩擦学研究与应用的重要性,极大地促进了国内摩擦学学科发展及摩擦学技术的应用.其规模之大,在世界各国摩擦学调查中首屈一指.Jost博士在1991年《摩擦学25年的回顾与今后的任务》中认为,“中国的调查是最彻底和最全面的”.

与此同时,在这一重要的发展阶段,由于广大科技工作者辛勤劳动和无私奉献,在摩擦学研究和学科进展方面做出的贡献也较显著,诸如弹流润滑理论与应用、表面形貌效应、摩擦学设计及空间摩擦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