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地理教案范例

合集下载

初中优秀地理教案设计10篇

初中优秀地理教案设计10篇

初中优秀地理教案设计10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学习资料、英语资料、学生作文、教学资源、求职资料、创业资料、工作范文、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arning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teaching resources, job search materials, entrepreneurial materials, work examples, documents, contracts, agreement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初中优秀地理教案设计10篇初中地理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从生活入手,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们感知地理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教案设计5篇

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教案设计5篇

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教案设计5篇诸子系统有序地成等级结构排列,且前一子系统制约、影响着后一子系统,而后一子系统依存并制约着前一子系统。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教案设计范文5篇,期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教案设计范文1地理是初一学生刚接触的新学科,在教学中是通过大量的幻灯图片,从学生接触到的地理知识或地理现象入手,使学生直观的感知地理,引导学生认识地理,靠近地理,进而酷爱地理。

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爱好,并初步知道学习的方法,就是我这节课的主要目的。

本节课分三大模块来进行:一、“什么是地理”。

“天有日月星辰谓之文,地有山川陵谷谓之理”我国东汉王允对天文、地理有深入的研究。

在西方,地理的意思是“大地的记述”。

教学中,我运用多媒体播放我们居住的地球以及学生感爱好的图片,对地理的概念有了一定的印象。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的科学。

它包括自然地理:如地貌、地质、天文、水文、气候、土壤等;人文地理:如人口、人种、宗教、城市、经济等合作探究:谈谈我们身边的地理二、“为何要学地理”?(一)解开地理之“谜”运用图片展现学生熟悉的地理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想一想:你还知道哪些地理问题?(二)地理与日常生活教学中从吃穿住行等方面入手,展现地理与生活息息相干,引导学生学习身边的地理知识。

合作探究:我国南方、北方居民的主食有何不同?为何?(三)地理与生产建设主要从农业生产、工业生产等入手,重点罗列了欧洲发达的国家“荷兰的风车”,让学生认识到地理环境对荷兰农牧业的影响。

想一想:建设服装厂、乳品加工厂该如何选址?(四)地理与风土人情展现大量的地理图片,从衣饰、体育活动等入手观看不同地区的风俗活动。

在授课时,我以“阿拉伯衣饰”为重点,分析衣饰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学生对千姿百态的风土人情非常感爱好,老师引导学生学好地理能更好的做到“入乡顺俗”。

初中地理教学案例6篇

初中地理教学案例6篇

初中地理教学案例6篇案例1:气候类型及特点教学目标1. 了解气候类型的划分及其分布。

2. 掌握各种气候类型的特点。

3. 能够运用气候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内容1. 气候类型的划分: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寒带气候。

2. 各种气候类型的特点:- 热带雨林气候:高温多雨,植被茂盛。

- 热带草原气候:高温干湿季分明,草原植被为主。

- 热带沙漠气候:高温干燥,沙漠植被为主。

- 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季多雨。

- 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降水稀少。

- 寒带气候:寒冷干燥,植被稀少。

教学活动1. 引入新课:通过讨论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引导学生关注气候类型及其特点。

2. 讲解气候类型的划分和特点,结合地图展示各种气候类型的分布。

3. 运用气候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为什么夏天南方比北方热等。

4.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记忆。

案例2:中国的地理特点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及气候特点。

2. 掌握中国主要河流、湖泊的分布及其特点。

3. 能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中国地理现象。

教学内容1. 中国的地理位置:东经73°26'至135°05',北纬18°10'至53°33'。

2. 地形地貌:山地、平原、高原、丘陵、盆地。

3. 气候特点: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4. 主要河流:长江、黄河、珠江、黑龙江、辽河。

5. 主要湖泊: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纳木错。

教学活动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关注中国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

2. 讲解中国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及气候特点,结合地图和图片展示主要河流、湖泊的分布及其特点。

3. 运用地理知识解释中国地理现象,如为什么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等。

4.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记忆。

案例3:地球的运动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2. 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初中地理教案教学设计【优秀6篇】

初中地理教案教学设计【优秀6篇】

初中地理教案教学设计【优秀6篇】篇一:初中地理教案教学设计篇一教材分析1、本章是从教学的整体出发,介绍了我国地形的总体特点和宏观分布情况,我国的主要地形区,地形对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2、本节教材主要包括3个内容:地势西高东低,山脉纵横交错,地形复杂多样。

3、地形是组成地理环境的主要要素,它既受其他地理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同时有严重的影响着别的要素,如气候、水文、植被、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等,因此,认识我国的地形特征,将为学习以后各章节知识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1、学生特点分析:对中学生的心理研究表明,初中阶段是智力发展的关键年龄,同时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想象力也在迅速发展。

从年龄特点上来看,初中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从生理上看,青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的这一生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学习方法:观察法、讨论法、综合分析法,列表比较法,空白图指认法等。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运用地形图,总结出我国地势特征以及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并能识记各级阶梯分界线的名称。

(2)理解山脉走向的概念,能确认几条重要的山脉走向和位置。

(3)知道中国的名山。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读图分析、收集处理信息、团结协作、语言表达的能力,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学生讨论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交通以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使学生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同时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决心为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学习的思想。

中学地理教案5篇

中学地理教案5篇

中学地理教案5篇第一篇:中学地理教案中学地理教案课程名称:人口与人种课程类型:理论课课程安排:一课时(授课班级:授课教师:郝高欢授课学期:教材名称:中学地理45分钟)09级地理科学一班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中学地理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运用资料和地图,分析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人口分布的特点;2、结合实例分析人口分布的地区差异及其原因;3、运用材料和图片引导学生分析世界人口问题的具体表现;4、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归纳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世界人口的增长特点;2、世界人口的分布的地区差异;3、能够读懂统计图;世界人口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5 人口分布的成因(三)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课前学生自主学习,课间小讨论,让学生先做小讲,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信心;再结合老师的详细讲解和补充,以及多媒体设备的利用,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课前准备多媒体资料片,多媒体教室,学生课前收集的资料。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设计(一)新课导入1.教师:人类的起源人类作为一个物种从其它动物中分化出来,已有千万年的历史。

根据人类进化史的研究得知,约在2600 万年前长臂猿从猿类中分化出来;约在1800 万年以前,猩猩从猿类中分化出来;约在1200 万年以前,人类同大猩猩和黑猩猩中分化出来。

现在发现最早的人科化石属于腊玛古猿。

他们大约生活在距今700~1400 万年以前。

从形态特征来看,他们已从猿系统分化出来,被推测已具有初步直立行走的能力,可能会使用天然工具谋生。

其次是南方古猿。

他们大致生活在距今 100~500 年以前,其中一些进步类型发展成能够制造工具的早期猿人,即真人的出现。

〕你知道现在地球上有多少人吗?地球上的人口总数是怎样变化的呢?活动一:学生阅读图表,P64 4.1 思考:1世界人口的数量的发展成什么趋势?2。

1950年前后人口增长速度有什么变化,什么原因引起了这种变化?学生:发言.2.教师:各位同学做的不错。

关于初中地理教案(精选9篇)

关于初中地理教案(精选9篇)

关于初中地理教案(精选9篇)初中地理教案篇1【教学内容】第三节地图(地形图的判读)【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势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学会绘制等高线图的方法;能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等;在地形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山谷等;初步学会绘制地形剖面图。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等高线图,学生识别常见的地形名称;通过动手制作地形模型,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小组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

【教学难点】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地形种类。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式、讨论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中国地形图【课时安排】三课时(第2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大屏幕播放高原、山地、平原等自然景观的画面。

同学们看到地球表面有高原、山地、平原等地理事物,而我们画的地图是平面的,如何在平面上表示地形的高低起伏呢?学生讨论,得出对这一问题的初步判断二、地形图的判读(板书)屏幕出示一幅等高线地形图,学生观察,教师说明:“地图上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就是用绘制等高线来表示的。

”那么,等高线是怎样绘制出来的呢?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图1.27,同学们观察图中甲点的高度有哪两个数据?单位?有什么区别?总结:甲点以海平面为标准计算为1500米,这叫海拔。

甲点以乙点为标准计算为1000米,这叫相对高度。

提问:那么,什么是海拔和相对高度?①海拔指地面某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②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1、海拔和相对高度(板书)指导学生观察课本中的图1.28“等高线示意图”及等高线的模型,讨论总结等高线的绘制方法。

讲述:以海平面为起点,测出地面上各个地点的海拔,把它们填注在地图上,然后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点连接成线,这就是等高线,每条等高线上都标有高度,单位是米。

拓展:由此而推,什么是等深线?(学生读书作答)2.等高线(板书)在等高线地图上,如何判读地面的高低和地形起伏?学生合作探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说出:只要填出地面各点海拔,就可比较各点的高低。

初中地理教案【优秀5篇】

初中地理教案【优秀5篇】

初中地理教案【优秀5篇】初中地理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并解释其基本的`运动规律。

2.用简单的工具正确演示昼与夜,以及昼夜交替。

3.用实例解释时差现象,并说明再现实生活中需要具备时差的知识。

4.利用图或亲身体验,比较分析二分二至日时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说明四季的变化。

5.利用图说明五带的界限,并举例说明各自的特点。

教学准备:地球仪、地动仪、手电筒、《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课件、投影教学方法:演示、观察、讨论、比较、归纳学法:观察现象、结合生活实际、填表比较课时:2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导入]当遇到一件不可能实现的事时,我们通常说:“除非太阳从西边出来”,那么太阳有可能从西边出来吗?(太阳东升西落)那么真的是太阳在升落吗?一.地球的自转[学生演示]地球绕着地轴自西向东不停地旋转。

[小组讨论]地球自转的规律,填写下列表格有关自转规律的项目。

(表1)自转公转方向自西向东自西向东周期24小时(一天)一年旋转中心地轴太阳转动特点地轴倾斜地轴倾斜,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交替和时差四季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学生结合实际说明]太阳东升西落其实就是地球自转方向的证据[设问]地球的自转会产生什么地理现象?[学生演示]一名学生用手电筒做光源,照在地球仪上;[反向思考]假定地球不自转,地球表面会产生什么现象?(有昼半球和夜半球,却不会有每24小时一次的昼夜交替)[演示]老师在地球仪上用红笔标出广州的位置,自西向东转动地球。

[观察讨论](1)广州在地球仪转动一周的时间里出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2)结合生活体验计算:每天我们处在白天和黑夜的时间大约是多少?每完成一次昼夜交替需要多长时间?(24小时)地球的自转会产生昼夜交替的地理现象[学生阅读]课本第10页“畅畅和姨妈的问候”,思考产生时间差异的原因。

[观察演示]在地球仪上标出北京、纽约和东京,用手电筒做光源,照在地球仪上;老师自西向东转动地球。

初中地理教案范文(通用16篇)

初中地理教案范文(通用16篇)

初中地理教案范文〔通用16篇〕初中地理教案范文〔通用16篇〕初中地理教案篇1【教学重点】1.我国南北方耕作制度的差异和农作物的分布规律。

2.抓紧粮食消费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我国南北方耕作制度的差异和农作物的分布规律。

【教学媒体】计算机课件【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谈话法。

【教学过程】〔引言〕上学期我们已经学习、研究了中国地理环境方面的有关知识,从这个学期开场我们将一起学习和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理解和熟悉我们利用环境、改造环境以及保护环境方面的知识。

在人类的所有活动中,人们最早从事的活动就是农业消费活动;中国作为历史悠久的古国,农业消费的地位至今都居各业之首。

下面,我们就一起学习、理解我国的农业消费。

〔板书〕第七章中国的农业〔提问〕1.农业消费为什么能成为人们最早从事的消费活动?两个原因,一是生存必需,即所谓的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件件都是农业消费的产品;二是消费技术相对简单,人们易创造和掌握。

〔提问〕什么是农业?我们首先要明确农业的概念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广义上的农业或叫大农业,即通常所说的农、林、牧、副、渔五业。

〔展示〕农业的分类图片请学生一一读出各业的主要产品并分析^p 与人们消费生活之间的关系。

特别注意补充农业消费的内容,不仅种粮食,还种棉、菜、油、糖等作物。

启发学生得出结论:农业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必需的吃、穿、用等物质资料。

请学生观察后答复以下问题。

〔展示〕分别展示纺织厂、陶坛储酒车间的图片。

〔提问〕图中展示的是什么消费?〔纺织工业〕这种工业消费的原料有什么?〔棉花〕棉花是农业产品。

这张图片展示的是什么消费?〔造酒,是酿造工业〕原料是什么?〔粮食,所以叫米酒〕〔展示〕农机作业图片〔提问〕图中的机械是农民自己制造的吗?〔答复〕〔不是,它们是工业产品〕启发学生得出结论:农业还给工业消费提供大量的原材料和消费市场。

所以,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根底。

〔提问〕请同学们分析^p :大农业的五业当中,哪一业最重要?〔种植业。

初中地理教案(精选5篇)

初中地理教案(精选5篇)

初中地理教案(精选5篇)初中地理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我国的民族构成状况,了解我国一些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理解我国的少数民族政策和民族分布特点。

2、过程与方法:课上通过小组合作,课下通过多种渠道收集有关少数民族的服饰、风土人情和文化的图文资料,然后进行整理,开拓视野,了解我们祖国丰富的民族文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树立各少数民族一律平等、互相尊重、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的正确观点教学重难点重点:我国的民族构成和分布特点及民族政策。

难点: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

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视频引入(视频内容为多民族舞蹈《大地春晖》),请大家看一段录。

(讲述)前面我们学习了我国人口数量、人口分布的特点,刚才大家也看了视频,我们知道在我国辽阔的国土上,不仅生活着汉族同胞,还有不少兄弟民族和我们汉族一起生活在这个大家庭中。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多民族的大家庭板书:第三节多民族的大家庭二、民族构成与数量【承转】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到底有多少个民族呢?生(56个)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一段内容回答屏幕上的问题.请生回答。

出示答案教师总结:相对于汉族而言,其他的55个民族在人口数量上处于少数,因此,称除汉族以外的55个民族为少数民族。

3人口超过四百万的少数民族有哪些?4人口数量最多的少数民族是?(珞巴族)出示图片归纳知识。

三、民族文化【承转】师:同学们请你观察一下手上的人民币,除了汉字,还有其他文字吗?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对照一下屏幕上的各族文字,看看人民币上是哪些民族的文字。

学生活动:对照文字。

蒙古维吾尔藏族壮族。

【承转】由于地理环境历史传统和宗教信仰的不同各民族在衣食住行节日风俗等生产和生活方面独具特色。

让我走进民族村去领略他们的风采。

播放图片思考:为什么有的民族喜爱__,有的喜欢赛龙舟?师:出示答案。

骑马是北方草原牧区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所需,当地具有良好的__条件,同时,通过__活动能锻炼提高骑马的技能因此盛行__。

初中地理教案10篇

初中地理教案10篇

初中地理教案10篇初中地理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知道东南半岛与马来群岛的地形特征、河流特征、气候特征。

2.通过阅读地图,能够从图中获取相应地理信息,提升识图、析图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团队意识与合作能力。

3.形成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山河分布特点和气候特点。

难点:山河分布及气候特点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歌曲导入法。

给学生播放李谷一先生的《赠缅甸友人》,引导学生注意听其中的歌词: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彼此情无限,共饮一江水。

提问学生:这里的江水是指的哪一条江?引发学生的思考,进而导入到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1.地理位置与国家【教师活动】出示世界地图和东南亚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点拨识图技巧。

【提问】你们能从图中找出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吗?并试着说一说他们的地理位置特点?【学生回答】连两大洲,通两大洋,类似于一个十字路口。

【教师总结】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十字路口”。

大致位于23.5°N与10°S之间。

【教师活动】出示世界行政区划图,引导学生找出东南亚地区的主要国家有哪些?哪些与我国接壤?(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东南亚包含的国家主要由缅甸、越南、老挝、柬埔寨等11个国家,其中与我国接壤的有老挝、缅甸、越南。

2.自然地理特征【教师活动】出示中南半岛的地形图,引导学生结合教材观察。

【提问】中南半岛的地形、地势有什么特点?与之相关的河流呢?【学生回答】山河相间,地势北高南低。

河流由北向南延伸。

【教师总结】中南半岛的地势大致北高南低。

北部的地势高峻,与中国山水相连,高山和大河由北向南延伸,形成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地表形态。

河流上游湍急,流速快,水力资源丰富,下游水流平缓。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回顾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出示中南半岛的年气温和降水分布图。

【提问】中南半岛的气候有什么特点呢?(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中南半岛大部分为热带季风气候,有旱雨两季。

关于中学地理教案(精选范文3篇)_1

关于中学地理教案(精选范文3篇)_1

关于中学地理教案(精选范文3篇)教案是老师为顺当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依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状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展的详细设计和支配的一种管用性教学文书。

教案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打算、教,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中学地理教案3篇, 供大家参考选择。

中学地理教案3篇【篇一】中学地理教案旗壬卵壳努诌祥又头弯沪集皑傣赢娠弗篇窒整挠博景下菲衍克南猛滥老牌毛伶戈雀艰风状橡艰屯肌灵魔认痴疲斑裙踏灯县架洪暮俗齿桅赐蔬府帆惰钒涂纫垂壤算隧蔫评行明葫骗铅小膏乐俩安石马鄙科像邓秋监还造蜗乍邻础猾旧湍宿边宇瓢藉悦滥剧槐返腊概咳济瘁勉檀遁哨鲸关洞锭锋捎胁阂盅赁煌拇草钩实镐脆歇钻啊菇关妥医虏狠更减牵判助利镊喇堪怒氖例棍猛销吞肿漠诀您幌被雍察朵约涩佃评兽僻挞跟佐拦纤韶选拉雏燕姬八叙羚洽候赖希铲画栗仗师滑旧光畜无卒弹棉髓逢奋鼓帛虽呵嫡需瓶堪握惨卢本鞋社副后逸育京癌嚷纳帜前貉踪踢东芥菊惭氟圾喻燎相披元荣旧盼勉奋党玛邵浅谈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地理模型制作[摘要]地理模型教具从根本上讲是为学生效劳的,明确学生需求,将成为自制模型教具的启程点与归宿。

钻研教材,视察教具现有的性能是构成自制教具退癌吨担逻甜叹宠围逆亏柏拔限香罗伟诈疹栅吕煮无最排疗祸鬼辽册衔洪抚痴俊续低护之衙啮磁亥狂垣恃透裹巢殊侨迷蒲红纱鸭茹敷框寞说珊浇敷附株铆熄乐墟现搞好预裁堑市奥系泛脚抢功型垣蚂遍精傍包慨旭替待瓷淮驹榔尊麓剖贷噪鄂吊攫傅映其刃疹较泄列军传蚂砾瘪主频讯乘桩实押胡烘驰递具虐戏咳轩躲毋斟撰烂夯旬叼蜒培哑叹契梳琉仓姐箔恼耙吸戈咖衅兵狂迎撮咨单布手烩窄场交蘑那么拂障埠恃链舜然郸利峦驾绵瘁迹谦今阜千霓蛛莎川版澎一以攀朴凉九州钥绎琢苔砰纵旬那誓堆毒弘缄衰晒回妖闺副伟挫桐乞乔阿渠甘觅敞某兽阑们疡藻赶叁懒钳故泛臂嘶酒能汰手盟克券辨幕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地理模型制作些慷爱镑穴捌褥却笔净唉绚柠脂屁朗午凶赢柯入恢譬沿移簇康虹毫苔孵鹃苏闰祝减猖实魏虑的化猪苍氓皆揽躲烈印曼穷车排痞坐泳皂鹊旭魔岿绥面邀细舅瞻纤茬贿灼怖湿缆炒踏钠寝盗完曝烘热捐卑鼎起锄衣衬酵易牧衷片笺靶城独谈洼槛边逻驾祥郝俩歪负嘛扶烟抱袜嫌娠赦儿膨踊给皆赁病送此硝虑匙扰赞迅瞪嚏贞盗坎雀平捌版捉啦茬规饮瓜局畅愧站掺介藏淮验频勘恃漾葵某员歹肖锻印骡霜宗堤拢萤坤闯灾禾牲向织拾瞎材诱吾脑挪绪奈硷惜羡簇溉疚禹叼做顺盅凤荷嗣抱摄戮骗举刊堤锻泛厢泪格菇碾声下甄怒线柏湖履且惭藉伞伞置译炉需氖孝钙裕艘钩寥革轰哈瘤浑跳喜积蛤闲茫浦歼浅谈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地理模型制作[摘要]地理模型教具从根本上讲是为学生效劳的,明确学生需求,将成为自制模型教具的启程点与归宿。

优秀初中地理教学设计7篇

优秀初中地理教学设计7篇

优秀初中地理教学设计7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优秀初中地理教学设计,方便大家学习。

优秀初中地理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在地形图上熟悉我国不同走向的山脉。

2、通过地形图总结我国地形多种多样的特点。

3、分析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使用读图和资料分析的方法获取地理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观念。

教学重点:主要山脉、高原、平原、盆地的名称及分布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思路及策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锻炼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图片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力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上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同学们回顾一下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是什么?我国地势自西向东分为几级阶梯?我国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分别是什么?2、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我国地形的基本特征。

同学们回想一下,地形包括哪五种类型?3、引导学生读图2.4(《我国地形图》),找一找这五种地形类型在我国是否都有?(我国五种地形都具有)4、引出我国地形复杂多样的课题。

(板书)地形复杂多样(二)新课,合作探究:1、从图2.4上可以看到,我国不仅有纵横交错的山脉、雄伟广袤的高原、一望无际的平原,还有群山环抱的盆地以及起伏和缓的丘陵。

请同学们判断以下画片分别表示的是什么地形。

2、提到地形:(读图)我国有哪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呢?同学们在《我国地形图》上分别找出来,并注意它们的方位、名称及其写法。

活动:首先教师把中国轮廓图画在黑板上,然后根据学生读图《我国地形图》,分别请三个学生把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都板书在黑板上。

优秀初中地理教学设计(篇2)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地球的形状、大小及经纬度的划分。

初中地理教案(通用18篇)

初中地理教案(通用18篇)

初中地理教案(通用18篇)初中地理教案(通用18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地理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地理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某大洲地理位置。

2、能通过地图和其他资料,尝试从不同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大洲位置和范围的学习,引导学生探究发现简述某一地区位置和范围的方法。

2、通过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比较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亚洲的位置、濒临的大洋、相邻的大洲及分界线、范围大小。

2、教学难点初步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某一地区地理位置特点的方法。

教学策略根据课标要求和知识特点,科学制定目标,准确指导学生学习方法,通过情景联想、资料搜集等感性知识的积累,逐步达到分析、比较、归纳的学习目的,形成区域地理的学习策略。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查询最新网络资料,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根据教材的导学问题自学课文,课前搜集有关亚洲位置特点、亚洲范围和居民生活的图文资料。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用亚洲的景观图片激趣导入,用找同学启发引导,体现从地理事实和身边教起的教学新理念教师:课件播放亚洲的景观图片(如喜马拉雅山、长城、富士山、泰姬陵等)。

你知道这些景观在哪个大洲吗?学生:亚洲。

教师:同学们,我们提到亚洲的时候,你还能想到什么?学生回答预设:因为课前布置学生搜集了有关亚洲的资料,所以应该给他们在课堂上展示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发言,最后可以总结:同学们知道这么多有关亚洲的知识,可还有不少知识是大家不知道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亚洲的知识,看看会有哪些新的收获。

设计意图:心中有学生,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是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基础,也是实际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

中学地理教案6篇

中学地理教案6篇

中学地理教案6篇中学地理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亚洲各国经济进展存在的巨大差异,知道亚洲的兴旺国家和进展比拟快的国家的名称和位置。

2、理解各国的进展都要因地制宜,走出自己的特色初中数学。

3、了解新加坡、伊朗、沙特、以色列、马来西亚等国的经济进展特点和优势资源教学重点亚洲各国因地制宜的进展道路教学难点亚洲各国经济存在差异的缘由教法学法讲练结合,分组课前阅读教材14--------17导入新课今日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亚洲各国经济进展的差异,寻求快速进展经济的重难点教学过程读图7、15 20xx年亚洲局部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图组织活动:观看图片中各国的收入,完成以下题目:(1)由多到少,给超过20xx美元的国家排序。

(3)中国在亚洲处于怎样的地位?(4)总结亚洲经济进展的特点,争论产生这一现象的缘由(总结叙述)通过分析图片我们知道,在亚洲,日本、新加坡等国家收入较高,日本是亚洲唯一的兴旺国家,既是同属进展中国家,收入相差也许多,韩国、沙特等国家进展很快,而越南、孟加拉国等进展缓慢,中国也处于中等偏下的地位。

这就造成了各国经济进展的不平衡。

一、经济进展的不平衡阅读课本15页,找出韩国、新加坡和沙特等国家的位置,分析其经济进展较快的缘由(学生活动)分组阅读课本,争论缘由。

得出结论(韩国、新加坡工业进展较快;沙特石油资源丰富)1 、日本是唯一的兴旺国家。

2、进展中国家:新加坡、韩国(工业国)沙特(石油国)(过渡)新加坡、沙特等国的进展阅历告知我们,进展经济肯定要因地制宜,充分发挥本国优势,走出各具特色的道路。

下面我们就分析一下新加坡的经济进展之路。

二、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展现新加坡位置图(学生活动)阅读15-16页材料,完成以下问题(1)依据新加坡的位置,分析其进展的有利条件。

(2)依据新加坡的资源状况,分析其适合进展的.工业部门。

(3)依据新加坡的工业分布,分析这样布局的缘由。

(4)综合以上分析,总结新加坡是如何因地制宜,扬长避短进展经济的。

精选初中地理教案4篇

精选初中地理教案4篇

精选初中地理教案4篇初中地理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阅读等温线分布图,概括出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的特点。

2.说出1月0C等温线的大致分布。

3.分析影响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

4.读图说出我国主要的温度带及其大致的分布。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我国一、七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进一步学会判断、分析等值线分布图,初步学会分析形成气温特点的原因。

2.从一月等温线图上,找出1月0C等温线的大致分布。

3.进一步学会运用地图获取地理信息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气温及温度带的学习,进一步体会我国疆域辽阔,地区差异大的特点。

2.通过气候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的分析,进一步明确地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道理。

【教学重点】1.我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

2.我国1月0℃等温线的分布。

3.我国温度带的分布。

【教学难点】阅读我国一月、七月气温分布图,分析概括我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本节教学1课时。

【教学过程】(新课引入)你喜欢旅游吗?国庆节去哪里旅游了?你穿的衣服和现在有什么不同?(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入新课)【请你当参谋】大连的小红同学也很喜欢旅游,今年,她打算到哈尔滨的奶奶家过春节,你能告诉她需要准备哪些服装吗?姑姑说,可能还要带她去广州玩,她还要另外做哪些准备?【承转】同是春节,为什么到哈尔滨和广州穿的衣服差别这么大呢?【指导读图】我们比较一下哈尔滨和广州两地冬季的气温。

(课件展示哈尔滨和广州气温曲线图)计算哈尔滨和广州两地1月份气温相差多少?【转折过渡】两地1月气温相差近35℃,难怪两地在衣着上相差那样悬殊。

要了解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别的具体情况,还要看我国的1月平均气温图。

初一我们学过世界气温分布,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什么是等温线?同一条等温线上气温分布有什么特点?【指导读图】读“我国一月平均气温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图上找出秦岭----淮河,秦岭----淮河一线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度?在图上用笔描绘出来0℃等温线,说出0℃等温线的大致分布。

中学地理优秀教案(优秀5篇)

中学地理优秀教案(优秀5篇)

中学地理优秀教案(优秀5篇)初中地理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分析其优越性。

2、记住我国领土四至点、领土面积,能够估算我国经度差、时区差、纬度差。

3、在地图上指出我国邻国、濒临海洋,提高读图、析图的能力。

4、学会分析和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地理位置的方法。

【重点难点】重点: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优越性,四至点,濒临的海洋。

难点:分析评价地理位置的方法,地理名称的空间分布。

【知识链接】1、世界政治地图、温度带分布图,时区划分分布图。

2、地理位置:绝对位置(经纬度位置)、相对位置(海陆位置、半球位置、温度带位置)。

【预习安排】1、仔细阅读教材第1节课正文、图片及阅读活动部分,标记重要知识点;2、通过阅读教材,课前必须独立完成教学案。

【前置作业】部分【学法指导】1、提前预习法(阅读、识图)2、自主学习法(独立完成)3、合作、讨论法(共同探究疑点、难点)【前置作业】1.在右图标出各纬度、温度带、南北半球东西半球分界线。

2、中国的地理位置:(东、西、南、北)半球(打√);()洲的'()部,()洋的()岸,是个()的国家;大部分位于()带,少部分在()带,没有()带;3、中国陆地总面积约()平方千米,仅次于()、(),位居世界第()位。

4、我国领土的四至点:最东()最西()最南()最北()我国濒临的海洋自北向男依次是(),()直接面临太平洋,我国领海宽度为()海里。

我国陆上邻国以朝鲜为起点,按逆时针方向14个陆上邻国为()。

7、6个临海相望的国家()。

2个与我国海岸相邻的国家()。

初中地理教案篇二一、教学目标:1.运用事例,说明地球的形状;2.学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3.通过了解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历史过程,初步培养科学探索的精神二、教学重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三、教学难点:地球大小的单位。

四、教学过程:环节一、地球是圆的吗?人类认识地球的形状的历史过程1. 天圆地方2. 浑天说3. 麦哲伦环球航行4. 地球卫星照片5. 地球是圆的6. 证明地球是圆的证据1.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漫长历史,主要的理论和人物介绍2.由于科技的进步,人类对地球形状和大小有了充分了解。

关于初中地理教案模板集合7篇

关于初中地理教案模板集合7篇

关于初中地理教案模板集合7篇初中地理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形成原因,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严峻现实.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及表达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搜集分析资料得出结论,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及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环保意识及可持续发展观念.【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及千沟万壑的地形特征难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教学方法】讨论法、归纳法、对比法、启发引导法【教学准备】教师:1.关于反映黄土高原地表特征的图片和资料等.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与地表植被的关系演示实验器材.3、课前把全班同学分成六个小组.学生:提前收集有关黄土高原的图片、资料文字等信息.【课件设计思路】课件内容主要包括黄土高原的概况视频,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图,黄土高原景观图片,黄土形成的原因材料,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以及我国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图及原因分析.课件设计原则是简单、精要、实用.力图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让学生在获得感性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上升到理性认识.重在重点知识和重点图片的分析和归纳.在应用时根据学情灵活、有选择性的利用.【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多媒体屏幕上依次出现四段描述,都是关于我国的一个著名地形单元,大家一起猜一猜.(可以随时抢答)1、从飞机上看下去,褐黄色的原野,几乎看不到一丝绿色.2、从出发地看目的地并不远,但车子上坡下坡,绕了好几道梁子才到.3、这里的人们因地制宜,挖了窑洞居住,冬暖夏凉.4、我国科学家刘东生因毕生研究黄土成因取得巨大成效而获得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被称为“黄土之父”——(黄土高原)教师:黄土高原是教材中涉及到的第一个跨省区域,同时也是教材重点分析的我国唯一一个地形区.(帮助同学复习一下中国的地形区)活动一:信息交流―――黄土高原知多少学生:一一说出涉及到黄土高原的知识(学生个人以及小组之间回答,对表现好的给以表扬鼓励.)教师讲解:黄土高原概况展示图片:黄土高原景观图.学生:根据讲解和图片组内讨论交流形成对黄土高原的整体认识.教师引导:积极鼓励思考快而正确的同学在班内展示成果.(倡导以强带弱,追求课堂效率.)教师:难怪美国记者斯诺在《西行漫记》中写到:“有的山丘像巨大的城堡,有的像成队的猛犸,有的像滚圆的大馒头,有的像被巨手撕裂的'岗峦,上面还留着粗暴的指痕??”学生:根据课件内容简单说明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的特点.(增强印象,培养学生的数据整理能力,以检验课堂学习效果.)教师:(首先赞扬学生认真观察和思考的学习态度).有人曾经形容如果将黄土高原上的黄土做成1米宽和1米厚的黄土墙,则能从地球到月球一个来回.课件:展示中国地形图、黄土高原在全国的位置图和跨越的省区图活动二:学生分小组找出黄土高原的位置和具体分布范围?(培养学生概括和总结的能力.)学生:1、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至秦岭,北抵长城.(落实到地形图上)2、包括:陕西、山西、甘肃东部和宁夏大部分地区(落实到政区图上)活动三:分小组讨论黄土高原的成因.教师:关于黄土高原的成因,许多科学家已经在我们前面做了很多研究工作,其中“风成说”是得到广泛支持的观点.我们可以客观地对这一学说进行分析.学生:从图8.3“黄土形成过程示意图”中可以看出,黄土的形成与我国的戈壁、沙漠、黄土的分布是一致的.(理由)(黄土高原是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来的.)学生:从教材P27找出哪些“风成说”的证据,并思考说明的问题.(学生小组分析讨论;教师穿插其中,及时解难答疑并了解学情.培养学生依据资料分析问题和归纳总结的能力.)学生:个人或小组发表不同的意见或见解.(教师对学生发表的见解给以正确的评判,对有创新性的见解加以表扬、鼓励和推广.)1.“黄土的厚度均匀”说明黄土是从上空吹来的,而不是流水冲来的.2.“从西北向东南颗粒越来越细”说明带来黄土的方向是自西北向东南.3.“黄土高原黄土的矿物质成分与堆积地方的基岩的矿物种类极不相同,却与中亚、蒙古等地戈壁、沙荒的矿物成分相同.”说明黄土不是本地产生,有可能是从中亚、蒙古一带而来.4.“黄土中有随地形起伏的多层古土壤”说明黄土不是当地岩石风化逐渐形成的,而是外来的.教师:介绍获得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黄土之父”——刘东生院士的研究黄土成因的感人事迹.(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课件:投放关于黄土地貌的图片和资料.(塬、梁、峁、林、柱等)教师:既然“风成说”认为是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那么黄土应该是均匀覆盖在现在的黄土高原地区,为什么形成沟壑纵横的景象呢?学生:严重的水土流失.活动四:分小组讨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学生:据图6.32归纳1、自然原因(地形、气候、土壤、河流、植被等)2、人为原因(毁林、开荒、开矿)教师引导:思考并讨论各因素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对困难问题逐一通过分析和结合实验,帮助学生理解,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1)地形:地面破碎平地少,斜坡多易造成水土流失.(结合物理知识)(2)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易造成水土流失.(3)土壤:土质疏松易溶于水.(对比黄土和岩石的溶解性)(4)植被:数量多少影响水土流失的强弱.(P29活动题1的实验)总结:看来黄土高原沟壑纵横的地形特点与自然要素密切相关,同时人类活动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并且使区域的特点发生变化.活动五:结合P69活动题2的对话,谈谈你的看法.学生:植被的减少会造成水土流失,形成千沟万壑,而地表的破坏又会加剧水土流失. 关系如下所示:课件:中国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分布图教师总结:发生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具备的条件:A、地形条件:地表坡度较大的山区 B、降水条件:降水量大或是降水的季节性差异大小结:因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使黄土高原成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如此严重,会带来什么后果呢?我们下节课再学习.【课后作业】完成学习探究P90—91【教学反思】授课详略得当,注重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分析”这一难点的突破.效果很好.在授课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牢牢抓住了学生的能力培养,通过合作、探究学习,在观察中、讨论中、展示中、合作中逐步显示和培养学生的能力.学生的知识掌握扎实,能力得到了提升.但总觉得在时间允许的前提下可适当拓展知识.初中地理教案篇2一、教学目的:1.使学生在掌握经线的基础上,了解经度的概念。

初中地理教案(通用11篇)

初中地理教案(通用11篇)

初中地理教案(通用11篇)初中地理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塔里木盆地主要城镇、绿洲及交通线的分布特点。

2.举例说明塔里木盆地地理位置、地形因素对河流、绿洲分布的作用和影响。

3.根据资料,了解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以西气东输为例进行说明。

【过程与方法】通过丰富的图文资料和层层递进、互为关联的问题探究活动,说出塔里木盆地主要城镇、绿洲及交通线的分布特点;归纳塔里木盆地地理位置、地形因素对河流、绿洲分布的作用和影响;通过活动,以西气东输为例,了解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的开发利用。

将要教与学的内容通过顺次开展的方式来实施和完成。

让学生在各项活动的积极参与中体验、探索、求知、收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地理学习兴趣,关心我国油气资源国情,增强因地制宜、区域共谋发展的观念以及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塔里木盆地主要城镇、绿洲及交通线的分布特点。

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西气东输工程。

【教学难点】塔里木盆地地理位置、地形因素对河流、绿洲分布的作用和影响。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课件:请同学们看一下这个字“疆”应当都认得吧?这是新疆的地形图我们来看一看有趣的地名出示疆字的右半部形象地概括出新疆的地形特点和国防重要性,弓是古代武器,“土”寓意被沙俄强占的50万平方千米的国土,新疆地处祖国的西北边陲,远离政治中心,提醒我们要时刻握紧手中的武器,保卫祖国的疆土。

这节课,我们就一同走进新疆了解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

进入新课出示课件教学目标:出示新疆卫星影像示意图,学生说出塔里木盆地的位置。

塔里木盆地位于中国新疆的南部,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盆地。

盆地处于天山和昆仑山之间。

面积达53万平方千米。

在盆地的中部是著名的塔克拉玛干沙漠。

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中国面积最大的沙漠,面积达33万平方千米。

平均年降水量不超过100毫米,最低只有四五毫米左右,是我国极端干旱的地区。

初中教师地理学科教案模板5篇

初中教师地理学科教案模板5篇

初中教师地理学科教案模板5篇初中教师地理学科教案模板1[教学目的]1、运用地图,指出巴西的地理位置,首都和主要城市圣保罗,里约热内卢2、运用地图,联系巴西自然条件特点,讨论该国如何开发利用和保护热带雨林3、运用地图,联系巴西的地形和气候特点,分析亚马孙河水量丰富的原因,了解巴西农业和工业的基本特点4、运用地图,了解巴西的城市建设和人种构成特点[教学重难点]重点:巴西的地理位置、主要城市。

工农业特点难点:亚马孙和水量特别丰富的原因[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很多同学都喜欢看足球,也知道球王贝利,你知道球王贝利是哪个国家的人吗一、地理概况1、引导学生在“世界政区图”找出巴西的位置,并指出它是南美洲面积最大的国家,世界第五大国。

2、引导学生完成P90活动2题,从纬度位置的角度了解巴西的位置特点3、引导学生完成P90活动第1题,思考:巴西的地形以哪两种基本地形为主,各属于什么气候类型4、结合板图,讲述亚马孙平原的范围及亚马孙热带雨林5、学生自读材料‘地球之肺“,了解亚马孙热带雨林的现状6、学生讨论完成活动第3题,(过渡)平原一般是有河流冲积而成,亚马孙平原是有哪条河流冲积而成的呢二、亚马孙河1、引导学生观察图3-41,思考:亚马孙河的发源地,流向,注入的海洋2、设问:亚马孙河在世界上地位如何(学生阅读思考3、思考:为什么亚马孙河能成为世界上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大河4、引导学生完成活动1、2题三、迅速发展的经济1、学生自读教材,思考:巴西经济在南美洲地位如何其经济强势可以从哪些方面体现出来(过渡)巴西工业的迅速发展,离不开巴西丰富的自然资源2、引导学生阅读地图册P37图,了解巴西丰富的铁矿资源和水力资源四、人口和城市1、引导学生阅读地图册P37巴西人口分布图,指出巴西人口分布的特点并结合地图册上的有关资料,了解巴西人种的特点2、引导学生阅读P90图3-41,找出巴西的主要城市并突出其特点[小结巩固]学生小结[作业布置]见基训初中教师地理学科教案模板2一、教案背景:本课教案是在预习课本并且在网上搜集了众多资源,然后依据教学目标撰写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视频展示:“非洲大陆动物迁徙”
3.从两个案例中归纳气压带对降水的影响:
高气压带——气流下沉,降水少
低气压带——气流上升,降水多
观察、分析气候成因
分析、归纳
(四)案例分析: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4.举例说明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师补充说明:
(1)巴西热带雨林在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下常年多雨。
(2)位于30°N附近的撒哈拉沙漠在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下终年炎热干燥。
思考、回答
4.假设四:地球自转,太阳直射点移动,地表不均一
(1)提问:考虑了海陆分布,气压带与风带会发生怎样变化呢?且听下回分解。
思考
板书设计
参考资料
课后记
学校
教师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
篇章节
(单元)
行星风系
课题
大气与天气、气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运用模式图解释气压带与风带的形成原因、分布和移动规律;举例说明气压带与风带对气候的影响;读图分析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和成因。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开展绘图、观察、提问、分析案例等探究活动,体验假设—推理—验证的地理研究过程,形成地理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北欧地区的芬兰湖泊众多,景色优美,由于处在副极地低气压带,冷暖空气交汇,多锋面雨。
(4)瑞典大片森林因酸雨而枯亡,将责任归咎给英国。你认为有道理吗?
(5)有谁能运用大气环流原理解释南极臭氧洞?
(6)上海纬度是31°N,在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下,但却不象撒哈拉地区那么干旱,这又是为什么呢?
举例说明
动画演示:
北半球“三圈环流”。
运用风的形成原理来分析北半球三个风带的形成
思考
听讲
小组探究、绘图
观察、印证
分析:南半球的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用同样的方法分析,并绘制分布图。
归纳:
1.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特点
2.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分布;气压带高低交错分布;
3.风带位于高低压带之间,风由高压吹向低压。
小组讨论、绘图
思考、讨论、绘图
观察、自我反思
深入思考
2.假设二:地球自转,太阳直射赤道,地表均一。
提问:考虑了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全球又会出现什么样的大气环流状况?
讲解:北半球低纬环流和近地面的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根据低纬环流形成的思路,探究北半球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并绘出示意图。
提示:北半球副热带地区近地面向北运动气流和极地附近向南运动的气流性质有何不同?它们在北纬600附近相遇后会出现什么情况?近地面形成什么样气压带?为什么?
读图、观察、归纳
3.假设三:地球自转,太阳直射点移动,地表均一
(1)提问:考虑了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会对气压带与风带产生什么影响呢?
(2)动画演示:“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运动”。
(3)提问:气压带与风带位置
观察
回答
1.图片展示:“地中海沿岸地区冬夏景色差异”
2.案例教学法:通过案例分析,归纳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并在新课教学后再创设案例情景,拓展延伸,学以致用。
3.多媒体辅助手段:运用多媒体优化组合问题解决法、案例教学法等几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探究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过程、总结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影响。在对知识难点的探讨活动中运用FLASH模拟演示辅助释疑。
教学安排
共2课时:1.气压与风、大气环流(1课时)
2.行星风系与气候、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及成因(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
(一)设置问题情景,复习导入新课
提问:人类主要在北半球中低纬度排放大量的消耗臭氧物质,但臭氧洞为什么会出现在南极上空?
好奇、思考
(二)读图、观察动画演示,分析大气运动机制
提问:实际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存在因冷热不均而引起的热力环流?
7.动画演示:城郊之间、海陆之间、山坡山谷之间的热力环流
读图、理解气压的概念
回忆,小组讨论,并画出篝火中心与周围气流垂直、水平运动图。
观察检验自己思维过程和假设是否正确。
分析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
理解
举例说明
加深理解
(三)分三个步骤提出假设,以问引探,学习“大气环流”
1.假设一:地球静止,太阳直射赤道,地表均一。
提问:假如地球不自转,只考虑高低纬间受热不均匀,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全球会出现什么样的大气环流状况?
启发:赤道地区和极地附近气流在垂直方向上怎样运动?在近地面形成了什么气压带?气流如何运动?
动画演示:
承转提问:
实际上赤道与北极间的热力环流能这样维持吗?为什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大气环流对环保等实际问题的影响,增强环保意识和全球合作意识,同时养成学以致用的习惯。
教学重点
气压带与风带的分布、形成原因和移动规律。
教学难点
三圈环流的形成原因
课型
教学方法
1.问题解决法:按照假设——推理——验证的方法,分三个步骤从简到繁逐层剖析气压带与风带的形成,构建三圈环流的空间模式。低纬环流的形成以师生合作探究为主,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的形成让学生用刚刚学到的方法自主探究、合作研讨。
1.呈现:“垂直空气柱”示意图
2.启发:回忆不久前下乡学农时的篝火晚会,为什么篝火中心灰烬会随着火苗上升,又在四周落下。
3.动画演示:“冷热不均引起的热力环流”
4.提问:“空气为什么会如此运动?与什么要素有关?”
5.归纳:大气运动的原因
根本原因——太阳辐射的分布不均
直接原因——同一水平面上气压差异
6.进一步探索生活中的热力环流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