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案】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
《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设计理念:运用“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目标:(1)继续学习课文,了解写法、体会感情;(2)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抓住有关词句体会人物感情。
教学难点:了解文章通过任务动作、神态、语言来表现人物感情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1)理解题目的含义:1)课题的关键词是什么?(怀念)。
怀念谁?)2)为什么要在“怀念”前面加上“秋天的”(因为是发生在秋天的事);(2)课文分为几段来写,每一段写什么?(重病母亲的劝慰——临死前的牵挂——怀念母亲)2.听老师范读课文第一段㈠自主思考:(1)哪个句子是详写“我”的“暴怒无常”的?(注意写句子要具体);(2)每当"我"暴怒无常时,母亲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分别用"﹏﹏"、"~~"、"="画出表示动作、神态、语言的词语,体会母亲的感情。
(心痛、难过、爱怜)(3)"母亲喜欢花……都死了"这句话起什么作用?(1)“喜欢花”说明了母亲为什么要带“我”去北海看花;2)“死了”说明了母亲的全部心思都放在“我”身上,没有心情弄花了)㈡汇报学习情况。
3.举手读第二段㈠自主思考:(1)作者是怎样写母亲临死前叫我去北海看菊花的?母亲的神情有什么变化?(央求--喜出望外--笑了)分别用"﹏﹏"、"~~"、"="画出表示动作、神态、语言的词语,体会母亲的感情。
(爱怜)(2)母亲临死前的最后一句话是什么?体现了母亲什么样的感情(无私忘我的爱,无尽的牵挂)㈡讨论、交流。
㈢汇报交流情况。
4.齐读最后一段,看谁能快速回答(1)那句话是描写菊花盛开的情景的?作者为什么要细致描写一下菊花?(这是因为母亲生前要我去看的花,体现了作者对妈妈的怀念);(2)课文为什么要用"要好好儿活"结尾(1)这是妈妈的话,体现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2)照应前面,突出"怀念"的感情)5.有感情朗读课文看还有什么地方没有弄明白的,提出来。
七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通用10篇)
七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七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七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抓住“看花”线索,进一步体会母爱。
(重点)2.体会标题内涵,理解重要语句。
3.拓展阅读,领悟文章的表达特色。
(难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秋天是个多情的季节,最易让人产生怀念之情,尤其是当秋菊怒放时。
今天,让我们继续陪同作者去看菊怀人吧!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理清线索,体会情感1.课文三次写到看花。
请勾画出相关句子,完成下面表格。
看花“我”的态度第一次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不,我不去!/我可活什么劲儿!第二次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什么时候?/好吧,就明天。
第三次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
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2.母亲为什么如此急切地想带儿子去看菊花?明确:花代表美好的事物,希望他看花是为了转移他病痛中的痛苦,更是为了让他找到生活的勇气。
3.从上面的表格中可以看出,“我”对生活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请结合相关语句说明。
明确:“我可活什么劲儿”(绝望)→“要好好儿活”(再生)。
4.找出文中直接表现“我”懊悔的语句,体会其深层意思。
明确:在第二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中:(1)“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为自己没能关心母亲的健康而难过;(2)“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为突如其来的生离死别而悲伤,为自己的“暴怒无常”而懊悔。
目标导学二:分析细节,理解标题1.文中多次提到菊花,有什么作用呢?明确:母亲带“我”看花,是对生命的热爱;菊花的淡雅高洁,是母亲品质的写照;菊花热烈深沉,是母爱的写照;母亲爱花,“我”看菊花是对母亲的缅怀。
2.母亲把“好好儿活”这句话重复了两次,究竟要告诉儿子什么呢?明确:要接受现实,不要自暴自弃,你的路还长着呢。
七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教案
《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怀念。
2.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表达情感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朗读、感悟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
2.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2.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简要介绍《秋天的怀念》的作者史铁生及其作品背景。
2.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秋天的怀念》的第一课时,大家能分享一下自己的感受吗?二、课堂讲解a.课文中哪些细节描写让你感受到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b.你认为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感有哪些特点?a.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体现在哪些细节上?如:母亲为作者夹菜、母亲陪作者散步等。
b.作者表达情感的特点:真挚、深沉、细腻。
3.教师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a.“秋天的怀念”:这里的“秋天”具有象征意义,代表着母亲离去的日子。
b.“我懂得了什么”:作者在母亲离去后,逐渐明白了母亲的爱和付出。
4.教师引导学生感悟课文情感,提问:a.你认为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感有哪些感染力?b.你有没有类似的经历,能分享一下吗?三、课堂活动a.你认为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感有哪些特点?b.你从作者的描写中感受到了什么?2.小组分享:每个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其他同学补充发言。
2.布置作业:a.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自己与母亲的故事。
b.深入阅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准备下一节课的课堂讨论。
教学反思:1.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主动发表自己的看法。
2.在分析课文情感时,要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历出发,进行深入感悟。
3.在课堂活动中,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参与程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
附录:《秋天的怀念》原文(节选)母亲啊,你让我怎么感谢你呢?你给予了我生命,又用你的爱滋养着我,让我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初中语文《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 教案
2、合作探究:“我”的暴怒无常有哪些具体源自现?体悟“我”对母爱的顿悟与反思。
学生:
1、自主批注,勾画“我”暴怒无常的具体表现。
2、小组探究,总结归纳,确定小组发言人,并在全班交流。
教师:
1、指导点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2、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学会总结归纳。
3、分组合作,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突破教学重难点。
教师:
1、观察指导学生养成思考做批注的习惯。
2、合作探究时学会交流沟通,深入理解课文。
《我与地坛》摘抄批注。
这个环节是本课学习的重点环节,指导学习进行人物形象分析,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
1、能养成品读文章、深入思考的意识。
学
情
分
析
年级整体:
初一新生学习兴趣较浓,但学习习惯不好,对课文的理解较为浅显。要求预习不到位,书写能力差。
授课班级:
学习目标
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体会人物形象。
评估
任务
通过课后练习四进行评估。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估要点
分析文中“我”人物形象。(15分钟)。
学生:
1、学生自由诵读、独立思考,体会分析“我”人物形象
课题: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史铁生)
教材版本:统编课型:新授课主备人:审核人:
授课人:授课班级:年级班授课时间:
学
习
目
标
确
立
依
据
课
标
分
析
一、课标摘录:(2011版)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建议黑体字部分不要,它是对有感情朗读的解释说明,摘抄课标力求简洁。)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2.秋天的怀念|语文S版(第二课时)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2.能力目标:(1)指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形式,自己读懂课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培养学生有感情地读好课文的能力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母亲对“我”的关心照顾,体会母亲深沉的爱和无私的关怀。
教学重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内容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联系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品读感悟,领会母爱的伟大、无私,并对“好好活儿”的思考。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一、深情导入,铺垫情感同学们,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新朋友,史铁生。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他的一篇佳作《秋天的怀念》。
二、品读赏析,真情感知1、体会“我”的暴躁师:生命是美丽的,当我们在教室里快乐的学习,在操场上愉快地奔跑,在田野间自由地奔跑时,我们无不在享受着生命带给我们的快乐,可对于21岁时失去双腿的史铁生来说,命运是多么的残酷。
所以,我的脾气变得……,下面请同学们听录音,找出描写我“暴躁无常”的句子。
同学们,你们能理解作者的感受吗?能不能说说你的体会?2、探讨母爱的内涵A、走进“咱娘俩儿好好活”而母亲呢?⑴当我发脾气时……⑵当一切恢复沉寂……⑶当我看窗外的树叶飘落……⑷当我狠命地捶打双腿时……(探讨“悄悄地、躲、偷偷地、悄悄地、挡字的美妙、跑、踩……)探究:⑴母亲扑过来想抓住什么?⑵母亲究竟忍住了些什么?(板书:苦咱娘俩)⑶体会母亲的“苦”(病痛的折磨、儿子的暴躁、对儿女的担心等……)B、领悟“我俩要好好儿活”母亲走了,她留给这世界上的最后一句话就是:——师:把自己当作文中的母亲,再读一读。
师:你从母亲这句未完的话中体会到了什么?1.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师:是啊!这一双儿女是母亲心头至死都无法割舍的牵挂。
值得欣慰的是这对儿女终于读懂了母亲的话,你们看,在史铁生的面前,这是一个何等绚丽的秋天。
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
课题: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_七_ 年级______ 班学科__语文_ 课型新授主备人_耿沛芳学生姓名________ 日期____ 2017.9.22 _____【学习目标】1、感受母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于母亲的思念、忏悔、自责。
2、体会磨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学习在磨难中成长坚强的品质。
3、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和运用色彩烘托情感的写作手法。
【学习重点】抓住描写人物表情、动作、语言的句子,体会人物情感【学习难点】感悟爱的伟大、无私。
【导与学过程】一、课前预习1、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2、自由研读,划出文章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
二、学习新课(1)情境导入同学们,在生活中,母亲是如何关心、爱护你们的?(列举事例)(2)合作探究(一)细读课文,真情感悟。
1、简要说说母亲是怎样关心照顾“我”的?挡在窗前——理解、体贴;央求般的神色——母爱执着;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喜悦;比我还敏感——细心、体贴2、找出描写母亲动作、神态的语句。
说说:从这些语句中可以看到母亲怎样的心理活动?例如: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慈爱(理解、忍耐、宽容)、细心(二)重点择读,深情感悟。
1、从“咱娘儿俩在一块儿。
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可以体会到什么?反复、强调母亲乞求“我”,希望“我”能重拾生活的信念,勇敢的生活,表现出母亲坚韧的性格。
2、母亲昏迷前最后说的一句话是什么?说明了什么?说明母亲对孩子的不舍、牵挂和惦记。
3、从“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
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这句话里我们可以体会到什么?再重复母亲的话,表明成熟的“我们”现在已经懂得生命的意义和生活的真谛,不会再徒叹命运的无情,会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磨难。
4、文中多次提到菊花,有何用意。
母亲带我看花,是对生命的热爱,菊花的淡雅高洁,是母亲品质的写照,菊花热烈深沉,是母爱的写照,母亲爱花,我看菊花是对母亲的缅怀。
七年级上册修订版语文第5课《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七年级上册修订版语文第5课《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经历,掌握“瘫痪、捶打、憔悴、侍弄”等词语。
2.朗读课文,把握全文感情基调的变化。
3.通过文中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感受母亲的形象。
4.深切领悟文章蕴涵的深沉无私的母爱,联系生活实际,激发感恩情怀。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重点词语检测1、指名读词语(课件展示),重点字词正音。
2、指名听写重点词语,规范字形。
3、根据意思猜词语,理解重点词语意思。
侍弄:经营照管。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
诀别:多指不再相见的分别。
絮絮叨叨:形容说话啰嗦,唠叨。
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料的事情而特别高兴。
二、内容梳理,感知“母爱”的具体表现。
1、那个秋天,“我”的生活出现了什么变故?这场变故让“我”的情绪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学习过程:学生思考、作答小结:双腿瘫痪;暴怒无常2、面对“我”的暴怒和悲观,母亲是怎么做的?又是怎么说的?找出文中对母亲的具体描写的语句,说一说你对母爱的理解。
学习过程:找出相关的句子,批注对于人物描写的角度,分析母爱的具体体现。
示例: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
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母爱是“理解”。
学生展示所找到和批注的句子,并交流对于母爱的理解。
三、重点问题解读1、作者多次在文中多次提到菊花,有何用意?学习过程:学生从文中标注,展示交流。
母亲带“我”看花,是想唤起“我”生存的欲望。
菊花的淡雅高洁,是母亲品质的写照。
菊花热烈深沉,是母爱的写照。
母亲爱花,“我”看菊花是对母亲的缅怀。
菊花在“我”眼里五彩缤纷,泼泼洒洒,也是在告诉读者“我”的人生态度发生了转变。
2、课文中反复出现“好好儿活”这个关键语句,联系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好好儿活”,一句朴素至极的话语,寄托着母亲对儿子最纯粹的爱与期望,她是在恳求儿子坚强起来,珍惜生命。
3、细读本文,你能体会到作者在写作此文时是怎样的心情吗?学习过程:学生思考、作答老师小结:悔恨、悲痛、怀念四、主旨探究课文讲述了一位重病缠身的母亲,体贴入微地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好好活下去的故事,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
05教学设计秋天的怀念(第2课时)
第5课秋天的怀念(第2课时)教学目标1.深入地理解作者的复杂情感:对母亲深切的怀念,自己的悔恨与愧疚,对于生存困境中“好好儿活”的领悟。
2.学习课文抓住细节刻画人物的写作手法。
3.感悟平凡、无私的母爱和生命的意义,激发感恩的情怀和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1.深入地理解作者的复杂情感:对母亲深切的怀念,自己的悔恨与愧疚,对于生存困境中“好好儿活”的领悟。
2.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本文唤起了你对母爱和生命的哪些感悟?教学难点深入地理解作者的复杂情感:对母亲深切的怀念,自己的悔恨与愧疚,对于生存困境中“好好儿活”的领悟。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展示课件中的歌词选段,让学生感受歌曲中对妈妈的思念。
引导学生联想本文作者在其母亲去世后,他的怀念之情。
新知探究一、知识回顾【活动内容】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说说母亲提出带“我”看花的原因。
【设计意图】回顾上节课内容,引出母亲为了让“我”“好好儿活”付出的爱和关心,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做铺垫。
二、文本研读【活动内容】分段朗读课文,找出各段的细节描写,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师指导学生从动作、神态、语言等细节描写入手,并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
再根据课件中出示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展开讨论交流,教师加以点拨。
1.朗读课文第1段,如何理解母亲“悄悄”“偷偷”的一系列行为?2.用低沉的语气朗读第2段,说说本段交代母亲的病情,有什么作用。
3.再读第3段,思考问题。
(1)怎样理解母亲挡在窗前的行为?(2)怎样理解母亲“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3)为什么“我”答应去看花,母亲竟喜出望外、坐立不安,“我”责备她“烦不烦”,她却笑了?4.用沉重、缓慢的语气朗读第4~6段,说说母亲“一生艰难”表现在哪些方面。
5.文章尾段对菊花的描写有何作用?【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关注细节,从细节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合作探究【活动内容】出示课件问题:从全文看,作者的母亲是一位怎样的母亲?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推选个别学生加以概括总结。
七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教案七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要点:见目标3二、教学内容和步骤1、学生展示朗读,教师点评。
(5min)2、古人常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那在读了那么多次的课文后,你觉得史铁生的母亲是怎样的母亲?(伟大、无私、坚强)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
(25min 讨论10min)A、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找出文章中描写母亲神态、语言和动作的词语或句子,并讨论这些词语和句子都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品质和特点?教师巡视,学生讨论后发言,教师点拨。
明确:(1)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当一切恢复沉寂,她有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
母亲理解儿子所承受的痛苦,当儿子发泄时贴心地走出去,但又十分害怕儿子做傻事所以只能躲起来偷偷地看,偷偷地哭。
这母爱是如此细致和深沉。
(2)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咋娘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当时“我”万念俱灰,母亲看在眼里,痛在心里。
我说出的那些话像针一样扎在母亲的心中,母亲知道自己必须要坚强,必须要给儿子鼓励,让他重燃对生命的希望。
然而“我”那个时候却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没有领悟到母亲的良苦用心和深情,后来回想,则是无比痛心。
(3)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拉拉”地飘落。
母亲来了,挡在窗前害怕儿子触景生情,转移儿子的注意力。
体贴入微。
(4)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病种的母亲仍心系于我,而我却……(5)她高兴地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
”“絮絮叨叨地说着” 母亲对于我的一丝小转变的.高兴。
(6)她忽然不说了。
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
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担心自己的措辞会影响儿子的情绪,体贴细微。
3、母亲早已离世,空留我遗恨。
而如今的我,还想寻死吗?(8min)明确:如今的我已经重拾对生活的信心和热爱。
“看菊花”“黄色……白色……紫红色……”,排比句式写出菊花的美以及表达对母亲的怀念和对生命的热爱。
《秋天的怀念》第2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统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第2课时【教学目标】1.继续体味本文深沉含蓄的特点,深入理解作者复杂的情感。
2.深入理解本文的主题,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生命。
【教学重点】1.继续体味本文深沉含蓄的特点,深入理解作者复杂的情感。
2.深入理解本文的主题。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本文的主题,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生命。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上节课,我们通过对文章语句的分析,感受到了史铁生母亲深沉的母爱。
文章中,面对绝望痛苦的儿子,母亲强忍着眼泪说娘儿俩要“好好儿活”。
在文末“我”说和妹妹“好好儿活”。
“好好儿活”,究竟有着怎样的含义?设计意图:回顾旧知,连接新知。
二、问题探究(一)自主探究一1.探究问题母亲说“咱娘儿俩”“好好儿活”。
面对生活困境,她是如何“好好儿活”的?2.探究过程(1)根据文章内容,分析母亲当时生活中的困境。
(2)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说说母亲是如何应对这些困境的。
3.成果展示(1)面对儿子的重大变故,她没有被现实击倒,而是一直照顾儿子,想要儿子“好好儿活”;(2)面对瘫痪后暴怒、绝望、消极的儿子,她没有弃之不顾,而是处处为“我”着想,体贴“我”敏感的情绪,照顾“我”,想要开导我。
(3)面对自己身体病痛的折磨,她选择默默承受,不让孩子们担心,并仍然希望带瘫痪的儿子去北海看花。
在危重之际仍然挂念着两个孩子。
教师点拨:上节课我们说到,母亲要带“我”去北海看花,是出于深沉的母爱。
请同学们深入思考,“看花”对于病重的母亲意味着什么?“看花”中有母亲怎样的期待?明确:看花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包含着母亲对“我”振作起来的期待。
4.探究小结从母亲的生活环境来看,母亲是不幸的——儿子瘫痪一蹶不振、女儿未成年,自己也重病不起。
但她没有自怨自艾,而是依然无怨无悔地关心照顾儿子、心心念念挂念着子女,希望儿子振作起来。
母亲,用自己的生命诠释着“好好儿活”。
设计意图:通过文章中关键词的理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主旨。
(二)自主探究二过渡:母亲用自己的生命践行了“好好儿活”,“我”懂母亲的意思了吗?1.探究任务默读全文,找出表现“我”生活态度的语句,分析“我”的生活态度的变化过程。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反思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策略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活动一】初读课文,与作者对话。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
下面我们来看看有关史铁生的简介。
同学们,你们认为接下来的日子,他会怎样度过呢?猜想一下。
……预设:由于长期瘫痪坐在轮椅上,史铁生大腿长满蠕虫,而且还得了另一种病。
史铁生一直在轮椅上坐着,身体也缺乏足够的锻炼,他的生活特殊艰巨。
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他接下来的生活是怎样的呢?我们来看一下史铁生直接地描述。
再来看看外界对他的评论。
请一位同学朗读。
与作者对话目的:阅读教学中的补白,通常是指教学过程中,对与课文有关,但课文没有写或者没有直接写的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充、解释说明。
其中对作者经历的补充,能缩短作者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引领学生走进作者的心灵,体验作者的经历,揣摩作者的情感,最终实现深层次的情感交流和心灵对话。
【活动二】再读课文,与书中人物对话过渡:史铁生最终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绩,究竟是谁让他鼓起了如此大的勇气呢?下面请同学们用心感受,自由朗读,用一两句话告知我你最初的阅读感受。
正如同学所说,这是一位伟大的母亲。
在母亲去世后,每到秋天,史铁生总会去北海,去看望母亲。
同学们请看文章的最后一段,用换词法理解菊花的淡雅、高洁、热烈、深沉。
菊花的淡雅、高洁、热烈、深沉——母爱的炽热与深沉与母亲对话: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能够体现母爱热烈而深沉的语言和动作描写,并谈谈你的理解。
预设:母爱——理解,包容,鼓励母爱——热烈扑、抓写出了速度快,力度大。
母亲可以隐忍我的暴怒,但无法忍受我的自我伤害,变得激动和难以自持。
母爱——忘我我的稍微转变和母亲的忘乎所以形成鲜明对照母爱——深沉挡,母亲想用自己的身躯挡住窗外萧瑟的风景,更想阻挡住我对生命的绝望。
有看出来,把这种爱、这种痛都藏在自己心里,他的儿子一点都不知道。
这就是作者写这篇文章的基调,他当时不知道,等他母亲去世了,才幡然觉悟,但是一切都来不及了。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及反思(第2课时)
《秋天的思念》教学设计及反思(第2课时)《秋天的思念》教学设计及反思(第2课时)《秋天的思念》这篇课文主要是写自从作者的腿瘫痪以后,他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母亲却默默地忍受,不但不责骂他,反而以一颗慈善、宽容的心来关爱他、照顾他。
下面是为大家分享一些《秋天的思念》教学设计,希望大家认真阅读!1、抓住文本中人物的细节描写,,让学生走进母子的内心世界。
2、抓住“好好儿活”,体会"母亲"深沉的爱和无私的关心,体会儿子因母爱而获得直面苦难的勇气。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育学生要感悟生活,热爱生活.1、这堂课,就让我们继续走进秋天,走进秋天的思念。
让我们深沉一些,深情一点齐读课题吧。
2、教师引读课文一二两个自然段内容。
(一)、母亲是怎样让孩子懂得要好好活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3――6自然段,找一找,哪些语句让你感受母亲对儿女的一片深情,用横线画出来。
注意重点字词甚至标点细细体会,批注在旁边。
(二)汇报交流教师:好,每个同学都有了自己的圈、点,甚至是批注,说明大家都有了自己的体会,这是最珍贵的。
我们来交流一下,你从哪里读出了母爱。
先读句子,再说体会。
1、那天我又单独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她憔悴的脸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母亲“挡”住了什么?还想挡住什么?刘禹锡说过:“自古逢秋悲寂寥”。
古人如此,现代人也一样。
每逢秋天就容易触发伤感情怀,何况当时的史铁生是一个瘫痪的21岁的小伙子,他不能跑,不能做自己想坐的事情。
怎能不悲观失落呢?母亲这一挡,挡出了一片爱子之心呐!指导有感情朗读这句话。
2、我的答复让她喜出望外了。
她快乐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
”“喜出望外”什么意思?生活中你何时会喜出望外?师生分角色朗读母子对话内容,感受母亲的喜出望外。
3、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执教者:雷州市第四中学曾如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的重点生字词;2、把握文章的叙事线索及人物的情感;3、理解文章的题目,体会母爱的伟大。
教学重、难点:把握文章的主题,感悟母爱的伟大。
教学方法:1、直接导入法2、朗读教学法3、合作讨论法4、迁移拓展法课型:新课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三、读文悟情。
(一)分组朗读,学习第一部分。
提问:文章开头一段描写了“我”怎样的表现?“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母亲又是如何做的?明确:暴怒无常、砸玻璃、摔东西。
(板书)“母亲这时就会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当一切恢复沉寂时,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提问:大家能不能找出这段话中最能表现母亲的关键词语?从这些词语可以看出母亲对“我“怎样的情感?明确:悄悄地、偷偷地、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看出母亲小心翼翼,不想打扰“我”,体谅“我”,对“我”的爱。
(板书)(齐读这一段,再次感受母亲那份小心翼翼的爱。
)提问:在“我”情绪低落、痛苦绝望的情况下,母亲提出了什么样的想法?“我”有什么样的反应?最后同意了吗?明确:母亲想带“我”去北海看花。
我的反应——“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我”强烈抗拒母亲提出的建议,没有同意。
师(小结):第一次因为“我”的任性而没有去成。
(二)分组讨论、分析第二部分。
1、阅读第3、4、5、6自然段提问:第二次母亲提出看花的建议时“我”是什么样的反应?“我”同意了吗?“母亲”又是如何表现的?把相关句子画下来。
2、学生分三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汇报。
(1)第一小组汇报:“什么时候?”“好吧,就明天。
”我说。
“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适时提问:从这些句子可以看出“我”当时怎样的情绪?明确:不耐烦,只是想应付一下母亲。
提问:“我”最终同意了吗?(2)第二小组汇报:“我”最终同意了母亲的提议。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第2课时)_初中语文人教版部编本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第2课时)_初中语文人教版部编本编辑短评《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第2课时)_初中语文人教版部编本能成功地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在一起,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提供了平台。
可供作文教学参考。
前言下载提示: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Download tips:Instructional design is based on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curriculum standard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eaching objects, the orderly arrangement of teaching elements, and the determination of suitable teaching plans and plans. Generally, it includes teaching objectives, key and difficult points of teaching,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steps and time allocation.本课教学设计运用朗读法、任务驱动法、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复杂的情感,理解作品题目和主题中关于生命的感悟。
《秋天的怀念》教学课件(第2课时).ppt [在线阅读]一、教学目标细化朗读脚本,进一步感知形象,体会作者情感,理解题目含义,理解作品主题。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体会作者复杂的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作品题目和主题中关于生命的感悟。
三、教学策略朗读法、任务驱动法、合作探究法。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学过程(一)完善朗读脚本展示朗读成果,教师点评,引出进一步完善朗读脚本的任务。
七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新人教版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新人教版教案第一篇:七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新人教版教案七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怀念》第二时新人教版教案朗读全文,内化情感。
1结合文内容体会文中四个省略号所表达的意思,并试着说一说省略的内容。
2如果你是文中的“我”,你会有什么感受?请你带着这种感受朗读文。
随文练笔,加深感悟。
结合后问题:你想对文中的母亲、“我”和妹妹说点什么?引导学生同人物对话,并写下来。
背诵语段,丰富积累。
1按照后要求背诵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
2学生可在此基础上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
1引进史铁生怀念母亲的有关文摘。
母亲生前没给我留下过什么隽永的哲言,或要我恪守的教诲,只是在她去世之后,她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随光阴流转,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刻。
有一年,十月的风又翻动起安详的落叶,我在园中读书,听见两个散步的老人说:“没想到这园子有这么大。
”我放下书,想,这么大一座园子,要在其中找到她的儿子,母亲走过了多少焦灼的路。
多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
──摘自史铁生《我与地坛》我有一个凄苦的梦……在梦里,我绝望地哭喊,心里怨她:“我理解你地失望,我理解你的离开,但你总要捎个信儿来呀,你不知道,我们会牵挂你,不知道我们是多么想念你吗?”但就连这样的话也无从说给她,只知道她在很远的地方,并不知道她在哪儿。
这个梦一再走进我的黑夜,驱之不去。
──摘自史铁生《有关庙的回忆》我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闭上眼睛,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听见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就召她回去了。
”睁开眼睛,看见风正从树林里穿过。
──摘自史铁生《合欢树》2推荐阅读史铁生相关作品。
阅读《我与地坛》《合欢树》《有关庙的回忆》,进一步体会史铁生对母亲的怀念。
阅读《病隙碎笔》《命若琴弦》《我的遥远的清平湾》,进一步体会史铁生对人生的思考。
《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
《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教案设计一、导入1、秋天,一个金色的季节,一个丰收的季节。
可是在史铁生的记忆里,秋天却是萧瑟的,是凄凉的,伤感的,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
(板书:秋天的怀念史铁生)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师:接下来请大家打开书,带着问题读一读课文。
是谁怀念谁呢?为什么要在秋天怀念?(板书:我母亲)1、这是一个特殊的秋天,在这个秋天里,作者的脾气变得怎样?(暴躁无常)2、是什么让他变得暴躁无常呢?好,我们来看两张照片。
前一张是他和同学们骑车郊游的照片,后一张是他瘫痪之后的照片。
所以,他自己有这样一句话: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
(知道是多少岁吗?)21岁,风华正茂的年纪,双腿突然瘫痪了,那么,面对这种情况,他的表现是怎样的?请同学们从文中来找一种。
3、好,谁来把你划的读一读4、一齐读:透过这些词句,作者内心是怎样的感受?(板书:痛苦、绝望)6、是啊,21岁,每天只能与轮椅为伴,面对瘫痪的双腿,残缺的人生,作者内心的痛苦是可以想象的。
所以,望着——师读黑色的部分,生读红色的部分。
三、理解母亲第一次说去看花部分面对“我”的暴躁无常,痛苦绝望,母亲是怎样做的?又是怎么说的?请同学们在第一段当中找一找。
(板书:宽容,体贴)四、理解母亲第二次说去看花部分1、面对我的暴躁无常,痛苦绝望,母亲表现出来的是宽容,理解和体贴。
她总说的一句话是什么?(“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2、第一次看花:找三位同学来读一读。
3、我们说刻画一个人物都可以使用哪些描写方法?(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
那么,这段话当中主要运用了哪两种方法?(语言动作)体现了人物什么样的特点?4、第一次有没有去成?被无情的拒绝了。
5、第二次看花:找两位同学来读一读。
“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母亲说第一句话的时候,有什么样的动作和神态?当儿子答应”好吧就明天”,他的回答又让我怎么样?(喜出望外)此时此刻儿子显得不耐烦,可是母亲怎么样?(笑了)母亲很高兴,絮絮叨叨的说了很多,“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可是说到这,她又忽然不说了,为什么?6、这一次去成了吗?因为母亲不在了。
《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授课人:马依娜授课班级:33班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品味文章精彩词句,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崇高的母爱。
2.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通过品读课文,抓住细节描写,体会母爱的伟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如何正确对待人生路上的困难和不幸,学会坚强,珍惜生命。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朗读感受和表达朴素而深厚的母爱。
难点:学会如何正确对待人生路上的困难和不幸,学会坚强,珍惜生命。
教具准备:1.生字词教学,学生通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1课时)2.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个课时。
教学方法:品析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选文导入,创设情境。
二、新课(分段学习)(一)第一段:写母亲忍者病痛的折磨对“我”百般安慰(1-2)1、听录音,整体感知听录音,用问题:文中的“我”性格怎么样?母亲如何对待“暴怒无常”的“我”?2、细读课文,感悟理解(1)抓住“突然、猛地、悄悄地、偷偷地”等词语的理解,体会母亲对作者那细腻的爱;(2)反复品味如下重点句子:a.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b.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3)分角色朗读作者和母亲的对话,感受母亲的无奈及无力感,体会母亲那无私的爱;(4)引导同学总结母亲第一次提出看花时母子俩各自的表现?(二)第二段:写母亲准备带“我”去看花时,因病去世(3-7)1、小组交流讨论交流讨论,每组找出一句令你印象深刻的话语并说说原因;2、引导同学总结母亲第二次提出看花时作者和母亲的表现?三、小结(课堂检测)1、请同学们概括母亲的形象,再次体会母爱的无私;2、以一首歌曲《烛光里的妈妈》结束课程,引导孩子们,岁月如梭,我们长大的同时,母亲逐渐老去,请珍惜和母亲相处的日子,好好爱她!四、作业布置1、细读课文,体会母亲两次提出看花,“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城关二小张俊琴本课作者通过回忆的方式,将零零碎碎的细节串联起来,写出了自己在瘫痪时,怀着博大无私之爱的母亲是怎样细心、耐心、小心地照顾自己,以此来表达对母亲的深深怀念之情。
文章的语言朴素、真切,却又意味深远,寄悲观于从容,蓄智慧于认真的人生思考之中。
教学目标: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文章的主题并不难,但如何使学生的内心真正受到震撼,从而感恩母亲,热爱生活呢?我把教学目标定为:一、教学目标:1、联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母亲的动作、语言、神态这些细节描写来感悟母爱无私、博大、宽容的特点,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怀;并通过品悟菊花的描写深刻理解“好好儿活”的含义。
3、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深的愧疚与怀念之情,懂得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母亲的语言、动作、神态这些细节描写来体悟母爱。
教学难点:通过品悟菊花的描写深刻理解母亲“好好儿活”的含义。
二、教法学法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紧扣新课标的阅读训练重点,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对话为主线的教学思想。
通过“抓细节之美,品言语之情,悟人生之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读中品、品中读,从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引导学生运用“剖析重点词句,理解文章内容”的方法,自读、自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掌握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教学层次:1、在“秋天”的故事中,走进母亲怎样的好好儿活;2、在“怀念”的情意中感受作者怎样的好好儿活;3、在“秋天的怀念”中思考我们要怎样好好儿活。
教学步骤:走进秋天——读出味道走出怀念——读出思考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读题回忆,母亲的哪句话深深刻在“我“的心里?2、出示课件: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3、大声齐读,再读。
二、探讨母爱的内涵(一)走进母亲自身的“好好儿活”。
1.这是母亲对儿子说的话,儿子是怎么不好好活了,母亲才会说出这样的话?速读课文1——4自然段,找出儿子不好好活的语句请用课文中的句子,并简要说说自己的理解。
2、交流:(1)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
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群,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2)引读: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群,我突然————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2)“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3)“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3.是啊,我活着还有什么劲?所以: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唰唰啦啦”地飘落,我——————————————————————。
(课件:扩充句子训练)4、实话实说的讨论:你们多大?21岁活蹦乱跳的年龄,可以四处周游,有多少事情可以做!没有了双腿,他这样做,你们怎样看?小结:面对这样天大的打击,他活着好“苦”啊!(板书的“苦”)5.请注意:母亲的自身情况又是怎样?请也找课文相关句子读给大家听。
比如:a.可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b.她出去了。
就再也没有回来。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大口大口吐血……6.有没有知道得肝癌的病人的疼痛滋味的,请补充说明?7.这些痛苦儿子知道吗?除了外人不能知道的痛苦,还有一点,就是病人清醒地知道她离死亡更近的痛苦啊。
然而,即使面对死亡,母亲有没有把玻璃砸碎?有没有把东西摔向墙壁?有没有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教师问一句,学生接一句)?史铁生的发怒我们都可以理解,母亲的发怒我们更可以理解啊。
可母亲为什么没有那样做,而要这样做?!(估计回答落脚点就在“为了儿子着想”)(二)、走进母亲的让儿子“好好活”。
1、母亲是怎样关心和照顾儿子的?请认真读课文1——4自然段,画出描写母亲神态、动作、语言的词语,从这些语言中看到母亲怎样的内心活动?请做批注。
2、交流:(1)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学生说到这里,教师就抓住这一“挡”,追问,挡住的究竟是什么?实际是母亲像一扇门一样,挡住的不是窗外“唰唰啦啦”地飘落的树叶,而是儿子郁闷烦躁的思绪)小结:母亲的爱好勇敢!带着这样的感受再读这句话。
(2)再比如“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踩’和‘跑’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母亲担心这样的话勾起儿子更大的痛苦……)小结:母亲的爱好细心!带着这样的理解读这句话。
(3)“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
”小结:母亲的爱多么急切。
再读带着感受读。
(4)“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
’”小结:母亲的爱多么热烈,读出这句话的滋味。
(5)再看看这句话——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儿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课件)a 母亲“扑”(课件在下面加点)过来,扑住的究竟是什么?小结:母亲的爱好坚定!送到句子中再读这句话。
(重点体会“在一块儿”)b 母亲抓住我的手,母亲“抓”(加点)住的究竟是什么?小结:母亲的爱多么执着!送到句子中再读这句话。
(重点体会“好好儿”)c母亲忍住哭声,母亲“忍”(加点)住的究竟是什么?小结:母亲的爱多么深沉!送到句子中再读。
(重点体会“活”)(注意:以上根据学生情况来随时调控和引导。
)d“……母亲就悄悄儿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儿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她比我还敏感。
她又悄悄儿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
就再也没有回来。
”(课件)同一个“悄悄”表达母亲不同的情感。
然而,这复杂的情感又有共同的东西,是什么?小结:母亲的爱是小心翼翼!读出这样的味道。
3、通过体会,此时的母亲已是万箭穿心啊,自己身体的毁灭性打击让母亲“苦”;还要面对的是自己抚养了21年的儿子的瘫痪,可以说,对母亲的打击可谓“苦上加苦”。
可无论如何还要让儿子好好活!母亲的爱——用心良苦!(再次回扣“苦”)4、我们跟随史铁生一道去体会母亲,发现母亲。
那么,在这秋天的故事中,母亲这两个字,究竟意味着什么?(“咱娘俩,要好好活,好好活……”5、课件再次出示“咱娘俩,要好好活,好好活……”齐读总结:母亲的意义,蕴含于平常生活的点点滴滴,我们并不觉得。
可是,这种意义只有在秋天的场景中,才会凸现出来。
由于母亲的疾病,失去生命夺目的光华。
可我们对母爱的意义有了特殊的发现——正是她的要好好活,让我们懂得母爱不仅仅是爱和给予,还担起一份责任——就是教给儿子如何面对有缺憾的生命。
正是她的要好好活照亮了儿子的后半生,让有缺憾的生命活得如此光亮。
6、课件:请读他在《病隙碎笔》中写的话:生病也是生活体验的一种,甚或算得一项别开生面的游历……刚坐上轮椅时,我老想,不能直立直立行走岂非把人的特点搞丢了?便觉天昏地暗。
等到生出褥疮一连数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才看见端坐的日子其实多么晴朗。
后来又患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怀念起往日时光。
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以加上一个“更”字。
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课件)三、探讨爱母的怀念1.就是这样的一位母亲,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引读课文,“邻居们……”2.原来的母爱儿子理解不了,一个秋天过去了,又一个秋天过去了,直到后来儿子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
懂得的是什么?a、出示母亲没有说完的话,“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还未成年的女儿……”(课件先出示这句话)b、理解这句话:这是母亲对儿女的————(牵挂、惦记、,是母爱的付出、母爱的无私)板书“爱”c、把“……你们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加进母亲没有说完的话中,变成“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未成年的女儿,你们俩在一块儿要好好活,好好儿活。
”(课件补充完整上面这句话,然后让学生读一读。
)3.所以,我和妹妹都懂,因此“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活……”(课件出示该句)4、我和妹妹还懂了什么呢?请齐读课文最后一段,思考:这是母亲要“我们”深深记住这句话,是“我们”对母亲最深切的怀念。
板书“怀念”5、那么,这“好好活”,究竟是怎么活?结合课文的这句话,小组讨论,谈谈自己的理解——6、小结写法。
“好好活”放在篇末,我们深深记住了母亲的话,就是对母亲最大的安慰,点明乐主题,这一写法叫篇末点题。
7、“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
黄色的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课件)(学生理解三种不同人生的活法,学生说到什么理解就把不同感受送到“我俩好好活”的句子中朗读……)7、课件:透过看菊花,母亲给儿子三究竟是什么,也正是史铁生在文章中写到——随着小说获奖的激动逐日暗淡,我开始相信:我用纸笔在报刊上碰撞开的一条路,并不就是母亲盼望我找到的那条路。
母亲生前没给我留下过什么隽永的哲言,或要我恪守的教诲,只是在她去世之后,她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的爱,随光阴流转,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刻。
三、深化主题1、当儿子懂得母亲告诉儿女的“好好活”的含义,那和母亲发生的秋天的故事啊,就深刻在心中,化作心中无比的怀念(回到课题怀念!大声读)。
2、过渡——越是怀念,就越是充满对往事的回忆,然而,母亲再也不能和我一起吃豌豆黄了;母亲再也不能和我商量一起到北海公园看菊花了;我再也看不到母亲为了我的回答而喜出望外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了;我再也听不到因为我发脾气母亲对我的说的安慰话了。
3、越是怀念,越是深深的自责啊,越是自责就越要好好活啊。
所以,又一个秋天,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群,我——————;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看着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我————————————。
(课件,改造课文的训练,让学生选择一处补充。
)4、越是懂得“好好活”的含义,就越是无比的怀念,就如飘落的树叶片片飘到儿子的心里,融入了生命,化作了血液,请欣赏《烛光里的妈妈》,以此来完成作者的心愿。
四、感情朗读课文,读出思考1、越是怀念,就越难过,我多么想让母亲推着我到北海的公园看菊花啊,我是多么想再听听母亲对我说,咱娘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啊,母亲,你让我怀念的“好苦”啊。
所以,为了还母亲的心愿,为了这永远的怀念,又是一个秋天——请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关于活着:世界本来就是不完美的。
不是有这样的缺憾就有那样的痛苦。
世界上有看得见的痛苦打击,也有看不见的痛苦人打击。
身体的局限我们这辈子也改变不了,可以改变的是我们的心理局限——史铁生在无法弥补的身体缺憾中找到另一种生命延展。
2、因此,透过史铁生的和兄妹的“我俩要好好活”,经过我们的思考,课文的“俩”应该改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