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高中化学优质教案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教学设计[必修]
年级高一科目化学主备教师日期课题第二节元素周期律课时3课时教案教学目标:掌握元素周期律在化学学习中应用。
教学重点:熟悉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
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内容和实质。
教学难点: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内容和实质及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目标导航] 1.知道元素周期表的简单分区。
2.进一步认识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
3.了解元素的原子结构、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4.体会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在科学研究和工农业生产中的指导意义。
一、元素周期表的分区及元素化合价规律1.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分区及性质递变规律请填写出图中序号所示内容。
①增强②减弱③增强④增强⑤Al⑥Si⑦金属⑧非金属点拨 1.周期表的左下方是金属性最强的元素(钫),右上方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氟)。
碱性最强的是FrOH,酸性最强的含氧酸是HClO4。
2.由于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之间没有严格的界线,因此,位于分界线附近的元素,既能表现出一定的金属性,又能表现出一定的非金属性。
2.元素的化合价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之间关系主族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等于原子所能失去或偏移的最外层电子数,而非金属的负化合价则等于使原子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所需得到的电子数。
所以,非金属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和它的负化合价的绝对值之和等于8。
(1)最高正化合价=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O、F除外)(2)最高正化合价+最低负化合价绝对值=8。
【议一议】1.判断正误:(1)根据元素周期律可知金属性最强的是钫,非金属性最强的是氦。
()(2)金属不可能具有非金属性,非金属不可能具有金属性。
()(3)锗元素属于金属元素,但也具有一定的非金属性。
()答案(1)×(2)×(3)√二、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1.根据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判断元素性质的强弱(或大小)。
2.应用于元素“位置—结构—性质”的相互推断。
3.预测新元素为新元素的发现及预测它们的原子结构和性质提供线索。
高中优秀教案高二化学教案:《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
高二化学教案:《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从容说课本章的重点是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要深刻地理解并运用它们,必需以有关原子结构、核外电子排布的学问作基础。
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包括分析简洁化合物的形成等都是在原子结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否则,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因此,把握有关原子结构的学问,是深刻理解元素周期律和运用元素周期表必不行少的。
另外,复习有关这部分内容时,因概念较多,单纯的叙述、整理和归纳会因内容的抽象而显得有些枯燥。
为此,本节课主要用了问答式的教学方法,并讲练结合,使所授内容和练习互为补充。
三维目标学问与技能1.理解原子的组成及同位素的概念。
把握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2.以第一、二、三周期的元素为例,把握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3.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含义。
了解键的极性。
过程与方法1.培育同学的空间想象力量、抽象思维力量、科学的分析推理力量。
2.学会运用所学学问的力量。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1.使同学初步意识到物质的结构打算物质的性质。
2.科学地、辩证地看问题。
要点提示教学重点:1.原子的组成及同位素的概念。
2.把握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3.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含义。
教学难点:1.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2.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或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教具预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师]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由哪种粒子打算?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生] 由质子数打算。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接上板书:原子序数、核电荷数[师] 元素的种类由什么粒子打算?[生] 由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打算。
接上板书:打算元素种类[师] 原子的质量数由什么粒子打算?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生] 由质子数和中子数共同打算。
高中化学_优质课元素周期表的应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三节元素周期表的应用教学设计课标解读: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以第3周期元素和ⅦA、ⅠA族元素为例,使学生掌握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并能用原子结构理论初步加以解释;2、了解元素“位、构、性”三者间的关系,初步学会运用元素周期表;3、通过“实验探究”、“观察思考”,培养学生实验能力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处理和总结能力;4、了解元素周期表在指导生产实践等方面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活动·探究”,学会运用具体事物来研究抽象概念的思想方法;2、通过“阅读探究”、“交流·研讨”、“观察思考”等活动,培养学生获取并整合信息的能力;3、通过对本节内容的整体学习,学会运用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指导探究化学知识的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1、通过对门捷列夫的预言和一些化学元素的发现等化学史的学习,让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艰辛与喜悦;2、通过对元素“位、构、性”间关系的学习,帮助学生初步树立“事物的普遍联系”和“量变引起质变”等辨证唯物主义观点;3、通过对元素周期表在指导生产实践中的作用等知识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化学对人类生活、科学研究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一)知识上重点、难点1、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2、元素“位、构、性”三者间的关系。
(二)方法上重点、难点学会在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指导下探究和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方法。
学情分析:在学过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之后,结合《化学1(必修)》中学习的大量元素化合物知识,通过对第3周期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强弱的探究,整合ⅧA族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以及对金属钾性质的预测等一系列活动,归纳得出同周期、同主族元素的性质递变规律,体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元素的原子结构、元素性质(以下简称“位、构、性”)三者间的关系,学会运用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指导化学学习、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
《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省级优质课获奖作品)
《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省级优质课获奖作品)《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化学(必修2)第一章第二节元素周期律,本节共安排三个课时,第1课时为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第2课时为元素周期律,第3课时为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的应用。
本节课为第二课时。
1、教材地位和作用中学化学是从元素周期律开始,系统的研究微观世界和元素性质的关系。
它帮助学生整合以往零散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使元素化合物知识从无序到有序,以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同时对学习选修3的相关内容也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因此本节内容在教学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材处理将本节课设计成两个板块,板块一:探究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这一部分内容由学生在课前通过微课自主学习。
板块二:探究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这部分内容在课堂进行探究式学习。
二、学情分析:1、学生已经学习了金属(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碱金属、卤族元素的部分知识,具备一定记忆化学的知识基础;2、学生学习了元素周期表、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具备一定理论基础;3、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动手实验能力、归纳总结能力、资料阅读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为本节的学习提供了能力基础;4、学生实验设计能力有待加强。
三、教学目标与评价目标:1、教学目标:(1)通过对课前微课的学习,能运用符号表征元素的性质,认识元素周期律的内涵,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2)认识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原因,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树立结构决定性质的学科思想以及量变引起质变的哲学思想。
2、评价目标:(1)通过对元素周期律的探究,诊断并发展学生对元素周期律本质的认识进阶和认识思路的结构化水平。
(2)通过对元素金属性递变规律的实验探究与实验创新设计,诊断并发展学生实验探究水平和创新意识;四、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元素周期律的涵义和实质难点:设计实验探究钠、镁、铝金属性强弱五、教学思路:本节教学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课前微课:让学生自主探究原子半径、化合价、原子核外电子数周期性变化;二是课堂上探究性学习:探究元素金属、非金属性周期性变化,三是课后的延续学习。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的周
期性变化,认Leabharlann 元素周期律。2、运用“结构决定性质”理论理解元素周期律的本质原因,
3、能总结归纳出元素化合价的一般规律
4、能总结归纳出微粒半径大小比较的一般规律,并能运用原子结构
知识解释。
5、学会利用各种图表(柱状图、折线图)处理数据,提高分析、处
理数据的能力。
6、通过介绍化学史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使学生体验科
学研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教学重点:元素周期律
教学难点: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
教
学教师活动
过程
引展示元素周期表
入这张周期表你只会用它查相新对原子质量,其实这张表中课隐藏着许多规律。这节课我们一起寻找和发现这些规律。
2、明确学习
目标
通过生活中的例 子 解 释周 期 性 变化 , 易 于学 生 理 解和 接 受 , 为 下 面 的探 究 活 动
做铺垫
一方面可以作为对学生上一节学习情况的总结;另外学生亲自在完成表格的同时会发现一些规律,为下面的活动
探究做铺垫。通过观察、分
解释一:周期性变化:三张图片
解释二:原子序数
探 【指导】完成P11元素周期究 律初探表格。
前热身
活1、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
学生活动
观看,思考,倾听。
理解周期性变化
明确原子序数的含义
1、独立完成学案表格一
2、小组互相交流完善表格
学生分组完成
设计意图
1、以学生很熟 悉 的 元素周期表激 发 学 生探究兴趣引入新课。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教案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元素周期律的基本概念,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发现过程。
2. 使学生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熟悉主族元素、过渡元素等的分布规律。
3. 培养学生运用元素周期律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元素周期律的基本内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主族元素、过渡元素的分布元素周期律在化学分析中的应用2. 教学难点:元素周期律的内在联系及其对元素性质的影响元素周期表中一些特殊现象的解释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元素周期律的基本概念、发现过程和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2. 利用多媒体展示元素周期表,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元素分布规律。
3. 结合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元素周期律在化学分析中的应用。
4. 开展小组讨论,探讨元素周期律的内在联系及特殊现象。
四、教学准备1. 多媒体教学设备2. 元素周期表挂图或PPT3. 相关化学实验器材4. 教学参考资料五、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1. 第一课时:元素周期律的基本概念元素周期律的发现过程元素周期表的结构2. 第二课时:主族元素的分布及性质过渡元素的分布及性质元素周期律在化学分析中的应用实例3. 第三课时:元素周期律的内在联系元素周期表中的特殊现象小组讨论:元素周期律的应用及发现4. 第四课时:练习与应用:运用元素周期律分析化学问题总结与复习5. 第五课时:教学反馈与评价布置作业:研究某一族元素的性质与周期律的关系六、教学反馈与评价1. 课堂提问:了解学生对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基本概念、结构及应用的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运用元素周期律分析化学问题的能力。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探讨元素周期律内在联系和特殊现象时的表现,以评价其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七、教学拓展1. 介绍元素周期律在现代化学研究中的应用,如材料科学、药物设计等。
2. 探讨元素周期表的演变历史,让学生了解科学家们是如何逐步揭示元素周期律的。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第2 节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第1 课时学习目标:采用归纳总结的方法引导学生探索元素的性质(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以及主要化合价、原子得失电子能力)和原子结构的关系从而归纳出元素周期律,揭示元素周期律的实质学习重点: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学习难点: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回顾·预习】1、原子序数:在数值上:原子序数=2、完成课本11---12 页的内容。
对于第二小题学习小组中1 号2 号利用柱状图完成,3 号4 号,利用折线图完成。
总结规律:1、2、3、【自主﹒合作﹒探究】探究二、交流讨论仔细观察所给表格,完成表的填空;并请相互讨论随着元素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的原子半径变化有何规律,总结如下。
结论:。
[拓展]1、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除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半径:2、当原子的电子层数不同而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时,元素的原子半径:3、阳离子半径和阴离子半径与对应的原子半径之间的大小关系:半径大小比较,r(Na) r(Na+),r(Cl) r(Cl-),电子层排布相同的阴阳离子:原子序数为11~17 的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和最低化合价的变化规律是。
原子序数为11~17 的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和最低化合价的数值与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是。
总结:元素周期律:【当堂达标】1、元素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的基本原因是( )A.元素的原子量逐渐增大B.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C.核电荷数逐渐增大D.元素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2、原子序数11~17 号的元素,随核电荷数的递增而逐渐变小的是( )A.电子层数B.最外层电子数C.原子半径D.元素最高化合价3、下列元素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的是()A. Na、Mg、AlB. O、N、FC. P、Si、AlD. C、Si、P4、下列微粒半径之比大于1 的是( )A.r(K+)/r(K) B.r(Ca)/r(Mg) C.r(S)/r(P) D.r(Cl)/r(Cl-)5、某元素X 的气态氢化物化学式为H2X,下面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元素的原子最外电子层上有 6 个电子B.该元素最高正价氧化物的化学式为XO2C.该元素是非金属元素D.该元素最高正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2XO4【巩固练习】1、下列元素原子半径最大的是()A、Li B 、F C 、Na D 、Cl2.下列递变情况不正确的是()A、Na、Mg、Al 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B、P、S、Cl 最高正价依次升高C、C、N、O 最低负价的绝对值依次增大D、Li、Na、K 原子半径依次增大3、原子半径由小到大,且最高正价依次降低的是( )A. Al、Mg、NaB. N、O、FC. Ar、Cl、SD. Cl、P、Si4、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核电荷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大B. 核电荷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C. 电子层多一层的元素的原子半径一定比电子层少一层的元素的原子半径大D、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原子(稀有气体除外)其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5、有A、B、C、D四种元素,最高正价依次为+1、+4、+5、+7,其核电荷数按B、C、D、A 顺序增大。
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教案
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元素周期律的概念和意义。
2. 使学生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排列规律。
3. 培养学生运用元素周期律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元素周期律的概念,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排列规律。
2. 教学难点:元素周期律的实质,元素周期表的运用。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进行教学。
2. 使用多媒体课件、模型、挂图等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四、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介绍门捷列夫的贡献,引导学生关注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2. 讲解元素周期律:讲解元素周期律的概念、实质和意义。
3. 分析元素周期表:讲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排列规律和特点。
4. 练习与应用:让学生运用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与评价: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加深对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理解。
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为学习新的知识做好铺垫。
六、教学内容与要求1. 使学生了解元素周期律的发现过程。
2. 让学生掌握元素周期表中族和周期的划分依据。
3. 培养学生运用元素周期律分析元素性质递变规律的能力。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元素周期律的发现过程,元素周期表中族和周期的划分依据。
2. 教学难点:元素性质递变规律的分析,元素周期表的实际应用。
八、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案例分析法、讨论法、探究法进行教学。
2. 使用多媒体课件、模型、挂图等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九、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自然过渡到本节课。
2. 讲解元素周期律的发现过程:通过介绍科学家们的研究成果,让学生了解元素周期律的发现过程。
3. 分析元素周期表的族和周期:讲解元素周期表中族和周期的划分依据,使学生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4. 分析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引导学生运用元素周期律分析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高中化学必修二《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应用》【创新教案】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第一章第二节(第3课时)●教材分析本节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2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二节元素周期律。
学生学习了必修1的大量元素化合物知识,包括钠、镁、铝、硅、氯、氮、硫等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的性质。
在初中初步掌握了有关原子结构的知识,并且也已经在本章第一节中学习了第ⅠA、ⅦA族元素的结构与性质,学生已经掌握了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并简单地使用过元素周期表。
本节引导学生探索元素性质(最外层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元素的化合价和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和原子结构的关系,进而归纳出元素周期律,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认知规律。
让学生掌握元素周期律,认识元素周期表,理解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元素的原子结构、元素的性质(即位、构、性)的关系,初步学会在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指导下探究化学知识的学习方法;同时也能让学生体会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在指导生产实践中的意义。
本节的课时划分:第1课时:一、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及二、元素周期律(科学探究:电子层排布、原子半径、化合价)第2课时:二、元素周期律(科学探究: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第3课时:三、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教学模式与学习方式设计1、教学模式:本节课最能体现中学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如下几个方面:(1)培养学生化学学科素养中的双基知识,学科基本方法——比较,归纳法;(2)培养化学思维素养中的逻辑思维素养——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3)培养化学信息素养——对资料进行查询,总结,归纳;(4)培养合作交流及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针对该课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
为此实施了如下教学策略:(1)多媒体辅助教学:多媒体视频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背景材料,以便形成丰富的感性认识。
(2)自主探究式教学:学生自己查阅资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行自主探究式教学。
(3)交流研讨式教学:学生查阅资料,讨论,总结,做成课件,再与大家研讨构建知识。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应用》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鲁科版《化学2》第一章第三节《元素周期表的应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以第三周期元素和IA 族、VIIA 族元素为例,使学生掌握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的理论初步解释这些递变规律;了解原子结构、元素性质及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三者间的关系,初步学会运用元素周期表。
2.通过“钠、镁、铝原子失电子能力的递变”“预测金属钾的性质”等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处理、总结的能力;通过对“硅、磷、硫、氯原子得电子能力的递变”探究,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通过利用原子结构的理论解释这些规律,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3.通过对“元素周期表在指导生产实践中的作用”的学习,让学生领会到化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
重点、难点: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及“位、构、性”之间的关系。
附件1:板书设计第3 节元素周期表的应用壱、同周期元素自左向右,失电子能力渐弱,得电子能力渐强(0 族除外)。
弐、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失电子能力渐强,得电子能力渐弱。
附件2:学案设计第1- 3节元素周期表的应用【学习目标】1.以第三周期为例,能表述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能以IA 和VIIA 为例预测同主族元素的共性与差异。
并能从原子结构角度对以上规律进行初步解释。
2.了解元素“位—构—性”三者间关系,运用元素周期表进行相关性质判断。
3.对已学元素化合物知识进行梳理,学会归纳收敛的思维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判断得失电子能力强弱的方法选择中。
重点、难点: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强弱的判断方法;元素“位—构—性”三者的熟练运用。
【课前预习区】1.写出第3 周期元素的元素名称、元素符号,指出原子结构的异同点,及原子半径变化规律。
2.元素原子失电子的能力对应性,元素原子得电子的能力对应性。
3.根据物质分类和反应中得失电子,找出Na、Al、Fe 共有的化学性质,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元素周期律的发现过程,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内涵。
2. 让学生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熟悉主族元素、过渡元素等概念。
3. 培养学生运用元素周期律分析、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4. 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原子序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门捷列夫与元素周期表。
2.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周期、族、周期表的排列规律。
3. 主族元素: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
4. 过渡元素:铁、钴、镍、铂、金、铜、锌、银、铂、钯。
5. 元素周期律的应用:预测元素性质,分析化学反应。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相关图像和数据。
2. 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元素为例,讲解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探讨元素周期表的规律。
4. 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解答。
四、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通过化学史介绍元素周期律的发现过程。
2. 讲解元素周期律:阐述原子序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3. 介绍元素周期表:讲解周期、族、周期表的排列规律。
4. 分析主族元素:以氢、氦等元素为例,讲解主族元素的性质。
5. 讲解过渡元素:以铁、钴等元素为例,讲解过渡元素的性质。
6. 练习与应用:提出问题,让学生运用元素周期律分析、解决化学问题。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理解。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以及对元素周期律的应用能力。
4. 期中期末考试:全面检测学生对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包括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图片、图表、动画等。
2. 教材:提供详细的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讲解。
3. 实验材料:进行相关元素的化学实验,验证元素周期律。
4. 网络资源:查阅有关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最新研究成果。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元素周期律的概念和意义。
2. 使学生掌握元素周期表的构成和排列规律。
3. 培养学生运用元素周期律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4. 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内容1. 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原子序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门捷列夫与元素周期表2.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周期表的横行(周期)与纵列(族)主族元素、副族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短周期与长周期3. 元素周期律的应用预测元素性质的趋势解释化学反应和化合物的性质寻找新元素和合成新材料4. 元素周期表中的空白与待解决的问题周期表中的“八、九、十”族元素周期表的极限与超重元素5. 我国在元素周期表中的贡献我国发现的元素我国在元素周期表研究中的地位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元素周期律的奥秘。
2.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掌握元素周期律在化学中的应用。
3. 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历程和我国在该领域的成就。
4.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PPT、案例资料和测试题。
2. 安排实验室,准备进行元素性质实验的器材。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元素周期律概念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能力。
3. 实验报告:考察学生对元素性质的实验观察和分析。
4. 课后作业:检验学生对元素周期律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活动1. 引入:通过展示稀有气体元素的性质,引发学生对元素周期律的好奇心。
2. 讲解:详细讲解元素周期律的发现过程,以及原子序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3. 互动:邀请学生分享对元素周期律的理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4. 演示:用PPT展示元素周期表的结构,讲解周期表的排列规律。
5. 实践:安排学生进行实验室实验,观察和记录不同元素的性质。
七、教学活动1. 讲解:讲解元素周期律在化学中的应用,如预测元素性质的趋势、解释化学反应和化合物的性质等。
2.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元素周期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1.2.3《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的应用》教学设计(含解析)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
(人教版必修2)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三课时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的应用)【解析】构成催化剂的元素大多为过渡金属元素,在元素周期表的中间部分。
【典例2】元素周期表中的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处用虚线表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事物的性质总在不断的发生明显的变化B.紧靠虚线两侧的元素都是两性金属元素C.可在虚线附近寻找半导体材料(如Ge、Si等)D.可在虚线的右上方寻找耐高温材料【答案】 C【解析】同族元素的性质是相似的,同周期元素的性质是递变的,A项错误;紧靠虚线两侧的元素既表现金属性又表现非金属性,但没有两性金属元素这一说法,B项错误;耐高温材料应该在过渡元素中寻找,D项错误。
【板书】活动三、元素位置、原子结构、元素性质之间的关系【问题探究1】(1)推测原子结构示意图为的原子,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最高正化合价是什么?【交流】该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第四周期ⅥA族,根据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推测,该元素的最高正价是+6,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2XO4(该元素用X代替),其酸性比硫酸弱。
【问题探究2】(2)如何比较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铝的碱性强弱?【交流】钙与铝既不在同一周期也不在同一主族,可借助镁来比较,三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金属性:Ca>Mg>Al,故碱性:Ca(OH)2>Mg(OH)2>Al(OH)3。
【讨论】利用元素“位—构—性”间的关系进行推导的基本思维模型是什么?【交流板书】【问题探究】利用元素“位、构、性”关系解题时应注意哪些问题?【交流1】(1)掌握四个关系式:①电子层数=周期数;②质子数=原子序数;③最外层电子数=主族序数;④主族元素的最高正价=主族序数(O、F除外);负价=主族序数-8 。
【交流2】(2)熟练周期表中一些特殊规律:①各周期元素种数;②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序数及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③同主族上下相邻元素原子序数的关系【交流3】(3)性质与位置互推是解题的关键:熟悉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及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
《元素周期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教学设》教学设计
《元素周期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教学设》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元素周期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基本规律,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元素的性质和化合物的组成。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思维和合作能力,让学生能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热爱,让学生理解元素周期表的重要性,并认识到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1.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和组成要素。
2.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和基本规律。
3.元素周期表的应用:分析元素性质和化合物组成。
三、教学过程活动一:导入引导(10分钟)1.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人类为什么要发明元素周期表?”为题展开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元素周期表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2.让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知识,复习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和组成要素。
活动二:讲授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和基本规律(20分钟)1.通过图示和实验展示元素周期律的发现过程,让学生了解俄国化学家季莫费耶夫、英国化学家门德莱耶夫的贡献,并引导学生总结出元素周期律的基本规律。
2.结合实例,讲解周期表中周期和族的概念,以及同一族元素的共性和变化规律。
活动三:探究元素周期表的应用(25分钟)1.列举一些常见元素和它们的性质,例如氧气、氢气、氯气等,并让学生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它们的位置。
2.设计实验:选择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元素,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对比,分析元素周期表中位置相邻的元素在性质上的差异。
3.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总结不同族元素的共性和特点,并探究同一族元素的性质随原子序数的变化而改变的规律。
活动四:运用元素周期表分析化合物组成(25分钟)1.给出几个化合物的化学式,让学生根据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位置,预测化合物中各元素的比例和种类。
2.让学生对比不同化合物的组成,并总结出成分相同而比例不同的化合物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讲义: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教师版)
01
学习目标
1.知道元素周期表的简单分区,进一步认识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 2.能利用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原子结构,分析、预测、比较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建立“位、构、 性”关系应用的思维模型。 3.体会元素周期律(表)在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及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1)金属性强的元素在周期表的_______方,最强的是_____(放射性元素除外);非金属性强的元素在 周期表的_______方(稀有气体除外),最强的是_____。
( 2 ) 分 界 线 附 近 的 元 素 , 既 能 表 现 出 一 定 的 _________ , 又 能 表 现 出 一 定 的 _________ , 故 元 素 的 _________与_________之间没有严格的界线。
4.(2022 年北京市东城区期末)1991 年,我国化学家张青莲用同位素质谱法准确测得铟元素(In)的原
子量为 114.818±0.003,被国际原子量委员会采用为新标准。已知 In 位于元素周期表第 5 周期ⅢA 族。下列
说法不.正.确.的是
A.In 的金属性强于 Al
B.In 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成有特定性质的新物质。如在金属和非金属的分界线附近寻找半导体材料(如锗、硅、硒等),在过渡元素中
寻找优良的催化剂和耐高温、耐腐蚀的合金材料(如制造火箭、飞机的钛、钼等元素)。答案选 B。
3
【解析】116 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该元素位于第 7 周期第 VIA 族,其性质具有
氧族元素特点,根据元素周期律来分析解答。 A 项,同一主族元素,元素的非金属性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减弱,所以 R 的非金属性比 S 弱,错误;B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优质教学课件设计
数 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
引起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原因?
提示:结构决定性质!
视野拓展一:常见元素化合价的一般
规 律①1~20 号元素中,除了 O 、 F 外,
元素的最高正价等于最外层电子数;
元素的最高正价 + |元素的最低负价|
=8
最高化合价一般用氧化物表示,最低化 合 价②一金般属用元氢素化无物负表价示;。
3 、能归纳出元素主要化合价的一般规律;
4 、能归纳出微粒半径大小比较的一般规律。
原子序数 = 核电荷 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中性原子)
活动探究
一
1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核外电 子排 布 有 什 么 规 律 ?
2 、根据你发现的规律,以原子序数为横坐 标
,最外层电子数为纵坐标,绘出线状图;
既有正价又有负价的元素一定是非金属元 素; ③ 氟无正价,氧无最高正价 。
视野拓展二:微粒半径大小比 较
决定微粒半径大小的因素:
1 、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吸引(微粒半径变小的因素
2 、核外电子间的斥力(微粒半径变大的因素)
例如:(1 )O> F (2 )Na> Li (3 )Na+< O2— (4 )Cl-> Cl
元素化合价的一般规律
微粒半径大小比较的一般规 律
微粒半径大小比较规律:“三看 规 律一”看电子层数:
电子层数不同时,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
大 二看核电荷数:
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多,半径越小 ; 三看核外电子数:
电子层数和核电荷数均相同时,核外电子数 越 多,半径越大
概括整合:
发现 了
归纳 出
座右铭:
拓 展
终生奋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
必修Ⅱ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
第3 课时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元素性质在周期表中的递变规律。
(2)掌握元素化合价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3)学会应用“位置——结构——性质”三者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归纳比较,掌握“位、构、性”的关系。
(2)通过引导自主探究,分析归纳化合价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周期表、周期律的应用
难点:“位、构、性”的推导
三、学生课前课外活动设计:
1. 上网查找资料,收集有关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的发明历史;收集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的应用。
2. 复习前面所学内容,预习本节内容。
四、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是一种重要的结构理论,它们的诞生是19 世纪化学科学的重大成就之一。
它有什么应用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三、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二)复习旧知,
通过复习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的有关内容,了解学生对已有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存在的困惑,为下面的学习打好知识基础。
(三)合作探究新知
教师:为了探究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的应用,我们先探究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
请同学们以下列问题为线索进行探究:(用 PPT 展示问题)
问题一:同一周期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变化有何规律?试用原子结构观点解释。
问题二:同一主族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变化有何规律?试用原子结构观点解释。
问题三:周期表中,金属性和非金属性较强的元素分别在什么区域?
问题四:观察元素周期表回答:元素周期表中的表格底色有几种?为什么要这样表示? 强调原子结构、表中位置、元素性质各自的含义,并板书。
[板书]
原子结构
核电荷数电子层数 最外层电子数
元素性质
学生:交流讨论,回答问题,归纳结论。
教师:请同学们打开周期表观察:用绿色、淡绿表示的元素分别是哪种元素?如果沿着硼(B )、铝(A1);硅(Si )、锗(Ge );砷(As )、锑(Sb );碲(Te )钋(Po )画一折线,则位于折线左侧的是什么元素?折线右侧的又是什么元素?
学生:观察、回答。
教师:讲解元素周期表中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及分界线附近元素的性质。
【小结】在元素周期表中,越往右上方,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越往左下方,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在金属与非金属分界线附近,元素既有金属性又有非金属性。
教师:另外,元素的化合价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也存在关系,请探究以下问题:
问题一:主族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与它的族序数有什么关系? 问题二:非金属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与最低化合价有什么关系?
问题三:同周期中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与最低化合价随原子序数的递增有什么变化规律? 问题四:同主族中元素的化合价有什么规律? 学生:交流讨论,完成表格上的填空,归纳结论。
金 属 性 非金属性 元素化合价
【小结】原子结构决定了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元素性质,元素性质反映了元素的结构和
在表中的位置,表中位置反映了原子结构和元素的性质。
[板书]
原子结构
【练习】
1.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反映了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元素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周期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B. 第 3 周期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等于它所处的主族序数
C. 短
周期元素形成离子后,最外层电子都达到 8 电子稳定结构 D.
同一主族的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
2.(13 山东高考改编)W 、X 、Y 、Z 四种短周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W 的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显碱性,由此可知(
)
A.X 、Y 、Z 中最简单氢化物稳定性最弱的是 Y
B.Z 元素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一定强于 Y
C.X 元素形成的单核阴离子还原性大于 Y
D.Z 元素单质在化学反应中只表现氧化性学生:交流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 18 页后三段,结合刚才所学以及自己收集的资料,归纳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的应用。
学生:归纳展示自己的总结,以及收集的历史史话。
教师:点拨总结。
多媒体播放:元素周期律、周期表的用途以及科学史话。
进行“位、构、性”的推导。
预测新元素。
寻找半导体材料。
合成新农药。
寻找催化剂、耐高温、
耐腐蚀的合金。
金 属 性 非金属性 元素化合价
【课堂练习】
1. 元素的原子结构决定其性质和周期表中的位置。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元素的最高化合价
B.同一元素不可能既表现金属性,又表现非金属性
C.P、S、Cl 得电子能力和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均依次增强
D.元素周期表中位于金属和非金属分界线附近的元素属于过渡元素
2. 关于元素周期表,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在过渡元素中可以寻找制备半导体材料的元素
B. 在元素周期表的左下角可以寻找制备新型农药材料的元素
C. 在过渡元素中可以寻找制备催化剂及耐高温和耐腐蚀的元素
D. 在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附近可以寻找制备半导体材料的元素
3、运用元素周期律分析下面的推断,其中肯定错误的是()
A、铍(Be)是一种轻金属,它的氧化物的水化物可能具有两性;
B、砹是原子半径最大的卤族元素,它是一种有色固体,HAt 很不稳定,AgAt 是有色难溶于水且感光性很强的固体;
C、锶(Sr)与钙同族但处于其下一周期,SrSO4 是难溶于水和盐酸的白色固体;
D、硒(Se)与硫同族但处于其下一周期,H2Se 是无色,有毒,比H2S 稳定的气体。
[布置作业]
1.教材P19,T4,T5,T6
2.课外活动与探究:
(1)上网或查阅其资料,写一篇科学小论文:门捷列夫事迹简介。
(2)查阅资料,最新发现的是一种什么元素?
五、板书设计: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原子结构
表中位置
课堂学生学习效果量表
评价说明:在评价等级下打“√”,相应的栏只选一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