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高二课文《一剪梅》教案

合集下载

一剪梅的教案范文

一剪梅的教案范文

《一剪梅》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一剪梅》这首诗的作者、背景及意境。

2. 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提高他们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3. 通过学习《一剪梅》,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诗歌创作技巧,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 诗句的理解与赏析。

2. 诗歌创作技巧的把握。

三、教学难点:1. 诗句中的意象转化。

2. 古典诗歌的表现手法。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诗文、作者背景、相关图片等。

2. 学生预习《一剪梅》,了解作者李清照及诗歌背景。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PPT,引导学生回顾李清照的生平事迹及诗歌创作背景,为学生讲解《一剪梅》的创作背景。

2. 诗句解析教师带领学生逐句解析《一剪梅》,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象、情感和表达技巧。

例如:剪梅:象征手法,以梅喻人,表达作者对远方挚爱的思念之情。

疏影横斜:描绘梅枝的姿态,突显梅的清雅。

香消玉减:借梅花的凋谢,抒发时光流逝、美好时光易逝的感慨。

3. 诗歌赏析教师引导学生从意象、情感、表达技巧等方面赏析《一剪梅》,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4. 创作实践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尝试创作一首以“梅”为主题的诗歌,运用学到的表达技巧,将自己的情感融入诗中。

5. 课堂小结6. 课后作业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诗歌创作作业,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评估他们对《一剪梅》的理解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创作的诗歌,检查他们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的创作技巧。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解程度和参与度。

教师还应考虑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便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古诗词。

八、教学拓展:为了加深学生对《一剪梅》和古诗词的理解,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李清照的其他作品,或者介绍其他古代诗人的梅花诗。

一剪梅教学设计

一剪梅教学设计

一剪梅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一剪梅》的诗词背景和作者李清照的生平。

2.理解《一剪梅》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3.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诗词的欣赏能力。

4.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演能力。

二、教学准备:1.电子媒体设备2.《一剪梅》的诗词原文3.背景介绍材料4.相关图片或视频素材5.课堂小组讨论活动准备材料三、教学过程:引入:1.展示一幅描绘梅花的图画,并引导学生谈论梅花的特点和意象。

2.播放《一剪梅》的音乐,引导学生聆听音乐,感受其中的情感表达。

3.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和诗词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对于《一剪梅》的兴趣。

主体:1.教师朗读《一剪梅》的诗词原文,并讲解其中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2.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探讨诗中的意象和情感,分享对于梅花和李清照的理解。

3.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素材,加深学生对于梅花和情感表达的理解。

4.引导学生自由朗读《一剪梅》,注重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

5.组织学生进行合唱或分组表演,在表演中体验并表达《一剪梅》中的情感和意境。

拓展:1.引导学生关注当代艺术中对于梅花意象的运用,比如绘画、音乐、舞蹈等。

2.展示现代艺术作品中的梅花形象,并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和评论。

3.组织学生创作自己的诗词或绘画作品,表达对于梅花的理解和情感。

四、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表达能力,给予积极评价和鼓励。

2.评估学生的自由朗读和表演情感表达是否能贴切地传达《一剪梅》的意境。

3.评价学生创作作品的独立思考和创造力。

五、教学延伸:1.推荐学生阅读更多李清照的其他诗词作品,加深对于她的了解和欣赏。

2.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具有相似意境的古典诗词作品,扩展对于中国古典文化的认知。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在欣赏《一剪梅》的同时,了解其背后的历史文化背景,培养对于古典诗词的欣赏能力,并通过朗读和表演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延伸活动,拓展学生对于梅花意象的理解,并激发他们对于中国古典文化的兴趣。

一剪梅教案范文3

一剪梅教案范文3

一剪梅精品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一剪梅》的诗意和文学价值;(2)通过分析词中的意象,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一剪梅》;(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诗词创作,提高学生的文学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词人李清照的情感世界,理解其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心情;(2)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一剪梅》的诗意和文学价值;(2)分析词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2. 教学难点:(1)词中意象的深刻理解;(2)诗词创作的技巧和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激发学生对《一剪梅》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一剪梅》,理解诗意;(2)引导学生关注词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3. 合作探讨:(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一剪梅》的深入探讨;(2)分析词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分享学习心得。

4. 诗歌创作:(1)引导学生进行诗词创作,以锻炼学生的文学表达能力;(2)学生展示创作成果,互相评价、学习。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2)强调诗词创作的重要性和方法。

四、课后作业1. 熟读《一剪梅》,深入理解诗意;3. 进行诗词创作,锻炼文学表达能力。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和诗歌创作等形式,让学生深入了解《一剪梅》的诗意和文学价值,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解答。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一剪梅》的诗意和文学价值的理解程度;2. 学生对词中意象和表达技巧的分析和鉴赏能力;3. 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和表现手法;4. 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程度。

高二语文《一剪梅》教学导案 3篇

高二语文《一剪梅》教学导案 3篇

高二语文《一剪梅》教学导案1教学目标:1、识记基本字词义、疏通诗意、学会朗诵,《一剪梅》体裁、题材、词牌特点;2、掌握李清照的生平经历以及时代对她词风的影响,掌握“易安体”基本特色;3、掌握、理解诗词意境及其分析诗歌的基本方法,把握词作中体现出的作者情感;4、学会写作简洁精练的诗词鉴赏短评。

教学重点:1、理解诗词意境,体会作者情感;2、尝试写作诗词鉴赏短评。

教学难点:1、学会写作简洁精练的诗词鉴赏短评;2、从不同角度理解词作,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新意。

方法课时:1、经典阐释法;2、教学内容共计一课时。

教学步骤:导入→作者介绍→词体介绍→字词释音、释义→朗读,之后老师范读,再之后学生集体读、整体感受感知→听邓丽君《一剪梅》歌乐,引入情景→疏通、鉴赏→板书小结,陈清线索→特殊句式、语言特色、手法分析→鉴赏短评→课堂小结→音乐感知收束→布置作业。

(结合考点,强调分析重点)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与整体感知融于一体则可):(语文课代表上课前到我办公室拿东西)……同学们:北宋词人周邦彦在其词中无意间写了一句:“一剪梅花万样娇”,于是“一剪梅”这个颇具人间风情的词牌名因此而诞生。

后世众多的文人墨客面对这“同一剪梅花”各自吟诵出了风情万种的不同词作,各具特色、各有千秋。

而其中最为脍炙人口、感人肺腑者,莫过于李清照笔下的“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那么究竟正为少妇的易安心中有一抹怎样的惆怅下了眉头却又上了心头,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一起学习李清照的词作《一剪梅》。

2、作者介绍:学其诗,就得知其人!(下面我们简单了解一下作者的基本情况)李清照,大家并不陌生,(生于1084-卒于1155年以后,具体年月史料缺乏,难以确考),她自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由于当时豪放词派大家辛弃疾字幼安,也是济南人,人们共称他们为“济南二安”。

她贤惠多才,十八岁嫁于金石家赵明诚为妻,夫妇感情深厚。

然而,“自古红颜多薄命”,北宋灭亡后,赵明诚因病去世,她颠沛流离于江南,在孤寂中度过晚年。

李清照《一剪梅》教学设计范文(精选4篇)

李清照《一剪梅》教学设计范文(精选4篇)

李清照《一剪梅》教学设计范文(精选4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李清照《一剪梅》教学设计范文(精选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李清照《一剪梅》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一剪梅》是李清照早期词作,词中写自己对丈夫的思念,其感情落寞哀伤而又有一种淡淡的甜甜的喜悦。

这首词教学,读懂大意和背诵难度并不大,难在如何读出词的情感之美。

为达成这一教学目标,可以设置情境,在情境中体味。

【教学目标】词中情感之美。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准备】阅读李清照《如梦令》《声声慢》等词。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回顾学生阅读情况:抽学生背诵《如梦令》;学生集体背诵《声声慢》中“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设疑问:两首词思想感情截然不同,是真实生活的真实反映。

二、前期的李清照1、生活中的李清照书香门第家庭富裕婚姻幸福美满父母呵护2、理想中的李清照充满希望充满激情能充分享受生活从如下几首诗词中就可以看出来:《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3、作品中的李清照贵夫人形象慵懒哀伤而不绝望有一种甜蜜的感觉。

如《如梦令》中人物形象。

三、后期的李清照1.生活中的李清照经济困顿颠沛流离家庭生活也很不幸2.理想中的李清照看不到希望缺少生活的勇气3.作品中的李清照艰难苦恨的老妇人形象这一点可以从她后期的作品《声声慢》(“寻寻觅觅”)中看出来:如“寻寻觅觅”好像总在寻找却总是找不到,可是还是要寻找,成天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中间,“冷冷清清”在寻找中失望而倍感凄凉,后面“梧桐更兼细雨”部分,完全呈现出心境悲凉难耐寂寞。

一剪梅的教案范文

一剪梅的教案范文

一剪梅的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一剪梅》。

(2)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3)学会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对古典诗词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背诵与理解。

(2)诗歌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的分析。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意境的把握。

(2)古典诗词鉴赏方法的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李清照及《一剪梅》的背景。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韵律美。

(2)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2)学生举例说明,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5. 情感体验:(1)学生畅谈自己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和体会。

(2)教师点评,引导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

6.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强调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四、课后作业:1. 背诵《一剪梅》。

2. 写一篇关于《一剪梅》的赏析文章。

3. 选择一首类似的古典诗词进行自主学习,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是否有所提高,并对下一次教学进行调整和改进。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诗句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3. 采用情感教学法,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培养正确的审美情趣。

李清照《一剪梅》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李清照《一剪梅》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4、李清照《一剪梅》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吟诵这首词,做到借声传情。

2、从炼字、炼句的角度,体会本词的语言美、意境美。

3、通过本词的学习,掌握鉴赏词的一般方法,并学会运用。

【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感受李清照婉约的词风。

2、鉴赏词人的写作技巧,体会李清照词用语精美、浅俗、清新的艺术特色。

3、掌握鉴赏词的一般方法,并学会运用。

【教学方法】诵读——引导——探究(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及内容】一、导入新课:以郭沫若的一幅对联导入,让学生猜一猜对联中写的.是谁,进而引入新课。

二、知人论世:让学生回忆初中学习《如梦令》时对李清照的介绍,最后教师总结、补充:号“易安居士”、前后期作品风格、“易安体”、《漱玉词》。

三、整体感知:(一)读一读1、先让学生结合注释看三分钟,字面意思不懂之处做好标记,学生间互问互答。

2、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这首词的理解,先自读三分钟。

3、点两位同学来读,读完后师生一起点评,最后教师作朗读指导。

4、听朗读带,让学生注意朗诵家对本词节奏的划分、轻重音的处理等。

5、再给两分钟时间,让学生自读。

6、点学生来读,检查同学们的朗诵水平进否有进步。

(二)找一找1、这首词中有哪些意象?(薄雾、浓云、瑞脑、玉枕、纱厨、酒、暗香、西风、黄花)2、这首词中有哪些表现情感的词?(愁、凉、销魂、瘦)(三)写一写请从词中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或几个意象,根据词中的意境,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扩写成一段话。

(高考小作文训练)四、分析鉴赏(一)品一品选出你最喜欢的一句或几句,品一品,看它好在哪里?(让学生自己先把玩品味,然后跟周围同学交流自己的心得,最后点学生发言。

在这期间,教师巡回观察同学们的交流情况,必要时适当点拔一下。

这里是学生的舞台,教师在这里只是起穿针引线的作用。

)可以说,这首词实在是太美了,可圈可点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

如首句渲染出的这种氛围;如“凉”字的双层意;“酒”这一经典意象;“暗香”的“暗”字,用得实在是太妙了;还有作者以“黄花”自喻,不仅形似,更是神似;下片:不露一“菊”字,可处处在写菊,这种“烘云托月,藏而不露”的写作妙作。

一剪梅教案范文2

一剪梅教案范文2

一剪梅优秀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一剪梅》的基本词牌格律和创作背景。

(2)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感受诗词的意境。

(2)分析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2)引导学生领悟诗词中的美好情感,如爱国情怀、爱情等。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词的字词解释。

(2)诗词的意境分析和修辞手法的鉴赏。

2. 教学难点:(1)诗词中的古代文化背景。

(2)诗词创作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简要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激发学生对《一剪梅》的兴趣。

2. 诗词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词,感受节奏和韵律。

(2)逐句解析诗词,解释生僻字词。

(3)分析诗词的意象和意境。

3. 修辞手法分析:(1)引导学生发现诗词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讨论这些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想象诗词中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情感。

(2)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进行情感交流。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2. 诗词鉴赏能力:评估学生在诗词分析和修辞手法鉴赏方面的表现。

3. 情感态度:了解学生对传统文化和诗词情感的认同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一剪梅》原文及注释。

2. 参考资料:关于李清照的生平介绍、古代词牌格律资料。

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诗词相关的图片和背景音乐。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词中的奥秘。

2. 利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诗句,掌握修辞手法的运用。

3. 运用情感教学法,激发学生对诗词的热爱,体会诗人的情感。

七、教学步骤: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一剪梅》的理解。

2. 针对诗词中的关键字词,进行深入解析,帮助学生领会诗人的用词巧妙。

3. 通过分析诗词的结构,让学生了解词牌的格式和特点。

《一剪梅》教案三篇

《一剪梅》教案三篇

《一剪梅》教案三篇《一剪梅》教案三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剪梅》教案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剪梅》教案篇1教学目标:1、感受意象美和意境美,了解李清照词的婉约风格2、体会作者生平遭遇与创作的密切关系3、利用开放性原则培养学生再造意境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学重点:感受鉴赏作品的意象美、意境美、韵律美、音乐美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补充空缺意象、再造意境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学原则:开放性原则教学方法:联想法比较法教学准备:CAI课件、多媒体设备教学教程:一、诗画导入展示一组CAI画面:溪亭日暮、藕花深处、归舟争渡、惊飞的鸥鹭师:(明示画面中的意象)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同学们看到这些画面能想起初中学过的哪首词?生:李清照的词《如梦令》。

师生齐背《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师:(启发)词中写的是作者少女时代无忧无虑的生活和开朗愉快的心情。

真是“少年不识愁滋味”啊。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的变迁,女词人还能一如既往地做个快乐天使吗?带着这个疑问,我们学习作者的另一首名篇《一剪梅》。

(屏幕显示课题)二、研习新课1、范读比较:(屏幕显示)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师:(启发理解)这两首词在内容上有哪些不同?(提示)粗读可发现:景物时令——前写夏景,后写秋景;作者年龄——前为少女时期,后为少妇时期;感情基调——前愉快开朗,后细腻深婉。

师:(提示)女词人初婚不久,思念外出的丈夫赵明诚2、清理思路、赏析意境上片:词人舟中所想→下片:回到现实分析理解:感悟意象美和意境美。

上片:写女词人独居生活——舟中所想红藕香残:以点代面——透露秋景的冷落、萧条,独上兰舟:背面敷粉——如果能与丈夫一同划船该多好啊!云中锦书:相关联想——猜想丈夫的信该到家了,月满西楼:生发想象——仿佛身处西楼,望月计算着丈夫回家的日子。

高二语文《一剪梅》教案

高二语文《一剪梅》教案

高二语文《一剪梅》教案高二语文《一剪梅》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了解李清照其人,赏析其词,学会“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欣赏2、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涵,提高学生初步鉴赏诗歌主旨的水平。

3、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李清照生平简历的了解及其作品的赏析。

【教学难点】掌握“知人论世”的方法并能够运用这种方法来初步鉴赏诗歌。

【教学方法】吟诵,讨论、讲析结合,问题探究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导入新课】“愁”,中国古代文人吟咏出脍炙人口的诗句;“愁”,中国文学史留下熠熠生辉的篇章。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是李白的诗句;“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是杜甫的诗句。

豪放的苏轼吟过:“新月与愁烟,满江红。

”婉约的秦观也唱过:“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而南宋女词人李清照似乎对“愁”更有兴趣,她以女性固有的丰富感情,以词人特有的才气,留下不少言愁之作,抒发情愁、家愁、国愁,如《点绛唇》《一剪梅》《念奴娇》《醉花阴》《武陵春》《声声慢》等。

【熟悉作者,知人论世】李清照(1084-1155),宋代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人(今山东)人。

李清照婚前婚后都生活在书香世家,其父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其夫赵明诚是著名的金石考据家。

李清照夫妇雅好词章,常相唱和。

1127年,靖康之乱,李清照随家颠簸南下,后来丈夫病死,李清照亡国继以亡家,余生孤苦,郁郁而终。

南渡之前,李清照多写闺情相思,明快妍丽;南渡之后,则多写国破家亡的离乱生活,沉哀入骨,境遇孤苦,词情凄黯,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婚后不久,赵明诚即远行,李清照便写下了这首《一剪梅》寄给丈夫。

李词工于造语,善于创意出新。

擅用白描,创立了雅而不难、易而不俗,生活气息浓郁的“易安体”。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后人对她的评价:“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

“学”(以意逆志——解读文辞,揣摩情意)【品读诗词,疏通词意】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玉簟秋罗裳谁寄锦书来2、解释下列词语玉簟:锦书:【诵读课文,感受诗情】先听范读,再齐读。

一剪梅 教案

一剪梅 教案

一剪梅教案一剪梅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和掌握《一剪梅》的基本情节和主题。

2.能够体会和理解《一剪梅》中的情感。

3.能够初步感受古典戏曲艺术的美。

二、教学重点:1.理解《一剪梅》的基本情节和主题。

2.辨识并感受《一剪梅》中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体会古典戏曲的美之所在。

四、教学准备:1.录制好的《一剪梅》音视频材料。

2.相应的课件和多媒体设备。

3.学生需要一些纸笔,用于写下自己的感受。

五、教学过程:Step 1: 课前导入 (10分钟)教师可以用一段音乐片段或视频片段引导学生进入故事的氛围,激发学生对《一剪梅》的好奇心和兴趣。

Step 2: 欣赏《一剪梅》 (25分钟)1.播放录制好的《一剪梅》音视频材料。

让学生仔细聆听、观看。

2.教师可以加以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剧情、角色关系以及情感表达。

Step 3: 分组讨论 (15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出一位代表,从剧情、人物、意义等方面讨论《一剪梅》。

2.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让全班进行分享。

Step 4: 思考问题 (10分钟)教师提问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以加深对《一剪梅》的理解:1.《一剪梅》的主题是什么?2.你认为《一剪梅》通过怎样的表现手法来表达主题?3.你对《一剪梅》中的人物角色有什么感受?Step 5: 表达感受 (15分钟)1.要求学生在纸上写下自己对《一剪梅》的感受,可以是文字、画面或简短的诗句。

2.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感受。

Step 6: 总结反思 (10分钟)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课堂学习的收获和体会。

六、教学延伸:1.请学生选择其他古典戏曲进行欣赏,扩展对古典戏曲艺术的认知。

2.学生可以以小组形式进行剧本创作或表演,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评估: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情况。

2.收集学生的写作和绘画作品,进行评价。

八、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对《一剪梅》的剧情和主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同时也提高了对古典戏曲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一剪梅教学设计方案

一剪梅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书写“一剪梅”中的生字,理解生字的意思。

(2)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并背诵《一剪梅》这首词。

(3)学生能够分析词的韵律和意境,感受词人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朗读、背诵、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学生能够体会词人的忧愁之情,感受古典诗词的韵味。

(2)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文化自信。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生字的正确书写和词意的理解。

(2)词的韵律和意境的把握。

(3)词人情感的体会。

2. 教学难点:(1)生字的识记和书写。

(2)词的韵律和意境的理解。

(3)词人情感的体会。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一剪梅》的词牌名,引导学生了解词牌的来源和特点。

(2)简要介绍词人李清照及其生平事迹,激发学生对词的兴趣。

2. 课堂讲授(1)讲解生字,让学生正确书写并理解其意思。

(2)朗读《一剪梅》,让学生感受词的韵律和节奏。

(3)分析词的意境,引导学生体会词人的忧愁之情。

(4)讨论词人情感,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3. 课堂活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角色扮演,让学生模仿词人写作时的情景。

(3)背诵比赛,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和表达能力。

4.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一剪梅》的特点和词人的情感。

(2)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熟读、背诵《一剪梅》。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朗读等情况,评价其参与度和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其对《一剪梅》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考试评价:通过测试,了解学生对《一剪梅》的背诵、理解和运用能力。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活动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了解《一剪梅》的特点和词人的情感。

一剪梅 李清照 教案

一剪梅 李清照 教案

一剪梅李清照教案教案标题:《一剪梅》李清照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一剪梅》,使学生了解李清照的创作背景和文学风格,理解诗中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欣赏和理解李清照的诗歌,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分析《一剪梅》的诗意和艺术特点,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教学难点:理解并准确表达诗中的情感和意境。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一剪梅》李清照的原文、翻译及注释。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幅描绘梅花的画作或播放一段与梅花相关的音乐,引起学生对梅花的兴趣和好奇,为学习《一剪梅》做铺垫。

2. 欣赏诗歌(10分钟)播放朗读《一剪梅》的音频,让学生跟读。

然后,教师进行诗歌的解读,重点讲解诗中的意象、情感和主题。

3. 分析诗意(15分钟)让学生小组合作,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并回答以下问题:- 诗中的梅花是什么意象?- 诗中表达了哪些情感?- 诗中的主题是什么?4. 表达情感(15分钟)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以小组为单位创作一首与梅花相关的诗歌。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表达自己对梅花的情感和体验。

5. 展示和分享(10分钟)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朗读自己创作的诗歌,并分享创作的灵感和感受。

其他学生可以提问或发表评论。

6. 拓展延伸(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李清照的其他作品,以及她在宋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7. 总结归纳(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学生通过学习《一剪梅》所获得的收获和体会。

五、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评价学生对《一剪梅》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 学生完成的小组创作诗歌,评价其表达情感和文学创作能力。

六、拓展活动:1. 学生可以自行查找李清照的其他作品,进行阅读和欣赏。

《一剪梅》教案5篇

《一剪梅》教案5篇

《一剪梅》教案《一剪梅》教案5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剪梅》教案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剪梅》教案篇1教学目的:1、把握李清照词深婉细腻的艺术风格2、在诵读品味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学生诗词鉴赏能力教学重点:解读文句,分析意境,把握李清照词的艺术风格教学难点:词中意境的把握品味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因为有诗仙、诗圣、诗鬼、诗豪等一大批杰出诗人的存在,诗歌到了唐朝已发展到了颠峰阶段,于是,宋代文人另辟蹊径,发展并完善了词这一文学样式,使它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又一颗璀璨的明珠。

提到宋词,人们就会想到一名杰出的女性,她的出现,给森然的中国历史带来了几多水气,几多温馨,它就是被认为是婉约派词的正宗,提出“词别是一家”主张的南宋女词人----李清照。

二、知人论世:通过提问,让学生自己述说他们所熟悉的李清照,包括生平及有关她的故事,然后教师小结明确:1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济南人(今山东)人。

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

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侵后,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时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李词工于造语,善于创意出新。

擅用白描,创立了雅而不难、易而不俗,生活气息浓郁的“易安体”。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后人对她的评价:“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

“清照已一妇人,而词格乃抗轶周柳,虽篇轶无多,固不能不宝而存之,为词家一大宗矣”2这首词在黄升《花庵词选》中题作“别愁”,是赵明诚出外求学后,李清照抒写她思念丈夫的心情的。

伊世珍《琅寰记》说;“易安结缡末久,明诚即负笈远游。

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

李清照一剪梅教案

李清照一剪梅教案

李清照一剪梅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理解《一剪梅》的意境和艺术特点;3.掌握《一剪梅》的词意和词曲;4.能够朗读《一剪梅》并理解其中的情感表达;5.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一首自己的词。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一剪梅》的意境和艺术特点;2.教学难点:《一剪梅》的词意和词曲。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播放李清照的相关视频或者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来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2. 学习词曲1.教师播放《一剪梅》的音频,让学生跟读;2.教师讲解《一剪梅》的词曲,让学生理解其中的意境和艺术特点;3.学生跟着教师朗读《一剪梅》,并理解其中的情感表达。

3. 学习词意1.教师让学生阅读《一剪梅》的词意,理解其中的情感表达;2.教师讲解《一剪梅》的词意,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其中的情感表达。

4. 创作环节1.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感受,创作一首自己的词;2.学生可以参考《一剪梅》的词曲和意境,但不得抄袭。

5. 总结回顾教师可以让学生朗读自己创作的词,并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过程和感受。

同时,教师也可以对学生的创作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教学评估1.学生能否理解《一剪梅》的意境和艺术特点;2.学生能否掌握《一剪梅》的词意和词曲;3.学生能否朗读《一剪梅》并理解其中的情感表达;4.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知识创作一首自己的词。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比较明确,教学过程也比较简单,但是教学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理解《一剪梅》的词意和词曲。

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多种方式来让学生理解,比如讲解、朗读、分析等。

同时,在创作环节,教师也需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让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最后,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创作进行点评和指导,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一剪梅 教案

一剪梅  教案

一剪梅教案一剪梅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并理解《一剪梅》这首唐诗的背景和历史意义。

2. 学习并掌握《一剪梅》这首唐诗的基本诗意和修辞手法。

3. 培养学生欣赏和发表对《一剪梅》这首唐诗的个人感受和评论。

教学准备:1. 课文:《一剪梅》原文和注解。

2. 图片或PPT:展示梅花的图片,以引起学生对梅花的注意和兴趣。

3. 材料:纸和笔,用于学生做诗歌欣赏和写作活动。

教学步骤:引入:1. 创设情境:展示梅花的图片,或描述梅花美丽的形象,引起学生对梅花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提问学生:你们谁知道《一剪梅》这首诗吗?你们对梅花有什么了解?正文:1. 导入关键词:解释“一剪梅”这个词的由来和意义。

介绍这首诗的作者——丹青妙手李清照。

2. 分析背景:介绍唐朝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特点,以及梅花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3. 解读诗意:逐句解读《一剪梅》这首诗的字词和意义。

引导学生思考梅花在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4. 分析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注意诗中的修辞手法,如对仗、比喻、拟人等。

通过分析这些修辞手法,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诗意和诗人的感情。

5. 学习背诵:带领学生进行诗歌朗诵,并指导学生背诵这首诗并理解诗中的每个字、每句话。

6. 学生互动: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梅花和这首诗的理解和感受。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互相交流。

拓展活动:1. 创作活动:鼓励学生创作与梅花或《一剪梅》相关的诗歌或散文,展示他们对诗意的理解和个人感受。

2. 赏析比较:请学生找到其他描述梅花的诗词或文学作品,进行赏析和比较,展示梅花在不同作品中的形象和意义。

3. 视觉呈现:使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梅花的美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一剪梅》这首诗的诗情画意。

总结:1. 回顾课堂内容:概括学生对《一剪梅》这首唐诗的了解和体会,确保学生对其背景、诗意和修辞手法有所掌握。

2. 总结学习收获: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对梅花和这首诗的新认识和感受,让学生从中感悟到诗歌艺术的魅力和深远影响。

2023年《一剪梅》教案(人教版选修教案设计)整理

2023年《一剪梅》教案(人教版选修教案设计)整理

2023年《一剪梅》教案(人教版选修教案设计)整理一.教学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一剪梅》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

它很好地体现了被称为“易安体”的李清照作品的艺术风格,即清丽高雅,温婉细腻。

鉴赏这首词应当让同学用情感去参加、专心灵去体会,力争能够切实把握住内心那种缠绵悱恻的情怀。

那么仅仅一首词是不够的,也难以达到鉴赏的目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加入李清照的其他作品,作为拓展阅读材料,一方面能使同学更好地理解李清照的词风,另一方面也能在不知不觉中激发同学对中国古典诗词的喜爱。

2.教学对象分析高二年级的同学已经具备了诗歌鉴赏的基本力量,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没有必要作出过多地讲解说明,让同学争论发言更能提高鉴赏的乐观性,同时辅以多媒体手段,用美丽的歌声和画面营造氛围,效果要比传统的讲解方式好得多。

二.教学目标学问目标:把握李清照作品清理高雅的艺术风格力量目标:提高同学的诗歌鉴赏力量德育目标:培育同学对中国古典诗词的喜爱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解读文句,品尝意境把握李清照作品的艺术风格学会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2.难点:作品艺术风格的把握学会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四.教学媒体设计同学接触的古典诗词其实并不少,但是由于他们年纪还小,没有什么人生经受,对古诗词中所体现的的心绪,难以达到情感上的共鸣,所以鉴赏往往只停留在浅表层次。

而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对解决这个问题能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多媒体的运用贯穿整个过程。

课堂的第一阶段,显示李清照的画像,让同学对有一个比较亲切的印象,接下来显示李清照的有关材料,进一步加强熟悉。

其次阶段,播放朗诵视频《一剪梅》,同时逐句显示作品内容,以渲染气氛,在朗诵中要求同学思索有关问题。

第三阶段,显示作品,同学自由发言,评价词句。

第四阶段,拓展阅读,总结李清照作品的艺术风格。

第五阶段,播放《月满西楼》,在唯美的画面与歌声中结束课程。

多媒体的运用将音乐、画面、文字有机的结合起来,既使教学内容明确详细,又营造了一种诗歌鉴赏所必需的氛围,有利于同学对诗词意境的把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整理高二课文《一剪梅》教案
《一剪梅》格调清新,以女性特有的沉挚情感,丝毫“不落俗套”的表现方式,展示出一种婉约之美,称得上是一首工致精巧的别情佳作。

下面是分享的课文教案,一起来看一下吧。

教学目的:
1把握李清照词深婉细腻的艺术风格
2在诵读品味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学生诗词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解读文句,分析意境,把握李清照词的艺术风格
教学难点:
词中意境的把握品味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因为有诗仙、诗圣、诗鬼、诗豪等一大批杰出诗人的存在,诗歌到了唐朝已发展到了颠峰阶段,于是,宋代文人另辟蹊径,发展并完善了词这一文学样式,使它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又一颗璀璨的明珠。

提到宋词,人们就会想到一名杰出的女性,她的出现,给森然的中国历史带来了几多水气,几多温馨,它就是被认为是婉约派词的正宗,提出“词别是一家”主张的南宋女词人----李清照。

二、知人论世:
通过提问,让学生自己述说他们所熟悉的李清照,包括生平及有关她的故事,然后教师小结
明确:1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济南人(今山东)人。

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

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侵后,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时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李词工于造
语,善于创意出新。

擅用白描,创立了雅而不难、易而不俗,生活气息浓郁的“易安体”。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后人对她的评价:“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

“清照已一妇人,而词格乃抗轶周柳,虽篇轶无多,固不能不宝而存之,为词家一大宗矣”
2这首词在黄升《花庵词选》中题作“别愁”,是赵明诚出外求学后,李清照抒写她思念丈夫的心情的。

伊世珍《琅寰记》说;“易安结缡末久,明诚即负笈远游。

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


三、品味音韵美:
1请一学生朗读,教师进行诵读指导
明确:《一剪梅》是双调,每段有四个乐句,每句四拍,形式上与七律相近,节奏整齐。

所不同的是,它的双数句被分解成两小句,每小句四字。

这两小句有时意思直贯而下,如“轻解罗裳,独上兰舟”、“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有时意思或相仿或并列,如“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甚至可用叠韵,如“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读前一种四字句,两句间停顿要短一些;读后一种四字句,两句间停顿稍长,以造成悬念,突出下句内容的重要性。

从整首词来看,单数句应读得缓慢、悠长,双数句可以读得轻快短促,这就有了对比。

2教师范读
3全班齐读、二重读
通过朗读,整体感知词的思想内涵,品味词的音韵美。

问题设计:同学们声情并茂的朗读,让老师体味到了一种回环往复的音韵之美,这纯粹是因为你们读得好的原因吗?(明确:音韵美的形成一是因为本词的押韵,一韵到底并且都押平声韵,造成舒缓委婉的艺术效果;二是因为词人擅用对仗,使节奏明快、和谐、上口。

四、赏析意境美:
1《白雨斋词话》中说:“易安佳句,如《一剪梅》起七字云:‘红藕香残玉簟秋’,精秀绝伦,真不食人间烟火者”,你能说出它好在哪里吗?
引导学生从词的主旨和意境角度分析,明确:“红藕香残是以点带面的写法,
点明了时节,透露出秋景的冷落、萧条,而且渲染了环境气氛,对作者的孤独闲愁起了衬托作用。

如果说“红藕香残”是从客观景物(视觉、嗅觉)来表现秋的到来,那么“玉簟秋”就是通过作者的主观感受(触觉)来表达秋的到来,一句话,把客观和主观,景和情都融化在一起了。

2“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是作者在孤寂中所想到的排遣寂寞的方法,她排遣掉寂寞了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引导学生揣摩关键字,明确:从一个“独”字可看出,词人想借泛舟来消愁,结果是“举杯消愁愁更愁”啊。

过去和夫君一起双双击楫,充满诗情画意,今天却独自击楫,眼前的情景,只能勾引起往事,怎能排遣得了愁呢?“独”字是“背面敷粉”的写法,其实她想说的是:如果丈夫在家,夫妻一起去划船该多快乐啊。

3为了稍减闲愁,词人又臆想鸿雁能传书信,哪位同学能描述一下“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这句词是一幅怎样的优美意境呢?
引导学生运用联想法,明确:当空中大雁飞回来时,谁托它捎来书信?我正在明月照满的西楼上盼望着呢。

雁传书信,故可暂得安慰,但不可能消除的是一份什么情感呢?是词人的相思之情啊,“月满西楼”不正是“西楼望月几回圆”吗?
4通过比较阅读,领略词人在“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中所表露的旖旎、纯洁、心心相印的爱情。

比较鉴赏:“原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曹植《七哀》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复返”--《行行重行行》
明确:旧时文人所描述的思妇诗中,大多表述的是单纯思夫或怨其不返的情结,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却直接点明了夫妻的两相恩爱。

他俩同样互相思念着,也同样因离别而苦恼着。

这种独特的构思体现了李清照对赵明诚的无限钟情和充分信任,体现了她开朗的性格,善于为对方着想,与一般妇女的狭隘心胸不同。

5名句赏析:“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明确:词的主旨句的落实。

词人对愁的描写极其形象。

人在愁苦中总是皱着眉头,愁眉苦脸的,词人正是抓住这一点才写出“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两句,使人若见其眉头刚舒展又紧蹙的样子,从而体会到她内心的绵绵痛苦。

“才……,却……”句式表现愁运动之速,而愁从可见的眉间藏到心头,更使人领略到女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