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 说课稿

合集下载

《论语》十二章说课稿

《论语》十二章说课稿

《论语》十二章说课稿1000字《论语》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内容包含孔子及其门徒的思想言行,对于掌握中华文化和思想以及提高人们修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其中第十二章是《论语》中比较重要的章节之一,本文将对其进行详细的说课。

一、选题背景《论语》是中国古代先贤孔子的思想总结,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第十二章“有子曰”是《论语》中的重要章节,其涵盖了孔子教诲弟子应如何心态及行为,是人们初学《论语》必须掌握的内容之一。

二、教材解读1.教材内容《论语·学而》第十二章“有子曰”,包含了以下内容:1)“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表达了孔子对自己和后人学习和成长逐渐逐渐趋于完美的过程。

2)“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

子曰‘与之釜。

’请益。

子曰‘女子可以免于乎?’‘然。

’‘无敢问而望之者,谓之自造其耳矣’”表明了孔子提倡诚信和谦虚的态度。

3)“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说明了孝和弟作为仁的基本要素,并提倡要正本清源。

4)“噫!斯人矣!乐队而不厌,君子儒以为奇。

朋友信而不废,世中瑞以为异。

”这句话表达了孔子对理想人物的赞赏。

2.教材研究《论语》第十二章的主要内涵是弘扬儒家思想,提倡诚信、谦虚、孝顺、尊重传统文化,主张人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要不断自省反思,摆正心态,进而成为君子之徒。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孔子简介和《论语》的著作背景,引导学生理解《论语》的重要性和孔子思想的价值。

2.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导向的方式,通过提问来引导学生严密地思考,在讨论和思考中让学生更深地了解和理解《论语》中所表达的儒家思想。

3.教学过程第一步.学习第一句话“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请学生理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意义,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思考方式。

语文论语十二章教案精选7篇

语文论语十二章教案精选7篇

语文论语十二章教案精选7篇《论语》十二章教案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掌握常用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2.能够总结出课文中孔子提出的学习方法和态度,能当堂背诵课文。

重点难点指导学生熟读成诵,积累文言字词。

根据注释准确翻译并理解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结合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达到学以致用,并及时改正自己的不足之处。

教学课时1课时课型选用诵读课型教学过程分为三个基本步骤:第一步:读课文,定背诵目标第二步:读课文,找背诵方法第三步:读课文,测背诵效果第一步:读课文,定背诵目标1.结合注释,走进孔子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zōu)邑(今山东曲阜)春秋末期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者,被尊为“圣人”。

他首开私人讲学的先河,主张“有教无类”,一改过去只有贵族子弟才能上学的局面,起到了普及文化知识的作用。

他向往西周的“太平盛世”,倡导施行“仁政”。

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删修《春秋》,译注《周易》,相传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2.初读——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好语气字音:曰(yuē)说(yuè)愠(yùn)逾(yú)罔(wǎng)殆(dài)好(hào)焉(yān)停顿: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读好语气:教师范读,让学生试读,要求读出语气舒缓,读出韵味。

3.定标——当堂背诵全文。

第二步:读课文,找背诵方法方法一:译文背诵法1.译读课文——同桌讨论,翻译。

要求:利用工具书,结合注释,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含义,译读全文。

2.根据学生翻译情况,对照译文,指导学生背诵。

方法二:理解背诵法1.让学生讨论,教师归纳:本文是从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终身学习的效果三个方面来谈学习的。

2.让学生自读课文,在自己认为是阐述学习方法的语句下画上横线,在自己认为是阐述学习态度的语句下画上波浪线,在自己认为是阐述终身学习的效果的语句下画双横线。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说课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说课稿第【1】篇〗一、教学目标①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②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③积累成语、格言、警句,能对照反省自己。

二、教学重点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三、课前准备①搜集资料:了解孔子及其儒家学说的概况;了解《论语》的主要内容;搜集最能表现松柏品性的诗句。

②借助工具书,通读全文,把握内容梗概。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①介绍孔子及其《论语》。

②朗读、背诵课文。

③研读前五段内容。

教学设计一、激起兴趣,导入学习1、导入: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如《论语》、《老子》、《孟子》、《庄子》、《荀子》等。

特别是《论语》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

下面我们就来共同探究学习《〈论语〉十则》。

板书课题。

2、介绍孔子及其《论语》: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

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

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

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二、诵读感知①范读:教师朗读示范。

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②自读:学生自读课文,③感知:本文内容主要包括哪两个方面?学生交流后,教师概述:本文主要包括学习和个人修养两方面的内容,前五则着重谈学习,后五则着重谈修养做人。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说课稿(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说课稿(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说课稿(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说课稿第1篇】教学简说:“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人。

”谁有这样伟大的人格魅力,让司马迁这样的大历史学家心向往之。

古史亦有:半部《论语》而治天下!虽曰夸张,然实则确也!《论语》作为中华古典文献巨著之一,蕴含着厚重的传统文化精髓,其中所体现的孔子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对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影响深远。

《论语》作为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在历史上一直是蒙童教育的必读典籍。

全书二十篇,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即古人所云:微言大义。

今天,我们重读《论语》(亦或初读),就是以心向往之的探究精神去品味厚重精髓中的微言大义,将经典古籍化为今用,吸收前人思想精华中有益于自己品德修养的精神食粮。

《论语》里有许多句子发展成为成语、名言、警句,其数量之多,流传之广,在中国的典籍中可谓独占鳌头!所选十则,各有所侧重,或谈学习态度与方法,或谈思想品德修养,亦或直切孔子之核心思想“仁”。

教读这些,要谨记三要:其一,激发文言兴趣,自主探究学习;其二,注重生成发散,完善知识积累;其三,创造“反刍”条件,沉淀锻塑人格。

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激趣热身任务:搜集主题资料,并进行分类整理活动:主题预设走近儒家传统文化(结合北师大版历史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十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走近孔子(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主题活动:《孔子世家》司马迁、《孔子:第一位教师》冯友兰、《孔孟》黄仁宇、《四书五经的假面目》南怀瑾、《孔子家语》王肃、《儒学对人生价值的追求》余翔林等)、走近《论语》(《论语》相关简介及评论)学情预估:传统文化知识的搜集与整理长期以来是语文学习的“禁区”,学生相对来说比较陌生,同时又略显有点难度,因此,平时我在阅读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课上比较注意让学生搜集、分类并进行整理这方面的知识,依此作为文言学习的知识储备。

《论语》十二章 说课稿

《论语》十二章 说课稿

《论语》十二章说课稿《<论语>十二章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论语>十二章》。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论语>十二章》是统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这十二章内容短小精悍,涵盖了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个人修养等多个方面,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单元以“亲情之爱”为主题,旨在引导学生感受亲情的温暖,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论语>十二章》作为本单元的开篇之作,为后续文言文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文言文,对于文言文的语法、词汇等方面的知识还比较陌生。

但是他们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于古代文化也有一定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积累文言词汇,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同时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积累重点文言词汇,如“说”“愠”“罔”“殆”等。

理解课文内容,能够准确流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学习古人端正的学习态度,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背诵、翻译等方法,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结合生活实际,深入理解文中的思想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孔子的人格魅力,体会其思想的博大精深。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增强文化自信。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汇,理解课文内容。

体会孔子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并能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

2、教学难点理解文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

引导学生将古人的智慧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学习习惯。

五、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体会文言文的韵律之美,同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翻译法引导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翻译课文,培养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说课稿(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说课稿(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说课稿(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说课稿第【1】篇〗第二课时教学内容①研读有关修身做人的内容。

②理解全文的思想意义。

③概括成语、格言,积累语言。

教学设计一、课文导入儒家学说是为己之学,追求道德的自我完善。

下面我们来研读文中修身做人的内容。

二、合作探究学习后五则1、诵读:全班朗读课文,教师正音。

2、感知:自主研读,疏通文意,理解主要内容。

3、交流:班上交流,重点研读以下几句:①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②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③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④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4、合作探究[探究第一句]请同学们讲这句话的字面意思。

交流写松柏的诗句,学生小组内交流。

学生讨论交流:松柏有什么样的品性这句话的现实意义是什么?摘要:学习松柏高洁傲岸的品性,要经得起时间和环境的考验。

要求学生找一个与这句话意思相近的成语、俗语。

[探究第二、三句]请同学翻译这两句话,其他同学评价、修正、补充。

对重点词句教师要讲解。

联系生活实际,学习小组内讨论交流,怎样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由学习小组推举同学到班上交流,观点摘要:a、这样的处世之道可取,因为人本来就不应该把自己都不喜欢的东西强加于人;b、这样的处世之道不可取,社会这个大家庭是由若干成员组成的,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喜好,有些东西也许我们都不喜欢,但又不得不要,比如监狱、死刑等。

如果什么东西都要去考虑个人的喜好,这个社会的秩序就没法维持。

c、这样的处世之道既有可取之处,又有不可取之处,看你用这种处世态度来对待什么人、什么事。

5、归纳成语、格言提示:温故知新任重道远死而后已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见贤思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三、体验反思1、学了这篇课文,你认为哪些内容使你收获最大谈谈感想。

2、与课文自相对照,谈谈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些,在哪些方面还有欠缺应怎样改进3、“温故而知新”对于指导我们的学习有什么重要意义4、透过表面文字,理解“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深刻含义。

论语十二章教案(精选5篇)

论语十二章教案(精选5篇)

论语十二章教案论语十二章教案(精选5篇)论语十二章教案篇1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对《论语》十二章和补充材料中关于“修身”的章句进行品析,了解孔子理想中的君子人格具备怎样的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课内和课外材料的研读并联系自身实际体会学习《论语》的现实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文化经典的底蕴,使学生经历一番文化濡染提升自我修养。

教学重点:对《论语》十则和补充材料中关于“修身”的章句进行品析,了解孔子理想中的君子人格具备怎样的品性。

教学难点:从文本中提炼、概括“修身”的方式。

一、导入:今天是大家步入中学的第25天,能告诉我,你们习惯初中生活了吗?有些同学依然摇头,十几门的课程让我吃不消;小学的好朋友被分到别的班级,我很孤单;住校的生活让我很想家……学习生活上的烦恼接踵而至,我该怎么办?其实大家这些烦恼,在两千多年前就有一位至圣先师已经为我们解决了。

他就是——孔子。

哪位同学来介绍他呢?二、检测预习:1、孔子简介:孔子,名丘,字仲尼,汉族,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

中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2、《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

三、大声读文章:1、学生读,其他同学听出有误的地方并改正。

2、根据学案,自由诵读。

(在书上标出断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说课稿(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说课稿(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说课稿(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说课稿第【1】篇〗《论语》十二章说课稿教材分析:《论语》是语录体散文,大多是简短的谈话和问答,是古代儿童有蒙学读物。

文章篇幅短小,内容浅显,适合当代儿童学习。

朗读起来朗朗上口,节奏分明,适合于口传相授。

所选的章节都是孔子思想的精华部分,意义深远,发人深省。

这十则精选语录主要是谈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修身做人的,具有普通的教育意义。

学生情况分析:初一学生刚接触文言文,缺乏古文功底,学习积极性有待提高。

所以,教学时应注重培养学生学古文的兴趣,并要求他们能通过学习,自主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掌握一些浅显的文言文基础知识,打好扎实基础,从而也为今后的文言文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构思:要求学生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弄清实词含义,理解每则语录的意蕴。

在理解基础上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要求读准字音,注重节奏与语气,并在诵读中加以体会其内在含义,加深理解形成自我认识与自我建构,并且要求学生当堂背诵。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完成教学任务,用多种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不感到枯燥乏味,能顺利地背诵下来。

为更好地理解《论语》蕴含的精华思想,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畅谈对它的感悟与启示。

【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1.了解孔子和《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

2.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解读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3.学会朗读背诵文言文,掌握学习古文的方法。

过程和方法目标:1.通过合作探究、体验反思学习经典的原创精神。

2. 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能够正确认识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教学重点】1.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结合本文的学习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论语十二章优秀教案5篇

论语十二章优秀教案5篇

论语十二章优秀教案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报告、军训心得、学习心得、培训心得、条据文书、读后感、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reports, military training experiences, learning experiences, training experiences, doctrinal documents, post reading feedback,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论语十二章优秀教案5篇教案的准备可以让教师更好地安排课堂资源和教学工具,提高教学质量,教案应当有合理的教学步骤和过程,帮助学生逐步提升学习能力,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论语十二章优秀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论语十二章教案5篇

论语十二章教案5篇

论语十二章教案5篇《〈论语〉十二章》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在对课文内容进行归类的基础上,用较为简练的语言概况课文所选内容中孔子谈到的学习方法及态度,以及人格修养方面的思想观点。

2.联系自身,说说对文中有关“学习之道”以及个人修养论述的理解。

3.将课文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探究《论语》的现实意义,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珍视和热爱。

教学重、难点联系实际理解《论语》的思想内容及现实意义,并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方法引导法和讲授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大家都知道孔子被称为万世师表的圣人,但你们知道吗?孔子生非其时,一生屡遭打击,从没有获得过实现自己理想的机会。

如果我们细考孔子的一生,会发现他的一生无权无势,只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过治理国家之权。

但那些声名显赫的王公贵族们早已在历史的长空中灰飞烟灭,而孔子留下的那些宝贵思想直至今天仍然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孔子去世后,他的弟子们为他守丧三年方才洒泪而去,而子贡则整整为他守丧六年。

孔子到底有怎样的人格魅力,使得人们对他这样崇敬景仰呢?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近孔子,走近他的《论语》,来探寻其深邃的思想内涵。

出示任务:对《论语》十二章课文内容的简单回顾。

(二)再读课文,迁移阐发出示任务:1.在上节课学习基础上,学生自读课文,用较为简练的语言概括所选的这几则语录中孔子谈到的学习方法及态度,以及人格修养方面的思想观点。

反馈指导:注意语言的简洁准确。

2.结合自身在学习方法和态度方面存在的问题,默读课文,从文中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态度,并谈谈你对“学习之道”的理解。

反馈指导:注意与自身实际相联系3.围绕课文中阐述关于修身的章节,抓住其中的'关键词,谈谈对这些词的理解,并讨论这些关于修身的论述在今天是否有其现实意义?(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3)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高二《论语12章》教案教学设计模板2023五篇

高二《论语12章》教案教学设计模板2023五篇

高二《论语12章》教案教学设计模板2023五篇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能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

2.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3.了解各则语录的内容。

【学习重难点】1.能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重点)2.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重点、难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

“半部《论语》治天下”,它形象地概括了这部儒家经典对后世的卓越贡献。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孔子,随着这位“万世师表”一起去探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

二、自主预习(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多种形式朗读课文,注意读音和节奏。

明确: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教师范读,强化解读文义的方法,其余部分由学生讨论交流解决。

“单”变“双”。

如:学--学习、乐--快乐、温--温习、师--老师、思--思考、知--知道、择--选择。

(二)再读课文,疏通文义1.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1)通假字①不亦说乎(“说”同“悦”,喜悦)②吾十有五(“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2)词类活用①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②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③温故而知新(形容词作动词,分别译为“旧的知识”、“新的理解”)④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动用法,以……为快乐)⑤饭疏食,饮水(名词作动词,吃)(3)古今异义①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允许或能够)②三人行(古义:表示概数,表示多;今义:表示确数)(4)一词多义乐不亦乐乎(高兴)回也不改其乐(乐趣)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为乐趣)2.重点句子的翻译。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说课稿(附教学反思、板书)课件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说课稿(附教学反思、板书)课件

板块八、课堂讨论,拓展延伸 1.阅读后三章,这几章把“时光”“志向”“学习”与“仁”结合在一起。 由学习小组推举同学到班上交流,表达观点及理由。 示例:时间是最公平的东西,它不会由任何人的意志而加快或减慢,珍 惜时间的人,时间也会善待你。我们应该确立自己的志向,虚心坚持, 做一个有追求的人。
2.归纳成语、格言。 提示: 温故知新 为所欲为 乐在其中 三人行,必有我师 3.把握文章主旨 仔细品读课文,谈谈你对文章主题的看法。 这十二章语录阐述了求知的态度、学习的方法和做人修身的道理,其意 在启发我们:学习要有端正的态度和良好的方法;做人要有仁爱之心, 要心胸开阔、意志坚强、理想远大。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明确: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明确: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选取他们的优 点而学习,如果也有他们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4.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明确: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5.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明确:广泛学习且能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 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3.古今异义 (1)饭疏食,饮水(古义:冷水;今义:泛指所有的水) (2)三人行(古义:表示概数,表示多;今义:表示确数) 4.一词多义
乐如知而为
(二)重点句子的翻译。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明确: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并不 因此愤慨,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
《〈论语〉十二章》 说课稿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教材部编版初中语 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课文《〈论语〉十二章》,下 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 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 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论语〉十二章》说课稿

《〈论语〉十二章》说课稿

《<论语>十二章》说课稿一、教材分析:《论语》是一部以语录体散文为主的文学作品,其中包含了古代智慧和思想的精华。

这些语录短小精悍,内容深刻,适合当代儿童学习。

本次选择的十二则语录涵盖了关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修身做人等方面的智慧,具有广泛的教育价值。

二、学生情况分析:初一学生刚刚接触文言文,缺乏古文功底,学习积极性有待提高。

因此,教学需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同时帮助他们逐步掌握文言文基础知识,为今后的文言文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三、教学构思:本次教学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每则语录的内涵。

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诵读,确保学生准确流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同时,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以竞赛的方式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积极的氛围中学习。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掌握文中生字的发音和字形。

2.积累、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

3.能准确朗读并背诵课文。

4.理解并运用《论语》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

(二)过程和方法:诵读理解、质疑交流、积累拓展。

(三)情感态度的价值目标:1.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提高自身的思想修养。

2.通过课文丰富精彩的内涵,改进学习方法和端正学习态度。

五、教学重点:朗读、背诵、评点《论语十二章》内容。

六、教学难点:深层理解《论语十二章》内涵。

七、教学方法:1.诵读法:反复诵读,体会文章内涵,力争当堂背诵。

2.质疑、合作、探究法:就章节内容提出问题,并共同解决。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组织教学。

3.竞赛与自由表达法:以竞赛的形式让学生迅速背诵课文,鼓励学生联系生活经验畅谈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

八、教学准备:多媒体幻灯片、小黑板九、教学课时: 2课时第一课时要点:认读《论语》前5则,整体感知,理解并形成共识,并当堂背诵。

步骤:1.导语:介绍孔子并引入课题。

2.人物简介与作品简介。

3.认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慢读前几则,学生跟读,教师带读,全体朗读。

4.疏通文意,学生合作通译,问题汇总,老师点拨,全体朗读。

《论语》十二章 说课稿

《论语》十二章 说课稿

《论语》十二章说课稿《<论语>十二章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论语>十二章》。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论语>十二章》是统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这十二章内容较为简短,但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道德准则,对于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提升思想道德修养具有重要意义。

在教材编排上,这篇课文位于七年级上册,此时的学生刚刚接触文言文,需要逐步积累文言词汇和语法知识,同时也要培养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和阅读能力。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从小学向初中过渡的阶段,他们在语文学习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和理解能力,但对于文言文的学习还相对陌生,在理解文意和把握思想内涵方面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然而,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思维活跃,对于新鲜的知识和文化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逐步提高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与能力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如“说”“愠”“罔”“殆”等,掌握常见的文言句式。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翻译重点语句。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反复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文意,体会文中蕴含的哲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孔子的人格魅力,体会《论语》中倡导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修身做人的道理。

(2)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词汇和句式,理解课文内容。

2024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说课推荐3篇

2024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说课推荐3篇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说课推荐3篇〖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说课第【1】篇〗知识与能力:1.熟读并背诵正确翻译这篇课文。

2.积累文言词汇,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过程与方法:1.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性、主动性。

2.学生采用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借鉴孔子提出的学习方法。

2.借鉴孔子提出的修身原则。

重点1.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2.积累文言词汇、文言知识。

难点1.文言的理解。

2.积累文言词汇、文言知识。

说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一)、自学课文1.熟读课文。

2.根据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二)、导学练习作者简介1.关于孔子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是鲁国陬邑(现山东曲阜)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说创始人,封建社会中被尊称为“圣人”。

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删修《春秋》,注释《周易》。

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相传有弟子3000人,著名者有72人。

自汉以后,其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

2.关于《论语》《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语录体的书。

《论语》和《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是封建社会读书人必读之书。

《论语》共20篇,492章,内容涉及很广:哲学、政治、教育、文学、艺术乃至立身处世之道等。

它是我国现成最早的用语录体记录的古籍。

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重要依据,在我国思想史、文化史和教育史上有很深广的影响,在文化史上也有及其重要的地位。

3.常说"三教九流",其中的三教指什么4.儒教的创始人是谁儒家思想、儒家风范、儒商等等就是源于儒家文化。

5.给加点字注音。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3)吾日三省()吾身。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由,诲女()知之乎!(三)自学疑难摘要:二、合作探究1.翻译下列句子(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知之为知之。

论语十二章说课

论语十二章说课

第二说学生
作为七年级的学生,接触文言文这种体裁 不是很多,往往一看见这种体裁的文章, 就不想往下读了,本身有些抵触情绪,觉着 文言文比较枯燥无味。所以加强对学生学 法的指导、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很 关键。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提 高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活跃起来。学生 在课堂中轻松学习,享受快乐。
七、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呢?
第七说教学过程
八、布置作业 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第八板书设计
《 论 语 》 十 二 章
学习方法
勤奋学习
修身做人
加强修养
谢谢大家!
第六说学法
学习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 一。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资料等,培养学生 的科学探究能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 行合作学习。因为这样可以唤醒学生的学 习意识、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其积极性 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
第七说教学程序
一、导语设计 出示孔子的图片,哪位同学说一说这个 人物是谁?同学回答:“孔子”孔子是我 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自幼聪明好学, 学识渊博。他深受人们的爱戴,他的作品 广为流传,经久不衰。今天就让我们一同 走入他的作品,来探讨一下先人们的学习 和为人之道吧!
第七说教学程序
三、整体感知,把握要点 (1)播放视频,划分句子间的停顿,读准字 音。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一名学生读,其他同学挑错误。 (4)全班学生齐读,感悟课文。
第七说教学程序
四、翻译文章前六则内容 利用工具书和书下注解,以小组为单位, 合作学习,看哪个小组翻译的好?
第七说教学过程
五、合作探究,挖掘内容。 • (1)概括每一章所讲的内容。 • (2)对前六章的内容进行分类。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说课稿合集3篇金品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说课稿合集3篇金品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说课稿合集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说课稿第1篇】第二课时教学内容①研读有关修身做人的内容。

②理解全文的思想意义。

③概括成语、格言,积累语言。

教学设计一、课文导入儒家学说是为己之学,追求道德的自我完善。

下面我们来研读文中修身做人的内容。

二、合作探究学习后五则1、诵读:全班朗读课文,教师正音。

2、感知:自主研读,疏通文意,理解主要内容。

3、交流:班上交流,重点研读以下几句:①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②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③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④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4、合作探究[探究第一句]请同学们讲这句话的字面意思。

交流写松柏的诗句,学生小组内交流。

学生讨论交流:松柏有什么样的品性这句话的现实意义是什么?摘要:学习松柏高洁傲岸的品性,要经得起时间和环境的考验。

要求学生找一个与这句话意思相近的成语、俗语。

[探究第二、三句]请同学翻译这两句话,其他同学评价、修正、补充。

对重点词句教师要讲解。

联系生活实际,学习小组内讨论交流,怎样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由学习小组推举同学到班上交流,观点摘要:a、这样的处世之道可取,因为人本来就不应该把自己都不喜欢的东西强加于人;b、这样的处世之道不可取,社会这个大家庭是由若干成员组成的,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喜好,有些东西也许我们都不喜欢,但又不得不要,比如监狱、死刑等。

如果什么东西都要去考虑个人的喜好,这个社会的秩序就没法维持。

c、这样的处世之道既有可取之处,又有不可取之处,看你用这种处世态度来对待什么人、什么事。

5、归纳成语、格言提示:温故知新任重道远死而后已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见贤思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三、体验反思1、学了这篇课文,你认为哪些内容使你收获最大谈谈感想。

2、与课文自相对照,谈谈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些,在哪些方面还有欠缺应怎样改进3、“温故而知新”对于指导我们的学习有什么重要意义4、透过表面文字,理解“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深刻含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十二章》说课稿
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论语>十二章》,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对象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设计进行分析。

一、教材分析
《<论语>十二章》是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课文。

它选自于我国儒家经典著作《论语》,在《语文课程标准》一书中明确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文化智慧”是语文教学的总目标之一。

而这一目标的达成主要依靠对文言文的学习。

本课涉及到的《论语》是一本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语录体古藉,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

课文中所选的《<论语>十二章》,着重叙述了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三方面内容。

这三方面内容均归属于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范畴。

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说过:“教育就是养成好习惯”。

著名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也曾说过:“在语文教学上主要的任务应该是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因此,本文旨在让学生深刻理解语言含义,并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深入养成教育。

二教学对象分析
初一学生刚刚入学,在小学时又强调快乐学习,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不够重视,因此学生在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

《<论语>十二章》是学生本学期接触的第二篇古文,由于初一学生刚刚接触文言文,基础较差,就我们班学生来说,对文言文实词、虚词的掌握较差,实词积累少,因此在阅读中存在一定困难。

所以本文要在熟练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拔钉子”的方法,掌握重点词语,并且注意积累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文言知识。

三、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解读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

3、学会朗读背诵文言文,掌握学习古文的方法。

过程和方法:
1、通过合作探究、体验反思学习经典的原创精神。

2、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能够正确认识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学生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四、教学重点
1、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结合本文的学习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学生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五、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道理付之于实践的意识。

六、说理论依据新课标要求初一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

阅读浅显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并背诵优秀诗文,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文化智慧。

七、教学方法
1、诵读法《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指出:“语文教学中,……要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

”初中生刚接触文言文不久,通过反复地读、大声地读、气韵畅达地读,读出古味,熟读成诵,培养学生古文的语感。

注意朗读的语气、语调和停顿等。

教法依据:“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本文是文言文,课文要求背诵,对文言字词的理解主要是通过朗读来实现;其次本文语言简练,句式相似者较多,适宜朗读,通过朗读,从整体上感知语言,理解内容。

2、点拨法。

运用点拨教学法,以突破重点。

运用点拨法,就是教师针对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存在的知识障碍、思维障碍等,用画龙点睛和排除故障的方法,启发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的目的。

如学生在讨论“贤哉,回也!”时,
只要老师引导一下,学生就知道这是一个判断句。

教师的相机诱导,往往能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教会学生一些学习的方法,不断联系,补充新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思维也得到训练。

教法依据:根据学生的实际和年龄特征,废止串讲,突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特征;主体与主导的最佳组合是现代课堂教学理想的境界。

3、合作探究法。

四人小组合作探究,学生互问互答,围绕问题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

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通过与文本的交流,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表现出积极的思维。

用学生的互问互答,老师的适当点拨和评价等互动互助的形式,把问题给学生,通过学生的思考,分析得出答案,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在较开放的探究活动中对文章深入理解。

教法依据:新课程标准在关于古文学习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注意语言品味,语感的形成,情感熏陶的基础上突出文体色彩,应以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突出探究性。

即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分类整理归纳法这是一种整理性的课堂学习活动,它所养成的是一种分类整理的能力及习惯。

这种能力及习惯训练得越早,学生对语言材料归类的意识就越强。

而“归类”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技能之一。

教学依据:大纲在“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中这样陈述道:“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


八、说学法以学为本,变教为学,是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不需要教”这一道学思想的理论基础。

为学生设计教学,才能有效的完成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能力,保证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1.积累文言词语。

对于文言文而言,教师应重视知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累文言词语,在具体的语境中落实字、词、句,而学生应注意融会贯通,归纳总结。

2.朗读法:知道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感知每一则的含义,加深理解。

3.整体感悟法。

虽然每一则之间内容缺乏联系,然而就其内容的侧重点而言,内容又可归纳为学习和修身两部分,整体感悟内容,以利于初步把握孔子的思想,即他所认为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以及个人的品德修养。

4.讨论、合作探究法。

让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讨论探究面越是深广,就越能激发学生主动求知的潜能,有利于学习的深入;学会发现问题,并能围绕某个问题探究,解决,在积极采育中使自己的话语、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学到一些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九、说教学过程《<论语>十二章》一文的教学安排,主要分三课时,第一课时熟读课文和学习并理解前三章;第二课时学习并理解四至八章;第三课时学习并理解九至十二章。

本次说课内容即针对第二课时而设计。

由温故知新导入,然后通过朗读、翻译、点拨、理解小结等环节学习四至八章,再板书总结,最后做题学以致用。

在设
计中突出学生主动的合作探究,充分让学生活起来,注重方法的指导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时字词的教学在深入理解中得到强化。

(一)温故知新同学们,昨天我们已经学习了前三章,下面我检查一下大家学习的情况。

(出示)
1、填空
《论语》是记录________的一部书,共___篇。

孔子是春秋时期__国的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__家,___ 家。

2、解释下面的词语。

不亦说乎?说:人不知而不愠,愠:不亦君子乎?君子: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四十而不惑,不逾矩。

惑:逾:矩:
3、翻译下面句子。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三十而立,四十而不

教学一开始通过温故知新,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从而做好对学生本节课学习的指导。

(二)学习理解
【朗读】点明学生读这五章。

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读熟文章,便于后边的学习。

【翻译】
1.学生自由翻译
要求:结合课下注释翻译第四至八章,不会的标注出来。

这一环节设计训练学生独立翻译的能力。

2.小组合作讨论不会翻译的词句。

这一环节设计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解决不会的字词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点拨】提问学生后,老师对于学生翻译中存在的字词句进行点拨。

这一环节设计主要是通过老师的点拨强调重点,解决难点。

【理解】
同学们,熟悉了这几章大意后,下面我们从几个问题来理
解。

(出示)“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也”这则告诉我们孔子认为怎样的人可以当老师?(互动1题)“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则告诉我们怎样才是正确的学习方法?(互动3题)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港,人不堪其忧,回仍不改其乐,贤哉,回也!””从这则语录中,孔子赞美颜回有怎样的品质?“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句话运用什么修辞?孔子的这番话告诉我们什么?(互动2题)“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这则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这一环节设计主要是通过解决这些问题理解这五章内容。

【小结】结合板书小结。

这一环节设计主要是总结本节课学习了的学习方法、求知态度和修身做人。

(三)学以致用 1、做感受1题(1)、(2); 2、做感受3题(1)、(2)。

这一环节设计主要是通过学生做练习来检查学生本节课学习的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