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信用风险管理创新工具--信用衍生品(doc 14页)
信用衍生产品
第二小组:闫勐(执笔)罗艳芳(找资料)赵伟(找资料)一.信用悖论的含义信用悖论,简单而言是指:理论上要求银行在管理信用风险时应遵守投资分散化、多样化的原则,防止授信集中化。
然而,实践中由于客户信用关系,区域行业信息优势以及银行贷款业务的规模效应,银行信贷业务往往显示出该原则很难得到很好的贯彻执行,许多银行的分散程度不高。
如今,资产运用分散化、多样化的优势已经在理论上论证的很充分了,而且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也已经基本实现,然而在中国日益融入世界、金融市场机制逐渐完善的今天,为什么信用悖论还普遍存在而且有更加严重的趋势呢?这与中国金融中介市场发展不成熟以及中国的特有金融市场制度有关系,具体分析得到以下几点原因:一是银行的信息获取方式决定了银行倾向于将贷款集中于有限的老客户企业;二是一些银行在其市场营销战略中将贷款集中于自己比较了解的行业;资产分散化使得资产业务小型化,不利于银行获取规模利益。
二.信用衍生产品概述商业银行为了解决信贷悖论的难题于20 世纪90 年代推出了新型的金融产品——信用衍生工具。
这是一种用于交易信用风险的衍生产品,其基本构造原理是,商业银行作为风险空头出售风险购买信用保护。
信用保护方作为风险多头在获得一部分报酬的同时承担借款人的违约风险,即卖出信用保护。
信用衍生产品能够在保留资产在帐的前提下,把信用风险从标的资产中剥离出来,转移出资产负债表,从而满足了商业银行比较相悖的信贷需求:既要享受风险集中的益处,又要避免承担过渡集中的信用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信用衍生工具能够为商业银行提供信用保护,但它只能转移风险,而不能完全消除风险。
也就是说,因为保护方也有可能发生违约事件,所以信用衍生工具只能降低空头的风险损失,而不能使风险空头完全避免风险暴露。
不过,信用衍生工具改变了传统的借贷结构,使银行的风险与收益发生了变化。
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是常常结合在一起的。
在信用衍生产品产生之前,任何一种避险工具都不能同时防范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
信用衍生产品
次贷危机爆发
长期以来,大量美国居民利用住房抵押贷款的再融资来获 得更多贷款,以维持自己入不敷出的生活方式。2003 年 美国经济开始复苏。为防止通货膨胀反弹,从 2004 年 6 月到2006 年6 月,美联储连续17 次上调联邦基金利率。 不断的升息导致住房贷款市场利息率的上升和房价的下跌, 再融资者无力偿还新贷款,于是出现“断供”。 违约率 的上升导致以次贷为基础的 RMBS 和CDO 的价格下跌。更 糟糕的是,相当大部分住房抵押贷款采取的是浮动利息率。 根据次贷的有关规定,在经过前两年低利息率期之后,次 贷利息率必须根据市场利息率加以调整,次贷合同进入利 息率重新设定期。利率的提高使得大多数次贷借贷者难以 承受,次贷推迟偿还和违约率都大幅度上升。
使用分挡技术来创造信用风险的结构
CDO的结构
资产管理人
票据
受托人 发债人 (SPV)
债券投资组合
投资者
本金和利息支付 债券的本金
出售者
销售收入+信用增强\掉期协议
利息支付
信用增强者
掉期交易对手
设立一个单独的特殊目的的发行载体( SPV ),此载体远离贷 款始发者的破产(核心) SPV从贷款始发者那里购买一个投资组合(债券或贷款) SPV通过发行不同档次的票据,剩余的股本进行融资 票据的评级以资产池的信用质量为基础,信用通过信用增强技 术得到提升 投资者的利息和本金来自于标的资产池的现金流
由于中间段级RMBS 信用评级相对较低(风险较高),而发行RMBS 的 金融机构希望提高这些资产的收益,于是以中间段级RMBS 为基础, 进行新的一轮证券化。以中间级RMBS 为基础发行的债券被称为债务 抵押债券(Collateral Debt Obligation, CDO)。CDO 与RMBS 的主 要区别是: CDO 资产池的资产已经不再是次贷,而是中间段级 RMBS 和其他债券。
《衍生金融工具》第十五章 信用衍生产品
15.1 信用违约互换
在信用违约互换交易中,要注意: (1)当参考资产的信用风险从买方向卖方发生转移时,参考资产的所有权没有改变,仍然 归信用保护买方所有; (2)信用违约互换只能使信用风险在交易双方之间转移,与参考资产有关的利率风险和市 场风险等并不在保护的范围之内。
4
15.2 信用指数
信用衍生产品市场构造了一些信用指数来追踪信用违约互换的溢价。 信用违约互换指数诞生于2004年,当时在全球进行交易的国家也仅仅限于美国和欧洲,但由 于它发展迅速,仅仅三年时间就已经位列全球信用衍生品交易量的第二信用保护买方定期向保护卖方在合同期限内支付一笔固定的保险费,又称 违约互换费用或违约互换价差,其表现为参考资产的一定基点形式,该支付的截止时间是违约发 生时间和到期日两者之间的最小者。
当合约中指定的违约现象或信用事件没有发生时,买方支付保险费至到期日,卖方无任何支 付义务;当指定的违约事件出现时,买方即可停止保险费的支付, 信用保护卖方将按承诺向信 用保护买方赔付违约损失,对应参考资产的信用可以是某一资产的信用,也可以是一篮子资产 的信用。如果一篮子信用中出现任何一笔违约,信用保护卖方就必须向对方赔偿损失。在这里 ,卖方为买方补偿的损失常被称为或有支付。
当某家公司违约时,信用保护的买入方会得到信用违约互换的收益,而且付款费用每年减少 660 000∕125=5 280美元。期限为3年、5年、7年和10年的CDS指数保护的买与卖都十分活跃, 这些合约的到期日通常为6月20日和12月20日(意味着5年合约的实际期限通常为4.75年或5.25 年)。粗略来说,指数值等于所包含公司CDS溢价的平均值。
另外,CDS指数的信用违约样本有125种,交易者可以对其进行复制从而在信用衍生品市场上 做多头或者空头的交易。当市场价格发生暴跌或者暴涨时,交易者就可以在两个市场上作对冲 交易来回避风险,从而增强了信用衍生品整体市场的流动性。
信用衍生品市场概况
信用衍生品市场概况一、引言在现代金融市场中,信用衍生品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全球化经济的推进和金融市场的日益复杂,多样化的金融工具应运而生。
信用衍生品作为一种金融工具,主要用于管理和转移信用风险。
本文旨在详尽分析当前信用衍生品市场的概况,包括其基本定义、分类、发展历程、市场参与者、风险管理工具及未来展望等,力求为读者提供全面而深入的市场分析。
二、信用衍生品的基本定义信用衍生品是指以某个基础信用资产(如债券或贷款)为基础,通过契约形式将该资产的信用风险分离出来的一类金融工具。
它们允许参与者在转移信用风险的同时,不必实际拥有基础资产。
与传统金融工具相比,信用衍生品不仅能够增强流动性,还能提供更多的投资选择。
信贷风险是指借款人未能按期偿还本金和利息的可能性,因此,信用衍生品可以帮助投资者对冲这种风险。
常见的信用衍生工具包括信用违约掉期(CDS)、总回报掉期、信用联结票据等。
三、信用衍生品的主要分类信用违约掉期(CDS)CDS是最常见的信用衍生品之一,买方支付保费以换取卖方在基础债务人违约时支付约定的赔偿金。
CDS能够有效地为投资者提供违约保护,是用于对冲债务证券风险的重要工具。
总回报掉期(TRS)TRS是一种合约,允许一方在一定期限内收到基础资产(如股票或债券)产生的所有现金流(包括股息和利息),而另一方则支付相应金额。
这种合约使得投资者能够在不直接拥有资产的情况下享受其收益。
信用联结票据(CLN)CLN是一种具有债券特征的金融工具,通过与特定信用事件(如违约)挂钩,以实现对银行或保险公司产生的特定或一般性的信贷风险转嫁。
信用指数合约这种合约是多个实体组成的一个组合,其价值依赖于这个组合内所有成分实体的信用表现。
这类合约主要用于投资组合层面,以降低系统性风险。
四、发展历程自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信用衍生品市场经历了快速的发展。
早期,主要由少数大型银行主导,交易方式也主要依赖于场外交易。
但随着技术的发展和金融创新步伐加快,这一市场逐渐向更广泛的参与者开放,并引入了更多复杂的新产品。
信用衍生工具及其在信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doc 10页)
信用衍生工具及其在信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doc 10页)有重要作用。
2.2.1对债券发行者的影响因为债券发行者的借款成本与信用风险直接相联系,债券发行者受信用风险影响极大。
计划发行债券的公司会因为种种不可预料的风险因素而大大增加融资成本。
例如,平均违约率的升高的消息会使银行增加对违约的担心,从而提高了对贷款的要求,使公司融资成本增加。
即使没有什么对公司有影响的特殊事件,经济萎缩也可能增加债券的发行成本。
2.2.2对债券投资者的影响对于某种证券来说,投资者是风险承受者,随着债券信用等级的降低,则应增加相应的风险贴水,即意味着债券价值的降低。
同样,共同基金持有的债券组合会受到风险贴水波动的影响。
风险贴水的增加将减少基金的价值并影响到平均收益率。
2.2.3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当借款人对银行贷款违约时,商业银行是信用风险的承受者。
银行因为两个原因会受到相对较高的信用风险。
首先,银行的放款通常在地域上和行业上较为集中,这就限制了通过分散贷款而降低信用风险的方法的使用。
其次,信用风险是贷款中的主要风险。
随着无风险利率的变化,大多数商业贷款都设计成是是浮动利率的。
这样,无违约利率变动对商业银行基本上没有什么风险。
而当贷款合约签定后,信用风险贴水则是固定的。
如果信用风险贴水升高,则银行就会因为贷款收益不能弥补较高的风险而受到损失。
2.3信用风险的传统管理方法管理信用风险有多种方法。
传统的方法是贷款保险的标准化和贷款对象多样化上。
近年来,较新的管理信用风险的方法是出售有信用风险的资产。
银行可以将贷款直接出售或将其证券化。
银行还可以把有信用风险的资产组成一个资产池,将其全部或部分出售给其它投资者。
当然,使用各种方法的目的都是转移信用风险而使自己本身所承受的风险降低。
不过,这类方法并不完全满足信用风险的管理需要。
2.3.1贷款审查标准化和贷款对象分散化贷款审查的标准化和贷款对象分散化是管理信用风险的传统方法。
贷款审查标准化就是依据一定的程序和指标考察借款人或债券的信用状况以避免可能发生的信用风险。
信用衍生品市场概况
信用衍生品市场概况信用衍生品是金融市场中的一种重要工具,用于管理和转移信用风险。
信用衍生品市场是指交易各种信用衍生品的市场,包括信用违约掉期(CDS)、信用违约互换(CDS)、信用违约期权(CDO)等。
本文将对信用衍生品市场的概况进行介绍。
一、信用衍生品市场的定义和功能信用衍生品是一种金融工具,其价值来源于基础资产的信用质量。
信用衍生品市场是指交易这些金融工具的市场。
信用衍生品市场的主要功能包括:1. 信用风险管理:信用衍生品可以帮助投资者管理和转移信用风险。
通过购买信用违约掉期或信用违约互换,投资者可以保护自己免受债务违约的损失。
2. 投机和套利:信用衍生品市场也吸引了一些投机者和套利者。
他们通过买卖信用衍生品来赚取差价,从而获取利润。
3. 价格发现:信用衍生品市场的交易活动可以反映出市场对于特定债务的信用质量的看法,从而帮助市场参与者进行价格发现。
二、信用衍生品市场的主要产品信用衍生品市场的主要产品包括信用违约掉期、信用违约互换和信用违约期权。
1. 信用违约掉期(CDS):信用违约掉期是一种保险合约,买方支付一定的保费,以换取在发生特定债务违约时获得赔偿的权利。
卖方则承担债务违约的风险。
2. 信用违约互换(CDS):信用违约互换是一种交换合约,双方约定在特定债务违约时进行资金交换。
一方支付固定利率,另一方支付浮动利率。
3. 信用违约期权(CDO):信用违约期权是一种衍生品,允许投资者在特定债务违约时获得赔偿。
投资者可以购买信用违约期权来保护自己免受债务违约的损失。
三、信用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和挑战信用衍生品市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迅速发展。
随着金融市场的全球化和金融创新的推动,信用衍生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然而,信用衍生品市场也面临一些挑战。
1. 信用风险集中:信用衍生品市场的交易主要集中在少数大型金融机构之间,这导致了信用风险的集中。
一旦其中一家机构出现问题,可能会对整个市场产生冲击。
2. 缺乏透明度:信用衍生品市场的交易往往是场外交易,缺乏透明度。
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方法与工具
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方法与工具在今天的金融市场中,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信用风险是指由于债务人违约或无法按时偿还借款而导致的风险。
为了有效管理信用风险,银行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方法和工具。
本文将介绍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一些常用方法和工具,并探讨它们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一、内部评级模型内部评级模型是银行用来评估借款人信用风险的工具。
通过建立一套评级体系,银行可以对借款人的信用状况进行定量和定性的评估。
内部评级模型通常包括数据收集、模型构建、评估结果和监测等环节。
数据收集是内部评级模型的第一步,银行需要收集借款人的财务和信用信息。
这些信息包括借款人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财务报表,以及借款人的信用历史、行业背景等信用信息。
模型构建是内部评级模型的核心环节,银行需要根据收集到的信息构建预测模型。
常用的模型包括Logistic回归模型、贝叶斯分类模型等。
通过这些模型,银行可以对借款人的违约概率进行预测。
评估结果是内部评级模型的输出,银行根据评估结果将借款人划分为不同的信用等级。
通常,信用等级分为AAA、AA、A、BBB等不同等级,每个等级对应不同的利率和风险。
监测是内部评级模型的后续环节,银行需要定期监测借款人的信用状况。
如果借款人的信用风险发生变化,银行需要及时调整其信用等级,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二、信用衍生品信用衍生品是银行用来管理信用风险的重要工具之一。
信用衍生品是一种金融工具,它的价值来自于债务人违约的概率和损失的大小。
常见的信用衍生品包括信用违约掉期(CDS)、信用违约互换(CDS)、信贷违约互换(LCDS)等。
通过购买信用衍生品,银行可以对借款人的信用风险进行对冲。
举例来说,如果银行认为某个借款人的信用风险较高,它可以购买该借款人的信用违约掉期。
如果借款人违约,银行将获得衍生品的赔付,以弥补损失。
虽然信用衍生品可以帮助银行管理信用风险,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银行需要谨慎选择信用衍生品的对手方,并设置合理的风险限制,以防止衍生品风险的传导。
信用衍生品的发展
信用衍生品的发展信用衍生产品(Credit Derivatives)是金融市场衍生产品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是一种交易双方在未来因信用风险转移时可能产生的损失可以进行交换的金融合约。
近年来,随着信用风险的不断增加,信用衍生产品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其在风险管理、融资、流动性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背景、定义、市场现状、未来发展等方面探讨信用衍生品的发展。
一、背景信用风险是金融市场中最常见的风险之一,它是指债务人可能无法按照合同约定履行债务的风险。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信用风险的种类和形式也在不断变化,因此需要更加灵活、高效的工具来管理信用风险。
在这种背景下,信用衍生产品应运而生。
二、定义信用衍生产品是一种交易双方在未来因信用风险转移时可能产生的损失可以进行交换的金融合约。
它通过将信用风险转移给那些愿意承担的投资者或金融机构,来降低信用风险,保护债权人的利益。
根据不同的合约类型,信用衍生产品可以分为信用违约期权、总收益期权等。
三、市场现状目前,信用衍生产品市场已经成为全球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据统计,全球信用衍生产品市场规模已经超过数万亿美元,成为仅次于传统金融产品的第二大金融市场。
在市场结构方面,大型金融机构是信用衍生产品市场的主要参与者之一,它们通过购买或出售信用衍生产品来管理自身的信用风险。
此外,一些投资机构和保险公司也开始涉足信用衍生产品市场。
四、未来发展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信用衍生产品市场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首先,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和增长,企业之间的交易和融资规模将不断扩大,这将为信用衍生产品市场提供更多的机会。
其次,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数字化转型的加速,信用衍生产品市场的交易方式也将不断创新,例如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更加透明、高效的交易。
此外,监管政策的不断完善也将为信用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提供更加稳定的环境。
未来,信用衍生产品市场将更加注重风险管理,通过更加精细化的风险管理工具和方法来应对各种复杂的信用风险。
信用衍生产品——信用风险管理的新工具
一
、
信 用风 险是 金 融领 域最 古 老 的风 险之 一 , 同时也 是一 风险从 信 用保 护买方 转 移给信 用卖 方 的交易 。 用保 护买 信 种 很难 对其 进 行定 量分 析 和管 理 的风 险 。正 因为 如此 , 信 方 向愿 意 承担 风 险 的保 护 卖 方 在合 同期 限 内支 付 一笔 固
用衍 生产 品 ( rdt eiai s 。 C ei D r t e ) v v 利 变化 带 来 的 资本 利 得 ; 为 交 换 , 护 卖 方则 承 诺 向对 作 保
按 照 ID 的定 义 ,信 用衍 生产 品是 一 系列 从基 础 资 方交 付 协 议 资产 增殖 的特定 比例 ,通常 是 LB R加一 个 SA IO 产 上 剥离 、 移信 用 风 险 的金 融工 程技 术 的总 称 。交易 双 差额 . 转 以及 因资 产 价格 不利 变化 带 来 的资本 亏损 。总 收益 方通 过签 署一 项有 法 律约 束 力 的金 融契 约 , 得信 用 风险 互换 在 不使协 议 资产 变 现的 情况 下 , 现 了信用 风险 和 市 使 实 从 依 附 于贷 款 、 券 上 的众 多 风 险 中独 立 出来 , 从 一方 场 风险 的共 同转移 。 债 并
行 正是 由于 运 用 了信用 衍 生交 易 , 使 自己幸 免 于难 。信 约事件 发 生时 ,期权 出售者 向银 行 支付 违约 贷款 的 面值 : 才
超过其他金融衍生产品。
二 、信 用 衍 生 产 品 的 品种 、 效 、 险 机 理 及发 展制 功 避 约 因素
完整毕业论文—信用衍生工具及其在信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分类号:F832 U D C:D10621-402-(2011) 4636-0 密级:公开编号:2007242022信用衍生工具及其在信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论文作者姓名:XXX申请学位专业:金融工程申请学位类别:经济学学士指导教师姓名(职称):XX(教授)论文提交日期:2011年05月30日信用衍生工具及其在信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摘要近年来,无论是从微观层面还是宏观层面上在金融业和银行业所出现的一系列事件暴露出的现象,使得我们将风险管理提上了议事日程。
比如上个世纪90年代的巴林银行倒闭、墨西哥金融危机以及亚洲金融危机等,这些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诺贝尔学奖得主罗伯特.默顿教授曾经说,资金的时间价值、资产定价和风险管理是金融的三大支柱。
可见,风险管理在现代金融理论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信用风险是金融风险之一,就是因借款人不能按期还本付息而给贷款人造成损失所产生的风险,它代表债权人承受损失的潜在可能性。
而在传统意义上,只有当违约实际发生时,这种损失才会发生。
所以,它又称为违约风险。
在互换中,信用风险由二个构成部分,即期风险----代表头寸的即期逐日盯市价值,以及潜在风险----代表头寸的逐日盯市价值的未来变化。
与金融风险之一的市场风险相比,信用风险有其自身特点。
(1)其概率分布偏离正态,具有偏斜和肥尾的收益。
(2)具有很明显的非系统性风险特征。
(3)具有明显的信息不对称现象。
(4)其衡量比市场风险困难的多。
信用风险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对其管理的困难性,因此有着不同于市场风险管理的性质与特点,并随着整个风险管理领域的迅速发展而不断变化。
随着风险管理这一领域的发展和变化,信用衍生产品应运而生,它的出现为银行和金融机构提供了一种更系统化的评估和转移信用风险的方法,从而给它们带来更多潜在收益。
正如《欧洲货币》写道:“信用衍生产品的潜在用途如此广泛,它在规模和地位上最终将超过所有其它的衍生产品。
”ISDA给它的定义为一种使信用风险从其它风险类型中分离出来的各种工具和技术的统称。
衍生金融工具12《信用衍生产品》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第十二章信用衍生产品复习思考题12.1.单项选择题(1)在信用违约互换交易中,希望规避信用风险的一方称为信用保护()。
A、买方 B、卖方 C、甲方 D、乙方(2)信用违约互换只能使()在交易双方之间转移,与参考资产有关的利率风险和市场风险并不在保护范围之内。
A、操作风险B、声誉风险C、信用风险D、流动性风险(3)一份CDS期权的定义类似于远期信用违约互换,它是一份()期权,指持有者有权在未来一个特定时期内以某价差购买或者出售对某确定的参考实体的保护。
A、蝶式B、鞍式C、美式D、欧式(4)()的本质上是一份针对多个公司发生违约事件的保险合约。
A、总收益互换B、CDS期权C、一篮子CDSD、远期CDS(5)()是一种利用信用衍生性商品,在没有实质转移资产的情形下具有转移信用风险功能的结构化工具。
A、现金流型CDOB、合成型CDOC、套利型CDOD、资产负债表型CDO12.2.多项选择题(1)在信用违约互换协议中,交易双方需要对()达成协定。
A、合约大小B、有效期C、参考资产D、保险费率(2)信用违约互换中,下列哪些风险()不会在交易双方之间转移。
A、操作风险B、声誉风险C、信用风险D、流动性风险(3)总收益互换是指信用保障的买方在协议期间将参照资产的总收益转移给信用保障的卖方,总收益可以包括()。
A、本金B、利息C、预付费D、因资产价格的有利变化带来的资本利得(4)CDO依标的资产不同,可分为()。
A、现金流型CDOB、合成型CDOC、套利型CDOD、资产负债表型CDO(5)一篮子CDS估值方法目前主要有()。
A、Copula模型B、因子Copula模型C、条件独立违约方法D、传染模型12.3.什么是信用违约互换?信用违约互换的基本机制是怎样的?12.4.什么是远期CDS?12.5.什么是总收益互换?12.6.总收益互换和信用违约互换最大的区别在哪里?12.7.CDO定价的核心观点是什么?12.8.说明信用违约互换的两种交割方式。
信用衍生工具在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信用衍生工具在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 中的应用
杨健
西安 交通 大 学经 济 与 10 1
【 摘 要 】信 用衍 生 产 品 是 一 种 使 信 用 风 险 从 其 他 风 险 中 分 离出 来 , 并从 一 方 转 让 给 另一 方 的合 约 。 它 的 出现 , 为商 业银 行 提 供 了一 种 崭 新 的 信 用风 险管 理 方 式 。本 文介 绍 了信 用衍 生产 品 的概 念 及 在商 业 银 行风 险 管理 中的应 用 ,在此 基 础 上指 出 了信 用 衍 生 工 具 对我 国银 行 风 险管 理 的 借 鉴意 义 ;并 结 合 我 国的 具 体 情 况 ,提 出 了在 我 国 发展 信 用衍 生 产 品 市 场 的 几种 模 式 。
与信贷风 险管 理分 离开来 。银 行可利 用信 用衍生 工具进 行表 外交 易,保留贷款 而出售其 信用风险 ,既改善 了贷 款组合的风险一 收益
状况 ,又不会 对有价 值的客 户关 系产 生消极影响 ,有效地 解决 “ 信
贷 悖论 ”难题 。 23介入高质量级贷款市场 .
中 ,同时可以节约用于事 后监督的成本 。利用信 用衍生产品这一 工 具 ,银行信 用风险管理从过 去那种消极 、被动 的回避风 险方式 ,转 变为积极 、主动 的组合风 险管 理 ,大大提 高 了信用风 险管 理的 水
有 自己的经营地域 和客户基础 ,这往往会 导致银行把贷款 组合集中 在其熟悉或擅长 的地 域或行业 。但这样又使 银行的集 中性风 险和 相
关性风险大 为增加 。借助于 信用衍生工具 ,银行 既可 避免信用风 险
以下 几种 模 式 :
4 1银行与机构投资者开展信用衍生产品交 易。 .
信用风险管理的方法与工具
信用风险管理的方法与工具信用风险是指信用主体无法按合约规定履行债务义务或出现违约的风险,包括违约风险和延期风险。
在金融领域中,信用风险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对于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来说尤为重要。
信用风险管理的目标是通过合理的方法和工具,减少信用风险带来的损失,并确保金融机构能够持续获得稳定的收益。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信用风险管理方法与工具。
1. 信用评级模型信用评级模型是一种衡量借款人信用风险的工具。
通过对借款人的信用历史、财务状况、还款能力等进行评估,给予其一个信用评级。
常见的信用评级体系包括S&P的信用评级、穆迪的信用评级和标准普尔的信用评级等。
2. 风险模型风险模型是一种衡量信用风险的工具,通过模拟不同的市场条件和借款人特征,评估可能产生的损失情况。
风险模型可以帮助金融机构量化信用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
常见的风险模型包括VaR模型、Monte Carlo模拟等。
3. 信用衍生品信用衍生品是一种通过合约来管理信用风险的工具。
它可以用来对冲信用风险,降低持有信用风险的成本。
常见的信用衍生品包括信用违约掉期(CDS)、信用违约互换(CDSWAP)等。
4. 信贷风险担保信贷风险担保是一种减轻信用风险的方法。
通过第三方提供的担保或保证,降低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
常见的信贷风险担保方式包括保证金、抵押品等。
5. 信用风险转移信用风险转移是一种将信用风险转移给其他主体的方法。
金融机构可以通过与其他金融机构进行远期远期交易、信用衍生产品交易等方式,将信用风险转移给其他主体。
这样可以减少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暴露。
6. 信用风险监控系统信用风险监控系统是一种用于跟踪和监控信用风险的工具。
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信用数据,监测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和风险变化。
通过及时地发现和处理可能的信用风险,降低金融机构的损失。
7. 信贷审查信贷审查是一种在借款前对借款人进行全面评估和审查的方法。
通过对借款人的资信情况、还款能力、财务状况等进行详细调查,评估借款人的信用风险。
信用衍生工具及其在信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信用衍生工具及其在信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信用衍生工具是指可以根据信用风险的变化而变化的金融工具,具有在金融市场上衍生出的特性。
由于信用风险是金融市场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信用衍生工具在信用风险管理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介绍信用衍生工具的种类、特点以及其在信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1. 信用衍生工具的种类1.1 信用违约互换信用违约互换是一种衍生工具,合约双方约定在特定信用事件发生时进行支付。
其中一方通常会支付固定利率,而另一方支付浮动利率。
当信用事件发生时,支付方将收到对方的支付,以弥补可能的信用损失。
1.2 信用违约掉期信用违约掉期是一种衍生工具,是一种互换合同,其中一方支付固定费用,而另一方支付其他一方的信用违约损失(通常是主债务人)。
它提供了一种低成本的方式来对冲信用风险。
1.3 信用违约期权信用违约期权是一种金融合约,在合同规定的一定时间内,合约买方获得对一方特定违约的权利。
这使得买方能够在信用风险发生时获得一定的赔偿。
2. 信用衍生工具的特点2.1 风险对冲信用衍生工具允许金融机构和投资者在面临信用风险时进行有效的对冲操作,降低潜在的损失。
2.2 高度流动性由于信用衍生工具是金融衍生品,通常具有高度流动性,可在市场上快速买卖,提高了投资者的灵活性。
2.3 价格发现信用衍生工具的交易为市场提供了价格发现机制,帮助参与者更好地了解市场对信用风险的看法,促进市场的有效运作。
3. 信用衍生工具在信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3.1 风险对冲通过使用信用衍生工具,金融机构可以有效对冲其持有的信用风险,降低潜在的损失。
3.2 投资组合管理信用衍生工具可用于优化投资组合,帮助投资者在面对不同信用风险水平的资产时做出更加明智的投资决策。
3.3 信用风险评估通过衍生工具的交易和价格变动,可以对市场上的信用风险进行评估,帮助金融机构更好地管理其风险敞口。
结论信用衍生工具在信用风险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金融市场提供了对冲风险的工具,提高了市场的流动性和效率。
信用衍生产品PPT.
信用利差期权
❖ 信用价差衍生产品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 ❖ 1、以无风险利率为基准的信用价差=债券或贷款的收益率-对应的无风
险债权的收益率(绝对价差); ❖ 2、两种绝对信用敏感的资产之间的信用价差(相对价差) ❖ 信用价差衍生产品可用于对冲由于借款人信用状况下降而带来的损失,
信用联系票据
信用衍生产品
信用期权 信用利差期权 动态信用互换
Company Logo
信用违约互换
❖ 信用违约互换是一种双边金融合约,一方(信用保护购买方)付出定期的费用,通
常按标明金额的固定基点计算,在一个参考实体的信用事件发生后,信用保护的出 售方向保护购买方赔付违约事件给其带来的损失作为回报。
信用衍生产品的发展背景
❖ 尽管信用衍生产品出现的时间比较晚,但是自 1993年完成第一笔交易以来,其发展速度惊人。2005 年全球信用衍生产品合约的名义本金余额已经达到了 17万亿美元。在2001年底到2002年初所发生的安然 和世界通信的特大破产案中,美国多家银行正是由于 运用了信用衍生交易,才得以幸免于难。不少学者和 市场人士都认为信用衍生产品的市场规模和重要性将 会赶上甚至超过其它金融衍生产品。信用衍生产品市 场的发展,对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必将产生深远的 影响。
❖ 总收益互换是指信用保障的卖方在协议期间将参照资产的总收 益转移给信用保障的买方,总收益可以包括本金、利息、预付费 用以及因资产价格的有利变化带来的资本利得;作为交换,保障 买方则承诺向对方交付协议资产增殖的特定比例,通常是LIBOR 加一个差额,以及因资产价格不利变化带来的资本亏损。
❖ 总收益互换是按照特定的固定利率或浮动利率互换支付利率的 义务。在总收益互换中,信用保险买方或总收益支付方将从信贷 资产或“参照信用资产”处获得的收益全部转移给交易对手,即 信用保险卖方或总收益接受方,而得到一个事先约定的利率回报, 该利率可以是浮动利率或者固定利率。总收益互换和信用违约互 换最大的区别在于,总收益互换不仅把信用风险转移出去,而且 也将其他风险,如利率风险、汇率风险等也转移了。如果由于信 用事件而使参照信用资产的市场价值下降,那么信用保险买方就 会因信贷资产市场价值的下降而遭受损失。但它在互换合约中所 获得利率收入就有可能大于其支付的总收益,于是两者的差额便 可以被用于冲销它在信贷市场上的损失。
基于信用风险管理视角的信用衍生产品创新
盾 。根 据 资 产 组 合 理 论 , 合 中风 险 资 产 之 间 的 低 相 关 组
主要体 现 在贷款集 中度较 高 、 良贷款 率较 高和资 本 充 不
款前 的审批 措施和贷 款后 的不 良资 产处置措施 , 正 的 真
出, 长期 的计 划经 济体制 使银行 贷款集 中到 某一地 区 和
信用风 险转移机制 尚未建 立 , 信用衍 生产 品市场几 乎是 特定 产业 , 务地 区和产 业结构 的不合 理必然 使 商业银 业 守 白。冈此 , 究和引进这一新兴 的金融工 具 , 研 对于提高 行 的贷款结 构受 到不 良影 响 。另 外 , 国的商 业银 行在 我
关键词 : 信用风险 ; 用衍 生产品 ; 信 建议
中 图 分 类 号 :8 2 3 F 3. 3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0 3 9 3 (0 6 1- 0 5 0 10 - 0 12 0 )2 0 5 - 4
信 用风 险是 商业银 行面 临的主要风 险 , 是我 国银 判 断 , 也 银行 一方面 不愿意 放弃原 有 的市 场份额 以降低 贷 行业改革中所面临的最大风 险。 0世纪 9 2 0年代以来 , 信 款组 合 的波 动性 , 另一方 面也难 以投入 更多 的财 力来培 用衍生产 品市场蓬勃 发展 , 逐步成 为国际银 行业领 先者 养 充分分散 化 的专 家 队伍 , 资金 和地域 的 限制也制 约 r 积极管理信 贷资产 组合 的主要 途径 。据统 计 ,0 5年全 通 过贷款发放 环 节来 实现 贷款组 合 的充分分 散化 , 20 这样
信用衍生工具与我国银行业信用风险管理
信用衍生工具与我国银行业信用风险管理银行业是我国金融体系的核心,信贷资产管理是我国银行业资产负债管理的核心。
传统的“发放-持有”贷款管理模式及我国银行业本身体制上的问题,导致我国银行业一直以来缺乏有效的信用风险管理工具,造成了信用风险的大规模累积,并体现为我国商业银行较高的不良资产率及较低的资本充足率。
在我国金融业全面对外开放的情况下,我国本土银行业和金融体系都将面临巨大的冲击。
我国商业银行能否适应即将到来的激烈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对信用风险进行有效管理,对信用风险进行有效管理的关键在于能否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之上找到一种适用于我国的信用风险处置工具。
在国际金融市场上,信用衍生工具作为新型信用风险管理工具在20世纪90年代应运而生,发展非常迅速。
据相关统计,2006年底,全球信用衍生品市场未结清余额已经超过了26万亿美元①。
虽然信用衍生工具市场的发展时间还很短,占全球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的份额也不大,还有待进一步标准化,但在国际金融市场上,信用衍生工具分离、优化信用风险配置的作用,未来的发展前景和对金融市场的重要意义,都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肯定。
这一领域也是各个国际领先的大银行所争先发展的领域。
我国应该积极地探索如何在我国运用信用衍生工具,一方面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借鉴发达国家在信用衍生工具诞生初期所经历的经验教训,另一方面,还应看到信用衍生工具还处于其发展的初期,尽早地进入这一市场,就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处于更有利的地位和拥有更大的话语权。
1论文的主要内容及观点全文共分为五章。
第一章首先对信用风险进行了分析,指出信用风险的现代定义不仅包括了由于借款人或交易对手违约而导致损失的可能性,还包括由于借款人信用状况的变动引起信用资产的市场价值波动而导致损失的可能性。
然后指出商业银行难以通过降低贷款集中度、要求贷款抵押及利用差别化利率等贷前风险控制措施来有效管理信用风险。
接着指出二级市场贷款交易和资产证券化等传统信贷资产管理方式由于各自具有难以克服的不足也不能做到有效管理信用风险,从而为下文引入信用衍生工具这一新型信用风险管理工具埋下了伏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种新型的信用风险管理创新工具——信用衍生品[内容摘要] 信用衍生品是目前国际金融市场最新的信用风险管理工具,它将信用风险从其他风险中剥离出来,在市场上被定价,并转移给愿意承担风险的投资者,从根本上改变了信用风险管理的传统机制。
本文首先介绍了信用衍生品的产生和发展历程,并分析了其特点和主要产品的交易结构,最有就其在我国金融市场的作用进行探讨。
近年来,一种新的金融创新工具的产生和发展引起了国际金融界的瞩目。
20世纪90年代下半叶,信用衍生品取得了令世人震惊的发展,从1995年到2004年,交易量增长了480倍,被称为21世纪最具有吸引力的金融风险管理创新工具。
它在保留资产的前提下,将贷款或债券的信用风险从其他风险中剥离出来,在市场上被定价,并转移给愿意承担风险的投资者,使信用风险管理第一次拥有了和市场风险管理同样的对冲手段,从根本上改变了信用风险管理的传统机制。
一、信用衍生品的产生与发展历程信用衍生品是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纽约互换市场推出的。
1993年信孚银行(Bankers trust)和瑞士信贷银行金融产品部(SCFP)为了防止其向日本金融界的贷款遭受损失,开始出售一种偿还价值取决于具体违约事件的债券,成为最早的信用衍生品。
由于该产品交易是否能完成受到置疑,以及标准普尔公司拒绝对信用衍生品及其他信用衍生品评级,最初的几年(1993年~1995)信用衍生品市场并未获得发展。
信用衍生品初次扬名是在1997~1998年的金融危机时期,危机证实了它能够在货币危机期间支持债务市场的需求,并使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危机中得到保护。
金融危机后信用衍生品市场得到了迅猛发展,根据英国银行家协会(BBA)的报告,1995年全球信用衍生交易为清偿交易的名义价值仅为100亿美元,2004年已高达48000亿美元,在下个5到7年里,信用衍生品还将增加10倍。
目前,信用衍生品等信用衍生产品交易由已北美扩展到欧洲,并在拉美和亚洲形成了市场。
伦敦是主要的信用衍生品交易市场,几乎全球一半的信用衍生品交易在伦敦。
亚洲信用衍生品业务起步较晚,近年来也逐渐受到关注。
日本信用衍生品在1998年被作为金融工具得到法律认可。
2001年下半年,日本信用衍生工具取得了迅猛的发展,当利率衍生品交易下降5.1%,外汇交易和约下降5.3%的情况下,信用衍生品却获得了21.8%的增长。
新加坡、韩国、XX也开始进入该市场,并发布了有关信用衍生工具的条例以指导信用衍生工具市场的参与者的操作。
信用衍生品市场参与者也从最初的银行、扩展到固定收益投资者、保险公司、高收益市场基金、新兴市场基金以及非金融机构。
信用衍生品市场另一个重要变化是基础资产从主权债务已转向公司资产。
二、信用衍生品的特点及主要产品的交易结构信用衍生品契约除了具有传统金融衍生品契约特点外(如杠杆性、未来性、替代性、组合性、反向性、融资性等),还呈现出以下不同的特点:(1)XX性。
信用衍生品单独交易信用风险,银行无须直接面对交易的另一方,这不同于贷款证券化和贷款销售,从而保持了对客户记录的XX性,维护了银行与借款者的良好关系。
(2)交易性。
信用衍生品拥有广泛的交易者,具有较强的可交易性,克服了传统信用保险、担保工具缺乏可交易性,难以产生一个交易市场的缺陷。
(3)灵活性。
信用衍生品可以在交易对象、期限、金额等方面根据不同需求灵活定制产品。
另外,信用衍生品也可以与其他金融产品合成新的具有特定风险和收益结构的产品,从而加强对信用风险的金额、期限的可控性。
(4)债务的不变性。
信用衍生品以信用风险为交易对象,处理的只是债务的结构成分,不需要实际运作贷款或债券资产,因此对原债务的法律债权债务关系没有任何影响,从而简化了法律程序和其他一些相关程序,与其他金融产品相比面临较低的成本和较少的管制。
信用衍生产品的基本产品包括信用违约互换、总收益互换、信用利差产品和信用联系票据,在此基础上,又可以产生许多变异形式。
1. 信用违约互换(credit default swap)信用违约互换是信用衍生品市场上使用的最广泛的一种。
信用违约互换的买方通常为由信用事件引起的某项资产的损失寻求保护,转移信用风险。
信用违约互换的结构如图1所示,信用保护的买方(受益方、银行)向愿意承担风险信用保护的卖方(投资者、保护方)在合同期限内支付一笔固定的费用;支付的费用也称违约互换利差或价格。
保护卖方在接受费用的同时,则承诺在合同期限内,当对应信用违约时,向信用保护的买方赔付违约的损失。
只有当发生信用事件(credit event)时才支付,互换在信用事件到期时中止。
图1信用违约互换2. 总收益互换(Tatal-rate-of-return Swap)投资者利用总收益互换来寻求银行贷款的风险暴露增加其收益。
总收益=包括所有的利率支付+资产市场价值变化,总收益的保护卖方可看作相应资产的综合所有者,承担了在互换期间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收益[2]。
总收益的买方支付定期费用及资产的经济收益。
与信用违约互换不同,总收益互换双方不仅承担信用风险,还需承担市场风险。
因此,即使相应资产没有信用损失或者信用实际增加了,但投资者也可能仅仅因为利率的提高或资产价格下降而遭受损失。
关系如图2所示。
图2总收益互换3. 信用利差期权(Credit spread option)信用利差是用以向投资者补偿基础资产违约风险的、高于无风险利率的利差,其计算公式是:信用利差=贷款或证券受益-相应的无风险证券的受益。
信用利差期权分为看涨期权和看跌期权,允许到期时协议的买方可以单方面选择支付或不支付依据相应条款而事先约定的利差。
信用利差看涨期权的结构如图3所示。
利差扩大图3信用利差看涨期权(credit-spread put option)4.信用联系票据(credit-linked note)信用联系票据实际上是信用违约互换的证券化形式。
信用联系票据是一种有价证券,在传统的固定收入机构中加入有效的违约互换。
信用保护的买方向信用保护的卖方支付发行债券的利率。
如果在到期时,事先约定的信用事件没有发生,信用保护方只支付相应资产的票面价值;如果发生了信用违约事件,保护方补偿信用联系票据。
其结构如图4所示。
图4 信用联系票据三、信用衍生品对我国信用风险管理中的启示一直以来,我国银行业一方面面临着信用风险集中、不良贷款数额巨大等问题,而另一方面银行管理信用风险的技术方法和手段还相当落后,主要停留在通过信用分析和审查等内部控制度进行预防性的静态管理,缺乏主动的、动态管理方法,更没有通过市场转移信用风险的金融工具。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金融竞争将更加激烈,金融风险更加突出,迫切需要引入新的信用风险管理方法和技术。
虽然目前我国还没有信用衍生品的交易,但加入WTO后的中国金融市场不可避免地与国际金融市场接轨,利用信用衍生工具的思想和操作方式对管理中国信用风险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
(一)分散我国商业银行过度集中的信用风险信用风险集中是我国商业银行现阶段必须要面对的最主要的问题之一。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集中主要表现为行业集中和区域集中。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银行专业化色彩浓厚,虽然经过多年的专业银行商业化改革,各国有商业银行的这种“先天性”信贷比较优势虽然有所削弱,但行业集中仍然存在。
而一些新兴的地区性商业银行,由于其主要宗旨是为地方经济服务,信贷资产在地理X围上相当集中,不可避免地受到地方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影响,因此也形成了在某些行业过于集中的贷款倾向。
近年来,商业银行出于规避风险等因素的考虑,信贷资金向大城市、大行业和大企业集中的趋势不断增强。
这种过分集中的信贷资金所产生的效益并不高,甚至导致一些盲目投资,进而加剧了行业和区域的信用风险集中度。
随着信用风险集中度的增加,信贷资金供给与需求结构发生严重偏差,这种结构失衡导致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顺畅,影响着整个宏观经济的均衡。
因此,我国严重的信用风险集中已成为困扰我国金融改革的一大难题。
信用衍生品的出现使得银行在不破坏客户关系的条件下,通过互换信用风险达到分散信用风险的目的。
这种新的信用风险转移工具使银行不再需要出卖或转让自己手中的信用产品,只需同时购入一种违约互换产品,便可将原有信用产品中的信用风险转移出去,达到对冲信用风险的目的。
由于贷款依旧属于银行,保留在资产负债表内,因此,银行并不需要通知借款者或获得借款者的许可,避免了出售相应资产而引起的客户关系的破坏。
通过运用信用衍生品,我国商业银行不仅能够分散过度集中的信用风险,并且能够继续维护它们与客户之间的业务关系,甚至可不拘于信贷限额,发展持续性的信贷交易。
(二)提供化解不良贷款的新思路另一方面,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还表现为不良贷款数额巨大。
1999年我国成立的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划拨了13,000亿元的资产,其中大部分为不良资产。
但是在不良资产剥离之后,我国四大国有银行不良资产数额仍然居高不下。
如2001年底,中国人民银行按照国际通用的五级贷款分类标准的估计,四大国有银行的平均不良贷款率为25.4%,不仅与2000年世界前20家大银行(不包括中国的银行和未提供数据的银行)3.27%的平均不良贷款率相去甚远,而且也远远高于亚洲金融危机前东南亚各银行的水平(东南亚各国银行在金融危机前不超过6%)。
巨额不良贷款严重阻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成为我国商业银行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虽然各银行以及资产管理公司对不良资产处置有一定成效。
但是目前我国银行业处置不良资产的手段依旧太少。
传统的资产拍卖存在着融资难、担保难、付款方式弹性空间小的问题。
信用衍生品则为不良资产处理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野。
信用衍生品以它的灵活性弥补了资产证券化的不足,它允许银行保留资产所有权,只将信用风险转移给投资者,这是一种间接出售的性质,回避了债权的转让问题。
另外,通过市场提供的金融产品将不愿或没有能力承担的风险转移出去。
银行可以利用信用衍生品及其组合产品所提供的流动性市场来提高信用资产的变现能力,使已有的流动性较差的贷款能够进入市场交易,为不良资产处理提供一个市场化途径。
同时,机构投资者通过信用风险拓展自己的业务空间,而传统的大银行也可以通过购买不良资产向原来其他银行的优势领域进行渗透。
(三)防止信贷萎缩增加我国资本的流动性传统体制下的中国企业融资主要来自银行,已经形成了大量的银行不良贷款。
不良贷款的存在使其风险约束机制强化,而减弱了激励机制。
在这种不对称的贷款激励约束机制下,产生了消极的防X风险行为,即以牺牲对社会和对银行有利可图的贷款为代价来防X风险。
这种“惜贷”所造成的信贷不活跃称为“信贷萎缩”。
我国商业银行目前拥有大量的存贷差,但与此同时,许多企业却缺乏资金的注入。
银行作为我国经济体系中储蓄转化投资的一个最重要的渠道,其贷款意愿和信贷投入的下降,必将使正常的社会和再生产循环发生梗阻,这将带来经济效率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