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心理学重要实验设计课件
北京大学实验心理学课件PPT版 第六章 知觉
![北京大学实验心理学课件PPT版 第六章 知觉](https://img.taocdn.com/s3/m/3f9b260e844769eae009ed4f.png)
实验心理学讲义
第六章知觉
26
掩蔽现象的实验过程
实验心理学讲义
第六章知觉
27
实验心理学讲义
第六章知觉
28
(五)知觉定势(perceptual set) set) 知觉定势(
实验心理学讲义
第六章知觉
29
定势和自上而下加工
实验心理学讲义
第六章知觉
30
三、运动知觉
运动觉察器(motion detectors) 运动觉察器(motion detectors) 诱导运动(induced movement) 诱导运动(induced movement) 似动现象(apparent movement) 似动现象(apparent movement) 自主运动(autokinetic movement) 自主运动(autokinetic movement) 运动后效(movement aftereffects) 运动后效(movement aftereffects)
在当代认知心理学中,间接加工过程具体体现在 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对立的过程。 自下而上过程(bottom-up,又称数据驱动过程, 自下而上过程(bottom-up,又称数据驱动过程, datadata-driven process),是从组成图形或事物的最简 process),是从组成图形或事物的最简 单的、最基本的成分开始的。 自上而下过程(top-down,又称概念驱动过程, 自上而下过程(top-down,又称概念驱动过程, conceptually driven process)认为,较高级的、整 process)认为,较高级的、整 体的和抽象的水平影响低级的操作和运行。
实验心理学讲义
第六章知觉
31
北京大学实验心理学课件PPT版 第十一章 情绪,动机与归因
![北京大学实验心理学课件PPT版 第十一章 情绪,动机与归因](https://img.taocdn.com/s3/m/2ee9b2737fd5360cba1adb4f.png)
2.微笑是幸福快乐的表现吗?(1)
上面我们叙述的研究,都是以在某种情绪状态下特定的面 部表情——静止的照片作为材料,要求被试辨认照片代表 着什么样的情绪。这种研究方法的前提假设是,特定的基 本情绪(愉快、悲伤、惧怕、惊奇等等)具有独特的面部 模式,这些独特的面部模式是由独特的面部肌肉活动组成 的。这种研究面部表情的方法叫做面部表情程序(facial expression program),迄今为止,面部表情的研究一直为 这种方法所统治。 J.M.Fernandez-Dols和M.A.Ruiz-Belda(1997)用他们关于微 笑与幸福(smiling and happiness)关系的研究,向占统治 地位的面部表情程序概念挑战。
9
2.呼吸和血压变化
人体的这两项功能与皮肤电反应一样,都是受植物神 经系统控制的。植物神经系统包括交感和副交感神经, 二者的功能大体相反。一般不受主观意志影响。
一般的测谎器包括三个装置,即可以同时记录人的呼 吸、血压和皮肤电。
在使用这类仪器时,一般提出两类问题,同时记录上 述三种生理反应。一类问题是与案情无关的,如姓名、 年龄、个人爱好、天气变化等,另一类是与案件有关 的问题。 分析比较在回答两类问题时的生理变化记录,若无显 著差异,则表示上述两类问题是一样的,都是中性刺 激。反之,则表明与案件有关。
2
一、情绪(1)
情绪是人对世界的一种反映形式,是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 关系的反映。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决定了人对客观事 物的态度。 情绪和情感虽是同一类型的心理活动,但二者也有区别。情绪一 般是与人的自然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相联系的,它具有较大的情境 性、激动性和短暂性。情感则一般是与人的社会需要是否得到满 足相联系的,它具有较大的稳定性和深刻性。在一定意义上可以 说情绪是情感的外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情感的产生 都伴有情绪的反应,情绪的变化又往往受情感的支配。所以情绪 和情感又是密不可分的。 尽管情绪体验是每个人都有的,喜、怒、哀、乐是每个人都有的 经验,但是情绪到底是如何产生的、它有些什么规律、它和认识 过程的关系怎样等等都是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
北京大学实验心理学版第二章实验设计(2)精品PPT课件
![北京大学实验心理学版第二章实验设计(2)精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2c863bd524de518964b7d74.png)
347应用心理硕士全套资料,全套课程,
实验心理学讲义
全套讲义,全套真题。QQ:653762003
3
一、独立组设计(2) (Independent Group Designs)
缺点:分配到各实验条件下的被试可能在 各方面不是等同的,如果是这样,那不同 实验条件造成的差异也可能是由于被试的 差别引起的。
Repeated-measures design)
A design in which the independent variable is implemented by administering all the levels of the independent variable to each subject.
347应用心理硕士全套资料,全套课程,
实验心理学讲义
全套讲义,全套真题。QQ:653762003
12
双盲实验 (double-blind experiments)
Double-blind experiments:
an
experimental technique in which neither the
克服方法:
随机组设计(random groups design)
匹配组设计(matched groups design)
347应用心理硕士全套资料,全套课程,
实验心理学讲义
全套讲义,全套真题。QQ:653762003
4
随机组设计(1) (random groups design)
The most common type of independent groups design in which individuals are randomly selected or randomly assigned to each group such that groups are considered comparable at the start of the experiment.
北师大课件实验心理学8
![北师大课件实验心理学8](https://img.taocdn.com/s3/m/d0e79b16be1e650e53ea9939.png)
二、艾宾浩斯与巴特利特的研究
艾宾浩斯(1850~1909)与巴特利特(F. C. Bartlett,1886~1979)是记忆研究的两位先驱, 虽然他们研究记忆的途径是对立的,但两人都对 后来的记忆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885年,Ebbinghaus: On Memory: A Contribution to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5
一、记忆研究中的各种变量(6)
Control Variables: Memory experiments are typically
quite well controlled. Important variables that are usually held constant across conditions are the amount of material presented and the rate of presentation, though these can be interesting variables in their own right.
这些批评并不是全无道理,但Ebbinghaus介绍了测量记忆的方 法,较好地控制了实验条件,不仅对记忆过程进行了客观的研 究,对印象深度和遗忘量也做到了数量化。
在高级心理过程只能作为思辨哲学研究的课题时,艾宾浩斯能 做到这一点确实是难能可贵的。至于他工作中的缺点,如果和 他的贡献比较起来就显得有些微不足道了。
2
一、记忆研究中的各种变量(3)
In each case, the dependent measure in tests of recall and recognition is the number or proportion of items correctly recalled or recognized in different conditions or the number of errors, which amounts to the same thing.
实验心理学教案PPT课件
![实验心理学教案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36f41a5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31.png)
实验设计的核心在于实验控制,但是,在人为控 制创设的实验情景下得出的规律,其推论也往 往有相当的局限性。
与外部效度类似的另外一个概念: 生 态效度
一、实验设计的基本问题——实验中的效度
影响外部效度的因素: 1. 测验的反作用
教材上没有提到的其他影响实验内部效度 或外部效度的重要因素:
1. 实验处理的“传染”
假如实验组与控制组有机会相互沟通,实验组的被试 就可能把一些实验刺激的因素传递给控制组的被试。 例如,某学校在进行一项教师是否进行学习方法指导 对学生成绩影响的实验研究中,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 生可能会私下交流学习经验,得到学习方法指导的实 验班学生会把好的学习方法传播给对照班的学生。这 时候我们就说对照班受到了“污染”,已经不是真正的对 照班了。
例三:想知道一个人估计时间的准确性,设计 如下:一只绿色小灯泡和电子记时器相连,主 试按键让灯亮5秒、10秒、30秒、60秒,然后 让被试相应复制出按键时间。
效度反映的是对因变量的测量是否测 得到的是因变量自身真正代表的属性。
实例
在一项研究解题方法(自变量)对解题 能力影响的研究中,若以被试在一定时间内 解答出来的问题的多少为因变量的指标,当 要解答的问题足够多,而且按困难程度排列 时,以解答问题的数目作为因变量指标是有 效的。但是,如果问题很多但又都非常容易, 那么解答问题的数目作为因变量的指标就 不能说是有效的。因为它可能是由阅读速 度和书写速度造成的,而并不能准确地反映 出学生的解题能力。
一、实验设计的基本问题——实验中的效度
教材上没有提到的其他实验内部效度和外部效 度的重要影响因素:
2. 实验者或实验助理人员的偏向
心理学实验设计 ppt课件
![心理学实验设计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313da2faef8941ea76e05ee.png)
目的,那就不要把设计复杂化了)
心理学实验设计
❖ 根据实验自变量的多少区分为:单因素实验设计、 多因素实验设计(课堂只讲两因素实验设计)。
单因素实验设计中根据自变量水平的多少区分为:双组 设计、多组设计。
❖根据各被试组的类型不同区分为:独立组设计、相关组 设计(包括配对设计、被试内设计);对应对随机化 设计与区组设计。
❖举例:
[被试分配、统计方法]
①高恐惧水平者比低恐惧者更趋于与他人沟通。
②对于缺失同样信息量的汉字,内嵌缺失的汉字比 外围缺失的汉字更易被识别出。
③针对社交障碍者,团体辅导比个别辅导更有效。
❖在此类“呈现两个不同量值或属性”的情景中, 两组均接受实验处理(均为实验组,只是不同的处理)。
心理学实验设计
心理学实验设计
❖ 考察“在相同时间内,完成不同难度的任务对该段时 距估计的影响”
2 实验设计
❖采用单因素被试间设计(1分)。自变量为作业的 任务难度,区分为低难度、中等难度及高难度三 个水平。每组被试只接受一种实验处理。(2分)
❖因变量为时距估计的长短与准确性,分别用被试 对时距的估计值、以及估计值与真实值之差的绝 对值作为其反应指标。(2分)
❖附“被试的分组情况”
心理学实验设计
❖ 考察“语调在6-10岁儿童对不同类型反语认知中的作用”
3 实验材料(略,按实验的真实需要来编制) 4 实验程序(略,按实验的真实需要来安排)
❖如有必要,请说明计分方法(如本题中“正确率”
的计算)
5 数据处理(略,只需按实验目的拟出适宜的统 计方法)
❖ 课外作业:查阅一篇实验报告论文,简要摘录 文中关于研究方法的内容 [ 被试构成、实验设计、 实验材料、实验程序、统计方法 ],并注明出处。 (限700字)
北京大学实验心理学全套课件PPT1
![北京大学实验心理学全套课件PPT1](https://img.taocdn.com/s3/m/7319dcd567ec102de3bd8923.png)
Applied research aims at solving a specific problem – such as how to cure bedwetting – whereas basic research has no immediate practical goal.
Are Experiments Too Far from Real Life?
实验心理学
第一章 引论
17
谢谢!
因变量的选择及测量 因变量的可靠性即信度 因变量的有效性即效度 因变量的敏感性
实验心理学
第一章 引论
14
五、实验中的各种变量(4)
额外变量或自变量混淆
有关变量(relevant variable):对因变量足 以产生影响的实验条件;
无关变量(irrelevant variable):对因变量 不产生影响的实验条件;
Hermann Ebbinghaus 艾宾浩斯
1850 - 1909
Wrote On Memory in 1885, showing complex mental phenomena could be studied
Barry H. Kantowitz, Henry L. Roediger Ⅲ & David G. Elmes,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Understanding Psychological Research, P466
Extended Weber’s law (Fechner’s law) and founded psychophysics
北京大学实验心理学全套课件PPT
![北京大学实验心理学全套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697709c9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81.png)
三、问题解决的早期研究
• 功能固定化functional fixity • 定势set的作用 • 噪声
9
四、问题解决的计算机模拟
• 如果我们想了解被试在解决问题时头脑内发生的情况,则可以 用口语记录分析的方法,即出声思维的方法.这种方法就是让被 试在解决问题时说出头脑内进行的一切活动,予以记录,然后加 以分析.
• 口语记录分析法是认知心理学进行思维的计算机模拟收集经 验数据的方法.
• 认知心理学还假定,人是一个信息加工系统,信息加工系统也叫 符号操作系统,更常称作物理符号系统.计算机也是一个物理符 号系统.
• 将人脑比喻为计算机,就可以从一个已知的系统去加深对一个 不甚清楚的系统的理解.这样,我们可以用计算机程序来模拟人 的思维过程.
• 在上面的分布种,叉子和勺子之间没有共 同的关系,研究者称这样的回答是无效的
without valid answers.
19
一关系推理的研究5
• 心理模型理论 • 形式规则理论
20
二推理与工作记忆
• Baddeley1998曾指出,工作记忆的概念和智力的概念有 非常密切的联系.
• 工作记忆与语言理解、注意及推理有着密切的关 系,John Gabrieli等人运用fMRI技术在被试解决Raven推 理测验时扫描他们的脑区.结果发现额叶、顶叶和颞叶 皮层等脑区都有激活,而这些脑区正是空间、客体和言 语工作记忆进行时激活的脑区,Gabrieli认为推理似乎是 工作记忆能力的总和.
2
问题解决3
• 两个火车站相距100km,某天下午2点,两个火车头相向开出.一个火 车的速度为60km/h,另一个火车的速度为40km/h,当火车头开始行 走时,一只鸟突然出现在第一个火车头前面而向第二个火车头飞去, 当鸟到达第二个火车头时,它又立即以原来的速度向第一个火车头 飞去,鸟以80km/h的速度在两个火车头之间来回飞.问:在两火车 头相遇时鸟飞了多少公里
北京大学心理学重要实验设计讲义
![北京大学心理学重要实验设计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a5a642de0029bd64783e2cf5.png)
第一讲导论:心理实验研究的哲学基础一、笛卡尔()和艾宾浩斯().笛卡尔“身心二元论”:“我思故我在”,我的全部本性在于思维作用,认识外界事物必须靠心灵。
心灵与形体彼此独立。
“身心交感论”:除了天赋观念、意志以及思维仍由心灵认识外,感觉、爱、恨、恐惧等是这一相互作用的结果。
.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艾宾浩斯成功的关键在于他对可能会对结果产生影响的额外变量的控制上。
以无意义音节作为词语学习的实验材料──如“”、“”等。
采用这些材料可以达到几个目的:() 控制难易度;() 控制熟悉度;() 控制单元间的联结强度。
()使用德文字母组合了约个无意义音节,解决了词语材料可能重复的问题。
采用序列学习法:把学习材料的各个单元项目排成序列,形成一个词单,在学习时,每个项目都按词单中固定的顺序依次一一呈现给被试,词单呈现完毕,被试开始回忆每个单元项目及其序列位置。
例如,第一单元项目是“”,第二个是“”,中间的记不清了,最后一个项目是“”,如此等等。
如果被试不能正确回忆所有的单元项目,或达到预期的学习标准,就必须继续接受另一次学习回忆期,如此等等,直到被试达到预定的学习标准。
以节省百分数为因变量,研究了间隔时间与遗忘的关系,采用了个不同水平的学习和回忆的间隔时间:分钟、小时、小时、小时、天、天以及天。
结论:开始一段时间遗忘较快,随着间隔时间的增加,遗忘速度减慢。
二、科学研究的实证原则:为什么艾宾浩斯的研究富有生命力?.什么是科学科学与形而上学的分界( . ):可证伪性、可验证性(可重复性)科学的研究程序:问题假设→实验研究→理论→新的假设……胡适:“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观察、实验、归纳、推理、直觉).什么是科学的心理学科学的心理学旨在寻找心理行为过程的规律,揭示心理行为过程中各变量间的因果关系。
三、为什么要强调方法的重要性.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人(或人的心理)十分复杂.心理学存在着分裂的可能性?既有“作为自然科学的心理学”,又有“作为社会科学的心理学”.到目前为止,心理学之所以尚没有出现一个公认的、能解释各种心理现象的理论体系,其根本原因何在?按照库恩(. . ) 的所谓“范式”() 理论,目前的心理学仍处于尚未成熟的前范式阶段,还不是一门规范科学( )。
北京大学实验心理学全套--4PPT课件
![北京大学实验心理学全套--4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f0139d516fc700aba68fc16.png)
11
(2)Posner的实验——结论
❖ 应用减法反应时间的方法,证明了某些短时 记忆的信息加工,可有视觉和听觉编码两个 连续阶段。
2021
12
2、加法反应时(1)
❖ Sternberg在进行一系列的实验研究的基础上, 确定了对短时记忆信息提取过程有独立作用 的四个因素:
识记项目的数量(记忆集大小) 探针刺激的质量(清晰和不清晰) 反应的类型(肯定的或否定的) 反应类型的相对频率
2021
5
(1)反应时ABC(1)
❖ Donders首先测定3种不同的反应时间:
A-反应时间:S1→R1
B-反应时间:S1→R1 S2→R2
C-反应时间:S1→R1 S2
2021
6
(1)反应时ABC(2)
A反应时 C反应时 C−A
基线时间 辨别时间 选择时间
2021
B反应时 C反应时 B−C
7
(1)反应时ABC(3)
2021
13
2、加法反应时(2)
识记项目 的编码
探针刺激 的性质
识记项目 的数量
反较
决策
反应时间
反应类型的 相对频率
反应 组织
图2 短时记忆信息提取的阶段及其影响因素
2021
14
3、反应时间的“开窗”实验
被试按键
转换 开始
转换 结束
被试再按键
看第一 个字母
出声 转换
第四章 反应时间
❖ 反应时间的概念 ❖ 反应时间的研究简史 ❖ 反应时间的测定方法
减法反应时 加法反应时 开窗实验
❖ 反应时间的速度与准确性的权衡 ❖ 反应时间作为因变量的优越性 ❖ 影响反应时间的因素 ❖ 测量反应时间的注意事项
北京大学实验心理学课件版第二章实验设计
![北京大学实验心理学课件版第二章实验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3babaf8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b7.png)
在教育学研究中的应用
实验设计在教育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通过实验可 以探究教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实验设计有助于发现新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提高教育质 量和效果。
实验设计能够控制实验条件,排除干扰因素,提高研究 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实验设计还可以用于评估教育政策和实践的效果,为教 育改革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实验设计方法,如因子设计、重复测量设计等,可以根据研究的具体需求进行 选择和应用。
02
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随机化原则
随机化原则是指在实验中,实验对象应随机分 配到不同的实验组和对照组,以确保每个组别 的代表性,减少潜在的偏差和干扰因素。
随机化原则可以确保实验结果的一致性和可靠 性,提高实验的外部效度。
水平是实验设计的关键步骤。
确定实验设计类型
总结词
选择合适的实验设计方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VS
详细描述
根据研究目的和实验因素及水平,选择适 合的实验设计类型。常见的实验设计类型 包括随机对照实验、观察法、单被试实验 等。选择合适的实验设计方法能够有效地 控制实验误差,提高实验的内部效度和外 部效度。
确定实验对象和样本量
在社会学研究中的应用
实验设计在社会学研究中 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实 验可以探究社会现象的本 质和规律。
实验设计有助于发现新的 社会学理论和方法,为社 会学发展提供支持。
ABCD
实验设计能够控制实验条 件,排除干扰因素,提高 研究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实验设计还可以用于评估 社会政策和实践的效果, 为社会改革提供科学依据 。
实验设计需要预先规划和描述,包括 实验的参与者、操作、测量和数据分 析等环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讲导论:心理实验研究的哲学基础一、笛卡尔(1596-1650)和艾宾浩斯(1850-1909)1.笛卡尔“身心二元论”:“我思故我在”,我的全部本性在于思维作用,认识外界事物必须靠心灵。
心灵与形体彼此独立。
“身心交感论”:除了天赋观念、意志以及思维仍由心灵认识外,感觉、爱、恨、恐惧等是这一相互作用的结果。
2.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艾宾浩斯成功的关键在于他对可能会对结果产生影响的额外变量的控制上。
以无意义音节作为词语学习的实验材料──如“DIQ”、“KOP”等。
采用这些材料可以达到几个目的:(1) 控制难易度;(2) 控制熟悉度;(3) 控制单元间的联结强度。
(4)使用德文字母组合了约2300个无意义音节,解决了词语材料可能重复的问题。
采用序列学习法:把学习材料的各个单元项目排成序列,形成一个词单,在学习时,每个项目都按词单中固定的顺序依次一一呈现给被试,词单呈现完毕,被试开始回忆每个单元项目及其序列位置。
例如,第一单元项目是“DIQ”,第二个是“VIF”,中间的记不清了,最后一个项目是“KOP”,如此等等。
如果被试不能正确回忆所有的单元项目,或达到预期的学习标准,就必须继续接受另一次学习回忆期,如此等等,直到被试达到预定的学习标准。
以节省百分数为因变量,研究了间隔时间与遗忘的关系,采用了6个不同水平的学习和回忆的间隔时间:20分钟、1小时、8小时、24小时、2天、6天以及31天。
结论:开始一段时间遗忘较快,随着间隔时间的增加,遗忘速度减慢。
二、科学研究的实证原则:为什么艾宾浩斯的研究富有生命力?1.什么是科学科学与形而上学的分界(Karl R. Popper):可证伪性、可验证性(可重复性)科学的研究程序:问题假设→实验研究→理论→新的假设……胡适:“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观察、实验、归纳、推理、直觉)2.什么是科学的心理学科学的心理学旨在寻找心理行为过程的规律,揭示心理行为过程中各变量间的因果关系。
三、为什么要强调方法的重要性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人(或人的心理)十分复杂2.心理学存在着分裂的可能性?既有“作为自然科学的心理学”,又有“作为社会科学的心理学”3.到目前为止,心理学之所以尚没有出现一个公认的、能解释各种心理现象的理论体系,其根本原因何在?按照库恩(T. S. Kuhn) 的所谓“范式”(Paradigm) 理论,目前的心理学仍处于尚未成熟的前范式阶段,还不是一门规范科学(normal science)。
一个处于前范式阶段的学科要成为一门规范科学,资料的收集与积累将是一不可缺少的过程。
4.在心理学尚无统一范式的情况下,研究方法十分重要:方法已成为资料获取的准确性、丰富性以及资料概括和提炼的直接制约因素。
四、心理研究的多种途径(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解释学(或释义学、诠释学)方法:通过对心理现象的解释来达到对隐藏在心理现象背后的意义的理解(弗洛伊德对梦的解释)。
例如,访谈法。
现象学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整体描述,即面向现实中的事物本身(格式塔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二者均强调从精神的和社会文化方面研究人的心理。
例如,观察法。
实证方法:强调心理研究的客观性,它要尽可能排除影响研究对象的任何主观因素问卷法:一种相关研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探讨变量间的相关,用于预测和估计测验法:实验法(狭义的实证研究):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揭示心理行为过程中各变量间的因果关系。
现场实验研究(准实验法)第二讲如何建立变量间的因果关系一、心理实验研究中的变量变量:在质或量上能产生变化的事物的属性刺激变量反应变量机体变量建立这些变量间的关系,最好是因果关系Y = f(X1, X2, ……, Xn)实验中实验者所操纵的对被试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称为自变量(independent variable),由操纵自变量而引起的被试的某种特定反应称为因变量(dependent variable)。
但是,除了自变量之外,还会有其它许多因素会影响因变量的变化,凡是对因变量产生影响的变量都可称为有关变量(relevant variable),对因变量不产生影响的变量都可称为无关变量(irrelevant variable),在有关变量中,实验者拟研究的变量称为自变量,不打算研究的那些有关变量称为额外的有关变量(extraneous relevant variable),简称为额外变量(extraneous variable),由于实验中必须要控制这些额外变量,故额外变量也被称为控制变量(controlled variable)。
因变量因变量的信度:同一刺激情况下的变异程度因变量的效度:能否真正测到因变量在不同自变量水平下的变化程度采用公认的因变量避免ceiling effect与floor effect采用多项测量变量的操作性定义:采用测量它的操作程序来测量二、如何建立变量间的因果关系?穆勒五法1843年,英国哲学家穆勒(John S. Mill, 1806-1873) 在其名著《逻辑体系》中系统地论述了探求因果关系的五种方法,为通过实验研究揭示心理行为过程中变量间的因果关系提供了一般方法论基础。
契合法若A,B,C→a,b,cA,B,D→a,b,dA,C,E→a,c,eA是a的因差异法(使用对照组)若A,B,C→a,b,cB,C→b,cA是a的因契合差异并用法若A,B,C→a,b,cA,D,E→a,d,eA,F,G→a,f,gB,M,N→b,m,nD,O,P→d,o,pF,Q,R→f,q,rA是a的因共变法(当有些现象无法消除从而不能使用对照组时)A1,B,C→a1,b,cA2,B,C→a2,b,cA3,B,C→a3,b,c结论:A是a的因剩余法A,B,C,D是a,b,c,d的因,而A是a的因,B是b的因,C是c的因,则D是d的因上述方法均有一定局限性,应用是否成功的关键在于心理变量能否进行正确有效的分离一个例子:Waugh和Norman关于短时记忆遗忘的研究三、额外变量的控制(1)排除法:将额外变量从实验中消除;(2)恒定法:使额外变量在实验过程中保持固定不变,同一主试、同一时间、同一仪器等;(3)匹配法:使实验组和控制组中的被试特点相等(独立组设计);(4)抵消平衡法:通过采用综合平衡方式使额外变量的效果互相抵消(重复处理设计所产生的顺序效应);(5)随机化法:随机抽样并把样本随机地分配到各处理组、让刺激随机呈现等(已知有额外作用但不适于上述方法;无法确定起作用的额外变量来源);(6)统计控制法:由于条件限制不能采用上述方法时,可在实验后采用协方差分析等统计方法来控制额外变量。
四、心理实验中主试与被试的关系指导语主试的期待:实验者效应(Rosenthal, 1966) ,主试可能以某种方式(如表情、手势、语气等)有意无意地影响被试,使其反应符合主试的期望被试的动机:霍桑效应(Hawthorne effect),由于被试对实验态度发生了变化从而导致研究的自变量发生混淆安慰剂效应(placebo effect)双盲控制五、心理实验研究的效度:内部效度、外部效度外部效度以内部效度为基础,没有一定的内部效度,永远不会有外部效度。
第三讲心理研究的程序一、发现问题,陈述问题,形成假说生活事件观察、文献阅读Psychological Abstracts、PsychInfo1. Cognitive Psychology2. 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3. Intelligence4.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5.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General6.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Learning, Memory, & Cognition7. Memory & Cognition8. Psychonomic Bulletin & Review9. Psychological Review10. American Psychologist11. British Journal of Psychology12. Quarterly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13.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14. 心理学报15. 心理科学进展16. 心理科学以假说的形式陈述问题。
如果,那么。
假说如何形成?长期的思索、意外的发现、直觉与灵感好的假说的特点:可验证性、简洁性、概括性举例:“勤奋的学生学习成绩好”,其中,勤奋应该作具体定义,学习次数或学习时数。
二、确定研究类型自然观察法:在自然环境下观察、记录自然发生的行为,Lorenz观察动物攻击行为、印记行为等,珍尼古多尔在原始森林观察黑猩猩行为;调查研究档案研究准实验研究:不能以随机方式分配被试,只能根据已经形成的群体推论因果关系社会学研究、社会心理学研究等实验研究:随机抽样选择被试、操纵自变量,可减少误差,对实验研究的许多批评源于对实验研究本质的不甚了解。
探索性实验与验证性实验预备实验三、实验研究过程1.发现问题,陈述假说2.界定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3.选择仪器4.确定实验方案:选定何种实验设计5.选择和分配被试:界定总体和样本:所有可能参与研究的个体为总体;从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组成实验受试者,为样本。
样本应有代表性取样:随机取样和分层随机取样;随机分组以获取等组被试;随机会产生波动,但仍是最好的方法。
6.数据采集与处理:计划、指导语、时间安排等数据类型:比例型数据:身高、体重、反应时间等,有相等单位,有绝对零点,可加减乘除等距型数据:温度、智商、能力大小等,有相等单位,无绝对零点,可加减等级型(顺序型)数据:喜好程度等,无相等单位,无绝对零点,不能加减乘除类别型数据:气质类型、性格类型等,无相等单位,无绝对零点,不能加减乘除数据处理:合理正确的统计方法极为重要,参数检验,非参数检验7.得出结论,检验假说8.撰写研究报告题目摘要正文前言方法结果讨论结论参考文献第四讲随机组设计一、双随机组设计1.一个例子:维生素C对感冒的作用从总体中抽取60名被试,随机分为实验组与控制组。
实验组:服用维生素C控制组:服用同样形状的淀粉颗粒观察今后6个月内患感冒的次数设计关键:实验前必须确定两组在各方面相等(包括要记录的因变量)2.如何达到等组?相对大的样本;随计化原则:随机抽样、随机分组若为小样本,两组被试各方面容易波动,较难“相等”大样本更容易减少两组之间的差异,但仍可能由于随机波动出现不等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