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史(高德步)第八—十章课后习题答案
课后习题答案-世界经济概论
课后习题答案-世界经济概论21世纪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列世界经济概论习题答案刘继森主编第一章导论一、关键概念1.国际分工: 指世界上各国(地区)之间的劳动分工,是各国生产者通过世界市场形成的劳动联系,是国际贸易和各国(地区)经济联系的基础。
2.世界市场:就是用于国际之间交换劳动产品的场所,它是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而逐渐出现的范畴。
3.世界经济:是世界各国经济主体、经济活动及其经济关系的总称。
4.第一次科技革命:18世纪中叶,以牛顿建立的经典力学为背景,以纺织机械的变革为起点,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使用为标志,实现工业生产从手工工具到机械化的转变的一场技术革命。
5.第二次科技革命:19世纪中叶,以能量转换与守恒定律、电磁场理论、原子分子论、细胞学说和生物进化说的提出为标志,以电力技术为先导,以化工技术、钢铁技术、内燃机技术及其他技术的全面发展为基础,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给整个社会经济带来了广泛而深远影响的一场技术革命。
二、思考题1.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不断融合。
2.第一次科技革命与第二次科技革命不同之处在于:第一,第二次科技革命在理论上群体性突破,规模远超仅仅是以牛顿的经典力学作为理论上的突破口的第一次科技革命。
第二,第二次科技革命在技术上全面发展,群体性应用,在21世纪与新的技术结合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第三,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技术群体性还造就了产业的群体性诞生,扩展了国际分工的广度和深度,促成了世界经济的形成。
3. 21世纪未来20年世界经济的可能出现的新特征可以概括如下:一是世界经济的调整完成,进入新一轮的正常增长期;二是贸易自由化成为基本潮流,但仍有变数存在;三是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在各国进出口贸易中将占很大比重;四是国际贸易出现新特征,绿色贸易成为主流,发展中国家将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推动力量;五是资本将在全球各地加速流动,成为各国经济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三、讨论题1. 我们学习世界经济学必须贴近现实,关注世界经济领域的最新动态,力求用世界经济的基本原理解决世界经济中的现实问题。
世界经济史高德步思考题答案
世界经济史高德步思考题答案1、.(年浙江省高职考)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经济业务的经济活动是()[单选题] *A采购原材料并验收入库B生产产品领用原材料C支付职工工资D签订产品销售合同(正确答案)2、小规模纳税企业购入原材料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货款20 000元。
增值税2 600元,在购入材料的过程中另支付包装费500元。
则该企业原材料的入账价值为()元。
[单选题] *A.19 500B.20 500C.22 600D.23 100(正确答案)3、长期借款利息及外币折算差额,均应记入()科目。
[单选题] *A.其他业务支出B.长期借款(正确答案)C.投资收益D.其他应付款4、企业生产经营期间发生的长期借款利息应计入()科目。
[单选题] *A.在建工程B.财务费用(正确答案)C.开办费D.长期待摊费用5、企业购进货物用于集体福利时,该货物负担的增值税额应当计入()。
[单选题] *A.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B.应付职工薪酬(正确答案)C.营业外支出D.管理费用6、对出租的无形资产进行摊销时,其摊销的价值应计入()。
[单选题] *A.管理费用B.其他业务成本(正确答案)C.营业外支出D.销售费用7、企业在转销已经确认无法支付的应付账款时,应贷记的会计科目是()。
[单选题] *A.其他业务收入B.营业外收入(正确答案)C.盈余公积D.资本公积8、下列项目中,不属于职工薪酬的是()。
[单选题] *A.职工工资B.职工福利费C.医疗保险费D.职工出差报销的差旅费(正确答案)9、当法定盈余公积达到注册资本的()时,可以不再提取。
[单选题] *A.10%B.20%C.50%(正确答案)D.30%10、2018年3月,A 公司提出一项新专利技术的设想,经研究,认为研制成功的可能性很大,于2018年4月开始研制。
2019年3月研制成功,取得了专利权。
研究阶段共发生支出500万元,开发阶段发生相关支出1 000万元,其中包含满足无形资产确认条件的支出为800万元。
《世界经济概论》思考题答案第8章思考题答案
1.简述二战后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历程。
答:分为三个时期:一、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初的快速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的国际直接投资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美国居主导地位。
二是发达国家之间“双向投资”迅速发展。
20世纪50年代后半期以后,随着欧洲经济的复兴,欧洲国家开始对美国进行直接投资,日本企业也开始进军国际市场,因此发达国家之间的“双向投资”得到迅速发展。
二、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末的高潮迭起时期以70年代中期发生的国际直接投资总额超过国际间接投资总额为标志,国际直接投资逐步形成向全球大规模扩展的新阶段,期间出现了三次国际直接投资高潮。
三、进入21世纪以来出现的新趋势1.国际直接投资发展呈现较大的波动性2.国际直接投资大量流向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体3.一些新兴经济体已经成为国际直接投资主体的新成员2.试述国际直接投资的动因和主要方式。
答:国际直接投资的动因1.市场导向型动因市场导向型投资是指跨国公司为了追求规模经济效益、扩大原有市场、拓展新市场和克服贸易障碍等而进行的对外直接投资。
(1)扩大原有市场。
(2)拓展新市场。
(3)克服贸易障碍。
2.资源导向型动因资源导向型投资是指跨国公司为了从国外获取稳定而廉价的生产要素资源、降低生产成本,进而增强产品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而进行的对外直接投资。
(1)获取自然资源。
(2)利用人力资源。
(3)获得技术与品牌资源。
3.效率导向型动因效率导向型投资是指为利用各国在生产要素、经济体制、文化传统和政府政策等方面的差异,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进而降低生产成本,获得规模经济效益而进行的对外直接投资。
(1)降低产品成本。
(2)追求规模经济效益。
4.优惠政策导向型动因优惠政策导向型投资是指企业为了享有东道国的优惠政策而进行的对外直接投资。
东道国的优惠政策主要包括税收优惠政策、融资优惠政策、土地使用优惠政策等,这些优惠政策大大降低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为企业奠定了市场竞争的优势。
世界经济史课后题标准答案
世界经济史课后题答案[1]————————————————————————————————作者:————————————————————————————————日期:2世界经济史第二章古代东方的社会经济生活关键术语普遍奴隶制:在普遍奴隶制下,作为社会主要生产者的是在国家统治下,被组织在村社中的广大农民。
他们不是奴隶,但也不具备独立的人格,他们依附于土地,依附于村社,依附于国家,而不依附于某个奴隶主普遍奴隶制指的是东方专制主义国家中人民所处的一种状态,而不是一种明确的法律制度。
与古希腊罗马发达的城邦奴隶制相比表现出非发达性,即身份差异模糊,不存在作为私有财产的明确的占有和活跃的买卖。
这种奴隶制之下的奴隶不从属于明确的奴隶主,而是为国家(农村公社)的土地耕作,只是表现为社会地位低下。
东方普遍制存在的原因:东方国家的奴隶制,是以国家土地所有制和村社制度为基础的一种特殊的奴隶制度,具有社会阶层划分的单一性;是在商品经济极不发达的情况下产生的,社会中所有权制度落后;平民的社会地位和法律地位不独立,导致普遍“奴隶化”现象出现。
亚细亚生产方式:马克思提出了“亚细亚生产方式”的概念,但并没有给出定义。
列宁和普列汉诺夫曾就这个问题进行争论。
马扎亚尔总结亚生产方式的特征。
但他的看法没被俄国和中国学者接受。
亚细亚生产方式的基本特征:亚细亚所有制的前提是自然形成的共同体,包括家庭和通过家庭组成的部落或部落的联合。
土地是共同体的基础和财产。
亚细亚土地所有制是共同占有和利用土地的公有制。
东方社会以土地所有制这一基本关系为基础的形式,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加以实现。
农村公社是亚细亚生产方式的重要基础,个人只不过是公社财产的占有者,这种自然经济的特征是农业与手工业结合,导致生产目的成为自给自足,导致农村公社在东方社会长期存在,也是东方社会长期停滞的重要原因。
农村公社制度以及农业与手工业结合的自然经济,决定亚细亚生产方式中存在着自然的宗法血缘关系。
世界经济史答案
世界经济史答案世界经济史一、名词解释1、亚细亚生产方式是东方历史中一个特殊的生产方式,具体为:国家以农村公社为基本社会组织;国家在社会生活中管理农村公社;国家指挥农村公社来进行大行工程的建设。
亚细亚生产方式的重要特点是土地公有,不允许自由转让。
典型的国家有印度、西周前的中国等等。
2、马尔萨斯陷阱18世纪之前,社会必须有75%-80%左右的劳动力从事农业,农业劳动者平均食物产量除自己消费外,只有20%-30%的剩余,当人口增加超过社会粮食供给时(物质产品呈算术级数增长,人口呈几何级数增长),生活水平下降,疫病、饥荒、海上和陆上的抢劫、战争等开始泛滥,极其粗暴地调整着人口和粮食之间的平衡,之后,又开始新一轮的人口增长和衰减,不断地循环往复,这就是马尔萨斯论证的人口陷阱。
3、城市化城市化,人口集中到城市或城市地区的过程:(1)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人口转化的过程;(2)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人口超过农村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并且日益提高的过程。
4、价格革命在新大陆被开发以前,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曾因硬币的缺乏陷入窘境。
西班牙人在美洲发现贵金属矿之后,将大量的金银送回西班牙,又从意大利、法国、荷兰、英国购买商品,这一过程中,大量的贵金属从西班牙向欧洲其他国家扩散。
大量廉价金银涌入使欧洲在16世纪经历了持续不断的规模空前的通货膨张。
使这次价格上涨被称为“价格革命”。
5、分料到户制分料到户制是家庭工业与市场结合的一种形式。
商人向生产者提供原料,委托加工,包买产品,同时给他们工资。
商人通过原料与成品两个环节,进行产品质量监督,开始涉入生产管理。
6、商业革命地理大发现导致经济史上最大的一次商业冲击,使欧洲整个社会发生了重大变革,这种变革集中表现在商业的革命性变化上。
7、普鲁士道路在保存君主制度、贵族特权、农民无权及中世纪残余的条件下实行改革,由农奴制地主经济缓慢地转化为资产阶级的容克式经济。
8、南海泡沫事件法、英政府用国家债券购买股票导致股价上涨。
世界经济史(高德步)第八—十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八章农业革命近代农业革命最重要的表现是农业体制改革,是工业革命另一个重要的前提。
近代农业革命在荷兰发生后,欧洲各国先后出现了农业技术和农业制度的创新,并且人口在18世纪末期迅速增加,摆脱了马尔萨斯陷阱,为工业革命准备了条件。
马尔萨斯陷阱人口增加需求超过社会粮食供给时候,生活水平下降,就会通过某种暴力方式(战争、疾病、抢劫、饥荒和瘟疫)促使人口下降到与生存资料生产水平相适应的道路。
之后又开始了新的一轮的人口增加和减少的循环人口革命18 世纪下,随着欧洲各国近代农业革命的发生,欧洲国家的人口增长率迅速提高,,凸显了突破人口周期变化曲线的特征。
并且以【死亡率持续显著地下降和生育率缓慢地上升】为特征的人口变革的突破期大租佃制租入土地、雇工经营农业的经营方式。
是英国农业的主要经营方式。
16世纪末,英国出现了富有的租佃农场主阶级,土地所有者自己经营土地或者出租给租地农场主。
到18世界下半期英国农村中土地所有者很少自己经营,个体农民也在减少,大片土地被长期租给大农场主经营,大租佃制经营方式在英国农村处于统治地位。
容克式经济保存君主制度,贵族特权、农民无权以及中世纪残余条件下,由农奴制地主经济缓慢地转化为资产阶级的容克式经济。
雇佣制大农场《宅地法》后形成的小农经济并不稳定,在大生产排挤小生产、兼并、破产后,土地集中的趋势日益加剧。
小农迅速失去土地沦为佃农和农业工人,被人雇佣劳作,资本主义雇佣制大农场逐渐形成并占据主要地位,标志着美国式道路胜利1、农业革命和人口变化的关系1.在近代农业革命之前,世界人口一直没有超越马尔萨斯陷阱,即没有同时具有巨大的人口数目和人口高速增长这两项特征。
2.近代农业革命以后,农业生产力持续稳定地提高,农业剩余率不断提高,保证了新增人口的供给,提高了整体人口的生活标准,促成了人口革命。
18世纪,欧洲大陆人口开始持续增长,人口增长率迅速提高,打破了马尔萨斯陷阱2、解释庄园经济瓦解的原因1.庄园的和谐稳定时常收到人口增加或减少的影响,农奴和领主之间的契约由于劳动力和土地价值比的变化而不断修正。
庄宗明《世界经济学》(第2版)课后习题详解
庄宗明《世界经济学》(第2版)课后习题详解目录第一篇世界经济运行第一章导论一、概念题二、思考题第二章科技革命与世界经济结构一、概念题二、思考题第三章国际贸易与世界市场一、概念题二、思考题第四章生产国际化与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一、概念题二、思考题第五章金融自由化与国际货币体系一、概念题二、思考题第二篇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第六章当代世界经济格局一、概念题二、思考题第七章区域经济合作一、概念题二、思考题第八章经济全球化一、概念题二、思考题第三篇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第九章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全球性问题一、概念题二、思考题第十章国际经济协调一、概念题二、思考题第十一章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一、概念题二、思考题本书是庄宗明《世界经济学》(第2版)教材的学习辅导书,对庄宗明《世界经济学》(第2版)教材每章的课后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个别知识点进行了扩展。
课后习题答案久经修改,质量上乘,特别适合应试作答和临考冲刺。
另外,部分高校研究生入学考试部分复试真题就来自于该书课后习题,因此建议考生多加重视。
资料下载地址:/Ebook/9012.html来源:【弘博学习网】或关注公众号【hbky96】获取更多学习资料。
1世界经济答:世界经济就是指各国国民经济相互联系而构成的有机整体,它是指世界范围内各国国民经济通过国际贸易与世界市场、生产国际化与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金融自由化与国际货币体系等经济纽带相互联系而构成的有机整体,是超越民族、国界的一种经济体系。
对于世界经济的理解有以下几点:①世界经济是一个经济的范畴,是经济概念体系中的一种,是人类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活动的一种方式;②世界经济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变化,最终将随着国家的消亡而消亡;③世界经济还是一个地理的范畴。
人类的经济活动总是要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发生。
作为目前已知的活动领域最为广阔的一种经济形式,世界经济还没有能够囊括世界上发生的一切经济活动,从地域范围上说,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小于国家的地理单位)被纳入世界经济体系仍将是判断世界经济深化发展的标准。
世界经济史大纲(高德步教材)
《经济史》(中外)课程教学大纲绪 论一、经济学大师谈经济史二、经济史的研究对象、范畴三、经济史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四、经济史的研究动态及研究方法五、课程安排与参考书第一篇 古代东西方经济生活的类型及发展特征第一章 古代东方的社会经济生活类型、特征第一节 农业革命-------四大文明发源地与农业(历史学与地理学的方法)“经济之源”-------农业-------粮一、农业革命的发生及在经济发展史中的重要地位教材P251、第一次农业革命的内涵,从“采集、狩猎经济”“种植、畜牧业经济”这个转变是“质变”,因此称之是“农业革命” 教材P26 2、农业革命的发祥地——四大文明古国① 西亚两河流域 ② 埃及尼罗河流域 ③ 中国黄河流域④ 印度和流域3、农业革命产生的重要影响①财产制度产生需求 供给 研究经济史的意义也在于我们可以通过它了解各国经济发展的路径的状况a 、 产权与所有权的关系②农业本身的发展促进了人类能力的进步——技巧(技术)③农业发展促进了人类的思想进步⑤ 为其他经济形式(村、营、乡、镇)第二节 东方型奴隶制经济(自学)主要掌握“东方普遍奴隶制”问题第三节专制主义国家制度(教材P34)问题:为什么在东方的国家类型及制度特征方面表现为专制主义呢? 有哪些直接、间接原因?特别是在经济史领域有哪些因素成为了专制主义国家制度的基础(经济基础)?一、东方专制主义的经济基础1、 国王为土地的最高所有者(统治方式)解析:教材P342、 灌溉系统发达(组织方式)解析:教材P34-35无论埃及、还是中国,由于地域辽阔,河流漫长,通过像西方(意大利)那样的有商人、企业主自愿联合“治水”的方式是行不通的,所以在东方迫切需要中央集权的政府来干预。
因此“亚洲的一切政府都不能不执行一种经济职能,即举办公共工程的职能……”教材P35中国的“大禹治水”二、以埃及为代表的专制主义国家制度的特征1、 特征:以法老为核心统治者的金字塔式的专制主义国家制度法老——贵族——奴隶主——农民——奴隶2、 评价:① 积极方面:制度的催生② 消极方面:等级制度森严,对土地实行国有三、巴比伦的专制主义国家制度1、《汉穆拉比法典》 P382、巴比伦专制主义国家的特征① 国王拥有对土地支配权b 、财产制度诞生 组织结构 制度的变革与变迁②私有制开始出现③父权制家庭发达四、印度五、中国第四节城市和工商业▲城市经济起源▲城市化问题一、城邦国家和城市1、城市出现的四个标准及三个条件①四个标准——四个方面:分工;城防、围墙;人口;房屋建筑、道路交通②三个条件——周边有发达的农业;有发达的交通运输;有较发达的贸易2、城邦文明的诞生 [意味着工商业发展]①苏美尔城邦——美索不达米亚文化时期②帝国城邦——巴比伦文化时期③商业城邦——腓尼基人④古代印度、中国关于城、城邦文明的记载二、古代工商业的起源1、手工业——制造物品①古埃及:P42 石材加工、建筑、金属加工、造船、织物②古中国:P43 商代手工业制品大量诞生于手工业作坊手工制品种类多,做工细腻2、商业——交换物品(从物物交换到出现具有货币职能的物品的出现)①古埃及的“进出口贸易”往来增大——物物交换为主②中国货币关系大发展(海贝——骨币——铜币)第五节亚细亚生产方式一、亚细亚生产方式之谜1、“亚细亚生产方式之谜”的由来——马克思提出 P432、“亚细亚生产方式”引发的论争 P44①普列汉诺夫与列宁针对P44第三段②马扎亚尔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论断引发争议二、亚细亚生产方式的基本特征1、土地所有制为公有制(国有:国王,皇帝一人所有)2、自给自足的农村公社为左基本的生产单位 P45(这种自然经济的特征:农业与手工业结合,导致生产目的成为自给自足,导致农村公社独立并得以长期存在)三、中国的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1、研究误区(或对前人的概括)2、马克思的观点3、中国的社会经济形态与西方之间的差别(重要!)P46第二章古代西方社会经济生活的类型及发展特征▲关于“东西方经济形态起源”的论证实际上是对“东西方经济形态的历史路径”的考察,提出“历史路径”这个概念,列举相关实例,解释它在解决经济问题上的重要性,这是用“历史学”解决“经济学”的具有实效的方法。
世界经济史课后答案
世界经济史课后答案世界经济史课后答案【篇一:《世界经济史》复习题完整版】s=txt>1、经济史作为经济学的实证工具,具有哪些方面的优势?ppt1-61)经济史所提供的经验或事实是大量的。
经济史造成了当前的事实,它也包括当前的事实。
这就大大扩展了经济学的实证范围。
2)经济史所提供的经验事实比经济学家所感知的现实经济世界要可靠得多。
3)经济学家可以利用经济史提供的经验世界,对经济学的假设和命题进行“试错”式研究。
4)经济史世界最适于经济学溯因法研究。
2、阐述世界经济史的研究对象。
经济史是经济学的一部分。
经济史与经济学并非相互包含或融为一体,而是相互提供方法论。
所以说,经济史又是与经济学相互独立并平行的两个分支学科。
经济史与经济学说史不同,经济学说史是经济学本身的发展历史,它是经济学的流,而经济史是经济学的源。
经济学的方法主要是实证方法——用经验和事实说话。
直接用经验和事实说话,正是经济史的根本特点和优势:一方面,经济史可以为经济学的假设和命题提供更可靠的经验实证;另一方面,可以为经济理论提供更符合经验事实的假定。
3、东方专制主义长期存在的经济原因是什么?古代公社是东方专制制度的基础。
恩格斯:“古代的公社,在它继续存在的地方,从印度到俄国,在数千年中曾经是最野蛮的国家形式——即东方专制制度的基础。
”经济基础是东方社会生产的组织方式。
东方各国都是利用河水泛滥来肥田,节省用水和共同用水是基本的要求,由于文明程度太低,幅员太广,不能产生自愿的联合,所以就迫切需要中央集权的政府来干预。
东方专制主义与军队组织和军事扩张有着紧密的联系。
4、简述农业革命的特点。
ppt2-61)经济活动的特点农业革命时代,社会生产力占主导地位的是农耕经济,生产形式是以一家一户为生产基本单位的体力劳动,生产产品以满足自身基本生活需要的消费品为主,也就是我们习惯上常说的“男耕女织”和“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2)社会生活的特点农耕属于周期性生产劳动,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居”,定居成了农业时代人类最基本的生活方式。
经济思想史1-10章课后答案
经济思想史课后习题第一章1、它们分别是传统常例、声威、逼迫方式、市场。
它们不都存在经济学范围类,也有跨学科的。
2、是一种正常的划分,由于它们吻合主流的现代经济学的要求。
两者之间没有研究先后之分,由于它们之间是有联系的。
微观经济理论始于对个体的解析,而且扩大到对社会的解析。
宏观经济学始于对社会的整体解析,并向下发展到对个体的解析。
3.两种主张都正确,他们其实不矛盾,无论什么历史总是幽默的,它是一面镜子,经过先人对事物的认识,我们能够收获更多的新发现,使问题更清楚,况且关于如何解决稀缺性的经济学问题是一个永远的话题。
4、相对论者在办理某项经济理论时,会注意成立那个理论的时代背景和社会背景,也就是说研究方法是见解和历史的结合,不侧重谁对谁错侧重见解从错误到正确(渐渐趋向真理)的过程,而绝对论者侧重由错误到正确(渐渐趋于真理)的过程。
5、经过指出不足和矛盾,它们给主流见解教授花粉,使其保持正直和诚实。
比方马歇尔经济学的发展过程中,能够看见主流发展和非主流发展的相互作用,经过糅合历史导向的经济学家和抽象的理论家之间的竞争主张,创立了新古典经济学。
6.他认为个人财富在社会中发挥着有益作用,不应该制定规则来限制个人手中的财富数量,他一方面训斥追求经济利益的行为,同时又认同个人财富的权益,亚里士多德同意在更宽泛的背景下对待经济活动,经过减少花销改变人们的态度,来对待稀缺性的问题7、戈森关于边缘功能的著作诚然先于杰文斯、门格尔与瓦尔拉斯的著作,但是没有后者影响的巨大,作者就没有将他的包括进来。
9、实证经济学是关注是什么的问题,而规范经济学关注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它是经济学的哲学分支,经济学艺术关注政策问题,它将经济学的科学性和规范经济学联系起来。
10、减少无知;在经济思想史中其实研究的是钱币、物价、供给、需求这些永远的主题,但我们先人在不相同时代供给的新经验、新见解、新推理。
这会启示我们,并提高和改变我们的认知。
第二章1、管仲的思想表示经济见解没有独立于制度结构的直接政策含义。
世界经济学课后习题与答案
第一章课后习题与答案:1.解释概念:国际分工:国际分工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分工超越国界而形成的各国国民经济之间的劳动分工,是国内社会分工向国际领域扩展的结果。
它是世界市场和世界经济赖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和先决条件。
世界市场:它是一个与空间和地理相联系的经济范畴。
从狭义上说,世界市场是世界各国相互间进行商品交换的场所或领域;从广义上说,是指国际流通领域包括商品、资本、技术、劳务等各种交换关系的总和。
世界市场是联结和促进世界总体性经济发展的桥梁和纽带。
经济全球化:总括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的一个过程和一种状态。
具体一点说,就是以当代科技革命、市场经济和跨国公司的大发展为驱动力,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国际交通和通讯的大发展,使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流动,使企业生产的内部分工扩展为全球性的分工,使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优化组合和优化配置,从而使各国相互依存和相互融合的状态和过程。
世界经济格局:所谓世界经济格局,就是在一定时期内各类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力量对比关系和利益制衡状态。
世界经济中心:所谓世界经济中心,就是指在世界经济发展和运行中具有核心地位和火车头作用的国家或国家集团。
2.世界经济的形成经历了哪几个历史阶段?世界经济的形成大体上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1)萌芽期。
这一时期开始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地理大发现”,一直延续到18世纪中后期,前后经历了近300年的时间。
(2)初步形成期。
这一时期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前后的英国产业革命,完成于19世纪70年代前后工业社会在欧美国家的建立,包括整个资本主义确立时期,经历了大约100年的时间。
这一时期世界经济的形成是在机器大工业的基础上以国际分工体系的建立和世界市场的开拓为主要标志的。
(3)最终形成期。
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到20世纪初,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化和世界市场范围的扩大,特别是以资本输出为特征的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巨大进展,以及世界领土被瓜分完毕,名副其实的世界经济最终形成了。
大学_世界经济史(高德步著)课后习题答案下载
世界经济史(高德步著)课后习题答案下载世界经济史(高德步著)课后答案下载第一章导论第一篇古代世界经济第二章古代东方的社会经济生活??第三章古代西方社会的经济生活?第二篇中古世界经济第四章亚细亚封建经济?第五章西欧封建经济?第六章1500年以前的.世界贸易?第三篇资本主义的兴起第七章商业革命?第八章农业革命?第九章工场手工业的发展?第十章金融制度的建立第四篇工业革命和工业化第十一章英国的工业革命?第十二章美国的工业革命?第十三章欧洲大陆各国的工业化?第十四章欧洲国家的城市化第十五章东方的起飞尝试?第十六章自由贸易与世界经济第五篇自由市场经济的终结第十七章垄断与垄断资本?第十八章大危机和新政?第十九章国际商战?第二十章世界大战与战时经济?第六篇战后世界经济第二十一章恢复与改革?第二十二章繁荣与滞胀?第二十三章计划经济的实践与转型第二十四章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第二十五章世界经济格局的变迁参考文献再版说明世界经济史(高德步著):内容简介点击此处下载世界经济史(高德步著)课后答案世界经济史(高德步著):目录“21世纪经济学系列教材”包括《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财政学》、《货币银行学》、《国际经济学》、《统计学》、《会计学》、《计量经济学》、《世界经济史》、《国际贸易教程》、《经济学说史》、《〈资本论〉解读》、《信息经济学》、《产业组织理论》、《中国经济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史》、《产业经济学》、《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国际贸易结算与信贷》等20多种。
这套教材也是“国家经济学理论人才培养基地”的专用教材。
这套系列教材作为经济学院的标志性教材和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理论人才培养基地的重要研究成果,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理论,同时也反映了经济学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具有基础性、通用性、创新性、前瞻性等特点。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 经济史第八单元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课后练习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 经济史第八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课后练习第1题【单选题】世界银行在1968年的贷款项目为62个,贷款总额为9.5亿美元;1981年贷款项目为266个,贷款总额为124亿美元。
出现这一变化是因为( )A、新兴独立国家大量增加B、各国关税税率明显降低C、美国西欧经济实力下降D、世界贸易组织大力推动【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联邦德国政府先后同苏联、波兰、民主德国签订了条约,相互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维护和平;并与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保加利亚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这些做法( )A、有利于欧洲一体化进程B、削弱了资本主义阵营的力量C、扩大了美苏之间的矛盾D、反映了和平发展的时代主题【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历史漫画往往以幽默夸张的笔法描绘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并赋之以深刻的寓意,从而揭示历史现象或事件的本质特征。
下面漫画《追不上了》反映了( )A、经济全球化是发达国家资本的新一轮扩张B、经济全球化下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C、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是一次机遇D、经济全球化推动了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在以美英为首的西方国家的主导下,建立了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贸总协定为三大支柱的国际经济新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
”世界经济发展方向上出现的特点是( )A、美国掌控世界经济B、世界统一市场形成C、制度化和体系化D、区域经济集团化【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当前,人们提到或使用“全球化”一词时,往往没有将“全方位的全球化”和“经济全球化”进行明确区分,而是将特定和有限度的“经济全球化”省略为“全球化”。
出现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目前( )A、人们对全球化的理解逻辑混乱B、全球化主要表现为经济全球化C、全球化的政治意图被刻意淡化D、全球化的经济意义被刻意彰显【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1962年法国某报纸说,戴高乐总统应该时刻准备亮出持有的大量美元这张外交王牌,通过向美国购买黄金而对其施压。
世界经济史 高德步 第三篇
第四节 世界市场的形成
一、欧洲的贸易区
15世纪到18世纪欧洲著名的贸易区
地中海
波罗的海
大西洋沿岸
二、世界两大贸易圈
1.
2.
太平洋贸易圈:欧洲和亚洲的贸易 大西洋贸易圈:欧洲、美洲和非洲的贸易
第四节 世界市场的形成
太平洋贸易圈 欧亚贸易的一个普遍特征是,欧洲明显偏爱进口,进口 商品的种类逐渐增多。 18世纪欧亚贸易重要的变化是许多奢侈品成为了普通商 品,欧亚贸易分为两部分:传统的、缓慢的、高回报的 昂贵的商品贸易和直接的、快速的、低回报的廉价的商 品贸易。
第八章 农业革命
重点问题
近代农业革命的历史背景 近代农业革命中英国式道路的特点 近代农业革命中普鲁士式道路的特点 近代农业革命中美国式道路的特点
第八章 农业革命
第一节 近代农业革命的出现 第二节 英国式道路 第三节 普鲁士式道路 第四节 美国式道路
至本章复习
第一节 近代农业革命的出现
第一节 近代农业革命的出现
二、欧洲主要国家近代农业革命 近代农业革命的表现: 农业体制的变革 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促成农业体制变革的原因: 人口变化引起的劳动与土地价值比例的变化(根本因素) 市场的形成和扩大(重要原因)。 农业革命在各国的情况
荷兰 英国 德意 志 法国
第一节 近代农业革命的出现
第二节 商业革命
三、价格革命 价格革命是商业革命最直观的表现。 价格革命产生的原因---大量廉价金银的涌入 价格革命的影响---对欧洲的社会经济结构产生了巨大的 影响,加速了社会分化———新兴农场主和工商业者的 壮大,旧式封建贵族的衰落,城乡劳动者的进一步贫困, 从而有力地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加速了封建社会的 解体。
世界经济史答案
世界经济史答案1.私有的产生是由于剩余产品的出现和劳动的分工与交换。
而这两个条件都与农业革命有很大的关系。
在狩猎采集经济下,人们难以获得超过维持劳动力所需的食物,即使在短暂时期内获得,也无法长期储存。
农业革命后,人类的生产力大幅度提高,使人类可以比较稳定地获得较丰富的食物来源,而且第一次有可能生产出超过维持劳动力所需的食物并储存它,出现了剩余产品,这就使人口得以较大的增长,并可使一部分人去从事维持生存以外的活动,从而产生新的社会分工和物品的交换,从而导致私有产权制度产生。
2.第一,东方国家的奴隶制,是以国家土地所有制和村社制度为基础的一种特殊的奴隶制度。
国家拥有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权,但国家或国王都不可能直接实现这种所有权,而是通过农村公社,在农村公社中的农民,既不能说是自由民,而只能是国家统治下的普遍奴隶。
第二,东方国家的奴隶制,是在商品经济极不发达的情况下出现的。
在不发达的商品经济中,交换活动较少,将奴隶作为财产交换的情况也不普遍,所以,奴隶作为财产的制度也就没能发展起来。
在这种情况下,说他们是奴隶,只是说他们生活在奴隶的状态下。
第三,东方国家没有公民或自由民概念,所以也就没有平民与奴隶的对立。
广大的平民绝不是奴隶,但平民也绝不是公民或自由民,不论在法律地位上还是经济地位上,都没有取得明确的独立地位。
3.一是古代的公社。
农村公社作为一个组织,共同占有属于国王的土地,并承担着向国王缴纳贡赋的义务。
公社占有的土地有、由农民世代使用,经过一段时间后可能重新分配,不过,这种土地的所有权,一经长期使用,就有一种逐渐逐渐转为私人所有的趋势。
二是东方社会生产的组织方式。
无论在埃及和印度,或是美索不达米亚和波斯以及其他国家,都是利用河水的泛滥来肥田,利用河流的涨水来充注灌溉渠。
节省用水和共同用水是基本的要求,但在东方,由于文明程度太低,幅员太广,不能产生自愿的联合,所以就迫切需要中央集权的政府来干预。
因此,亚洲的一切政府都不能不执行一种经济只能,即举办公共工程的职能。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策八章习题题目及答案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策八章习题题目及答案第一章当代世界经济第二章当代世界政治第三章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与政治第四章发展中国家经济与政治第五章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与政治第六章转型国家的经济与政治第七章当代国际舞台上的中国第八章当今时代主题与建立国际新秩序第一章当代世界经济一、单选题1.世界经济形成的时间是( A )。
A. 19世纪40年代到19世纪70年代B. 19世纪70年代到第一次世界大战C. 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D. 第二次世界大战到1950年2. 世界经济是在(C )。
A. 封建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B. 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C. 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D. 社会主义社会出现的3.美国次贷危机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的焦点问题( B )。
A.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B.国际金融市场动荡频繁C.可持续发展道路并不平坦D.市场经济稳定性较差4.战后世界经济的演变过程中,有( C )。
A.战后初期到20世纪60年代末,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发展B.70年代,美国称霸世界经济领域C.90年代以来世界三大区域经济组织之间的竞争加剧D.80年代世界经济的停滞5.当今世界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经济组织是指( B )A.亚太经合组织 B.欧洲联盟C. 非洲统一组织D.东南亚联盟6.世界第一个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联合在一起的区域经济集团是( C )A.欧洲经济共同体 B. 东南亚联盟C. 北美自由贸易区D. 非洲统一组织7.世界银行的前身是( B )。
A.国际贸易组织B.国际复兴开发银行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D.关贸总协定8.世界贸易组织的前身是( D )。
A.国际贸易组织B.国际复兴开发银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D.关贸总协定9.确立了美元在战后国际金融领域中心地位的是( B )A.世界贸易组织协定 B.布雷顿森林协定 C.国际货币基金协定D.关贸总协定二、多选题1. 世界经济形成的条件有( BCDE )。
A.贸易制度B.世界市场C.世界货币D.国际分工E.资本国际化2.20世纪70年代世界经济发生了巨大的转折,形成激烈动荡和低速发展,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有( ABC )。
(0559)《世界经济史》复习思考题答案
世界经济史复习思考题答案第一章选择题:1、经济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A)思考题:1.什么是世界经济史?参考答案要点:“世界经济史”(World Economic History)是一门以阐述自从人类社会产生以来,世界各国(包括中国在内)、各地区经济成长与演变过程和规律为主要内容的专史。
2.什么是学习和研究世界经济史的必要前提?参考答案要点:世界经济史虽然以阐述人类在物质文明领域的创造性活动为主要内容,但由于人类以满足自身生存与发展需要为主要目的的各种经济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有组织地进行的,因而也就不能不受到各种非物质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对这些影响和制约人类经济活动的非物质因素的了解,是学习和研究世界经济史的必要前提。
第二章单项选择题:1、农业革命产生的基本条件是(C)2、旧石器时代生产工具以什么为主(B)多项选择题:1、早期人类两种最基本的经济活动是(AB)2、根据生产技术水平的发展,石器时代可分为:(ABC)判断题:1、人类的第一次分工是男女分工。
(Y)2、在欧洲,最有代表性的石器是舍利文化和阿舍利文化的石刀。
(N)思考题:1.人类控制和使用火的意义是什么?参考答案要点:在人类的进化和发展史上,火的发现和使用肯定具有划时代的意义:(1) 火的控制和使用,拓宽了人类的食物领域,促进了人类体质的进化和健康。
(2) 火的控制和使用,使人类可以驱除和抵御寒冷,它把人类从本身能量供应极为有限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使我们的祖先得以经历冰川时代而幸存下来。
(3) 火的控制和使用,使早期人类有可能冲破温暖大草原这一生存空间的局限,进而迁徙到世界各地。
(4) 火的控制和使用,直接和间接地促进了工具的变革和发展,提高了人类适应自然的能力。
2.中石器时代开始的气候和生态环境的变化给人类的经济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参考答案要点:旧石器时代晚期以来的自然环境的变异,给以后的人类生活和发展带来了极大影响。
这些影响在人类的进化和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世界经济史》复习思考题答案(可编辑)
《世界经济史》复习思考题答案世界经济史复习思考题答案第一章选择题经济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A 思考题 1.什么是世界经济史参考答案要点世界经济史World Economic History是一门以阐述自从人类社会产生以来世界各国包括中国在内各地区经济成长与演变过程和规律为主要内容的专史 2.什么是学习和研究世界经济史的必要前提参考答案要点世界经济史虽然以阐述人类在物质文明领域的创造性活动为主要内容但由于人类以满足自身生存与发展需要为主要目的的各种经济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有组织地进行的因而也就不能不受到各种非物质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对这些影响和制约人类经济活动的非物质因素的了解是学习和研究世界经济史的必要前提第二章单项选择题 1农业革命产生的基本条件是C 2旧石器时代生产工具以什么为主B 多项选择题早期人类两种最基本的经济活动是AB 根据生产技术水平的发展石器时代可分为ABC 判断题 1人类的第一次分工是男女分工Y 2在欧洲最有代表性的石器是舍利文化和阿舍利文化的石刀N 思考题 1.人类控制和使用火的意义是什么参考答案要点在人类的进化和发展史上火的发现和使用肯定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1 火的控制和使用拓宽了人类的食物领域促进了人类体质的进化和健康 2 火的控制和使用使人类可以驱除和抵御寒冷它把人类从本身能量供应极为有限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使我们的祖先得以经历冰川时代而幸存下来 3 火的控制和使用使早期人类有可能冲破温暖大草原这一生存空间的局限进而迁徙到世界各地 4 火的控制和使用直接和间接地促进了工具的变革和发展提高了人类适应自然的能力 2.中石器时代开始的气候和生态环境的变化给人类的经济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参考答案要点旧石器时代晚期以来的自然环境的变异给以后的人类生活和发展带来了极大影响这些影响在人类的进化和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这些影响大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旧石器时代的大型动物的灭绝与减少森林草原地区中小动物种类和数量的增多使人类的狩猎对象发生了变化其次冰川的撤退和消融形成了大量的江河湖泊和现在这种分布和规模的海洋人类的经济活动也扩展到了江河湖海地区渔业经济出现它与狩猎经济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混合型的渔猎经济再次经济活动的变化促进了生产工具的改进和发展石器制作技术提高普遍出现了精致细小的石器如石箭头石刀雕刻器等弓箭是携带方便杀伤力强命中率高的远射程武器它的发明与制作不仅促进了当时狩猎业的发展而且极大地提高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是原始社会技术进步的一个显著标志第四自然环境的变异促使人类不得不寻找新的食物来源在这个过程中人类认识并利用了植物栽培的原理为新石器时代农业革命的发生做了初步准备第三章单项选择题 1畜牧业产生于C 2农耕和游牧两大世界的基本特征是A 3什么的发明是生产工具变革史中最重要的里程碑B 4什么是文明的核心特征和首要因素D 多项选择题 1人类最早的3个农业中心是哪些BCD 2农业传播的最后结果是ABCD 3农耕和游牧两大世界的交往方式是AC 4就暴力冲突而言人类文明拓展的实现方式有哪两种AD 判断题农业革命的直接起因源于旧石器时代晚期自然环境的变异所导致的食物匮乏Y 思考题 1农业革命的影响有哪些参考答案要点新石器时代的农业革命对于以后人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农业的产生使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的生产者这一获得食物方式的转变改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开始了从依赖和适应自然到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历史性转折 2它促进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农业的产生使人们开始对日月星辰水土气候等自然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通过长期的观察和经验总结形成了天文地理和数学等方面的初步知识 3 农业生产的周期性劳动要求人们较长时间地居住在一个地方以便播种管理和收获这样人类从旧石器时代的迁徙生活逐渐转变为定居生活链接6定居这种人类生活方式的确立使得造屋制陶纺织等大量相关行业出现并得以发展 4 农业革命为以后一系列的社会变革创造了物质基础农业的出现使人类能够获得比较丰富和稳定的食物来源这大大促进了人口的增长并使一部分人从事维持生存以外的活动成为可能由此产生了新的社会分工和物品交换也使某些人有可能积聚财富从而为阶级的出现国家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5 农业革命导致了人口的爆炸性激增并且结束了长达数千年的种族平衡形成了一直持续到今天的种族格局 2原始畜牧业的特点是什么参考答案要点原始畜牧业具有如下特点 1它本是农耕文化的产物后来又与农业分离成为与农业相对应的人类第二大产业2原始畜牧业的规模有限且发展缓慢原始畜牧业的初期阶段充其量可称之为饲养业 3原始畜牧业当然还具有逐水草而居的特点这使得原始畜牧业文化成为一种运动型的文化这一特点使早期人类自然而然地扩大了活动领域朝着以前人类从未涉足的地域进军 3试论述农耕世界与游牧部落之间的关系参考答案要点1南富北穷两大世界的基本特征游牧地带几乎与农耕地带平行农耕游牧两大物质生产方式的形成与发展使人类社会的纵向发展拥有了相对稳定的物质基础与此相应人类社会的横向发展亦获得了相对持久的推动力但从总体而论游牧世界的经济发展要大大落后于南方的农耕世界 2交流与冲撞两大世界的交往方式从人类社会发展的总体历史过程看农耕世界和游牧世界的形成带有某种自发的分工互补性质彼此产品的交换和交流成为双方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共同需要伴随着各个国家和民族活动范围的扩大各地区内部和各个地区之间的交往也逐渐增多这种交往的途径和方式大致上有两种类型即和平友好的往来和残酷的暴力冲撞从整体上来说和平往来应该是两大世界之间关系的主流长期的和平交流和突然爆发的暴力冲突导致了农耕游牧两大世界之间闭塞格局逐渐被突破推动了人类文明区域的不断扩展农业和畜牧业在传播过程中适应当地环境而发生的种种变化对后来的历史有着深远的意义 4为什么文明首先在大河流域产生参考答案要点在历史学领域中文明一般指一种先进的文化如果某种阶段的文化较广泛地使用了文字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已初步形成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已较为完备那么发展到这种程度的文化就可以称为文明 1大河流域灌溉农业中心的产生为文明诸因素的出现提供了最充分的条件而文明产生的最重要的条件应该是技术进步以及在此基础之上所形成的制度变革 2大河灌溉农业的形成与发展首先对生产工具的使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是修建灌溉水利工程还是开垦新的耕地都需要坚固锋利而有效的劳动工具这就直接促进了冶金行业的兴起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农业革命近代农业革命最重要的表现是农业体制改革,是工业革命另一个重要的前提。
近代农业革命在荷兰发生后,欧洲各国先后出现了农业技术和农业制度的创新,并且人口在18世纪末期迅速增加,摆脱了马尔萨斯陷阱,为工业革命准备了条件。
马尔萨斯陷阱人口增加需求超过社会粮食供给时候,生活水平下降,就会通过某种暴力方式(战争、疾病、抢劫、饥荒和瘟疫)促使人口下降到与生存资料生产水平相适应的道路。
之后又开始了新的一轮的人口增加和减少的循环人口革命18 世纪下,随着欧洲各国近代农业革命的发生,欧洲国家的人口增长率迅速提高,,凸显了突破人口周期变化曲线的特征。
并且以【死亡率持续显著地下降和生育率缓慢地上升】为特征的人口变革的突破期大租佃制租入土地、雇工经营农业的经营方式。
是英国农业的主要经营方式。
16世纪末,英国出现了富有的租佃农场主阶级,土地所有者自己经营土地或者出租给租地农场主。
到18世界下半期英国农村中土地所有者很少自己经营,个体农民也在减少,大片土地被长期租给大农场主经营,大租佃制经营方式在英国农村处于统治地位。
容克式经济保存君主制度,贵族特权、农民无权以及中世纪残余条件下,由农奴制地主经济缓慢地转化为资产阶级的容克式经济。
雇佣制大农场《宅地法》后形成的小农经济并不稳定,在大生产排挤小生产、兼并、破产后,土地集中的趋势日益加剧。
小农迅速失去土地沦为佃农和农业工人,被人雇佣劳作,资本主义雇佣制大农场逐渐形成并占据主要地位,标志着美国式道路胜利1、农业革命和人口变化的关系1.在近代农业革命之前,世界人口一直没有超越马尔萨斯陷阱,即没有同时具有巨大的人口数目和人口高速增长这两项特征。
2.近代农业革命以后,农业生产力持续稳定地提高,农业剩余率不断提高,保证了新增人口的供给,提高了整体人口的生活标准,促成了人口革命。
18世纪,欧洲大陆人口开始持续增长,人口增长率迅速提高,打破了马尔萨斯陷阱2、解释庄园经济瓦解的原因1.庄园的和谐稳定时常收到人口增加或减少的影响,农奴和领主之间的契约由于劳动力和土地价值比的变化而不断修正。
领主为了让闲置的土地有收益和保证他提供保护和公正的边际收益不下降,一般会和农奴达成协定。
每一次人口的暴涨都破坏了典型的庄园经济2. 当人口增加,土地报酬递减时,人们会涌入未开发区域,由于迁徙地方的土地和气候不同,农业产出不同,交换贸易就会自然而然的形成。
贸易盈利能力的提高鼓励着领主对商业提供保护,并且将保护扩大到庄园之外的地区,从而打破了庄园封闭的自然经济状况。
3. 原本生产的单调的商品无法满足领主的需求,更加倾向在市场消费购买,农奴的劳动所得逐渐用货币计量,基本特征——劳役制和自然经济逐渐消失4. 黑死病减少了大量劳动力,为了继续利用闲置土地,领主降低条件,延长期限,出现了终身租约,获得了永久继承权。
5.英国市场的发育也是庄园经济瓦解的重要因素。
诺曼底征服英国以后,英国和欧洲大陆的联系日益密切,需要大量的羊毛供给,英国人收益颇丰,刺激更多人的加入,羊毛生产产生了专业化倾向,专业化有加速了市场的发展。
市场的发展降低了交易的成本,增强了可选择性。
强制劳役的成本升高,将劳役折算为实物地租或者货币地租。
这时实际上英国农奴制已经不存在了,庄园经济瓦解。
3、农奴制度复兴的原因原因有5:(1)航线的西移对德国的贫困化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德国的繁荣依赖汉萨同盟对北欧贸易的垄断和地中海贸易的繁荣,15世纪地理大发现之后,汉萨同盟经济地位下降,荷兰和瑞典控制主体经济,德国居于内陆地位(2)国内市场发育的倒退阻碍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农村中的确立。
国内采邑林立,封建割据严重,国内市场难以形成。
并且国内市场混乱,法规和度量衡制度不统一(3)地理大发现之后的农产品市场需求扩大(4)社会动荡造成了人们对保护的渴求。
谷价上涨→领主和贵族对土地进行掠夺→战争→人口大量下降,巨大损失→周期性的农民起义让人们渴求保护,因而将帮助诉诸于贵族,认为他们侵占土地是必要的,并且应当受到法律保护(5)零碎的国内市场和缩小的海外市场加大了市场配置资源的成本,缺乏市场使得劳役成为了最为有效的经济组织方式。
为了防止逃跑和保护,将农民牢牢地束缚在土地上。
【老师的补充:(1)十五世纪起,在德意志东北部实际上已经出现了庄园统治制度,此时的农奴制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农奴,而是更加偏向奴隶制度的地位,服务于资本主义全球分工体系,此时西欧不再自给自足,基本原因都是拥有充足的劳动力(2)在此之前,所需要的劳动量是极低的因此不存在增加产量的诱因,自从有了市场以后,劳动时间延长,同时严格限制了农民自由迁徙,完全被束缚在土地上】4、普鲁士道路对德国经济的发展的影响普鲁士道路是改良的道路,沿着这条道路农奴制地主经济缓慢转化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同时分化出少数大农,广大农民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忍受着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农业中资本主义发展较为缓慢。
广大农民在赎买之后,获得了人身自由,竞争使得农民分化严重。
资产阶级容克式经济存在大量的封建残余,一方面大量雇工生活贫困,影响了国内市场的扩大和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巩固了容克地主的地位,由于国内市场的狭小,促使对外扩张,把德国变成特别具有侵略性的军事主义国家。
5、试述美国国有土地私有化的条件1)美国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封建社会,更不存在封建土地制度。
2)独立战争之后的美国,尽量扩张领土,并把新攫取来的土地归为国有,国有土地的大量存在保证了美国的农业资本主义在小土地私有制的基础上获得最纯粹的发展;3)林肯颁布的《宅地法》,实现了国有土地无偿分配的原则,使人们以更低的价格获得土地。
6、比较农业革命的三条道路英国式道路:掠夺教会地产,欺骗性地出让国有土地,盗窃公有土地,用剥夺方法,用残暴的恐怖手段把封建财产和克兰财产变为现代私有财产,为资本主义农业夺得了地盘,使土地和资本进行合并。
英国市场的发育和贸易的发展逐步打破了稳定的庄园制经济关系,随后通过宗教改革和圈地运动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形成了大租佃制度,成为英国农业的主要经营方式。
普鲁士道路:在保存君主制度、贵族特权、农民无权及中世纪残余的条件下实行改革,由农奴制地主经济缓慢地转化为资产阶级的容克式经济。
普鲁士道路是改良的道路。
因为航线西移、国内混乱以及地理大发现等原因使得农奴制度一度复辟,,1811 年《调整敕令》用赎买的方式来解除封建关系。
1850年的《调整法令》降低了赎买条件,大量农奴成为土地主人,至此普鲁士道路获得巨大胜利美国式道路的特点是地主经济已不存在,农民在普遍建立小农经济的基础上,通过自由竞争和分化,产生雇佣制的大农场。
美国因为缺少封建基础,在前期小农大量占有西部荒地,废除割地制和长子继承制后消灭了封建残余。
在国土扩张过程中,美国立即宣布土地国有,1860年宅地法使得农民用更低的价格获得了更多的土地。
小农经济具有不稳定性,土地日趋集中,雇佣制大农场出现并成为主要的生产形式。
7、简述英国农业革命的进程前提条件:庄园制经济的瓦解。
庄园制经济受到人口数量变动的影响,市场经济的发展削弱了农奴与领主的依附关系,领主对金钱的渴望促使了贸易的扩大,领主对商业提供保护,并且将保护扩大到庄园之外的地区,从而打破了庄园封闭的自然经济状况。
农奴的劳动所得逐渐用货币计量,基本特征——劳役制和自然经济逐渐消失。
黑死病使得劳动力锐减,农奴主动性增强,英国市场进一步发育,促进专业化发展,转向实物地租或者货币地租,14世纪末叶英国农奴制瓦解。
途径:宗教改革和圈地运动。
宗教改革使国王成为最高统治者,没收了大量宗教领地,获得了巨额收入。
圈地运动。
将所有权模糊的共有地份地界定为私有地。
第一个时期15世纪末到17世纪40年代,圈占公有地为目标,第二个时期17世纪40年代到19世纪中叶,新贵族和新兴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议会圈地英国土地私有制确立。
大租佃制度成为了英国农业主要经营方式。
第九章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工场手工业:是早期发达国家近代工业的基础,是传统工业和近代工业的转换环节,是资本雇佣劳动力的形式。
分料到户制:中间商控制了生产中的每一道工序,并纵向将其专业化。
是用科层组织代替市场交易的第一步,包买商保持对原材料的所有权,以低于每个工序的市场交易成本来达到组织管理生产的目的。
集中的手工工场:工厂手工业从分散走向集中,几乎全是由团队生产潜在收益的推动和管理者监督企业生产过程的冲动造成的。
1、分料到户制是如何形成的?资金缺乏和信息不畅。
一开始只是商人取收购城市行会无法满足需求的商品。
后来市场需求超过农民用自己的原料生产的产品,于是商人就为农民提供原料,为农民指明所要求的品种和品质,并付给他们工钱,组织家庭手工业为他们生产商品。
渐渐的,中间商控制生产的每一道工序,并将其专业化。
2 、工场手工业的组织形式为什么要进一步从分料到户制发展成为集中的工场手工业?1)在一些行业筹集固定资本不是一般手工业者所能及,而且原料的集中性和特殊性,决定了这些行业没能采取分料到户制,而是集中作业方式,比如矿山开采、冶金行业等。
2)工场手工业从分散走向集中是由于团队生产潜在收益和管理者生产过程的冲动造成。
监督和管理的发展使得每个生产环节不断优化,鼓励了技术创新,又导致了组织创新,从而促成了现代工厂制度的最后确立。
3)毛纺织、印刷业、玻璃制造业等由分散到集中的工场手工业最终走向普及。
4)集中生产的潜在收益与效率显著;利于管理和监督的优势明显3、简要说明欧洲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对工业革命的作用。
为技术革命做准备;培养企业家和近代工人;工场手工业长期存在。
4、手工业在16-17世纪为什么广泛散布在农村?工场手工业在城市规模有限,且生产过程受到行会的严格控制。
农村有优于城市的的方面:1)农村可以支付较低的工资,因为大部分农民在非农忙时期如果不接受雇佣,就无事可做,因此他们只能接受低工资;2)农村有较低的税收,不必受行会的严格控制;3)农村地区生产自由,城市行规束缚波及影响小。
生产者有组织生产、决定生产工艺的自由。
5、分析工场手工业在工业革命后依然长期存在的原因和影响。
1)在工业化发展过程中,工场手工业仍然有存在的必要。
当原材料部门尚未发生机器革命时,就会刺激该部门的工场手工业在原有技术基础上生产。
同时机器的采用扩大了中间商品的供给,使深加工部门的工厂手工业进一步扩大,所以工业革命一开始,有些手工业得到了全所未有的发展。
2)工场手工业在工业革命以后的作用不仅表现在补充、附属上,还包括吸收剩余劳动力,在工业革命以后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基本靠剥削廉价剩余劳动力来加速积累;3)吸收劳动力的同时不断向近代工业输送劳动力。
工人法加速了工厂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的发展。
工场手工业既是近代工业之母,又是近代工业对社会冲击的缓冲第十章金融制度的建立金银复本位:16-18世纪西欧的货币制度,金银铸币同时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