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教育史教程重点(汇编)

合集下载

外国教育史重点

外国教育史重点

2018教育学考研:311外国教育史绪论一、《外国教育史》学科性质、特点及内容概述所谓教育史就是人们在从古代至今对教育的认识过程中,不断地重建教育观念和教育机构的历史;同时也是人们按照自己的设想,做出种种努力和尝试,去塑造下一代人的历史。

教育史的研究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育观念的演变,二是教育机构的演变。

1.《外国教育史》的学科性质《外国教育史》课程具有通史的性质。

同教育史研究一样,外国教育史主要是研究外国教育从古代、近代到现代发展的一般过程和规律,具体的说,这门课程是研究从古代、近代到现代外国教育观念和教育机构发展、以及二者相互影响的一门课程。

2.《外国教育史》学科的特点首先,作为一门历史类学科,它在结构上具有连续性的特点。

也就是说,在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各种史实、问题、观念和机构的产生和发展具有一定的连续性。

其次,它也具有阶段性的特点。

尽管教育历史的发展是具有连续性的,但在不同时期,我们可以看到教育发展又具有明显不同的特点。

3.《外国教育史》课程的内容本课程一共有21章的内容,分古代、近代和现代教育史三个部分。

古代部分从第一章到第五章,一共有五章的内容。

其中第一章主要介绍史前教育和东方古国的教育;第二章和第三章主要介绍古代希腊的教育制度的教育思想;第四章主要介绍罗马时期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思想。

第五章主要介绍西欧中世纪和阿拉伯的教育。

二、学习《外国教育史》课程的目的、意义和方法1.设置《外国教育史》课程的目的设置这门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使我们学习和了解外国教育产生和发展的基本过程,了解教育历史上的遗产,认识外国教育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所出现的各种问题和矛盾,以及解决这些问题或矛盾中所采取的各种方法和总结的教训。

2.学习《外国教育史》的意义3.《外国教育史》的学习方法和原则基本原则主要是:第一,古今相通、史为今用的原则。

古代教育中一些合理的东西仍对今天的教育产生影响。

另外,在现代教育研究中也看到历史影响的的重要。

外国教育史重点考点

外国教育史重点考点

外国教育史重点考点1、夸美纽斯在教育史上的地位和贡献答:1、他受到文艺复兴以来的人文主义精神的影响,热爱儿童,重视教育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2、他提出“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的泛智教育思想中蕴藏着丰富的民主和科学思想,他关于普及教育和科学文化的主张预示了近代教育的方向。

3、他拟定了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从学前教育到大学教育的单轨学制,后来更发展为一个系统的终身教育体系,成为近代单轨学制及终身教育的先驱。

4、他系统的论述了班级授课制和学年制,在学校管理方面也提出很多设想。

5、他努力探讨教学工作的规律,提出了改革旧教育的课程体系及教学工作的原则和方法,奠定了近代教学理论的基础。

他被称为“教育科学的真正奠基人”“教育史上的哥白尼”2、西欧中世纪大学的行政制度:西欧中世纪大学的行政制度有两种类型:①、以波隆那大学为代表,由学校掌管学校行政,由学生充任校长;②、一种以巴黎大学为代表,学校行政由教师掌握,校长由教师担任。

南方诸如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以波隆那为例;北方诸如英国、德国、丹麦以巴黎大学为代表。

3、斯巴达和雅典教育的异同:A、相同点:雅典的教育与斯巴达教育相比,都是为奴隶主阶级服务的,奴隶无权享受教育。

此外,两者均重视教育的社会功能及军体训练。

B、不同点:(1)政府对教育的态度不同。

以农立国、实行奴隶主阶级专制政治的斯巴达,采取严格的集权领导,把儿童视为国有;政府官员及社会成年人对青少年履行监管的义务,青少年必须服从;教育开支由国家负担,青少年免费接受教育。

而商业发达、实行奴隶主阶级民主政治的雅典,对教育则采取放任政策,把教育子女视为家庭的职责,为孩子选择合适的学校,并交纳学费,都是家长应尽的职责。

(2)培养目标不同。

斯巴达统治者对内施行暴政;对外则实行防御、侵略政策,以训练勇敢善战的士兵为重任,女子也不例外。

雅典为使奴隶主子弟有条件参加政治和经济活动——跻身政界和经营贸易,则竭力培养其成为身强力壮、品德优良、多才善辩而且有文化修养的和谐发展的人,即公民。

外国教育史复习重点

外国教育史复习重点

外国教育史复习题一、教育思想1、各位教育(思想、理论、实践)家的代表作、代表观点?苏格拉底代表作:代表观点:1、哲学观:有神论者生活目标:劝人为善。

2、教育观教学目的:美德,培养治国人才教学内容:关于人的心灵的学问,教人趋善。

<1>四德——智慧、正义、勇敢、节制<2>提出的重要命题:美德即知识<3>思考是道德的关键。

“思想着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教育的关键:使人学会清晰地、准确地、无偏见地思维。

教学方法:问答法(产婆术)<1>两步:讽示------产婆术 ;提出问题激发思维——修正错误归纳概念<2>是归纳法,可训练逻辑思维,使学生主动获得知识,总结规律<3>是启发式教学法的前身。

柏拉图代表作:《理想国》《爱弥儿》《民主主义与教育》代表观点:1、哲学观<1>是欧洲古代第一个客观唯心主义者,创建了客观唯心主义体系。

<2>哲学基石:理念论<3>理念:一类事物的共性,指通过理性所认识的事物的共相、一般的概念。

<4>理念是事物的原型,事物是理念的摹本,理念先于事物而存在.<5>两种世界:现象世界(可见世界);理念世界(可知世界)理念是真实的,具体事物不是真实的。

<6>回忆论:“知识即回忆”2、政治社会观:<1>理想国是一种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共产主义国家。

<2>三阶层:<3>四伦理原则:正义、智慧、勇敢、节制<4>两类制度的保证:共产主义制度+教育制度3、教育思想<1>教育观:教育就是使心灵纯化、指向理念、复现理念。

○1人之优劣,决定于遗传+教育。

○2教育有着巨大的社会作用。

○3国家负责教育,统一学制。

<2>教育目的:复归人的自然本性,培养执政者、军人和劳动者。

<3>教育制度:○1男女平等受教育。

外国教育史重点

外国教育史重点

外国教育史重点第一章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1、考古发现的最早的学校:泥板书舍(巴比伦)法国考古学家帕拉在幼发拉底河畔南部一个叫马里城的地方挖掘出一所约公元前2100年的学校遗址。

在公元前2100年,学校已开始成为一种世俗教育机构。

2、古代埃及学校的类型:宫廷学校、僧侣学校、职官学校、文士学校3、公元前8世纪以后,随着科学文化的发展,出现了一种办在家庭中的婆罗门学校,通称“古儒学校”。

第二章古希腊的教育1、斯巴达教育的特点:1、目的是培养勇猛善战的军人,2、国家控制教育,实行严格的体检制度3、严格的军事体育训练4、注重道德训练,不重视智商5、重视女子教育2、雅典教育的特点:1、教育目的是培养政治家和商人(这一阶段有文法学校,音乐学校和体操学校)2、私人办学3、全面和谐的教育(对后世影响最大)3、智者:指某种精神方面的能力和技巧的人;各行各业具有专门知识和技艺的人以及有治国能力的人;后来专指以收费授徒为职业的巡回教师。

4、智者的贡献:1、智者云游各地授徒讲学,这既推动了文化的传播,促进了社会的流动。

2、智者抱着实用的目的研究文法、修辞哲学等科目,拓展了学术研究的领域,扩大了教育内容的范围。

3、智者把系统的道德知识和政治知识作为教育内容,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教育——政治家或统治者的预备教育。

第三章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1、苏格拉底方法: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组成的苏格拉底方法(产婆术)2、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教育观:①国家对教育的重视,教育与政治结合;②高度评价教育在人的塑造中的作用;③将算术、几何、天文、音乐理论四门课程列入教学科目;④第一次提出以考试做为选拔人才的手段之一;⑤强调身心协调发展、男女教育平等,注意早期教育;⑥主张课程学习与实际锻炼结合、净化教育内容,反对强迫学习;⑦以理性指导欲望作为道德教育的中心任务。

消极:①《理想国》的教育过于强调一致性,忽视个性发展。

②它拒绝变革,柏拉图认为音乐的翻新会给国家带来危害。

外国教育史复习笔记

外国教育史复习笔记

外国教育史复习重点古希腊的教育【斯巴达的教育】斯巴达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强调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法也比较严厉。

主要教育内容为:①目标是培养出身体和德性都非常强壮的男子,使他们可以为斯巴达军队效力。

它鼓励一致性,强调斯巴达城邦的价值胜过个人的兴趣,并且产生斯巴达未来的精英。

②斯巴达的教育以培养凶悍的军士著称于世。

斯巴达教育以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为主,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法严厉,其教育目的是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现在多以“斯巴达教育”作为严格而近乎残酷的教育的代名词。

③高度重视道德教育,贯穿教育的全程,目的是为了培养优秀武士所具备的勇敢品质,渗透于日常生活、军事训练以及其他教育之中;音乐教育也很发达,运用到对青少年的教育之中,为了培养他们勇敢作战、服从长者和自我控制的品格。

④高度重视女子教育,强健她们的体格以保证下一代的健康,同时让她们守卫城邦,智育地位很低,大多目不识丁,对修辞学很鄙夷,导致了让他们拒绝吸收一切外来文化,导致衰落甚至走向终结。

【雅典的教育】雅典城邦高度重视教育,把教育作为培养合格公民的有效手段。

国立专门教育机构只负责16-20岁青年教育,16岁之前由家庭负责,也是家庭私学兴办的原因之一。

①与斯巴达教育的不同在于教育目的,斯巴达目的为培养优秀军人,雅典教育是培养青少年勇敢、强健体格和公正的品质,造就合格的公民,身心协调发展是雅典教育的核心目标。

②从身心和谐发展的目的出发,表现出多面性,如道德、音乐、文化、体格的培育,重视个人的特点,使人的个性得到全面发展,而不是有目的性的培育。

音乐学校教授除音乐以外的阅读、算术、哲学等,具有广博的教育内容,满足雅典发展的各方面要求。

③体育也是另一重要组成部分,13岁进入体操学校进行严格训练,16岁后少数人进入体育馆学习,18岁经过检查被授予合格公民的称号。

道德教育也潜移默化塑造了受教育者良好的品质,雅典有文法教师、音乐教师和体育教师等,他们开设私立性质的学校,7-16岁学生进行招生,条件很简陋,表现出雅典对专职教师的偏见。

外国教育史复习重点

外国教育史复习重点

古代:一、苏格拉底法苏格拉底法是指苏格拉底在哲学研究中形成的由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组成的独特的方法。

,又称谈话法、讨论法、产婆术。

是西方最早的启发式教育。

主要特点是通过与学生的对话来获得对事物的认识。

①优点:这种方法是一种对话式教学方法,并不直接将各种知识交待给学生,而是通过讨论、问答、甚至辩论来揭露对方认识中的矛盾,迫使对方承认自己的无知,并从他的引导和暗示中得出他认为是正确的答案。

遵循了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致,从已知到未知的规则,为后世教学法所吸收。

②局限:苏格拉底这种原始的教学方法是在当时没有成熟的教材、教科书和没有正规课堂教学制度的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它不是万能的教学方法,只能在一定条件下和适度范围内作为参照。

近代:二、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特征1.人文主义:人文主义教育在培养目标上注重个性发展,在教育教学方法上反对禁欲主义,尊重儿童天性,坚信通过教育可以重塑个人、改造社会和自然,人的价值被充分肯定。

2.古典主义: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吸收了许多古人的见解,特别是课程具有古典性质。

3.自然主义:人文主义强调受教育者的兴趣、要求、欲望和自由,重视探讨新的教育方法以促进其天性的发展。

4.世俗性:其教育目的、课程设置具有浓厚的世俗精神,教育更关注今生而非来世。

5.宗教性:人文主义教育抨击天主教会的弊端,但不反对宗教更不想消灭宗教,而是希望以世俗和人文主义精神改造中世纪陈腐专横的宗教性以造就一种更富世俗色彩和人性色彩的宗教性。

贵族性:这是由文艺复兴运动的性质(非大众运动)所决定的,人文主义教育的对象主要是上层子弟,教育的形式多为宫廷教育和家庭教育而非大众教育,教育目的主要是培养上层人物如君主、侍臣、绅士等。

三、试述夸美纽斯提出的教学原则。

教学理论在夸美纽斯的教育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而有关教学原则的论述则是他的教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提出的主要教学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⑴遵循自然原则:首先,他认为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的法则。

外国教育史复习提纲.docx

外国教育史复习提纲.docx

外国教育史教程复习提纲第一编古代教育史第一章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1、古巴比伦:文字载体:楔形文字教育机构:泥板书舍2、古埃及:世界上最早的字母:古国王时代发明的24个辅音字母学校类型:宫廷学校(培养治国人才)僧侣学校(着重科学技术教育)职官学校(培养专项工作的官员)文士学校(培养熟练运用文字、从事书写及计算工作的人)3、古印度:婆罗门教育机构:古儒学校;主要教学内容:核心任务:维持种姓压迫,培养宗教意识内容:《吠陀经》教学形式:公元前9世纪前,以家庭教育为主,完全靠背诵公元前8世纪后,古儒学校教学方法:口授、体罚、导生制佛教教育发对婆罗门时期种姓制度,提倡众生平等。

寺院不仅是一种教育机构,也是一种学术机构婆罗门教育与佛教教育的比较:区别:婆罗门教育是一种私立的教育,教师均由婆罗门担任,教育对象多为婆罗门子弟,故教育带有强烈的贵族性,教育方法采用口授法及导师制;佛教教育则是依傍于寺院的教育,教师均由佛教僧侣担任,教育对象较为广泛, 故教育带有平民性,教育方法把教授、讲解及个人钻研经典相结合。

共同点:①教育目的与人生目的的同一,主要是一种道徳陶冶,使每个人都能稳步减少乃致彻底摒除尘世迷惑,使自己的精神或灵魂“得救”或“解脱”。

②其内容大多是消极的、遁世的,缺乏积极的因素。

③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印度社会的变革,也阻碍了科学的发展。

※久古代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特点:①作为世界文化的摇篮,东方产生了最早的科学知识、文字以及学校教育;②各国(或不同地区)的教育及不同时期的教育各有其特征;③教育内容较丰富;④与教育内容繁复相应,教育机构种类繁多,形态各殊,有助于满足不同统治阶层的需要,既具有森严等级性,也具有强大适应力;⑤各国通过丰富的教育实践,在教育方法上不乏创新之举,但总的来说,教学方法简单,体罚盛行,实行个别教育,尚未形成正规的教学组织形式;⑥知识常常成为统治阶级的专利;⑦文明及文化的教育甚为古老。

第二章古希腊的教育探1、斯巴达教育与雅典教育的各自特征2、毕达哥拉斯的教育思想核心:高度重视数学,数学是万物的本源;灵魂不死,生死轮回目的:为知识而求知识,使人的心灵和灵魂得到净化内容:理性主义:在道德行为中以知识为指导3、智者派(名词解释):公元5世纪后,指以收费授徒为职业的巡冋教师,他们云游各地, 积极参加城邦的政治和文化生活,以传播和传授知识获得报酬,逐步形成一个阶层。

外国教育史知识点汇编

外国教育史知识点汇编

外国教育史外国古代教育一、古代文明古国的教育(一)巴比伦的教育——苏美尔文化教育是巴比伦文化教育的前身。

1.巴比伦的学校最早的学校与寺庙有关;学校被称为“泥板书舍”。

宫廷学校(培养高级官僚)、神庙学校(僧侣、寺庙接班人)、书吏学校(低级人才,如书函写作)。

2.巴比伦学校的教学内容与方法初等教育,主要教授读写;高等教育,除此之外,还学文法、苏美尔文学、祈祷文学等。

教学方法比较重视师徒传授。

苏美尔文化教育是巴比伦文化教育的前身。

学校重视语言和书写能力的教学,教学管理十分严格。

通常,苏美尔和巴比伦的文化教育被看作是人类正式教育的起点。

苏美尔和巴比伦的文化教育被看作是人类正式教育的起点。

(二)古代埃及的教育1.古代埃及的学校(1)宫廷学校,主要由法老设立。

(2)职官学校(书吏学校),由政府各机关设立。

(3)僧侣学校(寺庙学校),是培训祭司或僧侣的机构,主要设在寺庙。

(4)文士学校,主要培养文士。

2.古代埃及学校教育的内容与方法教学内容:(1)普通文化课程,即读写、计算,尤重书写;(2)专门职业课程,即书函、律令等;(3)高级科学知识,如天文、数学、建筑学、水力学、医学等。

教学方法:以机械教学为主。

灌输和体罚。

(三)古代印度的教育1.婆罗门教育核心任务:维持种姓压迫和培养宗教意识。

“古儒学校”(12年)。

《吠陀经》(梵文学习内容)。

体罚。

教育对象:婆罗门、刹帝利高级种姓,以家庭教育(梵文《吠陀经》)为主。

教学方法主要是背诵。

2.佛教教育教育主张:反对种姓制度,主张“四性平等”。

主要场所:寺院。

教育目的:培养僧侣。

学习内容:佛教经典。

教学语言:地方语言。

教学方法:初级阶段,以教师口授和学生记诵为主;高级阶段,争辩和议论。

简评:优:寺院不仅是教育机构,也是学术机构;对印度乃至各国的教育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如:中国书院、思辨哲学等);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教育对象。

劣:悲观厌世。

(四)古代东方文明古国教育发展的特点首先,作为世界文化的摇篮,东方产生了最早的科学知识、文字和教育;其次,教育具有阶级性及等级性;第三,教育内容丰富,包括德、智、体及宗教教育;既有统治阶级的需要,也有社会进步及人类多方面发展的需要。

外国教育史教程重点

外国教育史教程重点

1教育的生物学起源论代表人: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利托尔诺(《各人种的教育演化》,认为教育是生物的本能、人与动物都存在,美国教育家桑代克,英国教育学者沛西?能教育的2心理学起源论代表人:美国教育史学家孟禄(《教育史教科书》,将教育的起归之为心理现象,认为在原始社会,无论是社会还是个体,其教育的发生都是“最非理性的”和“单纯的无意识的模仿”3教育的劳动起源论④教育的需要起源论(我国的杨贤江《新教育大纲》)1.雅典教育(学校的情况)①文法学校(教授读写算等知识②弦琴学校(教授音乐唱歌朗诵等)2.希腊化时期教育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希腊特别是雅典的学校教育制度广泛传播到小亚细亚等地,对这些地区的教育发展起了积极推动作用。

2、文化和教育中心发生转移。

3、希腊的初级学校发生蜕变。

4、中等教育同样面临衰微的境地。

5高等教育得到真正发展6教育机会组度夸大更多人更多社会集团受到了受教育的机会1.苏格拉底方法(问答法):苏格拉底在哲学研究和讲学中,形成了由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组成的特殊方法,称为苏格拉底方法,是苏格拉底的教学方法。

(优点)不是将现成的结论强加于对方,而是与对方共同讨论,不断诱导对方承认自己错误从而得到正确的结论。

他还认为健康在于锻炼。

2.柏拉图《理想国》、卢梭《爱弥儿》、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西方教育思想史上的三个里1.西塞罗《论雄辩家》,谈论一个演说家所必需的学问与品格。

雄辩家的内容和方法:1、要有广播的知识2、要有修辞学方面具有特殊的修养。

3、要有优美的举止与文雅的风度。

方法是联系,最常用的模拟法实验所,最主要的练习是写作。

2.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昆体良的教育理论和实践:以培养雄辩家为宗旨世俗封建主教育的类型:①宫廷学校(培养贵族,学习科目:七艺,教学方法:问答法)②骑士教育(特殊教育形式,目标:培养勇猛豪侠、忠君敬主的骑士精神和技能。

分为家庭教育阶段、礼文教育阶段、侍从教育阶段)中世纪大学的基本目的是进行职业训练,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专业人才,因此大学教育往往分文、法、神、医等四科来进行。

外国教育史重点

外国教育史重点

1.导生制:即由教师先对学生中年龄较大、成绩较好的学生施教,然后再由他们转教给其他学生,代替教师的职责。

2.耶稣会教育:3.教育即生活:批评当时学校教育既脱离儿童生活、使儿童儿童在学校受压抑,又脱离社会生活、跟不上社会变革的节拍。

有两层含义:1.教育是生活的过程☺使学校生活能和整个宏观社会生活的节拍相一致,更能满足儿童的需要和兴趣而成为儿童的生活。

2.学校即社会☺使学校生活成为一种经过选择的、净化的、平衡的社会生活,使学校成为一个合乎儿童发展的雏形的社会。

4统一劳动学校:为彻底改革革命前人民无权受教育,以及学校不平等、双轨制、教育脱离劳动等现状,从1918年夏天起苏俄开始讨论建立新学校制度的问题,并于当年10月通过了《统一劳动学校规程》和《统一劳动学校基本原则》(又称《统一劳动学校宣言》)20.赫尔巴特的教育性教学理论是一个将教育与教学统一在一起的教育理论,它延续了基于历史上将知识与道德两者结合的传统。

教育性教学的主要观念包括:1)教学和教育是相互联系的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2)教育和教学的关系是目的和手段的关系;3)决定教学具有教育性的主要因素在于强化教学工作中的教育目的性;4)对于教育性教学来说,一切取决于其所引起的智力活动。

5智者:原本泛指有智、有才之人,自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始,智者逐渐被人用来专指那些向人传授雄辩术及其他科学知识,并收取一定学费谋生的人,因此也可以把智者视为西方最早的职业教师。

6终身教育:是指持续一生的教育过程,也指正规和非正规教育的总和,还意味着社会应为受教育者提供各种可供选择的教育机会。

7“七艺":把文法、修辞、逻辑和算术、几何、天文、音乐合并称为“七种自由艺术”。

8教育性教学:是一个将教育与教学统一在一起的教育理论,它延续了教育历史上将知识与道德两者结合的传统。

9恩物:是福禄贝尔为儿童游戏和作业创造的一套教学用品,以帮助儿童认识自然及其内在规律。

其主要由不同形状和颜色组成的一系列玩具,前两种供三岁以前的儿童使用,后六种供三岁以后的儿童使用。

外国教育史重点复习资料

外国教育史重点复习资料

裴斯泰洛齐认为,语言教学经过三个阶段:一是发音教学。

要使儿童学会发音,首先应让他们练习听音。

应先学元音,再学辅音。

学会发音后,再学字母、音节和单词。

二是单词教学。

它教儿童学习周围环境最重要的事物、历史、地理、人们的职业和社会关系等方面的单词即名称。

三是语言教学。

语言教学就是要教儿童把名称和事物联系起来,认识事物的各种特性,特别是它的数和形,以及各种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并学会清晰地表述它,从而既发展儿童的语言及认识能力,又使他们获得各种知识。

裴斯泰洛齐将人的认识看作是从对感性事物的有形印象上升到清晰的观念的过程。

裴斯泰洛齐“教育心理学化”的内涵是多方面的:第一,要求将教育的目的和教育的理论指导置于儿童本性发展的自然法则的基础上。

第二,必须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编制适合儿童的学习心理规律,即教学内容心理学化。

第三,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的心理学化,教学程序、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要与学生的认识活动规律相协调。

第四,要让儿童成为他自己的教育者。

外国教育史教程

外国教育史教程

外国教育史教程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一、名词解释1、产婆术:苏格拉底在哲学研究和讲学中,形成了由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组成的独特的方法,称为苏格拉底方法。

这种教学发的优点是不将现成的结论硬性灌输或强加与对方,而是与对方共同讨论,通过不断提问诱导对方认识并承认自己的错误,自认而然地得到正确的结论。

57-582、骑士教育:骑士教育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家庭教育,教育目标是培养勇猛豪侠、忠君敬主的骑士精神和技能。

主要学习内容为宗教知识、道德教育和身体的养护与锻炼、上流社会的礼节和行为规范,重点是“骑士七技”。

118-1193、教育心理学化:即将教育工作置于儿童心理活动规律基础上:(1)要求将教育的目的和教育的理论指导置于儿童本性发展的自然法则的基础上(2)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编制适合儿童的心理学习规律,即教学内容心理学化(3)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的心理学化(4)要让儿童成为他自己的教育者。

293-2984、教育性教学:赫尔巴特认为知识与道德有直接的和内在的联系,愚蠢的人不可能有德行,德育应把其他部分作为先决条件,德育问题是不能同整个教育分离开来的,不存在“无教学的教育”,也没有“无教育的教学”。

320-32110、导生制:是英国传教士贝尔和兰喀斯特所创,基本方法是教师先在学生中选择一些年龄较大、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充任导生,教师先对导生进行教学,然后由他们去教其他学生。

38015、《国防教育法》:1958年,艾森豪威尔总统颁布《国防教育法》,该法的目的:加强国防,鼓励和支持教育计划的扩展与改进,以满足国防的重大需要,主要内容:加强普通学校的自然科学、数学和现代外语教育,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强调“天才教育”,增拨大量教育经费。

16、终生教育:终身教育20世纪60年代在国际上出现的一种教育思潮,创立者是法国的保罗·朗格朗。

终身教育观点:1、教育是贯穿人的整个一生及人的发展各个阶段的持续不断的过程;2、终身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养成学习的习惯和继续学习所需的各种能力;3、各国应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提出终身教育的模式。

外国教育史重点

外国教育史重点

外国教育史重点1.为什么文明来自东方东方文明古国文字的产生为学校教育的出现奠定了基础东方文明古国文化和交流充实了学校教学内容东方文明古国的学校已经萌芽并且门类较多2.各个东方文明古国教育特点?总体特征?巴比伦:寺庙教育两级——初级教育:读写;高级教育:读写,文法,苏美尔文学,祈祷文古埃及:宫廷学校,僧侣学校(寺庙学校),职官学校(书吏学校),文士学校教学方法:灌输与体罚古印度:✧婆罗门时期教育教育目的:维持种姓制度,灌输宗教意识教育权:婆罗门受教育权:前三个种姓教育内容:以宗教典籍《吠陀》为核心教育形式:家庭教育,古儒(guru)学校教学方法:口授、背诵、导生制✧佛教教育佛教基本理论:因果报应,众生平等,人生苦,修来世教育目的:大彻大悟教育场所:寺庙学院:比丘、比丘尼教育内容:佛经等教育方法:教授、讲解、自学、辩论古希伯来:✧古代希伯来第一时期的教育教育形式:家庭教育为主父亲既是家庭祭司,又是子女教师儿童观:儿童是花朵,赋有独立人格,其兴趣和爱好应得到满足。

儿童不是父母私有物,而是未来天国公民。

教育内容:民族传说、祖先训诫、宗教信仰(圣经)、文化知识、职业技术✧巴比伦之囚(586BC-538BC)时期的教育恪守古老宗教传统个人祈祷转为集体祈祷犹太会堂:既是宗教活动场所,又是讲授律法知识及圣经的场所✧古代希伯来第二时期的教育文化:学习巴比伦教育观:人人必须受教,才能成为上帝的真正信仰者;人人成为诚笃的信仰者,才能使民族不受衰亡的威胁。

重视学校教育:不受教育者必须被剥夺一切权利并放逐城外;未设置学校的城市乃是不容存在的。

犹太会堂-学校-学校教育渐成系统学校布点与师资配备——学校布点:一个村落一所学校;师生比:1:25总体特征:教学内容有人类文化的经典教育方法多样重视教育和教师教育和宗教文化传承较为密切3.古希腊❆雅典和斯巴达教育模式特点?对比异同点?对西方教育史的影响?斯巴达教育特点是:教育目的是培养英勇果敢的保家卫国的战士;教育内容是只重视军事体育,不重视文化科学知识学习;教育方法是野蛮训练和鞭笞。

(完整版)外国教育史重点及习题

(完整版)外国教育史重点及习题

(完整版)外国教育史重点及习题第1-2章史前教育及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一、选择题1.公元前8世纪以后古印度,出现了一种办在家庭中的婆罗门学校,教师被称为( B )。

(教育学统考2009年)A.“拉比”B.“古儒”C.“书吏”D.“教父”公元前8世纪以后古印度,出现了一种办在家庭中的婆罗门学校,通称为“古儒学校”,教师被称为“古儒”。

2.通常,苏美尔和(A )的文化教育被看作是人类正式教育的起点。

A. 巴比伦B. 印度C. 埃及D. 中国3.在巴比伦时期,寺庙学校已有两级。

其中的一级是初等教育,主要教授( A )。

A. 读写B. 苏美尔文C. 文法D. 祈祷文A。

在巴比伦时期,寺庙学校有两级。

一级是初等教育,主要教授读写;另一级是高等教育,除学习读写之外,还有学习文法、苏美尔文学、祈祷文。

4.国王法老在宫廷中设立的学校,以教育皇子皇孙和朝臣的子弟为宗旨,学生学习完毕,接受适当的业务锻炼后,即分别被委任为官吏的是( D )。

A. 文士学校B. 职官学校C. 僧侣学校D. 宫廷学校5.古代埃及教育中,注重科学技术教育,亦为学术中心是( C ).A. 文士学校B. 职官学校C. 僧侣学校D. 宫廷学校僧侣学校(寺庙学校)是一种附设在寺庙的学校,着重科学技术教育,亦为学术中心是培训祭司或僧侣的学校机构。

6.公元前6世纪以前的印度教育常称为“婆罗门教育”,其教育的对象主要为婆罗门等高级种姓,以家庭教育为主,主要学习( A )。

A. 《吠陀》经B. 苏美尔文C. 文法D. 祈祷文7.反对种姓制度,主张“四姓平等”,教学语言不用梵文而用地方语言的是( A )。

A. 佛教教育B. 婆罗门教育C. 职官学校D. 宫廷学校佛教由释迦牟尼所创,他反对种姓制度,主张“四姓平等”。

佛教教育的最重要的场所是寺院,学习内容主要为佛教经典。

教学语言不用梵文而用地方语音,适应了平民学习的需要。

8.泥板书舍中教师被称为(C );“古儒学校”,教师被称为( D );希伯来的教师称为( A )。

外国教育史教程知识点总结

外国教育史教程知识点总结

外国教育史教程知识点总结
外国教育史教程知识点总结如下:
1. 教育的起源和发展:从早期的自然主义教育到现代信息技术
和智能化教育的发展。

2. 国家教育体系:不同国家的教育制度、课程和教学方法差异很大,如美国的开放式教育、英国的分组教学等。

3. 宗教和种族对教育的影响:宗教和种族差异在教育中的体现,如宗教学校、种族隔离学校等。

4. 教育改革:各国政府不断推动教育改革,以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需求。

5. 教育行政机构:各国的教育行政机构设置不同,如美国的教育委员会、英国的教育部等。

6. 教育法律和政策:各国的教育法律和政策对教育的发展起着
重要作用,如教育平等、禁止种族隔离等。

7. 教师培训和认证:各国教师培训和认证体系不同,如美国的E-師、英国教师资格证等。

8. 教育与科技融合:教育与科技融合是当前教育发展的趋势,如在线学习、虚拟现实等。

9. 教育评价:教育评价的目的是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教育公平。

10. 教育国际化:教育国际化是当前教育发展的趋势,各国逐渐
加强教育交流和合作。

这些知识点是外国教育史教程中的重要部分,涵盖了教育史的各
个领域和方面,也是理解外国教育史的基础。

外国教育史教程

外国教育史教程

外国教育史教程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一、名词解释1、产婆术:苏格拉底在哲学研究和讲学中,形成了由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组成的独特的方法,称为苏格拉底方法。

这种教学发的优点是不将现成的结论硬性灌输或强加与对方,而是与对方共同讨论,通过不断提问诱导对方认识并承认自己的错误,自认而然地得到正确的结论。

57-582、骑士教育:骑士教育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家庭教育,教育目标是培养勇猛豪侠、忠君敬主的骑士精神和技能。

主要学习内容为宗教知识、道德教育和身体的养护与锻炼、上流社会的礼节和行为规范,重点是“骑士七技”。

118-1193、教育心理学化:即将教育工作置于儿童心理活动规律基础上:(1)要求将教育的目的和教育的理论指导置于儿童本性发展的自然法则的基础上(2)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编制适合儿童的心理学习规律,即教学内容心理学化(3)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的心理学化(4)要让儿童成为他自己的教育者。

293-2984、教育性教学:赫尔巴特认为知识与道德有直接的和内在的联系,愚蠢的人不可能有德行,德育应把其他部分作为先决条件,德育问题是不能同整个教育分离开来的,不存在“无教学的教育”,也没有“无教育的教学”。

320-32110、导生制:是英国传教士贝尔和兰喀斯特所创,基本方法是教师先在学生中选择一些年龄较大、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充任导生,教师先对导生进行教学,然后由他们去教其他学生。

38015、《国防教育法》:1958年,艾森豪威尔总统颁布《国防教育法》,该法的目的:加强国防,鼓励和支持教育计划的扩展与改进,以满足国防的重大需要,主要内容:加强普通学校的自然科学、数学和现代外语教育,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强调“天才教育”,增拨大量教育经费。

16、终生教育:终身教育20世纪60年代在国际上出现的一种教育思潮,创立者是法国的保罗·朗格朗。

终身教育观点:1、教育是贯穿人的整个一生及人的发展各个阶段的持续不断的过程;2、终身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养成学习的习惯和继续学习所需的各种能力;3、各国应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提出终身教育的模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教育的生物学起源论代表人: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利托尔诺(《各人种的教育演化》,认为教育是生物的本能、人与动物都存在,美国教育家桑代克,英国教育学者沛西•能教育的2心理学起源论代表人:美国教育史学家孟禄(《教育史教科书》,将教育的起归之为心理现象,认为在原始社会,无论是社会还是个体,其教育的发生都是“最非理性的”和“单纯的无意识的模仿”3教育的劳动起源论④教育的需要起源论(我国的杨贤江《新教育大纲》)1.雅典教育(学校的情况)①文法学校(教授读写算等知识②弦琴学校(教授音乐唱歌朗诵等)2.希腊化时期教育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希腊特别是雅典的学校教育制度广泛传播到小亚细亚等地,对这些地区的教育发展起了积极推动作用。

2、文化和教育中心发生转移。

3、希腊的初级学校发生蜕变。

4、中等教育同样面临衰微的境地。

5高等教育得到真正发展6教育机会组度夸大更多人更多社会集团受到了受教育的机会1.苏格拉底方法(问答法):苏格拉底在哲学研究和讲学中,形成了由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组成的特殊方法,称为苏格拉底方法,是苏格拉底的教学方法。

(优点)不是将现成的结论强加于对方,而是与对方共同讨论,不断诱导对方承认自己错误从而得到正确的结论。

他还认为健康在于锻炼。

2.柏拉图《理想国》、卢梭《爱弥儿》、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西方教育思想史上的三个里1.西塞罗《论雄辩家》,谈论一个演说家所必需的学问与品格。

雄辩家的内容和方法:1、要有广播的知识2、要有修辞学方面具有特殊的修养。

3、要有优美的举止与文雅的风度。

方法是联系,最常用的模拟法实验所,最主要的练习是写作。

2.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昆体良的教育理论和实践:以培养雄辩家为宗旨世俗封建主教育的类型:①宫廷学校(培养贵族,学习科目:七艺,教学方法:问答法)②骑士教育(特殊教育形式,目标:培养勇猛豪侠、忠君敬主的骑士精神和技能。

分为家庭教育阶段、礼文教育阶段、侍从教育阶段)中世纪大学的基本目的是进行职业训练,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专业人才,因此大学教育往往分文、法、神、医等四科来进行。

从组织上,中世纪大学起初是由进行知识交易的人自行组合而成的团体。

特点:1、最初形成时表现出自治的特点。

2、学校内部事务基本由学校管理。

3、学校利用教会、世俗政权以及各地方的矛盾为自己争取特权。

1,对西塞罗《论雄辩术》颇有心得,热衷于身心和谐发展的教育理想。

①开办宫廷学校,把学校称为“快乐之家”②主张通才教育,以古典学科作为课程中心③重视学生品德的培养和学生基督教信仰的养成2.拉伯雷,讽刺性文学作品《巨人传》(教育自由观、重视体育、要求认识所有事物,提出新的学习方法。

3.卡斯底格朗,意大利人,《宫廷人物》4.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特征:①人本主义②古典主义③世俗性④宗教性⑤贵族性5.创建和完善新教中学方面成就突出(强调教育的宗教性目的采用分级教学制度)1.夸美纽斯的2层意思:教育工作是有规律的;应努力探索发现这些规律)2.夸美纽斯。

3.夸美纽斯的教学原则:①直观性原则②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原则③巩固性原则④量力性原则⑤系统性和循序渐进性原则1.洛克,《教育漫话》。

世俗化功利性的特点但缺乏民主性。

2.法国大革命中的教育改革:①主张建立国家教育制度②主张人人都有受教育机会与权力,国家应给予保护,普及教育。

③在教育内容和教师问题上实现世俗化科学化德国1694年建立哈勒大学,姆勒创办了数学机械经济学实科学校。

1937年建立的哥延根大学则进一步注重科学研究,上课多采用讨论、实验观察等方法。

此后、其他大学也以这两所大学为榜样,进行了程度不同的改革,为19世纪柏林大学的建立和德国大学成为欧洲最高学府,奠定了思想基础积累了实践经验。

1自然教育的基本含义:核心是“归于自然”。

①在教育上侧重指人性中的原始倾向和天性的能力。

只有归于自然的教育,才能保持人的善良天性。

②从儿童所受的多方面影响来论证教育必须归于与自然,每个人都是由自然教育、事物教育、人为教育三者培养起来,只有后两者向自然的教育趋于一致才能实现三种教育的良好结合。

③要求教育遵循自然天性,无须成人的强迫。

④自然的教育又主要是针对富人的,这样至少可以挽救和培养一些人成为人。

2.要素教育论的基本观点:就是认为出等学校的歌等教育都应该从最简单的要素开始,然后逐渐转到日益复杂的要素,一边循序渐进的促进人的和谐发展3①设立了“裴斯泰洛奇式”的学校,甚至形成一种“裴斯泰洛奇运动”②在美国,学习推广裴斯泰洛奇的教育理论也一度蔚然成风③许多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福禄培尔等)都发展了他的教育思想。

4、在有选择的吸收卢梭康德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教育思想体系,是有明显的民主性和革新性。

反映了使其对教育的要求和教育自身的规律是他对教育理论的重大贡献。

1.幼儿园课程p345:①游戏与歌谣。

发表《母亲与儿歌》②福禄培尔恩物。

是其创制的一套供儿童使用的教学用品,他认为恩物的教育价值就在于他是帮助儿童认识自然及其内在规律的重要工具③作业。

体现福~关于创造的原则,实际上,作业时要求将恩物的知识运用于实践。

④运动游戏⑤自然研究,满足儿童好奇心促进智力发展。

1.洪堡提出的“柯尼斯堡计划”和“立图尼安学校计划”,对德国中等教育改革产生重要影响2.费里颁布实施《费里法案》(2次颁布),确定国民教育发展的义务、免费与世俗化三大原则,着力提高法国整体国民素质。

3.三大原则实施的具体化:6-13岁为法定义务教育年龄,接受家庭教育的儿童须自第三年起每年其每年到学校接受一次考试检查;对不送儿童入学的家长可以罚款;免除公立幼儿园及初等学校的学杂费;免除师范学校的学费与膳食、住宿费用;废除《法卢法案》中教会监督学校及牧师担任教学的特权取消公立学校的宗教课等影响:法案为这一时期法国初等教育发展确立了方向。

其所确定的教育原则及实施方法,不但促进了法国普及义务教育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而且为后来法国初等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文实中学,富兰克林1751在费城首创文实中学,扩大中等教育机会、促进中等教育由古典向现代发展。

②公立中学,美国第一所公立中学1821年在波士顿创立,开设的课程符合实际需要。

高等教育的发展:5日本高等教育:福泽谕吉于1858年创办“兰学塾”,在1868年改名为“庆应义塾”私立大学)1.蒙台梭利(西方教育史上与福禄培尔齐名的两大幼儿教育家之一),创办“儿童之家”,将最初用于低能儿童的教育方法经修改运用于正常儿童,《蒙台梭利方法》《教育人类学》。

1.杜威,美国,著作:《民主主义与教育》最集中最系统的表述了杜威的教育理论,《我的教育信条》2.什么是教育?杜威的回答: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持续不断的改造。

(是一种崭新的教育观,是杜威教育理论的总纲领)1.1902英国颁布了《巴尔福教育法》内容:①设立地方教育当局管理教育,以代替原来的地方教育委员会②地方教育当局应负责对私立学校和教会学校的资助并对其进行一定控制。

地位:法案第一次把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放在一起论述,是国民教育变为完整的初等义务教育,并把中等教育纳入地方管理,结束了英国教育长期的混乱状态提供了建立国家公共教育的基础。

2.1918年,费舍制定了新的初等教育法,也称《费舍教育法》(地位1、首次明确宣布教育立法的实施“要考虑到建立面向全体有能力受益的人的全国公共教育制度”。

2、在建立完整的国家教育制度方面又进了一步,英国初等教育得到普及和发展,但教育的双轨制问题实质上并未解决)内容:1加强地方当局发展教育的权利2地方当局为2-5岁儿童开设幼儿教学,规定5-14岁为义务教育阶段。

小学一路实行免费,禁止雇用12岁以下儿童做童工。

3地方教育当局让建立和维持继续教育学校向进入在各种学校的年轻人免费提供学习课程。

1958年美国颁布《国防教育法》内容:1、加强普通学校的自然科学教育和现代汉语的教学2加强职业技术教育3加强“天才教育”4增拔大量教育经费《国防教育法》对教育的认识:认识到教育在国际竞争中的重要性、教育与国家的安危前途命运息息相关。

3.初级学院运动的内容1解决中学与大学的衔接问题2、1892年芝加哥大学校长哈王白率先提出把大学的四个学年分为2个阶段的这项,大一阶段的2年为初级学院第二个阶段的2年为高级学院。

同时也把大学课程分为2部分。

3、1901年、美国的乔利埃特建立了第一所公立初级学院背景:119世纪后半期随着中学生毕业升学压力加大,也有与四年制大学年很长费用该不利于吸收更多的肄业生,人们开始从高等教育的教育目标和教育自身结构方面提出改革的设想。

影响:美国初级学院运动的产生和发展是美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忽然民主化进程的产物,适应美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需要,成为美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美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层次,二战后,初级学院得到更快发展。

1.70年代的教育改革:①生计教育(马兰提出,实质是以职业教育和劳动教育为核心的适应瞬息万变社会的教育,要求以职业教育为中心建立教育制度,1974年美国国会通过《生计教育法》,其中中小学阶段是重点实施阶段)4返回基础2.儿童心理学家瓦隆,其所在委员会于1947年提交了《教育改革方案》,不仅成了战后初期法国教育改革的依据,也在整个法国教育史上是一项重要的改革举措。

1、社会公正原则1、社会上的一切工作价值平等,任何学科的价值平的3、人人都有接受完备教育的权利4、在加强专门教育的同时,适当注意普通教育5、各级教育实行免费6、加强师资培养,提高教师地位。

1947年3月31日,日本公布了《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否定了战时军国主义教育政策,为战后教育指明了发展方向。

农工学院的兴起:1820年美国的缅四州加釸内职业学校为美国第一所农业学校。

1862年林肯批括了《莫需小法》开成了大学为社会服务的理点。

内容:1联邦政府按个州国会的会员人数拨括每位会员三网英镑的标准向各州波曾土地个州应将赠地收入开办或暂住农业或学校。

2、大多数州地都将赠地收入用来创办农工学校意义:弄工学院的发展开创了高等教育为工农业生产服务的方向,改变了高等教育重理论轻实际的传说裴斯泰洛齐是瑞士民主主义教育实践家,同时又是一位教育理论家,在他艰难与挫折的一生中,他深沉地热爱儿童和劳动人民,忘我地把毕生精力献给了贫苦儿童的教育事业。

他是第一个提出了初等教育的概念并确定了初等学校的目标地和教育意义他扩充了初等学校的教学内容,他的教育改革精神及其理论在19世纪产生了国际性的影响、各地纷纷以他的学校和著作为蓝本设立裴斯泰洛齐式的学校。

而他在学前教育方面的理论对福禄培尔产生了重要影响,他关于劳动教育的理念对教育实践也产生了极大影响。

教育思想家预期教育实践: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对当时的教育改革和资产阶级明珠教育学的建立在理论和时间上都做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