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学名词解释
公共管理学名词解释
贵州大学研究生复试公共管理学名词解释1公共管理学:公共管理是公共行政的一个分支,运用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理论与方法专门研究公共组织,是研究以政府行政组织为核心的各种公共组织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及其规律的学问。
2公共行政:公共行政可概括为国家行政组织或公共行政组织在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范围之内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这个定义包含着“谁在管理”、“如何管理”、“管理什么”三个方面的:含义。
3行政管理:是运用国家权力对社会事务的一种管理活动。
也泛指一切企业、事业单位的行政事务管理工作。
最广义的:指一切社会组织、团体对有关事务的治理、管理和执行的社会活动。
广义的:指国家政治目标的执行,包括立法、行政、司法等。
狭义的:指国家行政机关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又称为公共行政。
4 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
5公共治理:是由开放的公共管理与广泛的公众参与二者整合而成的公域之治模式,具有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依据多样化、治理方式多样化等典型特征。
6善治:就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善治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它是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是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一种新颖关系,是两者的最佳状态.7政治行政二分法:行政与政治不同“行政管理的领域是一种事务性的领域它与政治领域的那种混乱和冲突相距甚远8公共选择理论:以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为前提,依据自由的市场交换能使双方获利的经济学原理来分析政府的决策行为,民众的公共选择行为以及两者关系的理论学派。
9 新公共管理理论:以现代经济学为自己的理论基础,主张在政府等公共部门广泛采用私营部门成功的管理方法和竞争机制,重视公共服务的产出,强调文官对社会公众的响应力和政治敏感性,倡导在人员录用、任期、工资及其他人事行政环节上实行更加灵活、富有成效的管理。
10。
公共治理理论:关于不要求政府整天疲于应付,而希望政府有自知之明,做自己应做和能做的事;不强求自上而下、等级分明的社会秩序,而重视网络社会各种组织之间的平等对话的系统合作关系的一系列理论。
公共管理学名词解释整理
导论公共行政:政府特别是执行机关为公共提供服务的活动。
行政官员和行政人员主要执行由其他人(政治家)制定的政策和法律。
关注焦点是过程、程序及办公室的管理。
公共管理:公共组织提供公共服务与物品的活动。
更多关注结果和对结果的获得负个人责任。
公共部门:公共事务的管理者和公共物品的提供者。
广义上包括政府机构、公用事业、公共事业、非政府公用机构等部门。
狭义上指政府机构及依据政府决策产生的机构和部门。
公共物品: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自然垄断性以及收费困难等特征的物品。
具有规模效益大的特点。
政府是提供此类物品的最佳方式。
中心城市:经济上有着重要地位起着重要作用,具有强大吸引能力、辐射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的城市。
行政国家:在资本主义三权分立的国家权力主体关系中,行政权力与活动扩张,具有制定和议会立法权力相当的行政命令和制定同法院判决权力相近的行政裁决权,大量直接管理和介入国家、社会事务,从而起到最活跃和最强有力国家作用的一种国家现象。
第一章组织: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形成的具有共同心理意识,并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按一定方式联合起来的有机整体。
组织目标与行为是其本质性特征。
公共组织:广义——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协调社会公共利益关系为目的的组织。
包括政府组织和第三部门组织。
狭义——国家机关组织。
管理层次:公共组织内部纵向的等级数。
管理幅度:一名管理者或一个组织有效管理的下级人员或单位、部门的数量。
(与管理层次在一定规模的组织内呈反比例)首长制:行政组织内法定最高决策权归一个行政首长执掌的组织体制(一长制/独任制)层次制:行政组织纵向分为若干层次,上下层业务性质相同,但有隶属关系,业务范围由上往下逐层缩小的组织体制。
(分级制)职能制:行政组织横向依据不同的组织形式、职能而平等划分若干部门,每个部门所管业务内容不同,但是业务范围大小基本相同的组织体制(分职制)集权制:行政权力集中在上级组织,下级机关只有有限的权力,须依靠上级机关的指令办事的组织体制。
公共管理学名词解释(全)
治理:各种公共的或私人的机构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它是使相互冲突的或不同的利益得以调合并且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的过程。
公共管理学:是研究以政府为主的公共部门进行公共事务管理的规律与过程的科学。
公共管理:公共部门与准公共部门共同满足公共需求、处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以实现良好治理的管理的活动。
公共政策:公共组织为解决和处理公共问题,经过政治协调和管理过程,达成公共利益或公共公共目标的过程。
SWOT分析:在全面评估组织内外环境及其对组织影响的基础上,了解组织的优势与弱势,从而制定良好的战略,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机会,规避风险。
非营利组织:是以不以营利为目的、强调个人奉献与成员互益等价价值观念、主要开展各种公益或互益活动的各种非政府的社会组织。
社会监督:非国家机关的监督,通常指政党、社会团体和群众组织、公民及公民团体、新闻媒体等社会行为主体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的行政行为是否合法所进行的监督。
行政监督:指国家设立的专门行使行政监察职能的机关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和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决定、命令的情况,履行职责的情况以及遵纪守法的情况进行监督、监察和惩戒的活动。
审计监督:国家审计机关维护国际财政经济秩序,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对国务院各级部门和地方政府及其各部门财政收入河支出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依法独立进行监督活动。
福利国家:是指承担维护和增进全体公民基本福利或社会福利的职责的国家。
抽象行政行为:是指国家行政机关针对不特定得人和不特定的事,制定和发布普遍性行为规范行为。
公共服务性政府:满足这回公共需求,提供充足优质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的现在政府。
电子政府:政府运用现代化技术,将政府内部外部的管理和服务职能通过整合、重组、优化后到网络上完成,打破时间、空间以及部门分隔的制约。
为神会公众提供一体化的高效、优质、廉洁的管理和服务。
绩效评估:将实习工作结果与绩效目标比较,评价公共组织与公职人员的实际工作成果,从而对组织绩效进行全面评价。
公共管理学的名词解释
公共管理学的名词解释公共管理是指以政府为核心,整合社会各种力量,运用政治、经济、管理、法律等方法,强化政府治理能力,提升政府绩效和公共服务品质,实现公共福祉与公共利益的过程。
政府失灵是指由于政府机制存在的本质缺陷,导致资源配置效率无法达到最佳的情况。
标杆管理是一种追求卓越的管理模式,通过研究转化,提高组织绩效的管理工具。
企业型政府是指由一群富有企业家精神的公共管理者组成,能够运用各种创新策略,使原本僵化的官僚体制恢复活力,并有效运用资源提高政府的效率。
电子化政府是指政府利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通过不同的信息服务设施,对政府机关、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提供自动化的信息及其他服务,构建一个有回应力、有效率、负责任、服务品质更高的政府。
公共部门是指提供服务和产品的部门,其所提供服务和产品的范围与种类不是由消费者的直接愿望决定,而是由政府机构决定的,在民主社会中是由公民的代表来决定的。
战略管理是管理者有意识的政策选择、发展能力、解释环境,以集中组织的努力,达成目标的行为。
政府再造是指政府改革涉及改变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市民、政府与企业等多个关系的调整,设计政府治理的观念、结构、方式和方法的变革,涉及政府内部组织、运作程序的调整,以及外部关系的调整。
公共管理伦理是公共管理主体作为特定的社会化角色在进行公共管理活动中的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源于政府组织伦理和非政府组织伦理,并具有特定的内容构成。
市场失灵是指因市场缺陷而引起的资源配置无效率,包括市场机制无法将社会资源有效配置和市场经济无法解决效率以外的非经济目标两种情况。
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威当局为解决某项公共问题或满足某项公众需要所选择的行动方案或不行动。
新公共管理是一种基于公共选择代理人理论和交易成本理论的管理理论,以自利人为假设,强调经济价值的优先性,市场机制和企业管理的哲学与技术,以及顾客导向的行政风格。
绩效管理是一种利用绩效信息协助设定同意的绩效目标,进行资源配置与优先顺序的安排,以告知管理者维持或改变既定目标计划,并且报告成功符合目标的管理过程。
公共管理学名词解释
1.办公自动化:是指在行政机关工作中,以计算机为中心,采用一系列现代化的办公设备和先进的通信技术,广泛,全面,迅速的收集,整理,加工,存储和使用信息,为科学管理和决策服务,从而达到提高行政效率的目的.2.办公自动化系统:是指为提高办公效率而建立的,面向特定工作部门,支持其综合办公业务的集成化信息系统.3.不确定型决策:是指决策者对决策对象的自然状态和客观条件都不清楚,决策目标也不够明确,对决策的结果也不能控制和预测.4,标杆管理:是指公共组织通过瞄准竞争的高目标,不断超越自己,超越标杆,追求卓越,成为强中之强组织创新和流程再造的过程.C1,层次管理:是指公共组织内部划分管理层次的数额.2.层级制:又称分级制,是指公共组织在纵向上按照等级划分为不同的层级组织结构,不同等级的职能目标和工作性质相同,但管理范围和管理权限却随着等级降低而逐渐变小的组织类型.3.财政支出:也称为公共支出或政府支出,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将筹集与集中的资金,进行有计划的社会在分配的过程.4.创新型组织:认为通过持续学习创新是一种组织功能,而不是创意活动和脑力激荡.创新应该成为组织流程,并能产生持续的新价值.创新应该是在每个部门进行,整个组织就像爵士乐队一样发挥即兴演奏的效果.5.程序性决策:也叫常规性决策,是指决策者对所要决策的问题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先例可参考的结构性较强,重复性的日常事务所进行的决策.D1.地方政府体制:是地方政府按照一定的法律或标准划分的政府组织形式.2,地方分权制:也称多元制和分离制.它是指中央政府将一些行政权授予下级政府,地方政府有较大的自治权和自主权的行政体制14.电子政府:是指在政府内部采用电子化和自动化技术的基础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建立起网络化的政府信息系统,并利用这个系统为政府机构,社会组织和公民提供方便,高效的政府服务和政务信息.F1.非正式沟通:是一种通过正式规章制度和正式组织程序以外的其他各种渠道进行的沟通.2.非程序性决策:也叫非常规性决策,是指决策者对所要决策的问题无法可依,无章可循,无先例可供参考的决策,是非重复性的,非结构性的决策.3.xx组织:是指组织的设立和经营不是以营利为目的,且净盈余不得分配,由志愿人员组成,实行自我管理的,独立的,公共或民间性质的组织团体.4.分权制:是指上级行政机关或行政首长给予下级充分的自主权,下级可以独自进行决策和管理,上级不予干涉的公共组织类型.5.分离制:又称多元领导制,是指一个公共组织的同一层级的各个组织部门或同一组织部门,隶属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公共组织或行政首长领导,指挥和监督的组织类型.6.法制监督:又称对行政的监督,是指有监督权的国家机关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是否合法正确的行使职权所进行的监督与控制.7.风险型决策:是指决策者对决策对象的自然状态和客观条件比较清楚,也有比较明确的决策目标,但是实现决策目标必须冒一定的风险.G1.公共组织结构:是指公共组织各要素的排列组合方式,由法律所确认的各种正式关系的模式.2.公共组织绩效评估:公共组织通过一定的绩效信息和评价标准,对公共组织所提供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进行全面的控制和监测活动,是公共组织的一项全面的管理措施.4.公共行政环境:指直接或间接地作用或影响公共组织,行政心理,行政行为和管理方法与技术的行政系统内部和外部的各种要素的总和.5.公共财政:指的是仅为市场经济提供公共服务的政府分配行为,它是国家财政的一种具体存在形态,即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类型.6.公文:是指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活动中产生的,按照严格的,法定的生效程序和规范的格式制定的具有传递信息和记录作用的载体.7.公文管理:就是对公文的创制,处臵和管理,即在公文从形成,运转,办理,传递,存贮到转换为档案或销毁的一个完整周期中,以特定的方法和原则对公文进行创制加工,保管料理,使其完善并获得功效的行为或过程.8.公开招标采购:是指采购方通过公开程序,以招标公告的形式,邀请所有有兴趣的,不确定的供应商参加投标的采购方式.9.公众监督:是指让公民参与到司法机关,检察机关,政府机关及其他事业机关的相关事务之中去,充分发挥公民的监督作用,实现权利制约权力以防治腐败.10.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11.国家公务员的任用:是指用人单位根据用人条件和用人标准,按照法定的程序和原则,采用一定的方式,选拔和任用国家公务员的过程.12.国家公务员的调配:是指行政组织基于工作培养人才的需要或其他法定的原因,依据法定的管理程序和方法,改变国家公务员的隶属关系或工作岗位,以激发组织活力并达成人事相宜目的的人事管理制度.13.国家公务员的培训:就是通过有关的培训机构,由具有实际行政工作经验和行政科学理论知识的人员,教导政府公务员掌握和提高行政工作所需的特定知识和技能的过程.14.国家公务员的辞职:是指国家公务员按照一定的法定程序,主动的提出解215.国家公务员的辞退: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据有关法律,按照一定的法定程序和事实,由有关行政机关批准,解除国家公务员与国家行政机关工作关系的制度.16.国家公务员的退休:是指当国家公务员因年老或其他原因而不适宜继续工作时,由政府机构发给该国家公务员一定的退休金,并使之退出政府公务职位的制度.17.国家公务员的考核: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按照法定管理权限,根据国家公务员法规和国家其他有关规定确定的考核内容,原则,方法,形式和程序对所属国家公务员进行的考察与评价制度.18.国家公务员的奖励: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按照规定的标准,条件和程序,对在公务活动中成绩突出的公职人员给予物质,精神嘉奖的人事管理活动.19.国家公务员的xx:是国家和单位为解决国家公务员生活方面的共同需要和特殊需要.在工资之外给予经济上帮助和生活上照顾的制度.20.国家公务员的回避:是指在国家行政机关中,为了防止国家公务员出于某种亲情关系或个人利益,不能秉公执行公务,直至徇私王法,以权谋私,而对其任职和执行公务等做出的事前限制性措施.21.国家预算制度:是国家政权内部立法机构与行政机构划分财政权限,并且由立法机构对行政机构的财政行为予以根本约束和决定的一种制度.22.国家决算:是按照法定程序编制,用以反映国家年度预算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由决算报表和文字说明两部分组成.23.管理层次:是指公共组织内部划分管理层级的数额.24.管理幅度:是指领导机关或领导者直接领导下属的部门或人员的数额.25.xx的行政监督:是指政党,立法机关,司法机关,社会组织,社会舆论和公民以及行政系统内部的专门监督机关,依法对政府和行政人员的履行职责行为的合法性,公平性和有效性的监察和督促.行政事务的机构.27.个人决策:在进行行政决策时,由行政领导者一个人所作出的决策.J1.机关行政:就是指综合办事机构对机关的日常事务,规章制度和工作秩序等所进行的自身事务管理.2.机能制:又称职能制,只指公共组织在横向上按照不同职能目标划分为不同职能部门的组织类型.3.具体行政环境:是指组织内部的环境.具体公共行政环境包括组织文化和管理对象.4,具体环境:也叫组织环境,是指具体而直接地影响和作用于公共组织,行政行为和组织凝聚力的公共组织和内部与外部环境和总和.5.集权制:室指行政权力集中在上级政府或行政首长手中,上级政府或行政首长有决策,指挥和监督的权力,下级处于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被动地位,一切行政行为要按照上级政府或行政首长的指令来行动,自主权很少.6.集体决策:是指在进行行政决策时,由行政领导集体所作出的决策.7.经验决策:是指决策者对决策对象的认识与分析,以及对决策方案的选择,完全凭借决策者在长期工作中所积累的经验和解决问题的惯性思维方式所进行的决策.K1.科学决策:是指决策者凭借科学思维,利用科学手段和科学技术所进行的决策.2.考任制:是指由专门的机构根据统一的,客观的标准,按照公开考试,择优录取的程序产生行政领导者的制度.L1.领导:是指社会组织中承担主管职能的个人或集体在一定原则的指导下,3M1.目标管理:是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而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P1.聘任制:是指根据工作需要,通过签定合同的方式选用外部人员在一定的任期内担任一定的行政领导职务的制度.Q1.确定型决策:是指决策者对决策对象的自然状态和客观条件能够确定,决策目标也非常明确,对句册实施的结果也能确定.2.企业家政府:是指具有企业家精神的行政管理者,用企业的管理方式,以低成本,高产出为目标,敢于冒风险,敢于创新,敢于打破僵化官僚体制,取得高绩效的政府.R1.人事行政:国家的人事机构为实现行政目标和社会目标,通过各种人事管理手段对公共行政人员所进行的制度化和法制化的管理.2.人事行政机关:是指根据人事管理职责,按照一定的组织原则建立起来的专门承担人事行政业务的组织结构.3.人力资源:是指在一定范围内能够作为生产性要素投入社会经济活动的全部劳动人口的总和.S1.市场体制:是不经过中央指令而凭借交易方式的相互作用,实现在全体社会范围内对人的行为进行协调的一种制度.2.市场失效:是指因为市场局限性和缺陷所导致资源配臵的低效率或无效率,并且不能解决外部性问题以及社会公平问题.3.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定标准,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4.税收制度:它是规范国家与纳税人之间税收分配关系的各种法律,法规,条例,实施细则和征收管理制度的总称,是国家税收政策的具体化.5.事前监督:指的是在某中公共行政管理活动开展之前,监督部门围绕公共行政管理主体的行政行为进行的监督检查.6.事中监督:是指对监督对象在执行法律或实施决策,计划过程中履行职责情况进行的监督检查,也叫跟踪监督.7.事后监督:是对行政行为结束以后所进行的监督活动,是对行政行为结果的监督.8.首长制:又称独立制,一长制或首长负责制.它是指行政首长独自掌握决策权和指挥权,对其管辖的公共事务进行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并完全负责的组织类型.W1.委员会制:是指国家最高行政权不是集中掌握在总统或总理手中,而是由议会产生的委员会集体行使的政府体制.2.委员会制:是指在公共组织中,由两个以上掌握决策权和指挥权,按照多数原则进行决策的公共组织类型.3.委任制亦称任命制,是指由立法机关或其他任免机关经过考察而直接任命产生行政领导者的制度.4.完整制:又叫一元统属制,是指公共组织的同一层级或同一组织内部的各个部门,完全接受一个公共组织或同一位行政首长的领导,指挥和监督的组织类型.5.危机决策:是指领导者在自然或人为的突发性事件后,迅速启动各种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大胆预测,作出决定的过程.X1.行政执行:是行政机关及行政人员依法实施行政决策,以实现预期行政目4调度的管理活动.2.行政指挥:指行政领导者运用一定的控制手段,按照目标规范衡量行政决策的执行情况,及时纠正和调节执行中的偏差,以确保实现行政目标的活动.4.行政沟通:是指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在政府各个部门和各个层级之间以及各种人员之间所进行的政务信息的交流与传递.5.行政协调:是指调整行政系统内各机构之间,人员之间,行政运行各环节之间的关系,以及行政系统与行政环境之间的关系,以提高行政效能,实现行政目标的行为.6.行政评估:是指对行政执行活动的进展情况和效果进行评价和总结,包括行政执行过程评估和行政执行效果评估两个方面.7.行政xx:是指国家公务员在行使公共权,管理公共事务的过程中,处理自身与工作对象之间,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以及公私,得失等关系时,所应当遵循的原则精神和规范.8.行政立法:一般是指立法机关通过法定形式将某些立法权授予行政机关,行政机关得依据授权法(含宪法)创制法规和规章的行为.9.行政法规:是指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有关行使行政权力,履行行政职责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10.行政规章:是指特定的行政机关根据法律和法规,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11、行政方法:是指行政机关和行政工作人员,为了达成行政目标,从公共组织的内外部环境和管理对象的实际情况出发,在一定的行政管理思想和管理原则的指导下而采取的各种措施,手段,方法和技术等的总称.12.行政程序:是指公共组织处理各种公共事务所必须遵循的时间顺序和步骤或环节,把办理每件事务按照时间的顺序,划分为前后衔接的若干环节案.行政改革:是指政府为了适应社会环境,或者为了高效公平的处理社会公共事务,调整内部体制和组织结构,重新进行权力配臵,并调整政府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过程.14.行政效率:是指公共组织和行政工作人员从事公共行政管理工作所投入的各种资源与所取得的成果和效益之间的比例关系.16.行政体制:是指政府系统内部行政权力的划分,政府机构的设臵以及运行等各种关系和制度的总和.17,行政监察管辖:是指对某个监督对象确定由哪一级或者哪一个行政监察机关实施监督和哪一级或者哪一个行政监察机关对哪些特定监督事项有权进行管辖的法律制度.18,行政诉讼管辖:是确定各级人民法院之间以及同级人民法院之间的权限划分.19.行政区化体制:是指根据一定的原则将全国领土划分为若干部分和若干层次的管理区域,并设臵相应的行政机关的组织体制.20.行政机关档案:是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活动中直接形成的,保存备查的文字,图表,音像等各种形式的历史记录.21.行政领导;是指在公共组织中,经选举或任命而享有法定权威的领导个人或领导集体,依法行使行政权力,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有效的影响部属,以实现行政目标的行为过程.22.行政领导者:是指在行政系统中有正式权威和正式职位的集体或个人.23.行政领导权力:是指行政领导者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利用其合法地位以不同的激励方式和制约方式,引导下属同心协力达成行政目标的影响力.24.行政领导责任:是指行政领导者违反其法定的义务所引起的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5xx,xx,能力和品德的综合条件.26.行政决策:是指行政领导者在处理政务时,从公共利益和公平与公平原则出发,依照法律和有关规定作出决定的行政行为.27.行政决策体制:是指由承担各项任务的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所组成的一个组织系统.28.行政决策参与:是指行政领导者个人或集体在行政决策时,专家学者,社会团体,公民等参与行政决策是现代行政决策体制的重要内容,也是行政民主化和政治民主化的重要内容.29.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行政主体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依法向法定的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复议申请,行政复议机关依法对该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适当性审查,并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行政行为.30.行政复议范围:是指行政相对人认为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可以向行政复议机关请求重新审查的行为.31.行政诉讼:就是公民或法人对行政机关或行政人员就违法行政行为向司法机关提起诉讼.32.行政诉讼管辖:是确定各级人民法院之间以及同级人民法院之间的权限划分.33.行政追偿:是指行政赔偿义务机关代表国家向行政赔偿请求人支付赔偿费用以后,依法责令有故意或重大过失的公务员,受委托的组织和个人承担部分或者全部赔偿费用的法律制度.34.行政赔偿:也叫行政赔偿责任追究,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违法侵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并造成损害的,国家负责向受害人赔偿的制度.35.行政赔偿请求人:是指受违法行政行为侵害,依法有权请求行政赔偿的人.赔偿请求,旅行行政赔偿义务的机关,而后者则指执行公务造成他人损害的具体行政赔偿义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37.行政赔偿程序:是指行政赔偿请求人向行政赔偿义务机关请求行政赔偿,行政赔偿义务机关处理行政赔偿申请,以及法院解决行政赔偿纠纷的步骤,方式,顺序和时限的总和.38.行政监察管辖:是指对某个对象确定由哪一级或者哪一个行政监察机关实施监督和哪一级或者哪一个行政监察机关对哪些特定监督事项有权进行管辖的法律制度.39.狭义的行政监督:是指行政系统上下级组织间回哦监察机关,依法对行政系统自身旅行职责行为的合法性,公平性和有效性的监察和督促.40.狭义的公共组织:是指政府及其执行部门,以及具有行政授权的社会组织.41.选择性招标采购:是指通过公开程序,邀请供应商提供资格文件,只有通过资格审查的供应商才能参加后续招标.42.选任制:是指通过直接或间接的选举制度选举产生行政领导者的制度.43.学习型组织:是指通过个体,团体学习和组织学习,结合工作不断学习,不断改变观念和不断创新的过程.44.限制性招标:是指不通过预先刊登公告程序,直接邀请一家或两家以上的供应商参加投标.45.西方国家公务员:是指通过非选举程序而被任命担任政府职务的国家工作人员.Y1.一般行政环境:是指公共行政系统外部的宏观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和文化环境.2.一般行政监督:是基于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各级政府对其工作部分和工6良现象.广义的舆论监督是指对社会一切不良现象的监督.狭义的意指通过在公共论坛的言论空间中所抒发的舆论力量对政府机构和政府官员滥用权力等不当行为的监督与制约.Z1.政府职能:是指政府在国家和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所应起的作用.换句话说,就是指政府在国家和社会中行使行政权力的范围,程度和方式.2.政府再造是指对公共体制和公共组织绩效根本性的转型.大幅度提高组织效能,效率,适应性以及创新的能力,并通过改革组织目标,组织激励,责任机制,权力机构以及组织文化等来完成这种转型过程.3.政府采购:是指政府机构出于履行职责的需要,以购买,租赁,委托或雇佣等方式获取货物,工程或服务的活动.4.政府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全员参与的,以各种科学方法改进公共组织的管理与服务的,对公共组织提供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进行全面管理,以获得顾客满意为目标的管理方法,管理理念和制度.5.自然地理环境:指一个国家所处的地理位臵和自然状况.6.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在一定的环境中,逐步形成的全体公共组织成员所共同信奉和遵守的价值观,并支配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7.中央政府体制:是指一个国家的最高国家行政权力和政府职能的划分,政府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等制度的总称.8.侦查监督:是指对公安机关和国家安全机关的刑事侦查实行的法律监督,即监督公安机关和国家安全机关的刑事侦查行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9.职务犯罪监督:是指检察机关针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所实施的监督.10.正式沟通:是一种通过正式的组织程序和组织所规定的正式渠道进行的沟通,是沟通的一种主要形式.中评选出中标供应商,并与之签定合同的一种采购方式12.战略管理:是指对公共组织在一定时期的全局的,长远的发展方向,目标,任务和政策,以及资源调配作出的决策和管理艺术.1、公共管理是指公共组织运用所拥有的公共权力,为有效地实现公共利益,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社会活动。
公共管理学名词解释
1.公共选择理论:(以布坎南为代表)“用经济学的理论、模型和方法研究政治和行政问题”。
公共选择理论是西方经济学和政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横跨经济学和政治学两个领域,用经济学的概念和方法考察政治领域中的集体决策,特别是政府决策的问题。
2.企业家政府理论:是指用企业家的精神,以及企业的管理理念、模式、方法,来改革公共管理部门,重塑政府形象。
3.P途径来自于公共政策学院的"政策途径"B途径来自于商学院并受传统公共行政学影响的"商业途径"4.政府治理工具,又可称之为政策工具或政府工具,它是指政府将其实质目标转化为具体行动的路径和机制,政策工具是政府治理的核心,没有政策工具,就无法实现政府的目标。
5.民营化指由市场或民间部门参与公共服务的生产及输送的过程,即政府部门通过契约外包、业务分担、共同生产或解除管制等方式,将部分职能转由民间部门经营,唯政府须承担财政筹措、业务监督以及绩效成败的责任。
6.公私伙伴关系(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通常是指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为提供公共服务(主要是公用性基础设施建设)而通过正式的协议建立起来的一种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其中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互相取长补短,共担风险、共享收益。
(互动百科)7.多中心治理理论,是个人与机构、公共与私人共同解决公共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它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
即构建政府、市场和社会三维框架下的多中心治理模式。
8.公共管理,是指以政府为核心、包括非政府公共部门在内的多元社会力量采取多种机制与形式,共同解决社会公共问题,处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满足社会公共需求,不断实现和增进公共利益的过程。
9.公共管理者,在现代民主国家,是经法定程序进入政府,担任政府公职,行使公共权力,并从事公务管理的公职人员,是受国家和公民的委托,行使公权力,负责运用资源并指挥公务人员,达成政府施政目标的人。
10.管理者角色管理者在工作中担当的角色:①人际关系方面: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人;②信息方面:运行监控者、信息传播者、发言人;③决策方面:企业家(创业者)、资源分配者、干扰处理者(消防员)、谈判者.公共管理者的特殊角色:执行与捍卫宪法的角色、人民受托者的角色、贤明少数的角色、平衡轮的角色、扮演分析者和教育者的角色。
公共管理学的名词解释
1: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广泛运用政治的、经济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绩效和公共服务品质,从而实现公共福祉与公共利益。
2:政府失灵:指由于政府机制存在的本质上的缺失,而无法使资源配置效率达到最佳的情形。
标杆管理:即追求卓越的管理模式,并将之学习转化,以提高组织绩效的管理工具。
3:企业型政府:系指有一群富有企业家精神的公共管理者组成,他们能够运用各种创新的策略,使原本僵化的官僚体制恢复活力,并有效运用资源提高政府的效率。
4:电子化政府:是指政府有效利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通过不同的信息服务设施,对政府机关、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在其更方便的时间、地点及方式下,提供自动化的信息及其他服务,从而构建一个有回应力、有效率、负责任、具有更高服务品质的政府。
5:公共部门:是指这样一种提供服务和产品的部门,其所提供服务和产品的范围与种类不是由消费者的直接愿望决定,而是由政府机构决定的,在民主社会,是由公民的代表来决定的。
战略管理:是管理者有意识的政策选择、发展能力、解释环境,以集中组织的努力,达成目标的行为,或者说,战略管理是制定、实施和评价组织能够达到目标的艺术或技术。
6:政府再造:是指政府改革将涉及改变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市民、政府与企业诸多关系的调整,设计政府治理的观念、结构、方式和方法的变革;及涉及政府内部组织、运作程序的调整,更涉及外部关系的调整。
7:公共管理伦理:是公共管理主体作为特定的社会化角色在进行公共管理活动中的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
公共管理伦理在相当程度上源于政府组织伦理和非政府组织伦理,并具有特定的内容构成。
8:市场失灵:简单来讲,便是因市场缺陷而引起的资源配置的无效率。
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市场机制无法将社会资源予以有效配置,二是市场经济无法解决效率以外的非经济目标。
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威当局,为解决某项公共问题或满足某项公众需要,所选择的行动方案或不行动。
公共管理学的名词解释
1: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广泛运用政治的、经济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绩效和公共服务品质,从而实现公共福祉与公共利益。
2:政府失灵:指由于政府机制存在的本质上的缺失,而无法使资源配置效率达到最佳的情形。
标杆管理:即追求卓越的管理模式,并将之学习转化,以提高组织绩效的管理工具。
3:企业型政府:系指有一群富有企业家精神的公共管理者组成,他们能够运用各种创新的策略,使原本僵化的官僚体制恢复活力,并有效运用资源提高政府的效率。
4:电子化政府:是指政府有效利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通过不同的信息服务设施,对政府机关、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在其更方便的时间、地点及方式下,提供自动化的信息及其他服务,从而构建一个有回应力、有效率、负责任、具有更高服务品质的政府。
5:公共部门:是指这样一种提供服务和产品的部门,其所提供服务和产品的范围与种类不是由消费者的直接愿望决定,而是由政府机构决定的,在民主社会,是由公民的代表来决定的。
战略管理:是管理者有意识的政策选择、发展能力、解释环境,以集中组织的努力,达成目标的行为,或者说,战略管理是制定、实施和评价组织能够达到目标的艺术或技术。
6:政府再造:是指政府改革将涉及改变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市民、政府与企业诸多关系的调整,设计政府治理的观念、结构、方式和方法的变革;及涉及政府内部组织、运作程序的调整,更涉及外部关系的调整。
7:公共管理伦理:是公共管理主体作为特定的社会化角色在进行公共管理活动中的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
公共管理伦理在相当程度上源于政府组织伦理和非政府组织伦理,并具有特定的内容构成。
8:市场失灵:简单来讲,便是因市场缺陷而引起的资源配置的无效率。
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市场机制无法将社会资源予以有效配置,二是市场经济无法解决效率以外的非经济目标。
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威当局,为解决某项公共问题或满足某项公众需要,所选择的行动方案或不行动。
公共管理学名词解释
1.办公自动化:是指在行政机关工作中,以计算机为中心,采用一系列现代化的办公设备和先进的通信技术,广泛,全面,迅速的收集,整理,加工,存储和使用信息,为科学管理和决策服务,从而达到提高行政效率的目的.2. 办公自动化系统:是指为提高办公效率而建立的,面向特定工作部门,支持其综合办公业务的集成化信息系统.3. 不确定型决策:是指决策者对决策对象的自然状态和客观条件都不清楚决策目标也不够明确,对决策的结果也不能控制和预测.4, 标杆管理:是指公共组织通过瞄准竞争的高目标,不断超越自己,超越标杆,追求卓越,成为强中之强组织创新和流程再造的过程.1, 层次管理:是指公共组织内部划分管理层次的数额.2. 层级制:又称分级制,是指公共组织在纵向上按照等级划分为不同的层级组织结构,不同等级的职能目标和工作性质相同,但管理范围和管理权限却随着等级降低而逐渐变小的组织类型.3. 财政支出:也称为公共支出或政府支出,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将筹集与集中的资金,进行有计划的社会在分配的过程.4. 创新型组织:认为通过持续学习创新是一种组织功能,而不是创意活动和脑力激荡.创新应该成为组织流程,并能产生持续的新价值.创新应该是在每个部门进行,整个组织就像爵士乐队一样发挥即兴演奏的效果5. 程序性决策:也叫常规性决策,是指决策者对所要决策的问题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先例可参考的结构性较强,重复性的日常事务所进行的决策.1. 地方政府体制:是地方政府按照一定的法律或标准划分的政府组织形式2, 地方分权制:也称多元制和分离制.它是指中央政府将一些行政权授予下级政府,地方政府有较大的自治权和自主权的行政体制14.电子政府:是指在政府内部采用电子化和自动化技术的基础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建立起网络化的政府信息系统,并利用这个系统为政府机构,社会组织和公民提供方便,高效的政府服务和政务信息.F1. 非正式沟通:是一种通过正式规章制度和正式组织程序以外的其他各种渠道进行的沟通2. 非程序性决策:也叫非常规性决策,是指决策者对所要决策的问题无法可依,无章可循,无先例可供参考的决策,是非重复性的,非结构性的决策.3. x x 组织:是指组织的设立和经营不是以营利为目的,且净盈余不得分配,由志愿人员组成,实行自我管理的,独立的,公共或民间性质的组织团体.4. 分权制:是指上级行政机关或行政首长给予下级充分的自主权,下级可以独自进行决策和管理,上级不予干涉的公共组织类型.5. 分离制:又称多元领导制,是指一个公共组织的同一层级的各个组织部门或同一组织部门,隶属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公共组织或行政首长领导,指挥和监督的组织类型.6. 法制监督:又称对行政的监督,是指有监督权的国家机关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是否合法正确的行使职权所进行的监督与控制.7. 风险型决策:是指决策者对决策对象的自然状态和客观条件比较清楚,也有比较明确的决策目标,但是实现决策目标必须冒一定的风险.G1.公共组织结构:是指公共组织各要素的排列组合方式,由法律所确认的各种正式关系的模式.2.公共组织绩效评估:公共组织通过一定的绩效信息和评价标准,对公共组织所提供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进行全面的控制和监测活动,是公共组织的一项全面的管理措施.4.公共行政环境:指直接或间接地作用或影响公共组织,行政心理,行政行为和管理方法与技术的行政系统内部和外部的各种要素的总和5. 公共财政:指的是仅为市场经济提供公共服务的政府分配行为,它是国家财政的一种具体存在形态,即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类型.6. 公文:是指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活动中产生的,按照严格的,法定的生效程序和规范的格式制定的具有传递信息和记录作用的载体7. 公文管理:就是对公文的创制,处臵和管理,即在公文从形成,运转,办理,传递,存贮到转换为档案或销毁的一个完整周期中,以特定的方法和原则对公文进行创制加工,保管料理,使其完善并获得功效的行为或过程.8. 公开招标采购:是指采购方通过公开程序,以招标公告的形式,邀请所有有兴趣的,不确定的供应商参加投标的采购方式.9. 公众监督:是指让公民参与到司法机关,检察机关,政府机关及其他事业机关的相关事务之中去,充分发挥公民的监督作用,实现权利制约权力以防治腐败.10. 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11. 国家公务员的任用:是指用人单位根据用人条件和用人标准,按照法定的程序和原则,采用一定的方式,选拔和任用国家公务员的过程.12. 国家公务员的调配:是指行政组织基于工作培养人才的需要或其他法定的原因,依据法定的管理程序和方法,改变国家公务员的隶属关系或工作岗位,以激发组织活力并达成人事相宜目的的人事管理制度13. 国家公务员的培训:就是通过有关的培训机构,由具有实际行政工作经验和行政科学理论知识的人员,教导政府公务员掌握和提高行政工作所需的特定知识和技能的过程.14. 国家公务员的辞职:是指国家公务员按照一定的法定程序,主动的提出解215.国家公务员的辞退: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据有关法律,按照一定的法定程序和事实,由有关行政机关批准,解除国家公务员与国家行政机关工作关系的制度.16. 国家公务员的退休:是指当国家公务员因年老或其他原因而不适宜继续工作时,由政府机构发给该国家公务员一定的退休金,并使之退出政府公务职位的制度.17. 国家公务员的考核: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按照法定管理权限,根据国家公务员法规和国家其他有关规定确定的考核内容,原则,方法,形式和程序对所属国家公务员进行的考察与评价制度.18. 国家公务员的奖励: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按照规定的标准,条件和程序,对在公务活动中成绩突出的公职人员给予物质,精神嘉奖的人事管理活动.19. 国家公务员的xx:是国家和单位为解决国家公务员生活方面的共同需要和特殊需要.在工资之外给予经济上帮助和生活上照顾的制度.20. 国家公务员的回避:是指在国家行政机关中,为了防止国家公务员出于某种亲情关系或个人利益不能秉公执行公务,直至徇私王法,以权谋私,而对其任职和执行公务等做出的事前限制性措施.21. 国家预算制度:是国家政权内部立法机构与行政机构划分财政权限,并且由立法机构对行政机构的财政行为予以根本约束和决定的一种制度.22. 国家决算:是按照法定程序编制,用以反映国家年度预算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由决算报表和文字说明两部分组成.23. 管理层次:是指公共组织内部划分管理层级的数额.24. 管理幅度:是指领导机关或领导者直接领导下属的部门或人员的数额25. xx 的行政监督:是指政党,立法机关,司法机关,社会组织,社会舆论和公民以及行政系统内部的专门监督机关,依法对政府和行政人员的履行职责行为的合法性,公平性和有效性的监察和督促.行政事务的机构.27.个人决策:在进行行政决策时,由行政领导者一个人所作出的决策.1. 机关行政:就是指综合办事机构对机关的日常事务,规章制度和工作秩序等所进行的自身事务管理.2. 机能制:又称职能制,只指公共组织在横向上按照不同职能目标划分为不同职能部门的组织类型.3. 具体行政环境:是指组织内部的环境.具体公共行政环境包括组织文化和管理对象.4, 具体环境:也叫组织环境,是指具体而直接地影响和作用于公共组织,行政行为和组织凝聚力的公共组织和内部与外部环境和总和5. 集权制:室指行政权力集中在上级政府或行政首长手中,上级政府或行政首长有决策,指挥和监督的权力,下级处于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被动地位,一切行政行为要按照上级政府或行政首长的指令来行动,自主权很少. 6. 集体决策:是指在进行行政决策时,由行政领导集体所作出的决策.7. 经验决策:是指决策者对决策对象的认识与分析,以及对决策方案的选择,完全凭借决策者在长期工作中所积累的经验和解决问题的惯性思维方式所进行的决策.1. 科学决策:是指决策者凭借科学思维,利用科学手段和科学技术所进行的决策.2. 考任制:是指由专门的机构根据统一的,客观的标准,按照公开考试,择优录取的程序产生行政领导者的制度.1. 领导:是指社会组织中承担主管职能的个人或集体在一定原则的指导下3M1.目标管理:是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而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P1.聘任制:是指根据工作需要,通过签定合同的方式选用外部人员在一定的任期内担任一定的行政领导职务的制度.Q1.确定型决策:是指决策者对决策对象的自然状态和客观条件能够确定,决策目标也非常明确,对句册实施的结果也能确定.2. 企业家政府:是指具有企业家精神的行政管理者,用企业的管理方式,以低成本,高产出为目标,敢于冒风险,敢于创新,敢于打破僵化官僚体制,取得高绩效的政府.R1.人事行政:国家的人事机构为实现行政目标和社会目标,通过各种人事管理手段对公共行政人员所进行的制度化和法制化的管理.2.人事行政机关:是指根据人事管理职责,按照一定的组织原则建立起来的专门承担人事行政业务的组织结构.3. 人力资源:是指在一定范围内能够作为生产性要素投入社会经济活动的全部劳动人口的总和.S1.市场体制:是不经过中央指令而凭借交易方式的相互作用,实现在全体社会范围内对人的行为进行协调的一种制度.2.市场失效:是指因为市场局限性和缺陷所导致资源配臵的低效率或无效率,并且不能解决外部性问题以及社会公平问题.3. 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定标准,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4. 税收制度:它是规范国家与纳税人之间税收分配关系的各种法律,法规,条例,实施细则和征收管理制度的总称,是国家税收政策的具体化.5. 事前监督:指的是在某中公共行政管理活动开展之前,监督部门围绕公共行政管理主体的行政行为进行的监督检查6. 事中监督:是指对监督对象在执行法律或实施决策,计划过程中履行职责情况进行的监督检查,也叫跟踪监督.7. 事后监督:是对行政行为结束以后所进行的监督活动,是对行政行为结果的监督.8. 首长制:又称独立制,一长制或首长负责制.它是指行政首长独自掌握决策权和指挥权,对其管辖的公共事务进行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并完全负责的组织类型.1.委员会制:是指国家最高行政权不是集中掌握在总统或总理手中,而是由议会产生的委员会集体行使的政府体制2.委员会制:是指在公共组织中,由两个以上掌握决策权和指挥权,按照多数原则进行决策的公共组织类型.3. 委任制亦称任命制,是指由立法机关或其他任免机关经过考察而直接任命产生行政领导者的制度.4. 完整制:又叫一元统属制,是指公共组织的同一层级或同一组织内部的各个部门,完全接受一个公共组织或同一位行政首长的领导,指挥和监督的组织类型.5. 危机决策:是指领导者在自然或人为的突发性事件后,迅速启动各种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大胆预测,作出决定的过程.1.行政执行:是行政机关及行政人员依法实施行政决策,以实现预期行政目4 调度的管理活动.2.行政指挥:指行政领导者运用一定的控制手段,按照目标规范衡量行政决策的执行情况, 及时纠正和调节执行中的偏差,以确保实现行政目标的活动.4. 行政沟通:是指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在政府各个部门和各个层级之间以及各种人员之间所进行的政务信息的交流与传递.5. 行政协调:是指调整行政系统内各机构之间,人员之间,行政运行各环节之间的关系,以及行政系统与行政环境之间的关系,以提高行政效能,实现行政目标的行为.6. 行政评估:是指对行政执行活动的进展情况和效果进行评价和总结,包括行政执行过程评估和行政执行效果评估两个方面.7. 行政xx:是指国家公务员在行使公共权,管理公共事务的过程中,处理自身与工作对象之间,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以及公私,得失等关系时,所应当遵循的原则精神和规范.8. 行政立法:一般是指立法机关通过法定形式将某些立法权授予行政机关,行政机关得依据授权法(含宪法)创制法规和规章的行为.9. 行政法规:是指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有关行使行政权力,履行行政职责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10. 行政规章:是指特定的行政机关根据法律和法规,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11、行政方法:是指行政机关和行政工作人员,为了达成行政目标,从公共组织的内外部环境和管理对象的实际情况出发,在一定的行政管理思想和管理原则的指导下而采取的各种措施,手段,方法和技术等的总称.12. 行政程序:是指公共组织处理各种公共事务所必须遵循的时间顺序和步骤或环节,把办理每件事务按照时间的顺序,划分为前后衔接的若干环节案.行政改革:是指政府为了适应社会环境,或者为了高效公平的处理社会公共事务,调整内部体制和组织结构,重新进行权力配臵,并调整政府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过程.14.行政效率:是指公共组织和行政工作人员从事公共行政管理工作所投入的各种资源与所取得的成果和效益之间的比例关系16. 行政体制:是指政府系统内部行政权力的划分,政府机构的设臵以及运行等各种关系和制度的总和.17, 行政监察管辖:是指对某个监督对象确定由哪一级或者哪一个行政监察机关实施监督和哪一级或者哪一个行政监察机关对哪些特定监督事项有权进行管辖的法律制度.18, 行政诉讼管辖:是确定各级人民法院之间以及同级人民法院之间的权限划分.19. 行政区化体制:是指根据一定的原则将全国领土划分为若干部分和若干层次的管理区域,并设臵相应的行政机关的组织体制.20. 行政机关档案:是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活动中直接形成的,保存备查的文字,图表,音像等各种形式的历史记录.21. 行政领导;是指在公共组织中,经选举或任命而享有法定权威的领导个人或领导集体,依法行使行政权力,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有效的影响部属,以实现行政目标的行为过程.22. 行政领导者:是指在行政系统中有正式权威和正式职位的集体或个人23. 行政领导权力:是指行政领导者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利用其合法地位以不同的激励方式和制约方式,引导下属同心协力达成行政目标的影响力24. 行政领导责任:是指行政领导者违反其法定的义务所引起的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5xx,xx能力和品德的综合条件.26. 行政决策:是指行政领导者在处理政务时,从公共利益和公平与公平原则出发,依照法律和有关规定作出决定的行政行为.27. 行政决策体制:是指由承担各项任务的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所组成的一个组织系统28. 行政决策参与:是指行政领导者个人或集体在行政决策时,专家学者,社会团体,公民等参与行政决策是现代行政决策体制的重要内容,也是行政民主化和政治民主化的重要内容.29. 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行政主体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依法向法定的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复议申请, 行政复议机关依法对该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适当性审查,并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行政行为.30. 行政复议范围:是指行政相对人认为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可以向行政复议机关请求重新审查的行为.31. 行政诉讼:就是公民或法人对行政机关或行政人员就违法行政行为向司法机关提起诉讼.32. 行政诉讼管辖:是确定各级人民法院之间以及同级人民法院之间的权限划分33. 行政追偿:是指行政赔偿义务机关代表国家向行政赔偿请求人支付赔偿费用以后,依法责令有故意或重大过失的公务员,受委托的组织和个人承担部分或者全部赔偿费用的法律制度.34. 行政赔偿:也叫行政赔偿责任追究,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违法侵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并造成损害的,国家负责向受害人赔偿的制度.35. 行政赔偿请求人:是指受违法行政行为侵害,依法有权请求行政赔偿的人.赔偿请求,旅行行政赔偿义务的机关,而后者则指执行公务造成他人损害的具体行政赔偿义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37. 行政赔偿程序:是指行政赔偿请求人向行政赔偿义务机关请求行政赔偿行政赔偿义务机关处理行政赔偿申请,以及法院解决行政赔偿纠纷的步骤,方式,顺序和时限的总和.38. 行政监察管辖:是指对某个对象确定由哪一级或者哪一个行政监察机关实施监督和哪一级或者哪一个行政监察机关对哪些特定监督事项有权进行管辖的法律制度.39. 狭义的行政监督:是指行政系统上下级组织间回哦监察机关,依法对行政系统自身旅行职责行为的合法性,公平性和有效性的监察和督促.40. 狭义的公共组织:是指政府及其执行部门,以及具有行政授权的社会组织.41. 选择性招标采购:是指通过公开程序,邀请供应商提供资格文件,只有通过资格审查的供应商才能参加后续招标.42. 选任制:是指通过直接或间接的选举制度选举产生行政领导者的制度43. 学习型组织:是指通过个体,团体学习和组织学习,结合工作不断学习,不断改变观念和不断创新的过程.44. 限制性招标:是指不通过预先刊登公告程序,直接邀请一家或两家以上的供应商参加投标.45. 西方国家公务员:是指通过非选举程序而被任命担任政府职务的国家工作人员.1. 一般行政环境:是指公共行政系统外部的宏观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和文化环境.2. 一般行政监督:是基于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各级政府对其工作部分和工6 良现象. 广义的舆论监督是指对社会一切不良现象的监督.狭义的意指通过在公共论坛的言论空间中所抒发的舆论力量对政府机构和政府官员滥用权力等不当行为的监督与制约.Z1. 政府职能:是指政府在国家和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所应起的作用.换句话说,就是指政府在国家和社会中行使行政权力的范围,程度和方式.2. 政府再造是指对公共体制和公共组织绩效根本性的转型.大幅度提高组织效能,效率,适应性以及创新的能力,并通过改革组织目标,组织激励,责任机制,权力机构以及组织文化等来完成这种转型过程.3. 政府采购:是指政府机构出于履行职责的需要,以购买,租赁,委托或雇佣等方式获取货物,工程或服务的活动.4. 政府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全员参与的,以各种科学方法改进公共组织的管理与服务的,对公共组织提供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进行全面管理,以获得顾客满意为目标的管理方法, 管理理念和制度.5. 自然地理环境:指一个国家所处的地理位臵和自然状况.6. 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在一定的环境中,逐步形成的全体公共组织成员所共同信奉和遵守的价值观,并支配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7. 中央政府体制:是指一个国家的最高国家行政权力和政府职能的划分,政府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等制度的总称.8. 侦查监督:是指对公安机关和国家安全机关的刑事侦查实行的法律监督,即监督公安机关和国家安全机关的刑事侦查行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9. 职务犯罪监督:是指检察机关针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所实施的监督.10. 正式沟通:是一种通过正式的组织程序和组织所规定的正式渠道进行的沟通,是沟通的一种主要形式.中评选出中标供应商,并与之签定合同的一种采购方式12.战略管理:是指对公共组织在一定时期的全局的,长远的发展方向,目标,任务和政策,以及资源调配作出的决策和管理艺术.1、公共管理是指公共组织运用所拥有的公共权力,为有效地实现公共利益,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社会活动。
公共管理名词解释
公共管理学名词解释1.公共管理:指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广泛运用政治的、经济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绩效和公共服务品质,从而实现公共的福社与公共利益的过程。
2.公共管理学:公共管理学是指运用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理论与方法研究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组织的管理活动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体系。
3.新公共管理:新公共管理是指以自利人为假设,基于公共选择代理人理论及其交易成本理论,以传统的管理主义和新泰罗主义为基点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公共管理范式。
4.公共管理者:指受国家和公民的委托,行使公权力,负责运用资源达成政府施政目标的人。
在现代民主国家中,公共管理者是经法定程序进入政府,担任政府公职,行使公权力,并从事公务管理的公职人员。
5.管理者的角色:管理者在组织体系中从事各种管理活动的立场、行为表现的特征的总和,是特定的管理的行为范畴。
6.有效的公共管理者:指其在公共管理中的活动产出能够达到所期望的效果或影响的管理者。
7.公共部门:指为政府所有的,向社会提供公共政策和公共服务的经济实体。
8.公共产品:指消费者偏好在市场上无法反映,需要由政府通过财政机制向社会提供,以满足公众的社会性需求的产品或服务。
9.内部性问题:指政府行为主体由于其“经济人”特性,在政治市场中可能受到权利、职位及其相关物质利益的驱动,而谋求个性效用最大化,从而导致公共选择的结果偏离公共目标的问题。
10.政府治理工具:指政府将其实质目标转化为具体行动的路途和机制。
政策工具是政府治理的核心,没有政策工具,便无法实现政府的目标。
当代各国的政府治理工具主要包括:命令条款、财政补助、管制规定、征税、劝诫、权威和契约等11.政府失灵:由于政府机制存在的本质上的缺失,而无法使资源配置效率达到最佳的情形。
12.市场失灵:因市场缺陷而引起的资源配置的无效率的状况。
13.SWOT分析:指通过了解组织自身的优势与弱势,掌握外部机会,规避威胁,从而制定良好战略的方法。
公共管理学的名词解释
1 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广泛运用政治的、经济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绩效和公共服务品质,从而实现公共福祉与公共利益。
2公共组织从广义上看,是不以营利为目的,而是服务社会大众,提高公共利益为宗旨的组织,从狭义角度回答。
3 公共选择理论是当代经济学领域中一个相对较新的理论分支与学说;它帮助人们理解和加深对公共产品、公共权力、公共选择等核心概念的认识,主要从新政治经济学理论的视角介绍国家的起源、政府的权利和义务、公共所有权、公共资源、公共政策、宪法、宪政、共和、民主和自由、市场与国家等方面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
4 新西兰模式在改革措施最为激进、新公共管理趋向最为明显的新西兰取得的佳绩,随着工党上台执政,开始了公共行政改革。
其改革力度大、富于系统性而受到举世瞩目,被称为新西兰模式。
5契约失效当服务的购买者与消费者分离的时候,消费者往往缺少足够的信息来评估服务的质量,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由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赢利性机构提供相应的服务,那么这些机构很可能利用自己在信息不对称关系中所占的优势地位,用以次充好、以少充多来欺骗消费者,即所谓的契约失效。
6公共伦理公共伦理是指用以实现共同价值和利益,规范全体社会公众包括社会组织和个人行为的各种道德规范、规章制度等。
7公共决策公共决策是指公共组织在处理国家政务和社会事务过程中抉择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做出决定的过程。
8风险型决策风险型决策是介于确定型决策和非确定型决策之间的一种决策,即决策时存在一个确定目标,掌握了部分决策必备的信息,面对两种以上的环境和条件,有可供选择的方案,而且每个方案可能出现几种不同的结果,但可预测各种结果出现的概率,对决策结果要承担一定风险的决策。
9公共管理协调公共管理协调指协商、调整公共组织系统与其外部环境之间和系统内部的各种关系,使之权责清晰,分工合作,相互配合,有效地实现公共管理目标和提高整体效能的行为。
公共管理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公共管理职能是指特定环境下,公共管理部门在社会公共产品与服务的管理过程中所承担的基本职责与所具有的功能作用的统一体。
2、公共组织:从广义而言,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而是以服务社会大众、提高公共利益为宗旨的组织。
从狭义上看,是指行使行政权,达成公共目的的组织。
3、非政府公共管理:非政府公共部门动员、管理和运作社会公益资源,生产和提供非营利的公益服务,满足社会对公益服务的需要,创造社会公益价值并促进社会协调发展的过程。
其主体主要是各种形式的非政府组织。
4、公共政策社会公共权威在特定的情景中,为达到一定的目标而制定的行动方案或行动准则。
其作用是规范和指导有关机构、团体或个人的行动,其表达形式包括法律法规、行政规定或命令、国家领导人口头或书面的指示、政府大型规划、具体行动计划及相关策略等。
5、所谓政策执行就是政策方案被采纳以后,政策执行者通过一定的政策组织形式,运用各种政策资源,经解释、实施、服务和宣传等行动方式将政策观念形态的内容转化为现实效果,从而使既定的政策目标得以实现的过程。
6、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in public sector)是指公共部门通过建立政策和制度体系、运用激励机制来管理公共部门内部人力资源的实践活动。
7、公共部门绩效管理是指基于公共部门的战略目标和绩效计划,对公职人员的绩效状况进行考察和比较,通过持续的绩效反馈和改进,使其工作行为和绩效状况与公共部门战略保持一致的管理过程。
8、公共部门战略管理是指在符合和保证公共部门宗旨的条件下,在充分利用环境中存在的各种机会并创造新机会的基础上确定公共部门同环境的关系,使得公共部门的职能范围和发展方向得到合理的调整,使得公共部门资源目标和对策选择更为合理,以更好的向社会公众提供公共服务而进行的整体性谋划。
9、公共危机管理代表一系列旨在防范危机、应对危机和减轻与危机相关的实际损害的行动因素。
公共管理学名词解释
公共管理学——名词解释B1. 办公自动化:是指在行政机关工作中,以计算机为中心,采用一系列现代化的办公设备和先进的通信技术,广泛,全面,迅速的收集,整理,加工,存储和使用信息,为科学管理和决策效劳,从而到达提高行政效率的目的.2.办公自动化系统:是指为提高办公效率而建立的,面向特定工作部门,支持其综合办公业务的集成化信息系统.3.不确定型决策:是指决策者对决策对象的自然状态和客观条件都不清楚,决策目标也不够明确,对决策的结果也不能控制和预测.4,标杆管理:是指公共组织通过瞄准竞争的高目标,不断超越自己,超越标杆,追求卓越,成为强中之强组织创新和流程再造的过程.C1,层次管理:是指公共组织内部划分管理层次的数额.2.层级制:又称分级制,是指公共组织在纵向上按照等级划分为不同的层级组织构造,不同等级的职能目标和工作性质一样,但管理范围和管理权限却随着等级降低而逐渐变小的组织类型.3.财政支出:也称为公共支出或政府支出,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将筹集与集中的资金,进展有方案的社会在分配的过程.4.创新型组织:认为通过持续学习创新是一种组织功能,而不是创意活动和脑力激荡.创新应该成为组织流程,并能产生持续的新价值.创新应该是在每个部门进展,整个组织就像爵士乐队一样发挥即兴演奏的效果.5.程序性决策:也叫常规性决策,是指决策者对所要决策的问题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先例可参考的构造性较强,重复性的日常事务所进展的决策.D1.地方政府体制:是地方政府按照一定的法律或标准划分的政府组织形式. 2,地方分权制:也称多元制和别离制.它是指中央政府将一些行政权授予下级政府,地方政府有较大的自治权和自主权的行政体制3.单向沟通:是一种一方只发出信息,另一方只接收信息而不反应信息的沟通.故亦称无反应沟通.4.电子政府:是指在政府内部采用电子化和自动化技术的根底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建立起网络化的政府信息系统,并利用这个系统为政府机构,社会组织和公民提供方便,高效的政府效劳和政务信息.F1.非正式沟通:是一种通过正式规章制度和正式组织程序以外的其他各种渠道进展的沟通.2.非程序性决策:也叫非常规性决策,是指决策者对所要决策的问题无法可依,无章可循,无先例可供参考的决策,是非重复性的,非构造性的决策.3.非营利组织:是指组织的设立和经营不是以营利为目的,且净盈余不得分配,由志愿人员组成,实行自我管理的,独立的,公共或民间性质的组织团体.4.分权制:是指上级行政机关或行政首长给予下级充分的自主权,下级可以单独进展决策和管理,上级不予干预的公共组织类型.5.别离制:又称多元领导制,是指一个公共组织的同一层级的各个组织部门或同一组织部门,隶属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公共组织或行政首长领导,指挥和监视的组织类型.6.法制监视:又称对行政的监视,是指有监视权的国家机关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是否合法正确的行使职权所进展的监视与控制.7.风险型决策:是指决策者对决策对象的自然状态和客观条件比拟清楚,也有比拟明确的决策目标,但是实现决策目标必须冒一定的风险.G1.公共组织构造:是指公共组织各要素的排列组合方式,由法律所确认的各种正式关系的模式.2.公共组织绩效评估:公共组织通过一定的绩效信息和评价标准,对公共组织所提供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效劳的效率和质量进展全面的控制和监测活动,是公共组织的一项全面的管理措施.3.公共行政学:是研究公共组织依法处理政务的有效性,公平性,XX性的规律的穿插性与综合性学科.4.公共行政环境:指直接或间接地作用或影响公共组织,行政心理,行政行为和管理方法与技术的行政系统内部和外部的各种要素的总和.5.公共财政:指的是仅为市场经济提供公共效劳的政府分配行为,它是国家财政的一种具体存在形态,即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类型.6.公文:是指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活动中产生的,按照严格的,法定的生效程序和标准的格式制定的具有传递信息和记录作用的载体.7.公文管理:就是对公文的创制,处置和管理,即在公文从形成,运转,办理,传递,存贮到转换为档案或销毁的一个完整周期中,以特定的方法和原那么对公文进展创制加工,保管料理,使其完善并获得成效的行为或过程.8.公开招标采购:是指采购方通过公开程序,以招标公告的形式,邀请所有有兴趣的,不确定的供给商参加投标的采购方式.9.公众监视:是指让公民参与到司法机关,检察机关,政府机关及其他事业机关的相关事务之中去,充分发挥公民的监视作用,实现权利制约权力以防治腐败.10.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11.国家公务员的任用:是指用人单位根据用人条件和用人标准,按照法定的程序和原那么,采用一定的方式,选拔和任用国家公务员的过程.12.国家公务员的调配:是指行政组织基于工作培养人才的需要或其他法定的原因,依据法定的管理程序和方法,改变国家公务员的隶属关系或工作岗位,以激发组织活力并达成人事相宜目的的人事管理制度.13.国家公务员的培训:就是通过有关的培训机构,由具有实际行政工作经历和行政科学理论知识的人员,教诲政府公务员掌握和提高行政工作所需的特定知识和技能的过程.14.国家公务员的辞职:是指国家公务员按照一定的法定程序,主动的提出解除与其所效劳的行政机关工作关系的申请,并经过有关部门批准而辞去所担任的行政职务的制度.15.国家公务员的辞退: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据有关法律,按照一定的法定程序和事实,由有关行政机关批准,解除国家公务员与国家行政机关工作关系的制度.16.国家公务员的退休:是指当国家公务员因年老或其他原因而不适宜继续工作时,由政府机构发给该国家公务员一定的退休金,并使之退出政府公务职位的制度.17.国家公务员的考核: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按照法定管理权限,根据国家公务员法规和国家其他有关规定确定的考核内容,原那么,方法,形式和程序对所属国家公务员进展的考察与评价制度.18.国家公务员的奖励: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按照规定的标准,条件和程序,对在公务活动中成绩突出的公职人员给予物质,精神嘉奖的人事管理活动.19.国家公务员的福利:是国家和单位为解决国家公务员生活方面的共同需要和特殊需要.在工资之外给予经济上帮助和生活上照顾的制度.20.国家公务员的回避:是指在国家行政机关中,为了防止国家公务员出于某种亲情关系或个人利益,不能秉公执行公务,直至徇私王法,以权谋私,而对其任职和执行公务等做出的事前限制性措施.21.国家预算制度:是国家政权内部立法机构与行政机构划分财政权限,并且由立法机构对行政机构的财政行为予以根本约束和决定的一种制度.22.国家决算:是按照法定程序编制,用以反映国家年度预算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由决算报表和文字说明两局部组成.23.管理层次:是指公共组织内部划分管理层级的数额.24.管理幅度:是指领导机关或领导者直接领导下属的部门或人员的数额.25.广义的行政监视:是指政党,立法机关,司法机关,社会组织,社会舆论和公民以及行政系统内部的专门监视机关,依法对政府和行政人员的履行职责行为的合法性,公平性和有效性的监察和催促.26.广义的公共组织:不仅指政府及其执行部门,而且包括立法机关,司法机关,工厂,企业,学校,医院,教会,军队,政党等社会组织和社会团体的管理行政事务的机构.27.个人决策:在进展行政决策时,由行政领导者一个人所作出的决策.J1.机关行政:就是指综合办事机构对机关的日常事务,规章制度和工作秩序等所进展的自身事务管理.2.机能制:又称职能制,只指公共组织在横向上按照不同职能目标划分为不同职能部门的组织类型.3.具体行政环境:是指组织内部的环境.具体公共行政环境包括组织文化和管理对象.4,具体环境:也叫组织环境,是指具体而直接地影响和作用于公共组织,行政行为和组织凝聚力的公共组织和内部与外部环境和总和.5.集权制:室指行政权力集中在上级政府或行政首长手中,上级政府或行政首长有决策,指挥和监视的权力,下级处于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被动地位,一切行政行为要按照上级政府或行政首长的指令来行动,自主权很少.6.集体决策:是指在进展行政决策时,由行政领导集体所作出的决策.7.经历决策:是指决策者对决策对象的认识与分析,以及对决策方案的选择,完全凭借决策者在长期工作中所积累的经历和解决问题的惯性思维方式所进展的决策.K1.科学决策:是指决策者凭借科学思维,利用科学手段和科学技术所进展的决策.2.考任制:是指由专门的机构根据统一的,客观的标准,按照公开考试,择优录取的程序产生行政领导者的制度.L1.领导:是指社会组织中承当主管职能的个人或集体在一定原那么的指导下,依据法律或组织规章制度,行使其职权,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有效的影响部属,以共同实现组织目标的行为过程.M1.目标管理:是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而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正确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P1.聘任制:是指根据工作需要,通过签定合同的方式选用外部人员在一定的任期内担任一定的行政领导职务的制度.Q1.确定型决策:是指决策者对决策对象的自然状态和客观条件能够确定,决策目标也非常明确,对句册实施的结果也能确定.2.企业家政府:是指具有企业家精神的行政管理者,用企业的管理方式,以低本钱,高产出为目标,敢于冒风险,敢于创新,敢于打破僵化官僚体制,取得高绩效的政府.R1.人事行政:国家的人事机构为实现行政目标和社会目标,通过各种人事管理手段对公共行政人员所进展的制度化和法制化的管理.2.人事行政机关:是指根据人事管理职责,按照一定的组织原那么建立起来的专门承当人事行政业务的组织构造.3.人力资源:是指在一定范围内能够作为生产性要素投入社会经济活动的全部劳动人口的总和.S1.市场体制:是不经过中央指令而凭借交易方式的相互作用,实现在全体社会范围内对人的行为进展协调的一种制度.2.市场失效:是指因为市场局限性和缺陷所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或无效率,并且不能解决外部性问题以及社会公平问题.3.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定标准,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而形成的一种特定的分配关系.4.税收制度:它是标准国家与纳税人之间税收分配关系的各种法律,法规,条例,实施细那么和征收管理制度的总称,是国家税收政策的具体化.5.事前监视:指的是在某中公共行政管理活动开展之前,监视部门围绕公共行政管理主体的行政行为进展的监视检查.6.事中监视:是指对监视对象在执行法律或实施决策,方案过程中履行职责情况进展的监视检查,也叫跟踪监视.7.事后监视:是对行政行为完毕以后所进展的监视活动,是对行政行为结果的监视.8.首长制:又称独立制,一长制或首长负责制.它是指行政首长单独掌握决策权和指挥权,对其管辖的公共事务进展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并完全负责的组织类型.W1.委员会制:是指国家最高行政权不是集中掌握在总统或总理手中,而是由议会产生的委员会集体行使的政府体制.2.委员会制:是指在公共组织中,由两个以上掌握决策权和指挥权,按照多数原那么进展决策的公共组织类型.3.委任制亦称任命制,是指由立法机关或其他任免机关经过考察而直接任命产生行政领导者的制度.4.完整制:又叫一元统属制,是指公共组织的同一层级或同一组织内部的各个部门,完全承受一个公共组织或同一位行政首长的领导,指挥和监视的组织类型.5.危机决策:是指领导者在自然或人为的突发性事件后,迅速启动各种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大胆预测,作出决定的过程.X1.行政执行:是行政机关及行政人员依法实施行政决策,以实现预期行政目标和社会目标的活动的总和. 行政执行行政指挥:是行政领导者在行政执行过程中,按照既定的决策目标和实施方案,对其部属进展领导,指挥和调度的管理活动.2.行政指挥:指行政领导者运用一定的控制手段,按照目标标准衡量行政决策的执行情况,及时纠正和调节执行中的偏差,以确保实现行政目标的活动.4.行政沟通:是指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在政府各个部门和各个层级之间以及各种人员之间所进展的政务信息的交流与传递.5.行政协调:是指调整行政系统内各机构之间,人员之间,行政运行各环节之间的关系,以及行政系统与行政环境之间的关系,以提高行政效能,实现行政目标的行为.6.行政评估:是指对行政执行活动的进展情况和效果进展评价和总结,包括行政执行过程评估和行政执行效果评估两个方面.7.行政道德:是指国家公务员在行使公共权,管理公共事务的过程中,处理自身与工作对象之间,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以及公私,得失等关系时,所应当遵循的原那么精神和标准.8.行政立法:一般是指立法机关通过法定形式将某些立法权授予行政机关,行政机关得依据授权法(含宪法)创制法规和规章的行为.9.行政法规:是指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有关行使行政权力,履行行政职责的标准性文件的总称.10.行政规章:是指特定的行政机关根据法律和法规,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标准性文件的总称.11、行政方法:是指行政机关和行政工作人员,为了达成行政目标,从公共组织的内外部环境和管理对象的实际情况出发,在一定的行政管理思想和管理原那么的指导下而采取的各种措施,手段,方法和技术等的总称.12.行政程序:是指公共组织处理各种公共事务所必须遵循的时间顺序和步骤或环节,把办理每件事务按照时间的顺序,划分为前后衔接的假设干环节或步骤的过程的行政行为.13.行政方案:是指行政机关为了实现行政目标和公共利益,益发制定行动方案. 行政改革:是指政府为了适应社会环境,或者为了高效公平的处理社会公共事务,调整内部体制和组织构造,重新进展权力配置,并调整政府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过程.14.行政效率:是指公共组织和行政工作人员从事公共行政管理工作所投入的各种资源与所取得的成果和效益之间的比例关系.16.行政体制:是指政府系统内部行政权力的划分,政府机构的设置以及运行等各种关系和制度的总和.17,行政监察管辖:是指对某个监视对象确定由哪一级或者哪一个行政监察机关实施监视和哪一级或者哪一个行政监察机关对哪些特定监视事项有权进展管辖的法律制度.18,行政诉讼管辖:是确定各级人民法院之间以及同级人民法院之间的权限划分.19.行政区化体制:是指根据一定的原那么将全国领土划分为假设干局部和假设干层次的管理区域,并设置相应的行政机关的组织体制.20.行政机关档案:是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活动中直接形成的,保存备查的文字,图表,音像等各种形式的历史记录.21.行政领导;是指在公共组织中,经选举或任命而享有法定权威的领导个人或领导集体,依法行使行政权力,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有效的影响部属,以实现行政目标的行为过程.22.行政领导者:是指在行政系统中有正式权威和正式职位的集体或个人.23.行政领导权力:是指行政领导者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利用其合法地位以不同的鼓励方式和制约方式,引导下属同心协力达成行政目标的影响力.24.行政领导责任:是指行政领导者违反其法定的义务所引起的必须承当的法律后果.25.行政领导者的素质:是指行政领导者所具备先天的心理和智力,经过后天教育与实践所形成的行政领导者必须具备的价值取向,心理特点,文化修养,智慧,能力和品德的综合条件.26.行政决策:是指行政领导者在处理政务时,从公共利益和公平与公平原那么出发,依照法律和有关规定作出决定的行政行为.27.行政决策体制:是指由承当各项任务的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所组成的一个组织系统.28.行政决策参与:是指行政领导者个人或集体在行政决策时,专家学者,社会团体,公民等参与行政决策是现代行政决策体制的重要内容,也是行政XX化和政治XX化的重要内容.29.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行政主体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依法向法定的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复议申请,行政复议机关依法对该具体行政行为进展合法性,适当性审查,并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行政行为.30.行政复议范围:是指行政相对人认为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可以向行政复议机关请求重新审查的行为.31.行政诉讼:就是公民或法人对行政机关或行政人员就XX行政行为向司法机关提起诉讼.32.行政诉讼管辖:是确定各级人民法院之间以及同级人民法院之间的权限划分.33.行政追偿:是指行政赔偿义务机关代表国家向行政赔偿请求人支付赔偿费用以后,依法责令有成心或重大过失的公务员,受委托的组织和个人承当局部或者全部赔偿费用的法律制度.34.行政赔偿:也叫行政赔偿责任追究,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XX侵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并造成损害的,国家负责向受害人赔偿的制度.35.行政赔偿请求人:是指受XX行政行为侵害,依法有权请求行政赔偿的人.36.行政赔偿义务机关:是指代表国家承受行政赔偿请求,参加行政赔偿诉讼,履行行政赔偿义务的机关,其与行政侵权行为人不同,前者专指承受行政赔偿请求,旅行行政赔偿义务的机关,而后者那么指执行公务造成他人损害的具体行政赔偿义务机关机关及其工作人员.37.行政赔偿程序:是指行政赔偿请求人向行政赔偿义务机关请求行政赔偿,行政赔偿义务机关处理行政赔偿申请,以及法院解决行政赔偿纠纷的步骤,方式,顺序和时限的总和.38.行政监察管辖:是指对某个对象确定由哪一级或者哪一个行政监察机关实施监视和哪一级或者哪一个行政监察机关对哪些特定监视事项有权进展管辖的法律制度.39.狭义的行政监视:是指行政系统上下级组织间回哦监察机关,依法对行政系统自身旅行职责行为的合法性,公平性和有效性的监察和催促.40.狭义的公共组织:是指政府及其执行部门,以及具有行政授权的社会组织.41.选择性招标采购:是指通过公开程序,邀请供给商提供资格文件,只有通过资格审查的供给商才能参加后续招标.42.选任制:是指通过直接或间接的选举制度选举产生行政领导者的制度.43.学习型组织:是指通过个体,团体学习和组织学习,结合工作不断学习,不断改变观念和不断创新的过程.44.限制性招标:是指不通过预先登载公告程序,直接邀请一家或两家以上的供给商参加投标.45.西方国家公务员:是指通过非选举程序而被任命担任政府职务的国家工作人员.Y1.一般行政环境:是指公共行政系统外部的宏观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和文化环境.2.一般行政监视:是基于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各级政府对其工作局部和工作人员的监视.3.舆论监视:是指公民或社会组织通过公共论坛批评包括权力腐败在内的不良现象.广义的舆论监视是指对社会一切不良现象的监视.狭义的意指通过在公共论坛的言论空间中所抒发的舆论力量对政府机构和政府官员滥用权力等不当行为的监视与制约.Z1.政府职能:是指政府在国家和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所应起的作用.换句话说,就是指政府在国家和社会中行使行政权力的范围,程度和方式.2.政府再造是指对公共体制和公共组织绩效根本性的转型.大幅度提高组织效能,效率,适应性以及创新的能力,并通过改革组织目标,组织鼓励,责任机制,权力机构以及组织文化等来完成这种转型过程.3.政府采购:是指政府机构出于履行职责的需要,以购置,租赁,委托或雇佣等方式获取货物,工程或效劳的活动.4.政府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全员参与的,以各种科学方法改良公共组织的管理与效劳的,对公共组织提供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效劳进展全面管理,以获得顾客满意为目标的管理方法,管理理念和制度.5.自然地理环境:指一个国家所处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状况.6.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在一定的环境中,逐步形成的全体公共组织成员所共同信奉和遵守的价值观,并支配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那么.7.中央政府体制:是指一个国家的最高国家行政权力和政府职能的划分,政府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等制度的总称.8.侦查监视:是指对公安机关和国家平安机关的刑事侦查实行的法律监视,即监视公安机关和国家平安机关的刑事侦查行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9.职务犯罪监视:是指检察机关针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所实施的监视.10.正式沟通:是一种通过正式的组织程序和组织所规定的正式渠道进展的沟通,是沟通的一种主要形式.11.招标性采购:是指通过招标的方式,邀请所有的或一定范围的潜在的供给商参加投标,采购主体通过某种事先确定并公布的标准从所有投标供给商中评选出中标供给商,并与之签定合同的一种采购方式12.战略管理:是指对公共组织在一定时期的全局的,长远的开展方向,目标,任。
公共管理学名词解释
公共物品:是指用于满足社会公共消费需要的物品、劳务或服务,是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自然垄断性以及收费困难或等特征的物品。
公共组织: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以追求公共利益为其价值取向,以协调公共利益关系、提供公共服务、管理公共事务、维护公共秩序为基本职能的组织,它一般拥有公共权力或者公共权力的授权,负有公共责任。
政府组织:是指国家的行政机关,即根据宪法和法律组建的、行使行政权力、执行行政职能、推行政务、管理国家公共事务的机构体系。
公共领导:是指公共组织的领导者在一定的环境下,为确定和实现公共目标,通过对各种社会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对组织成员和公众进行统御和指引的行为过程。
领导:是领导者在一定环境下,为确定和实现既定目标,对被领导者进行统御和指引的行为过程,它包含了领导者、被领导者和环境三个基本要素。
治理:是指公共管理组织在一个既定的范围内运用公共权威维持秩序和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以满足公众的需要,治理的目的是要在各种不同的制度关系中运用权力去引导、控制和规范公民的各种活动,以最大限度地增进公共利益。
公共政策:以政府等为代表的决策主体运用被赋予的公共权力区分社会利益需求,协调社会利益矛盾与冲突的方略。
信息资源:指记录在载体上的信息内容,是指限于信息本身的文献资源或数据资源,或者说各种媒介和形式的信息集合,包括文字、声像、印刷品、图形、图像、电子信息等。
政务信息资源:是一种集成性和综合性的管理活动,是公共部门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对政务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存储、交换共享、开发利用和服务,对信息活动各要素进行规划,预算,组织,协调,指导,培训和控制,以实现政务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有效地满足公共部门自身和社会信息需求活动过程。
职务分析:是指对某一特定的职务做出明确规定,并确定完成这一职务需要有什么样的行为的过程。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的紧急事件。
公共管理学名词解释
1.公共选择理论:(以布坎南为代表)“用经济学的理论、模型和方法研究政治和行政问题”。
公共选择理论是西方经济学和政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横跨经济学和政治学两个领域,用经济学的概念和方法考察政治领域中的集体决策,特别是政府决策的问题。
2.企业家政府理论:是指用企业家的精神,以及企业的管理理念、模式、方法,来改革公共管理部门,重塑政府形象。
3.P途径来自于公共政策学院的"政策途径"B途径来自于商学院并受传统公共行政学影响的"商业途径"4.政府治理工具,又可称之为政策工具或政府工具,它是指政府将其实质目标转化为具体行动的路径和机制,政策工具是政府治理的核心,没有政策工具,就无法实现政府的目标。
5.民营化指由市场或民间部门参与公共服务的生产及输送的过程,即政府部门通过契约外包、业务分担、共同生产或解除管制等方式,将部分职能转由民间部门经营,唯政府须承担财政筹措、业务监督以及绩效成败的责任。
6.公私伙伴关系(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通常是指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为提供公共服务(主要是公用性基础设施建设)而通过正式的协议建立起来的一种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其中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互相取长补短,共担风险、共享收益。
(互动百科)7.多中心治理理论,是个人与机构、公共与私人共同解决公共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它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
即构建政府、市场和社会三维框架下的多中心治理模式。
8.公共管理,是指以政府为核心、包括非政府公共部门在内的多元社会力量采取多种机制与形式,共同解决社会公共问题,处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满足社会公共需求,不断实现和增进公共利益的过程。
9.公共管理者,在现代民主国家,是经法定程序进入政府,担任政府公职,行使公共权力,并从事公务管理的公职人员,是受国家和公民的委托,行使公权力,负责运用资源并指挥公务人员,达成政府施政目标的人。
10.管理者角色管理者在工作中担当的角色:①人际关系方面: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人;②信息方面:运行监控者、信息传播者、发言人;③决策方面:企业家(创业者)、资源分配者、干扰处理者(消防员)、谈判者.公共管理者的特殊角色:执行与捍卫宪法的角色、人民受托者的角色、贤明少数的角色、平衡轮的角色、扮演分析者和教育者的角色。
公共管理学名词解释
公共管理学名词解释
1.公共管理: 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依法通过对公共事务的管理,
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以保障和增进社会公共利益的职能活动。
2. 无缝隙政府组织理论:又称“无界线政府”,是用灵活的、弹性的组织形态,以满足顾客的无缝隙的需要为目标的政府组织变革。
3. 公共组织: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目标的组织,它一般拥有公共权力或者公共权力的授权,负有公共责任,以提供公共服务、管理公共事务、供给公共产品为基本职能。
4.非营利组织:不以营利为目的,服务社会公众的非官方性公共组织。
5. 公共领导:公共组织的领导者在一定环境下,为确定和实现公共目标,通过对各种社会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对组织成员和公众进行统御和指引的行为过程。
6. 公共管理职能:特定环境下,公共管理部门在社会公共产品与服务的管理过程中所承担的基本职责与所具有的功能作用的统一体。
7.程序性职能:决策,组织,领导,控制
8.任务性职能:经济职能,政治职能,社会管理职能,文化职能。
9. 公共政策:是各级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等权威机构)在职能范围内为了解决和处理公共问题,经过政治协调和管理过程,达成公共利益或公共目标的过程。
10.公共部门绩效管理:在设定的公共服务绩效目标的基础上,对公共部门提供公共服务的全过程进行追踪监测,并作出系统的绩效评估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管理学——名词解释B1. 办公自动化:是指在行政机关工作中,以计算机为中心,采用一系列现代化的办公设备和先进的通信技术,广泛,全面,迅速的收集,整理,加工,存储和使用信息,为科学管理和决策服务,从而达到提高行政效率的目的.2.办公自动化系统:是指为提高办公效率而建立的,面向特定工作部门,支持其综合办公业务的集成化信息系统.3.不确定型决策:是指决策者对决策对象的自然状态和客观条件都不清楚,决策目标也不够明确,对决策的结果也不能控制和预测.4,标杆管理:是指公共组织通过瞄准竞争的高目标,不断超越自己,超越标杆,追求卓越,成为强中之强组织创新和流程再造的过程.C1,层次管理:是指公共组织内部划分管理层次的数额.2.层级制:又称分级制,是指公共组织在纵向上按照等级划分为不同的层级组织结构,不同等级的职能目标和工作性质相同,但管理范围和管理权限却随着等级降低而逐渐变小的组织类型.3.财政支出:也称为公共支出或政府支出,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将筹集与集中的资金,进行有计划的社会在分配的过程.4.创新型组织:认为通过持续学习创新是一种组织功能,而不是创意活动和脑力激荡.创新应该成为组织流程,并能产生持续的新价值.创新应该是在每个部门进行,整个组织就像爵士乐队一样发挥即兴演奏的效果.5.程序性决策:也叫常规性决策,是指决策者对所要决策的问题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先例可参考的结构性较强,重复性的日常事务所进行的决策.D1.地方政府体制:是地方政府按照一定的法律或标准划分的政府组织形式. 2,地方分权制:也称多元制和分离制.它是指中央政府将一些行政权授予下级政府,地方政府有较大的自治权和自主权的行政体制3.单向沟通:是一种一方只发出信息,另一方只接收信息而不反馈信息的沟通.故亦称无反馈沟通.4.电子政府:是指在政府内部采用电子化和自动化技术的基础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建立起网络化的政府信息系统,并利用这个系统为政府机构,社会组织和公民提供方便,高效的政府服务和政务信息.F1.非正式沟通:是一种通过正式规章制度和正式组织程序以外的其他各种渠道进行的沟通.2.非程序性决策:也叫非常规性决策,是指决策者对所要决策的问题无法可依,无章可循,无先例可供参考的决策,是非重复性的,非结构性的决策.3.非营利组织:是指组织的设立和经营不是以营利为目的,且净盈余不得分配,由志愿人员组成,实行自我管理的,独立的,公共或民间性质的组织团体.4.分权制:是指上级行政机关或行政首长给予下级充分的自主权,下级可以独自进行决策和管理,上级不予干涉的公共组织类型.5.分离制:又称多元领导制,是指一个公共组织的同一层级的各个组织部门或同一组织部门,隶属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公共组织或行政首长领导,指挥和监督的组织类型.6.法制监督:又称对行政的监督,是指有监督权的国家机关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是否合法正确的行使职权所进行的监督与控制.7.风险型决策:是指决策者对决策对象的自然状态和客观条件比较清楚,也有比较明确的决策目标,但是实现决策目标必须冒一定的风险.G1.公共组织结构:是指公共组织各要素的排列组合方式,由法律所确认的各种正式关系的模式.2.公共组织绩效评估:公共组织通过一定的绩效信息和评价标准,对公共组织所提供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进行全面的控制和监测活动,是公共组织的一项全面的管理措施.3.公共行政学:是研究公共组织依法处理政务的有效性,公平性,民主性的规律的交叉性与综合性学科.4.公共行政环境:指直接或间接地作用或影响公共组织,行政心理,行政行为和管理方法与技术的行政系统内部和外部的各种要素的总和.5.公共财政:指的是仅为市场经济提供公共服务的政府分配行为,它是国家财政的一种具体存在形态,即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类型.6.公文:是指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活动中产生的,按照严格的,法定的生效程序和规范的格式制定的具有传递信息和记录作用的载体.7.公文管理:就是对公文的创制,处置和管理,即在公文从形成,运转,办理,传递,存贮到转换为档案或销毁的一个完整周期中,以特定的方法和原则对公文进行创制加工,保管料理,使其完善并获得功效的行为或过程.8.公开招标采购:是指采购方通过公开程序,以招标公告的形式,邀请所有有兴趣的,不确定的供应商参加投标的采购方式.9.公众监督:是指让公民参与到司法机关,检察机关,政府机关及其他事业机关的相关事务之中去,充分发挥公民的监督作用,实现权利制约权力以防治腐败.10.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11.国家公务员的任用:是指用人单位根据用人条件和用人标准,按照法定的程序和原则,采用一定的方式,选拔和任用国家公务员的过程.12.国家公务员的调配:是指行政组织基于工作培养人才的需要或其他法定的原因,依据法定的管理程序和方法,改变国家公务员的隶属关系或工作岗位,以激发组织活力并达成人事相宜目的的人事管理制度.13.国家公务员的培训:就是通过有关的培训机构,由具有实际行政工作经验和行政科学理论知识的人员,教导政府公务员掌握和提高行政工作所需的特定知识和技能的过程.14.国家公务员的辞职:是指国家公务员按照一定的法定程序,主动的提出解除与其所服务的行政机关工作关系的申请,并经过有关部门批准而辞去所担任的行政职务的制度.15.国家公务员的辞退: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据有关法律,按照一定的法定程序和事实,由有关行政机关批准,解除国家公务员与国家行政机关工作关系的制度.16.国家公务员的退休:是指当国家公务员因年老或其他原因而不适宜继续工作时,由政府机构发给该国家公务员一定的退休金,并使之退出政府公务职位的制度.17.国家公务员的考核: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按照法定管理权限,根据国家公务员法规和国家其他有关规定确定的考核内容,原则,方法,形式和程序对所属国家公务员进行的考察与评价制度.18.国家公务员的奖励: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按照规定的标准,条件和程序,对在公务活动中成绩突出的公职人员给予物质,精神嘉奖的人事管理活动. 19.国家公务员的福利:是国家和单位为解决国家公务员生活方面的共同需要和特殊需要.在工资之外给予经济上帮助和生活上照顾的制度.20.国家公务员的回避:是指在国家行政机关中,为了防止国家公务员出于某种亲情关系或个人利益,不能秉公执行公务,直至徇私王法,以权谋私,而对其任职和执行公务等做出的事前限制性措施.21.国家预算制度:是国家政权内部立法机构与行政机构划分财政权限,并且由立法机构对行政机构的财政行为予以根本约束和决定的一种制度. 22.国家决算:是按照法定程序编制,用以反映国家年度预算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由决算报表和文字说明两部分组成.23.管理层次:是指公共组织内部划分管理层级的数额.24.管理幅度:是指领导机关或领导者直接领导下属的部门或人员的数额.25.广义的行政监督:是指政党,立法机关,司法机关,社会组织,社会舆论和公民以及行政系统内部的专门监督机关,依法对政府和行政人员的履行职责行为的合法性,公平性和有效性的监察和督促.26.广义的公共组织:不仅指政府及其执行部门,而且包括立法机关,司法机关,工厂,企业,学校,医院,教会,军队,政党等社会组织和社会团体的管理行政事务的机构.27.个人决策:在进行行政决策时,由行政领导者一个人所作出的决策.J1.机关行政:就是指综合办事机构对机关的日常事务,规章制度和工作秩序等所进行的自身事务管理.2.机能制:又称职能制,只指公共组织在横向上按照不同职能目标划分为不同职能部门的组织类型.3.具体行政环境:是指组织内部的环境.具体公共行政环境包括组织文化和管理对象.4,具体环境:也叫组织环境,是指具体而直接地影响和作用于公共组织,行政行为和组织凝聚力的公共组织和内部与外部环境和总和.5.集权制:室指行政权力集中在上级政府或行政首长手中,上级政府或行政首长有决策,指挥和监督的权力,下级处于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被动地位,一切行政行为要按照上级政府或行政首长的指令来行动,自主权很少.6.集体决策:是指在进行行政决策时,由行政领导集体所作出的决策.7.经验决策:是指决策者对决策对象的认识与分析,以及对决策方案的选择,完全凭借决策者在长期工作中所积累的经验和解决问题的惯性思维方式所进行的决策.K1.科学决策:是指决策者凭借科学思维,利用科学手段和科学技术所进行的决策.2.考任制:是指由专门的机构根据统一的,客观的标准,按照公开考试,择优录取的程序产生行政领导者的制度.L1.领导:是指社会组织中承担主管职能的个人或集体在一定原则的指导下,依据法律或组织规章制度,行使其职权,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有效的影响部属,以共同实现组织目标的行为过程.M1.目标管理:是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而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P1.聘任制:是指根据工作需要,通过签定合同的方式选用外部人员在一定的任期内担任一定的行政领导职务的制度.Q1.确定型决策:是指决策者对决策对象的自然状态和客观条件能够确定,决策目标也非常明确,对句册实施的结果也能确定.2.企业家政府:是指具有企业家精神的行政管理者,用企业的管理方式,以低成本,高产出为目标,敢于冒风险,敢于创新,敢于打破僵化官僚体制,取得高绩效的政府.R1.人事行政:国家的人事机构为实现行政目标和社会目标,通过各种人事管理手段对公共行政人员所进行的制度化和法制化的管理.2.人事行政机关:是指根据人事管理职责,按照一定的组织原则建立起来的专门承担人事行政业务的组织结构.3.人力资源:是指在一定范围内能够作为生产性要素投入社会经济活动的全部劳动人口的总和.S1.市场体制:是不经过中央指令而凭借交易方式的相互作用,实现在全体社会范围内对人的行为进行协调的一种制度.2.市场失效:是指因为市场局限性和缺陷所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或无效率,并且不能解决外部性问题以及社会公平问题.3.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定标准,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而形成的一种特定的分配关系.4.税收制度:它是规范国家与纳税人之间税收分配关系的各种法律,法规,条例,实施细则和征收管理制度的总称,是国家税收政策的具体化.5.事前监督:指的是在某中公共行政管理活动开展之前,监督部门围绕公共行政管理主体的行政行为进行的监督检查.6.事中监督:是指对监督对象在执行法律或实施决策,计划过程中履行职责情况进行的监督检查,也叫跟踪监督.7.事后监督:是对行政行为结束以后所进行的监督活动,是对行政行为结果的监督.8.首长制:又称独立制,一长制或首长负责制.它是指行政首长独自掌握决策权和指挥权,对其管辖的公共事务进行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并完全负责的组织类型.W1.委员会制:是指国家最高行政权不是集中掌握在总统或总理手中,而是由议会产生的委员会集体行使的政府体制.2.委员会制:是指在公共组织中,由两个以上掌握决策权和指挥权,按照多数原则进行决策的公共组织类型.3.委任制亦称任命制,是指由立法机关或其他任免机关经过考察而直接任命产生行政领导者的制度.4.完整制:又叫一元统属制,是指公共组织的同一层级或同一组织内部的各个部门,完全接受一个公共组织或同一位行政首长的领导,指挥和监督的组织类型.5.危机决策:是指领导者在自然或人为的突发性事件后,迅速启动各种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大胆预测,作出决定的过程.X1.行政执行:是行政机关及行政人员依法实施行政决策,以实现预期行政目标和社会目标的活动的总和. 行政执行行政指挥:是行政领导者在行政执行过程中,按照既定的决策目标和实施计划,对其部属进行领导,指挥和调度的管理活动.2.行政指挥:指行政领导者运用一定的控制手段,按照目标规范衡量行政决策的执行情况,及时纠正和调节执行中的偏差,以确保实现行政目标的活动.4.行政沟通:是指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在政府各个部门和各个层级之间以及各种人员之间所进行的政务信息的交流与传递.5.行政协调:是指调整行政系统内各机构之间,人员之间,行政运行各环节之间的关系,以及行政系统与行政环境之间的关系,以提高行政效能,实现行政目标的行为.6.行政评估:是指对行政执行活动的进展情况和效果进行评价和总结,包括行政执行过程评估和行政执行效果评估两个方面.7.行政道德:是指国家公务员在行使公共权,管理公共事务的过程中,处理自身与工作对象之间,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以及公私,得失等关系时,所应当遵循的原则精神和规范.8.行政立法:一般是指立法机关通过法定形式将某些立法权授予行政机关,行政机关得依据授权法(含宪法)创制法规和规章的行为.9.行政法规:是指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有关行使行政权力,履行行政职责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10.行政规章:是指特定的行政机关根据法律和法规,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11、行政方法:是指行政机关和行政工作人员,为了达成行政目标,从公共组织的内外部环境和管理对象的实际情况出发,在一定的行政管理思想和管理原则的指导下而采取的各种措施,手段,方法和技术等的总称.12.行政程序:是指公共组织处理各种公共事务所必须遵循的时间顺序和步骤或环节,把办理每件事务按照时间的顺序,划分为前后衔接的若干环节或步骤的过程的行政行为.13.行政计划:是指行政机关为了实现行政目标和公共利益,益发制定行动方案.行政改革:是指政府为了适应社会环境,或者为了高效公平的处理社会公共事务,调整内部体制和组织结构,重新进行权力配置,并调整政府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过程.14.行政效率:是指公共组织和行政工作人员从事公共行政管理工作所投入的各种资源与所取得的成果和效益之间的比例关系.16.行政体制:是指政府系统内部行政权力的划分,政府机构的设置以及运行等各种关系和制度的总和.17,行政监察管辖:是指对某个监督对象确定由哪一级或者哪一个行政监察机关实施监督和哪一级或者哪一个行政监察机关对哪些特定监督事项有权进行管辖的法律制度.18,行政诉讼管辖:是确定各级人民法院之间以及同级人民法院之间的权限划分.19.行政区化体制:是指根据一定的原则将全国领土划分为若干部分和若干层次的管理区域,并设置相应的行政机关的组织体制.20.行政机关档案:是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活动中直接形成的,保存备查的文字,图表,音像等各种形式的历史记录.21.行政领导;是指在公共组织中,经选举或任命而享有法定权威的领导个人或领导集体,依法行使行政权力,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有效的影响部属,以实现行政目标的行为过程.22.行政领导者:是指在行政系统中有正式权威和正式职位的集体或个人.23.行政领导权力:是指行政领导者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利用其合法地位以不同的激励方式和制约方式,引导下属同心协力达成行政目标的影响力. 24.行政领导责任:是指行政领导者违反其法定的义务所引起的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25.行政领导者的素质:是指行政领导者所具备先天的心理和智力,经过后天教育与实践所形成的行政领导者必须具备的价值取向,心理特点,文化修养,智慧,能力和品德的综合条件.26.行政决策:是指行政领导者在处理政务时,从公共利益和公平与公平原则出发,依照法律和有关规定作出决定的行政行为.27.行政决策体制:是指由承担各项任务的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所组成的一个组织系统.28.行政决策参与:是指行政领导者个人或集体在行政决策时,专家学者,社会团体,公民等参与行政决策是现代行政决策体制的重要内容,也是行政民主化和政治民主化的重要内容.29.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行政主体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依法向法定的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复议申请,行政复议机关依法对该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适当性审查,并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行政行为.30.行政复议范围:是指行政相对人认为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可以向行政复议机关请求重新审查的行为.31.行政诉讼:就是公民或法人对行政机关或行政人员就违法行政行为向司法机关提起诉讼.32.行政诉讼管辖:是确定各级人民法院之间以及同级人民法院之间的权限划分.33.行政追偿:是指行政赔偿义务机关代表国家向行政赔偿请求人支付赔偿费用以后,依法责令有故意或重大过失的公务员,受委托的组织和个人承担部分或者全部赔偿费用的法律制度.34.行政赔偿:也叫行政赔偿责任追究,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违法侵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并造成损害的,国家负责向受害人赔偿的制度.35.行政赔偿请求人:是指受违法行政行为侵害,依法有权请求行政赔偿的人.36.行政赔偿义务机关:是指代表国家接受行政赔偿请求,参加行政赔偿诉讼,履行行政赔偿义务的机关,其与行政侵权行为人不同,前者专指接受行政赔偿请求,旅行行政赔偿义务的机关,而后者则指执行公务造成他人损害的具体行政赔偿义务机关机关及其工作人员.37.行政赔偿程序:是指行政赔偿请求人向行政赔偿义务机关请求行政赔偿,行政赔偿义务机关处理行政赔偿申请,以及法院解决行政赔偿纠纷的步骤,方式,顺序和时限的总和.38.行政监察管辖:是指对某个对象确定由哪一级或者哪一个行政监察机关实施监督和哪一级或者哪一个行政监察机关对哪些特定监督事项有权进行管辖的法律制度.39.狭义的行政监督:是指行政系统上下级组织间回哦监察机关,依法对行政系统自身旅行职责行为的合法性,公平性和有效性的监察和督促.40.狭义的公共组织:是指政府及其执行部门,以及具有行政授权的社会组织.41.选择性招标采购:是指通过公开程序,邀请供应商提供资格文件,只有通过资格审查的供应商才能参加后续招标.42.选任制:是指通过直接或间接的选举制度选举产生行政领导者的制度.43.学习型组织:是指通过个体,团体学习和组织学习,结合工作不断学习,不断改变观念和不断创新的过程.44.限制性招标:是指不通过预先刊登公告程序,直接邀请一家或两家以上的供应商参加投标.45.西方国家公务员:是指通过非选举程序而被任命担任政府职务的国家工作人员.Y1.一般行政环境:是指公共行政系统外部的宏观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和文化环境.2.一般行政监督:是基于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各级政府对其工作部分和工作人员的监督.3.舆论监督:是指公民或社会组织通过公共论坛批评包括权力腐败在内的不良现象.广义的舆论监督是指对社会一切不良现象的监督.狭义的意指通过在公共论坛的言论空间中所抒发的舆论力量对政府机构和政府官员滥用权力等不当行为的监督与制约.Z1.政府职能:是指政府在国家和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所应起的作用.换句话说,就是指政府在国家和社会中行使行政权力的范围,程度和方式.2.政府再造是指对公共体制和公共组织绩效根本性的转型.大幅度提高组织效能,效率,适应性以及创新的能力,并通过改革组织目标,组织激励,责任机制,权力机构以及组织文化等来完成这种转型过程.3.政府采购:是指政府机构出于履行职责的需要,以购买,租赁,委托或雇佣等方式获取货物,工程或服务的活动.4.政府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全员参与的,以各种科学方法改进公共组织的管理与服务的,对公共组织提供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进行全面管理,以获得顾客满意为目标的管理方法,管理理念和制度.5.自然地理环境:指一个国家所处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状况.6.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在一定的环境中,逐步形成的全体公共组织成员所共同信奉和遵守的价值观,并支配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7.中央政府体制:是指一个国家的最高国家行政权力和政府职能的划分,政府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等制度的总称.8.侦查监督:是指对公安机关和国家安全机关的刑事侦查实行的法律监督,即监督公安机关和国家安全机关的刑事侦查行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9.职务犯罪监督:是指检察机关针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所实施的监督.10.正式沟通:是一种通过正式的组织程序和组织所规定的正式渠道进行的沟通,是沟通的一种主要形式.11.招标性采购:是指通过招标的方式,邀请所有的或一定范围的潜在的供应商参加投标,采购主体通过某种事先确定并公布的标准从所有投标供应商中评选出中标供应商,并与之签定合同的一种采购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