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 PPT课件 新人教版高二语文选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
代表作:《呼兰河传》《生死场》《小城三月》 《马伯乐》
❖现代小说家。呼兰县人。
❖1911年6月2日出生于地主家庭,中学 时代喜爱绘画和文学,因反抗包办婚姻 离家出走。
❖1932年在哈尔滨与萧军相识,并开始 为报刊写稿。
❖她与萧军合著的小说散文集《跋涉》 于1933年自费出版。
作品简介
作品 《呼兰河传》是一部回忆性、自传性 的小说。作者仍以她惯用的散文手法, 疏疏落 落地写出儿时难忘的记忆。它再次打破了以人 物为中心的传统小说模式,而以呼兰城的公众 生活和环境为中心,辐射出生活的种种方面, 正如书名所示,它是为整个小城的人情风习作 传。这里面有活泼的“我”和慈爱的祖父,显 示出一点天伦之乐,但这里更有着悲苦的人生。 可以说,它实际上是沉默的国民灵魂的别传。 课文节选部分是活泼的“我”和慈爱的祖父在 一起时的快乐时光。
❖ (3)第三层次对国民性的思考。
文章的语言特色。
课文语言突出的特点,是自然真切地表现 了孩子天真烂漫的心情。用字造句,充满儿 童的稚气和欢愉。如“花园里边明晃晃的, 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小白菜长 得非常之快,没有几天就冒芽了。一转眼就 可以拔下来吃了”;“花开了,就像花睡醒 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似的。虫子叫 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等等,不似成 人那样成熟老到,完全符合孩子的心理。这 样的语言在课文中比比皆是。
萧红:一个被放逐的灵魂
----寂寞的写作——“失功”之痛: 火热的抗战时代,民族的独立成 为社会和历史的主流,而坚持个 体独立精神和女性价值关注的萧 红的个性化独立写作,注定成为 “主流”文化的“他者”,得不 到男权社会的认同。
第三层次
❖对国民性的思考
“几乎无事的悲剧”---《呼兰传》
❖ 生存而非生活:“生、老、病、死,都 没有什么表示,生了就任其自然地长去; 长大了就长大了,长不大也就算了”, 在这被动的生与死中,“一切都是自然 的结果”,呼兰河人以对生死的极度麻 木和漠然,彻底放逐了有关生命的珍贵 与死亡的悲哀之感觉,而呈现出彻骨的 生命虚无和人生悲凉。
在“我”的眼里,祖父是一个怎样的 人?
归纳:祖父在“我”的眼里,是 个豁达、乐观、热爱生活、热爱 劳动的老人,对“我”非常宽容、 慈爱、谆谆教诲、平易近人 、 懂得尊重孩子的天性。他使“我” 的童年自由自在,充满快乐。
花园:美丽,充满阳光,充满生机。 祖父:勤劳慈爱。 “我”:天真烂漫,无忧无虑。 总体感受:一幅生机盎然的花园中的 天伦之乐图。在美丽、充满阳光、生 机盎然的园里,勤劳慈爱的祖父正在 悠然地劳动,小孙女则在旁边无忧无 虑、自由自在地玩耍,有痛苦,没有 忧愁,没有烦扰,大花园里洋溢着幸 福和快乐。
凄美的“童年记忆”——祖父、后园和 我
❖儿童视角成为作家最成功使用的一 种叙事手段,经历了太多人生丑恶 的成人视角里,不会再出现这么温 馨美好的人生,更多的是理性的审 视中,看到人生的残缺;儿童眼中 的“爱”和“美”在更高的叙事者 看来,亦潜伏着如此多的危机和冷 漠。
❖两种基调的共存:虽然节选部分无疑 充满了孩子般的热闹和童趣,但贯穿 小说全篇的成人叙事者那悲凉、荒原 般的气息在节选部分是潜隐的,它体 现在孩子“我”在雨雪天、冬季及无 人陪伴日子里的孤单和寂寞里,体现 在家人的漠视中,也体现在后园热闹 的景致的反衬中。
汉、西安、重庆等地,曾在山西临汾民族革命大
学任教,并随同西北战地服务团辗转各地,写有 短篇小说集《旷野的呼唤》(1939),散文集《回 忆鲁迅先生》(1940)和《萧红散文》(1940) 1940。年春,萧红与端木蕻良同去香港,在贫 病交迫中依然坚持文学创作,先后有中篇小说 《马伯乐》(1941),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1942)出版。1941年12月,日军占领香港,病 重的萧红无法离避,1942年病逝于香港。
总结《呼兰河传》的主题探究
❖ 1主题的探讨:分三个层次认识
❖ (1) 第一层次《呼兰河传》:本文回忆童 年在祖父后花园的无拘无束的自由生活,表 现了亲近大自然万物,亲近小生命的幸福与 快乐,寄托了作者对故乡的怀念,对自由纯 真的生活的向往。
❖ 第二层次该作品是寂寞的萧红的寂寞之作, 表现出作者的孤寂与苦闷,茅盾曾这样评价 它的艺术成就:“它是一篇叙事诗,一片多 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在鲁迅的关怀与扶持下,萧红成为30 年代文坛上活跃的女作家。她的代表作 品《生死场》,列入鲁迅主编的“奴隶 丛书”,1935年12月出版,鲁迅亲自校 阅并写了序言。
1936年7月因病只身东渡日本疗养。这时期结集 出版的作品有:散文集《商市街》(1936)、《桥》 (1936),短篇小说集《牛车上》(1937)等。1937 年初由日本归国。抗日战争时期,她先后到过武
第二层次
❖ 该作品是寂寞的萧红的寂寞之作
凄美的“童年记忆”----祖父、后园和我
❖创作《呼兰河传》的1940年,作家萧 红已经经历了太多的人生苦难和情感 挫折,内在病痛的折磨和精神上的荒 凉与寂寞令她拿起笔,试图从童年的 记忆中寻找到精神的慰藉.
❖教材节选的这部分“祖父、后园和我” 也成为小说中最温暖最美好的部分, 它是萧红一生中唯一体验过爱和温暖 的时期。但这一短暂的温暖对应着全 书中人生体验的荒凉和痛苦,显得那 么的微不足道,那么地脆弱,而我们 也从作家的痴迷和沉醉中感受到了更 多的人生的悲哀。
主题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探讨
❖ 分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
❖本文回忆童年在祖父后花园的无拘 无束的自由生活,表现了亲近大自 然万物,亲近小生命的幸福与快乐, 寄托了作者对故乡的怀念,对自由 纯真的生活的向往。
❖《呼兰河传》:课文节选部分表现了 “我”对故乡、对童年美好的回忆, 是活泼的“我”和慈爱的祖父在一起 时的快乐时光。故事发生在二十世纪 二十年代具有北方典型地域特点的中 国东北呼兰河畔一个小县城里。文章 回忆了童年在祖父后花园的无拘无束 的自由生活,表现了原始的生命强力 和自在的生存状态:“一切都活了。 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
呼兰河 传
(节选) 萧红
萧 红
1911-1942
萧红
(1911--1942),现代女作家, 原名张迺莹,笔名悄吟、田娣等。黑龙 江呼兰县人。“萧红”是发表《生死场》 时使用的笔名。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 洛神”的萧红,是民国四大才女(卢隐、 张爱玲、石评梅)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 性,也是一位传奇人物。曾被鲁迅誉为
预习思考题
❖1祖父是一个怎样的人? ❖2“我”的童年生活是怎样的? ❖3探讨萧红的内心世界。 ❖4小说的主题。 ❖5哪些句子令你感动?
课堂思考:
1、花园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2.课文里哪些语句是反映“我”的天 真烂漫的?
3.在“我”的眼里,祖父是一个怎样 的人?
4.课文对景物的描写,充满了童趣, 试举例体会。
写作风格: ❖萧红小说的散文化、诗化倾向。
萧红:一个被放逐的灵魂
❖ 萧红的一生,是一直被冷落被忽略的一生, 是一直寻找着“爱”和“温暖”的一生:
❖ ----孤独的童年——“失家”之痛:身为 “女儿”的性别原罪,决定了萧红被封建 父权放逐的命运。一生中家庭温暖的极度 缺乏,使“无家”情结成为萧红的宿命;
----坷坎的爱情——“失爱”之 痛:从逃脱家庭包办婚姻,初恋 受骗,与萧军、端木蕻良的爱情 纠葛及最终失败,来自男权社会 的冷漠与欺凌贯穿了萧红落寞而 痛苦的一生;
“几乎无事的悲剧”—《呼兰河传》
❖ 萧红正是通过这群“永久不晓得,永久体验不到 灵魂”的人们对于生命价值的极度冷漠与无视, 来直戮其灵魂深处的痼疾:传统文化的桎梏,而 这正是《呼兰河传》悲剧意蕴的深刻价值所在: 它揭示了强大而愚昧的历史文化背景(集体无意 识)对人性的异化及扼杀——呼兰河人认同环境, 认同现存的一切秩序及道德,实际上是认同它所 体现的所有历史文化和价值观念,所以当这群古 老中国的子民以真诚而善良的出发点去残忍扼杀 别的生命时,才更震撼地体现出我们病态民族麻 木的魂灵来,于鲁迅先生的”吃人“与”被吃 “的轮回中,体现出无尽的人生悲凉和深沉的悲 剧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