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2017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语文试卷(教师版,含详解)
南通市2017届高三二模语文加试题
![南通市2017届高三二模语文加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e9d6b71279563c1ec5da7180.png)
南通市2017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语文Ⅱ(附加题)一、阅读材料,完成21〜23题。
(10分)乾隆癸卯科,浙江乡试,首题“逸民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获售者鲜登第,时称“逸民榜”。
丙子科题“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所取文皆动宕发皇,登第者独多,时称“响榜”。
大抵场屋文字,察理宜精,而才不可敛;审法宜密,而笔不可枯。
必也以沈实之思运高华之气风骨近于古而声调合于今斯为举业利器。
(节选自清代陆以湉《冷庐杂识》)2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5处)(5分)必也/以沈实之思/运高华之气/风骨近于古丨而声调合于今/斯为举业利器评分建议:划对一处得1分,多划一处,倒扣一分,扣到0分为止。
22.文中“癸卯”属于纪年法,在“乡试”中考取的人,称作(2分)。
干支举人评分建议:每空1分。
23.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影响考生“登第”的因素。
(3分)①试题的质量;②考生的才华;③文章的风格。
二、名著阅读题(15分)24.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三国演各》中,曹操本欲废汉献帝,被郭嘉谏止。
郭嘉认为,曹操因奉汉家名号,才能号令天下,如今诸侯还未平复,若废汉帝,必然引起战乱。
B.《明天》中,单四嫂子为治好宝儿的病,求签许愿,给孩子吃过单方,后去找何小仙,表现了她爱子心切,也反映了她愚昧迷信。
C.《边城》中,在翠翠梦中重复出现的“虎耳草”是纯真爱情的象征,而表达对心上人爱慕之情的歌声则是湘西古风犹存的明证。
D.《欧也妮•葛朗台》以吝啬鬼葛朗台的家庭生活和剥削活动为中心事件,揭露了葛朗台的罪恶发家史,抨击了泯灭人性的拜金主义。
E.《哈姆莱特》中,克劳狄斯趁兄长在花园里午睡时杀死了兄长,后来哈姆莱特却因克劳狄斯正在祷告忏悔而主动放弃了复仇的机会。
AD(A项,不是郭嘉,应是程昱;D项,中心事件应是欧也妮的爱情和婚姻悲剧。
)25.简答题(10分)(1)《红楼梦》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第七十四回“矢孤介杜绝宁国府,感奸谗抄检大观园”中都有人引用过俗语“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这句俗语分别是谁引用的?引用的目的各是什么?(6分)(1)冷子兴、探春(2分)。
江苏省南通市泰州市扬州2017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答案详解
![江苏省南通市泰州市扬州2017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答案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33a8ad2b0b4e767f5bcfce26.png)
江苏省南通市泰州市扬州2017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古人所谈的“文约而事丰”也就是常说的▲。
优秀的作家都是精于语言加工的大师,他们在写作时很少一挥而就。
即使是一首短诗,也要反复锤炼,▲,用最省俭的语言,以不写之写让读者▲弦外之音、韵外之致。
A.言简意赅文从字顺体验B.言近旨远字斟句酌体验C.言简意赅字斟句酌体味D.言近旨远文从字顺体味1.答案:C言简意赅:简:简练;赅:完备、完整。
言语不多,但意思包括无遗。
形容言语简练而意思完整。
言近旨远:语言浅近而含义深远。
文从字顺:顺畅,明白的意思指文章表义清楚,通顺.字斟句酌:斟、酌:反复考虑。
斟酌:推敲。
指写文章或说话时慎重细致,一字一句地推敲琢磨。
体验:1、谓亲身经历;实地领会。
2、指通过亲身实践所获得的经验。
体味:体验寻味,仔细体会,也就是说比"体会"更高一个层次。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随着旅游转型升级,国人出游已经从传统的走马观花式观光游向以文化主题为导向的文化深度游转变,并呈现出个性化特点。
B.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独立发射并研制的首颗新技术试验卫星天“天鲲一号”,用于遥感技术、通信技术和小卫星平台技术的验证试验。
C.今年是第22个世界读书日,为了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学校开展了“走进经典,师生共读”的读书活动。
D.发展新能源产业既是对整个能源供应系统的有效补充,也是治理环境和保护生态的重要举措,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2.A(B项,语序不当,应为“研制并发射”;C项,搭配不当,“今年”和“读书日”不搭配;D项,句式杂糅,“目的是为了”。
)3.古人常借“杜鹃”寄寓哀怨、悲苦的情思。
下列诗句中没有表现这种情思的一项是(3分)A.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B.杜鹃也报春消息,先放东风一树花。
2020届江苏省南通市2017级高三5月二模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0届江苏省南通市2017级高三5月二模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184b272c8d376eeafaa3145.png)
2020届江苏省南通市2017级高三5月二模考试语文试卷★祝考试顺利★(满分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020.5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中国先秦涌现出许多________的思想家。
他们不可能不谈到美的问题,也不可能不发表自己对艺术________的见解。
尤其是庄子,往往喜欢用艺术做比喻说明他的思想。
孔子也曾经用绘画来比喻礼,用雕刻来比喻教育。
( )我们应该结合古代的工艺品、美术品来研究。
例如,结合汉代壁画和古代建筑来理解汉朝人的赋,结合发掘出来的编钟来理解古代的乐律,等等。
这种结合研究是必要的,一方面是因为古代劳动人民创造工艺品时不单表现了高度技巧,而且表现了他们的艺术构思和美的理想。
另一方面是因为古代哲学家的思想,无论在表面上看来是多么虚幻,但严格讲起来都是对当时现实社会以及当时实际的工艺品、美术品的批评。
因此脱离当时的工艺美术的实际材料,就很难________地理解他们的真实思想。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卓尔不群别具一格洞彻B. 卓尔不群独树一帜透彻C. 群而不党独树一帜洞彻D. 群而不党别具一格透彻2. 下面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我们首先应做的是从文字方面努力理解这些古代思想家的美学思想。
B. 通过这些形象的比喻,我们可以具体了解古代思想家的各种美学思想。
C. 这些古代思想家的美学思想,从文字表面看是非常枯燥的,也不够形象。
D. 但仅限于文字,我们对这些古代思想家的美学思想往往了解得不够全面。
3. 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3分)( )A.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B.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李白《将进酒》)C.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D.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李贺《南园十三首》)4. 阅读下面的图表,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从2013年到目前,新能源汽车从无到有,产量逐渐增长。
2017江苏高考语文试卷(含附加题)及解答
![2017江苏高考语文试卷(含附加题)及解答](https://img.taocdn.com/s3/m/d700cd377375a417866f8f55.png)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语文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刺绣画艺术,就是以绘画为稿本,以针黹、缣帛为绣材的艺术再创作。
在其传承与发展过程中,无数绣娘以 的工匠精神,创作出令人 的作品。
它们或如摄影写实,或如油画般立体,或姿态婀娜,或设色古雅,可谓争奇斗艳, 。
A .精益求精 耳目一新 美不胜收B .励精求治 刮目相看 美不胜收C .精益求精 刮目相看 数不胜数D .励精求治 耳目一新 数不胜数2.下列语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3分)( ) A .“一带一路”是我国推动经济全球化而提出的一项互利共赢的倡议,它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转型升级、走出衰退困境的新引擎。
B .气象部门预计,随着暖湿气流增强,我省明天会迎来一场及时雨,空气中污染物浓度将快速下降,人们的舒适度会大幅度提升。
C .一种突如其来的网络病毒洪水猛兽般地袭击全球,导致150多个国家受灾,我国也有近3万家机构的计算机受到影响。
D .我国企业在参与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主动强化环保意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带动了东道主在观念上弯道超车。
3.下列对联中,适合..悬挂在杜甫草堂的一组是(3分)( )①为闻庐岳多真隐 别有天地非人间②十年幕府悲秦月 一卷唐诗补蜀风③狂到世人皆欲杀 醉来天子不能呼④秋天一鹄先生骨春水群鸥野老心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一个人在创作和欣赏时所表现的趣味,大半由资禀性情、身世经历和传统习尚三个因素决定。
, , 。
, , 。
这三层功夫就是通常所谓的学问修养,而纯正的趣味必定是学问修养的结果。
①它们的影响有好有坏②我们应该根据固有的资禀性情而加以磨砺陶冶③接收多方的传统习尚而融会贯通④这三者都是很自然地套在一个人的身上的⑤不易也不必完全摆脱⑥扩充身世经历而加以细心体验A .②③⑥④①⑤B .②⑥③④⑤①C .④①⑤②⑥③D .④⑤①②③⑥5.下列诗句中,与右图漫画的情境最吻合...的一项是(3分)( ) A .小梅香里黄莺啭,垂柳阴中白马嘶。
江苏省南通市2017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语文试卷
![江苏省南通市2017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语文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5d7fa0146c85ec3a87c2c562.png)
南通市2017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语文Ⅰ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古人所谈的“文约而事丰”也就是常说的▲。
优秀的作家都是精于语言加工的大师,他们在写作时很少一挥而就。
即使是一首短诗,也要反复锤炼,▲,用最省俭的语言,以不写之写让读者▲弦外之音、韵外之致。
A.言简意赅文从字顺体验B.言近旨远字斟句酌体验C.言简意赅字斟句酌体味D.言近旨远文从字顺体味C言简意赅:简:简练;赅:完备、完整。
言语不多,但意思包括无遗。
形容言语简练而意思完整。
言近旨远:语言浅近而含义深远。
文从字顺: 顺畅,明白的意思指文章表义清楚,通顺.字斟句酌:斟、酌:反复考虑。
斟酌:推敲。
指写文章或说话时慎重细致,一字一句地推敲琢磨。
体验: 1、谓亲身经历;实地领会。
2、指通过亲身实践所获得的经验。
体味:体验寻味,仔细体会,也就是说比"体会"更高一个层次。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随着旅游转型升级,国人出游已经从传统的走马观花式观光游向以文化主题为导向的文化深度游转变,并呈现出个性化特点。
B.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独立发射并研制的首颗新技术试验卫星天“天鲲一号”,用于遥感技术、通信技术和小卫星平台技术的验证试验。
C.今年是第22个世界读书日,为了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学校开展了“走进经典,师生共读”的读书活动。
D.发展新能源产业既是对整个能源供应系统的有效补充,也是治理环境和保护生态的重要举措,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A(B项,语序不当,应为“研制并发射”;C项,搭配不当,“今年”和“读书日”不搭配;D项,句式杂糅,“目的是为了”。
)3.古人常借“杜鹃”寄寓哀怨、悲苦的情思。
下列诗句中没有表现这种情思的一项是(3分)A.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B.杜鹃也报春消息,先放东风一树花。
C.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2017年语文高考Ⅱ试题文档版(含答案)
![2017年语文高考Ⅱ试题文档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5917939dd3383c4ba4cd28e.png)
绝密★启用前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10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
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
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
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
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
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
一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
因此,瓷器的演变之所以引人注目,还在于它与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向多元社会的转型同步。
瓷器的演变与社会变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使我们对明代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
如果说以往人们所了解的明初是一个复兴传统的时代,其文化特征是回归传统,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
事实上,与明代中外文明的交流高峰密切相关,明代中国正是通过与海外交流而走向开放和进步的,青花瓷的两次外销高峰就反映了这一点。
2017江苏高三语文试卷(含答案)
![2017江苏高三语文试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106b996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0a.png)
2017江苏高三语文试卷(含答案)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作品是鲁迅的短篇小说集?()A. 《呐喊》B. 《彷徨》C. 《故事新编》D. 《朝花夕拾》2. 下列哪个不属于“唐宋八大家”?()A. 韩愈B. 柳宗元C. 苏轼D. 曾巩3. 《红楼梦》的作者是谁?()A. 曹雪芹B. 高鹗C. 施耐庵D. 罗贯中4. 下列哪个不属于“元曲四大家”?()A. 关汉卿B. 马致远C. 白朴D. 王实甫5. 下列哪个不属于“初唐四杰”?()A. 王勃B. 杨炯C. 卢照邻D. 陈子昂二、判断题1. 《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
(完整版)2017年高考全国Ⅱ卷语文试题和答案
![(完整版)2017年高考全国Ⅱ卷语文试题和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bab1ada0b1c59eef9c7b445.png)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I)语文1.(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
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的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
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
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
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
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
一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
因此,瓷器的演变之所以引人注目,还在于它与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向多元社会的转型同步。
瓷器的演变与社会变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使我们对明代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
如果说以往人们所了解的明初是一个复兴传统的时代,其文化特征是回归传统,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
事实上,与明代中外文明的交流高峰密切相关,明代中国正是通过与海外交流而走向开放和进步的,青花瓷...的两次外销高峰就反映了这一点。
第一次在亚非掀起了中国风,第二次则兴起了欧美的中国风。
2020届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2017级高三二调考试语文试卷及解析
![2020届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2017级高三二调考试语文试卷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d93cbb47360cba1aa811dae5.png)
2020届南通市通州区2017级高三二调考试语文试卷★祝考试顺利★语文Ⅰ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近些年涌现出一批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新时代文艺▲ 。
文化自信的底气鼓起文艺的精神风帆,在文艺作品中读者能感受到▲ 、奋斗进取的中国精神与中国力量,感受到正确价值观的引领与▲ ,感受到主旋律更加响亮。
A. 焕然一新自强不息鼓动B. 气象一新自强不息鼓舞C. 气象一新发愤图强鼓动D. 焕然一新发愤图强鼓舞【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第一处:“气象一新”形容出现崭新的面貌,显得很光彩。
“焕然一新”指改变旧面貌,出现崭新的气象。
此处强调涌现新的,应选“气象一新”。
第二处:“自强不息”意思是自己努力向上,不松懈。
“发愤图强”中“发愤”指决心努力;图:谋求;决心奋斗,努力谋求强盛。
“自强不息”强调自觉,根据语境应选“自强不息”。
第三处:“鼓舞”强调某一具体事物,或品德、精神对人的积极影响。
鼓舞着重于自身通过外界的事物而受到的启发,并对自身产生积极地影响。
“鼓动”指以言语或行为使他人使有所行动。
含贬义。
应选“鼓舞”。
故选B。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我们的目光先是越过了山脚下的山杏树,然后是平展如镜的水塘。
▲ 如果遇不到什么障碍,叫就可以抵达山上的城堡。
①大片大片初春的土地己经让农民梳理得图画一样干净。
②然后,便是一片更大的水域,地方话叫“泡子”,学名叫湖。
③一路鸟鸣不断,落到地上时,却是田垄上一排排嫩绿的禾苗。
④风吹过,如一颗颗在五线谱上跳动的音符。
⑤集镇远处,是白云,白云下边是隐隐约约的罗通山。
⑥湖的那边是一片五光十色的集镇。
A. ①③④②⑥⑤B. ①④②③⑥⑤C. ②③①④⑤⑥D. ②③④①⑤⑥【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衔接句子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通市2017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语文Ⅰ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古人所谈的“文约而事丰”也就是常说的▲。
优秀的作家都是精于语言加工的大师,他们在写作时很少一挥而就。
即使是一首短诗,也要反复锤炼,▲,用最省俭的语言,以不写之写让读者▲弦外之音、韵外之致。
A.言简意赅文从字顺体验B.言近旨远字斟句酌体验C.言简意赅字斟句酌体味D.言近旨远文从字顺体味C言简意赅:简:简练;赅:完备、完整。
言语不多,但意思包括无遗。
形容言语简练而意思完整。
言近旨远:语言浅近而含义深远。
文从字顺: 顺畅,明白的意思指文章表义清楚,通顺.字斟句酌:斟、酌:反复考虑。
斟酌:推敲。
指写文章或说话时慎重细致,一字一句地推敲琢磨。
体验: 1、谓亲身经历;实地领会。
2、指通过亲身实践所获得的经验。
体味:体验寻味,仔细体会,也就是说比"体会"更高一个层次。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随着旅游转型升级,国人出游已经从传统的走马观花式观光游向以文化主题为导向的文化深度游转变,并呈现出个性化特点。
B.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独立发射并研制的首颗新技术试验卫星天“天鲲一号”,用于遥感技术、通信技术和小卫星平台技术的验证试验。
C.今年是第22个世界读书日,为了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学校开展了“走进经典,师生共读”的读书活动。
D.发展新能源产业既是对整个能源供应系统的有效补充,也是治理环境和保护生态的重要举措,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A(B项,语序不当,应为“研制并发射”;C项,搭配不当,“今年”和“读书日”不搭配;D项,句式杂糅,“目的是为了”。
)3.古人常借“杜鹃”寄寓哀怨、悲苦的情思。
下列诗句中没有表现这种情思的一项是(3分)A.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B.杜鹃也报春消息,先放东风一树花。
C.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D.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B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1 / 11年画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绘画艺术,始于古代的“门神画”。
即使手头再拮据的家庭,也要选购几幅年画,增添佳节的喜庆气氛。
A.春节贴年画,是我国古老的习俗,起源于汉代,形成于北宋B.春节贴年画,图的是一种顺意,求的是一种吉祥C.春节贴年画,既弘扬传统文化,又折射时代变迁D.春节贴年画,是非常讲究的事,富有鲜明的地域特点B5.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A.“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秋天的夜晚,落叶在风中飘零,独自登上高楼,凝望天际,心中便会想念那个远方的人。
B.“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看桃李纷飞,花开花谢,年年如是;思时光易逝,岁月无情,人事沧桑,怎能不心生万千感慨?C.“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漂泊异乡的我,深深思念着故乡。
请转告牵挂着我的亲友,我对故土的赤子之心,永生不变。
D.“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梵高的画作曾遭他人嘲讽,时光流转,嘲笑者早已消逝,梵高的画作却成为经典,如江河万古长流。
C二、文言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鲍竹溪先生传袁枚3 / 11(有删节)注:①旧史官:作者的谦称。
②堨(è):拦水的土堰。
③尊章:对公婆的敬称。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塾师疑其惮于勤惮:敬畏B.凡有裨于乡党戚里者 裨:益处解,憬然夙悟。
侍母疾,穷昼夜不出。
塾师疑其惮于勤,诇知其故,乃异目视之。
亡何,生母不禄,太公与继妣在堂,家贫甚。
先生出贾于外,岁终必冲风雪归,具甘旨为堂上欢。
晚年,子志道善经纪,家业渐裕,先生益得行其志。
凡有裨于乡党戚里者,赴之若嗜欲之切于身。
先是,宋元鼎革间,族祖宗岩、寿孙路遇贼劫,父子争死,贼义而两释之。
又有名邦灿者,亦以孝称。
村故有二坊:曰慈孝,曰孝子。
岁久倾夷,先生葺治如初。
里中大母堨②,畜水溉田,亦渐淤圮,先生并无升种在焉,而亦为之疏滞、宣流,岁以大稔。
常曰:“为善最乐,安得仿古人置书院以育人才,置义田以瞻宗族乎?”闭门不出,私塾先生怀疑他害怕勤奋,了解他的原因后,就对他另眼相看了。
不久,生母去世了(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在床曰尸, 在棺曰柩。
羽鸟曰降,四足曰渍。
死寇曰兵。
)太公和继母健在,家里很贫困。
先生出门做生意,年终一定冒着风雪回家,为长辈欢愉准备好美味。
先生晚年,儿子鮑志道善于经营,家中产业渐渐丰裕,先生也就能够更好地随自己的意志行事。
凡是对同乡亲戚有好处的事 ,前往做起来就好像是对自己特别有好处的爱好一样。
开始,宋元改朝换代期间,宗族的祖先宗岩、寿路在路上遭遇强盗抢劫,父子两争着去死,盗贼因为他们义气而把两人都释放了。
又有一个名字叫做邦灿的,也以孝顺著称。
村子里以前有两座牌坊:慈孝坊、孝子坊。
年代久远而倾覆了,先生将他们修葺如初。
家乡有一堵大水坝,靠它蓄水灌溉农田,也渐渐淤塞倒塌了,先生并没有一点种植在这儿,却也为它疏导阻滞,泄放水流,每年都大丰收。
常说:“做好事最快乐,如何才能学习古人设置书院来培养人才,购置义田来赡养宗族呢?” 3先生卒时年六十五。
恭人郑氏未笄来归,值先生未得志时,拔钗市谷,勤针黻以养尊章③,安行仁义。
送子读书,必以一师,曰:“吾欲其教之专也。
”先生子二,女一,以子志道贵,与恭人同受诰赠如其官。
论者谓志道才流经通,为上游所器重,故能恢宏其声光,而不知皆先生之积善贻谋有以基之也。
闻志道业已饶益,而先生俭约如初,犹时时以训词相勖毖。
可谓大行不加之君子矣。
先生终时六十五岁。
恭人(旧时代命妇封号)郑氏不到十五岁嫁到府上,正值先生不得志的时候,变卖自己的首饰换取口粮,勤劳地做针线活儿奉养公婆,安静地做仁义之事。
送子读书,一定选择一位老师,说:“我想他要教得专心。
”先生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儿子鮑志道地位尊贵,与恭人一起接受皇帝追赠的封号以同样的官职。
评论的人说鮑志道才智横溢穷经通典,被上层所器重,所以能扩大他的声誉和光荣,却不知道这都是鲍竹溪的积善和教导(贻谋:父祖对子孙的训诲。
)打下的基础。
听说鮑志道已经发财了,可是鲍竹溪先生却是节俭如当年一样,还常常用教导的话鼓励和鞭策(告诫)他。
先生可说是品德高尚不能超过的君子啊。
C.岁以大稔稔:成熟D.恭人郑氏未笄来归归:出嫁A(惮:害怕。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对鲍竹溪怀有敬仰之情,多年前想见鲍竹溪却没有能够见到,现在鲍竹溪儿子来请他给父亲作传,作者感到很惊讶。
B.鲍竹溪自幼聪慧,听人讲解书本知识,很快就能领悟。
因勤于读书而日夜闭门不出,老师了解情况后对他另眼相看。
C.鲍竹溪生母去世后,家中非常贫困。
于是,他就到外地做生意,但每到年终总要回家,置办美味的食物,让长辈高兴。
D.鲍竹溪的妻子变卖自己的首饰买粮食,靠做针线活挣钱奉养公婆,她勤劳贤惠,有仁义之心,并重视对孩子的教育。
B(鲍竹溪昼夜不出门是为了服侍生病的母亲。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1)奋吾笔以永其人,旧史官其奚辞?(4分)我将(尽力)秉笔直书来使先生永垂不朽,我怎么会推辞呢?评分建议:“奋”、“永”、“奚辞”,语句通顺,各1分;“奋”译为“竭力、尽力”,“永”译为“使……长存”,“奚辞”译为“怎么推辞”,亦可。
(2)闻志道业已饶益,而先生俭约如初,犹时时以训词相勖毖。
(5分)听说鲍志道巳经生活富足,可是鲍竹溪先生仍然像当初一样节俭,还常常用教导的话勉励、告诫他。
评分建议:“训词”、“相”、“勖”、“毖”,语句通顺,各1分;“业”译为“家业、产业”,亦可。
9.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鲍竹溪先生品格上的特点。
(3分)①注重孝道②乐善好施(急人所急)③崇尚节俭三、古诗词鉴赏(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0〜11题。
感皇恩朱敦儒一个小园儿,两三亩地。
花竹随宜旋装缀。
槿篱茅舍,便有山家风味。
等闲池上饮,林间醉。
都为自家,胸中无事。
风景争来趁游戏。
称心如意,剩活人间几岁。
洞天谁道在,尘寰外。
注:朱敦儒,南宋词人,因遭秦桧等弹劾罢职,晚年退居嘉禾。
10.上阕写出了小园哪些特点?由此可看出主人公是什么身份?(5分)(1)①面积小、②环境清幽(景色怡人)、③设施简朴(简陋)。
(2)隐士(隐者)。
评分建议:特点,3分,一点1分;身份,2分:意思对即可。
11.下阕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作简要分析。
(6分)①“胸中无事”:远离官场了无牵挂的惬意;②“风景争来趁游戏”:寄情山水、物我相适的愉悦;③“称心如意”:对晚年美好时光的珍爱;④“剩活人间几岁”:对去日无多的感伤;⑤“洞天谁道在,尘寰外”:退隐嘉禾、忘却尘世、超然物外的陶然。
评分建议:一点2分,答对三点得6分,意思对即可;没有结合词句分析,如情感表达正确,每点得1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论语•泰伯》)(2)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
(庄子《逍遥游》)(3)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屈原《离骚》)(4)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白居易《琵琶行》)(5)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李贺《雁门太守行》)(6)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
(苏轼《赤壁赋》)(7)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陆游《文章》)(8)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16题。
房东庐隐①我们坐着山兜,停在一座山坡上,那里有一所三楼三底的中国式洋房。
这种幽丽的地方,我们城市里熏惯了煤烟气的人住着,真是有些自惭形秽,虽然我们的外表强于他们乡下人,但是他们乡下人至少要比我们离大自然近得多,他们的心要比我们干净得多。
就是我那老房东,虽然她的样子特别的朴质,然而她却比我们这些好像知道什么似的人,更知道些自然的趣味。
②她已经五十八岁了,她的老伴比她小一岁,可是他俩所做的工作,真不像年纪这么大的人做的。
他们的儿媳妇一天到晚不在家,早上五点钟就到田地里去做工,到黄昏的时候,她有时肩上挑着几十斤重的柴就来家了。
在他们家里,从不预备什么钟,他们每一个人的手上也永没有带什么手表,然而他们看见日头正照在头顶上便知道午时到了,除非是阴雨的天气,他们有时见了我们,或者要问一声:师姑,现在十二点了罢!据他们的习惯,对于做工时间的长短也总有个准儿。
③住在城市里的人每天都能在五点钟左右起来,恐怕是绝无仅有,然而在这岭5 / 11里的人,确没有一个人能睡到八点钟起来。
说也奇怪,我也喜欢上了早起,朝旭未出将出的天容和阳光未普照的山景,实在别有一种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