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洲沉积相分类
沉积相类型简表
沉积背景
大
陆
海陆 过度
海 洋
沉积相分类
沉积体系 冲积扇
河流 末端扇 风成沙暴
冰川
湖波
三角州海岸
非三角州海岸
浅海 半深海—深海沉积
海洋碳酸盐
储层相类型 泥石流相 辫状河扇
低弯度曲流河扇 曲流河 辫状河 网状河
扇三角洲 辫状三角洲
三角洲 滩坝 浊流 风暴 扇三角洲、辫状三角洲 河控三角洲 浪控三角洲 潮控三角洲 潮坪 河口湾 海岸平原、障壁岛 潮控浅海 风暴浪控浅海 洋流控制浅海 浊积扇、非浊积扇相 生物礁 碳酸盐陆架 台地斜坡、盆地
沉积相的分类
1.沉积相的分类:陆相组:残积相、坡积——坠积相、沙漠(风成)相、冰川相、冲积扇相、河流像、湖泊相、沼泽相过渡相组:三角洲相、河口湾相海相组:滨岸相、浅海陆棚相、半深海相、深海相2.冲积扇的形成条件:明显变化的地形和大量沉积物供应——构造背景、母岩性质和气候条件3.冲积扇的类型:冲积扇的类型分为旱扇和湿扇旱扇(Arid Fan) 气候干旱扇形清楚主河道或单一河道间歇性水流或洪水以副砾岩为主, 分选差,混杂堆积. 纵向粒度变化快, 常见红层和膏盐类沉积. 无煤层,沉积构造类型少,碎屑流发育相带分布清晰4.湿扇(Wet or Humid Fan) 气候潮湿常年流水扇形不清叠加河道, 辫状平原, 正砾岩发育, 无副砾岩, 分选好. 纵向粒度渐变, 无红层或膏盐类沉积. 可见煤层,沉积构造发育缺少碎屑流, 可发育泥流相带分布不清5.冲积扇亚相的划分:扇根,扇中,扇缘扇根:1泥石流沉积:基质支撑的混杂堆积,块状构造(副砾岩);2河道沉积:砂砾岩,砾石呈叠瓦状排列,发育不明显的交错层理、平行层理和递变层理;3筛析沉积:砂砾岩,粒度双峰分布。
扇中:1辫状水道沉积:砂砾岩,发育叠瓦状构造和不明显的递变层理、交错层理;2局部片流沉积:平行层理含砾砂岩、粉砂岩,呈透镜状。
扇端:水道不发育,以漫流活动为主,发育平行层理砂岩、粉砂岩,与泛滥平原或湖泊沉积物呈指状交互。
6.冲积扇中主要的沉积类型:1. 泥石流沉积形成:泥质母岩, 植被不发育, 地形较陡的地区, 遭受阵发性洪水侵蚀, 大量泥砂被携带流动。
流体性质:密度大粘度高, 可呈塑性——重力流。
形态:呈舌状或叶瓣状, 具有陡, 厚的清晰边界。
成分:砾, 砂, 泥混杂, 细粒成分占优势(主要由砂, 粉砂, 泥组成的泥石流称为泥流) 结构:分选极差构造:块状层理, 粒序层理, 一般层理不发育; 扁平砾石呈水平或叠瓦状排列2. 漫流沉积形成:携带沉积物的流水从冲积扇河床末端漫出, 流速和水深骤减, 携带的沉积物呈席状或片状沉积下来, 形成席状砂, 砾岩堆积体, 为浅的坡面径流(漫洪沉积, 片流沉积). 形态:呈透镜体状, 一系列透镜体组合形成席状或片状沉积体. 成分:主要由碎屑组成, 可含少量粘土和粉砂。
沉积相划分
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河口沙坝、远沙坝、席状沙
前辫状河三角洲
前三角洲
扇
三角洲
扇三角洲平原
分流河道、漫滩沼泽
扇三角洲前缘
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河口坝、前缘席状砂
前扇三角洲
前三角洲
海 洋环境
海洋碎屑沉积
滨岸亚相(无障壁型)
海岸沙丘、后滨、前滨、临滨
滨岸亚相(有障壁型)
潮坪、泻湖、障壁岛、后滨、前滨、临滨
沼泽
沙漠
冰川
坡积和残积
冲积扇
扇根
沉积类型:河道沉积、漫流沉积、筛状沉积、泥石流沉积
扇中
扇端
海 陆过渡环境
三角洲
正常
三角洲
三角洲平原
分支河道、天然堤、决口扇、
沼泽、淡水湖泊
三角洲前缘
水下分支河道、水下天然堤、
支流间湾、河口坝、远沙坝、席状砂
前三角洲
前三角洲泥、滑塌浊积扇
辫状河
三角洲
辫状河三角洲平原
辫状河道、越岸沉积
浅海陆棚相
潮汐控制/海流控制/风暴控制的陆棚沉积
半深海相
深海相
相组
相
亚相
微相
大陆环境
河流相
平直河
曲流河
河床亚相
河床滞留沉积、边滩沉积
堤岸亚相
天然堤沉积、决口扇沉积、
河漫亚相
河漫滩、河漫湖泊、河漫沼泽
牛轭湖亚相
辫状河
河床亚相
河床滞留沉积、心然堤
泛滥平原
湖泊相
半深-深湖亚相
滨浅湖亚相
洪水漫湖亚相
湖泊三角洲、扇三角洲、湖岸扇、湖底浊积扇、滩坝等亚相
沉积相的概念及分类
地球表面的自然地理环境可以分为两大类: ①剥蚀环境——以剥蚀作用为主的地区,是沉积物的供给地区,称为剥蚀区或母 岩区。 ②沉积环境——以沉积作用为主的地区,是接受沉积物,发生沉积作用的地区。
(3)动态模式:又叫相层序,能表示形成一个特征的 沉积体的沉积作用全过程的沉积模式。例如一个推进的堡 岛模式为一个向上变粗的垂直层序;又如一个曲流河模式 为一个向上变细的垂直层序;又如一套沉积层代表雨量逐 渐增加而造成的从碎屑旋回过渡到化学旋回的变化等。
(4)静态模式:表示在一个特定时间的沉积层 内的沉积环境特征和沉积物的相变规律。这种模式 能用来予测物源区的位置,予测资料不足地区的古 沉积环境,以及再造古地理。以现有资料不断检验 这个模式,还可以不断修改和提炼,使之更精确、 完善。 (5)比拟实验模式:以模拟实验所获得的沉积 特征为基础而作成沉积模式,有助于查明有特殊沉 积特征的沉积物成因的可靠准则。 (6)数学模式:为以数学方法模拟复杂的沉积 作用过程的模式。如以数学方法表示海平面上升或 降雨量增加和沉积物供给量增加的相互关系而作成 的模式,有助于对比和预测。
务是重建地质历史时期的沉积环境。由于古代的环
境已经随着地质历史的演化而消失,留下的仅仅是
一些不完整的地质记录。所以,人们只能通过对地 层中各种沉积特征的全面考察,并结合地层与大地 构造背景资料的综合分析加以推论。
简述三角洲沉积体系特征
简述三角洲沉积体系特征三角洲简述:三角洲,即河口冲积平原,是一种常见的地表形貌。
江河奔流中所裹挟的泥沙等杂质,在入海口处遇到含盐量较淡水高得多的海水,凝絮淤积,逐渐成为河口岸边新的湿地,继而形成三角洲平原。
三角洲的顶部指向河流上游,外缘面向大海,可以看作是三角形的“底边”。
三角洲体系划分以及沉积体系简述虽然影响三角洲发育的因素很多,三角洲的类型又是十分复杂。
下面分三种三角洲沉积特征做分析。
一、河控三角洲的沉积特征河控取决于河口宽度,河水流速及含砂量。
该地带为三角洲体系中砂质沉积物最为丰富、最集中的地区,砂的成分主要是纯净的石英砂,分选磨圆都很好,成熟度也很高。
河控、潮控、浪控三角洲的平面组合及垂向层序特征颜色变化:(1)下部一般为暗色,反映富含有机质的泥岩特点(前三角洲沉积和浅海沉积);(2)向上微浅水、受海水扰动的浅色的前缘砂体;(3)最上部为夹有浅色砂体(分流河道)的大量暗色层(深灰色至黑色),为广泛沼泽发育的三角洲平原环境。
粒度和沉积构造变化:(1)下部浅海陆棚和前三角洲的泥岩,水平层理及被生物强烈扰动而均化的块状层理;(2)向上过渡为远砂坝、河口砂坝、席状砂等沉积的细纱和粉砂,发育各种交错层理;(3)最上部为分流河道、天然堤等形成的细纱、泥岩和煤等,槽状、板状交错层理与块状层理交替出现。
(4)反映从前三角洲到三角洲前缘再到三角洲平原水动力活动是从低能~高能~能量多变的特点。
自下而上沉积相标志:(1)沉积物颜色由暗变淡(青灰—灰)再变褐黄;(2)沉积物粒度由细变粗再变粗;(3)沉积物分选性由差变好再变差;(4)粘土矿物、有机质、微量元素含量由多变少再变多;(5)构造由水平变波状和交错再变水平;(6)海相生物向上变少,陆相生物向上变多;(7)生物钻穴见于三角洲层序的下部,植物根系出现于顶部;例如松辽盆地北部葡萄花油层沉积时期基底整体一致缓慢沉降地形十分平缓,盆地气候相对干旱湖面快速大规模收缩水体很浅水深通常不超过10m。
沉积相的分类及详解
沉积相的分类及详解沉积相是地球表面上由沉积物形成的地质单位,在地质学中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根据沉积物的特征和形成环境的不同,沉积相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本文将对沉积相的分类及其详解进行阐述。
一、根据沉积物的颗粒大小和颗粒组成,可以将沉积相分为以下几类:1.碎屑岩相:碎屑岩相主要由岩屑颗粒组成,岩屑颗粒的大小和组成决定了岩性。
碎屑岩相可以进一步分为砂岩相、砾岩相和泥岩相。
砂岩相主要由砾石、砂粒和粉砂粒组成,颗粒较粗,常见于河流、河口和河口三角洲等环境。
砾岩相主要由砾石和卵石组成,颗粒更大,常见于冲积扇和冲积台地等环境。
泥岩相主要由粉砂粒和粘土颗粒组成,颗粒较细,常见于湖泊和海洋等环境。
2.碳酸盐岩相:碳酸盐岩相主要由碳酸盐矿物组成,如石灰石、白云石等。
碳酸盐岩相常见于海洋和湖泊等浅水环境,是海洋生物的主要构造物。
碳酸盐岩相又可以分为浅海碳酸盐岩相和深海碳酸盐岩相。
浅海碳酸盐岩相主要由珊瑚、藻类和浅海生物的骨骼等构成,常见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深海碳酸盐岩相主要由微生物的残骸和颗粒物质组成,常见于深海盆地和大陆边缘沉积区。
3.有机质岩相:有机质岩相主要由有机质组成,如煤和页岩等。
有机质岩相常见于湖泊和海洋等富含有机质的环境,是石油和天然气的主要来源。
有机质岩相可以进一步分为煤相和页岩相。
煤相主要由植物残体和腐殖质组成,常见于湖泊和沼泽等湿地环境。
页岩相主要由有机质和粉砂粒组成,颗粒较细,常见于海洋和湖泊等深水环境。
二、根据沉积物的形成环境和沉积过程的特点,可以将沉积相分为以下几类:1.河道相:河道相主要由河流运输的颗粒物质沉积形成,常见于河流底部和河口沉积区。
河道相的沉积物主要由砾石、砂粒和粉砂粒组成,颗粒较粗,呈现层理结构和交错纹理。
2.冲积扇相:冲积扇相是由冲积扇形成的沉积相,常见于山区和山前平原。
冲积扇相的沉积物主要由砾石和卵石组成,颗粒更大,呈现扇形堆积的特点。
3.三角洲相:三角洲相是由三角洲形成的沉积相,常见于河口沉积区。
沉积环境和沉积相概述
沉积环境和沉积相概述一、引言沉积环境和沉积相是地质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不仅可以反映地球表面物质的沉积历史,还可以为矿物资源勘探和地质工程提供重要依据。
本文将针对沉积环境和沉积相做一综述性的介绍。
二、沉积环境的定义和分类1. 沉积环境的定义沉积环境是指沉积岩层形成时所处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环境的总和,是一种具有特定空间和时间属性的地球体系。
根据不同的载体,沉积环境可以分为陆相环境和水相环境两大类。
2. 沉积环境的分类•陆相环境:包括三角洲、河流、湖泊、冲积扇等。
•水相环境:包括海洋、浅海、深海、海岸线等。
三、沉积相的定义和类型1. 沉积相的定义沉积相是指一定条件下形成的具有一定外部特征和内部结构的岩相单位。
它包括颗粒度、结构、矿物成分等方面的信息。
2. 沉积相的类型•冲积相:由流水冲积物质形成,具有横向变化和纵向层次性。
•湖相:在湖泊中沉积形成的相,受湖泊环境控制。
•海相:在海洋中沉积形成的相,受海洋环境控制。
•陆相:在陆地上沉积形成的相,受陆地环境控制。
•湿地相:在湿地环境中沉积形成的相,受湿地特有环境控制。
四、沉积环境和沉积相的关系沉积环境和沉积相之间密切相关,沉积环境中不同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条件会导致不同的沉积相的形成。
沉积相可以反映出当时的环境条件,为地质学家研究地质历史提供了重要线索。
五、结论通过对沉积环境和沉积相的概述,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表面的演变过程和岩石的形成机理。
研究沉积环境和沉积相不仅可以为我们认识地球历史提供重要线索,还可以为勘探矿产资源和指导地质工程提供科学依据。
以上就是对沉积环境和沉积相的概述,希望能带给读者一定的启发和收获。
沉积体系划分-相-亚相-微相
扇中
水道、水道间、扇前缘(叠覆扇舌)
扇端
浊积、湖泥
海陆过渡沉积体系组
xx
xx水上xx
分流河道、天然堤、决口扇、分流河道间滩、洪泛湖泊、沼泽
xx前缘
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天然堤、水下决口扇、水下分流河道间湾、河口砂坝、远砂坝、席状砂、前三角洲
前xx泥质沉积
xx
河道/潮道、xx
潮上、潮间、潮下、水下舌形体、潮道、河道
沉积体系(组)、相、亚相和微相划分及名称
沉积
体系组
沉积体系
(沉积相)
xx
微相
大陆
沉积体系组
风化残积
残积物、xx、xx风化壳
冲积扇
扇根
泥石流、河道充填、筛积
扇中
辫状河河道充填、漫流
扇缘
漫流沉积为主
河流
废弃河道充填(牛轭湖)
下部河床滞留沉积、上部湖泥沉积
溢岸
河漫滩、xx、岸后沼泽、xx
堤岸
天然堤、决口扇
变陡缓坡
台地
局限台地
潮坪、泻湖、萨勃哈
开阔台地
浅滩、点礁、潮下低能
台地边缘
台地边缘浅滩
内碎屑滩、鲕滩、生物碎屑滩
台地边缘生物礁
礁前、礁后、礁翼、礁坪、礁基、礁核、礁盖
台地边缘斜坡
上斜坡、下斜坡
大陆斜坡
上斜坡、下斜坡
滑塌堆积、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流、浊流、斜坡扇、等深流
台盆
深海盆地
盆地边缘、海底扇、深海平原
*注:
1、扇三角洲、辫状河、网状河三角洲(包括大陆体系组中的)亚相、微相类型依上述三角洲类推;
沉积相及划分
细、粉砂岩,泥岩
决口扇
细、粉砂岩
沼泽
粘土、泥炭、褐煤夹粉砂
淡水湖泊
暗色有机粘土夹砂岩透镜体
三角洲前缘
水下分支河道
砂、粉砂
水下天然堤
极细粒砂和粉砂
支流间湾
粘土,含少量粉砂、细砂
分支河口砂坝
分选好的细砂、粉砂
远砂坝
粉砂,少量粘土退积型三角洲)
前三角洲
暗色粘土、粉砂质粘土
电位、GR平直
扇三角洲(分旱扇、湿扇,属灾变性沉积)
扇三角洲平原
泥石流
厚层~块状砾岩,砾石磨园低、分选差、基质高60%
电位、GR韵律与上同,地震相杂乱
河道充填
砾岩、含砾砂岩、粗砂岩,成熟度低,正韵律
漫滩
薄层状泥质砂岩、粉砂岩、泥岩
扇三角洲前缘
碎屑流
类似泥石流,由分选差的砾石、不等粒砂、泥岩组成
水下分流河道
堤岸亚相
天然堤
细砂岩、粉砂岩、泥岩
决口扇
细砂岩、粉砂岩
河漫亚相
(泛滥盆地)
河漫滩
粉砂岩、粘土
河漫湖泊
粘土为主,粉砂
河漫沼泽
粘土、泥炭
牛轭湖
辫状河
河床滞留
砂砾岩
“砂包泥”正韵律,泛滥平原不发育
心滩、河道
砂岩
泛滥平原
粉砂岩、泥岩互层
湖
泊
相
断陷型、坳陷型、前陆型
湖成三角洲
滨湖
砾、砂、泥、泥炭
电位、GR齿状
浅湖
粘土、粉砂
电位、GR平直
半深湖
粘土(富有机质)
深湖
泥岩、页岩、泥灰岩、油页岩
湖湾
泥页岩、粉砂质泥页岩,夹薄层云岩
河流微相的划分和三角洲微相的划分
河流微相的划分和三⾓洲微相的划分河流相:河道亚相(河道微相)、泛滥平原亚相(河漫滩、河漫湖泊、河漫沼泽)三⾓洲:三⾓洲平原亚相(分⽀河道微相、沼泽微相)、三⾓洲前缘亚相(⽔下分流河道微相、⽔下天然堤微相)和前三⾓洲亚相。
根据环境和沉积物特征可将曲流河相进⼀步划分为河床、堤岸、河漫、⽜轭湖四个亚相。
1.河床亚相河床是河⾕中经常流⽔的部分,即平⽔期⽔流所占的最低部分。
其横剖⾯呈槽形,上游较窄,下游较宽,流⽔的冲刷使河床底部显⽰明显的冲刷界⾯,构成河流沉积单元的基底。
河床亚相⼜称为河道亚相,其岩⽯类型以砂岩为主,次为砾岩,碎屑粒度是河流相中最粗的,层理发育,类型丰富多彩。
缺少动植物化⽯,仅见破碎的植物枝、⼲等残体,岩体形态具有透镜状,底部具有明显的冲刷界⾯。
河床亚相可进⼀步划分为河床滞留沉积和边滩沉积两个微相。
(1)河床滞留沉积河床中流⽔的选择性搬运,细粒物质→悬浮和带⾛,⽽将上游搬来的或就近侧向侵蚀河岸形成的砾⽯等粗碎屑物质留在河床底部,集中堆积成不连续的透镜体,称为河床滞留沉积。
其特点是:●以砾⽯等粗碎屑物质为主,砂、粉砂极少。
●砾⽯成分复杂,源区砾⽯居多,亦有河床下伏岩层的砾⽯。
●砾⽯常具叠⽡状定向排列,倾向上游。
●砾岩很难形成厚层,⼀般呈透镜状断续分布于河床最底部,向上过渡为边滩或⼼滩沉积。
(2)边滩沉积⼜称为“点砂坝”,是曲流河中主要的沉积单元,是河床侧向迁移和沉积物侧向加积的结果(图18-1)。
因曲流河河床中⽔流对沉积物的搬运以底负载搬运(滚动和跳跃)⽅式为主,故边滩沉积:●岩性以砂岩为主,●矿物成分复杂,成熟度低,不稳定组分多,长⽯含量⾼。
如陕北保罗系河床亚相砂岩,长⽯含量可⾼达49%以上。
●垂向上,⾃下→上常出现由粗⾄细的粒度或岩性正韵律。
●层理类型主要为⽔流波痕成因的⼤、中型槽状或板状交错层理,间或出现平⾏层理(图18-5)。
2.堤岸亚相垂向上常发育在河床沉积的上部,相对河床亚相⽽⾔,属顶层沉积。
三角洲分类及沉积模式
岩相古地理读书报告——三角洲分类及沉积模式三角洲分类及沉积模式1、三角洲概述三角洲是一类非常重要的沉积相,中国很多油田,如大庆油田、胜利油田、长庆油气田、新疆油田等,三角洲砂体都是主力产层,可见三角洲是油气聚集的重要场所。
此外三角洲也是许多煤层的产出层位,对于找煤也可起到指导预测作用[1,2]。
三角洲有很多类型,不同类型的三角洲,其砂体发育特征和展布规律不同。
准确可靠的三角洲沉积模式,对指导油气的勘探和开发都有重要意义。
“三角洲”一词最初由古希腊历史学家荷罗多特斯(Herodotus)提出,他观察到尼罗河河口冲积平原的形态与希腊字母的Δ相似,因此称之为三角洲(Delta)。
关于三角洲的定义,教科书中引用了Barrell(1912)的定义,即“三角洲是河流在一个稳定的水体中或紧靠水体处形成的、部分露出水面的一种沉积物”,但是这一定义并不严谨,金振奎将三角洲定义为“河流等水流汇入蓄水盆地时,所搬运的碎屑物质在入口附近堆积形成的、总体呈朵状的沉积体”[3]。
2、三角洲沉积动力学几沉积作用2.1建设作用2.1.1河口作用Bates(1953)对三角洲进行了研究。
将三角洲河口比拟为水力学上的喷嘴。
依据河水和蓄水体混合的类型,可形成两种自由喷流类型:轴状喷流:是河水与蓄水体的混合作用发生在三度空间(立体的),其混合作用较快,致使水流速度迅速降低。
平面喷流:是河水与蓄水体的混合作用发生在二度空间(平面的),其混合作用较慢,故向盆地方向较远的地方仍保持较高的流速。
如果没有波浪和潮汐的较大影响,其流动类型取决于两种水之间的密度差异。
a、河水(地表径流)密度=蓄水体密度:为等密度流动,属轴状喷流,这种情况通常出现在湖泊三角洲中,但沉积范围一般较小。
b、河流密度>蓄水体密度:为高密度流动,沿水底呈平面喷流形式。
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在大陆坡上,为骨界的海底沉积物因受重力或其他外力作用二发生滑塌或滑动,可形成浊流。
这种浊流侵蚀海底峡谷,并沿海地峡谷流动,在峡谷口附近形成近岸水下扇等。
3.沉积相三角洲
(m)
2030
A
5
100
GR
RD
50
GR
150
5
RD
100
微相
2040
泛滥平原 + 天然堤 分流河道
分流间湾
1900
水下分流河道 泛滥平原 + 天然堤
2050
决口扇 泛滥平原 + 天然堤
1910
2060
1920
分流河道 + 废弃河道
1930
2070
主河道 夹 废弃河道
1940
主河道 决口扇 泛滥平原 主河道 决口扇
龙遂13井1520~1544m井段
1550 1550
49
辫状河三角洲分流河道中的硅化化石(七里峡,T3x2)
50
前三角洲-前三 角洲远砂坝和河 口坝沉积序列, 广元,J3sn上部
51
川西坳陷中—南段遂宁组二级扇沉积 模式和长期旋回层序结构分布特征
52
地震剖面中的三角洲反S形前积反射结构
53
三角洲沉积环境 和沉积相
1
三角洲的定义
三角洲是指河流与海洋或湖泊的 汇合处所形成的锥形沉积物,规模可 自数平方公里到几千平方公里。依据 河流汇入的水体不同有海洋三角洲和 湖泊三角洲,通常所称的三角洲大多 是指海洋三角洲。
2
3
扇三角洲
4
由一次洪水作用形成的三角洲
5
一个正在发生 洪流沉积作用 的三角洲
1930 1930 1930
(m)
1650
10
100
GR
RD
+ + + GR GR 深度 GR深度 深度 RD RD RD 分流间湾 分流间湾 分流间 岩性剖面 微相 岩性剖面 岩性剖面 微相 微相 (水下分流河道为主 ) 150 5 50 50 50 150 150 5 5 100 100 100 (m) (m) (m)
沉积相的分类
1.沉积相的分类:陆相组:残积相、坡积——坠积相、沙漠(风成)相、冰川相、冲积扇相、河流像、湖泊相、沼泽相过渡相组:三角洲相、河口湾相海相组:滨岸相、浅海陆棚相、半深海相、深海相2.冲积扇的形成条件:明显变化的地形和大量沉积物供应——构造背景、母岩性质和气候条件3.冲积扇的类型:冲积扇的类型分为旱扇和湿扇旱扇(Arid Fan) 气候干旱扇形清楚主河道或单一河道间歇性水流或洪水以副砾岩为主, 分选差,混杂堆积. 纵向粒度变化快, 常见红层和膏盐类沉积. 无煤层,沉积构造类型少,碎屑流发育相带分布清晰4.湿扇(Wet or Humid Fan) 气候潮湿常年流水扇形不清叠加河道, 辫状平原, 正砾岩发育, 无副砾岩, 分选好. 纵向粒度渐变, 无红层或膏盐类沉积. 可见煤层,沉积构造发育缺少碎屑流, 可发育泥流相带分布不清5.冲积扇亚相的划分:扇根,扇中,扇缘扇根:1泥石流沉积:基质支撑的混杂堆积,块状构造(副砾岩);2河道沉积:砂砾岩,砾石呈叠瓦状排列,发育不明显的交错层理、平行层理和递变层理;3筛析沉积:砂砾岩,粒度双峰分布。
扇中:1辫状水道沉积:砂砾岩,发育叠瓦状构造和不明显的递变层理、交错层理;2局部片流沉积:平行层理含砾砂岩、粉砂岩,呈透镜状。
扇端:水道不发育,以漫流活动为主,发育平行层理砂岩、粉砂岩,与泛滥平原或湖泊沉积物呈指状交互。
6.冲积扇中主要的沉积类型:1. 泥石流沉积形成:泥质母岩, 植被不发育, 地形较陡的地区, 遭受阵发性洪水侵蚀, 大量泥砂被携带流动。
流体性质:密度大粘度高, 可呈塑性——重力流。
形态:呈舌状或叶瓣状, 具有陡, 厚的清晰边界。
成分:砾, 砂, 泥混杂, 细粒成分占优势(主要由砂, 粉砂, 泥组成的泥石流称为泥流) 结构:分选极差构造:块状层理, 粒序层理, 一般层理不发育; 扁平砾石呈水平或叠瓦状排列2. 漫流沉积形成:携带沉积物的流水从冲积扇河床末端漫出, 流速和水深骤减, 携带的沉积物呈席状或片状沉积下来, 形成席状砂, 砾岩堆积体, 为浅的坡面径流(漫洪沉积, 片流沉积). 形态:呈透镜体状, 一系列透镜体组合形成席状或片状沉积体. 成分:主要由碎屑组成, 可含少量粘土和粉砂。
三角洲沉积相
三⾓洲沉积相今天⼀起聊聊三⾓洲沉积相,主要看其中包括哪些亚相,这些亚相⼜包括哪些微相,各具有哪些特点。
直击主题,三⾓洲相包括三⾓洲平原亚相,三⾓洲前缘亚相和前三⾓洲亚相。
其中,三⾓洲平原亚相发育在⽔⾯以上⾄分流河⼝,相当于河流相在三⾓洲上的延续;同时主要发育四个微相,分别为分流河道、天然堤、决⼝扇和沼泽微相。
具体来看,对于三⾓洲平原来说该相带沉积特征为砂质沉积与泥炭、褐煤共⽣(垂向上共⽣),该特征为三⾓洲平⾯亚相的重要特征,也是其鉴别标志,是与⼀般河流的重要区别。
其实它发育的四个微相就已决定了它的沉积特征,砂质沉积反映的就是分流河道的沉积物;泥炭和沼泽反映的是沼泽微相的沉积物。
再来看三⾓洲前缘亚相,它是在海平⾯以下,浪基⾯以上的范围(属于浅⽔环境,受波浪作⽤,为⾼能环境),为三⾓洲沉积的主体相带。
主要包括⽔下分流河道、⽔下天然堤、分流间湾、分流河⼝砂坝、远砂坝和席状砂,六个微相。
这部分微相的内容较多,⽽且较重要,下次集中进⾏讨论。
前三⾓洲亚相为浪基⾯以下的静⽔环境。
该相带为三⾓洲向正常海(湖)相沉积过渡的区域。
沉积物以暗⾊粘⼟、粉砂质粘⼟为主。
构造上主要发育⽔平层理、⽣物扰动,同时还会发育⼀些上部沉积物的滑塌沉积。
⼤家应该可以看出,从三⾓洲平原到前缘再到前三⾓洲,反映⽔体深度是从⽔⾯之上到⽔⾯之下波基⾯之上,再到波基⾯之下。
实际上就是表现出了不同区域的⽔体能量差异,和所对应环境下所形成的沉积物特征。
⼤家如果将沉积环境与沉积物结合进⾏记忆,就可以很好理解各亚相沉积物的特点了。
今天就说到这⾥,有对油⽓⽥开发地质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添加微信公众号:littlemonkey105,期待与⼤家⼀起交流成长!祝⼤家⼀切安好。
沉积相的分类
1.沉积相的分类:陆相组:残积相、坡积——坠积相、沙漠(风成)相、冰川相、冲积扇相、河流像、湖泊相、沼泽相过渡相组:三角洲相、河口湾相海相组:滨岸相、浅海陆棚相、半深海相、深海相2.冲积扇的形成条件:明显变化的地形和大量沉积物供应——构造背景、母岩性质和气候条件3.冲积扇的类型:冲积扇的类型分为旱扇和湿扇旱扇(Arid Fan) 气候干旱扇形清楚主河道或单一河道间歇性水流或洪水以副砾岩为主, 分选差,混杂堆积. 纵向粒度变化快, 常见红层和膏盐类沉积. 无煤层,沉积构造类型少,碎屑流发育相带分布清晰4.湿扇(Wet or Humid Fan) 气候潮湿常年流水扇形不清叠加河道, 辫状平原, 正砾岩发育, 无副砾岩, 分选好. 纵向粒度渐变, 无红层或膏盐类沉积. 可见煤层,沉积构造发育缺少碎屑流, 可发育泥流相带分布不清5.冲积扇亚相的划分:扇根,扇中,扇缘扇根:1泥石流沉积:基质支撑的混杂堆积,块状构造(副砾岩);2河道沉积:砂砾岩,砾石呈叠瓦状排列,发育不明显的交错层理、平行层理和递变层理;3筛析沉积:砂砾岩,粒度双峰分布。
扇中:1辫状水道沉积:砂砾岩,发育叠瓦状构造和不明显的递变层理、交错层理;2局部片流沉积:平行层理含砾砂岩、粉砂岩,呈透镜状。
扇端:水道不发育,以漫流活动为主,发育平行层理砂岩、粉砂岩,与泛滥平原或湖泊沉积物呈指状交互。
6.冲积扇中主要的沉积类型:1. 泥石流沉积形成:泥质母岩, 植被不发育, 地形较陡的地区, 遭受阵发性洪水侵蚀, 大量泥砂被携带流动。
流体性质:密度大粘度高, 可呈塑性——重力流。
形态:呈舌状或叶瓣状, 具有陡, 厚的清晰边界。
成分:砾, 砂, 泥混杂, 细粒成分占优势(主要由砂, 粉砂, 泥组成的泥石流称为泥流) 结构:分选极差构造:块状层理, 粒序层理, 一般层理不发育; 扁平砾石呈水平或叠瓦状排列2. 漫流沉积形成:携带沉积物的流水从冲积扇河床末端漫出, 流速和水深骤减, 携带的沉积物呈席状或片状沉积下来, 形成席状砂, 砾岩堆积体, 为浅的坡面径流(漫洪沉积, 片流沉积). 形态:呈透镜体状, 一系列透镜体组合形成席状或片状沉积体. 成分:主要由碎屑组成, 可含少量粘土和粉砂。
不同类型三角洲的沉积特征及其与油气分布的关系
不同类型三角洲的沉积特征及其与油气分布的关系摘要:本文主要介绍在不同的沉积环境及构造背景下形成的四种主要类型的三角洲沉积体系即正常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和浅水三角洲。
并分别从以上四种三角洲类型的定义、形成条件、沉积特征差异进行比较。
进而得出各类三角洲相与油气分布的关系。
关键字:正常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浅水三角洲三角洲的现代定义是河流在稳定的水体中或靠近水体处形成的、部分露出水面的一类沉积物。
它包括四个方面的含义:三角洲沉积物来源于一个或几个可以确定的点物源;其主要以进积结构为特征;其均发育于盆地边缘,最终充填盆地;最大沉积面积受物源供给的限制。
三角洲类型划分:根据河流、潮汐、波浪作用强弱的差异将三角洲分为建设性和破坏性三角洲。
建设性三角洲以河流作用为主、泥砂在河口区的堆积速度大于波浪作用的改造速度,主要以河控三角洲为例。
破坏性三角洲以海洋作用为主,波浪、潮汐、海流的能量大于或等于河流堆积泥砂的能量,故泥砂堆积被改造至破坏,浪控和潮控三角洲均属此类。
由三角洲沉积区与物源区的关系、三角洲平原河流类型及三角洲沉积物的粒度差异可将三角洲划分为正常三角洲(经典曲流河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浅水湖泊三角洲和扇三角洲。
苏联学者以三角洲形成的不同的大地构造单元为依据将其划分为地台区的三角洲沉积、褶皱带周缘的三角洲沉积、山间拗陷内的三角洲沉积。
还有基于三角洲的沉积特征和沉积物的粒度的依据可将三角洲划分为细粒和粗粒三角洲。
本文将主要从流域盆地特征、沉积物供给、水体深度、沉积粒度等方面总结三角洲的控制因素探讨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浅水三角洲和正常三角洲的沉积特征及其与油气分布的关系。
一、辫状河三角洲由辫状河体系前积到停滞水体中形成的富含砂、砾的三角洲,其辫状分流平原由单条或多条底负载河流提供物质。
与扇三角洲不同, 一旦静止的水体移开, 辫状三角洲必然重新变为单条河流。
(一)发育条件辫状三角洲是由单条或多条辫状河入湖( 海) 形成的沉积体系, 一般远离断裂带的古隆起、古构造高地的斜坡带发育, 在沉积盆地的长轴和短轴方向均可发育, 沉积地形和坡度较扇三角洲更缓, 比正常三角洲更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角洲相分为:三角洲平原亚相、三角洲前缘亚相和前三角洲亚相1、三角洲平原亚相三角洲平原亚相是三角洲的陆上沉积部分,其范围包括从河流大量分叉处位置至海平面以上的广大河口地区。
三角洲平原沉积的亚环境多种多样,以分流河道,分支河道)为格架,分流河道的两侧有天然堤、决口扇,而分流河道间地区常发育有沼泽、湖泊和分流间湾等。
其中最主要的是分流河道砂沉积与沼泽的泥炭或(和)褐煤沉积,这是与一般河流的重要区别。
三角洲平原亚相可进一步分为分流河道、陆上天然堤、决口扇、沼泽、淡水湖泊等沉积微相。
(1)分流河道微相:是河流体系河床沉积向下延伸,是三角洲平原中的格架部分。
具有一般河道沉积的特征,即以砂质沉积为主,向上逐渐变细的层序特征。
但它们较中、上游河流沉积的粒度为细,分选变好。
一般底部为中—细粒砂,常含泥砾、植物干茎等残留沉积物,向上变为粉砂、泥质粉砂及粉砂质泥等。
砂质层具有槽状或板状交错层理和波状交错层理,而且其规模向上变小。
其底界与下伏岩层常呈侵蚀冲刷接触。
由于分流河道位置较固定,而且较直,所以曲流沙坝一般不发育。
分流河道砂体的形态在平面上为长形砂体,有时分叉;在横剖面上呈对称的透镜状。
砂体常沉陷于下伏的泥岩层内,其中部最厚和最粗,而向两端变薄和变细。
(2)陆上天然堤微相:位于分流河道的两旁,向河道方向一侧较陡,向外一侧较缓。
这种天然堤系由洪水期携带泥沙的洪水漫出淤积而成。
天然堤在三角洲平原的上部发育较好,但向下游方向其高度、宽度、粒度和稳固性都逐渐变小。
以粉砂和粉砂质粘土为主,而且由河道向两侧变细和变薄。
水平纹理和波状交错纹理发育。
水流波痕、植屑、植茎、植根和潜穴等较常见。
有时见有雨痕和干裂等暴露成因的构造。
(3)决口扇微相:三角洲决口扇与河流的决口扇沉积亦很相似。
但由于这种天然堤稳定性较差,故它们较河流中下游更为发育,而且有的面积较大,可形成席状砂层。
(4)沼泽微相:位于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间的低洼地区,分布最广,约占三角洲平原面积的90%。
它们具有一般沼泽所具有的特征。
这种沼泽的表面接近于平均高潮面,是一个周期性被水淹没的低洼地区;其水体性质主要为淡水或半咸水。
这种沼泽中植物繁茂,均为芦苇及其他草本植物,为一停滞的弱还原或还原环境。
其岩性主要为暗色有机质泥岩、泥炭或褐煤沉积,其中常夹洪水沉积的薄层粉砂岩。
常见有块状均匀层理和水平纹理,生物扰动作用强烈,有时见有潜穴。
常含植屑、炭屑、植根、介形虫和腹足类以及菱铁矿等。
(5)淡水湖泊微相:位于三角洲平原之上相对低洼的蓄水体,一般面积小,水体浅,一般2~4m。
沉积物主要为暗色粘土物质,夹有泥砂透镜体。
可见水平层理、生物扰动等沉积构造。
2、三角洲前缘亚相三角洲前缘亚相位于三角洲平原外侧至波浪基准面之间,呈环带状分布于三角洲平原向海洋一侧边缘,即分流河道的前端。
三角洲前缘是三角洲最活跃的沉积中心。
三角洲前缘亚相可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天然堤、分流间湾、河口沙坝、远沙坝,末梢坝)、前缘席状砂等沉积微相。
(1)水下分流河道微相:为陆上分流河道的水下延伸部分,也称水下分流河床。
在向海延伸过程中,河道加宽,深度减小,分叉增多,流速减缓,堆积速度增大。
沉积物以砂、粉砂为主,泥质极少。
常发育交错层理、波状层理及冲刷—充填构造,并见有层内变形构造。
在垂直于流向的剖面上呈透镜状,侧向则变为细粒沉积物。
(2)水下天然堤微相:是陆上天然堤的水下延伸部分,为水下分流河道两侧的沙脊,退潮时可部分地出露水面成为沙坪。
沉积物为极细的砂和粉砂。
粒度概率曲线为单段或两段型。
基本上由单一的悬浮总体组成。
常具少量的粘土夹层。
以流水形成的波状层理为主,局部出现流水和波浪共同作用形成的复杂交错层理。
其他尚有冲刷—充填构造、虫孔、泥球和包卷层理等。
有时可见植物碎片。
(3)分流间湾微相:为水下分流河道之间相对凹陷的海湾地区,与海相通。
当三角洲向前推进时,在分流河道间形成一系列尖端指向陆地的楔形泥质沉积体,称为“泥楔”。
故分流间湾以粘土沉积为主,含少量粉砂和细砂。
砂质沉积多是洪水季节河床漫溢沉积的结果,常为粘土夹层或呈薄透镜状。
具水平层理和透镜状层理。
可见浪成波痕及生物介壳和植物残体等,虫孔及生物搅动构造发育。
在层序上,下部为前三角洲粘土沉积,向上变为富含有机质的沼泽沉积。
(4)河口沙坝微相:也称为分流河口沙坝微相,是由于河流带来的砂泥物质在河口处因流速降低堆积而成。
其岩性主要由砂和粉砂组成,一般分选较好,质较纯净。
砂层呈中层至厚层状;发育有楔形交错层理或“S”形前积纹理和水平纹理。
其前积纹层的倾向多变,反映水流方向的变化。
偶见水流波痕和波浪波痕等层面构造。
砂层中化石稀少,但有时可见到由其他环境搬运来的介壳。
河口沙坝的形态在平面上多呈长轴方向与河流方向平行的椭圆形,横剖面上呈近于对称的双透镜状,其周围为前三角洲泥沉积。
当砂泥供应量大,而且砂与泥比率低时,河口沙坝发育,在其向海方向推进过程中可形成所谓的指状沙坝。
(5)远沙坝微相:位于河口沙坝前较远的部位。
沉积物较河口沙坝为细,主要由粉砂和少量粘土组成,只有在洪水期才有细砂沉积,并偶见递变层理。
沉积构造以水平纹理和颜色纹理为特征。
但同时亦具有波状交错层理和脉状—波状—透镜状复合层理。
沿纹层面分布较多的植屑和炭屑。
生物扰动构造和潜穴发育,贝壳零星分布。
(6)前缘席状砂微相:由于三角洲前缘的河口沙坝经海水冲刷作用,使之再行分布于其侧翼而形成的薄而面积大的砂层。
这种砂层分选好,质较纯净,可成为极好的储集层。
其沉积构造常见有平行纹理和水流线理。
3、前三角洲亚相前三角洲亚相位于三角洲前缘的前方,是三角洲体系中分布最广、沉积最厚的地区。
前三角洲的海底地貌为一平缓的斜坡。
其沉积物完全是在海面以下,而且大部分是在海水波浪所不能及的深度下沉积的。
岩性主要由暗灰色粘土和粉砂质粘土组成,可以有三角洲前缘滑塌来的浊积砂。
多发育水平纹理和块状层理,偶见透镜状层理。
其中发育有生物扰动构造和潜穴,并含有广盐度的化石种属,如介形虫、瓣鳃类和有孔虫等。
但随着向海方向过渡,海生生物化石逐渐增多。
前三角洲的暗色泥质沉积物富含有机质,而且沉积速度和埋藏速度较快,故有利于有机质转化为油气,可作为良好的生油层。
三角洲沉积与油气生成和聚集有着密切的关系。
众所周知,一个具有远景的油气田,必须具备有以下几项基本地质条件:生油岩、储油岩、盖层、圈闭、后期储油构造未被破坏等。
这些条件存在与否、质量好坏以及相互配合的关系如何,将直接影响油气藏形成及其规模。
三角洲沉积体系一般具备上述各项条件。
4、生油层前三角洲的暗色泥岩可作为良好的生油层。
河流不仅为三角洲沉积带来大量的泥沙,而且带来了大量的有机物质。
这些有机质随着悬浮的泥质一起在前三角洲地区沉积下来。
它们为湖盆或海盆中的生物提供了丰富的营养,促使生物得以大量繁殖、生长。
因此,前三角洲的泥岩中含有丰富陆源的及原地生长的有机物质。
另外,前三角洲环境一般是处在波浪所不能及的还原或弱还原环境,加之三角洲的沉积和埋藏都比较迅速,有利于有机质的保存和转化。
因此,前三角洲泥岩和粉砂质泥岩可作为良好的生油岩。
5、储油岩在三角洲沉积中,良好的储油砂岩体是很多的。
如河控三角洲中的河口沙坝、前缘席状砂以及分流河道砂,浪控三角洲中的海滩沙和障壁沙坝等都具有良好的储油性能。
其中分流河道砂岩一般由于距油源区远,不如其他砂体有利。
因此在古代三角洲沉积中,主要的储集层是三角洲前缘砂和与三角洲破坏密切共生的海岸砂。
例如,墨西哥沿岸盆地新生界下威尔克格斯群中已知的油气田主要分布在一个相对狭窄的三角洲前缘砂分布的地带内。
在这里,三角洲前缘砂与邻近的前三角洲泥呈指状穿插,从而构成了复式储集层,形成良好的油气聚集条件。
6、盖层在三角洲沉积中,盖层是大量存在的,如沼泽沉积、分流间湾、陆架和前三角洲泥等皆可作为盖层。
而且,在三角洲形成的进退过程中,它们和生油层、储油层共同构成了良好的生储盖组合。
4在三角洲沉积中,上述储油砂岩除席状砂和分流河道砂体外,大多数砂体呈透镜体状产出,这就容易形成地层岩性油藏,当然也可形成构造油藏。
如在河控的三角洲沉积中,常有同生断层和由此而产生的牵引构造、底辟构造和盐丘构造伴生,因而可形成多种圈闭类型。
上述圈闭大多是在沉积过程中形成的,其形成时间较早,有利于油气的聚集和形成,如美国墨西哥湾中生代、新生代油气田即与此有关。
勘探生产的实践已证明,三角洲沉积有利于油气聚集。
根据国内外油气勘探资料的研究,油气主要聚集在三角洲沉积发育的海陆过渡地带,即海岸线附近的地带。
因为这个地带在地质发展历史中,由于盆地的不断缓慢下沉,海水反复的进退可形成很厚的三角洲沉积。
这种沉积为油气生成和聚集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而且石油主要聚集在过渡带与浅海沉积犬牙交错相间互层的地带,而不是产于过渡带与陆相犬牙交错的地层中,后者和距离油源较远或无生油岩有关。
总之,三角洲沉积既有沉积厚的生油层,又有质纯、分选好的储油层。
加之三角洲沉积过程中局部的海进海退比较频繁,幅度也较大,这样就可形成众多的、良好的生储盖组合,进而形成油气丰富的油气聚集带,因此,研究三角洲沉积,对寻找油气来说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