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记中药配伍表你就是中医师

合集下载

中医处方配伍表格:超实用!

中医处方配伍表格:超实用!

中医处方配伍表格:超实用!处方配伍表一:二至四画字《中医方剂临床手册》药物功效成方举例1、人参配黄芪益气和胃大半夏汤2、人参配甘草益气养心定志丸3、人参配白术益气生脉生脉散4、人参配半夏益气养阴麦门冬汤5、人参配茯苓益气补肾两仪膏6、人参配五味子益肺肾、定喘嗽人参蛤蚧散7、人参配麦冬益气养阴麦门冬汤8、人参配熟地益气补肾两仪膏9、人参配蛤蚧益肺肾、定喘嗽人参蛤蚧散10、人参配附子益气回阳参附汤、四逆加人参汤11、人参配地黄麦麦冬养阴补气三才汤12、人参配紫苏益气解表参苏散13、丁香配肉桂散寒止痛丁香散14、丁香配柿楴降逆止呃丁香柿楴汤15、甘姜配甘草温中益气理中丸16、干姜配白术温中健脾理中丸17、甘姜配附子温中回阳四逆汤、干姜附子汤18、甘姜配黄连辛开苦降连理汤、半夏泻心汤19、干姜配细辛、五味开盖兼施温肺化饮敛气小青龙汤20、大黄配芒硝泻热结下燥屎大承气汤、调胃承气汤21、大黄配枳实厚朴导积滞、泻里实小承气汤、厚朴三物汤22、大黄配黄连泻火止血、泄热除痞三黄泻心汤23、大黄配山栀通利湿热八正散、茵陈蒿汤24、大黄配茵陈泄热退黄茵陈蒿汤25、大黄配丹皮泄瘀热消痈肿大黄牡丹汤26、大黄配桃仁泻瘀通经下瘀血汤、抵挡汤27、大黄配蟅虫破血逐瘀大黄蟅虫丸28、大黄配甘遂芫花峻下逐水大陷胸汤29、大黄配附子温阳通下大黄附子汤30、大黄配巴豆峻下寒结三物备急丸31、大戟配甘遂芫花峻下逐水十枣汤32、大枣配生姜调和营卫、调和脾胃桂枝汤、旋复代赭汤33、大枣配小麦甘草养心神、缓肝急甘麦大枣汤34、大蓟配小蓟凉血止血十灰散35、山栀配丹皮凉血清火丹栀逍遥散36、山栀配茵陈清利湿热、退黄疸茵陈蒿汤37、山栀配地黄滋补脾肾之阴六味地黄丸37、山药配扁豆平补脾胃参苓白术散39、山药配茯苓健脾渗湿参苓白术散40、山楂配神曲和胃消食保和丸41、山茱萸配地黄滋补肾阴六味地黄丸42、川芎配当归和血调经四物汤、芎归散43、川芎配细辛散寒止痛川芎茶调散44、川断配杜仲补肾健腰安胎寿胎丸45、女贞子配旱莲草,平补肝肾之阴二至丸46、天麻配半夏祛痰熄风半夏白术天麻汤47、天麻配钩藤平肝熄风天麻钩藤饮48、天冬配麦冬甘寒滋润天王补心丹49、天冬配地黄人参养阴补气三才汤50、木香配砂仁理气止痛香砂枳术丸香砂六君子汤51、木香配黄连清热止痢香莲丸52、木香配槟榔行气导滞木香槟榔丸53、木香配乌药茴香行气散寒止痛天台乌药散54、五灵脂配蒲黄活血止痛失笑散55、五味子配麦冬敛肺养阴生脉散56、五味子配人参益气生脉生脉散57、五味子配吴茱萸温中止泻四神丸处方配伍表二:四至五画字《中医方剂临床手册》药物功效成方举例1、车前子配木通温中止泻八正散2、贝母配瓜蒌润燥化痰贝母瓜蒌散3、贝母配知母清肺化痰二母散4、贝母配杏仁理嗽化痰桑杏汤5、贝母配半夏化痰止嗽半贝丸6、升麻配黄芪益气升阳补中益气汤7、升麻配葛根解肌透疹升麻葛根汤8、升麻配柴胡升举清阳补中益气汤9、乌药配益智仁温肾缩尿缩泉丸10、丹皮配芍药凉血活血犀角地黄汤11、甘草配石膏清热生津玉泉散12、甘草配桔梗祛痰利咽桔梗汤13、甘草配芍药缓急止痛酸甘化阴芍药甘草汤、小建中汤14、甘草配滑石清热利湿六一散15、甘草配银花清热解毒仙方活命饮16、石膏配麻黄清热平喘麻杏石甘汤17、石膏配知母清热泻火白虎汤18、石膏配地黄补肾阴清胃热玉女煎19、石菖蒲配远志定志开窍定志丸20、龙骨配牡蛎潜阳敛汗涩精参附龙牡汤21、代赭石配旋复花下气降逆旋复代赭汤22、仙茅配仙灵脾温肾壮阳二仙汤23、冬瓜子配桃仁祛瘀消痈苇茎汤、大黄牡丹汤24、生姜配半夏和胃降逆小半夏汤25、白术配芍药和理肝脾痛泻要方26、白术配黄芩温散寒湿白术附子汤27、白术配枳实消补兼施枳术丸、枳实消痞丸28、白头翁配秦皮清热止痢白头翁汤29、白芥子配苏子莱菔子降气化痰三子养亲汤30、白芷配羌活祛风止痛九味羌活汤川芎茶调散31、白芷配藁本散风止痛辛夷散32、瓜蒌配半夏宽胸涤痰栝蒌薤白半夏汤33、瓜蒌配薤白通阳宽胸栝薤白白酒汤34、玄参配地黄麦冬养阴生津润燥通便增液汤35、半夏配茯苓和胃化痰二陈汤小半夏加茯苓汤36、半夏配秫米和胃安寐半夏秫米汤37、半夏配陈皮理气化痰二陈汤38、半夏配南星燥湿化汤导痰汤39、半夏配厚朴降气化痰半夏厚朴汤40、半夏配黄连辛开苦降小陷胸汤、半夏泻心汤41、半夏配麦冬和胃养阴麦门冬汤42、半夏配硫磺温肾通便半硫丸43、半夏配贝母化痰止嗽半贝丸处方配伍表三:六画字《中医方剂临床手册》药物功效成方举例1、地黄配当归补血滋阴四物汤2、地黄配芍药凉血补血止血犀角地黄汤、四物汤3、地黄配玄参麦冬养阴生津润燥通便增液汤4、地黄配犀角清营解毒凉血止血犀角地黄汤5、地骨皮配桑白皮泻肺除蒸泻白散6、地骨皮配青蒿清热除蒸清骨散7、芍药配柴胡疏肝解郁逍遥散、四逆散8、芍药配桂枝调和营卫桂枝汤9、芍药配枳实疏理气血四逆散、大柴胡汤10、芍药配黄芩清热和里,治痢安胎黄芩汤11、芍药配当归和血调经当归芍药散12、芝麻配桑叶补肝肾桑麻丸13、百部配紫菀款冬润肺止嗽止嗽散、百花膏14、当归配黄芪补气生血当归补血汤15、当归配远志补血宁心归脾汤16、当归配桃仁活血祛瘀生化汤17、肉桂配丁香温散止痛丁桂散18、肉桂配附子温补命火桂附八味丸19、肉桂配黄连交通心肾交泰丸20、竹茹配橘皮降逆止呃橘皮竹茹汤21、竹茹配枳实和胃化痰温胆汤22、朱砂配黄连清心安神朱砂安神丸23、朱砂配磁石重镇潜阳磁珠丸24、冰片配麝香开窍消肿止痛至保丹、七厘散25、防风配荆芥疏风解表荆防败毒散26、防风配苍术祛风胜湿神术散27、防风配羌活祛风胜湿解表羌活胜湿汤28、防风配白术疏肝止泻痛泻要方29、防风配黄芪益气利水祛风湿防已黄芪汤30、防风配黄芪固表止汗玉屏风散31、防已配茯苓利水渗湿防已茯苓汤32、红花配桃仁活血行瘀桃红四物汤33、远志配酸枣仁养心安神天王不心丹34、远志配石菖定志开窍定志丸蒲35、远志配当归补血宁心归脾汤处方配伍表之四:六至七画字《中医方剂临床手册》药物功效成方举例1、麦冬配人参益气养阴麦门冬汤2、麦冬配天冬滋养肺阴八仙长寿丸3、麦冬配半夏和胃养阴麦门冬汤4、麦冬配沙参滋养肺阴沙参麦冬汤5、麦芽配谷芽和胃消食六合定中丸6、杜仲配桑寄生补肾健腰安胎寿胎丸7、杞子配菊花补肝明目杞菊地黄丸8、豆豉配葱白通阳解表葱豉汤9、豆豉配栀子清热除烦栀子豉汤10、豆豉配生地滋阴透表葱白七味饮11、苍术配厚朴燥湿除满平胃散12、苍术配黄柏燥湿清热二妙丸13、苍耳子配辛夷散风寒通鼻窍辛夷散14、苏子配莱菔子降气化痰三子养亲汤白芥子15、苏叶配藿香化湿解表藿香正气散16、苏叶配人参益气解表参苏散17、吴茱萸配五味温中止泻四神丸子18、吴茱萸配黄连泻火降逆左金丸19、牡蛎配黄芪固表止汗牡蛎散20、牡蛎配龙骨潜阳敛汗参附牡蛎汤21、皂角刺配穿山消肿透脓透脓散甲22、龟板配鳖甲育阴潜阳三甲复脉汤23、龟板配鹿角阴阳双补龟鹿二仙胶24、羌活配独活祛风胜湿解表败毒散25、羌活配秦艽祛风舒筋大秦艽汤26、羌活配板蓝根清解肌表羌蓝汤27、诃子配罂粟壳涩肠止泻真人养脏汤28、陈皮配青皮疏理气机治中汤29、陈皮配厚朴理气燥湿平胃散30、附子配麻黄助阳解表麻黄附子细辛汤31、附子配黄芪温阳固表芪附汤32、附子配茯苓温阳利水真武汤、实脾饮33、附子配细辛助阳解表麻黄附子细辛汤34、青蒿配鳖甲清热除蒸青蒿鳖甲汤35、青蒿配柴胡清虚热清骨散处方配伍表五:七至十画字《中医方剂临床手册》药物功效成方举例1、柿蒂配丁香降逆止呃丁香柿蒂汤2、知母配黄柏滋阴泻火知柏八味丸、大补阴丸3、使君子配槟榔驱蛔虫使君子丸4、乳香配没药行瘀活血消肿止痛海浮散、醒消丸、七厘散5、金银花配连翘清热解毒发散风热银翘散6、细辛配五味子干姜开盖兼施温化气阴小青龙汤7、枳壳配桔梗升降开泄败毒散、柴胡枳桔汤8、枳实配柴胡疏肝和胃升清降浊四逆散9、柏子仁配酸枣仁养心安神天王补心丹10、茯苓配泽泻利水渗湿五苓散11、茯苓配猪苓利水渗湿猪苓汤12、茯苓配桂枝通阳利水五苓散13、厚朴配枳实消痞除满小承气汤、厚朴三物汤14、厚朴配黄连清化湿热连朴饮15、厚朴配藿香芳香化浊藿朴夏苓汤16、香附配良姜温胃理气止痛良附丸17、香附配紫苏理气解表香苏散18、草果配常山截疟截疟七宝饮19、秦皮配白头翁清热止痢白头翁汤20、秦艽配鳖甲清虚热秦艽鳖甲散21、桂枝配麻黄辛温解表麻黄汤22、桂枝配黄芪温卫固表桂枝加黄芪汤23、桂枝配茯苓通阳利水苓桂术甘汤、五苓散24、桂枝配桃仁化瘀消症桂枝茯苓丸、桃仁承气汤25、桂枝配附子温阳祛寒桂枝附子汤26、柴胡配葛根解肌退热柴葛解肌汤27、柴胡配黄芩和解少阳小柴胡汤28、柴胡配前胡疏解理嗽败毒散29、柴胡配青蒿清虚热清骨散30、柴胡配当归疏肝养血逍遥散31、臭梧桐配豨莶祛风湿降血压豨桐片草32、浮小麦配麻黄固表止汗牡蛎散根33、桑叶配菊花疏散风热桑菊饮34、栀子配黄柏清热利湿栀子柏皮汤35、菊花配杞子补肝明目杞菊地黄丸36、黄连配黄芩苦化湿热泻心汤37、黄连配黄芩葛清热止泻葛根芩连汤根38、黄芩配芍药清热止痢黄芩汤39、黄芪配升麻益气升阳补中益气汤40、黄芪配人参补益元气保元汤处方配伍表之六:十一至二十画字《中医方剂临床手册》药物功效成方举例1、野菊花配蒲公清热解毒五味消毒饮英2、麻黄配熟地温补散寒阳和汤3、麻黄配杏仁宣肺平喘麻黄汤、三拗汤4、葛根配升麻解肌透疹升麻葛根汤5、葛根配黄芩黄清热止泻葛根芩连汤连6、扁蓄配瞿麦利水通淋八正散7、紫菀配款冬润肺止嗽气管炎片、橘红吞剂8、蛤蚧配人参益肺肾定喘嗽人参蛤蚧散9、蒲黄配五灵脂祛瘀止痛失笑散。

经典中医中药配对口诀

经典中医中药配对口诀

经典中医中药配对口诀
中医药历经千年,形成了丰富的药材配对经验,下面是经典中医中药配对口诀:
1. 五味调同:盐、醋、姜、蒜、糖,常用于调味和去腥味。

2. 炙药配当归:炙甘草配当归,可增强药效,常用于治疗虚弱、贫血等症。

3. 同类相配:如当归、川芎、白芍,同属补血药,可相互搭配增强疗效。

4. 药物相生:如黄芪配人参,可相辅相成,共同增强免疫力。

5. 药物相合:如川芎、桂枝、芍药、生姜,可相互协调,共同治疗痛经。

6. 药物相反:如大黄、枳实、黄连,可相互制约,共同治疗腹泻。

7. 特殊配伍:如毛冬青、贝母、连翘、板蓝根,可共同治疗急性气管炎。

以上是经典中医中药配对口诀,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但需注意,中药配对应根据病情、体质、年龄等情况综合考虑,避免不当搭配导致副作用。

建议在专业医师指导下使用中药。

- 1 -。

中药配伍表

中药配伍表

中药配伍表(收藏)2019-02-10 13:11补血一号:黄耆25g当归10g大枣30g补脾一号:党参10g炒白术10g茯苓15g甘草6g冠心病一号:薤白10g瓜蒌皮10g川芎8g丹参25g疏肝一号:柴胡10g白芍药15g炒枳壳10g甘草6g定踹一号:炙麻黄10g杏仁10g甘草6g胃炎一号:黄连6g蒲公英20g威灵仙10g排石一号:金钱草30g炙大黄8g车前草30g降酶一号:垂盆草30g马鞭草30g茵陈20g降糖一号:天花粉30g黄连10g鬼箭羽10g肠炎一号:黄连6g木香6g白芍药15g解毒一号:金银花30g连翘20g甘草6g滋阴一号:生地黄15g麦冬15g玄参15g化湿开胃:炙半夏10g化橘红15g茯苓15g甘草5g活血化瘀:当归10g川芎6g赤芍15g红花10桃仁10g 通络止痛:全虫6g蜈蚣1对僵蚕10g温经散寒:制川乌6g草乌6g细辛6g威灵仙15g各种疾病的必备药一切头疼,必用川芎;一切疼痛,必用元胡,一切气虚,必用黄芪;一切虚脱,必用人参;一切血虚,必用阿胶;一切出血,必用三七;一切气郁,必用香附;一切便秘,必用大黄;一切肝郁,必用柴胡;一切热毒,必用二花;一切阳虚,必用附子;一切热病,必用犀角;一切妇科,必用当归;一切外感,必用荆芥;一切失眠,必用枣仁;一切郁证,必用合欢;一切面瘫,必用白附;一切腿病,必用牛膝;一切阳痿,必用羊藿;一切阴虚,必用麦冬;一切咳嗽,必用杏仁;一切呕吐,必用半夏;一切中毒,必用绿豆;一切诸风,必用防风;一切白发,必用首乌;一切风湿,必用灵仙;一切骨病,必用川断;一切咽喉,必用桔梗;一切失音,必用大海;一切腰痛,必用杜仲;一切尿石,必用金钱;一切虚热,必用青蒿;一切牙疼,必用细辛;一切黄疸,必用茵陈;一切闭经,必用益母;一切淋症,必用车前;一切乳少,必用山甲;一切目赤,必用栀子;一切目昏,必用青葙;一切鸡眼,必用鸦胆;一切呃逆,必用柿蒂;一切疝气,必用橘核;一切胀满,必用槟榔;一切汗症,必用浮麦;一切阴痒,必用蛇床;一切痰厥,必用皂荚;一切遗尿,必用桑蛸;一切疮疡,必用麝香;一切白斑,必用陀僧;一切疥疮,必用硫磺;一切蛇疮,必用雄黄;一切不孕,必用石英;一切耳鸣,必用磁石;一切痰多,必用竹沥;一切癌症,必用蛇草。

中药配伍大全

中药配伍大全

中药配伍大全1、白术配猪肚——补气健脾2、白芍配当归——养血柔肝3、人参配莲子——补中益气4、党参配大枣——补脾益气5、黄芪配白术——补气健脾6、甘草配大枣——养心安神7、升麻配柴胡——升举阳气8、阿胶配蜂蜜——滋阴润燥9、杜仲配续断——补益肝肾10、肉苁蓉配枸杞子——补益肝肾11、冬虫夏草配乌鸡——补血滋阴12、女贞子配决明子——清养头目13、麦冬配山药——益气补脾14、石斛配北沙参——滋阴润燥15、当归配黄芪——益气补血16、西洋参配甘草——补益心气17、葛根配菊花——风热感冒18、葛根配白芍、木瓜——舒筋活络19、葛根配伍天花粉、芦根——生津止渴20、葛根配柴胡、白芷——解表散寒21、葛根配山楂——清热降脂22、三七配丹参——活血化瘀23、三七配山楂——行气化瘀24、何首乌配乌鸡——补血乌发25、桑葚配枸杞子——滋阴补肾26、鹿茸配熟地黄——益精补血27、淫羊藿配肉苁蓉——补肾壮阳28、山药配扁豆——补脾止泻29、黄精配党参——补益脾气30、天冬配川贝母——润肺清热31、益母草配丹参——活血调经32、红花配桃仁——活血通经33、月季花配川芎——疏肝解郁34、柴胡配川芎——疏肝解郁35、青皮配陈皮——疏肝理气36、麻子仁配瓜蒌——润肠通便37、决明子配荷叶——润肠通便38、川贝母配梨——滋阴润肺39、枇杷叶配白茅根——清热生津40、苦杏仁配紫苏子——宣肺止咳41、白果配莲子——收涩止带42、黄连配黄芩——清热止呕43、夏枯草配枸杞子——清肝明目44、菊花配决明子——清热明目45、金银花配连翘——清热解毒46、芦根配茅根——清肺胃热47、板蓝根配金银花——清热解毒48、槐花配胖大海——清火润喉49、砂仁配寇仁——健脾化湿50、茯苓配山药——健脾利湿51、藿香配佩兰——清暑祛湿52、薄荷配防风——祛风止痒53、桑叶配菊花——疏散风热54、神曲配山楂——消食开胃。

中药的配伍、药性

中药的配伍、药性

中药的配伍、药性中药的配伍、药性其实一点都不难,收藏这一篇,你就会了一半1. 香薷+白扁豆——消暑。

2. 桑白皮+苏子——止喘。

3. 杏仁+五味子——止嗽。

4. 防风+羌活——治诸风。

5. 苍术+羌活——止诸痛。

6. 黄芩+连翘——解毒。

7. 半夏+姜汁——回痰。

8. 贝母+瓜蒌——开结痰。

9. 丁香+柿蒂、干姜——止呃。

10. 干姜+半夏——止呕。

11. 枳实+黄连——消心下痞。

12. 枳壳+桔梗——宽胸中。

13. 白术+黄芩——安胎。

14. 解表辛散肌表邪,性温散寒凉散热。

15. 发散风寒桂麻黄,香薷白芷苏荆防,16. 苍耳辛荑藁本羌,细辛胡荽柽葱姜。

17. 发散风热蝉薄荷,牛蒡桑菊蔓荆葛,18. 柴胡升麻淡豆豉,浮萍木贼风热瘥。

19. 麻黄发汗治伤寒,风水痹痛与咳喘。

20. 桂枝温卫善解肌,温经通脉化水气。

21. 紫苏散寒兼理气,风寒气滞两相宜。

22. 荆芥辛散肌表邪,感冒痒疹及出血。

23. 止血清热安胎,历来视为安胎要药。

24. 徐长卿:为治风痹或痹症痛重之要药。

25. 川乌:治风寒湿痹证之佳品。

尤宜于寒邪偏盛者。

26. 蕲蛇:透骨搜风,祛内外风邪,为截风要药。

尤善治病深日久之顽痹。

亦为抽搐痉挛之常牡丹皮:治无汗骨蒸之要药。

27. 青蒿:善除疟疾寒热,治疟疾之良药。

28. 地骨皮:除有汗骨蒸,为退虚热疗骨蒸之佳品。

29. 海风藤:风寒湿痹,肢节疼痛,筋脉拘挛,屈伸不利常用药。

30. 昆明山海棠:治风寒湿痹日久关节疼痛麻痹之良药。

31. 雪上一枝蒿:擅止痛,治疗多种疼痛之良药。

32. 神曲:治食滞兼外感表证。

33. 麦芽:治米面薯芋食滞,能回乳。

34. 莱菔子:饮食积滞兼气滞者。

中药配伍表

中药配伍表
>>> 拖动滑块完成验证 >>>点击上图按钮并沿道路拖动到终点处移动到此开始验证匿名评论发评论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前一篇
几个穴位用的好,治病保健少不了
一切咳嗽,必用杏仁;
一切呕吐,必用半夏;
一切中毒,必用绿豆;
一切诸风,必用防风;
一切白发,必用首乌;
一切风湿,必用灵仙;
一切骨病,必用川断;
一切咽喉,必用桔梗;
一切失音,必用大海;
一切腰痛,必用杜仲;
一切尿石,必用金钱;
一切虚热,必用青蒿;
一切牙疼,必用细辛;
一切黄疸,必用茵陈;
一切便秘,必用大黄;
一切肝郁,必用柴胡;
一切热毒,必用二花;
一切阳虚,必用附子;
一切热病,必用犀角;
一切妇科,必用当归;
一切外感,必用荆芥;
一切失眠,必用枣仁;
一切郁证,必用合欢;
一切面瘫,必用白附;
一切腿病,必用牛膝;
一切头病,必用天麻;
一切阳痿,必用羊藿;
一切阴虚,必用麦冬;
百合合冬花,名百花膏,治咳嗽痰中带血。
乌梅合川椒,名杀虫丸,治蛔虫,蛲虫。
赤小豆合当归,治大便下血。
血余炭合百草霜,治妇女崩漏。
欢迎光临揭秘色娱博客/u/2757691312
中药学重点对比1金银花和连翘美国亚马逊海淘攻略_drugstore海淘攻略-淘得爽
苍术:辛苦温。脾胃经。辛散苦燥力强,内燥中焦湿浊健脾,外祛风湿发汗解表(内湿外湿)。风湿痹症胜湿者,外感风寒夹湿尤宜。富含VA,治疗夜盲症。
13生地黄和熟地黄

万能口诀:中药配伍速记,考点秒杀

万能口诀:中药配伍速记,考点秒杀

中药学作为中医中西医医考当中知识点比较多,到处都是重难点的科目对于大多数考生来说都比较难记忆,尤其组成。

今天小编解决大家这一难题,常用中药配伍速记万能口诀,轻松掌握考试重点。

第一类 用两种相对的性质和不同气味、不同功能的药物结合,如气与血,寒与热,补与泻,散与收,升与降,辛与苦等,在相反相成中,改变其本来的功效或取得另一种新的效果。

这类最有意义。

桂枝——白芍(气——血) 桂枝汤,调和营卫。

人参——丹参(气——血) 二参汤,养心和血。

金铃子——延胡索(气——血) 金铃子散,止腹痛。

香附——高良姜(气——血) 良附丸,止胃脘痛。

山栀——丹皮(气——血) 加味逍遥散,清肝热。

黄连——肉桂(寒——热) 交泰丸,治心肾不交失眠。

黄连——吴茱萸(寒——热) 左金丸,平肝制吐酸。

黄连——干姜(寒——热) 泻心汤,除胸中邪结。

柿蒂——丁香(寒——热) 丁香柿蒂汤,止呃逆。

石膏——细辛(寒——热) 二辛散,消牙龈肿痛。

黄连——木香(寒——温) 香连丸,止赤白痢。

黄芩——厚朴(寒——燥) 芩朴汤,化脾胃湿热。

黄柏——苍术(寒——燥) 二妙丸,治下焦湿热。

白术——枳实(补——消) 枳术丸,健脾消痞。

黄芪——防风(补——散) 玉屏风散,治体虚感冒。

白芍——柴胡(补——散) 四逆散,和肝泄热。

红枣——生姜(补——散) 桂枝汤,和气血。

鳖甲——青蒿(补——清) 青蒿鳖甲汤,退骨蒸。

黑芝麻——桑叶(补——清) 桑麻丸,治肝阳头晕。

枸杞子——菊花(补——清) 枸菊地黄丸,明目。

干姜——五味子(散——收) 苓甘五味姜辛汤,化痰饮。

白矾——郁金(敛——散) 白金丸,治癫痫。

柴胡——前胡(升——降) 败毒散,疏邪止咳。

桔梗——枳壳(升——降) 杏苏散,调胸膈气滞。

半夏——黄连(辛——苦) 泻心汤,止呕。

皂角——白矾(辛——酸) 稀涎散,涌吐风痰。

乌梅——生地(酸——甘) 连梅汤,化阴生津。

乌梅——黄连(酸——苦) 连梅汤,泄烦热。

当归——白芍(动——静) 四物汤,养血和血。

四百味常用中药口诀,性味、功能、主治都有,背会你就是半个中医

四百味常用中药口诀,性味、功能、主治都有,背会你就是半个中医

四百味常用中药口诀,性味、功能、主治都有,背会你就是半个中医常用的中药只有400种左右,习称400味。

《中药大辞典》收录6000多种,只是因为很多是地方草药,产量又不大,很难在全国范围使用。

明代医家龚廷贤先生所著的《药性歌括四百味》,以四言韵的形式,介绍了400多味常用中药的性味、功能、主治,内容简明扼要,朗朗上口,便于诵读记忆。

第一部分001.人参味甘,大补元气,止渴生津,调营养卫。

002.黄芪性温,收汗固表,托疮生肌,气虚莫少。

003.白术甘温,健脾强胃,止泻除湿,兼祛痰痞。

004.茯苓味淡,渗湿利窍,白化痰涎,赤通水道。

005.甘草甘温,调和诸药,炙则温中,生则泻火。

006.白芍酸寒,能收能补,泻痢腹痛,虚寒勿与。

007.赤芍酸寒,能泻能散,破血通经,产后勿犯。

008.生地微寒,能消湿热,骨蒸烦劳,兼消破血。

009.熟地微温,滋肾补血,益髓填精,乌须黑发。

010.麦门甘寒,解渴祛烦,补心清肺,虚热自安。

011.天门甘寒,肺痿肺痈,消痰止嗽,喘热有功。

012.黄连味苦,泻心除痞,清热明眸,厚肠止痢。

013.黄芩苦寒,枯泻肺火,子清大肠,湿热皆可。

014.黄柏苦寒,降火滋阴,骨蒸湿热,下血堪任。

015.栀子性寒,解郁除烦,吐衄胃热,火降小便。

016.连翘苦寒,能消痈毒,气聚血凝,湿热堪逐。

017.石膏大寒,滑能利窍,解渴除烦,湿热可疗。

018.贝母微寒,止嗽化痰,肺痈肺痿,开郁除烦。

019.大黄苦寒,实热积聚,祛痰润燥,疏通便秘。

020.柴胡味苦,能泻肝火,寒热往来,疟疾均可。

021.前胡微寒,宁嗽化痰,寒热头痛,痞闷能安。

022.升麻性寒,清胃解毒,升提下陷,牙痛可逐。

023.桔梗味苦,疗咽肿痛,载药上升,开胸利壅。

024.紫苏叶辛,风寒发表,梗下诸气,消除胀满。

025.麻黄味辛,解表出汗,身热头痛,风寒发散。

026.葛根味苦,祛风发散,温疟往来,止渴解酒。

027.薄荷味辛,最清头目,祛风化痰,骨蒸宜服。

史上最全的中药配伍总结(中医生必看)

史上最全的中药配伍总结(中医生必看)

史上最全的中药配伍总结(中医生必看)第一类用两种相对的性质和不同气味、不同功能的药物结合,如气与血,寒与热,补与泻,散与收,升与降,辛与苦等,在相反相成中,改变其本来的功效或取得另一种新的效果。

这类最有意义。

例如:桂枝——白芍(气——血)桂枝汤,调和营卫。

人参——丹参(气——血)二参汤,养心和血。

金铃子——延胡索(气——血)金铃子散,止腹痛。

香附——高良姜(气——血)良附丸,止胃脘痛。

山栀——丹皮(气——血)加味逍遥散,清肝热。

黄连——肉桂(寒——热)交泰丸,治心肾不交失眠。

黄连——吴茱萸(寒——热)左金丸,平肝制吐酸。

黄连——干姜(寒——热)泻心汤,除胸中邪结。

柿蒂——丁香(寒——热)丁香柿蒂汤,止呃逆。

石膏——细辛(寒——热)二辛散,消牙龈肿痛。

黄连——木香(寒——温)香连丸,止赤白痢。

黄芩——厚朴(寒——燥)芩朴汤,化脾胃湿热。

黄柏——苍术(寒——燥)二妙丸,治下焦湿热。

白术——枳实(补——消)枳术丸,健脾消痞。

黄芪——防风(补——散)玉屏风散,治体虚感冒。

白芍——柴胡(补——散)四逆散,和肝泄热。

红枣——生姜(补——散)桂枝汤,和气血。

鳖甲——青蒿(补——清)青蒿鳖甲汤,退骨蒸。

黑芝麻——桑叶(补——清)桑麻丸,治肝阳头晕。

枸杞子——菊花(补——清)枸菊地黄丸,明目。

干姜——五味子(散——收)苓甘五味姜辛汤,化痰饮。

白矾——郁金(敛——散)白金丸,治癫痫。

柴胡——前胡(升——降)败毒散,疏邪止咳。

桔梗——枳壳(升——降)杏苏散,调胸膈气滞。

半夏——黄连(辛——苦)泻心汤,止呕。

皂角——白矾(辛——酸)稀涎散,涌吐风痰。

乌梅——生地(酸——甘)连梅汤,化阴生津。

乌梅——黄连(酸——苦)连梅汤,泄烦热。

当归——白芍(动——静)四物汤,养血和血。

第二类用两种药物相辅而行,互相发挥其特长,从而增强其作用,如化湿结合理气,发汗结合通阳,包括上下、表里结合,以及相须、相使等在内。

这类在临床上最为多用,例如:苍术——厚朴平胃散,燥湿行气。

中药药对速记表!

中药药对速记表!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中药药对速记表示例,用于记录中药的配伍关系和相互作用:
| 中药名称 | 配伍药物 | 作用/相互作用 | 注意事项 |
| 当归 | 川芎、白芍、炙甘草 | 共同活血、调经 | 孕妇慎用 |
| 人参 | 黄芪、党参 | 共同补气、增强免疫力 | 高血压患者慎用 |
| 黄连 | 黄芩、连翘 | 共同清热、解毒 | 脾胃虚寒患者慎用 |
| 白术 | 炙甘草、茯苓 | 共同健脾、利水 | 大便秘结者慎用 |
| 陈皮 | 枳壳、白芍 | 共同理气、燥湿 | 胃寒者慎用 |
| 当归川芎 | 熟地、白芍 | 共同补血、调经 | 孕妇慎用 |
| 三七 | 丹参、血竭 | 共同活血、止血 | 出血倾向者慎用 |
| 甘草 | 炙甘草、白术 | 共同调和其他药物 | 高血压患者慎用 |
注意事项:
以上仅为简单示例,实际中药药对可能更加复杂和多样。

在使用中药时,应遵循医生或中药师的建议,注意个体差异和身体状况。

对于孕妇、儿童、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等特殊人群,应谨慎使用中药,遵循专业的指导和咨询。

中医必知的基本处方一览表

中医必知的基本处方一览表

中医必知的基本处方一览表中医必知的基本处方一览表想要成为一名好中医,对中药知识的了解,肯定是必不可少的,而对于方剂的记忆与运用,也是令很多人感觉头疼的事情,所为何?方剂众多,记不住呀!但一些很基本的处方,总还是要记住吧!小编今天就分享一批必须熟记的基本处方,好好看哟~前人留传下来的成方,都是通过实践得来的,必须加以重视。

特别是几个基本方剂,必须熟悉。

现在择要说明,以见一斑。

1.四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甘草。

为补气主方,用于脾胃薄弱,食少,泄泻等症。

气不运者,可以加陈皮,名异功散;胃寒者,可以加木香、砂仁,名香砂六君子汤。

2.四物汤生地、当归、白芍、川芎。

为养血主方,用于肝血虚滞,妇人经水不调。

气血俱虚,可与四君子汤同用,名八珍汤;除去生地、白芍,名佛手散,能行血活血。

3.六味地黄丸熟地、山萸、山药、茯苓、丹皮、泽泻。

为养阴主方,用于肾水亏乏,腰痛遗精等症。

虚寒者可以加附子、肉桂,名桂附八味丸;内热者,可加黄柏、知母,名知柏八味丸;单加肉桂,名七味地黄丸,能引火归元;加五味子,名七味都气丸,能治痨嗽。

4.四逆汤附子、干姜、炙甘草。

为回阳主方,用于寒盛阳微,四肢厥冷,水泻不止。

寒伤血分,脉细欲绝,可加当归、木通,名当归四逆汤;风湿相搏,身体烦疼,可加白术、大枣,名术附汤。

5.桂枝汤桂枝、白芍、炙甘草、生姜、大枣。

为调和荣卫主方,亦治伤风。

汗不止者可加附子,名桂枝加附子汤;精关不固,可加龙骨、牡蛎,名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倍白芍,加饴糖,名小建中汤;再加黄芪,名黄芪建中汤,治中气虚寒腹痛。

6.麻黄汤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

为发散风寒主方,用于寒热无汗,脉象浮紧。

挟外湿者,可加白术,名麻黄加术汤;去桂枝,加石膏,名麻杏石甘汤,治表邪内陷,肺热气喘。

7.银翘散银花、连翘、豆豉、荆芥、薄荷、牛蒡、桔梗、甘草、竹叶、芦根。

为风温初起主方,用于发热、口渴、脉象浮数。

咳嗽者可加杏仁、象贝,宣肺化痰;热重者,可加山栀、黄芩清气。

三味药经典配伍

三味药经典配伍

三味药经典配伍
【中医常备列表,对症经典三味药】
颈三药:葛根,丹参,川芎。

鼻三药:炒苍耳子,辛夷花,石菖蒲。

腰三药:黄芪,杜仲,枸杞子。

肩三药:黄芪,当归,鸡血藤。

背三药:姜黄,防风,小伸筋草。

胸三药:枳壳,桔梗,木香。

腹三药:苍术,厚朴,小茴香。

膝三药:川牛膝,牛大力,威灵仙。

解郁三药:木香,郁金,香附,
润喉三药:玄参,麦冬,桔梗。

口疮三药:黄连,蒲黄,石菖蒲。

消痤三药:丹参,石菖蒲,连翘。

牙痛三药:骨碎补,白芷,地骨皮。

口苦三药:蒲公英,黄芩,龙胆草。

通气三药:柴胡,香附,川芎。

便溏三药:羌活,独活,防风。

肥三药:山药,芡实,莲子。

瘦三药:苍术,泽泻,鸡矢藤。

开胃三药:木香,焦山楂,炒麦芽。

助眠三药:酸枣仁,合欢皮,夜交藤。

痰热三药:全瓜蒌,枇杷叶,川贝母。

寒饮三药:干姜,细辛,五味子。

湿热三药:苍术,黄柏,薏苡仁。

遗尿三药:黄芪,金樱子,牛大力。

润通三药:火麻仁,决明子,炒莱菔子。

胃三药:黄连,干姜,蒲公英。

强心三药:红参,红景天,肉桂。

湿毒三药:艾叶,苦参,黄柏。

利水三药:茯苓,泽泻,王不留行。

前列腺三药:薏苡仁,冬瓜子,败酱草。

我要学中医,中药配伍

我要学中医,中药配伍

一、用于心脏的药对配伍方剂(一)清心清心泻火药物配对:石膏—栀子、 xx,如清瘟败毒散;竹叶—石膏,如竹叶石膏汤;栀子—知母,如消黄散。

清心解毒药物配对:xx—xx、栀子 ,如 xx 解毒汤;xx—xx、大黄,如洗心汤;大黄—xx、xx,如泻心汤;xx—牛蒡子、 xx,如普济消毒饮。

清心凉血药物配对:犀角—生地、 xx,如清营汤;赤芍—牡丹皮,如犀角地xx。

清心利尿药物配对:栀子—xx,如洗心汤;xx—栀子、 xx,如八正散;xx—竹叶、生地。

清心止血药物配对:xx—栀子、 xx,如 xx 散;生地—犀角,如犀角地xx。

清心镇惊药物配对:xx—xx,如 xx 散。

清心祛暑药物配对:香薷—xx、xx,如香薷散;xx—甘草,如六一散。

清心洗痰药物配对:xx—胆南星、 xx,如消黄益心汤;xx—xx,如 xx 散。

交通心肾药物配对:xx—xx,如交泰丸。

〔二〕温心温心壮阳药物配对:附子—肉桂,如 xx 救急汤。

温心通脉药物配对:附子—干姜,如四逆汤。

温心止痛药物配对:附子—xx。

和阳益阴药物配对:xx—白芍,如 xx 汤。

xx开窍药物配对:细辛—牙皂,如吹鼻散。

〔三〕补心益气 xx 药物配对:人参—附子,如参附汤;党参—黄芪、当归,如通乳散。

益气止血药物配对:黄芪—地榆,如地榆合剂。

益气复脉药物配对:炙甘草—xx,如炙甘草汤。

益气 xx 药物配对:黄芪—xx、xx,如牡蛎散。

益气敛阴药物配对:人参—xx、五味子,如清暑益气汤。

和营补血药物配对:熟地—当归,如四物汤;白芍—熟地,如胶 xx。

滋阴养血药物配对:干地黄—阿胶,如黄土汤;xx—生地,如炙甘草汤。

滋阴 xx 药物配对:生地—酸枣仁、 xx,如天王补心 xx;五味子—xx 神、远志,如 xx。

滋阴降火药物配对:生地—熟地、 xx,如当归六 xx。

二、用于肺脏的药对配伍方剂〔一〕清肺清肺泻火药物配对:石膏—知母,如 xx 汤;xx—栀子,如润肺汤。

中药配伍表

中药配伍表

中药配伍表2017-01-29 老郎中祖传秘方补血一号:黄耆25g当归10g大枣30g补脾一号:党参 10g炒白术10g茯苓15g甘草6g冠心病一号:薤白10g瓜蒌皮10g川芎8g丹参25g疏肝一号:柴胡10g白芍药15g炒枳壳10g甘草6g定踹一号:炙麻黄10g杏仁10g甘草6g胃炎一号:黄连6g蒲公英20g威灵仙10g排石一号:金钱草30g炙大黄8g车前草30g降酶一号:垂盆草30g马鞭草30g茵陈20g降糖一号:天花粉30g黄连10g鬼箭羽10g肠炎一号:黄连6g木香6g白芍药15g解毒一号:金银花30g连翘20g甘草6g滋阴一号:生地黄15g麦冬15g玄参15g化湿开胃:炙半夏10g化橘红15g茯苓15g甘草5g活血化瘀:当归10g川芎6g赤芍15g红花10桃仁10g 通络止痛:全虫6g蜈蚣1对僵蚕10g温经散寒:制川乌6g草乌6g细辛6g威灵仙15g各种疾病的必用药一切头疼,必用川芎;一切疼痛,必用元胡,一切气虚,必用黄芪;一切虚脱,必用人参;一切血虚,必用阿胶;一切出血,必用三七;一切气郁,必用香附;一切便秘,必用大黄;一切肝郁,必用柴胡;一切热毒,必用二花;一切阳虚,必用附子;一切热病,必用犀角;一切妇科,必用当归;一切外感,必用荆芥;一切失眠,必用枣仁;一切郁证,必用合欢;一切面瘫,必用白附;一切腿病,必用牛膝;一切头病,必用天麻;一切阳痿,必用羊藿;一切阴虚,必用麦冬;一切咳嗽,必用杏仁;一切呕吐,必用半夏;一切中毒,必用绿豆;一切诸风,必用防风;一切白发,必用首乌;一切风湿,必用灵仙;一切骨病,必用川断;一切咽喉,必用桔梗;一切失音,必用大海;一切腰痛,必用杜仲;一切尿石,必用金钱;一切虚热,必用青蒿;一切牙疼,必用细辛;一切黄疸,必用茵陈;一切闭经,必用益母;一切淋症,必用车前;一切鼻塞,必用辛夷;一切乳少,必用山甲;一切目赤,必用栀子;一切目昏,必用青葙;一切鸡眼,必用鸦胆;一切呃逆,必用柿蒂;一切疝气,必用橘核;一切胀满,必用槟榔;一切汗症,必用浮麦;一切阴痒,必用蛇床;一切痰厥,必用皂荚;一切遗尿,必用桑蛸;一切疮疡,必用麝香;一切白斑,必用陀僧;一切疥疮,必用硫磺;一切蛇疮,必用雄黄;一切不孕,必用石英;一切耳鸣,必用磁石;一切痰多,必用竹沥;一切癌症,必用蛇草。

常用中药配伍速记

常用中药配伍速记

常用中药配伍速记麻黄配桂枝:治风寒表实无汗功著。

麻黄配苦杏仁:治喘咳气逆•风寒束肺者尤宜。

麻黄配石膏:治肺热咳喘效佳。

桂枝配白芍:治风寒表虚有汗每用。

柴胡配黄芩:治少阳寒热往来效著。

知母配黄柏:治阴虚火旺效佳。

知母配川贝母:治阴虚劳嗽、肺燥咳嗽。

栀子配淡豆豉:治温病初起胸中烦闷及虚烦不眠效佳。

黄连配木香:治湿热泻痢腹痛、里急后重每用。

黄连配吴茱萸:治肝火犯胃、湿热中阻之呕吐泛酸黄柏配苍术:治湿热诸证,特别是下焦湿热证青蒿配鳖甲:治阴虚发热。

地骨皮配桑白皮:治肺热咳嗽大黄配芒硝:治实热积滞、大便燥结、坚硬难下广藿香配佩兰:善化湿和中、解暑、发表。

凡湿浊中阻,无论兼寒兼热,也无论有无表证,均可投用。

附子配干姜:,治亡阳证及中焦寒证效佳。

附子配细辛、麻黄:,治阳虚外感风寒功著。

吴茱萸配补骨脂、五味子、肉豆蔻:治脾肾阳虚之久泻。

香配柿蒂:治虚寒呕吐、呃逆效著陈皮配半夏:治痰湿滞中停肺。

川楝子配延胡索(金铃子散):行气止痛,疏肝泄热,应用于肝郁化火,胁肋胀痛。

薤白配瓜蒌:治痰浊闭阻、胸阳不振之胸痹证。

地榆配槐角:治血热出血诸证•痔疮出血及便血。

蒲黄配五灵脂:治血瘀胸胁心腹诸痛及血瘀出血。

白及配海螵蛸:治胃、十二指肠溃疡之吐血、便血效佳。

郁金配石菖蒲:治痰火或湿热蒙蔽清窍之神昏、癫狂、癫痫。

郁金配白矾:治痰热蒙蔽心窍之癫痫发狂及痰厥。

磁石配朱砂:治烦躁不安、心悸失眠证。

人参配附子:治亡阳气脱效佳。

人参配蛤蚧:治肺肾两虚,动辄气喘甚效。

人参配麦冬、五味子:治气阴两虚之口渴、多汗,以及消渴。

黄芪配柴胡、升麻:治中气下陷诸证所常用。

甘草配白芍:治脘腹或四肢拘急疼痛。

女贞子配墨旱莲:治肝肾阴虚之证。

中药学中的几组治头痛药羌活:太阳头痛,上半身风湿疼痛独活:少阳头痛,下半身风湿疼痛细辛:鼻渊头痛白芷:阳明头痛川芎:各种头痛,“头痛离不了川芎”藁本:厥阴头疼吴茱萸:中寒肝逆头痛天麻,:肝阳上亢,头痛眩晕全蝎:顽固性偏正头痛,风湿顽痹蜈蚣:顽固性偏正头痛,风湿顽痹菊花:肝风头痛,肝阳上亢头痛、眩晕钩藤:肝阳上亢,头晕目眩石决明:肝阳上亢,头晕目眩代赭石:肝阳上亢,头晕目眩罗布麻: 肝阳上亢,头晕目眩刺棘藜:肝阳上亢,头晕目眩里寒证:包括寒邪袭肺之咳嗽清稀白痰,寒凝脾胃之脘腹凉痛、泄泻等,寒客肝脉之少腹冷痛、疝气、痛经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熟记中药配伍表,你就是中医师中西药同用后产生或增加毒副作用藿香正气水不宜与扑尔敏合用藿香正气水是夏季脘腹胀痛、呕吐泄泻以及胃肠型感冒患者的首选良药,但是如果患者正在服用扑尔敏时请勿服用此药。

因为二者合用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产生呼吸困难、心悸等症状。

仁丹不宜与硫酸亚铁合用夏季极易发生中暑,中成药仁丹对于轻、中度中暑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但当患者正在服用硫酸亚铁、含溴的必嗽平、碘化钾等西药时,则不要服用仁丹,这是因为仁丹中含有汞,容易与上述药物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有毒的汞盐,引起赤痢样大便,导致药源性肠炎。

除了仁丹外,常用的含汞中药及其制剂还有朱砂、朱砂安神丸、安宫牛黄丸、健脑补肾丸、苏合香丸、冠心苏合丸、柏子养心丸、牛黄清心丸等。

富含有机酸的中药及其制剂不宜与复方新诺明合用夏季由于气温高、湿度大,细菌易于繁殖,且人体抵抗力降低,是泌尿系感染的多发季节,复方新诺明是治疗泌尿系感染的常用药物,如果患者正在服用此药,请勿服用富含有机酸的中药如五味子、酸枣仁、山楂、乌梅及其制剂山楂丸、保和丸等,因有机酸能酸化尿液,使复方新诺明溶解度减小,易产生结晶尿或血尿,造成肾脏损害。

中药杏仁、桃仁、白果仁不宜与安定合用中药杏仁、桃仁、白果仁等不宜长期与安定等镇静药合用,因上述中药中含有氰甙,在胃中酸性环境中经酶水解产生氢氰酸,与安定等镇静药共同作用于呼吸中枢,造成呼吸抑制,严重者产生呼吸衰竭。

含麻黄碱的中药及其制剂不宜与强心药、降压药合用; 麻黄及通宣理肺丸、莱阳梨止咳糖浆、复方枇杷糖浆等均含有麻黄碱,服用此类药物时,不宜与洋地黄、地高辛等强心药及降压药合用,否则麻黄碱可使强心药的作用增强,毒性增加,易致心衰或心律失常,同时麻黄碱还可引起血压升高,降低降压药的效果,甚至加重高血压患者病情。

含钙中药不宜与强心药合用心脏毒性反应是地高辛、洋地黄等强心药的主要副作用之一,如果在服用此类药物时再服用富含钙的中药如珍珠母、龙骨、石膏等,则钙离子可使强心药的毒性增加而导致心律失常或传导阻滞。

此外,服用洋地黄的患者也不宜服用六神丸,因为六神丸中的蟾酥有强心作用,二者同用,可引起心律紊乱或洋地黄中毒。

甘草、鹿茸不宜与阿司匹林合用甘草与鹿茸均有类似肾上腺皮质激素作用,与阿司匹林、布洛芬、消炎痛等解热镇痛抗炎药同用易引起恶心、呕吐甚至消化道溃疡。

总之,中西药合用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用药时必须科学合理地进行配伍,方可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因此建议所有喜欢“中西合璧”的患者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应用。

中药的合理用药与配伍禁忌一、中成药的合理联用1.中成药的联用肾阴虚证:六味地黄丸+益肾补骨液;阳虚:附子理中丸+参茸卫生丸;气阴两虚证:六味地黄丸+补中益气丸;中气下陷又肾阳虚:金匮肾气丸+补中益气丸。

2.中成药与中药汤剂的联用气血不足+热毒的痛经、月经不调:复方当归四物汤+妇科千金片;风痰阻络+气血亏虚的面神经麻痹:当归补血汤+牵正散;血府逐瘀汤送服七厘散治疗气滞血瘀型冠心病。

3.中成药与药引的联用外感风寒或脾胃虚寒之呕吐、泄泻证:用生姜、大枣汤送服;跌打损伤或风寒湿痹证:用黄酒或白酒送服三七粉、云南白药、三七伤药片、腰痛宁等。

治疗便秘的麻子仁丸,宜用蜂蜜水送服。

补肾药用淡盐水送服:如六味地黄丸。

4.中成药与西药的联用降低毒性:补中益气丸、贞芪扶正冲剂与CTX(环磷酰胺,一种免疫抑制剂)。

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与糖皮质激素。

提高疗效:香连丸+TMP(三甲氧苄氨(甲氧苄啶),英文名:Trimethoprim);丹参针与脑活素(治疗老年功能性失眠);牛黄解毒丸与乙酰胺螺旋霉素(治疗急性牙龈炎的红肿热痛);热毒痰火之瘰疬(淋巴结核)用解毒消炎丸与INH (异烟肼.);肾阳虚水中用实脾散、真武汤、济生地黄丸配小剂量HCT(二氢氯噻, 双氢克尿塞)。

二、中成药联用的配伍禁忌1.含十八反、十九畏的中成药配伍禁忌附子:川贝、半夏大活络丹、尪痹冲剂、天麻丸、人参再造丸(含有附子)均不能与川贝枇杷露、蛇胆川贝液、通宣理肺丸合用;郁金:丁香利胆排石片、胆乐胶囊、胆宁片含有郁金,均不能与六应丸、苏合香丸、妙济丸、纯阳正气丸、紫雪丹含丁香的合用。

海藻:甘遂、甘草心通口服液(含海藻)不宜分别与祛痰止咳颗粒(含甘遂),橘红痰咳颗粒、通宣理肺丸、镇咳宁胶囊(含甘草)合用。

2.含有同一毒性药物剂量叠加的附子:大活络丹+天麻丸;朱砂:朱砂安神丸+天王补心丹。

冰片:复方丹参滴丸+速效救心丸。

3.不同功效药物联用的禁忌(属于证候禁忌)附子理中丸+牛黄解毒片;附子理中丸+黄连上清丸;金匮肾气丸+牛黄解毒片。

4.某些药物的相互作用问题(消瘿五海丸、内消瘰疠丸)形成刺激性的碘化汞、溴化汞。

三、中西药的联合使用中西药联用的特点1.协同增效①黄连、黄柏+四环素、呋喃唑酮、磺胺甲基异唑---治疗痢疾、细菌性腹泻。

②金银花+青霉素---对耐药金葡菌的杀菌作用。

③丙谷胺+甘草、白芍、冰片---治疗消化性溃疡。

④甘草+氢化可的松---对抗炎、抗变态反应。

⑤丹参、黄芪注射液+低分子右旋糖酐、能量合剂---可提高心梗的抢救成功率。

⑥丹参注射液+间羟胺、多巴胺---加强升压作用,还可减少对升压药的的依赖性。

2.降低毒副反应①甘草+呋喃唑酮---治肾盂肾炎时,可防胃肠道反应,又保留了后者的杀菌作用。

②氯氮平+石麦汤(生石膏、炒麦芽)---在治精神分裂症时可消除流涎不良反应。

3.减少剂量①珍菊降压片---降压、改善症状,减少了可乐定的用量。

②地西泮+苓桂术甘汤---地西泮的用量可减少1/3,同时消除嗜睡等不良反应。

中西药联用的药物相互作用1.影响吸收(1)影响药物透过生物膜的吸收①含鞣质(大黄、虎杖、五倍子、石榴皮等;牛黄解毒片、麻仁丸、七厘散)+口服的红霉素、士的宁、利福平(吸附后透过生物膜会减少);②药物炭(蒲黄炭、荷叶炭、煅瓦楞子)与生物碱、酶制剂同服;③果胶类(六味地黄、人参归脾、山茱萸)+口服林可霉素。

透过生物膜减少90%。

(2)影响药物在胃肠道的稳定①含金属离子的中药(石膏、海螵蛸、自然铜、赤石脂、滑石、明矾等)牛黄解毒片+四环素---发生螯合反应,减低了吸收;②含生物碱的中药(麻黄、颠茄、洋金花、曼陀罗等抑制胃肠蠕动)+红霉素(减效)、洋地黄类强心苷(吸收增加,引起中毒)。

2.影响分布①碱性中药(硼砂、红灵散、女金丹、痧气散)+氨基糖苷类(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减少了排泄)---毒性增加;②含鞣质中药+磺胺类---使磺胺的药物浓度增加;③银杏叶+地高辛---使后者出现中毒。

3.影响代谢①酶促反应乙醇+苯巴比妥、苯妥英、安乃近、利福平、二甲双胍、胰岛素---使药效下降;乙醇+三环类抗抑郁药(氯米帕林、阿米替林、多虑平、丙咪嗪)---代谢产物增加,不良反应增加。

②酶抑反应含鞣质中药(大黄、山萸肉、诃子、五倍子、地榆、石榴皮、虎杖、侧柏叶)+含酶类制剂(淀粉酶、胰酶、乳酶生)---使酶的药价降低;含麻黄碱中药(大活络丹、千柏鼻炎片、蛤蚧定喘丸、通宣理肺丸)+单胺氧化酶抑制药(呋喃唑酮、异烟肼、丙卡巴肼、司来吉米)---引起头痛、恶心、心律不齐、呼吸困难、心肌梗死等不良反应,严重出现高血压危象和脑出血。

4.影响排泄增加排泄碱性中药(煅龙骨、煅牡蛎、红灵散、女金丹、痧气散、乌贝散、陈香露白露片)+尿液酸化药物(诺氟沙星、呋喃妥因、吲哚美辛、头孢类抗生素)---使作用时间和强度降低;红霉素+山楂制剂---使红霉素分解,失去抗菌作用;冰硼散(使尿液碱化)+青霉素、磺胺类药---降低药效;含有机酸中药(乌梅、山茱萸、陈皮、木瓜、川芎、青皮、山楂、女贞子)+碱性药物(氨茶碱、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氢氧化铝、氢氧化钙、碳酸钙、枸橼酸镁、碳酸氢钠等)---降低或失去药效。

②减少排泄含有机酸中药(乌梅、山茱萸、陈皮、木瓜、川芎、青皮、山楂、女贞子)+磺胺类、利福平、阿斯匹林---增加肾毒副作用。

含有机酸中药+大环内酯类药---增加肝毒性,引起听觉障碍。

中西药联用的例举(一)中西药合理联用协同增效、降低西药的不良反应逍遥散或三黄泻心汤等与西药催眠镇静药联用:增效和摆脱依赖性。

逍遥散(有保肝作用)与西药抗痨药联用,能减轻抗痨药对肝脏的损害。

芍药甘草汤等与西药解痉药联用,可提高疗效,消除腹胀、便秘等副作用。

石菖蒲、地龙与苯妥英钠等抗癫痫药联用可增效。

柴胡桂枝汤等具有抗癫痫作用的中药复方与西药抗癫痫药联用,可减少抗癫痫药的用量及肝损害、嗜睡等副作用。

大山楂丸、灵芝片、癫痫宁(含马蹄香、石菖蒲、甘松、牵牛子、千金子等)与苯巴比妥联用,可协同增效。

含麻黄类中药治疗哮喘,常可导致中枢神经兴奋,若与巴比妥类西药联用,可减轻此副作用。

木防己汤、茯苓杏仁甘草汤、四逆汤等与强心药地高辛等联用,可提高疗效。

木防己汤、真武汤、越婢加术汤、分消汤等与西药利尿药联用,可减轻口渴等副作用。

苓桂术甘汤、苓桂甘枣汤与心得安类抗心律失常药联用,增效和预防心动过速。

苓桂术甘汤、真武汤等与血管收缩药甲磺酸二氢麦角胺联用,可增强对体位性低血压症的治疗作用。

钩藤散、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等与抗高血压药甲基多巴、巯甲丙脯酸等联用,有利于改善老年高血压。

桂枝茯苓丸、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等与血管扩张药联用,可增强作用。

黄连解毒汤、大柴胡汤等与抗动脉粥样硬化、降血脂剂联用,可增强疗效。

补中益气汤、葛根汤等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中药与抗胆碱酶药联用,治肌无力疗效较好。

六君子汤等与抗震颤麻痹药联用,可减轻其胃肠道副作用,但也可能影响其吸收、代谢和排泄。

八味地黄丸、济生肾气丸、人参汤等中药与降血糖药联用,可使糖尿病患者的性神经障碍和肾功能障碍减轻。

具有抗应激作用的中药如柴胡桂枝汤、四逆散、半夏泻心汤等与治消化性溃疡的西药(H2受体拮抗剂、制酸剂)联用,可增强治疗效果。

如木香、砂仁、黄芩陈皮等对肠道有明显抑制作用,可延长地高辛、维生素B12、灰黄霉素等在小肠上部的停留时间,从而有利于药物吸收。

小青龙汤、柴朴汤等与氨茶碱、色甘酸钠等联用,可提高对支气管哮喘的疗效。

小青龙汤、干姜汤、柴朴汤、柴胡桂枝汤等与抗组胺药联用,可减少西药的用量和嗜睡、口渴等副作用。

麦门冬汤、滋阴降火汤等对老年咳嗽的镇咳作用,优于磷酸可待因,若酌情选择联用,可提高疗效。

具有保护肝脏和利胆作用的茵陈蒿汤、茵陈五苓散、大柴胡汤等与西药利胆药联用,能相互增强作用。

甘草与氢化可的松在抗炎抗变态反应时同用,有协同作用。

含甘草的与排钾的利尿药同用,可致醛固酮增多。

丹参注射液加强的松,治结节性多动脉炎,有协同作用。

间羟胺、多巴胺与丹参注射液合用,可增强升压作用,延长升压时间。

莨菪碱与生脉散、丹参注射液合用,治疗病窦综合征,既适度加快心率,又可改善血液循环。

桂枝汤类、人参类方剂与皮质激素类药联用,可减少用量和副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