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层设计要点
超高层管控要点及措施改
![超高层管控要点及措施改](https://img.taocdn.com/s3/m/f28193c0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a2.png)
超高层管控要点及措施改超高层建筑是现代城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高度以及特殊结构对于安全管理和风险控制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为了保障超高层建筑的安全运营,必须制定有效的管控要点和措施。
本文将从建筑设计、消防安全、应急预案以及监控技术等方面,探讨超高层管控的关键要点,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一、建筑设计要点超高层建筑的安全设计是保证其运营安全的关键。
在建筑设计阶段,应重点考虑以下要点:1. 安全出口布局:超高层建筑应合理布置出口,并确保出口通道畅通。
建筑物的主要出口应较为集中,同时配备应急疏散通道,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的迅速疏散。
2. 结构强度设计:超高层建筑的结构必须具备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以承受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带来的影响。
钢结构、混凝土墙体以及适当配置的防护设施是提高建筑结构强度的关键。
3. 防火安全设计:超高层建筑的防火安全至关重要。
建筑物应采用防火材料,并配备自动灭火系统、火灾报警系统以及应急疏散设施,确保火灾发生时的快速响应和有效控制。
二、消防安全措施改进1. 配备先进灭火设备:超高层建筑应配备先进的自动化灭火系统。
这种系统能够及时发现并控制火灾,并通过喷淋、泡沫或气体等方式进行灭火,将火灾扑灭在初期。
2. 加强火警自动报警系统:超高层建筑应配备火警自动报警系统,能够及时发现火灾迹象并报警,以便迅速采取措施进行灭火和疏散。
3. 设立疏散楼梯:在超高层建筑中,应设立多座疏散楼梯,使人员能够迅速疏散到安全区域。
这些楼梯应保持通畅,并配备应急照明设备,确保在火灾等紧急情况下的可靠疏散通道。
三、应急预案改进超高层建筑应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以应对各类紧急情况。
在改进应急预案时,需要重点考虑以下方面:1. 紧急疏散演练:定期组织紧急疏散演练,让建筑内的人员熟悉疏散路线和应急出口,提高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
2. 与相关机构合作:与消防部门、应急救援中心等相关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制定联合行动方案,提高应急响应的效率和准确性。
超高层建筑设计要点及发展分析
![超高层建筑设计要点及发展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c6b0637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21.png)
超高层建筑设计要点及发展分析超高层建筑作为城市发展的象征之一,其设计方案要点影响着城市的整体形态和空间效应,同时又受制于可持续发展、生态环保等多方面的考虑。
本文就超高层建筑设计要点及其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1. 建筑高度:超高层建筑其建筑高度超出常规建筑高度,一般要求超过300米。
超高层建筑的高度受到地形、气候、建筑技术、可持续性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
高层建筑的高度越高,对建筑的技术要求和风险管理的难度就越大。
因此,在高层建筑的设计过程中,需要统筹考虑各项因素,寻找最优解决方案。
2. 结构系统:超高层建筑的结构系统是其稳定性和耐久性的重要保证。
结构系统应该尽量简单规范,采用更好的材料和更恰当完善的技术细节。
同时,应对各种承载失效状况做好防范和预警措施,并根据地震情况选择合适的结构方式。
3. 空间组织:在超高层建筑设计中,空间的体量和组织尤为重要。
在设计时应该充分考虑建筑的功能、需要、环境、气候等因素,灵活有效地利用建筑空间资源以提高空间使用效率。
同时,设计应该更加人性化,考虑到婴儿、老年人、残疾人等不同人群的需求。
4. 外立面设计:超高层建筑的外立面设计直接影响到建筑的外观和内部的照明、视野等方面。
在设计时,要考虑到建筑的姿态、要素、对周边环境的反应等。
同时,科技进步也给外立面设计带来了新的可能性,如智能化、动态化等,增强了建筑性能。
5. 环保和可持续性:高层建筑设计必须考虑环保和可持续性问题,它所造成的影响更加深刻和长久。
在结构、材料、电力、空调、垃圾处理等方面,都必须考虑如何节约能源、保护环境,降低对城市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的影响。
1. 科技智能化:高层建筑的发展逐渐转向科技智能化领域。
先进的工艺、新型材料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将使得超高层建筑在环境、能源、安全等方面的性能不断提高。
2. 生态环保:高层建筑设计开发趋势将会注重生态环保。
建筑师将着眼于建筑节能、减少资源消耗、减少建筑垃圾等方面,使用绿化、阳台种植、空气净化、智能自动化等方面实现一个良好的建筑环境并保护整个社区的生态环境。
超高层办公建筑设计要点
![超高层办公建筑设计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75c43a4e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424c840.png)
超高层办公建筑设计要点1. 引言超高层办公建筑是具有特殊设计要求和挑战的建筑类型。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土地资源的有限性,超高层建筑成为了现代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本文将介绍超高层办公建筑设计时需要考虑的要点,包括结构设计、安全性、可持续性等方面。
2. 结构设计要点超高层办公建筑的结构设计是确保建筑物在高风压、地震等外力作用下能够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
以下是超高层办公建筑结构设计的要点:2.1 基础设计超高层建筑的基础设计需要考虑地基承载能力、地震力等因素。
在选择基础类型时,应充分考虑地质条件和土壤性质,并进行相应的地质勘测和承载力计算。
2.2 结构材料选择超高层建筑的结构材料要求高强度、高韧性和耐久性。
常用的结构材料包括钢筋混凝土和钢结构。
在选择结构材料时,应根据建筑的高度和设计荷载进行合理选择。
2.3 结构系统设计超高层办公建筑的结构系统设计可以采用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等。
结构系统应具有良好的变形性能和抗震性能,同时要考虑建筑物的功能布局和空间利用效率。
3. 安全性要点超高层办公建筑的安全性设计是确保建筑物在各种自然灾害和人为事故中能够安全疏散和使用的关键。
以下是超高层办公建筑安全性设计的要点:3.1 消防系统设计超高层办公建筑应设置完善的消防系统,包括自动喷水系统、防烟排烟系统、灭火器设备等。
应合理布置消防通道和安全出口,确保人员疏散的畅通性。
3.2 风载设计超高层建筑的风载设计要求考虑到城市风环境和局部地形的影响。
应进行风洞试验和模拟计算,合理选择和配置抗风设施,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3 地震设计超高层办公建筑的地震设计要考虑到地震力的作用。
应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估和抗震设计,采用合适的抗震措施,如增加剪力墙、设置防护装置等,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4. 可持续性要点超高层办公建筑的可持续性设计是为了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建筑物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以下是超高层办公建筑可持续性设计的要点:4.1 节能设计超高层办公建筑应采用节能设计策略,如合理选择建筑外立面材料、提高建筑的隔热性能、利用天然光照等,以减少能源消耗。
超高层建筑设计
![超高层建筑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29adad4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26.png)
超高层建筑设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超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
超高层建筑不仅成为了城市的新地标,同时也具有极高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然而,超高层建筑的设计却是一项复杂而高难度的任务,本文将从建筑的安全性、舒适性和美观性三个方面来探讨超高层建筑的设计要点。
一、建筑的安全性超高层建筑的设计首要考虑点就是其安全性问题。
因为建筑高度的增加,其面临的自然灾害、火灾、恐怖袭击等安全风险将会增加。
为了确保超高层建筑的安全,设计人员需要充分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结构设计超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需要考虑到垂直和水平荷载、风力、地震等不同因素。
设计人员需要从建筑材料的选择、结构体系的合理性、构件的合理分布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以确保建筑的整体结构强度和稳定性。
2. 消防系统消防系统是超高层建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其包括自动喷水系统、疏散系统、控制火灾蔓延的隔离设施以及消防车道等。
这些设施的效果需要经过消防模拟实验的验证,以确保其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而有效地控制火灾。
3. 安全逃生通道安全逃生通道的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建筑的高度和容量。
通常情况下,超高层建筑需要设置多个逃生口,并且通道需要足够宽敞,以满足在火灾等紧急情况下员工快速撤离的需要。
二、建筑的舒适性超高层建筑的建设不仅仅要考虑其安全性,同时也要考虑建筑内部的舒适度问题。
所谓舒适度,是指人们在建筑环境下所感受到的温度、湿度、光照、噪音等因素。
设计人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确保超高层建筑的舒适度。
1. 采光和通风采光和通风是超高层建筑内部舒适度的关键因素。
多采用幕墙结构、阳台等方式来实现室内采光,通过设计合理的通风系统来保证内外空气的有效交换。
2. 温度控制超高层建筑内部的温度控制需要采用合理的制冷和供暖系统,通过循环空气调节方式来实现温度的均衡分布。
3. 噪音控制超高层建筑为了保证内部空气质量,通常会关闭窗户。
因此,声音隔离设施显得尤为重要。
设计人员需要优化外墙和门窗的结构,通过声音屏障等方式来降低室内外噪音对于员工的干扰。
超高层建筑设计要点
![超高层建筑设计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7b03a6ee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f5.png)
超高层建筑设计要点超高层建筑是现代城市的标志性建筑物,其高度通常超过300米,是建筑师们展现设计创意和技术实力的重要场所。
然而,与传统建筑相比,超高层建筑设计更加复杂、考验对建筑材料和施工技术的极限。
本文将从结构、安全、环保等多个方面,探讨超高层建筑设计的要点。
一、结构要点超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是最为关键的一环。
一方面,结构健康直接影响建筑物的安全性;另一方面,高楼大厦的巨大质量和体积也使得结构的维护和更新成为非常困难的事情。
因此,在设计超高层建筑时,结构设计必须注重以下几个要点:1. 承载能力和强度高层建筑的巨大重量和高度给建筑结构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承载能力和合理的强度决定建筑的安全性,因此,需要特别注意结构材料的选择和排布。
同时,建筑设计者应考虑地震等自然灾害对建筑物的影响,为建筑物加固吸震,增强抗震能力,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
2. 抗风能力高空强风是超高层建筑的常见自然现象之一,一旦发生,将给建筑的稳定性带来巨大的威胁。
因此,在建筑物结构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其抗风能力。
多采用空气动力学原理,让建筑物在自然风中表现出较好的稳定性,同时人为添置侧向抗风支撑,确保建筑安全性。
3. 防火能力超高层建筑中,火灾是最为严重和常见的安全隐患之一。
由于建筑高度较大,火灾发生后很难及时扑灭,因此,抗火设计是超高层建筑中的重要要点。
建筑设计者要尽可能采用难燃、耐火、防火等高科技材料,在建筑物中设置消防系统,并进行多通道的疏散考虑,使得在火灾时人们能够安全疏散。
二、安全要点安全是超高层建筑的核心关注点之一。
在超高层建筑的设计中,安全包括了各个方面,从建筑物的设计开始,到后续的管理和维护,每一个设计环节都必须注意安全要素。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逃生通道逃生通道是人们遇到紧急情况时保护自己的最后防线。
在超高层建筑的设计中,必须设置多条逃生通道,并保证这些通道宽敞,明亮,令人易于识别方向,行动顺畅。
同时,建筑物内部的房间和楼梯间的标记、指向等,都应该令人易于理解和识别,以保证人们在逃生时不会迷路。
复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要点
![复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c041c59f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c2.png)
复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要点复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要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抗震设计:由于高层建筑在地震等自然灾害中面临较大的挑战,因此抗震设计是非常重要的要点。
设计师需要考虑到建筑的地理位置、地质条件、土壤基础、结构材料等因素,结合当地的抗震设计规范,采取合理的结构形式和承载体系,确保建筑在地震中有足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 结构材料选择和设计:对于复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来说,使用适当的结构材料也是非常重要的。
常见的结构材料包括钢筋混凝土、钢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等。
设计师需要根据建筑的高度、荷载要求、抗震要求等因素选择适当的材料,并合理设计结构,使得建筑的整体稳定性和承载能力得到保证。
3. 垂直和水平结构系统设计:复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的垂直和水平结构系统是保证建筑稳定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垂直结构系统包括主体框架、柱、梁、核心筒等,需要合理选择断面尺寸、布置形式和材料强度,以满足承载要求。
水平结构系统包括楼板、剪力墙、风向墙等,需要根据建筑的荷载情况、抗震要求和风荷载等因素设计合理的结构形式和布局。
4. 基础工程设计: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要点还包括基础工程设计。
基础工程的设计需要考虑到建筑的重量、荷载传递、地质条件等因素,采用适当的基础形式和工程技术手段,确保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5. 火灾和安全设计: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还需要考虑火灾和安全设计要点。
设计师需要合理安排建筑的防火分区、疏散通道、防火设备等,确保建筑在火灾情况下能够尽快疏散人员,并减少火势的蔓延。
总之,复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要点包括抗震设计、结构材料选择和设计、垂直和水平结构系统设计、基础工程设计以及火灾和安全设计等方面,这些要点的合理应用能够保证建筑的稳定性、承载能力和安全性。
超高层住宅建筑结构设计经验总结
![超高层住宅建筑结构设计经验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be56b78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23.png)
超高层住宅建筑结构设计经验总结超高层住宅建筑是指建筑高度超过300米以上的住宅建筑,其结构设计具有很高的技术难度和复杂性。
在长期的实践中,我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教训,总结如下:1. 综合考虑建筑高度和地震设计要求超高层建筑由于其高度较大,受到地震力的影响更为显著。
在结构设计上,需要充分考虑地震设计要求,并合理选择建筑材料和结构形式。
同时,还需要进行地震效应的动力分析,评估结构的抗震性能。
2. 合理选择结构形式超高层住宅建筑的结构形式多种多样,如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桁架结构等。
在选择结构形式时,需要根据建筑的功能要求、高度、地质条件等多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3. 加强结构的抗风性能超高层建筑容易受到风力的影响,尤其是顶部和侧面的风荷载较大。
为了保证建筑的稳定性,需要进行风荷载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增加弯曲刚度、设置风致振动减震装置等,以提高结构的抗风性能。
4. 加强结构的抗火性能超高层住宅建筑的抗火性能直接关系到人员的生命安全。
在结构设计中,需要合理选择防火材料和控制结构的燃烧扩散速度,以确保在火灾发生时,结构能够保持稳定,为人员的疏散提供时间。
5. 合理布置消防设施和疏散通道超高层建筑应配备完善的消防设施和疏散通道,以保证人员在火灾发生时的安全疏散。
在结构设计中,需要考虑消防设施的布置和疏散通道的设置,并确保其通畅和安全。
6. 加强结构的耐久性设计超高层建筑的建设周期很长,因此在结构设计时需要考虑结构的耐久性。
合理选择材料、设计保护层和注意防水、防腐措施等,以延长结构的使用寿命。
7. 强化结构监测和维护超高层建筑的结构形式和高度都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需要建立健全的结构监测和维护制度。
及时监测结构的变形和裂缝,并采取相应的维护措施,以保证结构的安全运行。
总之,超高层住宅建筑结构设计具有极高的专业性和复杂性。
在实践中,需要充分考虑地震、风荷载等特殊情况,并通过合理选择结构形式、材料和加强抗灾性能等措施,确保结构的安全性、稳定性和耐久性。
复杂高层及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要点
![复杂高层及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fdaf3604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cc.png)
复杂高层及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要点复杂高层及超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是国际建筑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之一、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包括地震、风荷载、抗倾覆能力、承载能力等。
下面将从这几个方面对复杂高层及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要点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地震是复杂高层及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必须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地震会对建筑物施加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地震力,对整个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产生影响。
因此,结构设计师需要根据建筑物所处地区的地震状况,合理选择结构体系和抗震措施。
常见的抗震措施包括使用抗震支撑和减震装置,增加剪切墙和柱子的数量,提高结构体系的刚度等。
其次,考虑风荷载也是复杂高层及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由于建筑物的高度较大,容易受到风的作用产生较大的风荷载。
结构设计师需要根据建筑物所处地区的气候条件和风速,合理计算和选取风荷载。
常见的抗风措施包括使用结构抗风技术,如加强楼板、加固连墙、增加风向柱等,以提高建筑物的稳定性。
抗倾覆能力也是复杂高层及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由于建筑物的高度较大,容易受到倾覆的影响。
为了提高建筑物的抗倾覆能力,结构设计师需要选择合适的基础形式和结构布置,如采用沉桩基础,并增加剪切墙、加固核心墙等结构措施,以提高建筑物的抗倾覆能力。
最后,承载能力也是复杂高层及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由于建筑物的高度比较大,需要能够承受较大的垂直荷载。
结构设计师需要合理选择和布置主要承重构件,如梁、柱和墙等,以确保建筑物能够承受设计荷载。
此外,还需要合理使用材料和施工工艺,提高结构的强度和刚度,以确保建筑物的整体稳定性。
综上所述,复杂高层及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要点包括考虑地震、风荷载、抗倾覆能力、承载能力等因素。
通过合理选择结构体系和抗震措施、增加剪切墙和柱子数量等方式,可以提高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同时,也需要合理计算和选取风荷载,选择合适的基础形式和结构布置,以提高建筑物的抗倾覆能力。
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要点
![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c4879af36f1aff00bed51ebb.png)
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要点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是怎样的?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要点有哪些?下面是带来的关于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要点的内容介绍以供参考。
超高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几个要点1.型钢混凝土和圆钢管混凝土柱钢骨含钢率的控制一般设计中,混合结构构件的钢骨含钢率中都是由构造控制,目前国内相关的设计规范和技术规程的规定各不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点是框柱中钢骨的含钢率不宜小于4%,这是型钢混凝土柱与钢筋混凝土柱区别的一个指标。
在混合结构设计过程当中,设计者可根据计算结果来设计柱纵筋和箍筋,并设置大于4%的含钢率的型钢截面。
2.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的型钢柱的设置在地震作用或风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核心筒一般要承受85%以上的水平剪力;同时筒体外墙还要承受近楼层面积一半的竖向荷载。
所以,在筒体外墙内设置型钢柱既可保证筒体与型钢混凝土外框柱有相同的延性,还可以减小两者之间竖向变形差异。
同时,筒体墙内设置型钢柱,可使剪力墙开裂后承载力下降幅度不大。
尤其在抗震设防的高烈度区,剪力墙底部加强区的抗震性能目标要按中震弹性或中震不屈服设计,其地震作用下剪力、弯矩很大,更需在墙体内设置型钢柱。
否则,内筒边缘构件配筋面积太大,增加了设计和施工的难度。
通过设置型钢柱,可取代边缘构件内的纵筋。
3.关于伸臂桁架和腰桁架的设置上文提到在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结构抗侧刚度有时不能满足变形要求,需要利用避难层或设备层设置水平伸臂桁架或腰桁架的加强层。
加强层有效地使外框架或外框筒与核心筒协同起来,大大增大结构的抗侧刚度和扭转刚度,满足结构的变形(层间位移)要求。
设置加强层后,造成结构沿高度方向刚度不均匀,刚度突变带来内力突变,因此在加强层及上下相邻层构件的内力会出现较大的改变,设置是方向性的改变,加强层的刚度越大,内力突变的程度也越大,这种突变会产生薄弱层效应。
而在抗震设计的结构中,应尽可能的减小出现薄弱层形成的不利效应,因此可以不设置加强层时,就不必设置加强层,需要设置加强层时,也应该遵循适度的原则,不宜采用刚度过大的伸臂和腰桁架,以避免出现过大的刚度突变。
超高层建筑设计要点
![超高层建筑设计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313f831c2af90242a895e566.png)
目录一、类型及标准二、总平面消防三、核心筒布置四、电梯系统布置五、层高控制六、避难层设置一、类型及标准二、总平面消防消防落地面【根据《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规范》4.1.7条:高层建筑的底边至少有一个长边或周边长度的1/4且不小于一个长边长度,不应布置高度大于5.00m、进深大于4.00m的裙房,且在此范围内必须设有直通室外的楼梯或直通楼梯间的出口。
】当只有一个长边落地时,应注意雨篷的设置,按裙房落地面规定设计。
大堂不在消防落地面处,应注意在消防落地面范围内必须设有直通室外的楼梯或直通楼梯间的出口。
三、核心筒1.核心筒的位置2.核心筒的组成楼梯消防电梯客梯设备房:空调机房管道井:电井、水暖井、新风井、送风井、排风井、排烟井、楼梯《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规范》及《办公建筑设计规范》1)楼梯的数量:安全疏散设计(每个防火分区2个出口,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且≥5m)。
办公等公建类不应使用剪刀楼梯(消防暂行规定)。
2)前室的面积,公共建筑不应小于6.00㎡,当与消防电梯合用前室时,不应小于10㎡。
3)疏散楼梯的最小净宽不应小于1.20m,楼梯间净宽不宜小于2.7m。
4)办公建筑的开放式与半开放式办公室,其室内任何一点至最近的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应超过30m(此安全出口是指房间开向走道的出口,若无走廊应到楼梯出口30m)。
5)综合楼内的办公部分的疏散出入口不应与同一楼内对外的商场、营业厅、娱乐、餐饮等人员密集场所的疏散出入口共用。
6)走道排烟口与附近安全出口沿走道方向相邻边缘之间的最小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50m。
7)办公一类建筑标准层面积不宜超过2000㎡,避免增设防火分区。
消防电梯根据《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规范》及《办公建筑设计规范》2.1、消防电梯的数量1500㎡设置1台,1500㎡-4500㎡设置2台,4500㎡以上设3台,宜分别设在不同防火分区。
2.2、消防电梯载重不小于800㎏,首层到顶层运行不超过60s 计算确定。
超高层建筑设计要点
![超高层建筑设计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7fc8b37d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bb.png)
超高层建筑设计要点学习超高层建筑设计这么久呢,今天来说说关键要点。
首先呢,结构设计是超级重要的一点。
超高层嘛,楼那么高,要保证它不会倒掉。
我理解就像是搭积木,每层怎么布局材料,用什么样的结构体系,像框架- 核心筒结构就很常见。
比如说像上海中心大厦,就是采用这种结构,它的核心筒就像是整个建筑的脊梁骨,承担大部分的重量和水平力,框架呢又给它辅助支撑,这样相辅相成就能在那么高的情况下稳稳当当。
我总结结构设计的时候要计算各种荷载,风荷载啊地震荷载啊,可得认真仔细,稍微有点偏差那可不得了。
在建筑功能布局上也有不少讲究。
像这种超高层里办公、商业、住宅等各种功能可能都得容纳进去。
这可不像普通建筑,比如说有个超高层它底部几层是商业,人来人往热闹得很,往上可能就是办公区域需要比较安静的环境,再往上是住宅之类的。
怎么合理地让人流交通流畅就是个问题。
我之前就很困惑,到底怎样规划电梯井的位置和数量才合理呢?后来发现这得根据人流量来计算,不同功能区的需求都得考虑进去才行。
而且疏散通道也得设计好,一旦发生紧急情况,那么多人要能快速安全地疏散,这就像在电影院里散场一样,得有足够宽的过道和多个出口。
对了还有个要点,外观设计也是不能忽视的。
超高层可以说是城市的名片,它的外形要新颖独特又美观大方。
我觉得有时候它可以从当地的文化特色上找点灵感。
就像广州塔,它的外形既独特又有岭南特色,远远看去就像一个婀娜多姿的少女,很有标志性。
当然外观设计也要考虑到风阻等实际的工程问题,不能光追求好看,要是风一吹晃得厉害那也不行。
垂直交通也是让人头疼的一点。
我理解就像是大楼里的血管系统。
电梯的速度、数量、停靠楼层到底怎么设定才好?这个可是需要很多数据分析和模拟的。
不能让大家等电梯等老半天吧。
我总结得从上下班高峰人流、平时人流等多方面考虑。
还有节能设计。
超高层能耗可不小,要考虑采光、保温隔热这些方面。
太阳能板怎么布置,双层玻璃幕墙是不是能用到,这都是需要深入研究的。
超高层设计 专项内容
![超高层设计 专项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27382e0a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23.png)
超高层设计的专项内容
1.场地设计:超高层建筑不应紧贴用地红线,需要预留足够的消防通道(环路)和消防扑救场地。
主入口前应有足够面积的广场用于人员疏散。
周边建筑需要统一研究,满足建筑防火间距的要求,并避免对现状建筑(住宅)产生日照遮挡。
2.建筑空间设计:设计任务书中会明确主要功能,应以竖向的分区为主,进行合理的分区布置。
有些项目案例中,主入口是作为一个专项来设计,包括1-2层的高度、外立面处理、入口雨棚的设计等。
3.核心筒和垂直交通:超过50层的超高层应分区设置电梯停靠,需要电梯顾问先进行分析计算和提出建议,然后对垂直交通进行分区设计,确定高中低区电梯数量和分组。
4.消防和生命安全要求: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需要设置避难层,进行防火分区划分,以及疏散楼梯、避难走道、安全出口设置等等,均要满足疏散距离、疏散宽度的要求。
5.外立面(外墙):超高层建筑属于高能耗、也容易产生光污染,外立面的形式和选用材料会影响建筑的能耗水平,以及对城市产生的光污染的程度。
6.其他方面:在专项内容中,还需要考虑建筑的结构设计、机电设计、节能环保设计等多个方面。
这些专项内容需要根据具体的项目需求和条件进行具体的设计和分析。
总的来说,超高层设计的专项内容非常复杂和庞大,需要各个专业领域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共同合作来完成。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包括功能需求、结构安全、节能环保、人文环境等等,以确保设计出的超高层建筑能够满足各种要求,并且具有可持续性和环保性。
超高层建筑设计要点及发展分析
![超高层建筑设计要点及发展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d2d349b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23.png)
超高层建筑设计要点及发展分析超高层建筑,作为城市的地标性建筑,不仅令人叹为观止,更是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超高层建筑的设计和发展也呈现出新的趋势和特点。
本文将就超高层建筑的设计要点及发展进行分析,探讨其在未来城市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一、超高层建筑的设计要点超高层建筑的设计要点是为了保证其安全、稳定和美观。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结构设计:超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是其设计的重中之重。
考虑到高层建筑容易受到风压和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因此在结构设计上需要考虑到这些因素。
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或者钢结构,以保证建筑的稳固和安全。
2. 空间利用:超高层建筑的空间利用需要尽可能地合理,为了满足不同功能区域的需求。
为了提高建筑的经济性和使用率,需要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到空间的合理布局和利用。
3. 安全设施:为了保障超高层建筑的使用安全,需要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到安全设施的设置,如防火、排烟、应急通道等,以减少在突发情况下的损失。
4. 外观设计:超高层建筑的外观设计是其城市地标性的表现,需要在设计上追求美观大方,与城市的整体风貌相协调。
以上几个方面是超高层建筑设计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其合理设计和实施将保证超高层建筑在城市中的稳固地位和地标性。
二、超高层建筑的发展分析1. 技术进步推动超高层建筑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筑材料和结构设计等方面得到了不断的改进和提高。
这些技术的进步为超高层建筑的设计和建设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使得超高层建筑的高度、形式和结构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3. 环保意识推动超高层建筑的发展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提高,建筑业也在不断探索更加环保、资源节约的建筑形式。
超高层建筑的垂直发展形式,能够减少土地占用,减少城市交通压力,同时也有利于资源的集约利用,因此也受到了环保意识的推动。
4. 综合利用推动超高层建筑的发展超高层建筑的发展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居住和工作的需要,更多的是综合利用城市资源,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超高层住宅建筑结构设计经验总结
![超高层住宅建筑结构设计经验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d4e3c4c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ab.png)
超高层住宅建筑结构设计经验总结一、引言超高层住宅建筑具有高度、结构复杂、地震抗力要求高等特点,其结构设计必须考虑到多种因素,包括自重、抗风抗震、抗侧扭等。
本文将总结超高层住宅建筑结构设计的经验,包括设计原则、结构形式选择、力学分析等方面。
二、设计原则1. 安全性原则超高层住宅建筑的结构设计首要原则是保证安全。
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建筑的自重和荷载,通过合理配置结构材料和断面尺寸,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强度。
2. 经济性原则超高层住宅建筑通常是庞大的工程,因此在设计中必须保证经济性。
在结构形式选择和设计过程中,应合理利用材料、节约成本,以最小的投资获得最大的效益。
3. 可行性原则超高层住宅建筑的结构设计要符合实际施工的可行性。
要考虑到施工方便性、材料供应、施工工艺等因素,确保设计的可行性。
三、结构形式选择1. 砖混结构砖混结构是超高层住宅建筑常用的结构形式之一。
它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和刚性,不易变形,施工简单方便,价格相对较低。
2.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具有较好的强度和刚度,适用于设计复杂的超高层住宅建筑。
它能够有效抵抗侧向荷载,并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3. 钢结构钢结构是超高层住宅建筑中最常用的结构形式之一。
它具有自重轻、施工速度快、可重复使用等优点,适用于大跨度、大高度的建筑。
四、力学分析1. 自重分析自重分析是超高层住宅建筑结构设计的基础工作。
通过计算建筑的自重,确定结构的断面尺寸和材料使用。
自重分析可以采用有限元分析、强度分析等方法。
2. 抗风分析超高层住宅建筑面对的最主要的外力是风力。
在设计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建筑的抗风性能,通过风洞试验、风荷载计算等手段,确定建筑的结构布局和断面形状。
3. 抗震分析超高层住宅建筑必须具备较好的抗震性能,以保证在地震发生时能够保持稳定。
在设计过程中,要进行地震响应分析,确定建筑的抗震设计参数和措施。
五、设计经验总结1. 充分利用高强材料在超高层住宅建筑的结构设计中,应充分利用高强材料,如高强度混凝土、高强度钢筋等,以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和承载能力。
超高层住宅设计要点
![超高层住宅设计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032aac6c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f9.png)
超高层住宅设计要点大家周末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下超高层设计的相关要点。
一、有关概念1、规范中明确的定义、概念的条文。
不同规范的定义(1)、超高层住宅——高度超过100米的住宅。
高层住宅——≥10层的住宅。
(2)、高层、超高层建筑的划分,不同国家有不同的规划。
联合国1972年国际高层建筑会议将高层建筑按高度分为四类:(1)9~16层(最高为50米);(2)17~25层(最高到75 米);(3)26~40层(最高到100米);40层以上(即超高层建筑)。
2、明确的定义和概念的总结(1)根据我国《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在我国民用高层建筑分为四类:10-18层住宅,19层-100米住宅,100米以上的住宅(2)《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将住宅建筑依层数划分为:一层至三层为低层住宅,四层至六层为多层住宅,七层至九层为中高层住宅,十层及十层以上为高层住宅。
除住宅建筑之外的民用建筑高度不大于24m者为单层和多层建筑,大于24m者为高层建筑(不包括建筑高度大于24m的单层公共建筑);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民用建筑为超高层建筑。
(注:建筑高度指地面到檐口或屋面面层的高度,屋顶上的水箱间,电梯间,排烟机房和楼梯间出入口不计入建筑高度。
)二、平面布局的形式1、核心筒形式核心筒比较多采用”二室合一“的形式,就是消防电梯前室和剪刀梯的一个前室合并,剪刀梯的另一个前室为一个单独的前室。
各户户门通过一个走廊与前室门隔开。
其中消防梯的前室可以与电梯厅合并。
如图1-4图1.核心筒平面一图2.核心筒平面二图3.核心筒平面三图4.核心筒平面四2、标准层的经济面积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版)的3.0.1条:十九层及十九层以上的住宅属于一类建筑。
按照这个定义,建筑高度》100米的超高层住宅属于一类建筑。
而根据5.1.1条的规定,一类建筑中每个防火分区的面积不应超过1000平方米(设有自动灭火系统的防火分区,其允许最大面积可增加一倍)。
超高层建筑设计要点
![超高层建筑设计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ac07ebc5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f5.png)
超高层建筑设计要点超高层建筑设计要点高层建筑由于其特殊性,具有迥异于普通建筑的特点,那么超高层建筑设计要点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1超高层建筑的技术原则(1)建立建筑和城市环境的友好关系,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营造以人为本、健康高效的高质量微气候环境,室内环境达标率为100%。
(2)结合独特的气候环境与建筑本体特征,最大程度地优化建筑节能设计,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合理实现能源梯级利用,提高建筑能源利用效率,综合节能率大于60%。
2超高层建筑的优缺点所谓高层建筑,不同国家有不同国家的规划。
在我国高层建筑是指十层及十层以上的居住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二十四米的其他建筑均称为高层建筑。
高层建筑是近代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产物。
城市人口集中,用地紧张及商业竞争的激烈化,促使了近代高层建筑的出现和发展。
3超高层建筑避难层有哪些设置规定1.避难层的设置,自高层建筑首层至第一个避难层或两个避难层之间,不宜超过15层;这是因为登高、举高消防车,最大作业高度在30~45m;根据对消防队员的实测,登高超过10层时,心跳和呼吸明显加快,不适应扑就的需要,会给灭火工作带来不利影响;因此结合上述原因,并兼顾节约投资,首层至第一个避难层及以上两个避难层之间,不宜超过15层;2.通向避难层的防烟楼梯间应在避难层分隔、同层错位或上下断开,但人员必须经避难层方能上下;3.避难层的净面积宜按每平方米5人计算;4.避难层可兼作设备层,但设备管道宜集中布置,设备管井及垂直交通设施应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h的墙围护起来;4超高层建筑幕墙的设置规定1 .窗间墙、窗槛墙的填充材料应采用不燃烧材料。
当其外墙面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的不燃烧体时,其墙内填充材料可采用难燃烧材料;2 .无窗间墙和窗槛墙的玻璃幕墙,应在每层楼板外册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高度不低于0.80m的不燃烧实体裙墙;5超高层建筑中的钢管砼高层结构设计钢管砼随着建筑科学技术的发展,近20年来又推出了第五种结构类型,即全新的钢-混凝土组合结构。
复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要点探讨
![复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要点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bcbfcc3f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22.png)
复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要点探讨
复杂高层和超高层建筑是指高度超过一定限度的建筑物。
设计复杂高层和超高层建筑
的时候,需要考虑以下要点:
1. 结构稳定性: 复杂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的结构要能够承受风荷载、地震荷载等外力,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
在设计中需要合理选择结构形式,如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桁架
结构等,以及适当的结构材料,如钢材、混凝土等,来满足稳定性要求。
2. 抗风设计: 高层建筑容易受到风的影响,特别是超高层建筑。
在设计中需要进行
抗风设计,考虑风荷载对建筑物的作用。
可以采用建筑物的形状设计来减小风阻力,添加
风柱、风托等结构来增强建筑物的稳定性。
4. 建筑物的自重和荷载承载能力: 高层建筑的自重较大,需要合理设计结构来承受
自重。
建筑物还要能够承受人员、设备、装修等的荷载,需要合理设计结构来承受这些荷载,并确保建筑物的安全。
5. 空间布局和平面设计: 高层建筑的平面布局要合理,充分考虑使用功能和空间流动。
可以采用套型设计,将具有相同功能的空间组合在一起,方便使用和管理。
6. 防火安全设计: 高层建筑的火灾风险较大,需要合理设计防火措施,如设置防火
隔墙、防火门、消防设备等,保证建筑物的防火安全性。
7. 建筑物的柔性设计: 高层建筑需要考虑建筑物的柔性,以适应变化的外力荷载和
变形。
可以采用柔性的结构材料和连接方式,如使用钢材、设置柔性节点等。
复杂高层和超高层建筑设计要点非常多,需要综合考虑建筑物的结构稳定性、抗风、
抗震、荷载承载能力、空间布局、防火安全等因素,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注意事项
![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c58495181ed9ad51f11df234.png)
目录一、超高层建筑与一般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差异 (2)二、结构设计特点 (3)2.1 重力荷载迅速增大 (3)2.2 控制建筑物的水平位移成为主要矛盾 (4)2.2.1 风作用效应加大 (4)2.2.2 地震作用效应加大 (4)2.3 P△效应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 (4)2.4 竖向构件产生的缩短变形差对结构内力的影响增大 (5)2.5 倾覆力矩增大。
整体稳定性要求提高 (5)2.6 防火、防灾的重要性凸现 (5)2.7 建筑物的重要性等级提高 (6)2.8 控制风振加速度符合人体舒适度要求 (6)2.9 围护结构必须进行抗风设计 (6)三、结构设计方法 (6)3.1 减轻自重减小地震作用 (7)3.2 降低风作用水平力 (7)3.2.1减小迎风面积 (7)3.2.2 降低风力形心 (7)3.2.3 选用体型系数较小的建筑平面形状 (7)3.3 减少振动。
耗散输入能量 (7)3.4加强抗震措施 (7)3.4.1 选用规则结构使建筑物具有明确的计算简图 (8)3.4.2 采用多个权威程序(如SATWE、TAT、SAP2000等)进行计算比较 (8)3.4.3 进行小模型风洞试验,获取有关风载作用参数 (9)3.4.4 采用智能化设计,提高结构的可控性 (9)3.4.5 提高节点连接的可靠度 (9)3.5超高建筑结构类型中的混合结构设计 (9)3.5.1 混合结构的结构类型 (9)3.5.2 型钢混凝土和圆钢管混凝土柱钢骨含钢率的控制 (10)四、高层建筑结构方案选择的主要考虑因素 (11)4.1 抗震设防烈度是超高层结构体系选用首要考虑因素之一 (11)4.2 超高层建筑方案,应受到结构方案的制约 (11)4.3 超高层建筑结构体系中结构类型的选择 (12)4.3.1 拟建场地的岩土工程地质条件的影响 (12)4.3.2 抗震性能目标的影响 (12)4.3.3 采用合理的结构类型,应考虑经济上的合理性 (13)4.3.4 施工的合理性的影响 (14)五、关于结构的抗侧刚度问题 (15)六超高层建筑结构的基础设计 (16)6.1 天然地基基础 (17)6.2 桩基础设计 (18)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注意事项一、超高层建筑与一般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差异1、从房屋高度上,超高层建筑的房屋高度在100m以上直至有几百米甚至上千米的设想,而一般高层建筑的房屋高度则是在100m 以下。
超高层建筑规划设计控制要点
![超高层建筑规划设计控制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364182761ed9ad51f01df28d.png)
超高层建筑规划设计控制要点1.入口门厅从街道进入门厅,再由门厅进入电梯厅,垂直电梯至各楼层,这是超高层建筑中最为普遍的空间流线组织方式。
建筑空间与城市空间之间缺乏过渡,没有“中间领域”的概念,在人流集散的高峰期,对城市交通环境的影响也较大。
尽管许多超高层建筑都在门厅的艺术处理上颇费心机,设计得非常富丽壮观,但门厅内往往留不住人,形不成公共活动空间,而入口处也常出现人流拥塞的现象。
在出入口界面的处理上,应考虑空间过渡的自然,利用立面虚实、材料质感的变化与立面形象形成对比,形成富有活力的中介空间。
所以在超高层建筑的入口门厅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入口门厅,应作到主次分明、尺度得当。
在超高层建筑的大型门厅中,设置几个十分显眼的标志,使门厅的巨大感被几个相应的尺度给弱化,让人们能准确的知道自己在空间中所处的位子。
(2)门厅空间的光线、色彩、细部、材质和家具、绿化等应结合人的尺度需要,提供舒适的休憩空间,便于人流的内外转移,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面对面的交流空间。
(3)超高层建筑由于人流量大,容易产生拥挤,门厅空间高度不能底矮,否则会给人们产生压抑的感觉。
而层高较高的空间中,柱子一般都会显得过于细长,比例不当。
应采用了横向线条划分的方法,对建筑材质进行色彩上的区分,使柱体细长的比例感得到改善。
在门厅顶部造型处理时,利用相对空间尺度较大的灯具来统一空间高大带来的失调感,在冷性的现代建筑中营造出人性化的活动空间。
2.立体绿化由于超高层建筑接地性差,使人们远离地面居住和工作,在钢筋混凝土堆砌的空间里,人们真正感受到环境中最为缺乏的就是绿色。
福斯特设计的60多层法兰克福银行总部大楼,是把自然环境引入超高层局部塑造的典型例子。
该建筑为60层,平面布局是一个三角形,带弧度的三边围绕着一个通高的中庭,每一层楼都是两边办公,一边花园。
花园有四层楼高,交错而上,为中庭提供了自然通风,并使靠近中心的办公区可以利用自然采光,视线可以透过中庭看到另一侧的花园及花园后的城市景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障碍设计 《技术措施》
使用人数的确定 使用面积 10-12 ㎡/人《建筑设计常用数据》GB-08J911(2010 版) 【技术措施】 13.3.2 办公建筑内的附属式公共卫生间应按职工人数每 25 人一个大便器及洗手盆、男性职工每 15-20 人一个小便器设置,男女厕大便器的比例宜按 2:3 设置。
目录
一、类型及标准 二、总平面消防 三、核心筒布置 四、电梯系统布置 五、层高控制 六、避难层设置
一、类型及标准
二、总平面消防 消防落地面 【根据《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规范》4.1.7 条:高层建筑的底边至少有一个长边或周边长度的 1/4 且不 小于一个长边长度,不应布置高度大于 5.00m、进深大于 4.00m 的裙房,且在此范围内必须设有直通 室外的楼梯或直通楼梯间的出口。】 当只有一个长边落地时,应注意雨篷的设置,按裙房落地面规定设计。 大堂不在消防落地面处,应注意在消防落地面范围内必须设有直通室外的楼梯或直通楼梯间的出口。
当塔楼逐步收缩时,随着平面的减小交通核逐步收缩,楼梯可以通过避难层转换来变换位置, 达到交通核逐步减小。
五、层高控制 1.基本规定: 《办公建筑设计规范》根据办公建筑分类,办公室净高应满足: 一类办公建筑不应低于 2700; 二类办公建筑不应低于 2600; 三类办公建筑不应低于 2500; 走道净高不应低于 2200
消防电梯设置在客梯厅里,变为消防前室,优点:增加侯梯数量,减少等候时间,减少电梯数量; 缺点:消防电梯兼货梯时,与客梯同一电梯厅,影响客梯使用;不适合超高层电梯高低分区。
2、两部消防梯合并 宜两部消防电梯合并,并与楼梯间合用前室,减小交通核面积与等候时间。
3 、电梯厅与走廊合并 部分电梯厅尤其是核心筒端部电梯可与走廊合并使用,减小公共空间面积。 4.电梯竖向分区布置 4.1 电梯分高中低区时,宜把高区电梯布置在中间,中区、低区及楼梯布置在两侧,便于塔楼高区部 分交通核收缩,增加使用面积。 4.2 楼梯转换布置
常规净高要求 办公室净高与楼面面积有关,一般为:
100 ㎡以下楼面面积净高至少为 2.4m 100~500 ㎡楼面面积净高至少为 2.6m 500~1000 ㎡楼面面积净高至少为 2.8m 1000~1500 ㎡楼面面积净高至少为 3.0m 走道净高不低于 2400
2.层高设计主要考虑以下几方面因素: 1、降板(防静电地板 120 或 150、石材地板 50 若有地暖 150) 2、结构梁高度(梁高一般 700~800 高,宽扁梁 550 高 X800 宽左右) 3、空调、喷淋、桥架管线高度(走廊部位 700,办公区中央空调高 500,VRV 加新风高 350,不含吊 顶) 4、吊顶高度 100 左右
消防电梯 根据《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规范》及《办公建筑设计规范》 2.1、消防电梯的数量
1500 ㎡设置 1 台,1500 ㎡-4500 ㎡设置 2 台,4500 ㎡以上设 3 台,宜分别设在不同防火分 区。 2.2、消防电梯载重不小于 800 ㎏,首层到顶层运行不超过 60s 计算确定。 2.3、首层至室外距离不超过 30m。 2.4、宜两部消防电梯合并并与楼梯间合用前室,减小交通核面积与等候时间。 2.5、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消防电梯前室应设加压送风。
四、电梯系统布置 1.基本规范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1 电梯不得计作安全出口; 2 建筑物每个服务区单侧排列的电梯不宜超过 4 台,双侧排列的电梯不宜超过 2×4 台;电梯不应在 转角处贴邻布置; 4 电梯候梯厅的深度应符合下表表的规定,并不得小于 1.50m;
2.电梯平面布置(含消防电梯) 1、客梯与消防电梯合用前室
核心筒占标准层总面积的比例: 通常情况下为 25%左右 ,解决的方法有几
种: 电梯系统: 提高电梯的运行速度,加大载重量 采用双轿厢系统,减少井道空间 采用区中区系统 疏散系统: 两台消防电梯与疏散楼梯合用一个前室,可减省 4.0 ㎡
三、核心筒 1.核心筒的位置
2.核心筒的组成 楼梯 消防电梯 客梯 设备房:空调机房 管道井:电井、水暖井、新风井、送风井、排风井、排烟井、
楼梯《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规范》及《办公建筑设计规范》 1)楼梯的数量:安全疏散设计(每个防火分区 2 个出口,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且≥5m)。 办公等公建类不应使用剪刀楼梯(消防暂行规定)。 2)前室的面积,公共建筑不应小于 6.00 ㎡,当与消防电梯合用前室时,不应小于 10 ㎡ 。 3)疏散楼梯的最小净宽不应小于 1.20m,楼梯间净宽不宜小于 2.7m。 4)办公建筑的开放式与半开放式办公室,其室内任何一点至最近的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应超过 30m (此安全出口是指房间开向走道的出口,若无走廊应到楼梯出口 30m)。 5)综合楼内的办公部分的疏散出入口不应与同一楼内对外的商场、营业厅、娱乐、餐饮等人员密集 场所的疏散出入口共用。 6)走道排烟口与附近安全出口沿走道方向相邻边缘之间的最小水平距离不应小于 1.50m。 7)办公一类建筑标准层面积不宜超过 2000 ㎡,避免增设防火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