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成像技术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SAR是一个有源系统,它以电磁波作为探测载体来观测地 表特征,具有全天候、全天时、远距离、宽幅、高分辨成 像等特点。 SAR在军用和民用领域均有重大实用价值。在 军用方面,SAR可以用于战场侦察、军事测绘及军事目标 检测等,为战略方针或战术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情报。在 民用方面,SAR在农业、林业、地质、海洋、水文、洪水 检测、测绘、天文、减灾防灾、气象等很多方面都有广泛 的应用。
长度,如图11.1所示。例如,若天线孔径为300个波长(在X
波段约为10 m),其波束宽度约为0.2°
30 km处的
横向分辨率约为100 m。因此,要将上述横向分辨率提高
到1 m,则天线孔径长度要加大到100倍,即约为1000 m,
这实际上是难以做到的。特别地,在飞行平台上,不可能
装配如此巨大的辐射天线。同时,如此长的天线需要的
14
图11.2 SAR成像几何关系以及SAR信号的相位和多普勒图
15
从图11.2(b)也可以看出,在与飞行航线平行的值线上 的点目标具有相同的冲激响应,而当该平行线与航线的垂 直距离不同时,冲激响应也不相同,主要是调频率发生了 变化。冲激响应的空变性给图像重建的计算带来一定的复 杂性。
7
根据天线的基础知识,天线波束宽度等于雷达工作波长λ 与天线孔径Da的比值,因此实孔径雷达的方位分辨率(横 向分辨率)可以近似表示为
(11.1.1) 其中Rs表示目标到天线的距离。从式(11.1.1)可以看出,方 位分辨率与雷达天线的孔径长度成反比,
8
图11.1实孔径天线长度与分辨率
9
如果要获得较高的分辨率,天线孔径必须达到一定的
第11章雷达成像技术
11.1 11.2 11.3 合成孔径雷达成像 11.4 SAR 11.5 单脉冲雷达三维成像
1
现代雷达不完全停留在发现目标并对目标进行定位的 功能,而是在一些应用场合需要区分或识别目标的类型。 1951年,美国Goodyear公司的CarlWiley第一次发现侧视雷 达通过利用回波信号中的多普勒频移可以改善雷达横向(方 位向)分辨率。这意味着通过雷达可以实现对观测对象的二 维高分辨成像,极大地提升了雷达的信息感知和获取能力。 这个里程碑式的发现标志着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技术的诞生。简单来说,合成孔径 雷达(SAR)是利用信号处理技术,将主动发射和接收的信 号进行处理,实现以小的真实天线长度(实孔径)对场景目 标进行高分辨成像的系统。
12
利用飞行的雷达平台对地面场景实现高的方位分辨还 可用多普勒效应来解释。如图11.2(a)所示与飞机航线平行 的一条地面线上,在某一时刻O,线上各点到雷达天线相 位中心连线与运动平台速度向量的夹角是不同的,因而具 有不同的瞬时多普勒。但是,为了得到高的多普勒分辨率, 必须有长的相干积累时间,也就是说飞机要飞一段距离, 它对某一点目标的视角是不断变化的。图11.2(b)的上图用 直角坐标表示飞行过程中点目标O的雷达回波相位变化图, 当O点位于飞机的正侧方时,目标O到雷达的距离最近, 设以这时回波相位为基准(假设为0),而在此前后的相应距 离要长一些,即回波相位要加大。
3
SAR成像理论和系统经历了逾六十年的发展完善,经历了 从低分辨率成像到高分辨率成像、单一成像工作向多功能 协同工作、单部雷达成像到组网雷达协同工作的发展过程, 雷达成像处理技术也不断拓展到不同的应用领域中。
4
按照工作原理和成像方式的不同,合成孔径成像雷达 可以分为合成孔径雷达(SAR)和逆合成孔径雷达 (InverseSAR,ISAR)。它们都是利用了合成孔径的原理, SAR主要是指雷达装载在运动平台上,通过主动发射电磁 波和录取回波信号,获取地物地貌信息;ISAR主要是指雷 达不动,所观测的对象是运动的,雷达通过对回波进行处 理获得目标的电磁散射分布信息。由于它们均利用了雷达 和观测目标之间的相对运动形成的虚拟孔径进行合成孔径 高分辨成像,因此SAR和ISAR的基本原理是相同的。
13
不难从距离变化计算出相位变化的表示式,它近似为抛物 线。上述相位变化的时间导数即多普勒变化,如图11.2(b) 的下图所示,这时的多普勒变化近似为线性变化,图中画 出了水平线上多个点目标回波的多普勒变化图,它们均近 似为线性调频信号,只是时间上有平移。也就是说,对于 具有相同最近距离的不同方位点,由于它们相对于雷达而 言的斜距变化(相位变化)具有相同的形式,不同的只是最 近距离的时间不同,如果将信号变换到频域,它们之间只 相差一个线性变化的相位。因此从信号系统的角度看,它 们的信号具有方位时间平移不变性。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 特性,在后面成像算法中有很重要的应用。
5பைடு நூலகம்
本章前四节主要介绍SAR的基本概念、SAR两维分辨 原理、SAR成像原理和成像算法。最后一节简单介绍单脉 冲雷达三维成像技术。
6
11.1合成孔径
合成孔径技术的基本原理源自于实孔径技术。实孔径 天线雷达对目标形成两维分辨的原理就是采用宽带信号分 辨空间分布的点目标,采用波束形成区分方位向(平行于孔 径方向)的点目标。
T/R组件的数量将导致雷达成本很高。
10
念被引入到成像领域。从原理上讲,用小天线(称为阵元) 排成很长的线性阵列是可行的,为了避免方向模糊(即不出 现波束栅瓣),阵元间距应不超过二分之一波长。若目标是 固定的,为了简化设备可设置一个小雷达,装载单个阵元, 将实孔径天线的所有阵元同时收发接收信号改为小雷达发 射并接收信号,并铺一条直轨,将小雷达放在轨道上的小 车上,步进式地推动小车,而将每一步得到的回波记录下 来,这些回波含有接收处回波的相位、幅度信息,将它们 按阵列回波作合成处理,
11
显然能得到与实际阵列相类似的结果,即可以得到很高的 方位分辨率。这样虽然天线的实际孔径很短,但是对每个 被观测的点而言,虚拟的天线孔径却很长。由此类推,将 雷达安装在飞机或卫星上,在飞行过程中发射和接收宽频 带的信号对固定的地面场景作观测,则将接收存储的信号 作合成阵列处理,便得到径向距离分辨率和横向距离分辨 率均很高的地面场景图像,而合成孔径雷达也正是由此得 名的。
SAR是一个有源系统,它以电磁波作为探测载体来观测地 表特征,具有全天候、全天时、远距离、宽幅、高分辨成 像等特点。 SAR在军用和民用领域均有重大实用价值。在 军用方面,SAR可以用于战场侦察、军事测绘及军事目标 检测等,为战略方针或战术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情报。在 民用方面,SAR在农业、林业、地质、海洋、水文、洪水 检测、测绘、天文、减灾防灾、气象等很多方面都有广泛 的应用。
长度,如图11.1所示。例如,若天线孔径为300个波长(在X
波段约为10 m),其波束宽度约为0.2°
30 km处的
横向分辨率约为100 m。因此,要将上述横向分辨率提高
到1 m,则天线孔径长度要加大到100倍,即约为1000 m,
这实际上是难以做到的。特别地,在飞行平台上,不可能
装配如此巨大的辐射天线。同时,如此长的天线需要的
14
图11.2 SAR成像几何关系以及SAR信号的相位和多普勒图
15
从图11.2(b)也可以看出,在与飞行航线平行的值线上 的点目标具有相同的冲激响应,而当该平行线与航线的垂 直距离不同时,冲激响应也不相同,主要是调频率发生了 变化。冲激响应的空变性给图像重建的计算带来一定的复 杂性。
7
根据天线的基础知识,天线波束宽度等于雷达工作波长λ 与天线孔径Da的比值,因此实孔径雷达的方位分辨率(横 向分辨率)可以近似表示为
(11.1.1) 其中Rs表示目标到天线的距离。从式(11.1.1)可以看出,方 位分辨率与雷达天线的孔径长度成反比,
8
图11.1实孔径天线长度与分辨率
9
如果要获得较高的分辨率,天线孔径必须达到一定的
第11章雷达成像技术
11.1 11.2 11.3 合成孔径雷达成像 11.4 SAR 11.5 单脉冲雷达三维成像
1
现代雷达不完全停留在发现目标并对目标进行定位的 功能,而是在一些应用场合需要区分或识别目标的类型。 1951年,美国Goodyear公司的CarlWiley第一次发现侧视雷 达通过利用回波信号中的多普勒频移可以改善雷达横向(方 位向)分辨率。这意味着通过雷达可以实现对观测对象的二 维高分辨成像,极大地提升了雷达的信息感知和获取能力。 这个里程碑式的发现标志着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技术的诞生。简单来说,合成孔径 雷达(SAR)是利用信号处理技术,将主动发射和接收的信 号进行处理,实现以小的真实天线长度(实孔径)对场景目 标进行高分辨成像的系统。
12
利用飞行的雷达平台对地面场景实现高的方位分辨还 可用多普勒效应来解释。如图11.2(a)所示与飞机航线平行 的一条地面线上,在某一时刻O,线上各点到雷达天线相 位中心连线与运动平台速度向量的夹角是不同的,因而具 有不同的瞬时多普勒。但是,为了得到高的多普勒分辨率, 必须有长的相干积累时间,也就是说飞机要飞一段距离, 它对某一点目标的视角是不断变化的。图11.2(b)的上图用 直角坐标表示飞行过程中点目标O的雷达回波相位变化图, 当O点位于飞机的正侧方时,目标O到雷达的距离最近, 设以这时回波相位为基准(假设为0),而在此前后的相应距 离要长一些,即回波相位要加大。
3
SAR成像理论和系统经历了逾六十年的发展完善,经历了 从低分辨率成像到高分辨率成像、单一成像工作向多功能 协同工作、单部雷达成像到组网雷达协同工作的发展过程, 雷达成像处理技术也不断拓展到不同的应用领域中。
4
按照工作原理和成像方式的不同,合成孔径成像雷达 可以分为合成孔径雷达(SAR)和逆合成孔径雷达 (InverseSAR,ISAR)。它们都是利用了合成孔径的原理, SAR主要是指雷达装载在运动平台上,通过主动发射电磁 波和录取回波信号,获取地物地貌信息;ISAR主要是指雷 达不动,所观测的对象是运动的,雷达通过对回波进行处 理获得目标的电磁散射分布信息。由于它们均利用了雷达 和观测目标之间的相对运动形成的虚拟孔径进行合成孔径 高分辨成像,因此SAR和ISAR的基本原理是相同的。
13
不难从距离变化计算出相位变化的表示式,它近似为抛物 线。上述相位变化的时间导数即多普勒变化,如图11.2(b) 的下图所示,这时的多普勒变化近似为线性变化,图中画 出了水平线上多个点目标回波的多普勒变化图,它们均近 似为线性调频信号,只是时间上有平移。也就是说,对于 具有相同最近距离的不同方位点,由于它们相对于雷达而 言的斜距变化(相位变化)具有相同的形式,不同的只是最 近距离的时间不同,如果将信号变换到频域,它们之间只 相差一个线性变化的相位。因此从信号系统的角度看,它 们的信号具有方位时间平移不变性。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 特性,在后面成像算法中有很重要的应用。
5பைடு நூலகம்
本章前四节主要介绍SAR的基本概念、SAR两维分辨 原理、SAR成像原理和成像算法。最后一节简单介绍单脉 冲雷达三维成像技术。
6
11.1合成孔径
合成孔径技术的基本原理源自于实孔径技术。实孔径 天线雷达对目标形成两维分辨的原理就是采用宽带信号分 辨空间分布的点目标,采用波束形成区分方位向(平行于孔 径方向)的点目标。
T/R组件的数量将导致雷达成本很高。
10
念被引入到成像领域。从原理上讲,用小天线(称为阵元) 排成很长的线性阵列是可行的,为了避免方向模糊(即不出 现波束栅瓣),阵元间距应不超过二分之一波长。若目标是 固定的,为了简化设备可设置一个小雷达,装载单个阵元, 将实孔径天线的所有阵元同时收发接收信号改为小雷达发 射并接收信号,并铺一条直轨,将小雷达放在轨道上的小 车上,步进式地推动小车,而将每一步得到的回波记录下 来,这些回波含有接收处回波的相位、幅度信息,将它们 按阵列回波作合成处理,
11
显然能得到与实际阵列相类似的结果,即可以得到很高的 方位分辨率。这样虽然天线的实际孔径很短,但是对每个 被观测的点而言,虚拟的天线孔径却很长。由此类推,将 雷达安装在飞机或卫星上,在飞行过程中发射和接收宽频 带的信号对固定的地面场景作观测,则将接收存储的信号 作合成阵列处理,便得到径向距离分辨率和横向距离分辨 率均很高的地面场景图像,而合成孔径雷达也正是由此得 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