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案--信息及其特征
初中教案 信息及其特征
初中教案信息及其特征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信息的概念,知道信息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
2. 使学生掌握信息的特征,包括载体依附性、价值性、时效性和共享性。
3. 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敏感度,提高信息获取、处理和应用的能力。
4. 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和媒体资源,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
教学内容:1. 信息的概念及其分类。
2. 信息的特征:载体依附性、价值性、时效性和共享性。
3. 信息的价值判断和处理方法。
4. 网络和媒体资源的使用原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信息?你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接触和利用信息的?2. 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经验,教师总结并板书关键词。
二、信息的概念及其分类(1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信息的概念,强调信息是用来传递知识、思想、情感等内容的一种符号系统。
2. 学生通过教材了解信息的分类,包括文字、语音、图像、视频等。
三、信息的特征(15分钟)1. 教师讲解信息的特征,包括载体依附性、价值性、时效性和共享性。
2. 学生通过实例理解载体依附性,如书籍、报纸、网络等;价值性,如新闻、学术、娱乐等信息;时效性,如实时新闻、过时资料等;共享性,如公开讲座、社交媒体等。
3.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信息特征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四、信息的价值判断和处理方法(10分钟)1. 教师讲解如何判断信息的价值,如关注信息来源、内容真实性、对自己和他人的帮助等。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处理信息时的经验,讨论如何筛选、整合和应用信息。
五、网络和媒体资源的使用原则(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和媒体资源,强调遵守法律法规、尊重知识产权、抵制不良信息等原则。
2. 学生承诺自觉遵守使用规定,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信息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提出改进信息处理能力的措施。
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信息概念和特征的掌握情况。
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设计(汇总3篇)
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设计(汇总3篇)大文斗范文网会员为你整理了“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设计”3篇范文,希望对你有参考作用。
篇1: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信息及其特征》作为高中信息技术必修第一章第一节的教学内容,本堂课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后续章节的学习,关系到学生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的兴趣。
上好本课就要仔细研究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与所选用的整本高中教材。
本节是基础性理论知识,可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后续内容打下基础。
设计这一课时,目的在于让学生知道现今是信息高速发展的社会,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二、学情分析高一学生性格渐趋稳重,逻辑思维趋于严密,对信息已经具备一定的感性认识,且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使用经验,但对相关概念缺乏系统提炼和深入理解。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信息的基本含义,理解并能辨别信息的基本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直接观察、案例分析,增强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判断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信息对人类社会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学科的求知欲;树立主动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从日常学习、生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归纳并提炼其中与信息相关的内容,通过亲身体验与理性建构相结合的方式。
五、教学过程1、教学导入教师活动:通过幻灯片展示让学生认识到,我们生活在信息社会中,信息无处不在,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应用每时每刻都在影响和改变我们的生活。
导入新课:从今天起,我们将共同学习一门有关信息和信息技术知识的学科,相信同学们在学习中会受益匪浅。
也希望同学们通过对这门知识的学习,都能成为信息社会的小主人。
板书:“无处不在的信息――信息的概念”。
学生活动:听讲、认真观察。
设计意图:提出本课学习的内容,引起学生兴趣。
2、新课讲授教师活动:出示电子板书。
(1)向同学们介绍一下你的个人信息。
(2)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信息?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3)你能总结出信息的概念吗?人们通过各种形式来互相传递消息,而传递的这些内容就是信息。
1.1信息及其特征教案
1.1《信息及其特征》教案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第一节信息及其特征一、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所讲内容为教育科学出版社《高中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信息及其特征”。
本节课是高中阶段信息技术学习的开始,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本课程学习的内容,清楚要求学生理解信息的概念,掌握信息的基本特征,明确信息的多样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引导学生在讨论信息特征的过程中认识到信息应用的价值,为将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本节课的地位十分重要。
(二)教学对象分析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学生对信息这一概念已具有初步的认识,但对信息的基本特征还未能很好的理解,本课程通过演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图片及生活中的例子的形式以及小游戏来掌握本节课的内容,把信息这个概念与其特征尽量由浅入深讲授,结合例子理解,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中理解。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深入理解信息的概念。
2.掌握信息的基本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1.以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来对信息及它特征是说明;(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2.培养学生对待事物的判断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1.信息的含义。
2.信息的基本特征。
(二)教学难点1.信息的含义。
2.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
四、教学过程:1、导入初中信息技术的回顾,引入高中信息技术的整体架构介绍,高中信息技术基础的学分认定等相关信息简介。
2、讲授新课一、丰富多彩的信息老:请同学们学习课本第2面导学部分,小结:所以,请看课本第二页第二部分内容,并用笔画起来,信息既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也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不可或缺。
参看课本第二页图片案例,请同学回答第3页的实践部分问题。
总结:所以说,不管是来自人自身还是自然界,都包含了很多丰富多彩的信息,你说,我们能不能没有信息?那信息是什么的基本条件,也是什么的基本需求。
(看课本第二页的第二部分)二、信息的一般特征老:课本上给我们列举了信息的4个基本特征载体依附性价值性时效性共享性老:接下来,我们来逐个举例说明了解,并思考一下,除了这四个基本的特征之外,还有哪些特征呢?1、载体依附性为什么说信息具有载体依附性呢?我们来看看刚才给大家看的图片,这些图片传达的信息,是不是都是依附在一定的载体上的。
信息及其特征(完整版教案).doc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信息及其特征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必修《信息技术基础》的第一节,为全书的初始课。
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基础上,教材重点讲解了“丰富多彩的信息” “信息的一般特征” 。
作为高中信息技术课的开篇,首先要引导学生对本学科研究的对象之一“信息”有一个比较深入的认识,让学生感受学科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热情。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高一学生性格渐趋稳重,逻辑思维趋于严密,对信息已经具体一定的感性认识,且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使用经验,但对相关概念缺乏系统提炼和深入理解。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信息的基本含义;理解并能辨别信息的载体依附性、价值性、时效性、共享性、可传递性等基本特征。
过程与方法:通过直接观察、案例分析讨论,增强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刻感受信息对人类社会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学科的求知欲;树立主动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根据教材分析与学习者特征分析,我认为本节课应该引导学生注意从日常学习、生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归纳并提炼其中与信息相关的内容,通过亲身体验与理性建构相结合的方式,达到深入理解信息基本含义及信息一般特征的目的。
教学重点:信息的基本特征;教学难点:信息的基本含义。
五、教学策略1.通过“撕纸”游戏,引入信息概念。
2.通过讨论、分析、归纳,理解信息的基本含义。
3.通过新鲜、精彩的案例,结合头脑风暴活动,让学生轻松理解信息的主要特征。
六、教学过程1、游戏热身,释疑香农定义师:同学们好!从今天踏进校门的第一步,我就感受到空气的清新,树木的繁茂,以及整洁的教室,还有你们的笑脸这些都是大自然与周围的事物传递给我的信息。
信息如此平凡,信息如此奇妙。
信息是什么?信息“长”啥样?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
(板书:信息及其特征)师:先请两位同学到台上来做个游戏。
规则,游戏开始后闭上眼睛;听老师指令,进行操作;不许说话,不许提问。
《信息及其特征》教案设计
《信息及其特征》教案设计第一章:信息的概念与分类1.1 教学目标了解信息的基本概念掌握信息的分类方法1.2 教学内容信息的概念:信息是什么,信息的来源和传递方式信息的分类:按载体、按性质、按处理方式分类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信息的概念和分类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理解信息的分类1.4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通过日常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思考信息的概念2. 讲解信息的概念:讲解信息的基本定义和特点3. 讲解信息的分类方法:介绍按载体、按性质、按处理方式分类的方法4.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信息的分类第二章:信息的度量与表示2.1 教学目标了解信息量的度量方法掌握信息的不同表示方法2.2 教学内容信息量的度量:比特、字节、字段等概念信息的表示: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表示方法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信息量的度量和信息的表示方法演示法:展示不同类型的信息表示方法2.4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通过日常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思考信息量的度量2. 讲解信息量的度量:讲解比特、字节、字段等概念3. 讲解信息的表示方法:介绍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表示方法4. 演示不同类型的信息表示方法:展示具体实例,让学生理解不同表示方法的差异第三章:信息传输与处理3.1 教学目标了解信息传输的基本原理掌握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3.2 教学内容信息传输:有线传输、无线传输、网络传输等方法信息处理:数据挖掘、数据分析、机器学习等方法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信息传输和处理的基本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信息传输和处理的实际应用3.4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通过日常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思考信息传输和处理的方法2. 讲解信息传输的方法:介绍有线传输、无线传输、网络传输等原理3. 讲解信息处理的方法:介绍数据挖掘、数据分析、机器学习等技术4.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信息传输和处理的实际应用第四章:信息的安全与隐私保护4.1 教学目标了解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掌握隐私保护的方法和技巧4.2 教学内容信息安全:信息加密、身份认证、网络安全等概念隐私保护:个人信息保护、数据脱敏、隐私权法律保护等方法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和隐私保护的实践方法4.4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通过新闻报道,引导学生思考信息安全的重要性2. 讲解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讲解信息加密、身份认证、网络安全等概念3. 讲解隐私保护的方法和技巧:介绍个人信息保护、数据脱敏、隐私权法律保护等方法4.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和隐私保护的实践方法第五章:信息的应用与价值了解信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掌握信息的价值评估方法5.2 教学内容信息应用:教育、医疗、商业、政府等领域的信息应用实例信息价值:信息的价值评估方法,信息对个人和社会的价值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信息应用和价值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信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和价值5.4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通过社会现象,引导学生思考信息的价值2. 讲解信息应用的领域:介绍教育、医疗、商业、政府等领域的信息应用实例3. 讲解信息的价值评估方法:介绍信息的价值评估方法和指标4.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信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和价值5第六章:信息的获取与处理技术6.1 教学目标掌握信息检索的基本方法了解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6.2 教学内容信息检索:搜索引擎使用、数据库检索、信息挖掘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大数据处理、云计算、在信息处理中的应用实践操作法:指导学生进行信息检索实践讲授法:讲解信息检索的方法和技巧展示法:展示信息处理技术的最新发展案例6.4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讨论信息过载问题,引出信息检索的重要性2. 讲解信息检索方法:教授如何使用搜索引擎、数据库进行有效检索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信息检索实践,教师辅导4. 讲解信息处理技术发展:介绍大数据处理、云计算等技术的应用5. 展示案例:展示在信息处理中的实际案例第七章:信息素养与终身学习7.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7.2 教学内容信息素养: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终身学习:学习的重要性、学习方法、学习工具的使用7.3 教学方法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信息素养的重要性和终身学习的意义讲授法:讲解提升信息素养和终身学习的方法小组活动法:分组进行信息素养相关的实践活动7.4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讨论在信息时代背景下,个人素养的重要性2. 讲解信息素养的内涵:讲解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三方面的内容3.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提高个人信息素养的实践方法4. 讲解终身学习的理念:强调学习的重要性,介绍有效的学习方法5. 展示学习工具的使用:介绍电子书、在线课程等学习工具第八章:信息社会的挑战与机遇8.1 教学目标分析信息社会带来的挑战探讨信息社会中的机遇8.2 教学内容信息社会挑战:就业压力、知识更新速度、信息隐私保护信息社会机遇:新职业的出现、教育平等、全球化合作8.3 教学方法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信息社会对个人和社会的双重影响讲授法:讲解信息社会挑战和机遇的具体案例情境模拟法:模拟信息社会中的实际情境,让学生思考应对策略8.4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讨论信息社会的定义及其对生活的影响2. 讲解信息社会挑战:分析就业压力、知识更新、隐私保护等问题3. 讨论机遇:探讨新职业、教育平等、全球化合作等机遇4. 情境模拟:模拟信息社会中的情境,如虚拟职场体验等第九章:信息伦理与法律法规9.1 教学目标理解信息伦理的重要性掌握信息法律法规的基本知识9.2 教学内容信息伦理:诚信、隐私保护、知识产权尊重信息法律法规:网络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版权法等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信息伦理的原则和信息法律法规的内容案例分析法:分析违反信息伦理和法律法规的具体案例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如何遵守信息伦理和法律法规9.4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讨论网络谣言等违反信息伦理的现象2. 讲解信息伦理原则:阐述诚信、隐私保护、知识产权尊重的重要性3. 分析法律法规:介绍网络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4. 案例分析:分析违反信息法律法规的具体案例及其后果5. 讨论遵守信息伦理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遵守信息伦理和法律法规第十章:综合实践活动10.1 教学目标综合运用所学信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10.2 教学内容实践活动:根据前九章内容,设计一项综合实践活动10.3 教学方法项目式学习法: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指导法:教师对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指导10.4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重点和难点解析一、信息的概念与分类1.2 教学内容:信息的分类方法信息分类是理解信息复杂性的关键,如何准确分类信息对于信息处理和检索至关重要。
信息及其特征教案 初中
信息及其特征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理解信息的概念及其特征;2. 学会提取、整理和表达信息;3.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处理能力。
教学重点:1. 信息的概念及其特征;2. 提取、整理和表达信息的方法。
教学难点:1. 信息特征的理解和应用;2. 信息处理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 计算机、投影仪等教学设备;2. 教学PPT或黑板;3. 相关素材或案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天气预报、新闻报道等,引出信息的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信息的存在和作用;2.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信息?它们有什么特点?二、信息的概念及其特征(10分钟)1. 教师通过PPT或黑板,展示信息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信息的定义;2. 讲解信息的基本特征,如客观性、主观性、传递性、价值性等;3. 举例说明信息的特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三、提取、整理和表达信息(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提取信息的方法,如观察、调查、访谈等;2. 讲解整理信息的方法,如分类、归纳、总结等;3. 教授表达信息的方法,如文字、图表、图像等;4. 示例演示提取、整理和表达信息的过程,让学生实际操作和实践。
四、信息处理能力的培养(10分钟)1. 教师提出一个实际问题,如环境污染、交通安全等,让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2. 引导学生运用信息处理的方法和技巧,如数据分析、信息整合等,解决问题;3. 学生展示成果,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信息的概念及其特征;2. 强调提取、整理和表达信息的方法及其重要性;3. 提醒学生注意信息处理能力的培养和实践。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选择一个主题,进行信息的提取、整理和表达;2. 要求学生在作业中运用所学的信息处理方法和技巧,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了解信息的概念和特征,让学生认识到信息的重要性。
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设计与反思
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设计与反思一、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信息及其特征教学目标:1.了解信息的定义及其特征;2.掌握信息分类和特征的基本知识;3.能够通过实例分析和判断信息的特征。
教学重点:1.信息的定义及其特征;2.信息的分类和特征。
教学难点:1.信息的特征认知;2.能够通过判断信息的特征。
教学方法:1.讲解法:通过讲解信息的定义及其特征,让学生了解基本知识;2.实例分析法:通过给学生一些实例,让学生通过分析判断信息的特征。
教学过程:Step1:导入新知识(5分钟)引入信息的概念,启发学生对信息的认知,让学生想一想“信息”是什么。
Step2:讲解信息的定义及其特征(15分钟)通过讲解PPT及范例,让学生了解信息的定义及其特征。
信息是指能够被人们理解和应用的数据。
信息具有以下特征:1.传递性:信息是通过传递达到接收者的;2.时效性:信息具有一定的时效性,随着时间的推移,信息价值可能会下降;3.内容特性:信息必须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完整性和真实性;4.交互性:信息是通过交互达到接收者的。
通过讲解,让学生理解信息的定义及其特征。
Step3:信息分类及其特征(20分钟)通过讲解PPT及范例,让学生了解信息的分类及其特征。
实时信息具有以下特征:1.及时性:实时信息能够即时传递到接收者那里;2.即时性:实时信息在发送和接收之间没有时间差;3.交互性:实时信息允许发送和接收者之间的交互。
非实时信息具有以下特征:1.承载性:非实时信息需要通过其中一种介质进行承载和传递;2.延时性:非实时信息在发送和接收之间存在一定的时间差;3.一次性:非实时信息一旦发送完成,就无法进行修改和补充。
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实时信息和非实时信息的分类及其特征。
Step4:实例分析及判断(20分钟)通过给学生一些实例,让学生通过分析判断信息的特征。
实例3:小华把一个文件通过电子邮件发送给了小李,这是什么类型的信息?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判断信息的类型及其特征。
信息与其特征教案设计
信息与其特征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信息的含义,理解信息与数据的关系,了解信息的特征与分类。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关注和分析身边的信息,培养学生获取、整理、传达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注重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有效性,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重点1.理解信息的含义和特征。
2.熟练运用信息的分类方法。
三、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观察信息的能力,根据信息的特征进行分类。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和评估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有效性。
四、教学准备1.多媒体设备。
2.课件、教学素材。
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和展示图片等方式,引导学生讨论身边的信息,如用餐小票、电视节目单、报纸广告等。
2.探究(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信息的定义和特征,让学生观察不同种类的信息及其特征,帮助学生理解信息的含义和特点。
3.讲解(1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介绍信息的分类方法,如按载体分类、按形式分类、按用途分类等。
4.操练(20分钟)学生分小组进行信息分类的活动。
每组从老师提供的信息材料中,自主选择一组信息进行分类和汇总,然后将结果展示给全班。
5.总结(10分钟)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信息的特征和分类方法。
6.拓展(15分钟)教师展示一些网络信息,让学生分析和评估其真实性、准确性和有效性,并进行讨论。
7.归纳(5分钟)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信息的重要性和正确使用信息的方法。
六、课堂作业要求学生以《我的校园信息调查报告》为题,选择一个班级内的信息主题(如学生宿舍、食堂、教室等),运用教授的信息分类方法,进行调查、整理和归纳,并撰写一份调查报告。
七、教学反思本课通过观察、思考、分类等方式,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意识和处理能力。
通过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能够主动获取和应用信息,提高信息的获取、整理、传达和应用能力。
信息及其特征教案及反思
教案:信息及其特征第一章:信息的概念与分类1.1 教学目标:了解信息的概念及其重要性掌握信息的分类和基本特征1.2 教学内容:信息的概念:信息的定义、信息的来源和传递方式信息的分类:文字信息、图像信息、声音信息、数字信息等信息的基本特征: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可靠性、相关性等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信息的概念和分类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1.4 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如天气预报,引出信息的概念。
2. 讲解:讲解信息的概念,强调其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3. 分类:介绍不同类型的信息,让学生举例说明。
4. 特征:讲解信息的基本特征,引导学生理解其含义。
5. 练习:给出一些信息例子,让学生判断其属于哪种类型,并分析其特征。
1.5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信息分类和特征的理解程度。
第二章:信息的获取与处理2.1 教学目标:了解信息获取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掌握信息处理的基本技巧2.2 教学内容:信息获取的方法:观察、调查、采访、网络搜索等信息处理的基本技巧:筛选、分类、归纳、分析等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信息获取的方法和信息处理的基本技巧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实际操作,掌握信息处理的方法2.4 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一个案例,如新闻报道,引出信息获取的重要性。
2. 讲解:讲解信息获取的方法,强调其在获取信息中的作用。
3. 处理:介绍信息处理的基本技巧,让学生举例说明。
4. 练习:给出一些信息,让学生运用所学的信息处理技巧进行处理。
2.5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信息获取和处理的方法和技巧的理解程度。
第三章:信息的使用与传播3.1 教学目标:了解信息使用的原则和技巧掌握信息传播的途径和方法3.2 教学内容:信息使用的原则:真实性、准确性、相关性、及时性等信息使用的技巧:信息的筛选、整理、分析、应用等信息传播的途径:口头传播、书面传播、网络传播等信息传播的方法:演讲、写作、制作多媒体等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信息使用的原则和技巧,以及信息传播的途径和方法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实际操作,掌握信息传播的方法3.4 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一个案例,如广告,引出信息使用和传播的重要性。
《信息及其特征》教案(精选5篇)
《信息及其特征》教案(精选5篇)《信息及其特征》篇1一、教材分析“信息及其特征”是《信息技术基础》教材第一章第一节内容,是整个高中阶段信息技术学习的第一节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本节课的教学地位十分重要。
本节课主要是知识和概念的介绍,理论性较强,无动手技能方面内容。
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注重情境创设和学习形式的丰富多样,引导学生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学情分析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性认知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趋于严密,在初中已掌握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但水平参差不齐,尤其对新课程的要求和学习方法比较陌生,因此,在本课教学中要通过创设情境、案例分析、讨论归纳、合作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从不同层面分析和解决问题。
让学生通过亲身体会与理性认识相结合,理解信息的重要性及特征,逐步提高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信息的含义,掌握信息的基本特征,理解信息几个特征的含义;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信息的含义及特征;教学难点:信息的含义的理解,和信息实例的应用。
五、教学策略与方法本节课的理论性较强,实践性较弱,所以我将结合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力图营造轻松有趣的课堂氛围。
六、教学资源与媒体Ppt课件,多媒体计算机。
七、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活动Ppt播放四张图片:教师:与学生互动,从同学们熟悉感兴趣的微信QQ表情入手,提问能看到什么内容。
图1:QQ表情,擦汗无语;图2:QQ表情,我走了;图3:交通标识,禁止行人通行;图4:天气预报短信;我们能够从图中看到很多内容,这些内容我们也可以称之为信息。
我们能够明白这是信息,但是信息的定义是什么呢?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观察图片,回答问题导入信息的含义,引导学生感性认识信息讲授新课1.信息的定义(1)信息是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香农)。
信息及其特征教案优秀3篇
信息及其特征教案优秀3篇《信息及其特征》教案篇一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所讲内容为广东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信息及其特征”。
本节课是高中阶段信息技术学习的开始,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本课程学习的内容,清楚要求学生理解信息的概念,掌握信息的基本特征,明确信息的多样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引导学生在讨论信息特征的过程中认识到信息应用的价值,为将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本节课的地位十分重要。
二、教学对象分析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学生对信息这一概念已具有初步的认识,但对信息的基本特征还未能很好的理解,本课程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参与小组讨论活动等形式来理解以及掌握本节课的内容,避免纯理论的讲述,把信息这个概念与其特征尽量由浅入深讲授,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中理解。
三、教学目标1.理解信息的概念。
2.掌握信息的基本特征。
3.明确信息的多种表达形式和信息的多种载体。
四、教学重点1.信息的含义。
2.信息的基本特征。
五、教学难点1.信息的含义。
2.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
六、教学过程设计(一)课前布置任务1.每一位学生准备一份简介自己的材料。
可以简单介绍自己的家庭情况,学习经历,成长过程等等方面,在规定的2分钟之内,要在全班学生面前进行演示。
因为新学校,新同学之间多数彼此不熟悉,学生之间正好通过此次机会,增进彼此的了解。
学生可以采取以下这些形式整理这份材料:①纯书面文字材料;②书面文字辅以简单图片材料;③口头文字说明等。
2.教师课前准备简介自己的材料。
事先用word制作一份自我介绍的文档,也可以用PowerPoint制作一组幻灯片,或者用flash制作一段动画,或者录制一段视频。
(二)学生进行小组活动1.全班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位小组成员在其小组内进行自我简介,2.每一个小组派一个代表,在全班进行自我简介,3.教师对每个小组代表的自我简介进行适当的评价,4.教师在全班播放简介自己的幻灯片、word文档或者动画材料或者已经编辑录制好的视频材料。
信息及其特征教案及反思
信息及其特征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信息的定义及其特征。
2.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处理信息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信息解决问题,提高信息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信息的概念:信息是指用以传递知识、指令、数据等内容的东西。
2. 信息的特征:完整性、准确性、时效性、可传递性、价值性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信息的定义及其特征。
2. 教学难点:信息的特征在实际应用中的体现。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信息的概念和特征。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生活中的信息应用案例。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信息的特征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信息案例,如天气预报,引发学生对信息的关注。
2. 新课导入:讲解信息的概念和特征。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生活中的信息应用案例,如新闻报道、广告等。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信息的特征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
5. 总结提升:总结信息的特点及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6. 课堂练习:布置一道关于信息特征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信息特征的实际应用题目,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六、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目标:学生是否能准确理解信息的概念和特征。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掌握信息的特征。
3.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涵盖了信息特征的所有方面。
4. 反思教学过程:学生参与度如何,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5. 反思作业设计:是否能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六、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采用课堂问答、练习题、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
2. 评价内容:学生对信息概念的理解、信息特征的掌握、实际应用能力等。
3. 评价标准:准确、完整、有条理地回答问题,能分析信息特征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
七、教学拓展1. 信息技术的发展:介绍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进步。
2. 信息处理软件:介绍一些常用的信息处理软件,如Microsoft Office、Adobe 系列等。
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设计
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够列举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
2、理解信息的一般特征,能够正确判断所给实例体现的信息特征。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信息的含义。
掌握信息的一般特征。
2、教学难点理解信息的依附性和价值相对性。
能够准确分析实例所体现的信息特征。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自主探究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咱们先一起来玩个小游戏。
老师会在黑板上写下一个词语,然后请一位同学到讲台前来,面对黑板。
其他同学通过语言描述这个词语,但不能说出这个词语中的任何一个字。
讲台前的同学要根据大家的描述来猜出这个词语。
怎么样,敢不敢挑战一下?(找一位同学上台,在黑板上写下“手机”这个词)同学们开始描述啦:“这是一个我们每天都会用到的东西”“它可以让我们和别人打电话、发消息”“很多人都离不开它,出门都会带着”……(台上的同学很快猜出了答案)好啦,游戏结束。
通过这个小游戏,大家有没有发现,即使我们没有直接说出“手机”这个词,但是通过大家的描述,台上的同学还是能猜到。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们通过语言传递了关于“手机”的信息。
那到底什么是信息呢?今天咱们就一起来探索信息的奥秘。
(二)讲授新课1、信息的含义咱们生活在一个充满信息的世界里。
比如早上起床,闹钟的铃声是信息,告诉我们该起床了;走在上学的路上,看到红绿灯的变化是信息,指示我们什么时候该走,什么时候该停;到了学校,老师在课堂上讲的知识是信息,让我们学到新的东西。
那信息到底是什么呢?信息是指数据、信号、消息中所包含的意义。
简单来说,信息就是对人们有用的东西。
就像上次我去超市买东西,看到货架上摆着各种各样的饮料。
我正纠结买哪种的时候,看到了一瓶饮料瓶身上写着“零糖零卡”,这几个字对我来说就是信息,让我决定买这瓶饮料,因为它符合我想要健康饮品的需求。
2、信息的一般特征(1)普遍性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信息及其特征教案初中
信息及其特征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理解信息的概念及其特征;2. 掌握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和传递的基本方法;3.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教学重点:1. 信息的概念及其特征;2. 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和传递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1. 信息特征的理解和应用;2. 信息处理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 计算机、投影仪等教学设备;2. 教学课件或黑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信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接触和处理信息的?2. 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经验,教师总结并板书“信息”一词。
二、信息的概念及其特征(15分钟)1. 教师通过课件或黑板,介绍信息的概念:信息是用来传递知识、观点、情感等的内容。
2. 引导学生理解信息的特征:客观性、主观性、价值性、时效性、传递性等。
3. 举例说明信息的特征,让学生对比分析。
三、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和传递(15分钟)1. 信息的获取:教师介绍常用的信息获取途径,如书籍、报纸、杂志、互联网等。
2. 信息的加工:教师讲解信息加工的方法,如筛选、整理、分类、分析等。
3. 信息的表达:教师示范如何用口头、书面、图表等形式表达信息。
4. 信息的传递:教师介绍信息传递的途径,如口头传递、书面传递、网络传递等。
四、培养信息素养,提高信息处理能力(15分钟)1. 教师讲解信息素养的内涵,如信息意识、信息道德、信息技能等。
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信息观念,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
3. 教师示范信息处理的方法和技巧,如关键词搜索、信息筛选、数据整理等。
4. 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运用所学方法处理实际问题。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信息的概念、特征和处理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写一篇关于信息及其特征的短文。
2.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举例说明如何运用信息处理方法解决问题。
初中教案_信息及其特征
教案:信息及其特征课程目标:1. 了解信息的定义及其特征;2. 掌握信息的基本处理方法;3.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教学重点:1. 信息的定义及其特征;2. 信息的基本处理方法。
教学难点:1. 信息特征的理解和应用;2. 信息处理方法的实践操作。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教学材料,如PPT、案例等;2. 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等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信息的定义和特征;2. 学生分享对信息的理解和认识。
二、讲解信息的概念(10分钟)1. 教师通过PPT或板书,简要介绍信息的定义;2. 学生认真听讲,记录关键信息。
三、探讨信息的特征(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信息的特征,如准确性、时效性、可传递性等;2. 学生通过案例或讨论,理解信息特征的意义;3. 教师举例说明信息特征的应用场景。
四、学习信息处理方法(15分钟)1. 教师介绍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如收集、筛选、整理、分析等;2. 学生跟随教师操作,实践信息处理方法;3. 教师解答学生疑问,指导学生掌握信息处理技巧。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信息的定义和特征,以及信息处理方法的重要性;2. 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巩固记忆。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举例说明信息特征的应用;2. 选择一个信息处理方法,对自己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实践操作。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探讨、实践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了信息的定义及其特征,掌握了信息的基本处理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和难度,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他们的信息处理能力,为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奠定基础。
信息与信息的特征教案5篇
信息与信息的特征教案5篇第一篇:信息与信息的特征教案信息与信息的特征简案一、教师:21世纪我们进入了一个信息社会,信息是当今人们谈论最多的一个词。
“信息时代”“信息技术”“信息产业”。
那么究竟什么是信息呢?其实,信息并不神秘,信息就在我们身边: 9月1号到了,我们大家都来上学;看到课表了,知道这节课是信息技术课;刚才铃声响了,代表马上要开始上课;看到红绿灯的变换,我们知道该停下来还是向前走;可以说信息无处不在,与我们处处相关。
二、为了学好今天这节课,首先我来看一下同学们对近年这些网络用语的了解情况:教师:通过刚才问题的回答,可以发现,有些同学对这些网络用语的来历很熟悉,有些同学不怎么了解。
从中可以看出,有些同学关注我们所处的社会,信息量很大,而有些同学显然这方面的信息很匮乏。
三、那么到底什么是信息?在人们学习生活工作的过程中,信息又有它什么样的独特含义?自主探究一:感觉剥夺实验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如果你长时间在那种环境下会怎样?(生闭上眼睛想像,说出自己可能出现的感受。
)投影展示实验结果:实验开始时,被试还能安静的睡着,但稍后,被试者开始失眠,焦躁不安,急切地寻找刺激,想唱歌,打口哨,自言自语,用两只手套相互敲打,或者用它去探索这间小屋。
虽然被试者每天都可以获得丰厚的报酬,但是这也难以让他们在实验中坚持3天以上。
在这种状态下,即使实验结束后让他做一些简单的事情他也会频频出错,精神也集中不起来了。
据说,实验后得需要3天以上的时间才能回到原来的正常状态。
(接上实验)现场体验小游戏:请两名同学上来,一名同学眼睛闭着,原地打转20秒,急停,然后单脚着地。
另一名同学眼睛开着,做同样的动作,下面的同学观察哪位同学站的稳,谈谈自己的感受并分析原因。
师:可见,信息与物质和能量一样,是我们生存的保障,丰富多彩的生活是离不开信息的。
也就是维纳论:信息就是信息,它是区别于物质与能量的第三类物质。
信息和物质、能量一样也是客观事物的基本存在形态之一。
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设计优秀3篇
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设计优秀3篇《信息及其特征》教案篇一一、教学内容分析和设计:“信息及其特征”是教育科学出版社的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
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
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
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对象分析:知识的获取者是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
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
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四、教学重点信息与人类的关系;信息特征的认识。
五、教学难点信息的含义。
[教学环境]多媒体电脑网络教室[教学策略]教师引导下的主动学习,并通过排出现象、探讨分析、归纳总结的过程获取知识。
[教学过程]谈话引入:同学们,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
那么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举例)生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信息:上课或下课。
生2:观看校运会,可以获得很多运动会赛场上的信息。
生3:从网上可以获得很多信息,如:学习资料、娱乐、新闻报导等生4:在报纸上可以了解国内外的信息。
师:同学们举的例子非常好。
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当然,信息不仅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同样可以在我们身体内部找到它的影子,如,医生通过听诊器来感知我们的身体内部的变化以确定病因,因此我们可以说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的内容。
教案信息及其特征
教案信息及其特征教案信息是教师在准备和组织教学活动时所编制的教学计划,旨在指导教师的教学过程。
教案信息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内容,是教师对于教学全过程的设计和安排。
下面将介绍教案信息及其特征。
教案信息的特征有:1.目标明确:教案信息中明确了教学目标,即学生需要达到的知识、能力和思维方式等方面的目标。
教学目标必须具有明确性,能够被教师和学生所理解和接受,并且能够指导教师的教学活动。
2.内容详细:教案信息中包含了教学内容,即需要教授给学生的知识和技能。
教学内容应该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学要求。
教学内容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特点进行选择,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所教内容。
3.方法灵活:教案信息中包含了教学方法,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方式。
教学方法应该多样化,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学方法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内容进行选择,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过程详尽:教案信息中详细描述了教学过程,即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步骤和措施。
教学过程应该合理安排,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和思考。
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规律,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地理解和掌握所教内容。
5.评价全面:教案信息中包含了教学评价,即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估和反馈。
教学评价应该全面准确,能够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教学评价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设计,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总之,教案信息是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所编制的教学计划,具有目标明确、内容详细、方法灵活、过程详尽和评价全面等特征。
教案信息能够为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指导和支持,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教案信息还能够为学生提供学习方向和学习依据,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自主发展。
因此,教案信息在教学活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的重要参考依据。
信息技术试讲教案《信息及其特征》
信息技术试讲教案|《信息及其特征》欢迎来到福建教师招考信息网,福建中公教育考试网提供真实可靠的福建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考试最新资讯,包括招考公告、考录进程、考试培训、面试辅导、资料下载等。
我们在福建教师招考信息网等着你回来。
小编推荐>>>教师考试面试备考指导|13个学科教案【汇总篇】(按住ctrl点击查看)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 能够举例说出身边存在的信息。
2. 学会判断信息所具有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建立起对信息及其特征的感性认识,不断提高自己判断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举例身边已有的信息,逐步提升自己的信息素养,增加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喜爱。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够举例说出身边的信息及信息的基本特征。
【难点】能够根据描述正确判断出体现出信息哪方面的特征。
三、教学用具多媒体四、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开展“听口令做动作”的游戏引导学生说出信息的含义(信息的基本功能是消除认识上的不确定性)。
游戏的规则如下:第一步:闭上眼睛,听指令进行操作。
不许说话、不许提问;第二步:请同学们拿起桌上的白纸,将纸对折、再对折;第三步:将右上角撕掉,放在口袋里,剩下的旋转180°。
再将左上角撕掉,也放在口袋里;第四步:睁开眼睛展开手上的纸,用双手举起,相互对比一下。
预测会有很多种不同的结果出现,就此学生会提出是由于信息不充分、不确定性多造成的。
环节二:新课讲授(一) 重复游戏,总结信息的作用重新开展上述游戏,此次欢迎大家随时提问,教师将一一回答。
预测游戏中,学生的问题如下:问题1:是横向对折还是纵向对折?(横向对折)问题2:开口朝上还是朝下?(朝上)问题3:右上角和左上角分别撕成什么形状?大小是多少?(大约2厘米的正方形)问题4:顺时针旋转还是逆时针?(顺时针)预测大多数同学的结果是一样的。
教师请少数结果有偏差的学生归纳总结出产生差异的原因具体是什么?(没有听清楚,信息传递偏差导致结果有错误)进而得出信息是“用来减少不确定性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及其特征
一、教材分析
《信息及其特征》主要内容包括①无处不在得信息;②信息得基本特征。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对信息得感性认识,引导学生体验信息与人类社会得密切联系,强化学生对信息基本特征得内化体验,并在日常生活中形成有效收集信息、获取信息、加工信息、甄别信息、运用信息得信息素养,为学生可持续学习信息技术奠定良好基础。
二、学情分析
作为刚升入初中得学生,一方面她们好奇心强、思维活跃、参与探究积极性高,具备一定得使用信息技术得经验。
另一方面她们对信息技术得概念性知识了解不多,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得知识体系,抽象思维能力、概念内化能力相对较弱。
同时,此节中学信息技术启蒙课,学生对教师得教学方法、教学风格以及对本课程得学习方法了解不多,所以这一节课对学生学法指导将对信息技术得进一步学习有开启意义。
三、设计思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对信息技术得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学习与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得态度。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信息基本特征及应用;
难点:信息得载体依附性。
六、教学方法
以创设《泰坦尼克号》情景为出发点,通过学生容易理解又乐于思考得问题层层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探究、师生互动交流、情景角色感受等教学手段突破重点,分解难点。
再以学生身边熟知得、感兴趣得信息实例来巩固知识,学以致用。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让学生欣赏《泰坦尼克号》电影剪辑。
注:(电影剪辑时长1分7秒,包括5个镜头:①豪华得泰坦尼克号在大海上行驶得壮观场景②泰坦尼克号与冰山相撞得镜头③用烟花发出求救信号得画面④泰坦尼克号沉没得过程⑤救援人员在飘满遇难者尸体得大海上搜救)
根据情境提出问题:
①我瞧到、听到、感到……(什么),知道了、获得了、了解到……(什么)。
②如果泰坦尼克号事件发生在现在,会有这样惨重得损失吗?我得理由就是什么?
教师:指导学生欣赏《泰坦尼克号》电影剪辑,引导学生对情境问题进行思索与讨论。
学生:学生观瞧影片,思考后以辩论形式与小组成员探讨,提出自己得见解,感悟信息及其
信息重要性。
设计意图:选择电影《泰坦尼克号》导入容易激发学生兴趣,在电影得“声、光、影”效果与故事情境中,让学生体验与感受“信息”及其重要性。
2、找找我们身边得信息
教师:指导学生找身边得信息,让学生体验信息无处不在。
学生:积极思考,从身边找信息,感受信息就在我们身边。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身边找信息,感受我们身边得信息与信息对我们得重要作用。
(二)学习探究认识信息得基本特征
注:此部分依托学习材料(学习探究、活动展示与学习小结三个环节)进行探究体验,让学生独立思考,以小组探究活动为基础、组间交流为升华、游戏表演来展示、教师总结评价来拓展得方式组织教学,并把知识迁移应用到生活实际。
1.信息载体依附性
学习探究:根据学习材料探究信息、载体及其表现形式。
活动展示:请用几种不同得载体表达“我现在好心情”这一信息。
学习小结:信息就是不能独立存在得,它总就是以某种形式(如声音、符号、文字、图片、视频等)表现出来,并依附在一定得物质载体上,这就就是信息得载体依附性。
2.信息共享性
学习探究:根据学习材料探究信息得共享性。
活动展示:传纸(信息)游戏
学习小结:信息得交换就是双方都享有被交换得同一信息,而且可以被多次重复使用,这
就就是信息共享性。
3.信息得时效性
学习探究:根据学习材料探究信息得时效性。
活动展示:“如果……那么……”(情境设置)游戏。
学习小结:信息得效用会随着时间得推移降低,会渐渐失去效用,这就就是信息时效性。
4.信息得价值相对性
学习探究:根据学习材料探究信息得价值相对性。
活动展示:“信息”大家瞧
学习小结:对于不同得信息接收者,信息得价值就是不同得(取决于接收信息者得需求及其对信息得理解、认识与利用能力),这就就是信息价值相对性。
5.信息可伪性
学习探究:根据学习材料探究信息得可伪性。
活动展示:信息猜猜猜。
学习小结:信息常常因为某些原因形(变)成“伪信息”,这就就是信息可伪性。
教师:对学生分组,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探究活动中。
并时实解答学生在探究学习及交流活动中得各种疑问,帮助学生有效学习与参与体验。
学生: 积极参与到探究活动中,参与体验与感受。
设计意图:依托学习材料探究体验,让学生独立思考,以小组探究活动为基础、组间交流为升华、游戏表演来展示、教师总结评价来拓展得方式组织教学,并把知识迁移应用到生活实际。
(三)课堂小结
教师:回归《泰坦尼克号》情境,以典型实例为基础,引导学生对探究学习内容进行梳理与归纳。
学生:积极回顾探究体验过程,结合情境,梳理知识疑点、难点,强化知识体验。
设计意图:回归《泰坦尼克号》情境,巩固探究成果,梳理知识与拓展应用。
1、无处不在得信息对人类非常重要;物质、能源与信息就是构成世界得三大要素。
2、信息得基本特征:①载体依附性②共享性③时效性④价值相对性⑤可伪性
情境:不要在冬天里砍倒一棵树
一年冬天,父亲需要一些柴火,她找到一棵死树锯倒了。
到了春天,令她惊愕得就是,树干周围发出了新芽。
她说:“我以为它肯定死了,冬天里树叶都落光了。
但现在我瞧到主根处依然保存着旺盛得生命力。
”父亲叮嘱全家:“别忘了这个重要得教训:不要在冬天里砍倒一棵树,不要在恶劣时做出消极得决定。
因为这会扼杀幼稚得生命。
只要有一点生机,它也会绽出新芽,最终成为大树。
1.您从故事中到哪些信息(您感受到什么……)?
2.这些信息体现了信息得哪些基本特征?
教师:给予学生及时有效得帮助。
学生:积极思考,感受情境故事情感内涵,结合本节课教学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应用。
设计意图:以学生情感体验为核心,检验知识应用与解决问题得能力,反馈教学效果。
八、教学反思与回顾。